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群书治要译注

卷二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汉书(八)补

题解

《群书治要》一书,节录《汉书》最多,共八卷,惜首尾二卷亡佚,对照《汉书》原文,可推知,《群书治要》卷二十应为《汉书》卷七十九至卷一百之内容。《群书治要》一书,旨在教导为政者修德行、用贤才、兴仁义、重本务,现依据此原则节录《汉书》卷七十九至卷一百之菁华,以补缺憾。共节录《列传》中的匡衡、孔光、谷永、杜邺、王嘉,《儒林传》中的申公、严彭祖,《循吏传》中的黄霸、硃邑、龚遂,《酷吏传》中的严延年,《游侠传》中的楼护,《佞幸传》中的石显,《外戚传》中的班婕妤等人的言论和事迹,以及《儒林传》序、《酷吏传》序、《外戚传》序和《货殖传》《游侠传》中的部分内容。

其中,匡衡、孔光、谷永、杜邺、王嘉等人的奏疏中论述的治国策略颇有借鉴价值,黄霸、硃邑、龚遂等人实为后世为官者取法的榜样。严延年执法苛刻,结果不得善终,石显奸佞狡猾,最终恶报难逃,应为后人所警戒。

《群书治要》节录《汉书》的八卷,展示了西汉从建国到衰落的完整过程,其中反映的人事兴衰,实在值得后人深思。

匡衡 [1] 字稚圭,东海 [2] 承 [3] 人也。衡射策 [4] 甲科 [5] ,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 [6] ,调补平原 [7] 文学 [8] 。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令为文学,就官京师;后进 [9] 皆欲从衡平原,衡不宜在远方。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 [10] 、少府梁丘贺 [11] 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 [12] 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而皇太子 [13] 见衡对,私善之。会宣帝崩,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 [14] 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辟衡为议曹史 [15] ,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译文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匡衡在射策时拈到甲科的策问,但因为对答不符合甲科条令,因此只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后选任为平原郡文学。很多学者都上书推举匡衡精通经典,当世无双,应任命为文学,去京师为官,且说后学之辈都愿跟从匡衡到平原郡学习,匡衡不应该在远离京师的地方做官。皇上把这件事交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府梁丘贺前往询问,匡衡用《诗经》大义回答,回答得十分深刻、精彩。萧望之上奏称匡衡精通经学,讲说有师道传承,可供观览。宣帝不大任用儒者,便遣匡衡仍回平原郡担任原职。但是,皇太子看到匡衡的策对后,私下里很赏识他。宣帝驾崩,元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戚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任尚书,任命匡衡为议曹史,将他推荐给皇上,皇上让他做郎中,后升为博士,兼任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臣闻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俗殊务,所遇之时异也。陛下躬圣德,开太平之路,闵愚吏民触法抵禁,比年 [16] 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盖保民者,‘陈之以德义 [17] ’,‘示之以好恶 [18] ’,观其失而制其宜,故动之而和,绥 [19] 之而安。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 [20] 之意纵,纲纪失序,疏者逾内 [21] ;亲戚之恩薄,婚姻之党隆;苟合侥幸,以身设利 [22] 。不改其原 [23] ,虽岁赦之,刑犹难使错 [24] 而不用也。”

译文

这时,发生了日食、地震等灾异变化,皇上询问这些变化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说:“臣听说五帝之礼不相同,三王的政教各异,民情风俗很不同,原因在于时代变化了。陛下躬行圣德,开启天下太平之路,怜悯触犯了法律禁令的愚昧官吏和百姓,年年大赦,让百姓改正行为,自我革新,的确是天下的幸事。臣私下看到,大赦之后,巧佞奸邪没有减少,今天大赦,明天又犯法,紧跟着又入狱,这大概是劝导百姓不得要领吧!一般说,教养百姓,如《孝经》所说,要‘陈述道德仁义给他们听’‘公布好坏标准给他们看’,观察他们的失误而明确其行为规范,因此行动会促进和睦,抚慰会导向安定。现在天下的风俗是贪取财利、鄙视仁义,喜好声色享乐,崇尚奢侈生活,廉耻的气节衰薄,荒淫邪僻的心意放纵无忌,国家纲纪丧失其正常秩序,关系较远的外戚之家超过了同姓骨肉的本家,亲戚之间的恩情淡薄,借婚姻结党之风盛行,相互之间苟且侥幸行事,卖身求荣。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纠正,虽然每年都大赦一次,刑法也很难置而不用。”

“臣愚以为宜一旷然 [25] 大变其俗。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26] ?’朝廷者,天下之桢干 [27] 也。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则民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惠,则众相爱。四者,明王之所以不严而成化也。何者?朝有变色之言 [28] ,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 [29] ,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此其本也。今俗吏之治,皆不本礼让,而上 [30] 克暴,或忮害 [31] 好陷人于罪,贪财而慕势。故犯法者众,奸邪不止;虽严刑峻法,犹不为变,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

译文

“以臣愚见,应该彻底改变这种风气。孔子说:‘能以礼节谦让治理国家,治国何难之有?’朝廷,是支撑天下的梁柱。公卿大夫之间相互遵循礼节,恭敬谦让,那么百姓就不会互相争斗;大臣们爱好仁义,乐于施舍,那么百姓就不会使用暴力;上面崇尚高风亮节,那么百姓就会注重品行;上面温柔宽大,那么百姓就会相互爱护。以上四点,是开明的君主之所以能够不行严刑峻法而改变天下风气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朝廷上有冲动无理的争论言行,下面就有争斗的祸患;上面有独断专权的人,下面就会有不谦让的人;上面有争胜的大臣,下面就会有相互伤害之心;上面有贪财好利之臣,下面就会有偷盗行窃之民。这是造成社会风气变化的根本原因。当今俗吏治理国家,都不根据礼节谦让的原则,而推崇强暴取胜,贪取财利并倾慕权势。因此犯法的人很多,奸邪之行不能得到制止,即使用严厉的刑法,仍然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这不是他们的天性,而是由于当政者没有教化好。”

“臣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 [32] 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 [33] 。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 [34] ;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 [35] ;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 [36] ;晋侯好俭,而民畜聚 [37] ;太王躬仁,邠国贵恕 [38] 。由此观之,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今之伪薄忮害,不让极矣。臣闻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是以百姓安,阴阳和,神灵应,而嘉祥见。《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39] ’此成汤所以建至治,保子孙,化异俗而怀鬼方 [40] 也。今长安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于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 [41] ,或见侈靡而放效 [42] 之。此教化之 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译文

“我个人研究《诗经·国风》,其中的《周南》《召南》之诗,因受圣贤的教化很深,因此表现得品行忠厚、不淫其色而知廉耻。(此外)郑庄公崇尚勇武,其国人就空手搏虎;秦穆公注重信誉,士人 就多以死相从;陈胡公夫人爱好巫术,百姓就大肆祭祀;晋昭公喜好节俭,他的百姓就积财聚物;周太王躬行仁义,邠国人就崇尚宽恕。从以上可以看出,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考察所崇尚的东西罢了。时下的风俗,虚伪浅薄、嫉妒陷害,不谦让到了极点。我听说教化的普及,并不是要挨家挨户去对每个人进行说教,只要贤德的人处在正位,有才能的人安排到适合的职位,朝廷崇尚礼节,百官注重谦让,道德教化由内而外,从身边开始,然后百姓知道了效法的准则,不知不觉就会变得善良起来。这样,百姓安乐,阴阳和合,神灵感应,喜庆吉祥的祥瑞就会出现。《诗经》说:‘商都的礼俗昭然可以仿效,是天下四方的榜样。我王长寿安康,以此来保全子孙后代。’这正是成汤之所以实现国家大治,保全子孙,改变异方风俗,使远方之人归附自己的原因。现在长安是天子建都的地方,亲自承受圣上的教化,但是长安的习俗无异于偏远之地,从地方郡国来的人无以效法,有的看到奢侈靡乱的风气反而仿效。这是教化的根本,是扭转风俗的关键所在,应该首先予以端正。”

“臣闻天人之际 [43] ,精祲 [44] 有以相荡,善恶有以相推,事作乎下者象动乎上,阴阳之理各应其感,阴变则静者动,阳蔽则明者暗,水旱之灾随类而至。今关东连年饥馑,百姓乏困,或至相食,此皆生于赋敛多,民所共 [45] 者大,而吏安集 [46] 之不称之效也。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 [47] ,大自减损,省甘泉,建章 [48] 官卫,罢珠崖 [49] ,偃武行文,将欲度 [50] 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诸见罢珠崖诏书者,莫不欣欣,人自以将见太平也。宜遂减官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外内;近忠正,远巧佞;放郑、卫,进雅、颂;举异材,开直言;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览六艺之意,察上世之务;明自然之道,博和睦之化,以崇至仁,匡失俗,易民视,令海内昭然咸见本朝之所贵,道德弘于京师,淑问 [51] 扬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 礼让可兴也。”

译文

“我听说天地与人之间,阴阳之气相互感应(形成灾异或祥瑞),善与恶相互衍化,在人间发生的事情,在上天一定有征兆产生。阴阳之气的变动感应着相应的人事变动,阴变为阳则静就转化为动,阳被遮蔽则明就会变暗,洪涝或干旱的灾异也就随着到来。现在关东年年饥荒,百姓贫乏穷困,有的地方到了人食人的地步,这都是由于赋税太多,百姓上缴的过多,而官吏安顿百姓不称职的缘故。陛下敬畏上天的警告,爱惜怜悯百姓,自己很节约俭省,减少甘泉宫、建章宫的卫兵,撤销珠崖郡,放弃武力讨伐,推行文治,这将超过尧舜那样的盛世,而避免像殷周末世那样的衰落。大家看到罢置珠崖郡的诏书后,没有不欣喜的,人人都以为将要看到太平盛世了。因此,陛下应该立即减少宫殿皇室的费用,省却奢靡华丽的装饰;修定规章制度,整治朝廷内外;重用忠良正直之臣,疏远巧言佞色之徒;禁止郑、卫淫声,宣扬《雅》《颂》礼乐;推举有卓异才能的人,广开直言相进的管道;任用仁慈贤良的人,罢免残忍刻薄的酷吏;表彰高洁清白之士,博览六艺的大意;明察前代治国的要领,通晓自然变化之道;推广和睦相处的风气,来推崇至高无上的仁政;匡正败坏的风俗,改变百姓追求的欲望;让世人都清楚地知道朝廷所推崇树立的榜样,让道德风气在京师弘扬 光大,让好的名声远播到国外去。之后,教化就可以实现,明礼谦让的风气就可以兴起了。”

上说 [52] 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53] 。时,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进见,人人自以为得上意。又傅昭仪及子定陶王 [54] 爱幸,宠于皇后、太子。衡复上疏曰:“臣闻治乱安危之机,在乎审所用心。陛下圣德天覆,子爱 [55] 海内,然阴阳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论议者未丕扬 [56] 先帝之盛功,争言制度不可用也,务变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无所信。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 [57] ,而虚为此纷纷也。愿陛下详览统业 [58] 之事,留神于遵制扬功,以定群下之心。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59] 。’孔子著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 [60] 。’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物之性;能尽人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治性 [61] 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 [62] 者戒于大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63] ,勇猛刚强者戒于大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 [64] 而望进。唯陛下戒所以崇圣德。”

译文

皇上听了他的话后很高兴,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这时,皇上喜好儒家的学术和文章,对宣帝时的政策改动很多,上疏谈论政事的人多得到皇上的召见,人人都自以为自己所讲的称皇上的心意。同时,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刘康受到皇帝的宠爱,超过了皇后、皇太子。匡衡便又上疏说:“我听说国家治乱安危的关键,在于审察自己的用心。陛下圣德如同天覆地载,仁爱遍布海内,但是阴阳之气尚未和洽,奸邪没有得到禁止,其原因在于上疏议论政事的人,没有弘扬先帝的丰功伟绩,都争相述说先帝的制度不可以再延续,务必要加以改变,而改变后的有些制度却又不能够推行,于是又把旧的制度恢复过来,于是使得百官是非不清,官吏和百姓没有可以相信的准则。我私下裹很遗憾国家废除百姓已经乐于接受的功业,而徒劳地进行各种变更。希望陛下详察帝王之业,注重遵循先帝的制度,弘扬先王的功业,以此来稳定百官臣僚的心思。《诗经·大雅·文王》说:‘常思念你的先祖,称述发扬他的美德。’孔子把这句话写在《孝经》的第一章,其原因就在于这是圣德的根本所在。书上说:‘察视善恶,调理情性,而王道也就在其中完成了。’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天性,然后才能完全实现百姓和万物的作用。完全实现百姓和万物的作用,就可以赞颂天地的生化。疏通性情的方法,一定要分辨自己拥有的特长,然后勉力于弥补自己的不足。一般说来,聪明通达的人,应戒除过分的明察;孤陋寡闻的人,应避免闭塞不通;勇猛刚强的人,应杜绝过于暴烈;仁慈厚爱、温和善良的人,应警惕不够果断;沉着安静、行动舒缓的人,应防止错过时机;心思广大的人,应戒备遗忘事情。一定要仔细分辨自己应当警戒小心的地方,并在道德礼仪上不断约束,这样才能实现性情的 中和有度,使得巧佞虚伪之徒不敢相互勾结,企望进身。望陛下有所戒备,以便弘扬圣德。”

“臣又闻室家 [65] 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故《诗》始《国风》。《礼》本《冠》《婚》 [66] 。始乎《国风》,原情性而明人伦也;本乎《冠》《婚》,正基兆 [67] 而防未然也。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阃内 [68] 。圣人动静游燕 [69] ,所亲物得其序;得其序,则海内自修,百姓从化。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因时而动,以乱国家。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义。陛下圣德纯备,莫不修正,则天下无为而治。《诗》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70] 。’传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71] 。’”

译文

“臣还听说,如果明了治家之道,也就懂得了治国的道理。因此《诗经》以《国风·关雎》为开端,《仪礼》以《士冠礼》《士婚礼》为根本。以《国风·关雎》为开端的原因,在于推究人的情性从而讲明人伦之道;以《士冠礼》《士婚礼》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奠定基础而防患于未然。福分的兴旺无不以家庭为根基,而治国之道的衰微也无不是从家中开始的。因此圣王不论是动静、游玩宴乐,他接触的事物无论大小贵贱,都有各自的次序。万物能各自得到自己应处的地位,天下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治理,百姓也就会听从教化。应当亲近的人反而被 疏远,应当尊敬的人反而被轻视,奸佞巧诈之徒就会趁机而动,来扰乱国家。因此圣人谨慎地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把它们禁止在没有发生之前,不因为个人恩怨而损害国家的大义。如果陛下具备纯洁的圣德,没有什么事物得不到端正,那么国家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诗经》说:‘要治理国家,应当首先治理他的家庭。’经传上说:‘治理好了家庭,然后国家就可以稳定。’”

衡为少傅 [72] 数年,数上疏陈便宜 [73] ,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 [74] ,言多法义 [75] 。上以为任 [76] 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 [77] ,代韦玄成 [78] 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译文

匡衡在任太子少傅的几年中,多次上疏陈述朝廷应该做的事情。遇到朝廷有政事需要议论,匡衡总是依据经义来回答,言谈多符合法度义理。皇上认为匡衡可以担任公卿的职责,因此任命他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受封乐安侯,享有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 [79] 即位。衡上疏戒妃匹 [80] ,劝经学威仪之则,曰:“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未有游虞 [81] 弋射之宴,诚隆于慎终追远,无穷已也。窃愿陛下虽圣性得之,犹复加圣心焉 [82] 。诗云 ‘茕茕在疚’ [83] ,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 [84] 文、武之业,崇大化 [85] 之本也。臣又闻之师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 [86] 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 [87] 者民之父母。后、夫人 [88] 之行不侔 [89] 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 [90] 。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 [91] 乎容仪,宴私 [92] 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 [93]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自上世 [94] 已来,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愿陛下详览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 [95] 。”

译文

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匡衡上疏告诫皇上慎重处理配偶的选择,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说:“陛下秉性孝敬,对元帝哀悼思慕不已,没有进行游乐、射猎的宴庆,这诚然是谨守孝道,时时刻刻不忘治国的根本。卑臣希望陛下虽然天性已经至孝,还要进一步地加以努 力。《诗经·周颂·闵予小子》说:‘多么忧愁啊,仿佛在病中一般。’说的是成王在丧事完毕之后,仍思念哀悼先王,胸中意气久久不能平息,这也正是周成王能够成就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功业、弘扬圣人教化的根本原因。臣又听老师说:‘选择配偶的时候,是人生的开端,是一切幸福的根本。’婚姻的大礼确定,然后万事才可以成就,而天命也可以得到保全。孔子论述《诗经》,把《关雎》作为开篇,意思是说高居于尊位的皇帝和后妃,是百姓的父母,帝王妻妾的品行如果不能与天地相匹配,就无法敬奉神灵的统绪并调理万物的事宜。《诗经·周南·关雎》篇说:‘温柔娴静、品行端庄的淑女,才是君子追求的好配偶。’讲的是能够保持贞洁、端庄的品行,没有三心二意的行为,情欲的感触不会在容貌仪表中显露出来,亲昵的私情不会在举止言谈中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配得上拥有至尊地位的皇上,才能主持祭祀宗庙。这是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的首要之点,也是圣王教化的开端。从上古以来,夏商周三代的兴废,没有不是从这点开始的。希望陛下详察前人得失兴衰的经验教训,来奠定治国的基础,选择有贤德的配偶,戒除对歌舞和女色的喜好,亲近端庄恭敬的贤妃,疏远虽有技能而没有德行的小人。”

“窃见圣德纯茂 [96] ,专精《诗》《书》,好乐 [97] 无厌。臣衡材驽,无以辅相善义,宣扬德音。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 [98] ,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艺’之指,则人天之理 [99] 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 [100] 不易之道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译文

“臣看见皇上圣德纯正善美,精通《诗经》《书经》,喜好音乐而不厌倦。臣才资驽钝,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辅助治国大义、宣扬圣上德音。我听说六经是圣人用来统揽天地之心,分别善恶的标准,明晓吉凶的规律,通向人道的正路,使人不违背自己的本性的著作。如果能考察六经的要旨,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花草树木、昆虫鸟兽就能够得到繁殖。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至于《论语》《孝经》二书,是记载孔子言谈举止的纲要之作,应该深刻领会它们的内涵。”

“臣又闻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 [101] ,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 [102] ,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 [103] ,事天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 [104] ,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 [105] ,飨 [106] 下之颜也。举错 [107] 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孔子曰:‘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 [108] 。’《大雅》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 [109] 。’诸侯正月朝觐天子,天子惟 [110] 道德,昭穆穆以视之 [111] ,又观以礼乐,飨醴 [112] 乃归。故万国莫不获赐祉福,蒙化而成俗。今正月初幸路寝 [113] ,临朝贺,置酒以飨万方,传曰‘君子慎始’,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群下得望盛德休 [114] 光,以立基桢 [115] ,天下幸甚。”上敬纳其言。子咸 [116] 亦明经,历位九卿。家世多为博士者。

译文

“臣又听说圣王的言行举止,无论奉事上天、侍奉父母、君临朝廷、任用臣僚,事事都合礼节制度,以彰显人伦大道。恭敬谨慎,敬畏战栗,是奉事上天的礼仪;温和、恭敬、谦逊,是侍奉双亲的礼节;端庄自身,严谨恭敬,是治理百姓的威仪;和颜悦色,慈善仁惠,是对待臣下的礼仪。如果言行举止,事事都遵循礼仪,那么他的形象就成为仁义的象征,其行动就成为众人效法的榜样。孔子说:‘品德仁义能够受人尊敬,容貌举止可供效法,进退处世符合法度,这样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敬畏爱戴他,就会效法他。’《诗经·大雅》说:‘恭敬严谨的威仪,是百姓效法的榜样。’诸侯在正月都来朝廷拜见皇上,皇上依据道德礼仪,以严明肃穆的礼仪接见他们,并表演礼乐,以醴酒宴乐,之后才让他们回去,因此各诸侯国都得到皇上所赐的福祉,都接受圣上的教化,而改进风俗。今年正月初皇上将在正殿接受百官朝贺,摆设酒宴款待八方来宾。经传上说‘君子谨慎于开始’,希望陛下注意举止的礼节,让百官、百姓能够仰望到您盛德的光彩,以建立治国的根基。这样,将是天下的幸运!”皇上慎重地采纳了他的建言。匡衡的儿子匡咸也通晓经义,曾官居九卿职务。其后代出了很多经学博士。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会元寿元年 [117] 正月朔日 [118] 有蚀之,后十余日傅太后 [119] 崩。是月,征光诣公车 [120] ,问日蚀事。光对曰:“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强,侵蔽阳明 [121] ,则日蚀应之。《书》曰:‘羞用五事,建用皇极。’ [122] 如貌、言、视、听、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 [123] 荐臻 [124] ,六极 [125] 屡降。皇之不极,是为大中不立。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谓朓、侧匿 [126] ,甚则薄蚀 [127] 是也。又曰‘六沴’ [128] 之作,岁之朝曰三朝 [129] ,其应至重。乃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变见三朝之会。上天聪明,苟无其事,变不虚生。《书》曰‘惟先假王正厥事’ [130] ,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臣闻师曰,天左 [131] 与王者,故灾异数见,以谴告之,欲其改更。若不畏惧,有以塞除 [132] ,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其至可必。《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 [133] 。’又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134] 。’皆谓不惧者凶,惧之则吉也。”

译文

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第十四代孙。适逢元寿元年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其后十多天傅太后去世。当月,皇上征召孔光到公车府,询问有关日食的事情。孔光回答说:“我听说太阳是一切阳性事物的本源,是国君的代表,是至高无上的尊严的象征。君主的德行衰微,臣子兴盛强大,侵犯遮蔽了太阳的光明,那么日食现象就会随之发生。《书经》说要‘进用貌、言、视、听、思五事’、‘建用广大中正之道’,如果貌、言、视、听、思五方面有过失,中正之道没有确立,那么凶祸的现象就会逐渐产生,上天给予的凶、恶、疾、贫、弱、忧六种惩罚和灾异就会频繁发生。广大而不中正,就称之为‘大中不立’,书上说‘这个时候就会经常发生日月乱行’,日月不是行得快了,就是转得慢了,甚而至于发生日食的现象。书上又说‘六种恶气堵塞’,正月初一乃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其感应很强。正月辛丑初一发生日食,是灾异出现在三朝之会。上天是聪慧明察的,如果世间没有什么事情,变异的现象是不会平白无故发生的。《书经》说‘先代至道之王必正其事’,是指变异现象的产生,起因是由于有不正常的事情发生。我听老师说,上天为了辅助君主,就让灾异现象多次出现,以此来告诫君主,要他改变过失。如果君主不感到畏惧,还遮掩敷衍,轻视忽略上天的告诫,欺瞒上天,那么惩罚性的灾难就必定降临,那是无疑的。《诗经》说:‘敬服上天,敬服上天,上天无比神明,承受天命难之又难啊!’又说:‘敬畏天的威力,才能保全平安。’这些都是说不敬畏上天就会遭受凶祸,敬畏上天就会吉利。”

“陛下圣德聪明,兢兢业业,承顺天戒,敬畏变异,勤心虚己,延见群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放远谗说之党,援纳断断之介 [135] ,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平刑罚,薄赋 敛,恩泽加于百姓,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至务也。天下幸甚。《书》曰‘天既付命正厥德’ [136] ,言正德以顺天也。又曰‘天棐谌辞’ [137] ,言有诚道,天辅之也。明承顺天道在于崇德博施,加精至诚,孳孳而已,俗之祈禳 [138] 小数,终无益于应天塞异,销祸兴福,较然甚明,无可疑惑。”书奏,上说,赐光束帛 [139] ,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

译文

“陛下德行高尚,明察事理,戒慎恐惧;敬承顺从上天的告诫,敬畏各种变异现象;勤勤恳恳,虚怀若谷;召见百官群僚,反思寻求变异的原因,然后以身作则,自我约束;总理、纠正万事,疏远结党营私的小人,接纳忠诚不二的好人;罢免贪婪残暴的酷吏,进用贤明忠良的官员;公正地赏罚惩处,减轻赋税,把恩泽施加给百姓,这确实是处理朝政的根本,是应付各种灾异的首要任务。这是国家的万幸。《尚书》说:‘既然接受了天命,就应该自正其德。’指的是实行德政来顺应上天。又说‘上天辅助至诚之辞’,指的是如果有忠诚之心,上天就会辅助他。明智地接受顺应天道,在于增进德行、广施恩泽、加致精诚、毫不懈怠罢了。世俗所用的求福除祸的小术,最终无益于顺应上天、消除灾祸、祈求福祉,这是昭然显明的,没有什么可以疑惑。”奏书递上,皇上看了很高兴,赏赐给孔光束帛,拜他为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官位仅次于丞相。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 [140] 人也。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 [141] ,执 法殿中 [142] ,外总部刺史 [143] 。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哀闵元元,躬有日仄之劳 [144] ,而亡佚豫之乐,允执圣道,刑罚惟中。然而嘉气尚凝 [145] ,阴阳不和,是臣下未称,而圣化独有不洽者也。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 [146] 各以其意,多与 [147] 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隔,和气不兴,未必不由此也。《诗》云:‘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148] 。’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臣愚不知治道,唯明主察焉。”上嘉纳之。

译文

薛宣,字赣君,是东海郯县人。当时,成帝刚刚登上帝位,薛宣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朝廷中的执法情况,及统管地方部刺史。他上奏疏说:“陛下德行至高,仁慈厚道,怜爱百姓,身体有太阳开始偏西还没来得及吃饭的劳苦,而没有舒服安逸的享乐,诚恳地坚持圣人的大道,施行刑罚非常公正,可是吉祥的气象还没有形成,阴阳没有调和。这是因为臣子不称职,而且圣明的教化还有不和谐的地方。我私下考虑,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官吏大多实行苛政,政令和教化繁杂细碎。这其中大部分罪过在部刺史身上,他们有的不遵守规定的职责,举动各自按照自己的心意,经常干预郡县的事务,甚至开启行私请托的门路, 听信中伤谄媚之言,来搜求官吏百姓的过错,责备喝斥隐微的过失,不根据能力而一味责求行为的合宜。郡和县相互催促,它们各自内部之间也很苛刻,这种风气也传布到了百姓中。所以乡里缺少接待贵客的喜悦,九族之人忘记了他们之间亲戚的情义,供奉饮食救助危急的忠厚品德更加衰退,送走离开的人、慰劳归来的人的礼节不再施行。社会的道德规范不通行,那么就会阴阳闭塞不通。和顺的气象不兴盛,未必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诗经》说:‘人们失去情谊,多是饮食小事上丧失了和气。’俗语说:‘政治苛暴人们就不亲附,徭役烦苦就会有损于皇恩。’当刺史禀告政事的时候,应该明确地告诫他们,使他们清楚地知道本朝的要紧事务。我很愚昧不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希望圣上明察。”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谷永字子云,长安 [149] 人也。建昭 [150] 中,御史大夫繁延寿 [151] 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 [152] ,数上疏言得失。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 [153] 直言极谏之士。太常 [154] 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对曰:“陛下秉至圣之纯德,惧天地之戒异,饬身修政,纳问公卿,又下明诏,帅举直言,燕见紬绎 [155] ,以求咎愆,使臣等得造 [156] 明朝,承圣问。臣材朽学浅,不通政事。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 [157] ,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 [158] 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般乐游田 [159] ,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 [160] 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乃十二月朔戊申,日食婺女 [161] 之分,地震萧墙 [162] 之内,二者同日俱发,以丁宁 [163] 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意岂陛下志在闺门 [164] ,未恤政事,不慎举错,娄失中与?内宠大盛,女不遵道,嫉妨专上,妨继嗣与?古之王者废五事之中,失夫妇之纪,妻妾得意,谒行于内 [165] ,势行于外 [166] ,至覆倾国家,或乱阴阳。昔褒姒用国,宗周以丧,阎妻骄扇,日以不臧 [167] ,此其效也。经曰:‘皇极,皇建其有极。’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时则有日月乱行 [168] 。’”

译文

谷永,字子云,是长安人。建昭年间,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有优秀的才能,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他多次上奏疏谈论政治得失。建始三年冬季,日食和地震同日发生,皇帝命令选拔贤良方正中敢于直言能够尽力劝谏的士人,太常阳城侯刘庆忌推荐谷永为待诏公车。谷永对答道:“陛下秉承至圣的纯正品德,忧惧天地以异象显示的警告,整饬自身,修治国政,询问并采纳公卿的建议,又颁下英明的命令,让众官推举敢于直言的人,抽空召见他们以探究异变发生的原委,来寻求上天降罪的原因,使我们这些士人得以到圣明的朝廷上来,接受圣上的询问。臣才能不佳、学问浅薄,不通晓政事。私下里听说圣明的君主即位,要端正貌、言、视、听、思五事,建立帝王统治的准则,来顺从上天的心意,这样众多吉祥的征兆才会在下面序列出现,日月在天上运行才会有规律。如果君王过分地沉溺在后宫,安于享乐和出游打猎,自身失掉了对五事的修正,大中至正的准则不能确立,那么灾祸的征兆就将降临,而显示惩诫的六种灾异现象就会 出现。凡是灾祸异象的出现,各自象征着过失,按类警告世人。于是在十二月初一戊申,日食在婺女之时,地震在萧墙之内,两者同日发生,来再三告示陛下,这些过失不在远方,应当深切地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臆想难道是因为陛下留心女色,不忧虑政事,不慎重举止,行为屡次失去中正的准则吗?或者是因为宠爱姬妾很过分,女子不遵守妇道,因为嫉妒都想独自占有圣上,从而妨碍了子孙的兴旺吗?古代的君王有的败坏了五事的中正,丧失了夫妇间的纲纪,妻子姬妾得到了宠爱,在内有所请求就一定会得到实行,在外擅用权力,以至于倾覆国家,迷惑扰乱阴阳之序。从前褒姒当权,西周因此丧国;阎妻骄宠日甚,因此出现日食。这是异象的征验啊!经书上说:‘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就是要建立起大中至正的政治。’经传上说:‘统治准则不中正,这称作不建,此时就会出现日月运行混乱的现象。’”

“陛下践至尊之祚 [169] 为天下主,奉帝王之职以统群生,方内 [170] 之治乱,在陛下所执。诚留意于正身,勉强于力行,损燕私之闲以劳天下 [171] ,放去淫溺之乐,罢归倡优之笑,绝却不享之义 [172] ,慎节游田之虞,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安服若性 [173] 。经曰:‘继自今嗣王,其毋淫于酒,毋逸于游田,惟正之共 [174] 。’未有身治正而臣下邪者也。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昔龙管纳言 [175] ,而帝命惟允 [176] ;四辅 [177] 既备,成王靡有过事。诚敕正左右齐栗 [178] 之臣,戴金貂之饰、执常伯 [179] 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济济谨孚 [180] ,无敖戏骄恣之地,则左右肃艾 [181] ,群僚仰法,化流四方。经曰:‘亦惟先正克左右 [182] 。’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者也。”

译文

“陛下登上最尊贵的帝位做了天下的君主,接受帝王的职责来统治众生,四方之内的太平与不太平,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您果真能留意修正自身,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做事,减少私人宴饮的空闲来操劳天下的事,远离过分沉溺的逸乐,停止倡优艺人娱乐的享受,拒绝贡献而不受,谨慎地节制出游打猎的玩乐,起居有一定的规律,遵循礼法来做事,亲自治理政事,致力于实际行动而没有倦怠,安心地从事这一切像天性一样自然。经书上说:‘从今以后继承祖业的君王,不要过多沉溺于酒宴,不要放纵于出游打猎,只应该恭谨地修正自身。’没有君主自身修治中正而臣下奸邪的。治理远方要从治理近处开始,学习好的品行要从亲近的人开始。从前舜臣龙主管出入王命,而舜的命令就诚信允当;四辅已经完备,成王没有过失。您果真能告诫饬正左右掌管万事的大臣,以及戴着金貂之饰、掌握侍中职责的人,都让他们学习先王之道,懂得君臣之间的大义,众人都学会谨慎守信,没有嬉戏骄横放纵的过失,那么左右的大臣就会恭敬平顺,群僚就会仰视效法,教化就会流传到四方。经书上说:‘要先整顿制约左右近臣。’没有左右近臣正直而百官不正的。”

“治天下者尊贤考功 [183] 则治,简贤 [184] 违功则乱。诚审思治人之术,欢乐得贤之福;论材选士,必试于职。明度量 [185] 以程能 [186] ,考功实以定德;无用比周之虚誉,毋听浸润之谮诉 [187] ,则抱功修职之吏无 蔽伤之忧 [188] ;比周邪伪之徒不得即工 [189] ,小人日销,俊艾 [190] 日隆。经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191] 。’又曰:‘九德咸事,俊艾在官 [192] 。’未有功赏得于前,众贤布于官而不治者也。臣闻灾异,皇天所以谴告人君过失,犹严父之明诫。畏惧敬改,则祸销福降;忽然 [193] 简易,则咎罚不除。经曰:‘飨用五福,畏用六极 [194] 。’传曰:‘六沴作见,若不共御,六罚既侵,六极其下 [195] 。’”

译文

“统治天下的人尊重贤才、考论功绩天下就会太平,轻慢贤才、不论功绩天下就会混乱。果真能仔细地考虑治理民众的方法,为得到贤能的人而欢喜,论才能选拔士人,务必在一定的职位上加以试用,明确规定考核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能力,考查功绩的实际情况来评定他们的德行,不要采用结党营私的人虚伪的赞美之辞,不要听受积渐日深的诬陷之言,那么拥有功绩、勤于职守的官吏就不会有优点被隐蔽、受到中伤的忧虑,结党营私邪恶诡诈的人就不能得到官位,小人一天天减少,俊杰之士就会一天天多起来。经书上说:“三年一次考核官吏的功绩,考核三次后就罢退那些缺乏实绩的官吏,升迁那些功绩卓著 的官吏。’又说:‘具有九德的人都任用做事,俊杰治能之士都有官位。‘没有论功行赏实行在前、众多有才智的人安置在官位上,而国家不太平的。我听说灾祸异象,是皇天用来责备告诫人君过失的,就像严厉的父亲明白告诫儿子一样。害怕担忧而恭谨地改正,那么灾祸就会消失,福气就会降临;忽视轻慢这些告诫,灾祸的惩罚就不会消除。经书上说:‘行事适合天意,五福就会降临;行事违背天意,六极就会降临。’经传上说:‘六种灾气兴起显现,如果不恭敬地修德来御灾,六种惩罚就会侵入,六种灾异的现象就会降临。’”

对奏,天子异焉,特召见永。其夏,皆令诸方正对策。永对毕,因曰:“臣前幸得条对 [196] 灾异之效,祸乱所极,言关于圣聪。书陈于前,陛下委弃不纳,而更使方正对策,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 [197] 无用之虚文,欲末杀 [198] 灾异,满谰 [199] 诬天,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巳之间 [200] 暴风三溱 [201] ,拔树折木。此天至明不可欺之效也。”

译文

对策呈上,天子很惊异,特意召见谷永。当年夏天,命令各位贤良方正都来对答策问,谷永对答完毕,接着说道:“我先前有幸得以逐条奏对灾异的效验、祸乱的凶灾,言辞关系到您听纳的圣明。奏书陈述在前,陛下舍弃不采纳,却又进一步让贤良方正对答策问,不正视值得忧惧的、不寻常的现象,询问不紧急的平常之论,废止顺承天意的至理之言,竞相呈献无用的空话,想要抹杀灾异,欺罔污蔑天意,因此皇天勃然发怒,甲巳之间暴风刮了三次,树木被拔起折断。这是天帝最为圣明不可欺罔的征验啊。”

上使尚书问永,受所欲言 [202] 。永对曰:“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如使危亡之言辄上闻,则商、周不易姓而迭兴;三正 [203] 不变改而更用,夏、商之将亡也。行道之人 [204] 皆知之,晏然自以若天有日莫能危,是故恶日广而不自知,大命倾而不寤。《易》曰:‘危者有其安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 [205] 。’臣闻三代所以陨社稷丧宗庙者,皆由妇人与群恶沉湎于酒。《书》曰:‘乃用妇人之言,自绝于天 [206] 。四方之逋逃多罪。是宗是长,是信是使 [207] 。’《诗》云:‘燎之方阳,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208] 。’《易》曰:‘濡其首,有孚失是 [209] 。’《易》曰:‘在中馈,无攸遂 [210] 。’言妇人不得与事也。《诗》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211] 。’王者必先自绝,然后天绝之。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畔,下畔则上亡。是以明王爱养基本,不敢穷极,使民如承大祭 [212] 。”

译文

皇上派尚书询问谷永,记录下他要说的话。谷永对答说:“臣听说作为天下之主、据有国家的人,所忧患的是有危身亡国的行 为,而告诫危亡的话却不能够被听闻。假如告诫危亡的话让君主能马上听到,那么商朝和周朝就不会改变姓氏而交替兴起,夏商周三代就不会改变正朔而更替统绪。夏朝和商朝将要灭亡了,道路上的行人都知道,君主却安然地自以为像太阳在天上一样没有谁能危害他,因此过恶日益严重自己却不知道,政权倾覆自己却不能醒悟。《周易》上说:‘能够考虑到危险才能保有安定,能够想到灭亡才能够存在。’我听说夏商周三代社稷灭亡、宗庙丧失的原因,都是由于君主和妇人及一些恶人沉湎于饮酒作乐。《周书》上说:‘采用妇人之言,是自绝于天。’‘容纳四方逃亡多罪的人,尊崇并抬高他们,亲信并使用他们。’《诗经》中说:‘火烧得正烈,难道有能灭掉它的人吗?赫赫宗周,是褒姒灭亡了它呀!’《周易》中说:‘饮酒浸湿其头,信用因此丧失。’《周易》说:‘居中主食,没有什么可成就的。’是说妇人不能参与政事。《诗经》上说:‘那多谋多虑的妇人,实际上和枭鸱一样不祥呀!’‘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由妇人而生。’帝王一定先自取灭亡,然后上天才灭绝他。帝王以百姓为基础,百姓以财产为根本,财产枯竭了百姓就会叛乱,百姓叛乱国家就会灭亡。因此圣明的君主爱惜休养根本,不敢穷尽百姓的财力,使用民力如承大祭一样谨慎。”

元延元年 [213] ,为北地 [214] 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 [215] 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臣闻事君之义,有言责者尽其忠,有官守者修其职。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 [216] 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昔史鱼 [217] 既没,余忠未讫,委柩后寝,以尸达诚 [218] ;汲黯 [219] 身外思内,发愤舒忧,遗言李息 [220] 。经曰:‘虽尔身在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221] 。’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 [222] ,是以敢越郡吏之职,陈累年之忧。”

译文

元延元年,谷永做了北地郡太守。当时灾祸异象特别多,谷永应当赴任,皇上派卫尉淳于长听受谷永要说的话。谷永对答道:“臣听说奉事君主的大义,有进言职责的人要竭尽他的忠诚,有官位职守的人要勤于他的职守。臣谷永有幸得以避免不进忠直之言的罪过,而拥有居官守职的责任,本应当全力遵守职责,教养安抚百姓,不应该再涉及关于政治得失的言词。忠诚的大臣对于君主,志在尽量奉献自己的忠心,因此虽远离京城也不会背叛君主,即将赴死也不会忘记国家。从前史鱼已死,余存的忠诚没有终止,命儿子将自己的灵柩放在后堂,用尸体传达忠诚;汲黯身在朝外而想着朝廷,显露愤懑舒展忧怨,留言给李息。经书上说:‘即使你身在朝廷外,心无时不在王室。’臣谷永有幸做给事中出入朝廷三年,而今即便就要持着戈矛守护边疆之地,思念的心却常存在宫中。因此敢于超越郡守的职责,陈述多年的忧虑。”

“臣闻天生蒸 [223] 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 [224] 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 [225] ,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博爱仁恕,恩及行苇 [226] ,籍税取民不过常法,宫室车服不逾制度,事节财足,黎庶和睦,则卦气理效,五征 [227] 时序,百姓寿考,庶草蕃滋,符瑞并降,以昭保右 [228] 。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湎 [229] 荒淫,妇言是从,诛逐仁贤,离逖 [230] 骨肉,群小用事,峻刑重赋,百姓愁怨,则卦气悖乱,咎征着邮 [231] ,上天震怒,灾异屡降,日月薄食,五星失行,山崩川溃,水泉涌出,妖孽 [232] 并见,茀星 [233] 耀光,饥馑荐臻,百姓短折,万物夭伤。终不改寤,恶洽 [234] 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予宅 [235] 。’”

译文

“我听说天生众民,相互不能治理,就设立君王来统领治理他们。划定海内疆域不是为了天子,分封土地不是为了诸侯,都是为了治理百姓。流传三统历法,排列三正次序,抛弃暴虐无道,扩展仁厚有德,不偏私于一姓,从而彰显出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君王亲自施行道义仁德,承合顺应天地,博爱宽厚,恩泽布及路边芦苇一样微贱的人,收纳赋税、取用民财不超过常行的法度,宫室车马服用不逾越制度,做事节俭财产富足,百姓和睦,就会阴阳和顺,五种自然现象按时间先后出现,百姓长寿,草木生长繁茂,祥瑞的征兆一齐降临,来显示上天的庇护和扶助。若是无道而行为荒诞,违逆天意残害生物,穷奢极欲,沉湎于逸乐而荒废政事,听从妇人之言,诛杀放逐仁厚贤能的人,离弃骨肉,众小人当权,严峻刑法,加重赋税,百姓愁苦怨恨,就会阴阳悖乱,通过灾兆显示君主的过失,上天盛怒,灾祸异象多次发生,日月相掩而食,五星失去正常的运行,大山崩塌,江河溃决,泉水涌出,妖孽同时出现,孛星放光,荒年相连,百姓夭折,万物早亡。倘若一直不改悔醒悟,使得罪过广布、变异备具,上天就不再责备告诫,而会另外扶立有德的人。《诗经》说:‘于是眷然西望,而给予他宅居。’”

“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 [236] ,天地之常经 [237] ,百王之所同也。《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238] 。’王者遭衰难之世,有饥馑之灾,不损用而大自润,故凶;百姓困贫无以共求,愁悲怨恨,故水。《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239] 。’《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予足 [240] ?’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少省愚臣之言,感寤三难,深畏大异,定心为善,捐忘邪志,毋贰旧愆 [241] ,厉精致政,至诚应 天,则积异塞于上,祸乱伏于下,何忧患之有?窃恐陛下公志未专,私好颇存,尚爱群小,不肯为耳。”对奏,天子甚感其言。

译文

“除去恶弱的旧君,改立贤圣的新君,是天地不变的法则,历代帝王都是一样的。《周易》中说:‘屯积膏脂,占卜小事吉,占卜大事凶。’君主遭逢衰败艰难之世,有饥荒的灾害,不减少用度,反而更加润益自己,因此会有凶祸;百姓困顿贫乏,无法供给君主的需求,愁苦悲愤怨恨的情绪滋生,因此会出现水灾。《诗经》中说:‘百姓有悲伤的事,伏地爬行来赈救他们。’《论语》中说:‘百姓不富足,君主怎能富足?’臣听说有道明君可与他一起做善事而不能与他一起做恶事,无道昏君可与他一起做恶事而不能与他一起做善事。陛下天然的品性,通达聪慧,是上主的姿质。只要能稍稍省思愚臣的话,感悟三种灾难,深深忧惧大的异象,下定决心推行善政,抛弃忘掉邪恶的心志,不要再犯以前的过失,振作精神致力于治理,以最大的诚意感应上天,那么天上积久的异象就会被遏止,地下的灾祸叛乱就会被降伏,还有什么忧虑担心的!臣私下担心的是陛下治理国家的心志不能专一,私人的爱好存留颇多,还留恋宠爱众多小人,不肯真心去做啊!”奏对进上,天子很为他的话感动。

杜邺 [242] 字子夏,本魏郡 [243] 繁阳人也。邺少孤,其母张敞 [244] 女。邺壮,从敞子吉学问,得其家书,以孝廉为郎 [245] 。元寿 [246] 元年正月朔 [247] ,上以皇后 [248] 父孔乡侯傅晏 [249] 为大司马卫将军 [250] ,而帝舅阳安侯丁明 [251] 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252] 。临拜 [253] ,日食,诏举方正 [254] 直言 [255] 。扶阳侯韦育 [256] 举邺方正,邺对曰:“臣闻阳尊阴卑,卑者随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贱 [257] ,各为其家阳;女虽贵,犹为其国阴。故礼明三从 [258] 之义,虽有文母之德,必系 [259] 于子。春秋不书纪侯 [260] 之母,阴义杀也;昔郑伯随姜氏之欲,终有叔段篡国之祸 [261] ;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 [262] 。汉兴,吕太后 [263] 权私亲属,又以外孙为孝惠 [264] 后。是时继嗣 [265] 不明,凡事多暗,昼昏冬雷之变,不可胜载。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 [266] 也。然嘉瑞未应,而日食、地震、民讹言行筹 [267] ,传相惊恐。案春秋灾异,以旨象为言语 [268] ,故在于得一类而达之也。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卦 [269] 乘离,明夷 [270] 之象也。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震 [271] ,不阴 [272] 之效也。臣闻野鸡著怪,高宗深动 [273] ;大风暴过,成王怛然 [274] 。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 [275] 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 [276] 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

译文

杜邺,字子夏,本是魏郡繁阳人。杜邺年少丧父母,他的母亲是张敞的女儿,因此杜邺壮年时跟随舅舅张吉学习,得到了其家传之书。因举孝廉做了郎官。元寿元年正月朔日,皇上任用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做大司马卫将军,任用帝舅阳安侯丁明做大司马骠骑将军。到授官时,发生了日食,皇上下令推举方正直言的士人。扶阳侯韦育举 荐杜邺方正,杜邺对奏说:“我听说阳者尊贵阴者卑贱,卑贱者跟随尊贵者,尊贵者兼管卑贱者,这是上天的规律。因此男子虽然卑贱,也各自是家里的阳者;女子虽然尊贵,仍是国中的阴者。因此在礼法上要明确三从的规范,即使有文母的德行,一定也要受她儿子的约束。《春秋》不记载纪侯的母亲,是因为妇道衰减。从前郑伯听从姜氏的欲望,终于发生叔段篡国的祸乱;周襄王在国内迫于惠后之难,而遭到移居郑国的危亡。汉朝兴起,吕太后依仗权势偏私亲属,又让外孙女做孝惠皇后,那时继嗣不明确,凡事多隐晦,白昼昏暗冬季打雷之类的异象,多得记载不过来。臣私下裹见陛下施行不偏颇的政治,每事节约俭省,凡事不合礼法就不去做,确实是想修正自身与天下一起更化布新。然而好的兆象还没有应验,却发生了日食、地震。百姓听到谣言行筹占卜,相互传说惊惶不安。据《春秋》记载,灾异是上天以景象旨意作为言语告诫人,所以在于获知一类旨喻后来知晓其他的事。日食,表明阳被阴所覆盖,《坤》卦凌于《离》卦之上,是《明夷》的卦象。《坤》用来效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地震,是不守‘阴’道的效验。我听说野鸡显登鼎怪异之象,殷高宗深被触动;大风猛烈地刮过,成王因此惊恐不安。希望陛下更加精心专诚,考虑承继国初的隆盛,凡事多考查古例,满足百姓的心意,那么黎民百姓就没有不高兴的,上帝百神收回威势和怒气,还哪里用得着忧虑祯祥福禄不来回报呢!”

王嘉,字公仲,平陵 [277] 人也,建平三年 [278] 代平当 [279] 为丞相。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 [280] 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孔子曰:‘材难,不其然与 [281] 。’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 [282] 及能吏萧咸 [283] 、薛修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天子纳而用之。

译文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建平三年,他代替平当做了丞相。王嘉为人刚直严毅而且很有威望,皇上非常敬重他。哀帝刚刚即位时,想要匡正成帝在政事上的失误,在人事上多有变动,王嘉就上疏说:“我听说成就圣王的功绩在于得到人才。孔子说:‘贤才难得,不是这样的吗?’现今朝中诸多的大夫有杰出才能的很少,应该预先扶植培养可以做出成就的人。这样,在国家危急的时刻就会有士人会为了赴救国难而不吝惜性命。如果到了面临患乱才再匆促间寻求这样的人才,这不是治明朝廷的办法啊。”王嘉于是就举荐了儒者公孙光、满昌以及能干的官吏萧咸、薛修等人,他们都是原来食俸二千石官吏中有很好的声名而且被人称颂的。天子接纳了王嘉的意见并任用了他们。

是时,侍中董贤 [284] 爱幸于上,上欲侯之而未有所缘,傅嘉劝上因东平事 [285] 以封贤。上于是定 [286] 躬、宠告东平本章,掇 [287] 去宋弘,更言因董贤以闻,欲以其功侯之,皆先赐爵关内侯。顷之,欲封贤等。上心惮嘉,乃先使皇后父孔乡侯傅晏持诏书视丞相御史。于是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言:“窃见董贤等三人始赐爵,众庶匈匈,咸曰贤贵,其余并蒙恩 [288] ,至今流言未解。陛下仁恩于贤等不已,宜暴贤等本奏 [289] 语言,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 [290] 古今,明正 [291] 其义,然后乃加爵土。不然,恐大失众心,海内引领而议。臣嘉、臣延材驽 [292] 不 称,死有余责。知顺指不迕,可得容身须臾。所以不敢者,思报厚恩也。”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等。

译文

此时,侍中董贤被皇帝喜爱宠信,皇帝想封他为侯却没有合适的机会,傅嘉劝皇上借着东平王之事来封赏董贤。皇上因此决定更改息夫躬、孙宠告发东平王谋反的奏章,去掉了宋弘的名字,改称是因为董贤而听到了这件事,想通过这个功劳来封董贤为侯,将他们三个人都先赐爵为关内侯。过了不久,想册封董贤等人,皇帝心中忌惮王嘉,于是先派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拿着诏书去给丞相和御史看。于是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进上密封的奏书说:“臣等私下里看见董贤等三人刚刚被赐爵,就引来众人的纷纷议论,都说董贤显贵了,其余的人都跟着一起蒙受恩宠,到现在流言还没有消散。陛下不断地施加给 董贤等人仁爱恩惠,应该公开董贤等人奏本上的进言,再询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等人的意见,研究综合古今之制,辨明其是否合义,这样以后才可以进行加爵封地。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随便地加爵封地),恐怕会大失民心,引来天下人的伸颈议论。臣王嘉、臣贾延愚钝无能不称职,即使死了也难逃罪责。明明知道顺从而不违逆圣上的旨意,能够得以片刻的容身,而之所以不敢顺从圣上旨意的原因,是希望报答君主您的厚恩啊。”皇上被他们的话所感动,就中止了这件事,过了几个月,最终还是下命令封赏董贤等人。

直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曰:“臣闻咎繇 [293] 戒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 [294] 。’箕子 [295] 戒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 [296] 。’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而害及王者,其国极危。国人倾仄不正,民用僭差不一,此君不由法度,上下失序之败也。武王躬履此道,隆至成康 [297] 。自是以后,纵心恣欲,法度陵迟 [298] ,至于臣弑君,子弑父,父子至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99]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 [300] ,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 [301] ,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于是上寝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译文

(封赏董贤后)过了几个月,发生了日食,皇上就下诏推举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说:“臣下听说皋陶告诫帝舜说:‘拥有国家的人,不可以傲慢,不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时刻要谨慎戒惧,以此来处理成千上万的国事。’箕子告诫武王说:‘做臣下的应该没有作威作福的,没有吃精美食物的。如果作为臣下作威作福,吃精美食物的,对你的家会有损害,对你的国会不吉祥,众人会因此偏邪不正,百姓会因此变得虚假邪恶。’如果这样就会违背尊卑的次序,扰乱阴阳的纲纪,进而损害到君王,他的国家也就岌岌可危了。居住在城邑裹的人偏邪不正,百姓因此虚假邪恶不专一,这是君王不遵守自己应守的规矩、上下丧失应有的秩序所造成的民风衰败呀。周武王亲自躬行这些法度,因此国家一直到隆盛成康时代。自成康以后,君主放任心意纵容欲望,法度渐趋衰败,以致到了臣下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的地步。父子之间是世间最为亲密的关系,却由于礼法的丧失导致竟然做儿子的会厌恨父亲的存在,何况本来就和君主不同姓而且没有亲情关系的臣下呢?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应敬谨地处事而有信用,崇尚节俭而爱惜百姓,在闲暇之时才使用民力。’孔子说:‘国家倾危了却不能支撑,国家颠覆了却不能扶持,那还任用他做臣相干什么呢?’臣王嘉愧居相位,私下裹内心悲伤不能传达我忠诚的心意;如果我死了对国家有益,那么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希望陛下能够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好,体察众人共同的疑虑。过去,宠臣邓通、韩嫣因为尊贵骄纵而失去了节制,放纵游乐而不知道满 足,小人不能够战胜自己邪恶的欲望,最终身陷罪咎。这样的人祸乱国家以致丢掉自己的性命,不能始终享有他的那一份俸禄。这正是所谓的宠爱他就是害了他啊。陛下您应该借鉴前代的经验,从而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此保全他的性命。”于是皇上逐渐开始不高兴了,反而更加宠爱董贤,无法自拔。

初,廷尉梁相 [302] 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 [303] ,奏欲传 [304] 之长安,更下公卿复治。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心,幸云逾冬 [305] ,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制诏免相等皆为庶人 [306] 。后数月大赦 [307] ,嘉奏封事荐相等明习治狱,“相计谋深沉,谭颇知雅文,凤经明行修,圣王有计功除过 [308] ,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 [309] 。

译文

当初,廷尉梁相和丞相长史、御史中丞以及五位俸禄二千石的官吏共同会审东平王刘云之案。当时冬月还没过二旬,而梁相怀疑刘云是被冤枉的,认为狱状有不实的言辞,于是就上奏书要求将此案件转到长安,再下达给公卿们重新会审。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认为可以准许。哀帝认为梁相等人都见皇上身体不好,内外犹豫观望,心怀二意,希望刘云活过冬天可以减免死刑,心里没有讨伐叛贼的罪恶、憎恶主上的仇敌之意,于是就下诏令将梁相等人罢除官职,贬为庶人。此后过了几个月,哀帝(因为日食)大赦天下,王嘉进上密封的奏书举荐 梁相等人善于审理案件,说:“梁相计谋深沉,鞫谭很会写作雅正的文辞,宗伯凤通晓经典、品行修持都很好,圣明的君主都应该计算大臣的功劳而免除其罪过,臣私下裹替朝廷惋惜这三个人(被免为庶人)。”奏书递上之后,哀帝很不高兴。

后二十余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在位不尽忠诚,外附诸侯,操持两心,背人臣之义。今所称相等材美,足以相计除罪。君以道德,位在三公,以总方略一统万类分明善恶为职,知相等罪恶陈列,著闻天下,时辄以自劾。今又称誉相等,云为朝廷惜之。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 [310] ?对状。”嘉免冠谢罪。事下将军中朝者 [311] ,光禄大夫孔光 [312] 、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 [313] 、光禄大夫龚胜劾嘉迷国罔上不道,请与廷尉杂治。胜 [314] 独以为嘉备宰相,诸事并废,咎由嘉生;嘉坐荐相等,微薄,以应迷国罔上不道,恐不可以示天下。遂可光等奏。

译文

此后过了二十多天,王嘉封还哀帝给董贤增加封户的诏书,哀帝于是发怒了,召王嘉到尚书那裹,责问他说:“梁相等人前次因在官位不能够尽其忠诚,对外依附诸侯,怀持二心,违背了做臣子的道义,所以降罪,现在你反而称赞梁相等人很有才能,足以计其功劳 而免其罪过。您因为有道德品行,官居三公之位,以总筹方略、统一万类、分明善恶作为你的职责,你知道梁相等人的罪恶已经公布了,天下人都已经知道了。当时你也检举了自己的过失。现在你又来称誉梁相等人,说为朝廷惋惜他们。大臣的行为举动,任凭自己的心意所在,迷乱国家欺罔主上的臣子,就从你开始,更何况在远处做官的人呢!你要如实陈述事状!”。王嘉于是脱掉朝冠请罪。哀帝将此事下达给将军和九卿大臣审理。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一起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圣上、不守道义,请求与廷尉对他进行共同会审。龚胜个人认为王嘉官居宰相,各项事情都被废止,灾祸是因为王嘉引起的,如果只以举荐梁相等人治王嘉之罪,这太轻微了,要用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来治罪,不这样恐怕不能显示给天下人看。皇上于是同意了孔光等人的奏请。

有诏假谒者节 [315] ,召丞相诣廷尉诏狱。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 [316] 曰:“将相不对理 [317] 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 [318] 。”使者危坐府门上 [319] 。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 [320] 药而死?”嘉遂装出 [321] ,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

译文

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使者到了王 嘉的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王嘉,王嘉不肯服用。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丞相您应该喝药自杀。”使者端坐在府门上(逼迫王嘉喝药)。主簿又上前进药,王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奉行职事时有负国家,应当伏刑都市来警示世人。丞相我难道是一个小女子吗?为什么要吃药自杀?”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着卒吏的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的印绶,将王嘉绑着用车载到都船诏狱。

上闻嘉生 [322] 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 [323] 公卿示重慎;置驿马传囚,势不得逾冬月,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 [324] 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 [325] ,不空入狱 [326] 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 [327] 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译文

皇上听说王嘉自己活着去见了官吏,非常愤怒,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一起会审王嘉。狱吏责问王嘉,王嘉回答说:“考问事情的人希望得到事情的真相。我私下见梁相等人以前处理东平王一案,并不认为刘云不应该被处死,只是事情涉及到公卿应该要 显示慎重;(梁相等人)备置驿马转送囚犯(到京城),势必不能超过冬月,我确实没有发现他们内外观望阿附刘云的证据。恰好那时蒙受皇上大赦,梁相等人都是善良的官吏,我私下替国家爱惜贤才,不是偏爱这三个人啊。”狱吏说:“假如是这样,那么你为什么认为判处你的罪名是应该的呢?您一定是辜负了国家,不是无罪而入狱的吧。”狱吏稍稍侵辱王嘉,王嘉就喟然仰天长叹道:“我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够举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而有负于国家,死有余责啊。”狱吏于是就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贤才,就是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就是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乱朝廷,却不能将其罢免。我罪该万死,所以死而无恨了。”王嘉被关在狱中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口吐鲜血而死。

嘉为相三年诛,国除。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 [328] ,诏书追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为“忠侯”。赞曰:王嘉之争,哀哉。故曰“依 [329] 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译文

王嘉担任丞相三年被诛杀,封国被削除。他去世后皇上读他的临终答辞而思考他的话,于是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皇帝下诏书追录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封王嘉谥号为忠侯。论赞说:“王嘉的谏诤,很悲哀啊!”因此有人说“顺应世俗就会使道义衰败,违背世俗就会使自身危险”,这正是古人难以接受封爵进官的原因了。

儒林传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 [330] 之文。“六艺”者,王教 [331] 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 [332] 、正人伦 [333] 、致至治之成法 [334] 也。周道 [335] 既衰,坏于幽、厉 [336]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 [337] 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 [338] ,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339]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340] ?”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 [341] 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 [342] ,奸 [343] 七十余君。适 [344]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345] ;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 [346] 各得其所 [347] 。究观 [348] 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349] 。”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50] 。”于是叙《书》则断《尧典》 [351] ,称《乐》则法《韶舞》 [352] ,论《诗》则首《周南》 [353] 。缀 [354] 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 [355] 行事,绳 [356] 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 [357] 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 [358] ,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59]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60] !”

译文

古代的儒者,对六艺中的文章都广泛地学习。六艺是古圣先王教化民众的经典,是古圣先王用来明天道、正人伦、达到天下大治的成法。周道衰微,坏于幽厉之时,礼乐征伐出自诸侯,衰落二百多年后孔子兴起,由于圣德遭逢末世,知道言不被用,大道不能通行,于是孔子慨叹道:“凤鸟不来,河不出图,我实施大道没有指望了啊!”“文王已死,礼乐文化之传承岂不在我这里吗?”于是应聘于诸侯,以答礼行义。向西入周,向南到楚,受惊于匡,断粮于陈,拜谒七十多个国君。到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从卫返鲁,然后音乐得以修正,《雅》《颂》各得其所。仔细观察古今篇籍,于是称赞道:“尧做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大,尧效法它。他的成就多么高啊,他的礼乐法度多么美好啊!”又说:“周借鉴夏商,礼乐文化隆盛,我赞同周。”于是整述《尚书》便从《尧典》开始,称乐便以《韶舞》为法,论《诗》则以《周南》为首。追随周礼,按照鲁《春秋》,列举鲁国十二公期间的行事,用文武之道为标准,成为大一统之王者的不易之法,到获麟为止。晚年喜欢《易》,读《易》次数太多而使连缀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而且还为《易》作了传。都是以近代圣王之事,来确立先王之教。所以孔老夫子说:“我只是传承上古圣贤的道统而没有自己的创作发明,对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教诲深信不疑。”“下学人事,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弘 [361] 为学官 [362] ,悼道之郁滞 [363] ,乃请曰:“丞相 [364] 、御史 [365] 言,制 [366] 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 [367] 甚愍 [368] 焉,故详延 [369] 天下方闻之士 [370] ,咸登诸朝。其令礼官 [371] 劝学,讲议洽闻 [372] ,举遗 [373] 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 [374] 议,予博士 [375] 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 [376] 贤材焉。’谨与太常臧 [377] 、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 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 [378] 多文学之士矣。

译文

公孙弘做学官时,痛心大道的衰微,于是奏请说:“丞相、御史说,诏书说‘听说要以礼指导人民,以乐施行教化。婚姻,是男女结合的大伦。现在礼崩乐坏,朕很感伤,所以延用天下有道博闻之士,都录用于朝廷。应当令礼官劝学,讲释经义,广博见闻,举求遗逸的典籍,兴盛礼仪,作为天下的榜样。太常讨论,给博士配备弟子,崇尚乡里教化,以劝勉贤才。’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商议道:‘听说三代之道, 乡里有教育之所,夏称校,殷称庠,周称序。劝勉善行,使之昭显于朝廷;惩治恶行,便施以刑罚。所以教化的实行,建立首善之地从京师开始,由内及外。’现在陛下昭明至德,开大明,配天地,以人伦为本,劝学兴礼,崇尚教化,勉励贤才,来教化四方,这是太平的本源。”武帝制诏说道:“很好。”从此以后,文质彬彬、博学多才的公卿大夫士吏变得多起来了。

申公,鲁人也。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 [379] 力行何如耳。”

译文

申公,鲁人。到朝廷后,拜见皇上,皇上询问国家兴衰的事。申公当时已八十多岁,年老,答道:“国家安定不在于多说,要看怎样勉力行事。”

严彭祖 [380] 字公子,东海下邳 [381] 人也。彭祖为宣帝博士,至河南郡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 [382] ,迁太子太傅 [383] ,廉直不事权贵。或说曰:“天时不胜人事。君以不修小礼曲意,亡 [384] 贵人左右之助。经谊虽高,不至宰相。愿少自勉强。”彭祖曰:“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彭祖竟以太傅官终。

译文

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人。彭祖是宣帝博士,官至河南、东郡太守。因高第入朝为左冯翊,升任太子太傅,他为人廉直不事奉权贵。有人劝说道:“天命不能胜任人事,您因为不行小礼曲意,没有贵人左右帮助,经义虽然高深,也做不到宰相。希望您稍为勉强一下自己!”彭祖说:“大凡通晓经术之人,本应修行先王大道,怎么能委曲随俗、苟且求取富贵呢?”彭祖最终任太傅官一直到死。

循吏传

黄霸字次公,淮阳 [385] 阳夏 [386] 人也。以廉称,察补河东 [387] 均输长 [388] ,复察廉为河南 [389] 太守丞 [390]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 [391] 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时,上垂意 [392] 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393]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 [394] 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 [395] 师帅 [396] 伍长 [397] ,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吏民见者,语次寻绎 [398] ,问它阴伏 [399] ,以相参考。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 [400] 邮亭,食于道旁,乌攫 [401] 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 [402] 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译文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以廉洁被察知后升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被察知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黄霸为人善于观察,且思维敏捷,又熟习法律条文,待人接物温良谦让,能体家人,善于团结众人。做太守丞时,处事议政合乎法度,顺应人心,太守十分信任他,老百姓也敬爱他。当时皇上正专心于治理天下,多次下达诏书给民众,但有的官吏却不让百姓知道。太守黄霸却专门选择了优秀的下属吏员,分到各处去发布皇上诏令,让民众都能知道皇上的旨意。他还让邮亭乡官都养上鸡和猪,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又制订了条令教则,发给各方父老、师帅和伍长等基层小吏,由其颁行于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种树木、养牲畜,去掉浮华奢侈的浪费。像米粒盐粒一样细密的公事,最初显得烦杂碎乱,然而黄霸却全力以赴地加以推行。官吏民众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行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笼去脉,以资参考。曾经遇有密事调查,于是择派一位老成的廉吏前往访察,并令其绝不能泄露机密。廉吏依言出发,途中易服微行,不敢住在驿亭,饿了便躲在路边悄悄地吃些食物,这时忽有一只乌鸦飞来抢走了他手裹拿的肉。百姓中正好有一个要到郡府陈报事情的人看到这一情况,便与黄霸讲了此事。日后那廉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上前慰劳他,说:“太 辛苦了!在路上吃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廉吏大惊,以为黄霸对他外出的起居情况都已知晓,所以对黄霸问及的调查结果便不敢有丝毫的隐瞒。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由乡吏上书报知,黄霸都能为他们分别妥善处理,告其某处有棵大树可做棺椁之材,某亭有头小猪可以做宰祭之用,乡吏依令去取,果然都像黄霸所说的一样。黄霸了解情况清晰明了到这样的程度,官吏民众不知底细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逐渐的减少了。黄霸尽力施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注意成全维护下属官吏。许县县丞年纪老了,耳朵也聋了,督邮报告黄霸想要辞退他,黄霸说:“许县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上了年纪,但还能应付官场拜起送迎之类的例行公事,即使很聋,又有何妨呢?还是好好地帮助他,不要让贤德的人失望。”有人请教他其中的缘故,黄霸道:“一再更换长吏,送旧迎新的费用,以及奸猾官吏乘机销毁帐册文书而盗窃财物,公家和私人的损失很大,所有的费用都得百姓供给,换上的新官又未必贤德,或者还不如他的前任,白白地反复加剧混乱。大凡治民的道理,主要是做得不要太过头罢了。”自从汉朝兴起,讲到治理地方官吏民众的,还是以黄霸为第一。

硃邑字仲卿,庐江 [403] 舒 [404] 人也。少时为舒桐乡 [405] 啬夫 [406] ,廉平不苛,以爱利 [407] 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408] ,迁北海 [409] 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410]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 [411] 之,朝廷敬焉。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 [412] 乡党 [413] ,家亡余财。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 [414] 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 [415] 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译文

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他年轻时曾任舒县桐乡负责听讼收赋税的啬夫一职,办事清廉公正,不施苛政,以仁爱之心为民谋利,未曾笞打欺辱过乡人,关心爱护年迈老人和孤儿寡母,对他们多有恩惠,因此他所在地区的官吏民众都很敬重喜爱他。后来他调任太守卒吏,又因被推举为贤良而被任用为大司农丞,后又调任北海郡的太守,接着又因治理情况和品行出类拔萃而升任大司农。朱邑为人淳厚,珍重故旧之情,然而又秉性正派,公事上不徇私情。因此天子器重他,朝廷官员也敬重他。朱邑身为列卿,家中却十分节俭,所得俸禄和赏赐都与家乡父老共用,自家却没有多余的钱财。当初朱邑病危之时,曾嘱咐儿子说:“我原是桐乡的小官,当地的人民爱护我,死后我也一定要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祭祀我,不如桐乡的父老乡亲。”待他死后,他的儿子便把他埋葬在桐乡西城的外面,人民果然为朱邑起坟墓立祠堂,每年按时祭祀,到今天也从未断绝。

龚遂字少卿,山阳 [416] 南平阳 [417] 人也,以明经为官。宣帝即位。不久,渤海 [418] 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 [419] 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 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 [420] 盗弄陛下之兵 [421] 于潢池 [422]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 [423] 邪,将安之 [424] 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425]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426]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 [427] 田亩,秋冬课 [428] 收敛 [429] ,益蓄果实菱 [430] 芡 [431] 。劳来 [432] 循行 [433] ,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434] 。

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而做了官,刘贺被废黜后,宣帝即位。过了几年,渤海附近郡县闹灾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太守制服不了他们。宣帝想要选一位能够治理渤海的人,丞相和御史大夫推荐龚遂,认为可用,宣帝就任命他做渤海太守。那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召见时,望见他形貌矮小,与自己听到的不相符合,心裹有点看不起他,就问他说:“渤海郡法纪废弛,饥民作 乱,我非常担忧。您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郡中盗贼,好让我放心?”龚遂回答说:“无非是因为渤海远在海边,没有受过圣朝的教化,那儿的百姓饥寒交迫,而地方官吏又不加体恤,所以才逼得皇上的子民盗了皇上的兵器在水塘中戏耍罢了,并不是有意存心叛乱啊!如今不知是要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对答,非常高兴,回答道:“选用贤良,本来就是为了安抚百姓啊!”龚遂说:“我听说治乱民就像理乱绳一样,是急不来的啊。只有从容和缓,然后才能治理。我请求丞相和御史大夫暂且不要用一般法令条文约束我,让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置。”宣帝同意了,额外赏赐了黄金,派他赴任。龚遂眼看渤海地方风俗奢侈,喜欢工商业,轻视农耕,于是亲自带头厉行节俭劝导百姓务农种桑,春夏两季劝百姓到田野耕作,到了秋冬就督促他们收割,还让家家户户多储果实、菱角、芡实之类。由于龚遂的巡视劝勉,郡中都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实富足,诉讼案件也没有了。龚遂很受宣帝器重,在任上寿终。

酷吏传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35] 。”老氏 [436] 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37]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438] 。”信 [439] 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 [440] 清浊 [441] 之原也。昔天下之罔 [442] 尝密矣,然奸轨 [443] 愈起,其极也,上下相遁 [444] ,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 [445] ,非武健 [446] 严酷,恶 [447] 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于职 [448] 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449] !下士闻道大笑之 [450] 。”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 [451]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而吏治蒸蒸 [452] ,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453]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要求他们,用刑罚来惩治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免于罪过,却不会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教导他们,用礼教来教化他们,人民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会因此而纠正自己的行为。”老子说:“上德是合乎自然的,是真正的有德;下德是人为营造的,其实是无德。法令繁多则巧诈滋生,所以盗贼曰渐增多。”这确实是至理名言啊!法令,是统治的工具,而并不是统治好坏的根源。从前天下法网曾经很严密,但盗贼却日益增多。到达极点时,造成了君臣、人民之间因害怕而互相躲避,以致天下沦丧。那时候,官吏治理的作风就象救猛火、扬盛沸一样,若不使用强硬严酷的办法,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让人舒适呢?这是主张德政之人的失职啊!所以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诉讼的案件完全消灭才好!”老子也说:“庸人不明大道,所以妄加耻笑。”这都不是假话啊。汉代兴起后,破方成圆,去繁就简,法网极为宽疏,号称能漏过吞舟的大鱼。但是吏治却蒸蒸日上,盗乱不兴,民生安定,宇内承平。由此看来,吏治的关键并不在法律的严酷啊。

严延年 [454] 字次卿,东海下邳 [455] 人也。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虽子贡、冉有 [456] 通艺 [457] 于政事,不能绝 [458] 也。吏忠尽节者,厚 遇之如骨肉,皆亲乡 [459] 之,出身不顾,以是治下无隐情。然疾恶泰甚 [460] ,中伤者多,尤巧为狱文 [461] ,善史书,所欲诛杀,奏成于手,中主簿 [462] 亲近史不得闻知。奏可论死,奄忽 [463] 如神。冬月,传属县囚,会论 [464] 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465] 。令行禁止,郡中正清 [466]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 [467] ,到洛阳,适见报囚 [468] 。母大惊,便止都亭 [469] ,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阁不见。延年免冠顿首 [470] 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 [471] 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 [472] 愚民,顾 [473] 乘 [474] 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 [475] ,谓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 [476] 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 [477] ,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 [478] ,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479] 。

译文

严延年,字逸卿,东海郡下邳县人。严延年身材短小,精明强干,办事灵活快捷,即使是历史上以精通政务著称的子贡、冉有等人,也未必能胜过他。郡府的吏员忠诚奉公的,严延年就会像自家人一样优待他们,亲近他们并一心为他们着想。居官办事,不顾个人得失,所以在他管辖的区域之内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的。然而严延年痛恨坏人坏事太过,被他伤害的人很多。他尤其擅长写狱辞,又善于写官府文书,想要诛杀的人,就亲手写成奏摺,连专门掌管文书的主簿,以及最接近他的属吏,都无从得知。奏准判定一个人的死罪,迅速得就像神明一样。到了冬天行刑时,他就命令所属各县把囚犯解送到郡上,集中在郡府统一处死,一时血流数里,所以河南郡人都称他为“屠伯”。在他的辖区裹,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全郡上下一派清明。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束海郡来,打算与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刚到洛阳,正好碰上他在处决犯人。他母亲很震惊,便住在道旁的亭舍,不肯进入郡府。严延年出城到亭舍去拜见母亲,母亲关门不见。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才见他,因此斥责他说:“你有幸当了一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以保全百姓使他们平安,反而利用刑罚大肆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是该这样行事的吗?”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正腊的祭祀完毕后,母亲对严延年说:“苍天在上,明察秋毫,岂有乱杀人而不遭报应的?想不到我人老了还要亲眼看着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我走啦!离开你回到 东边的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于是母亲就这样走了。回到本郡,见着兄弟本家之人,又把以上所言对他们说了。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东海郡人没有不称颂严母贤明智慧的。

货殖传

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 [480] 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 [481] 也。

译文

在上位的领导者要用伦理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制来统一民众的思想,所以民众就会有廉耻感而且又有诚敬心,会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这就是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人人行事公正),不需要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让天下大治的治国方略。

秦杨以 [482] 田农而甲一州,翁伯 [483] 以贩脂而倾县邑,张氏以卖酱 [484] 而隃侈,质氏 [485] 以洒削而鼎食 [486] ,浊氏以胃脯 [487] 而连骑,张里以马医而击钟 [488] ,皆越法矣。然常循守事业,积累赢利,渐有所起。至于蜀卓、宛孔、齐之刀间,公擅山川铜铁鱼盐市井之入,运其筹策,上争王者之利,下锢 [489] 齐民之业,皆陷不轨奢僭之恶。又况掘冢 [490] 搏掩 [491] ,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 [492]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译文

秦杨凭借拥有大片田地而富甲一州;翁伯凭借贩卖油而成为县邑的首富;张氏靠卖酱致富,生活奢侈,超越礼制;质氏靠磨刀发家,列鼎而食;浊氏靠卖肉干富家,侍从的车骑前呼后拥;张里凭借医马而打钟奏乐,生活奢华。他们的生活都超越了礼法的规定。但是他们通常还都是固守自己的事业,一点点地积累盈利,逐渐发家致富。至于蜀人卓氏、宛人孔氏、齐人刀闲,他们公然占有山川、铜铁、鱼盐市场的收益,运筹谋划,上同帝王争利,对下专有平民的生业,他们都陷入了违法、奢侈、犯上的邪恶。更何况那些通过盗墓、赌博、抢劫、犯法奸诈而致富的人,如曲叔、稽发、雍乐成之流,他们依然和善良的人齐齿并列,不受惩罚,这是败坏风俗,损伤教化,导致社会大乱的行径啊。

游侠传

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 [493] 。”百官有司奉法承令,以修所职,失职有诛,侵官 [494] 有罚。夫然,故上下相顺,而庶事理焉。

译文

孔子说:“天下太平,国家的政权就不会下移到大夫的手中。”百官都能够遵法听命,各司其职,为官失职会得到查处,侵犯他人职权会得到惩罚。这样一来,全国上下的关系就能够通顺,各种事情都能够得到治理。

楼护字君卿,齐人。父世医 [495] 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496] ,长者咸爱重之,共谓曰:“以君卿之材,何不宦学乎?”由是辞其父,学经传,为京兆吏 [497] 数年,甚得名誉。初,护有故人吕公,无子,归护。护身与吕公、妻与吕妪 [498] 同食。及护家居,妻子颇厌吕公。护闻之,流涕责其妻子曰:“吕公以故旧穷老托身于我,义所当奉。”遂养吕公终身。

译文

楼护,字君卿,齐国人。家族世代为医。楼护少年时跟随父亲在长安行医,经常出入于权贵人家。楼护能够背诵医经、本草、方术近十万余字,长者见到他没有不器重他的,都对他说:“以你的才学,怎么不去学习,以后做官呢?”于是,楼护就辞别父亲,去学习经传,后来担任京兆尹的属吏多年,很有名誉。当初,楼护有一个老朋友叫做吕公,吕公没有子嗣,便在楼护家寄住。楼护与吕公、楼妻与吕公的老伴在一起吃饭。等到楼护免官居家后,楼护的妻子就很厌烦吕公在家里吃住。楼护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便哭泣着责怪他的妻子说:“吕公因为故旧之情和孤苦穷老而寄住到我们家里,从朋友的道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奉养他们。”于是,他们夫妻俩就奉养吕公终身。

佞幸传

石显字君房,济南 [499] 人。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 [500] ,以选为中尚书 [501] 。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 [502] 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初元 [503] 中,前将军萧望之 [504] 及光禄大夫周堪 [505] 、宗正刘更生 [506] 皆给事中 [507] ,望之领尚书事,知显专权邪辟,建白 [508] 以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 [509] 。”元帝不听,由是大与显忤。后皆害焉,望之自杀,堪、更生废锢 [510] ,不得复进用。

译文

石显,字君房,济南人;年轻时受过腐刑,后来担任中黄门官职,又被选为掌管文书章奏的中尚书。石显为人机灵聪明,深谙事理,能够揣摩到皇帝的心思,内心极其狡诈,常用颠倒是非的言论暗中打击别人,一点小事就记恨于人,让人受到严酷的刑法处置。初元年 间,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都担任给事中。萧望之主管尚书之事,知道石显是一个专权奸邪的小人,就向元帝陈述其意见说:“(传递章折奏书的)尚书是百官的根本,国家政权的关键,应该要让公正通明的人担任这一职务。过去,武帝日夜游宴于后宫,所以才重用宦官,这是不符合古制的。应该罢免担任中书之职的宦官,顺应古代的礼制,不能让受过腐刑的人在君王之侧。”元帝没有采纳萧望之的建议,因此萧望之惹得石显非常恼怒。后来,萧望之等人都遭到石显的迫害,萧望之被逼自杀,周堪、刘更生被罢黜官职,不再任用。

初,显闻众人匈匈 [511] ,言己杀前将军萧望之。望之当世名儒,显恐天下学士姗 [512] 己,病之。是时,明经著节士琅邪贡禹 [513] 为谏大夫,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显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至御史大夫,礼事之甚备。议者于是称显,以为不妒谮 [514] 望之矣。显之设变诈以自解,免取信人主者,皆此类也。

译文

当初,石显听到众人对他议论纷纷,说他杀了前将军萧望之。萧望之是当世的大儒,在全国很有影响。石显恐惧天下饱学之士都来讥讽自己,为此而患了心病。这时,明了经典而且品行高洁的琅邪人贡禹担任谏大夫,石显趁机派人向贡禹问好,拉拢贡禹。石显因此把贡禹推荐给皇帝,让贡禹先后位列九卿,官至御史大夫,礼节非常完备。议论的人因此而称颂石显,认为石显并没有谗害萧望之。石显就是如此的处心积虑玩弄阴谋诡计,来解除自己的祸患,以取得皇帝的 信任的。

元帝晚节 [515] 寝疾,定陶恭王 [516] 爱幸,显拥祐 [517] 太子颇有力。元帝崩,成帝初即位,迁显为长信 [518] 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失倚,离权数月,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满不食,道病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皆废罢。

译文

元帝晚年卧病,当时元帝的次子定陶恭王很受宠爱,石显拥护皇太子却非常积极有力。于是,元帝死后,成帝刚一即位,就把石显调到长信宫作中太仆,官禄是中二千石。石显失去依靠之后,失权不到几个月,丞相御史就向皇帝列举石显以前的罪恶,他的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石显和他的妻儿返回故乡,一路上忧心难安,吃不下东西,就这样病死在路上。之前通过巴结石显而获得官位的人,全都被罢免。

外戚传

夏之兴也以涂山 [519] ,而桀 [520] 之放也用末喜 [521] ;殷之兴也以有娀 [522] 及有新女,而纣之灭也嬖妲己 [523] ;周之兴也以姜嫄 [524] 及太任 [525] 、太姒 [526] ,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故《易》基《乾坤》,《诗》首《关雎》,《书》美厘降 [527] ,《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昏姻为兢兢 [528]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末如命何?甚哉,妃匹 [529] 之爱,君不能得之臣,父不能得之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成子姓 [530] 矣,而不能要其终 [531] 。岂非命也哉?孔子罕 [532] 言命 [533] ,盖难言之,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

译文

夏朝的兴起是源于大禹娶了涂山氏为妻,而夏桀遭到放逐则是由于宠爱末喜;殷代的兴起离不开有娀氏和有新女氏,而商纣的灭亡则是由于宠信妲己;周朝的兴起有赖于姜嫄、太任和太姒,而幽王被戎狄擒捉则是因为与褒姒淫乐。因此《易经》从《乾》《坤》二卦为起始(乾为男,坤为女),《诗经》以《关雎》为首篇(说明夫妇是人伦之始),《尚书》赞美唐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春秋》讽刺鲁隐公娶妻而不亲自迎娶。夫妇关系是五伦关系的根本。礼法中婚姻之事要格外谨慎而行。音律和谐,四时才能和谐。阴阳的变化,是万物成化的根本,又怎么能够不慎重呢!人能够弘扬世间的大道,对待天命却无可奈何。夫妇之间的感情是超过一切的,即使凭着君主的尊贵,也不能夺取臣子的所爱,凭着父亲的尊贵,也不能夺取儿子的所爱。更何况低贱之辈呢!因为欢爱而结为夫妻之后,有的人却不能生儿育女,有的生养了儿女,却又不能一起白头偕老,这些难道不正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论天命,大概是由于难以讲述清楚。如果不是通达明了阴阳的变易,又怎么能够知晓性命呢?

孝成 [534] 班婕妤 [535] ,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 [536] ,得无近 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 [537] ,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鸿嘉三年,赵飞燕 [538] 谮告许皇后 [539] 、班婕妤挟媚道,祝诅 [540] 后宫,詈 [541] 及主上。许皇后坐废。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译文

孝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在成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就被选入后宫。开始的时候是做少使,很快就深得成帝的宠爱,被封为婕妤。有 一次,成帝在后宫游玩,曾经打算和班婕妤一同乘坐车子。班婕妤推辞说道:“臣妾观察自古以来的图画,发现圣明的君主身旁坐的都是有名的大臣,只有夏商周三代时的亡国之君身边才会有宠幸的女子,现在陛下若是与我同乘一辆车,不就和那些亡国的君主差不多了吗?”成帝认为她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作罢了。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后,高兴地说道:“古时候楚国有一位樊姬,现在又有了班婕妤。”班婕妤诵读《诗经》和《窈窕》《德象》《女师》等文章。每次被成帝召见或是上疏言事,都完全依照古礼而行事。鸿嘉三年,赵飞燕诬陷许皇后、班婕妤行妇人媚道,并且说她祝告鬼神,使之加祸于后宫。甚至谩骂皇上。许皇后得罪被废.孝成帝审问班婕妤时,她回答说:“臣妾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善良正直尚且还没有能得到福分,做那些邪僻之事又想得到什么呢?假如鬼神有知,就不会接受这种丧失为臣之礼的祷告;假如鬼神无知,那么向它们祷告就不会有任何作用,所以我不做这种事情。”成帝认为她说的很有理,非常怜悯她,就赏赐给了她黄金一百斤。

赞曰:《易》著 [542] 吉凶而言谦盈之效,天地鬼神至于人道靡不同之。夫女宠 [543] 之兴,由至微而体至尊,穷 [544] 富贵而不以功,此固 [545] 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

译文

(班固)评论说:《易经》在显扬吉凶的规律时说明谦虚就会增益,盈满就会亏缺的效验,从天地鬼神以至到人道没有不是如此的。受帝王宠爱的女子,她们的发迹可以由最卑下的地位一跃到最尊崇的地位,不需要立下任何功劳就能达到富贵的极点,这本来就是道家所畏惧的,是祸与福的根源啊。

注释

[1] 匡衡:西汉经学家,以善于解说《诗经》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2] 东海: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

[3] 承:承县。西汉时期属东海郡,今属山东枣庄市峄城区。​​​​​​​​​

[4] 射策:汉代考试法之一,以经术为内容。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叫作“射”;按所射的策上的题目作答。一般应用于太学诸生的考试,或选补博士以及明经、察举的考试。​​​​​​​​​

[5] 甲科:汉时课士有甲、乙、丙三科。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丙科补文学掌故。​​​​​​​​​

[6] 太常掌故: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

[7] 平原:平原郡。西汉时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山东德州市陵县。​​​​​​​​​

[8] 文学:官名,西汉时期负责学校事务,由精通儒家经典的士人担任。​​​​​​​​​

[9] 后进:后辈。亦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

[10] 萧望之:西汉著名经学家。字长倩,萧何六世孙。宣帝时曾任太子太傅,元帝时封关内侯。​​​​​​​​​

[11] 梁丘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汉宣帝时召为郎,任太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年老终于官。少府,西汉时期主管皇室财政的重要机构。​​​​​​​​​

[12] 说:讲说。​​​​​​​​​

[13] 皇太子: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太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十六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

[14] 外属:外家亲属。​​​​​​​​​

[15] 议曹史:太尉属吏,主谋议。 ​​​​​​​​​

[16] 比年:每年。​​​​​​​​​

[17] 陈之以德义:语出《孝经·三才章》:“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18] 示之以好恶:语出《孝经·三才章》:“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19] 绥:安抚。​​​​​​​​​

[20] 辟:通“僻”。​​​​​​​​​

[21] 疏者逾内:疏者,指妻妾之家。内,指同姓骨肉。​​​​​​​​​

[22] 设:颜师古注:设,施也。​​​​​​​​​

[23] 原:本原,源头。​​​​​​​​​

[24] 错:通“措”,放置。 ​​​​​​​​​

[25] 旷然:形容豁然开朗。​​​​​​​​​

[26]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语出《论语·里仁第四》。​​​​​​​​​

[27] 桢干: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后用以指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28] 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 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29] 克胜:刻忌好胜。​​​​​​​​​

[30] 上:通“尚”。崇尚。​​​​​​​​​

[31] 忮害:忌刻残忍,嫉忌陷害。忮,音制。​​​​​​​​​

[32] 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首为《周南》,次为《召南》,然后是其他诸国之风。据《毛诗》序及注疏说,周是周公,召是召公,南是周召二公所分得的采邑,其地在《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即今陕西岐山以南,称为南国。二公将文王的教化自北方施行到南方,在这南方二地采得的诗,分别称为《周南》《召南》。​​​​​​​​​

[33] 笃于行而廉于色:颜师古注:“笃,厚也。谓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之类也。”​​​​​​​​​

[34] 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参见《诗·郑风·大叔于田》。郑伯,指春秋时郑庄公。暴虎,空手和老虎搏斗。​​​​​​​​​

[35] 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参见《诗·秦风·黄鸟》。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36] 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参见《诗经·陈风·宛丘》。张晏曰:“(陈)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大姬,无子,好祭鬼神,鼓舞而祀。”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37] 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参见《诗经·唐风·山有枢》。颜师古曰:“《唐风·山有枢》之诗序云:‘刺晋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其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故其俗皆吝啬而积财也。”畜,后作“蓄”,积、积聚。​​​​​​​​​

[38] 太王躬仁,邠国贵恕: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初国于邠,行仁好让。后戎狄攻之,乃让于岐山之下,邠人举国从之。此言太王仁化,故其俗皆贵诚恕。​​​​​​​​​

[39] 诗曰下四句:见《诗经·商颂·殷武》。翼翼,繁盛貌。极,准则。后生,后人。颜师古注:“言商邑之礼俗翼翼然可则效,乃四方之中正也。王则寿考且安,以此全守我子孙也。”​​​​​​​​​

[40] 鬼方:殷周时西北部族名。​​​​​​​​​

[41] 法则:法,效法。则,亦指效法。​​​​​​​​​

[42] 放效:放,通“仿”。​​​​​​​​​

[43] 天人之际: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际,际遇。​​​​​​​​​

[44] 精祲:阴阳灾害之气。旧谓阴阳相侵为灾异的征兆。​​​​​​​​​

[45] 共:颜师古注:“共读曰供。”​​​​​​​​​

[46] 安集:安定。​​​​​​​​​

[47] 元元:百姓,庶民。​​​​​​​​​

[48] 甘泉、建章:甘泉,指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建章,指建章宫,在长安。​​​​​​​​​

[49] 罢珠崖:珠崖,郡名,今海南岛地区。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春,因当地人民反抗,朝廷准备武力剿灭。贾捐之建议罢珠崖郡,以安定中原,元帝听之。乃罢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50] 度:颜师古注:“度,过也。”​​​​​​​​​

[51] 淑问:即“淑闻”。好名声。​​​​​​​​​

[52] 说:同“悦”。​​​​​​​​​

[53] 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大夫,官名,属光禄勋。太子少傅,官名,东宫属官,负责辅导太子。​​​​​​​​​

[54] 傅昭仪及子定陶王:傅昭仪,汉元帝妃,汉哀帝祖母。汉元帝即位后,创设昭仪名号,傅氏册封昭仪,生子刘康,封定陶王。​​​​​​​​​

[55] 子爱:慈爱,爱如己子。《礼记·文王世子》:“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

[56] 丕扬:大力宣扬。颜师古注:“丕,大也。”​​​​​​​​​

[57] 乐成之业:人情所乐的已成的事业。​​​​​​​​​

[58] 统业:指帝王之业。《史记·太史公自序》:“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统业。”​​​​​​​​​

[59] 大雅曰下二句:见《诗经·大雅·文王》。颜师古注引毛传:“无念,念也。聿,述也。”​​​​​​​​​

[60] 传曰 下三句:《韩诗外传》卷二云:“理好恶,适情性,而治道毕矣。”​​​​​​​​​

[61] 治性:谓疏通性情,使塞者通、愚者明。​​​​​​​​​

[62] 疏通:通达。《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

[63] 雍蔽:蒙蔽,隔绝。雍,通“壅”。​​​​​​​​​

[64] 比周:密切勾结。​​​​​​​​​

[65] 室家: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诗·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66] 《诗》始《国风》,《礼》本《冠婚》:《诗经·国风》的第一篇《关雎》,赞美女子之德。《仪礼》开首是《士冠礼》《士婚礼》。​​​​​​​​​

[67] 基兆:始因,根本。​​​​​​​​​

[68] 阃内:旧指家庭、内室。​​​​​​​​​

[69] 游燕:同“游宴”。游乐。​​​​​​​​​

[70] 诗云下二句:见《诗·周颂·桓》。言欲治四方,先当能定家,由内及外。​​​​​​​​​

[71] 正家而天下定矣:见《易·家人》彖辞。​​​​​​​​​

[72] 少傅:即太子少傅。​​​​​​​​​

[73] 便宜:便当,合宜。​​​​​​​​​

[74] 傅经以对:颜师古注:“傅读曰附。附,依也。”谓依附经籍义理而答对。​​​​​​​​​

[75] 法义:法度义理。​​​​​​​​​

[76] 任:堪,承当,禁受。​​​​​​​​​

[77]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建昭,汉元帝的第三个年号,共五年。​​​​​​​​​

[78] 韦玄成:字少翁,西汉鲁国邹人,以明经历位至丞相。卒于汉元帝建昭三年。父韦贤,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后为相。​​​​​​​​​

[79] 成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汉元帝太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好声色,宠幸赵飞燕姐妹,朝政混乱。​​​​​​​​​

[80] 妃匹:指婚配之事。​​​​​​​​​

[81] 虞:通“娱”。​​​​​​​​​

[82] 虽圣性得之,犹复加圣心焉:颜师古注:“言天性已自然矣,又当加意也。”​​​​​​​​​

[83] 茕茕在疚:见《诗经·周颂·悯予小子》。茕茕,孤独貌。疚,病。​​​​​​​​​

[84] 就:成就。​​​​​​​​​

[85] 大化:广远深入的教化。《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孔颖达疏:“故我大为教化,劝诱我所友国君,共伐叛逆。”​​​​​​​​​

[86] 品物遂:品物,犹万物。《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遂,成就。​​​​​​​​​

[87] 太上:颜师古注:“太上,居尊上之位也。”​​​​​​​​​

[88] 后、夫人:指帝王的妻妾。​​​​​​​​​

[89] 侔:颜师古注:“侔,等也。”​​​​​​​​​

[90] 诗曰下二句: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容颜美好貌。淑,品德善良。仇,《毛诗》作“逑”,指配偶。​​​​​​​​​

[91] 介:在两者中间。​​​​​​​​​

[92] 宴私:亲昵,昵爱。​​​​​​​​​

[93] 宗庙主:主持宗庙祭祀。​​​​​​​​​

[94] 上世:上古之世。​​​​​​​​​

[95] 远技能:颜师古注:“无德之人,虽有技能则斥远之。”​​​​​​​​​

[96] 纯茂:善美。《汉书·楚孝王刘嚣传》:“夫行纯茂而不显异,则有国者,将何勖哉。”颜师古注:“纯,大也,一曰善也。茂,美也。”​​​​​​​​​

[97] 乐:音乐。​​​​​​​​​

[98] 分:原则,原理。​​​​​​​​​

[99] 人天之理:天然之理与人事之宜。​​​​​​​​​

[100] 永永:谓长远、 长久。《大戴礼记·公符》:“陛下永永,与天无极。”​​​​​​​​​

[101] 周旋: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102] 物有节文:物,事。节文,礼节、仪式。​​​​​​​​​

[103] 钦翼祗栗:钦,敬佩。翼,辅助。祗,恭敬。粟,畏惧。​​​​​​​​​

[104] 严恪:庄严恭敬貌。​​​​​​​​​

[105] 和说:即“和悦”。​​​​​​​​​

[106] 飨:宴飨。​​​​​​​​​

[107] 错:通“措”。​​​​​​​​​

[108] 孔子曰至则而象之:《孝经》载孔子之言。则,效法。​​​​​​​​​

[109] 《大雅》云下二句:见《诗经·大雅·抑》。​​​​​​​​​

[110] 惟:思念。​​​​​​​​​

[111] 昭穆穆以视之:颜师古注:“昭,明也。穆穆,天子之 容也。视读曰示。”​​​​​​​​​

[112] 飨醴:颜师古注:“飨醴,以醴酒飨也。”​​​​​​​​​

[113] 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

[114] 休:美。​​​​​​​​​

[115] 基桢:犹根基。基,建筑物的根脚;桢,筑墙时两端之柱。引申为准则、榜样。​​​​​​​​​

[116] 子咸:匡衡之子匡咸。因家学渊源,深明经术,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

[117]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元寿,汉哀帝刘欣的第三个年号,共计二年。​​​​​​​​​

[118] 朔日: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说文》:“朔,月一日始苏也。”​​​​​​​​​

[119] 傅太后:汉元帝妃嫔,汉哀帝祖母。​​​​​​​​​

[120] 公车:唐李贤《后汉书注》引《汉官仪》曰:“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征召皆总领之。”公车司马,即公车司马令,简称公车令,秩六百石,掌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和接待工作。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121] 阳明:日光之明。​​​​​​​​​

[122] 书曰下二句:见《尚书·洪范》。羞,进。五事,指貌、言、视、听、思。皇,大。极,中。​​​​​​​​​

[123] 咎征: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

[124] 荐臻:接连地来到,一再遇到。《墨子·尚同中》:“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

[125] 六极:六种凶恶的事。《尚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二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126] 朓、侧匿:朓,晦日而月见于西方。侧匿,朔日而月见于东方。又孟康曰:“朓,行疾也。侧匿,行迟也。”​​​​​​​​​

[127] 薄蚀:薄食。《吕氏春秋·明理》:“其月有薄蚀。”高诱注:“薄,迫也。日月激会相掩,名为薄蚀。”​​​​​​​​​

[128] 六沴:指六气不和。气不和而相伤为沴。​​​​​​​​​

[129] 三朝:正月一日,是一年岁、月、日之始,称三朝,或称三始。​​​​​​​​​

[130] 惟先假王正厥事:见《尚书·高宗肜日》。言先代至道之王必正其事。​​​​​​​​​

[131] 左:背离,不协调。​​​​​​​​​

[132] 塞除:堵塞并消除。​​​​​​​​​

[133] 诗曰下三句:见《诗经·周颂·敬之》。惟,是。显,明察。思,语气词。命不易,指天命难于常保不变。​​​​​​​​​

[134] 又曰下二句:见《诗经·周 颂·我将》。​​​​​​​​​

[135] 断断之介:断断,专一之貌。介,谓一介之人。​​​​​​​​​

[136] 天既付命正厥德:见《尚书·商书·高宗肜日》。谓既受天命,宜正其德。​​​​​​​​​

[137] 天棐谌辞:见《尚书·周书·大诰》。棐,辅。谌,诚。​​​​​​​​​

[138] 祈禳:祈祷以求福除灾。​​​​​​​​​

[139] 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

[140] 东海郯:东海,郡名。郯,郯县,即今山东郯城。​​​​​​​​​

[141] 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

[142] 执法殿中:在殿中察举违法行为。​​​​​​​​​

[143] 部刺史:汉代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又称州刺史。​​​​​​​​​

[144] 日侧之劳:谓过了中午还抽不出时间吃饭。​​​​​​​​​

[145] 凝:颜师古注:“凝,谓不通也。”​​​​​​​​​

[146] 举错:即“举措”。​​​​​​​​​

[147] 与:同“预”,干预。​​​​​​​​​

[148] 诗云下二句:见《诗经·小雅·伐木》。意谓因一点吃饭小事而失和。干糇,即干粮。愆,过失。​​​​​​​​​

[149] 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150] 建昭:汉元帝的第三个年号。​​​​​​​​​

[151] 繁延寿:即西汉时李延寿。据《汉书·公卿表》载,建昭三年,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三年卒。一姓繁。​​​​​​​​​

[152] 太常丞:官名。太常属官。​​​​​​​​​

[153] 方正:又称贤良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154] 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

[155] 燕见紬绎:燕见,即“宴见”,皇帝闲暇时召见臣下。紬绎,理出头绪。​​​​​​​​​

[156] 造:至。​​​​​​​​​

[157] 五事:貌、言、视、听、思。​​​​​​​​​

[158] 庶征:庶,众也。征,证也。​​​​​​​​​

[159] 般乐游田:般乐,游乐、玩乐。游田,出游打猎。​​​​​​​​​

[160] 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161] 婺女:星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

[162] 萧墙:门屏,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

[163] 丁宁:谓再三告示。​​​​​​​​​

[164] 志在闺门:谓留心于女色。​​​​​​​​​

[165] 谒行于内:谓内则所请必行。​​​​​​​​​

[166] 势行于外:谓外则擅其权力。​​​​​​​​​

[167] 昔褒姒用国二句:谓周幽王受褒姒迷惑,使得宗周沦丧。阎妻骄扇二句,谓周厉王内宠阎妻骄恣炽盛,日食而不善。​​​​​​​​​

[168] 皇极二句:见《尚书·周书·洪范》。​​​​​​​​​

[169] 祚:皇位。​​​​​​​​​

[170] 方内:四方之内。​​​​​​​​​

[171] 损燕私之闲以劳天下:燕私,指私房生活。劳,操劳。​​​​​​​​​

[172] 绝却不享之义:谓当却贡献而不受。​​​​​​​​​

[173] 安服若性:安心履行,犹如天性。​​​​​​​​​

[174] 经曰下四句:见《尚书·周书·无逸》。谓以后继嗣之王, 不能过量饮酒,不能放荡游猎,只宜严格要求自己。​​​​​​​​​

[175] 龙管纳言:龙,舜臣之名。管,主管。纳言,古官名,主出纳王命。​​​​​​​​​

[176] 允:信。​​​​​​​​​

[177] 四辅:谓左辅、右弼、前疑、后丞。《礼记·文王世子》:“《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

[178] 齐栗:言整齐万物,常战栗谨敬。​​​​​​​​​

[179] 常伯:指侍中。​​​​​​​​​

[180] 谨孚:谨慎诚信。​​​​​​​​​

[181] 肃艾:敬谨镇定。​​​​​​​​​

[182] 亦惟先正克左右:见《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183] 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

[184] 简贤:轻慢贤能。​​​​​​​​​

[185] 度量:规格,标准。​​​​​​​​​

[186] 程能:衡量才能。​​​​​​​​​

[187] 谮诉:谗毁攻讦。​​​​​​​​​

[188] 蔽伤之忧:指优点被抹煞及受到陷害的忧虑。蔽伤,优点被隐蔽,受到中伤。​​​​​​​​​

[189] 即工:即,就。工,官。​​​​​​​​​

[190] 俊艾:亦作“俊乂”,才德出众的人。​​​​​​​​​

[191] “三载考绩”二句:见《尚书·虞书·舜典》。黜陟幽明,言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

[192] “九德咸事”二句:见《尚书·虞书·咎繇谟》。九德,具有九方面道德修养的人,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事,用事。​​​​​​​​​

[193] 忽然:粗心,不注意。​​​​​​​​​

[194] “飨用五福”二句:见《尚书·周书·洪范》。五福,指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195] “六沴作见”等句:引《洪范》之传。沴,灾气、灾难。​​​​​​​​​

[196] 条对:逐条对答天子的垂询。​​​​​​​​​

[197] 角:争竞。​​​​​​​​​

[198] 末杀:扫灭。​​​​​​​​​

[199] 满谰:欺罔。​​​​​​​​​

[200] 甲巳之间:自甲至巳,凡六日。​​​​​​​​​

[201] 溱:同“臻”。至,到。​​​​​​​​​

[202] 受所欲言:谓记受其所欲言。​​​​​​​​​

[203] 三正:谓历法建子、建丑、建寅。夏代建寅,阴历正月一日为一年之始;殷代建丑,以阴历十二月为正;周代建子,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

[204] 行道之人:言道路行人。​​​​​​​​​

[205] 易曰下二句:见《易·系辞下》。今《易》文是:“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意谓安必思危、存不忘亡,才能保其安存。​​​​​​​​​

[206] “乃用妇人之言”二句:见《尚书·周书·泰誓》。意谓纣用妲己之言,自取灭亡。​​​​​​​​​

[207] “四方之逋逃多罪”等句:也见《尚书·周书·泰誓》。言纣用容纳逃亡多罪之人,尊而长之,亲信使用。​​​​​​​​​

[208] “燎之方阳”等句:见《诗经·小雅·正月》。​​​​​​​​​

[209] “濡其首”二句:见《易·未济》。​​​​​​​​​

[210] 在中馈,无攸遂:见《易·家人》。​​​​​​​​​

[211] “懿厥哲妇”等句:见《诗经·大雅·瞻卬》。哲妇,指褒姒。懿,通“噫”,叹息声。枭,相传为食母的恶鸟。鸱,猫头鹰。匪,非。​​​​​​​​​

[212] 如承大祭:意谓常畏慎。​​​​​​​​​

[213] 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元延,汉成帝的第六个年号,共计四年。​​​​​​​​​

[214] 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

[215] 卫尉: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

[216] 养绥:养育安抚。​​​​​​​​​

[217] 史鱼:春秋时卫国(都于濮阳西南)大夫。也称史鳅,字子鱼,名佗。卫灵公时任祝史,故称祝佗。负责卫国对社稷神的祭祀。孔子称他“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218] 以尸达诚:史鱼将终,以弥子瑕佞而己不能退、蘧伯玉贤而己不能荐,命子不得以大夫礼葬己。卫灵公入吊,怪而问之,子以实对,灵公叹曰:“此寡人之过也。”乃进蘧伯玉而远弥子瑕。史称“尸谏”。​​​​​​​​​

[219] 汲黯: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好直谏廷诤,武帝称为“社稷之臣”。​​​​​​​​​

[220] 遗言李息:汲黯外调,言于大行令李息,以为御史大夫张汤用事,败坏天下,必当进言于上,否则将并受诛杀。息不敢言。后张汤伏诛,息并得罪焉。​​​​​​​​​

[221] “虽尔身在外”二句:见《尚书·周书·康王之浩》。​​​​​​​​​

[222] 省闼:禁中,宫中。​​​​​​​​​

[223] 蒸民:众民,百姓。蒸,众。​​​​​​​​​

[224] 方制:谓方始制定疆域。《汉书·地理志上》:“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壄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颜师古注:“方制,制为方域也。”王先谦《汉书补注》:“《广雅·释诂》:‘方,始也。’言黄帝遍行天下,始裁制万里,区别州野。”后引申指疆域。​​​​​​​​​

[225] 垂三统,列三正:三统,指黑统、白统、赤统。汉代大儒董仲舒力倡“三统”说,认为天道终而复始,黑、白、赤三统循环往复。夏朝为黑统,以寅月(正月)为五月;商朝为白统,以丑月(夏历12月)为正月;周朝为赤统,以子月(夏历11月)为正月。每个朝代之始,都应循例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意。​​​​​​​​​

[226] 恩及行苇:《诗经·大雅·行苇》有“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的诗句,意谓行仁明道,即使卑微如草,也不残伤之。​​​​​​​​​

[227] 五征:指雨、暘、寒、燠、风。​​​​​​​​​

[228] 右:通“佑”。​​​​​​​​​

[229] 湛湎:沉湎,沉迷。​​​​​​​​​

[230] 逖:远。​​​​​​​​​

[231] 咎征着邮:邮,通“尤”。王先谦引胡三省《通鉴注》云:“《洪范》之常雨、常暘、常寒、常燠、常风,为咎征着明也。天现咎征,以有着人君之过也。尤,过也。”​​​​​​​​​

[232] 妖孽:草木之异谓之妖,虫豸之异谓之孽。​​​​​​​​​

[233] 茀星:即孛星。古代指彗星。茀,音背。​​​​​​​​​

[234] 洽:周遍。​​​​​​​​​

[235] 诗云下二句:见《诗经·大雅·皇矣》。意谓天以殷纣为恶不变,乃眷然西顾, 而授命于周文王。​​​​​​​​​

[236] 去恶夺弱,迁命贤圣:谓除去恶弱的旧君,改立贤圣的新君。​​​​​​​​​

[237] 常经:永恒的规律。​​​​​​​​​

[238] “屯其膏”等句:见《易·屯卦》九五爻辞。意谓屯积肥肉,不以予人,非常吝啬。以此占问小事则吉,因其不须他人辅助;占问大事则凶,因无他人辅助。屯,屯积。膏,肥肉。贞,占问。​​​​​​​​​

[239] “凡民有丧”二句:见《诗经·邶国·谷风》。扶服,同“匍匐”,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

[240] “百姓不足”二句:见《论语·颜渊篇》。言百姓不足,君安得独足。​​​​​​​​​

[241] 旧愆:昔日的过失。​​​​​​​​​

[242] 杜邺:字子夏,西汉大臣,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年。原籍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县东北),系张敞外孙。幼年丧父母,随舅父张吉生活。初以孝廉为郎。后受大司马王商赏识擢为主簿,不久荐为御史。哀帝刘欣即位之初,任命为凉州刺史。不数年,因病免职。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并善于辞令,尤工古文。留有《元寿元年举方正直言对》文集五卷,另有《灾异对》《说王商》《汉书本传》《书断》等文,均受当时人的赞誉。​​​​​​​​​

[243] 魏郡:郡名。治邺县(在今河北磁县南)。​​​​​​​​​

[244] 张敞: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48年,杜邺外祖父。其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父张福事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

[245] 孝廉为郎: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名。郎,官名,郎官的泛称。​​​​​​​​​

[246] 元寿:即汉哀帝刘欣第三个年号,公元 前2年改。​​​​​​​​​

[247] 朔:月相名,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

[248] 皇后:此指哀帝刘欣的皇后傅氏,是孔乡侯傅宴之女,哀帝祖母傅太后的侄女。哀帝死后被废为庶人,因为不堪耻辱而自杀身亡。​​​​​​​​​

[249] 傅晏:汉哀帝祖母傅太后的叔叔傅中叔之子,汉哀帝皇后傅氏之父,被封为孔乡侯。公元前2年,为大司马卫将军。公元前1年,因乱妻妾之位,免职,迁徙到合浦郡。​​​​​​​​​

[250] 大司马卫将军:古代官职名。《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西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39年罢太尉,公元前119年始置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号前。其位贵比上卿。​​​​​​​​​

[251] 丁明:汉瑕丘人。其妹为定陶共王姬,生哀帝。哀帝入立,明封阳公侯,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辅政。​​​​​​​​​

[252] 大司马骠骑将军:古代官职名,其位尊比丞相。​​​​​​​​​

[253]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

[254] 方正:古代制科之一。汉文帝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多为举荐;后成为制科之一,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廷试。​​​​​​​​​

[255] 直言:直言敢谏。汉晋察举科目名。​​​​​​​​​

[256] 韦育:韦玄成孙韦宽之子。​​​​​​​​​

[257] 贱:指地位卑贱。​​​​​​​​​

[258] 三从: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259] 系:拴缚,约束。​​​​​​​​​

[260] 纪侯:指的是姜季。《青州府志》载:“纪,侯爵,姜姓,炎帝苗裔,封于纪。世与鲁国为婚。周夷王娶纪女亦赏为王后。”纪侯姜季成了周王室之国亲,又敢于反映下情,周懿王很信所言。故纪侯告齐侯哀公御状,谮齐侯哀公吕不振于周天子面前,周懿王使(人)烹焉(下了油锅),而立其弟吕静为胡公,称齐侯。从此齐、纪两国结下了不世之仇,齐想灭纪,纪想灭齐。至齐胡公时,齐国国势日衰,又遭受到莱国姜姓宗主国及属国棠邑侯(今平度市)、维夷侯(今高密市)、州国侯(今安丘市)、纪国侯(今江苏省赣榆县)等莱族侯国的联合军事进攻,齐胡公被驱逐出境.迫于无奈,迁都薄姑城(今博兴县柳桥镇处)。纪国侯姜季率领其四兄弟继续北进,占领了纪、郑、郚、郚四国地盘。三年后,其少弟又占领了郁国(今临淄城东五公里,东安平,亦称石槽城)。兄弟五人分兵把口,形成了一道使齐国难于逾越的防线。自齐胡公以后,献公、武公、历公、文公、成公、庄公、弟公弟子无知共八世,在三百六十八年期间内,未能东进半步,反被莱国诸侯,尤其是纪国侯姜氏兄弟及其后裔数代掣肘三百余年。直到齐襄公、齐桓 公时,齐国国势日强,用了三十余年的武力拼战,才收回了姜太公时所封的土地。​​​​​​​​​

[261] 昔郑伯随姜氏之欲二句:郑伯,即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姜氏,指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之妻,郑庄公之母。叔段,郑庄公弟弟。《左传》隐公元年云:郑庄公随其母武姜之欲,封其弟共叔段于京。共叔段势大阴谋纂国,终为庄公所镇压。​​​​​​​​​

[262] 周襄王内迫惠后之难二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周襄王之母惠王宠爱襄王弟王子带,助长其气焰。王子逞借狄师攻襄王,襄王被迫出奔于郑。​​​​​​​​​

[263] 吕太后:即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

[264] 孝惠:即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在位),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七年,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谥号“孝惠”。​​​​​​​​​

[265] 继嗣:后嗣;后代。此特指帝王的继位者,即太子。​​​​​​​​​

[266] 更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

[267] 行筹:谓以筹码计数。​​​​​​​​​

[268] 以旨象为言语:谓天以景象旨意来告喻人。​​​​​​​​​

[269] 《坤卦》乘《离》:坤卦,《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卦。乘,驾御,超越。离,《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十卦。​​​​​​​​​

[270] 《明夷》: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十六卦,下离上坤。离为明,坤为顺;离为日,坤为地。日没入地,表示光明受损,前途不明,环境困难,宜遵时养晦,坚守正道,外愚内慧,韬光养晦。​​​​​​​​​

[271] 震:地震。​​​​​​​​​

[272] 不阴:指不遵“阴”道。​​​​​​​​​

[273] 野鸡著怪,高宗深动:指殷高宗祭祀汤时,一只雉飞到祭鼎上鸣叫。古代认为是变异之兆,因此殷高宗深受震动,遂修五德。野鸡,指雉,汉讳吕后之名。​​​​​​​​​

[274] 大风暴过二句:相传周成王信流言而疑周公,天乃风雷,偃禾拔木,成王乃启金滕之书,悔而信周公。​​​​​​​​​

[275] 厌:师古曰:“厌,满也。”​​​​​​​​​

[276] 说:通“悦”。​​​​​​​​​

[277] 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

[278] 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

[279] 平当:字子思,梁国下邑(今安徽砀山)人。建平二年迁诸吏散骑,光禄勋,拜御史大夫,代朱博为丞相。​​​​​​​​​

[280] 匡:正也。谓纠正其失误。​​​​​​​​​

[281] 材难,不其然与:见《论语·泰伯篇》。​​​​​​​​​

[282] 满昌:颍川人,字君都,曾跟从匡衡学《齐诗》,官至詹事。​​​​​​​​​

[283] 萧咸:萧望之八子当中作到二千石高位的三个儿子之一,字仲君,曾作过丞相史,因举茂材,作好畤县令,后来又曾作淮阳、泗水内史,张掖、弘农、河东太守。在任上的表现都很不错,多次受到增秩赐金的奖励。​​​​​​​​​

[284] 董贤:公元前22年至前1年在世,字圣卿,西汉云阳人。董贤是西汉御史董恭之子,是一个美男子。董贤初任太子舍人,汉哀帝即位后改任他职,二年后,哀帝有一天在宫中望见董贤,被其的仪貌吸引,拜为黄门郎。后拜为大司马。哀帝崩,王莽掌权后,董贤随即失势,自杀而死。《汉书·佞幸传》有其传。​​​​​​​​​

[285] 东平事:东平国境内有两座山,一座叫瓠山,另一座叫危山。某日,危山上的泥土莫名其妙地翻了出来盖在草上,硬是在山上铺出一条像驰道(天子专用)一样的道路来;无独有偶,瓠山发生山体崩裂,有一块巨石侧转起立。东平王刘云和王后听说了这个情况,便自作主张前往瓠山祭祀;按当时当地的风俗,用黄菩草(即忘忧草)扎成神像,还专门撰写了祭文。这件事被投机分子躬夫息、孙宠等人获悉,他们便通过中常侍宋弘告发,说东平王刘云要谋反。哀帝便指示有关部门把刘云及其王后等人逮捕起来,严加审讯。​​​​​​​​​

[286] 定:谓改治。​​​​​​​​​

[287] 掇:削也。掇去宋弘,谓削去宋弘之名。​​​​​​​​​

[288] 其余并蒙恩:董贤以贵宠得封,而其他人(息夫躬、孙宠)遂亦蒙恩。​​​​​​​​​

[289] 本奏:奏本。​​​​​​​​​

[290] 考合:研究综合。​​​​​​​​​

[291] 明正:辨明。​​​​​​​​​

[292] 驽:喻愚钝无能。​​​​​​​​​

[293] 咎繇:亦作“咎陶”,即皋陶,舜之贤臣。咎,通“皋”。​​​​​​​​​

[294] “无傲逸欲有国”等句:见《尚书·虞书·咎繇谟》。机,疑作“几”。几,微也。万几,谓当万事之微。​​​​​​​​​

[295] 箕子:商纣之叔父,封于箕。因纣王不听其谏,乃披发佯狂 为奴,为纣王所囚。后归于周。​​​​​​​​​

[296] “臣无有作威作福”等句:见《尚书·周书·洪范》。而,汝,你。颇僻,偏邪不正。僭,不信。慝,恶也。​​​​​​​​​

[297] 隆至成康:谓到了成康之世至于隆盛。​​​​​​​​​

[298] 陵迟:渐趋衰败。​​​​​​​​​

[299] “道千乘之国”等句:见《论语·学而篇》。道,治也。​​​​​​​​​

[300] 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

[301] 独乡:独自向慕。乡,通“向”。​​​​​​​​​

[302] 梁相:字子夏。官为廷尉。​​​​​​​​​

[303] 饰辞:伪饰之辞;不实之言。​​​​​​​​​

[304] 传:谓移其狱事。​​​​​​​​​

[305] 幸云逾冬:侥幸云狱过了冬可以免死。​​​​​​​​​

[306] 免相等皆为庶人:据《百官表》,梁相被贬为东海都尉。​​​​​​​​​

[307] 后数月大赦:即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日食,大赦天下。​​​​​​​​​

[308] 计功除过:计其功劳而免其罪过。​​​​​​​​​

[309] 不能平:指心怒。​​​​​​​​​

[310] 近由君始二句:意谓近臣尚然,远者更不必说了。对状,敕令具对。​​​​​​​​​

[311] 中朝:指中朝臣。​​​​​​​​​

[312] 孔光:曾任御史大夫、廷尉,于法律颇为擅长。一度罢相,后又复职。​​​​​​​​​

[313] 马宫:字游卿,东海戚人也。治《春秋》严氏,以射策甲科为郎,迁楚长史,免官。后为丞相史司直。征为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德侯。光为太师薨,宫复代光为太师,兼司徒官。​​​​​​​​​

[314] 胜:当作“光禄大夫龚胜”。​​​​​​​​​

[315] 谒者节:官名。节,符节。信物。​​​​​​​​​

[316] 主簿:官名,掌文书、印鉴等,此属丞相。​​​​​​​​​

[317] 理:谓廷尉。汉廷尉相当于古代之大理。​​​​​​​​​

[318] 引决:谓自杀。​​​​​​​​​

[319] 使者危坐府门上:此为逼促王嘉的行为。​​​​​​​​​

[320] 咀:嚼也。​​​​​​​​​

[321] 装出:朝服而出。​​​​​​​​​

[322] 都船诏狱:据《百官表》执金吾属官有都船令。其部诏狱,即称都船诏狱。​​​​​​​​​

[323] 生:活着。​​​​​​​​​

[324] 关:通告。​​​​​​​​​

[325] 阿附:指阿附藩王法。《汉书诸侯王表》记汉有附益之法。​​​​​​​​​

[326] 犹当有以负国:谓犹坐以负国之法。当,谓论罪。负国,指背负皇朝,外附诸侯。​​​​​​​​​

[327] 不空入狱:意谓入狱有所根据。​​​​​​​​​

[328] 系狱:囚禁于牢狱。​​​​​​​​​

[329] 元始四年:公元4年。元始,西汉时期汉平帝刘衎的年号,从公元1年至公元5年,共计五年。​​​​​​​​​

[330] 依:顺应。​​​​​​​​​

[331] 《六艺》: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

[332] 王教:王者的教化。汉刘向《列女传·楚平伯嬴》:“夫妇之道,固人伦之始,王教之端。”​​​​​​​​​

[333] 天道: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334] 人伦:是指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五种关系,即君臣(领导与被领导)、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35] 成法:既定之法。​​​​​​​​​

[336] 周道:周代治国之道。唐韩愈《原道》:“周道衰,孔子没。”​​​​​​​​​

[337] 幽、厉:周代昏乱之君幽王与厉王的并称。《礼记·礼运》:“我观周道,幽厉伤之。”​​​​​​​​​

[338] 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

[339] 季世:末代,衰败时期。​​​​​​​​​

[340] “凤乌不至”三句:见《论语·子罕篇》。凤鸟,即凤凰。古以为神鸟,祥瑞的象征,它出现就表示天下太平。相传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

[341] “文王既没”二句:亦见《论语·子罕篇》。意谓周文王死后,一切文化遗产都在我这里。​​​​​​​​​

[342] 答礼:言以礼答之。​​​​​​​​​

[343] 畏匡厄陈:畏,拘囚之意。匡,邑名,在今河南长垣西南十五里有匡城。厄,为难,迫害。陈,指春秋时陈国。​​​​​​​​​

[344] 奸:音读干,通“干”,干谒的意思,指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

[345] 适:往,到。​​​​​​​​​

[346] 三月不知肉味:谓欣赏《韶》入了迷。​​​​​​​​​

[347] 《雅》《颂》:《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此即指《诗经》。​​​​​​​​​

[348] 各得其所:整理之意。​​​​​​​​​

[349] 究观:仔细观察。​​​​​​​​​

[350] “大哉,尧之为君也”等句:见《论语·泰伯篇》。巍巍,高貌。焕,明也。​​​​​​​​​

[351] “周监于二代”等句:见《论语·八佾篇》。二代:夏代和商代。郁郁,文章盛貌。​​​​​​​​​

[352] 叙《书》则断《尧典》:言《尚书》始于《尧典》。《尧典》,《尚书》篇目之一,记载了唐尧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尧的重要资料。​​​​​​​​​

[353] 《韶舞》:舜时乐舞名。​​​​​​​​​

[354] 论《诗》则首《周南》:言《诗经》首篇为《周南·关雎》。《周南》,《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汉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

[355] 缀:连结。引申为紧跟、追随。​​​​​​​​​

[356] 十二公:指《春秋》所载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357] 绳:谓治正之。​​​​​​​​​

[358] 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云:“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作《春秋》,至此而止。()读29之韦编三绝:谓读之爱不释手,故韦(皮绳)再三断绝。韦编,古时以皮绳编缀竹简,故称韦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

[359] “述而不作”二句:见《论语·述而篇》。​​​​​​​​​

[360] “下学而上达”二句:见《论语·宪问篇》。言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下学,谓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上达,谓上知天命。 ​​​​​​​​​

[361] 弘:指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1年),字季,一字次卿,西汉淄川国(郡治在寿光南纪台乡)薛人。出身于乡鄙之间,立志苦读,武帝时曾为相。​​​​​​​​​

[362] 学官: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363] 郁滞:郁积阻滞。​​​​​​​​​

[364]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365] 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366] 制:此制诏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367] 朕:我。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中国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368] 愍:怜悯,哀怜。​​​​​​​​​

[369] 详延:谓尽数延揽。《汉书·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颜师古注:“详,悉也。延,引也。”​​​​​​​​​

[370] 方闻之士:有道而博闻的人。​​​​​​​​​

[371] 礼官:掌礼仪教化之官。​​​​​​​​​

[372] 洽闻:多闻博识。​​​​​​​​​

[373] 举遗:言征集遗佚的经典。​​​​​​​​​

[374] 太常: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375] 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376] 厉:激励,勉励。​​​​​​​​​

[377] 臧:孔臧。​​​​​​​​​

[378] 彬彬:文章貌。文质兼备貌。《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379] 顾:文言连词,但、但看。​​​​​​​​​

[380] 严彭祖:本姓庄,班氏因避汉明帝讳改之。陈直曰:“郑康成《六艺论》云:‘治公羊者眭孟弟子庄彭祖及颜安乐。’(公羊序疏引)足证彭祖本姓庄,因避汉讳而改。准此例,严延年亦当作庄延年。”​​​​​​​​​

[381] 下邳:县名。在今江苏邳县西南。​​​​​​​​​

[382] 左冯翊:官名;政区名。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左内史置。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辖境约当今 陕西渭河以北、泾河以东洛河中下游地区。​​​​​​​​​

[383] 太傅: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384] 亡:通“无”。​​​​​​​​​

[385] 淮阳:郡国名。治陈县(今河南淮阳县)。​​​​​​​​​

[386] 阳夏:县名。今河南太康县。​​​​​​​​​

[387] 河东: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388] 均输长:设在郡治的均输官。​​​​​​​​​

[389] 河南:郡名。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390] 太守丞:太守的佐官。​​​​​​​​​

[391] 御:领导,团结(人民)。​​​​​​​​​

[392] 垂意:注意;留意。​​​​​​​​​

[393] 奉宣:宣布帝王的命令。​​​​​​​​​

[394] 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驿馆。​​​​​​​​​

[395] 父老:同三老,掌教化的乡官。​​​​​​​​​

[396] 师帅:表卒。​​​​​​​​​

[397] 伍长:古代户籍以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

[398] 寻绎:抽引推求。​​​​​​​​​

[399] 阴伏:秘诀。​​​​​​​​​

[400] 舍:住宿。​​​​​​​​​

[401] 攫:抓取。​​​​​​​​​

[402] 督邮:官名。郡之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传达教令兼处理狱讼等事。​​​​​​​​​

[403] 庐江:郡名。治舒(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404] 舒:县名。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405] 桐乡:古乡名。今安徽桐城县。​​​​​​​​​

[406] 啬夫:乡啬夫掌管本地诉论和赋税之事。​​​​​​​​​

[407] 爱利:此指爱民、利民。​​​​​​​​​

[408] 大司农丞:官名。大司农的属吏。​​​​​​​​​

[409] 北海:郡名。治营陵(在今山东昌东县东南)。​​​​​​​​​

[410] 大司农:官名。掌租税钱谷盐秩及国家财政收入。​​​​​​​​​

[411] 器:器重。​​​​​​​​​

[412] 九族:指本身及上之父、祖、曾祖、高祖,下之子、孙、曾孙、玄孙。​​​​​​​​​

[413] 乡党:泛指乡里。​​​​​​​​​

[414] 奉尝:犹祭祀。奉,供奉。尝,指秋祭。​​​​​​​​​

[415] 郭:外城。​​​​​​​​​

[416] 山阳:郡名。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417] 南平阳:县名。今山东邹县。​​​​​​​​​

[418] 渤海:郡名。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

[419] 御史:指御史大夫。​​​​​​​​​

[420] 赤子:初生婴儿,比喻纯朴的人。​​​​​​​​​

[421] 兵:武器。​​​​​​​​​

[422] 潢池:可能是水上演兵之处。《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后因以“潢池弄兵”谓叛乱、造反。​​​​​​​​​

[423] 胜之:谓以武力镇压之。​​​​​​​​​

[424] 安之:谓安抚之。​​​​​​​​​

[425] 便宜从事:谓按客观情况灵活处理。​​​​​​​​​

[426] 乘传:所乘的驿车。​​​​​​​​​

[427] 趋:向也。​​​​​​​​​

[428] 课:核算。​​​​​​​​​

[429] 收敛:收成。​​​​​​​​​

[430] 菱:菱角。​​​​​​​​​

[431] 芡:植物名。一名“鸡头”。种子称“芡实”,可食,也可入药。​​​​​​​​​

[432] 劳来:劝勉。​​​​​​​​​

[433] 循行:巡视各地。​​​​​​​​​

[434] 以官寿卒:谓在官任上以寿终。龚遂七十余岁为渤海太守,过数年为水衡都尉,又数年(公元前66年—公元前62年)卒,终年大约八十余岁。​​​​​​​​​

[435] 孔子曰句:语出《论语·为政篇》。导,劝导;齐,治理;免,指幸免于罪;无耻,没有廉耻之心;德,道德;礼,礼教;有耻,知道廉耻;格,纠正。谓治国应举德政,行仁义。​​​​​​​​​

[436] 老氏:即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我国春秋时期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437] “上德不德”四句:语出《老子》第三十八章。不德,谓不拘泥形式的、自然的德行;下德,谓人为的、有所固滞的、拘守于表面的德。​​​​​​​​​

[438]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见《老子》第五十七章。滋章,滋生彰著;多有,指不断地发生。​​​​​​​​​

[439] 信:谓诚实不欺。​​​​​​​​​

[440] 制治: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441] 清浊:清水与浊水。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

[442] 罔:绳索交叉编结而成的渔猎工具。喻法网。​​​​​​​​​

[443] 奸轨:亦作“奸宄”。指违法作乱的事。​​​​​​​​​

[444] 遁:躲避;回避。​​​​​​​​​

[445] 吏治若救火扬沸:吏治,官吏的作风和 治绩。言官吏治理的作风就象救猛火和扬盛沸一样,难以制止。​​​​​​​​​

[446] 武健:勇武刚健。​​​​​​​​​

[447] 恶:何也。​​​​​​​​​

[448] 溺于职:犹失职,不尽职。​​​​​​​​​

[449]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语出《论语·颜渊篇》。听讼,听理诉讼,审案;使无讼,谓使诉讼完全消灭。​​​​​​​​​

[450] 下士闻道大笑之:语出《老子》第四十一章。谓才德差的人不明白“道”的玄奥,所以笑之。​​​​​​​​​

[451] 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觚,多角棱形的器物;圜,同“圆”,圆形;斫,用刀斧等砍或削;雕,泛指修饰。意谓治理国家去繁就简,采用宽松的政策。​​​​​​​​​

[452] 蒸蒸:兴盛的样子。​​​​​​​​​

[453] 艾安:谓民生安定,宇内承平。艾,通“乂”。​​​​​​​​​

[454] 严延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8年。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彭祖兄。父为丞相掾,少学法律于丞相府。昭帝时,为侍御史。劾大将军霍光擅废立不道,为朝廷所敬惮。后又弹劾大司农田延年,不实,坐法至死,逃亡。宣帝神爵中,遇赦出,随许延寿征西羌,迁涿郡太守,继为河南太守。其治严酷,被称为“屠伯”。后为人所告,以诽谤朝廷罪,被杀。​​​​​​​​​

[455] 东海下邳: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下邳,县名,在今江苏邳县西南。​​​​​​​​​

[456] 子贡、冉有:孔子的两个弟子,精通政务。​​​​​​​​​

[457] 通艺:犹精通。​​​​​​​​​

[458] 绝:超过。​​​​​​​​​

[459] 乡:乡饮酒礼的略称。郑玄注:“乡,谓饮酒也。”​​​​​​​​​

[460] 泰甚:太甚,过甚。​​​​​​​​​

[461] 狱文:判决狱讼的文书。​​​​​​​​​

[462] 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463] 奄忽:疾速,倏忽。​​​​​​​​​

[464] 会论:会同判决罪犯死刑。​​​​​​​​​

[465] 屠伯:犹屠夫。多以指酷吏或惯于屠杀生灵的人。​​​​​​​​​

[466] 正清:正肃清明,不邪乱。​​​​​​​​​

[467] 腊:祭名。古代称祭百神为“蜡”,祭祖先为“腊”;秦汉以后统称“腊”。​​​​​​​​​

[468] 报囚:判决囚犯。李贤注:“报,犹论也。立春阳气至,可以施生,故不论囚。”​​​​​​​​​

[469] 都亭:都邑中的传舍。秦法,十里一亭。郡县治所则置都亭。​​​​​​​​​

[470] 顿首:磕头,旧时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 而不停留。​​​​​​​​​

[471] 备:充任;充当。常用作谦词。​​​​​​​​​

[472] 全安:保全而使之平安。​​​​​​​​​

[473] 顾:却,反而。高诱注:“顾,反也。”​​​​​​​​​

[474] 乘:利用;凭借。​​​​​​​​​

[475] 正腊: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是日为腊日,故称。​​​​​​​​​

[476] 去女:离开你。女,通“汝”,你。​​​​​​​​​

[477] 昆弟宗人:昆弟,兄弟。宗人,同宗之人。​​​​​​​​​

[478] 果败:指严延年为人以诽谤朝廷罪所告,被杀一事。​​​​​​​​​

[479] 贤知其母:称其母贤智。知,同“智”。​​​​​​​​​

[480] 直道:正路。沿着直的道路走。比喻办事公正。​​​​​​​​​

[481] 大略:大概;大要。​​​​​​​​​

[482] 以:凭借。依靠。​​​​​​​​​

[483] 翁伯:《史记》作“雍伯”。​​​​​​​​​

[484] 酱:《史记》 作“浆”。​​​​​​​​​

[485] 质氏:《史记》作“郅氏”。​​​​​​​​​

[486] 鼎食:列鼎而食。古代贵族饮食的排场。​​​​​​​​​

[487] 胃脯:煮羊胃为脯。​​​​​​​​​

[488] 击钟:打钟奏乐。形容生活奢华。​​​​​​​​​

[489] 锢:意谓专取。​​​​​​​​​

[490] 掘冢:掘坟盗墓。​​​​​​​​​

[491] 搏掩:谓抢夺财物。或谓“搏”当作“博”,博掩,赌钱。​​​​​​​​​

[492] 齿列:并列。指恶人与善良之人并列。​​​​​​​​​

[493] “天下有道”二句:见《论语·季氏篇》。此谓政权不下移。​​​​​​​​​

[494] 侵官:越犯他人的职守。​​​​​​​​​

[495] 父世医:陈直曰:秦汉医士,分齐秦两派,齐派由阳庆传仓公,楼护之父世业医,盖与仓公有关。​​​​​​​​​

[496] 护诵医经……句:陈直曰:今之《本草》, 所述药材产地,皆西汉郡县之名,楼护所诵,当与今本同。古代书少,诵读数十万言,即比较一般人为多,东方朔上书自夸,亦仅四十四万字。​​​​​​​​​

[497] 京兆吏:京兆尹的属吏。​​​​​​​​​

[498] 吕妪:吕公之妻。​​​​​​​​​

[499] 济南:郡名,治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西北)。​​​​​​​​​

[500] 中黄门:宦官。​​​​​​​​​

[501] 中尚书:官名,掌文书奏章。​​​​​​​​​

[502] 诡辩:颠倒是非或似是而非的辩论。​​​​​​​​​

[503] 初元:汉元帝年号,共五年(公元前48年—公元前44年)。​​​​​​​​​

[504] 萧望之:《群书治要》第十九卷节录其传。​​​​​​​​​

[505] 周堪:和萧望之同为元帝的师傅。​​​​​​​​​

[506] 刘更生:即刘向。​​​​​​​​​

[507] 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

[508] 建白:提出建议的报告。​​​​​​​​​

[509] 古不近刑人:《礼》有“刑人不在君侧”之说。​​​​​​​​​

[510] 废锢:罢官后,不再任用。​​​​​​​​​

[511] 匈匈:扰攘不安貌。​​​​​​​​​

[512] 姗:通“讪”,讥讽,诽谤。​​​​​​​​​

[513] 贡禹:生于公元前127年,卒于公元前44年。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著闻”。元帝即位后,深闻其贤,征为谏大夫,后迁光禄大夫、长信少府、御史大夫等。​​​​​​​​​

[514] 妒谮:谗害妒嫉。​​​​​​​​​

[515] 晚节:犹言晚年。​​​​​​​​​

[516] 定陶恭王:汉元帝次子。​​​​​​​​​

[517] 拥祐:亦作“拥右”“拥佑”。​​​​​​​​​

[518] 长信:宫名,太后所居。长信中太仆,掌太后车驾。​​​​​​​​​

[519] 涂山:夏禹的妻子。也指古国名,相传为夏禹娶涂山女及会诸侯处。​​​​​​​​​

[520] 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521] 末喜:也作妺喜,夏王桀的宠妃。桀宠妺喜,遂以亡夏。​​​​​​​​​

[522] 有娀:契的母亲是简狄氏,又作简易,因是有娀氏(今在山西永济西)之女,又称娀简。相传她随本氏族的两个姊妹偶然出行,在玄丘水中洗澡,有玄鸟(即燕子)飞来,生下一只鸟卵,简狄误取鸟卵吞食,因有身孕而生下了契。契长大后,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封于商地,赐姓子氏。​​​​​​​​​

[523] 妲己:商纣的宠妃。苏氏女,姓己名妲。周武王灭商时被杀。​​​​​​​​​

[524] 姜嫄:亦作“姜原”。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帝喾之妻。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怀孕生稷。​​​​​​​​​

[525]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 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

[526] 太姒:周文王正妃,周武王姬发之母。​​​​​​​​​

[527] 厘降:本谓尧女嫁舜事。《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孔传:“降,下嫔妇也,舜为匹夫,能以义理下帝女之心。”​​​​​​​​​

[528] 兢兢:小心谨慎貌。​​​​​​​​​

[529] 妃匹:配偶。指夫或妻。​​​​​​​​​

[530] 成子姓:言生育子女。​​​​​​​​​

[531] 要其终:意谓白首偕老。​​​​​​​​​

[532] 罕:稀少。​​​​​​​​​

[533] 孔子罕言命:《论语·子罕篇》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534] 孝成:指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33年至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

[535]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汉族,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婕妤,古时宫中的女官名,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始置,位视上卿,秩比列侯。​​​​​​​​​

[536] 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537] 樊姬:春秋楚庄王之姬。樊姬曾谏止楚庄王狩猎,使勤于政事,又激楚相虞丘子辞位而进贤相孙叔敖,楚庄王赖以称霸。​​​​​​​​​

[538] 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她妖冶冷艳,舞技绝妙,受成帝专宠近十年,贵倾后宫。​​​​​​​​​

[539] 许皇后: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汉元帝为了补偿早年丧母之痛,将自己的表妹许配给皇太子刘骜为太子妃。公元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许妃成为皇后。许皇后出身名门,色艺俱佳,犹擅文章,致使十数年间汉成帝专宠皇后,其他嫔妃难得临幸。但其年长之后,色衰爱弛,所生子女又皆早夭,遂渐失宠。赵飞燕姐妹入宫后,许皇后地位更加不稳固。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许皇后被废,改居长定宫,世称长定贵人。​​​​​​​​​

[540] 祝诅:祝告鬼神,使加祸于别人。​​​​​​​​​

[541] 詈:责骂。詈,音立。​​​​​​​​​

[542] 著:显现;显扬。​​​​​​​​​

[543] 女宠:指帝王宠爱的女子。​​​​​​​​​

[544] 穷:达到极点。​​​​​​​​​

[545] 固:原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