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金匮方歌括

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痉湿病方

栝蒌桂枝汤

治太阳病。其症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病。此汤主之。

栝蒌根 桂枝 生姜(切。) 芍药(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微火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

歌曰 太阳症备脉(反)沉迟。身体kt kt 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元犀按。痉是血虚筋燥为病。言湿者。是推其未成痉之前。湿气挟风而郁成内热也。本条云加栝蒌燥而痉又按。方中姜、桂合甘、枣为辛甘化阳。芍药合甘、枣为苦甘化阴。阴阳和则得微汗而邪解矣。啜粥则又资阳明之谷气以胜邪。更深一层立法。但项背kt kt 脉浮数者。为风淫于外而内之津液未伤。故加葛根以宣外。脉沉迟者。为风淫于外而内之津液已伤。故加栝蒌根以滋内。以栝蒌根苦寒润燥之功大也。内经云。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庞安常谓此方栝蒌根不主

痉湿病方

葛根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此汤主之。

葛根 麻黄 甘草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元犀按。无汗例用麻黄汤。然恶其太峻。故于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君葛根以清经络之热。

痉湿病方

大承气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 治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此汤。

大黄 浓朴 枳实 芒硝元犀按。胸满口噤脚挛急 齿等证。皆热甚灼筋。筋急而甚之象。以此汤急下而救阴。

牙药不能进。以此汤从鼻中灌之。

痉湿病方

麻黄加术汤

治湿家身烦疼。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宜此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歌曰 烦疼湿气裹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元犀按。身烦疼者。寒湿之邪着于肤表也。肤表实故无汗。无汗则邪无从出矣。方用麻黄汤此方可知。今人炒燥炒黑上蒸水漂等制。皆失经旨。

痉湿病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麻黄(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 薏苡(半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歌曰 风湿身疼日晡时。(湿无去来。风有休息。与上节湿家分别在此。)当风(汗出当风。)

(参) 以上二方。为湿家立法也。又有风湿之证。其痛轻掣不可屈伸。非如湿家之痛重着不能转侧。且湿家发热旦暮不殊。风湿发热日晡增甚。晡申时也。阳明旺于申酉戌。土恶湿。

然言风无寒不作之权。制

痉湿病方

防己黄汤

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炙。)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一分。一本。

用一两。)

上锉麻豆大。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喘者。

加麻三分歌曰 身重脉浮汗。(上节无汗。故用麻黄发之。此节汗出。只用防己驱之。) 恶风。

七钱加减歌曰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瘥。寒取细岐秘(合参) 上方治实邪无汗。即桂枝、麻黄二汤例也。虚汗自出。故不用麻黄以散之。

只用防己以驱之。服后如虫行及腰下如冰云云。皆湿气下行之征也。然非 、术、甘草。

焉车运于驳。

责焉。防己功用。余先君注有神农本草经。议论甚详。毋庸再赘。

痉湿病方

桂枝附子汤

桂枝 附子 生姜 甘草 大枣

痉湿病方

白术附子汤

附子 白术 生姜 甘草 大枣

痉湿病方

甘草附子汤

甘草 附子 桂枝 白术以上三方歌解证治。俱见长沙方歌括。

痉湿病方

白虎人参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 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主之。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元犀按。白虎西方神名也。其令为秋。其政清肃。凉风至。白露降。则溽暑潜消。以此汤有

痉湿病方

一物瓜蒂汤

治太阳中 。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此汤主瓜蒂(二七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温服。

歌曰 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七甜瓜蒂可珍。

元犀按。此物能去水气。水去则暑无所根据而自愈矣。 尤在泾云。暑虽阳邪。而气恒与湿阴而水去而暑解。此治中暑兼湿者之法也。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总歌 百合(尤云。百脉朝于肺。以肺为主。)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之气而淅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知母汤

百合病发汗后者。此方主之。

百合(十枚。) 知母(三两。)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别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歌曰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沫涎七(枚)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诸方元犀按。百脉俱朝于肺。百脉俱病。病形错杂。不能悉治。只于肺治之。肺主气。气之为病源下阴王晋三云。本文云。百脉一宗。明言病归于肺。君以百合甘凉清肺。即此可疗此疾。再佐以伤太救阴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百合病下之后者。此汤主之。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歌曰 不应议下下之瘥。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元犀按。误下者。其热必陷。热陷必伤下焦之阴。故以百合清补肺金引动水源。以代赭石镇矣。

王晋三云。误下伤少阴者。溺时淅然。以滑石上通肺下通太阳之阳。恐滑石通府利窍仍蹈出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病吐之后者。此方主之。

百合(七枚。) 鸡子黄(一枚。)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歌曰 不应议吐吐伤中。(中者阴之守也。)必仗阴精上奉功。(内经云。阴精上奉其人寿。

元犀按。吐后伤中者。病在阴也。阴伤。故用鸡子黄养心胃之阴。百合滋肺气下润其燥。

胃王晋三云。误吐伤阳明者。以鸡子黄救厥阴之阴以安胃气。救厥阴即所以奠阳明。救肺之母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地黄汤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此汤主之。

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温分再服。中病。勿更服歌曰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迁延日久。始终在太阳经不变者。)地汁一升百元犀按。病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是郁久生热。耗伤气血矣。主以百合地黄汤者。

以中病者。热邪下泄。由大便而出矣。故曰如漆色。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洗方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此方主之。

百合(一升)

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已。食煮饼。勿以咸豉也。

歌曰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勿以咸豉(合参) 皮毛为肺之合。洗其外。亦所以通其内也。又食煮饼者。假麦气谷气以输津。

勿以咸豉者。恐咸味耗水以增渴也。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渴不瘥者。此散主之。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苦寒。咸寒。)

效逾元犀按。洗后而渴不瘥。是内之阴气未复。阴气未复。由于阳气之亢。故用牡蛎以潜其阳。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滑石散

百合病变发热者。此散主之。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歌曰 前此寒无热亦无。(首章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元犀按。百合病原无偏热之证。变发热者。内热充满。淫于肌肤。非如热之比。主以百合滑石取散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甘草泻心汤

治狐惑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宜此汤。蚀于下部则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甘草(四两。炙。)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元犀按。虫有情识。故能乱有情识之心脏。而生疑惑矣。虫为血化之物。故仍归于主血之心热。杂以辛苦之味。名曰泻心。意深哉。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苦参汤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用苦参半斤。槐白皮、野狼牙根各四两。煎熏洗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雄黄熏法

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歌曰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从下而冲于上。)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元犀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狐惑病乃感风木湿热之气而生。寒极而化也。苦参苦寒取其寒而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赤小豆当归散

治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此方主之。并治先便后血。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分。)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眼 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元犀按。此治湿热侵阴之病。大抵湿变为热则偏重于热。少阴主君火。厥阴主风木。中见少出火极似水之色。主以赤豆去湿清热解毒。治少阴之病。当归导热养血。治厥阴之病。下以浆水。以和胃气。胃气与少阴和。则为火土合德。胃气与厥阴和。则为土木无忤。微乎微乎。

又按。或谓是狐惑病。或谓是阴阳毒病。然二者皆湿热蕴毒之病。金匮列于二证交界处。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升麻鳖甲汤

治阳毒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此汤升麻(二两。) 当归 甘草(各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阴毒。去蜀椒、雄黄。

歌曰 (面)赤斑(纹)咽痛毒为阳。鳖甲周遭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元犀按。非常灾疠之气。从口鼻而入咽喉。故阴阳二毒皆咽痛也。阴阳二证。不以寒热脏腑之里者为阴。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治阴毒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歌曰 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阴毒以面不赤而青。身不斑纹而痛如被杖别之去特丁宁。(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阴毒去之者。恐阴邪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王晋三云。升麻入阳明太阳二经。升清逐秽。辟百邪。解百毒。统治温厉阴阳二病。如阳毒为病面赤斑如锦纹。阴毒为病面青身如被杖咽喉痛。毋论阴阳二毒。皆已入营矣。但升麻仅走二经气分。故必佐当归通络中之血。甘草解络中之毒。微加鳖甲守护营神。俾椒、黄猛劣之品攻毒透表。不能乱其神明。

阴毒去椒、黄者。太阴主内。不能透表。恐反动厉毒也。肘后、千金方阳毒无鳖甲者。

不欲其守。亦恐留恋厉毒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