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杂病广要

不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考前哲方书,别有虚烦一门,然大抵不外于不眠,而愚既拈之于伤寒余证中,故不复赘。

病由卫独行阳 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病源论》)(按:此本于经义,故首拈之。)

今人久坐夜宴,及劳神过度,反不得眠,是卫气久留于阳,阳主动,理可见矣。(《六要》)

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

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而浓茶以阴寒之性,大制元阳,阳为阴抑,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也。又心为事扰则神动,神动则不静,是以不寐也。故欲求寐者,当养阴中之阳,及夫静中之动,则得之矣。(《景岳》)

所因有等 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要诀》)

春甫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郁,夜卧遂不疏散,每至五更,随气上升而发躁,便不成寐,此宜快脾发郁、清痰抑火之法也。(《医统》)

病辨邪正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则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则知所以治此矣。(《景岳》)

脉候 不眠,脉微涩为血虚,寸口浮大有火,兼滑为痰,两尺弦大为肾虚相火炎上。(《医统》)

春甫曰:心为栖神之所。凡思虑过多,则心血亏耗而神游于外,故多梦。所谓昼之所思,夜之所梦。

神魂根据形而至,形体未到之处,梦亦罕能到也。(《医统》)

凡梦因阴阳之虚实而感之。如肝气盛则常梦怒,治宜平肝之药。如肺气盛则常梦哭,治宜清肺金。如上焦热则梦飞,治宜降火。如下部虚则梦坠,治宜滋阴之属是也。余可类推。(同上)

《内经》梦事虽分脏腑阴阳,大要总系心肝两脏为主。何也?未有神魂静而梦寐颠倒者也。(《吴医汇讲·日讲杂纪》)

治分虚实 体气素盛,偶不眠,为痰火所致,宜先用滚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凉膈之类。体气素弱,或因过劳,或因病后,此为不足,宜养血、安神、补心之类。(《医统》)

病后及汗下后与溃疡不得眠,属胆虚,人参、茯神、炒酸枣仁、陈皮、麦冬、龙眼肉为主。脉数实滑有力而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心下硬闷,属宿滞不化。硬闷兼恶心口干者,属痰火。宜分别治。(《六要》)

治宜理痰 大抵惊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心风,皆是胆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用凉心之剂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病愈不减,惟当以理痰气为第一义。(《要诀》)

治须养血 凡人劳心思虑太过,必至血液耗亡,而痰火随炽,所以神不守舍,烦数而不寐也。导痰清火以治其标,稍得效验,仍须养血收神,兼之静定以治其本,则不再复以竭其真也。此心气之主,神思之病,不可不慎。每见轻浅视之,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医统》)

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若有所系恋,或无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皆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者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证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暴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景岳》)(按:不寐有其证属发狂之渐,而不得不伐肝镇心者,今专以补养为主,殆非适中之论,学人宜审虚实而治之可也。)

不得眠,属心血虚有热,忌升、辛燥、热,宜敛、养阴血、清热。(《本草经疏》)

病后不眠治例 凡病后及妇人产后不得眠者,此皆血气虚而心脾二脏不足,虽有痰火,亦不宜过于攻治,仍当以补养为君,而略佐以清痰火之药。其不因病后而不寐者,须以痰火处治,亦必少佐以养血补虚之药,方为当也。(《医统》)

服药得寐 凡治病者服药即得寐,此得效之征也。正以邪居神室,卧必不宁。若药已对证,则一匕入咽,群邪顿退,盗贼甫去,民即得安。此其治乱之机,判于顷刻,药之效否,即此可知。其有误治妄投者,反以从乱,反以助虐,必致烦恼懊 ,更增不快。知者见几,当以此预知之矣。(《景岳》)

消饮方 《短剧》流水汤,主虚烦不得眠方。

半夏(二两洗十遍) 粳米(一升) 茯苓(四两)

上三味切,以东流水二斗,扬之三千遍,令劳(按:《医心》引《玉箱方》作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遍,取二斗),煮药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忌羊肉、饧、醋物。有半夏,必须着生姜四两,不尔戟人咽。不审古方何以如此,今改正之。(《外台》)(按:此方系《灵枢》半夏汤加茯苓。又《千金》举类方数首,今取其一,录于《嗜眠》中。)

镇心清心诸方 治胆虚不睡,酸枣仁煎方。

酸枣仁(五两微炒捣罗为末取二两半其滓不用) 乳香(三两) 蜜(四两) 牛黄(四分) 糯米(二合)

朱砂(半两)

上件药,用酒一中盏,和蜜等一处,慢火煎如稀饧,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茶匙。(《圣惠》)

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方。

人参(一两) 白茯苓(一两) 朱砂(半两)

上件捣细罗为散,入朱砂同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清粥饮调下一钱。(同上)

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宜服黄芩散方。

黄芩(三分) 甘草(半两) 羚羊角屑 知母 酸枣仁 白茯苓(各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

烦不得眠,六一散加牛黄服之。(即益丸散)(《纲目》引丹溪)

养心安神丸,治心虚多梦,除乱梦、恶梦。

当归身 白茯神 酸枣仁 五味子 犀角 琥珀 玄明粉 黄连 朱砂(为衣) 甘草(熬膏各等分)

为细末,甘草和炼蜜,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夜卧时津下,久服梦自少,(《医统》)

加味温胆汤,治病后虚烦不寐,或触物惊悸。(《医汇》)(按:此系于《三因》温胆汤,加人参、酸枣仁、远志。)

高枕无忧散(云林制),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服此一剂如神。

人参(五钱) 软石膏(三钱) 陈皮 半夏(姜汁浸炒) 白茯苓 枳实 竹茹 麦门冬 龙眼肉 甘草(各钱半) 酸枣仁(炒一钱)

上锉,水煎服。(《医鉴》)(按:酸枣诸方既出《伤寒》中,仍不复赘。)

补心诸方 治胆虚不得睡,神思不安,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一两) 柏子仁(半两) 酸枣仁(一两) 黄 (一两) 人参(一两) 熟干地黄(半两)

远志(半两) 五味子(半两)

上件药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三因》大补心丹,安心神,调血脉,镇惊补虚,即本方蜜丸如梧子大,用辰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米汤、温酒任下。《是斋》十四友丸,补诸虚不足,益血,收敛心气,治怔忡不宁,精神昏倦,睡卧不安,于本方去五味子,加紫石英、川当归、白茯苓、阿胶、肉桂、龙齿、辰砂、炼蜜丸,此韩魏公方。

治虚劳,起动汗出,恒热多惊恚,不得睡卧,宜服茯神散方。

茯神 人参 熟干地黄 牡蛎(烧为粉) 麦门冬 酸枣仁 黄 龙骨(各一两) 五味子 苍术 甘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按:此方苍术可疑,宜去而不用。又此方即《千金》枣仁汤变方,宜与《虚劳》相参。)

治劳心胆冷,夜卧不睡,定志丸,加炒酸枣仁,炒柏子仁,共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乳香为衣,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医鉴》)

破气方 苏合香丸,若用心过度,夜睡不安,临卧以酒调服,其功不在妙香散、宁志膏之下。(《易简》)

附睡法 睡不厌 ,觉不厌舒。 者,曲膝卷腹,以左右肋(《慈航》肋作勿)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西山蔡季通,引《千金方》睡诀云:睡则必侧(《慈航》睡则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晦庵以为此古今未发之妙。(《寿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