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临川属抚州人。后居金陵,亦号半山。登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通判舒州。召试馆职,不就;用为群牧判官。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1058)入为度支判官。俄直集贤院。明年,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神宗为太子时,闻其名。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变行新法,天下骚然。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再起为相,屡谢病。又罢为镇南今安徽怀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元丰三年(1080),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换特进。改封于荆。哲宗加司空。卒。赠太傅,谥曰文,配食孔庙,追封舒王。南渡后,始罢从祀。以上《宋史》本传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以上《石林诗话》。其下云:“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亦必视初壮。虽此公,方其未至时,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然其精严深刻,皆步骤老杜所得。而论者谓其有工致,无悲壮,读之久,则令人笔拘而格退。余以为不然。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独是议论过多,亦是一病尔。
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杨希闵节要,并推论:(燕京大学排印本)先生生于真宗天僖五年(1021),卒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六十六(《宋史》本传作六十八)。(张元济影印元大德本〔母逢辰刊〕《王荆公诗注》,有桐庐詹大和甄老谱。)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荆公生于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邵氏闻见录》:傅献简公云:“王荆公之生也,有獾入其室,俄失所在。故小字獾郎。”
《摊饭续谈》:王荆公初字介卿,见曾子固《怀友诗》。
宋周辉《清波杂志》: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熙宁中上殿奏对罢,上问:“今臣僚孰贵?”曰:“文彦博。”又问其次,曰:“韩琦。”又问:“王安石何如?”注曰:“牛形人任重而道远。”……(又)曰:“安石牛耳虎头,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宋张舜民《画墁录》亦载此)
宋佚名《道山清话》:黄庭坚尝言:“人心动则目动,王介甫终日目不停转。”
清褚人获《坚瓠集》:王介甫乃进贤(属南昌府)饶氏之甥,锐志读书。舅党以介甫肤理如蛇皮,目之曰:“行货亦欲求售耶?”介甫寻举进士,以诗寄之曰:“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传语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
《邵氏闻见录》:神宗尝问文定(张方平)识王安石否?曰:“安石视臣,大父行也。臣见其大父日,安石发未丱,衣短褐巾,身疮疥,役洒扫事,一苍头耳。”故荆公亦不敢与之争辨。
《宋史》本传,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
《邵氏闻见录》:韩魏公知扬州,王荆公初及第,为佥判。每读书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少年,疑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
宋彭乘《墨客挥犀》:舒王性酷嗜书。虽寝食间,手不释卷,昼或宴居默坐,研究经旨。知常州,对客语,未尝有笑容。一日,大会宾佐,倡优在庭。公忽大笑。人颇怪之。乃共呼优人厚遗之,曰:“汝之艺,能使太守开颜,可赏也。”有一人窃疑公笑不由此,乘间启公,公曰:“畴日席上偶思《咸》、《常》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耳。”
《石林燕语》: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濯。与吴冲卿同为群牧判官。时韩持国在馆中。三数人尤厚善,无日不过从。因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各更出新衣,为荆公番。号“拆洗王介甫”。公出浴,见新衣,辄服之,亦不问所从来也。
《东轩笔录》:吕惠卿尝语荆公曰:“公面有䵟,用园荽洗之,当去。”荆公曰:“吾面黑耳,非䵟也。”吕曰:“园荽亦能去黑。”荆公笑曰:“天生黑于予,园荽其如予何!”
《梦溪笔谈》:公面黧黑。门人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黑也。”进澡豆,令公頮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观林诗话》:涪翁跋半山书云:今世唯王荆公字得古人法。自杨虚白以来,一人而已。今金陵定林寺壁,荆公书数百字,未见赏音者。
《石林燕语》: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韦陟五云体是也。余见唐诰书名,未见一楷字。今人押字,或多押名,犹是此意。王荆公押“石”字,初横一画,左引脚,中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匾,而收横画,又多带过。尝有密议公押“歹”字者。公知之,加意作圈。一日,书杨蟠差遣勑,作圈复不圆。乃以浓墨涂去,别作一圈。盖欲矫言者。杨氏至今藏此勑。
《邵氏闻见录》:安石虽高科有文学(于杨寘榜下第四人及第,见《默记》),本远人,未为中朝士夫所服。乃深交韩、吕二家兄弟。韩、吕,朝廷之巨室也;天下之士不出于韩,即出于吕。韩氏兄弟,子华与安石同年高科。持国学术尤高,大臣荐入馆。吕晦叔亦与安石同年进士。子华、持国、晦叔争扬于朝,安石之名始盛。又结一时名德,如司马君实辈,皆相善。先是治平间,神宗为颍王,持国翊善。(翊善,官名。宋时太子亲王皆置翊善,以资讲授。)每讲经义,神宗称善。持国曰:“非某之说,某友王安石之说。”至神宗即位,乃召安石,以至大用。
《韵语阳秋》十三:晋谢安居金陵之冶城。洎废,李太白尝营园其上,赋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梧桐识佳木,蕙草留芳根。”(吴旦生《历代诗话》五十七《金陵旧事》载谢公墩在冶城之尾。冶城本吴王夫差冶铸处。《世说》: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故名谢公墩。李太白将营园其上,故作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公墩。”)后为王荆公之居。公为诗曰:“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至于叙其所居草木,则又有诗云:“千枚孙峄阳,万本毋淇澳。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此等句抑可以想象其林峦之盛。今复为瓦砾之场矣,可胜叹哉!(《谢安墩》二首见《文集》二十八,其二云:“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只往时。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避暑录语》:王荆公不耐静坐,非卧即行。晚居钟山谢公墩。自山距城适相半,谓之半山。尝畜一驴。每旦食罢,必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叩定林寺而卧。往往至日昃乃归。有不及终往,亦必跨驴半道而还。
《闻见近录》:王荆公领观使,归金陵,居钟山下。出即乘驴。余尝谒之,既退,见其乘驴而出,一卒牵之而行。问其指使,“相公何之?”指使曰:“若牵卒在前听牵卒;若牵卒在后,即听驰矣。或相公欲止则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凿之家,或入寺。随行未尝无书。或乘而诵之,或憩而诵之,仍以囊盛饼数十枚。相公食罢,即遣牵卒;牵卒之余,即饲驴矣。或田野间人持饭饮献者,亦为食之。盖初无定所,或数步复归,近于无心者也。”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王荆公介甫辞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脱去世故,平生不以势利为务。当时少有及之者。然其诗曰:“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既以丘壑存心,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何惊猜之有?是知此老胸中尚蒂芥也。如陶渊明则不然。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然则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而车马亦不能喧之。心有蒂芥,则虽擅一壑,而逢车马,亦不免惊猜也。
《石林诗话》:大抵荆公阅唐诗多,于去取之间,用意尤精。观《百家诗选》可见也。
《邵氏闻见录》:晁以道言:荆公与宋次道同为群牧司判官。次道家多唐人诗集。荆公尽假其本,择善者签贴其上,令吏抄之。吏厌书字多,辄移荆公所取长篇签置所不取小诗人。荆公不复更视。唐人众诗集,以经荆公去取皆废。今世所谓《唐百家诗选》曰荆公定者,乃群牧司吏人定也。
《石林诗话》:王荆公编《百家诗选》,尝从宋次道借本。中间有“暝色赴春愁”,次道改“赴”字作“起”字。荆公复定为“赴”字,以语次道曰:“若是‘起’字,人谁不能到?”次道以为然。(王士祯《论诗绝句》原注唐人《晚渡伊水》诗首句)
《诗人玉屑》十七:山谷云:“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
《后山诗话》: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王直方诗话》:陈无己云:“荆公晚年诗伤工。”
《石林诗话》: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又: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
《艇斋诗话》:荆公诗及四六,法度甚严。汤进之丞相尝云:“经对经,史对史,释氏事对释氏事,道家事对道家事。”此说甚然。
《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然鲜有四句全好者。
曾季狸《艇斋诗话》: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又:东湖(徐俯)云:“荆公绝句妙天下。”
《诗薮》外五:介甫五七言绝,当代共推;特以工致胜耳,于唐自远。五言“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处觅,日落画桥西。”颇近六朝。至七言诸绝,宋调坌出,实苏、黄前导也。
《诗薮》:凡唐绝高者,大类汉人古诗,调极和平而格绝高。宋诸人绝句,议论俳谑者,既不必言;间有一二佳者,非音节失之浅促,则气象过于轩举。其有语意通近者,又格调萎荥卑弱,仅作晚唐耳。
《诗薮》外五:六一虽洗削“西昆”,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推毂梅尧臣诗,亦自具眼。至介甫创撰新奇,唐人格调始一大变。苏、黄继起,古法荡然。
又:欧视王,才颇宏而调杂;王视欧,格颇正而调偏。
贺黄公《载洒园诗话》:读临川诗,常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当其绝诣,实自可兴可观,不惟于古人无愧而已。特推为宋诗中第一。其最妙者在乐府,五言古,七言律次之,七言古又次之;五言律,稍厌安排,七言律尤嫌气盛,然佳篇亦时在也。
《昭昧詹言》十二:向谓欧公思深,今读半山,其思深妙,更过于欧。学诗不从此入,皆粗才浮气俗子也。用意深,用笔布置逆顺深,章法疏密,伸缩裁剪,有阔达之境,眼孔心胸大,不迫猝浅陋易尽。如此乃为作家,而用字,取材,造句可法。半山有才而不深,欧公深而才短。
庄蔚心《宋诗研究》:诸人只称其小诗为工;但荆公的古诗,也是造语瑰丽,有典有则,大有力回万牛的气象。自有宋以来,能够各体俱工的,就要算他第一了。袁子才诗笔粗俗,素不赞美荆公,讥其凿险缒幽,自堕魔障。但于他“近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一联,则极为低首赞叹,以为常人所不能及。
《石林诗话》:薛肇明(昂)后被旨编公集。
南宋李壁《王荆公诗注》五十卷,有张元济影印元大德母逢辰刊本。又清乾隆张宗松清绮斋刊本。
魏鹤山《李石林临川诗注序》(元大德本此序):石林于其丰容有余之辞,简婉不迫之趣,既各随义发明,若博文强志,瘦词险韵,则又为之证辨钩析,俾览者得以开卷瞭然。然公之学亦时有专己之癖焉;石林于此盖未始随声是非也。
《困学纪闻》翁注:屠继序按:李仁甫四子垕、塾、壁、墓俱有名。
壁字季章,号雁湖居士,登进士第,官参知政事。附和侂胄,以致丧师辱国。其人不足重。
荆公才较爽健,而情韵幽深,不逮欧公。三公皆从韩出,而雄奇排奡皆逊之。可见二公虽各用力于韩,而随才之成就,只得如此。
半山本学韩公,今当参以摩诘。此旨世人不解。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定林瞰土山2,近乃在眉睫。谁谓秦淮广,正可藏一艓。朝予欲独往,扶惫强登涉。蔡侯闻之喜,喜色见两颊。呼鞍追我马,亦以两黥挟。《史记·范睢传》:“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翛翛羽敝也阿兰若,远离处,闲静处。土木老山胁。鼓钟卧空旷,簨簴乐器所悬横曰簨,植曰簴。雕捷业。业,大版也。所以饰簨为悬也。捷业如锯齿,或曰画之。升堂廓无主,考考,击也。击谁敢辄。坡陀坡,陂字通。谢公冢,藏椁久穿劫3。百金买酒地4,野老今行馌。饷田食缅怀起东山,胜践此稠叠。于时国累卵,楚夏血常喋5。喋,《汉书·文纪》:颜师古注:“本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耳。”外外谓苻坚,中谓桓温,高云。实备艰梗,中仍费调燮6。公能觉如梦,自喻一蝴蝶。见《庄子·齐物论》:“自喻适志。”桓温适自毙,苻坚方天厌。且可缓九锡,宁当快一捷。彼哉斗筲人,得丧易矜怯。妄言屐齿折,见《晋书·谢安传》吾欲刊史牒。伤心新城埭7,埭,土埧。归意终难惬。漂摇五城舟8,尚想浮河楫。千秋陇东月9,长照西州堞10。岂无华屋处,亦捉蒲葵箑11。刘禹锡《金陵怀古》:“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碎金谅可惜12,零落随秋叶。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13。清谈眇不嗣14,陈迹恍如接。东阳故侯孙15,少小同鼓箧16。一官初岭海17,仰视飞鸢跕18。穷归放款段,高卧停远蹀。蹀,蹈也。牵襟肘即见,著帽耳才擫19。擫,指按也,按,亦作压,意同。数椽危败屋,为我炊陈浥。湿也虽无膏污鼎,尚有羹濡筴20。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邯郸枕上事,且饮且田猎㉑。此用《诗·北山》句法。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或叫号而寤,或哭泣而魇。幸哉同圣时,田里老安帖。易牛以宝剑㉒,击壤胜弹铗。追怜衰晋末,此土方岌嶪㉓。强偷须臾乐,抚事终愁惵。惧貌予虽天戮民㉔,有械无椄槢㉕。翁今贫而静,内热非复叶㉖。予衰极今岁,傥与鸡梦协㉗。委蜕亦何恨,吾儿已长鬣。《玉篇》:“长须也。”《左传》昭七年:“使长鬣者相。”此指次子雱。雱卒于熙宁九年,介甫年五十六。翁虽齿长我,未见白可镊。祝翁尚难老,生理归善摄。久留畏年少,讥我两呫嗫。附耳小语也束火扶路还,宵明《拾遗记》:“北日明之国来贡其方物。有宵明草,夜视如列烛,昼则无光,自消灭也。”狐兔慑。蔡侯雄俊土,心憭形亦谍㉘。异时能飞鞚,马勒快若五陵侠㉙。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蹑㉚。谅欲交辔语,呿予不能嗋㉛。
1 《年谱》: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至元丰三年(1080)间,元丰三年,介甫年六十。
查慎行《初日庵诗评》:“彼哉斗筲人”十八句,如读老杜《八哀诗》“幸哉同学时”八句,开闔极动宕,又极沈着。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升州上元县,土山,在县南三十里。按《丹阳记》:晋太傅谢安旧隐会稽东山,因筑象之;无岩石,故谓土山也。有林木台观娱游之所。
《宋史·文苑传》:蔡肇,字天启,润州丹阳人,能为文,最长歌诗,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第进士。
《宋史·职官志》:秘书省秘阁置直阁,以朝官充;校理,以京朝官充,掌缮写秘阁所藏。
《王直方诗话》:夏畸道言:蔡天启初见荆公,坐间偶言及卢仝《月蚀》诗,人难有诵得者。天启诵之终篇,遂为荆公所知。(李壁注引)
《石林诗话》:蔡天启云:荆公每称老杜“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之句,以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他日,公作诗,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自谓不减杜语,以为得意,然不能举全篇。
又:王荆公在钟山,有马甚恶,啼啮不可近,一日,两校牵至庭下,告公,请鬻之。蔡天启时在坐,曰:“世安有不调之马!第久不骑,骄耳。”即起,捉其騣一跃而上,不用衔勒,驰数十里而还。荆公大壮之,即作集句诗赠天启,所谓“蔡子勇成癖,能骑生马驹”者。后又有“身着青衫骑恶马,日行三百尚嫌迟。心源落落堪为将,却是君王未备知。”士大夫盛传荆公以将帅之材许天启。绍圣初,章申公当国,首欲进天启侍从。会执政有不悦者,乃出为永兴军路提举常平。因欲稍迁为帅。会丁内艰,不果。犹是荆公遗意也。
周紫芝《竹坡诗话》:王荆公作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欲以全句作对,久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江州司马青衫湿”可对甚句?天启应声曰:“何不对‘梨园子弟白发新’?”公大喜。
《艇斋诗话》谓蔡天启能暗诵韩文公《南山》诗,见知荆公。
介甫《成字说后,与曲江谭君(掞)丹阳蔡君(肇)同游齐安》诗(《集》二十九)有云:久苦诸君共此劳。
2 李注:定林有上、下二寺。按《建康实录》:“上定林寺,宋元嘉十六年禅师竺法秀造。”在下定林寺之后。乾道(孝宗)间,僧善鉴重建下定林寺,在蒋山宝公塔西北。按,《塔寺记》:“宋元嘉元年,又置下定林寺,东去县一十五里。”
3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舆地纪胜》曰:“建康府:谢安墓在上元县东十里石子冈北。”《陈始兴王叔陵传》:“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及叔陵所生母彭氏卒,启求梅岭,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藏其母。”
4 又:《晋书·谢安传》曰:又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
5 李注:庾翼病,表子爰之行荆州刺史,委以后任。何充曰:“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器干,西夏之任,无出桓温者。”观此则西夏即荆州之地。
6 《唐宋诗举要》:《谢安传》曰:简文帝疾笃,桓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干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板。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7 又:《谢安传》曰: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颜色。及镇新城,尽金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上疏清量宜旋旆。遂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又曰: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8 李注:唐德宗时,浙江观察使韩滉于石头筑五城。五城即石城,冶城,台城,苑城,新城。
9 《唐宋诗举要》:陇,垄之通借字,盖谓丘垄。以对下“西州”,或用“垄东”相配耳。
10 又:《谢安传》曰: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11 又:《谢安传》曰: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12 又:《谢安传》曰:桓温尝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13 又:《谢安传》曰:安善行书。张怀瓘《书断》曰:安石隶、行、草并入妙。李注:阁帖中亦有公尺牍。
14 又:《谢安传》曰:尝与王羲之登冶城,羲之谓曰:“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15 又:“东阳故侯孙”,疑谓沈道原也。《梁书·沈约传》曰:“隆昌元年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梁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故以为况。曾子固《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曰:“七子者,曰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女三人,长适沙县张奎,次适天长朱明之,次适扬州沈季长。”道原盖季长字也。介甫《疟起示道原诗》,李注曰:“道原姓沈,公之妹婿。”按:介甫又有《定林示道原》、《对棋与道原至草堂寺》、《同沈道原游八功德水》等诗,则此同游者为道原可知矣。
16 又:《礼记·学记》曰:入学鼓箧。郑注曰:鼓箧,击鼓警众,乃发箧出所治经业也。
17 又:韩退之《潮州刺史谢上表》曰:“岭海之陬。”按:岭谓五岭,海谓南海;唐之岭南道,宋之广南路也。
18 又:《后汉书·马援传》曰:援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李贤注曰: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跕跕,堕貌也。
19 李注:唐代宗时,禁民皂衫擫耳帽,以余官健。
20 《唐宋诗举要》:《曲礼》上曰:“羹之有菜者用梜。”郑注曰:梜犹箸也今人或谓箸为梜提。《释文》曰:《字林》作筴,云“箸也”。
1; 又:《庄子·齐物论》曰: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2; 又:《汉书·循吏·龚遂传》曰:为渤海太守。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3; 又:《广韵。三十三业》曰:岌嶪,山貌。按:此犹言岌岌,危也。
4; 又:《庄子·大宗师》:丘(孔子),天之戮民也。郭注:是知进而不知退,则性命丧矣。《德充符》:天刑之,安可解乎!(无趾论孔子语)
5; 又:《庄子·在宥》曰:吾未知圣智之不为桁杨椄槢也。司马(彪)云:椄槢,械楔。《释文》引崔(譔)注:桎梏梁也。
6; 又:《庄子·人间世》:叶公子高曰:“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谓孔子语。受命,受命使齐也。)《释文》曰:叶公子高(叶音摄),楚大夫,为叶县尹,僭称公。
7; 又:《谢安传》曰: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命殆不起乎?”寻薨。年六十六。(谢安卒于太元十年乙酉,介甫生于辛酉,故引白鸡事。)
8; 又:《说文》:憭,慧也。《庄子·列御寇》曰:形谍成光。郭注曰:举动便解而成光仪也。
9; 又:《汉书·游侠·原涉传》曰:郡国诸豪及长安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颜曰: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也。
11; 又:《庄子·秋水》曰:公孙龙曰:“口呿而不合。”(公孙龙闻魏牟论庄子语:“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呿,司马云:开也。《天运篇》:孔子曰:“予口张而不能嗋。”(孔子见老聃:“予何规老聃哉。”下一语,归谓弟子。)《释文》曰:嗋,合也。
《唐宋诗举要》:吴先生(闿生)曰:著“鸡梦”一语,则前文凭吊谢公,皆以自况。此点睛法也。
又:奇险兀傲,韩公嗣音。
又:此诗之韵,凡三用之,而此首尤胜。(《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见《宋诗钞》及《集》二,《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见《集》二,赠叶诗全咏围棋。
介甫《谢公墩》诗: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摩挲苍苔石,点检屐齿痕。想此絓长樯,想此倚短辕,想此玩云月,狼藉盘与樽。井径亦已没,漫然禾黍村。摧藏羊昙骨,放浪李白魂,亦已同山丘,缅怀莳兰荪。小草戏陈迹,甘棠咏遗恩;万事付鬼箓,耻荣何足论!天机自开闔,人理孰畔援?公色无惧喜,傥知福祸根。涕泪对桓伊,暮年无乃昏!(《宋诗钞》)
介甫又有《谢安》诗云:谢公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秦晋区区等亡国,可能王衍胜商君!(《韵语阳秋》八。)
又:《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蔡侯东方来,取友无所挟;翛翛一囊衣,偶以一书笈。定林朝自炊,有匕或无筴;时时羹事藿,镬大苦难燮。骄顽遂敢侮,有甚观骈胁。淡然山谷中,变色未尝辄。始见类欺魄,寒暄粗酬接;从容与之语,烂漫无不涉。奇经可治疾,秘祝可解魇,巫医之所知,瞽史之所业,载车必百两,独以方寸摄。微言归易悟,疾若髭赴镊。天机信卓越,学等何足躐!纵谈及既往,每与唐许协。扬雄尚汉儒,韩愈真秦侠。好大人谓狂,知微乃如谍。惟初造文字,人惑鬼愁慑。秦愚既改“罪”,新眊仍易“叠”。六书遂失恉,隶草矜敏捷。谁珍坛山刻!共赏兰亭帖。东京一祭酒,收拾偶予惬。少尝妄思索,老懒因退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擫。深原道德意,助我耕且猎。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馌。京师媚学子,追师尝劫劫;陆赢淮汴粮,水僦湖海艓。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伪凤易悦楚,真龙反惊叶。闻予再三叹,往往心不厌。或自逸而走,或呿而不嗋;或嗤无郎漫,或訾白翁嗫。铄金徒欲消,韞玉岂愁浥?贤愚有定分,咄汝无喋喋!跨鞍随我游,曳屣联我跕。照泉浥清泚,跂石缘嵬嶪;东坡数鯈鱼,西崦追蛱蝶;翳林窥搏黍,藉草听批颊;黄寻远莲须,红阅邻杏靥。荏苒光景流,杨园忽无叶。扶痾归未久,吾见喜宁帖;褰裳告我去,禄仕当随牒。萧晨秣款段,归骑得追蹑;谓言循东路,复出西域牒。行矣忍羁旅,无鱼勿弹铗。天闲久索骥,骏足方腾蹀;长驱勿骄矜,小踠亦勿惵。鹏飞九万里,勿借风一箑。溟波浩难穷,勉自养鳞鬣。爵禄实天械,功名为椄□。宁能复与我,摇漾秦淮楫!附书勿辞频,隔岁期满箧!(《宋诗钞》)
沈辽有《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见《云巢诗钞》,《宋诗钞》)
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沈约诗:“聊承云鬓垂。”李贺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作联处似断,用笔甚健。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低徊”二句,吴闿生《古今诗约选》:“深文曲致。”“当时”句,吴云:“用意高绝。”全诗,吴云:“矜炼深雄,远胜欧公。”《昭昧詹言》十二:“归来二字掷。”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官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吴闿生:《古今诗约选》:《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拨春风手,《旧唐书·音乐志》:“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始有手弹之法。”又《礼乐志》:“高丽伎琵琶以蛇皮为槽,厚寸余,有鳞甲。楸木为面,而象牙为捍拨。”一捍拨当弦,所以护之。查慎行《诗评》:“亦是一说,却未有人道。”弹看飞鸿劝胡酒。李注:“意不在胡。”嵇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乐莫乐兮新相知”,见《楚辞》。上句“悲莫悲兮生别离。”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 《年谱》:诗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介甫年三十九,提点江西刑狱。
《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前汉书·元帝纪》作樯),南郡人也。(李贤注:《前书》曰:“南郡秭归人。”)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人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以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前书·匈奴传》:归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复株絫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闻人倓《古诗笺》:王嫱报元帝书:“南望汉关,徒增怆结。有父有弟,望陛下幸少怜之。”
《汉书》:元帝后宫既众,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悉行货赂。王昭君姿容甚丽,志不可苟求。工遂毁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帝,帝以昭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琴操》: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年十七,献元帝。(《文选》石季伦《王明君词》注引)
《西京杂记》上: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按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自恃容貌,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方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尽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又:上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穷案其事,画工韩延寿弃市。
又: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
《乐府古题要解》:天子穷究其事,画工杜陵毛延寿,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下杜阳望、樊青,皆同日弃市,籍其资财。
《汉书·西域传》:武帝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乌孙昆莫。
《乐府古题要解》:汉人怜昭君远嫁,为作歌诗。石崇有妓曰绿竹,善歌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王明君歌》,其文悲雅。《唐宋诗举要》三据此谓:是所谓琵琶怨曲,皆后人所拟,非其自为矣。
《琴操》:王昭君,齐国王穰女,端正娴丽。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昭君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贺,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乃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昭君乃越席请往。时单于使在旁,帝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立。昭君谓之曰:“为胡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欲作胡礼。”昭君乃吞药而死。
石崇《王明君词》并序: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诗云:“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湿朱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报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文选》二十七)
傅玄《琵琶赋序》:《世本》不载作者。故老云:汉送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于马上作之。
黄鲁直跋第一首,引王深父(回)语谓: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人生失意”句非是。李注:黄以“子欲居九夷”解之。
李注:引范冲对高宗语谓:“诗人多作《明妃曲》,以失身胡虏为无穷之恨。安石则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不是罪过,汉恩浅而虏恩深也。孟子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以胡虏有恩,而遂忘君父,非禽兽而何!”公语意固非;然诗人务一时为新奇,求出前人所未到,而不知其言之失也。
蔡上翔谓冲为祖禹之子。祖禹于元祐中以与修《神宗实录》获罪。
黄生《载酒园诗话》评:王介甫《明妃曲》二篇,诗犹可观,然意在翻案,如“家人(至)南北”。其后篇益甚。故遭人弹射不已。至高季迪长篇,则翻案愈奇。结句曰:“妾语还凭归使传,妾身没虏不须怜。愿君莫杀毛延寿,留画商岩梦里贤。”意则正矣。有此事否?恐终是文人之语,非儿女子之言也。余因思此题终不及储光羲“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词。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大都诗贵入情,不须立异。后人欲求胜古人,遂愈不如古耳。
《宋诗菁华录》:“低徊”二句,言汉帝之犹有眼力,胜于神宗。“意态”句言人不易知。“可怜”句用意忠厚。末言君恩之不可恃。“汉恩”二句即“与我善者为善人”意;本普通公理,说得太露耳。二诗荆公自己写照之最显者。
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李白《战城南》:胡人以杀戮为耕作。)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出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固以为也。《类聚·乐部》四,引批把作琵琶。《古今诗约选》玉韵下云:“感叹深至。”肠韵下云:“寄托甚高。”姚姜坞曰:“后四句颇具唐人风趣。”方东树曰:“恩深,无一处是恒人胸臆中所有。”又曰:“以后一层作起,谁将句逆入明妃,玉颜二句逆入琵琶。收四语又用他人逆衬,所以为思深笔曲也。”)
又:再和《明妃曲》:汉宫有佳(一作“美”)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首六语用李延年歌及白居易《长恨歌》语意)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同上)
司马光和王介甫《明妃曲》:胡雏上马唱胡歌,锦车已驾白橐驼。明妃挥泪辞汉主,汉主伤心知奈何!宫门铜环双兽面,回首何时复来见。自嗟不若住巫山,布袖蒿簪嫁乡县。万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归;旧来相识更无物,只有云边秋雁飞。愁坐冷冷调四弦,曲终掩面向胡天;侍儿不解汉家语,指下哀声犹可传,传遍胡人到中土,万一他年流乐府;妾身生死知不归,妾意终期寤人主。目前美丑良易知,咫尺掖庭犹可欺。君不见白头萧太傅,被谗仰药更无疑。(《集》三)(刘敞有《同永叔和介甫昭君曲》,见《公是集》十八)
《石林诗话》中:昆陵张子厚善书。余尝于其家见欧阳文忠子棐以乌丝栏绢一轴,求子厚书文忠《明妃曲》两篇,《庐山高》一篇。略云:先君平日未尝矜大所为文。一日,被酒,语棐曰:“吾诗《庐山高》今人莫能为,唯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唯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唯吾能之也。”
《唐宋诗举要》三:叔弼托永叔之言,谓杜子美亦不能为,因为过情之誉,黄山谷跋介甫此篇,谓可与李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亦不免溢美。平心而论,实皆不失为佳构。永叔《再和明妃曲》云:“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议论既庸腐,词亦质直少味。介甫后篇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持论乖戾。范元长(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注引)虽不免深文周内,然亦物腐虫生,偏激之论,有以致之。李雁湖曰:“诗人务一时为新奇,求出前人所未道,而不知其言之失也。”可谓持平之论也。
介甫《明妃曲》: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复理。穹庐为室毡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去住彼此无消息,明明汉月空相识。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回看旧写真。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一作“今日汉宫妃,明朝胡地妾。”)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文集》三十六集句)
送程公辟守洪州
【李注本作“之豫章”】
画船插帜摇秋光,鸣铙梁简文帝《南郊颂序》:“鸣铙韵响。”传一作“伐”鼓《后汉书·南匈奴传》:“鸣钟传鼓于清渭之上。”《诗·采芑》:“钲人伐鼓。”水洋洋。豫章太守吴郡郎2,行指斗牛先过乡3。乡人出郭航酒浆,炰鳖脍鱼《诗·六月》:“炰鳖脍鲤”。炊稻粱。芡头肥大菱腰长,釂酬喧呼坐满床4。怪君三年滞《文集》作“寓”瞿塘5,又驱传马登太行6。缨旄脱尽归大梁7,翻然出走天南疆。九江左投贡与章8,扬澜吹漂浩无旁。老蛟戏水风助狂,盘涡忽坼千丈强9。《古诗笺》:“船帜铙鼓,言太守仪卫之盛。”《江赋》:“盘涡谷转。”君闻此语悲慨慷,迎吏乃前持一觞。鄙州历选多俊《文集》作《儁》良,镇抚时有诸侯王10。拂天高阁朱鸟翔11,西山蟠绕鳞鬛苍12。下视城堑真金汤13,雄楼杰屋郁相望。中户尚有千金藏,漂田《古诗笺》:“漂田,水田也。”种秔秔,稻之不粘而晚熟者,俗作粳。出穰穰14。《史记·淳于髠传》:“穰穰满家。”《诗》:“丰年穰穰。”沉檀珠犀杂万商,大舟如山起牙樯,一本无此句。杜甫《城西坡泛舟诗》:“春风自信牙樯动。”输泻交广流荆扬15。轻裙利屣列名倡16,春风踏谣能断肠17。平湖湾坞烟渺茫,树石珍怪花草香,幽处往往闻笙簧。地灵人秀古所藏18,胜兵可使酒可尝19。十州将吏随低昂20,谈笑指麾回雨旸㉑。非君才高力方刚㉒,岂能跨《文集》作“得”有此一方,无为听客欲沾裳。《水径注·江水》引《宜都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使君谢吏趣治装,我行乐矣未渠央㉓。
1 据李注,诗当作于嘉祐七年(1062),介甫年四十二。《宋史·循吏传》: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文集》八十一有《答程公辟议亲书》,盖以侄女聘小辟子。)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饥者尽死矣!”竟发之,徙河东路,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堤,浚沟揭闸。无水患。
李注:公辟入为三司判官,刑部郎中,出知洪州。时嘉祐七年五月。
2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路洪州,汉为豫章郡。
《元丰九域志》:江南西路洪州豫章郡,镇南军节度治南昌、新建二县。
《汉书·地理志》: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3 王勃《滕王阁诗序》:龙光射牛斗之墟。
4 韩愈《陆浑山火》诗:熙熙釂酬笑语言。
5 《太平寰宇记》:瞿塘,在夔州东一里。连崖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
6 《礼记·玉藻》:士曰传遽之臣。郑注:传遽,以车马给使者也。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泽州晋城县:太行山在县南三十六里。河北道怀河内县:太行山在县北二十五里。
7 《汉书·苏武传》:武仗汉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开封府(原注曰:今理开封、浚仪二县)战国时为魏都。《史记·魏世家》云:“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即今西面浚仪县故城是也。
8 《尚书·孔传》:江于此分为九道。
《水经·赣水篇》郦注引刘澄之曰:县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县治二水之间,合“赣”字,因以名县焉。《太平寰宇记》引《虔州图经》:章、贡二水合流为赣。其间置邑,因为赣县。
9 韩愈《听颍师弹琴》诗:失势一落千丈强。
10 李注:诸侯王谓滕王(元膺)。本朝太宗第六子元偓,亦尝为镇南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11 王文考《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
王勃《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12 李注:柳子厚《马退山茅亭记》:“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亘数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亦言鳞鬣之类。
13 《汉书·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洪州州城之西为大江,大江之外为西山。西山特高,虽隔江,下视州城如金汤。
14 《唐宋诗举要》三:漂田殆即葑田也。《农书》(卷上)曰: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
15 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交、广市鲑珍。”按:交州,后汉置。三国吴分立广州,而徙交州治龙编县。五代时自立为国。宋初内附,封交趾郡王。宋广南路广州,治南海、番禺二县。
《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又:淮海惟扬州。
16 《史记·货殖传》:赵女郑姬,揄长袂,蹑利屣。
17 《唐宋诗举要》三:李白:“踏谣,踏歌也。”按:《乐府诗集》卷八十二有崔液、谢偃、张说《踏歌词》,刘禹锡《踏歌行》。
18 王勃《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人杰地灵。
19 《世说新语·捷悟篇》注引《南徐州记》: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
20 《唐宋诗举要》三:《元丰九域志》:江南西路州六(洪、虔、吉、袁、抚、筠),军四(兴国、南安、临江、建昌)。诗曰十州,盖统州军而言。
㉑ 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尚书·洪范》曰:曰雨曰暘。
㉒ 《诗·北山》:膂力方刚,经营四方。
㉓ 《诗·庭燎》郑笺: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离骚》王注:央,尽也。
《昭昧詹言》十二:本意作夸美词,嫌浅俗应气无味。又己本洪州人,不便自夸其乡,亦不可谦贬,故托为吏词,以为曲折。与退之《泷吏》局同意异。公不便自谦自谀,皆托之人言。一宾一主,《解嘲》、《客难》之局,而用之于赠人,皆避浅俗平直也,足以为式。
又:起四句点叙。以下两段,入议夹写。收另作章法,应起。此应酬题,他手只夸地颂才德而已,此时俗应酬气,纵诗句佳而意思庸俗。此言用意也。至于格局,纵用奇势,亦终是气骨轻浮,盖不知深于律法者也。必于此用意,将欲赞,换入他人口气,则立意不同人。以不如意先作一曲折垫起,用两人作局阵,此乃深曲迷变,气骨不轻浮矣。纯是古文命意立局章法,所以为作家,跳出寻常庸人应酬套。此非深思有学人不能作,不同俗手,分别在此。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
【张载华辑《诗评》中案云:一首(其二)笺注本题作“重和”。】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去县尚百里,侧身勇前瞻。萧条烟岚上,缥缈浮青尖。徐行稍复逼,所瞩亦已添。精神去亹亹,进貌气象来渐渐。高貌。《诗》:“渐渐之石,惟其高矣。”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苍蒹。窥观坐穷哺,未觉晷刻淹。江空万物息,四面波澜恬。峨然九女鬟,争出一镜奁。卧送秋月没,起看朝阳暹。日光升也游氛荡无余,琐细得尽觇。陵空翠纛羽毛幢也,以犛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直,照影寒鋩銛。冢山顶木立绀发,崖林张紫髯。变态生倏忽,虽神讵能占。当留老吾身,少驻谁云餍。惜哉秦汉君,黄屋天子车以黄缯为裹上衡灊2。霍山在灊县,属庐州。等之事嬉游,舍此何其廉。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厌。埋藏在云雾,不欲登昏憸。诐也,佞也。又疑避褒封,蔽匿以为谦。或是古史书,脱落简与籤。籤,同签,标识也。当时备巡游,今不在缃缣。缣,本亦黄色。终南秦之望,泰山鲁所詹3。天王与秩祭4,俎豆罗䤈盐。苟能泽下民,维此远亦沾。方今东南旱,土脉燥不粘。尚吾肤寸侧手为肤,按指为寸。功,岂免窃食嫌。神莽吾难知,士病无能砭。文章巧傅会,智术工飞钳。《鬼谷子》有《飞钳篇》,谓纵横之学。荐宝互珪璧,论材自楠楩。《文集》作“楩楠”。楩,大木也。《司马相如赋》:“其树楩楠豫章。”苟以饰妇妾,谬云活苍黔。岂如幽人乐,兹山谢闾阎。穴石左思《招隐》诗:“岩穴无结构。”作户牖,垂泉当门帘。寻奇出后径,览胜倚前檐。超然往不返,举世徒呫呫。《唐书·王叔文传》:“呫呫小人。”高兴寄日月,千秋伴乌蟾。遐追商洛翁,四皓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楚,元王,高祖同父少弟,名交。竟脱楚人钳。吾意窃所尚,人谋谅难佥。
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詹。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钳。忆在秋浦贵池西南八十里北,空江上新蟾。光洁写一镜,回环两堤奁。露坐引衣襋,衣领风行欹帽檐。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试尝论大略,次乃述微纤。此山广以深,包畜万物兼。嘘云吐雾雨,生育靡不渐。巍然如九皇5,见《汉书》,谓神农以上诸皇。《汉书》:“高世比德于九皇”,注:“上古有人皇者九人。”德泽四海沾。此山相后先,各出群峰尖。毅然如九官,舜置九官,即禹等。《尚书·尧典》:九官,伯禹宅百揆,弃为后稷,契作司徒,皋陶为士,垂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典乐,龙纳言。温子昇《舜庙碑》:“九宫咸事,百揆时叙。”罗立在堂廉。挺身百辟上,附丽无奸憸。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觉炎。草树萋已绿,冰霜尚涵淹。颓然如九老,《唐书·白居易传》:“尝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白发连苍髯。此山当无云,秀色郁以添。姹然如九女6,靓饰出重帘。珮环与中裙,绀玉青纨缣。远之妍西施,近或丑无盐。齐宣王后,齐女。变态不可穷,诗者徒呫呫。我初勇一往,役世难安恬。浪荒不走职,民瘼瘼,所苦患。当谁砭。乖离今数旬,梦想欲窥觇。自期得所如,何啻释囚钳。念昔太白巅,鄞有太白岭下视海日暹。朅来天柱在灊游,屐齿尚苔粘。犹之健饮食,屡飨亦云餍。胡为慕攀踏,已惫且不嫌。岂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潜。男儿有所学,进退不在占。功名苟不谐,廊庙等闾阎。况乃抡椽杙,其谁辨楩楠。归欤岩崖居,料理带与签。得石坐兀兀,逢泉饮厌厌。安也取舍断在独,岂必询谋佥。子语实慰我,宁殊邑中黔7。玉枝将在山,当倚以葭蒹8。诗力我已屈,锋鋩子犹銛。扶复更一战,语汝其无谦。
1 《年谱》:介甫庆历七年(1047,二十七岁)知鄞,皇祐二年(1050,三十岁)归临川。皇祐三年,通判舒州;至和元年(1054,三十四岁)归临川。诗殆作于皇祐三年也。
王安国,字平甫,介甫三弟。
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余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
《太平寰宇记》: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南,旧名九子山。上有九峰,如莲花削成。唐李白改名。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
2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始皇还过彭城。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
又:《封禅书》:(见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
《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登灊天柱山。
3 《诗·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传》:詹,至也。
4 《公羊·僖公三十一年传》: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泰山河海。曷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5 《汉书·郊祀志》: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接神人蓬莱,高世比德于九皇。(张晏曰:三皇以前有人皇。九首。韦昭曰:上古有人皇者九人。师古曰:韦说是也。刘敞曰:予谓董仲舒书言,周人推神农为九皇,此是矣。)
6 石崇《楚妃叹》:既绌虞丘,九女是进。
《云笈七签》:明镜有三童九女侍之。
《乐府诗集》:刘向《列女传》曰:楚姬,楚庄王夫人也。庄王好狩猎毕弋,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尝与虞丘子语,以为贤。樊姬笑之。王曰:“何笑也?”对曰:“虞丘子贤矣,未忠也。妾充后宫十一年,而所进者九人;贤于妾者二人,与妾同列者七人。虞丘子相楚十年,未闻进贤退不肖也。笑之不亦宜乎!”王于是以孙叔敖为令尹。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昔在九江上,遥观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7 《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子罕谏平公筑台。民歌之曰:“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平公筑台,妨于农功。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晳,实与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杜注:皇国父白皙而居近泽门,子罕黑色而居邑中。)
8 《世说新语·容止篇》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诗评》:《南山》诗外,别开生面。(其二)
寄曾子固
吾少莫与合,爱我君为最。
君名高山岳,嵑𡾹【山高险峻不齐也】嵩与太。
低心收惷同蠢友,似不让尘𡏖2。【尘,合也。】
又如沧江水,不逆沟畎浍。【畎,田间沟,浍,注沟曰浍。】
君身揭【举,担负。】日月,遇辄破氛霭。
我材特穷空,无用补仓廥。【刍藁之藏】
谓宜从君久,垢污得洮【颒也】汰。
人生不可必,所愿每颠沛。
乖离五年余,牢落【落落不群也,《陆机赋》:“心牢落而无偶。”又,阒寂也。】千里外。
投身落俗阱,薄宦自钳釱。【在颈曰钳,在足曰釱。】
平居每自守,高论从谁丐。
摇摇西南心,梦想与君会。
思君挟奇璞,愿售无良侩。【兼用卞和事及《论语》待价而沽意】
穷阎抱幽忧,凶祸费禳禬。
除殃祭州穷吉士少,谁可婿诸妹3。
仍闻病连月,医药谁可赖。
家贫奉养狭,谁与通货贝。
诗人刺曹公,贤者荷戈祋4。殳也。
奈何遭平时,德泽盛汪濊。汪濊,深广也。
鸾凤鸣且下,万羽来翽翽。
飞声呦呦林间鹿,争出噬苹藾。《尔雅·释草》:“萍藾萧”,注:“今藾蒿也。”
乃令高世士,动辄遭狼狈。
人事既难了,天理尤茫昧。陆机《塘上行》:“无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
圣贤多如此,自古云无奈。
周人贵妇女,扁鹊名医滞5。李注:“字书下病也。”
今世无常势,趋舍唯利害。
而君信斯道,不闵身穷泰。
弃捐人间乐,濯耳受天籁。
谅知安肥甘,未肯顾糠糩。同檜,糠也。
龙螭虽蟠屈,不慕蛇蝉蜕。
令人重感奋,意勇忘身蕞。
小貌何由日亲炙,见《孟子》,亲承教化也。病体同砭石针艾。
功名未云合,岁月尤须愒。贪也,《左传》:“忨岁而愒日。”忨,亦贪也。怀思切劘切也。切劘犹言磋磨。效,中夜泪霶霈。君常尝许过我,早晚治车驮(轪)。轪,车毂之端,以金属帽之即輨。山溪虽峻恶,高眺发蒙肺。昧目不明也。又,不明貌,或从日。峰峦碧参差,木树青晻不明蔼。桐江路尤驶,飞浆下鸣濑。鱼村指暮火,酒舍瞻晨旆。清醪足消忧,玉鲫行可脍。行行愿无留,日夕伫倾盖。会将见颜色,不复谋蓍蔡。延陵古君子,议乐耻言郐。细事岂足论,故欲论其大。披披发鞭櫜,鞬,马上盛弓矢器。櫜,韬也,所以敛藏兵器。弓衣,甲衣,与受箭之器。懔懔见戈锐。探深犯严壁,破惑翻强廥。旃也,大将之麾也。旌旗也。《诗》:“其廥如林。”《左传》:“廥动而鼓。”离行步荃兰,偶坐阴松桧。宵床连衾幬,昼食共粗粝。兹欢何时合,清瘦见衣带。作诗寄微诚,诚语无彩绘。
1 诗疑作于知鄞时,子固尚未第也。
《宋史·曾巩传》: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1057)进士第。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寻掌延安郡王笺奏。丁母艰,去。卒年六十五。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2 《史记·李斯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 李注:子固择诸妹所归,皆希良士。
4 《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传》:言贤者之官不过候人。
5 《史记·扁鹊传》:鹊名满天下。旁游六国。至邯郸,闻赵贵女病,即为带下医。随俗改变,无所滞碍。
介甫《得曾子固书因寄》:始吾居扬日,重问每见及:云将自亲侧,万里同讲习。子行何舒舒!吾望已汲汲!穷年梦东南,颜色不可挹!仁贤岂欺我?正恐事维絷。严亲抱忧衰,生理赖以给?不然航江外,天寒北风急?无乃山路恶,仆弱马行涩?孤怀未肯开,岁月忽如蛰。朅来高邮住,巷屋颇卑湿。蓬蒿稍芟除,茅竹随补葺。苟云御风气,尚恐忧雨汁。故人莫在眼,屡独开巾笈。忠信盖未见,吾敢诬兹邑。出关谁与语,念子百忧集!眺听聊自放,日暮城头立;徐归坐当户,使者操书入。时开识子意,如渴得美湆。骊驹日就道,玉手行可执。旧学待镌磨,新文得删拾。重登城头望,喜气满原隰。(《文集》十三)
又:《答曾子固南丰道中所寄》:吾子命世豪,学术穷无间。直意慕圣人,不问闵与颜。彼昏何为者,诬构来㘖㘖!应逮犯秋阳,动为人所叹。不恤我躬瘁,乃嗟天泽悭。令人念公卿,烨烨趋王班;泊无悯世意,狙猿而佩环!爱子所守卓,忧予不能攀;永矢从子游,合如扉上鐶。愿言借余力,迎浦疏潺潺;亦有衣上尘,可攀裨太山。大江秋正清,岛溆相萦弯;四盼浩无主,日暮烟霞斑。水竹密以劲,霜枫衰更殷。赏托亦云健,行矣非间关。相期东北游,致馆谁之湾。无为袭宁羸,悠然及温远!(《文集》十三)
又:《赠曾子固》: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文集》十三)
《诗评》中:“脱身”一联,已见第二十卷,“高论”二句亦再出。
定林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床)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介甫《定林寺》:众木凛交复,孤泉静横分;楚老一枝筇,于此傲人群。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且凭东北风,持寄岭头云。(《文集》三)
又《题定林壁》:定林自有主,我为林下客。客主各有心,还能共岑寂。(《文集》三)
又《定林》诗:定林修木老参天,横贯东南一道泉。六月杖藜寻石路,午阴多处弄潺湲。(《集》三十)
又《定林所居》: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小花共我闲。(同上)
刘辰翁评:有輞川幽澹之趣。
《宋诗菁华录》:颇有王右丞“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意境。
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2。首二句十字格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 皇祐四年壬辰(1052),介甫三十二岁,时通判舒州。惟诗似在金陵作。
2 李注:《后汉纪》:“千条万端”,言客思如柳条之多。
3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升州上元县:古冶城在今县西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
《唐宋诗举要》四:荆公之父(名益,字损之)为江宁府通判。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此诗殆皇祐四年省墓而作也。
纪昀曰:起四句奇逸。
《唐宋诗举要》四:风神跌宕,笔势清雄,荆公独擅。
《宋诗菁华录》:起十字无穷生清新,余衰飒太过。
次韵致远木人洲
迷子山前涨一洲2,木人图志失编收。年多但有柳生肘3,地僻独无茅盖头4。河侧鲍生干尚立5,江边屈子槁将投6。未妨他日称居士,能使君疑福可求7。
1 《宋史·叶涛传》:涛字致远,处州龙泉人。进士乙科。(李注:熙宁进士乙科。)为国子直讲。免官。涛,王氏婿也,即往从安石于金陵,学为文词。
2 《建康志》:迷子洲在城西南四十里,周围三十里。(李注引)
3 《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成疏:柳生者,易生之木。木者,棺槨之象。此是将死之征也。《庄子集释》郭嵩焘曰:《说文》:“瘤,肿也。”《玉篇》:“瘤,瘜肉。”《广韵》:“瘤,肉起疾。”《说文》亦以瘜为寄肉。瘤之生于身,假借者也。人之有生,亦假借也。皆尘垢之附物者也。柳瘤字一声之转。
4 《传灯录》:沩山谓宜鉴:“是伊将来有把茅盖头,骂佛骂祖去。”
5 《新序》:鲍焦,国之介士,衣敝肤见挈畚将蔬。遇子贡,弃其蔬而立,槁死于洛水之上。《庄子·盗跖》: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
6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
7 韩诗: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祈福人。(《题木居士》二首之一,上二句云:“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五百家注:张芸叟《木居士诗》序云:“耒阳县北沿流二三十里鳌口寺,即退之所题木居士在焉。”)
诗凡二首:其二云:杌尔何年客此洲?飘流谁弃止谁收?无心使口肝使目,有干作身根作头。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依投。纷纷剪纸真虚负,立槁安知富可求!
介甫《次叶致远韵》: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文集》十七)
一作:知君聊占水中洲,去即东桴逐圣丘。忧国无时须问舍,得抵有兴即乘流。由来要路当先据,谁谓穷乡可久留?他日五湖寻范蠡,想能重此驻前驺。(同上)
又《叶致远置洲田以诗言志次其韵二首》,其一云:吟叹君诗久掉头,知君兴不负沧洲。土山欲为羊昙赌,且可专心学奕秋。(《文集》二十七)
又《又次叶致远韵二首》,其一首句云:“庵成有兴亦寻春。”其二云:“明时君尚富春秋,岂比衰翁远自投!智略未应施畎亩,上前他日望吾丘。”(同上)
李注:“立”与“投”皆本出处,用字工且严如此。
登宝公塔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2,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3,鸦矫荒寒影对翻4。当此不知谁客主5,道人忘我我忘言6。
1 《南史·陶弘景传》:时有沙门释宝志者,不知何许人。有于宋太始(明帝,465至471)中见之,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年已五六十矣。齐、宋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默不伦。或被锦袍,饮啖同于凡俗。恒以镜铜剪刀镊属挂杖,负之而趍。或征索酒肴,或累日不食。预言未兆,识他心智,一日中分身易所。远近争赴,所居噂誻。梁武帝尤深敬事。虽剃须发,而常冠下裙帽纳袍,故俗呼为志公。好为谶记,所谓志公符是也。天监十三年(514)卒。
《建康志》:塔在蒋山。梁武帝天监十三年,以定林寺前冈独龙阜葬志公。永定公主以汤沭之资造浮屠五级于其上。十四年(515)即塔前建开善寺。(李注引)
2 李注:王建《白纻歌》:“回昼为宵亦不寐”,此则反言之,音节类公此句。
3 又:卢纶诗:“斗鼠摇松影。”
4 又:杜诗:“雁矫衔芦内。”
5 又《襄阳记》:司马德操尝诣庞德公,值其上冢。径入室,呼德翁妻子,使速作黍。须臾,德翁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
6 《庄子·外物》: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陶诗:欲辩已忘言。
《冷斋夜话》引黄鲁直语,以“江月”二句为句中眼。
《诗评》中:具吞吐嘘嗡之势,造化归其毫端。
介甫《题雱祠堂》(《文集》十四)题下注云:在宝公塔院。
又《北山三咏》其一《宝公塔》:道林真骨葬清霄,窣堵千秋未寂寥。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云泉别寺分三径,香火幽人止一瓢。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呗岂辞遥!(《文集》十七。余二咏为《觉海方丈》《道光泉》。)
又《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庄子》:玄冥闻之参寥。注:参,高也;高邈寥旷,不可名也。)应身东返知何国,瑞象西归自本朝。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诗评》中:不必刻画志公,自然易移不得。)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空余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文集》十七)
《十驾斋养新录》十九:六朝以道人为沙门之称,不通于羽士。
思王逢原三首
布衣阡陌动成群,杜诗:“胡人高鼻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古之良马,日行五千里。騕褭神马,日行万里。跨浮云。行藏己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汉书·艺文志》:“仲尼没而微言绝。”《晋书·卫玠传》:“微言之绪,绝而复续。”唯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史记·淮阴侯列传》:“(钟离昧)曰: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李善注:“喻寿命也。”何知向此穷。鹰隼奋飞凰羽李注;《闽中名士传》:“薛令作之诗自艾。”王家续云:“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冷,任逐桑榆暧。”短,骐驎埋没马群空。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黔娄,其妻谥为“康”。见《高士传》。高才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1 诗当作于嘉祐五年(1060)。介甫年四十岁。
《宋诗钞》: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也。年十数岁,与里人满执中为友。(《宋诗钞·广陵集》中寄满子权诗最多)伟节高行,特立于时。王安石赴召,道由淮南。令赋《南山之田》诗往见之。安石大喜。期其材可与共功业于天下,因妻以其夫人之女弟。年二十八而卒。令诗学韩、孟,而识度高远,非安石所及,不第以瑰奇也。惜限于年耳。
介甫《王逢原墓志铭》:余友字逢原,讳令,姓王氏,广陵人也。始予爱其文章而得其所以言,中予爱其节行而得其所以行;卒予得其所以言,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得其所以行,超超乎其将追而不至也。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余将友之而不得也。呜呼!今弃予而死矣!(《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悲夫!逢原……五岁而孤,二十八而卒。卒之九十三日,嘉祐四年(1059)九月丙申,葬于常州武进县南乡薛村之原。夫人吴氏,亦有贤行。于是方娠也,未知其子之男女。(《文集》九十七)
介甫《题王逢原讲孟子后》:逢原在常州江阴时,学者有问以《孟子》,而逢原为之论说,是以如是其详也。未几而逢原卒。故其书才终于一篇,而考之,时不同。盖其志犹未就也。虽然,观其说,亦足以概见之矣。若逢原,所谓“见其进未见其止”也。逢原卒于嘉祐己亥(1059)六月,后七年,讲义方行。(《文集》七十一)
《韵语阳秋》十八:王逢原以书上介甫,且以南山之诗求学于荆公,师资之礼已定。故逢原未死以前,荆公赠之诗曰:“楩楠豫章概白日,只要匠石聊穿裁。”逢原既死之后,荆公思之曰:“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皆以师道自任也。然观逢原寄介甫诗云:“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岂与跖徒争有道?盖思吾党自言归。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则识度之远,又过荆公矣。
介甫《寄王逢原》云:申韩百家艺火起,孔子大道寒于灰。儒衣纷纷欲满地,无复气焰空煤炲。(炲,灰炱,煤也,俗谓之烟尘。)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楩楠豫章概白曰,只要匠石聊穿裁。我方官拘不得往,子有闲暇宜能来。语言相与入圣处,一取万古光芒回。(《文集》七)
又,《思王逢原》: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驰驱不自得,淡笑强追随。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资。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贤者宜有后,固当梦熊罴!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文集》七)
《诗评》中:向读公所为逢原墓志,知其期待良厚。今观此诗(《思王逢原》)悲惋有甚于墓志者。如昌黎之于李元宾,眉山之于李台卿。能令千百世后读其诗文,恍闻叹息之声。
逢原《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诗钞》)
《石遗室诗话》十七:读荆公集竟,摘句如下:如《寄王逢原七古》末四句云云。《酬朱昌叔七律》后四句(酬朱昌叔五首此其二。《文集》十七。)云:山蟠直渎输淮口,水抱长干转石头;乘兴舟舆无不可,春风从此与公游。《思王逢原》七律,后四句云: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两诗同一用笔用意,但一将来,一已往,一满意,一悲伤耳。
又二十四:学古人总要能变化。王荆公《思王逢原》云:“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非从“沲水流中坐,岷山到此堂”来乎?(少陵《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句)“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非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来乎?(少陵《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句)但“庐山”一联视“沲水”一联无不及;“钩帘”一联何等自然,“青山”二语则所谓是底言矣。
《与王逢原书》二:某顿首。读所辱书辞,见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问诸邑人,知足下之行,学为君子而方不已者也。惜乎某之行亟,不得久留,从足下以游,及求足下所称满君者而见之。所示藁副,辄留传玩。(《文集》七十五)
又:七:某顿首,逢原足下。方欲作书,而得所赐书,尤感慰!唯逢原所以教我,得鄙心所欲出者。穷僻无交游;所与议者,皆不出流俗之人。非逢原之教我,尚安得闻此!余更有所闻,悉望见教。今世既无朋友相告戒之道,而言亦未必可用。大抵见教者,欲使某同乎俗、合乎世耳;非足下教我,尚何望于他人。切无所惜也!(同上)
《答王逢原书》:某启。忽辱惠书,承以《论语》义见教。言微旨奥,直造孔庭。非极高明,孰能为之!仰羡,仰羡!近蒙子固、夷甫过我,因与二公同观,尤所叹服。(《文集》七十八)
《与王逢原书》:某顿首,逢原足下。比得足下于客食中,窘窘相造谢,不能取一日之闲,以与足下极所欲语者,而舟即东矣!间阅足下之诗,切有疑焉。不敢不以告。足下诗有“叹苍生泪垂”之说。夫君子之于学也,固有志于天下矣,然先吾身而后吾人。吾身治矣,而人之治不治,系吾得志与否耳。身犹属于命,天下之治,其可以不属于命乎!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又曰:“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孔子之说如此,而或以为君子之学,汲汲以忧世者,惑也,惑于此,而进退之行,不得于孔子者,有之矣。故有孔不暇暧席之说。吾独以圣人之心,未始有忧。有难予者曰:然则圣人忘天下矣?曰:是不忘天下也。否之象曰:“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初六曰:“拔茅茹以其汇贞吉。”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在君”者,不忘天下者也;“不可荣以禄”者,知命也。吾虽不忘天下,而命不可必合,忧之其能合乎!《易》曰:“遁世无闷”,“乐天知命”是也。《诗三百》如《柏舟》《北门》之类,有忧也。然仕于其时,而不得其志,不得以不忧也。仕不在于天下国家,与夫不仕者,未始有忧;《君子阳阳》、《考槃》之类是也。借有忧者,不能夺圣人不忧之说。孟子曰:“伊尹视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已推而纳之沟中。”可谓忧天下也。然汤聘之,犹嚣嚣然曰:“我处畎亩之间,以乐尧舜之道。”岂如彼所谓忧天下者,仆仆自枉而幸售其道哉!又论禹、稷、颜回同道曰:“乡邻有斗者,被发撄冠而救之,则惑也。”今穷于下,而曰我忧天下,至于恸哭者,无乃近救乡邻之事乎?孔子所以极其说于知命不忧者,欲人知治乱有命,而进不可以苟,则先王之道得伸也。世有能谕知命之说,而不能重进退者,有矣,由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也始得足下文,特爱足下之才耳。既而见足下衣刓屦缺,坐而语,未尝及己之穷。退而询,足下终岁食不荤,不以丝忽妄售于人。世之自立如足下者有几!吾以谓知及之,仁又能守之,故以某之所学报足下。(《文集》七十五)
梦张剑州
万里怜君蜀道归,相逢似喜语还悲。江淮别业依前处,日月新阡墓道,杜诗:“新阡绛水遥。”卜几时2。自说曲阿犹未稳3,即寻湓水去犹疑。茫然却是陈桥驿名,在河南开封东北。梦,昨日春风马上思。此倒戟而入作法。
1 曾巩《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女三人,长适沙县张奎(《文集》卅二有《和文淑》诗,原注:“张氏女弟。”)李注:张名奎,公女弟之夫。
2 又《檀弓下》:公叔戍曰:“日月有时,将葬矣。”
3 又皮日休记,张祐以曲阿地古朴,有南朝遗风,遂筑室种树而家焉。
《张剑州至剑一日以亲忧罢》:客舍飞尘尚满鞯,却寻东路想茫然。白头反哺秦乌侧,流血思归蜀鸟前。今日相逢知怅望,几时能到与流连!行看万里云西去,倚马春风不忍鞭。(《文集》二十四)
《寄张剑州并示女弟》(原注:时张以夫人丧,自剑州归。)剑阁天梯万里寒,春风此日白衣冠。乌辞反哺颠毛黑,鸟引思归口血丹。行路想君今眚瘦,相逢添我老悲酸。浮云渺渺吹西去,每到原头勒马看。(《文集》二十三。《韵语阳秋》十举二诗颈联云:所赋皆一时之事,而语意重复如此,何邪!)
《宋史·张奎传》:(此当是别一张奎,非介甫女弟之夫。)奎字仲野,先亢中进士。母病,辄割股肉和药以进,母遂愈。其后母卒,庐于墓,自负土,植松柏。官至给事中,枢密直学士。(奎为亢兄。亢传云:自言后唐河南尹全义七世孙,家于临濮。)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江阴见及之作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李白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强乞一官绝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2。
1 朱明之,字昌叔。王令有《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诗,见《宋诗钞》。
曾巩《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女三人,次适天长朱明之。
《寄朱氏妹》:昔来高邮居,我始得朱子;从客谈笑间,已足见寄伟。行寻城阴田,坐钓渠下沚;归来同食眠,左右皆图史。(《文集》六)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一云:点也自殊由与求,既成春服更何忧!拙于人合且天合,静与道谋非食谋。未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山名,在湖南桃源县西二百里。汉马援征五溪蛮,病卒于此。《石林诗话》上云: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嗟予老矣无一事,复得此君相与游。(《文集》十七)
2 《吴越春秋》:伍子胥曰:“噽与吾同怨,子不闻河上之歌者乎?‘同病者相怜!’”白居易赠刘梦得诗:顾我独狂多自哂,与君同病最相怜。
《与丁元珍书》:求郡固且止,甚荷见教。然某之所请,不为无辞。若执政不察,直以为罪,则某何敢解免!如欲尽其辞,而然后加之罪,则某事固有本末,非今日苟然欲避烦劳而求佚也。古者一道德以同俗,故士有揆古人之所为以自守,则人无异论。今家异道,人殊德,士之欲自守者,又牵于末俗之势,不得事事如古,则人之异论,可悉弭乎!要当择其近于礼义,而无大谴者取之耳。(《文集》七十五)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嗟我长来无异物2,愧君持赠有佳篇。久埋瘴雾看犹湿,久埋句,端州所寄,故云。一取春波洗更鲜3。还与故人袍色似4,论心于此亦同坚。同坚,阮籍《咏怀》:“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国策》:“此所谓弃仇讎得石交者也。”《诗·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1 丁宝臣,字元珍,时知端州。(《宋诗纪事》十三,《补遗》九,同见。)
2 《世说·德行篇》:王恭对王大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3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 古诗:青袍似春草。
《次韵答丁端州》: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春风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想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文集》二十四)
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1。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1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苕溪渔隐丛话》:荆公小诗,如:“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南浦》,《文集》二十六)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也。《诗薮》:介甫五言(绝句)“南浦”云云,颇近六朝。
《石遗室诗话》十四:苏堪平日论诗,甚注意写景,以为不易于言情,较难于叙事。所举名句,若荆公之“南浦”云云,皆各极超妙者。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石遗室诗话》十七:读荆公集竟,摘句如下:数句及全首者,如“一陂”云云。以上荆公佳句,皆山林气重而时觉黯然销魂者。所以虽作宰相,终为诗人也。
《杏花》:石梁度空隙,茅屋临清烱。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文集》一)
《次韵杏花三首》:其一:只愁风雨劫春回,怕见枝头烂熳开。野鸟不知人意绪,啄教零乱点苍苔。其二:心怜红蕊与移栽,不惜年年粪壤培。风雨无时谁会得,欲教零乱强催开。其三: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文集》三十二)
《宋诗菁华录》二:末二语恰是自己身分。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堑,绕城水也;塘,圆曰池,方曰塘;滟,水动也,又水溢也。】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 李注:北山即钟山。周顒隐处,孔稚圭作《北山移文》。
《唐宋诗举要》八:《舆地纪胜》曰:江南东路建康府钟山。《金陵览古》云:在上元县东北十八里。按《舆地志》云:蒋山古曰金陵,县名因此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死事于此,吴大帝为立庙。子文祖讳钟,因改蒋山。诸葛亮云:“钟山龙盘”是也。一名北山。
李注:《乐府·昆仑子》:坐久落花多。《离骚》: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北山有怀》:香火因缘寄此山,主恩投老更人间。伤心踯躅冈头路,明日春风自往还。(《文集》二十八)
《忆北山送胜上人》:苍藤翠木江南山,激激流水两山间。山高水深鱼鸟乐,车马迹绝人长闲。云埋樵声隔葱蒨,月弄钓影临潺湲。黄尘满眼衣可濯,梦寐惆怅何时还!(《文集》十)
《思北山》: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寄语白莲庵,迎我青松路。(《文集》四)
《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文集》三十)
《北山三咏》:《宝公塔》,《觉海方丈》,《道光泉》。(《文集》十七)
《石林诗话》上: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褭褭垂。”(此诗首二语云:南圃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径隐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艇斋诗话》:荆公绝句云:“细数”云云。东湖晚年绝句云:“细落李花那可数?缓行芳草步因迟。”自题云:荆公绝句妙天下。老夫此句,偶似之邪?窃取之邪?学诗者不可不辨。予谓东湖之诗,因荆公之诗触类而长,所谓举一隅三隅反者也。非偶似之,亦非窃取之。
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荆公晚年闲居诗云,细数云云,盖本于王摩诘“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过杨氏别业》),而其辞意益工也。(吴曾《能改斋漫录》八:谓荆公句本摩诘,辞意益工。)徐师川自谓荆公暮年金陵绝句之妙传天下。其前两句,与渠所作云:“细落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偶作之邪?窃取之邪,喜作诗者,不可不辨。予尝以为王因于唐人,而徐又因于荆公,无可疑者。但荆公之诗,熟味之,可以见其闲适优游之意,至于师川,则反是矣。
吴可《藏海诗话》:“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宋人诗轻佻耳。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二十三:《三山老人语录》曰:欧公“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
《石遗室诗话》十四:唐以前名句,多全联写景者。宋人除陆放翁、范石湖、杨诚斋诸家外,往往写景中带着言情;一联中或一句写景,一句言情,或两半句写景,两半句言情。岂好景果为前人写尽乎?抑亦厌赋体浅直,不如比兴深而曲耳。然景中带情,六朝、盛唐人已有之。如薛道衡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杜甫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也。宋人写景句脍炙人口者,如晏元献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林和靖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坡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荆公之“坐看春苔色,欲上人衣来”,“细数”云云;山谷之“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亦不过代数人,人数语,视唐人传作之多,不及远甚。此外惟放翁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较多数联耳。其东坡之“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酒阑倦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陈简斋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诗中皆有人在,则景而带情者矣。
杨柳
杨柳杏花何处好,石梁茅屋雨初干。
绿垂静路要深驻,红写清波(陂)得细看。
李注:李义山《柳下暗记》诗:“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杜牧诗:“深感杏花相映红。”郑谷诗:“杏花杨柳年年好,不忍回看旧写真。”
出郊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初夏即事》:石梁茅屋有湾(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暧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文集》二十七)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范石湖云:“尝蒙恩独引觞燕,寿王与行苑中亲诵后句,以为佳。”
《诗评》中:(三四)格调虽不高,要自耐人咀嚼。
介甫又有“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之句。(《半山春晚即事》下二语云: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文集》十四〕)
勘会贺兰溪主
贺兰溪,洛京地名。陈绎买地筑居,于邮中问之。(《齐东野语》有记“勘会”改为“勘当”一条)
贺兰溪上几株松,南北东西有几峰。买得住来今几日,寻常谁与坐从容2。
1 《宋史·陈绎传》:绎字和叔,开封人,中进士第。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刊定《前汉书》。英宗称其文学,以为实录检定官。(官至)大中大夫,以卒,年六十八。绎为政务摧豪党,而行与貌违。暮年谬为敦朴之状,好事者目为“热熟颜回”。
2 《与程公辟书》:比承故人远屈,殊以不获从容为恨!(《文集》四)
《回元少保书》二:程公辟想日得从容也。(《文集》七十八。《史记·张良传》:“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于鹄诗:“昨日山家春酒浓,野人相劝久从容。”)
《诗评》中:句句是问。
《升庵诗话》:绝句者,一句一绝。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非。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实祖之。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柏稍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宋六一翁亦有一首云:“夜深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题为《梦中作》。《宋诗菁华录》云:“如有神助。”又谓:高妙为永叔平生所未曾有。)皆此体也。乐府有“打起黄莺儿”一首,意连句圆,未尝间断;当参此意,便有神圣工巧。
《石遗室诗话》十七:此首直不似绝句。
《宋诗菁华录》二:末二句竟开诚斋先路。
书湖阴先生壁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2,两山排闼送青来3。杜诗:“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又:“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1 《唐宋诗举要》八:李注曰:“杨德逢也。”按介甫有《元丰行示德逢》。李注曰:“德逢姓杨,与公邻曲。”又引王直方《杂记》曰:“德逢号湖阴先生。”
次首云:桑条索漠柳(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在(属)半山园。
《寄杨德逢》:山樊老惮暑,独卧无所遆。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文集》一)
《示德逢》:先生贫敝古人风,沔想柴桑在眼中;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深藏组纚三千牍,静占宽闲五百弓。处世但令心自可,相知何藉一刘龚。(《文集》二十二)
《招杨德逢》: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云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文集》二十八)
2 李注:《汉书·西域传序》云:“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师古曰:“统领保护营田之事也。”又《西域传》下:“桑弘羊奏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二(三)人分护。”
3 《汉书·樊哙传》:樊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石林诗话》中: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云云,皆汉人语也。”此惟公用之,不觉拘窘卑凡。如“周顒宅在(作)阿兰若,娄约身随(归)窣堵波”,(《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之作,下二句云:今日隐侯孙亦老,偶寻陈迹到烟萝。〔《文集》二十九〕)皆以梵语对梵语,亦此意。尝有人向公称:“自喜田园安五柳,但嫌尸祝扰庚桑”之句,以为的对。公笑曰:“伊但知柳对桑为的;然‘庚’亦自是数。”盖以十干数之也。
《韵语阳秋》二:荆公尝有诗曰:“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或谓公曰:“萧何万世之功,则‘功’字固有来处;若‘恩’字未见有出也。”荆公答曰:“韩集《斗鸡联句》,则孟郊云:‘受恩惭始隗。’”则知荆公诗用法之严如此。然“一水”云云,乃以樊哙“排闼”事对“护田”,岂“护田”亦有所出邪?有好事者为余言,一日有人面称公诗谓“自喜”云云,以为的对。公笑曰:“伊但知柳对桑为的对,然‘庚’亦是数。盖以十日数之也。余谓荆公未必有此意。使果如好事者之说,则作诗步骤,亦太拘窘矣。钱起《送屈突司马》诗云:“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人多称其工。余恨“庞统骥”出处无“星”字,而“鲁连书”有“箭”字也。赵给事中《晚归不遇》诗:“忽看童子扫花处,始愧夕郎题凤来。”前句不用事,后句用二事,皆非律也。
《历代诗话》五十七:《野客丛书》亦谓“护田”“排闼”皆西汉语也。余按此两语,公尝题金陵壁上,指示山谷,盖得意之句。它如“草深留翠碧,花远没黄鹂”,人只知“翠碧”“黄鹏”为精切,不知是四色也。“自喜”云云,皆足见其铢两。
《唐宋诗举要》八:此不过摘字,与《汉书》原意无关,亦盖偶合耳。石林所称,实皮肤之见。此诗佳处,决不在此。《韵语阳秋》云云,盖以《西域传》所言“护田”,与此诗无关耳。又谓有人称“五柳”“庚桑”云云,其说是也。《能改斋漫录》卷八,谓此盖本五代沈彬诗“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彬又本许浑诗“山形朝阙去,河势抱关来”。(《优古堂诗话》说同)按:此亦句法偶同耳,未必有意效之也。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隋唐即临川】二首
柘冈在临川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亦见旧时红踯躅,花名为言春至每伤心。春至句,念乡里也。
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1,相邀锦绣谷中春2。
1 《国语·越语》: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史记·河渠书》“三江五湖”《正义》引韦昭曰:其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又《河渠书·正义》:游、莫、贡、菱、胥为五湖,并太湖东岸五湾。
2 《庐山记》:谷中奇花异草,不可弹述。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披锦绣,故以为名。
《寄黄吉甫》: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后应看虎豹韬。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旌旗急引飞黄下,(时发骑士南征)烽火遥传太白高。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文集》二十)
《我所思寄黄吉甫》:我所思兮在彭蠡,一奁寒晶镜千里。岸沙雪积山云委,云半飞泉挂龙尾。稍上寻源出奇诡,象图释迦祠老子。其徒翛然弃尘滓,虽未应真终适己。黄侯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官犹弊屣。每采紫芝求石髓,我欲从之勌游徙。(《文集》二)
原作三首。其三云:岁晚相逢喜且悲,莫占风日恨归迟。我如逆旅当去客,复(《诗评》中:“复”当作“后”)会有无那得知!
金陵即事三首
水际柴门一半开1,小桥分路入青苔。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结绮临春歌舞地,陈后主自居临春,张丽华居结绮,龚孔二贵妃居望仙,为三阁。荒蹊狭巷两三家。东风漫漫吹桃李,非复当时仗外花2。
昏黑投林晓更惊,背人相唤百般鸣3。柴门长闭春风暖,事外还能见鸟情4。
1 杜牧诗:绿树映青苔,柴门临水开。
2 李白诗: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 韩愈《闻莺》诗:谁人教解百般鸣?列子《黄帝篇》:太古圣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
4 杜诗: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
李注:此诗吟讽不足,可入画图。
刘辰翁评:(第二首)无奇。(第三首)无名不为雅。
《石遗室诗话》十七:读荆公集竟,摘句如下:七言如:“絮飞度屋何许柳?花落填沟无数桃”;“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余尝语子培,荆公诗甚妖冶。子培曰:“何以言之?”余曰:“‘怊怅俯凌波,残妆坏难整。’不谓之妖冶,得乎?”(二语见《杏花》诗,《文集》一。)
《宋诗菁华录》一二两首第一首评云: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
又:余尝言荆公诗,有《世说》所称谢征西之妖冶,(见《世说·品藻》)沈子培极以为然。荆公功名士,胸中未能免俗,然饶有山林气。相业不得意,或亦气机相感邪?
《金陵》:金陵陈迹老莓苔,南北游人自往来。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集》三十)
午枕
午枕花前簟欲流1,日催红影上帘钩2。窥人鸟唤悠飏梦3,悠飏,言梦之远。隔水山供宛转愁4。
1 李注:簟文莹滑,如水之流。
2 杜诗:落日在帘钩。
3 李注:陈羽诗:“迎门骚屑千家竹,隔水悠飏午夜风。”李商隐诗:“悠飏归梦惟灯见
4 李注:孟东野诗:“清溪宛转水,修竹裴回风。”
《石遗室诗话》十七:荆公集摘句中有末二语。
泊姚江
山如碧浪翻江去2,水似青天照眼明3。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城4。
1 李注:《寰宇志》:余姚江在县五十步,阔四十丈,入明州。
2 又:太白诗:“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3 又:柳诗:“洞庭春水去如天。”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
4 又《淮南子》:昆仑山上有层城,高万一千里。
《石遗室诗话》十七:荆公集摘句有首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