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酉阳杂俎译注

前集卷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玉格

【题解】

《四库全书总目》说:“贝编、玉格、天咫、壶史诸名,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盖莫得而深考矣。”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说:“东殿金房玉格,有宝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据此可以认为玉格在这里是道书的代称。本篇共计四十条,多为神仙道教之言,包括道教的三界诸天、名山福地、洞天六宫、神仙谱系、人体三尸、仙药灵芝、道教图籍、尸解,以及其他神仙鬼异之事,主要本自葛洪《抱朴子·内篇》、陶弘景《真诰》及《真灵位业图》、《魏书·释老志》、北周武帝《无上秘要》、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及其他典籍。段成式广涉道书,腹笥丰盈,本篇内容博杂,涉及道教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的宗教术语,以及道教名物如图籍、仙药名目等等,实难一一索解。至于其所记载道徒事迹、仙境奇遇等,则叙事详备,首尾完整,可读性强。

2.1道列三界诸天[1],数与释氏同[2],但名别耳[3]。

三界外曰四人境[4],谓常融、玉隆、梵度、贾奕四天也。

四人天外曰三清[5],大赤、禹余、清微也。

三清上曰大罗[6]。又有九天[7]:波利等九名[8]。

【注释】

[1]三界: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为具有食欲、淫欲的众生所居;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已离食、淫二欲的众生所居;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体的众生所居。在南北朝时,佛教三界之说被引入道教。诸天:是佛教中管领一方的天神,是佛法的护持者,级别相当于人世间的帝王。天神所居之处也称为天。

[2]释氏:佛家。

[3]但名别耳:道教诸天之名和佛教诸天之名不同。

[4]四人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一:“(后四天)三界之上,而有八清天名,三清降气,下生三界。今按八清天内而有太清天名,重明太清梵行之天,而生四民贾奕、龙变、太释、常融等四天也。”

[5]三清:道教天神所居之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之天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清。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

[6]大罗:即大罗天,道教最高之天,位于三清之上。

[7]九天:《太霄琅书》卷一:“九天元始号:上第一天名郁单无量天……第二天名上上禅善无量寿天……第九天名波梨答惒天,一名大梵天,去下五百亿二十万里,其天别置三天之号,皆隶于大梵天也,太真王治于波梨答惒天。其天人寿四劫,如世间二千五百岁。”

[8]波利:上引第九天“波梨答惒天”的简称。

【译文】

道教列三界诸天,数量和佛教相同,只是名称有差别。

三界之外是四人境,说的是常融、玉隆、梵度、贾奕四天。

四人天之外是三清,即大赤、禹余、清微三胜境。

三清之上是大罗。又有九天之说:共有波梨答惒天等九种名称。

2.2天圆十二纲[1],天纲运关[2],三百六十转为一周,天运三千六百周为阳孛[3]。地纪推机,三百三十转为一度,地转三千三百度为阴蚀[4]。天地相去四十万九千里,四方相去万万九千里。

【注释】

[1]纲:纲柄。《无上秘要》卷六引《洞真三天正法经》:“天圆十二纲,地方十二纪。天纲运关,三百六十轮为一周;地纪推机,三百三十轮为一度。天运三千六百周为阳勃,地转三千三百度为阴蚀。”

[2]关:天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引《上清三天正法经》:“天关在天西北之角,与斗星相御。北斗九星则天关之纲柄,玉晨之华盖,梵行九天十二辰之气。斗纲运关,则九天并转。”

[3]阳孛(bèi):指天之阳气运转九千九百周之后,激荡迭变,亢阳为灾,阴阳失调,从而导致整个世界产生毁灭性的灾变。

[4]“地纪推机”三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引《上清三天正法经》:“地机在东南之分,九泉之下,则九河之口,吐翕灵机。上通天源之淘注,傍吞九洞之渊澳,以十二时纪,推四会之水东回。一昼一夜,则气盈并凑九河之机。昼夜三十三日,机转西北,回东北,张西南,翕东南。张则溢,翕则亏,周于四会,天源下流涌波,是为一转。三百三十转为一度。一度则水母促会于龙王,河侯受封于三天。三千三百度谓之阴否,阴否则蚀,阴蚀则水涌河决,山沦地没。”地纪,地的根纽。

【译文】

上天圆浑有十二纲,天纲运转天关,三百六十转为一周,运转三千六百周就会发生阳孛。地纪推动地机,运转三百三十转为一度,运转三千三百度就会发生阴蚀。天地相距四十万九千里,四方相距万万九千里。

2.3名山三百六十,福地七十二[1],昆仑为天地之齐[2]。又九地、三十六土、八酒仙宫[3],言冥谪阴者之所。

【注释】

[1]福地: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七:“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其下详列七十二福地之名及所处之地。

[2]昆仑:道教仙境三岛之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六“昆仑”:“昆仑一号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地方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

[3]九地:九泉之下,阴曹三涂,地之最深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一引《洞神经》:“天有九星,两星隐,故曰九天。地有九宫,故称九地。人有九窍,故称九生。”三十六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二:“如是天地各有三十六分,天则有三十六天王以应三十六国,地则有三十六土皇以应三十六天。天王典真,土皇主仙。”八酒: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八酒’当作‘八溟(溟,海)’。”

【译文】

名山共有三百六十座,福地共有七十二处,昆仑是天地的枢纽。另外,九地、三十六土、八溟仙宫这些名称,指的是地府贬谪鬼的地方。

2.4有罗酆山,在北方癸地[1],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

【注释】

[1]有罗酆(fēng)山,在北方癸(gui)地: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髙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原注:“此癸地未必以六合为言,当是于中国指向也,则当正对幽州、辽东之北,北海之中,不知去岸几万里耳。”

【译文】

有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四周有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

2.5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1],鬼神之宫。

【注释】

[1]六天:赵益《地下主者·冢讼·鄷都六天宫及鬼官——〈真诰〉冥府建构的再探讨》(《古典文献研究》2008年第十一辑):“‘六天’是魏晋以降新生道教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的基本含义是统领鄷都的鬼神,有的时候亦可代指幽府鬼神世界,后来则逐渐转化为一种代表旧世界、旧时代的恶鬼。《真诰》‘鄷都’中‘六天’的意义,总体上仍是指死后的鬼神世界。”

【译文】

罗酆山洞天六宫,四周有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这是六天,鬼神的宫室。

2.6六天,一曰纣绝阴天宫,二曰泰煞谅事宫,三曰明辰耐犯宫,四曰恬照罪气宫,五曰宗灵七非宫,六曰敢司连苑宫[1]。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宫名[2]。

空洞之小天,三阴所治也[3]。又耐犯宫主生[4],纣绝天主死[5]。

祸福续命,由恬照第四天鬼官北斗君所治[6],即七辰北斗之考官也[7]。项梁城《酆都宫颂》曰[8]:“纣绝标帝晨[9],谅事构重阿[10]。炎如霄汉烟,勃如景耀华[11]。武阳带神锋,恬照吞清河。阊阖临丹井[12],云门郁嵯峨[13]。七非通奇灵,连苑亦敷魔[14]。六天横北道[15],此是鬼神家。”凡有二万言,此唯天宫名耳。夜中微读之,辟鬼魅。

【注释】

[1]“一曰纣绝阴天宫”六句: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酆都山洞天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成天宫。第四宫名为恬照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

[2]人欲常念六宫名: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害。欲卧时,常北向祝之三遍,微其音也,祝曰:‘吾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所部,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之宫名,故得长生,敢有犯者,太上当斩汝形。’第一宫名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从此以次,讫六宫止。乃啄齿六下,乃卧,辟诸鬼邪之气。”

[3]三阴:《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卷一注:“三阴者,五帝之三官也,治罪人之死生矣。”

[4]耐犯宫主生: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贤人、圣人去世,先经明晨第三天宫受事。”主,掌管。

[5]纣绝天主死: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人初死,皆先诣纣绝阴天宫中受事。”

[6]北斗君所治: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祸福吉凶,续命罪害,由恬照第四天宫鬼官北斗君治此中。鬼官之北斗,非道家之北斗也,鬼官别有北斗君,以司生杀尔。”北斗君,又称“北君”、“北帝”、“黑帝”,是主管死事的最高神。

[7]七辰北斗之考官: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鬼官北斗君乃是道家七辰北斗之考官。此鬼一官又隶九星之精,上属北晨玉君。”原注:“天上北斗有所司察,故鬼官亦置此职,以精象相应,统领既关璿玑,是以仰隶太上之曹也。”考,考校,司察。

[8]项梁城《酆都宫颂》: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引有全文,原注:“《苏韶传》云:‘鬼之圣者有项梁城,贤者有吴季子。’但不知项是何世人也。或恐是项羽之叔项梁,而不应圣于季子也。”颂,颂赞。

[9]帝晨:帝星。晨,通“辰”,星宿。

[10]构重阿:建起高大的宫殿。阿,宫室宗庙四角翘起来的屋檐,代指宫殿。

[11]勃:盛。景耀华:七曜的光芒。景耀,大星,指七曜。耀,通“曜”。

[12]阊阖(chāng hé):天门。丹井:合炼外丹的基本设备,除应具备一般饮用水井的各种功能之外,还必须地处阳脉,产阳脉之水。

[13]云门:代指高大的楼观。郁:盛。嵯峨:高峻的样子。

[14]敷:通“伏”,降伏。按,以上“纣绝”、“谅事”、“武阳”、“恬照”、“七非”、“连苑”,皆六天宫之简称。

[15]北道:即前引之“北方癸地”。

【译文】

六天鬼神之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宫,第三宫名为明辰耐犯宫,第四宫名为恬照罪气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苑宫。人死后都会到这六宫里,人要随时念诵六宫的名称,这样能避免鬼的伤害。

空洞小天,由三阴掌管。又耐犯宫掌管生,纣绝宫掌管死。

祸福续命之事,由第四宫恬照罪气宫的鬼官北斗君所掌管,北斗君即七辰北斗的考校官员。项梁城有一篇《酆都宫颂》,是这样写的:“纣绝标帝晨,谅事构重阿。炎如霄汉烟,勃如景耀华。武阳带神锋,恬照吞清河。阊阖临丹井,云门郁嵯峨。七非通奇灵,连苑亦敷魔。六天横北道,此是鬼神家。”总共有两万字,这里仅是有关六天宫名的部分。晚上小声地读,可以驱除鬼怪。

2.7酆都稻[1],名重思[2],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如菱[3]。杜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暮[4],翠矣重思[5]。灵气交被,嘉谷应时[6]。”

【注释】

[1]酆都:即前面所说的罗酆山。

[2]重思: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异大,色味如菱,亦以上献仙官。”

[3]菱:菱角。

[4]霏霏:小雨飘落的状貌。

[5]翠:青翠。

[6]应时:适应时令。

【译文】

罗酆山的水稻名叫重思,稻米像石榴的颗粒,但是略微大些,味道就像菱角。杜琼作《重思赋》说:“霏霏春暮,翠矣重思。灵气交被,嘉谷应时。”

2.8夏启为东明公[1],文王为西明公[2],邵公为南明公[3],季札为北明公[4],四明主领四方鬼[5]。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6],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7],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8],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行太清[9],为九宫之中仙[10]。又有为善爽鬼、三官清鬼者[11],或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后嗣[12],或易世练化[13],改氏更生,此七世阴德,根叶相及也。命终,当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14],余骨随身而迁[15],男左女右[16],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17]。

【注释】

[1]夏启:姒(sì)姓,禹之子。禹死后继位,遂开君主世袭之制。

[2]文王:即为周文王,姓姬,名昌。为西方诸侯之长,又称“西伯”。其子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3]邵公:即为召(shào)公,姓姬,名奭(shì)。周武王之臣(或以为周文王庶子),因封地在召,故名。

[4]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季子。寿梦欲传位于他,推辞不受,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在当时以多闻著称。

[5]四明主领四方鬼: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夏启为东明公,领斗君师。文王为西明公,领北帝师。邵公奭为南明公。吴季札为北明公。四明公复有宾友四人。然此四公后并当升仙阶也。四明主领四方鬼。”

[6]地下主者:赵益《地下主者·冢讼·鄷都六天宫及鬼官——〈真诰〉冥府建构的再探讨》(《古典文献研究》2008年第十一辑):“战国秦汉以降的‘地主’、‘地下主’,当是对上古原始地祇信仰的一种延续。上古地祇信仰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向:一是逐渐被纳入国家祠祀系统。……二是在民间层面中,‘地主’、‘地下主’则较多呈现出‘地下神’的性质,具有冥府神的意味。”《真诰》的地下主,“在实质内容上则体现出新创”,“(它的)最根本性质是‘不隶鄷都’,‘不受制三官’,并能通过不断的进阶达于仙位。尽管在名义上是地下之‘主’,但其本质属性却并不是‘下鬼’,也不是‘冥府神’”。

[7]三官书:赖全《论道教三官信仰及其宗教象征意义》(《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所谓‘三官手书’,即是道教信徒有病时,由教职人员行特定的宗教请祷仪式,在纸上写下病人的名字和服罪的忏悔,之后一式三份,分别置于山巅、埋于地下、沉于水中。简单来说,‘三官手书’是张陵所创五斗米道进行符水治病的一种形式。‘三官’具体指代的是赐福天官、赦罪地官、解厄水官。”

[8]五帝:道教神祇,分别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

[9]游行:漫游。太清:清微天,三清胜境之一,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

[10]为九宫之中仙: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六:“夫有上圣之德,既终,皆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补三官之五帝,或为东西南北明公,以治鬼神。复一千四百年,乃得游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也。”

[11]善爽鬼: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六:“夫有萧邈之才,有绝众之望,养其浩然,不营荣贵者,既终,受三官书为善爽之鬼,四百年乃得为地下主者。”三官清鬼: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六:“夫有至贞至廉之才,既终,受书为三官清鬼,二百八十年乃得为地下主者。”

[12]流逮:延及,波及。

[13]练化:修炼化育。练,通“炼”。

[14]当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道”为衍字。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六:“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后嗣,或易世炼化,改氏更生者,此七世阴德,根叶相及也。既终,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也。男留左,女留右,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

[15]迁:迁化,迁转。

[16]男左女右:见注[14]。

[17]地仙:道教仙人谱系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闲游之仙,为仙之中品。赵益《地下主者·冢讼·鄷都六天宫及鬼官——〈真诰〉冥府建构的再探讨》(《古典文献研究》2008年第十一辑):“‘善爽之鬼’、‘清鬼’亦能进升为地下主者乃至为仙,这在根本上符合前述那种被加入道德内容的原始信仰观念:罪恶的灵魂将不断沉沦,而善良的灵魂,在一系列的脱生中,将上升而直到成神。”

【译文】

夏启是东明公,周文王是西明公,邵公是南明公,季札是北明公,这四明公管理四方的鬼。至忠至孝的人,死后都是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后被传授下仙的教义,被授以大道。具有上圣之德的人,临终时接受三官手书而任地下主者,一千年之后就转为三官之五帝,再过一千四百年才能漫游太清胜境,成为六天九宫的中仙。又有做善爽鬼、三官清鬼的,要么祖先有功于三官,功德延及后代,要么下一代修炼化育,再世为人,这是祖先七世阴德,荫及子孙。死的时候,会把一根脚骨留给三官,其余的骨头随着遗体就迁化了,男的留下左脚骨女的则是右脚骨,都接受三官手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后,就能够进一步达到地仙的阶位。

2.9炎帝甲为北太帝君[1],主天下鬼神。《三元品戒》、《九真明科》、《九幽章》皆律也[2],连宛泉曲、泰煞九幽、云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3],皆治所也。三十六狱,流沙赤等号。溟澪狱[4],北岳狱也。又二十四狱,有九平、元正、女青、河伯等号[5]。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六千恶为二十八狱囚,万恶乃堕薜荔狱也[6]。

【注释】

[1]炎帝甲为北太帝君: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五:“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原注:“炎帝神农氏,造耕稼,尝百药,其圣功不减轩辕、颛顼,无应为鬼帝。又黄帝所伐大庭氏称炎帝,恐当是此,非神农也。”

[2]《三元品戒》:道书名。全称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九真明科》:道书名。即《太上九真明科》,又名《玄都九真明科》。《九幽章》:道书名。疑即《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

[3]连宛泉曲、泰煞九幽:《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二:“北鄷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连宛泉曲府,主生,太阳火官考。右府号泰杀九幽府,主死,太阴水官考。”云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云夜)道书未见载录,疑为‘寒夜’之误。《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二记寒夜及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等曹,均为北鄷宫置左右中三府所统,正与《杂俎》文相应。”

[4]溟澪(míng líng)狱:地狱名。

[5]九平、元正、女青、河伯:《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卷一:“鄷都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八狱……第五九平狱……第八元正狱。八狱主上天三官。山中央又有八狱……山下又有八狱……第六河伯狱,第七累劫狱,第八女青狱。八狱主下三官。凡二十四狱,并置鄷都山之北。”

[6]“人犯五千恶为五狱鬼”三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二:“凡人有一千恶者后代祆逆,二千恶者为奴厮,三千恶者六疾孤穷,四千恶者恶病流徙,五千恶者为五狱鬼,六千恶者为二十八狱囚,七千恶者为诸方地狱徒,八千恶者堕寒冰狱,九千恶者入无边底狱,一万恶者堕薜荔狱。”薜荔(bì lì),“薜荔多”的简称,又作“闭黎多”、“闭丽多”等,本是佛教术语,饿鬼(鬼中最劣者)总名。

【译文】

炎帝甲是北太帝君,主管天下鬼神。《三元品戒》、《九真明科》、《九幽章》,都是地府律令,连宛泉曲、泰煞九幽、寒夜、九都、三灵、万掠、四极、九科,都是地府所在地。三十六狱,有流沙赤等名号。溟澪狱,是北岳地狱。此外二十四狱,有九平、元正、女青、河伯等名号。人犯了五千恶死后就是五狱鬼,犯了六千恶就是二十八狱囚犯,犯了万恶就会堕入薜荔狱。

2.10罪簿有黑录、白簿、赤丹编简[1]。刑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塞河源[2],及西津水寘东海[3],风刀,电风[4],积夜河[5]。

【注释】

[1]黑录:底本作“黑、绿”。录,繁体作“録”,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録,各本误作‘绿’。按《上清道宝经》卷一:‘太阴诸死生有黑录、白簿、赤丹简编。’”赤丹编简: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丹书墨录”:“《太真科》云:‘丹简者,乃朱漆之简,明火主阳也。墨录者,以墨书文,明水主阴也。’”

[2]搪蒙山石副太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十四:“《青精上仙灵方》……传非其人,宣泄宝文,身考三官,死为下鬼,濛山之石,填积夜之河。”搪,应为“(liǎn)”,担运。副,助。太山,泰山。搪夜山石塞河源:《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若有违犯,七玄父母,考罚于幽宫,石负砂,以塞河源。”

[3]及西津水寘(tián)东海:《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其不奉科条……身没为下鬼,削除仙简,北淇之石,副之太山,汲西津之水,致之东海。”及,通“汲”,汲引。寘,通“填”,填塞。

[4]电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反行法)微祝曰:……有恶某者,刑之电风,奸谋断舌,裔之十方。”

[5]积夜河:见注[2]。

【译文】

记录罪恶的簿册,有黑簿、白簿、红色简编。地府刑罚有担运蒙山石去垒积泰山,担运夜山石去填塞黄河源头,汲引西津水去填满东海,风刀,电风,填塞积夜河。

2.11鬼官有七十五品[1]。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2],三十二司命。三品、九品、七城、九阶、二十七位、七十二万之次第也[3]。

【注释】

[1]鬼官有七十五品: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鬼官见有七十五职,名显者一百一十九人。”品,品类,品级。

[2]“仙位有九太帝”四句: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由是常在太清境太极宫丹台紫阙玉堂之中,有三大仙、九太帝、二十七天君、八十一卿大夫、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七万仙童玉女……备卫左右。”太帝,天帝。道教神仙谱系中的高位天神。天君,道教神仙的一种。指雷部诸神。仙官,有职位、有爵禄的神仙。

[3]三品、九品、七城、九阶、二十七位: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七二:“宋文明《通门》下云:上品曰圣,中品曰真,下品曰仙也。圣品以复有三也,真品也复有三也,仙品复有三也,合为九品。又各有三,合为二十七品也。”七城,疑为“七域”,指修仙的七种境界。《七域修真证品图》:“修道之法,从凡至圣,升降七域。一域所修凡万四千法,七域之中,九万八千修道之门户,登真之路径,皆在勤而能久,可致升天矣。……第一初果洞宫仙人……第二次果名山之上虚宫地真人……第三次果为九宫真人……第四次果证位为太清上仙……第五太极真人果位……第六果位为上清真人,第七极果为玉清圣人。”次第:次序。

【译文】

鬼官有七十五种品级。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三十二司命。有圣、真、仙三品;每品有三,合为九品;从凡人到圣有七域;九阶;九品各有三品,合为二十七位;七十二万之次序。

2.12老君西越流沙[1],历八十一国,乌弋、身毒为浮屠[2],化被三千国[3]。有《九万品戒经》,汉所获大月支《复立经》是也[4]。孔子为元宫仙[5]。

【注释】

[1]老君:即为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著《老子》五千言,建立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汉代以后,被神化为道教教祖,称为“太上老君”。唐高宗时,尊老子为“玄元皇帝”。

[2]乌弋:西域古国名。在今阿富汗南部。《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王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不属都护。”身毒:古印度别称。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浮屠:梵文音译,也作“浮图”,即佛陀,佛教徒。后来也称佛塔为浮屠。

[3]化:教化,化育。

[4]大月支:也作“大月氏(zhi)”。《汉书·西域传》:“大月氏国,治监氏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

[5]孔子为元宫仙: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太极上真公孔丘’。道书未见称孔子为元宫仙者。”

【译文】

太上老君向西穿越流沙之地,经过八十一个国家,一直走到乌弋、身毒国,化身成佛,教化泽被三千个国家。有《九万品戒经》,即汉朝所得到的大月支国的《复立经》。孔子是元宫仙。

2.13佛为三十三天仙,延真宫主[1],所为道在竺乾有古先生[2],善入无为[3]。

【注释】

[1]佛为三十三天仙,延真宫主:《魏书·释老志》:“经云:佛者,昔于西胡得道,在三十二天,为延真宫主。”

[2]竺乾:天竺。古先生:道教为贬抑佛教,称老子西至天竺,为佛传道,自号为古先生。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3]无为: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前提出发,主张人应依从天道,顺其自然,无所作为。

【译文】

佛是三十三天仙,延真宫主,所传之道本自天竺古先生,善入无为之境。

2.14《释老志》亦曰[1]:佛于西域得道[2]。陶胜力言[3]:“小方诸国多奉佛[4],不死,服五星精[5],读夏《归藏》[6],用之以飞行也。藏经,菩萨戒也[7]。”

【注释】

[1]《释老志》:即《魏书·释老志》。在诸史中首次记载释、道二教始末。

[2]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朝。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域,广义的西域则指凡经过此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中西亚、印度半岛、东欧以及北非部分地区。

[3]陶胜力:即为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初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因佐萧衍夺齐帝位,建梁朝,参与机密,时号“山中宰相”。著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等道书,晚年受佛教五大戒,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

[4]小方诸国:仙人所居之国。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九:“方诸正四方,故谓之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有长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回四百里,小小山川如此间耳。……方诸东西面,又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

[5]服五星精: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九:“大方诸之西小方诸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以金玉镂之,或有高百丈者,数十层楼也。其上人尽孝顺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精,读夏《归藏经》,用之以飞行。”

[6]《归藏》:三《易》之一。三《易》,一名《连山》,二名《归藏》,三名《周易》。郑玄解释“归藏”说:“《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也。”

[7]菩萨戒:大乘菩萨僧所持之戒律。

【译文】

《魏书·释老志》也说:佛在西域得道开悟。陶弘景说:“小方诸国大都信佛,长生不死,服用五星精,读华夏的《归藏》,用它来飞行。藏经,就是菩萨戒。”

2.15方诸山在乙地[1]。

【注释】

[1]方诸山:见上条注[4]。乙地:东方。

【译文】

方诸山在东方。

2.16太极真仙中[1],庄周为闱编郎[2]。八十一戒,千二百善,入洞天。二百三十戒,二千善,登山上灵官。万善,升玉清[3]。

【注释】

[1]太极:宇宙的原初本体,用以形容道之极高境界。

[2]庄周(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继老子之后,建立起以“道”为主干的思想体系,故与老子并为道家宗师,合称“老庄”。唐玄宗时,诏为“南华真人”,《庄子》也被称作《南华经》。闱编郎: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四:“(庄子)白日升天,上补太极闱编郎。”

[3]“八十一戒”八句:《七域修真证品图》:“学道之中,初修下品洞宫九转仙行。……如上九行,修之不缺,仍具百八十戒,有千二百善功,兼修太清经位,为名山洞宫仙人。……山上虚宫仙人,初修九转真行……已上有九行,修之不缺,仍具二百四十戒,有二千善功,兼修太清经位,为五岳名山上虚宫地真人。……玉清圣人,初修前九转之行及三百众戒,有一万善功,兼修太上之道及三品真经者,位为玉清圣人。”洞天,本指幽深的山洞或地穴,道教指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七:“(十大洞天)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其下细列十大洞天之名:王屋山、委羽山、西城山、西玄山、青城山、赤城山、罗浮山、句曲山、林屋山、括苍山。玉清,三清胜境之一。

【译文】

太极真仙中,庄周是闱编郎。持守八十一戒,行善一千二百件,进入洞天福地。持守二百三十戒,行善二千件,升任山上灵官。行善一万件,则升入玉清胜境为仙。

2.17名在琼简者[1],白志见腹[2];名在箓籍者,目有绿筋[3];名在金赤书者,阴有伏骨;名在琳札青书者,胸有偃骨;名在方诸者,掌理回菌。有前相,皆上仙也,可不学,其道自至[4]。其次鼻有玄山,腹有玄丘,亦仙相也。或口气不洁,性耐秽,则坏玄丘之相矣[5]。

【注释】

[1]琼简:玉简。

[2]白志见腹: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若太素有琼简金名者,则其人必白志见于腹,口中有紫气。”志,通“痣”。

[3]目有绿筋: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三引《道君列纪经》:“斗中若有玄箓玉籍者,则目有绿筋。”

[4]“名在金赤书者”十句: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若上清有金书玉箓者,则其人背志如河魁,胸前有偃骨。……若三元宫有琳札青书者,则其人紫脑锦舌,玄志鬓际,绿肠朱髓,方足圆额,阴有伏骨,软发紫泽,孔门三阙,起居似涩,眼有流光,青精凝液,掌文四菌,齿牙三腭。……诸有如此上十三形,悉皆上相,必得上仙,亦可学而得,亦可不学而获。”伏骨,此伏骨及下“偃骨”,均指仙骨。皮日休《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子细扪心无偃骨,欲随师去肯相容?”回菌,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回菌’即回旋盘曲,文献中极少用。”按,引文中“四菌”,应为“回菌”之误。

[5]“其次鼻有玄山”六句: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相好品”:“其次鼻上有玄山,玄山者,鼻上有黑志是也。又当使腹上有玄丘对玄山也,玄丘者,亦黑志也。若阙其一,皆不合仙相。若口臭而性耐秽者,都坏玄山、玄丘之相矣。”

【译文】

名字在琼简的人,腹部有白痣;名字在箓籍的人,眼睛有绿筋;名字在金赤书的人,阴部有伏骨;名字在琳札青书的人,胸部有偃骨;名字在方诸的人,手掌的纹理回旋盘曲。有前述异相的人,都是上仙,可以不加修炼,仙道自然就来。其次鼻子上有黑痣,腹部有黑痣,也都是成仙之相。倘若有口臭,惯于肮脏污秽,就会破坏这种异相。

2.18五脏、九宫、十二室、四支、五体、三焦、九窍、百八十机关、三百六十骨节[1],三万六千神随其所而居之[2]。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三魂可拘[3],七魄可制[4]。庚申日[5],伏尸言人过[6]。本命日[7],天曹计人行[8]。三尸一日三朝[9]:上尸青姑,伐人眼[10];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亦曰玄灵[11]。又曰: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其色黑;一居人腹,令人好食饮,恚怒[12],其色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煞[13]。七守庚申三尸灭[14];三守庚申三尸伏。

【注释】

[1]五脏:心、肝、肺、肾、脾为五脏。九宫:人体九个部位,有脑部九宫和脏腑九宫。十二室:即十二宫,人的面部据以测算祸福命运的十二个部位。支:“肢”的古字。三焦:食道、胃、肠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九窍:九孔。阳窍有七,眼、耳、鼻、口;阴窍有二,大小便处。机关:比喻人体器官。

[2]三万六千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九“禀受章”引《因缘经》:“人始受身从虚无中来……八月景附,清明天气下浃身中;九月神降,无爱天气下浃身中;天神一万八千,身神一万八千,共三万六千。神气具足,十月而生。”

[3]三魂:人之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灵,三名幽精。拘:拘制。

[4]七魄:人身中七种恶鬼,分别名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制:制御。

[5]庚申日:天干地支计日。庚为天干的第七位,申为地支的第五位。

[6]伏尸:即七魄中的“伏矢”。

[7]本命日:与人出生之年干支相同之日。

[8]天曹:仙官。

[9]三尸:也作“三毒”、“三虫”,人体内三种作祟之神。

[10]伐:伤害。

[11]玄灵:人体作祟之神。

[12]恚(huì)怒:愤怒。

[13]煞(shà):恶鬼。

[14]守庚申:也称“守三尸”。在庚申日通宵静坐不眠,清斋修持,可以避免三尸作祟,安定魂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一:“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少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

【译文】

人体五脏、九宫、十二室、四肢、五体、三焦、九窍、一百八十个器官、三百六十根骨节,三万六千鬼神寄居在人身各处。魂以精为根本,魄以眼睛为门户。三魂七魄都能制御。庚申日,七魄中的伏矢上天入地告发人的罪过。本命日,天曹计算人的功过。三尸每天三朝:上尸青姑,伤害眼睛;中尸白姑,伤害五脏;下尸血姑,伤害胃部。三尸也叫作玄灵。又说:三尸之一位于人的头部,让人有很多欲望,贪恋高车大马,它的颜色是黑色;其二位于人的腹部,让人贪恋美食,易于发怒,它的颜色是青色;其三位于人的脚部,让人贪恋女色,接近恶鬼。七守庚申,三尸就会灭绝;三守庚申,三尸就被制伏。

2.19仙药有:钟山白胶,阆风石脑,黑河珊瑚[1],太微紫麻[2],太极井泉,夜津日草,青津碧荻[3],圆丘紫柰,白水灵蛤,八天赤薤[4],高丘余粮,沧浪青钱[5],三十六芝[6],龙胎醴[7],九鼎鱼,火枣交梨[8],凤林鸣醅,中央紫蜜[9],崩丘电柳,玄都绮葱[10],夜牛伏骨,神吾黄藻[11],炎山夜日[12],玄霜绛雪[13],环刚树子,赤树白子,佪水玉精[14],白琅霜,紫浆[15],月醴,虹丹[16],鸿丹[17]。

【注释】

[1]“仙药有”四句:《无上秘要》卷七八“上清药品”:“钟山白胶,金生青敷,阆风石脑,黑河珊瑚,蒙山白凤。”按,本条不译。

[2]紫麻:《太平御览》卷八四一:“(王子年《拾遗记》)又曰:东极之东有紫麻,粒如粟,色紫,迮为油,则汁如清水。食之,目视鬼魅。”

[3]夜津日草,青津碧荻:《无上秘要》卷七八“上清药品”:“昆园平雀,夜精日草,青津碧荻,真宫郁坛。”

[4]“圆丘紫柰”三句:《无上秘要》卷七八“上清药品”:“俯掘兰园之琼精,仰摘圆丘之紫柰,白水灵蛤,八天赤薤,万载一生,流光九队。”

[5]高丘余粮,沧浪青钱:《无上秘要》卷七八“天仙药品”:“沧浪青钱,高丘余粮。”

[6]三十六芝:《无上秘要》卷七八“地仙药品”:“其次又有三十六芝,飞炉炼烟,阳水月华,五公之腴,填生五藏,炼貌易躯。”

[7]龙胎醴(li):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八:“而我所授,服以太和自然龙胎之醴,适可授三天真人,不可以教始学之者,固非汝得闻矣。”

[8]火枣交梨: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9]中央紫蜜:《无上秘要》卷七八“玉清药品”:“西瑶琼酒,中华紫蜜,北陵绿阜,绛津金髓。”

[10]玄都绮葱: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二引《汉武内传》:“西王母曰:仙人上药,有玄都绮葱。”

[11]夜牛伏骨,神吾黄藻:《无上秘要》卷七八“玉清药品”:“夜牛伏骨,神吾黄沫,空洞灵瓜,四劫一实。”

[12]炎山夜日: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汉武内传》:“西王母谓武帝曰:其太上之药,乃有风实云子,玉津金浆,冥陵麟胆,炎山夜日。”

[13]玄霜绛雪: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一引《汉武内传》:“其次药有丸丹金液,紫华红芝,五云之浆,玄霜绛雪,若得食之,白日升天。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见。”

[14]“环刚树子”三句: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五:“君曰:仙道有徊水玉精,服之化而为日。君曰:仙道有镮刚树子,服之化而为云。……君曰:仙道有赤树白子,服之化而为玉。”

[15]紫浆: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五:“或炉转丹砂之幽精,粉炼金碧之紫浆,琅玕郁勃以流华,八琼云焕而飞扬。”

[16]虹丹: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四:“墨狄咽虹丹以投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

[17]鸿丹: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五:“后合鸿丹,以得陆仙,游行五岳二百余年。”

2.20药草异号[1]:

丹山魂——雄黄[2] 青要女——空青[3]

灵华泛腴——薰陆香[4] 北帝玄珠——消石[5]

东华童子——青木香[6] 五精金羊——阳起石[7]

流丹白膏——胡粉[8] 亭炅独生——鸡舌香[9]

倒行神骨——戎盐[10] 白虎脱齿——金牙石[11]

九灵黄童——石流黄[12] 陆虗遗生——龙骨[13]

章阳羽玄——白附子[14] 绿伏石母——慈石[15]

绛晨伏胎——茯苓[16]

七白灵蔬——薤白华[17],一名守宅,一名家芝,凡二十四名[18]

伏龙——李[19] 苏牙——树[20]

【注释】

[1]异号:别名。按,本条以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为底本。不译。

[2]雄黄:外丹黄白术常用药物,其隐异名有“帝男精”、“石黄”、“黄奴”、“天阳石”、“丹山月魂”等。

[3]空青:俗称“孔雀石”,其隐异名有“白青”、“绿青”、“青神羽”、“青腰中女”等。隋唐之后,空青为外丹黄白术所用。

[4]薰陆香:即乳香。(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本):“是一种南阿拉伯树以及与这种树有亲缘关系的一种索马里树产出的树脂。这种树脂在中国以两种名称知名,一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是从梵文‘kunduruka’翻译来的‘薰陆’;这种树脂的另外一种名称是形容其特有的乳房状的外形的,这个名称叫做‘乳香’。……此外,乳香还有一个更为玄妙的名称,叫做‘灵华泛腴’,这可能是只有术士才使用的一个名称。”

[5]消石:即硝石,异名“北帝玄珠”、“昆诗梁”、“河东野”、“化金石”等。丹炉家用消石炼制五金八石。

[6]青木香:(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本):“马兜铃属或姜属植物的根茎可以产生一种挥发性的油,这种油能够散发出一种异常浓郁的香味,故而在香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汉文中,这种芳香的根茎叫做‘木香’。早在公元初年,木香就因其馥郁的香味见于汉文文献著录,而且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应用。木香最初被认为是克什米尔的出产,但是在唐代,木香则是以曹国和狮子国的产品而知名。”

[7]阳起石:一种石棉矿石,异名有“羊起石”、“五精英华”、“五色芙蕖”等。医家用于补肾壮阳,道教也用于合炼丹药。

[8]胡粉:白色粉状物,异名有“流丹”、“鹊粉”、“丹地黄”、“流丹白膏”等。随着外丹黄白术的兴起,胡粉由于源出于铅,因而为丹家所重视。

[9]鸡舌香:(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本):“丁香的较古老的名称叫做‘鸡舌香’,所谓鸡舌香是指尚未完全绽开的干燥花蕾的外形来说的,它的更近代的名称叫‘丁香’……唐诗中的‘丁香’通常可能都是指中国土生的‘紫丁香’而言,而不是指进口的丁香。相反,晚唐诗人如李商隐、黄滔等人的诗歌中出现的‘鸡舌香’的简称‘鸡香’,则相当于英文的‘clove’。……唐朝的鸡舌香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

[10]戎盐:又名“光明盐”、“紫石英”、“西龙膏”、“倒行神骨”等,是外丹炼药的重要原料。

[11]金牙石:即金牙,主要成分为黄铁矿。

[12]石流黄:即石硫黄,为外丹主要原料之一。

[13]陆虗(xu)遗生——龙骨:龙骨,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外丹家主要用来配药。

[14]白附子: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十一“白附子”引《海药本草》:“按,《南州记》云:‘生东海,又新罗国。苗与附子相似。大温,有小毒,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入面脂,皆好也。’”

[15]慈石:磁石。

[16]茯苓:植物名。寄生在山中腐朽的松树根上,形状像甘薯。古人认为食之可以长生不老。

[17]薤(xiè):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可食。

[18]“一名守宅”三句: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四:“白华者,一名章拒……一名家芝……一名守宫,一名守宅,凡二十四名。上应天地二十四气,服之方寸匕,令人通神致福。”

[19]伏龙——李: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各本误将‘伏龙李’作一物。按《真诰》卷十三:‘昔高辛时有仙人展上公者,于伏龙地植李,弥满其地。’据此,‘伏龙’与‘李’乃异号。”

[20]苏牙——树: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各本误将‘苏牙树’作一物,按唐司马丞祯《上清侍帝晏桐柏真人真图赞》:‘泉则石髓金精,树则苏牙琳碧。’据此‘苏牙’与‘树’乃异号。”

2.21图籍有符图七千章[1]:

《雌一玉检》,《四规明镜》,《五言经》,《柱中经》,《飞龟帙》,《飞黄子经》,《鹿庐经》,《含景图》,《卧引图》,《菌芝图》,《木芝图》,《大隗新芝图》,《牵牛经》,《玉珍记》,《腊成记》,《玉案记》,《丹台经》,《日月厨食经》,《金楼经》,《三十六水经》,《中黄经》,《文人经》,《协龙子记》,《鹿台经》,《玉胎经》,《官氏经》,《凤纲经》,《六阴玉女经》,《白虎七变经》,《九仙经》,《十上化经》,《胜中经》,《百守摄提经》,《步三纲六纪经》,《白子变化经》,《隐首经》,《入军经》,《泉枢经》,《赤甲经》,《金刚八叠录》。

【注释】

[1]符:道教用以驱鬼召神,治病延年的秘密文书。按,本条所载各道经书名,见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九、《无上秘要》卷三十。不译。

2.22老君母曰玄妙玉女[1]。天降玄黄[2],气如弹丸[3],入口而孕。凝神琼胎宫[4],三千七百年。赤明开运[5],岁在甲子[6],诞于扶刀盖天西那玉国郁察山丹玄之阿[7]。

又曰:老君在胎八十一年,剖左腋而生,生而白首[8]。

又曰:青帝劫末[9],元气改运,托形于洪氏之胞[10]。

又曰:李母本元君也[11],日精入口[12],吞而有孕,三色气绕身,五行兽卫形[13],如此七十二年而生陈国苦县赖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树下[14]。具三十六号,七十二名。又有九名,又千二百老君[15],又曰九天上皇洞真第一君、大千法王、九灵老子、太上真人、天老、玄中法师、上清太极真人、上景君等号。形长九尺,或曰二丈九尺。耳三门,又耳附连环,又耳无轮郭。眉如北斗,色绿,中有紫毛,长五寸。目方瞳,绿筋贯之,有紫光。鼻双柱,口方,齿数六八。颐若方丘,颊如横垄,龙颜金容,额三理,腹三志,项三约,把十蹈五,身绿毛,白血,顶有紫气[16]。

【注释】

[1]老君母曰玄妙玉女: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相好品”:“《玄妙内篇》云:玄妙玉女梦见流星入口,因而有娠,八十一年,而生老子。”

[2]玄黄:道教丹药名。

[3]气如弹丸:疑应“形如弹丸”。弹丸,弹子。

[4]凝神琼胎宫: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二三引《本行经》:“太上老君托胎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

[5]赤明:《隋书·经籍志》:“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毎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6]甲子:古以天干、地支计年,甲是天干的首位,子是地支的首位,天干、地支依次相配,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直至癸亥共六十数,癸亥之下一年,又从甲子开始循环。

[7]西那玉国郁察山:道书中常见。阿:山阿,山弯。

[8]“又曰”四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寻老君生于殷末,长自周初,托生玄妙玉女,处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之下,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指树为氏,因姓李焉。其相也,美眉黄色,日月角悬,蹈五把十,耳有三门,鼻有双柱。”

[9]青帝:也称“苍帝”,道教东方之神,五帝之一。劫:极长的时期,佛教认为每当一劫之后,改天换地,世界俱毁,然后重新开始。

[10]托形于洪氏之胞:见注[4]。

[11]元君:道教对女仙的尊称,常指女仙中地位较高者。

[12]日精:太阳的华精,朝霞。道教认为服食日精可得长生。

[13]五行: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行说的要旨是相生相克,相生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14]陈国:周代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南东南部和安徽北部。阳:山的南面,水的北岸称为阳。

[15]千二百老君: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老君,疑当作‘官君’,千二百官君为老君之号,见《混元圣记》卷二。”

[16]“形长九尺”二十五句: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老子七十二相,八十一好者,老子有九变老:……第四变,身长九尺九寸,辟邪冠,服罗袿衣。……其老子第九变之时,身有七十二相,应七十二气、八十一品也。七十二相者……眉如北斗,色如翠绿,中有紫毛,长余五寸;耳无轮廓,中有三门,高平于顶,厚而且坚;两目镜彻,日精紫光,方瞳秀朗,规中绿筋;鼻有双柱,形如截筒;口方如海……齿如含贝,其坚若银,数有六八,上下均平;……颊似横陇,颐若阿丘……龙颜神变,金容黄色,玉姿润颜,额有三理……腹有白痣、颐有玉丸;项有三约,鹤素昂昂;垂手过膝,手把十文;指有玉甲,身有绿毛……足蹈二五,指有乾坤;内滋白血,外示老容;身长丈二,遍体鲜香……此是七十二相也。左扶青龙,右扶白虎,头生朱雀,足履玄武,身若金刚,貌若瑠璃,圆光五明,头上紫气,胸前真字。此九好兼前七十二相,合成八十一好也。”颐,下巴。垄,土埂。理,皱纹。约,或指颈项处的环形纹理。

【译文】

老君的母亲名叫玄妙玉女。天降玄黄,形状有如弹丸,吞入口中就有了身孕。凝聚精神在琼胎宫,历时三千七百年。赤明年代开始,时逢甲子年,诞生在扶刀盖天西那玉国郁察山丹玄阿。

又说:老君在母腹孕育八十一年,剖开左腋而出生,出生之时就满头白发。

又说:青帝劫末,元气改运,老子托胎于洪氏身体内。

又说:老君的母亲本是元君,太阳的精华进入口中,吞下去就有了身孕,有三色气体环绕身体,有五行神兽贴身护卫,这样过了七十二年,出生在陈国苦县赖乡涡水北岸、九井之西的李树下面。老君有三十六号,七十二名。另外又有九个名号,又名千二百官君,又名九天上皇洞真第一君、大千法王、九灵老子、太上真人、天老、玄中法师、上清太极真人、上景君,等等。老君身高有九尺,也有说法是二丈九尺。耳朵有三个孔,附有连环,又说耳朵没有耳廓。眉毛像是北斗,绿色,中间有紫毛,长五寸。眼睛是方形瞳孔,有绿筋贯穿其中,发出紫光。鼻子有两个鼻柱,嘴巴是方形的,共有六十八枚牙齿。下巴好像方形的小丘,脸颊有如横着的土埂,龙形颜面,金色脸庞,额头上有三条皱纹,腹部有三颗痣,颈项有三条环形纹理,手掌有十条纹路,脚踏二五卦形,全身长满绿毛,血液是白色的,头顶冒紫气。

2.23人死,形如生,足皮不青恶,目光不毁,头发尽脱,皆尸解也[1]。白日去曰上解,夜半去曰下解,向晓向暮谓之地下主者[2]。太乙守尸[3],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录气[4],所谓太阴练形也[5]。赵成子死后五六年,肉朽骨在,液血于内,紫色发外[6]。

又曰:若人暂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血沉脉散,而五脏自生,白骨如玉,三元惟息,太神内闭,或三年至三十年[7]。

【注释】

[1]尸解:道教谓修仙之人弃尸于世,解化仙去为尸解。尸解不是真死,且尸体下葬后经太阴炼形,仍可白骨再生。尸解名目很多,依途径分有兵解(被兵器杀死)、水解(淹死);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解;还有神杖解(以竹杖代人),等等。

[2]“白日去曰上解”三句: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四:“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之际而谓之地下主者也。”

[3]太乙:也写作“太一”,北辰神名。

[4]胎灵:即胎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一:“胎神即明堂三老君,所谓胎灵大神也。”录:纳,收藏。

[5]太阴练形:道教“尸解”的一个环节。人死后暂去阴间,尸体虽已腐烂,又得重生并成仙。太阴,阴间。练形,即炼形。炼形因所用方法和对象不同而各有区别,有玉液炼形、金液炼形、太阴炼形、太阳炼形、内观炼形和真空炼形等。

[6]紫色发外: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四:“赵成子死后五六年,后人晚山行,见此死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见腹中五脏自生如故,液血缠裹于内,紫包结络于外。”刘传鸿《〈酉阳杂俎〉校证:兼字词考释》:“此作‘紫包’,即‘紫胞’,道书常见,《杂俎》‘色’当为‘包’之形误。”

[7]“若人暂死”九句: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四:“若其人暂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血沉脉散者,而犹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三元权息,太神内闭。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复质成形,乃胜于昔未死之容也。”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八:“上元神字威成子,中元神字中黄子,下元神字明光子,一云字命光。”

【译文】

人死后,形貌像活着的时候,脚的皮肤不泛青灰色,目光仍然有神,头发全部掉完,这都是尸解。白天尸解称作上解,半夜尸解称作下解,接近黎明或黄昏尸解的就是地下主。太乙神守护尸体,三魂守护骨骼,七魄守护肉身,胎神收纳元气,这就是太阴炼形。赵成子死之后五六年,肉身腐烂而骨骼完好,血液缠裹在内,紫胞结络在外。

又说:如果人刚刚死去,去太阴,暂过六天宫三官,血液沉凝,脉息全散,而五脏又自动生长出来,白骨洁白如玉,三元停止运行,太神内闭,或许三年到三十年。

2.24又曰:白日尸解自是仙,非解尸也[1]。鹿皮公吞玉华而流虫出尸[2]。王西城漱龙胎而死诀,饮琼精而扣棺[3]。仇季子咽金液而臭彻百里[4]。季主服霜散以潜升[5],而头足异处[6]。墨狄咽虹丹而投水[7]。宁生服石脑而伏火[8]。柏成纳气而胃肠三腐[9]。

【注释】

[1]白日尸解自是仙,非解尸也:此谓尸解仙,由尸解而成的仙人。道教认为形神相合则乘云驾龙,这是天仙,相离则尸解化质,即尸解仙。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四:“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2]鹿皮公:传说中的仙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〇八:“鹿皮翁,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木工精巧,举手能成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四间成。上其巅作祠舍,留止其旁,绝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且七十年。淄水来,三下呼宗族家室,得六十余人,令上山半。水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乃辞遣宗家令下山,著鹿皮衣遂去。”玉华:道家谓服食可以长生的玉屑。虫:三虫,人体内三种作祟之神。出尸:《真诰》卷四作“出户”。

[3]王西城漱龙胎而死诀,饮琼精而扣棺:《真诰》卷十四:“漱龙胎而死诀,饮琼精而叩棺者,先师王西城及赵伯玄、刘子先是也。”王西城,也称“西城王君”,即仙人王子登。龙胎、琼精,均为丹药名。扣棺,《真诰》卷四、卷十四均作“叩棺”。

[4]仇季子:仙人,治七十二福地之虔州虔化县金精山。金液:丹药名。丹师称金液神丹有奇效,服一两即可成仙,服半两即可长生不死。

[5]季主:即为司马季主,仙人。《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霜散:《真诰》卷四作“云散”,丹药名。潜:潜藏,龙伏而欲动之象。升:飞升。

[6]头足异处:应是剑解之义。

[7]墨狄:即为墨翟(前468?—前376),习称“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学在战国时期为显学,《墨子》一书被收入《道藏》。虹丹:丹药名。投水:水解,尸解的一种。

[8]宁生:即为宁封子,又称“龙跷真人”。相传为黄帝的陶正,遇神人教以五色烟火法。后积薪自焚,其形随烟气上升,灰烬遗骨则葬于宁北山中。石脑:又名“太一禹余粮”,褐铁矿石。是入丹方较早的一种药物,丹家认为服之可以轻身延年。伏火:即赴火,火解。

[9]柏成:即为柏成子,仙人,治七十二福地之益州成都县大面山。纳气:吸纳天地灵气。胃肠三腐:尸身腐烂,即尸解。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四:“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遗迹,道之隐也。或有再酣琼精而叩棺,一服刀圭而尸烂。鹿皮公吞玉华而流虫出户,仇季子咽金液而臭闻百里;黄帝火九鼎于荆山,尚有桥领之墓;季主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墨狄咽虹丹以投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务光剪韮以入清泠之渊,柏成纳气而肠胃三腐,诸如此比,不可胜记。微乎!得道趣舍之迹无常矣!”

【译文】

又说:白天尸解自然就是尸解仙,不是解尸。鹿皮公服食玉屑而三虫出户。王西城服用龙胎醴而死别,服食琼精而叩棺。仇季子服食金液神丹,尸臭远至百里之外。司马季主服食云散潜藏飞升,而身首分离。墨翟服食虹丹而投水尸解。宁封子服食石脑而赴火尸解。柏成子吸纳天地灵气而尸解。

2.25句曲山五芝[1],求之者,投金环二双于石间,勿顾念,必得矣。第一芝名龙仙,食之为太极仙。第二芝名参成,食之为太极大夫。第三芝名燕胎,食之为正一郎中。第四芝名夜光洞草,食之为太清左御史。第五芝名料玉,食之为三官真御史。

【注释】

[1]句(gou)曲山:今江苏句容东南大茅山。道教十大洞天之第八洞天,茅山派发源地。

【译文】

句曲山有五种灵芝,想要得到的人,把两双金环放在石丛中,不要再挂念,就一定会得到。第一种灵芝名叫龙仙,吃了能成为太极仙。第二种灵芝名叫参成,吃了能成为太极大夫。第三种灵芝名叫燕胎,吃了能成为正一郎中。第四种灵芝名叫夜光洞草,吃了能成为太清左御史。第五种灵芝名叫料玉,吃了能成为三官真御史。

2.26真人用宝剑以尸解者[1],蝉化之上品也[2]。锻用七月庚申、八月辛酉日[3],长三尺九寸,广一寸四分,厚三分半,杪九寸[4]。名子干,字良非。

【注释】

[1]真人:修真得道的人,与仙人统称为“仙真”。用宝剑以尸解:尸解之一种,《云笈七签》卷八四有用良非剑以尸解的具体记载。

[2]蝉化:即尸解登仙。

[3]锻:锻造。

[4]杪(miǎo):末端。

【译文】

真人用宝剑来尸解的,是上乘的尸解成仙。这种宝剑的锻造时间在七月的庚申日、八月的辛酉日,剑长三尺九寸,宽一寸四分,厚三分半,末端长九寸。剑名子干,字良非。

2.27青乌公入华山[1],四百七十一岁,十二试三不过。后服金汋而升太极[2],以为试三不过,但仙人而已,不得真人位。

【注释】

[1]青乌公:彭祖弟子,旧时堪舆风水之术者多以其为祖师。华山:五岳之一,是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

[2]金汋(zhuó):即金汋神丹,丹药名。

【译文】

青乌公进入华山隐修,历时四百七十一年,做了十二次试验,有三次没过。后来服用金汋神丹而升入太极仙境,因为他做试验有三次没过,所以只能成为仙人,不能到达真人之位。

2.28有傅先生,入焦山七年[1],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穴,当得道。”积四十七年,石穿,得神丹。

【注释】

[1]焦山:在江苏镇江东北长江中,东汉末年焦光隐居于此。

【译文】

有位傅先生,入焦山隐修七年,老君给了他一把木钻,让他钻穿一块大石头,石头厚达五尺,并对他说:“把这块石头钻出洞,你就可以得道成仙。”累计用时四十七年,石头终于被木钻钻穿了,傅先生得到了神丹。

2.29范零子,随司马季主入常山石室[1]。石室东北角有石匮[2],季主戒勿开。零子思归,发之,见其家父母大小,近而不远,乃悲思,季主遂逐之。经数载,复令守一铜匮,又违戒,所见如前,竟不得道。

【注释】

[1]常山:即北岳恒山,道教第五小洞天。

[2]匮(guì):“柜”的古字。

【译文】

范零子跟随司马季主隐修于恒山石室。石室东北角有个石柜,司马季主告诫他不要打开。范零子想家,就打开了,见到他的父母老幼,距离很近并不遥远,十分伤感思念,司马季主就赶他走。过了几年,又让他把守一个铜柜,他又违犯了戒令,见到的也和前次一样,最终没有得道。

2.30卫国县西南有瓜穴[1],冬夏常出水,望之如练[2],时有瓜叶出焉。相传苻秦时[3],有李班者,好道术,入穴中,行可三百步,朗然有宫宇,床榻上有经书。见二人对坐,须发皓白。班前拜于床下。一人顾曰:“卿可还,无宜久住。”班辞出。至穴口,有瓜数个,欲取,乃化为石。寻故道得还。至家,家人云班去来已四十年矣。

【注释】

[1]卫国县:在今山东章丘西南。

[2]练:白绢。

[3]苻(fú)秦:即前秦(350—394)。晋永和六年(350),氐族苻洪据有关中,自称三秦王,国号秦,为晋时十六国之一。国势极盛时,疆域广大,奄有北方。

【译文】

卫国县西南有一处瓜穴,冬夏季节经常流出水来,远远望去像是一匹白练,不时有瓜叶顺水流出来。相传在前秦时,有个名叫李班的人,喜好道术,进入瓜穴中,走了大约有三百步,豁然开朗,洞里有宫室房屋,床榻上放着经书。只见有两个人相对而坐,胡须头发全白了。李班上前,拜倒在坐床下。其中一个人看着他说:“你最好回去,这里不宜长久逗留。”李班告辞出来。到了洞口,有几个瓜在那里,他想摘取,瓜就变成了石头。李班寻找来时旧路回了家。到家后,家人说他这一去一回已经过了四十年。

2.31长白山[1],古肃然山也[2],岘南有钟鸣[3]。燕世[4],桑门释惠霄者[5],自广固至此岘[6],听钟声,稍前,忽见一寺,门宇炳焕[7],遂求中食[8]。一沙弥乃摘一桃与霄[9],须臾又与一桃,语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回头顾,失寺。至广固,见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年矣[10]。霄始知二桃兆二年矣[11]。

【注释】

[1]长白山: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齐州章丘县”:“长白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二千九百丈,周回六十里。”

[2]肃然山:《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3]岘(xiàn):小而险的山岭。

[4]燕(yān)世: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有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此指南燕,详注[6]。

[5]桑门:梵语音译,也作“沙门”,本义为止息一切恶行。在汉化佛教里,沙门即指出家二众,特别是比丘。

[6]广固:在今山东青州西北。后燕永康三年(398),鲜卑慕容德自立为燕王,后定都广固,其地在今山东、河南部分地区。是为南燕。

[7]炳焕:鲜明华美。

[8]中食:佛家称正午的斋食为“中食”。

[9]沙弥:佛教中,男子出家初受十戒者称为“沙弥”。

[10]和尚:梵语音译,又作“乌阇(shé)”,意译为师,是对修行有成堪为人师的出家人(不限男女)的称呼。后来则成为出家男子的通称。

[11]兆:寓示。

【译文】

长白山,就是古代的肃然山,山南有钟声鸣响。南燕时,有个名叫释惠霄的和尚,从广固来到这里,听到钟声,略往前走,忽然看见一座寺院,山门屋宇高大壮丽,惠霄进入寺内,乞求中食。一位沙弥就摘了一个桃子给他,过一会儿又给了一个桃子,并对惠霄说:“你到这里时间不短了,回去吧。”惠霄走出寺门,回头一看,整座寺院都不见了。他回到广固,见到弟子,弟子说师父失踪已经两年了。惠霄才知道两个桃子的意思就是两年。

2.32高唐县鸣石山[1],岩高百余仞[2]。人以物扣岩,声甚清越[3]。晋太康中[4],逸士田宣隐于岩下[5],叶风霜月,常拊石自娱[6]。每见一人著白单衣,徘徊岩上,及晓方去。宣于后令人击石,乃于岩上潜伺。俄然果来,因遽执袂诘之[7]。自言姓王,字中伦,卫人[8],周宣王时入少室山学道[9],比频适方壶[10],去来经此,爱此石响,故辄留听。宣乃求其养生,唯留一石,如雀卵。初则凌空百余步犹见,渐渐云雾障之。宣得石,含辄百日不饥。

【注释】

[1]高唐县:今属山东。

[2]仞:古代计量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3]清越:声音清脆激越。

[4]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90)。

[5]逸士:隐士。

[6]拊(fu):轻轻敲击。

[7]袂(mèi):衣袖。

[8]卫:周代诸侯国名。

[9]周宣王:即为姬静(?—前782)。周厉王之子。厉王死于彘,周公、召公共立之为王。少室山:在河南登封西北,东与太室山相对,北麓有少林寺。

[10]方壶:即“方丈”,传说中的仙山。

【译文】

高唐县的鸣石山,山岩高达一百多仞。拿东西敲击岩石,声音十分清脆激越。晋朝太康年间,隐士田宣隐居在岩下,在微风抚叶月色如霜的夜晚,就轻轻敲击石头自娱自乐。他经常看见一个人身着白色单衣,在山岩上徘徊流连,天快亮了才离去。后来田宣就让其他人敲击岩石,自己躲藏在山岩上等待。不多久那位白衣人果然来了,田宣一把拉住他的衣袖问个究竟。白衣人介绍说自己姓王,字中伦,卫人,在周宣王时隐入少室山学道,近来经常到方壶山去,来往经过这里,喜欢这里山岩敲击的声音,于是就停下来静听。田宣向他请教养生之道,白衣人只给了他一块像雀卵一样的石头。那人离去时,起初升空百多步还能看见,渐渐地云遮雾罩就不见了。田宣得到这块石头,含在口里,一百天不吃东西也不觉得饥饿。

2.33荆州、利水间[1],有二石若阙,名曰韶石。晋永和中[2],有飞仙衣冠如雪,各憩一石,旬日而去。人咸见之。

【注释】

[1]荆州:古为九州之一,今属湖北。唐安史之乱以后,设荆南节度使,治荆州。按,本条所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东江又西与利水合,水出县之韶石北山,南流经韶石下,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历一纪。”

[2]永和:晋穆帝司马聃年号(345—356)。

【译文】

荆州至利水之间,有两块石头形如城阙,名为韶石。晋朝永和年间,有两位飞仙衣服冠帽洁白如雪,各自在一块石头上憩息,十天后离开了。当地人都曾看见过。

2.34贝丘西有玉女山[1]。传云,晋太始中[2],北海蓬球[3],字伯坚,入山伐木,忽觉异香,遂溯风寻之。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4],楼台博敞。球入门窥之,见五株玉树。复稍前,有四妇人,端妙绝世,自弹棋于堂上[5]。见球,俱惊起,谓球曰:“蓬君何故得来?”球曰:“寻香而至。”遂复还戏。一小者便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为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舌舐叶上垂露[6]。俄然,有一女乘鹤西至,逆恚曰[7]:“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8]。”球惧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9]。其旧居闾舍,皆为墟墓矣。

【注释】

[1]贝丘:古地名。在今山东博兴东南。

[2]太始:即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65—274)。

[3]北海:古地名。唐代北海县属青州,其地在今山东潍坊。

[4]廓然:开阔空旷的样子。盘郁:纡曲盛美。

[5]弹(tán)棋:一种博戏。两人对局,黑、白棋各若干枚(汉六枚,魏十六枚,唐二十四枚),先放一棋子在棋盘一角,用指弹去击对方的棋子,先被击中取尽者算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踰于帝。”

[6]舐(shì):舔。

[7]逆:迎。恚(huì):愤怒。

[8]王母:又称“王母娘娘”、“西王母”、“金母”、“西姥”等,道教诸女仙之首。《山海经》说“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穆天子传》称其为天帝之女;《汉武帝内传》则形容其艳压群芳,侍仙如云,把三千年一结果的蟠桃赐给汉武帝,故后世有王母娘娘设蟠桃寿宴的传说;明清时期,民间又称西王母为玉皇大帝之后。王方平:名远,字方平,东汉时期东海(今山东兖州)人。仕至中散大夫。相传后学道成仙。

[9]建平: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年号(330—333)。

【译文】

贝丘西边有座玉女山。据传说,晋朝泰始年间,北海人蓬球,字伯坚,进山砍柴,忽然闻到奇异的芳香,于是就迎风寻找香气来源。到了这座山,只见山势开阔,宫殿纡深壮美,楼台非常宽敞。蓬球进入宫殿大门偷看,见有五棵玉树。又稍往前走,有四位妇女,端庄美丽稀世难逢,正在殿堂上玩弹棋。她们看见蓬球,都惊讶地站起来,对蓬球说:“您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蓬球回答说:“寻找香气到这里来的。”她们又坐下继续玩弹棋。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子上楼去弹琴,仍在玩棋的三人喊她的名字说:“元晖,你怎么独自上楼了?”蓬球站在树下,觉得有点饿,就伸出舌头去舔树叶上的露珠。忽然,一位女子乘着仙鹤从西边飞来,迎面生气地说:“玉华,你们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个俗人呢!王母就要派王方平巡视各处仙室了。”蓬球害怕了,赶紧出了大门,回头一看,宫殿、仙人全都消失不见了。回到家,竟然已是建平年间。他的故居和左右邻舍,都变成废墟和墓地了。

2.35晋许旌阳[1],吴猛弟子也[2]。当时江东多蛇祸[3],猛将除之。选徒百余人,至高安[4],令具炭百斤,乃度尺而断之,寘诸坛上[5]。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至晓,吴猛悉命弟子,无不涅其衣者[6],唯许君独无,乃与许至遼江[7]。及遇巨蛇,吴年衰不能制,许遂禹步敕剑登其首[8],斩之。

【注释】

[1]许旌阳:即为许逊(239—374),字敬之,南昌人。曾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道家又称“许真君”、“许天师”。相传其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在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

[2]吴猛(?—374):晋濮阳(今属河南)人。道士,早年曾仕吴国西安令。传说他得异人丁义神方,又曾跟从南海太守鲍靓学道。

[3]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与“江南”一词所指略同。

[4]高安:县名。今属江西。

[5]寘(zhì):放置。

[6]涅:黑色。这里是染黑的意思。

[7]遼江:即今江西境内缭河,又称“上缭水”。

[8]禹步:相传大禹治水辛苦,身病偏枯,行走艰难,故最初以禹步指称跛行;后巫师作法多效禹步,道教吸收后,被当成一种对鬼神和外物有神秘禁制作用的步法,广泛运用于法术、科仪之中。敕:道士用于符咒上的命令。

【译文】

晋朝许旌阳,是吴猛的弟子。当时江东地区蛇害很多,吴猛决心要除掉蛇害。他挑选了一百名徒弟,到了高安,叫人准备好一百斤木炭,按尺寸断好,放置在祭坛上。一天晚上,木炭全部变成了美女,诱惑他的徒弟。天亮以后,吴猛召集所有徒弟检查,他们全都把衣服弄黑了,只有许旌阳的衣服上没有黑色污迹,于是吴猛和许旌阳一起到了遼江。后来遇见一条巨蛇,吴猛年老体衰无力制服,许旌阳于是就脚踏禹步敕剑登上蛇头,斩杀了它。

2.36孙思邈尝隐于终南山[1],与宣律和尚相接[2],每来往互参宗旨[3]。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4],诏有司备香灯[5],凡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久,匪由弟子[6]。胡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曰:“贫道持律而已[7],可求孙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孙谓曰:“我知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十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而至。孙曰:“尔第还[8],无虑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孙复著《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人不得晓。及卒后,时有人见之。

【注释】

[1]孙思邈(581—682):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人。著名医学家,兼通庄、老及佛典,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后世尊之为“药王”。终南山:道教名山,在今西安南,为秦岭主峰之一,古人以山起自于阗,终于关中,故名“终南”,汉武帝曾在此祭祀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

[2]宣律和尚:即为释道宣(596—667),俗姓钱,丹徒(今属江苏)人,一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初唐高僧。他久居终南,精持戒律,为南山律宗的创始人。道宣一生著述甚丰,有《续高僧传》、《释迦方志》、《集古今佛道论衡》、《法门文记》、《广弘明集》、《三宝录》等。

[3]宗旨:宗教教义。

[4]昆明池:汉武帝时开凿的人工湖泽,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三辅黄图》卷四:“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西南夷传》曰:‘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市竹,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

[5]有司:官员。职有专司,故名“有司”。香灯:古人祭祀所用灯火。

[6]匪:同“非”。

[7]贫道:僧人自称。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后来逐渐改变为僧人自称贫僧,道人自称贫道。

[8]第:只管。

【译文】

孙思邈曾经隐居在终南山,和宣律和尚交游,经常往来互相参证教义。当时天下大旱,西域和尚请求在昆明池边筑坛求雨,皇帝下旨命令官员准备香灯,过了七天,池水下落了好几尺。忽然有一位老人夜晚拜访宣律和尚求救,说:“弟子是昆明池的龙。这么长时间没有下雨,不是因为我的缘故。有个胡僧想要得到我的脑子当药用,就欺骗皇帝说要求雨。我的生命危在旦夕,恳求和尚法力保护。”宣律和尚推辞说:“我只守持戒律罢了,你可去请求孙先生。”老人于是到孙思邈的石室求救,孙思邈对他说:“我知道昆明池龙宫里有三十个仙方,你传给我,我就救你。”老人说:“这些仙方上帝不许随意传授,现在情况紧急,实在没法顾惜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捧着仙方来了。孙思邈说:“你只管回去,不用担心胡僧了。”从这时起昆明池水突然上涨,几天时间就溢出了池岸,胡僧羞怒交加死掉了。孙思邈又撰写《千金方》三十卷,每卷加入一个仙方,外人无从知晓。等到他去世以后,不时还有人见到他。

2.37玄宗幸蜀,梦思邈乞武都雄黄[1],乃命中使赍雄黄十斤[2],送于峨眉顶上[3]。中使上山未半,见一人,幅巾被褐[4],须鬓皓白,二童青衣丸髻夹侍[5],立屏风侧,以手指大盘石曰[6]:“可致药于此。上有表,录上皇帝。”中使视石上,朱书百余字,遂录之,随写随灭,写毕,石上无复字矣。须臾,白气漫起,因忽不见。

【注释】

[1]武都雄黄:道教仙药名。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十一”:“又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

[2]赍(ji):带着。

[3]峨眉:即峨眉山,在四川。

[4]幅巾:古代男子用全幅绢所做的头巾。褐(hè):粗布衣服。

[5]丸髻:圆丸形发髻。

[6]曰:底本原作“臼”,据别本改。

【译文】

玄宗避乱到了蜀地,梦见孙思邈向他讨要武都雄黄,于是就让中使带着十斤雄黄,送到峨眉山顶。中使还没走到半山腰,遇见一个人,幅巾束发,身穿布衣,胡须鬓发都已雪白,两个小童穿着青衣,梳着圆丸形发髻,随侍两旁,站在屏风侧面,那人用手指着一块大石头说:“可以把药放在这块石头上。石头上有一份奏章,你抄录下来呈给皇帝。”中使看那石头上,有用朱砂书写的一百多个字,于是就抄写,随着抄写石头上的字随之消失,抄写完毕,石头上也不再有字迹了。片刻,白气弥漫,那人一下子就不见了。

2.38同州司马裴沆常说[1],再从伯自洛中将往郑州[2],在路数日,晚程偶下马,觉道左有人呻吟声,因披蒿莱寻之[3]。荆丛下见一病鹤,垂翼俛咮[4],翅关上疮坏无毛[5],且异其声。忽有老人,白衣曳杖[6],数十步而至,谓曰:“郎君年少[7],岂解哀此鹤耶?若得人血一涂,则能飞矣。”裴颇知道,性甚高逸,遽曰:“某请刺此臂血不难。”老人曰:“君此志甚劲[8],然须三世是人,其血方中。郎君前生非人,唯洛中胡芦生三世是人矣。郎君此行非有急切,可能却至洛中[9],干胡芦生乎[10]?”裴欣然而返,未信宿至洛[11],乃访胡芦生,具陈其事,且拜祈之。胡芦生初无难色,开襆取一石合,大若两指,援针刺臂,滴血下满其合,授裴曰:“无多言也。”及至鹤处,老人已至,喜曰:“固是信士[12]!”乃令尽其血涂鹤。言与之结缘[13],复邀裴曰:“我所居去此不远,可少留也。”裴觉非常人,以丈人呼之[14],因随行。才数里,至一庄,竹落草舍[15],庭庑狼藉。裴渴甚,求茗,老人指一土龛[16]:“此中有少浆,可就取。”裴视龛中,有杏核一扇如笠,满中有浆,浆色正白。乃力举饮之,不复饥渴,浆味如杏酪。裴知隐者,拜请为奴仆。老人曰:“君有世间微禄[17],纵住亦不终其志。贤叔真有所得,吾久与之游,君自不知。今有一信,凭君必达。”因裹一襆物,大如羹碗,戒无窃开。复引裴视鹤,鹤所损处,毛已生矣。又谓裴曰:“君向饮杏浆,当哭九族亲情[18],且以酒色为诫也[19]。”裴还洛,中路阅其附信,将发之,襆四角各有赤蛇出头,裴乃止。其叔得信,即开之,有物如干大麦饭升余[20]。其叔后因游王屋[21],不知其终。裴寿至九十七矣。

【注释】

[1]同州:今陕西大荔。司马:职官名。隋唐时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

[2]再从伯:父亲的同曾祖兄。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称“从”,又次者,称“再从”,再从即同一曾祖父之亲。洛中: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3]蒿(hāo)莱:杂草。

[4]俛(fu):同“俯”。咮(zhòu):鸟嘴。

[5]关:关节。

[6]曵(yè):拖,拉。

[7]郎君:对年轻人的尊称。

[8]劲:犹今之口语所谓“给力”。

[9]却:返回。

[10]干(gān):求。

[11]信宿(sù):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12]信士:恪守承诺的人。

[13]结缘:佛教术语。指与佛结下缘分。

[14]丈人:对老年人的尊称。

[15]竹落:竹篱。

[16]龛(kān):供奉神佛的小阁或柜子。

[17]微禄:微薄的俸禄。此指小官。

[18]九族:自身以上,父、祖、曾祖、高祖,自身以下,子、孙、曾孙、玄孙,合为九族。

[19]诫:警戒。

[20]麦饭:麦屑做的饭,也称“麦屑饭”。陆游《戏咏村居》:“日长处处莺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

[21]王屋:即王屋山,在今河南济源和山西阳城之间。古以山形似王者之屋,故名。道教以此为“天下第一洞天”。

【译文】

同州司马裴沆曾经说起,他的再从伯裴某从洛阳前往郑州,在路上走了几天,赶夜路偶然下马,听到路边有人呻吟的声音,于是拨开杂草寻找。在荆棘丛中发现了一只病鹤,垂着翅膀,耷拉着脑袋,翅膀的关节处生疮溃烂没有羽毛,声音也非常怪异。忽然有一位白衣老人,拄着拐杖,从几十步开外走过来,对裴某说:“您年纪轻轻,莫非也懂得哀怜这只病鹤?如果用人血涂在它的伤口上,它就能够飞了。”裴某颇通道行,性情高逸,就回答说:“请让我刺自己的手臂取血,这不为难。”老人说:“您的这种想法很给力啊,但是必须是三世为人,那人的血才可以。您前生不是人,只有洛阳胡芦生三世是人。您这一趟没有急务,能不能返回洛阳,去求求胡芦生呢?”裴某很爽快地折返行程,不到两个晚上就到了洛阳,前去拜访胡芦生,详细地叙述了这件事,并且恳请胡芦生帮助。胡芦生毫不为难,打开包袱取出一个两指大小的石盒,取针刺臂,鲜血滴满了一盒,交给裴某说:“什么也别说了。”等到裴某回到病鹤那里,老人已经先到了,高兴地对他说:“真是信守承诺的人!”于是让裴某把鲜血全部涂在病鹤的伤口上。老人说这是和鹤结下缘分了,又邀请裴某说:“我的居所离此处不远,不妨去略坐一坐。”裴某察觉老人不是普通人,就称呼他为丈人,跟着他走。才走了几里远,就到了一处村庄,竹篱茅屋,庭院杂乱。裴某口渴得很,要茶喝,老人指着一个土龛说:“这里面有一点点浆液,可以去取来喝。”裴某看那土龛中,有一枚杏核就像斗笠,里面装满了浆液,浆液的颜色是纯白色的。裴某用力举起来喝了,立刻就不感到饥渴了,浆液的味道就像杏酪。裴某知道老人是位世外高人,就下拜请求当他的仆从。老人说:“您在人间小有官运,即使隐居在此,也无法善始善终。您的叔叔的确修道有得,我和他交往很久了,您自然不知道的。我这里有一封信给他,烦请您务必送到。”于是包好一个饭碗大小的包袱,告诫他不要偷看。又带着裴某去看那只病鹤,鹤的伤口已经长出了羽毛。老人又对裴某说:“您先前饮用了杏浆,可以成为整个家族最长寿的人,要以酒色为戒啊。”裴某返回洛阳,半路上要看那封信,准备打开,包袱四角各有一条红色的蛇伸出脑袋,裴某只好作罢。他的叔叔收到信,马上打开,其中有东西像是一升多干大麦饭。裴某的叔叔后来漫游王屋山,不知道他最后到了何方。裴某一直活到九十七岁。

2.39明经赵业[1],贞元中选授巴州清化县令[2]。失志成疾[3],恶明[4],不饮食四十余日。忽觉空中雷鸣,顷有赤气如鼓,轮转至床,腾上,当心而住。初觉精神游散,奄如梦中,有朱衣平帻者,引之东行。出山断处,有水东西流,人甚众,久立视。又之东,行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至曹司中[5],人吏甚众。见妹聓贾奕,与己争杀牛事,疑是冥司,遽逃避。至一壁间,墙如石黑,高数丈,听有呵喝声。朱衣者遂领入大院,吏通曰:“司命过人[6]。”复见贾奕,因与辨对。奕固执之,无以自明。忽有巨镜径丈,虚悬空中。仰视之,宛见贾奕鼓刀[7],赵负门,有不忍之色。奕始伏罪。朱衣人又引至司,入院,一人被褐帔紫霞冠[8],状如尊像[9],责曰:“何故窃拨、襆头二事[10],在滑州市隐橡子三升[11]?”因拜之无数。朱衣者复引出,谓曰:“能游上清乎?”乃共登一山,下临流水,其水悬注腾沫,人随流而入者千万,不觉身亦随流。良久,住大石上,有青白晕道。朱衣者变成两人,一道之,一促之,乃升石崖上立,坦然无尘。行数里,旁有草如红蓝[12],叶密无刺,其花拂拂然飞散空中。又有草如苣[13],附地,亦飞花,初出如马勃[14],破大如叠,赤黄色。过此,见火如山,横亘天,候焰绝乃前。至大城,城上重谯[15],街列果树,仙子为伍,迭谣鼓乐,仙姿绝世。凡历三重门,丹雘交焕[16],其地及壁,澄光可鉴。上不见天,若有绛晕都覆之。正殿三重,悉列尊像。见道士一人,如旧相识,赵求为弟子,不许。诸乐中如琴者,长四尺,九弦,近头尺余方广,中有两道横以变声。又如一酒榼[17],三弦,长三尺,腹面上广下狭,背丰隆。顷有过录[18],乃引出阙南一院,中有绛冠紫霞帔,命与二朱衣人坐厅事[19],乃命先过戊申录[20]。录如人间词状[21],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纪,下注生月日;别行横布六旬甲子,所有功过,日下具之,如无,即书“无事”。赵自窥其录,姓名、生辰月日,一无差错也。过录者数盈亿兆。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过录,以考校善恶,增损其筭也[22]。”朱衣者引出北门,至向路,执手别,曰:“游此是子之魂也。可寻此行,勿返顾[23],当达家矣。”依其言,行稍急,蹶倒,如梦觉,死已七日矣。赵著《魂游上清记》,叙事甚详悉。

【注释】

[1]明经:唐代科举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唐代科举科目很多,其中以明经和进士二科为主。进士科尤为贵重,很难考取,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2]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785—805)。巴州:今四川巴中。

[3]失志:不得志。

[4]恶(wù):厌恶。

[5]曹司:官署。

[6]司命:掌管生死寿夭的神。过人:提审。

[7]鼓刀:动刀,指宰杀牲畜之事。

[8]帔(pèi):披肩。

[9]尊像:佛像。

[10]拨:妇女用以理鬓的梳具,形如枣核,也称“鬓枣”。

[11]滑州:在今河南滑县东。

[12]红蓝:又名“黄蓝”、“红花”,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晋崔豹《古今注》卷下:“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谓为燕支粉。”

[13]苣(qu):即苣荬(mǎi)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茎叶嫩时可食。

[14]马勃:也写作“马渤”,菌类植物名。

[15]重谯(qiáo):城门上的双层瞭望楼。

[16]丹雘(huò):红色颜料。

[17]榼(kē):盛酒的器具。

[18]过录:审阅簿录。

[19]厅事:官署视事审案的厅堂。

[20]戊申录:戊申年出生人的簿录。

[21]词状:诉讼的文书。

[22]筭(suàn):古代用以计数的筹码。这里指寿数。

[23]勿返顾:底本作“忽返顾”,据别本改。

【译文】

明经赵业,贞元年间被选任巴州清化县令。仕途不得志,忧郁成疾,不喜光亮,四十多天不吃不喝。忽然听到空中响雷,随即有一团形状像鼓的红色云气,翻滚转动来到床前,腾跃上床,在赵业的心口上方停住。赵业开始觉得精神恍惚,像是梦中,有一位穿着红衣戴着平顶头巾的人,领着他向东走。走出山谷,有一条河从东向西流淌,人很多,长时间站在那里看着。他们继续往东走,经过一座用黄金碧玉装饰的桥。过桥往北,进了一座城。来到官署中,百姓和官吏很多。赵业见到妹夫贾奕,和自己争辩杀牛的事,他怀疑是阴曹地府,赶紧逃跑躲避。逃到一堵墙壁间,墙壁像是黑色的石头,有几丈高,听见里面有呵斥的声音。红衣人于是把赵业领进大院,小吏通报说:“司命提审犯人。”又见到了贾奕,于是和他辩论对质。贾奕顽固坚执己见,赵业无法自证清白。忽然有一面直径一丈的大镜子,虚悬在空中。抬头看,清楚可见贾奕动刀杀牛,赵业倚着门,面露不忍之色。贾奕这才认罪。红衣人又领赵业到了官署,进入大院,有一个披着褐色披肩,戴着紫霞冠,状貌如同佛像,责问他说:“你为什么偷了鬓枣和头巾这两件东西,又在滑州市场上藏匿了别人三升橡子?”赵业于是认错,叩拜无数。红衣人又领他出来,问他说:“能游上清仙境吗?”于是一起登上一座山,山下即是激流,飞流直下,水花翻腾,成千上万的人随着水流而进,赵业不知不觉也随着水漂流。过了很长时间,才在一块大石头上停下来,石头上有一青一白两条模模糊糊的道路。红衣人也变成两个人,一人在前面带路,一人在后面催他,于是登上石崖站立,石头平坦又干净。又走了几里路,路旁有一种草就像红蓝,叶片茂密,没有刺,花瓣飘飘洒洒飞散天空。又有一种草像苣荬菜,贴地生长,也有花飘飞,刚长出时形如马勃,绽开后大如碟子,花瓣红黄色。走过这里,看见熊熊大火,火势如山,横亘天际,等到火焰熄灭才又前行。到了一座大城,城门上双层谯楼耸峙,街道旁排列种植着果树,仙女们列队轮流唱歌奏乐,美妙的姿态世间难见。一共经过三道门,朱门红光辉映,地面和墙壁光可照人。往上看不见天,好像被红晕全部遮住了。正殿有三重,全都供奉着神像。见到一位道士,好像是老熟人,赵业请求做他的弟子,那人不答应。各种乐器中有像琴的,长四尺,九弦,接近琴头处有一尺多宽,中间有两道横着用来变换音调。又有一种乐器形状像酒具,三根弦,长三尺,中腹部上宽下窄,背部饱满而隆起。一会儿,开始审阅簿录,红衣人领着赵业走出宫殿,到了南面一个院子,里面有一位戴红冠、披紫霞披肩的官员,让他和两位红衣人坐在大厅里,就命令先审阅戊申年的簿录。这本簿录和人间的诉讼文书差不多,首先记载人的生辰,然后是姓名、年龄,下面再注明生于哪月哪天;另起一行横列六十个干支,所有的功过都在每一天下面详细记载,如果那一天没什么,就写“无事”。赵业偷看自己的簿录,姓名、出生年月日,毫无差错。登记在册的人数超过亿兆。红衣人说:“每六十年,天下所有人都要登记一次,用来考评他的善恶,据此加减他的阳寿。”红衣人领着赵业走出北门,到了原路,握手告别,说:“来这里游览的是你的魂魄。你顺着这条路走,不要回头,就到家了。”赵业听从他的话往家走,走得稍微快了一点儿,跌了一跤,好像从梦中醒了过来,原来自己已经死过去七天了。赵业著有《魂游上清记》一文,叙述此事十分详细完备。

2.40史论在齐州时[1],出猎,至一县界,憩兰若中[2]。觉桃香异常,访其僧。僧不及隐,言近有人施二桃,因从经案下取出,献论,大如饭碗。时饥,尽食之,核大如鸡卵。论因诘其所自,僧笑:“向实谬言之。此桃去此十余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3],觉异,因掇数枚[4]。”论曰:“今去骑从,与和尚偕往。”僧不得已,导论北去荒榛中[5]。经五里许,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6]。”论志决往,乃依僧解衣,戴之而浮[7]。登岸,又经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涧,数里,至一处,奇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数百株,枝干扫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8]。论与僧各食一蒂,腹果然矣[9]。论解衣,将尽力苞之[10]。僧曰:“此或灵境,不可多取。贫道尝听长老说[11],昔日有人亦尝至此,怀五六枚,迷不得出。”论亦疑僧非常,取两个而返。僧切戒论不得言。论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注释】

[1]齐州:今山东济南。

[2]兰若:梵文音译“阿兰若”的简称,意译为寂静处,本谓比丘静修之处,后指山林小寺。

[3]行脚:僧人为了寻师友或是求证佛法而四处旅行。

[4]掇(duo):摘取。

[5]榛(zhēn):丛生的树木。

[6]中丞:职官名。汉代为御史大夫的属官,因居殿中,故名“中丞”。东汉以后,御史大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这里是对史论的尊称。

[7]戴:用头顶着。

[8]破鼻:扑鼻。

[9]果然:饱足的样子。

[10]苞:通“包”。

[11]长老:指年高德隆的僧人。

【译文】

史论在齐州做官时,外出打猎,到了一个县的边界,在一所寺院里休憩。他嗅到一股奇异的桃子香气,就问寺里的和尚。和尚来不及隐藏,只好说最近有人施舍了两个桃子,于是从经案下拿出来,献给了史论,桃子有饭碗那么大。当时史论正觉饥饿,就把两个桃子全吃了,桃核也大如鸡蛋。史论就问他桃子从哪里得来,和尚笑着说:“刚才确实打了诳语。桃子出自距这里十多里远的地方,道路危险,我在行脚时偶然见到了,觉得很奇特,就摘了几个。”史论说:“我不带随从,和你一起去吧。”和尚没办法,只好领着史论往北面的荒山野林中走。走了大约五里路,到了河边,和尚说:“恐怕中丞大人不能渡过这条河。”史论坚决要去,于是照着和尚的办法,脱下衣服顶在头上游了过去。上了岸,又向西北方向走,趟过两条小河。翻山越涧走了几里之后,到了一个地方,山泉奇异,怪石嶙峋,不是寻常的人间境界。这里有几百株桃树,树有二三尺高,枝干垂地,香气扑鼻。史论和那和尚各吃了一个桃子,就感觉饱了。史论脱下衣服,想要尽量多包些桃子带走。和尚说:“这里可能是仙境,不能多拿。我曾经听长老说,从前有人也曾到过这里,怀里揣了五六个桃子,就迷了路,出不了山。”史论也怀疑这和尚非比寻常,只拿了两个桃子回去。和尚再三告诫史论不要向别人提这件事。史论回到齐州官府,派人去请和尚,和尚已经不在了。

壶史

【题解】

“壶”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壶公”和“壶中天地”的典故。据葛洪《神仙传》记载,汝南人费长房曾为市掾,市上有一老翁悬壶卖药,日入之后即跳入壶中。费长房见之以为神异,乃与老翁同入壶中,但见楼观五色,重门阁道,别有一番天地。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壶中别有日月天。”白居易《酬吴七见寄》:“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可知在唐人笔下,“壶中天地”是为熟典。“壶”字既明,则“壶史”也就不难理解。本篇共计十条,所记均为唐代神仙方术之传说,如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唐居士祝月等,都表现出神奇的想象力。

2.41武攸绪[1],天后从子[2]。年十四,潜于长安市中卖卜,一处不过五六日。因徙升中岳[3],遂隐居,服赤箭、伏苓[4]。贵人王公所遗鹿裘、藤器,上积尘萝[5],弃而不用。晚年肌肉始尽,目有紫光,昼见星月,又能辨数里外语。安乐公主出降[6],上遣玺书召[7],令勉受国命,暂屈高标[8]。至京,亲贵候谒,寒温之外,不交一言。封国公。及还山,敕学士赋诗送之。

【注释】

[1]武攸绪(655—723):武惟良子。圣历年间,弃官隐于嵩山。

[2]天后:武则天称号。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

[3]徙升中岳:武则天时,屡封中岳嵩山。《旧唐书·礼仪志三》:“则天垂拱四年,将有事于嵩山,先遣使致祭以祈福助,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天册万岁元年腊月甲申,亲行登封之礼。礼毕,便大赦,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则天以封禅日为嵩岳神祇所祐,遂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灵妃为天中皇后。”

[4]赤箭:又名“独摇”、“离母”、“合离草”、“鬼督邮”,植物名。其茎高三四尺,状如箭,赤青色,故名。其根晒干入药,称“天麻”。

[5]尘萝:尘丝蛛网。萝,蔓。

[6]安乐公主:唐中宗与韦后之幼女。出降:公主下嫁。安乐公主初嫁武崇训,再嫁武延秀。《新唐书·安乐公主传》:“崇训死,主素与武延秀乱,即嫁之。是日,假后车辂,自宫送至第,帝与后为御安福门临观。”

[7]玺书:敕令诏书。

[8]高标:这里指隐士的高风逸致。

【译文】

武攸绪,是天后的侄子。十四岁时,悄悄地在长安城中卖卦占卜,每一个地方待不过五六天。后来随武后加封中岳,就隐居在那里,服用赤箭、伏苓等药。王公贵族赠送的鹿皮衣、藤器等都弃置不用,积满灰尘。晚年时肉身渐脱,眼放紫光,大白天能看见星星、月亮,又能分辨出几里外的声音。安乐公主出嫁,中宗派遣使臣宣旨召他,要他勉力接受朝廷任命,暂时屈降隐士高节。到了京城,皇亲贵族都来等候拜见他,除了略叙寒温之外,他一句话也不说。朝廷加封他国公。后来复隐嵩山的时候,皇帝诏令学士赋诗为他送行。

2.42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1],或衣带,或巾脚[2],不能隐。上诘之,公远极言曰[3]:“陛下未能脱屣天下[4],而以道为戏,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5],将困于鱼服也[6]。”玄宗怒,慢骂之[7]。公远遂走入殿柱中,极疏上失[8]。上愈怒,令易柱破之。复大言于玉磶中[9],乃易磶观之,磶明莹,见公远形在其中,长寸余。因碎为十数段,悉有公远形。上惧,谢焉[10],忽不复见。后中使于蜀道见之[11],公远笑曰:“为我谢陛下。”

【注释】

[1]罗公远:鄂州(今湖北武汉)人,一说彭州九陇山(今四川彭州)人。唐玄宗时术士。

[2]巾脚:头巾脚。

[3]极言:话说得很重。

[4]脱屣(xi):脱鞋。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屣,鞋。

[5]怀玺:隐藏皇帝身份。玺,天子之印。

[6]困于鱼服:比喻身份尊贵的人微服私行的危险。鱼服,喻指常人服饰。汉刘向《说苑》卷九:“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君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

[7]慢:用同“谩”,毁谤。

[8]疏: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9]磶(xì):柱子的石础。

[10]谢:道歉。

[11]蜀道:唐代由长安翻越秦岭通往巴蜀地区的道路,后泛指蜀地道路。

【译文】

唐玄宗向罗公远学隐形术,但要么衣带,要么头巾脚总不能隐形。玄宗问其缘故,罗公远把话说得很重:“陛下既不能放下国家大事不管,学习隐身术就只是玩玩罢了,如果把我的法术全学去了,定会微服隐身进入平常百姓家,这将会给您带来极大的危险。”玄宗火冒三丈,一通乱骂。罗公远于是走进大殿的柱子里面,痛痛快快地指陈玄宗的过失。玄宗火气更大,命令换根柱子,把这根柱子劈开。罗公远又进入玉础中,在里面高声说话,玄宗又命令换掉玉础来看,玉础晶莹透明,只见罗公远藏在玉础里面,身长只有一寸多。于是把玉础砸碎为十多段,结果每一段里面都有罗公远的身形。玄宗害怕了,向罗公远道歉,罗公远忽然消失了。后来中使在蜀道上见到罗公远,公远笑着说:“替我向陛下道个歉。”

2.43邢和璞偏得黄老之道[1],善心筭[2],作《颍阳书疏》[3],有叩奇旋入空[4],或言有草[5],初未尝睹。成式见山人郑昉说[6]: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声[7],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卧室之北,家人所居也。如此七日,不已。墙忽透明如一粟,问左右,复不见。经一日,穴大如盘。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有数人荷锹䦆[8],立于穴前。崔问之,皆云:“邢真人处分开此[9],司马厄重[10],倍费功力。”有顷,导驺五六[11],悉平帻朱衣,辟曰[12]:“真人至。”见邢舆中,白幍垂绶[13],执五明扇[14],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谓崔曰:“公筭尽[15],璞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16],自此无苦也。”言毕,壁如旧。旬日,病愈。又曾居终南,好道者多卜筑依之。崔曙年少[17],亦随焉。伐薪汲泉,皆是名士。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各办一味也。”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戒无妄窥。众皆闭户,不敢謦欬[18]。邢下山迎一客,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绯衣宽博,横执象笏,其睫疏长,色若削瓜,鼓髯大笑[19],吻角侵耳。与邢剧谈[20],多非人间事故也。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客熟视,顾谓邢曰:“此非泰山老师乎[21]?”邢应曰:“是。”客复曰:“更一转[22],则失之千里,可惜!”及暮而去。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23]。言泰山老师,颇记无?”崔垂泣言:“某实泰山老师后身[24],不复忆,幼常听先人言之。”房琯太尉祈邢筭终身之事[25],邢言:“若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降魄之处[26],非馆非寺,非途非署。病起于鱼飧[27],休于龟兹板[28]。”后房自袁州除汉州[29],及罢归,至阆州[30],舍紫极宫[31]。适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段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32]。”房始忆邢之言。有顷,刺史具鲙邀房[33],房叹曰:“邢君神人也。”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托。其夕,病鲙而终。

【注释】

[1]邢和璞:唐玄宗时术士。黄老之道: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道即道家学说。

[2]筭:同“算”。

[3]《颍阳书疏》:《新唐书·艺文志三》:“邢和璞《颍阳书》三卷。隐颍阳石堂山。”

[4]叩奇旋入空:金桑选译《酉阳杂俎》:“古算术用语。将奇偶数按圆周形排列,用以推算相对应的求知数。”

[5]草:草稿。

[6]山人:隐居不仕的人。

[7](zhú):挖,掘。

[8]䦆(jué):一种刨土的工具。

[9]处分:吩咐。

[10]厄:灾难。

[11]导驺(zou):骑马开道的差役。驺,古代养马驾车的仆役。

[12]辟:吆喝开道。

[13]白幍(tāo):白色的帽子。

[14]五明扇:仪仗所用扇名。晋崔豹《古今注》卷上:“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

[15]筭:寿筭,阳寿。

[16]纪: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称为“一纪”。

[17]崔曙(?—739):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唐代诗人。少时隐居少室山,开元间中进士。

[18]謦欬(qing kài):咳嗽。

[19]鼓髯(rán):扇动着胡须。

[20]剧谈:畅谈。

[21]泰山老师:即泰山老父。《太平广记》卷十一引《神仙传》:“泰山老父者,莫知姓字。汉武帝东巡狩,见老翁于道傍,头上白光高数尺,怪而问之。老人状如五十许人,而有童子之色,肌肤光华,不与俗同。……老父后入岱山中,每十年五年,时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还。”

[22]转:轮回。

[23]戏臣:弄臣,陪伴君主玩乐的人。

[24]后身:转胎,来世之身。

[25]房琯(697—763):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代名臣。安史乱起,玄宗奔蜀,房琯扈从,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元载(756),奉使至灵武册封肃宗。后仕于蜀,宝应二年(763)返京途中,卒于阆州。

[26]降魄:生命终止。道教认为人体有三魂七魄,人死则魂升魄降。

[27]飧(sun):熟食。

[28]龟兹(qiu cí):西域古国名。故址在今新疆库车。

[29]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除:任职。汉州:治所在今四川广汉。

[30]阆州:今四川阆中。

[31]紫极宫:老子庙。《旧唐书·玄宗纪下》:“(天宝二年)三月壬子,亲祠玄元庙以册尊号。……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天下诸郡为紫极宫。”

[32]屠苏:草庵,平房。

[33]鲙(kuài):细切的鱼肉。此指鱼做的美肴。

【译文】

邢和璞独得道家之学,善于心算,撰有《颍阳书》三卷,有叩奇旋入空,有人说这部书的手稿还在,我没有见过。我听隐士郑昉说:有一位姓崔的司马,寄居在荆州,和邢有老交情。崔司马生病多年,快要死了,心里常想着倚赖邢的帮助好起来。有一天,崔司马听到卧室北墙有人挖土的声响,让仆人去察看,什么也没有。卧室的北面,是他的家人居住的地方。这样一连七天,挖掘的声响一直没有停下来。墙上忽然透进一线亮光,问身边的人,也都没看见。过了一天,墙上的洞有盘子那么大。崔司马从洞中往外看,墙外竟是野外。有几个人扛着铁锹锄头,站在墙洞前。崔司马问他们在做什么,都说:“邢真人吩咐我们挖开这个洞,司马您病情严重,我们加倍费力。”过了一会儿,有五六名开道的差役,都戴着平顶头巾,穿着红衣,吆喝开道说:“真人到。”只见邢和璞坐在车内,戴着白帽,垂着绶带,车后列着五明扇,几十个侍卫,在距离墙洞几步远的地方停下了,对崔司马说:“先生阳寿已尽,我为您再三争论,得以延长阳寿十二年,自此以后不会有病痛了。”说毕,墙壁完好如初。十天后,崔司马的病就好了。邢和璞又曾隐居终南山,很多喜欢学道的人都到山里选个地方建所房子,住下来跟从他修炼。崔曙年龄较小,也跟着他。砍柴挑水的都是名士。有一天邢和璞对他的徒弟们说:“三五天内要来一位特殊的客人,请你们每人帮我准备一份菜肴。”几天后,备办了山珍海味,就在一座亭子里摆开筵席,邢和璞叮嘱徒弟们不要随意偷看。徒弟们都关好门窗,不敢咳嗽一声。邢和璞下山迎来一位客人,身高五尺,宽三尺,脑袋就占了全身的一半,一身红衣服又宽又大,横拿着象牙手板,眼睫毛又稀又长,脸色像是削了皮的瓜,耸动着胡子放声大笑,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客人与邢和璞开怀畅谈,说的大多不是人间的事情。崔曙不耐烦,就跑着经过庭院。客人仔细地看着他,回头对邢说:“这不是泰山老父吗?”邢和璞回答说:“正是他。”客人又说:“一世轮回,就差别那么大,真可惜!”到傍晚时,客人离开了。邢和璞叫来崔曙,对他说:“先前的客人是天帝的弄臣。所说泰山老父的事情,你还记得吗?”崔曙哭着说:“我的确是泰山老父的后身,我自己是记不得了,小时候曾听父母说起过这事。”房琯太尉请求邢和璞给自己算命,邢和璞说:“你从东南方来,到西北方止步,你的福禄、生命就此完结。去世的地点,既不是客馆,也不是寺庙,既不在旅途,也不在官署。病是因为吃鱼而起,死后用龟兹板做棺材。”后来房从袁州移任汉州刺史,罢职归朝时,走到阆州,住在紫极宫。这里正请工匠做木活,房琯见木头的纹理有各种形状,觉得很奇怪,就问个究竟,道士说:“几个月前,有位商人施舍给紫极宫几段龟兹板,现在要把它做成房子。”房琯这才想起邢和璞的话。一会儿,刺史做好了鱼请房琯,房琯叹息说:“邢先生真是神人啊。”就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刺史,并且托付他用龟兹板为自己做棺材。当晚吃鱼以后,房琯就发病去世了。

2.44王皎先生善他术[1],于数未尝言[2]。天宝中,偶与客夜中露坐,指星月曰:“时将乱矣。”为邻人所传。时上春秋高[3],颇拘忌。其语为人所奏,上令密诏杀之。刑者䦆其头数十,方死,因破其脑视之,脑骨厚一寸八分。皎先与达奚侍郎来往[4],及安史平,皎忽杖屦至达奚家[5],方知异人也。

【注释】

[1]先生:这里是对道士的称呼。

[2]数:命运,气数。

[3]春秋:年岁。用作敬辞。

[4]达奚侍郎:即为达奚珣(?—757)。初为礼部侍郎,后为河南尹。安史之乱时受伪职,乱平被诛。侍郎,职官名。隋唐时为各部长官的副职。

[5]屦(jù):麻鞋。

【译文】

王皎先生擅长其他法术,而未曾谈过气数方面的事。天宝年间,有天晚上和客人露天而坐,指着天上的星象说:“天下将要大乱了。”他的话被邻居传了出去。当时玄宗年寿已高,忌讳颇多。王皎的这句话被人奏报给玄宗,玄宗下令秘密处死他。行刑的人用䦆头敲击他的脑袋数十下,才死了,于是剖开王皎的脑袋仔细看,脑骨厚达一寸八分。王皎早先和达奚侍郎有交往,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皎忽然拄着杖穿着麻鞋到了达奚侍郎家,大家这才知道他是世外高人。

2.45翟天师名乾祐[1],峡中人[2]。长六尺,手大尺余,每揖人,手过胸前,卧常虚枕。晚年往往言将来事。尝入夔州市[3],大言曰:“今夕当有八人过此,可善待之。”人不知悟。其夜,火焚数百家。“八人”乃“火”字也。每入山,虎群随之。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4],不复见。

【注释】

[1]天师:道教的“天师”一词所指多歧,这里是对有道者的敬称。

[2]峡:三峡。

[3]夔(kuí)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

[4]数息:修行打坐时,专心恬静,默数鼻息的出入。这里形容时间短暂。

【译文】

翟天师名叫乾祐,是三峡人。他身高六尺,手有一尺多长,每次对人作揖,手都高过胸前,睡觉时通常都不用枕头。晚年的时候,常常预言未来的事。有一天到夔州城中,大声说:“今晚会有八人经过这里,要好好对待。”人们没有领悟。当天晚上,大火烧了几百家。原来“八人”是个“火”字。每次进山,成群的老虎跟着他。他曾经在江边和几十个弟子赏月,有弟子问:“月亮上面究竟有什么?”翟天师笑着说:“你不妨顺着我的手指看看。”其中两个弟子,见到皓月当空,上面全是玉楼、金殿。不一会儿,就再也看不到了。

2.46蜀有道士阳狂[1],俗号为灰袋,翟天师晚年弟子也。翟每戒其徒:“勿欺此人,吾所不及。”常大雪中,衣布褐入青城山[2],暮投兰若,求僧寄宿。僧曰:“贫僧一衲而已[3],天寒如此,恐不能相活。”但言:“容一床足矣。”至夜半,雪深风起,僧虑道者已死,就视之,去床数尺,气蒸如炊,流汗袒寝[4],僧知其异人。未明,不辞而去。多住村落,每住不逾信宿。曾病口疮,不食数月,状若将死。人素神之,因为设道场[5]。斋散,忽起,就谓众人曰:“试窥吾口中有何物也?”乃张口如箕[6],五脏悉露,同类惊异,作礼问之,唯曰:“此足恶!此足恶!”后不知所终。成式见蜀郡郭采真尊师说也[7]。

【注释】

[1]阳狂:假装疯癫。

[2]青城山:道教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都江堰,因其终年常绿,故名“青城”,道书称其为“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又号“天下第五名山”。

[3]衲:本义为缝补,因僧衣常用碎布缝缀而成,故又代指僧衣。

[4]袒:光着身子。

[5]道场:僧道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法事。

[6]箕(ji):簸(bò)箕。簸扬谷物的竹编用具,一般为圆形。

[7]蜀郡:这里指代成都。尊师:对道士的敬称。

【译文】

蜀地有个道士,假装疯癫,俗号叫作灰袋,是翟天师晚年的弟子。翟天师经常告诫他的徒弟说:“不要欺侮这个人,我都比不上他。”他曾在大雪天穿着布单衣进入青城山,傍晚时到寺庙向和尚借宿。和尚说:“贫僧只有一件僧衣,天这么冷,恐怕不能保你活命。”灰袋只说:“有张床就足够了。”到半夜,雪大风起,和尚怕那道士被冻死,过去一看,离床几尺远,热气腾腾像是在蒸饭,道士汗流浃背,光着身子睡在那里,和尚这才知道是位高人。灰袋天没亮就不辞而别。灰袋经常借住在村庄里,每次借住不超过两晚。他曾经口腔生疮,几个月没吃饭,看样子要死了。人们一向认为他是神人,就为他做道场。斋醮仪式刚完,他一下子站起来,走近众人,对他们说:“你们看看,我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张开簸箕一样的大口,五脏全都露出来,众人非常吃惊,向他行礼问是怎么回事,他只说:“这太恶心了!这太恶心了!”后来不知他去了何处。这是我听成都郭采真尊师说的。

2.47秀才权同休友人,元和中落第[1],旅游苏、湖间[2]。遇疾贫窘,走使者本村野人[3],雇已一年矣,疾中思甘豆汤,令其取甘草。雇者久而不去,但具火汤水,秀才且意其怠于祗承[4]。复见其折树枝盈握,仍再三搓之,微近火上,忽成甘草。秀才心大异之,且意必有道者。良久,取粗沙数掊[5],挼捘[6],已成豆矣。及汤成,与饮无异,疾亦渐差。秀才谓曰:“余贫迫若此,无以寸步。”因褫垢衣授之[7]:“可以此办少酒肉,予将会村老,丐少道路资也。”雇者微笑:“此固不足办,某当营之。”乃斫一枯桑树,成数筐札[8],聚于盘上噀之[9],悉成牛肉。复汲数瓶水,顷之,乃旨酒也[10]。村老皆醉饱,获束缣三千。秀才惭谢雇者曰:“某本骄稚,不识道者久,今反请为仆。”雇者曰:“予固异人,有少失,谪于下贱,合役于秀才。若限未足,复须力于他人。请秀才勿变常,庶卒某事也[11]。”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12]。雇者乃辞曰:“秀才若此,果妨某事也。”因说秀才修短穷达之数[13],且言万物无不可化者,唯淤泥中朱漆箸及发,药力不能化。因去,不知所之也。

【注释】

[1]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落第:科举考试不中。

[2]苏、湖间:苏州、湖州一带。

[3]走使:使唤,差遣。

[4]祗(zhi)承:谨敬奉行。

[5]掊(póu):捧,握。

[6]挼捘(ruó zùn):搓揉。

[7]褫(chi):脱下。

[8]札:木片。

[9]噀(xùn):喷。

[10]旨酒:美酒。

[11]庶:但愿,或许。

[12]蹙(cù)蹙:局促的样子。

[13]修短穷达:年寿的长短,仕途的穷通。

【译文】

朋友权同休秀才,元和年间落第,漫游苏州、湖州一带。不巧生病,弄得贫困不堪,雇的短工是本村的村民,雇佣已经一年了,秀才病中想喝甘豆汤,让雇工去取甘草。雇工迟迟不去,只生火烧开水,秀才料想他是懒怠于侍候。又看见他折了一大把树枝,反复揉搓,然后靠近火稍微一烤,突然就变成了甘草。秀才心里非常吃惊,并且认为他一定是有道行的人。又过了好一会儿,雇工弄来几捧粗沙,使劲地搓了一阵,粗沙已经变成豆子了。待到汤做好了,端给他喝,和甘豆汤的味道没什么两样,病也慢慢地好了。秀才对他说:“我穷困窘迫到这种程度,寸步难行。”于是脱下脏衣服给他:“拿这件衣服换点钱,备办一点酒肉,我要会见村中的老辈,乞求一点儿路费。”雇工微笑说:“这个的确不够办酒席,我自会想办法。”于是砍来一棵枯死的桑树,劈成几筐木片,堆积在盘中,喷了一口水,盘中的木片全都变成了牛肉。又打来几瓶水,转眼的工夫,就变成了美酒。全村的老辈都酒足饭饱,秀才得到了三千匹细绢。秀才很惭愧,向雇工道歉说:“我原是骄傲幼稚,这么长时间都没认出您是位高人,现在反过来,请让我当您的仆人。”雇工说:“我的确不是普通人,因为犯了小错,被贬作下贱的人,正该被秀才役使。如果时限不够,还必须被其他人役使。请秀才还是像以前一样,或许能了结我的事。”秀才虽然答应了,每次使唤他时,脸上总是显得局促不安。雇工于是告辞说:“秀才这样子,果然误了我的事。”于是说了秀才的年寿和仕途命数,又说万物没有不能化解的,只有淤泥中的红漆箸和头发,药力不能化解。说完就离去了,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2.48宝历中[1],荆州有卢山人,常贩烧朴石灰,往来于白洑南草市[2],时时微露奇迹,人不之测。贾人赵元卿好事,将从之游,乃频市其所货,设果茗,诈访其息利之术[3]。卢觉,竟谓曰:“观子意,似不在所市,意有何也?”赵乃言:“窃知长者埋形隐德,洞过蓍龟[4],愿垂一言。”卢笑曰:“今且验。君主人午时有非常之祸也,若是吾言[5],当免。君可告之:将午,当有匠饼者负囊而至,囊中有钱二千余,而必非意相干也。可闭关,戒妻孥勿轻应对[6]。及午,必极骂,须尽家临水避之。若尔,徒费三千四百钱也。”时赵停于百姓张家[7],即遽归语之。张亦素神卢生,乃闭门伺也。欲午,果有人状如卢所言,叩门求籴[8],怒其不应,因足其户,张重箦捍之[9]。顷聚人数百,张乃自后门率妻孥回避之。差午,其人乃去,行数百步,忽蹶倒而死。其妻至,众人具告其所为。妻痛切,乃号适张所,诬其夫死有因。官不能评,众具言张闭户逃避之状。识者谓张曰:“汝固无罪,可为办其死。”张欣然从断,其妻亦喜。及市槥就[10],正当三千四百文。因是,人赴之如市。卢不耐,竟潜逝。至复州界[11],维舟于陆奇秀才庄门。或语陆:“卢山人,非常人也。”陆乃谒。陆时将入京投相知,因请决疑。卢曰:“君今年不可动,忧旦夕祸作。君所居堂后,有钱一[12],覆以板,非君有也,钱主今始三岁。君慎勿用一钱,用必成祸,能从吾戒乎?”陆矍然谢之[13]。及卢生去,水波未定,陆笑谓妻子曰:“卢生言如是,吾更何求乎!”乃命家童锹其地,未数尺,果遇板,彻之[14],有巨瓮,散钱满焉。陆喜,其妻以裙运纫草贯之。将及一万,儿女忽暴头痛不可忍。陆曰:“岂卢生言将征乎?”因奔马追及,且谢违戒。卢生怒曰:“君用之,必祸骨肉。骨肉与利轻重,君自度也。”棹舟去之不顾。陆驰归,醮而瘗焉[15],儿女豁愈矣。卢生到复州,又常与数人闲行,途遇六七人,盛服俱带,酒气逆鼻。卢生忽叱之曰:“汝等所为不悛[16],性命无几!”其人悉罗拜尘中,曰:“不敢,不敢。”其侣讶之,卢曰:“此辈尽劫江贼也。”其异如此。赵元卿言,卢生状貌,老少不常,亦不常见其饮食。尝语赵生曰:“世间刺客,隐形者不少。道者得隐形术,能不试,二十年可易形,名曰脱离。后二十年,名籍于地仙矣。”又言:“刺客之死,尸亦不见。”所论多奇怪,盖神仙之流也。

【注释】

[1]宝历:唐敬宗李湛年号(825—826)。

[2]白洑:地名。草市:乡村集市。

[3]息利:生财。

[4]洞:洞晓。蓍(shi)龟:蓍草和龟甲,占卜所用。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用来占卜。

[5]是:认为正确。

[6]孥(nú):子女。

[7]停:暂住。

[8]籴(dí):买进粮食。

[9]箦(zé):竹席。

[10]槥(huì):棺材。

[11]复州:今湖北天门。

[12](wu):陶制容器。

[13]矍(jué)然:惊惶急视的样子。

[14]彻:撤除,撤去。

[15]醮(jiào):做法事。瘗(yì):掩埋。

[16]悛(quān):悔改。

【译文】

宝历年间,荆州有位卢山人,经常贩卖烧朴石灰,往来于白洑南边的集市,不时地微露奇异的行迹,人们无从猜测。商人赵元卿喜欢多事,想要跟随他交游,就频频买他的货,又请他喝茶吃点心,假装问他生财的门道。卢山人察觉了,直率地对他说:“看您的心思,好像并不在买卖上,您是想做什么?”赵元卿就说:“我暗中知晓先生隐藏身份和品行,洞察事情胜过占卜,希望能有所预示。”卢山人笑着说:“这个预言今天就要应验。您的房东中午会有大难,如果相信我的话,就可以免灾。您可以告诉他:快到中午的时候,会有一个卖饼的背着口袋前来,口袋里有两千多文钱,他一定不是有意冒犯。让房东把门关上,告诫妻儿不要随便应答。到中午时,那人一定会大骂,这时要全家到水边躲避他。如果照此去做,只会破费三千四百文钱。”当时赵元卿暂住在姓张的百姓家,于是急忙回去告诉张某。张某平素也认为卢山人很神异,就关门等待。快中午时,果然有一个样子就像卢山人所说的人前来敲门,说要买粮,屋里没人吱声,那人很生气,就用脚踹门,张某加上两重竹席堵住门。顷刻之间聚集了几百人,张某就带着妻儿从后门躲走了。快到中午时,那人就离开了,走了几百步远,忽然跌倒死了。死者妻子赶来,众人详细地告诉了她丈夫做的事。那妇人伤痛欲绝,大哭着来到张家门前,诬赖她丈夫的死和张家有关。官府不能评断,众人就详细陈述了张家关门逃避的情形。有识见的人对张某说:“你的确无罪,就把他的后事办了吧。”张某欣然从命,死者妻子也满意。买好棺材,雇车搬运,费用正好是三千四百文。这件事过后,人们竞相前去卢山人那里,弄得门庭若市。卢山人实在受不了,最后悄悄离开了。到了复州地界,把船系在陆奇秀才的庄门。有人对陆说:“卢山人不是普通人。”陆奇就去拜谒。当时,陆奇正考虑进京投靠朋友,便请卢山人帮忙决断。卢山人说:“您今年不可妄动,恐怕很快要出事。您住的房子后面,有一大缸钱,上面盖着板子,这不是您的钱,钱的主人今年才三岁。您千万不要使用哪怕一文钱,否则一定会有灾祸,能听从我的告诫吗?”陆奇惊惶地表示感谢。卢山人的船刚一离开,水波都还没平静,陆奇就笑着对妻子说:“照卢某人说的房子后面就有钱,我哪还有别的奢望呢!”就让家童用铁锹掘地,不过几尺深,果然有一块板子,拿开板子,下面有一口大缸,满满一缸散钱。陆奇大喜,他的妻子用裙子兜着纫草去穿钱。快穿到一万的时候,儿女忽然头痛难忍。陆奇说:“难道是卢某人的话要应验了吗?”赶紧快马加鞭去追上了卢山人,向他道歉说自己违背了告诫。卢山人生气地说:“您如果用这钱,一定会殃及儿女。儿女和钱财孰轻孰重,您自己斟酌吧。”说完就划船离开了,头也不回。陆奇飞马赶回家,做了法事,然后把钱掩埋好,儿女一下子就好了。卢山人在复州,又曾和几个人闲步,路上遇见六七个人,穿着奢华,酒气熏人。卢山人忽然训斥他们说:“你们这帮人干的好事,再不悔改,命就不长了!”这帮人全都围着他拜倒在地,说:“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同行者很吃惊,卢山人对他们说:“这帮家伙全是水上的劫匪。”他的神异之处就是这样。赵元卿说,卢山人的容貌经常变化,忽老忽少,也不怎么见他吃东西。他有一次对赵元卿说:“世上的刺客,会隐身法的不少。道士学会隐身术,如果能够不试用,二十年就可以变化身形,这个叫做脱离。再过二十年,名字就列入地仙了。”又说:“刺客死的时候,尸体也会隐形消失。”所说的大多是奇谈怪论,可能是神仙一流人物吧。

2.49长庆初,山人杨隐之在郴州[1],常寻访道者。有唐居士[2],土人谓百岁人。杨谒之,因留杨止宿。及夜,呼其女曰:“可将一下弦月子来[3]。”其女遂帖月于壁上,如片纸耳。唐即起祝之曰:“今夕有客,可赐光明。”言讫,一室朗若张烛。

【注释】

[1]郴(chēn)州:今属湖南。

[2]居士:未做官的士人。士大夫多用“居士”为别号,如青莲居士、香山居士、六一居士。在家奉佛的人也称“居士”。

[3]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月形如弓,弓形偏东,弦口向西,谓之“下弦”。

【译文】

长庆初年,山人杨隐之在郴州,常常寻访有道之士。有位唐居士,当地人叫他百岁人。杨隐之前去拜见,他就留杨住下了。到了晚上,唐居士喊他的女儿说:“快拿一个下弦月来。”他女儿就把一个下弦月贴在墙上,看上去只是一张纸片罢了。唐居士就站起来祝祷说:“今天晚上有客人,请赐给光明。”话音刚落,整个房间一下子亮堂了,像是点了蜡烛。

2.50南中有百姓[1],行路遇风雨,与一老人同庇树阴,其人偏坐敬让之。雨止,老人遗其丹三丸,言有急事即服。岁余,妻暴病卒。数日,方忆老人丹事,乃毁齿灌之,微有暖气,颜色如生。今死已四年矣,状如沉醉,爪甲亦长。其人至今舆以相随。说者于四明见之矣[2]。

【注释】

[1]南中:泛指南方。

[2]四明:今浙江宁波。因境内有四明山,故名。

【译文】

南方有个百姓,在路上遇到风雨,和一位老人一起在树荫下躲雨,这个人坐在侧边,礼让老人。雨停了,老人送给他三颗药丸,说有紧急情况时就服用。一年后,他的妻子得急病死了。过了几天,这人才想起老人送的药丸,赶紧撬开妻子的牙齿给灌下去,只见身体稍稍有了热气,脸色也变红润了。到现在已经死去四年多了,样子像是沉醉不醒,指甲也在生长。这人至今出门时都用车载着妻子伴随身边。讲这故事的人在四明亲眼看见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