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素问识

卷七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马云:论治水治热之穴。故名篇。

肿 吴云:浮肿曰。张同。高云:肿者。皮肌胀满。水气不行。简按。音符。山海经。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黄。浴之已疥。又可以已。郭璞注云:治肿也。马则云。其必肿。误。

肾汗出 经脉别论云。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玄府者汗空也 马云:汗空虽细微。最为玄远。故曰玄。张云: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

分为相输 马云:此二经之分。本为相输相应。俱受其病者。以水气之留也。张云:言水能分行诸气。

相为输应。而俱受病者。正以水气同类。水病则气应。气病则水应。留而不行。俱为病。志云:此水分为相输,而上下俱受病者。盖肾俞之循尻而下。复循腹而上。贯肺中。水气之留于经俞故也。高云:肾气上升。肺气下降。上下分行。相为输布。今俱受病者。乃水气之所留聚也。

伏兔上各二行 简按伏兔。诸家以为足阳明经穴。恐非也。此盖谓膝上有肉起。如兔之状。故名之。

又据辅骨考之。取义于车伏兔。。一名伏兔。又作。考工记郑注。。伏兔也。贾疏云。汉时名。今人谓之车屐也。志云:上。谓伏兔上。非上下之上也。此说可从。行五。盖今无可考。诸注为腹上。亦恐非。高云:并伏兔之穴。在内旁两行。其一有血海阴陵泉地机筑宾交信五穴。其一有阴包曲泉膝关中都蠡沟五穴。以上诸穴。并在膝下。不得言伏兔上。注高误耳。

三阴之所交 张云:三阴。肝脾肾三阴也。三经所交。俱结于脚。故足太阴有三阴交。高作三阴交之所结于脚也。注云:三阴交。旧本讹三阴之所交。今改正。两行并行。三阴交总结于下。上连于胫。下贯于脚。

故曰三阴交之所结于脚也。简按今仍旧文。经脉篇云。足太阴。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足少阴。上股内后廉。足厥阴。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入毛中。此所谓三阴所交结于脚。是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 志云:谓照海水泉大钟大溪然谷涌泉六穴也。高云:谓三阴交漏谷商丘公。孙太白大都六穴。

名曰太冲 志云:夫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大冲。大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

是泉在地之下。从至阴而涌出。故曰:肾者至阴也。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 高云:本输篇云。春取络脉诸荣。大筋分肉之间。故问春取络脉之分肉。刺极浅者何也?简按本输篇。四时气篇。寒热病篇。终始篇。四时刺逆从论。诊要经终篇。并论四时刺法。本节最详,而义互异。然与水热穴。义不太涉。疑是他篇错简。

夏取盛经分腠 高云:四时气篇云。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故问夏取盛经分腠。刺稍深者。

何也?

脉瘦气弱 马云:脏气始长。其脉尚瘦。其气尚弱。志高同。

阳气留溢 甲乙。留。作流。

热熏分腠 甲乙。作温于腠内。

绝肤而病去 马云:用刺法者。必取此盛经分腠以治之。先以左手按。绝其皮肤。而右手刺之。即病去者。邪尚浅也。吴云:绝其邪气于肤间。高云:夏时亦有绝皮肤。取孙络之病。故又言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今所谓取盛经者。乃盛阳之经脉。不在皮肤也。

秋取经输 马云:各经之经穴输穴也。高云:四时气篇云。秋取经输。邪在腑。取之合。故问秋取经输。刺之深者。何也?

收杀 高云:收。收敛。杀。肃杀也。

取输以泻阴邪 高云:时方清肃。故阴气初胜。白露乃下。故湿气及体。阴气初胜。则阴气未盛。湿气及体。则未能深入。故取输。以泻阴湿之邪。俞。经输也。所以答帝秋取经俞之问。

取合以虚阳邪 高云:秋时亦有阳邪内入之病。若果阳气在合。则取合以虚阳邪。所以然者。秋时阳气始衰。故当更取于合。不但取于经输也。简按马云:此节。帝分明以经输为问。而伯乃对言所取在合。其阴经则取输。要知伯之所答者为是。而帝之所问者误也。此说不可从。皇甫士安既云。是谓始秋之治变。是也。

故曰冬取井荥 吴云:故曰:古语也。冬时既取其在下之井荥。则下无逆阴。故春时木气升发。亦无鼽衄之患也。高云:金匮真言论云。冬不按。春不鼽衄。不按者。使之藏。取井荥者。亦使之藏。故不曰冬不按跷。而冬取井荥也。○马云:按此篇。秋曰治合。则阳气尚在合而治之。冬曰井荥。以阴邪欲下逆而出之。其春必刺络脉分肉处。夏必刺盛经分腠矣。难经以春为刺井。夏为刺荥。秋为刺经。冬为刺合。与此大反。

要知经之所言者是。而难经则非也。简按灵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又本输篇云。春荥。夏输。秋合。冬井。并与此篇同。新校正云。与九卷义相通。即是也。

领别 札记仲尼燕居郑注。领。犹治也。

膺俞 高云:膺中第一俞两旁。俞府穴也。简按甲乙。俞府。在巨骨下。去璇玑旁各二寸。陷者中。

宜是言膺中第一俞。而甲乙。中府。一名膺中俞。则高注却非。

背俞 高云:背中第一俞。两旁肺俞穴也。简按与旧注异。未知孰是。新校正。亦疑王注其说不一。

髓空 志云:即横骨穴。所谓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高云:骨空论云。髓空。在脑后三分。锐骨之下。悬颅二穴。简按甲乙。大迎。一名髓孔。若为督脉之腰俞。则不合此八者之数。王注恐非。志注亦无征。

然若为悬颅大迎等穴。则并在头部。不宜次于委中之下。亦似可疑。

热之左右也 吴云:左右。习近也。马云:皆治热之左右穴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