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神仙传译注

卷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泰山老父 (1)

【题解】

泰山老父是汉武帝在泰山附近遇到的一个老人,此篇主要讲述他通过辟谷、服食而得长生的故事。因为辟谷、服食在当时比较流行,所以此类故事也比较多。

泰山老父者,莫知姓字。汉武帝东巡狩 (2) ,见老翁锄于道旁,头上白光高数尺,怪而问之。老人状如五十许人,面有童子之色,肌肤光华,不与俗同。

帝问有何道术,对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遇有道者,教臣绝谷 (3) ,但服术饮水 (4) ,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其三十二物中,有二十四物,以当二十四气 (5) ;八毒 (6) ,以应八风 (7) 。臣行之,转老为少,黑发更生,齿落复出,日行三百里。臣今一百八十岁矣!”

帝受其方,赐玉帛 (8) 。老父后入岱山中 (9) ,每十年五年时,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还。

【注释】

(1)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称大山、太山,位于山东泰安中部。“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泰山又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现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二十余处古建筑群,二千二百余处碑碣石刻,它也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老父:对老人的一种尊称。 (2) 巡狩(shòu):也作巡守。古代指天子视察诸国。 (3) 绝谷:即辟谷,不吃谷类食物。详见《老子》篇注。 (4) 术(zhú):指中药白术,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认为它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认为久服,可“轻身延年,不饥”。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大清经》有服术方。 (5) 二十四气:指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生产的补充历法,由四季发展而来。古人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根据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气候,给每个等份取有专名,称为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6) 八毒:八种有毒中药,道书《上清明鉴要经》中称乌头、附子、藜芦、皂荚、莽草、矾石、半夏、细辛为八毒。 (7) 八风:古代指八方之风,也指八个季候的风,说法不一,此处应指后者。据东汉郑玄《易纬通卦验》记载:“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8) 玉帛(bó):玉器和丝织品。 (9) 岱(dài)山:泰山别称。

【译文】

泰山老父,没人知道他的姓名。汉武帝去东方巡行,看到一个老人在路边锄草,头上有几尺高的白光,于是很惊奇地问他。这个老人看上去五十几岁的样子,脸像少年一样红润,肌肤也很有光泽,跟普通人不一样。

汉武帝问他有什么道术,他回答说:“我八十五岁时,衰老得就要死了,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完了,偶然碰到一个有道术的人,教我辟谷的方法,辟谷时只服用白术和水,并且做了一个神奇的枕头。这个枕头里有三十二种东西,在这三十二种东西里头,有二十四种对应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另外八种有毒的药物,对应四季八个季候的风。我按照他教的去做,就返老还童了,黑头发重新长了出来,掉落的牙齿也长了出来,一天能走三百里路。我现在已经一百八十岁了。”

汉武帝记下了他的方子,赐给他玉器、丝绸等。这个老人后来去泰山里面,每隔十年或五年,就回家乡一趟,三百多年后,就没再回来了。

巫炎

【题解】

本篇主要是讲述以房中术而成仙的巫炎的故事,两汉间方士们的所谓修仙道术,房中、服食、吐纳为三大主要流派。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时,也是通过房中术为人治病来招揽信徒。从现存的《上清黄书过度仪》中看出,他们的房中修炼,其实包含了存思、吐纳、禹步、掐诀、念咒、祈祷等细节,所以是对早期方士们所用的房中术的进一步改造。

葛洪本人对房中术令人成仙一事并不认可,他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仙而却祸致福乎?”所以葛洪认为房中术的意义主要在于“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抱朴子·内篇·释滞》)。意思是房中术有治病延年的功效,因为房中术能做到“还精补脑”,但是单凭房中术是不可以成仙的,所以他又接着批评说:“一涂之道士,或欲专守交接之术,以规神仙,而不作金丹之大药,此愚之甚矣。”(《抱朴子·内篇·释滞》)

葛洪虽然认为房中术不能使人成仙,但是他也同时认为知晓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抱朴子·内篇·微旨》),而且对于想得道成仙的人,“虽服名药,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抱朴子·内篇·释滞》)。就是说虽然成仙最终要靠服丹药,但是如果不知道房中术,也是不能成功的。同时因为“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抱朴子·内篇·释滞》),就是说房中术事涉隐秘,它的方法书中往往不记载,所谓“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属,盖载其粗事,终不以至要者著于纸上者也。志求不死者,宜勤行求之。余承师郑君之言,故记以示将来之信道者,非臆断之谈也”。所以葛洪才把这些精通房中术之人的事迹记录下来,用来告诉将来那些求道的人,确实有房中术这么一回事。上文中提到的“子都”,就是本篇的巫炎。

巫炎,字子都,北海人也 (1) ,汉驸马都尉 (2) 。

武帝出,见子都于渭桥 (3) ,其头上郁郁紫气高丈余。帝召问之:“君年几何,所得何术,而有异气乎?”对曰:“臣年已百三十八岁,亦无所得。”帝诏东方朔 (4) ,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阴道之术 (5) 。”武帝屏左右而问之 (6) 。

子都对曰:“臣年六十五时,苦腰痛脚冷,不能自温。口干舌苦,渗涕出,百节四肢疼痛,又痹不能久立 (7) 。得此道以来,七十三年,今有子二十六人,身体强勇,无所疾患,气力乃如壮时。”

帝曰:“卿不仁,有道而不闻于朕,非忠臣也。”子都对曰:“臣诚知此道为真,然阴阳之事,宫中之利,臣子之所难言。又行之皆逆人情,能为之者少,故不敢以闻。”帝曰:“勿谢,戏君耳。”遂受其法。

子都年二百岁,服饵水银,白日升天。

武帝颇行其法,不能尽用之,然得寿最长于先帝也。

【注释】

(1) 北海:今山东昌乐。 (2) 驸马都尉: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始设置,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皇帝出行时自己乘坐的车驾为正车,而其他随行的马车均为副车。正车由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由驸马都尉掌管。驸,即“副”。 (3) 渭桥:古代长安附近渭水上桥梁的统称。 (4) 东方朔:汉代著名文学家。详见《王兴》篇注。 (5) 阴道之术:即房中术。 (6) 屏(bing):屏退,排除。 (7) 痹(bì):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译文】

巫炎,字子都,山东北海人,曾任汉代驸马都尉一职。

汉武帝出巡,在渭桥碰见他,看他头上有一丈多高浓浓的紫气。武帝召他过来问他:“您多大了,得到过什么道术,头上竟然有奇异之气?”巫炎回答说:“我已经一百三十八岁了,也没有学到过什么道术。”武帝把东方朔叫了过来,让他给巫炎相面,看看他有什么道术。东方朔看完后回道:“这个人会房中术。”武帝就把身边的人支开了再问他。

巫炎对武帝说:“我六十五岁时,得了腰痛腿冷的毛病,身体一直不能回暖。嘴里发干、有苦味,鼻涕也不由自主地往外流,全身关节四肢都疼,又感到身体麻木,不能站立太久。学了这个道术以后,又活了七十三年,现在有二十六个儿子,身体也很强壮,什么病也没有,还跟年轻时一样有力气。”

汉武帝说:“您不够仁义啊,有这样的道术却不告诉我,看来不是个忠臣啊。”巫炎回道:“我心中知道这个道术是有效的,但是男女之间的事,对皇宫里来说关系非同小可,这是我无法告知您的原因。而且,施行这个有违世间道德伦理,能做到的很少,所以不敢跟您说。”汉武帝说:“不用解释道歉,我跟您说着玩的。”于是就学了他的方法。

巫炎到二百岁的时候,服食水银,在白天飞升上天了。

汉武帝也经常用他的方法,只是无法完全按他说的去做,但是寿命和之前的几位皇帝比是最长的。

刘凭

【题解】

关于刘凭的文献资料不多,主要见于此篇。从文中看,他擅长咒禁之术,其实就是古代的祝由术。

祝由术属于上古的巫术,后世也用其治病。史书记载上古巫师巫咸,不但会治病,而且能用祝由“祝树树枯,祝鸟鸟坠”,其方法至今在民间仍有流传。

刘凭者,沛人也 (1) ,有军功,封寿光金乡侯。

学道于稷丘子 (2) ,常服石桂英及中岳石硫黄 (3) ,年三百余岁而有少容,尤长于禁气 (4) 。

尝到长安 (5) ,诸贾人闻凭有道,乃往拜见之,乞得侍从,求见佑护。凭曰:“可耳。”又有百余人,随凭行,并有杂货约直万金 (6) 。

乃于山中逢贼,数百人拔刃张弓,四合围之。凭语贼曰:“汝辈作人,当念温良,若不能展才布德,居官食禄,当勤身苦体,夫何有腼面目 (7) ,豺狼其心,相教贼道,危人利已,此是伏尸都市,肉飨鸟鸢之法 (8) ,汝等弓箭,当何所用?”

【注释】

(1) 沛:即沛县,又名沛泽县,今江苏徐州丰县。 (2) 稷(jì)丘子:又名稷丘君。据《列仙传》记载,他是汉武帝时泰山道士,因武帝巡泰山,其预言武帝脚必受伤,后被验证,武帝因而为其立祠。 (3) 石桂英:即石英,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矿物,根据色泽,有白石英和紫石英。《神农本草经》认为白石英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另外久服,可轻身,长年。中岳:指嵩山。石硫黄:即硫磺,是产于石间可入药的硫磺。唐甄权《药性论》中说,石硫黄,有大毒,以黑锡煎汤解之。功效为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说: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 (4) 禁气:即方术里的禁咒术,是一种通过自身的气来禁物,使所禁之物按自己的想法去表现的法术。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里说:“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以炁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则立愈。” (5) 长安:今陕西西安一代,古称长安。 (6) 直:同“值”。 (7) 腼(miǎn):害羞,不自然。 (8) 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鸢(yuān):俗称老鹰。

【译文】

刘凭是沛地人,他曾经立过战功,被封为寿光金乡侯。

刘凭跟稷丘子学过道术,经常服用石英和嵩山上采的硫磺,已经三百多岁了,但看起来还像年轻人一样,他特别会禁气术。

刘凭曾去长安,长安的商人们听说刘凭有道术,就去拜见他,请求跟着他一起走,这样就能被他保护。刘凭说:“可以。”这样大约有一百多人,就跟着刘凭一起出发了,还带着各种杂货大约值万两黄金。

他们在山中果然碰到了强盗,几百个人拿着刀拉着弓箭,把他们团团围住。刘凭对强盗们说:“你们做为人,应当友善,即使不能施展才能,当官吃国家俸禄,也应该辛勤劳作,怎么还有脸来相互教做贼呢,心像豺狼一样凶残,危害别人,让自己获利,这是要在城里被砍头,尸体被老鹰吃掉的下场啊,你们的弓箭,是用来做这个的吗?”

于是贼射诸客,箭皆反着其身。须臾之间,大风折木,飞沙扬尘。凭大呼曰:“小物辈敢尔,天兵从头刺杀先造意者。”凭言绝,而众兵一时顿地,反手背上,不能复动,张口短气欲死。其中首帅三人,即鼻中出血,头裂而死。余者或能语,曰:“乞放余生,改恶为善。”于是诸客或斫杀者 (1) ,凭禁止之。

乃责之曰:“本拟尽杀汝,犹复不忍,今赦汝 (2) ,犹敢为贼乎?”皆乞命曰:“便当易行,不敢复尔。”凭乃敕天兵赦之 (3) ,遂各能奔走去。

【注释】

(1) 斫(zhuó):用刀、斧等砍。 (2) 赦(shè):免除和减轻刑罚。 (3) 敕(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此处指刘凭所发的命令。

【译文】

强盗们不听,向众人射箭,箭却反弹回去射到了他们自己身上。一会儿工夫,刮起的大风把树木都吹断了,大地飞起沙尘。刘凭大喊道:“小子们敢这样,天兵快把领头出主意的杀了。”刘凭说完,强盗们一下都摔倒在地上,两手被反绑在后背,不能动弹,都张着嘴巴喘着粗气,一副要死的样子。其中领头的三个人,鼻子里流着血,头颅裂开死掉了。剩下的人里还有能说话的,就说道:“请您放过我们,下半辈子一定改恶从善。”众人要把这些强盗都砍死,被刘凭制止了。

刘凭责骂强盗们说:“本来想把你们都杀了,但是于心不忍,现在饶了你们,以后还敢做贼吗?”强盗们都请求活命,说:“一定换别的事做,不敢再做贼了。”刘凭就下令天兵把他们放了,那些强盗就各自逃跑了。

尝有居人妻,病邪魅 (1) ,累年不愈。凭乃敕之,其家宅傍有泉水,水自竭,中有一蛟 (2) ,枯死。

又有古庙,庙间有树,树上常有光。人止其下,多遇暴死,禽鸟不敢巢其枝。凭乃敕之,盛夏树便枯死,有大蛇长七八丈,悬其间而死,后不复为患。

凭有姑子,与人争地,俱在太守座 (3) 。姑子少党而敌家多亲,助为之言者,四五十人。凭反复良久,忽然大怒曰:“汝辈敢尔。”应声有雷电霹雳 (4) ,赤光照耀满屋。于是敌人之党,一时顿地,无所复知。太守甚怖,为之跪谢,曰:“愿君侯少宽威灵,当为理断,终不使差失。”日移数丈,诸人乃能起。

【注释】

(1) 病邪魅(mèi):即被鬼怪等伤害。 (2) 蛟(jiāo):指鼍、鳄之类的动物。鼍,爬行动物,鳄鱼的一种,俗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3)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4) 霹雳:又急又响的雷。

【译文】

刘凭曾经住在一户人家,他的妻子被鬼邪所伤而得病,好几年了都不好。刘凭发了道敕令,那人家屋旁有座泉水,敕令一下,水就自动干枯了,泉水中有一条蛟龙,也枯死了。

又有一间古庙,庙里面有一棵树,树上经常发光。人要是在树下面停留,经常突然就死了,飞鸟都不敢在树枝上做窝。刘凭发了一道敕令,大夏天树就枯死了,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挂在树上也死了,后来再也没出过事。

刘凭有个姑姑的儿子,跟别人发生土地纠纷,一起来找太守打官司。他姑姑的儿子亲友少而对方亲友多,为对方说话的有四五十人。刘凭跟他们反复辩论,说了很长时间,忽然发火了,说:“你们怎么敢这样。”刚说完就电闪雷鸣,有红光把屋子里照得通亮。对方那些人,一下子都瘫倒在地,什么也不知道了。太守十分害怕,替他们磕头道歉,说:“请您不要生气发威,我会为你们公平审理,肯定不会有差错的。”等太阳在天空中走了几丈远,那些人才能起身。

汉孝武帝闻之 (1) ,诏征而试之曰:“殿下有怪,辄有数十人 (2) ,绛衣披发 (3) ,持烛相随走马,可效否?”凭曰:“此小鬼耳。”至夜,帝伪令人作之。凭于殿上,以符掷之 (4) ,皆面抢地。以火淬口 (5) ,无气。帝大惊曰:“非此鬼也,朕以相试耳。”乃解之。

后入太白山中 (6) ,数十年,复归乡里,颜色更少。

【注释】

(1) 汉孝武帝:即汉武帝。 (2) 辄(zhé):总是,就。 (3) 绛(jiàng):赤色,火红的颜色。 (4) 掷(zhì):扔,投,抛。 (5) 淬(cuì):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这里指火在人嘴边移动。 (6) 太白山:主体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西安周至部分。它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因传说是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北齐魏收《魏书·地理志》中,隋、唐后沿用至今。唐五代杜光庭《录异记》认为曾有“金星之精”坠于此山,金星又名“太白”,故名。

【译文】

汉武帝听说了,就下令把他请了过来想试试他,对他说:“我的宫殿下面有妖怪,大概有几十个,穿着大红的衣服,披着头发,手里拿着蜡烛一个跟着一个,像走马灯似的,您的法术对他们有效吗?”刘凭说:“这都是些小鬼罢了。”到夜里,武帝叫人假扮成那样子。刘凭在大殿上,拿符向那些人扔过去,那些人就都向前倒下,脸摔到地上。宫里的人赶紧用火把来探他们的口,都没有了呼吸。武帝大吃一惊,说:“这些不是鬼,是我让他们来试试您的。”于是刘凭就把符都解了。

刘凭后来进入太白山里,几十年后,又回到家乡,容貌却变得更加年轻了。

栾巴 (1)

【题解】

栾巴的事迹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七,其中称他为内黄(今属河南)人,今内黄县境内有其墓庙。按《后汉书》记载,他本是宦官,但是好道,且有才学。他因为净身不完全,就请辞了宦官的职务,但是却被升了官,直至做到尚书,后因为上书汉顺帝修建陵墓一事而得罪梁太后,被禁锢在家二十多年。至汉灵帝时又被启用,做了议郎,但在宦官集团和当朝大臣的斗争中受牵连,被贬为永昌太守。他称病不去赴任,并上书为在与宦官集团斗争中被杀的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鸣冤,惹恼汉灵帝,于是下令把他交给廷尉处理,最终被逼自杀。史书中还说他留有一个儿子栾贺,最后官至云中太守。

《后汉书》虽然说栾巴“素有道术,能役鬼神”,但是只记载了他在做豫章太守的时候,捣毁了当地的一些祭祀山川鬼怪的房子,处理了一些巫师,并没有记载他有什么神异之事。本篇中的追杀狸妖和喷酒灭火之事,当为后人增演的传说。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协昌期第二》中记有“栾巴口诀”,主要有驱鬼的功效,并说栾巴事迹见于《剑经》《神仙传》《虎豹符》等,可见魏晋时栾巴的事迹已颇为流行。《神仙传》之后,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都收录栾巴的故事,基本都沿用《神仙传》的文字,但《云笈七签》中没有记其除狸妖一事,并在卷八五中,说他“后为事而诛,即兵解也”。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神仙传》也收录有栾巴,故事与本篇雷同,但文字极简,且在后面杂入一段讲养生修道的文字,似是后人所加,非葛洪原文。

栾巴者,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道,不修俗事。

时太守躬诣巴 (2) ,请屈为功曹 (3) ,待以师友之礼。巴陵太守曰 (4) :“闻功曹有道,宁可试见一奇乎。”巴曰:“唯。”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巴所在。壁外人,见化成一虎,人并惊,虎径还功曹舍。人往视虎,虎乃巴成也。

后举孝廉 (5) ,除郎中 (6) ,迁豫章太守 (7) 。

【注释】

(1) 栾(luán):姓。 (2)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这里表示对栾巴的尊重。 (3) 功曹:官职名称,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还参与一郡的政务。 (4) 巴陵:即今湖南岳阳。 (5) 举孝廉:汉代一种以举荐孝顺之人为官的荐举制度。详见《王远》篇注。 (6) 郎中: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详见《王远》篇注。 (7) 豫章:古代区域划分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约前202)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南昌县)。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北部(吉安以北)地区的地理范围。

【译文】

栾巴是蜀郡成都人,他年轻时就喜欢道术,不喜欢做俗世的工作。

当时的太守亲自去拜见栾巴,请他委屈一下做个功曹,并把他当老师和朋友一样对待。巴陵太守说:“听说您有道术,能不能让我见识一下这种奇妙之术。”栾巴说:“好。”就平身正坐下去,却渐渐退入墙壁中,身体像云雾一样,一会儿工夫,他就消失了。墙壁外的人,看到栾巴变化成一头老虎,众人都很吃惊,那老虎自己直接回到功曹的住地。人们跟过去看老虎,发现老虎是栾巴变成的。

栾巴后来举孝廉,封为郎中,升迁为豫章的太守。

庐山庙有神 (1) ,能于帐中共外人语,饮酒,空中投杯,人往乞福。

能使江湖之中,分风举帆,行各相逢。巴至郡 (2) ,往庙中,便失神所在。巴曰:“庙鬼诈为天官,损百姓日久,罪当治之。以事付功曹,巴自行捕逐,若不时讨,恐其后游行天下,所在血食 (3) ,枉病良民,责以重祷。”乃下所在,推问山川社稷 (4) ,求鬼踪迹。

【注释】

(1)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市。 (2) 郡(jùn):汉代行政设置,比县要大。见《王远》篇注。 (3) 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名。 (4) 社稷(jì):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这里指各地的地方神。

【译文】

庐山的庙里有个神,能在帐子里和外面的人说话,和人喝酒时,把酒杯抛到空中而不掉落,人们都去求他保佑。

他能在同一条江或同一个湖里,吹不同方向的风,并让船同时扬帆,相对而行。栾巴来到郡后,到庙里,那个神就不见了。栾巴说:“庙里的妖怪谎称自己是天上仙官,祸害老百姓太久了,应当治他的罪。我把公事都交给功曹处理,我要自己去捕捉那个妖怪,要是不及时把他抓到,恐怕他以后在天下四处游走,贪图各地的祭祀供养,让老百姓无故生病遭灾,再怪罪他们,让他们花费重金来向他祈祷。”于是栾巴就离开那里,去各地向山川和土地们打听,查找那个妖怪的踪迹。

此鬼于是走至齐郡 (1) ,化为书生,善谈五经 (2) ,太守即以女妻之。巴知其所在,上表请解郡守往捕。其鬼不出,巴谓太守:“贤婿非人也,是老鬼,诈为庙神,今走至此,故来取之。”

太守召之,不出。巴曰:“出之甚易,请太守笔砚奏案 (3) 。”巴乃作符,符成,长啸空中,忽有人将符去,亦不见人形,一坐皆惊。

符至,书生向妇涕泣曰:“去必死矣。”须臾,书生自赍符来 (4) 。至庭,见巴,不敢前。巴叱曰:“老鬼,何不复尔形!”应声即便为一狸 (5) ,叩头乞活。巴敕杀之,皆见空中刀下,狸头堕地。太守女已生一儿,复化为狸,亦杀之。

【注释】

(1) 齐郡:又名齐国,中国古代郡、国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复置齐国,治所在临淄(县治在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都镇),领七郡七十三县,其地相当于今山东北部、中部、胶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至武帝时,齐国之地已分为十二郡国,又除齐国为齐郡。 (2) 五经:指儒家的《诗》《尚》《礼》《易》《春秋》五部典籍。 (3) 奏案:放奏章的几案。案,古时狭长的桌子。 (4) 赍(ji):怀抱着,带着。 (5) 狸:又叫豹猫、山猫、野猫。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多栖息于草原和靠近河流、湖泊的丛林中。

【译文】

这个妖怪于是逃到了齐郡,变成一个书生,善于谈论五经,齐郡太守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栾巴知道妖怪在这里后,上了一封奏章跟太守说明情况,并请他出兵去捉拿。那个妖怪躲在家里不出来,栾巴对太守说:“您的女婿不是人类,是一个老妖怪,曾伪装成庙神,现在逃到这里,所以我才过来捉拿他。”

太守召唤他的女婿,他也不出来。栾巴说:“让他出来很容易,请太守给我笔墨纸砚和奏案。”于是栾巴开始画符,符画好,他向空中大叫了一声,忽然就有人来把符拿走了,也看不到那人的样子,在座的人都很吃惊。

符被送到书生那里,那个书生哭泣着对他的妻子说:“我出去必定会死的。”一会儿工夫,书生自己拿着符出来了。来到院子里,看到栾巴,不敢走上前。栾巴呵斥他道:“老妖怪,还不变回你的原形!”话音刚落书生就变成了一只狸猫,向栾巴磕头求活命。栾巴下令把它杀了,众人就看到空中有一把刀落下来,狸猫的头就掉在了地上。太守的女儿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也变成了狸猫,栾巴也把他杀了。

巴去,还豫章,郡多鬼,又多独足鬼,为百姓病。巴到后,更无此患,妖邪一时消灭。

后征为尚书郎,正旦大会 (1) ,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之 (2) 。有司奏巴不敬,诏问巴,巴曰:“臣乡里,以臣能治鬼护病,生为臣立庙。今旦有耆老 (3) ,皆来臣庙中享臣,不能早委之 (4) ,是以有酒容。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非敢不敬,当请诏问,虚,诏抵罪。”乃发驿书 (5) ,问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著人,皆作酒气。

后一旦,忽大风雨,天地晦冥 (6) ,对坐不相见。因失巴所在,寻问,巴还成都,与亲故别,称不更还,老幼皆于庙中送之云。去时,亦风雨晦冥,莫知去处也。

【注释】

(1) 正旦:农历正月初一,古代这一天皇帝要接受百官贺拜新年。 (2) 噀(xùn):含在口中喷出。 (3) 耆(qí):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4) 不能早委之:委,原为“饮”,据明钞本改。 (5) 驿(yì):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6) 晦冥:光线昏暗。

【译文】

栾巴离开齐郡,回到豫章郡,当时郡里有很多鬼怪,其中又有很多一只脚的鬼,给老百姓带来很多灾病。栾巴回来后,就再也没有这些祸患了,各种妖魔鬼怪都被他消灭了。

栾巴后来被任命为尚书郎,正月初一皇帝举行新年大会,栾巴来晚了,而且像喝过酒的样子。皇帝赐给百官的酒,他也不喝,却对着西南方向喷了一口。掌管礼仪的官员向皇帝参奏说他有大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问他,栾巴说:“我的家乡人,因为知道我能捉鬼治病,就给我立了座生人庙。今天早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都来庙里向我上供,我不能把他们早早就丢下,就陪他们喝了点酒,所以才有喝过酒的样子。我刚才是看到成都市集上起火了,所以我才将口中的酒喷出去救火,并非敢有不敬,请您下诏去问一下,如果情况不实,可以再定我的罪。”于是皇帝让驿站发了封信,询问成都那边的情况。那边已经回奏过来了:正月初一饭后失火了,一会儿工夫,下了三阵大雨,都是从东北方向过来的,火就被浇灭了。雨落到人身上时,有一股酒味。

后来有一天早晨,忽然刮大风下大雨,天地一片昏暗,人坐在对面都看不见。栾巴就消失不见了,人们四处打听,听说他回到了成都,与亲朋好友告别,说是不会回来了,男女老少都去庙里为他送行。他走的时候,也是刮风下雨,天地昏暗,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左慈

【题解】

左慈是东汉末年方士,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有其传,所述事迹与本篇差别不大,但都是发生在与曹操交往时,并未提他见刘表之事。与葛洪同时代的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记载有左慈的故事,比本篇简略,其中提到他运用神通供给众人酒肉的事,是发生在一次曹操率领百官出游的聚会中,而不是给刘表的士兵,可见当时关于左慈的传说已出现不同版本。

左慈属于金丹派,葛洪的金丹思想部分传承自左慈,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称葛玄(葛洪的从祖父)曾从左慈学道,左慈并传授给葛玄丹经,另外三国魏曹植在《辩道论》还说左慈“擅长房中术”。

本篇中的故事也被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采用并进行了艺术再创作。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 (1) ,明五经 (2) ,兼通星气 (3) 。

见汉祚将衰 (4) ,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乱,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也。”乃学道,尤明六甲 (5) ,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 (6) 。精思于天柱山中 (7) ,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经》 (8) 。能变化万端,不可胜记。

【注释】

(1) 庐江:现为安徽合肥下辖县。汉代置庐江郡,隋朝置庐江县。 (2)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详见《王远》篇注。 (3) 星气:指占星望气之术,是一种通过观察星象变化推断人事吉凶的道术。 (4) 祚(zuò):皇位。 (5) 六甲:即所谓遁甲之术,是一种通过演算来趋吉避凶的道术。见《李仲甫》篇“遁甲”注。 (6) 坐致行厨:一种道术,可凭空招来酒食。《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说:“欲致行厨,取黑丹和水,以涂左手,其所求如口所道,皆自至,可致天下万物也。” (7) 精思:道家静坐修行法。见《伯山甫》篇注。天柱山:在今安徽安庆潜山县西部,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万岁山、万山等,山上今留有相传与左慈修行炼丹等活动有关的多处遗迹。 (8) 《九丹金液经》:关于外丹炼制的道书,内容不可考。相传葛玄后从左慈受此经。

【译文】

左慈,字元放,安徽庐江人,他精通五经,还会观星气占卜之术。

他看到汉代的国运已经衰败,天下已经大乱,于是叹息说:“在这个国家衰败混乱的时候,当高官有生命危险,财富多的也会性命不保,这个世道的荣华富贵,不值得贪求啊。”于是他就去学道,特别精通六甲之术,还能调遣鬼神,坐在那里就能招来酒食。他在天柱山中精思修行,在石洞中得到了《九丹金液经》。他还能进行各种变化,所变之物数不胜数。

魏曹公闻而召之 (1) ,闭一石室中,使人守视,断谷期年,乃出之,颜色如故。

曹公自谓,生民无不食稻,而慈乃如是,必左道也 (2) ,欲杀之。慈已知,求乞骸骨 (3) 。曹公曰:“何以忽尔?”对曰:“欲见杀,故求去耳。”公曰:“无有此意,公却高其志,不苟相留也。”乃为设酒。曰:“今当远旷 (4) ,乞分杯饮酒。”公曰:“善!”是时天寒,温酒尚热,慈拔道簪以挠酒 (5) ,须臾,道簪都尽,如人磨墨。

【注释】

(1) 曹公:即曹操,建安十九年(214)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 左道:指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 (3) 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4) 远旷(kuàng):远别。 (5) 道簪(zān):道士的发簪。

【译文】

魏国曹操听说了,就召他过来,把他幽闭在一个石洞里,让人看守着他,他一整年都不吃不喝,后来让他出来,看他脸色却没有什么变化。

曹操暗想,活着的老百姓没有不吃稻米粮食的,左慈竟然可以不吃,他肯定是个旁门左道,就想杀了他。左慈已经知道了曹操的心思,就跟曹操告辞说要回家。曹操说:“为什么忽然要这样呢?”左慈回答:“我就要被杀掉了,所以才请求离去。”曹操说:“我没有这个意思,是你志向高远,看来我这里是留不住你了。”于是就为他设酒宴送行。左慈说:“现在我就要去远方了,求您分杯酒给我喝。”曹操说:“好!”当时天正冷,烫过的酒还有点热,左慈拔下头上簪在酒杯里搅动,一会儿工夫,簪子就没有了,像人磨墨一样。

初,公闻慈求分杯饮酒,谓当使公先饮,以与慈耳。而拔道簪,以画杯,酒中断,其间相去数寸,即饮半,半与公。公不善之,未即为饮,慈乞尽自饮之。饮毕,以杯掷屋栋 (1) ,杯悬,摇动似飞鸟俯仰之状,若欲落而不落,举坐莫不视杯。良久,乃坠,既而已失慈矣。寻问之,还其所居。曹公遂益欲杀慈,试其能免死否。

乃敕收慈,慈走入群羊中,而追者不分,乃数本羊,果余一口,乃知是慈化为羊也。追者语:“主人意欲得见先生,暂还无怯也 (2) 。”俄而有大羊,前跪而曰:“为审尔否?”吏相谓曰:“此跪羊,慈也。”欲收之。于是群羊咸向吏言曰:“为审尔否?”由是吏亦不复知慈所在,乃止。

【注释】

(1) 屋栋(dòng):房屋的脊檩,担负屋顶的横木。 (2) 怯(qiè):胆小,没勇气。

【译文】

一开始,曹操听到左慈求他分杯酒喝,以为是先让自己喝一半,再把剩下的给左慈。现在左慈却拔下簪子,在杯子里画来画去,酒从中间就分开了,两边离开大概几寸距离,左慈就喝了一半,那一半留给了曹操。曹操很不高兴,就没有马上去喝,左慈就请求把剩下的半杯也喝了。喝完后,左慈把酒杯扔上房梁,杯子悬在半空,像飞鸟一样前后晃动,要掉又掉不下来,在座的人都抬头看着杯子。过了好一会儿,酒杯才掉了下来,但是左慈却不见了。曹操赶紧派人打听,回报说他已经回家了。曹操于是更加想杀掉左慈了,想试试看他是不是能不死。

曹操于是下令搜捕左慈,左慈变成羊混到羊群中,追捕他的人认不出来,就数本来有多少头羊,数来数去果然多了一头,就知道是左慈变化的。追捕他的人说:“我家主人只是想见见先生,快出来不要害怕了。”过了一会儿,有一头大羊来到公差面前跪下说:“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公差们相互说:“这头跪着的羊,肯定就是左慈了。”就要来捉他。这时所有的羊都向公差们开口说道:“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于是公差们又不知道左慈在哪里了,只好作罢。

后有知慈处者,告公,公又遣吏收之,得慈。慈非不能隐,故示其神化耳,于是受执入狱。

狱吏欲拷掠之 (1) ,户中有一慈,户外亦有一慈,不知孰是。公闻而愈恶之,使引出市杀之。须臾,忽失慈所在,乃闭市门而索。或不识慈者,问其状,言眇一目 (2) ,著青葛巾,青单衣,见此人便收之。及尔,一市中人皆眇目、著葛巾青衣,卒不能分。公令普逐之,如见便杀。后有人见之,便斩以献公,公大喜。及至视之,乃一束茅。验其尸,亦亡处所。后有人从荆州来 (3) ,见慈。

刺史刘表 (4) ,亦以慈为惑众,拟收害之。表出耀兵,慈意知欲见其术,乃徐徐去。因又诣表云:“有薄礼,愿以饷军 (5) 。”表曰:“道人单侨,吾军人众,安能为济乎?”慈重道之,表使视之,有酒一斗,器盛脯一束 (6) ,而十人共举不胜。慈乃自出取之,以刀削脯投地,请百人奉酒及脯,以赐兵士。酒三杯,脯一片,食之如常脯味。凡万余人,皆周足,而器中酒如故,脯亦不尽。坐上又有宾客千人,皆得大醉。表乃大惊,无复害慈之意。

【注释】

(1) 掠(lüè):拷打。 (2) 眇(miǎo):一只眼瞎。 (3) 荆州:汉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处长江中游,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是政治、军事重地,辖地约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西南部。今湖北有荆州市。 (4) 刺史:职官,汉初,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至汉成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他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后被封为镇南将军、荆州牧,统领荆州,成为一方诸侯。 (5) 饷(xiǎng):招待,供给或提供吃喝的东西。 (6) 脯(fu):肉干。

【译文】

后来有个人知道了左慈在什么地方,就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又派官差去捉拿他,这次把他抓到了。其实左慈不是不能隐藏起来,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神通变化而故意被捕罢了,于是他就被官差捉拿投入监狱。

监狱的官吏想拷打他,但是看到屋里有一个左慈,屋外也有一个左慈,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曹操听说后更加讨厌左慈,就让官差把他押到街市上杀掉。一会儿工夫,左慈忽然不见了,于是就关闭城门进行搜捕。很多人不认识左慈,就问他长什么样子,官差就说他瞎了一只眼睛,戴着青色的葛布头巾,穿着青色的外衣,要是看到这个人就逮捕他。等大家到街上一看,整个街市的人都瞎了一只眼睛,戴着葛布头巾,穿着青色外套,没法认出他来。曹操下令全城搜捕,要是看到了,就当场把他杀了。后来有人看见他,就把他杀了献给曹操,曹操大喜。但等走近一看,却是一捆茅草。再找人验尸,也找不到尸体了。后来有人从荆州过来,说是见到了左慈。

荆州的刺史刘表,也认为左慈是个妖言惑众的人,准备把他逮捕后杀掉。刘表出门阅兵,左慈知道了,就想让刘表看看自己的道术,他就大摇大摆地来见刘表。他拜见刘表说:“我有薄礼一份,想来招待大家。”刘表说:“你是个单身的道人,我的兵马众多,你怎么能喂饱他们?”左慈又说了一遍,刘表就让人去看看,见他带来一斗酒,还有用盘子盛着的一条肉干,但是十个人都拿不动。左慈就自己出来拿,用刀削肉干放在地上,让一百个人拿着酒和肉干,送给士兵们。每个士兵得到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普通的肉干味道一样。一共有一万多人,都分到了,但是容器里的酒还是那么多,肉干也没有吃完。坐席上又有宾客一千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刘表大吃一惊,于是就不再有杀害左慈的想法了。

数日,乃委表去,入东吴 (1) ,有徐堕者 (2) ,有道术,居丹徒 (3) ,慈过之。堕门下有宾客,车牛六七乘,欺慈云,徐公不在。慈知客欺之,便去。客即见牛在杨树杪行 (4) ,适上树,即不见,下即复见行树上。又车毂皆生荆棘 (5) ,长一尺,斫之不断 (6) ,推之不动。客大惧,即报徐公:“有一老翁,眇目,吾见其不急之人,因欺之云公不在。去后须臾,牛皆如此,不知何等意。”公曰:“咄咄 (7) ,此是左公过我,汝曹那得欺之 (8) !急追可及。”诸客分布逐之,及慈,罗布叩头谢之,慈意解,即遣还去。及至,车牛等各复如故。

慈见吴主孙讨逆 (9) ,复欲杀之。后出游,请慈俱行,使慈行于马前,欲自后刺杀之。慈在马前,著木履 (10) ,挂一竹杖,徐徐而行,讨逆著鞭策马,操兵逐之,终不能及。讨逆知其有术,乃止。

后慈以意告葛仙公 (11) ,言当入霍山合九转丹 (12) ,遂乃仙去。

【注释】

(1) 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东南部建立的割据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因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2) 徐堕(duò):三国时方士,具体事迹不详。 (3) 丹徒:在今江苏镇江市辖区,三国时曾为县。 (4) 杪(miǎo):树枝的细梢。 (5) 车毂(gu):车轮。荆棘: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6) 斫(zhuó):用刀、斧等砍。 (7) 咄咄(duo):感慨声,表示感慨、责备或惊诧。 (8) 汝曹:你们。 (9) 孙讨逆:即孙策,孙权的哥哥,曾被曹操表为讨逆将军,故得名。 (10) 履(lu):鞋。 (11) 葛仙公:即葛玄。详见《葛玄》篇。 (12) 霍山:秦汉时,天柱山也称“霍山”,此处应指天柱山。九转丹:一种炼制的丹药,《抱朴子·内篇·金丹》中记载:“九转之丹者,封涂之于土釜中,糠火,先文后武,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

【译文】

过了几天,左慈向刘表告辞走了,去了东吴,找一个叫徐堕的人,他也有道术,住在丹徒,左慈路过拜访他。徐堕家里来了客人,客人们有六七辆牛车,他们欺骗左慈说,徐堕不在家。左慈知道客人们在骗他,就走了。客人们看到自己的牛在杨树的枝条上行走,他们上树时,却找不到牛,从树上下来时又看到牛在树上行走。另外牛车的车轮都长了刺,有一尺长,砍不断,车也推不动。客人们很害怕,就报告给了徐堕,说:“有一个老头,一只眼睛瞎了,我们看他不像是有急事的人,就骗他说您不在。但他走了没多久,牛就成那样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徐堕说:“哎呀,这是左慈过来找我,你们这些人怎么能骗他!赶快追他看看还能不能追到。”几个客人分头去追,追到左慈后,一起磕头道歉,左慈就原谅了他们,把他们打发回去。等他们回来时,车和牛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左慈去见吴主孙策,孙策也想要杀他。一天出去游玩,他请左慈陪他一起,他让左慈在马前走,想在后面刺杀他。左慈走在马前,穿着木鞋,手里拿着一根竹竿,慢慢地走着,孙策拿着鞭子赶着马,带着士兵追赶他,却怎么也追不上。孙策知道他有道术,就不再追了。

后来左慈把他的想法告诉了葛玄,说自己应该去霍山配制九转丹,于是就这样成仙走了。

壶公

【题解】

关于壶公的故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费长房传》中也有记载,内容与本篇基本一致,可能是从本篇改编而来。

壶公身份本不明,后世有多种说法,如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二十四治·云台山治》中提到他为孔子弟子施存,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十则进一步说他号浮胡先生,曾以黄卢子(见《黄卢子》篇)为师,而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则引《三洞珠囊》说他叫谢元,是历阳(今安徽和县)人,而他的老师则是戴公柏,但《三洞群仙录》卷四中,则又说谢元一号壶公,是孔子三千弟子之一。以上都是指的费长房的师父壶公,这些说法若不是讹传,就是后人的增演。

壶公不但有道术,也会治病,后世“悬壶济世”的典故即来源于此。本篇主要叙述费长房接受壶公考验,学到他的道术,并降妖除怪的故事。道教中,对于有心学道之人往往要加以多重考察,前《张道陵》篇中“七试赵升”,《李八百》篇中屡试唐公房,皆属于此。道书《紫阳真人内传》中引周君的话说:“诸应得仙道,皆先百过小试之。皆过,仙人所保举者,乃敕三官,乞除罪名,下太山,除死籍,度名仙府。仙府乃十二大试,太极真人下临之。上过为上仙,中过为地仙,下过百日尸解。都不过者,不失尸解也。尸解,土(地)下主者耳,不得称仙也。”此篇中,费长房未能通过壶公的最后一试,故此也未能成天仙。

本篇未说费长房最终结局,在《后汉书·费长房传》中,则交代了费长房的结局,说他“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玉斧符 (1) ,凡二十余卷,皆出自公,故总名壶公符。

时汝南有费长房者 (2) ,为市掾 (3) 。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买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其钱日收数万,便施与市中贫乏饥冻者,唯留三五十。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

【注释】

(1) 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玉斧符: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其次有诸符……壶公符二十卷……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此皆大符也。”此处召军符可能为“军火召治符”。玉斧符,原为“玉府符”,据汉魏本改。 (2) 汝南:今河南驻马店下辖县,位于河南驻马店东部,古属豫州,西汉时设有汝南郡。 (3) 市掾(yuàn):管理集市的官员。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译文】

壶公,没人知道他的姓名,现在流传的召军符、召鬼神为人治病的玉斧符,共有二十卷,都出自他,所以都被称作壶公符。

当时汝南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是管理集市的小官吏。有一天忽然看到壶公从远方来,在市场里卖药,别人都不认识他。壶公卖药不接受还价,但给人治病都能好,他经常对买药的人说,吃了这个药,一定会吐出某个东西来,到某一天就好了,事情都按他说的一一应验。他一天卖药收入好几万钱,把钱都送给市里那些贫困而挨饿受冻的人,自己只留三五十。他常常在人屋檐下悬挂一个空壶,太阳落山后,他就跳进壶里,别人都看不见,只有费长房在楼上看见了,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长房乃日日自扫公座前地,及供馔物 (1) ,公受而不辞。如此积久,长房尤不懈 (2) ,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长房笃信 (3) ,谓房曰:“至暮无人时,更来。”长房如其言,即往。公语房曰:“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可效我跳,自当得入。”长房依言,果不觉已入。

入后不复是壶,唯见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 (4) ,宫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昔处天曹 (5) ,以公事不勤见责,因谪人间耳 (6) 。卿可教,故得见我。”长房下座顿首曰 (7) :“肉人无知积罪,却厚幸,谬见哀悯 (8) ,犹入剖棺布气 (9) ,生枯起朽,但恐臭秽顽弊 (10) ,不任驱使。若见哀怜,百生之厚幸也。”公曰:“审尔大佳,勿语人也。”

【注释】

(1) 馔(zhuàn):饮食,吃喝。 (2) 懈(xiè):放松。 (3) 笃(du):忠实,一心一意。 (4) 阁道:古代架木于花园中用以行车的通道,此处指连接房子之间的通道。 (5) 天曹: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 (6) 谪(zhé):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地。 (7) 顿首:叩头下拜。 (8) 谬(miù):错误的,不合情理的。哀悯(min):哀怜。 (9) 布气:类似于气功的外气疗法,《云笈七签·诸家气法·布气诀》中有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布气诀”云:“凡欲布气与人疗病,先须依前人五脏所患之处,取方面之炁,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方,息心静虑,始与布炁。布炁讫,便令咽气,鬼贼自逃,邪气自绝。”据《抱朴子·内篇》记载,此方法在汉魏时期流传于民间方士、道士中。 (10) 秽(huì):肮脏。

【译文】

费长房就天天给壶公打扫座位前的地面,还供给他吃喝的东西,壶公也不拒绝,都接受了。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长房还是坚持这么做,也不敢对壶公提什么要求。壶公知道长房对自己忠实不疑,就对他说:“你到傍晚没人的时候,再过来。”长房按他所说,到时来了。壶公对长房说:“你看我跳到壶里时,你也学我跳,自然就能进去。”长房按他的话做,果然不觉就进来了。

进去后就不是在壶里了,只看到仙宫里才有的世界:高楼房屋一个门接着一个门,阁道一条连着一条,宫殿前左右各站立几十个侍者。壶公对长房说:“我是仙人,以前在天宫做官,因为处理公事不勤快而被责罚,所以才被贬下人间。你是个可教授的人,所以才能见到我。”费长房赶紧离座磕头说:“我是个无知有罪的肉眼凡胎,却十分幸运,蒙您错爱,您就像打开棺材给我布气,让就要枯朽的我再次活了过来,只怕我又臭又脏,愚笨不开窍,接受不了您的教导。要是能得到您的哀怜,实在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啊。”壶公对他说:“我看你很不错,这件事不要告诉别人。”

公后诣长房于楼上曰 (1) :“我有少酒,相就饮之。”酒在楼下,长房使人取之,不能举盎 (2) ,至数十人,莫能得上,乃白公,公乃下,以一指提上,与房共饮之。酒器如拳许大,饮之,至暮不竭。告长房曰:“我某日当去,卿能去乎?”房曰:“欲去之心,不可复言,欲使亲眷不觉知去,当有何计?”公曰:“易耳。”乃取一青竹杖与房,戒之曰:“卿以竹归家,便可称病,以此竹杖置卿所卧处,默然便来。”房如公言。去后,家人见房已死,尸在床,乃哭泣葬之。

房诣公,恍惚不知何所。公乃留房于群虎中,虎磨牙张口,欲噬房 (3) ,房不惧。明日,又内于石室中,头上有一方石,广数丈,以茅绹悬之 (4) ,又诸蛇来啮绳,绳即欲断,而长房自若。公至,抚之曰:“子可教矣。”

又令长房啖屎兼蛆 (5) ,长寸许,异常臭恶。房难之,公乃叹谢,遣之曰:“子不得仙道也,赐子为地上主者,可得寿数百岁。”为传封符一卷,付之曰:“带此可主诸鬼神,常称使者,可以治病消灾。”房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家人谓是鬼,具述前事,乃发棺视之,唯一竹杖,方信之。

【注释】

(1)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 盎(à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这里指酒壶。 (3) 噬(shì):咬,吞。 (4) 绹(táo):绳索。 (5) 啖(dàn):吃或给人吃。

【译文】

壶公后来去楼上见长房,对他说:“我有点酒,一起喝吧。”酒放在楼下,长房让人去拿,却拿不起酒壶,几十个人一起拿,也提不起来,于是就去告诉壶公,壶公下去,用一个手指就提上来了,就跟长房一起喝酒。他的酒壶只有拳头大小,但一直喝着,竟然喝到晚上酒也没喝完。壶公对长房说:“我某一天要走,你能一起走吗?”长房说:“心里早就想跟您走了,这都不需要再说了,但是不想让家人亲属知道我离家了,能有什么好办法吗?”壶公说:“这个容易。”于是拿了一根青竹竿给长房,嘱咐他说:“你带着这根竹竿回家,然后就说自己生病了,把竹竿放到你睡觉的地方,再悄悄地回来。”长房就按他所说的做了。长房离开后,家里人看到长房已经死了,尸体躺在床上,就痛哭着把他埋葬了。

长房来见壶公,迷迷糊糊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壶公就把长房留在一群老虎中间,那群老虎张嘴龇牙,要咬他,但长房一点儿也不害怕。第二天,又把他带到一座石洞里,在他头顶有一块方形的大石头,长宽有几丈,用茅草做的绳子吊着,又来了很多蛇咬那根绳子,绳子就要断的样子,但长房却若无其事地毫不在意。壶公来看他,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真是可造之才。”

壶公又让长房吃屎和蛆虫,那些蛆有几寸长,非常恶臭难闻。长房很为难,壶公就叹了口气没勉强他,打发他走了,并对他说:“你不能成仙得道,但可以教你做地上的主宰,能长寿到几百岁。”就传了一卷封好的符交给他说:“带着这个就可以主宰鬼神了,平常把他们召唤出来派出去,就可以治病消灾。”长房担心不能回家,壶公拿一根竹竿给他,对他说:“只要骑着这个,就能到家。”长房就骑上竹竿告辞走了,忽然他像睡着了似的,醒来已经到家了。家里人都说他是鬼,他就把之前发生的事详细讲了一遍,于是家人把棺材打开验看,只看到一根竹竿在里面,这才相信他说的话。

房所骑竹杖,弃葛陂中 (1) ,视之,乃青龙耳。

初去至归,谓一日,推问家人,已一年矣。房乃行符收鬼,治病无不愈者。每与人同坐共语,常呵责嗔怒 (2) ,问其故,曰:“嗔鬼耳。”

时汝南有鬼怪,岁辄数来郡中 (3) 。来时,从骑如太守,入府打鼓,周行内外,尔乃还去,甚以为患。房因诣府厅事,正值此鬼来到府门前。府君驰入,独留房。鬼知之,不敢前。房大叫呼曰:“便捉前鬼来。”乃下车伏庭前叩头乞曰:“改过。”房呵之曰:“汝死老鬼,不念温良,无故导从,唐突官府,自知合死否?急复真形。”鬼须臾成大鳖,如车轮,头长丈余,房又令复人形。房以一札符付之,令送与葛陂君 (4) 。鬼叩头流涕,持札去。使人追视之,乃见符札立陂边 (5) ,鬼以头绕树而死。

房后到东海,东海大旱三年,谓请雨者曰:“东海神君 (6) ,前来淫葛陂夫人 (7) ,吾系之辞状,不测脱然忘之,遂致久旱。吾今当赦之,令其行雨,即便有大雨。”

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

【注释】

(1) 葛陂(bēi):即龙竹。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该属约有三十种以上,均为乔木状竹类,一般高二三十米。 (2) 嗔(chēn):怒,生气。 (3) 辄(zhé):总是,就。 (4) 葛陂君:今河南新蔡县北,有地名葛陂,葛陂君可能为当地的一位神仙或地方神。 (5) 陂:此处指水边,水岸。 (6) 东海神君:主管东海的神,《云笈七签·老子中经·第十五神仙》云:东方苍帝,东海君也。 (7) 葛陂夫人:指前文葛陂君的夫人。

【译文】

费长房把骑过的竹竿,丢到竹林中,丢完一看,却是一条青龙。

他从离家到回来,觉得是一天的时间,但是问家里人,说是已经过了一年了。费长房就用符来捉拿妖怪,也给人治病,治一个好一个。他有时跟人坐在一起说话,常常会突然生气斥骂,别人问他原因,他就说:“我正对鬼发怒呢。”

当时的汝南郡里有鬼怪出没,一年总要来那么几趟。那怪来的时候,跟着的骑行队伍像太守的排场一样,到郡府内还要敲打锣鼓,大摇大摆地到府里走一趟,然后才回去,郡人都觉得是个祸害。费长房就去郡府的大堂,正好碰到这个妖怪来到府门前。府君吓得躲到后屋,只剩下长房在那里。妖怪知道了,就不敢近前。费长房大声叫喊道:“把前面那个鬼给我抓来。”那个妖怪就下车趴在院子门口,磕头求饶说:“我一定改过。”长房呵斥他说:“你个老死鬼,不存心良善,无缘无故带这么多随从来,冒犯官府,你自己知道是死罪吗?还不赶快现出原形。”那妖怪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一只大鳖,圆滚滚像个车轮一样,头有一丈多长,长房又让他变回人的样子。长房拿一沓符给他,命令他去送给葛陂君。那个妖怪磕头流泪,拿着符走了。长房让人跟在它后面,就看见那些符被挂在河岸边,妖怪的头吊在树上死了。

费长房后来去东海,当时东海遭遇了三年大旱,他对求雨的人说:“东海神君,之前要来和葛陂夫人行淫事,我录了他的口供后就把他关了起来,没想到不经意就把这事给忘了,所以才导致大旱这么久。我现在就放了他,命令他下雨,就会有大雨了。”

费长房还有神奇的道术,他能让几千里的山脉收缩起来,这样几千里外的山峰就呈现在眼前,看得清清楚楚,他再把山峰放回去,山脉就舒展成原来的样子。

蓟子训 (1)

【题解】

蓟子训的故事,东晋干宝《搜神记》也有记载,但过于简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蓟子训传》,文字与之类似,但多了一些故事情节。

《汉武帝外传》中也有蓟子训的故事,内容文字都与本篇类同,但《汉武帝外传》中说他是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和李少君(汉武帝时方士,见《李少君》篇)是同乡,在晚年拜李少君为师学医术和道术,这是本篇里没有提及的。另外《汉武帝外传》还有多处提及蓟子训,在《鲁女生》传中(见《鲁女生》篇)提到鲁女生曾传他《五岳真形图》,并由他再传封君达,又说尹轨(见《尹轨》篇)曾传他灵飞术,而他的弟子则有王真、刘京。

蓟子训者,齐人也 (2) ,少尝仕州郡,举孝廉 (3) ,除郎中 (4) 。又从军除驸马都尉 (5) ,人莫知其有道。

在乡里时,唯行信让,与人从事,如此三百余年,颜色不老,人怪之。好事者,追随之,不见其所常服药物也。性好清澹 (6) ,常闲居读《易》 (7) 。少小作文,皆有意义。

见比屋抱婴儿,子训求抱之,失手,堕地,儿即死。邻家素尊敬子训,不敢有悲哀之色,乃埋瘗之 (8) 。后二十余日,子训枉问之曰:“复思儿否?”邻曰:“小儿相命,应不合成人,死已积日,不能复思也。”子训因出外抱儿还其家,其家谓是死,不敢受。子训曰:“但取之,无苦,是本汝儿也。”儿识其母,见而欣笑,欲母取抱之,犹疑不信。子训既去,夫妇共往视所埋儿,棺中唯有一泥儿,长六七寸,此儿遂得长成。

【注释】

(1) 蓟(jì):原为一种植物,本处为姓氏。 (2) 齐:地域范围大约在今山东北部及河北西南部,是周代姜子牙的封地。详见《老子》篇注。 (3) 举孝廉:汉代的一种举荐人才的制度。详见《王远》篇注。 (4) 除郎中:担任郎中一职。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详见《王远》篇注。 (5) 驸马都尉:掌管车马骑乘的官职。详见《巫炎》篇注。 (6) 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7) 《易》:即《易经》,也称《周易》,相传由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而成。周朝之前主要为占卜所用,后经孔子整理并注解(今学者有异议)而成为儒家经典,位列六经之首。因该书被儒道两家共同推崇,因而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8) 瘗(yì):掩埋,埋葬。

【译文】

蓟子训是齐地人,他年轻时曾在州郡做过官,后被举荐为孝廉,授予郎中。后来又参军做了驸马都尉,别人都不知道他有道术。

蓟子训在家乡的时候,与人共事,都很诚实守信,谦让有礼,这样过了三百多年,容貌也没有变老,人们都感到奇怪。有好奇的人,就追随他左右,也没看见他平常吃什么药。他清心寡欲,有空时常在家读《周易》。他青少年时写的文章,往往都很有意义。

一次蓟子训看到邻居正抱着婴儿,也要求抱一下,没想到一不小心失手了,婴儿掉到了地上,摔死了。邻居一向很尊敬子训,不敢流露出悲伤的表情,就把婴儿埋葬了。后来过了二十多天,子训平静的去问邻居说:“还在想念孩子吗?”邻居说:“我儿命中注定,不能够长大成人,已经死了好几天了,不再想念了。”子训就出去抱来婴儿还给他家,他家说是个死孩子,不敢要。子训说:“你抱去,不要再痛苦了,就是你原来的孩子。”婴儿认得母亲,看到了母亲后就欢笑起来,想要母亲来抱他,但是他母亲还是不敢相信。子训走了后,邻居夫妇两个一起去看埋孩子的地方,看到棺材里只有一个泥巴做的婴儿,有六七寸长,那个孩子后来就长大成人了。

诸老人须发毕白者,子训但与之对坐共语,宿昔之中,明旦皆黑矣。京师贵人闻之,莫不虚心渴见,无缘致之。

有年少,与子训邻居,为太学生 (1) 。诸贵人作计,共呼太学生,谓之曰:“子勤苦读书,欲规富贵,但召得子训来,使汝可不劳而得矣。”生许诺,便归,事子训洒扫,供侍左右。数百日,子训知意,谓生曰:“卿非学道,焉能如此?”生尚讳之 (2) 。子训曰:“汝何不以实对?妄为虚饰。吾已具知卿意,诸贵人欲见我,我岂以一行之劳,而使卿不获荣位乎?汝可还京,吾某日当往。”生甚喜,辞至京,与贵人具说某日子训当到。

至期未发,生父母来诣子训,子训曰:“汝恐吾忘,使汝儿失信不仕邪?吾今食后即发。”半日乃行二千里。既至,生急往拜迎,子训尚问谁欲见我。生曰:“欲见先生者甚多,不敢枉屈,但知先生所至,当自来也。”子训曰:“吾千里不倦,岂惜寸步乎?欲见者语之,令各绝宾客,吾明日当各诣宅。”生如言,告诸贵人,各自绝客洒扫。至时,子训果来,凡二十三家,各有一子训。诸朝士各谓子训先到其家,明朝至朝,各问子训何时到宅,二十三人所见皆同时,所服饰颜貌,无异,唯所言话,随主人意答,乃不同也。

【注释】

(1) 太学生:古代国立大学的学生。见《张道陵》篇“太学”注。 (2) 讳(huì):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译文】

有老人鬓发全都白了,子训只是跟他们坐在一起说说话,过了一夜,到第二天早晨那些老人的头发就全都变黑了。京师里的那些达官贵人们听说了,都一心渴望能见到他,只是没有机会。

有个年轻人,跟蓟子训家是邻居,是个太学生。那些达官贵人们合计了一下,把他叫了过去,对他说:“你这么辛苦读书,也不过是想要富贵,你现在只要能把蓟子训请来,我们就能让你不劳而获。”这个书生一口就答应了下来,马上就回去了,他每天去给子训家做洒水扫地的事,在他身边服侍他。这样过了几百天,子训知道了他的心意,就对他说:“你要不是想学道,怎么能做到这样呢?”书生还想隐瞒。子训说:“你为什么不说实话?还想说谎掩饰。我已经知道了你的心思,那些贵人们想见我,我怎么能不走一趟而让你失去做官发达的机会?你可以回京城了,我某一天一定会去的。”书生十分高兴,就告辞回到京城,跟达官贵人们说蓟子训某一天一定会到来。

到那一天,子训还没动身,书生的父母就来拜见子训,子训说:“你们怕我忘了,让你们的儿子失了信用而不能当官吗?我今天饭后就出发。”只用了半天,他就走了两千里路。来到京城后,书生急忙来磕头迎接,子训就问都有谁想见他。书生说:“想见先生您的人太多了,不敢让您屈尊过去,只要他们知道您来了,就会自己过来找您。”子训说:“我走了上千里的路都不累,还在乎多走两步路吗?你告诉那些想见我的人,让他们谢绝别的客人,我明天就一一去他们家。”书生把子训的话,告诉了各位贵人,于是那些达官贵人们都谢绝了客人,把宅院打扫干净。到了第二天约定的时间,子训果然来了,一共有二十三家,每家都有一个子训。各个朝廷大臣都说蓟子训是最先到他家的,第二天上朝,他们相互打听子训什么时候到对方家的,发现他们二十三家都是在同样的时间见到子训的,并且他穿的衣服,长的样子,都一模一样,只是说的话,随着主人的提问回答,而不一样。

京师大惊异,其神变如此。诸贵人并欲诣子训,子训谓生曰:“诸贵人谓我重瞳八彩 (1) ,故欲见我,今见我矣,我亦无所能论道,吾去矣。”适出门,诸贵人冠盖塞路而来。生具言适去矣,东陌上乘骡者是也 (2) 。各走马逐之,不及,如此半日,相去常一里许,终不能及,遂各罢还。

子训至陈公家言曰 (3) :“吾明日中时当去。”陈公问:“远近行乎?”曰:“不复更还也。”陈公以葛布单衣一,送之。至时,子训乃死,尸僵,手足交胸上,不可得伸,状如屈铁。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其气甚异。乃殡之棺中 (4) ,未得出,棺中噏然作雷霆之音 (5) ,光照宅宇,坐人顿伏。良久,视其棺盖,乃分裂飞于空中,棺中无人,但遗一只履而已 (6) 。须臾,闻陌上有人马箫鼓之声,径东而去,乃不复见。

子训去后,陌上数十里,芳香百余日不歇也。

【注释】

(1) 重瞳(tóng)八彩:重瞳,指眼中有两个瞳仁,相传上古帝王舜和战国项羽都是重瞳,用以指舜或项羽,亦可比喻帝王。八彩,指八彩眉,有说眉毛有八种颜色,也有说指“八”字眉。典出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帝王部一·帝尧陶唐氏》:“昔尧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眉”指命世圣人或帝王之眉。此处指那些达官贵人认为蓟子训有圣人之相。 (2) 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也指市中的街道。 (3) 陈公:似指蓟子训的邻居之类。 (4) 殡(bìn):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 (5) 噏(xi):同“歙”。收敛,吸进。 (6) 履(lu):鞋。

【译文】

整个京师都被他这样的神通变化震惊了。那些贵人们想一起去拜见子训,子训对书生说:“那些人说我眼睛有两个瞳仁,眉毛有八种颜色,所以才想见我,现在他们都看到我了,我却没碰到能与之讲道的人,我走了。”刚出门,贵人们的车马就都来了,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书生说他刚走,东边小路上骑骡子的就是。贵人们骑马来追,但都追不上,这样追了半天,离他总是有一里路的样子,最后还是没追到他,只好各自回去了。

蓟子训到陈公家对他说:“我明天中午时会离去。”陈公问:“去的地方远不远?”他说:“再也不回来了。”陈公就把一件葛布外衣送给了他。到第二天的时候,蓟子训忽然死了,尸体变得很僵硬,手脚都缩在胸前,不能伸展开,像弯起来的铁棍一样。他的尸体发出五种芳香的气味,弥漫在整个巷子里,那香味十分特别。陈公于是把他放进棺材里,棺材还没等被抬出去,就听到里面隐隐有打雷的声音,同时一道强光照亮整个屋子,那些坐着的人一下被吓倒在地。过了很久,看到他的棺材盖四散裂开,飞到空中,棺材中也没有了人,只剩下一只鞋而已。又过了一会儿,就听到野外的路上有大队人马演奏鼓乐的声音,一路向东方走去,后来再也没人见过子训了。

子训离开后,几十里的路上,那芳香的气味过了一百多天都没有散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