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续藏经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明 智旭重辑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古吴藕益沙门 智旭 依律重辑

出家受十戒者名为沙弥此翻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又云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也唐三藏云室利摩那路迦此翻勤策男寄归传云授十戒已名室罗末尼译为求寂沙弥二字古讹略也今但约所翻三义释之初息慈者息见思恶修生缘慈藏教沙弥息见思恶修法缘慈通教沙弥次第息三惑修三慈别教沙弥一心圆息三惑圆修三慈圆教沙弥次勤策者精勤策励出分段生死藏通沙弥精勤策励出变易生死别圆沙弥三求寂者求偏真涅盘藏通沙弥求大般涅盘别圆沙弥又卢舍那翻净满恶无不息故净慈无不行故满是沙弥戒即卢舍那真因也又涅盘以不放逸为食勤策即不放逸义是沙弥戒即大涅盘法食也又寂即本觉之理求即始觉之智始本合一名究竟觉是沙弥戒即究竟觉之通衢也又恶本性空慈本性具心性本无懈废本惟空寂理即沙弥达理受戒名字沙弥圆伏五住观行沙弥六根清净相似沙弥惑破理显分证沙弥卢舍那名净满大般涅盘永离放逸始觉本觉冥合不二究竟沙弥如大通佛时十六王子即是沙弥真实标榜故沙弥威仪云沙弥五德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身形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为度人故缁门警训云此之五德出家大要五众齐奉不惟小众终身行之不惟初受由此观之沙弥戒法统括性修该彻因果岂可视作小乘法耶受此戒者大须着眼大须努力不应自轻而退屈不应舍此而别求也藏中十戒法并威仪失译人名文多繁复错误大比丘三千威仪亦失译名南山行护威仪多属大比丘事近世沙弥成范杜撰违律不可依从百丈清规元朝世谛住持穿凿尤为可耻独云栖大师律仪要略颇有斟酌堪逗时机而开遮轻重忏悔之法尚未申明今不得已重为辑录仍分十戒威仪两门至於授戒之法事属大僧兹不重出。

初十戒门

一不杀生

凡有命者不得故杀若自杀教他杀方便杀咒杀堕胎破卵与他毒药令命断者并得杀罪若杀生身父母罗汉圣人犯逆罪堕阿鼻狱若杀人犯重罪失沙弥戒不通忏悔若杀天龙鬼神犯中罪犹许忏悔灭犯戒罪而性罪不灭终须偿报若杀畜生虫蚁蚊虱等犯下罪亦许忏悔灭犯戒罪而性罪仍须偿报若杀人不死犯中方便可悔罪杀天神畜虫等不死皆犯下方便可悔罪助他令杀皆得本罪(人重天等中畜生等下也)见杀欢喜得方便罪若见他杀有力应救设不能救应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免释结永断恶缘。

二不偷盗

凡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诳取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令前人失物并名为盗所取直五钱(即八分银)犯重罪失沙弥戒不通忏悔四钱以下犯中罪二钱一钱犯下罪犹许忏悔灭犯戒罪而性罪不灭须加利偿若不偿者后生转重终无可赖之理若盗而未得犯方便罪须殷重忏悔免致堕落。

三不淫欲

一切世间若男若女若人若鬼若畜生等并不得染心交遘亦不得与他人淫但有干犯皆犯重罪失沙弥戒不通忏悔若欲淫未和合而即止犯中方便罪须殷重忏悔若起淫心即应痛自诃责。

四不妄语

若未证四果妄言已证未得四禅妄言已得未悟道妄言已悟及妄言天来龙来鬼神来等虚而不实诳惑世人名大妄语犯重罪失沙弥戒不通忏悔若功夫稍稍得力不知法相谓证果等名增上慢本无欺诳之心故不失戒然须请问师长先达决择是非殷勤悔过舍其有所得心精求真正出要方免沉坠耳若本欲妄语或说不了了前人未领或中止不说并犯方便中可悔罪急须忏除又口过有四一妄言二绮语三两舌四恶口一妄言者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又实有而言无实无而言有欺诳他人并名妄言此是性罪犯者急须忏悔誓不更造若不改者现世为人所贱死堕三涂二绮语者无义无利世俗浮辞增长放逸忘失正念亦须急忏誓不更造若不改者现世为人所轻死堕恶道三两舌者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构起是非乖离亲友亦是性罪急须忏悔誓不更造若有犯者现世为人所怨死堕地狱四恶口者骂詈咒咀令他不堪此亦性罪急须悔断若有犯者现世为人所怒死堕三涂○律摄云佛之弟子言常说实不应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设被诬谤亦不应作誓。

五不饮酒

不论是何等酒但令饮之能醉人者一滴不可入口饮即犯戒急须忏悔若不改者现世为人所耻死堕恶道若病非酒不能引药白师友等方服。

六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

结华为鬘庄严身首佩服香袋脂粉饰容并是士女妖冶之态非出家人所宜。

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赙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非出家人所应为也○供佛宜使人作乐不宜自作○赞佛宜梵呗不宜用歌曲音声○有真实见地方可作偈拈颂不得习学诗画类彼山人清客○学字但令端楷不得为好故妨废出世正业。

八不坐高广大床

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非出家人所宜坐卧也况漆彩雕刻纱绢帐褥等耶随众卧长连床不犯说法登师子座不犯白衣舍中无卑小床座暂时坐卧不犯。

九不非时食

从明相出至日正午名之为时从日稍侧乃至次日明相未出名为非时非时而食名为破斋咽咽结罪若非时浆含消药终身药并皆无犯○非时浆者果浆蜜浆等清无查滓含消药者蜜糖饧糖酥油亦无查滓终身药者姜桂椒梅及一切丸药一切汤药一切散末其味酸涩苦辣不任为食者有病因缘尽寿听服。

十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生金银宝物是不由人工作用所成像金银宝物是由人工作用所成形像器具也皆长贪心有违高尚之致故捉持者悉皆犯罪除为三宝暂捉或为师长父母掌举自不贪畜非犯。

已上十戒前四若犯名破根本亦名边罪非作法忏之所能治若欲进比丘戒及菩萨戒须是结坛取相谶耳第九若犯名为破斋余五若犯名破威仪皆须殷重悔过方不障道慎之慎之。

次威仪门

敬大沙门第一(大沙门即比丘众也)

不得呼大比丘名字(一切比丘应称某师) 不得盗听大比丘说戒(半月诵比丘戒平日讲比丘戒或作如法僧事先遣未受具戒者出一切不得盗听盗听即成盗法重难亦不得先自阅律及阅比丘戒) 不得求大比丘长短 不得转行说大比丘过失 不得屏处骂大比丘 不得轻易大比丘於前戏笑效其语言形相行步 不得坐见大比丘过不起除读经时饭时作众事时剃发时病时 行时逢大比丘当下道正住让之 四分律云沙弥应以生年为次第若生年等者应以出家年为次第 方广大庄严经云佛法如海容纳百川四流归之皆同一味据戒前后不在贵贱四大合故假名为身於中空寂本无吾我当思圣法勿生憍慢。

(比丘体是僧宝故论戒腊沙弥未预僧数故论生年纵使百岁沙弥应敬初戒比丘也)。

事师第二

当早起 欲入户当先三弹指 具杨枝澡水 授衣履 襞被拂拭床席 扫地益澡水 师出未还不得舍房中去 若有过和尚阿阇梨教诫之不得还逆语 视二师当如视佛 若使出不净器不得唾不得恚怒 暮当按摩师 师受食不应作礼师坐禅不应作礼师经行不应作礼师盥漱未毕及未洗净着亵衣时皆不应作礼师眠息不应作礼师闭户不应户外作礼欲入户作礼应三弹指师不应应去 持师饮食当两手高捧食毕敛器当徐徐 授师新果当先作净或火净或刀净或指爪剥净若果不堪为生种者不须作净 授师非时浆须以水点净 侍师不得对面立不得高处立不得太远立当令师小语得闻声不费尊力 请问佛法当整衣礼拜合掌谛听思惟深入 问家常事不须礼拜但端立师侧据实申白 师若身心倦教去应去不得心情不喜见於颜色 凡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速诣师哀乞忏悔师许则尽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若犯四根本戒依师决疑方可行取相忏) 师语未了不得语 不得戏坐师座及卧师床着师衣帽等 为师驰达书信不得私自拆看亦不得与人看到彼有问宜答则实对不宜答则善辞却之彼留不得便住当思速归或路远逼暮风雨难缘等随时制宜 师对宾或立常处或於师侧或於师后必使耳目相接候师所须 师疾病始终调治房室被褥药饵粥食等一一用心料理 凡侍师不命之坐不敢坐不问不敢对除自有事欲问 凡侍立不得倚壁靠桌宜端身齐足侧立 欲礼拜若师止之宜须师命勿拜(西土止一礼无三拜法) 师有所使令宜及时作办不得违慢 凡睡眠不得先师除有病白师乃先睡 人问师名当云上某下某问师号即云某甲 不得离师自住若师命终若师远行不得随去应问当依止何人随师语即依止住一切还如事师法或师不指示便命终远行须更择明师依止而住若师返俗若师破戒若师被僧摈亦应更择明师依止而住不得纵情自用 年满二十谙出家事应求师方便进比丘戒或年不满二十或虽满二十众缘未凑不能进比丘戒皆当发菩提心先求受菩萨戒作菩萨沙弥学大乘法俟年满缘凑更进具戒即成菩萨比丘 根本杂事云若人依托师主於佛法中剃除须发而被法服以净信心出家修行彼人於师乃至尽寿四事供养未能报恩。

随师出行第三

不得过历人家 不得止住道边共人语 不得左右顾视当平目直视随师后 到檀越家当住一面师教坐乃坐 到他寺院师礼佛或自礼不得擅自鸣磬 若山行当持坐具相随若远行不得相离太远若过渡当持杖徐试浅深 若偶分行约於某处会不得后时 师受斋当立出生斋毕复当侍立收嚫。

入众第四

不得争坐处 不得於座上遥相呼语笑 众中有失仪当隐恶扬善 不得伐劳显己之功 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后 不得与大比丘同座坐除大法会 不得与白衣同座坐除大法会 凡洗面不得多用水 嚼杨枝吐水须低头引水下不得喷水溅人 不得高声涕唾 不得於殿塔及净室净地净水中涕唾当於僻处 吃茶汤时不得只手揖人 不得向塔洗齿及向二师大比丘等 不得多言多笑若大笑及呵欠当以衣袖掩口 不得急行 不得将佛灯私就己用 然灯当以罩密覆勿令飞虫投入 供佛花取开圆者不得先嗅除萎者方供新者萎者不得弃地践踏宜着屏处 应为大僧给杨枝澡水等随力能为即当为之不得偷安 闻呼即念佛应之不得云有云是 凡拾遗物即当白主事僧 不得与年少人共相结友 不得妄着割截三衣滥同大比丘僧应着缦条袈裟(缦条谓无缝也袈裟谓坏色也)根本律云求寂之徒缦条是服辄披五条深为罪滥神州久扇斯风此成非法 不得多作衣服若有余当舍 不得办精致绦拂玩器等妆点江湖徒为识者所笑 不得着色服及类俗人衣饰等 不得用丝紬绢帛伤慈犯制 不得不净手搭衣 不得坐视大众劳务避懒偷安 不得私取常住竹木花果蔬菜一切饮食一切器物等或自用或作人情 不得谈说朝廷公府政事得失及白衣家好恶长短 凡自称当举二字法名不得云我云小僧云某甲 不得因小事争执若大事难忍者亦须心平气和以理论辩不可则辞而去若动气出粗即非法器 若违僧制闻白椎不得抗拒不服。

随众食第五

闻犍椎声即当整衣服 临食咒愿皆当恭敬 凡出生安左掌中默念偈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凡欲食先作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 无呵食好恶 不得以食私所与若摘与狗 来益食不得言不用若已饱当以手让却之 不得搔头使风屑落此座碗钵中 不得含食语 不得笑谈杂话 不得嚼食有声 不得噏粥羹等作声 欲挑牙先以袖掩口 食中或有虫蚁宜密藏弃之莫令比座见生疑心 当一坐食不得食讫离座更坐食除有正务 不得食讫以手指刮碗钵食 凡食不得太速不得太迟 行食未至不得生烦恼 或有所需默然指授不得高声大唤 不得碗钵作声 不得食毕先起须俟结斋同起除有正务 饭中有谷或去皮食之或聚一处出时持施禽鸟 见美味不得贪心恣口食 不得偏众食 若体弱不能持非时食戒宁退作近住男勿挂虚名日日招破斋罪。

礼拜第六

朝嚼齿木盥漱清净方行礼敬 礼拜不得占殿中央是住持位 有人礼佛不得向彼头前径过 凡合掌不得十指参差不得中虚不得将指插鼻须平胸高低得所 不得非时礼拜如欲非时礼须待人静时 师礼佛不得与师并礼当随后礼 师拜人不得与师同拜 在师前不得与同类相礼 手持经像不得为人作礼 不应着亵衣礼他亦不得亵衣受礼。

听法第七

整理衣服 平视直进 坐必端严 不得乱语 不得大咳唾 凡听法须谛闻审思如实修习不得专记名言以资谈柄 不得未会称会入耳出口 少年戒力未固宜随师苦行操履不得早赴讲筵。

习学经典第八

先学沙弥戒一一能行次学大乘经律不得窃看比丘律藏以成盗法重难 凡学经须先白师经完更白别学某经 不得口吹经上尘 不得经案上包藏茶末杂物 不得以帽置经卷上 不得以小乘经律放大乘经律上 不得以外书放内典上 经典损坏速宜修补 不得不净手执持经卷 对经卷如对佛不得戏笑 不得案上卷帙纵横失次 不得以秽亵不净器物放经案上 借人经看须加爱重勿令损坏若借看不还所直五钱即犯根本重戒不可不慎 人阅经时不得近彼案前经行 不得高声动众 沙弥本业未成不得习学外书子史治世典章诗词歌赋等 智力有余为降伏外人故习学外书不得随书生见解 不得拣应赴道场经卷先习学。

入寺院第九

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 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 不得无故登塔 入殿塔当自南而西而北而东右绕不得左转 绕塔或三匝七匝乃至十匝百匝须知徧数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 不得着木屐等入殿塔中 不得手捉木屐等入殿塔中。

入堂随众第十

单上不得抖衣被作声扇风使邻单动念 下床默念偈云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於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 不得高语大声 轻手揭帘须垂后手 不得拖鞋作声 不得大咳嗽作声 不得邻单交头接耳讲说世事 或亲友相看不得在堂中久话相邀林下水边乃可倾心谈论 上单下单俱当细行勿令邻单动念 不得单上写文字除众看经教时 若看经须端身澄心默玩不得出声 二板鸣即宜早进堂归位 不得单上相聚摆茶杂话 不得单上缝补衣被 不得眠卧共邻单说话动众。

执作第十一

当惜众僧物 当随知事者教令不得违戾 凡洗菜当三易水 凡汲水先净手 凡用水须谛视有虫无虫若有虫以密罗滤过方用若严冬不得早滤水须待日出 凡烧灶不得然腐薪 凡作食不得带爪甲垢 凡弃恶水不得当道不得高手扬泼当离地四五寸徐徐弃之 凡扫地不得迎风扫不得聚灰土安门扇后 洗内衣先须舍去虮虱 夏月用水盆了须覆令乾若仰即虫生 不得热汤泼地上。

入浴第十二

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 不得粗躁以汤水溅他人 不得浴堂小遗 不得共人语笑人天宝鉴云一沙弥入浴戏笑遂感沸汤地狱之报 凡有疮癣宜在后浴或有可畏疮尤宜回避 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 脱衣着衣安详自在 汤冷热依例击梆不得大唤(或其处无梆亦和婉说之)。

入厕第十三

欲大小便即行莫待内逼仓卒 竹竿上挂直裰折令齐整以手巾或腰绦系之一作记认二防堕地 须脱换鞋履不得净鞋入厕 至当弹指或謦咳使其中人非人知 不得迫促先在厕人使出 已上复当弹指作声令厕中非人知 不得低头视下 不得持草画地 不得努气作声 不得隔壁共人语 不得唾壁 便毕当洗净次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 未洗净洗手逢人不得作礼宜侧身避之 不得沿路行系衣带 小解时亦要收起衣袖 小解毕即净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不得作礼。

眠卧第十四

卧须右胁名吉祥卧不得仰卧偃卧及左胁卧 不得与大比丘同室过三宿或同室各有遮障过三宿非犯 不得与大比丘同榻宿或有难缘得至二宿至第三宿应轮次起坐除看重病或自有重病 不得与同事沙弥共榻设无异榻不得共被设无异被须各着衬身衣不得两身相触 凡挂鞋袜小衣等不得过人头面 不得圣像及法堂前携溺器过 不得睡床上笑语高声 善见律云临欲睡时应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无常於六念中随一一念。

围炉第十五

不得交头接耳说话 不得弹垢腻火中 不得烘焙鞋袜 不得向火太久妨后人稍暖便宜归位。

在房中住第十六

更相问讯须知大小 欲持灯火入预告房内知云火入欲灭灯火预问同房人更用灯否 不得口吹灯火应徐却炷令熄 灭灯后不得高声念诵 若有病人当慈心始终看之 有人睡不得打物作响及高声语笑 不得无故入他房院。

到尼寺第十七

无二人不得单进 有异座方坐无异座不得坐 不得为非时之说 若还不得说其好丑 不得书疏往来及假借裁割洗浣等 不得手为净发 不得令尼净发 不得屏处共坐 不得彼此送礼 不得嘱托尼僧入豪贵家化缘及求念经忏等 不得与尼结拜父母师徒姊妹。

至人家第十八

有异座当坐不得杂坐 不得左右顾视 不得杂语 不得多笑 人问经当知时慎勿为非时之说 若与女人说法不得低声密语不得多语 不得诳说佛法乱答他问自卖多闻求彼恭敬 不得诈现威仪假妆禅相求彼恭敬 主人设食虽非法会亦勿失仪轨 不得杂坐酒席 不得空室内或屏处与女人共坐共语 不得书疏往来及假借等 不得送盒礼效白衣往还 不得结拜白衣人作父母姊妹兄弟 不得管人家务 不得说僧中过 若诣俗省亲当先入堂中礼佛或家堂圣像前端庄问讯次父母眷属等一一问讯 不得向父母说师法严出家难寂寥淡泊艰辛苦屈等事宜为说佛法令生信增福 不得与亲族小儿等久坐久立杂话戏笑 不得问族中是非好恶 无犯夜行 若天晚作宿当独处一榻多坐少卧一心念佛事讫即还不得留连。

乞食第十九

当与老成人俱若无人俱当知所可行处 到人门户宜审举措不得失威仪 家无男子不可入门 若欲坐先当瞻视座席有刀兵不宜坐有宝物不宜坐有妇人衣被庄严等不宜坐 欲说经当知所应说时不应说时 不得说与我食令尔得福 不得哀求苦索 不得广谈因果望彼多施 不得专向熟情施主家及熟情庵院处索食。

入聚落第二十

有三宝事及看病等切缘方入无切缘不得入 不得驰行 不得摇臂行 不得傍视人物行宜端身平目直视而行 不得共少年谈笑行 不得与女人前后互行 不得与尼僧前后互行 不得与醉人狂人前后互行 不得故视女人不得眼角傍看女人 或逢尊宿亲识俱立下傍先意问讯 或逢戏幻奇怪等事俱不宜看 或遇官府不论大小俱宜回避 或遇斗诤者亦远避之不得住看 凡遇水坑水缺不得跳越有路当绕行无路众皆跳越则得 非病缘及急事不得乘驴马等设有事缘暂乘不得戏心鞭策驰骤 不得回寺夸张所见奇事。

市物第二十一

勿争贵贱 勿坐女肆 若为人所犯方便避之勿从求直 已许甲物虽复更贱勿舍彼取此令主有恨 慎勿保任致愆负。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第二十二

出入行来当先白师 作新法衣当先白师着新法衣当先白师 剃头当先白师 疾病服药当先白师 作众僧事当先白师 欲有私具纸笔之类当先白师 若讽经起当先白师 若人以物惠己当先白师师许受方受己欲以物惠人当先白师师听方送 人从己借物当先白师师听方与己欲借人物当先白师师听方借 白师听不听皆当作礼不听不得有恨意。

参方第二十三

欲决择心地须白师问可参处师或未知须博问先知求真实善知识乃可往参古人云具眼参方既未具眼又无先达指示徒自行脚[祝/土]得丛林粥饭习气於事何益慎之慎之 远行要假良朋 不得观玩山水惟图游历广览夸示於人 所到之处歇放行李不得径入殿堂一人看行李一人先进问讯取常住进止方可安顿行李入内。

受具遮难第二十四

十三重难

一坏内外道(谓受具戒后复入外道中今更来求受戒)  二破他梵行(谓他人受佛七众戒法者最初令其破根本戒)  三贼心入道(谓未受具戒盗听比丘说戒及盗看比丘律藏)  四黄门(谓五种不男)  五二根(谓一身有男女二根)  六畜生(谓龙猴等变为人形求受具戒)  七非人(谓诸天修罗鬼神变人形求受具戒)  八犯边罪(谓曾受五戒八戒十戒具戒之后於杀人盗五钱邪淫大妄语随犯一种)  九弒父  十弒母  十一弒阿罗汉  十二破和合僧  十三出佛身血

已上随有一难则未受戒者不得受已受戒者应灭摈。

十六轻遮

一不得度奴(家主与姓则得)  二不得度贼(千里之外改行从善则得)  三不得度负债人(或偿毕或亲友代偿或债主舍竟皆得)  四不得授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待满二十则得)  五至九不得度癞白癞痈疽乾痟颠狂五种病人(病愈则得)  十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求听则得)  十一不得度官人(食禄尽则得王听亦得)  十二不得无衣钵受具亦不得借衣钵受具(或借者许彼辩竟方还不即索者则得)  十三不自称名  十四不肯称和尚名  十五教乞戒而不乞  十六着白衣衣外道衣庄严具等

又年六十不得受具戒惟听为沙弥。

请和尚法第二十五

无和尚不得受具二和尚乃至多和尚亦不得受具欲受具时若本授十戒和尚在不须更请若本师已不在前应更择明师请之偏袒胡跪合掌作如是语我某甲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作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如是三说。

比丘六物名相第二十六

一安陀会

此云中宿衣亦云杂作衣或五条一长一短或缦条或七条九条等已旧降作安陀会受持皆得各随身量竖三肘横五肘为度可减不可增不得如今时之竖三横六下二衣并同。

二郁多罗僧

此云上着衣亦云入众衣正应七条两长一短应割截贫者帖条亦得或九条等稍旧降作郁多罗僧亦得。

三僧伽梨

此云重衣亦云杂碎衣应九条二长一短僧祇律许至十五条不得过四分律许至十九条不得过根本律许至二十五条不得过应割截贫者若有割截郁多罗僧则帖条僧伽梨亦得。

四尼师坛

此云坐具应两层作长佛二搩手半(周尺五尺)广二搩手(周尺四尺)卧时敷卧具上衬身坐时敷地衬衣。

五钵多罗

此云应量器或瓦或铁为之大不过三升小不过升半乞食用之。

六漉水囊

以细熟密绢为之不得无漉囊行二十里此是护生要用济物行慈之具断不可缺。

搭衣偈咒等律文不载似不必用律中最重一切时中专修四念处观不可不急讲求。

○附录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有依行品云痴慢号大乘彼无有智力尚迷二乘法况能解大乘譬如阙坏眼不能见众色如是阙坏信不能解大乘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先信二乘法方能信大乘无信诵大乘空言无所益内怀真断见妄自号大乘不护三业罪坏乱我正法彼人命终后定堕无间狱 善男子有诸众生於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所以者何如是众生实是愚痴自谓聪睿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无因论於诸业果生断灭想拨无一切善作恶作妄说大乘坏乱我法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实非沙门说是沙门实是沙门说非沙门实非毗柰耶说是毗柰耶实是毗柰耶说非毗柰耶愚痴颠倒憍慢嫉妬朋党之心於大乘法称赞拥护令广流布於声闻乘独觉乘法谤毁障蔽不令流布不能如实依於三乘舍俗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亦不如实修集一切善法因缘如是拨无一切因果断灭论者虽在人中实是罗剎於当来世无数大劫难得人身命终定生无间地狱於诸苦趣轮转往来受诸苦恼难可救济如是过失皆由未学二乘之法先入大乘 问十轮经中佛诫森严必令先习二乘法乃可闻学大乘正法不尔则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后又云众多过失皆由未学二乘之法先入大乘今时多有出家男女未受沙弥具足等戒而径受大乘菩萨戒者亦有出家虽久五戒尚未受者今皆听闻无上妙法此义云何特求请决然二乘法通三藏今在律中故约戒问 答诸佛说法对病不同随机有异然究其要归则一而已如十轮经专为一类执大谤小者说具如所问矣若法王等经复为一类执小谤大者则云定无三乘设有分别三乘根性是人舌根即当堕地即为诽谤诸佛正说故白香山拈此两义以为难也然苟明法华宗旨两义冷然为钝根者须以小乘权接为执小者须以一乘开显权是实家之权权尚不知何能知实所谓无力饮河讵能吞海此十轮经之所诃也实是权家之实苟不悟实权亦何为所谓不信此法是上慢人此法王经之所斥也今若发大乘心以为其本然后随力渐学权实佛法既不违法王经所斥亦不违十轮经所诃所以西域诸国具有菩萨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七众无非大乘大乘不废小检如法华经十六王子菩萨沙弥即是诚证彼虽受菩萨戒仍礼声闻比丘之足何当执大谤小若必不许沙弥受菩萨戒尤不应许优婆塞等受菩萨戒则应菩萨但有比丘比丘尼二众决定无七众矣梵网所云一切有心者皆应受佛戒如何可通岂近住沙弥一一皆木石耶至于听闻无上妙法结一乘缘一切不遮乃独疑于出家未受五戒之人又岂出家未受五戒反更不如在家未受三归者耶 摩诃止观云今末代痴人闻庵罗果甘甜可口即碎其核尝之甚苦果种甘味一切皆失无智慧故刻核太过亦复如是闻非调伏非不调伏亦不碍调伏亦不碍不调伏以不碍故名无碍道以无碍故灼然淫泆公行非法无片羞耻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此是啖盐太过咸渴成病经云贪着无碍法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大经云言我修无相则非修无相是住不调非不住也乃至污辱戒律陵秽三宝周家倾荡佛法皆由此来是名大碍何关无碍。

根本尼陀那云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盘修净行者所着衣服直一亿金钱所住房舍直金钱五百所啖饮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皆听受汝并堪销若破重戒者於僧住处乃至不销一口之食僧伽蓝地不容一足 善见律云一切作诸恶法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次知他心天神知如此之人天神俱见是故大叫唤展转相承传至梵天置无色界余者悉闻 僧祇律佛诃覆藏云犯戒尚不惭羞悔过何以惭羞即说偈言覆盖者则漏开者则不漏是故诸覆者当开令不漏 毗尼母经云宁吞铁丸而死不以无戒食人信施 佛藏经云破戒之人不应於弹指顷住圣人相在袈裟中。

地持经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是持戒何以故若犯戒者不得下贱人身况大人相 菩萨善戒经云三十二相虽复各各说其因缘真因缘者持戒精进何以故若不持戒能修精进尚不得人身况得三十二相 声闻禁戒一切善法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终)

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