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证治准绳

卷之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胁部(十)

(胁、 也;胁;胁骨也。有骨曰胁,无骨曰胁。)

胁部(十)

胁疽

《灵枢》云: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锉陵 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即强饮,浓衣坐于釜上,令汗至足己。(疵,疾ht 切。《甲乙经》于赤小豆下,作治之锉陵草、赤松根,各一升。) 《鬼遗》云:侠荧疽,肿起发肋及两肩肘头,二十日不穴死,九日可刺,发赤白相间,脓多可治;全无赤白者不治。 又云:两肋起疽,名为发肋,初肿盛至十数日不穴,攻即肿大如杯碗,高如 ,背痛彻内肠绞。刺左边患,应右边痛;右边患,应左边痛,唯有此处多是内毒,却入攻而死者多人。有斯患,急以针刺出脓血,则免内攻伤内矣。 或问:肋上生疽何如?曰:是名肋疽,属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火热毒怒气相并而作,活命饮加柴胡,紫金丹、乌金散选用。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此证宜速治,不然溃烂不敛,多致危困。 一人患此,如胡桃微痛微肿,月余渐大如杯,医作痰治,或作肝积,或云痞块,竟莫能效。数月遂大如盎,坚硬如石,不甚疼痛,微红漫肿;复得暴怒,胸腹胀满,小水不利,脉迟而微。投以化气丸、六一散小便利,胸次宽;继投乌金散、夺命丹,间服八阵散,月余渐消。

一人年逾五十,腋下患毒,疮口不合,右关脉数而渴,此胃火也。用竹叶黄 汤而止,再用补气药而愈。尝治午后发渴或发热,用地骨皮散效。 一人性急味浓,常服燥热之药,左胁一点痛,轻诊弦、重芤,知其痛处有脓。与四物加桔梗、香附、生姜,煎十余帖,痛处微肿如指大。针之少时,屈身脓出,与四物调理而安。 一夫人,左胁内作痛,牵引胸前,此肝气不和,尚未成疮。用小柴胡加青皮、枳壳,四剂少可加芎归治之愈。

一人连年病疟,后生子三月病热,右胁下阳明少阳之分,生一疖甫平,左胁下相对又一疖,脓血淋漓几死。医以四物汤、败毒散,数倍人参,以香附为佐,犀角为使,大料饮乳母,两月而愈。逾三月,忽腹胀生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汁,调原蚕砂敷随消。又半月,移胀入囊为肿。黄莹裂开,两丸显露水出,以紫苏叶盛麸炭末托之,旬余而合,此胎毒证也。 一妇因忿郁,腋下结一核二十余年,因怒加肿痛,完谷不化,饮食少思,此肠胃虚也,以六君子加砂仁、肉桂、干姜、肉豆蔻,泄虽止而脓清,疮口不合,用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愈。(机按:前项二条胁疮,一因其性多躁急,故用四物汤阴柔之剂,以安静之;一因其肝气不平,故用小柴胡疏理之剂,以和解之。此又因其性情为治,不特专于攻毒也。) 张通北人,年逾四十,夏月腋下患毒,溃后不敛,脓出清稀,皮寒脉弱,肠鸣切痛,大便溏泄,食下即呕,此寒变而内陷也,宜大辛温之剂,遂以托里温中汤,二帖诸证悉退。更以六君子加炮干姜、肉桂数剂,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人胁肿一块,日久不溃,按之微痛,脉微而涩,此形证俱虚也。经曰:形气不足,病气不足,当补不当泻。宜用人参养荣汤。彼不信,乃服流气饮虚证悉至,方服前汤,月余少愈,但肿尚硬,以艾叶炒热熨患处,至十余日脓成,以火针刺之,更灸豆豉饼,又服十全大补百帖而愈。盖流气饮通行十二经,诸经皆为所损,况胆经之血本少,又从而损之,宁不伤生。东垣曰:凡一经受病,止当求责其一经,不可干扰余经,苟泛投克伐之剂,则诸经被 ,宁无危乎。 一人年三十,素饥寒,患右肋肿如覆瓢,转侧作水声,脉数。经曰:阴虚阳气凑袭,寒化为热,热甚则肉腐为脓,即此证也。及按其肿处即起,是脓成。遂浓煎黄 六一汤,令先饮二盅,然后针之,脓出数碗,虚证并至,遂用大补,三月余而愈。大抵脓血大泄,血气俱虚,当峻补之,虽有他病,皆宜缓治。盖元气一复,诸病自退,老弱之人,不问肿溃,尤当补也。 一人因劳发热,胁下肿痛,脉虽大按之无力,此气血虚,腠理不密,邪气袭于肉理而然也,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以补中益气汤加羌活,四剂少可。去羌活,又百余剂而愈。 一人面白神劳,胁下生一红肿如桃,教用补剂,不信。乃用流气饮、十宣散,血气俱惫而死。

一人年逾二十,腋下患毒十余日,肿硬不溃,脉弱时呕。予谓:肿硬不溃,阳气虚,呕吐少食,胃气弱,宜六君子汤加砂仁、藿香。彼谓:肿疡时呕,毒瓦斯攻心,溃疡时呕,阴虚宜补。予曰:此丹溪大概言也,若肿赤痛甚,烦躁脉实而呕为有余,当作毒瓦斯攻心而下之,以疮属心火故也;肿硬不溃,脉弱时呕为不足,当补之。亦有痛伤胃气,或感寒邪秽气而呕者,虽肿疡,尤当助胃壮气。盖肿疡毒瓦斯内侵作呕,十有一二;溃汤湿气内伤作呕,十有八九。彼不信,饮攻伐药愈甚。复请诊,脉微弱而发热,予谓:热而脉静,及脱血脉实,汗后脉躁,皆难治胁,果殁。

胁部(十)

内发丹毒

或问:胁下至腰胯间,肿痛赤色如霞何?如曰:此名内发丹毒,治之稍缓,毒攻于内,呕哕昏迷,胸腹 胀者死。二便不通,遍身青紫者死。急砭出恶血,服防风通圣散去白术、甘草,紫金丹、胜金丹汗之。服汗剂得汗则生,无汗则死,呕吐不食,谵语者死。

腹部(十一)

脐上疽

或问:脐上寸许,发疽何如?曰:此名冲疽,又名中发疽,一名雍肾疮。由心火炽盛,流入肾经所致。肿高脓稠,色赤可治,宜流气饮、活命饮、胜金丹、夺命丹选用。若平塌黑色,膨胀恶心,脓水清稀,内肾疼痛,渴甚泻利无度,谵语直视者死。溃久不敛者死。 按:后所言危证,只是虚耳,如能大补,不死也。

腹部(十一)

脐痈

或问:当脐生痈何如?曰:此即脐痈也,由心经积热流于大小肠二经所致。宜何首乌散、活命饮加升麻,及紫金丹、三生散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 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早消散之,免使见脓为上。

腹部(十一)

小腹疽

《鬼遗》云:冲疽,发小腹疼痛而振寒热,四日 ,五日变色可刺。不刺及导引,出脓毒不治。五十余日死。 或问:脐下发疽何如?曰:此即小腹痈,脐下一寸五分为气海,二寸为丹田,三寸为关元,皆属任脉,由七情不和所致。急服活命饮、紫金丹、夺命丹。壮实者,一粒金丹、八阵散下之;老弱者,黄 木香散、内补十宣散、十全大补汤选用。若溃而低陷,脓水清稀,或溃烂久不敛者死。 或问:一人年十九,患疽于小腹之左,数月坚块如石,寒热间作,饮食减少,渐至羸 何如?曰:是名缓疽,属足太阴经积热所致。由医不得法,邪正相持耳,投以紫金丹、活命饮,间服十全大补汤,半月而愈。

腹部(十一)

总论

〔薛〕 腹痈谓疮,生于肚腹,或生于皮里膜外,属膏粱浓味,七情郁火。若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或脉迟紧,未成脓也,四君加芎归、白芷、枳壳,或托里散。肿软色赤,或脉洪数,已成脓也,托里消毒散。脓成而不外溃者气血虚也,卧针而刺之。肿 作痛者,邪气实也,先用仙方活命饮;隔蒜灸以杀其毒,后用托里以补其气。若初起欲其内消,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而以行经活血之药佐之。若用克伐之剂欲其消散,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若用疏利之药下其脓,则少壮者多为难治,老弱者立见危亡。

一人年逾三十,腹患痈肿,脉数喜冷。齐氏曰:疮疡肿起,坚硬者实也。河间曰:肿硬瞀闷,烦躁饮冷,邪在内也,用清凉饮倍大黄,三剂稍缓,次以四物汤加芩连、山栀、木通,四剂而溃,更以十宣散去参 、桂,加金银花、天花粉。彼欲速效,自服温补药,肚腹遂肿,小便不利。仍用清凉饮,脓溃数碗,再以托里药治之而愈。 一人腹痈 痛,烦躁作呕,脉实。河间曰:疮疡火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 又云:呕哕心烦,肿硬瞀闷,或皮肉不变,脉沉而实,毒在内也,当疏其内,以绝其源,用内疏黄连汤利二三行。

诸证悉退,更以连翅消毒散而愈。 一人腹痈,脓熟开迟,脉微细。脓出后,疮口微脓如蟹吐沫,此内溃透膜也。疮疡透膜,十无一生,虽用大补,亦不能救,此可为待脓自出之戒也。 一人素嗜酒色,小腹患毒,脉弱微痛,欲求内消。予谓:当助胃壮气,兼行经活血佐之可消。彼欲速效,自用败毒等药,势果盛,疮不溃脓,饮食少思,两月余复请诊。脉愈弱,盗汗不止,聚肿不溃,肌寒肉冷,自汗色脱,此气血俱虚,故不能发肿成脓。以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脓成针之,反加烦躁脉大,此亡阳也。以圣愈汤二剂,仍以前汤百剂而愈。 司马李梧山患此,腹痛而势已成,用活命饮一剂,痛顿止;用托里消毒散,肿顿起,此脓将成也。用托里散补之,自溃而愈。锦衣掌堂,刘廷器。正德辛未,仲夏,腹患痈溃而脓清,热渴腹胀,作呕不食,或以为热毒内攻,皆用芩连、大黄之剂,病愈甚。薛曰:当舍时从证,投以参 、姜附等药,一剂呕止食进,再用托里等剂而疮愈。 进士边云庄,腹痛恶寒,脉浮数。薛曰:浮数之脉而反恶寒,疮疽之证也。

不信。数日后复请视之,左尺洪数。薛曰:内有脓矣,仍不信,至小腹痛胀,连及两臀,始悟。薛曰:脓溃臀矣,气血俱虚,何以收敛?急服活命饮一盅,臀溃一孔,出脓斗许,气息奄奄,用大补药一剂,神思方醒。每去后粪从疮出,痛不可当,小腹间如有物上挺,即发痉不省人事,烦躁脉大,举按皆实,省而诊之,脉洪大按之如无。以十全大补,倍用参至四斤,更加附子二枚,煎膏服而痉止,又用十全大补汤,五十余剂而疮敛。 上舍周一元,腹患痈,三月不愈,脓水清稀,朝寒暮热,服四物黄柏、知母之类,食少作泻,痰涎上涌,服二陈、枳实之类,痰涎愈甚,胸膈痞闷,谓薛曰何也?薛曰:朝寒暮热,血气虚也,食少作泻,脾肾虚也,痰涌胸痞,脾肺虚也,悉因真气虚而邪气实也,当先壮其胃气,使诸脏有所禀而邪自退矣。遂用六君,加黄 、当归数剂,诸证渐退,又用十全大补汤,肌肉渐敛,更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而痊。上舍毛体仁,素阴虚,春初咳嗽,胸中隐痛,肾脉数而无力,肺脉数而时见,此肾气亏损,阴火炽盛,用六味丸料一剂,服之病势虽减,内痈已成。盖因元气虚而未能发出,火令可畏。不信,服痰火之剂,两月后,乳间微肿,脉洪数而无力。薛曰:脓内溃矣,当刺出其脓,以免内攻之祸。不信,又月余请视,但针得一孔,脓kt 不利,仍复内攻,唇舌青赤。薛曰:脏腑已坏,吾何能治之?后果殁。 从侄孙,年十四而毕姻。乙巳春,年二十四,腹中作痛,用大黄等药二剂,下血甚多,胸腹胀满,痰喘发热。又服破气降火药一剂,汗出如水,手足如冰。薛往他,适归诊之。左关洪数,右尺尤甚,乃腹痈也,虽能收敛,至夏必变而成瘵症。用参 各一两,归术各五钱,陈皮、茯苓各三钱,炙草、炮姜各一钱,二剂诸证少退,腹始微赤,按之觉痛,又二剂作痛;又二剂肿痛,脉滑数,针出脓瘀。更用大补汤,精神饮食如故,因遗精,患处色黯,用前药加五味、山茱、山药、骨脂、吴茱等剂,疮口渐敛,瘵证悉具,其脉非洪大而数,即微细如无,唯专服独参汤、人乳汁,少复,良久仍脱。余曰:当备后事,以俟火旺。乃祷鬼神,巫者历言往事如见,更示以方药,皆峻利之剂,且言保其必生。敬信服之,后果殁。经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而况又轻信方药于邪妄之人耶!书此警后。

背部(十二)

发背

或问:背发疽有几?曰:上中下三发,俱在脊中,属督脉。上发者,伤于肺,发于天柱骨下。中发者,伤于肝,为对心发。下发者,伤于肾,为对脐发,皆由积热怒气所致。

初如粟米,或麻或痒,或拘急,或不痛,或大痛,初觉便宜隔蒜灸之。或汗,或下,或托,量其虚实施治。脑发背发在上者,不可用木通,恐导虚下元故也。老弱者,尤宜戒。

然三发背,总要之地,与他处不同,尤所当谨。微有痛痒,宜速治之,活命饮加羌活,紫金丹、胜金丹、夺命丹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八阵散等下之;老弱者,黄 木香散、十全大补汤,托之。

《鬼遗》云:蜂疽发髀背,起心俞及心包络俞,若肩 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其色赤黑,脓清者,可治。或问:一人年六十,背患疽,状如蜂房,十日而平塌,寒热痛楚殊甚,饮食少进,膨胀淋沥何如?曰:此蜂窠发也,诊其脉微而迟,四肢厥冷为不足。询其先前过服耗气之剂,又得暴怒,用活命饮加参 、归术,兼以乌药、青皮、木香,间与紫金丹服之,起发脓溃,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特疽,发肺俞及肝俞,不穴二十日死。八日可刺,其色红赤,内隐起如椒子者死。

阴阳二气疽,广阔满背,或大或小不常,肿热胀大,十日可刺,导引出脓,不拘深浅多少,发渴体倦,十日外不见脓不治。 或问:背上麻木不常,时肿时塌,忽软忽硬,乍寒乍热何如?曰:此名阴阳疽,由七情内乖,阴阳不和也,此证必大渴神清脉定者可治。宜活命饮加羌活,或胜金丹、夺命丹选用。昏迷躁乱,饮食不进者死。十日得黄白脓者可治,数日无脓者死。

筋疽,发夹脊两边大筋上,其色苍,八日可刺,有痈在肥肠中,九十日死。

禽疽,始发者如疹,数十处如拳打之状,发寒齿噤,如此者,十四日死。十日可刺,导引脓出,即愈。 或问:背忽麻木,拘急不痛,十数处肉紫色,如拳触状何如?曰:此名禽疽。七日内,寒热口噤者死。急服活命饮加羌活、独活,胜金丹、夺命丹,得汗可治无汗不治。神清脉和可治,神昏脉躁或微或代者死。漫肿不溃,宜服台阁紫微丸。

或问:背疽两头小,四边散何如?曰;此名两头发,又名满天星,一名广绵背发。因积怒蓄热所致,活命饮加羌活,紫金丹,胜金丹。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肿高红润者生,低陷黑暗者死。

或问:背胁之间,三两处发疽何如?曰:此名老鼠攒,一名游走血脾痈。由怒气积热所致,多发于足少阳、足厥阴二经。宜顺气清热之剂,服黄连解毒汤、活命饮,加黄连、栀子及服紫金丹。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黄 木香散、内补十宣散选用。七日不见脓,黑陷及躁乱者死。

或问:背上生疽,肉色不变,麻木微痒,顽如牛领之皮,二三尺许何如?曰:此名竟体发,亦名椒眼发。由盛暑时,空腹感触秽气,及愤怒积郁所致。宜活命饮加羌活,或黄连解毒汤、胜金丹、乌金散选用。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七日内未成脓宜隔蒜灸,灸而起发,神清脉和者可治,灸而不起,腹胀神昏,脉微或促或代者死,服汗剂得汗者生,无汗者死。服补剂红润起发知痛者生,膨胀不食,干枯黑陷者死。

或问:背当心而痛,麻木不常,累累如弹如拳,坚硬如石,痛彻五内,遍身拘急何如?曰:此名酒毒发疽,由饥饱劳伤,炙爆、浓味所致。宜服黄连解毒汤,加羌活、干葛,或神效消毒散、内疏黄连汤、紫金锭、胜金丹选用。神昏脉乱,大渴狂言,有妨饮食者死,二便闭结者死。有因寒变而内陷者,用托里温中汤。

或问:背上细 无数,浸淫一二尺,如汤火伤。烦躁多渴何如?曰:此丹毒发疽也,因服丹石刚剂所致,红润者生,紫黯者死。恶证少者,宜服黄连消毒散、胜金丹、国老膏,恶证多,神昏脉躁,膨胀呕哕者死。

或问:背侧生疽,高二寸,长尺许,状如黄瓜,肉色不变何如?曰:此名黄瓜痈,一名肉龟。疼痛引心,四肢麻木是也,此证多不可治。急服紫金丹、胜金丹、活命饮加羌活、柴胡,及夺命丹、神仙追毒丸选用。脉微自汗谵语者死。平塌黑色者,独姜散主之,服台阁紫微丸。

或问:第九椎两旁,忽肿痛而无头,寒热大作何如?曰:此名龙疽,即中搭也。属太阳经,由七情不和,愤怒积热所致。壮实者,急服一粒金丹,或八阵散下之,活命饮加柴胡、羌活、黄芩,水酒各半煎服。老弱者,黄 木香散、内补十宣散、十全大补汤选用。色赤起发润泽者可治。色黑低陷,恶心眩晕,大便滑泄,小便如淋,谵语者死。

《鬼遗方》云:人生最可忧者,发背也,其种有五:一曰阳毒,因风热而有,或患热毒消渴,或先患伤寒,余有阳毒,触处蓄积,起于背脊膂之间,不问椎数,但从两夹脊起止,腰上、满背 热,如炊之状,赤紫或红如焰,脓毒难成,成后不止,止后痛不除,蓦忽数日之间,复平如旧,将谓肿消,此是内攻肉陷,不可疗矣。二曰阴毒发背,是气冷而作,初如黍米粒起,情绪不快, 而痛,直应前心,心忪怔,头目昏重,寒热如疟,五七日后,始发引攻肿,开阔难收,内积有脓,深沉迟缓未透,宜急以补气汤药内托,外以抽脓药贴之,宜急见脓,无脓即平,愈未期。三曰有人多服金石烧炼之药,毒恶流滞成发背者,初起如丹疹之状, 渐开如汤火疮,面色如朱,心膈烦躁,多渴嗜冷,其疮难起,起即惊人,犹胜于阴阳二毒者,缘此有解金石药毒汤散,治其内也,赖有根底分明,亦须急疗方安。四曰人有患酒食毒发背者,此疾非近得之,乃脏腑久积,乘饥乘困食之便睡,或多食酒肉,冷热粘滑,肥鲜炽腻,未下胸膈,房室不禁,恣意当风取快,脾脏气虚,不能受乘,发毒攻背两夹脊,不问椎数,初起痈头如小弹子,后大如拳,坚如石,痛遍四肢,加之拘急口苦舌干,腹急大小便涩,十数日后,头面手足虚肿,及脏腑通泄,如利内急痛者,是其证也。喜方肿引,急用收肿、发穴、溃脓汤药内实,外泄脓水不可放纵,迟缓则皮肉腐坏,伤骨烂筋,渐成脓多,因而感邪内败者死矣。五曰人有冒山岚瘴气,发背毒瓦斯,先在脏腑。年月浸远,气血虚损衰弱,初起肿色青黑如靴皮,顽痹痛深,附筋骨彻髓,按之如木石,引手加深,方觉似有痛处,至五七日,毒瓦斯浮浅肿高,色变青白,有如拳打之状,寒战似疟,及有风候,头动口偏,手足厥逆,眼黑睛小,白多而慢,此内有邪气相搏,急破出清血三五升,方有黄脓白汁,相和发泄,其反不宽不慢亦急,胀痛亦不住,直至色退热疼方愈,亦宜急急追赶脓与毒瓦斯外出,无害。

初患肿,三日内灸者生。 八日内脓成,针烙导引者生。未瘥,慎劳力者生。慎忌食者生。慎喜怒者生。催肿,猛疗者生。急疗者生。不讳发背者生。待脓自出,不导引者死。未内攻,而针烙用药导引者生;内攻后,导引针烙者死。肿 热痛方盛,已前疗者生;如过此后,已内攻者死。脓成后,不出不导引,但敷药者死。如赤白痢气急者,是已内攻,医疗无益必死,痈不救十得五生,疽不疗十全死,轻肿,怕痛者必死。不遇良方者死。节候不根据法者,必死。愚执恣意用性,逸情者死。

有发背痈,有发背疽,如毒瓦斯勇猛而发,如火焚茅,易于败坏。初发即可如黍米粒大,三两日渐赤引种,如手掌面大,五七日如碗面大,即易为攻。 热赤引如火烧之状,浮面渐溃烂阔开,内发肿如炊之状,外烂皮肉如削去,紫瘀脓汁多而肿不退,疼亦不止,发渴发逆,饮食不下,呕吐气急,浮浅开阔者,尤宜发脓,托毒汤药用之必愈,(阳证实也。)

其间有只如盏面大者,此非不大,缘为毒瓦斯深沉内虚,毒瓦斯近膜也,此必内攻,近入脏腑。却外入四肢,先攻头面虚浮,后攻手面,次攻两足面肿,名曰毒瓦斯散入四肢。其人声嘶气脱,眼睛黑小,十指肿黑干焦,不治,(阴证虚也)。

《精要》云:凡痈疽初发肿硬高者,而毒瓦斯却浅,此乃六腑不和为痈,其证属阳,势虽急而易治。若初发如粟粒,甚则如豆许,与肉俱平,或作赤色,时觉痒痛,痒时慎勿抓破,此乃五脏不调为疽,其证属阴,盖毒瓦斯内蓄已深,势虽缓而难治。

始发一粒如麻豆大,身体便发热,生疽处肿大热痛,此为发于外,虽大如盆,治之百可百活,(阳证实也)。或身体不热,自觉倦怠,生疽处亦不热,数日后渐大,不肿不痛,低陷而坏烂,此为发于内,虽神仙无如之何,(阴证虚也。)

〔薛〕 发背属膀胱、督脉经,或阴虚火盛,或醇酒浓味。或郁怒房劳所致。若肿赤痛甚,脉洪数而有力,热毒之证也为易治。漫肿微痛,色黯作渴,脉洪数而无力,阴虚之证也为难治。不肿不痛,或漫肿色黯,脉微细,阳气虚甚也,尤为难治。若肿 作痛,寒热作渴,饮食如常,此形气病气俱有余也,先用仙方活命饮,后用托里消毒散解之。(薛又云:头痛拘急,乃表症,先服人参败毒散一二剂,如 痛用金银花散,或槐花酒、神效托里散。 痛肿硬,脉实,以清凉饮、仙方活命饮、苦参丸。肿硬木闷,疼痛发热,烦躁饮冷,便秘脉沉实者,内疏黄连汤或清凉饮。大便已利,欲得作脓,用仙方活命饮、托里散、蜡矾丸,外用神异膏。)漫肿微痛,或色不赤,饮食少思,此形气病气俱不足也,用托里散调补之。不作脓或脓成不溃,阳气虚也,托里散倍加肉桂、参、 。脓出而反痛,或脓清稀,气血俱虚也,八珍汤。恶寒形寒,或不收敛,阳气虚也,十全大补汤。脯热内热,或不收敛,阴血虚也,四物加参、术。作呕欲呕,或不收敛,胃气虚也,六君加炮姜。食少体倦,或不收敛,脾气虚也,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肉赤而不敛,血热也,四物加山栀、连翅。肉白而不敛,脾虚也,四君加酒炒芍药、木香。小便频数者,肾阴亏损也,加减八味丸。若初患未发出,而寒热疼痛,作渴饮冷,此邪气内蕴也,仙方活命饮。口干饮热,漫肿微痛,此元气内虚也,托里消毒散。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脾胃虚弱也,六君子汤,如未应,加姜桂。其有死者,乃邪气盛真气虚,而不能发出也,在于旬余之间见之。若已发出,用托里消毒散,不腐溃用托里散。如不应,急温补脾胃。其有死者,乃真气虚而不能腐溃也,在于二旬之间见之。若已腐溃,用托里散以生肌。如不应,急温补脾胃。其有死者,乃脾气虚而不能收敛也,在于月余间见之。

外治法:初起 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气盛也,隔蒜灸之。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随火而散。再不痛者,须明灸之,(谓不隔蒜)。但未溃以前,皆可灸也,更用箍药围之。若用乌金膏,或援生膏点患处,数点尤好。间用雄黄解毒散洗患处,每日用乌金膏涂疮口处,候有疮口,即用纸作捻,醮乌金膏 人疮内,(翠青锭子尤妙)。若有脓为脂膜间隔不出。而作胀痛者,宜用针引之,腐肉堵塞者去之。若瘀肉腐动,用猪蹄汤洗,如脓稠或痛,饮食如常,瘀肉自腐,用消毒与托里药,相兼服之,仍用前二膏举涂贴。若腐肉已离好肉,宜速去之。如脓不稠不稀,微有疼痛,饮食不甘,瘀肉腐迟,更用桑柴灸之,多用托里药。若瘀肉不腐,或脓清稀不痛者,急服大补之剂,亦用桑柴灸之。以补接阳气,解散郁毒。尝观患疽稍重,未成脓者,不用蒜灸之法,及脓熟不开,或待腐肉自去,多致不救。大抵气血壮实,或毒少轻者,可假药力或自腐溃,怯弱之人,热毒中隔,内外不通,不行针灸,药无全功矣。然此证若脓已成,宜急开之,否则重者溃通脏腑,腐烂筋骨,轻者延溃良肉,难于收功,因而不敛者多矣。大抵发背之患,其名虽多,唯阴阳二证为要,若发一头或二头,其形 赤肿高,头起疼痛,发热为痈,属阴易治。若初起一头如黍,不肿不赤,闷痛烦躁,大渴便秘,寐语 齿,四五日间,其头无数,其疮口各含一粟,形似莲蓬,名莲蓬发,积日不溃,按之流血,至八九日或数日,其头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结一衣,揭去又结,其口共烂为一疮,其脓内攻,色紫黯为疽,属阴难治。脉洪滑者尚可,沉细尤难,如此恶证,惟隔蒜灸,及涂乌金膏有效。凡人背近脊并髀,皮里有筋一层,患此证者,外皮虽破难溃,以致内脓不出,令人胀痛苦楚,气血转虚,变证百出,若待自溃,多致不救。必须开之,兼以托里之剂,常治此证,以利刀剪之,尚不能去,以此坚物,待其自溃,岂不反伤乎?非气血壮实者,未见其能自溃也。

罗谦甫治一人,年逾六旬,冬至后数日,疽发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痛甚。疡医曰:脓已成,可开发矣。病者恐,不从。三日,医曰:不开恐生变症。遂以燔针开之,脓泄痛减,以开迟之故,迨二日,变症果生,觉重如负石,热如 火,痛楚倍常,六脉沉数,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也。邪气酷热,固宜以寒药治之,时月严寒,复有用寒远寒之戒!乃思《内经》云: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从证可也。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秤一两五钱,作一服服之。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进前药,其证悉除,月余平复。 虞奕侍郎,背中发小疮,不悟,只以药调补,数日不疼不痒,又不滋蔓,疑之,呼外医灸二百壮,已无及。此公平生不服药,一年来,唯觉时时手脚心热,疾作不早治,又误服补药,何可久也。盖发背无补法,谚云:背无好疮,但发于正中者,为真发背。(按:谓发背无补法,此非通论。然一种痴补而无通变者,又不可不知。)扬州名医杨吉老,其术甚着。有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不聊,莫能名其为何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销铄且尽,自此三年,当以疽死,不可为也。士人不乐而退。闻茅山观中一道士,医术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交切,乃衣僮仆之衣,诣山拜之,愿执役左右,道士喜留寞弟子中,诲以诵经,日夕祗事,顺指如意。经两月余,觉其与常隶别,呼扣其所从来。士人始再拜谢过,以实告之。道士笑曰:世岂有医不得之病?当为子脉之,又笑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日买好梨啖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饮之,仍食其滓,此疾自当平矣。士人归,谨如其戒,经一岁,复往扬州,杨医见之,讶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何以至此。士人以告。杨立具衣冠,焚香望茅山设拜,盖自咎其术之未至也。

程明佑,治槐充胡妪,年六十,疽发背,大如盂,头如蜂窠,呕逆咽不下,疡医药之,毒虽何杀而胃寒泄。程曰:病必分阴阳虚实,胃伤于寒,令人呕逆,温补则荣卫充而气血周贯,则毒随脓出而肌肉渐生,根据方投药四五剂,咽遂下,呕止,已痈溃体渐平。 陈斗岩治王主政,福建人,背患一痈痛甚。发咳逆十余日,水谷不下,脉伏如绝,医皆不治。陈视之曰:此寒凉过甚,中气下陷,以四君加姜桂,三进而病如失,痈亦渐愈。

一男子年五十余,形实色黑,背生红肿,及髀骨下痛,其脉浮数而洪紧,食亦呕,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柏、生附、栝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黄芩、半夏、生姜,六帖而消,此亦内托之意也。周评事观患背痈,疮口久不合,召疡医徐廷礼疗治,恒以托里、十宣二散与服,不效。徐谓周曰:更请盛用美来共事料理,吾技穷矣。

即而盛至,按脉用药,率与徐类,但多加人参五钱,附子稍行功耳,服后两足俱暖,自下而上,谓其子曰:今之药,何神哉!顿觉神爽,快服之。旬日而宿口平复。 御医王介之之内,年四十,背疽不起,泄泻作呕,食少厥逆,脉息如无,属阳气虚寒,用大补剂加附子、姜桂而不应,再加附子二剂泻愈甚,更以大附子一枚、姜桂各三钱,参、 、归、术各五钱,作一剂,腹内始热,呕泻乃止,手足渐温,脉息遂复,更用大补而溃,托里而敛。十年后,终患脾胃虚寒而殁。

丹溪治一人,背痈径尺,穴深而黑,急作参 归术膏饮之,三日略以艾芎汤洗之,气息奄奄。然可饮食,每日作多肉馄饨,大碗与之,尽药膏五斤,馄饨三十碗,疮渐合,肉与馄饨,补气之有益者也。 一老人,背发疽径尺,已与五香、十宣散数十帖,呕逆不睡,素有淋病,急以参 归术膏、以牛膝汤入竹沥饮之,淋止思食,尽药四斤,脓自涌出而愈。 一人发背痈疽,得内托、十宣多矣,见脓呕逆发热,又用嘉禾散加丁香,时天热,脉洪数有力,此溃疡尤所忌,然形气实,只与参膏竹沥饮之,尽药十五六斤,竹百余竿而愈。后不戒口味,夏月醉坐水池中,经年余,左胁旁生软块,二年后成疽,自见脉证呕逆如前,仍服参膏等而安。 汪石山治一老人患背痈,诊视之,其脉洪缓而濡,痈肿如碗,皮肉不变,按之不甚痛,微发寒热。乃语之曰:若在膊胛,经络交错,皮薄骨高之处,则难矣!今肿去胛骨下掌许,乃太阳经分,尚可治。遂用黄 五钱,当归、羌活、甘草节各一钱,先令以被盖暖,药熟热服令微汗,寝熟肿消一晕,五服遂安。 薛己治进士张德弘,背疽微肿微赤,饮食少思,用托里药脓成而溃,再用大补汤之类,肉生而敛。忽寒热作呕,患处复肿,其脉浮大,按之若无,形气殊倦。薛谓之曰:此胃气虚惫,非疮毒也。彼云:侵晨登厕,触秽始作,仍用补药而敛。 一人,大背患疽年余,疮口甚小,色黯陷下,形气怯弱,脉浮缓而涩,此气血虚寒也,用十全大补加附子少许,数剂而元气渐复,却去附子,又三十余剂全愈。一妇年五十余,四月初,背当心生疽如栗大,三日渐大,根盘五寸许,不肿痛,不寒热。薛诊其脉微而沉,曰:脉病而形不病者忌也,实则痛,虚则痒,阴证阳证之所由分也,不发不治,溃而不敛亦不治,乃与大补阳气之剂,色白而黯,疮势如故,至十二日,复诊其脉沉,疮势不起,神疲食减,小便淋涩,乃与大补气血加姜桂二剂,疮亦不起,十五日因怒,呕泻并作,服大补药一剂,疮仍不起,薛留药二剂而去。病者昏愦不服,或劝之省悟,根据方连进七剂,十六日疮起而溃,色红而淡,脓亦如之。十九日薛至,喜曰:疮已逾险处,但元气消铄尚可忧,连与大补二十余剂,五月十一日,病者因劳自汗,口干舌强,太阳发际、胸顶俱胀,复延薛至,诊之曰:此气血俱虚,肝胆火上炎,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芍药顿愈。但内热少睡,手足发热,不时霍热,用逍遥散加山栀,热退,复用归脾汤,疮乃愈。计疮发及敛,四十二日。 内翰杨皋湖,少参史南湖之内(二条并见阳气脱陷。) 一儒者年几六旬,仲冬,背疽初起入房,患处黑死五寸许,黯晕尺余,漫肿坚硬,背如负石,发热作渴,小便频数,两耳重听,扬手露体,神思昏愦,脉沉而细,右手为甚,便秘,二十七日计进饮食百余碗,腹内如常,众欲通之。薛曰:所喜者此耳!急用大剂六君子加姜、附、肉桂三剂,疮始 痛。自后空心用前药,午后以六味丸料 加参 ,归、术五剂:复用活命饮二剂,针出黑血甚多,瘀脓少许,背即轻软,仍用前药,便亦通利。薛他往四日,神思复昏,疮仍黑陷,饮食不进,皆以为殒。薛以参、 、归、术各一两,炮附子五钱,姜、桂各二钱服之,即索饮食并鸭子二枚,自后日进前药二剂,肉腐脓溃而愈。 操江都宪伍松月,背疮愈后大热,误为实火,用苦寒药一钟,寒热益甚,欲冷水浴身,脉浮大,按之全无。薛曰:此阳气虚浮在肌表,无根之火也,急用六君加附子,一剂即愈。 一男子,背疮不敛, 肿发热,小便赤涩,口干体倦,脉洪数而无力,用参、 、归、术、熟地黄、芎芍、陈皮、麦冬、五味、炙草、肉桂,补元气,引虚火归经,脉证益甚,此药力未能及也,再剂顿退。却去肉桂,又数剂而愈。此证因前失补元气故耳。 宪副陈鲁山年五旬,居官勤苦,劳伤元气,先口干舌燥,后至丙午仲夏,发背疽漫肿,中央色黯,四畔微赤微痛,脉举之浮大,按之微细,左寸短而右寸若无,十余日,肿未全起。薛曰:此属病气元气虚寒,当舍时从证,朝用参、 、姜、桂、归、术、陈皮、半夏、炙草,温补其阳;夕用加减八味丸,滋其肝肾,各四剂而腐溃。但脓水清稀,盗汗自汗,内热晡热,脉浮而数,改用八珍汤。复发热而夜阳举,此肾虚而火妄动,仍用加减八味丸料煎服而安。又因怒动肝火,疮出鲜血二盏许,左关弦数,右关弦弱,此肝木侮脾,肝不能藏血,脾不能统血也,用十全大补兼用前药料,各二剂而血止,再用前药调理而痊。

一人仲夏,疽发背,黯肿尺余,皆有小头如铺黍状,四日矣,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外用隔蒜灸,内服活命饮二剂,其邪稍退,仍纯补其气,又将生脉散代茶饮,疮邪大退。薛因他往,三日复视之,饮食不入,中央肉死,大便秘结,小便赤浊,曰:此间断补药之过也。盖中央肉死,毒瓦斯盛而脾气虚,大便不通,胃气虚而肠不能送。小便赤浊,脾土虚而宦陷。治亦难矣,急用六君加当归、柴胡、升麻,饮食渐进,大便自通,外用乌金膏,涂中央三寸许,四围红肿渐消,中央黑腐渐去,乃敷当归膏,用地黄丸料,与前药间服,将百剂而愈。 中翰郑朝用,背疽发热,吐痰,饮食无味,肌肉不生,疮出鲜血。

薛曰:此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也,法当补脾胃。彼不信,用消毒凉血,加恶寒呕吐,始悟其言。用六君加炮姜、半夏、茯苓,数剂诸证悉退,又令用十全大补,疮口渐敛。后因饮食稍多,泄泻成痢,此脾胃虚寒下陷,用补中益气,下四神丸而痢止,继以六君子汤而疮愈。 封君袁怀雪,背疽发热作渴,脉数无力,用四物加黄柏、知母、玄参、山栀、连翘、五味、麦冬、银花,脉证渐退,又加白芷、参、 ,腐肉悉溃。因停药且劳,热渴仍作,乃与参、 、归、芷、炙草、山药、山萸、茯苓、泽泻、肉桂而安。又以六味地黄丸及十全大补而敛。 都宪周弘fs ,背患疽肿而不溃,脉大而浮,此阳气虚弱而邪气壅滞也,用托里散倍用参 ,反内热作渴,脉洪大鼓指,此虚火也,用前散急加肉桂,脉证顿退,仍用托里而愈。若以为热毒而用寒药,则误矣。太仆王 塘,初起因大劳,又用十宣散之类,加喘渴内热,脉大无力,此阳气自伤不能升举,下陷于阴分而为内热也。

薛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麦门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上舍张克恭患此,内服外敷,皆寒凉败毒,遍身作痛,欲呕少食,晡热内热,恶寒畏寒。薛曰:遍身作痛,荣卫虚而不能营于肉里也;欲呕少食,脾胃虚寒而不能消化饮食也;内热晡热,阴血内虚而阳气陷于阴分也;恶寒畏寒,阳气虚弱而不能卫于肌肤也。此皆由脾胃之气不足所致。遂用补中益气汤,诸证渐退,又以十全大补汤,腐肉渐溃,又用六君子汤加芎、归,肌肉顿生而愈。 儒者周两峰,怀抱久郁,背脊患疽,肝脉弦洪,脾脉浮大,按之微细。以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贝母,少用金银花、白芷,二剂肝脉顿退,脾脉顿复。乃以活命饮二剂,脓溃肿消,肝脉仍弦,此毒虽去而胃气复伤,仍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而愈。 上舍蔡东之患此,薛用托里之药而溃,疮口尚未全敛,时值仲冬,兼咳嗽。薛曰:疮口未敛,脾气虚也,咳嗽不止,肺气虚也,法当补其母,一日与其同宴,见忌羊肉。薛曰: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类是也,最宜食之,遂每日不彻,旬余而疮敛,嗽亦顿愈矣。 宪副屠九峰,孟春患此,色黯漫肿,作渴便数,尺脉洪数,此肾水干涸,当殁于火旺之际。不信,更用苦寒之药;复伤元气,以促其殁。京兆柴黼庵,仲夏患之,色黯微肿,发热烦躁,痰涎自出,小腹阴实。手足逆冷,右关浮涩,两尺微细。薛曰:此虚寒之证也,王太仆云:大热而不热,是无火也,决不能起。恳求治之,遂用大温补之药一剂,流涎虽止,患处不起,终不能救。 顾包泉老医,年六十有五,因盛怒疽发于背,大如盂,四围色黑,召疡医治之,用冷药敷贴,敷已觉凉。约曰:七八日后,为用刀去瘀肉。顾俟其去,曰:四围色黑,乃血滞,更加冷药,非其治也。乃更治热敷药,去旧药敷之。觉甚痒终夜,明日色鲜红, 肿亦消。惟中起数十孔如蜂房,一日许,又觉恶心作哕,视一人头如两人头,自诊曰:此虚极证也,用参附大剂进二服,视已正矣,不数日竟愈。

一妇因得子迟,服神仙聚宝丹,背生痈甚危。脉散大而涩,急以加减四物汤百余帖,补其阴血,幸其质浓,易于收敛。

腰部(十三)

腰疽

或问:十四椎旁,腰肾之间,发疽何如?曰:此名连肾发,即下搭也。由房劳太过,致伤肾水,令人口干,寒热大作,百节俱痛,急服胜金丹、黄 内托散、活命饮加羌活、黄治之,稍缓溃烂透膜者死。若见咳嗽呕哕,腰间似折,不能俯仰,饮食不纳者死。溃而脓水清稀,腐烂腥秽,迷闷不醒,厥逆者不治。 一妇年逾七十,腰生一 ,作痒异常,疑虫虱所毒,诊脉浮数。齐氏曰:脉浮数,反恶寒者,疮也。翌日复诊,脉乃弱。予谓:未溃而脉先弱,何以收敛?况大便不通,则真气已竭,治之无功。固请,不得已,用六君子加藿香、神曲,饮食渐进,大便始通,更用峻补之剂,溃而脓清作渴,再用参、 、归、、麦门、五味而渴止。喜曰:可无虞矣!予曰:不然。不能收敛先入之言也,彼疑。更医,果殁。一人年十九,腰间肿一块无头,不痛色不变,三月不溃,饮食少思,肌肉日瘦,此气搏腠理,荣气不行,郁而为肿。名曰湿毒流注。《元戎》曰:若人饮食疏,精神衰,气血弱,肌肉瘦,荣卫之气短促而涩滞,故寒搏腠理,闭郁为痈者当补,以接虚怯之气。遂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陈皮三十余剂,始针出白脓二碗许,仍用药倍加参 ,仍灸以豆豉饼渐愈。彼乃惑于速效,内服败毒,外贴凉药,反致食少脓稀,患处色紫,复请予治。喜得精气未衰,仍以前药,加远志、贝母、白蔹百剂而愈。此或久而不愈,或脓水清稀,当服内塞散,及灸附子饼,然后可愈。一妇年逾二十,腰间突肿寸许,肉色不变,微痛不溃,发热脉大,此七情所损,气血凝滞遂道而然。当益气血,开郁结,更以香附饼熨之,使气血充畅,内自消散。若尔,虽溃亦无危。不听,乃服十宣流气之药,气血愈虚,溃出清脓不敛而死。 一妇产后,腰间肿,两腿尤甚,此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不早治,必作痈。遂与桃仁汤二剂稍愈,更以没药丸数服而痊。亦有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注四肢,或注股内痛如锥刺,或两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乃壅遏,血蓄经络而然,宜没药丸治之。亦有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治之。

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为流注,为骨疽,多致不救。 府庠彭碧溪,患腰疽,服寒凉败毒之药,色黯不痛,疮头如铺黍,背重不能安寝,耳聩目白,面色无神,小便频涩,作渴迷闷,气粗短促,脉浮数重按如无。余先用滋肾水之药一剂,少顷,便利渴止,背即轻爽。乃砭去瘀血,以艾半斤许,明灸患处,外敷乌金膏,内服参、 、归、术、肉桂等药至数剂,元气稍复。自疑肉桂辛热,一日不用。手足并冷,大便不禁,仍加肉桂,及补骨脂二钱,肉豆蔻一钱,大便如常,其肉渐溃,更用当归膏以生肌肉,八珍汤以补气血而愈。 举人顾东溪,久作渴,六月初腰患疽,不慎起居,疮溃尺许,色黯败臭,小便如淋,唇裂舌刺,七月终请治。左尺洪数,左关浮涩,余谓:先渴而患疽者,乃肾水干涸,虚火上炎,多致不起。然脓水败臭,色黯不痛,疮口张大,乃脾气败而肌肉死也。小便如淋,痰壅喘促,口干舌裂,乃脾肺败而肾水绝也。左尺洪数,肾无所生也。

左关浮涩,肺克脾也。况当金旺之际,危殆速矣!二日后果殁。盖此证既发于外,两月方殁者,乃元气虚不能收敛也。若豫为调补,使气血无亏,亦有得生者。

或问:一人患疽于腰胯之间,肉色不变,坚硬如石,经月不溃者何如?曰:此名石疽。

属少阳 阳明二经积热所致,邪毒固结,元气不足,故不能起发。活命饮加独活、羌活、柴胡、黄 ,及紫金丹汗之,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托之。若黑陷不起,麻木不痛,呕哕不食,精神昏乱,脉散或代者死。神清脉和,服台阁紫微丸。

腰部(十三)

缠腰火丹

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急服内疏黄连汤。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活命饮加芩、连、黄柏,外用清热解毒药敷之。此证若不早治,缠腰已遍,则毒由脐入,膨胀不食而死。

治蛇缠疮上用雄黄研为末,以醋调涂,仍用酒调服。凡为蛇伤,及蜂虿、蜈蚣毒虫,癫犬所伤,皆可用之。

下部(十四)

便毒

《鬼遗》云:腿 两处起为便毒。跨下两臀尖下,大道前(谷道)。小道后(水道)。成悬痈。皆是虚极人患此痈,近谷道左右,亦名痔痈。宜急补脾脏及发处贴药,既用发穴散,破后用抽脓膏,脓尽用合疮口散合之。慎勿过冬,即成冷漏难治。夫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其毒初发,寒热交作,腿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智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结为便毒矣。盖腿与小腹合缝之间,精气所出之道路也,或触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即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成肿结也。初起切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滞,不得宣通,反成大患。

惟当开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

〔孙〕 按:前论盖思想无穷,所愿不遂者设也,此固一说而意犹未完。果如此论,当僧尼、孀妇、官人、旷夫,多有此患,然予目击商贾中野合不洁淫妓,便构此疾。或疳疮,或杨梅者,亦由欲火淫炽,一旦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肤腠开通。是以受毒初发之时,慎不宜以败毒之药泻之何也?毒邪非虚不入,若复虚胃气,则毒邪下陷,治之非弥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发汗,其次利小便。肤腠所感之邪,汗易散也,阴jing腿缝皆肝经络。肝肾主下焦,又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所治皆顺也,故治之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已发汗,利小便。体浓邪固而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调气之剂攻之。俟毒瓦斯宣通,随以补剂托之,亦不失先后着也。

〔薛〕 便痈属厥阴肝经,内热外寒,或劳倦过度,或房欲不节,或欲心不遂,或强固其精,或肝经湿热而致。治法内热外寒者,双解散。劳倦过度者,补中益气汤。房欲不节者,六味丸料。欲心不遂者,先用五苓散加大黄,疏其精滞,后用地黄丸以补其肝肾,强固其精。或湿热壅滞者,宜用龙胆泻肝汤疏肝导滞。夫便痈血疝也,属厥阴肝经之络脉,冲任督脉之隧道。故妇人患此,多在两 肿痛,或腹中结块,小便涩滞,苟治者得法,患者又能调摄,何难敛之有。若概用大黄等剂,以求其内消,或令脓从便下,损其气血,及不慎起居饮食者,皆为不治。

〔表〕一人肿痛发热,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止;以双解散剂而消。

荆防败毒散 治便痈,发寒热或拘急疼痛。(方见肿疡。)

〔里〕一人 肿作痛,大小便秘,脉有力。以玉烛散二剂顿退,更以龙胆泻肝汤四剂而消。

子和玉烛散 (即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各半服之。)

〔世〕 又方刘寄奴 王不留行 大黄 金银花 木鳖子上等分,酒水煎,露一宿,五更服。

〔丹〕 治便毒初起射干(二寸) 生姜(如指大,捣细)

上取顺流水煎微沸。服之以泻为度;又用牛皮胶醋煮,涂患处。(射干紫花者是,红花者非。)

治已结成脓者大黄(半两) 枳实 浓朴(各三钱) 甘草节(一钱) 连翘(半两) 桃仁泥(二十一枚)

上分三服。姜三片,水煎服。

又治便毒青皮 白芷 柴胡 赤芍药 槟榔 朴硝 乌药 木瓜 大黄 连翘 栝蒌 生地黄甘草节 黄芩 三棱 蓬术 犀角 皂角刺上为 咀。以水三碗,煎至一碗。候大饥服,以泻为度。

三物汤 治便痈牡蛎 大黄 山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以酒水一大盏,煎至七分,露一宿。空心温服。

四神散 治便毒,初起寒热,欲成痈疽,服此神效。

大黄 木鳖子 僵蚕 贝母(各二钱半)

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食前热服,若得汗下为妙。

双解散 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川大黄(三钱) 泽泻 牵牛 白芍药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辣桂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补骨脂散破故纸(炒研) 牛蒡子(微炒) 牵牛(炒) 大黄酒(拌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两,酒调下。

消毒五圣汤 治便毒肿疼神效。

五灵脂 白僵蚕 郁金 贝母 大黄(各三钱)

上酒水各半煎服,连服三帖立愈。

消毒饮 治便毒初发,三四日可消。

皂角针 金银花 防风 当归 大黄 甘草节 栝蒌实(各等分)

上 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温服。仍频提掣顶中发立效。

又方木鳖子、大黄、栝蒌、桃仁、草龙胆。

咀,浓煎,露一宿。清晨温服立愈。

止痛妙绝饮 治便毒肿硬,不消不溃,疼痛无已,此方一服,立能止痛。

人参 大黄(各五钱)

上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人乳香、没药各一钱,空心食前服。

牡蛎散 治血疝,即便毒。

当归(酒拌) 甘草节 滑石( ) 牡蛎( 各一钱半) 大黄(三钱) 木鳖子(五枚,杵)

作一剂。用水二盅,煎一盅,露一宿。五更顿服,冬月火温服。已未溃脓血从大便出。

〔薛〕 按:此方乃咸寒导滞之剂。若久旷房室,大小便秘,发热 痛,或交感强固精气,致精血交错,肿结疼痛,便秘者宜用。若劳倦之人,不甚 痛,大小便如常,或小便赤色,发热不作脓,及溃而不敛,宜用十全大补汤。盖此证多起于劳役不足,或房劳过度,精气俱虚之人。俗云:一石米疮,此言百日后可愈也。若大补气血,不旬日而愈,何用百日?盖疮之收敛,在乎血气之盛也。尝治举人凌待之,虚而服克伐药,几致危殆,予用托里健脾药而消。秀才王文远,劳苦患之,服小柴胡汤而表证散,后用托里药,脓成针之而旬日愈。胡判官,脓清脉弱,以大补之药而已愈。因新婚后发,自用连翘消毒散,致泻痢不止,竟致不救。可见此证属不足多矣,非补不可。大抵便毒属肝经,初起坚硬,肝主筋故也,五七日后当赤软,脓成故也。若尚坚硬,乃元气不能腐化。往往人见坚硬,只欲内消,反服攻散药,多致虚虚之祸,前所治者,即其验也。

又方山栀 大黄 乳香 没药 当归(各半钱) 栝蒌仁(二钱) 代赭石(一钱)

上作一服水煮。

〔表里〕一人不慎房劳,患此肿痛,以双解散二服,其病即止。更以补中汤数剂而脓成针之,以八珍汤加五味、麦门、柴胡三十余剂。大抵便痈者血疝也,俗呼为便毒,言于不便处患之故也。乃足厥阴肝经络,及冲任督脉亦属肝之旁络也,是气血流通之道路,今壅而肿痛,此则热毒所致,宜先疏导其滞,更用托里之剂,此临证制宜也。

防风通圣散 治疮汤便毒。若泻去芒硝、大黄。能解暑月热毒,或遍身头面患疮。

芍药(焙) 芒硝 滑石( ) 川芎 大黄(煨) 桔梗 石膏( ) 荆芥 麻黄(各四分半)

山栀 白术 连翘 当归 薄荷 甘草 防风 黄芩(焙,各八分)

作一剂。水二盅,煎八分服。

愚按:此方非表里俱实,大小便秘者,恐不可用,宜审之。通圣散合益元散,名双解散。

苏方散 治便毒。

木鳖肉 当归尾 芍药 白芷 粉甘草 川芎 射干 忍冬(即金银花) 大黄 没药 苏木穿山甲( 火煨,各六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食前服。

〔流气活血〕东垣青皮汤 治便毒。

青皮 防风 当归身 甘草梢(生,各等分)

上 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煎至八分,去渣。大温服空心,日进三服。

撤消通气散 便毒初发用此。

南木香 延胡索 天花粉(酒浸) 舶上 香(怀) 白牵(牛炒) 白芷 当归 甘草(各一两) 青木香(半两) 穿山甲(酒浸,炙焦,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木香汤亦可。

〔补虚〕府庠沈尼文,年二十,左拗患之,余以肝肾阴虚,先用托里药,溃而将愈。因入房发热作渴,右边亦作痛,脓水清稀,虚证悉至,脉洪大而无力,势甚可畏,用十全大补加附子一钱,脉证顿退,再剂全退。后用大补汤三十余剂而痊。 一男子,肿而不溃,余谓:此因阳气虚弱,用参、 、归、术,以补托元气,用白芷、皂角刺、柴胡、甘草节,以排脓清肝,数剂而溃;以八珍加柴胡,补其气血,数剂而愈。 一人患便毒,脓稀脉弱。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门、白蔹,三十剂稍愈,更以参 归术膏而平。因新婚复发,聚肿坚硬,四肢冷,脉弱皮寒,饮食少思,此虚极也,仍用前药,加桂附三剂稍可。

彼欲速愈,自用连翘消毒饮,泄利不止而殁。

一人年逾四十,素劳苦,患便毒,发寒热,先以小柴胡汤加青皮一服,表证悉退,次以补中益气汤加穿山甲二剂,肿去三四,更以托里之药五六服,脓成刺去,旬日而敛。

一人肿而不溃,以参、 、归、术、甘草节、皂角针、白芷、柴胡,数剂而溃,以八珍汤加柴胡,数剂愈。 一人溃而肿不消,且不敛。诊之脉浮而涩,以豆豉灸,更以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愈。

〔消毒清火〕儒者肿痛便涩,用八正散二剂,清肝火导湿热而肿痛愈,再以小柴胡加芎、归、泽泻、山栀二剂,清肝火补脾血,而小便利。一男子,溃而肿痛不止,此余毒未解,用活命饮一剂而痛止,再剂而肿消。 一男子,痛甚发热,用前饮一剂痛止,再以神效栝蒌散加山栀、柴胡二剂而消。 一男子,已溃而痛不止,小便秘涩,此肝火未解也,与小柴胡汤加黄柏、知母、芎、归,痛止便利,更以托里当归汤而疮敛。若毒未解而痛不止者,须用活命饮。 一人脓未成大痛,服消毒托里内疏药,不应,脉洪大,毒尚在,以仙方活命饮,一剂痛止,又剂而消。 一人溃而痛不止,诸药不应。诊之脉大,按之则数,乃毒未解也,以仙方活命饮而止。又二剂而消。 一人肿痛,日晡发热,以小柴胡加青皮、天花粉四剂,痛止热退,以神效栝蒌散四剂而消。

栝蒌散 治便痈等恶疮。

栝蒌(一枚) 金银花 牛蒡子(炒,各三钱) 生姜 甘草(各半两)

上将药不犯铜铁器,捶碎。用酒一大升煎数沸,空心温服。

威灵仙散 治便毒。

威灵仙 贝母 知母(各一两)

上三味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如不散,再服。

〔薛〕 按:此方通经,去脓消毒,补虚益气。盖此证多患于阴虚之人,此方乃是一见也。亦有 痛小便数者,宜先用加减龙胆泻肝汤。大小便秘, 肿作痛,宜八正散。憎寒发热,荆防败毒散。然后用此方。若不作脓或脓不溃,宜用大补之剂。溃而不敛者,更用豆豉饼灸之。

〔小便不利〕一老妇,肿痛脓未作,小便滞,肝脉数,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山栀、黄柏,四剂而消。

加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拌,炒) 泽泻 车前子(炒) 木通 生地黄 当归尾 山栀(炒) 黄芩(各一钱)

甘草(生用,五分)

作一剂。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如湿盛,加黄连。大便秘,加大黄。

〔大便不实〕一人服克伐药。以求内消,致泻利少食。以二神丸先止其泻,以十全大补倍加白术、茯苓,数剂而消。 一人年逾四十,患便毒,克伐太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遗精脉微。东垣云:精滑不禁,大便不利,腰脚沉重,下虚也。仲景曰:微弱之脉,主气血俱虚。以六君子加破故纸、肉豆蔻煎服,泄止食进,更以十全大补汤加行经药,十余剂而消。

〔妇人〕一妇素清苦,因郁怒患前症,或用败毒寒凉之药,反晡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口干咽燥。余谓:此郁气伤脾,因药复损,先以当归汤数剂,后兼逍遥散,各五十余剂,而诸证皆愈。 一妇小腹内,如有所梗,两拗与人门俱肿,小便淋沥,经候不调,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初如鸡卵而渐大,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属肝脾郁结之证也,用加味归脾汤,肝火退而脾土健,间以逍遥散下芦荟丸而愈。 一妇人,两拗肿痛,腹内一块不时上攻,月余不调,小便不利。余以为肝脾气滞,以四君加芎、归、柴胡、山栀而愈,后因郁怒,前证复作,却兼胸胁胀满,盗汗,此肝木甚而伤脾土,用加味归脾汤,下芦荟丸而痊。 一妇小腹内或作痛,或痞闷,两拗肿痛,内热寒热,胸膈不利,饮食不甘,形体日瘦,此肝气滞而伤脾气,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渐愈,更用芦荟丸而全愈。 一妇两拗肿痛,小腹痞胀,小便时数,白带时下,寒热往来,小水淋沥。余谓:脾气滞而血病,用龙胆泻肝汤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六味丸而全愈。 一妇患前证,胸胁胀闷,或小便不利,或时作痛,大便涩滞,服疏气豁痰等药益甚。余谓:肝火气分之病,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热;又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六味丸以滋肾水而愈。

一妇患前证,余谓:此肝脾郁怒之证,不信。别服化痰利气之剂,胸腹胀闷,又服峻利疏导之剂,变脾虚发肿之证而殁。 一妇两 肿痛,内热作渴,饮食不甘,肢体倦怠,阴中作梗,小便赤涩,为肝脾阴虚湿热,用加味归脾汤而愈。后因怒复作,小腹肿胀,小便不利,用小柴胡加山栀、芎、归,以清理肝火,胀痛顿止。又以加味逍遥散,调补肝火而痊。 一妇人,两 肿痛,寒热内热,小便赤涩,胸胁不利,此肝火动而脾气伤,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数剂,少愈;又与加味归脾汤,诸证悉退。再用加味逍遥散而全愈。

一妇小腹痞闷,小便不利,内热体倦懒食,此气血虚而兼肝火,用八珍汤加柴、栀、胆草,治之而安。 一妇阴中如梗,两 肿痛,寒热不食,小便频数,小腹重坠。余以为肝脾郁结所致。先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茯苓、车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二十余剂调理脾郁而愈。

〔杂方〕退毒散 治便毒肿结。

穿山甲(蘸醋炙焦,五钱) 木猪腰子(醋微炙,三钱)

为末。每服二钱,食前老酒调下。次以醋煮肥皂,研膏敷之妙。(木猪腰子,即木猪苓)

立消散 消便毒痈肿如神。

全蝎(炒) 核桃(去壳、肉,只用隔膜,炒)

等分为末。空心酒调下三钱;下午再服,三日全愈。

又方 白僵蚕、槐花为末。酒调服。一方,加酒大黄。

〔外治〕敷药方 治便毒肿痛。

雄黄 乳香(各二两) 黄柏(一两)

上为细末。用新汲水调敷肿处,自消。

〔丹〕 又方 用甘草节、白芷、黄连各等分,如破者,龙骨、白枯矾、赤石脂,并用铁围散。痈疽肿毒亦治,用之效。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大黄 黄连 黄柏 南星 半夏 防风 羌活 皂角刺 木鳖子栝蒌 甘草节 草乌尖 阿胶上为细末。醋调成膏,入石器内,火熬黑色。鹅羽蘸敷之。

下部(十四)

毛际疡

或问:小腹至阴之下,玉jing之根,痒极。沸汤沃之,稍止而复作。有三四窍,黄水淋漓何如?曰:此广疮结毒也,询之幼时曾生恶疮。旬日后大痛肿甚,饮食少进,作结毒治之。

下部(十四)

囊痈

〔丹〕 《外科精要》云:痈疽入囊者死。囊属厥阴,今以死言之,将以为属少阴肾经邪?予亲见入囊者七八人,悉以湿热入肝经施治,而用补阴药佐之,虽脓溃皮脱,睾丸悬挂可畏者,皆不死。但不知下虚年老者如何耳。 囊痈,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润下,将流入渗道,因阴dao或亏,水道不利而然,脓尽自安,不药可也,惟在善于调摄耳。又有因腹肿,渐流入囊肿甚,而囊自裂开,睾丸悬挂水出,以麸炭(杉木炭)末敷,外以紫苏叶包裹,仰卧养之。 大抵此证属阴dao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降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滞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肿痛已退,便利已和者,除湿滋阴药相兼治之。欲其成脓,用托里为主,滋阴佐之。候脓成即针之,仍用托里滋阴。若湿毒已尽者,专用托里,如脓清或多或敛迟者,用大补之剂,或附子饼灸之。

〔薛〕 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若小便涩滞者,先分利以泄其毒,继补阴以令其自消。若湿热退而仍肿痛,宜补阴托里以速其脓。脓 而便秘者,热毒壅闭也,先用托里消毒散,后用针以泄之,脓去即解。若脓去而肿痛不减者,热毒未解也,用清肝养荣汤。口干而小便数者,肾经虚热也,六味丸。内热晡热者。肝经血虚也,四物加参术。

体倦食少者,脾气虚热也,补中益气汤。脓水清稀者,气血俱虚也,十全大补汤,此证虽大溃而睾丸悬露,治得其法,旬日肉渐生而愈。若专攻其疮,阴dao益虚,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少壮者多成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亦有患痔漏久而串及于囊者,当兼治其痔,切忌寒药克伐,亏损胃气。

一人,囊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加减龙胆泻肝汤,二剂少愈,更以四物加木通、知母、黄柏而消。 一人脓熟作胀,致小便不利,急针。以小柴胡加黄柏、白芷、金银花,四剂少愈,更以托里消毒散,数剂而消。 一人年逾五十,阴囊肿痛,得热愈盛,服蟠葱散,不应。肝脉数,此囊痈也,乃肝经湿热所致。脓已成急针之,进龙胆泻肝汤,脉证悉退。更服托里滋阴药,外敷杉木炭、紫苏末,月余而愈。 一人年逾六十,阴囊溃痛不可忍,睾丸露出,服龙胆泻肝汤,敷麸炭、紫苏末不应。薛意此湿气炽盛,先饮槐花酒一碗,次服前汤少愈,更服托里加滋阴药而平。设以前药不应,加之峻剂,未有不损中气以致败也。 一弱人,肿痛未成脓,小便赤涩,以制甘草、青皮、木通、黄柏、当归、麦门,四剂少愈,以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 一人 肿痛甚,小便涩,发热脉数,以龙胆泻肝汤,倍车前、木通、泽泻、茯苓,势减半,仍以前汤加黄柏、金银花四剂,又减二三,便利如常。唯一处不消,此欲成脓,再用前汤,加金银花、皂角针、白芷六剂,微肿痛,脉滑数,乃脓已成针之,肿痛悉退。投滋阴托里药,及紫苏末敷之而愈。 一人病势已甚,脉洪大可畏,用前汤二剂,肿少退,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少止,脉洪数,脓已成须针之,否则阴囊皆溃。彼不信,更他医,果大溃,睾丸挂,复求治。脉将静,以八珍汤加黄、黄柏、知母、山栀,更敷紫苏末,数日而痊。 一人连日饮酒,阴挺并囊湿痒,服滋阴等药不应。薛谓:前阴肝脉络也,阴气从挺而出,素有湿,继以酒为湿热,合干下焦而然,经曰: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遂以龙胆泻肝汤,及清震汤而愈。此或不应,宜补肝汤及四生散治之。 儒者陈时用,考试不利,一夕饮烧酒入房,妻不纳,翌日阴囊肿胀 痛,遣人求治。薛以除湿热,清肝火之剂,城门夜闭不及归服。翌早报云:夜来阴囊悉腐,玉jing下面贴囊者亦腐,此肝火挟酒毒而湿热炽盛也,仍以前药,加参、 、归、术四剂,腐肉尽脱,睾丸悬挂,用大补气血,并涂当归膏,囊茎全复而愈。

一人患此,肿痛发热,以小柴胡加青皮、黄连,四剂少愈,更以龙胆泻肝汤而消。给事陆贞山,肿赤胀痛,小便涩滞,寒热作渴,此肝肾阴虚,湿热下注也,当清肝火,除湿毒。遂用柴胡、炒龙胆、吴茱萸、炒黄连、当归、银花、皂角刺、赤芍药、防风,木通、甘草节,一剂肿痛渐退,少加防风、木通、川芎、茯苓作饮,下滋肾丸以补阴,其热肿俱退。但内有一条筋不消,此肝经血气虚损也,当滋肾水,用六味丸料,去茯苓加五味二剂,再用补中益气加茯苓作饮,送滋肾丸,筋顿消而愈。

加味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不利,阴囊肿痛。或溃烂皮脱,睾丸悬挂,或便毒及下疳肿痛,或溃烂并皆治之。

龙胆草(酒拌,炒) 当归尾 车前子(炒) 泽泻 生地黄 芍药(炒) 黄连(炒) 黄柏(酒拌,炒)

知母(酒拌,炒) 防风(各一钱) 甘草梢(五分)

作一剂。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外敷乌金散。

京兆朱二峰,阴囊胀痛,彼以为疝。薛诊其脉,数而滑,此囊痈也,因肝肾二经阴虚,湿热所致,脓已成矣。服活命饮一剂而溃,更用补阴托里而敛。 一膏粱之客,阴囊肿胀,小便不利,此中焦积热,乘虚下注,先用龙胆泻肝汤加黄柏、知母、黄连、牛膝,四剂渐愈,后用补阴八珍汤加柴胡、山栀而愈。后不守禁忌,前证复作,仍用补阴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六味丸而痊。又因劳发热,自用四物、黄柏、知母之类,虚证悉具,疮口开大。薛谓五脏气血俱虚也,朝用补中益气,夕用六君子加当归,各五十余剂,疮口渐敛,又用六味丸调补而愈。 府庠李达卿,素肾虚发热,久服黄柏、知母之类,形体渐瘦,遗精白浊,晡热唾痰。薛曰:此肾水亏损,虚火内炽,用补中益气之类,加五味、麦门,前症将愈。又别用清热凉血之剂,饮食少思,唾痰不止。薛以为脾肺复虚,不能摄涎归源,仍用前汤加茯苓、半夏而愈。后入房头晕吐痰,腰骨作痛,大小便道牵痛。薛曰:此精己耗而复竭所致,危殆之证也,遂朝用前汤加麦门、五味,夕用六味丸料加五味子,萆 ,五十余剂诸证顿退。后又入房,阴囊、阴jing作痛,别用淡渗之剂,阴囊内溃。

薛用补阴托里之剂,出脓甚多,喜肿消痛止,竟不善调养,以致大便不通,小便如淋,痰涎上涌。薛曰:肾虚之证复作矣,诚为可虑。有保其可生者,用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之类,吐痰愈加。薛曰:非惟无以保其生,而反促其危矣!固辞不治,后果殁。 一男子,醉而入房,阴囊肿胀大如斗,小腹胀闷,小水淋赤,发热口干,痰涎壅甚,此膀胱阴虚,酒毒所乘也,用六味丸料,加车前、牛膝作饮,下滋肾丸,诸证顿退,再加五味、麦门二剂而愈。却以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调理而康。若用淡渗,复损真阴,决致不起。

加味小柴胡汤 治囊痈腐烂,或饮食少思,日晡发热。

柴胡 人参 黄芩(炒) 川芎 白术(炒) 盐水(浸,炒) 当归(酒洗) 黄柏(酒拌,炒) 知母(酒拌,炒) 甘草(各一钱) 半夏(五分)

作一剂。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痛甚加黄连。小便不利,加木通。

知州王汝道,先晡热发热,肢体倦怠,入房则腿足酸软,足必热至腿膝,六脉洪数,两尺为甚。余以足三阴虚,欲滋补化源。彼反服苦寒降火之剂,后阴囊肿胀,用治疝之药,肿胀益甚,形气愈虚。服温补之剂,肿痛上攻,小便不利,两尺脉洪滑,按之虚甚,余曰:此囊痈也,因气血虚而不能溃。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车前子、柴胡、山栀,一剂肿胀顿消,随用六味丸料加车前、牛膝、柴胡、山栀,一剂小便渐通,乃用活命饮与前二药,消息兼用至二十余剂。囊裂出秽脓甚多,乃用托里消毒散六剂,脓秽清,又用托里散数剂,脓水渐少,更用补阴托里散,及十全大补汤五十余剂而痊。 一人年逾五十,患此疮口不敛,诊之微有湿热。治以龙胆泻肝汤,湿热悉退,乃以托里药,及豆豉饼灸而愈。次年复患湿热颇盛,仍用前汤四剂而退,又以滋阴药而消。若溃后虚而不补,少壮者成漏,老弱者不治。脓清作渴,脉大者,亦不治。 一人患此久不敛,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门、灸以豆豉饼,月余而平。

一弱人,脓熟胀痛,大小便秘,急针之,脓出三碗许即鼾睡,觉神思少健。但针迟,故用托里药,至三十余剂始瘥。若服解毒药,即溃尽矣。

〔似是而非〕一人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水声,小便频数,脉迟缓,此醉后饮水入房,汗出遇风寒湿毒乘聚于囊,名水疝也。先以导水丸二服,腹水已去,小便如常,再以胃苓散倍白术、茯苓,更用气针,引去聚水而瘥。 一人年逾四十,阴囊肿痛,以热手熨之少缓,服五苓散不应,尺脉迟软,此下虚寒邪所袭而然,名曰阴疝,非疮毒也。治以蟠葱散少可,更服葫芦巴丸而平。 一人年逾三十,阴囊湿痒,茎出白物如脓,举则急痛,此肝疝也。用龙胆泻肝汤而愈。阴jing或肿,或缩,或挺,或痒,皆宜此药治之。

治肾痈,用石蟹热水磨服。

锻石散 治肾漏,阴囊先肿后穿破,出黄水,疮口如鱼口,能致命。

上用五倍子同锻石炒黄色,去灰摊地,出火毒,砂盆内研细末。不犯铜铁,干掺上五七次可。

治外肾痈疮抱鸡卵壳 鹰爪黄连 轻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煎过清油,调涂。

乌金散麸炭 紫苏叶(各等分)

上为末。香油调搽。

下部(十四)

阴疮

阴器属足厥阴肝经,任脉之会。《素问》云:厥阴之脉络阴器,系于肝。《灵枢》曰: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肝者,筋之会也,又属督脉。《素问》曰: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合篡间是也。至于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膀胱而通水道,手太阳外合淮水,内属小肠而水道出焉,则又属手足太阳也,肾主水,则又属足少阴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又属手太阴也。《素问》又谓: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则又属脾与胃矣,痈疮生其间,须细心求而责之,不可专主一厥阴肝经,而惟清肝导湿之为事,斯无误矣。隐处瘙痒成疮,挟有耳鸣、目痒、鼻赤、齿浮、指缝白等症,为肾脏风疮。生于阴头,为阴头痈。生于窍口,为下疳疮。今但生于阴jing者,皆为下疳,姑从之。

〔肾藏风疮〕戴院使云: 风因精未调,外为风湿所袭,从阴囊湿汗作痒起,流注四肢,手叉白色,悉生疮疡,俗谓之肾脏风。四生饮二两,以竹刀细切猪腰一对,银石器中酒漉,煮烂研细,和药为丸,如梧子大。如不可丸,入酒醋少许。每服五六十丸,盐酒空心下,又用花蛇散和消风散酒调服;或升麻和气饮,咽乌头煮盐丸及乌荆丸,或花蛇丸。若 常湿痒,欲得淋洗,则以蛇床子一味煎汤用之。

三因四生散 治 风上攻下注,耳鸣目痒,鼻赤齿浮,或作口疮;下注阴湿四散搔痒,通体生疮,及妇人血风等症。

白附子 蒺藜(擦去刺) 黄 (蜜炙) 羌活(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下。有一人将猪肾破开,人盐掺药煨,亦妙。 属宗筋,胃阳明养之,故有是证。

治肾脏风 凡指缝白者,只一二服效。

黄 (一两) 木通 甘草 黑牵牛(各半两)

上四味细锉。用 蝥七枚,去翅,同药炒焦黑,去 蝥,余为末,蒸饼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盐汤下,三十丸。

本事乌头丸 治肾脏风,上攻下注,生疮并癣。

川乌头 草乌头(二味,以黑豆半升,煮透软,去皮脐,切、晒,各一两) 天麻 地龙(去土) 白附子(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盐酒盐汤任下。

肾脏风 甘草节煎汤洗,极效。

肾脏风痒不可当者,吴茱萸、蛇床子等分,煎汤洗神效。治肾脏阴汗生疮,用苋菜根茎叶,烧灰存性研细,抓破敷之立愈。又苍耳草、蛇床子煎汤,洗之良。

全蝎散 治肾脏风发疮痒。

全蝎(三枚,焙) 明硫黄(二钱,研) 生虢丹(一钱) 轻粉(半钱) 鸡心槟榔(一大个,破、开,好黄丹一钱合内,湿纸裹煨) 麝香(少许,研)

上为细末研匀,瓷盒收。每用少许,麻油调抹两掌,先以鼻嗅,男以两掌掩外肾,女以两掌掩两乳,各睡至醒;次日根据前再用药,屡效。

牡蛎散 治阴囊两傍生疮或阴湿水出,其痒甚苦。夜则抓之无足,后必自痛,或两腋汗,脚板心汗湿,无可奈何,此药主之。予亲得此症,受苦数十年,得此方随用二三日,如法擦之,二十余年不发,实为神效。

牡蛎 黄丹(炒,各二两) 枯白矾(四两)

上为细末。遇夜睡时,用手捏药于阴痒处痛擦之,不一时又搽之,三四次后顿减。次夜再搽,虽大减又搽,后自然平复。如腋汗亦有顿搽方可,脚汗先搽,后装药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缠脚裹之,亦可。

浴毒汤 治小肠风,阴疮痒痛。

木通 本 枳壳 贯众 荆芥 甘松 薄荷 白芷上锉碎,用药二两,水五升,入芒硝半两,煎至三升,去滓。热洗浴疮。

阴疮膏 治男、女阴疮。

米粉(一酒杯许) 芍药 黄芩 牡蛎 附子 白芷(各七钱半)

上六味为 咀,以不入水猪膏一斤,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膏成,绞滓去,纳白粉和。取传疮上。

小浴方 治虚劳,阴湿痒生疮。

川椒 苦参 蛇床子(各一两半) 香附子 白矾 白芷 狗脊 细辛(各一两) 桂心(三分)

上 咀。每用药一两,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倾入盆子内。但乘热气坐盆子上熏之,良久,通身便洗患处。甚者不过三两度。

沐浴长春散 治男子下元阴湿久冷,阴囊左右夜痒,抓之则喜,住之则痛,成疮流水,为害甚苦。此药见效,及治妇人下部阴湿,胎元久冷。

牡蛎 蛇床子 破故纸 紫梢花 官桂 干荷叶(各等分)

上 咀,每用一两半,水一小锅,入葱白数茎,煎至八分,去滓。先熏后洗,却用后药。

枯矾(一两) 黄丹 蛤粉(各半两)

上件共研为细末,熏洗了后,以手捏药末搽湿痒处。

铜绿散 治男、妇阴部湿淹疮。

铜绿(少许) 白矾(一钱) 乳香(半钱) 轻粉(一字) 五倍子(细研,半两)

上为细末。洗净掺之。

青黛散〔寇〕 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刀,他处并无。

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鲡鱼、松脂、黄丹之类涂疮上,愈热痛甚,治不对故也。细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实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发散客热,每涂药一时久即干,又再涂新湿药,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二,自此二十日愈。即愈,乃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热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须禁酒及发风物,后不能禁酒,果患内痔。

〔世〕 肾脏风疮 血 (即百虫窠,右膝内廉上膝三寸,陷中者)

〔集〕 肾脏风疮 血 (即百虫窠,针入寸半,灸二七壮) 三阴交〔下疳疮〕〔薛〕 下疳疮,属肝经湿热下注,或阴虚火燥。治法:肿痛发热者,血虚而有热也,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肿痛寒热者,肝经湿热也,小柴胡汤加龙胆草、黄连。肿痛便涩者,湿热壅滞也,龙胆泻肝汤。肿痛腐溃者,气血虚而有火也,八物汤加山栀、柴胡。日晡热甚者,阴血虚而有热也,小柴胡汤加参、术、芎归。日晡倦怠者,阳气虚而下陷也,补中益气汤,其经久不愈而发寒热者,肾水不能生肝木也,用六味丸。若筋缩纵或为痒痛,或出白津,此筋疝也,用龙胆泻肝汤。气虚者,补中益气加炒山栀、炒龙胆。阴虚火燥者,用六味丸。茎中痒出白津,用补中益气汤,与清心莲子饮间服。盖此证肝经阴虚为本,肿痛寒热等证为标,须用六味丸以生肝血。凡脾土虚不能生金水,而见一切肝证者,当佐以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以滋化源。

〔丹〕 治男子耻疮,或痛在茎之窍,或痛在茎之标,皆手足太阳不利,热毒下传入足厥阴,故变紫黑色,作蚀疮毁其茎而死。宜以子和泄水丸,散导湿毒,无不愈者。若已成疮,先泄其根,次从标而治。外以葱白、黑豆汁渫洗,拭干,以黄连、木香、密陀僧、干胭脂之类,细末搽之。如内溃脓不出,以追脓散上之,又用子和和泄水丸。如后窍脓少,可用黄连、木香、胭脂等贴之。 一邻人,年三十,性狡而躁,素患下疳疮,或作或止。夏初患白痢,膈上微闷。医与理中汤四帖,昏闷若死,片时而苏。予脉之,两手皆涩,重取略弦似数,予曰:此下疳疮之深重者,与当归龙荟丸去麝,四帖而利减,与小柴胡去半夏加黄连、芍药、川芎、生姜,煎五六帖而安。 一男子近三十岁,有下疳疮,虽屡求治,以其不能忌口却之,忽一日,头痛发热自汗,众作伤寒阳证,治之反剧。予诊其脉,弦甚七至,重按则涩。予曰:此证在厥阴,药与证不相应。遂作小柴胡汤,加草龙胆、黄连、胡黄连,带热服,四剂而病脱然。

〔娄〕 尝治一男子下疳疮,每恣饮酒则发,医与小柴胡汤,加黄连,数帖不效,又与玉烛散,下之反剧。予以甘草节、小建中汤各半煎服之,下咽痛止,后以四物汤、建中、甘草等分,与之遂安。

〔薛〕 庶吉士,刘华甫,或茎中作痛,或窍出白津,或小便秘涩。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泽泻、黄连、木通、胆草、茯苓二剂,以清肝火,导湿热,诸证渐愈。后因劳倦,忽然寒热,此元气复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而安,又用六味丸,生肝血,滋肾水而全愈。 州守姜节甫患前证,脓水淋漓,作渴吐痰,午前恶寒,午后发热。余曰:午前恶寒属阳气虚弱,午后发热属阴血不足。不信,反服二陈,黄柏、知母之类,饮食益少,大便不实,又日晡热渴,小腹重坠,患处 痛,恪用四物,黄柏、知母之类,饮食亦不思。余以脾气虚而下陷,先用补中益气汤,调养脾胃,以升阳气,诸证渐愈。又用六味丸,滋补肾水,以生肝血而痊。 一小儿十五岁患前证,杂用消毒之药,虚证悉具,二年余矣,询之乃禀所致。用萆 汤月余,诸证渐愈,又用补阴八珍、补中益气二汤而痊。 一儒者,茎中作痒,发热倦怠,外皮浮肿,二年矣。用八珍加柴胡、山栀,及六味地黄丸而愈;有兼阴mao间生虫作痒者,用桃仁研烂涂之。一儒者,因劳而患, 痛寒热,体倦头疼,小便赤涩,用补中益气汤加车前、牛膝、山栀而愈。 一儒者,阴jing腐烂,肿痛不止,日晡热甚,口干体倦,食少欲呕,此肝脾血虚也,先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脾胃醒而诸证退,更以补中益气加炒山栀,肝火退而肿痛痊。

子和泄水丸(一名大智丸。)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带(洗) 海藻(洗) 郁李仁 续随子(各半两) 樟柳根(一两)

上为细末,水煮枣肉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熟水下。按:此药太峻,用者慎之。

治下疳疮,先用张子和泄水去根,后用此药干上。

黄连 滑石(各半两) 定粉(三钱) 轻粉(少许) 乳香(一钱) 密陀僧(二钱)

上细末干上,或加干胭脂,或加木香、槟榔。

大芦荟丸(一名九味芦荟丸) 治肝火下疳溃烂,或作痛 肿,或治小儿疳膨食积,口鼻生疮,牙龈蚀烂等症,并虫蚀肛门,痒痛。

胡黄连 芦荟 黄连 木香 白芜荑 青皮 白雷丸 鹤虱草(各一两) 麝香(一钱)

为末,蒸饼糊丸,桐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米饮下。

八正散 治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

大黄 车前子 瞿麦 蓄 山栀 木通(各二钱) 滑石(二两) 甘草(一钱)

上水煎服洗毒汤 治阴蚀疮。

苦参 防风 露蜂房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水煎浓汁,洗疮。

金银花散 治下疳疮。

金银花 荆芥 朴硝 蛇床子 甘松 白芷 槟榔(各一两)

上 咀。每用五钱,水五碗,加葱白三根,同煎数沸。盆盛水,先熏后洗,却上药。

洗药 黄连 黄柏 当归 白芷 独活 防风 朴硝 荆芥(各等分) 入钱(五十文),乌梅(五个),盐一匙,入水同煎。温洗,日五七次,敷下项药。

敷药 木香 槟榔 黄连 铜青 轻粉 枯矾 海螵蛸 麝香(各等分)

为极细末。洗后至夜,敷上。

《千金》治丈夫阴头痈,师所不能医。用鳖甲一枚,烧末以鸡子白,和敷良。

〔丹〕 下疳疮。

蛤粉 脑茶 苦参 青黛 密陀僧上用河水洗疮净。腊猪脂调敷;并治兼疮。

又方 青黛 海蛤 密陀僧 黄连共为末,敷上。

治一切热毒恶疮及下疳疮。用密陀僧、黄柏,各一分半,腻粉一钱,麝香少许。先洗疮,拭干敷之。甚者三四次。

治下疳疮。雄黄、黄连等分为末。湿者干掺,干者油调敷。先用荆芥、射干煎汤洗,却敷之妙。一方,用地骨皮末,敷之神效。

追脓锭子(海藏) 脓内溃不出,此药追之。

雄黄(二钱) 巴豆(一钱半) 轻粉(一字)

《外台秘要》云:阴头疮,蜜煎甘草,敷之安。

又方 用头发,用盐水洗去垢腻净;再用米泔洗过;又用清汤洗。晒干,烧灰,敷疮上,便结靥。

又方 苍耳叶,为末敷之。

治下疳疮 黑彤兔(名乌吊土,名孩儿沙。)为末,敷上神效。

七宝槟榔散 治下元玉jing上或阴头上有疳疮,渐至蚀透,久不愈者。

槟榔 雄黄 轻粉 密陀僧 黄连 黄柏 朴硝上为细末,和匀。先以葱白浆水洗净,软帛挹干。如疮湿干掺;如干,小油调涂。

玉粉散 治下阴疮,疼不止。

滑石 密陀僧 寒水石( ,各半两) 腻粉 麝香(各少许)

上为细末。油调敷,或干贴患处。

蚯蚓散 治阴jing疮。

蚯蚓(二分) 豆粉(一分)

上用水研,涂上,干又敷之。一方,用豉一分。

丹胞散 治玉jing上生疮,臭烂者。

上以猪胞一个连尿,去一半留一半。用新砖两口,炭火 。将猪胞连尿于砖上焙干。不住手,一向移放于两口砖上,轮流不歇,莫与火 着胞,等尿干为度。研为末,入黄丹一钱。先用葱汤以鹅毛抹洗,以旧帛拭干,此药掺三五次,立见效。

地连散 治玉jing上生疮。

上用地骨皮煎汤洗;以诃子连核,烧存性为末,干掺。

川连散 治下部注疮。

上以宣连为细末。浆水调成饼,摊于碗面上,内用艾及穿山甲三片,烧烟覆碗熏成黑色,再取下,如是者五次,以黄连饼黑色为度,地上出烟毒,再研细。湿则干涂;干则清油调涂,三四次。先用黄柏、藿香、茵陈,煎汤温洗。

神妙方 治茎头三五孔小漏疮,出血微脓。

上用油发,烧作灰存性,研细敷之。干则津唾调敷,仍以米饮调发灰,食前服。

麝香散 治妒精疮,痒而湿者。

麝香 黄矾 青矾(各等分)

上为细末。小便后,用少许敷之。

治阴湿生疮,黄水流注。

白矾(不以多少)

上研为末。以冷水洗疮净后敷之。

津调散 治妒精疮,脓汁淋漓,臭烂。

黄连 款冬花(各等分) 麝香(少许,一方不用)

上为细末。先以地骨皮、蛇床子煎汤洗,软帛拭干。津调敷之,忌生汤洗。

胭脂散 治阴疮。

坯子胭脂 真绿豆粉(各等分)

上同研匀,敷之。

蛤蟆散 治阴湿欲尽,疮痛甚者。

蛤蟆(一枚,烧灰) 兔粪(一两)

上同研细。每用少许,敷疮上,日三四次。

截疳散 治年深疳 疮,大效。

白芨 白蔹 黄丹 密陀僧(各一两) 黄连(半两) 轻粉(一钱) 冰片 麝香(各半钱)

上为细末,和匀。每用或掺、或 疮中,以膏药贴之。

甘石散 治下部疳疮。

炉甘石 密陀僧(各一钱半) 轻粉(一分) 橡斗子(烧灰存性,三钱) 龙骨(半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荆芥、杜仲、川椒,煎汤放温洗罢;次用药些少,干贴。

栀子散 治下疳疮。

上用栀子一枚,去穣,入明矾末,面糊封合口,火烧存性为末。干掺上,随效。

银粉散 治下疳,阴头生疮。

上用墙上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 酥为末,水内飞过,先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两入在末内。每以少许,干贴在疮上。

治下疳疮上以孩儿茶,研为细末。先洗疮净。干则小油调敷,湿则干掺之,神效。

博金散 治下疳疮,臭烂肿痛。

白矾(与密陀僧同为末、相和,入于沙锅内火上炮,汗尽) 密陀僧(以上各五钱) 白垩(二钱) 黄丹轻粉(以上各一钱) 乳香(五分) 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先须另用槐枝、葱白、盐、甘草熬汤,淋 洗一二时,挹干。掺上项药。每用药,先须洗 ,然后掺药,甚者三五次瘥。

胜金散 治下疳,溃烂或疼痛。

黄连 黄柏 轻粉 银朱 孩儿茶(各五分) 冰片(一分)

上为细末。香油调搽。内服加味泻肝汤。

治下疳疮,久不愈。橡斗子二个,各盛黄丹令满,相合以乱发缠定,烧烟尽为度,同研为末。先以葱白、热浆水洗疮脓尽;次上药,甚者不过三次如神。

疗人阴生疮,脓出成坎。取高昌白矾、麻仁等分,研炼猪脂相和成膏。槐白皮煎汤洗疮,拭干即涂膏,然后以楸叶贴其上,不过三五度瘥。

下疳疮,用五倍子末敷之。

下部(十四)

妇人阴疮

运气:阴疮皆属寒。经云:太阳之胜,阴中乃疡,隐曲不利,治以苦热是也。

仲景云: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烂者,野狼牙汤洗之。用野狼牙二两,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三遍。

洗拓散 (《大全》) 治阴蚀疮。

甘草 干漆(各一两) 黄芩 当归 地黄 芍药(各二两) 龟甲(五两)

上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半,去渣。以绵帛纳汤中,用拓疮处,良久即易,日二度。

每拓汤可作十里许,即挹干。捻取甘湿散,薄敷疮上使遍,可经半日;又以汤拓,拓讫如前敷药。

甘湿散蚺蛇胆(真者) 青木香 石硫黄 铁精麝香(各四分。临时入用,缘麝辟蛇毒,若先相和胆,即无力)

上各等分为末,更研细。有患取如三棋子大,和井花水,日再服讫,先令便利了。即以后方桃枝,先熏部讫。然后取药如棋子,安竹管里,纳下部中,日再度,老少量减。其熏法,每日一度,不用再。

桃枝熏法 取东南桃枝五七枝,轻打头使散,以绵缠之;又捣石硫黄为末,将此绵缠桃枝捻转之,令末少浓。又截一竹筒,先纳下部中;仍以所捻药,桃枝烧着熏之。

蛇床子散 湿阴中主药。

用蛇床子仁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湿散。

〔补遗〕 治阴疮,捣新桃叶,绵裹纳阴中,日三两易。

余详女科前阴诸疾。

下部(十四)

穿裆发锐疽涌泉疽

或问:背之下极发疽何如?曰:此名穿裆发,属督脉及太阳经,由劳伤忧思积郁所致。活命饮加羌活、黄柏,内托羌活汤主之,及胜金丹、神仙追毒丸。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此证宜速治,稍缓则溃烂,难收敛。成漏者,多麻木黑陷,泄泻呕哕疲倦者,不治。

《灵枢》曰: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鬼遗》云:涌泉疽,肿起发太阴,(太阴,尻尾前是也。)如伏鼠,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发清脓,赤黑者死。白者可治。

下部(十四)

臀痈

或问:臀上生痈何如?曰:肿高根浅为痈,肿平根深为疽,俱属足太阳经,湿热所致。宜服内托羌活汤、内托复煎散加羌活主之。胜金丹、黄 木香散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八阵散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先贤云:此疮当服补养之剂,若无补养之功;其祸多在结痂之后,治之难愈,切须戒谨,勿辍大补之剂。肿而不溃者,服台阁紫微丸。

〔薛〕 臀,膀胱经部分也,居小腹之后,此阴中之阴,其道远,其位僻,虽太阳多血,气运难及,血亦罕到,中年后尤虑此患,治者毋伤脾胃,毋损气血,但当固根本为主。若肿硬作痛者,形气虚而邪气实也,用托里消毒散主之,微肿微痛者,形气病气俱虚也,用托里散补之。欲作脓,用托里羌活汤。若痛甚,用仙方活命饮。大势既退,亦用托里消毒散。若脾虚不能消散,或不溃不敛者,六君加芎、归、黄 。若阴虚不能消散,或作渴便淋者,六味丸加五味子。阳虚不能溃或脓清不能敛者,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若肿硬末成脓者,隔蒜灸;活命饮。溃后,豆豉饼;补中益气、十全大补二汤。若灸后大势已退,余毒末消,频用葱熨,以补气消余毒为善。 巡抚陈和峰,脾胃不健,服消导之剂,左腿股及臀患肿。余曰:此脾气虚而下注,非疮毒也,当用补中益气倍加白术。彼惑于众论云:白术能溃脓,乃专以散肿消毒为主,而肿益甚,体益倦。余用白术一味煎饮而消。 儒者杨启元,左臀患此,敷贴凉药,肿彻内股,服连翘消毒散,左体皆痛。余以为足三阴亏损,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六味丸加五味子,以补肝肾,股内消而臀间溃。又用十全大补汤而疮口敛。一儒者,肿 痛甚,此邪毒壅滞,用活命饮、隔蒜灸而消。后因饮食劳倦,肿痛仍作,寒热头疼,此元气虚而未能复也,与补中益气汤,频用葱熨法,两月而愈。 一男子,漫肿而色不变,脉滑数而无力,脓将成矣。余用托里而欲针,彼畏针而欲内消,误用攻伐之剂,顿加恶寒发热,自汗等证。余用十全大补汤数剂,肿起色赤,仍外针内补而愈。吴辅之父患此,内溃肿胀,发热口干,饮食少思,此脾胃虚弱也,先用六君子加芎归 数剂而溃,又用十全大补汤,倍加参 五十余剂而愈。 一人年三十,脉如屋漏、雀啄,肿硬色夭,脓水清稀,误服败毒之药。余曰:此足三阴亏损而药复伤也。余用六君加归、 、附子一钱,二剂肿溃色赤,又减附子五分数剂,元气复而疮愈。 一男子硬痛发热,此膀胱气虚而湿热壅滞,用内托羌活汤二剂,热痛悉退;后用托里消毒散而溃。又用托里散四十余剂而敛。 一上舍患痔,外敷寒凉,内服消毒,攻溃于臀,脓水清稀,脉洪大而数,寒热作渴。余辞不治,果殁。此足三阴亏损之证,失滋化源,以致真气益虚,邪气愈甚矣,不死何俟。

内托羌活汤 治尻臀生痈,坚硬肿痛大作。

羌活 黄柏(酒制,各二钱) 防风 当归尾 本 连翘 苍术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肉桂(三分) 黄 (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下部(十四)

悬痈

悬痈生于篡间,谓前阴之后,后阴之前,屏翳处也,即会阴穴,属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痈生其间,人起立则若悬然,故名悬痈。属足三阴亏损之证,轻则为漏,沥尽气血而亡,重则内溃而即陨。若初起湿热壅滞,未成脓而作痛,或小便涩滞,用龙胆泻肝汤,肿 痛甚,仙方活命饮,并以制甘草佐之。如此虽患亦轻,虽溃亦浅。若不能成脓,或脓成不溃者,八珍散补之。若脓已成者,急针之。欲其生肌收敛,肾虚者,六味地黄丸。血虚者,四物加参、术,气虚者,四君加芎、归。脾虚者,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并十全大补汤。若用寒凉消毒,则误矣。

〔薛〕 悬痈,原系肝肾二经,阴虚虽一,于补犹恐不治,况脓成而又克伐,不死何待。

常治初起肿痛,或小便赤涩,先以制甘草一二剂,及蒜灸,更饮龙胆泻肝汤。若发热肿痛者,以小柴胡加车前、黄柏、芎、归。脓已成即针之。已溃用八珍汤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黄柏、知母。小便涩而脉有力者,仍用龙胆泻肝汤加制甘草。小便涩而脉无力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制甘草。脓清不敛者,用大补剂,间以豆豉饼。或久而不敛者,亦用附子饼灸并效。 尚宝鲍希传,足发热,服四物、黄柏、知母之类年余。患悬痈,唾痰作渴饮汤,其热至膝,更加芩、连、二陈,热痰益甚,谓余曰:何也?余曰:此足三阴亏损,水泛为痰,寒凉之剂,伤胃而甚耳。遂先用补中益气,夕用六味丸,间佐以当归补血汤,半载乃愈。 赵州守患此证,肿多作痛,五月余矣,晡热口干,盗汗食少,体倦气短,脉浮数而无力,此足三阴气血亏损,用补中益气加制甘草、五味、麦门,三十余剂食进势缓,又用六味丸料,五十余剂脓溃疮敛。后因怒作痛,少食胁痛,发热,仍用前药,赖其禀实,慎疾而愈。 通府张敬之,患前证久不愈,日晡热甚,作渴烦喘,或用四物汤、黄柏、知母之类,前症益甚,更体倦少食,大便不实,小便频数,谓余曰何也?余曰:此脾虚之症,前药复伤而然也。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数剂饮食渐进,诸症渐愈,更加麦门、五味,调理乃痊。经云:脾属至阴,为阴土而主生血。故东垣先生云:脾虚元气下陷,发热烦渴,肢体倦怠等证,用补中益气汤,以升补阳气而生阴血。若误认为阴虚,辄用四物、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脾胃生气,是虚其虚矣。况黄柏、知母乃泻阳损阴之剂,若非膀胱阳火盛,而不能生阴水,以致发热者,不可用也。 一儒者患此,服坎离丸及四物、黄柏、知母之类,不应。脉浮洪,按之微细。余以为足三阴虚,用托里散,及补阴托里散渐愈;又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调补化源,半载而痊。大凡疮疡等症,若肾经阳气亢盛,致阴水不能化生,而患阴虚发热者,宜用坎离丸,取其苦寒,能泻水中之火,令阳气衰而水自生。若阳气衰弱,致阴水不能化生,而患阴虚发热者,宜用六味丸,取其酸温能生火中之水,使阳气旺则阴自生。况此证属肾经精气亏损而患者十有八九,属肾经阳气亢盛而患者十无一二。然江南之人患之,多属脾经阴血亏损,元气下陷,须用补中益气汤,升阳补气,使阳生而阴长。

若嗜欲过多,亏损真水者,宜用六味丸,补肾经元气以生精血,仍用补中益气汤,以培脾肺之生气而滋肾水。经云:阴虚者脾虚也,但多误以为肾经火症,用黄柏、知母之类,复伤脾肺,绝其化源,反致不起惜哉! 上舍刘克新,溃后作痛,发热口干,小便赤涩,自用清热消毒之药不应,左尺洪数。余以为阳气盛而阴气虚也,先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等诸剂,泻其阳气使阴自生,服数剂诸证渐愈,后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补脾肺,滋肾水而疮口愈。 一儒者,小便赤涩,劳则足软肿痛,发热口干,舌燥食少,体倦日晡益甚,此气血虚而未能溃也。遂用八珍加麦门、山药,倍用制甘草,数剂诸证悉退,但患处肿痛,此脓内掀也,又五剂脓自涌出,又五十余剂而疮口将完。又因劳役,且停药,寒热作渴,肿痛脓多,用补中益气汤加炒山栀二剂,少愈。又以八珍汤加麦门、五味,百余剂肿痛悉去。喜其慎起居,节饮食,常服补剂而安。但劳则出脓一二滴。后惑于他言,内用降火,外用追蚀,必其收敛,致患处大溃,几至不起,仍补而愈。

甘草膏 治水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乃肛门前,阴囊后,生核子如橄榄样,或如梅李状,初不作痛,至旬月渐热,不早治疮溃,脓血出,日数碗,至有肠腐而大便从疮口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亦数月,远至一二年亦愈。须是作核未痛以前治之,不过一二服便自消。此病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数十日后,如觉赤肿如桃李即破,若破则难治。

服此药虽不能急消,过二十余日必消尽矣,投两服亦无害。林院判康朝,尝患此疾已破。服此药两服,疮即合甚妙。

上用粉草半斤,内用无节者四两,如算子样劈破。取泉石间长流水,以甘草入水中浸透。以炭火将甘草蘸水焙炙,以一碗水尽为度,不可急性,劈开。却将所炙甘草,另用泉水三盏,无灰好酒五盏,用瓦罐煎至三之一如膏,一起服之立愈。另用有节甘草四两,仍用泉水,随罐大小煎汤,漉洗患处三遍,其效如神。水冷再温洗。

〔丹〕 骑马痈。用大粉草带节四两,长流水一碗,以淬浸水尽,为末,入皂角灰少许,作四服。汤调顿服立效。

〔薛〕 大抵此证属阴虚,故不足之人多患之,寒凉之剂不可过用,恐伤胃气。惟制甘草一药,不损气血,不动脏腑,其功甚捷。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前。)

清心莲子饮 治悬痈势退,惟小便赤涩。

黄芩(五钱) 黄 (蜜炙) 石莲肉(去心) 人参 赤茯苓(各七钱半) 车前子(炒)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地骨皮 制甘草(法见前)

每服一两,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如发热加柴胡、薄荷。

加味托里散 治悬痈不消不溃。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川芎 麦门冬(去心) 知母(酒拌,炒) 黄柏(酒拌,炒)

芍药(炒) 金银花 柴胡 制甘草(法见前,各一钱)。

作一剂。用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补汤 治悬痈,溃而不敛,或发热饮食少思。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白术(炒) 茯苓 熟地黄(酒拌,中满减半)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各一钱) 肉桂 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捣炒) 甘草(炒,各五分)

作一剂。用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茎肿,加青皮。热加黄芩,柴胡。日晡热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制知母、黄柏。小便涩加车前子、山栀子,俱炒。

鸡内金散 治谷道边生疮,久不愈者。

鸡 (不拘多少,即是鸡 内去下黄皮)

上件烧灰存性,研为极细末。每用少许,干贴之,如神。

治谷道中疮 以水中荇叶细捣,绵裹纳下部,日三。

治肛内生痈肿痛方蜈蚣 穿山甲(蛤粉) 血余 带血管鹅毛 生鹿角以上各药,俱 存性,研细,等分和匀,每服五钱,空心好酒下。

股部(十五)

股阴疽

(与附骨疽,参看。)

《灵枢》云:发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死。

《鬼遗》云:阴疽发腿髀及阴股,始发腰强,数饮不能多,七日发坚硬肿胀,恶疼,心烦躁,死不治。

或问:大股之内,阴囊之侧,生毒何如?曰:在左为上马痈;在右名下马痈;在肛门傍,名肛门痈,俱属足太阳经湿热,七情不和,忧愤所致。宜服内补黄 汤、内托羌活汤、十全大补汤。选用胜金丹、紫金丹。壮实者,一粒金丹、八阵散下之。呕吐不食,麻木黑陷,膨胀,六脉微或代,冷汗不止,烦躁狂妄,小水不利,泄泻者不治。未溃之先。

宜服台阁紫微丸。按:足三阳之脉,在外皆曰髀,足三阴之脉,在内皆曰股。今曰:大股之内,阴囊之侧,则属三阴经而厥阴为多明矣,乃以为足太阳,不亦谬乎? 一人腿内侧患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内托黄 柴胡汤,二剂稍愈,又二剂而消。 一人腿内患痈,漫肿作痛,四肢厥,咽咙塞,发寒热,诸治不应,乃邪郁经络而然也。用五香连翘汤一剂,诸证少退,又服大便行二次,诸证悉退而愈。 一人年二十余,股内患毒日久;欲求内消,诊脉滑数,知脓已成,因气血虚不溃,刺之脓出作痛,用八珍汤稍可,但脓水清稀,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而痊,盖脓出反痛者,虚也。 一僧,股内患肿一块,不痛不溃,治托里二十余剂,脓成刺之作痛。予谓:肿而溃,溃而反痛,此气血虚甚也,宜峻补之。彼云:气无补法。予曰:正气不足,不可不补,补之则气化而痛自除,遂以参、 、归、术、熟 ,治之两月余而平。大抵疮疡先发为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多痛。脓溃之后,肿溃肌宽,痛必渐减而痛愈盛者,气血不足也。即丹溪、河间虚甚之说。

股部(十五)

股阳疽

《灵枢》云:发于股阳,名曰股阳疽,其状不甚变色,痈肿内薄于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

或问:腿外侧胯下,五六寸生疽何如?曰:此名伏兔发,寒热大作,疼痛彻心, 肿无头是也,属足阳明胃经。先贤谓不治之证,早觉早治为上,急隔蒜灸,灸而 起者可治,无 者难治。服活命饮加牛膝、木瓜、汉防己;紫金丹、胜金丹汗之。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 一人股外侧患痈,漫肿大痛,以内托黄 汤,酒煎二剂少可,更以托里数剂,溃之而愈。 一人年逾二十禀弱,左腿外侧患毒,三月方溃,脓水清稀,肌肉不生,以十全补汤加牛膝,二十余剂渐愈,更以豆豉饼,灸月余而痊。 一妇腿痈久而不愈,疮口紫陷,脓水清稀。予以为虚,彼不信。乃服攻毒之剂,虚证蜂起,复求治。灸以附子饼,服十全大补汤,百余帖而愈。 一人腿痈内溃,针之脓出四五碗许,恶寒畏食,脉诊如丝,此阳气微也,以四君子加炮附子,畏寒少止,又四剂而止;以六君子加桂数剂,饮食颇进,乃以十全大补,及灸附子饼,两月愈。 一老,腿痈脓自溃,忽发昏瞀,脉细而微,此气血虚极也,以大补之剂而苏。

一人腿痈,兼筋挛痛,脉弦紧,用五积散加黄柏、柴胡、苍术而痊。 一妇左腿痛,不能伸,脉弦紧,按则涩,以五积散二剂,痛少止,又二剂而止,以神应养真而愈。(脉弦紧涩属寒,故用五积散,辛热以散之。) 一人右腿赤肿 痛,脉沉数,用当归拈痛汤,四肢反痛。

乃湿毒壅遏,又况下部药力难达,非药不对证,遂砭患处,去毒血,仍用前药一剂顿减,又四剂而消。 一人年逾五十,冬患腿痈,脉数烦躁,饮冷便秘,肿痛 甚,此热淫于内也,宜用苦寒之药,投清凉饮倍加黄芩,其势顿退,更以四物汤加黄芩而愈。 一人年三十,连得忧患,作劳好色,左腿外侧廉,红肿如栗,医以大府实,与承气两帖下之;又一医,与大黄、朱砂、血竭三帖,而脉大实,后果死。此厥阴多气少血经也。一人腿痈,脓成针之,出脓二碗许,饮托里药一剂,大发热,更用圣愈汤二剂而止,翌日恶寒不食,脉细如丝,以人参一两,熟附三片,姜枣煎服而愈。但食少不寐,更以内补黄 汤而平。

一人腿肿,发热恶寒,以补中益气汤治之。彼以为缓,乃服芩连等药,热愈盛,复请予治。以人参养荣汤二十余剂而溃,更以参、 、归、术、炙甘草、肉桂,月余而敛。 一人年逾三十,左腿微肿痛,日久肉色如故,不思饮食。东垣云:疮疡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此附骨疽也,乃真气虚,湿气袭于肉理而然。盖诸虚皆禀于胃,食少则胃弱,法当助胃壮气,以六君加藿香、当归数剂,饮食渐进,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人遍身走痛,两月后在脚面结肿,未几,腿股又患一块,脉轻诊则浮,重诊浮缓,此气血不足,腠理不密,寒邪袭虚而然。以加减小续命汤四剂,及独活寄生汤数剂,疼痛顿去,更以托里药,倍加参、 、归、术,百帖而愈。南司马王荆山,腿肿作痛,寒热发渴,饮食如常,脉洪数而有力,此足三阳经,湿热壅滞,用槟苏败毒散一剂,而寒热止,再剂而肿痛消,更用逍遥散而元气复。两月后,因怒肿痛如锥,赤晕散漫,用活命饮二剂而痛缓,又用八珍汤加柴胡、山栀、丹皮而痛止,复因劳役,倦怠懒食,腿重头晕,此脾胃气虚而不能升举也,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而安。 一儒者两腿肿痛,肉色不变,恶寒发热,饮食少思,肢体倦怠,此脾气不足,湿痰下注也,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芍药二剂,寒热退而肿痛消,又十余剂,脾胃壮而形体健。 一男子,患此入房,两腿硬肿,二便不通。余谓:肾开窍于二阴,乃肝肾亏损也,用六味丸料加车前子、牛膝,而二便利,用补中益气汤而肿硬消,喜其年少得生。一上舍,内痛如锥,肉色如故,面黄懒食,痛甚作呕,此痛伤胃也,用六君子以壮其脾胃,用十全大补以助其脓而针之,更用前汤倍加参、 、芎、归、麦门、五味、远志、贝母而疮敛。 一男子因负重,饮食失节,胸间作痛,误认为疮毒,服大黄等药,右腿股肿,肉色如故,头痛恶寒,喘渴发热,脉洪大而无力,此劳伤元气,药损胃气而然耳!用补中益气汤四剂,又用十全大补汤数剂,喜其年少而愈。

股部(十五)

附骨疽

丹溪云:环跳穴痛,防生附骨疽,以苍术佐黄柏之辛,行以青皮、冬加桂枝,夏加黄芩,体虚加杜牛膝,以生甘草为使,大料煎入生姜汁,食前饮之。痛甚者,恐十数帖发不动,少加麻黄一二帖又不动,恐疽将成。急掘地成坎,以火 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中,以席围下体,使热气熏蒸,腠理开,气血畅而愈。 或问:附骨疽,何以别之?曰:凡患流注,表未尽则余毒附骨而为疽。在股外属足太阳、阳明经,在股内属足厥阴、足少阴经。又云:风湿折热,热结而附骨成疽。盖骨者肾之余,肾虚则骨冷而遂附着于骨也,骨冷则气愈滞而血愈积,但能为肿不能为脓。流注者伤寒之余毒,骨疽者,流注之坏证也。

流注非伤寒之罪,乃医者表之未尽也,骨疽非流注之过,乃庸医凉药之误也,又云:久得浓味及醉后涉水;或履冰霜雪,寒入髀枢,积痰瘀血相搏而成疽,初时暂痛无时,乍寒乍热而无汗,久则痛深,入骨而不移处,按之痛不止者是也。初觉即隔蒜灸之,以多为上。宜胜金丹、乌金散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或八阵散。久则极阴生阳,寒化为热,肉腐而成脓,脓成则宜烙,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木瓜补之。有久溃毒结,留连展转,经岁不已,腐出朽骨者,骨虽出而不愈,有终身之咎。视其白脓清稀者,碎骨初脱,肉深难取。脓白而稠者,碎骨将出,肉浅可取。大抵久腐出骨,不论强弱老幼,必须补益,使气血和畅,正气渐复,邪气渐退,自然收敛,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在所当用。未成脓者,以冲和膏贴之。盖有独活能动汤气血也。已溃者,宜服何首乌散,此药能调和阴阳也。

〔薛〕 附骨疽有因露卧,风寒深袭于骨者,有因形气损伤,不能起发者,有因克伐之剂,亏损元气,不能发出者,有因外敷寒药,血凝结于内者,凡此皆宜灸熨患处,解散毒瓦斯,补接阳气,温补脾胃为主。若饮食如常,先用仙方活命饮,解毒散郁,随着六君子汤,补托荣气。若体倦食少。但用前汤,培养诸脏,使邪不得胜正。若脓已成即针之,使毒不得内侵,带生用针亦无妨。如用火针亦不痛,且使易敛,其隔蒜灸,能解毒行气。

葱熨法能助阳气,行壅滞,此虽不见于方书,余常用之大效,其功是不能尽述,唯气血虚脱者不应。 一女髀枢穴,生附骨疽,在外侧廉少阳经分,始末用五香汤、十宣散,一日恶寒发热,膈满犹大,服五香汤,一夕喘死。此升散太过,孤阳发热于上也。 一人年逾四十,夏患附骨痈。予以火针刺去瘀血,更服托里药而愈。至秋忽不饮食,痰气壅盛,劳则口舌生疮,服寒药腹痛,彼疑为疮。脾胃脉轻取似大,按之无力,此真气不足,虚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自服二陈、四物汤,几殆,复请予。仍以前丸治之而愈。

一人附骨痈,畏针不开,臀膝通溃,脉数发渴,烦躁时嗽,饮食少思。齐氏曰:疮疡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此恶证也,脓出之后,若脉洪数难治,微涩迟缓易治。刺之,脓出四五碗,即服参、 、归、术大剂,翌日脉稍敛,更服八珍汤加五味子、麦门、肉桂、白蔹,三十余帖脉缓脓稠,三月乃愈。 一老,腿患附骨疽肿硬,大按方痛,口干脉弱,肿聚不溃,饮食少思。予谓: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色不变者,发于骨髓。遂托以参 等药三十余剂,脓虽熟不穿。予谓:药力难达,必须针刺。不听,至旬日方刺,涌出清脓五六碗,然衰老气血不足,养毒又久,竟不救。大抵疮疽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脓刺之,有腐肉取之,虚则补之,此十全之功也。 一人患贴骨疽,腿细短软,疮口不合,以十全大补汤,外灸附子饼,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帖而愈。 一人环跳穴患附骨疽。彼谓小疮,服败毒药,外以寒药敷帖,因痛极针之,脓瘀大泄,方知为痈请治。其脉右关浮大,此胃气已伤,故疮口开张,肉紫下陷,扪之不热,彼谓疮内更觉微冷,自谓必成漏矣。灸以豆豉饼,饮六君子加藿香、砂仁、炮姜,数剂胃气渐醒,饮食渐进,患处渐暖,肌肉渐生,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人亦患此,内痛如锥,外色不变,势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剂,只因痛伤胃气而不思食,以前药去炮姜治之,饮食稍进,更以十全大补汤二十余剂,脓成针去,仍以大补汤倍加参、 、芎、归,脓久不止,更加麦门、五味、贝母、远志,数服渐止,疮亦寻愈。 二证盖因湿热滞于肉理,真气不能运化,其始宜除湿热,实脾土,和气血,则湿自消散,若脓未成,以隔蒜灸之立效。 一妇四十余,近环跳生疽,尺脉沉紧,腿不能伸。经曰:脾移寒于肝,壅肿筋挛。盖脾主肉,肝主筋,肉温则筋舒,肉冷则筋急,遂与乳香定痛丸少愈,更以助胃壮气血药,二十余剂而消。 一人因痢骤涩,环跳穴作痛,与四物汤加桃仁、酒黄芩、红花、苍术、枳壳、黄柏、柴胡、青皮、生姜,十余剂稍可,更刺委中,出黑血而愈。 一后生,ht 骨痛,以风药饮酒一年,予以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生犀角、浮萍百余帖,成一疽,近皮革脓出而愈。后五六年,其处再痛。予曰:旧病作,无能为矣。盖发于新娶之后,多得香辣肉味,若能茹淡,远房劳,犹可生也。出脓血四五年,延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死,此纯乎病热者。 一少年,天寒极劳,ht 骨痛,两月后生疽,深入骨边,卧二年,取剩骨而安。此寒搏热者也。(取久疽及痔漏中朽骨,用乌骨鸡胫骨,以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红,地上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捻送入窍内,更以膏贴之。) 万历乙亥,予方闭关作举子业,适姻家虞懋庵,股内侧痛久矣,医作痛风治月余不效,脓熟肉浓,不得穿穴出,因溃入腹,精神昏愦,粥药不入,医不能措手,请教于余。余特破例为诊之,脉细如蛛丝,气息奄奄欲绝,曰:无伤也,可以破针刺其腹,脓大泄数升,然皆清如水,疮口若蟹吐沫,医疑其透膜不可治。余曰:无伤也,可以参、 、附子,加厥阴引经药,大剂饮之,为制八味丸,食前辄吞百丸,食大进,日啖饭升余,肉数脔,旬日而平。所以知可治者,溃疡之脉,洪实者死,微细者生,今脉微细,形病相合,知其受补,故云可治也。所以刺其腹者,脓不泄,必有内攻之患。且按之而知其创深,即刺之无苦也。所以信其不透膜,即透膜无损者,无恶候也。所以服八味丸者,八味丸补肾,肾气旺而上升,则胃口开而纳食,故食大进也。泄脓即多,刀圭之药。其何能济。迁延迟久且变生。故进开胃之药,使多食粱肉以补之,肌乃速生。此治溃疡之大法也。

黄狗下颏方 治肚痈、少腹痈、及腿上贴骨痈,神效。又云可治发背,大抵此方,治下部痈疽妙。

用黄狗下颏,连舌、连皮毛、劈下,入罐盐泥封固,铁盏盖口, 一炷香,觉烟清即止,务宜存性,不可过,过则无用矣。视其骨灰,正黑色者为妙,若带白色,其性已过勿用,(用时,研极细) 白蔹末 豌豆粉(俗名水寒豆,又名小寒豆。生用)

上三味等分,以各五钱为率,酒调空腹服外,又以三味等分,为敷药,香油调敷患处。其验以服药后出臭汗,及熟睡为准。史鹤亭太史,亲见顾天宇室人验过。(宜于屠家取己杀者,制以备用。若生取特杀,反招不祥。)

按:此方世多用之。《万氏家抄》,亦已收载。然但知其可为敷药,散肿止痛,而不知其可以内服,为下部痈疽内消之圣药也。予有轿夫,环跳穴痛甚,如鸡啄火灼,适制有药,以酒调三钱饮之未愈,更进一服,霍然如失,明日舁轿如故。了无苦矣三生散 治诸疮大痛,不辨肉色漫肿光色,名附骨痈,如神。

露蜂房 蛇蜕 头发(洗净,各等分)

上烧灰存性,研细,酒下三钱。

内托黄 柴胡汤 治附骨痈。

黄 (二钱) 柴胡 土瓜根(酒洗,各一钱) 羌活(半钱) 连翘(一钱三分) 官桂 黄柏 生地黄(各二分) 当归(七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宿食消尽服。一服而愈。昔贾德茂男,年十岁,丁未四月十一日,于左腿近膝股内,出附骨痈,不辩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疮势甚大,其左脚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阴肝经之分,少侵足太阴脾之分,其脉左三部细而弦,按之缓而微有力,为制此方主治。一方,无黄柏。

内托黄 酒煎汤黄 当归尾(各二钱) 柴胡(一钱半) 升麻(七分) 连翘 肉桂 黍粘子(炒,各一钱) 黄柏炙甘草(各半钱)

上 咀。好糯米酒一盏半,水一大盏半,同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宿食消尽温服,待少时,早膳压之,使不令大热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薄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湿地气,得附骨疽于左腿外侧,足少阳胆经之分,微侵足阳明分,阔六七寸,长一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与药一服立止,再服坚硬肿消。

当归散 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当归(半两) 甘草(一两) 山栀子(十二枚) 木鳖子(一枚,去壳)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

漏芦汤 治附骨疽。

漏芦(去芦) 升麻 连翘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防己 木香 白蔹 沉香(各半两) 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钱,搅匀,去滓。

空心温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应痛丸 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苍术(去皮) 当归 黑牵牛 草乌头(炮,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贯众汤 治附骨痈,生股上伏肉间,淋渫。

地骨皮 谷精草 枇杷叶(拭去毛,刷炙) 荆芥(去梗)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以上各一两)

上捣筛。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滓淋渫,蘸布帛拓之。

密陀僧散密陀僧 自然铜(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二七枚)

上用苦竹筒一枚,入药在内,纸封筒口,慢火煨,候筒黄色。取出研极细。看疮大小,用药以新汲水调匀,用鸡翎扫涂痈上,甚者不过二七日效。

股部(十五)

腿游风

或问:腿股忽然赤肿,何如? 曰:此名腿游风,风热相搏而然。属足太阳经,宜砭出恶血,服防风通圣散去白术,加黄柏、牛膝、防己主之。

股部(十五)

委中毒

或问:一女年十四,往来寒热,膝后 内约纹中,坚硬如石,微红微肿何如?曰:此名委中毒。此穴在膝后折纹中,属太阳胆经,由脏腑积热,流入膀胱而发。用八阵散,下瘀血斗许而消。若治之稍迟,溃则筋缩,必成废疾。

膝部(十六)

鹤膝风

《灵枢》云:发于膝,名日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坚如石者,用生樟六根擦之效。) 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

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阳谓诸节之背,阴谓诸节之 间。刘涓子云:应者,内发透外也。) 或问:两膝肿痛,股渐小何如?曰:此名鹤膝风,一名鼓槌风。起于中湿,或因痢后,脚弱缓痛,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伤寒余毒,不能发散,风寒湿气结于经络,血脉不流,以致筋愈缩而股愈瘦,属足少阳、足阳明经,宜用玉龙膏,酒调敷腿上,以往痛回阳,又宜冲和膏涂足附,以引气行血,服大防风汤、追风丸,倍加乳香,以往痛舒筋,亦宜隔蒜灸之。 或问:膝上肿痛,何如?曰:此非一端,要须明辨。若两膝内外皆肿,痛如虎咬之状,寒热间作,股渐细小,膝愈肿大,名鹤膝风。急隔蒜灸,服大防风汤。但一膝,痛引上下,不甚肿而微红,名膝游风。

宜服圣授丹、换骨丹、防风通圣散加牛膝、木瓜。但膝之两傍肿痛,憎寒壮热,昼夜偏剧,肿处手不可近,为膝眼毒;膝盖上肿痛者,为膝痈。此二证,宜服胜金丹,或紫金丹、八阵散、活命饮加牛膝。

〔薛〕 鹤膝风,乃调摄失宜,亏损足三阴经,风邪乘虚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内热减食,肢体挛痛,久则膝大而腿细,如鹤之膝故名之。若伤于脾胃者,补中益气汤为主,伤于肝肾者,六味丸为主,若欲其作脓或溃后,十全大补汤为主,皆佐以大防风汤。初起须用葱熨,可以内消。若津涸口干,中气不足也,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头晕头痛,阳气不升也,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发热晡热,阴血虚弱也,用四物、参、 、白术。畏寒憎寒,阳气虚弱也,用十全大补汤。饮食少思,胸膈膨胀,脾胃虚痞也,用四君子汤。面色痿黄,饮食少思,脾胃虚弱也,用六君子汤。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热来复去,有时而动,无根虚火也,用十全大补汤。形瘦嗜卧,寝息发热,痰盛作渴,小便频数,五脏虚损也,用六味丸。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无力,头晕吐痰,肾气冷败也,用八味丸。发热大渴,不欲近衣。面目赤色,脉大而虚,血虚发躁也,用当归补血汤。或有痢后而患者,亦治以前法,余当临证制宜。

鹤膝风(又名鼓槌风。)两大小腿瘦如芦柴,止有膝盖大者,行履不得。

加味小续命汤用小续命汤料,内加萆 、川楝子、独活、干木瓜, 咀,不用生姜,用水煎熬,于碗底先放麝香少许,去滓,倾于碗内服之。服至数十帖后,加五积散同煎服,永瘥。一方,用紫荆皮老酒煎,候温常服。

罗氏 螂丸 治鹤膝风,腰膝风缩之疾。

(头尾全者生,一条) 桃仁(生) 白附子 阿魏 桂心 安息香(桃仁同研) 白芷(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七钱半,以上九味,用童便、酒二升,炒热,另处) 北漏芦 当归 白芍药牛膝 羌活 地骨皮,威灵仙(各一两,共为末)

上炼蜜丸,弹子大,空心,温酒化下一丸。胡楚望博士,病风痉,手足指节皆如桃李,痛不可忍,服之悉愈。

丹溪治一丈人,年七十,患脚膝疼,稍肿。

生地黄 当归头 白芍药 苍术 炒柏(各三钱) 川芎 桂(各二钱) 木通(一钱半)

分四帖。煎取小盏,食前热服。

一男子,年近三十,滋味素浓,性多焦怒,秋间,髀枢左右一点发痛,延及于膝,昼静夜剧,恶寒,口或渴或不渴,或痞或不痞。医多用风药兼用补血。至次年春,其膝渐肿,痛愈甚,食渐减,形瘦羸。至春末膝肿如桃,不可屈伸。诊其脉,左弦大颇实,寸涩甚,大率皆数。知其小便必数而短,遂作饮食痰积在太阳、阳明治之。炒黄柏一两,生甘草梢、犀角屑、苍术盐炒各三钱,川芎二钱,陈皮、牛膝、木通、芍药各五钱,遇暄热加条芩三钱,为细末。每三钱重,与生姜自然汁同研细,多少以水荡起,煎令沸,带热食前饮之,一昼夜四次与。至半月后数脉渐减。痛渐轻,去犀角加牛膝、败龟板半两,当归半两,如前服。又与半月,肿渐减,食渐进,不恶寒。

唯脚膝酸软,未能久立久行,去苍术、黄芩,时当夏热,加炒黄柏至一两半。予根据本方内加牛膝,春夏用茎叶,冬用根,杵取汁用之,效尤速。须断酒肉、湿面、胡椒。当仲夏,加生地黄半两,冬加茱萸、桂枝。

换骨丹 通治风,兼治鹤膝风。

防风 牛膝 当归 虎骨(酥炙,各一两) 枸杞(二两半) 羌活 独活 败龟板秦艽 萆 松节 蚕砂(各一两) 茄根(洗,二两) 苍术(四两)

酒浸,或酒糊丸,皆可。

脚筋急痛,煮木瓜令烂,研作粥浆样,用裹痛处,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热裹便瘥,煮木瓜时,入一半酒煮之。 子和治岭北李文卿,病两膝膑屈伸有声,剥剥然,或以为骨鸣。戴人曰:非也,骨不戛,皆能鸣,此筋湿也,湿则筋急,缓者不鸣,急者鸣也,若用予之药,一涌一泄,上下去其水,则自无声矣。文卿从之,既而果然。 州守张天泽,左膝肿痛,胸膈痞满,饮食少思,时欲作呕,头晕痰壅,日晡益倦,此脾肺气虚,用葱熨法,及六君加炮姜,诸证顿退,饮食少进。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头目清爽。间与大防风汤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三十余剂而消。通府刘国威,先筋挛骨痛,右膝漫肿,用化痰消毒之剂,肿痛益甚,食少体倦。加祛风消毒等药,寒热作呕,大便不实。用二陈除湿之类,肿起色赤,内痛如锥。余诊其脉,滑数而无力,此脓已成,元气虚而不能溃也,用十全大补汤四剂,佐以大防风汤一剂而溃,又百余剂而痊。 一儒者,腿筋弛长,月余两膝肿痛,此阴虚湿热所乘也,用六味丸为主,佐以八珍汤加牛膝、杜仲,间以补中益气汤,三月余而消。 一男子腿痛膝肿,脉浮按之弦紧,此肝肾虚弱也,用大防风汤二剂已退。

彼惑于附子有毒,乃服治疮之药,日渐消瘦,虚症渐至,复救治。予曰:倦怠消瘦,脾胃衰而不能营运也。小便不禁,膀胱虚而不能约制也。燥热虚痞,胃气弱而不能化也。惚恍健忘,精神失而愦乱也。恶证蜂集,余辞之,后果殁。 此症多患于不足之人,故以加减小续命、大防风二汤有效,若用攻毒药,必误。 一妇膝肿痛,遇寒痛益甚,月余不愈,诸药不应,脉弦紧,此寒邪深伏于内也,用大防风汤与火龙丹,治之而消。 大抵此证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弱,而邪得以深袭,故附骨痈疽,及鹤膝风证,肾虚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温补肾气而又能行药势,散寒邪也。亦有体虚之人,秋夏露卧,为冷气所袭,寒热伏结,多成此证,不能转动,乍热而无汗,按之痛应骨者是也。若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而溃也。若被贼风所甚伤,患处不甚热,而洒淅恶寒,不时汗出,熨之痛少止,须大防风汤、火龙膏治之。又有挛曲偏枯,坚硬如石,谓之石疽。若热缓积不溃,肉色赤紫,皮肉俱烂,名缓宜,其始末皆宜前汤,欲其驱散寒邪,以补虚托里也。

大防风汤 治足三阴经亏损,外邪乘虚,患鹤膝风或附骨疽,肿痛或肿而不痛,不问已溃未溃,用三五剂后,更用调补之剂。

附子 牛膝(各一钱) 白术 羌活 人参 防风(各二钱) 川芎(一钱半) 辣桂 黄白芍药 杜仲 熟地黄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煎服还少丹 治足三阴经虚损,患膝风等证,又补脾肾、进饮食之良剂也。

肉苁蓉(酒浸,去甲) 远志(甘草汤泡,去骨) 香(炒) 巴戟(去心) 枸杞子 山药牛膝 石菖蒲 杜仲 熟地黄(为膏) 五味子 白茯苓 楮实子 山茱萸(肉,各等分)

上为末。用红枣肉同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温酒下,每日三服,白汤亦可。

经进地仙丹 换骨丹(二方,并见杂病五卷。)

〔素〕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骨空论,下同。经云:辅骨上横骨下为楗。王注云:髀辅骨上,横骨下,股外之中,侧立摇动取之,筋动应手。滑寿云:楗骨之下为髀枢,盖楗即两骨相接处,为楗也。)

坐而膝痛,治其机。(经云:侠髋为机。王注云:髋骨两傍,相接处,滑寿云:髋骨侠腰两傍,髋骨为机,机后为臀。) 立而暑解,治其骸关。(经云:膝解为骸关。王注云:暑,热也。若膝病起立,而膝骨解中热者,治其骸关。经云;起而引膝骨解之中也。滑寿云:侠膝解中,为膑。)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经云,辅上为 。王注云: 为膝解之后,曲脚之中,委中穴。)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经云: 上为关。王注云:关在 上,当楗之后,背立按之动摇,筋应手。)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臂内。(王注云:大杼穴也。) 连 若折,治阳明中俞 。(王注云:若膝痛不可屈伸,连 痛如折者,则针阳明穴,中俞 ,三里穴也。) 膝痛若别,治巨阳、少阳荥。(王注云:若痛而膝如别离者,则治足太阳荥、通谷穴,足少阴荥,然谷穴也。) 淫泺胫酸,不能立久,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外上当作外踝上。王注:淫泺,谓似酸痛而无力也。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上楗、机、骸关、诸穴,更参订之。

〔灵〕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之,发而间之,针大如厘,刺膝无疑。(杂病篇。)

〔玉〕 鹤膝风肿及腿痛。髓骨(在膝盖骨上一寸,梁丘穴两傍各五分,针入五分,留一吸泻之。)

膝关(关膝盖骨下,犊鼻内傍,横针透膝眼,在犊鼻外傍,禁灸,留八呼泻之)

〔集〕 又法 膝关 委中 (三寸半;但紫脉上出血为妙) 三里(不已,取下穴) 阳陵泉中院 丰隆〔通〕 膝肿 行间〔撮要〕 阳陵泉(横透阴陵泉,补生泻成) 阴陵泉(横透阳陵泉,补生泻成) 膝关(法见前《玉龙》下)

〔世〕 脚拗痛 委中(出血)

〔桑〕 脚膝痛筋急 风池 三间 三阴交 三里

胫部(十七)

胫疽

《灵枢》曰: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如赤豆至骨,急治之,不急治害人也。

胫部(十七)

胫阴痈

或间:足小肚内侧,微红微肿,坚硬如石三四寸许,痛楚难禁,何如?曰:此名黄鳅痈。属足太阴与足厥阴二经湿热,又积愤所致。宜服五香汤、流气饮,加牛膝、木瓜、防己、黄柏。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或万病解毒丹。不足者,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木瓜。若过时溃出清水,虚火上升,呕吐不食者不治。

胫部(十七)

三里发

《鬼遗》云:三里两处起痈疽,初发如牛眼睛青黑,便五七日破穴,出黑血汁,脓肿攻膀肚连腿里,拘急冷疼,此因伤筋气劳力所成。宜用汤药注射其外,毒自平息矣。

胫部(十七)

接骨发

《鬼遗》云:两脚接骨,近上膀肚下一处,起丹疽,如胡桃大,硬如物打磕之状,不苦疼,但肿急胀,虑其损筋,亦须早出脓毒,可保平安也。

胫部(十七)

骗马坠

《鬼遗》云:垂珠左右两处起痈为骗马坠。初起大小不定,此处微实皮肉薄,纹紧,口亦难合。疮初起,宜以消散药贴令内消,此处亦易成漏疮。唯宜消散之,硬即恐缓慢难为功矣。又云:交ht 一处,近棱在线亦为骗马坠,防漏,(俗名跨马痈是也。)

胫部(十七)

青蛇便

或问:足肚之下结块,长二三寸许,寒热大作,饮食不进何如?日;此名青蛇便。属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由肾经虚损,湿热下注所致。头向上者难治。头向下者刺出恶血,服活命饮加木瓜、牛膝、黄柏,或乌金散、紫金丹选用。老弱之人,呕吐腹胀,神昏脉躁者死。

青蛇便生小膀上下,头生望上攻,走入腹者,不可治。头生向下,尾在上即为顺可治也。急服二十六味托里散;外用神方铁箍散,姜汁、陈醋、猪胆同调敷之。上望下赶,蛇头上用三棱针,针入二寸出黑紫血,出针急下保生散,用纸捻蘸药送入。

胫部(十七)

瓜藤缠

或问:足股生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何如?曰:此名瓜藤缠,属足太阳经,由脏腑湿热,流注下部所致。用防风通圣散加槟榔、牛膝、防己主之。

胫部(十七)

湿毒流注

或问:足胫之间生疮,状如牛眼,或紫或黑,脓水淋漓,止处即溃烂,久而不敛何如?曰:此名湿毒流注,暴风疾雨,寒湿暑气侵入腠理而成。宜服防风通圣散加木瓜、牛膝、防己之类,或当归拈痛汤加牛膝。

胫部(十七)

下注疮

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因脾胃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疮也,在外属足太阳、少阳经;在内属足厥阴、足太阴经,宜服防风通圣散,加木瓜、防己、牛膝之类,外用祛风等汤药洗,制女贞叶贴之。

胫部(十七)

内踝疽

《灵枢》云: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或问:足内生疽,何如?曰:此名鞋带痈,由寒湿滞足于阳明,与足厥阴肝经,血涩气阻所致。初宜隔蒜灸之,服流气饮加牛膝、木瓜、防己。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内托黄 柴胡汤主之。

胫部(十七)

外踝疽

或问:足外踝生疽何如?曰:此名脚拐毒。属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湿热下注,宜服内托羌活汤、黄连消毒散、内托复煎散选用;胜金丹、乌金散、紫金丹,皆可用。

胫部(十七)

多骨疽(别见)

或问:足胫生疽,既溃甚,久而不愈,腐烂出骨者何如?曰:此名多骨疽,亦名剩骨,又名朽骨。盖因毒瓦斯壅盛,结成此骨,非正骨也。宜服胜金丹、十全大补汤加牛膝、防己,紫金丹、乌金散、人参养荣汤加木瓜、牛膝、防己相间服。此疽因未溃之前,补剂太过,故结毒而不散耳,宜授仙纸黄龙膏贴之。

胫部(十七)

腓发

或问:足小肚生疽,寒热烦躁何如?曰:此名腓 发疽,属足少阴肾经,由肾水不足,积热所致。古方云不治。宜活命饮加牛膝、木瓜、黄柏。老弱者,八珍汤加牛膝。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涉虚者难治,以肾气丸、十全大补汤主之。溃出血脓者生,溃出清水者死。

胫部(十七)

《鬼遗》云:两曲 ,膀肚下内外两踝前,有廉刃两边,为里外廉。上结痈肿,此处近骨难瘥。宜用收毒散外贴四畔,中心即用活血肉药贴,无害。 或问:足内外 生疮,连年不已何如?曰:此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于经络,以致肌内紫黑,痒痛不时,女人名为裙风裤口疮,即 疮也,最难克效。盖以裙扇地,风湿盛故也,宜服独活寄生汤、防风通圣散加牛膝、木瓜、防己,外用隔纸膏,或制女贞叶贴之。

〔薛〕 疮生于两 ,初起赤肿,久而腐溃,或浸淫搔痒,破而脓水淋漓。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或因阴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 属足三阳湿热可治。内 属足三阴虚热难治,若初起恶寒壮热,肿 作痛者属湿热,用槟苏败毒散。若漫肿作痛,或不肿不痛者属阴虚,用补阴八珍汤。若脓水淋漓,体倦食少,内热口干者属脾虚,用补中益气加茯苓、酒炒白芍药。若午后热,或作痛,头目不清者属阴火,前汤加酒炒黑黄柏,及六味地黄丸。若午后发热,至子时分方止是血虚,前汤加芎、归、熟地。若郁结伤脾而甚,用归脾汤加柴胡、山栀。若怒动肝火而甚,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山栀、黄芩。内热口干,肢体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疮,属脾肾虚热,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若患处黑黯,肢体畏寒,饮食少思,或脾肾虚败,用八味丸。或误用攻伐,复损胃气,绝其化源,治亦难矣。 鸿胪翟少溪,两 生疮,渐至遍身,发热吐痰,口燥咽干,盗汗心烦,溺赤足热,日晡益甚,形体日瘦,此肾经虚火也。用六味丸,不月诸证悉退,三月元气平复。 一男子。左 肿,肉色如故,寒热恶心,饮食少思,此脾气不足而为外邪所感也,用六君加藿香、桔梗、川芎而寒热止,又用补中益气汤而肿痛消。陆懋诚,素因阴虚,过饮入房,发热腿痛似疮,用发表之剂,两腿肿黯,热气如雾,欲发痉,脉皆洪数,两尺尤大。余曰:属足三阴虚,酒湿所乘,元气损而邪益甚耳。用十全大补加山药、山茱萸、附子,一剂脉证顿退,却去附子,又二剂全愈。 一男子先患两 ,后及遍身,生疮似疥非疥,时或脓水淋漓,两腿为甚,肢体倦怠,作痒烦热,年余不愈。余作肾经虚火,用加减八味丸而痊。

二妙丸 治下焦湿疮,(但是下焦有疮,皆可服。)潜行散末、苍术末各等分,炼蜜为丸,桐子大。

〔海〕黄 丸(《局方》) 治两 脚膝生疮,服此立安。

川乌头(炮,去皮脐) 川楝子 地龙(去土,炒) 香(炒) 杜蒺藜(炒,去刺) 赤小豆 防风(去芦) 黄 (锉,各一两) 乌药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盐汤亦得,妇人醋汤下,并空心服。

治 疮极妙 地骨皮一斤,黄柏皮二两,锉为粗末。用香油一斤半煎,滤过,药油六七两,入净松香二十两,黄丹二两,同煎,候黄丹微黑色,却入轻粉七角,光粉二角,煎法皆如煎膏法,用长条纸拖过,挂干用。若疮紫黑,先用三棱针去恶血,以冷水洗净,随疮大小,剪膏药掩上,用绢帛扎紧。俟一周时,再换膏药,换时须用冷水洗疮,不过数换,不问新久即愈。须忌日气、火气、阳气。倘换膏药再看,如有黑肿未尽,可再出血,以紫黑血尽为度。

治 疮,用糯米泔漱口过洗疮,拭干,却以地骨皮为细末;蜜调,敷疮上,又以油纸缚之。

〔丹〕 治 疮白胶香 黄柏 软石膏(另研,各一两) 青黛 龙骨(各半两)

上为细末。以香油调敷患处。

又方 用羯羊屎(二分),石膏(一分),赤石脂半分,为细末。香油和之,旧黑油伞纸作隔膏,缚之除根。

〔罗〕翠玉膏 治 疮。

沥青(一两) 黄蜡 铜绿(各二钱) 没药 乳香(各一钱)

上件,先将铜绿为细末,入香油调匀,又将黄蜡、沥青,火上溶开,次下油铜绿,火上搅匀,将没药等二味,旋旋入搅匀,用河水一碗,将药倾在内,用手扯拔匀,油纸裹,看疮大小,分大小块,口嚼捻成饼子,贴于疮上,纸封三日,易之。

〔丹〕 疮,用砂糖水煮冬青叶,三五沸涝起,石压干。将叶贴在疮口上,一日换二遍。脚痛成疮,水蓼煎汤,洗疮候干自安。

〔山〕 疮,用韭汁洗净拭干,锉虎骨敷上。

乳香散(郭氏) 治诸疳浸蚀,日久不愈,下注 疮,内外踝生疮,顽疮等证。

枯矾 白胶香 赤石脂(各半两) 黄丹 乳香 没药(各三钱) 轻粉(二钱)

上为细末。加麝些小,如疮湿干上,干则香油调敷。

轻粉散(郭氏) 治下注疳疮,蚀臭腐烂疼痛,不可忍者。

黄柏(蜜炙) 密陀僧 黄丹 高末茶 乳香(各三钱) 轻粉(一钱半) 麝香(少许)。

上为末。用葱汤洗疮,次贴此药,兼治小儿疳疮。

治 疮方鼠粪 苦参 桃枝 杉树刺 柳枝 松枝 麸酱 鸡子壳 皂角 雀粪 芍药 木绵子 芝麻 桑枝 蛇壳 锅底煤 杜当归须(各四钱) 松明(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先将松明捶碎,和诸药于瓦铫中,掘一地坑,将药铫安坑中,四围用火熬熔,取出再研,令匀,敷疮自然痊可。忌一切发气、热物。

隔纸膏 治内、外 疮。

当归 白芷 黄连 五倍子 雄黄 没药 血竭 海螵蛸 白芨 白蔹 黄柏 浓朴(以上各半两) 黄丹(六钱) 乳香(研,二钱半)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研匀。用清油调成膏,用油纸贴药敷疮上,绢帛缚定。有脓水解开,刮去不洁,再贴药,如此数次即愈。须先用烧盐汤洗净,片帛拭干,待片时,水气干,然后贴药。

治赚疮久不愈龙骨(二钱半) 轻粉(少许) 槟榔(半两)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干猪粪(半两,烧存性)

上为细末。先以烧盐汤洗疮,以软绢帛拭干,清油调敷;疮湿则干掺之。

治 疮下注白石脂 龙骨(各半两) 白矾(一两,枯) 五倍子(二两,烧存性) 黄丹(三钱,飞) 雄黄(少许)

上为细末。先将葱盐汤,洗疮见赤肉。然后将前药敷疮上,用药如法。浓者却用帛子缚者,不要动,直候干,自脱去疮皮。

治 疮黄丹 轻粉 白芨 樟脑 败船灰(各等分)

上研细末,以桐油调成膏,摊在油纸袋内。先煎温葱汤洗净,以帛拭干,将药置疮上,扎住。用了一面,番转如前洗贴。一方,无轻粉,若用粪船灰亦妙。

治 疮方 詹武子年三十时,曾患此,用之屡效。

白芨 白蔹 黄柏 黄丹(另研,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入轻粉些少,研匀,以炼蜜和成剂,捏作饼贴疮上,深者填满,以帛片包扎,一日一换,后来疮渐干,或有裂处,只须干掺,以瘥为度。

治血住脚桑树菰 牛屎菰(又名锻石菰,生地上,如有石成块者碎,其中有灰起) 肥株树菰 胎发(男用男,女用女,三个)

上将三菰焙干,各五钱;胎发烧灰存性,三钱,并为细末,研匀。湿则干掺,干则清麻油调涂。

治 疮方冬青叶 腊猪胆 百草霜(二味和匀)

上将冬青叶,与本人嚼烂,先以葱椒洗净疮口,以胆霜敷后,却敷嚼叶在上,三四次即可。

奇妙栀子散 治远年日久,内外 疮。

山栀子(不拘多少,烧作灰,研为细末) 乳香(另研,各半钱) 轻粉(少许)

上研匀,以瓷器盛。每用时,先以葱白、花椒煎汤,洗净疮稍歇;再以温浆水,又洗一次。候恶水去尽,再将白水煎百沸,候温再洗。但疮口无脓水血丝,清水各尽,又用粉帛片拭干,然后敷药。如干者香油调敷,湿者干掺,但将疮口实满,软绢帛护之。坚硬不作脓者,未可用。肿如软有脓者,根据前法再洗后,敷贴之,三二次即愈。乃一药二洗之功也。

治 疮方 先以葱白、浆水熬汤,洗净疮口,拭干,徐以轻粉未,掺上疮口,却用五灵脂、黄柏各等分,碾细末,凉水调敷疮上,纸盖定,三五次即平复。

胫部(十七)

肾风疮

肾脏风,属肾虚,风邪乘于 胫,以致皮肤如癣,或渐延上腿,久则延及遍身。外证则搔痒成疮,脓水淋漓,眼目昏花;内证则口燥舌干,腰腿倦怠,吐痰发热,盗汗体疲。治法用六味丸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虚弱者,用补中益气为主,佐以六味丸、四生散为善。 钦天薛循斋,六十有一。两 患之,脓水淋漓,发热吐痰,四年矣。此肾脏风证也,与六味丸、四生散而瘥。年余复作,延及遍身,日晡益甚,痰渴盗汗,唇舌生疮,两目昏赤,皆肾经虚火,而水泛为痰,用加减八味丸而愈。三年后,小便淋漓,茎中涩痛,此思色精不出而内败也,用前丸及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愈。

蒺藜丸 治男子两足瘙痒生疮,连年累月,俗为肾风疮。宜服此药。

黄 牛膝(各半两) 羌活 独活 川芎 防风 木香 白附子(各二钱半) 白蒺藜(一两,去刺)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仍以后方药敷之。

槟榔 木香 防风 白芷(各二钱) 白芨(一钱) 龙骨(五分, 、另研) 麝香(一字,另研)

蛇蜕(一条,烧灰) 腻粉(十五筒)

上为细末,研匀。先以鳝鱼一条,捶碎,百部一两,切碎,南椒三铢,油一两,煎令得所,去药。只以油搽疮口,却敷末药上,以油纸裹之,三日一换。每上药时,先用柳枝、甘草煎汤,洗疮净拭干敷药。

驴蹄散 治肾脏风毒,下注生疮。

驴蹄(二十片,烧灰) 密陀僧(二钱半,研) 轻粉(一钱匕) 麝香(半钱匕)

上研细末。以帛拭去脓,用些少干掺,日三四次瘥。

胫部(十七)

风疽

凡脚 及曲 中痒,搔则黄汁出,名风疽。治之方。以青竹筒一枚,径一寸半,长三尺,当中着大豆一升,以糠、马屎二物烧为火,当竹筒中烧之,以器承两头取汁。先以泔清和盐,热洗疮了,即涂豆汁,不过三度极效。

又方 嚼胡麻敷。以绵裹之,日一易,神良。

防风汤 治风毒中人,留血脉不散,与荣卫相搏,结成风疽。身体烦热,昏冒肿痛。

防风(去叉) 柴胡(去苗) 白芷 木通(锉) 当归(切,焙) 羌活(去芦)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附子(炮,去皮脐) 桔梗(炒) 甘草(炙,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临卧各一服;如欲出汗,空心并两服,后以热姜稀粥投,盖覆取汗,慎外风。

海桐皮散浸酒方 治热毒风结成疽,肿痛不得安。

海桐皮 五加皮(各锉) 独活(去芦) 薏苡仁(炒) 防风(去叉) 干蝎(炒) 杜仲(去粗皮) 牛膝(去苗,酒浸,各一两) 生地黄(焙,三两)

上 咀,生绢囊贮,以好酒一斗五升,浸瓷瓶中密封,秋夏三日,春冬七日取。食前,温酒三合或四五合,不拘时。甚者,常气相续。

足部(十八)

脚发

《灵枢》云,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不急治之,百日死。发于足傍,名曰厉痈。其状不大,初从小指发,急治去之。

其状黑者,不可消辄益,不治,百日死。

〔薛〕 脚发之证,属足三阴经,精血亏损,或足三阳经湿热下注。若色赤肿痛而溃脓者,属湿热下注,为可治。若色微赤微肿,而脓清者,属精血亏损,为难治。若黑黯不肿痛,不溃脓,烦热作渴,小便淋漓者,阴败末传,恶证也,为不治。其法湿热下注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饮以解壅毒,次服益气汤、六味丸以补精气。若色黯不痛者,着肉灸,桑枝灸以行壅滞助阳气,更用十全大补汤、八味丸壮脾胃,滋化源,多有复生者。若专治其疮,复伤元气,吾未见其生者。 阁老靳介庵,脚指缝作痒出水,肿 脚面,敷止痒之药不应,服除湿之剂益甚。予以为阴虚湿热下注,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愈。

大参李北溪,左足赤肿作痛,此足三阳经湿热下注。先用隔蒜灸,活命饮一剂,其痛顿止,灸患处出水,赤肿顿消,次用托里消毒散四剂,灸患处出脓而愈。 儒者杨举元患此,微肿痛,微赤 ,此足三阴经,阴虚湿热下注。用隔蒜灸,托里散而起发,用十全大补汤而脓成,又与加减八味丸料,百剂而敛。一儒者患此,肿硬色白,两月余矣,此足三阴经亏损,为外寒所侵,用大防风汤及十全大补,兼服而消。后场屋不利,饮食劳倦,前症复作,盗汗内热,饮食不化,便滑肌瘦,此脾土虚寒而命门火不能相生,用八味丸、益气汤百余剂,喜其年壮得愈。 一男子,脚心发热,作渴引饮,或用四物,芩、连、黄柏、知母辈。腹痛作呕,烦热大渴,此足三阴亏损,前药复伤脾胃也。先用六君加炮姜,数剂而脾胃醒,再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健,乃以加减八味丸,兼服半载而愈。 一儒者,脚心发热作痒,以滚汤浸渍,溃而出水,肌体骨立,作渴吐痰,此脾肾虚而水泛为痰也。服益气汤、六味丸年余,元气复而诸证愈。 少宗伯顾东江,面黧作渴。予曰:此肾经亏损,当滋化源,以杜后患。彼虽然之,而终不服,次年九月,内左足面患疽,色黯不痛,脚腿沉重,用隔蒜灸三十余壮,足腿即轻,疮出血水,数日而消。

疮色仍黯,时公将北行,贺万寿。予诊之曰:脾脉衰惫,阳气虚极,不宜远行,公曰:予得梦屡验,向梦群仙待我,此寿征也。至河驿聚仙堂病笃,叹曰:立斋岂能留我?果卒于此,亦异数也。

足部(十八)

脱疽

《灵枢》云:发于足指,名曰脱痈。其状赤黑者死,不治。不赤黑者,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否则死矣。 《鬼遗》云: 敦疽,发两足指,五日不穴死,四日可刺,其色发黑痈者,不堪,未过节者,可治。足指生疔,重者溃而自脱,故曰脱疽。 或曰:惟足大指患之为脱疽;其余足指患之,曰敦疽易治。惟脱疽难治。初发结毒, 赤肿痛者,以五神散及以紫河车、金线钓葫芦、金鸡舌,金脑香,捣烂敷,及以汁涂敷。又以万病解毒丸,磨醋暖涂之。未成 痛者,除湿攻毒,更以隔蒜灸之至不痛,用十二经消毒散加引经药。若肿势盛,未得紧急者,宜作蛇伤治之;及作瘴气治之效。未成 痛,或不痛,或大痛者,宜隔蒜灸,更用解毒,以消毒万全汤,临证加减。未成,若色黑,急割去。速服补剂,庶可救。若黑延上,不可治。未成,若色赤 痛者,托里消毒更兼灸,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赤牛膝、银花、白芷、大黄,痛止,次以十宣散加天花粉、金银花、赤牛膝。未成欲成,若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壮,尚不知痛,又明灸之。服活命饮,次以托里散,溃脱而愈。未成欲成大痛,色赤而肿,隔蒜灸至痛止,以加味荆芥败毒散加赤牛膝、银花、白芷、大黄;次以活命饮。

〔薛〕 脱疽,因醇酒炙爆,膏粱伤脾,或房劳损肾,故有先渴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溃者可治。色黑不溃者不治。色赤作痛者,元气虚而湿毒壅盛也,先用隔蒜灸,活命饮、托里散,再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色黯不痛者,肾气败而虚火盛也,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则毒瓦斯不致上浸,元气不致亏损,庶可保生。亦有因修手足、口咬等伤而致者,若元气虚弱,或犯房事,外涂寒凉,内服克伐,损伤脾胃,患处不溃,若黑黯上延,亦多致死。重者须当以脚刀转解周界,轻拽去之,则筋随骨出,而毒得泄,亦不痛。否则毒筋内断,虽去而仍溃,且偏僻之处,气血罕到,药难导达。况攻毒之剂,先伤脾胃,不若灸法为良,重者须解去为善。故孙真人云:在肉则割,在指则截。盖亲之遗体,虽不忍伤,而遂至夭殁,则尤伤矣。况解法无痛,患者知之。 一人足指患此,痛色赤,发热,隔蒜灸之,更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痛止,又十宣散去桔梗、官桂加天花粉,数剂而平。一人年逾四十,左足大指赤肿 痛,此脾经积毒下注而然,名曰脱疽。喜色赤而肿,以人参败毒散去人参、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更以金银花、甘草节、栝蒌,四剂顿退,再以十宣散去桔梗、桂,加金银花、防己,数剂愈。 一人患此,色紫赤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痛,又明灸百壮方知,乃以败毒散加金银花、白芷,数剂而愈。 一膏粱,年逾五十亦患此,色紫黑,脚 痛。孙真人曰:脱疽之证,急斩之去毒,延腹必不治,色黑不痛者,亦不治。喜其饮食如故,动息自宁,为疮善证,遂以连翘败毒散六剂,更以金银花、甘草节、栝蒌二十余剂,患指溃脱,更以芎、归、生 、连翘、金银花、白芷,二十余剂而愈。次年忽发渴,服生津等药愈甚,服八味丸而止。大抵此症皆由膏粱浓味,或房劳太过,丹石补药所致,其发于指,微赤而痛可治,治之不愈,急斩去之,庶可保,否则不治。色紫黑或发于脚背,亦不治。或先渴而后发,或先发而后渴,色紫赤不痛,此精气已竭,决不可治。 一 荛,左足指患一泡,麻木色赤,次日指黑,五日连足黑冷,不知疼痛,脉沉细,此脾胃受毒所致。进飞龙夺命丹一服,翌日令割去足上死黑肉,割后骨始痛可救,治以十全大补汤而愈。盖死肉乃毒瓦斯盛,拒截荣气所致,况至阴之下,血气难达。经云,风淫末疾是也。向若攻伐之,则邪气乘虚上侵,必不救矣。一人足指患之,大痛色赤而肿,隔蒜灸之痛止,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而溃,更以仙方活命饮而痊。 一人足指患之,色黑不痛,令明灸三十余壮而痛,喜饮食如常。予谓:急割去之,速服补剂。彼不信,果延上,遂致不救。 一人足指患之,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知痛,又明灸百壮始痛,更投仙方活命饮四剂,乃以托里药溃脱而愈。 一人足指患之,色赤痛作渴,隔蒜灸数壮,以仙方活命饮三剂而溃,更服托里药,及加减八味丸,溃脱而愈。

若早用前法,不至于此。 一膏粱之人,先作渴足热,后足大指赤痛,六脉洪数而无力,左尺为甚,予谓:此足三阴虚,当滋化源为主。固服除湿败毒等药,元气益虚,色黯延足。予乃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补阴八珍汤,各三十余剂,及桑枝灸,溃而脓清,作渴不止,遂朝以前汤送加减八味丸,夕用十全大补汤三十余剂而痊。是时同患此证,服败毒之药者,俱不救。

附方五神散 搽一切瘴毒、蛇伤、蝎螫,大效。

金线钓葫芦 紫河车(各二钱) 续随子(去壳) 雄黄(各一钱) 麝香(少许)

上末。醋调涂患处,蛇伤以刀割去损肉,以末干搽,或以唾调搽,或加骑蛇狮子根叶,同前捣用,亦妙。

洗瘴方水苦荠 槐枝叶 柳枝叶 嫩 叶 小青叶 连 大青上煎水,浸洗。

足部(十八)

脚气疮

夫肾主于脚,若肾虚肾为风湿所搏,攻于脚膝,则名脚气。因其气血壅滞,湿毒瓦斯盛,在于肤腠,不得宣通,故令脚上生疮也。若风毒不散,共疮渐增,黄水肿痛,身体壮热,经久难瘥也。

犀角散 治脚气风毒,生疮肿痛,心神烦热。

犀角屑 天麻 羌活(去芦) 枳壳(麸炒,去穣) 防风 黄 (各去芦) 白蒺藜 黄芩 白鲜皮(各七钱半) 槟榔(一两) 甘草(炙,半两) 乌蛇(二两,酒浸)

上 咀。每服八钱,以水一中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一大盏。去渣温服,不拘时。

漏芦丸 治脚气肿盛生疮,久不瘥,脓血长流疼痛。

漏芦 秦艽(各去芦) 葳蕤 枳壳(去穣,麸炒) 槟榔 川大黄(各一两) 防风 独活 黄(各去芦) 黄芩 五加皮 赤芍药(各七钱半) 乌蛇(二两,酒浸)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送下,不拘时。

鹿茸丸 治脚气,腿腕生疮。

鹿茸(酥炙,另捣成泥) 五味子 当归(去芦,二味为末) 熟地黄(捣膏)

上等分,酒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或盐汤,食前下;次服后方又方川芎 当归(去芦,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煎荆芥汤调下,食后空心,日进二服。

治脚气,脚上生风毒疮肿,疼痛。

漏芦 白蔹 槐白皮 五加皮 甘草(各七钱半) 蒺藜子(二两)

上为 咀,每服五两,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看冷热,于无风处,淋洗之。

毡矾散 治脚烂疮。

竹蛀屑 毡烧灰 红枣(烧存性) 黄丹 白矾(枯) 韶粉各等分。为细末掺之。

龙骨散 治脚疽,并久远恶疮,他药无效者。

白龙骨(二钱半,研) 轻粉(二钱半) 槟榔(一钱,研) 猪粪(不以多少,新瓦上焙干,入火中烧令红,取出存性,研为细末,五钱)

上研令匀,先以口含 水或温盐汤,洗令疮净见肉。却以真麻油调药,随疮大小敷之。未愈再敷,三五日可。

足部(十八)

甲疽(嵌甲)

足三阴经皆起于足指,气血沮而不行,结于指甲之间能成甲疽。凡以经络之所流注,非特肌肉之病也。或得于剪甲伤肌,或得于甲长侵肉,或得于履 之不适,使气血沮遏而不通,腐溃为疽,久则烂指,上引于胫膝之间,而疮 者是已。然病在四末,不必治其内,惟涂敷涤濯,去恶而除秽,及适其行覆则论矣。

按:足指在人体最下,气血易沮,药力难到,虚弱之人,小有破损,即成疮疡,久而不敛,况其大者,非大补气血,岂能易愈。此云病在四末,不必治内,非通论也。

一妇修甲伤次指,成脓不溃, 痛至手,误敷冷药,以致通溃,饮食少思,彼为毒瓦斯内攻,诊脉沉细,此痛伤胃气而然。遂刺之,服六君子加藿香、当归,食进,更以八珍汤加黄 、白芷、桔梗,月余而愈。 一人伤拇指,色紫不痛,服托里药,及灸五十余壮,作痛溃脓而愈。 一幼女,因冻伤两足,至春发溃,指俱坏,令取之,服大补药而愈。

一女,患嵌甲伤指,年余不愈,日出脓数滴。予谓:足大指乃脾经发源之所,宜灸患处,使瘀肉去,阳气至,疮口自合,否则不治。彼忽之,不早治,后变劳症而殁。盖至阴之下,血气难到,女人患此,多因扎缚,致血脉不通,或被风邪所袭,则无血气荣养,遂成死肉。惟当壮脾胃,行经络,生血气则愈。有成破伤风,以致牙关紧急,口眼 斜者,先玉真散一二服,后投以生血通经则可。 一男子,修伤足指,色黑为痛而欲脱。予曰:此因阳气虚,不能运达于患处也,急去之,速服补剂,以壮元气,否则死肉延足,必不救矣。不信,果黑烂上胫而死。大抵手足气血罕到之地,或生疮,或伤损,若戕其元气,邪气愈甚,溃烂延上必死。不溃而色黯者亦死。

若骨断筋皮尚连者,急剪去之。

〔精要〕 治甲疽,因剔甲伤肌,或因甲长侵肉,遂成疮肿痛。复缘穿窄靴,研损四边,肿 黄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烂,渐渐引上脚趺,泡浆四边,起如火烧疮。日夜倍增,医方所不能疗者。用绿矾五两,形色似朴硝而绿色,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熔金汁者是真也。候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研细,色似黄丹收之。先以盐汤洗疮,帛挹干,用此敷之愈。

圣惠蛤蟆散 治甲疽,皮浓肿痛。

蛤蟆灰(半两) 黄连(研末) 腻粉(各半分) 麝香(研) 雄黄(研) 枯白矾(研,各半钱) 杏仁(七粒,熬黑,研如泥) 鹿角(七寸,烧透,细研末) 蚺蛇胆(半钱)

上相和研匀,以腊猪脂调如膏。先以甘草、蛇床、槐白皮煎汤,洗疮拭干。敷药以油单纸裹,外更着绵裹之二日,其剩肉、剩甲皆当自落,三日一换。

猪蹄汤 治甲疽,及诸痈疽恶疮,有 肉。

猪蹄(生者,一双) 白蔹 白芷 野狼牙 芍药(各三两) 黄连 黄芩 大黄 独活(各二两)

上 咀。先以水三斗,煮猪蹄至一斗五斤,去蹄入药更煮至五升。候温洗疮,日三次。

白矾散 治男女血风毒瓦斯,攻手足指生甲疽疮久不瘥者, 肉裹甲疼痛,出血不定,用此缩肉干疮。

白矾 石胆(各半两) 麝香 麒麟竭 朱红(各一分)

上将白矾、石胆于铁器内,以炭火 过,入后三味同研令细。每用少许,干掺疮上,以帛子缠定,日两三度换之。

白矾散 治甲疽。

白矾(烧灰,一两) 麝香 芦荟 蚺蛇胆(各半分,研细)

先以浆水洗疮,干敷之。洗疮日三两上,以瘥为度。

马齿散 治甲疽。

墙上马齿苋(阴干,一两) 木香 丹砂(研细) 盐(研细,炙,各二钱半)

上除丹砂、盐外,锉碎拌匀。于熨斗内,以皮灰火烧过,取出细研。即以丹砂、盐末再炒匀。旋取敷疮上,日三两度。

茹膏 治甲疽,日夜培增,赤肉生甲边裹甲者。

茹 黄 (各二两) 猪脂上 咀。苦酒浸一宿,与猪脂一处微火上煎取三合,绞去渣。以涂疮上,日三两度,其赤肉即消散。

绿矾散(危氏) 治甲疽。

绿矾(半两,烧熟) 芦荟(二钱半) 麝(一字,各研如粉)

上绢袋盛,药纳所患处指袋中,绵扎定,瘥为度。

蛇黄散(《海上方》) 治甲疽肿烂,生脚指甲边,赤肉努出,时瘥时发。又治嵌甲生入肉,常血疼痛。

雄黄(半两) 蛇蜕皮(一分,烧)

上同研如粉。先以温泔,洗疮上软,以尖刀子割去甲角,拭干,药敷上,用软帛裹半日许,药温即易。一日即除痛便止。一方,用浆水洗净,以橘刺破。一方,有黄 ,无雄黄。

乳香敷方 治甲疽, 肉裹甲,脓血疼痛不瘥。

乳香 胆矾(各等分)

上研细,时时敷之。大凡此疾须是剔去甲,不药亦愈。或已成疮,久不瘥,即用此方。一方,二味烧灰,为末敷之。一方,用矾烧灰,敷疮。

牡蛎散 治甲疽。

上用牡蛎头, 研末。每服二钱,研靛花酒调下。一日三服。

乌梅散 治甲疽多年不瘥, 肉、脓血疼痛。

上用乌梅十枚,烧灰研为散。敷疮上,日三易。方用盐梅烧灰敷;烂捣裹,亦可。

〔丹〕 嵌甲、陷甲、割甲成疮,久年不瘥者,用黄柏、乌头尖等分,为末。洗净贴之。

华佗治嵌甲累效方砂 乳香(并研,各一钱) 腻粉(半钱) 橄榄核(烧存性,三枚) 黄丹(一字)

上为末,以生麻油调。先以盐汤洗净,挹干敷之,二次效。

砂糖方 治嵌甲。

上用琥珀糖是砂糖,熬成小球儿者,烧存性,入轻粉、麝香,麻油敷指甲嵌入肉者,不过一两日自烂。陈仲山寺丞方云:治嵌甲,别生好者,不病者,无所损,神效。

乳没散 治嵌甲。

用紫马粪三块,各青布一片包了,于新瓦上,炭火 存性,研细末。每半两入没药十文,轻粉十文,麝香少许。先以葱椒汤洗拭干,口含甘草浆水,吐在疮上,再洗拭净敷药。湿者干搽,干者生油调涂。初贴一夜极痛,不过三次即去根本。昔有人患此二十五年,百药不效,一敷而安。

乌倍散(《百一选方》) 治嵌甲 草乌头(半两) 白牵牛(一两) 五倍子(四两,全者) 龙骨(二钱半)

上先将三物捶碎同炒。五倍子令焦黑色,去三物不用。只取五倍子为末。疮干用麻油调涂,湿即干贴。

黄连散(《百一》) 治嵌甲。

黄连 韶粉 黄柏 软石膏( ,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水洗疮令净,软帛 干。以新汲水调涂疮上,两日一易妙。

香胭脂散(《百一》,一名麝香散) 治嵌甲,侵肉不瘥。

五倍子(烧黑,存性) 染胭脂(各等分) 麝香(少许)

上研细末搽。(五倍子生用,亦得。)

雄蝉散 治嵌甲。

雄黄(通明者) 蝉蜕(三枚,酥炙,各为细末)

上研和匀。湿者干搽,干者用津,入轻粉少许,调涂。

陀僧散 治割甲侵肉不瘥。

白矾(飞过) 密佗僧(各等分)

上为末,干搽不定,一片帛裹之,亦治脚臭。一方,用 砂不用陀僧,搽裹之。

黄 方 治陷甲生入肉,常有血疼痛。

黄 当归(各等分)

上为末,贴疮上,若有恶肉,更研少许硫黄末同贴。

水驻车丸 治嵌甲脓出,痛不可忍。

上 水口噙净洗。却用驻车丸研细,敷之。(方见杂病滞下。)

又方 治嵌甲,用乳香研细搽之。

又方 治欲去甲者,用绵逐旋折入甲内,渐添之 起,次用剪子去之。

治嵌甲 以鸦嘴胆矾,为末,搽之。

乳香散 治嵌甲,痛不可忍,有妨步履。

紫藤香(半两) 乳香(半钱) 古半两钱(半钱) 轻粉(少许) 麝香当门子(少许)

上为末,细绢罗过,每用少许。先以甘草汤洗患处,用旧绢挹干。然后敷药,即以灯草塞之。

诃子散 治嵌甲流脓,经久不瘥。

诃子(二枚) 降真香 青黛(各一钱,研) 五倍子(半两)

上为末,次入青黛一处研匀。先用葱盐汤洗净,剪去指甲,用药干贴缝内,或用麻油调敷。

胆矾散 治嵌甲。

胆矾(一两) 麝香(一字,二味同研细)

上先以葱盐汤,洗净患处挹干,敷药少许。

神应散 治足大指角急,为甲所入肉,便刺作疮,不可着靴履,脚指湿烂,妇人有此。

上白矾烧汁尽,取末着疮中,食恶肉生好肉,细细割去甲角,旬日即瘥。加雄黄少许,同研掺之。

足部(十八)

脚指缝烂疮

治脚指缝烂疮,鹅掌皮,烧灰存性,为末敷之。(桐油涂。亦妙)

足部(十八)

足跗发

《鬼遗》云:阳疽起足趺及足下,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发赤白脓血不多,其疮上痒及赤黑者死。跗亦作趺,足面也。其处结毒肿痛,亦名足发背,属足厥阴肝、阳明胃经之会,多因湿热乘虚而下注。宜服活命饮加木瓜、肉桂,牛膝及隔蒜灸之,继以十全大补汤、托里温中汤。脓稠可治,脓清紫陷者死。 一人脚背患此,赤肿作痛,隔蒜灸三十余壮痛止,以活命饮四剂而溃,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 一人脚背患之,色黯而不肿痛,烦躁大渴,尺脉大而涩,此精气已绝不治,后殁。 赵子固母刘氏,年六十,左足面一疮,下连大指,上延外踝,以至 骨。每岁辄数发,发必兼旬累月。昏暮痒甚抓搔,移时出血如泉流,呻吟痛楚,殆不可忍,夜分即渐已,明月复然。每一更药,则疮转大而剧,百试不验,如是二十余年。淳熙甲辰仲冬之末,先生为太府丞,一夕母病大作,相对悲泣无计。困极就睡,梦四神僧默出一室,傍有一长榻,子固亦坐,因而发叹。一僧问其故,子固答之以实。僧云:可服牛黄金虎丹。又一僧云:朱砂亦可。既觉颇惊异,试取药半粒强服之,良久大痛,举家相泣且悔。俄而下 物如铁石者数升,是夕疮但微痒不痛而无血,数日成痂,自此遂愈。朱砂之说,竟不复试。先生因图僧像如所梦者而记其事。金虎丹出《和剂局方》,本治中风痰涎壅塞,所用牛黄、龙脑、腻粉、金箔之类,皆非老人所宜。今乃取奇效。意热积脏腑而发于皮肤,岁久根深,未易洗涤,故假凉剂以攻之,不可以常伦。神僧之梦,盖孝感云。

牛黄金虎丹牛黄(研,二两半) 龙脑(生研,五两) 腻粉(研,二十五两) 雄黄(研、飞,一百五十两) 白矾(枯过,二十五两) 金箔(八十片,为衣) 天雄(炮去皮脐、研,十二两半) 天竺黄(研,二十五两) 天南星(汤洗、焙,二十五两研末,用牛胆汁和作饼,阴干,无牛胆,用法酒蒸七昼夜,研)

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有孕妇,不可服。

牛膝散 治足蜘蛛背。

鸡屎子 诈死子 两面龟 赤牛膝 紫金皮 山蜈蚣 凌霄根 脱壳藤 赤葛根天布瓜根 背子蜈蚣上水煎,入酒和服。

敷药方天荞麦 鹿葱根 紫金皮 山布瓜 凌霄根 藜芦子 天南星 赤葛根 鸡屎子 苦薄荷 天布瓜背子蜈蚣上砍烂,入些醋暖涂敷。

又方 地灯心砍烂,缚之。

又方 金鸡舌砍烂,缚之。

又方 臭藤、天布瓜根,砍烂,酒炒敷之。

又方 紫鳖苏,檑酒服,以渣敷患处。

百草膏 治脚面恶疮,如桐油浸淫延漫,及治一切恶疮。不问干湿痛痒,日近年深,百药不瘥者。

上用羊粪二三十粒。留瓦上,四畔炭火烧烟住火。箸钳于地上以盏覆存性,罗成白灰研细,以纱片筛去沙土,麻油调敷。痒入轻粉;痛入麝香少许效。

足部(十八)

足跗发

《鬼遗》云:阳疽起足趺及足下,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发赤白脓血不多,其疮上痒及赤黑者死。跗亦作趺,足面也。其处结毒肿痛,亦名足发背,属足厥阴肝、阳明胃经之会,多因湿热乘虚而下注。宜服活命饮加木瓜、肉桂,牛膝及隔蒜灸之,继以十全大补汤、托里温中汤。脓稠可治,脓清紫陷者死。 一人脚背患此,赤肿作痛,隔蒜灸三十余壮痛止,以活命饮四剂而溃,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 一人脚背患之,色黯而不肿痛,烦躁大渴,尺脉大而涩,此精气已绝不治,后殁。 赵子固母刘氏,年六十,左足面一疮,下连大指,上延外踝,以至 骨。每岁辄数发,发必兼旬累月。昏暮痒甚抓搔,移时出血如泉流,呻吟痛楚,殆不可忍,夜分即渐已,明月复然。每一更药,则疮转大而剧,百试不验,如是二十余年。淳熙甲辰仲冬之末,先生为太府丞,一夕母病大作,相对悲泣无计。困极就睡,梦四神僧默出一室,傍有一长榻,子固亦坐,因而发叹。一僧问其故,子固答之以实。僧云:可服牛黄金虎丹。又一僧云:朱砂亦可。既觉颇惊异,试取药半粒强服之,良久大痛,举家相泣且悔。俄而下 物如铁石者数升,是夕疮但微痒不痛而无血,数日成痂,自此遂愈。朱砂之说,竟不复试。先生因图僧像如所梦者而记其事。金虎丹出《和剂局方》,本治中风痰涎壅塞,所用牛黄、龙脑、腻粉、金箔之类,皆非老人所宜。今乃取奇效。意热积脏腑而发于皮肤,岁久根深,未易洗涤,故假凉剂以攻之,不可以常伦。神僧之梦,盖孝感云。

牛黄金虎丹牛黄(研,二两半) 龙脑(生研,五两) 腻粉(研,二十五两) 雄黄(研、飞,一百五十两) 白矾(枯过,二十五两) 金箔(八十片,为衣) 天雄(炮去皮脐、研,十二两半) 天竺黄(研,二十五两) 天南星(汤洗、焙,二十五两研末,用牛胆汁和作饼,阴干,无牛胆,用法酒蒸七昼夜,研)

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有孕妇,不可服。

牛膝散 治足蜘蛛背。

鸡屎子 诈死子 两面龟 赤牛膝 紫金皮 山蜈蚣 凌霄根 脱壳藤 赤葛根天布瓜根 背子蜈蚣上水煎,入酒和服。

敷药方天荞麦 鹿葱根 紫金皮 山布瓜 凌霄根 藜芦子 天南星 赤葛根 鸡屎子 苦薄荷 天布瓜背子蜈蚣上砍烂,入些醋暖涂敷。

又方 地灯心砍烂,缚之。

又方 金鸡舌砍烂,缚之。

又方 臭藤、天布瓜根,砍烂,酒炒敷之。

又方 紫鳖苏,檑酒服,以渣敷患处。

百草膏 治脚面恶疮,如桐油浸淫延漫,及治一切恶疮。不问干湿痛痒,日近年深,百药不瘥者。

上用羊粪二三十粒。留瓦上,四畔炭火烧烟住火。箸钳于地上以盏覆存性,罗成白灰研细,以纱片筛去沙土,麻油调敷。痒入轻粉;痛入麝香少许效。

足部(十八)

足心痈

《鬼遗》云:两脚心发,彻骨者不治。如脚心微皮破,不至深发,脓不多者可治。足心发毒肿痛,亦名涌泉疽,俗名病穿板,又名穿窟尺蛇。属少阴肾经虚损所致。宜隔蒜灸之,实者服活命饮送六味地黄丸,有表里证量为汗下,虚者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大剂,不问晨夜投之。溃烂呕逆迷闷,脉微代者死。

五灵散 治病穿板,亦治穿掌。

鸡屎子 金脑香 山蜈蚣 脱壳藤 紫金藤上水煎,入酒和服。

敷穿板药地灯心 桁 根上醋蒸熏之,并敷上。

又方 滑菜根砍烂,缚之。

又方 仙人掌根、水杨梅根二味砍烂,缚之。

浸洗药 赤梗红花、蜈蚣。煎水浸洗之。

足部(十八)

肉刺

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如硬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窄相摩而成。

松脂膏 治肉刺。

松脂 白胶香(各一两) 黄蜡(半两)

上于火上熔成膏。冷贴,用物扎定。

无食膏 治肉刺。

无食子(三枚) 肥皂角(一挺)

上烧令烟尽,细研。以酽醋于砂盆内,别磨皂角如糊;和末敷之立效。

熏硫散 治肉刺。

薰陆香 石硫黄上等分,研匀。涂肉刺上,以烧钗烙之效。

蟾酥膏 治肉刺。

蟾酥(五片,汤浸湿) 腻粉(一钱)

上将蟾酥于盆子中,以腻粉同和令匀。先用针拨破顶头边,然后涂药密裹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