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出三藏记集

卷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杂录序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目录序第一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序第二齐竟陵王世子抚军巴陵王法集序

释僧佑法集总目录序第三释迦谱目录序第四世界记目录序第五萨婆多部师资记目录序第六

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第七弘明集目录序第八十诵律义记目录序第九

法集杂记铭目录序第十

○杂录序

夫灵源启润,则万流脉散,玄根毓萌,则千条云积。何者?本大而未盛,基远而绪长也。自尊经神运,秀出俗典,由汉届梁,世历明哲。虽复缁服素饰,并异迹同归。至于讲议赞析,代代弥精,注述陶练,人人竞密。所以记论之富,盈阁以刃房;书序之繁,充车而补轸矣。

宋明皇帝摽心净境,载餐玄味,迺敕中书侍郎陆澄撰录法集。陆博识洽闻,苞举群籍,铨品名例,随义区分,凡十有六帙,一百有三卷。其所阅古今,亦已备矣。今即其本录以相缀附,虽非正经,而毗赞道化,可谓圣典之羽仪,法门之警卫。足以辉显前绪,昭进后学。是以寄于《三藏集》末,以广枝叶之览焉。

○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目录序第一

论或列篇立第,兼明众义者,今总其宗致,不复擿分。合之则体全,别之则文乱。

置难形神,援譬薪火。庾阐发其议,谢瞻广其意。然桓谭未及闻经,先着此言,有足奇者,宜其缀附也。牟子不入教门,而入缘序,以特载汉明之时,像法初传故也。

魏祖答孔,是知英人开尊道之情;习生贻安,则见令主弘信法之心。所以有取二书,指存两事。又支遁敷翰远国,述江南僧业,故兼录。《即色游玄论》(支道林。王敬和问,支答。)

《辩着论》(支道林。)《释即色本无义》(支道林。王幼恭问,支答。)《不真空论》(释僧肇。)《本无难问》(郗嘉宾。竺法汰难,并郗答,往反四首。)

《郗与法濬书》《郗与开法师书》《郗与支法师书》《心无义》(桓敬道。王稚远难,桓答。)

《释心地》(刘遗民。)《法性论》上下(释慧远。)《实相义》(释道安。)《问实相》(王稚远,外国法师答。)

《问如法性真际》(释慧远,什法师答。)《问实法有》(释慧远,鸠摩罗什答。)《问分破空》(释慧远,鸠摩罗什答。)《实相论》(释昙无成。)

《实相通塞论》(释道含。)《会通论》(支昙谛。)《支书与郗嘉宾》《会通论》上下(释慧义。)

《始元论》(释僧宗。)《略论诸经》《胜鬘经序》(释慧观。)《百论序》(释僧睿。)

《百论序》(释僧肇。)右《法论》第一帙(《法性集》十五卷)《涅槃无名论》(释僧肇。)《佛性论》上下(释僧宗。)

《问涅槃有神不》(王稚远,什答。)《问灭度权实》(王稚远,什法师答。)《问清净国》(王稚远,什法师答。)《涅槃三十六问》(竺道生。)

《释八住初心欲取泥洹义》(竺道生。)《与诸道人论大般泥洹义》(范伯伦。)《论经目》《大涅槃经序》

《辩佛性义》(竺道生。王问并竺答。)《佛性集》(释慧静。)《佛性论》右《法论》第二帙(《觉性集》七卷)

《道行指归》(支道林。何敬问,支答。)《道行指归》(云是安公述,相传云。)《般若无名论》(释僧肇。刘遗民难,肇答。)《问佛成道时何用》(王稚远,什答。)

《问般若法》(王稚远,什法师答。)《问般若称》(王稚远,什法师答。)《问般若知》(王稚远,什法师答。)《问般若是实相智非》(王稚远,什法师答。)

《问般若萨婆若同异》(王稚远,什法师答。)《问无生法忍般若同异》(王稚远,什法师答。)《问礼事般若》(王稚远,什法师答。)《问佛慧》(王稚远,什法师答。)

《问权智同异》(王稚远,什法师答。)《问菩萨发意成佛》(王稚远,什法师答。)《般若折疑略序》(释道字。)《大品经序》(释道安。)

《大品经序》(释僧睿。)《大智释论序》(释僧睿。)《般若经问论序》(释慧远。)《中论序》(释僧睿。)

《小品经序》(释僧睿。)《合维摩诘经序》(支敏度。)《道行品注序》(释道安。)《维摩诘经注序》(释僧肇。)

《毗摩罗诘经义疏序》(释僧睿。)《自在王经后序》(释僧睿。)《思益经义疏序》(释僧睿。)《与释慧远书论真人至极》(荀问,释慧远答。)

《与诸道人论般若义》(范伯伦。)右《法论》第三帙(《般若集》六卷)《问法身》(王稚远,什答。)《问法身》(释慧远,什答。)

《重问法身》(释慧远,什答。)《问真法身像类》(释慧远,什答。)《问真法身寿》(释慧远,什答。)《问法身应感》(释慧远,什答。)

《问法身非色》(释慧远,什答。)《问修三十二相》(释慧远,什答。)《问释慧严法身二义》(竺僧绯。)《丈六即真论》(释僧肇。)

《通佛影迹》(颜延年。)《通佛顶齿爪》(颜延年。)《通佛二氎不燃》(颜延年。)右《法论》第四帙(《法身集》四卷)

《问法身佛尽本习》(释慧远,什答。)《问成佛时断保累》(王稚远,什答。)右《法论》第五帙(《解脱集》一卷)《法华经后序》(释僧睿。)

《妙法莲华经序》(释慧远。)《妙法莲华经宗要序》(释慧观。)《与竺道生书》(刘遗民。)《法华经论》

《辩三乘论》(支道林。)《无三乘统略》(释慧远。)《问释道安三乘并书》(竺法汰。)《问三乘一乘》(什答。)

《问得三乘》(王稚远,什师答。)《问三归》(王稚远,什师答。)《问辟支佛》(王稚远,什师答。)《四阿含暮抄序》

《长阿含经序》(释僧肇。)《三法度经序》(释慧远。)《正诬论》《了本生死经注序》

《法句经序》《明佛论》(宗少文。)《譬道论》(孙兴公。)《座右铭》(支道林。)

《道学诫》(支道林。)《切悟章》(支道林。)《支道林答谢长遐书》《离识观》(颜延年。)

《张景胤与从弟景玄书》(论西方,并答。)《奉法要》(郗嘉宾。)《七众法》《通神咒》(郗嘉宾。)

《明感论》(郗嘉宾。)《问菩萨生五道中》(王稚远,什师答。)《问七佛》(王稚远,什答。)《问不见弥勒不见千佛》(王稚远,什法师答。)

右《法论》第六帙(《教门集》十二卷)《优婆塞五学迹略论》上下(三藏法师。)《法社节度序》(释慧远。)《外寺僧节度序》(释慧远。)

《节度序》(释慧远。)《般若台众僧集议节度序》(支道林。)《比丘尼节度序》(释慧远。)《咸康六年门下议并诏及何次道议》二首

《晋成帝诏及何次道议》四首(诏是庾季坚作。)《桓敬道书兴八座论道人敬王者》(八座答。)《醒敬道与王稚远书》往反九首《醒敬道与释慧远书》往反三首

《桓敬道伪诏沙门不复敬天子并卞嗣之等答》往反十首《桓敬道沙汰沙门教》《释慧远答桓敬道书论料简沙门事》《宋武为相时沙汰道人教》

《沙门不敬王者论》(释慧远。)《问佛法不老》(王稚远,什答。)《与释慧远书论沙门袒服》(郑道子。)《沙门袒服论》(释慧远。何无忌难,远答。)

《与禅师书论踞食》(郑道子。)《与王司徒诸人书论据食》(范伯伦。释慧义答,范重答。)《与道生慧观二法师书》(范伯伦。)《论据食表并诏》四首(范伯伦。)

右《法论》第七帙(《戒藏集》八卷)《本起四禅序并注》(支道林。)《安般守意经注序》(康会。)《十二门经注序》(释道安。)

《十二门注序》《阴持入经注序》《人本欲生经注序》《禅经序》(释僧睿。)

《禅经序》(释慧远。)《释神足》(释慧远。)《问念佛三味》(释慧远,什答。)《忘书禅慧宣诸弘信》(颜延年。)

《闻慧思修禅定义在家习定法》右《法论》第八帙(《定藏集》四卷)《阿毗昙心序》(释慧远。)《阿毗昙序》

《阿毗昙五法行义》(谢庆绪。)《阿毗昙心略解数》《阿毗昙心杂数林》《问竺道生诸道人佛义》(范伯伦。)

《众僧述范问》《范重问道生》往反三首《傅季友答范伯伦书》《辩宗论》(谢灵运。)

《法勖问》往反六首《僧维问》往反六首《慧驎述僧维问》往反六首《驎杂问》往反六首

《竺法纲释慧林问》往反十一首《王休元问》往反十四首《竺道生答王问》一首《渐悟论》(释慧观。)

《沙门竺道生执顿悟》《谢康乐灵运辩宗述顿悟》《沙门释慧观执渐悟》《明渐论》(释昙无成。)

右《法论》第九帙(《慧藏集》七卷)《问遍学》(外国法师答。)《问遍学》(释慧远,什答。)《重问遍学》(释慧远,什答。)

《问罗汉受》(释慧远,什答。)《论三行》上(郗嘉宾。)《叙通三行》(郗嘉宾。)《郗与谢庆绪书》往反五首

《论三行》下(郗嘉宾。)《法勖问》往反六首《僧杂问》往反六首《慧驎述僧杂》往反六首

《郗与傅叔玉书》往反三首《答英郎书》一首《王季琰书》往反四首《与仰法师书并答》二首

《道地经注序》《略解三十七品次第》(什法师。)《本业略例》(支道林。)《本业经注序》(支道林。)

《论十追上下(傅叔玉。)《书与谢庆绪论十追往反四首(二首分为下卷。)《傅叔玉重书并谢答》三十二字《十住义》(释昙遇。)

《实相标格论》《问住寿》(释慧远,什答。)《问释道安六通》(竺汰。)右《法论》第十帙(《杂行集》十卷)

《十报法统略》《释三报论》(释慧远。)《述竺道生善不受报义》(释僧璩。释镜难,璩答。)《全生论》(郗嘉宾。)

《希生问》(桓敬道。殷伯道答,桓难。)《明报应论》(释慧远。)《报应论》(卞湛。范伯伦难,卞答。)《业报论》

右《法论》第十一帙(《业报集》六卷)《神木论》(支昙谛。)《命源论》(释慧静。)《识三本论》(谢庆绪。)

《支道人书与谢论三识并答》《戴安道书与谢论三识并答》往反三首《四执论》《问精神心意识》(王稚远,什答。)

《问十数法》(王稚远,什法师答。)《辩心意识》(释慧远。)《释神名》(释慧远。)《验寄名》(释慧远。)

《问论神》(释慧远。)《问释道安神》(竺法汰。)《问神识》(王稚远,什答。)《五阴三达释》(郗嘉宾。)

《问后识追忆前识》(释慧远,什答。)《神不更受形论》(庾仲初。)《更生论》(罗君章。孙安国难,罗答。)《习凿齿难》。

《神不灭论》(郑道子。)《桓君山新论论形神》《书与何彦德论感果生灭》五往反(颜延年。)《山巨源问》

《挚元礼谘》《颜答山挚二难》右《法论》第十二帙(《色心集》九卷)《问四相》(释慧远。)

《物不迁论》(释僧肇。)《申无生论》(释昙无成。)右《法论》第十三帙(《物理集》三卷)《牟子》(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

《旧首楞严经后序》《支法护像赞》(支道林。)《答孔文举书》魏武帝。《与释道安书》(习凿齿。)

《与释道安书》(伏玄度。)《与高句骊国道人书》(支道林。)右《法论》第十四帙(《缘序集》二卷)《难沙门于法龙》(释道彦,法龙答。)

《答谢宣明难佛理》(范伯伦。)《论检》(颜延年。)《答或人间》(颜延年。)《关中法济道人与凉州同学书》

《达性论》(何承天。)《颜延年释何》五往反(道人问,颜答。)《均善论》(释慧琳。)《何承天与宗少文书》五往反(演《均善论》。)

《断家养论》(何彦德。)《释慧琳难》《广何》(颜延年。)《颜重与何书》

右《法论》第十五帙(《新论集》六卷)《辩教论》桓敬道。《婚农无伤论》(释慧琳。)《照极明化论》(顾长康。)

《问难》(释慧琳。)

右《法论》第十六帙(《邪论集》三卷)

○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序第二

夫五时九部之契,三请四答之机,玄哉邈乎,奥不可议已。然法海无涯,航而知大;慧藏不极,采而得宝。是以弘誓之士,随时斟酌,马鸣抽其幽宗,龙树振其绝绪,提婆析其名数,诃梨总其条理。并翼赞妙典,俘翦外学,迷津见衢,长夜逢晓。故智慧之日,名飞于摧邪;功德之月,绩翔于阐化,亦已盛矣。但群萌殊业,根力异品,运季道浇,信淡识浅。至于披瞽发聋,事资恳励,药愚针惑,宜务切近。是以后代敷训,显晦不一,或飏言以泛解,或提耳而指授。所以卷舍教义,抑扬风轨,岂滞恒方,期于悟俗而已。

齐太宰竟陵文宣王净刹萌因,忍土现果,慧自天成,道为期出。孝忠淳和之深,仕智博爱之厚,率由而极,因心则至。若乃栖神二谛,宅业三宝,瞻前卓尔,望后不群。用能降帝子之尊,灼净土之操,屏朱观之贵,下白屋之礼。磨踵以拯俗,刻髓以徇道。望亿劫以长駈,凌千载而独上。若乃阐经律,弘福施,济苍黎,毓动,未尝不虑积昏明,慈洽巨细。感灵瑞于显徵,通觉应于宵梦,固已葳蕤民誉,昭皙神听矣。至于苞括儒训,洞镜释典,空有双该,内外感照。常欲广彼洲渚,炽此法灯,驻四生之风波,烛九居之霾雾,指来际以为期,总大千以为任。故恻隐垂教,殷勤敷道。于是锐临云之思,壮谈天之文,网罗字轮,仪形法樱是以《净追命氏,启入道之门;《华严缨珞》,标出世之术;《决定要行》,进趣乎金刚;《戒果庄严》,克成乎甘露。尔其众经注义,法塔赞颂,《僧制药记》之流,导文愿疏之属。莫不诚在言前,理出辞表,大者钩深测幽,小者驰辩感俗,森成条章,郁为卷帙。可谓开士住心,道场初迹,冠一代之妙化,垂千祀之胜范者也。佑昔以道缘,预属嘉会,律任法使,谬荷其寄,斋堂梵席,时枉其请。哲人徂谢,而道心不亡,静寻遗篇,僾乎如在。遂序兹集录,以贻来世云尔。《净住了》十卷

右第一帙(上)《净住子》十卷右第二帙(下)《华严璎珞》二卷

右第三帙《诸佛名》十卷右第四帙《诸菩萨名》二卷

右第五帙《菩萨决定要行》十卷右第六帙《注优婆塞戒》三卷

右第七帙《戒果庄严》一卷《注遗教经》一卷右第八帙

《维摩义略》五卷右第九帙《杂义记》十卷右第十帙(上)

《杂义记》十卷右第十一帙(下)《僧制》一卷《清信士女法制》三卷

右第十二帙《礼佛文》二卷右第十三帙《西州法云小庄严普弘寺讲并述羊常弘广斋》共卷

《抄成实论序并上定林讲》共卷《华严斋记》一卷《施药记》一卷《舍身记》一卷

《妃舍身记》一卷《发愿疏》一卷《会稽荆雍江郢讲记》一卷《内典序并赞》一卷

《述放生东宫斋述受戒》共卷《僧得施三业施食法》共卷右第十四帙《宣白僧尼疏与畅疏并与州郡书求内典》共卷

《法门赞》一卷《讲净住记》一卷《受维摩注名》一卷《与僚佐书并教诫左右》一卷

《拜扬州刺史发愿》一卷《与何祭酒书赞去滋味》一卷《赞梵呗偈文》一卷《开优婆塞经题》一卷

右第十五帙《大司马舍身并施天保二众》一卷《佛牙记》一卷《答疑惑书并稚珪书》一卷

《教宣约受戒人》一卷《八日禅灵寺斋并颂》一卷《龙华会并道林斋》一卷《布萨并天保讲》一卷

《净住子次门》一卷《梵呗序》一卷《转读法并释滞》一卷《示诸朝贵法制启》二卷

《示诸朝贵释滞启答》二卷《宝塔颂并石像记》一卷《受戒并弘法式》一卷右第十六帙(十六帙合一百十六卷)

自书经目录《大字维摩经》一部十四卷《细字维摩经》一部六卷《妙法莲华经》一部十四卷

《般舟三昧经》一部二卷《无量寿经》一部四卷《十地经》一部十卷《华严经》一部六卷

《大泥洹经》五卷《虚空藏经》二卷《泥洹受持品》一卷《护身经》一卷

《观世音经》一卷《普贤经》一卷《金刚般若经》一卷《八吉祥神咒经》一卷

《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

《呵色欲经》一卷

○齐竟陵王世子抚军巴陵王法集序

盖闻民谛善论,法海所总,严饰文辞,初位是摄。自大化东渐,沿世咏歌,魏来杂制,间出群集。至于才中含章,思入精理,固法门之羽毒,梵声之金石也。齐竟陵文宣王世子故抚军巴陵王,禀璿华于昆峰,敏明玑于珠海,慧发觿辰,识表绮岁,孝友淳至,机颖朗彻。故幼无弱弄,夙有老成,甫在志学,固已总括坟典矣。雅好辞赋,允登高之才;藉章隶书,均临池之敏。业盈竹素,虑满风月。是时齐方有德,文宣翼赞,《康衢》既熙,慧教傍远。世子以枝叶之庆,藩守浙河,下车风举,升席治立,含静台以御己,垂兰蕙以振俗。郡富名山,岩多灵寺,故胜业愈高,清心弥往。每游践心训,思若渊泉,信足以揄扬至道,炳发玄极。观其摛赋《经声》,述颂绣像,《千佛愿》文,《舍身》弘誓,《四城》、《九相》之诗,释迦十圣之赞,并英华自凝,新声间出。故仆射范云笃赏文会,雅相嗟重,以为后进之佳才也。

至隆昌之时,始兆无妄,永无之末,运属道消。葛藟失庇,磐石倾翦,虎兕出柙,宗室致猜。而乐天知命,夷忧味道,在艰不亏其贞,处约无改其节。镜因果而靡晦,洞真俗其如晓,专精于大觉之门,懔烈于经典之奥。于是下帷瑾户,注解《百论》,拔出幽旨,妙尽纤典。乃躬算缣素,手写方等。所书大经,凡有十部,锋刃劲削,风趣妍靡。论其思理所彻,业艺所贯,有逾箕裘之能,克副青蓝之敏矣。

夫深宫寡识,着自格言;粱肉多骄,闻之前记。而能拔类独立,超然高举,岂非内铸坚芳之性,外莹过庭之风哉!以法而说,譬金龙之嗣信相;由俗而议,迈允恭之绍陈思。可谓开士宿因,栴檀眷属,无忝堂构,克胜负荷者也。余昔缘法事,亟觌清徽,及律集稽川,屡延供礼。惜乎早世,文制未广。今撰录法咏,以继文宣内集。使千祀之外,知兰菊之无绝焉。

巴陵杂集目录《造千佛愿》《绣佛颂》《舍身序并愿》

右上卷《释迦赞》《十弟子赞》十首《为会稽西方寺作禅图九相咏》十首

《四城门诗》四首《法咏叹德》二首《佛牙赞》《经声赋》

《会稽宝林寺禅房闲居颂》右下卷自写经目录并注《法华经》一部七卷

《维摩经》一部三卷《无量寿》经二部四卷《金刚般若经》三部三卷《请观世音经》一部一卷

《八吉祥经》一部一卷《波若神咒》一部一卷右十部

《注百论》一部

○释僧佑法集总目录序第三

尝闻沥泣助河之谈,捧土埤岱之论,虽诮发于古,而愧集于今矣。僧佑漂随前因,报生阎浮,幼龄染服,早备僧数。而慧解弗融,禅味无纪,刹那之息徒积,锱毫之勤未基。是以惧结香朝,惭动钟夕,茫茫尘劫,空阅斩筹。然窃有坚誓,志是大乘,顶受方等,游心《四含》。加以山房寂远,泉松清密,以讲席间时,僧事馀日,广讯众典,披览为业。或专日遗餐,或通夜继烛,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竟{曰昝}。虽复管窥迷天,蠡测惑海,然游目积心,颇有微悟。遂缀其闻,诫言法宝,仰禀群经,傍采记传,事以类合,义以例分。显明觉应,故序释迦之谱;区辩六趣,故述《世界》之记;订正经译,故编《三藏》之录;尊崇律本,故铨《师资》之传;弥纶福源,故撰《法苑》之篇;护持正化,故集《弘明》之论。且少受律学,刻意毗尼,旦夕讽持,四十许载,春秋讲说,七十馀遍。既禀义先师,弗敢坠失,标括章条,为《律记》十卷,并杂碑记撰为一帙。总其所集,凡有八部。冀微启于今业,庶有藉于来津,岂曰善述,庶非妄作。但理远识近,多有未周。明哲傥览,取诸其心,使道场之果,异迹同臻焉。

《释迦谱》五卷右一部第一帙《世界记》五卷右一部第二帙

《出三藏记集》十卷右一部第三帙《萨婆多部相承传》五卷右一部第四帙

《法苑集》十卷右一部第五帙《弘明集》十卷右一部第六帙

《十诵义记》十卷右一部第七帙《法集杂记传铭》七卷

右一部第八帙

○释迦谱目录序第四△释僧佑撰

盖闻菩提之为极也,神妙寂通,圆智湛照,道绝于形识之封,理毕于生灭之境。形识久绝,岂实诞于王宫;生灭已毕,宁真谢于坚固哉。但群萌长寝,同归大觉,缘来斯化,感至必应。若应而不生,谁与悟俗?化而无名,何以导世?是以标号释迦,擅种刹利,体域中之尊,冠人天之秀。然后脱屣储宫,贞观道树,舍金轮而驭大千,明玉毫而制法界,此其所以垂迹也。爰自降胎,至于分塔,玮化千条,灵瑞万变。并义烦经典,事盈记传。而群言参差,首尾散出,事绪舛驳,同异莫齐。散出首尾,宜有贯一之区;莫齐同异,必资会通之契。故知博讯难该,而总集易览也。

佑以不敏,业谢多闻,时因疾隙,颇存寻玩。遂乃披经案记,原始要终,敬述《释迦》谱记,列为五卷。若夫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泥洹塔像之徵,遗法将灭之相。总众经以正本,缀世记以附末。使圣言与俗说分条,古闻共今迹相证。万里虽邈,有若躬践,千载诚隐,无隔面对。今抄集众经,述而不作,庶脱寻访,力半功倍。敬率丹心,略敷誓愿。

《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缘谱》第一(出《长阿含经》。)《释迦始祖贤劫初姓瞿昙缘谱》第二(出《十二游经》。)《释迦六世祖始姓释迦氏缘谱》第三(出《长阿含经》。)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上(出《普耀经》。)《释迦在七佛末种姓众数同异谱》第五(出《长阿含经》。)《释迦同三千佛缘谱》第六(出《药王药上观经》。)

《释迦内外族姓名谱》第七(出《长阿含经》。)《释迦弟子姓释缘谱》第八(出《增一阿含经》。)《释迦四部名闻弟子谱》第九(出《增一阿含经》。)

右第一卷《释迦从第调达出家缘记》第十(出《中本起经》。)《释迦从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记》第十一(出《昙无德律》。)《释迦从弟孙陀罗难陀出家缘记》第十二(出《出耀经》。)

《释迦子罗云出家缘记》第十三(出《未曾有经》。)《释迦姨母大爱道出家缘记》第十四(出《中本起经》。)《释迦父净饭王泥洹记》第十五(出《净饭王泥洹经》。)

《释迦母摩诃摩耶夫人记》第十六(出《佛升忄刀利天为母说法经》。)《释迦姨母大爱道泥洹记》第十七(出《佛母泥洹经》。)《释迦灭宿业缘记》第十八(出《长阿含经》。)

右第二卷《释迦竹园精舍缘记》第十九(出《昙无德律》。)《释迦祇洹精舍缘记》第二十(出《贤愚经》。)《释迦发爪塔缘记》第二十一(出《十诵律》。)

《释迦天上四塔记》第二十二(出《集经抄》。)《优填王造释迦栴檀像记》第二十三出《增一阿含经》。)《波斯匿王造金像记》第二十四(出《增一阿含经》。)

《阿育王第出家造石像记》第二十五(出《求离牢狱经》。)《释迦留影在石室记》第二十六(出《观佛三昧经》。)右第三卷

《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出《大涅槃经》。)《释迦八国分舍利记》第二十八(出双卷《泥洹经》。)《释迦天上龙宫舍利宝塔记》第二十九(出《菩萨处胎经》。)

《释迦龙宫佛髭塔记》第三十(出《阿育王经》。)右第四卷《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记》第三十一(出《杂阿含经》。)《释迦获八万四千塔宿缘记》第三十二(出《贤愚经》。)

《释迦法灭尽缘记》第三十三(出《杂阿含经》。)《释迦法灭尽相记》第三十四(出《法灭尽经》。)右第五卷世界记目录序第五

释僧佑撰

夫三界定位,六道区分,粗妙异容,苦乐殊迹。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生灭。生灭轮回,是曰无常;色心影幻,斯谓苦本。故《涅槃》喻之于大河,《法华》方之于火宅。圣人超悟,息驾反源,拔出三有,然后为道也。

寻世界立体,四大所成,业和缘合,与时而兴,数盈灾起,复归乎灭。所谓寿短者谓其长,寿长者见其短矣。夫虚空不有,故厥量无边,世界无穷,故其状不一。然则大千为法王所统,小千为梵主所领,须弥为帝释所居,铁围为藩墙之域,大海为八维之浸,日月为四方之烛。总总群生,于兹是宅,琐琐含识,莫思涂炭。沉俗而观,则迂诞之奢言,大道而察,乃掌握之近事耳。但世宗周雅伏经书。然辩括宇宙,臆度不了。《易》称天玄,盖取幽深之名,《庄》说苍苍,近在远望之色。于是野人信明,谓旻青如碧,儒士据典,谓乾黑如漆。青黑诚异,乖体是同,儒野虽殊,不知一也。是则俗尊天名,而莫识天实,岂知六欲之严丽,十梵之光明哉!至于准步地势,则虚信章亥;图度日月,则深委筭术。未值一隅,差以千里。虽复夏革说地,不过户牖之间;邹子谈天,甫在奥穾之内。炼石既诬,聱足亦诡。俗书徒繁,竟无显说,世士蒙昧,莫详厥体。是以凭惠独虑,六合之相持;桓谭拒问,率五藏以为喻。通人学,思郁理穷,况乃墙见,其能辩乎!嗟夫!区界现事,犹莫之知,不思妙义,固其已矣。

窃惟方等大典,多说深空,唯《长含》、《楼炭》,辩章世界,而文博偈广,难卒检究。且名师法匠,职竞玄义,事源委积,未必曲荆佑以庸固,志在拾遗,故抄集两经,以立根本,兼附杂典,互出同异,撰为五卷,名曰《世界集记》。将令三天阶序,焕若披图;六趣群分,照如临镜。庶溺俗者发蒙,服道者莹解,共建慧眼之因,俱成觉智之业焉。

《三千大千世界名数记第》(出《长阿含》。)《诸世界海形体记》第二(出《华严经》。)《大小劫名譬喻记》第三(出《楼炭经》。)《劫初世界始成记》第四(出《长阿含》。)

《大海须弥日月记》第五(出《长阿含》。)《四天下地形人物记》第六(出《长阿含》。)《劫初四姓种缘记》第七(出《长阿含》。)右第一卷

《转轮圣王记》第八(出《长阿含》。)《欲界六天记》第九(出《长阿含》。)《色界十八天记》第十(出《长阿含》。)《无色界四天记》第十一(出《长阿含》。)

《乾闼婆甄那罗记》第十二(出《长阿含》。)右第二卷《阿须轮斗战记》第十三(出《长阿含》。)《世界诸神及饿鬼记》第十四(出《长阿含》。)

《龙金翅象师子十二兽记》第十五(出《大集经》。)右第三卷《大小地狱阎罗官属记》第十六(出《长阿含》。)。右第四卷

《世界云雨雷电记》第十七(出《长阿含》。)《世界树王华药记》第十八(出《长阿含》。)《小劫饥兵疫三灵记》第十九(出《长阿含》。)《大劫火水风三灾记》第二十(出《长阿含》。)

右第五卷

○萨婆多部师资记目录序第六△释僧佑撰

大圣迁辉,岁纪绵邈,法僧不坠,其唯律乎!初集律藏,一轨共学,中代异执,五部各分。既分五部,则随师传习,唯萨婆多部偏行齐土,盖源起天竺,流化罽宾,前圣后贤,重明叠耀。或德升住地,或道证四果,或显相标瑞,或晦迹同凡,皆秉持律仪,阐扬法化。旧记所载,五十三人。自兹以后,睿哲继出,并嗣徽于在昔,垂轨于当今。季世五众,依斯立教,遗风馀烈,炳然可寻。

夫荫树者护其本,饮泉者敬其源。宁可服膺玄训,而不记列其人哉!佑幼龄凭法,年逾知命,仰前觉之弘慈,奉先师之遗德。猥以庸浅,承业《十诵》,讽味讲说,三纪于兹。每披圣文以凝感,望遐踪以翘心。遂搜访古今,撰《萨婆多记》。其先传同异,则并录以广闻;后贤未绝,则制传以补阙。总其新旧九十馀人。使英声与至教永被,懋实共日月惟新,此撰述之大旨也。条序馀部,则委之明胜,疾恙叡漠,则辞之铨藻。傥有览者,略文取心。

《大迦叶罗汉传》第一《阿难罗汉》第二《末田地罗汉》第三(译曰中也。)《舍那婆斯罗汉》第四

《优波掘罗汉》第五《慈世子菩萨》第六《迦旃延罗汉》第七《婆须蜜菩萨》第八

《吉栗瑟那罗汉》第九《长老肋罗汉》第十《马鸣菩萨》第十一《鸠摩罗驮罗汉》第十二

《韦罗罗汉》第十三《瞿沙菩萨》第十四《富楼那罗汉》第十五《后马鸣菩萨》第十六

《达磨多罗菩萨》第十七《蜜遮伽罗汉》第十八《难提婆秀罗汉》第十九《瞿沙罗汉》第二十

《般遮尸弃罗汉》第二十一《罗睺罗罗汉》第二十二《弥帝丽尸利罗汉》第二十三《达磨达罗汉》第二十四

《师子罗汉》第二十五《因陀罗摩那罗汉》第二十六《瞿罗忌梨婆罗汉》第二十七《婆秀罗罗汉》第二十八

《僧伽罗叉菩萨》第二十九《优波亶驮罗汉》第三十《婆难提罗汉》第三十一《那伽难罗汉》第三十二

《达磨尸梨帝罗汉》第三十三(译日法胜。)《龙树菩萨》第三十四《提婆菩萨》第三十五《婆罗提婆菩萨》第三十六

《破楼提婆》第三十七《婆修跋摩》第三十八《毗栗惠多罗》第三十九《毗楼》第四十

《毗阇延多罗菩萨》第四十一《摩帝丽菩萨》第四十二《诃梨跋暮菩萨》第四十三《婆秀槃头菩萨》第四十四(译曰青目。)

《达磨达帝菩萨》第四十五《旃陀罗罗汉》第四十六《勒那多罗菩萨》第四十七《槃头达多》第四十八

《弗若蜜多罗汉》第四十九《婆罗多罗》第五十《不若多罗》第五十一《佛驮先》第五十二

《达磨多罗菩萨》第五十三右五十三人第一卷《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跋罗师宗相承略传》《阿难罗汉》第一

《末田地罗汉》第二《舍那婆斯罗汉》第三《优波掘罗汉》第四《迦旃延菩萨》第五

《婆须蜜菩萨》第六《吉栗瑟那罗汉》第七《勒比丘罗汉》第八《马鸣菩萨》第九

《瞿沙菩萨》第十《富楼那罗汉》第十一《达磨多罗菩萨》第十二《寐遮迦罗汉》第十三

《难提婆秀罗汉》第十四《巨沙》第十五《般遮尸弃》第十六《达摩浮帝罗汉》第十七

《罗睺罗》第十八《沙帝贝尸利》第十九《达磨巨沙》第二十《师子罗汉》第二十一

《达磨多罗》第二十二《因陀罗摩那罗汉》第二十三《瞿罗忌利罗汉》第二十四《鸠摩罗大菩萨》第二十五

《众护》第二十六《优波亶大》第二十七《婆婆难提》第二十八《那迦难提》第二十九

《法胜菩萨》第三十《婆难提菩萨》第三十一《破楼求提》第三十二《婆修跋慕》第三十三

《比栗瑟嵬弥多罗》第三十四《比楼》第三十五《比阇延多罗菩萨》第三十六《摩帝戾拔罗菩萨》第三十七

《阿梨跋慕菩萨》第三十八《波秀槃头菩萨》第三十九《达磨呵帝菩萨》第四十《旃陀罗罗汉》第四十一

《勒那多罗菩萨》第四十二《槃头达多》第四十三《不若多罗》第四十四《佛大尸致利罗汉》第四十五

《佛驮悉达罗汉》第四十六《又师以鬘为证不出名罗汉》第四十七《婆罗多罗菩萨》第四十八《佛大先》第四十九

《昙摩多罗》第五十《达摩悉大》第五十一《罗睺罗》第五十二《耶舍》第五十三

《僧伽佛澄》第五十四右五十四人第二卷《卑摩罗叉传》第一《鸠摩罗什传》第二

《弗若多罗传》第三《昙摩流支传》第四《求那跋摩传》第五《佛大跋陀罗传》第六

右第三卷《业律师传》第一《询律师传》第二《俨律师传》第三

《香律师传》第四《力律师传》第五《耀律师传》第六《璩律师传》第七

《猷律师传》第八《光律师传》第九《远律师传》第十《具律师传》第十一

《颖律师传》第十二《道律师传》第十三《嵩律师传》第十四《熙律师传》第十五

《度律师传》第十六《晖律师传》第十七《畅律师传》第十八《献律师传》第十九

《称律师传》第二十《元嘉初三藏二法师重受戒记》第一《元嘉末赋住阮奇弟子受戒记》第二《永明中三吴始造戒坛受戒记》第三

《建武中江北尼众始往僧寺受戒记》第四《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第五

右第五卷

○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第七△释僧佑撰

夫经藏浩汗,记传纷纶。所以导达群方,开示后学,设教缘迹,焕然备悉,训俗事源,郁尔咸在。然而讲匠英德,锐精于玄义;新进晚习,专志于转读。遂令法门常务,月修而莫识其源;僧众恒仪,日用而不知其始。不亦甚乎!

余以率情,业谢多闻,六时之隟,颇好寻览。于是检阅事缘,讨其根本,遂缀翰墨,以藉所好,庶辩始以验末,明古以证今。至于经呗道师之集,龙华圣僧之会,菩萨禀戒之法,止恶兴善之教。或制起帝皇,或功积黎庶,并八正基迹,十力逵路。虽事寄形迹,而勋遍空界,宋、齐之隆,实弘斯法。大梁受命,道冠百王,神教傍通,慧化冥被。自幼届老,备观三代,常愿一乘宝训,与天地而弥新;四部盛业,随日月而长照。是故记录旧事,以彰胜缘,条例丛杂,故谓之法苑,区以类别,凡为十卷。岂足简夫渊识,盖布之眷属而已。

《优填王栴檀像波斯匿王紫金像记》第一(出《增一阿含》。)《迦兰陀长者初造竹园精舍缘记》第二(出《过去因果经》。)《须达长者初造发爪塔记》第三(出《十诵律》。)

《佛初留影在石室记》第四(出《观佛三味经》。)《忄刀利天上初造发衣钵牙四塔记》第五(出《集经抄》。)《天上龙宫初造舍利宝塔记》第六(出《菩萨处胎经》。)

《龙宫初造佛髭塔记》第七(出《阿育王经》。)《阎浮提初分舍利起十塔记》第八(出《十诵律》。)《刹上悬幡散华记》第九(出《迦叶诘阿难经》。)

《悬幡续明缘记》第十(出《普广经》。)《缘路列灯记》第十一(出《受决经》。)《伏敌宝幢缘记》第十二(出《长阿含》。)《旋塔围绕记》第十三(出《提谓经》。)

《七层灯五色幡放生记》第十四(出《灌顶经》。)《灯王供养缘记》第十五(出《悲华经》。)《烧身臂指缘记》第十六(出《法华经》。)《灌佛散华缘记》第十七(出《灌佛经》。)

《灌嚫宿缘记》第十八(出《譬喻经》。)《将幡缘记》第十九(出《阿育王经》。)《佛剃刀净发缘记》第二十(出《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

《佛初着袈裟缘记》第二十一(出《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佛师子座缘记》第二十二(出《譬喻经》。)右二十二首《佛宝集》卷第一

《初集大乘法藏缘记》第一(出《胎经》。)《初集小乘三藏缘记》第二(出《大智论》。)《打揵槌缘记》第三(出《十诵律》。)《登高座缘记》第四(出《十诵律》。)

《法师促象牙装扇讲缘记》第五(出《善见毗婆沙》。)《行般舟三昧念佛缘记》第六(出《般舟经》。)《禅法禅杖禅镇缘记》第七(出《十诵律》。)

《斋主赞叹缘记》第八(出《十诵律》。)《八关斋缘记》第九(出《八关斋经》。)《月六斋缘记》第十(出《大智论》。)《八王日斋缘记》第十一(出《净度三昧经》。)

《岁三长斋缘记》第十二(出《正斋经》。)《菩萨六法行缘记》第十三(出《菩萨受斋经》。)《菩萨斋法缘记》第十四(出《菩萨受斋经》。)

《三七忌日缘记》第十五(出《普广经》。)《法社建功德邑记》第十六(出《法社经》。)《盂兰盆缘记》第十七(出《目连问经》。)《放生缘记》第十八(出《杂阿含》第四卷。)

《救生命缘记》第十九(出《金光明经》。)《施旷野鬼食缘记》第二十(出《大涅槃经》。)《鬼子母缘记》第二十一(出《鬼子母经》。)右二十一首《法宝集》上卷第二

《咒用杨枝净水缘记》第一(出《请观世音经》。)《百结缘记》第二(出《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读咒受持五事缘记》第三(出《大涅槃经》。)

《结咒坛缘记》第四(出《百结神王护身灌顶经》。)《神印缘记》第五(出《大灌顶经》。)《策卜缘记》第六(出《梵天神策经》。)《弥勒六时忏悔法缘记》第七(出《弥勒问本愿经》。)

《常行五法缘》第八(出《五戒论》。)《普贤六根悔法》第九(出《普贤观经》。)

《观世音菩萨所说救急消灾灭罪治病要行法》第十(出《观世音经》。)《虚空藏忏悔记》第十一(出《虚空藏经》。)《方广陀罗尼七众悔法缘记》第十二(出彼经。)

《金光明忏悔法》第十三(出《金光明经》。)《常行道赞叹咒愿》第十四(出《福田经》。)《受食咒愿缘记》第十五(出《普耀经》。)《受施粥咒愿缘记》第十六(出《僧祇律》。)

《七种施福胜记》第十七(出《福田经》。)《嚫施缘记》第十八(出《增一阿含经》。)

《阿育王舍施还赎取缘记》第十九(出《杂阿含》、《阿育王经》。)《布施咒愿缘》第二十(出《辩意经》。)《为亡人设福咒愿文》第二十一(出《僧祇律》。)

《生子设福咒愿文》第二十二(出《僧祇律》。)《作新舍咒愿文》第二十三(出《僧祇律》。)《远行设福咒愿文》第二十四(出《僧祇律》。)

《取妇设福咒愿文》第二十五(出《僧祇律》。)《菩萨发愿》第二十六(出《菩萨本业经》。)《无常咒愿》第二十七(出《中本起经》。)《梵书缘记》第二十八(出《经抄》。)

《六十四书缘记》第二十九(出《普耀经》。)右二十九首《法宝集》下卷第三《初度五比丘缘记》第一(出《中本起经》。)《初度五比丘记》第二(出《中本起经》。)

《初度优婆塞优婆夷记》第三(出《弥沙塞律》。)《国王初见佛缘记》第四(出《因果经》。)《比丘上下坐缘记》第五(出《十诵律》。)《布萨缘记》第六(出《五分律》。)

《行舍罗缘记》第七(出《弥沙塞律》。)《安居缘记》第八(出《十诵律》。)《自恣法缘记》第九(出《五分律》。)《新岁缘记》第十(出《新岁经》。)

《吉祥草缘记》第十一(出《普耀经》。)《功德衣开戒利缘记》第十二(出《五分律》。)《比丘着割截衣缘记》第十三(出《十诵律》。)《比丘受三衣缘记》第十四(出《大善权经》。)

《比丘不离三衣缘记》第十五(出《十诵律》。)《比丘着坏色衣缘记》第十六(出《十诵律》。)《比丘点净衣缘记》第十七(出《十诵律》。)

《比丘着纳衣缘记》第十八(出《十诵律》。)《佛受石钵缘记》第十九(出《瑞应本起经》。)《锡杖缘记》第二十(出《十诵律》。)《比丘断酒缘记》第二十一(出《五分律》。)

《断三种见闻疑缘记》第二十二(出《十诵律》。)右二十二首《僧宝集》上卷第四《一切断食肉缘记》第一(出《大涅槃经》。)《制断食蒜等五辛记》第二(出《十诵律》。)

《嚼杨枝缘记》第三(出《十诵律》。)《断掘地伤草木缘记》第四(出《僧祇律》。)《初造福德舍缘记》第五(出《杂阿含》。)《漉水囊缘记》第六(出《十诵律》。)

《比丘洗手缘记》第七(出《僧祇律》。)《比丘受食缘记》第八(出《十诵律》。)《食先普供养缘记》第九(出《维摩经》。)《唱等供僧跋缘记》第十(出《十诵律》。)

《毗舍佉母设粥缘记》第十一(出《十诵律》。)《浴僧缘记》第十二(出《温室经》。)《腊月八日浴缘记》第十三(出《譬喻经》。)《供养圣僧缘记》第十四(出《宾头卢经》。)

《僧次请僧缘记》第十五(出《十诵律》。)《经行法式缘记》第十六(出《十诵律》。)《施僧净人缘记》第十七(出《十诵律》。)《看病比丘缘记》第十八(出《十诵律》。)

《比丘泥洹轝缘记》第十九(出《佛泥洹经》。)《比丘遣人代斋会并作净法缘记》第二十(出《十诵律》。)《比丘欲食当先烧香呗赞缘记》第二十一(出《大遗教经》。)

《优婆塞造作衣服钵器及受饮食先应供养缘记》第二十二(出《优婆塞戒经》。)右二十二首《僧宝集》下卷第五《帝释乐人般遮瑟歌呗》第一(出《中本起经》。)

《佛赞比丘呗利益记》第二(出《十诵律》。)《亿耳比丘善呗易了解记》第三(出《十诵律》。)《婆提比丘响彻梵天记》第四(出《增一阿含》。)

《上金铃比丘妙声记》第五(出《贤愚经》。)《音声比丘尼记》第六(出《僧祇律》。)《法桥比丘现感妙声记》第七(出《志节传》。)《陈思王感渔山梵声制呗记》第八

《支谦制连句梵呗记》第九《康僧会传泥洹测试记》第十(《康僧会传》。)《觅历高声梵记》第十一(呗出《须赖经》。)《药练梦感梵音六言呗记》第十二(呗出《超日明经》。)

《齐文皇帝制法乐梵舞记》第十三《齐文皇帝制法乐赞》第十四《齐文皇帝令舍人王融制法乐歌辞》第十五《竟陵文宣撰梵礼赞》第十六

《竟陵文宣制唱萨愿赞》第十七《旧品序元嘉以来读经道人名并铭》第十八《竟陵文宣王第集转经记》第十九(新安寺释道兴。)《导师缘记》第二十

《安法师法集旧制三科》第二十一右二十一首《经呗导师集》卷第六《宋明皇帝初造龙华誓愿文》第一(周颙作。)《京师诸邑造弥勒像三会记》第二

《齐竟陵文宣王龙华会记》第三右三首《龙华像会集》卷第七《长干寺阿育王金像记》第一《吴郡台寺释慧护造丈六金像记》第二

《瓦官寺释僧洪造丈六金像记》第三《荆州沙门释僧亮造无量寿丈六金像记》第四《宋孝武皇帝造无量寿金像记》第五《宋明皇帝造丈四金像记》第六

《定林献正于龟兹造金槌勹枼像记》第七《林邑国献无量寿鍮石像记》第八《谯国二戴造夹纻像记》第九《宋明帝齐文宣造行像八部鬼神记》第十

《晋孝武世师子国献白玉像记》第十一《宋明帝陈太妃造白玉像记》第十二《河西国造织珠结珠二像记》第十三《齐武皇帝造释迦瑞像记》第十四

右十四首《杂图像集》上卷第八《齐文皇帝造白山丈八石像并禅岗像记》第一《太尉临川王成就摄山龛大石像记》第二《齐文皇帝造栴檀木画像记》第三

《河西释慧豪造灵鹫寺山龛像记》第四《宋明帝陈太妃造法轮寺大泥像并宣福卧像记》第五《齐文皇帝造绣丈八像并仇池绣像记》第六《禅林寺净秀尼造织成千佛记》第七

《宋路昭太后造普贤菩萨记》第八光宅寺丈九无量寿金像记》第九《婆利国献真金像记》第十《皇帝造纯银像记》第十一

《佛牙并齐文宣王造七宝台金藏记》第十二右十二首《杂图像集》下卷第九《定林上寺建般若台大支邑造经藏记》第一《定林上寺太尉临川王造镇经藏记》第二

《建初寺立般若台经藏记》第三《天安大寺造千佛名经记》第四《齐武皇帝供圣僧灵瑞记》第五《宋明皇帝四城门请僧次记》第六

《京师诸寺无遮斋讲并胜集记》第七右七首《经藏正斋集》卷第十《菩萨戒安装至次第受法记》第一《宋明帝受菩萨戒自誓文》第二

《竟陵文宣王受菩萨戒记》第三《天保寺集优婆塞讲记》第四《文宣王集优婆塞布萨记》第五《宋齐胜士受菩萨戒名录》第六

右六受《受菩萨戒集》第十一《齐高武二皇帝敕六斋断杀记》第一《齐琥皇帝敕断钟山玄武湖渔猎记》第二《齐琥皇帝敕罢射雉断卖鸟雀记》第三

《齐文皇帝文宣王焚毁罟网记》第四《齐文皇帝给孤独园记》第五《竟陵文宣王福德舍记》第六《竟陵文宣王造铁磬布施记》第七

《中天竺国竺博叉于京邑造井布施记》第八《灵根寺颖律师始造药藏记》第九《竟陵文宣王第内施药记》第十《竟陵文宣王僧得施文》第十一

《竟陵文宣王三业施文》第十二《竟陵文宣王施食供养书》第十三右十三首《止恶兴善集》卷第一《皇帝后堂律讲记》第一

《皇帝后堂八关斋造十种灯记》第二《皇帝六条制护法记》第三《皇帝修慈法滋味记》第四《皇帝宫内建讲记》第五

《皇帝敕撰经义疏记》第六《皇帝敕净名志上出入记》第七《皇帝天监五年四月八日乐游大会记》第八《皇帝后堂志上启建讲记并序》第九

《皇帝与志上往复注并序》第十《皇帝后堂讲法华志上论难》第十一右十一首《大梁功德集》上卷第十三《皇帝造光宅寺竖刹大会记并临川王启事并敕答》第一

《皇帝敕诸僧抄经撰义翻胡音造录立藏等记》第二《皇帝注大品经记》第三《皇帝造十无尽藏记》第四《皇帝遣诸僧诣外国寻禅经记》第五

右五首《大梁功德集》下卷第十四(依序十卷,据历检本十四卷。)

○弘明目录序第八△释僧佑撰

夫觉海无涯,悬镜圆照。化妙域中,实陶铸于尧舜;理擅系表,乃埏埴乎周孔矣。然道大信难,声高和寡。须弥峻而蓝风起,宝藏积而怨贼生。昔如来在世,化震大千,犹有四魔稸忿,六师怀毒。况乎像季,其可胜哉!

自大法东渐,岁几五百,缘各信否,运亦崇替。正见者敷赞,邪惑者谤讪。至于守文曲儒,则拒为异教;巧言右道,则引为同法。拒有拔本之迷,引有朱紫之乱,遂令诡论稍繁,讹辞孔炽。夫鹖鴠鸣夜,不翻白日之光;精卫衔石,无损沧海之势。然以闇乱乱明,以小罔大,虽莫动毫发,而有尘示听。将令弱植之徒,随伪辩而长迷;倒置之伦,逐邪说而永溺。此幽涂所以易坠,净境所以难陟者也。

佑以末学,志深弘护,静言浮俗,愤慨于心。遂以药疾微间,山栖馀暇,撰古今之明篇,总道俗之雅论。其有刻意剪邪,建言卫法,制无大小,莫不毕采。又前代胜士,书记文述,有益三宝,亦皆编录,类聚区分,列为十卷。夫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兼率浅怀,附论于末,庶以涓埃,微裨瀛岱。但学孤识寡,愧在褊局,博练君子,惠增广焉。

牟子《理惑》右第一卷孙绰《喻道论》宗炳《明佛论》

右第二卷宗居士炳《答何中丞承天书难白黑论》颜光禄延之《难何中丞承天达性论》右第三卷

明徵士僧绍《正二教论》周剡令颙《难张长史融门律》右第四卷道恒法师《释驳论》

慧通法师《折夷夏论》僧愍法师《戎华论》玄光法师《辩惑论》刘勰《灭惑论》

右第五卷罗君章《更生论》孙盛《难》罗《重答》郑道子《神不灭论》

远法师《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远法师《沙门袒服论》何镇南《难并答》远法师《答醒玄明报应论》

远法师《因俗疑善恶无现验三报论》右第六卷何司空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法事》高明二法师《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事》并《李书》

司徒文宣王《与孔中丞稚珪释疑惑书》并《笺答》右第七卷晋尚书令何充等《执沙门不应敬王者奏》三首并《诏》二首

庐山慧远法师《答醒玄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一首并《桓玄书》二首庐山慧远法师《与桓玄论料简沙门书》一首并《桓玄教》一首支道林法师《与醒玄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一首

道恒道标二法师《答伪秦主姚略劝罢道书》三首并《姚主书》三首

僧?僧迁鸠摩耆婆三法师《答姚主书停恒标奏》一首并《姚主书》三首庐山慧远法师《答醒玄劝罢道书》一首并《桓玄书》一首僧岩法师《辞青州刺史刘善明举其秀才书》三首并《刘书》三首

右第八卷《奉法要》(郗嘉宾。)《日烛》(王该作。)右第九卷

《弘明论后序》(释僧佑。)

右第十卷

○十诵律义记目录序第九△释僧佑撰

夫戒律者,盖四双之云梯,五众之熔范也。性以止制为本,体以无作为相,始祛十恶,终圆万善。在昔觉世,因事制戒,心迹俱防,轻重备设。持戒坚净,则罗睺惟最;晓律精明,则波离为首。至于泥曰,遗嘱殷勤,金色迦叶结集斯藏,洲渚所依,莫逾兹典。逮至中叶,学同说异,五部之路,森然竞分。仰惟《十诵》源流,圣贤继踵,师资相承,业盛东夏。但至道难凝,微言易爽,果向之人,犹迹有两说,况在凡识,孰能壹论?是以近代谈讲,多有同异。

大律师颖上,积道河西,振德江东,综学月朗,砥行冰洁。行以尸罗为基,学以《十诵》为本。且幼选明师,历事名胜,校理精密,无幽不贯。常以此律广授二部,教流于京?之中,声高于宋、齐之世,可谓七众之宗师,两代之元匠者矣。是以讲肆之座,环春接冬,禀业之徒,云聚波沓。僧佑藉法乘缘,少预钻仰,扈锡侍筵,二十馀载。虽深言远旨,未敢庶几,而章条科目,窃所早习。每服佩思寻,惧有坠失,遂集其旧闻,为《义记》十卷。夫心识难均,意见多绪。窃同刍荛,时缀毫露。辄布其别解,录之言末。盖率其木讷,指序条贯而已。昔少述私记,辞句未整,而好事传写,数本兼行。今删繁补略,后撰为定。敬述先师之旨,匪由庸浅之说。明哲傥览,采其正意焉。

《初事第二事两戒》右第一卷《第三事讫二不定法》右第二卷

《三十尼萨耆事》右第三卷《九十事初尽第二诵》右第四卷

《三诵》右第五卷《七法》右第六卷

《八法》右第七卷《杂诵尼律》右第八卷

《增一诵》右第九卷《优波离善诵》

右第十卷

○法集杂记铭目录序第十△释僧佑撰

佑少长山居,游息净众,虽业勤罔立,而誓心无坠。常愿觉道流于忍土,正化隆于像运,是以三宝胜迹,必也详录,四众福缘,每事述记。所撰法集,已为七部,至于杂记碎文,条例无附,辄别为一帙,以存时事。其山寺碑铭,僧众行记,文自彼制,而造自鄙衷。窃依前古,总入于集,虽俗观为烦,而道缘成业矣。

《佛牙记》一卷《胡音汉解传译记》一卷《钟山定林上寺碑铭》一卷(刘勰)《钟山定林上寺绝迹京邑五僧传》一卷

《建初寺初创碑铭》一卷(刘勰)《献统上碑铭》一卷(沈约)《僧柔法师碑铭》一卷(刘勰)

右七卷共帙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