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今言

附錄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附錄一 明史鄭曉傳

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職方主事。日披故牘,盡知天下阨塞,士馬虛實強弱之數。尚書金獻民屬撰九邊圖志,人爭傳寫之。以爭「大禮」廷杖。大同兵變,上疏極言不可赦。張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及言路,曉皆不應。父憂歸,久之不起。

許讚為吏部尚書,調之吏部。歷考功郎中。夏言罷相,帝惡言官不糾劾,詔考察去留。大學士嚴嵩因欲去所不悅者,而曉去喬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曉,調文選。嵩欲用趙文華為考功,曉言於讚曰:「昔黃禎為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讚以謝嵩。嵩欲以子世蕃為尚寶丞,曉曰:「治中遷知府,例也。遷尚寶丞,無故事。」嵩益怒。以推謫降官周鈇等,貶曉和州同知。稍遷太僕丞,歷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總督漕運。

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幾阻。曉請發帑金數十萬,造戰舸,築城堡,練兵將,積芻糗。詔從之。中國奸民利倭賄,多與通。通州人顧表者尤桀黠,為倭導。以故營砦皆據要害,盡知官兵虛實。曉懸重賞捕戮之。募鹽徒驍悍者為兵,增設泰州海防副使,築瓜洲城,廟灣、麻洋、雲梯諸海口,皆增兵設堠。遂破倭於通州,連敗之如皋、海門,襲其軍呂泗,圍之狼山,前後斬首九百餘。賊潰去。錄功,再增秩,三賚銀幣。

時賊多中國人。曉言:「武健才諝之徒,困無所逞,甘心作賊。非國家廣行網羅,使有出身之階,恐有如孫恩、盧循輩出乎其間,禍滋大矣。洪武時倭寇近海州縣。以高皇帝威靈,兼謀臣宿將,築城練兵,經略數年,猶未乂安。乃招漁丁、島人、鹽徒、蜑戶籍為水軍至數萬人,又遣使出海宣布威德。久之,倭始不為患。今江北雖平,而風帆出沒,倏忽千里。倭恃華人為耳目,華人借倭為爪牙,非詳為區畫,後患未易弭也。」帝頗採納之。

尋召為吏部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帝以曉知兵,改右都御史協理戎政。尋拜刑部尚書。俺答圍大同右卫急,帝命兵部尚書楊博往督大師,乃以曉攝兵部。曉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役赴工,何以備戰守。乞歸之營伍。」帝立從之。

尋還視刑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而其時大獄如總督王以失律,中允郭希顏以言事,曉並予輕比,嵩則置重典。南都叛卒周山等殺侍郎黃懋官,海寇汪直通倭為亂,曉置重典,嵩故寬假之。惟巡撫阮鶚、總督楊順、御史路楷,以嵩曲庇,曉不能盡法,議者譏其失出云。

故事,在京軍民訟,俱投牒通政司送法司問斷。諸司有應鞫者,亦參送法司,無自決遣者。後諸司不復遵守,獄訟紛拏。曉奏循故事,帝報許,於是刑部間捕囚畿府。而巡按御史鄭存仁謂訟當自下而上,檄州縣,法司有追取,毋輒發。曉聞,率侍郎趙大祐、傅頤守故事爭,存仁亦據律執奏。章俱下都察院會刑科平議。議未上,曉疏辨。嵩激帝怒切讓,遂落曉職,兩侍郎亦貶二秩。

曉通經術,習國家典故,時望蔚然。為權貴所扼,志不盡行。既歸,角巾布衣與鄉里父老遊處,見者不知其貴人也。既卒,子履淳等訟曉禦倭功於朝,詔復職。隆慶初,贈太子少保,諡端簡。履淳自有傳。

贊曰:李鉞諸人皆以威略幹濟顯於時。鉞與王憲、王以旂之治軍旅,李承勛、范鏓之畫邊計,才力均有過人者。胡世寧奮不顧身,首發奸逆,危言正色,始終一節。易稱「王臣蹇蹇」,世寧近之矣。王邦瑞抵抗權倖,躓而復起,鄭曉諳悉掌故,博洽多聞,兼資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云。

附錄二 四庫全書總目今言提要

今言四卷,明鄭曉撰。曉有禹貢圖說,已著錄。此書補吾學編所未備。首有薛三省序,稱此書之輔吾學編而行,猶漢史之外有西京雜記與東觀漢紀。凡三百四十四條,其中為憲言者十之四;為世言者十之二;為事言、品言者十之三;為證言、術言者十之一。蓋據所見聞隨筆記錄,古雜史之支流也。

附錄三 海鹽縣圖經鄭曉傳

鄭曉,字窒甫。生有異資,十二遍讀經傳諸史。父儒泰示以昔人賢不肖事蹟,即毅然立志,以必為君子自矢。嘉靖初元發解,明年登第。主政兵部,考覽九邊地形及士馬數,為圖志。請討大同叛卒,毋輕赦以滋後患。甚為胡大司馬世寧所器重。大禮成,永嘉用事。初,曉同諸曹疏諫,詔獄賜杖,議實與永嘉左。至是永嘉以詞林、台省引薦曉,欲收為用,曉不可。值丁艱歸,因家授徒,不赴補者九年。後許文簡讚為太宰,始起為考功,歷文選郎。

當是時,分宜又用事,納賄侵銓政。曉秉公持鑑,一切無所徇。有詔考察臺諫,分宜意在去異己。曉更黜所厚若干人。為子世蕃求璽丞,復以故事謝弗予,分宜遂大恨。會推用謫臣,激上怒,貶為和州判,徊翔南卿寺。十年,始以刑部右侍郎改擢兵部,拜巡撫鳳陽命。時倭寇深入江、淮,運道艱梗。曉先計擒通倭奸魁,然後選民兵、集鹽場壯勇與倭戰,前後斬級九百餘,賊挫去。東南賦四百萬石得直達無阻。奏設楊海兵備,分其軍,無遠隸彭城。创築瓜阜、維揚及如皋、海、泰三縣城。條上漕務便宜十餘事,具有永算。在鎮二年,清心約己,上下交際并絕。故集餉鳩工,繁費日興,而用不詘焉。自此,世廟簡知,謂曉可大用,再擢南吏部尚書。特旨留為右都御史,協理戎政。又二年,改刑部尚書。然卒與分宜左,復激上怒,落職歸。

初,總督胡禦倭浙土,有功;所傷殘糜費亦過當。曉弗韙也。會大司馬楊公博起督宣、大,分宜謀用胡為本兵。曉時攝兵部,疏言用博宜,世宗從之,胡不得入。而胡誘降通倭渠賊,上章請貸死。曉又盡比重典,議皆與分宜左。既開隙矣,適中允郭希賢上疏安儲,語侵分宜。分宜摘疏中「建帝」字嚇曉云:「上意不測,必坐逆後可。」曉曰:「第可云妖言爾,當以秋後律足矣。」上果以為輕,下詔立梟之。而南都叛卒殺大司農一獄,曉引律擬梟決者未幾亦讞上。上追念前讞,怒曰:「死時君立新帝者罪僅爾,殺一大吏,何問也?」下詔斬三人,餘盡貸之。無何,與按部御史辯職掌,上遂斥曉執法自尊,坐罷。蓋先後皆分宜入譖云。後分宜敗,上覺為所誤,嘗一詢徐文貞階,欲起為督臣。階曰:「曉年衰,用之內則可。」無何,病卒。上為復原官。穆宗改元,賜祭葬,贈太子少保,諡端簡。

曉問學淹博,經濟宏深。持論正而不迂,嚴而不刻,剛而不激,高而不亢。蓋陸宣公、司馬君實之流。居恒儉樸,尤審於辭受。嘗言:「士必有伊尹一介不取予之節,然後可窮可達,可常可變。」亮節貞心,沉幾密慮,避遠權勢,不受湼淄。雖位躋八座,而用若未究,則亦其守政之效焉。所著有吾學編、徵吾錄、古言、今言、奏議、文集、史論、策學、禹貢圖說等書。吾學編始洪武,迄正德。首列大政記;次遜國記;同姓、異姓王侯二傳;閣臣、典銓二表;名臣及遜國臣二記;天文、地理、三禮、百官四述;四夷、北虜二考。合六十九卷。曉為郎時即屬稿,中感李太宰默私乘中禍,輟弗作,後又續成之。其女后、樂律、儀制、兵略、茶馬鹽糧、運法水利、藝文、隱逸、酷佞、方技等篇竟廢。今觀其書,大政記仿春秋,百官述擬周禮。諸傳及論贊,大概學陳承祚。遇其典言豐藻,摹寫生動。即蘭臺令史,亦所不讓也。方伯劉公嘗言:「公老年病瞀,屬草字大如升,三四竄易不休。書成,得廢稿數十簏。」其精勤至此。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