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国学常识

一九 字音的变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汉字不是拼音的,形声字的声符不够精密,字音的改变不容易看出,但从有韵的文字可以略加推测。

例如《诗经·邶风·击鼓》篇拿“于林之下”和“爰居爰处”押韵;《凯风》篇拿“在浚之下”和“母氏劳苦”押韵;《大雅·绵》篇拿“至于岐下”和“率西水浒”押韵。这可以证明“下”字在周朝是和“处”、“苦”、“浒”同韵的。但唐宋时代的《广韵》,则将“下”字编入马韵,胡雅切,可见它的音已读变了。又如《诗经·关雎》篇“寤寐思服”和“求之不得”及“辗转反侧”押韵;《楚辞·离骚》拿“非时俗之所服”与“依彭咸之遗则”押韵;但《广韵》“服”字在屋韵,房六切。这又是字音的转变了。

字音大致是随着语言变迁,既变之后,不可能回复古音,这是自然的趋势,文字学家有时不明白这一点,竟主张大家改读古音,如章太炎反对白话文,说现在一般人不通小学,本来“之”字古音近于“的”,“夫”字古音近于“吧”,“矣”字古音近于“哩”,但一般人有现成的“之”、“夫”、“矣”不用,而另造一套“的”、“吧”、“哩”,未免太不合理。他这种批评其实是不顾事实。试问将“之”、“夫”、“矣”等字改读古音有没有实行的可能?另用“的”、“吧”、“哩”又有什么不好?不过章氏这样地指出,虽然对于现代读音没有裨益,但对于古书的了解就增加了很多便利,因为这样一来,对于古人的语气更觉得活灵活现,容易了解而有趣味。

懂得古代的字音,又可以明白古字的同音通假,这可说是有助于训诂。懂得古字的读音,读古代诗歌韵文,也较为音调谐和。所以字音变迁有知道一点的必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