简介
首页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第十二章 八国联军之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聚着整千整万的人,竟敢以血肉之躯,去当枪炮。不但下流社会的人如此,便上流社会的人,也相信他。这岂非天下很奇怪的事?然而凡事必有其原因;只要明白他的原因,则无论怎样奇怪的事,都是逐步而来;有了第一步,便有第二步;有了第二步,便有第三步;丝毫不足为奇的。

义和团之起因及其宗旨

义和团是怎样起源的呢?义和团本称义和拳,是八卦教中的一门。见于1808年清仁宗的上谕。据1815年那彦成的奏疏,则是属于八卦教中坎字门的。[1]八卦教本是反清的,怎样清末的义和团,会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帜来呢?这个,其原因大概是如此:没有正式的纪录,单靠口相传述的历史,是很容易亡失讹误的。譬如洪门,其起源,原是明末遗民,不忍明朝的覆亡,特组织此秘密团体,以待将来的。然而后来移居海外的,因处于自由政府之下,没有团结的必要,竟就忘掉其和清朝立于反对的地位了。[2]以彼例此,义和团忘掉其本来的宗旨,又何足为怪呢?然而中国的人民,对于国事,是向来不甚过问的,义和团又怎会舍死忘生,出其血肉之躯,来和枪炮抵抗呢?这个,其原因大概又系如此:从五口通商以来,中国受外国的侵略,也可谓很厉害了。无知无识的人民,固然不知道其原因在哪里,或并不知道正确的事实。然而中国积受外国的欺侮,总是知道的。而其中尤为切肤之痛的,则自教禁解除以来,教民往往恃教为护符,以鱼肉良民;不了解或不肖的教士,又要袒护着他,去压迫官府。民教的相处,不得其平,这不是和通商一般,只限于口岸,而是普遍于内地的。如此,就会把人民仇视的心理,从对清移到对洋身上。既然对洋,就忘掉其对清;再一转移之间,就可以扯起扶清灭洋的旗帜来了。至于血肉之躯,不可以当枪炮,少数的首领,自然是知道的。然而“众志成城”,“只要多数的土著齐心,自然可以打退少数的客籍”,这种观念,也是不甚了解现在世界情形的人所可有的。从来首领的驱使群众,总不免有些权术;到群众心理,业已形成之后,就用不着什么理由了。何况还有平话、戏剧等,种种怪诞不经之说,以助长其势力呢?练了神拳,不怕枪炮之说,大概是由此而来的。

义和团的起因及其宗旨,大概如此。若要问:在上的人如何会相信?则(一)身居高位的人,本来并不都是聪明才智,尽有昏聩糊涂的。所以历代的妖术等,往往能煽惑在位的人。(二)况且当时,仍有全不知道世界情势,还和五口通商时代差不多的人。(三)又况各有私见。西太后痛恨外人,要想排斥。端郡王载漪,要想他的儿子早正大位。其余还有想借此邀功的人。而废立之事,在有秩序的时候,很难办到,乃想于扰乱之时行之。事定之后,不以为然的人,也因其为已成之局而无可如何了。[3]合此种种心理,安得不演成千古未有的怪剧?

义和团扰乱区域图

义和拳起于山东堂邑县。东抚捕之急,潜入直隶景州、献县。坎字拳蔓延于沧州、静海间,遂为天津之祸。干字拳蔓延于深州、冀州,而来水,而定兴、固安,以入京师。震字拳见诸永定河南岸,坤字拳见诸京西,从者盖鲜。(罗惇曧《拳变余闻》)

义和团之扰乱

义和团是起于山东的。当时的巡抚毓贤,是个顽固不过的人,颇为庇护他。德国人和政府交涉。政府把他调到山西。袁世凯继任,剿办颇为认真。拳匪就都流入直隶。直隶总督裕禄,是个没有主张的人,见朝中的亲贵相信他,也就从而加以敬礼。于是京津之间,到处设坛练拳。义和团的首领,出入衙署,横行市廛,没有一个人敢和他相抗。于是杀教民、害教士;拆铁路、毁电线;甚至见洋货即毁,见服用洋货的人就杀,秩序大乱。北京士大夫,都纷纷出京避难。这事在1900年夏间。大臣中像荣禄等较为明白的人,明知其不可用,然拗不过一班亲贵,职位较低的像袁昶等,则因谏阻而至于杀身。[4]遂至令驻京的甘军,[5]合着拳民,去攻使馆。幸有暗中令其缓攻的,使馆乃得不破;而德国公使克林德[6],日本书记官杉山彬都被戕。英将西摩[7],带着各国的海军陆战队,以救援使馆,被阻中途,不得进。亲贵大臣,又伪造外国要求的条件,以骗西太后。西太后信以为真,遂至下上谕,与各国同时宣战。这事在庚子年五月二十五日。然而英、美、法、意、德、奥、俄、日八国的联军已到,大沽已于前四日失陷了。

传教士

八国联军之入京

战争中最紧要的,是训练节制。当时的拳民,也不能说没有勇气。[8]然而无训练,无节制,所以究不能和正式的军队相持;一败之后,四处溃散,御敌不足,扰民有余了。联军既破大沽,只靠聂士成一支兵,和他们相抗。到底因众寡不敌,战死。裕禄和巡阅长江大臣李秉衡勤王的兵,都不战而溃。联军遂直向京城。太后和德宗,出居庸关,走宣化、大同,以至太原。旋又疑心联军要进击,逃到西安。联军的兵锋,西至保定而止。

南方之自保

倘使当时全国的督抚,都奉了清朝的乱命,和各国同时开战,则大局必至糜烂不堪。幸而东南的督抚,都是明白事理的。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往复电商定了,饬上海道和各国领事商议:上海租界,归各国保护;长江和内地,归督抚保护。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亦取一致的态度。所以本部十八省,除直隶而外,未有战事。唯黑龙江将军寿山奉命向俄人攻击。俄人遂从旅顺、阿穆尔两道发兵,攻陷东三省要地;挟奉天将军增褀,以号令所属。联军知道他的野心,发兵拒住山海关,他才未能更行进展。

辛丑条约

事势至此,无可如何,乃再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各国议和。各国要求惩办首祸,昭雪因谏阻排外而受害的人,然后开议。议还没有定,李鸿章死了,代以王文韶。于1901年和各国订成和约。是为《辛丑条约》。此约与议的共11国。[9]其中重要的条款,是(一)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二)使馆划定界址,由外人管理、防守,华人不得居住。(三)大沽口及从京城到海口通路的炮台,一律拆毁。(四)指定地点,许各国驻兵,以保京城到海口的交通。[10](五)赔款之巨,至45000万两;还要照市价换成金款,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六)又订明改订《通商行船条约》。

《通商行船条约》,后来改订的,共有英、美、日、葡四国。因赔款重了,许我裁厘后,将入口税加至12.5%,出口税加至7.5%。然裁厘之事,终清朝未能举行,所以加税也成为空话。又订定中国的法律、审判,和一切相关事宜。都改良后,外人允弃其治外法权,那自然更是空话了。

和议成后,西太后和德宗,仍回到北京。实权仍在西太后手里。排外失败之后,一变而为媚外,屡次和各公使夫人等联络,那更其可笑了。闯下如此大祸,贻害国民如此之深,自己觉得有些说不过去,也无复坚持守旧的勇气,乃又行些新政,以敷衍人民。然而其无诚意,是大家都知道的。人民到此,对清廷就都绝望了,而立宪、革命的运动,就相继而起。

【小结】

(一)义和团的起源如何?

(二)义和团本是反清的秘密团体,如何会变做扶清灭洋?

(三)练了神拳,不怕枪炮的思想,从何而来?

(四)义和团是否称得起民族主义?为什么无用?

(五)上流社会的人,如何会相信义和团?

(六)义和团扰乱的区域如何?

(七)当时朝廷的举动如何?

(八)在津沽之间,力抗联军的是什么人?

(九)南方自保之局如何?

(十)听从朝命,向外国攻击的,是什么地方?其结果如何?

(十一)《辛丑条约》的重要条件如何?

* * *

【注释】

[1] 见《中国秘密社会史》。

[2]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编第一章说:美洲各地华侨,多立有洪门会馆。洪门者,当清康熙时,明朝三五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国内会党,常与官府冲突,故尚不忘其与清廷立于反对地位。而海外会党,多处他国自由政府之下,其结合,不过为手足患难之联络而已,政治之意味殆全失;反清复明之语,亦多不知其义者。鼓吹数年,乃知彼等原为民族老革命党也。(民智书局本)

[3] 见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4] 当时以反对被杀的,为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后均开复原官。

[5] 董福祥。

[6] kettler.

[7] seymour.

[8] 《三民主义民权第五讲》:西摩说:“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枕藉,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令人惊奇佩服。如果他们所用是西式枪炮,联军一定全军覆役。”孙中山先生说:“经过那一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

[9] 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

[10] 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