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声调谱

声调谱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五言古诗

秦越人洞中咏【于鹄】

扁鹊得【拗字】仙处,传是西南峰【三平声字】。年年山下人【下句是律,上句第五字必平○第三字平,亦拗以别律】,长见骑白龙【上注言凡下句是律之调如此,非谓此句,而此句亦非律也】。洞门黑无底【拗句同律】,日夜惟雷风【三平】。清斋将入时【平】,戴星兼抱松【拗律句○拗在第一字仄,第三字平】。石径阴且寒【平】,地响知逺钟【古句】。似行山林【三平】外,闻叶履声重【上句不律,下句可律○此句律】。底碍更俯身【平○上四字仄】,渐逺昼夜【四仄】同。时时白蝙蝠【律句】,飞入茅衣中【三平】。行久路转窄【四仄】,静闻【平○不平则为律矣】水淙【平】淙。但愿逢一人【平】,自得朝天宫【三平】。

总之,两句一聮,中断不得,与律诗相乱也。

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羊士谔】

结缆兰渚晓,紫嵓【平】上【仄】连【平】冈。晏温值初霁【二四平○起句二四仄得此句调甚恊】,去遶山河长【三平】。献岁氷雪尽,细【仄在律诗则为失调】泉在路傍。行披松杉【四平】入,激澜横石梁。层阁表精庐【律】,飞甍切云翔。冲襟得髙歩,清眺极逺【三仄】方。潭嶂积【仄】佳气,荑英多【平】早芳【二句律中拗救句可用】。具观泽【仄】国秀,重使春心伤【三平】。念遵烦【平】促涂【与泽国句并拗律】,荣利骛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三平】。

○七言古诗

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次前韵为谢【苏轼】

朱颜发过如春醅,胸中梨枣初未裁。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催黄梅。寒溪本自逺公社【拗律句】,白莲翠竹依崔嵬。当时石泉照金像,神光夜发如五台。饮泉鉴面得真意【亦拗律】,坐视万物皆浮埃。欲収暮景返田里【亦拗律】,逆溯江水穷离堆。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罍。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阴苔。数诗徃复相感发,汲新除旧寒光开。遥知二月春江阔【律句】,云浪倒卷云峯摧。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觧转空山雷。欲就诸公评此句【律】,要识忧喜何从来?愿求南宗一勺水,徃与屈贾湔余哀。

和蒋夔寄茶

我生百事常随縁,四方水陆无不便【第五字平,第六字仄,便非律句】。扁舟渡江适吴越【仄,此字不可轻用平声】,三年饮食穷芳鲜【此三字平,第四字必仄,如第四字平,则第六字必仄以救之,此法人多不知】。金虀玉脍饭炊雪【拗律句】,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尚如当年。沙溪北苑强分别【拗律】,水脚一线争谁先。清诗両幅寄千里【上句虽不论亦宜少拗乃健○拗律句此正谓苐五字拗也】,紫金百饼费万钱【即六字仄独令末一字平亦可】。吟哦烹噍两竒絶【拗律】,只恐偷乞烦封纒。老妻稚子不知爱【拗律】,一半已入姜盐煎。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媸妍。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此二字不论】寄谢聊相镌。

○乐词

正月【李贺】

上楼迎春新春归【六字皆平】,暗黄【平】着栁宫漏【仄】迟。薄薄淡霭弄野【六字皆仄】姿【第七字用平,下句可律】,寒绿幽风生【平】短丝【律句,第五字用平,少拗以叶之】。锦床晓卧玉【拗字】肌冷,露脸未开【平】对朝【仄】暝。官衙栁带不【拗字】堪折,蚤晚菖蒲胜绾结。

三月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栁暗愁煞人。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浄如水。光风转蕙百【拗】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妆宫妓扫【拗】蛾浅,揺揺锦旗夹城暖。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此二句亦宜少拗乃健○谓二句俱律也】。

五月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律句】,扇织鸳鸯纹【三平】。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第一句同此二句皆拗律也】。罗袖从徊翔【三平】,香汗沾寳粟。

七月

星依云渚冷【律句】,露滴盘中圎【三平】。好花生朩末【律句】,衰蕙愁空园【三平○第三字不平亦律句矣】。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二句律】。仅厌舞【仄】衫薄,稍知花【平】簟寒【二句拗律】。晓风何拂拂【律】,北斗光栏杆。

九月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律句】。月缀金铺光脉脉,凉院虚庭空淡白【二句亦律】。露华飞飞风草草,翠锦斑斓满层道【拗律】。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疎桐【二句亦律】。

十月

玉壶银箭稍难倾【律】,缸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罗幕【拗律】,烛龙两行照飞阁。珠帏怨卧不成眠【律】,金凤刺衣着体寒【第五字仄,与拗律少异】,长眉对月闘弯环【律】。

○五言律诗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今人不论者非】,系马緑杨枝【不对格而实对】。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秋山念君别【拗同第三句】,惆怅桂花时。

落花【李商隐】

髙阁客竟去【拗句起】,小园花【此字拗救】乱飞【此二句同前第五、第六句】。参差连曲陌,迢逓送斜晖。肠断未忍扫【同起句】,眼【此字仄妙】穿仍欲归【同次句】。芳心向春尽【同前第三句、第七句】,所得是沾衣。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处搃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类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则古诗句矣。

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聮,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聮,则必不容不严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