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卷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疆域(形胜附)

混蒙既辟,斯画封域;故七闽久着于成周,九粤肇开于汉代。惟兹台地,禹迹未经、张槎不到;元、明以前书,未有闻焉。意天地故秘此雄图,以俟圣人者出而后乃令献兹形胜为东南粤区、瓯越屏翰,以征盛世之苞符欤!夫职贡修自重译,中外原如一家;而区分障扼,有备无患,或亦职方者所有事乎!志疆域。

台湾府,在古赤嵌。东抵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是曰中路);西抵澎湖水程四更,实外地三十里(澎湖纵横皆三十里);南抵沙马矶头,四百六十里(是曰南路);北抵鸡笼城,七百九里(是曰北路)。东西广九十五里、南北袤一千九百四里。西北抵福建布政使司,水程一十一更外,五百四十里。

台湾县(附郭):东至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西至澎湖辖地,水程四更外,三十里(澎湖地方纵横皆三十里);南至文贤里二层行溪凤山县界,二十里(原至依仁里交界,仅十里;雍正十二年,奉文改至此);北至新港溪诸罗县界,二十里(溪以南有新港社、新化里,原属诸罗;雍正十二年,改归台湾。今溪南属台、溪北属诸)。广九十五里、袤四十里。

凤山县:东至傀儡山,五十里;西至打鼓港,一十里;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北至二层行溪台湾县界,七十里。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四百四十里。距府九十里。

诸罗县:东至大龟佛山,二十里;西至大海,三十里;南至新港溪台湾县界,八十里;北至虎尾溪彰北县界,五十里。广五十里、袤一百三十里。距府一百里。

彰化县:东至南、北投大山,二十里;西至大海,二十里;南至虎尾溪诸罗县界,五十里;北至淡水大鸡笼城,四百三十四里。广四十里、袤四百八十四里。距府二百里。乾隆三年,割大甲溪以北至大鸡笼城归淡水防厅管辖,驻札竹堑。东至大山,十五里;西至大海,七里;南至大甲溪,一百一十九里;北至大鸡笼城,二百七十五里。广四十里、袤四百八十四里。距府三百五十九里。

形胜(附)

形胜(附)

台湾府,古荒服地(「通志」)。在南纪之曲(「岛上附传」),处大海之中。坐东南、面西北,为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福建海防志」)。缘高邱之阻以作屏,临广洋之险以面势(「蓉州文稿」)。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凤山县志」)。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客问」)。诚天设之险(「方舆纪要」),为海疆最要(「平台异同」)。

八景:鹿耳春潮、鸡笼积雪、东溟晓日、西屿落霞、澄台观海、斐亭听涛、五层秀塔、四合仙梁。

台湾县,东倚层峦、西迫巨浸(「岛上附传」)。木冈山高耸特拔,罗汉门局势弘敞(「台湾志略」)。外环大海,云涨霞平;内阻重山,沙迷雾烈(「客问」)。极东南之奥(「诸罗杂记」),扼凤、诸之冲(台湾风土记」)。控南粤、阻铜山(「蓉州文稿」),四省藩屏,诸岛往来之要会(「澄台记」)。八景:木岗挺秀、莲湖飘香、鹿耳听潮、龙潭夜月、赤嵌观海、金鸡晓霞、安平晚渡、沙鲲渔火。

凤山县,址因故镇(「鹿耳门即事」),僻处海边(「台湾风土记」)。葱郁弘开,离奇盘结(「客问」)。大岗、小岗,峣屼嵬崔;半崩、半屏,嵾嵯嵒崿(「台湾赋」)。矶耸沙马,林险阿猴(「台湾志略」)。傀儡高峰,近接天际;琉球孤屿,远映海中(「县志」)。所谓奇观胜概,约略如此(「旧志」)。八景:凤岫春雨、嫏娇潮声、泮水荷香、冈山树色、翠屏夕照、丹渡晴帆、淡溪秋月、球屿晓霞。

诸罗县,全台锁钥,径道蜿蜒(宋永清论)。南自新港、北至虎尾(「台湾风土记」),皆迭岫参差,连岗撼戛(「客问」)。白玉山插翠青霄,大武陇深入邃海(「台湾志略」)。其巃嵷之回环者,不可纪极;其浩瀚之奔流者,无不朝宗(「旧志」)。千里之雄图、上游之要地(「县志」)。八景:玉山云净、水沙浮屿、檨圃风清、梅坑月霁、北香秋荷、龙目甘泉、月岭晓翠、牛溪晚岚。

彰化县,迭嶂如屏,连峰插汉(「稗海纪游」)。山有火焰、姑婆之奇,溪有虎尾、大甲之险(「台湾志略」)。近防三林、鹿仔,远控淡水、鸡笼(「通志」)。圭心、石门、蓬山、后垄,重洋砥柱,攫浪抟潮(「客问」)。一片平沙皆沃土(「竹枝词」),诸峰攒集黛峨青(「纪巡诗」);洵扼要险区也(「赤嵌笔谈」)。八景:焰峰朝霞、鹿港夕照、镇亭晴云、线社烟雨、虎溪春涛、海丰渔火、眉潭秋月、肚山樵歌。

「福建海防志」:台湾处大海之中,地形坐东南、面西北。自东北而至西南如列屏,为中国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西北近海,多平地可耕。土番及人民聚落以百数。山背东南,一望洸洋,舟楫所不到;土番加崂使种类居焉。自红夷以至郑氏,皆不能绥附。闻中国盛德,悉来臣服,贽其方物。故我国家边陲,极于海东数万里;置郡县,为疆界,实自古所未有。

「蓉洲文稿」:东宁,缘高邱之阻以作屏、临广洋之险以面势。无仙踪神迹之奇,无楼台观宇之胜;有山则顽翳于蔓草,有水则卤浸于洪涛。鹿豕狸鼠之所蟠,龙蛇蜃虺之所游。夫既限之以荒裔,而求天作地成之景,皆无所得。

「元志」「澎湖」:三十六岛巨细相间,坡陇相望。有七澳居其间,大约有土无木,土瘠不宜禾稼。产胡麻、菉豆,山羊尤多。居民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土商兴贩,以广其利。贸易至者,岁常数百艘;为泉外府。至元末,置巡司于此。

「续文献通考」:水至澎湖,渐低;近琉球,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澎湖已下遇飓风发,漂流落漈,回者百无一。

「海防考」:隋开皇中,尝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其屿屹立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如排衙。居民以苫茅为庐舍,推年大者为长。以畋渔为业。地宜牧牛羊,散食山谷间,各牦耳为记。

「明统志」:澎湖岛在琉球国,水行五日,地近福州、泉州、兴化、漳州四郡界。天气晴明,望若烟雾。

「方舆纪要」:海中岛屿,最险要而纡回,则莫如澎湖。盖其山周回数百里,险口不得方舟,内溪可容千艘。海中旧有三山之目,澎湖其一耳。东则海坛、西则南澳,诚天设之险;何可弃以资敌?

「理台末议」:台湾在福建之东南,地隔重洋。形势:延袤可至者凡千六、七百里。外此,则生番所居,与熟番阻绝;远望皆大山迭嶂,莫知纪极,可以置而不议。府治南北千有余里,越港即水师安平镇;又有七鲲身沙线,潮平可通安平港内,为水师战艘、商民舟楫止宿之地。港名鹿耳门,出入仅容三舟;左右皆沙石浅淤焉。此台湾之内门户也。冲渡至澎湖,岛屿错落,有名号者三十六岛。澎湖沟底,皆老古石参差。港泊有南风、北风二者殊澳。此台湾之外门户也。然台湾之可通大舟者,尚有南路之打狗及东港、北路之上淡水,凡三处。而惟上淡水可容多船,港门为正也。其可通小舟者,尚有南路之蛲港、北路之咸水港及八掌港、笨港、海翁港、鹿仔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堑、蓬山,凡十二处。而笨港并有小港可通鹿耳门内,即名马沙沟是也。总之,台湾三路俱可登岸,而惟鹿耳门为用武必争之地者,以入港即可以夺安平而抗府治也。夺安平,则舟楫皆在港内,所以断其出海之路;抗府治,则足以号令南、北二路,而绝依附之门。故一入鹿耳门,而台湾之全势举矣。或云鹿耳门为天险门户,而又上设炮台,防亦密矣;万一攻之不入,兵法有攻坚而瑕者亦坚,其谓之何?不如由北路之上淡水进兵,所谓行师如过于衽席之上者;谋非不臧也。而不知由北路进兵,则其势主缓;缓则必以众而临寡、以强而并弱。由鹿耳门进兵,则其势主捷;捷则有以反主客之形,成控制之师,而且安平不据、澎湖尚孤,被贼众者急而扬帆,不无他虞也。是故觇台湾之形势,而必讲明于得入鹿耳门为最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