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梵网经菩萨戒初津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叙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梵网经者。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自性。戒网之宏网。律宗之要关也。我佛世尊。往返八千。应化百亿。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总摄化机。顿明佛性。略开法门心地。显示自性圆明。能令众生才登戒品。位同大觉者。无尚此经矣。释其名。则佛观梵天王网。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此喻教门之广大也。究其实。则光明金刚宝戒。本来个个圆成。此喻生佛之一体也。良以众生迷真逐妄。不能显发无上菩提。故如来从天宫而下人间。向凡夫而开佛戒。说众生心内之佛法。度诸佛心内之众生。为妙海王子。顿制菩萨五十八戒。若生。若佛。皆入佛性戒中。是色。是心。总归本源心地。大哉。菩萨戒也。为一切戒之本欤。无教不收。无机不摄也。余从秉受已来。以此戒经。奉为日课。第恨慧性疏浅。义理难明。幸得学戒之心。无时暂息。焚膏继𠷳。详阅诸书。又以法海洪深。卒难测量。因而略采数语。为作津梁。不意日久岁深。积成八卷。题云梵网初津。然理虽未尽。事相无殊。聊备自明。以资持诵。非敢望传于来学也。

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吉旦菩萨戒弟子昭庆书玉识

凡例此经心地一品乃分上下两卷。上卷三十心十地。明菩萨修证之阶位。下卷十重四十八轻。显佛子当学之戒法。然法虽从位显。而位必仗戒修。故天台智者大师。单疏下卷。时所宗行。以见戒为趣位之本也。今仍旧贯。以逗时机。如欲具明上卷经义。请阅余解。经前悬谈者。毗尼止持会集。先和尚遵贤宗法式。略开七门。以明通局。戒疏发隐。云栖大师据般若略疏。预立五门。融会他宗。今准华严大疏。开成十义。用显其要。如或乐简乐详。随情去取。古来经解。有科者。有不科者。谓科能节文。解能释义。故今加科节之。然大小乘戒。不出止行两法。离此便非律义。今以止行分析重轻戒相。俾未观文句。先知大概。其余科式。与诸家大同。菩萨大戒。舍那面授。妙海亲闻。展转传来。什师诵出。而藏有南北。增减不同。今依流通本而释经文。不敢更改一字。一则向所持诵。流传已久。二恐后来仿效。经模渐失。虽谓理长则就。妄动圣典。亦毋容也。经文。题目。俱书顶格。解释。则低一字。科文。又低一字。一则敬重佛语。二则经文科释。各有分别。不宜混杂也。消文释义。贵乎直捷畅快为妙。若勉强扭捏。则文义不显。事既不明。理何能彻。故此书不论各家先后。但能发明本经文义。则便随录也。然今人多厌其繁。故解亦从简。不贵语备。务在义周。大乘律法。自不同于小乘。故其中开遮持犯轻重。并不以声闻戒而定。惟依菩萨戒经也。又条相内多缘成罪。及果报引证等。在十重。则全具。在轻戒。则有无不定也。三无漏学。以戒为基。菩萨木叉。普被诸有。但能解语。悉皆得受。故知梵网一经。人天四众。凡有心者。一切应瞻。虽然如是。要须受后始得。若未受戒人预阅。恐后来受戒。不能发起殷重之心。然渴而后饮。则水之味愈甘。暗而后然。则灯之用愈大。惟重在见机。又则讲时不拣者。欲令发起善种故。诵戒时须拣者。恐生藐忽故。适如融影等。因见此经。即发大心受菩萨大戒者。则不须拣也。降此不得。览者宜依经加意思之。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