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法喜志

法喜志卷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氷蓮道人 夏樹芳 輯

寤斗居士 馮 定 閱

胡康侯

胡安國。字康侯。崇安人。紹聖中進士。累官紛事中。謝良佐嘗稱其如大冬嚴雪。百萎死而松栢獨秀。所著有春秋傳。卒諡文定。公久依上封。秀禪師得言外之旨。崇寧中過藥山。有禪人舉南泉斬猫話問公。公答偈曰。手握乾坤殺活機。縱橫施設在臨時。玉堂兔馬非龍象。大用堂堂總不知。又寄上封詩曰。祝融峯是杜城天。萬古江山在目前。須信死心元不死。夜來秋月又同圓。

周濂溪

周敦頤。字茂叔。春陵人。因游廬山樂其幽勝。遂築室焉。時佛印寓鸞溪。公謁之。相與講道。問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禪門何謂無心是道。師曰。疑則別參。公曰。參則不無。畢竟以何為道。師曰。滿目青山一任看。公有省。一日忽見牕前草生。乃曰與自家意思一般。以偈呈師曰。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會豁幽潛。草深牕外松當道。盡日令人看不厭。遂請師作青松社主以媲白蓮故事。茂叔太極圖。其源從陳搏來。搏師麻衣。今正易心法。是麻衣涯公之傳。東林總公廣之也。總公門公門人弘益有書曰。性理之學實起於東林涯總二師。總以授周子。故劉後村詩云。濂溪學得自高僧。虞伯生亦曰。宋儒惟濂溪康節二公。於佛書早有所得。

秦淮海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虗。少豪雋。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元祐初以薦起。累遷國史編修官。坐蘇軾黨謫監青田酒稅。嘗寓僧寺中有詩云。市區収罷魚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忌者執詩以劾。復以謁告寫佛書為辠。削秩從郴州。已徙橫州雷州藤州。徽宗朝自藤州召還。出游華光寺。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夢中之作。有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則公之去來。可謂逍遙無礙矣。曾作五百羅漢記。歷落如畵。有法寶長老贊曰。欲老不老。八反九倒。昔是西菴。今為法寶。又建隆和尚銘曰。大因緣。十八年。結跏坐。帶力眠。汝鼻孔。未撩天。呼我作。無事禪。其他禪語一一勝妙。

李伯時

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元祐進士。博雅能詩。多識奇字。工於畵馬。不減韓幹。秀和尚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畵名。矧又畵馬。期人誇以得妙。妙入馬腹中亦足懼。伯時由是絕筆。秀勸畵觀音像以贖過。黃魯直愛作豔辭。人爭傳之。秀呵曰。翰墨之妙甘施此乎。魯直笑曰。又當置我於馬腹中耶。秀曰汝以豔語動天下人。淫心不止。馬腹正恐墮泥犁耳。魯直從是絕不作豔辭。

黃魯直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蘇子膽見其詩文。歎其獨立萬物之表。舉進士為著作郎。紹聖間。為章惇蔡京所嫉。謫涪州別駕。嘗參黃龍死心新禪師。有省。在黔時。止酒絕慾。讀大藏經三年。嘗曰。利衰毀譽。稱機若樂。此八風於四威儀中未嘗相離。雖古之元聖大智。有立於八風之外者乎。公有發願文曰。我從昔來。因癡有愛。飲酒食肉。增長愛渴。入邪見林。不得解脫。今者對佛發大誓願。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飲酒。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食肉。願我以此盡未來際。根塵清淨。具足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隨順如來。於無盡眾生中現作佛事。稽首如空。等一痛切。嘗答胡逸老書云。君遂歸心於禪悅。何慰如之。可試看楞嚴圓覺二經反觀自己。是何道理。既為大丈夫。須辦大丈夫事耳。又與周才翁云。思公窮悴。守道不渝。盖古人所難也。然已知求道於生死之際。則世累目輕。但未直下撥塵見己耳。投子聰禪師。海會演禪師。道行高重。皆可親近。若從文章之士。學妄言綺語。只增無明種子也。

吳德夫

吳恂。字德夫。官至秘書。參晦堂禪師。師曰。平生學解記憶多聞即不問。却問父母未生已前時道將一句來。公擬議。堂以拂子擊之。即領深旨。呈以偈曰。咄這多知俗漢齩盡古今公案。忽於狼藉堆頭。拾得蜣螂糞彈。明明不直分文。萬兩黃金不換。等閑拈出示人。止為走盤難看。

江民表

江公望。字民表。睦州人。徽宗朝左司諫。時陳祐論曾布罷去。公望入對曰。陛下臨御以來。易三言官。逐十諫臣。非天下所願望也。夫諫臣養之不可不素用之不可不審。聽之不可不詧。去之不可不慎。時以為名言。後疏劾蔡京坐貶。士論惜之。家居蔬食清修。一無愛染。嘗著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勸道俗。又嘗書於家塾曰。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無所。六根杳寂。諸識銷落。法法全真。門門絕待。瞥爾遂成。真如實觀。初機後學。一心攝念如來。即使營辦家事。種種作務。亦自不相妨礙。若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過旬日。便成三昧。是故上根大器。一念直超。平展之流。善觀方便。

陳忠肅

陳瓘。字瑩中。南劍人。少年登上第。性閑雅。與物無競。見人之短未嘗面折。但微示意警之而已。嘗為右司諫。極論蔡京蔡卞。連謫通台楚三州。立朝骨鯁。有古人風烈。卒諡忠肅。自號了翁。公初尚雜華。頗有所詣。及會明智法師。叩天台宗旨。明智示以止觀上根。不思議境。以性奪修。成無作行。忽有契悟其謫居海上。未嘗有不滿意。惟尅念西歸。會作延慶寺淨土院記。又嘗謁靈源清公。執聞見以求解會。清公曰。執解為宗。何日偶諧。公乃開悟。寄師偈曰。書堂兀兀萬幾休。日暖風柔草木幽。誰識二千年底事。如今只在眼睛頭。

李漢老

李邴。字漢老。濟州任城人。崇寧中官翰林學士。後拜參知政事。諡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公浮游塵外。心醉祖。道有年。聞大慧示眾語曰。庭前栢樹子。今日重新舉。打破趙州關。特地尋言語。敢問既是打破趙州關。為甚麼却特地尋言語。後以書咨決曰。近扣籌室。伏蒙激發。忽有省入。顧惟根識暗鈍。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取一捨。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擾。今一笑頓釋所疑。欣幸可量又書曰。比蒙誨答備悉深旨。邴自驗者三。一事無逆順。隨緣即應。不留胸中。二宿習濃厚。不加排遣。自爾輕微。三古人公案。舊所茫然。時復瞥地。非大宗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

韓子蒼

韓駒。字子蒼。政和中進士。從學於蘇轍。評其詩似儲光義。盖江西詩派之一也。嘗問道於草堂清禪師云。近聞傳燈。頗合於心。但世緣未易消釋。須有切要明心處。毋吝指教。清答云。欲究此事。善惡二途皆勿萌於心。能障人皆智眼。文字亦不必多看。塞自悟之門。子蒼得旨乃述意云。鍾[目/折]山林無二致。閒中意趣靜中身。都將聞見歸空照。養性存心不問人。

呂居仁

呂本中。字居仁。宣和中為樞密院編修官。兼侍講。卒諡文清。居仁性清約。以躭禪而病。癯癯不勝衣。作江西傳衣詩派圖。推山谷為詩祖。列陳無己等二十五人為法嗣。甞致書問大慧禪要。慧答書曰。千疑萬疑只是一疑。話頭上疑破。則千疑萬疑一時破。若一向問人佛語如何。祖語又如何。諸方老宿語又如何。永劫無悟時也。居仁自是有省。每以前路資糧為念。嘗有詩云。病知前路資糧少。老覺平生事業非。紹聖丙寅夏六月。趺坐而逝。考其修蘊。定知稛載而去矣。又嘗曰。予病不能蔬食。惟有五味爽口之責。作詩自戒。君不如屈大夫。夕餐但秋菊。又不如顏平原。米盡旦食粥。雖知舌本欠滋味。頗覺和氣充其腹。癡人涴腥羶。杯盤眩紅綠。四方采珍異。亦未極所欲。何如野僧飯。菜羹下脫粟。竹間新筍大如椽。樹頭老耳肥如肉。亦不見蟹躁擾。亦不見牛觳觫。石郎愛惜韭蓱虀。晉侯睥睨熊蹯熟。以此為重輕。與君未為福。

張無盡

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居士。童兒日記萬言趙抃薦之。召赴關。袖草茅憂國書以進。徽宗朝拜相。是夕彗星滅。久旱大雨。御書商霖二字賜之。公初不信佛。後見維摩經信手開視。有云此病非大地。亦不離大地。倐然會心。後漕江西。見兜率悅禪師相與夜話。公曰。比看傳燈尊宿機緣。惟疑德山托鉢話。悅曰若疑此話。其餘即是心思意解。何曾至大安樂境界。公憤然就榻屢起。夜將五皷。不覺踢飜溺器。忽大有省發。即扣悅門謂悅曰。已捉得賊了也。悅曰。贓在何處。公擬議。悅曰都運且寢。翌日公投偈曰。皷寂鐘沉托鉢回。巖頭一拶語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記來。悅於是焚香付囑曰。等閒行處。步步皆如。雖居聲色。寧滯有無一心靡異。萬法非殊。臨機不礙。應物無拘。飜身魔界。轉脚迷途。了無逆順。不犯工夫。未幾悅入滅。公奏諡號真寂。宣和四年十一月黎明。公卒。口占遺表命弟子書之。仍作偈曰。幻質朝章八十一。漚生漚滅誰人識。撞破虗空歸去來。鐵牛入海無消息。

趙郡王

趙令衿。號超然。太祖五世孫。靖康初論事被謫。高宗召見。令衿奏乞留張浚趙鼎。以言不合罷歸。後襲封安定王。公在南康時。政成事簡。多與禪衲游。公堂間為摩詰丈室。適圓悟禪師奉旨來居甌阜。公欣然就其鑛錘。悟不少假。公固請。悟曰。此事要得相應。直須是死一回始得。公默契。因自疏曰。家貧遭劫。誰知盡底不存。空室無人。幾度賊來亦打。悟見。囑令加護。

王以寧

王以寧。湘潭人。由太學任鼎澧帥。靖康初金兵入寇。以寧遣兵入援解太原圍。建元中。以宣撫司制置襄鄧。招諭桑仲等來降。以寧嘗過雪峯。問道於真歇禪師曰。予昔訪宏智大師。師令讀起信論。謫官天台時於鄰僧僧得之。披閱再三。竊有疑焉。是書為大乘人作。破有蕩空。一法不留之書也。而末章以繫念彌陀往生淨土為言。其旨何歟歇。曰。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子欲壞世間相。棄有歸空。然後為道耶。以寧默然。

潘待制

潘良貴。字子賤。金華人。政和間進士。官直龍圖閣。宰相呂頤浩嘗造良貴曰。旦夕當引入兩省。良貴退語人曰。用人自宰相事。何可握手密語。先示私恩。若士大夫受具籠絡。何以立朝。即日乞就外補。父喪。家貧無以葬。高宗賜錢五十萬緡。清風高節。凜然當世。年四十回心祖闈。所至挂鉢。隨眾參叩。後依佛燈守珣禪師。久之不契。因訴曰。良貴只欲知死去如何。珣曰。好箇封皮且留著使用。而今不了不當。忽被他換却封皮。卒無整理處。又以南泉斬猫兒話問。珣曰。爾只管理會別人家猫兒。不知走却自家狗子。公於言下如醉而醒。

徐師川

徐俯。字師川。分寧人。建炎中累官僉書樞密院事。長於詩。所著有東湖集。父禧。元豐中禦寇死節。諡忠愍。俯嘗侍先龍圖謁法昌禪師。及靈源禪師語論終日。公聞之藐如也。及法昌歸寂在談笑間。公異之。始篤信此道。後丁父憂。即命靈源至孝址說法。源登座問答已。乃曰。諸仁者。只如龍圖。平日讀萬卷書。如水傳器。無有遺餘。且道尋常眷在甚麼處。而今捨識之後。這萬卷書的。又却向甚麼處去也。公聞灑然有得曰。吾無憾矣。源下座問曰。學士適來見箇甚麼便如此道。公曰若有所見則鈍置和尚去也。源曰恁地則老僧不如。靖康初。與朝士同志者。挂鉢於天寧寺之擇木堂。力參圓悟。悟亦喜其見地超邁。一見至書記僚。指悟頂相曰。這老漢脚根獨未點地在。悟[((白-日+田)/廾)*頁]面曰。甕裏何曾走却鼈。公曰。且喜老漢脚根點地。

楊龜山

楊時。學中立。將樂人。從二程游。得河洛之傳。累官諫議大夫。諸所論立皆關世道。高宗時除工部侍郎。世號龜山先生。諡文肅。嘗曰微生高乞醯與人。孔子以為不直。維摩經云。直心是道場。儒佛至此實無二理。與東林總禪師友善。謂師曰。禪學雖高。却於儒道未有所得。師曰。儒道要緊處。也記得些子。且道君子無入而不自得。得個甚麼。中立默然。

張魏公

張浚。字德遠。宜公南軒之父也。高宗時累官右僕射。兼知樞密院事。始終不主和議。為秦檜所嫉。所著有五經解。及雜說文集。孝宗朝封魏國公。諡忠獻。公嘗問道於圜悟勤禪師。師曰。巖頭云。却物為上。逐物為下。若能於物上轉得疾。一切立在下風。復示以偈曰。收光攝彩信天真。事事圓成物物新。內若有心還有物。何能移步出通津。公伏膺投偈曰。教外單傳佛祖機。本來無悟。亦無迷。浮雲散盡青天在。日出東方夜落西公之母秦國夫人。嘗問道於大慧禪師。夫人疾亟。曰妙喜老師此生無復見也。我有私恩未報。時大慧居宜春。公三走介趣之。兼程而至。夫人已捐館矣。公遂舘師於光孝寺之東堂。盡誠供奉以慰秦國之願云。

胡致堂

胡寅。字明仲。崇安人。建炎中拜起居郎。諸子嘗侍坐。數杯之後。歌孔明出師表。誦陳了翁奏章曰。可謂豪傑之士也。後為秦檜所忌。謫新州。著論語詳說。及讀史管見數十萬言。學者稱為致堂先生。王隨刪傳燈錄。改名玉英集。公作敘曰。傳燈所載。釋子以葛藤目之。今獨取其敷揚明白。庶易考其是非。若夫說秘怪。舉詩句。類俳優。夸誑誕者則盡削之。觀少林啟迪姬光。警發梁武。莫非的確要論。烏有如來流蘿蔓轇轕。不可致詰者哉。

張文忠

張九成。字子韶。錢塘人。受學楊時之門。紹興初。以直言對策。上及兩宮。下及閹寺。忠憤激烈。無所顧避。仕至禮部侍郎。贈太師崇國公。諡文忠。早業進士之暇。篤志釋典。嘗謁靈源明禪師叩宗旨。師令看趙州庭前栢樹子話。久無所入。謁胡文定公。咨盡心行己之道。胡告以將語孟談仁義處類作一處看。則要在其中。公稟受其語。造次不忘。一夕如廁。思惻陰之心仁之端也。正沈默間。忽聞蛙鳴。不覺舉庭前栢樹子。驀成頌曰。春天夜月一聲蛙。撞破虗空共一家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脚痛有玄沙。公嘗奉祠得請。詣徑山問格物之旨。妙喜曰。公只有格物而不知物格。公聞之。恍如夢覺。題於壁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貫。兩箇五百。公從是參道。得法自在。號無垢居士。嘗感歎曰。凡聞徑山老人所舉因緣。無不豁然四達。如千門萬戶。不消一踏而開。公在朝。與秦檜和議不合。坐貶南安。一十四年。未嘗以得失芥蔕。識者莫不高其風。

王龜齡

王十朋字龜齡。樂清人。紹興中廷對第一。累官龍圖學士。諡忠文。朱晦翁嘗稱之曰。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君子人也。幼嘗夢游天台石橋看一石碑。有神僧數百出迎。指公示眾曰。彼前身嚴首座也。曾寫此碑。後親到石橋。與夢中所見之境無異。遂留詩云。石橋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夢時。僧喚我為嚴首座。前身會寫石橋碑。

游定夫

游酢。字定夫。建陽人。師事可南二程子。第進士。累官監察御史。嘗致書於開福寧禪師曰。儒者執五常。欲各盡其分。釋氏謂世間虗妄。要人反常合道。旨殊用異。何歟。師答曰。人溺塵情愛網。晝思夜度。無一息之停。須力與之決。収其放心。死生乃可出。若只括其同異。揭揭焉盡分於郛廓之間。我習內熏。愛緣外染。於道何能造合。能反厥常。則心自通。道自合。不然。難以口舌爭也。定夫又問造道必有要法。師曰。道不在說與示也。說示者方便耳。須用就己知歸。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也。定夫默然。

于憲

于憲。侍郎張九成之甥也。常隨舅氏自嶺下歸淦。九成令拜大慧禪師。憲曰素不拜僧。曰汝姑叩之。憲遂舉子思中庸天命之謂性三句以問。慧曰。凡人不知本命元辰下落處。又要牽好人入火坑。如何聖賢於打頭一著不鑿破。憲曰。吾師能為聖賢鑿破否。慧曰。天命之謂性。便是清淨法身。率性之謂道。便是圓滿報身。修道之謂教。便是千百億化身。憲以告舅氏。曰子拜何辭。

朱晦菴

朱憙。字元晦。婺源人。少年不樂讀時文。因聽一尊宿談禪。直指本心。遂悟昭昭靈靈一著。年十八。從劉屏山游。屏山意其留心舉業。搜之篋中。惟大慧語錄一帙而已。金城錄謂公之學得於道謙禪師。公嘗致書問師云。向蒙妙喜開示。從前記持文字。心識計較。不得置絲毫詐在胸中。但以狗子話時時提撕。願投一語警所不逮。師答曰。某二十年不能到無疑之地。後忽知非。勇猛直前。便是一刀兩段。把這一念提撕狗子話頭。不要商量。不要穿鑿。不要去知見。不要強承當。公於言下有省。有久雨齋居誦經詩曰。端居獨無事。聊披釋氏書。暫息塵累牽。超然與道居。門掩竹林幽。禽鳴山雨餘。了此無為法。身心同晏如。

馮濟川

馮楫。字濟川。號不動居士。自壯叩諸名宿。雖在仕塗。不忘學佛。居龍門從佛眼游。偶一童子趨庭吟曰。萬象之中獨露身。佛眼拊公背曰好聻。公於其契入。後帥瀘南。篤志淨業。所至勸發道俗。兵興以來。教藏煨燼。公發願從建炎後。凡名山巨剎藏經殘失者。給與俸祿印施補之。足五千餘卷者凡四十八藏。有偈曰。我賦耽癡癖。視財等空虗。不作子孫計。不為聲色娛。所得月俸給。惟將贖梵書。庶使披閱者。咸得入無餘。古佛為半偈。尚乃捨全軀。是以不惜財。開示諸迷途。借問惜財者。終日校緇銖。無常忽到日。寧免生死無。紹興三十二年。以給事中乞休。一日忽報親朋。期以十月三日告終。至日設高座。見客如平日。辰巳間降階望闕肅拜。復登座書偈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眼赤。書畢。拈拄杖按膝而化。

陸放翁

陸游。字務觀。仕至華文閣待制。封謂南伯。孝宗朝。南臺劾其恃酒頹放。因自號曰放翁。嘗問松源嶽禪師云。心傳之學可得聞乎。師曰。既是心傳。豈從聞得。公領解呈偈曰。幾度驅車入帝京。逢僧一例眼雙青。今朝始覺禪家別。說有談空要眼聽。公居鏡湖時。有塗毒策禪師往來寖厚。策往雙徑受生。餘七日跏趺而逝。公哭以詩曰。岌岌龍門萬仞傾。翩翩隻影又西行。塵侵白拂繩牀冷。露滴青松卯搭城。遙想再來非四大。尚應相見話三生。放翁大欠修行力。未免人間愴別情。

王龍舒

王日休。字虗中。自號龍舒居士。為國學進士。作六經訓傳數十萬言。一且捐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為西方歸乎。自是一意念佛。年六十。布衣蔬茄。重研千里。以是誨人。閒居持戒甚嚴。坐必宴寂。臥必冠帶。面目奕奕有光。見者知為有道之士。有淨士文行於世。凡修持法門。感驗彰著。具有顛未。

張南軒

張栻。字敬夫。嘗問萬菴顏禪師曰。見即便見。擬思即差又作麼生。師曰。還問不知有。公曰。政當知有時如何。師曰。聞聲見色只如常。公豁然有省。乃留偈曰。聞聲見色只如常。熟察精麤理自彰。脫似虗空藏碧落。曾無少剩一毫芒。師然之。公僭心經史。動以古聖賢自期。孝宗朝直秘閣。累官吏部侍郎。諡曰宣。所著有論孟大極諸書。學者稱為南軒先生公疾革。定叟求教。公曰。蟬蛻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語訖而逝。

尤遂初

尤袤。字延之。梁谿人。紹興中進士。眾擬延之為秘書丞。張南軒得報曰。此真秘丞矣。聞釋氏出世之法。見廬山歸宗禪師。欲謀隱計。朱元晦寄詩。有逃禪公勿遽。且畢區中緣之句。出守台州。孝宗臨軒親遣曰。南台有何勝槩。延之曰。太平洪福。國清萬年。上曰。聞石橋應真是五百強漢。時忽出現。鄉以何法處之。延之報拳曰。臣有金剛王寶劍在。上喜。書遂初老人四字賜之。到台一以慈愛蒞民。官至禮部尚書。諡文簡。所著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內外制三十卷。

吳明可

吳芾。字明可。仙居人。舉進士。累官龍圖閣直學士。前後守六郡。吏畏民懷。嘗曰覩官物當如己物。視公事當如私事。與其得辠於百姓。寧得辠於上官。為文豪徤峻整。有表奏五卷。詩文三十卷。以淳熈五年逸老於休休堂。時簡堂和尚自天台景星巖再赴隱靜。公和淵明詩十三篇送行。其一曰。師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為衲子歸。似響答空谷。顧我塵垢身。正待醍醐浴。更願張佛燈。為我代明燭。

葉水心

葉適。字正則。永嘉人。淳熙中進士。雄文奧學推重當世。紹熈中徧歷華選。嘗密助趙汝愚定策。上疏辨朱熹之誣。官至寶謨閣學士。諡忠定。所著有水心等集諸書。公以佛書條項甚多。相反處亦不少。往問石巖璉禪師。師曰。佛以戒定慧為宗。心境不感諸緣。水流花開。鳶飛魚躍皆吾性真。要在千差一照。事理渾融。日久月深。真空妙智自印本心矣。若能收視返聽。心外原無別佛。不必問條項多言相反也。適由是知歸。與朱子書云。適在荊州。無事讚佛書。乃知世外瓌奇之說。本不與道相亂。良由讀者不深考也。

真西山

真德秀。字景元。慶元中進士。累官參知政事。世稱西山先生。諡文忠。公帥湘州時。潭人為立生祠。深於禪學。嘗謂遺教經以端心正念為首。而深言持戒為智慧之本。至謂制心之道。如牧牛。如御馬。不使縱逸。去瞋止妄。息欲寡求。然後由禪定造智慧。具有漸次階級。非謂一超可入如來地也。又云。予讀楞嚴經。觀世音以聞思修為圓通第一。其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答能如是圓拔一根。則諸根皆脫。於一彈指頃。徧歷三空。即與諸佛無異矣。又讀金剛經至四果。乃廢經而歎曰。須陀洹所證。則觀世音所謂初於聞中入流亡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惟不入六塵。安然常住。斯入流矣。至於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求而實無不來。盖往則入塵。來則返本。斯陀含雖能來矣而未能無住。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無來。至阿羅漢則往來意盡。無法可得。然則名雖四果。實一法也。但歷三空有淺深之異耳。

錢公相

錢象祖。字公相。錢塘人。寧宗時問道於保寧全禪師。又參護國此菴元禪師。師曰。欲究此事。須得心法兩忘乃可。法執未忘。契理亦非悟也。公曰。纔涉脣吻。便落意思如何。師曰。本自無瘡。勿傷之也。公渙然有得。自左丞相歸。日修淨業。

劉後村

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淳祐中遷秘閣修撰。克莊生有異質。為文援筆立就。真德秀以學貫古今。文追騷雅薦之。有十釋詠。其達磨詠曰。直以心為佛。西來說最高。始知周孔外。別自有英豪。圖澄詠曰。值亂行何適。隨緣住亦安。能將石虎輩。只作海鷗看。

陸省菴

陸沅。號省菴居士。尚書左丞陸佃之孫。任福建提舉。中交代鄭興裔之言。閑退於家。客至語及。必合爪曰。沅與鄭歷却中冤耳。謹當以善法解之。否則彼此酬酢無了時也。居常持法華經。晨起即澡浴焚香。目不他瞬。首倡偈曰。盥手清晨貝葉開。不求諸佛不禳災。世緣斷處從他斷。劫火光中舞一迴。然後開卷而讀。不緩不忽。聲如貫珠。有清晨三度到靈山之句。又閱毗盧大藏。凡台教律部。少林心宗。靡不參究。

范致虗

范沖。字謙叔。一字致虗。甲翰苑守豫章。謁圓通道旻禪師曰。某宿世作何福業。今生墮在金紫囊中。去此事稍遠。旻呼內翰。公應諾。旻曰何遠之有。公為躍然。

吳履齋

吳潛。字毅夫。號履齋。正肅公柔勝之子。理宗朝拜相。後為賈似道所排。遂謫循州。宿楓亭接待寺。與僧曰。昔文殊告世尊曰。我初入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所謂繫心一緣。如日觀月觀。眉間毫相。與鼻準白之類。事雖淺近。理實幽微。如趙州云。老僧十二時。惟粥飯二時是雜用心。溈山問嬾安云。汝十二時當作務。安云牧牛。溈云作麼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來。此皆繫心一緣也。自後尊宿又生生巧妙方便。令學者看箇話頭。如狗子佛性。麻三斤。乾屎橛。青州布衫。庭前栢子之類。都是理路不通處。教人取次看一則。看來看去。疑來疑去。十二時中。常不放捨。忽然鼻孔噴地一下。即是當人安身立命處。此皆繫心一緣之證據也。公於法門得大自在。其在循州豫知死日。語人曰。吾將逝矣。夜必雷雨。已而果然。作詩端坐而逝。封許國公。

饒德操

饒節。字德操。臨川人。以文章著稱。曾子宣魏了翁皆與之遊。往來襄鄧間。甞令其僕守舍。一日見僕歸。占對異常。怪問之。僕曰。守舍無所用心。聞隣寺長老有道價。特往請一轉語。忽爾開悟。身心泰然。無他也。德操慨然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徑往白崖問道。與其僕祝髮為浮屠。德操法名如壁。僕名如琳。琳有疾。德操躬親藥餌。既卒。盡送終之義。夏均父為其疏云。無復挾書。更逐康成之後。何憂成佛。不居靈運之先。時稱其精當。德操號倚松道人。所撰詩辭有倚松集。呂紫薇云。饒德操自為僧之後。詩更高妙。甞勸予專意道詩云。向來相許濟時功。大似頻伽餉遠空。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猶求舊管城公。文章不療百年老。世事能排兩頰紅。好貸夜牕三十刻。胡牀趺坐究幡風。

劉中明

劉昉。字中明。初為丞相府史積勞。出為左殿直。已而歎曰。為吏良苦。吾將清吾中扄。脫屣塵垢之外。遂往郴州。棲止於東山僧坊。沙門道覺詑中明曰。吾然膏油於如來前三十年矣。勝利當無涯。中明曰。異乎吾所聞。修竹之子。以身為檠。以戒行為膏油。以心為然器。照一切無明。古所稱然燈佛也。道覺大異之。居百日。別覺而去。後於南康伽藍尸解。周有從至東都。見中明葛裘賣藥於市。問曰。先生尸解。何至此耶。中明曰。無則入有。解乃歸真。吾家常事耳。子何訝焉。有從曰。居與先生同閈。先生面若紅瓊。有從將為枯骨。獨不念之乎。中明曰。踰五十之年。雖志於道如敗屋然。支傾補漏。第可延歲月。況子行年七十。平生好法律。佐人爭訟。損子陰德多矣。尚何言。遂去不知所之。

劉經臣

劉經臣。字興朝。少以逸才登仕版。於佛法未之信。因會東林照覺禪師。始醉心祖道。後抵京師。謁慧林沖禪師於僧舍。問雪竇如何是諸佛本源。答曰千峯寒色。語下有省。歲餘官雒幕。參韶山杲禪師。將去官。辭杲。杲囑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向後或有非常境界。無量歡喜。宜急收捨。若収拾得去。便成法器。若収拾不得。則成失心之患。未幾復至京師趨智海。依正覺逸禪師請問因緣。逸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爾十二時中。放光動地。不自知覺向外馳求。轉疎轉遠。公益疑不解。一夕入室。逸舉傳燈所載波羅提尊者見香至國王。何者是佛見性是佛之語。問公。公不能對疑甚。歸就寢。熟睡至五更覺來。方追念間。見種種異相。表裡洞徹。六根震動。天地回旋。如雪開月現。喜不自勝。忽憶韶山臨別所囑之言姑抑之。逗明悉以所得告逸為證。逸厲聲曰。這箇是甚麼事却說履踐。公默契。乃作發明心地頌六首。及著明道諭儒篇以警世。

戴道純

戴道純。字孚中。官寺丞。一日咨扣靈源禪師有省。乃呈偈曰。杳冥源底全機處。一片心花露印文。知是幾生曾供養。時時微笑動香雲。

楊圭

楊圭。仕至大中大夫。甞曰。諸佛說法。不離自性。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甞見自心自性。自修自度。不從人得。又云。國初以學佛名家者不可勝數。如王文正公。晁文元公。楊文莊公。楊文公。近世陳忠肅公。李忠定公。扶皇極。開太平。風節凜然。亦何貶於儒道。文正公與士大夫結淨行社。弟子社友凡八十人。文元公法藏碎金諸書。無非開佛心見。文莊公平日。五皷盥漱誦金剛經。三十年不輟。文公與璉禪師游。出其所撰景德傳燈錄以淑後人。由是而觀。區區之迹未可論人也。

李端愿

李端愿。兒時在館舍。常閱禪書。長雖婚宦。然篤志祖道遂於後圃築室類蘭若。邀達觀曇穎禪師處之。公問曰。天堂地獄。畢竟是有是無。頴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花。太尉就有裡尋無。手摣水月。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心外聞天堂欲生。太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公回說偈曰。三十八歲。懵然無知。及其有知。何異無知。滔滔汴水。隱隱隋堤。師其歸矣。箭浪東馳。

高世則

高世則。字仲貽。號無功。以節度使判溫州。所得俸祿積二萬緡。請以禪郡費。當時皇族居溫者多恣橫。世則以風裁鎮之。民賴以安。初參芙蓉禪師求指心要。一日忽造微密。呈偈曰。懸厓撒手任縱橫。大地虗空自坦平。照壑輝巖不借月。菴頭別有一簾明。

趙松雪

趙孟頫。字子昂。宋宗室。母丘夫人臨月。夢一僧入寢。覺而生孟頫。年甫十二。即好寫金剛經。與僧語。親若眷屬。重天目中峯之道。每受師書。必焚香望拜。公甞提舉江淛儒學。叩師心要。師為說防情復性之旨。後入翰林。遣問金剛般若大意。師答以略義一卷。中峯有淨土偈一百八首。公為作一百八贊手書授之。有中峯淨土帖。

黃晉卿

黃溍。義烏人。自幼篤學。博極群書。發為文章。如澄湖不波。一碧萬頃。與柳貫虞集揭奚斯遊。人號儒林四傑。延祐初進士。累官侍講學士。諡文獻。公於佛典橫襟考究。其撰虎丘寺記。茲上人息菴銘。蔣山誌公塔院記。俱膾炙人口。

顧仲英

顧阿瑛。字仲英。崑山人。輕財結客。豪宕自喜。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別業於茜涇之西。曰玉山佳處。日宴客賦詩其中。若河東張翥。會稽楊維禛。天台柯九思。方外張伯雨輩。皆樂與之遊。張士誠累辟不就。母喪廬於墓。檢釋氏書有悟。遂祝髮號金粟道人。

楊鐵崖

楊維禎。字廉夫。諸暨人。泰定間為赤城令。棄官將妻子遊天目山。與江上老漁相狎。時時唱清江款。作迴波引和之。仍自歌曰。小江秋。大江秋。美人不來生遠愁。吹笛海西流。又歌曰。東飛烏。西飛烏。美人手弄雙明珠。九見烏生雛。甞對客云。笛有君山古弄。海可養。蛟龍可呼。非鈞天大人不發也。明興天下大定 詔徵遺逸之士修纂禮樂。廉夫被召至京師。肺疾作而卒。自號鐵笛道人。與僧釋臻釋現釋信為方外友。

法喜志卷四(終)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