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读例存疑

读例存疑卷二十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兵律之二军政

擅调官军

申报军务

飞报军情

漏泄军情大事

边境申索军需

失误军事

从征违期

军人替役

主将不固守

纵军虏掠

不操练军士

激变良民

私卖战马

私卖军器

毁弃军器

私藏应禁军器

纵放军人歇役

公侯私役官军

从征守御官军逃

优恤军属

夜禁

擅调官军:巻首

凡将帅部领军马守御城池及屯驻边镇,若所管地方遇有报到草贼生发,实时差人体探缓急声息,(果实)须先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奏闻,给降圣旨,调遣官军征讨。若无警急,不先申上司,虽已申上司不待回报,辄于所属擅调军马及所属擅发与者,(将领、属)各杖一百,罢职发边远充军。

○其暴兵卒至,欲来攻袭,及城镇屯聚军马之处,或有(内贼作)反(作)叛,或贼有内应,事有警急及路程遥远(难候申文待报)者,并听从便,火速调拨(所属)军马,乘机剿捕,若贼寇滋蔓,应合会(兵剿)捕者,邻近官军虽非所属,亦得(行文)调拨策应,(其将领官并策应官)并即申报本管上司,转达朝廷知会。若不即调遣会合,或不即申报上司,及邻近官军(已奉调遣)不即发兵策应者,(将领与邻近官)并与擅调发罪同(亦各杖一百,发边远充军)。其上司及(典兵)大臣,将文书调遣将士,提拨军马者,(文书内)非奉圣旨,不得擅离信地。若(守御屯驻)军官有(奉文)改除别职,或犯罪(奉文)取发,如(文内)无奏奉圣旨,亦不许擅动,违者,(兼上数事)罪亦如之。

此仍明律,原律罪同下有若亲王所封地面有警,调兵已有定制二句,顺治三年删,雍正三年改定,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申报军务:巻首

凡将领参随统兵官征进,如统兵官分调攻取城寨,克平之后,(将领)随将捷音差人飞报,(知会本管)统兵官转行兵部。统兵官(又须将克捷事情)另具奏本,实封御前(无少停留)。

○若贼人数多,出没不常,如所领军人不敷,须要速申统兵官,添拨军马,设策剿捕。不速飞申者,(听)从统兵官量事轻重治罪(至失误军机,自依常律)。

○若有(贼党)来降之人,(将领官)即便送赴统兵官,转达朝廷区处。其贪取来降人财物,因而杀伤(其)人及中途逼勒逃窜者,斩(监候。若无杀伤逼勒,止依吓骗律科)。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删改,雍正三年改定,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飞报军情:巻首

凡飞报军情,在外府州(如闻属县巡司等报)即差人,申督抚、布政司、按察司,本道仍行移将军、提镇。其守御官差人,各申督抚,仍行本管将军、提镇。督抚、将军、提镇得报,差人一行移兵部,一具实封(直奏)御前。若互相知会,隐匿不速奏闻者,杖一百,罢职不叙。因而失误军机者,斩(监候)。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修改,雍正三年改定,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谨按。明律有在内直隶军民官司一层,今律所无,则在外二字亦应删改。

漏泄军情大事:巻首

凡闻知朝廷及统兵将军调兵讨袭外番,及收捕反逆贼徒机密大事,而辄漏泄于敌人者,斩(监候)。

○若边将报到军情重事(报于朝廷)而漏泄(以致传闻敌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二项犯人若有心泄于敌人,作奸细论。)仍以先传说者为首,传至者为从,减一等。若私开官司文书印封看视者,杖六十。事干军情重事者,以漏泄论(为首,杖一百,徒三年。从,减等)。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不专指军情,凡国家之机密重要皆是)于人者,斩(监候)。常事,杖一百,罢职不叙。

此仍明律,原在公式门,顺治三年移入,并添入小注,雍正三年修改。

条例

漏泄军情大事一,在京在外军民人等,与朝贡外国人私通往来,投托,拨置害人,因而透漏事情者,倶发近边充军。通事并伴送人,系官革职。

此条系前明旧例。雍正三年改定,乾隆三十二修改。

谨按。漏泄重事,律系满徒,例则加拟充军,然止曰事情而不曰重事,则似凡有透漏,即应充军矣。

□拨置二字,例不多见,惟官员袭荫门?各处土官袭替一条与此例有此二字。解者谓系挑唆教诱之意。然此例重在因私通往来而透漏事情,不应添入害人一层,致渉纷岐,似应将投托等六字删去,以害人自有教诱犯法之例也。

□与盘诘奸细门?交结外国一条参看。

漏泄军情大事一,内外衙门办理紧要事件,倶密封投递,本官亲拆收贮,不得令吏胥经手。傥有密封章奏未经上达先已传播,及缉拏之犯闻风扬。等事,査究根由,分别议处。如将应密之事并不密封,及收受承办衙门不行谨愼,以致漏泄者,将封发收受承办官査参,交部分别议处。如封贮之处及投递之前,提塘及衙役人等将密封事件私开窃视以致漏泄者,杖六十。事重者,为首,杖一百,徒三年。为从,减一等治罪。仍令科道不时稽査,如不行査参,别经发觉者,将该管科道一并交部议处。

此条系雍正五年例,乾隆五年改定。

原例

一,凡督抚、提镇关渉紧要陈奏本章,及移咨部院紧要事件,并缉拏人犯之案,将封面用密封字样封固投递。通政司收到密封副本,堂官亲拆,另存档案,仍封固收贮。各部院收到密封掲帖、文移,该堂官亲拆,面交司官密行收贮,谨愼办理。(按,此系由外达内之件。)其在京各部院文移咨呈及知照各省文书,有紧要事件,亦必密封递发。督抚提镇接到部院密封文书,务须亲拆收贮。(按,此系由内行外之件)。其各省督抚、提镇以至州县来往公文,亦将紧要事件密封投递,本官亲拆收贮,不得令吏胥经手。(按,此系彼此申行之件。)傥有未经上达先已传播及缉拏之犯闻风远扬等事,査究根由,分别议处。如将应密之事并不密封,及收受承办衙门不行谨愼,以致漏泄者,将封发收受承办官査参。事理重者,照红本不谨愼收存例,事理轻者,照不应轻律,各议处。如收贮之处及投递之前,提塘及衙役人等将密封事件私开窃视,以致漏泄者,杖六十。事重者,为首,杖一百,徒三年。为从,减一等治罪。仍令科道不时稽査,如不行査出纠参,别经发觉者,将该管科道一并交部,照奉旨事情未到部先钞传例议处。

谨按。此条原例词虽繁冗,却极详晰,后删减太多,反不分明。

《处分则例》。

□一,凡陈奏本章有关渉紧要者,督抚、提镇将副本掲帖用密封字样投递通政司衙门,该堂官亲自开拆。另记档册,封固收贮。其投递部院衙门密封掲帖,各部院堂官亲拆,交司官谨密收贮。若咨文内有紧要事件,亦用密封投递者,各部院堂官亲拆,交司官谨愼承办。至各部院遇有紧要事件行文内外各衙门用密封投递者,该堂官及该督抚、提镇亦亲拆收贮。其直省督抚、提镇以至州县往来紧要文札应密封者,亦密封投递,各本官亲拆收贮。如封发官并不密封以致漏泄,或收受官不知愼密以致漏泄者,倶各降一级留任。

□与此例同。

漏泄军情大事一,凡平常事件,虽非密封,但未经御览批发之本章刊刻传播,概行严禁。如提塘与各衙门书办彼,此句通,本章一到即钞写刊刻图利者,将买钞之报房、卖钞之书办亦倶照漏泄密封事件例治罪。其捏造讹言刊刻者,杖一百,流二千里。若有招摇诈骗情弊,犯该徒罪以上,不分首从,倶发近边充军。该管官失于觉察,该科道不行査参者,均交部,亦照例议处。

此条系雍正三年例,乾隆五年删定。

谨按。应与造妖书、妖言门?内钞房探听一条参看。一流二千里,一满流,似嫌参差。

□各省钞房在京探听事件、捏造言语録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流三千里。此条捏造讹言一段应并于彼条之内。

□从前,公事专用题本,不用奏折,是以止云本章。今则要事均用奏折,似应改为章奏。

□从前,题本由通政司送阁,且均有副本,是以漏泄最易,后紧要事件倶用奏折,本日即有廷寄谕旨,漏泄之事颇少矣。

□治罪自系治以杖六十及徒三年之罪也。

□与《处分则例》各条参看。

边境申索军需:巻首

凡守边将领,但有(缺乏)取索军器钱粮等物,须要差人,一行布政司,一申督抚、将军、提镇。再差人,转行合干部分,及具(缺少应用)奏本实封御前。其公文若到该部,须要随即(将所申事情)奏闻区处,发遣差来人回还。若稽缓不即奏闻,及(边将于)各处(衙门)不行依式申报者,并杖一百,罢职不叙。因(不申奏以致临敌缺乏)而失误军机者,斩(监候)。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修改,雍正三年改定,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失误军事:巻首

凡临军征讨,(有司)应合供给军器行粮草料,(若有征解)违期不完者,当该官吏,各杖一百,罪坐所由(或上司移文稽迟,或下司征解不完,各坐所由)。若临敌(有司违期不至而)缺乏,及领兵官已承(上司)调遣(而逗遛观望),不依期进兵策应,若(军中)承差吿报(会)军(日)期。而违限,因而失误军机者,并斩(监候)。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

从征违期:巻首

凡官军,(已承调遣)临当征讨,(行师)已有起程日期,而稽留不进者,一日杖七十,毎三日加一等。若故自伤残及诈为疾患之类以避征役者,各加一等。(计日坐之,)并罪止杖一百。仍发出征。(若伤残至不堪出征,仍选本戸壮丁充补,令其出征。按,此小注本于读法。)

○若军临敌境,托故违期,一日不至者,杖一百(不必失误军机)。三日不至者,斩(监候。统兵官竟行军法)。若能立功赎罪者,以统兵官区处。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雍正三年修改,乾隆五年改定。

条例

从征违期一,凡官兵从征,无故起程违期者,官革职,兵杖一百,仍发出征。在外违期者,官革职拏问,兵杖一百,将所俘获人口入官。出征处所兵丁藐视该管官、干犯号令、违法乱行者,将为首之人正法,为从者倶枷号三个月,杖一百,该管官仍交该部议处。

此条系雍正三年定制。

谨按。上层言无故违期之罪,下层言违法乱行之罪,即军法也。

军人替役:巻首

凡军人(已遣)不亲出征,雇倩人冒名代替者,替身杖八十,正身杖一百,依旧着伍(仍发出征)。若守御(城池)军人,雇人冒名代替者,各减二等。其(出征守御军人)子孙弟侄及同居少壮亲属(非由雇倩)自愿代替者,听。若果有老弱残疾(不堪征守者),赴本管官司陈吿,验实,与免军身。

○若医工承差,关领官药,随军征进,转雇庸医冒名代替者,(本身及替身)各杖八十,(庸医所得)雇工钱入官。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修改,其小注顺治三年添入。

条例

军人替役一,凡兵丁不亲出征,以奴仆代替,及行间放拨瞭哨等处以奴仆代替者,兵杖七十,奴仆入官。如打围、放马及看守京城周围处所,以奴仆代替者,兵,杖一百,奴仆免入宫。

此条系雍正三年定例。

谨按。亲属准代替而奴仆不准代替,与律稍异。

主将不固守:巻首

凡守边将帅,被贼攻围城寨,不行固守而辄弃去,及(平时)守备不设,为贼所掩袭,因(此弃守、无备)而失陷城寨者,斩(监候)。若(官兵)与贼临境,其望高巡哨之人,失于飞报,以致陷城损军者,亦斩(监候)。若(主将懈于守备及哨望失于飞报,不曾陷城失军,止)被贼侵入境内虏掠人民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

○其官军临阵先退及围困敌城而逃者,斩(监候)。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

条例

主将不固守一,失误军机,除律有正条者,拟议监候奏请外,若是贼拥大众入寇,官军卒遇交锋,损伤被虏数十人以上,不曾亏损大众。或贼众入境,虏杀军民数十人以上,不曾虏去大众。或被贼白昼夤夜突入境内,虏掠头畜衣粮,数多,不曾杀虏军民者,倶问守备不设、被贼侵入境内虏掠人民本律,发边远充军。若是交锋入境,损伤虏杀四五人,抢去头畜衣粮不多者,亦问前罪。以上各项内,情轻律重,有碍发落者,备由奏请处置。其有被贼入境,将侦探、军役及飞报声息等项公差、官军人等,一时杀伤捉去,事出不测者,倶问不应,杖罪,留任。或境外被贼杀虏侦探、军役,非智力所能防范者,免其问罪。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雍正三年修改,乾隆五年改定。

《辑注》云,此例分交锋伤虏、入境虏杀、突入虏掠三项。虽已入境而未至陷城,虽有杀虏而未至损军也,故止照守备不设备由奏请。

□若损百人以上,不引此例。情轻律重句,总承上四项说。

谨按。律专言守边将帅,此例并无文武官字样,盖承律文而言,自系专论守边将帅之罪。与下条参看。

主将不固守一,凡沿边、沿海及腹里州县,与武职同城,若遇边警及盗贼生发攻围,不行固守而辄弃去及守备不设被贼攻陷城池、劫杀焚烧者,除专城武职照本律拟斩监候外,其守土州县,亦照守边将帅失陷城寨律,拟斩监候。其同城之知府及捕盗官,比照守边将帅被贼侵入境内、虏掠人民律,发边远充军。统辖、兼辖各官,交部分别议处。若有两县同住一城,专管官分有守城汛地,各以贼所进入地方坐罪。若无城池,与虽有城池被贼潜隐,设计越入劫盗,随即逃散,不系失陷者,止以失盗论,倶不得引用此例。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明之卫所倶设有都司,系专管军政之员。)雍正三年修改,乾隆五年及三十九年改定。

《集解》。此例为处分文武设,最为详尽。一指卫所掌印官、捕盗等官言,一指府州县与卫所同城及守备等官言,一指府州县自住一城而无卫所者言,一指两县同住一城,佐贰守领分有汛地者言,一指府州县原未设有城池,被贼焚烧,与有城池被贼潜踪隐迹攻陷焚烧者言。

谨按。失守城池,前明旧例,卫所掌印武官较文职知县治罪为重。乾隆三十九年将知县改为斩候。同城之知府何以仅拟充军。假令遇警不行固守,相率同逃,则厥罪维均,一拟斩,一拟军,似嫌未协。

此武职自系指千总、把总等官而言,若与都守等官同驻一城,是否一例拟斩。以知县拟斩、同城知府拟军之例例之,则千把拟斩,都守拟军矣。岂律意乎。

主将不固守一,凡统兵将帅玩视军务,苟图安逸,故意迁延,不将实在情形具奏,贻误国事者。又,凡将帅因私忿娼嫉推诿牵制,以致縻饷老师,贻误军机者。又,凡身为主帅,不能克敌,转布流言,摇惑众心,借以倾陷他人,致误军机者。均属有心贻误,应拟斩立决。

此条系乾隆十三年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钦奉上谕,议定条例。

谨按。《中枢政考》系分列三条,此总为一条。

□一日贻误国事,一曰贻误军机,一日致误军机,而总之以均属有心贻误。可见,三项有一,即应斩决,不必倶有也。

主将不固守一,凡失守城池之案,如系兵饷充足,不行固守,一闻贼警,弃城先逃者,将专城武职及守土州县均按本例拟斩监候,请旨即行正法。同城知府亦从重拟斩监候。(按,比较前例,又加重矣。)捕盗官及统辖兼辖各官,仍照例分别办理。傥非兵饷充足,弃城先逃,仍按本例科断。

主将不固守一,防守要隘文武员弁,若带兵无多,仓猝遇贼,寡不敌众,因而失守要隘者,照同城捕盗官失守城池拟军例,从重发往新疆効力赎罪。傥统带重兵,畏葸巧避,失守要隘者,照守边将帅失陷城寨律拟斩监候。

此二条系咸丰三年刑部议覆前任兵部尚书升任大学士桂良等条奏定例。

谨按。律言城而并及寨,则要隘倶包举在内矣。

主将不固守一,各省督抚提镇,如遇省城及驻札地方盗贼生发,不行固守,闻警先逃者,均照失陷城寨本律拟斩监候。声明情罪重大,应即行处决,仍请旨定夺。傥有必须于军前正法者,应请旨,即在军前正法。如有必须严讯情节,再行定罪者,仍拏问解京审讯。其寻常失守一城一寨,并无闻警先逃情事,仍照各本律办理。

此条系同治元年议政王、军机大臣会同刑部议覆升任给事中卞宝第等奏准定例。

谨按。此指省城而言,犹县城之知县也。

□守边将帅弃城逃走及失陷城寨,尚应拟斩,况省城耶。腹里武职及州县亦拟斩候,况督抚提镇耶。有犯均可援引,似无庸另立专条。

主将不固守一,失守城池,该督抚立即参奏,将守土州县及专城武职均革职治罪。不得以功过相抵免议。如有可原情节,或甫经到任,不及设防。或被围日久,粮尽援絶。或失守后一月内督率郷团随同官兵将城池克复者,于斩监候罪上量减一等治罪。若甫经到任及被围日久,于失守后一月内随同克复。或非甫经到任及被围日久,但于失守时身受重伤。或一月内自行收复城池者,于减等拟军罪上再减一等治罪。其实因兵单力竭,身受重伤,而又能督率兵勇于一月内自行收复及随同克复者,革职,免其治罪。若克复城池在一月以外,及克复并非本处城池,概不准随案声请减免。其减等议罪及免罪各员弁,如果素得民心,循声卓著,及克敌陷阵屡着战功,仍准酌量奏请,留营効力,再得劳绩,方准免罪。均由刑部专案知照吏、兵二部存记。(按,此指减一等、二等戴罪留营者。)若失守而未经参办,或议罪而并未奏留员弁,仍不准胪列后来劳绩,率行奏请免罪开复。至失守之同城知府及捕盗官,如身受重伤,或一月内随同克复城池,亦准叙明可原情节,应拟斩监候者,量予减等。应拟军者,革职,免罪。其并未随同克复城池,亦未身受重伤,但系甫经到任及被围日久,祗准于本律军罪上量减一等,不得概请免罪。(按,此指拟军之同城知府等官而言。)如系平日官声素好及战功卓著之员,亦准奏请留营効力,再得劳绩,方准免罪。(按,此指戴罪留营者。)

此条系同治五年刑部会同吏、兵二部奏请失守城池案内文武员弁应否免罪,酌议画一章程,及同治二年议准定例。

谨按。此亦因例文太严,不得不为之原情议减也。

纵军虏掠:巻首

凡守边将领,私自使令军人于(未附)外境虏掠人口财物者,(将领)杖一百,罢职发附近充军。所部听使武官及管队,递减一等。并罪坐所由(使令之人)。军人不坐。

○若军人不曾经由本管头目(使令),私出外境虏掠者,为首,杖一百。为从,杖九十。(因虏掠而)伤(外境)人,为首者,斩(监候)。为从,杖一百。(其虏掠伤人,为从。并不伤人,首从)倶发边远充军。若本营头目钤束不严,杖六十。留任。

○其边境城邑,有贼出没,乘机领兵攻取者,不在此限。

○若于已附地面虏掠者,不分首从,皆斩(监候)。本管头目钤束不严,杖八十,留任。

○其(将领)知(军人私出外境及已附地面虏掠之)情故纵者,各与犯人同罪(至死减一等)。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修改,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条例

纵军虏掠一,调台兵丁及台湾催饷社丁,如借端需索扰害番社,依吓诈例计赃从重论。无赃者,照不应重律,杖八十,革退,该管官徇隐失察,交部分别议处。

此条社丁禁止需索,系刑部议准定例。调台兵丁禁止需索,系戸部议准定例。乾隆五年并为一条。

谨按。此条应与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及索取外国财物二条参看。

□文武职官索取土官、外国、猺、獞财物,犯徒三年以上者,发近边充军。

□云贵等省流官擅自科敛土官等财物,亦然。

□索诈番蛮等类财者,分见各门,办理亦不画一,似应修改一律,归入一门,仅止需索诈财者,列为一条,因索诈而酿成事端者,列为一条,不应一省一例,彼此互相参差,且此条载在兵律,而别条又载在求索门内,亦不画一。

□恐吓取财,计赃,加窃盗一等。诈欺,准窃盗论。

纵军虏掠一,凡出征官员、兵丁,除有不遵纪律、欺压良民、肆行虏掠子女者,仍按律治罪外,其于凯撤回营之日,沿途遇有良民子女,并非逃失,该官兵等强行携带者,即照于已附地面虏掠人口律治罪。若携带逃失良民子女,照收留迷失子女律治罪。其携带人口有亲属者,追出给还完聚。无亲属者,交地方官妥为抚恤。如有携带逆犯家属,例应縁坐者,除该家属仍照例縁坐外,该官兵等讯明知系逆犯家属,即照知情藏匿罪人律治罪。若讯不知情及携带不应縁坐之逆犯家属,均仍以携带逃失子女论。跟役等有犯,照兵丁一律办理。领兵之该管官、跟役之家长知情故纵者,与同罪。失察者,官员,交部分别议处。兵丁,鞭责发落。能自査出究办者,免议。若出征官兵于经过地方私自典买人口,均照不应重律,系兵,杖八十。系官,交部议处。失察各官,照例减等议处。典买人口,追出入官。

此条系嘉庆十九年兵部遵旨奏准定例。

谨按。与《处分则例》大略相同,应参看。

纵军虏掠一,凡领兵王、贝勒、将军借通贼为名,烧毁良民庐舍、抢掠子女财物者,领兵将军、参赞大臣及营总等,倶交部议处。系王、贝勒交宗人府从重治罪。参领以下官免议。若分兵征进,有犯前项罪名者,统兵将领及分管两翼官并管领旗分官,倶交部议处。至于官员兵丁一二人私自焚掠者,系官交部议处。系护军领催、兵丁,鞭一百。系厮役,正法。若厮役之主知情者,鞭一百。系官,交部分别议处。所管参领以下官员及营总,均交部议处。其抢掠携带男妇人口,仍追出给还完聚。若该督抚隐匿不行题参,别经发觉者,该督抚一并议处。

此条系康熙年间例,雍正三年修改,乾隆五年改定,嘉庆六年于《律例全书》吿成时,进呈黄册,将此条列于删除项下,钦奉谕旨,照旧遵行,无庸删除。

谨按。此例即奉旨无庸删除,亦应酌加修改,籍通贼为名,似系谓良民与贼交通也。嘉庆六年按语谓开通贼境,不知有何确据。

不操练军士:巻首

凡各处(边方腹里)守御官,不守纪律,不操练军士及城池不完,衣甲器杖不整者,初犯,杖八十。再犯,杖一百。

○若(守御)官提备不严,抚驭无方,致有所部军人反叛者,该管官,各杖一百,追夺(诰敕),发边远充军。若(因军人反叛)弃城而逃者,斩(监候)。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修改,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条例

不操练军士一,架炮夜不收、守墩军人夤夜回家,轮班不去者,在守哨处枷号一个月,发落。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雍正三年修改,乾隆五年改定。

谨按。此例止言发落,并无杖数,似应添杖一百句。盖未有枷号,而不杖责者也。

□今无架炮夜不收名目。前主将不固守门,失误军机一条内有爪探夜不收字样,后经删改,此处仍旧,亦不画一。

激变良民:巻首

凡(有司)牧民之官,(平日)失于抚字,(又)非法行事,(使之不堪,)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监候。止反叛而城池未陷者,依守御官抚绥无方,致军人反叛,按充军律奏请)。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采《笺释》语添入小注。

条例

激变良民一,凡刁恶之徒聚众抗官,地方文武员弁即带领兵壮迅往扑捉,如稍有迟延者,即照定例严议。其扑捉之时,该犯即俯首伏罪,不敢抗拒,应分别末减。如该犯等持仗抗拒,许文武官带同兵壮持械擒拏。若聚众之犯并未执有器械,文武官纵令兵壮杀伤者,严加议处。

此条系乾隆十一年刑部议覆浙江处州镇总兵官苗国琮条奏定例。

谨按。此乱民也。原奏有如公然抗拒,许官兵施放器械,杀死勿论之语,定例时删去。此语是责令地方官擒拏,而不许地方官专杀,殊不可解。寻常拒捕,尚可杀死勿论,况此等聚众抗官之乱民乎。此句似不可删。

激变良民一,直省刁民假地方公事强行出头,逼勒平民约会、抗粮,聚众联谋敛钱、构讼及借事罢考、罢市,或果有冤抑,不于上司控吿,擅自聚众至四五十人,尚无哄堂塞署,并未殴官者,照光棍例,为首,拟斩立决。为从,拟绞监候。如哄堂塞署,逞凶殴官,为首,斩决,枭示。其同谋聚众转相纠约下手殴官者,拟斩立决。其余从犯,倶拟绞监候。被胁同行者,各杖一百。若遇此等案件,该督抚先将实在情形奏闻,严饬所属立拏正犯,速讯明确,分别究拟,如实系首恶,通案渠魁例,应斩枭者,该督抚一面具题,一面将首犯于该地方即行正法,将犯事縁由及正法人犯姓名刻示,遍贴城郷晓谕。若承审官不将实在为首之人究出拟罪,混行指人为首,因而坐罪,并差役诬拏平人,株连无干,滥行问拟者,严参治罪,该督抚一并交部严加议处。至刁民滋事,其同城武职不行擒拏及该地方文职不能弹压抚恤者,倶革职。该管之文武上司官徇庇不即申报,该督抚提镇不行题参,倶交部议处。

此例原系三条。一系康熙五十三年刑部议覆四川总督鄂海题蒲州、朝邑两处人因争地界殴毙数命案内纂定条例,乾隆五年、三十二年修改。一系雍正二年刑部议覆福建巡抚黄国材奏惠安县童生纠众辱殴典史一案,纂定条例。一系乾隆十三年刑部遵奉上谕议定条例,五十三年修并,嘉庆十四年改定。

谨按。此例重在抗粮、敛钱、罢市、罢考,若无此等情节,仅止聚众四五十人,未便援引,似应于聚众字下添至五十人以上,上添一或字,删去或果有冤抑至四五十人等句。

□约会、抗粮及罢市、罢考,并抗官塞署,系无法之尤者,至聚众敛钱构讼,情节稍轻,实有冤抑,不上控而聚众至四五十人,如无前项情事,则情节尤轻矣,倶照光棍定拟,殊嫌无别。似应改为,如因事聚众敛钱构讼,或果有冤抑不于上司控吿,擅自聚众至四五十人,尚无前项情事者,减一等定拟。

□为首,斩决。为从,绞候。此光棍例也。此处将为首者加枭,又摘出同谋等项,照为首斩决,以聚众哄堂殴官,故严之也。若哄堂而未殴官,是否一体定拟。至同谋聚众,自系指从犯内之逞凶者。转相纠约,自系指代为邀人者。是否有一于此,即拟斩决,抑系三项皆备,方合此例之处,一并记核。

□如尚未殴官,倶可照光棍例分别首从问拟。若已经殴官,将为首者加枭,同谋等斩决,其余绞候,似觉允协。如以哄堂为重,或遇聚众之案,地方官亲往査拏,致被殴伤,得不照殴官办理耶。

□此等案件,各省倶有,而照此办理者絶少,亦因罪名太重故也。

□犯罪抗拘及挟雠挺身哄堂,杀害本官,见鬪殴门。

□因荒哄堂、罢市、辱官及沙民聚众械鬪抗官,倶见抢夺。

□下第诸生,逞忿搅闹,见贡举非其人。

《处分则例》。

□一,凡刁恶顽梗之民约会、抗粮、敛钱、构讼、抗官、塞署、罢市、罢考、殴官等事,聚众至数十人者,地方官与同城文武协同擒获者,免议。如不实力协拏,致令脱逃,将地方官降二级,戴罪限一年辑拏,限满不获,照所降之级调用。

兵部《处分则例》

□未能实力擒拏,以致当场脱逃者,三个月限满不获,同城武职均革职留任云云。

□均与此例不符。

私卖战马:巻首

凡军人出征,获到(敌人)马匹,须要尽数报官,若私下货卖(与常人)者,杖一百。军官(私)卖者罪同,罢职。买者,笞四十。马匹价钱并入官。(若出征)军官、军人买者,勿论。(卖者,追价入官,仍科罪。)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修改,其小注顺治三年添入。

条例

私卖战马一,凡披甲随围,将肥官马偷卖到家,交痩马者,照窃盗例治罪。

此条系康熙五十七年刑部议准定例。

谨按。隐匿孳生畜产门有口外群内马匹盗卖、抵换,照监守盗科罪之语,此条所云,与抵换何异,而科罪各别。

□照窃盗例,是否照盗官畜产,亦未明晰。

私卖战马一,民人出口私贩骟马,在三十匹以下者,照违制律,杖一百。三十匹以上至四十匹,加枷号一个月。四十匹以上至五十匹,加枷号两个月。五十匹以上,杖六十,徒一年。毎十匹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所贩马匹入官。

此条系道光二年刑部审拟歩军统领衙门奏送马添路等私充牙行买卖马匹一案,纂辑为例。

谨按。骟马有关营务,禁止出口,私贩自属应行之事,惟以三十匹上下分别定罪,则仅止一二匹亦应以违制论矣,是骟马一项,即属例禁之物,与《戸部则例》正自两岐,似应酌改为,未至二十匹者,免议。二十匹以上至三十匹者,照违制律云云。

私卖军器:巻首

凡军人(将自己)关给衣甲、刀鎗、旗帜,一应军器,私下货卖(与常人)者,杖一百,发边远充军。军官(私)卖者,罪同,罢职(附近)充军。买者,笞四十。(其间有)应禁(军器,民间不宜私有而买)者,以私有论。(一件,杖八十,毎一件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所买)军器、(不论应禁与否,及所得)价钱并入官。官军买者,勿论。(卖者仍坐罪,追价入官。)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删改,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

条例

私卖军器一,军人军官私当关给衣甲、旗帜应禁军器,照私卖律减一等,杖一百,徒三年。至收当之人,照私有军器律减一等,杖七十。毎一件,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徒三年。如有结伙盘踞,加倍重利收当军器者,枷号三个月,发极边足四千里充军,军器当本照例入官。其非应禁者,不在此限。失察之地方将领各官,交部议处。

此条系乾隆二十六年刑部议覆福州将军格图肯条奏定例,乾隆三十七修改,嘉庆十七年改定。

谨按。私当照私卖减一等,收当者亦减一等,均指应禁军器言。惟律内私买军器,不论应禁与否,及所得价钱并入宫。例则应禁军器当价入官,非应禁者不在此限,即不入官矣。彼此似有参差。

□与贼盗门?盗卖军器条例参看。

毁弃军器:巻首

凡将领关拨一应军器,(出)征守(御)事讫,停留不(收)回纳还官者,(以事讫之日为始,)十日杖六十,毎十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若(将领征守,事讫,将军器)辄弃毁者,一件杖八十,毎一件加一等,二十件以上,斩(监候)。遗失及误毁者,各减三等。军人(弃毁遗误)各又减一等。并验(毁失之)数追赔(还官)。其曾经战阵而有损失者,不坐,不赔。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原律系军人各又减一等,无小注四字。乾隆五年以《辑注》谓此句蒙上减三等来专指遗误二项,《笺释》则兼承上弃毁来,按弃毁是本条,正律不应独遗军人,因増注弃毁遗误四字。

条例

毁弃军器一,凡看守城池、仓库、街道等处兵丁,遗失本身器械者,杖七十。

此条系雍正三年据兵部例増定。

毁弃军器一,箭上不书姓名及书他人姓名者,杖八十。

此条系康熙二十七年例,雍正三年改定。

谨按。上条系出于无心者,此出于有意者,故较上条为重。

私藏应禁军器:巻首

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毎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不堪用)者,并勿论,许令纳官。其弓箭、鎗、刀、弩及鱼叉、禾叉,不在禁限。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

条例

私藏应禁军器一,官员出差、赴任、回籍及商民出外贸易等事,如有携带军器途中防护者,在京取具兵部印票,在外取具该差遣衙门及该地方官印票,注明所带件数,以备出城沿途照验,仍知会所到地方,限一月缴销,如隐匿原票不缴者,照违令律治罪。

此条系雍正十二年定例。

谨按。此仍系不准私有之意,近则不照此例行矣。

私藏应禁军器一,苗猓蛮戸倶不许带刀出入及私藏违禁等物,违者,照民间私有应禁军器律治罪。该管头目人等知而不报者,杖一百。地方文武官弁失察,照例议处。

此条系雍正六年兵部议覆川陕总督岳锺琪条奏定例。(原奏称苗猓既皆改土归流,则苗人自当约束,而苗人毎以利刃随身,况伊等野性未化,若听其执持凶器,凡有口角细故,即便逞凶绑虏,应通饬严禁等语。査苗蛮出入,毎带利刃,皆由凶恶之习未除,应如所奏云云。)

《示掌》云,苗人带佩刀,无庸禁止见乾隆三十九年例,与此条不符。

谨按。观原奏所云,自系指改土归流者而言,若纯系苗猓蛮俗,似难一概禁止。惟就例文而论,私有者,杖八十。知而不报者,杖一百。似嫌参差。

□文武官弁自系指流官言。

□断罪不当门,苗人自相争讼之事,照苗例归结,不必绳以官法云云,应参看。

私藏应禁军器一,台湾民人停止制造鸟鎗。违者,照例治罪。

此条系乾隆二年兵部议覆福建提督王郡题准定例。

谨按。私造鸟鎗,现行例文(道光年间定)系杖一百,枷号两个月,此云照例治罪,系治以杖一百之罪也。惟既将通例改重,此处自应照新例办理。

私藏应禁军器一,各省深山邃谷及附近山居驱逐猛兽,并甘肃、兰州等府属与番回错处毘连各居民及滨海地方,应需鸟鎗守御者,务须报明,该地方官详査明确实在必需,准其仍照营兵鸟鎗尺寸制造,上刻姓名编号,立册按季査点。如有不报官私造者,杖一百,枷号两个月。私藏者,杖九十,枷号一个月。仍各照律毎一件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该管地保失察私造者,杖一百,革役。如系知情故纵,加枷号一个月,该管官不行査出,交部议处。如兵丁有借査鸟鎗名色扰民者,该管官一并议罪。至私造私藏竹铳及失察故纵之地保,倶照鸟鎗例治罪。地方官失于觉察,亦照鸟鎗例议处。

此例原系二条,系康熙四十七年九卿议准定例,乾隆五年、三十二年、五十三年修改。(按原议指明晋省及甘肃等府,例内并无晋省字样,后又添入滨海地方,转不分明。)道光四年及十四年改定。

谨按。鸟鎗为军营利器,民间自不准行用,今既不能一概严禁,则报官制造者一,不报官制造者不啻十百矣。编号査点之法行之日久,即属具文,凡事皆然,不独此一项也。

□窃谓鸟鎗之多,由于造卖者众,与其严私藏之禁,不如重私造之罚。仅拟杖枷,未免法轻易犯,况造卖赌具,即应分别首从,拟以军流,彼此相较,殊觉轻重悬殊。然有治法而无治人,法亦系虚设耳。

□近则洋鎗洋炮到处皆有,贼匪用以拒捕,伤人者亦覆层见迭出,禁令倶成具文,殊可叹也。

私藏应禁军器一,内地奸民在产硝黄地方私行煎穵,无论已未兴贩,照台湾之例科断,十斤以下,杖一百,刺字。十斤以上,杖六十,徒一年。毎十斤加一等。百斤以上及合成火药在十斤以下者,发近边充军。三百斤以上及合成火药在十斤以上者,照私铸红衣等大小炮位例处斩,妻子縁坐,财产入官。如将硝黄济匪,以通贼论。知情故纵及隐匿不首,并与犯同罪,至死减一等,俟军务完竣,仍照旧例办理。

此条系咸丰元年署广西巡抚周天爵条奏私造、私售火药罪名一折,经刑部议准,于窝囤兴贩硫黄例内添入煎穵二字,同治元年议覆云贵总督潘铎条奏。将出产硝黄地方奸民私自煎穵,照台湾之例科断。九年,于窝囤兴贩例内删去煎穵二字,添纂此例。

私藏应禁军器一,内地民人窝囤兴贩硫黄十斤以下,杖一百。十斤以上,杖六十,徒一年。二十斤以上,以次递加。五十斤以上,杖一百,流二千里。八十斤以上,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一百斤,杖一百,流三千里。百斤以上,发近边充军。若甫经窝囤,尚未兴贩,减兴贩罪一等。焔硝毎二斤作硫黄一斤科断,硝黄入官。邻保知情不首,杖一百。不知情,杖八十。挑夫、船戸知情不首,减本犯罪二等。知情分赃,与犯同罪。赃重,以枉法从重论。首报人,免罪,仍照硝黄入官价値向本犯另追给赏。如合成火药卖与盐徒,不问斤数多寡,发近边充军。其本省银匠、药铺、染房需用硝黄,毎次不许过十斤,令其呈明地方官批限,买完缴销,违者,以私囤论。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原载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门,乾隆五年改定。新例将私贩囤积及邻保之治罪、银匠药铺之收买(此雍正十年例),挑夫船夫之治罪及首吿之给赏(此雍正十二年例),并旧例硝黄合成火药卖与盐徒治罪之处,合为一条,移入此门,将原例删除。咸丰元年修改,同治九年改定。

谨按。首条言煎穵之罪,次条言窝囤兴贩之罪。

□如无硝黄,则鸟鎗即属无用之物,禁鸟鎗自不得不禁硝黄,其势然也。惟合成火药十斤以上,即拟斩决,縁坐,未免太重,似应仍以有无济匪,分别定拟。

□奸民如不兴贩图利,煎穵何为。似应改为合成火药十斤以上者,发近边充军。百斤以上者,斩候。卖给贼匪者,不论斤数多寡,以通贼论。

□再,买完,本系卖完之讹,毎次修例时倶因仍未改,遂致因讹成讹。

私藏应禁军器一,凡民间如有私制藤牌者,杖一百。失察之地方文武官,照失察私藏鸟鎗例议处。

此条系乾隆三十九年吏部会同兵部、刑部议覆御史李漱芳条奏定例,道光四年改定。

谨按。文武官照失察鸟鎗例议处,则私制罪名似亦应照私造鸟鎗例加以枷号,以免参差。

私藏应禁军器一,私铸红衣等大小炮位及抬鎗者,不论官员军民人等,及铸造匠役一并处斩,妻子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家产入官。铸造处所邻佑房主里长等知情不首者,倶拟绞监候。专管文武官,革职。兼辖文武官及该督抚提镇,倶交该部议处。其私藏炮位及抬鎗之犯,除讯有不法重情仍照各律例以复位拟外,如讯无别情,仅止私藏者,即于私铸罪上减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失察之地方官,交部分别议处。

此条系康熙十九年定例,雍正三年删改,嘉庆十四年、道光十四年改定。

谨按。此条例文最严,盖谓非有叛逆重情,铸此何为。则直以反叛目之矣。

私藏应禁军器一,京城制造花爆之家。于地方保甲门牌内注明业花爆字样,止准售卖花爆,不准售卖火药。如违例售卖火药数不足十斤者,笞五十。十斤,杖六十,毎十斤加一等。至五十斤以上者,杖一百,徒三年。其应需硝黄,如不由官行、官店承买者,照私囤例治罪。

此条系道光十七年刑部奏准定例。

谨按。制造花爆,各处倶有,不独京城为然,应改为通例。

□售卖火药下似应改为照兴贩硫黄例治罪。

□兴贩硫黄,例已改重,此处亦应修改。

私藏应禁军器一,四川、云南、贵州所产黒铅,除由官采办外,其余无论在厂在店,一律严禁出境,如违例私运,照窝囤兴贩硫黄例治罪。兵役知情徇隐,减犯人罪一等。受财故纵,与犯人同罪。赃重者,以枉法从重论。傥有济匪情事,以通贼论,仍须人铅并获,乃坐。

此条系咸丰五年四川总督黄宗汉奏准定例。

谨按。此因硝黄而类及之也。

纵放军人歇役:巻首

凡管军千总、把总及管队军吏,纵放军人出百里之外买卖,或私种田土,或隐占在己使唤,空歇军役(不行操备)者,(计所纵放及隐占之军数)一名,杖八十,毎三名加一等,罪止杖一百,罢职。若受财卖放者,以枉法从重论。所隐(纵放、隐占、卖放各项)军人,并杖八十。若私使出境,因而致死,或被贼拘执者,杖一百,罢职,发边远充军。至三名者,绞(监候)。本营专管官吏,知情容隐不行举问,及虚作逃亡,扶同报官者,与犯人同罪(罪止杖一百,发边远充军)。若管队把总、千总,纵放军人,其本营专管官吏,知情故纵,或容隐不行举问,及本营专管官故纵军人,其干总、把总、管队知而不首吿者,罪亦如之。(私使出境而不首吿者,同罪。)

○若钤束不严,(原无纵放私使之情,)致有违犯(或出百里,或出外境私自歇役)及(原无知情容隐,止)失觉举者,管队名下一名,把总名下五名,千总名下十名,本营专管官名下五十名,各笞四十。管队名下二名,把总名下十名,千总名下二十名,本营专管官名下一百名,各笞五十,并留任。不及数者,不坐。

○若武职官私家役使军人,不曾隐占歇役(妨废操备)者,一名,笞四十,毎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并毎名计一日,追雇工银(八分五厘五毫)入官。

○若有吉凶借使者,勿论。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修改并添入小注,雍正三年删改,乾隆五年改定。

条例

纵放军人歇役一,凡军士,下班之日,其本管官员,擅拨与人做工等项役使。照私役军人本律发落。(按,一名,笞四十,毎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此条系前明问刑条例,雍正三年修改。乾隆五年改定。

谨按。此非役使而类于役使者。

公侯私役官军:巻首

凡公侯,非奉特旨,不得私自呼唤官军,前去役使,违者,初犯、再犯免罪。三犯奏请区处。其官军听从,及不出征时辄于公侯之家门首伺立者,官各杖一百,罢职,发边远充军。军人同罪。(伯爵有犯,亦准此律奏请。)

此仍明律,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雍正三年修改。

从征守御官军逃:巻首

凡官军(已承调遣)从军征讨,私逃还家,及逃往他所者,初犯,杖一百,仍发出征。再犯者,绞(监候)。知(在逃之)情窝藏者,(不问初犯、再犯)杖一百,充军。(原籍及他所之)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若(征讨事毕)军还(官军不同振旅)而先归者,减(在逃)五等。因而在逃者,杖八十。若在京军人逃者,初犯,杖九十。各处守御城池军人逃者,初犯,杖八十,倶发充伍。再犯,(不问京、外,)并杖一百,倶发边远充军。三犯者,绞(监候)。知(在逃之)情窝藏者,与犯人同罪,罪止杖一百,充(附近)军(不在边远处绞之限)。里长知而不首者,各减(窝藏)二等。(从杖罪减科,罪止杖八十。其从征军与守御军)本管头目知情故纵者,各(随所犯次数)与同罪,罪止杖一百,罢职,附近充军。其(征守)在逃官军,(自逃日为始,)一百日内,能自出官首吿者,(不问初犯、再犯,)免罪。若在限外自首者,减罪二等。但于随处官司首吿者,皆得准理(准免罪及减罪二等)。

○若各营军人,(不着本伍)转投别营当军者,同逃军论。(或初犯、再犯,皆依上文律科断。)

此仍明律,雍正三年删改,乾隆五年改定,其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乾隆五年増修。

《辑注》云,里长不过知而不首,非窝藏之比,故减二等。前从征私逃者,里长知而不首,不问初犯,再犯,止杖一百。逃军内以从征为重,此减二等,止照杖八十、九十、一百上减科,罪止杖八十,再犯、三犯亦然。若照充军绞罪上减,则反重于出征者矣。(按,律内小注似本于此。)

谨按。第―层,知情窝藏者,下注不问初犯、再犯一句,是逃者止问杖罪,而窝藏者反问军罪矣,似未平允。

条例

从征守御官军逃一,将弁在营潜逃者,严拏正法。随征兵丁,无论协剿邻封及备防本省,有私逃者,领兵将弁即将姓名、数目知照该兵丁本营及原籍,一体严拏,获日审讯明确,拟斩立决。其在军务未竣以前投首者,改发各省驻防给官兵为奴。如在配脱逃被获,用重枷枷号三个月,杖责管束。若在军务吿成以后投首者,依随征脱逃例拟斩立决。仍援引金川逃兵投首发遣新疆例奏请定夺,蒙恩免死减发者,亦改发驻防,给官兵为奴。如再脱逃,请旨即行正法。至在途患病及打仗受伤,或迷失路径与落后有因,并非有心脱逃,若在军务未竣以前投首,照自首律免罪。被获者,杖一百,徒三年。在军务吿成以后投首,亦杖一百,徒三年。被获者,改发各省驻防,给官兵为奴。(按,与留养门内一条参看。)在配脱逃被获,仍枷责管束。其跟随余丁有偷盗马匹军器及衣服银两潜逃者,亦拟斩立决。如有投首,照兵丁投首,按军务已未吿竣分别问拟。其并无偷盗情事,有心脱逃之余丁,无论军务已未吿竣,被获者倶改发极边足四千里充军,到配加枷号三个月。在配脱逃被获,亦照前枷责管束。其自行投首并笃疾者,无论军务已未和吿竣,倶杖一百,流三千里。如落后有因,无论军务已未吿竣,投首者,免罪。被获者,杖一百,枷号一个月,仍向犯属及中保人追原雇价値给主。(按,与窃盗门?随驾官员跟役逃回一条参看。)勇丁脱逃,亦照兵丁例一律办理。至驻防官兵私逃,应销除本身旗档,如落后有因,并非有心脱逃,免其销档。溃散兵丁,一概不准收标。该管将弁知情容隐,任令冒饷,或该兵丁逃后改易姓名,朦混入营食饷者,除本犯治罪外,知情容隐及失察该管将弁,均交部分别议处。

此例原系四条,一系雍正十年定例,(按,初次脱逃即拟绞候,较律已加严矣。第律统言已承调遣,例则明言白军前逃回耳。)原奏有其不曾偷盗马匹、器械之奴仆逃回者,拏送墩门云云。(按,八旗犯罪者,例先墩锁各城门,施维翰言,民人重罪监禁,莫不居有囚室,食有囚粮。而旗下墩门之害,未易枚数。至于罪妇亦先墩门,男女混杂,贞淫无辨,宜另行羁候,以别嫌疑,崇风化。见《先正事略》。)一系乾隆十九年钦奉谕旨二道,并二十年议覆直隶总督方观承条奏,跟役刘成中途脱逃,以军法从事,并纂为例。(按,此例改拟斩立决,并跟随之奴仆、雇工亦与兵丁同科,较前例又加严矣。)乾隆三十二年修改,将拟绞旧例删去。其旧例内有不曾偷盗马匹器械之奴仆、雇工逃回分别治罪一节,摘出并入此条之内。一系乾隆四十一年,刑部遵奉谕旨査办四川军营脱逃余丁胡喜等,免死发遣案内,奏准定例。(按,此又变奴仆、雇工之名为余丁,先定之例,跟随之奴雇有偷马匹等情,即行正法。仅止脱逃者,分别奴雇,拟发驻防及问拟满徒。乾隆三十八年又经刑部议定,满兵之跟役脱逃,拏获时,无论曾否携带军器,与家奴、雇工倶照逃兵一律正法,奏准在案。此次覆奉谕旨,余丁脱逃虽干法纪,究与正身兵丁弃伍潜逃者有间,自应问拟死罪,牢固监禁,以示区别。是以又有拟斩监候俟大功吿成之例。)一系乾隆四十一年刑部核覆四川总督文绶审奏投首逃兵彭士仁、汪国才照例拟斩立决一案,钦奉上谕,纂为定例。(按,此兵丁投首比余丁治罪为严。)五十三年修并为一,并声明兵于脱逃被获,及逾限投回,倶刺逃兵二字之例,载在起除刺字条内。所有此条余兵脱逃面刺脱逃余丁字样之例,亦应移纂于彼。(按,起除刺字律文系专指抢窃贼犯而言,此处将刺字一层移并此门,甚属无谓。下条兵丁在伍脱逃,又有照例刺字之语,亦不画一。)嘉庆六年,査新疆遣犯脱逃正法之例,原指问拟死罪减发新疆人犯而言。此条逃兵在军务吿成以后投首,系由斩决蒙恩减发。如在配脱逃,自应请旨即行正法。其军务未竣以前投首逃兵及拏获之余丁,均系例应发遣新疆人犯,并非由死罪减等,若在配脱逃,仍行正法,与诸例不符云云。(按,此处分别由死罪减遣及例应拟遣最为平允,用药迷人例内甫经学习等项,亦系本罪,应发遣,并非由死罪减为发遣,何以一经脱逃即行正法耶。应与彼条参看。)七年及道光六年、二十五年节次修改,同治九年改定。

谨按。此随征兵丁脱逃分别治罪之例,与下条参看。

从征守御官军逃一,各处守御兵丁有拐带饷米、马匹脱逃者,计赃,照常人盗官物律加一等治罪。如拐带同营饷银,计赃,照窃盗加一等,所拐带饷米等项,仍向该犯家属名下照数追赔。知情容留之人,同罪。

此条系雍正十二年定例,乾隆五年删定。

谨按。守御较从征为轻,故律内拟罪亦较减。此条原例初次脱逃即照再犯律发边远充军,与上条随征兵丁照律拟绞之意相符,后将随征之例改从重典,此条反改从轻,似属参差。守御兵丁亦关紧要,拐带饷米逃走较随征兵丁量减一等,自属情法之平,此处改照盗官物定拟,傥计赃无几,必有拟杖完结者矣,殊非律意。

□若仅止脱逃,并未拐带饷米马匹,是否照律拟杖八十,抑照在伍兵丁例加伽之处,记参。

从征守御官军逃一,旗丁不拘重运回空,如有无故潜逃,弃船中途不顾者,照守御官军在逃律治罪,仍于面上刺逃丁二字。

此条系乾隆三年刑部议覆漕运总督托时奏准定例。

谨案。此指漕运旗丁而言,似应移入转解官物门内。

从征守御官军逃一,凡驻防兵丁逃走,除照例报部外,该驻防处开明逃人年貌,知照该犯本旗及沿途有满洲兵丁处所并附近省分,一体严拏,其窝家人等及失察各官,均照例究治。

此条系乾隆八年刑部议覆宁夏将军杜頼条奏定例。

谨按。上条驻防官兵私逃,系专为销档而设,各处守御兵丁脱逃,系专为拐带饷米、马匹而设,此例既云驻防兵丁,则系由驻防处脱逃,并非从军征讨可知,惟应如何治罪之处,并无明文。査乾隆二十四年绥远城将军公恒鲁奏准,各省驻防兵丁初次脱逃,鞭一百,枷号一个月,着当苦差。半年后果能安分,仍准披甲当差。二次逃走,即发黒龙江等处折磨差使。嘉庆六年及道光五年删改。为旗人初次逃走投回者,免罪。被获者,鞭一百。二次逃走者,销档为民,听其自谋生理。驻防旗人有犯,照此办理云云。见《督捕则例》。是驻防兵丁逃走,本有治罪专条,此例无关引用,似应删除。

从征守御官军逃一,京外在伍兵丁脱逃,该营立即通移各标协营一体査拏,定限一百日,实力严缉务获,其有自知畏悔于限内投回者,杖一百,枷号一个月,不准入伍。若被缉获及逾限投回者,除枷责、不准入伍外,倶照例刺字。

此条系乾隆二十八年,钦奉上谕,恭纂为例,三十三年改定。

谨按。此专指縁营兵丁而言,与下一条参看。

□起除刺字门,被获及逾限投回均刺逃兵二字,即指此也。惟投回与被缉获同一枷杖,似嫌无所区别,投回者,枷责之外,似应准其入伍。逾限投回者,免其刺字,不准入伍,庶与律意相符。

□窃盗自首不实不尽,尚免刺字,逃兵投回虽在限外,究与被获不同,仍行刺字,似与律意不甚符合。律有初犯、再犯、三犯之文,是以分别刺字。此并未区分初犯、再犯、三犯,且明言不准入伍,又何再犯、三犯之有耶。

从征守御官军逃一,派往伊犂等处换防、种地之满汉各项兵丁,初次犯逃自行投回者,枷号三个月,满日鞭责,交该管官严行管束。如被拏获,用重枷枷号五个月,痛加责惩,折磨差使。若逃走二次,及在原派处所曾经犯逃,移驻伊犂之后复行逃走者,自行投回,应倶用重枷枷号五个月,痛加责惩折磨差使。如被拏获者,即行正法。

此条系乾隆三十三年军机大臣会同刑部议覆伊黎将军阿桂条奏定例,并将旧例一条删除。

删除例

一,派往伊犂等处换防、种地之满汉各项兵丁,遇有中途及在原派地方逃避者,一经拏获,即行正法。如有自行投回者,枷号两个月,鞭一百,交与该管官严行约束,充当苦差。

□系乾隆三十一年钦奉谕旨恭纂为例。

谨按。此专指派往新疆而言,与上一条参看。派往乌鲁木齐等处换班种地满汉屯兵脱逃,从新留屯五年折磨差使。见徒流迁徙地方,与此例亦不相符。査乾隆二十八年刑部遵旨议准,派往伊犂等处换防、种地之满汉兵丁脱逃,发遣原派地方,枷号两个月,游营示众,充当苦差。如果悔过奋勉,十年别无过犯,令该将军大臣等査明具奏,准回旗籍。再犯逃者,即行正法云云。三十一年覆奉上谕,纂定此例,三十三年又将三十一年之例删改。大约逃走已至二次,即在正法之列。嘉庆六年此例未改,而改督捕门内之例,遂致大相矛盾。

□《督捕则例》载。派往各省驻防满洲兵丁,有临行及中途脱逃被获者,销除旗籍,责八十板,带锁发往伊犂,充当歩甲苦差。此例所云原派处所曾经犯逃移驻伊犂与彼条何异。彼条系乾隆三十年奉旨纂定,充当歩甲苦差之下,系如再不安分,复行脱逃,拏获时即令该将军奏明正法,与此例相符。嘉庆六年将彼条改为用重枷枷号三个月,鞭一百,而此条仍从其旧,遂致轻重大相悬殊。

査《督捕则例》,一条系乾隆三十年因派往福州驻防徳虎等临行由京脱逃,钦奉谕旨纂为定例,系在此条例文之先,然已有发往伊犂后再行脱逃,即行正法之语,与此条二次脱逃,正法亦属相符。徒流迁徙地方一条,系乾隆四十年纂定,在此条例文之后,乃祗言从新留屯五年折磨差使,并无正法之文。若谓系指投回而言,而又明言初次、二次投回拏获分别办理,殊未明晰。《督捕则例》既将正法一层删改,此条未便两岐,似应将此三条修改详明,并为一条,归于此门,以免岐误。

优恤军属:巻首

凡阵亡病故官军回郷,家属(应给)行粮脚力,(经过)有司不即应付者,(以家属到日为始)迟一日笞二十,毎三日加一等,罪止笞五十。

此仍明律,顺治三年添入小注。

条例

优恤军属一,凡八旗阵亡人等妻室内査有无子嗣或子嗣穉幼,又无家人食粮者,伊夫原系职官,给原官一半俸禄米石。如系兵丁,给食一半钱粮米石。若阵亡之人并无妻室,其父母别无子嗣,又无钱粮可以依頼为生者,亦照此例行。

此条系乾隆三年,钦奉上谕,恭纂为例。

谨按。此专指八旗而言。

夜禁:巻首

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锺声已静(之后),五更三点锺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其(京城外郡因)公务急速,(军民之家有)疾病、生产、死丧,不在禁限。

○其暮锺未静,晓锺已动,巡夜人等,故将行人拘留,诬执犯夜者,抵罪。

○若犯夜拒捕及打夺者,杖一百。因而殴(巡夜)人至折伤以上者,绞(监候)。死者,斩。(监候。拒捕者,指犯夜人。打夺者,旁人也。若巡夜人诬执犯夜因而拒捕互殴至死者,以凡鬪殴论。)

此仍明律,小注系顺治三年添入,乾隆五年増修。

条例

夜禁一,凡八旗兵丁无故在城外夜宿者,杖八十。

此条系康熙年间现成例。

谨按。现在并有在城外居住者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