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钱通

钱通卷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三之象

攻泉之道必自载于象者始也是故攻泉自品始品行始以正行乃伪作而神竒者杂出矣刀布杂而稽诸天则胜者必有厌矣厌其胜而流之四夷服之则采厥产以资疆餙鄙铸金之状圆亦中规方亦中矩肉亦中虫背亦中籕文同而各异其品彚而辩诸所匪以贡而致之天官氏式其地图而物之尊洪氏也则校其品之鸿纎可以类从者或辩其岁年或辨其名号或辩其制体或辩其官私或辨其妖祥错其说于他门叙其署者与其贯者而一综于象凡象于夷者各宪之于所冶之国乃弗分如洪氏所括若弗从其类也若欲其一也故象曰三

正品

右虞钱 贾逵注周语曰虞夏商周金币三等黄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右夏钱 郑暐南北史隽曰禹遭大水以厯山之金铸钱救人之用

右商钱 郑暐南北史隽曰汤遭大旱以庄山之金铸钱赎人之卖子者

右周钱 太公立法铸 荀悦汉纪曰周制钱有文外圆内方 李竒曰圜一寸重九两 顾烜曰重十二铢 李孝美曰按二家之说若谓重九两则景王时不患轻也若谓十二铢则更铸者又何加焉

右景王钱 前汉食货志曰景王患钱轻更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唐固曰重十二铢又曰大钱五十

右齐钱

右晋钱

右楚钱 楚庄王行 越世家曰楚王每赦使使者封三钱之府

右赵钱 洪遵曰余谓春秋之时下迨战国以铸泉立币各擅其利惟齐志见之管子故暴白后世诸国无所稽考遂致淟汨不传耳

右秦钱 惠文王初行

右秦半两钱 传瓒曰钱之形质如周钱唯文异耳顾烜曰秦始皇铸重十二铢 敦素曰尝得此钱径寸三分重八铢

右荚钱 如淳曰如榆荚也 伏无忌曰汉铸荚钱重三铢 顾烜曰今世犹有小钱重一铢半径五分文曰汉兴小篆文

右八铢钱 前汉髙后纪曰二年行八铢钱 旧谱曰重八铢文曰半两

右四铢钱 食货志曰孝文五年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应劭曰今民间半两钱最轻小者是也

右三铢钱 建元元年铸 颜师古曰新坏四铢造此钱 封氏曰半两钱重三铢两字中唯作十字不复为两人穿下有三竖文岂以三画为三铢之记耶 洪遵曰余按此钱史氏以为销半两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则三铢之文明矣李孝美又画半两钱于下葢蔽封氏之说也

右半两钱 建元五年铸 半两之品甚众有传形者有肉郭者有对文者有隐起字者

右五铢钱 元狩五年铸 食货志曰有司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摩取鋊 旧谱曰此钱厚大者径一寸重五铢 李孝美曰今世所见五铢如张台之说一一甚多但赤侧四出文蜀梁当两女钱并穿上下各一星者自有品目不当更引于此

右锺官赤侧钱 元狩年铸 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今钱见有赤侧者不知作法云何

右五铢钱 建武年铸

右四出文钱 中平三年铸 旧谱曰径寸一分重四铢背文四出俗谓之角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字画明澈径寸重三铢一絫

右五铢钱 魏文帝黄初二年行

右直百钱 建安年昭烈铸 旧谱曰径七分重四铢

右直百五铢钱 昭烈铸 顾烜曰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直百 洪遵曰余按此钱封氏列不知年代品然考诸家之说则昭烈所铸审矣钱凡四种有径九分重五铢者字文明坦肉好背面皆有周郭世多有之有径七分重三铢八絫者形制窳薄有一种面文相类背肉粗恶穿左有一为字又有鐡钱重五铢四絫者轮郭重厚字文湮晦

右传形五铢钱 顾烜曰刘备铸直百钱传形五铢今所谓蜀钱即传形五铢也时有勒为直百者亦有勒为五铢者大小称两如一并径七分重四铢三呉诸属县行之其文为五铢者京师亦颇用焉 旧谱曰刘备与直百同时铸文字轻重大小与汉五铢无异但五字居左铢字居右谓之传形

右大泉五百钱 孙权嘉禾年铸 旧谱曰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百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寸一分重四铢六絫今世有之

右大泉当千钱 孙权赤乌年铸 旧谱曰径寸四今重十六铢文曰大泉当千 洪遵曰余按此钱有二品大者径寸五分重十二铢六絫字文夷漫轮郭重厚小者径寸三分重七铢二絫旧谱所图葢其小者以为重十六铢非也

右四铢钱 宋元嘉年铸 颜竣传曰轮郭形制与五铢同用费损无利故百姓不盗铸 张台曰据所见背面皆有周郭径七分重二铢已下文甚分明 旧谱曰文曰四铢重如其文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七分重二铢四絫肉薄好阔背面皆有周郭字文甚明

右当两大钱 宋元嘉年铸 旧谱曰重八铢

右孝建钱 旧谱曰径八分半重四铢文曰孝建背文曰四铢孝建则薤叶四铢则大篆其后稍去四铢専为孝建渐至薄八文字夷漫至明帝泰始三年罢焉 顾烜曰孝建元年铸四铢钱一边为孝建一边为四铢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七分重二铢今世尚有之

右二铢钱 宋永光年铸 旧谱曰重如其文

右景和钱 宋景和年铸 金光袭曰其文小篆 洪遵曰余按此钱李孝美不入谱烜梁人距宋不逺其说当审矣

右鹅眼钱 顾烜曰宋中废帝景和元年铸

右五铢钱 肉好周郭文曰五铢重如其文 顾烜曰天监元年铸径一寸文曰五铢重四铢三絫二黍每百枚重一斤二两 张台曰五铢钱皆无好郭惟此一种有之 李孝美曰按此钱亦多见之复有一种径八分重三铢形制惟肖而面漫薄恶疑当时所盗铸者

右公式女钱 隋书食货志曰梁武帝又别铸五铢除其肉郭谓之女钱径一寸 张台曰背有好郭者谓之公式女钱背无好郭者正谓之女钱葢听民私铸有不精也

右五铢鐡钱 梁普通年铸 顾烜曰五铢鐡钱径一寸一分文曰五铢背为四出文 洪遵曰余按此钱今世有之轮郭重厚字迹微漫背文四出径七分重三铢六絫

右大吉钱 普通年铸 顾烜曰钱大小轻重如铢文曰五铢大吉背文四出

右大通钱 普通年铸 顾烜曰大小轻重如五铢文曰五铢大通背文四出

右大富钱 普通年铸 顾烜曰大小轻重如五铢大富背文四出

右当十钱 梁元帝时铸

右四柱钱 梁太平年铸

右五铢钱 陈天嘉年铸

右大货六铢钱 陈太建年铸 洪遵曰余按此钱制作精妙肉皆有周郭径寸重如其文

右太和五铢钱 后魏太和年铸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重如其文铜质粗恶字文湮漫计当时令民自铸故其制不精也

右五铢钱 永平年铸

右永安五铢钱 永安年铸 旧谱曰径九分文曰永安五铢重如其文 李孝美曰此钱径八分周郭完厚所见至多

右永安土字钱 面文永安五铢幕文有一土字径九分重二铢四絫铜色纯赤轮阔皆夷计后魏所铸

右五铢钱 大统年铸 旧谱曰以赤铜铸右永安五铢钱齐神武帝铸

右常平五铢钱 北齐天保年铸 旧谱曰径八分 李孝美曰此钱径寸旧谱列在伪品

右布泉钱后 周保定年铸 旧谱曰径寸其文左曰布右曰泉皆玉筋篆非男钱也

右大布钱 建徳年铸 旧谱曰径寸一分 张台曰此钱小者至径六分其旧钱之文上五下行左大右布又有大布字飜在上下者

右永通万国钱 大象年铸 旧谱曰径寸三分重十二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又有径寸二分半重八铢己下者 张台曰此钱轮郭与布泉相似其小省至径七分亦有轮郭阔厚及对文者 李孝美曰此钱又有径寸五分重十八铢背面皆有此四字者铜色青白制作尤佳

右白钱 隋开皇年铸 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一千重四斤二两 唐书食货志曰隋行五铢白钱 旧谱曰径一寸重一铢六黍肉郭平阔五字右边傍好有一画余三面无郭用镴和铸故钱色白

右开元钱 唐武徳年铸 新唐书食货志曰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 李孝美曰此钱元字次画端或有挑向左者世谓之左挑而俗甚爱重背文亦有两甲痕者铜色黒浊不至精好 详考此钱郭有大小肉有轻重皆岁久适然凡八分篆隶三品而皆有甲文者制作精好今世尤多李孝美独图其一失之畧矣

右干封钱 新唐书食货志曰径寸重二铢六分

右干元十当钱 干元年使第五伦铸 食货志曰径一寸每缗重十斤 旧谱曰径寸二分重五铢 李孝美曰此钱今多大小不同寸二分至七分相较一分凡六品字体形制畧异

右重轮钱 第五琦复命铸 径一寸二分其文亦曰干元重宝背之外郭重轮每缗重十二斤 旧谱曰径二寸四分重十二铢 李孝美曰此钱有两品小者至薄而文字昏暗径寸重五铢大者极厚而制作精好径寸五分重十四铢与唐志旧谱所载不同

右小干元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重三铢三絫径与开元钱同今世所存至多计肃宗所铸而史氏疏畧不载

大元厯钱 张台曰大厯是代宗年号计此时所铸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三铢六絫铜色昏浊字画遒劲

右开元大钱 径寸二分重十二铢六絫

右建中钱 张台曰按此钱未施用今民间往往有之轻小于开元钱径十分重二铢以下文曰建中通宝文字漫暗铜色纯赤肉好薄小殊乖白铜大钱之义

右新开元钱背文

右咸通钱

右天成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九分重三铢六絫文曰天成元宝计当时所铸而五代史后唐纪不载

右天福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七分重二铢四絫铜质薄小字文昏昧葢以私铸不精也

右汉通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寸重三铢六絫文曰汉通元宝字文明坦制作颇精葢惩天福之弊则汉代所铸明矣

右周通钱 郑向五代开皇纪曰显徳二年九月甲寅诏禁天下铜器始议铸钱

伪品

右项梁钱

右呉王濞钱 西京杂记曰呉有铜山铸钱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洪遵曰余按汉文帝时更铸钱其文为半两呉邓钱文字与汉钱同则钱之半两也

右邓通钱 西京杂记曰文帝赐邓通蜀铜山听自铸钱文字肉好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

右大钱 汉书食货志曰王莽居摄变汉制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 敦素曰按今所见模状不同字体各异小者不及二铢又有面文重外髙内下精妙可观殊不知莽之所铸复是后人仿效何不相同也如此 张台曰此钱亦有数种有对文者有穿上一星者有泉字诸画并方者

右小钱五等 荀悦汉纪曰王莽建国元年春更作小钱径六分文曰小钱与大钱一直五十者为二品并行 封氏幺钱别种文曰直十 张台曰尝见壮钱薄于开元钱

右货泉钱 王莽天凤年铸 食货志曰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 张台曰此钱今世所见有径寸四分重二十四铢者有径六分重二铢者有玉筯篆者有传形者有肉郭重文者穿面四角决文穿背四角决文穿上一星穿下一星阔縁细縁不少于五铢 李孝美曰此钱今世多见有径寸五分至四分者十余品而好郭或有或无或作重文种种不一

右鐡钱 公孙述铸 旧谱曰文字轻重大小未闻

右小钱 初平年董卓铸

右五铢钱 董卓铸

右沈郎钱 呉兴沈充铸 旧谱曰或言小于五铢文字轻重未闻

右五铢钱 晋张轨纳太府叅军索辅言立制凖布用钱

右河阳钱 三国王则铸

右得壹钱 唐史思明铸 旧谱曰径寸三分重十三铢 洪遵曰余按此钱重十二铢六絫

右顺天钱 史思明改铸 旧谱曰径寸五分重十五铢 李孝美曰二钱如一但顺天重而得壹轻 洪遵曰余按此钱重十三铢二絫

右永通钱 南唐锺谟请铸 洪遵曰余按此钱有三品字八分书者径寸五分重八铢七絫背面肉好皆有周郭篆文者径寸三分重五铢七絫轮郭重厚铜色昏暗又有面为篆文背为龙凤形者计皆李氏所铸李孝美独载八分书者遗此一种岂未之见耶

右开元钱 洪遵曰余按此五钱制度大小各殊有径九分重三铢者有径七分重二铢二絫者字文并类大唐钱有径寸二分重八铢与径九分重三铢者形制相肖文皆篆字有径八分重二铢六絫者字合八分及隶体背文有圆点于五钱中最少又有小唐国鐡钱重二铢八絫形制肖铜钱之小者

右大唐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文曰大唐通宝又有径七分者字文相类岂当时盗铸耶此钱见竒品

右永平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武成三年十二月大赦改明年元为永平

右通正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永平五年改元通正

右天汉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通正元年十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天汉国号汉

右光天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天汉元年十二月大赦改明年元曰光天

右干徳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建卒子衍立明年改元干徳

右咸康钱 五代史前蜀世家曰王衍干徳七年改元曰咸康 李孝美曰按此五钱文皆王氏父子年号计当时所铸并径七分重五铢形制粗恶今世所存甚多 洪遵曰余按通正天汉光天干徳钱皆重三铢独咸康钱重三铢三絫

右广政钱 五代史后蜀世家曰孟昶明徳五年改元曰广政 十国纪年后蜀史曰蜀主昶明徳三年十二月丁亥申严钱禁明年改元广政 洪遵曰余按此钱计当时所铸径九分重三铢铜质浑厚字八分书

右鐡钱 一十国纪年后蜀史广政二十五年以屯戍既广调度不足始铸鐡钱

右干亨钱 五代史南汉世家曰梁贞明三年刘龚即位国号大越改元曰干亨 李孝美曰此钱文曰干亨重宝径七分重六铢疑当时所铸 洪遵曰余按此钱止重三铢六絫

右铅钱 十国纪年汉史曰刘龚以国用不足铸铅钱十当铜钱一 洪遵曰余按铅钱有二品轮廓锲薄文曰干亨重宝大者径寸重三铢九絫重宝二字传形小者径九分重三铢六絫余抵岭外始获此钱若铜钱今世所存至多

右干封钱 五代史楚世家曰髙郁讽马殷铸铅鐡钱以十当铜钱一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寸七分重十七铢围五寸半文曰干封泉宝以铜为之而楚史湖南故事以为鐡钱岂当时铸铜钱二种耶

右天策钱 五代史楚世家曰马殷请依唐太宗故事开天策府梁太祖拜殷天策上将军 张台曰马氏钱也 洪遵曰余按此钱文曰天策府宝径寸七分重三十铢二絫铜质辉重字文明坦史氏失其传张董之说当有所慿也

右呉越钱 王俶议铸

右铅钱 王审知为闽王时铸

右鐡钱 王审知铸

右永隆钱 洪遵曰余按此钱径寸四分重十铢三絫文曰永隆通宝字文夷漫制作不精以铜为之五代史不载钱文十国史又遗铜品此钱计当时所铸

右天徳钱 董逌曰建州王氏钱面文天徳重宝背文穿上有殷字 洪遵曰余按王延政以建州建国称殷故幕文为殷字通宝重宝之异亦当时铸此二品耳

右大兴钱 董逌曰张台云冯洪所铸

右土钱 宋白续通典曰刘仁恭造泥钱号为山库 陶岳货泉録曰刘仁恭下令境内以泥为钱以胶泥固济而鍜之大抵类甆様度麤卤

右应天钱 董逌曰幽州刘守光钱而文曰应天元宝背文曰万

钱通卷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