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集法缘成篇第一 诸界结解篇第二 诸戒受舍篇第三 衣药受净篇第四 诸说戒法篇第五 诸众安居篇第六 诸自恣法篇第七 诸衣分法篇第八 诸罪忏法篇第九 杂法住持篇第十。

集法缘成篇第一

(事法兼通大小齐降。故前举纲领未振毛目。又缘通成坏教相须张。并如后列义无紊乱)。

僧法羯磨略有一百三十四(佛言。有三羯磨。摄一切羯磨。谓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单白羯磨三十九法(三十中二十七。受忏法行钵法。余语法。触恼法。与剃发法与出家法差教授法。唤入众法。对众问难法。说戒和法。僧忏悔法。僧发露法。非时和合法。诤灭说戒法。自恣和合法。难事略自恣法。修道增自恣法。诤事增自恣法。第二诤增自恣法。受功德衣法。舍功德衣法。第一增说戒法。第二增说戒法。简集智人法。断事遣人。不诵戒毗尼者出二法。遣舍正义者出法。草覆地法。差往王城结集法。迦叶论法毗尼法。问优波离法毗尼法。优波离答法。问阿难法毗尼法。阿难答法。七百中论法白。差比丘论法白。正论法毗尼法。白问一切法上座白。上座答白行舍罗应有法白)。

白二羯磨五十七法(作小房法。作大房法。差分卧具法。差说粗罪法。二十七还衣法。离衣法。减六年卧具法。护钵法。差教授尼师法。制不往学家法并解。畜众法。尼差求教授法。尼差自恣人往大僧中法。与外道住法。结受戒小界法并解。结说戒堂法并解。结大界法并解。结界场法。结不失衣界法并解。结说戒小界法并解。结二同界法。结一同界法。结食同法。上三应有解。与狂痴法并解。受日法。差受自恣人法。结自恣小界法并解。分四方僧物法。赏看病人法。分亡人轻物法。结库藏法。差人守藏法。结净地法应解。差人守功德衣法。付功德衣法。差人忏白衣法。差人行筹法。遣信受戒差使法。尼与僧作不礼法并解。差比丘料理房法。持故房与道俗经营二法。与覆钵法。差使告覆钵家法。解覆钵法。杖络囊法。律文具出如上应有差分。粥分。小食分。佉阇尼差请敷卧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与差比丘沙弥使)。

白四羯磨三十八法(谏破僧法。谏助破僧法。谏摈谤法。谏恶性法。谏恶邪法。谏摈恶邪沙弥二法。谏随举比丘尼法。谏习近法。谏劝习近住法。谏嗔舍三宝法。谏发诤法。谏习近居士子法。式叉学戒法。受具戒法。学悔法。呵责法并解。摈出法并解。依止法并解。遮不至白衣家法并解。不见举法并解。不忏法并解。不舍法并解。与覆藏法本日治法。摩那埵法。出罪法。忆念法。不痴法。罪处所法)。

对首羯磨略有三十三(佛言三语受戒已名善作羯磨。说戒法中亦尔。十诵律云。对首心念分衣已名作羯磨。后来比丘不与分义分二别。一但对首法。二众法对首法。文通诸部并如下列)。

但对首法二十八(受三衣法并舍。受钵法并舍。受尼师坛法并舍。受百一衣物法并舍。舍请法。舍戒法。受请依止法。衣说净法。钵说净法药说净法。受三药法。受七日法。安居法。与欲法。忏波逸提法。忏提舍尼法。忏偷兰遮法。忏重突吉罗法。白露六聚法。露他重罪法。舍僧残行法。白行行法。白僧残诸行法。白入聚法。尼白入僧寺法。尼请教授法。作余食法)。

众法对首有五(舍堕法。说戒法。自恣法。受僧得施法。受亡五众物法)。

心念羯磨略有十四(义分三别。一但心念法。二对首心念法。三众法心念法。并通诸部至文自须。唯僧法羯磨独四分一律)。

但心念法有三(忏轻突吉罗法。六念法说戒座中发露诸罪法)。

对首心念法有七(安居法。说净法。受药法。受七日法。受持三衣法。舍三衣法。受持钵法)。

众法心念法有四(说戒法。自恣法。受僧得施法。受亡五众衣物法)。

已前略明缘集。已后辩缘成坏。

前明僧法(律中佛言。有四种僧。一者四人僧。除受戒自恣出罪。余一切羯磨应作。二者五人僧。除中国受戒出罪。三者十人僧。除出罪。四者二十人僧。一切羯磨应作。况复过二十。若少一人非法非毗尼不成)。

一称量前事(毗尼母论云。事谓人法也。律云。称量比丘及白衣。称量羯磨及犯事也。然所为之缘不出三种。谓人法事也。如受戒忏悔差使治摈等为人故作。如说戒自恣等为法故作。如结界摄衣净地库藏等为事故作。或具或单时离时合并先须量。校使成应法之缘)。

二法起托处(僧祇律云。非羯磨地不得受。欲行僧事律中若作羯磨必先结界。然托处有二种。若自然界中唯结界羯磨一法。自余僧法并作法界中。若对首心念二法则通二界)。

三集僧方法(律云。佛言。当敷座打揵槌尽共集一处。五分律云。随有木瓦铜铁鸣者。令净人沙弥打之。无沙弥者比丘亦得。不得过三通。付法藏传中令有长打之法。三千威仪中具明杵下之数。萨婆多论云。夫集僧揵槌必有常准不得互易)。

四僧集约界(夫界有二若作法界则唯三种。谓大界戒场小界。若论小界无外可集。若戒场大界并尽唱制限集之。若自然界则分四别。谓聚落兰若道行水界。初言聚落则有二种。若聚落界分不可分别者。准僧祇七树之量。通计六间六十三步。若无异众得成羯磨。若可分别聚落者。准十诵律尽聚落集之。二言兰若亦有二种。若无难者诸部多云一拘卢舍。按杂宝藏云五里是也。相传以此为定若难事兰若。如善见论七槃陀之量。相去五十八步四尺八寸得作羯磨。三明道行界。准萨婆多十诵律纵广六百步。四明水界如五分律。船上众中有力人以水若砂四面掷所及处。此之六相皆谓身面所向方隅限齐之内集僧。无人方可应法)。

五应法和合(律云。应来者来。应与欲者与欲。来现前得呵人不呵是名和合。反上三成别众)。

六简众是非(律云未受具者出等。又云有四满数。一者有人得满数不应呵。若为作呵责[打-丁+(實-毌+尸)]出依止。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如是四人者是也。二者有人不得满数应呵。谓若欲受大戒人。三者不得满数不得呵者。若为比丘作羯磨。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足数。若言犯边罪等十三难人。若被三举。若灭[打-丁+(實-毌+尸)]。若应灭摈。若别住。若戒场上。若神足在空隐没离见闻处。若所为作羯磨人。如是等二十八种不足数。又云行覆藏本日治摩那埵出罪人。十诵律云。行覆藏竟本日治竟。六夜竟此上七人。佛言不相足数。十诵又云。睡眠人。乱语人。愦闹人。入定人。哑人。聋人。哑聋人。狂人。乱心人。病坏心人。树上比丘白衣。如是等十二人不成受戒足数。摩德勒伽论云。重病人边地人痴钝人。如是等三人不成满众。僧祇云。若与欲人。若隔障。若半覆露中间隔障。若半覆露申手不相及。若一切露地坐申手不相及。又云若众僧行作羯磨坐则非法。乃至住坐卧互作亦尔。四分云。我往说戒处不坐为作别众。佛言非法。五分病人背羯磨说戒。佛言别众义加醉人等。或自语前人不解。心境不相称等并名非法。故律中受戒舍戒法内云。若眠醉狂恚不相领解。如前缘者并不成故。又须知别众不足数等。四句差别临机明练成坏两缘。四者有人得满数亦得呵。若善比丘同一界住不离见闻处。乃至语傍人如是等人具兼二法者)。

七说欲清净(律云。诸比丘不来者说欲及清净。于中有三。谓与欲受欲说欲等法。若有佛法僧事。病人看病事者并听与欲唯除结界。一法有五种与欲。若言与汝欲。若言我说欲。若言为我说欲。若现身相。若广说与欲成与欲。若不现相不口说者不成。应更与余者欲。又云欲与清净一时俱说不得单说。若欲广说者应具修威仪。至可传欲者所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某甲比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一说便止。佛言。若能忆性相名类者。随意多少受之。若不能记者但云众多比丘与欲清净。亦得二明受欲法。佛言。若受欲者受欲已便命过。若出界去。若罢道入外道众别部众至戒场上。若明相出等七缘。若自言犯边罪等十三难人。三举二灭在空隐没离见闻处如是等通前。二十八缘并不成受欲。若至中道若在僧中亦尔。应更与余者欲。僧祇云。五种失欲如不足数中说。又云在界外受欲持欲者。出界与欲人出界与欲已。自至僧中还出众第五持欲在僧中。因难惊起无一人住者。如是等并名失欲。十诵云。与覆藏等三人失欲。五分云。与尼等四人狂等三人。或倒出众人皆不成欲。十诵云。取欲清净人若取时若取竟。自言非比丘者不成清净欲。律云持欲比丘自有事起不及诣僧听。转受与余比丘应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与众多比丘受欲清净。彼及我身如法僧事与欲清净(三明说欲法僧祇云。不得辄尔与人欲应与堪能持欲僧中说者。若有说者羯磨人。如上问已彼受欲者应答是言)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若自恣时应言与欲自恣。余词同上。佛言。若受欲人。若睡眠。若入定。若忘。若不故作并成。若故不说得突吉罗。若病重者应舆至僧中。恐病增动者僧就病者所。或出界作不合别众故。若中道逢难界外持欲来得成)。

八正陈本意(谓僧私两缘僧中。或创立法处则竖标唱相。或常所集用则行筹告白等私事亦二。若违情治罚则作举与罪。若顺情请许多。须乞词至文具显)。

九问事端绪(律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事。含通别临时。唯一通问)。

十答所成法(律云。应答言作某羯磨。然事有先后法缘通别。说戒自恣应在后。作受戒舍堕义兼通别。若结界舍界理无双答。并先须详委然后答问)。

中明众多人法(若作但对首法。如持衣说净等法。通二界人唯是别。若作众法对首法。如舍堕说戒等。二界。尽集人非别众法则两异并前须明识义无杂乱)。

后明一人法(若但心念法事通二界人。唯独秉若对首心念及众法心念界通二处。有人不得并如前集法中列。三相历然不容临机。致有乖殊法事不成)。

已前略辩成法具缘。后明非法之相。僧法羯磨具七非(佛言。有七羯磨非法不应作)。

一者非法非毗尼羯磨(谓一人举一人乃至僧举僧一白众多白。一羯磨众多羯磨。单白白二白四羯磨交络互作。若有病无药有药无病。有事有法施不相当。毗尼母云。若说羯磨言不明了。如是等人法事相并初非所摄)。

二者非法别众羯磨(谓白此事为彼事作羯磨名为非法。应来者不来。应与欲者不与欲。来现前得呵人呵者是名别众)。

三者非法和合众羯磨(非法同前和合反上)。

四者如法别众羯磨(如法反非法别众同前)。

五者法相似别众羯磨(谓先作羯磨后作白。名法相似别众同前)。

六者法相似和合羯磨(法相似如上和合同前)。

七者呵不止羯磨(谓如法羯磨须僧同秉今得呵人呵。若住应法违呵不止即名非法)。

义立七非(谓律据事随事分七。今以义求收非斯尽谓单白羯磨三十九种。各有非相义同过别。白二白四类亦同之。若不别明成非莫显。今且就单白说戒一法具解七非。余之三种例之可晓)。

一者人非(谓识过不忏疑罪不露。界内别众人非应法等)。

二者法非(谓三人以下单白说戒。颠倒错脱有呵不止。说不明了等)。

三者事非(谓时非正教广略无缘。众具有阙界非圣制)。

四者人法非(谓其二非唯事依法)。

五者人事非(法虽应教人事乖越)。

六者法事非(人虽应法二乖名坏)。

七者人法事非(三相并非如前类。取理须条贯诸缘明晓成败。故佛在世一事五处作之并成非法。况今像末焉可轻哉义无怠慢)。

对首羯磨亦具七非(就中分二。若但对首法唯取持衣一法。以显非相余说净等法类解于缘有异)。

一人非(谓受对之人犯重遮难有呵者呵。或对僧俗而作)。

二法非(谓持法错脱说非明晓)。

三事非(谓犯舍异财不合圣教或五大上色受持不成)。

四者人法非。五人事非。六事法非。七具三非(并如上例知交络识相若众法对首亦具七非。今摘取舍堕一法条然具解。余者例同有异)。

一人非(谓界内别众人非。应法呵人设呵置止即非)。

二法非(舍忏还财诸法乖正)。

三事非(犯过衣财如律所断必非圣制。理无忏舍并识相而加法非。有疑而过分有违加无知罪)。

四者人法非乃至第七具三非(显相如上)。

心念羯磨亦具七非(就中有三。初但心念法唯取忏。轻突吉罗罪具解余例同异)。

一人非(谓对人忏悔体非佛教)。

二法非(谓但心念而不口言。虽言而非明了。或增减错忘)。

三事非(由事缘故误犯则轻重。或境通众多未了前相)。

四人法非乃至第七具三非(若对首心念及众法心念各具七非。人通别众界缘两处。并须准例随事晓知)。

诸界结解篇第二

(界别有三摄。僧界摄人以同处。令无别众罪摄衣界摄衣。以属人令无离宿罪。摄食界摄食以障僧。令无宿煮罪宗意如此)。

僧界结解法第一(有三种僧界。一者大界。二者戒场。三者小界。今就大界内又有三种。谓人法二同法食二同法同食别。初唯本制后随缘别开)。

结初大界法(时四方僧集会疲极。佛言。听随所住处结界。应尽集不得受欲。是中旧住比丘应唱大界四方相。若有山树林池城堑村舍。随有称之应须义设方法如前僧法中。具七缘已一比丘告僧云)大德僧听。我旧住比丘为僧唱四方大界相。从东南角某处标。至西南角某处标。从此至西北角某处标。从此至东北角某处标。从此还至东南角某处标。此是大界外相一周讫(必有屈曲随事称之。并须别指分齐尺寸处所。由不知制限结既不成羯磨。虚设受戒等法俱是空作。故须如上分明唱相三遍已。佛言。众中应差羯磨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诵律。若不诵律。堪能作羯磨者。问答已如是白)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唱四方大界相。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谁诸长老忍。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大界法(时诸比丘。意欲广作者狭作者。佛言。欲改作者先解前界。然后广狭作从意当如是解)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解界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今解界谁诸长老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听。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一羯磨通解有戒场大界者。由文无偏局故得)。

结同法利界法(尔时有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欲得共说戒同利养。佛言。听各自解界应尽集一处不得受欲。当唱方相结之。结文与前略同。唯有僧于此彼二处结大界。同说戒同利养为异)。

结同法别利界法(尔时有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欲同说戒别利养。佛言。当各解通结文略同前。又有二住处欲别说戒。同利养为守护住处故。佛言。听之此四方僧物和法)。

结戒场法(时诸比丘有须四人众羯磨事起。五人众十人众二十人众羯磨事起。是中大众集会疲极。佛言。听结戒场称四方界相。若安栓若石若标畔作齐限已。毗尼母云。必以大界围绕。五分等律须在大界前结。若欲作者先安三重标相内里。一重名戒场外相中间。一重名大界内相最外。一重名大界外相立。三相已尽自然界内僧集。在戒场标内先令一比丘唱。戒场外相应作如是言)大德僧听。我此住处比丘为僧。称四方小界相。从此住处东南角某标。西回至西南角某标。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标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标。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标。此是戒场外相一周讫(三说已。若有曲斜随事称之。羯磨者如上应和已白言)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称四方小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称四方小界相。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结已榜示显处。令后来者知诸界分齐。余条准此)。

解戒场法(律无正文准诸解界翻结即得。今亦例出理通文顺应作是言)大德僧听。僧今集此住处解戒场。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戒场白如是。大德僧听。僧今集此住处解戒场。谁诸长老忍。僧集此住处解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僧集解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有戒场大界法(佛言。不得合河水结。除常有舡桥梁者。又不得二界相接应留中间。五分云。不唱方相结界不成。律文少略应如是唱相)大德僧听。我比丘为僧唱四方大界内外相。先唱内相从戒场外相。东南角标外二尺许某标者(此约当时有者。言之不必诵文)。此是大界内相东南角某标。从此西回至西南角某标。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标。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标。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标。次唱外相从此住处东南角某处标。西回至西南角某标。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标。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标。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处。彼为内相。此为外相。此是大界内外相一周讫(三唱已若欲唱相应。将四五比丘出戒场外尽标相内集僧。然后唱二重标相已僧中方加羯磨。其文如初结大界法无异故不出)。

结三小界法(此三小界并为难事故兴。律云。不同意者未出界。听在界外疾。疾一处集结小界受戒。又言。若布萨日于无村旷野中。行众僧不得和合者。随同师善友下道各集一处结小界说戒。又言。若自恣日。于非村阿兰若道路行。若不得和合者。随同师亲友移异处结小界自恣。故知非难无缘辄结类诸难开若违制犯。又皆无外相即身所坐处以为界体。故受戒中云。此僧一处集结小界。说戒中云。今有尔许比丘集结小界。自恣中云。诸比丘坐处已满齐。如是比丘坐处僧于中结小界等。故知俱无外相为遮呵人即小界受戒法。云界外呵不成呵也。此文释成无外相明矣。今有立界相房院。于中结者羯磨不成。以大界立相不唱非法小界无相。若立非法故大界别人唱相。羯磨文中牒之。小界既无唱法。羯磨自显标相。故重委明示庶无疑滥脱。随而结则成多犯。一非是开缘。二辄立相。三处留久固。文云。不应不解而去等。四妄通余法即非制。而制其羯磨文如常也)。

结解衣界法第二(有三种僧伽蓝。若大界共伽蓝等。或界小于伽蓝并不须结。若界大于伽蓝者依法结之。则随界摄衣也。然有羯磨立无村结者。若准律文先结衣界村内摄衣。后因事起方乃除村。今通立一法不问有村无村法尔须除。萨婆多论正立此义。以有村来五意故除。若先无村作法结已。净人住处外村来入随所及处皆非衣界。若本村还出衣界仍摄。若先有村村在非摄村去空地衣界还满。由村来去非结解故。五分律中咸有斯意)。

结摄衣界法(时有厌离比丘。见阿兰若处有一好窟。自念言。我若得离衣宿者。可即依此窟住。佛言。听结不失衣。除駃流水。白云)大德僧听。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白如是。大德僧听。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今僧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不失衣界。除村村外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结已准上榜示显处)。

解摄衣界法(佛言。应先解不失衣界。却解大界应作如是解)大德僧听。此住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不失衣界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住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僧今解不失衣界。谁诸长老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解食界法第三(佛言。有四种净地。一者檀越净。若为僧作伽蓝未施与僧。二者院相不周净。若僧住处半有篱障都无篱障。若垣若墙若堑若栅亦如是。三者处分净。初作僧伽蓝时。檀越若经劳人处分。如是言。某处为僧作净地。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结。若疑先有净地应解已更结)。

结摄食界法(时有吐下病比丘未及得粥便死。佛言。听在僧伽蓝内边房静处。结净厨应唱房。若温室若经行堂处。若出家五众房得作除去比丘。五分云。若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或中庭。或通结僧坊内作净地。并得律令唱相。今结法时僧在院外。遥唱遥结应唱相言)大德僧听我比丘为僧唱净地处所。此僧伽蓝内东厢厨院中。若诸果树下并作净地(如是三唱若更余处任时据量随事。通局。羯磨者作是白言)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结(东厢厨院中若诸果树下)。作净地白如是。大德僧听僧今结(东厢厨院中及诸果树下)。作净地谁诸长老忍僧结(东厢厨院中及诸果树下)。作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结(东厢厨院中及诸果树下)。作净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净地法(律云。若有缘者解已更结。不出解文例准解法应言)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某处净地白如是。大德僧听。僧今解某处净地谁诸长老忍。僧解某处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解某处净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戒受法篇第三

(戒法理通义该道俗。以五戒有犯则具戒。成难。故须条贯始终体相明练。七众所受次如下列)。

受三归法(萨婆多论云。以三宝为所归。欲令救护不得侵陵故也。归依佛者归于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归依法者归于自他尽处。谓断欲无欲灭谛涅槃。归依僧者归于第一义僧。谓良祐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也。善见论云。并须师受言音相顺。若言。不出或不具足。不称名不解故不成应云)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三说得法属已)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结已律无受法。准诸论文具出此。但受归法无有戒法。故论云三归下有所加得归及戒。若无加者有归无戒)。

受五戒法(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云。由戒故施得清净也。当于受戒前具问遮难故。善生经云。汝不盗现前僧物不于六亲所比丘比丘尼所行不净行。父母师长有病弃去不。杀发菩提心众生。如是等具问已。若无者应语言。此戒甚难能为声闻菩萨戒而作根本。善男子戒有五种。始从不杀乃至不饮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优婆塞。具持五戒名为满分优婆塞。汝今欲受何分之戒。当随意受。尔时智者应随语为受阿含等经云。于受前忏罪已然后受法。应如是授言)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尽形寿)。为(一戒一分五戒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授已告云向授三归正是戒体。今又三结示戒所归)。我某甲。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尽形寿)。为(一戒一分五戒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结已告言。今当示汝戒相。汝谛听受之)。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盗。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邪淫。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妄语。若饮酒(并准上具问答已。余有六重二十八轻。诸杂行相。广如善生经及行事钞中说发愿同行八戒)。

受八戒法(善生经。增一阿含云。佛告优婆塞。当于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诣长老比丘所。一一受八戒。一一授之。勿令失次。论中令五众授之。成实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成受。俱舍论云。若先作意于斋日受者。虽食竟亦得。前受戒者下心合掌。随施戒人语勿前勿俱。若违不成。论云。若受八戒应言。一日一夜莫使与终身戒相乱。成实云。五戒八戒随日月长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减受并得。应如是授言)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一年一月)。为净行优婆塞(如是三授)。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一年一月)。为净行优婆塞竟(三结已次授戒相言)。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某甲一日夜不杀生。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不盗。某甲一日夜不盗。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不淫。某甲一日夜不淫。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某甲一日夜不妄语。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某甲一日夜不饮酒。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离华香璎珞香油涂身。某甲一日夜亦离华香璎珞香油涂身。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某甲一日夜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能持不(答言能持)。如诸佛尽形寿离非时食。某甲一日夜离非时食。能持不(答言能持。阿含经云。如上次第授已。当教发愿言)我今以此八关斋功德。不堕恶趣八难边地。持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成无上正真之道。亦使将来弥勒佛世三会得度生老病死(经云。设有善男子女人。不发此愿而持八斋者。得少许福田。引古证言)。

出家受戒法(七分明之。一明出家功由菩萨。二明有益超世。三明障出大损。四明既出家已行于罪行。五明既出家行凡福行。六明出家修道要业。七明大小正行三学为本。广如钞中)。

乞度人法(时诸比丘。辄便度人不知教授。以愚痴故彼不被教授。不按威仪著衣不齐整。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钵食。于大食小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诸比丘以此事白佛。佛言。听僧与授具足者白二羯磨。彼欲度人者。当往众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僧足右膝著地合掌应作如是乞言)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求众僧乞度人授具足戒。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慈愍故(三乞律中。准羯磨文。为授具足者须乞畜众法。若按受戒揵度中前具列和上德已。总结文云。如是畜依止畜沙弥亦尔。故知并须以无德不合故)。

与度人法(佛言。当观察此人。若不堪教授。复不以二事摄取。一者法。二者衣食。当语言大德。止勿度人。若有智慧堪能教授。又以二事摄者。应与羯磨作是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今从众僧乞度人授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今从众僧乞度人授具足戒。僧今与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度沙弥法(律中。度罗睺罗为最初。僧祇云。若年七岁解知好恶。与出家过七十卧起。须人不得度。若能修习诸业听出家。若初欲出家者。为说苦事。一食一住一眠。多学问答能者度)。

与剃发法(时诸比丘辄度人故众僧不知。佛言汝若欲僧伽蓝中剃发。当白一切僧。若不得和合。房房语令知。已与剃发。若和合作白已剃发。作是白言)大德僧听。彼某甲欲求某甲比丘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剃发。白如是(作白已。唤入众中与剃发。度人法式广如钞中。五分云。先与受五戒已。后受十戒)。

授十戒法(佛言。若在僧伽蓝中。度令出家者。当白一切僧。白已听与出家。应作如是白云)大德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比丘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授戒体法(善见云。阿阇梨告言。汝随我语。教汝授三归。答言尔。又应问遮难发戒缘起。准如经律例。须具问方乃授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授已便得戒)。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结已与戒相)。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偷盗。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淫。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妄语。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著华鬘香油涂身。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歌舞倡技及故往观听。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得高大床上坐。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得捉生像金银钱宝。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此是沙弥十戒。尽形寿不得犯(如请僧福田经。沙弥应知五德。一者发心出家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身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为度人故。依如僧祇律。应为说十数。一者一切众生皆依饮食。二者名色。三者痛痒想。四者四谛。五者五阴。六者六入。七者七觉意。八者八正道。九者九众生居。十者十一切入。其列数释相对治显正。并广如行事钞中说)。

比丘授戒法(佛言。善来比丘破结使比丘。三语比丘边地持律五人。受戒比丘第五。中国十人。受戒比丘上列五受。并正律文善来。三语唯局佛在。余三通于灭后)。

授比丘戒缘(戒是生死舟航正法根本。必须缘集相应。有违虽受不得。今解二种羯磨。具足五缘。方成一能受之人。有五种。一是人道故。律云。天子阿修罗非人畜生。不得戒故。论云。三归五戒唯人中有。余道所无。二诸根具足。律云。若狂若聋若哑若身相不具百遮等人。一切能污辱众僧者。皆不得故。三身器清净萨婆多云。先受五戒八戒。曾破重者。更受十戒不得故。律云。先受戒破于重戒。还来受者名边罪难。又白衣沙弥造诸重业。并十三难摄故。四出家相具。律云应剃发著袈裟。与出家人同。若著俗服外道服众庄严具。裸形等不名受具故。五得少分法。律云。不与沙弥戒而受具戒。众僧得罪故。第二所对有七。一结戒成就以结不成。羯磨无所依故。二有秉法僧以白四圣教。非法众者不合秉故。三僧数满足。非谓头数满十故。毗尼母云。和上二阿阇梨。并须如法七僧为证。皆清净明晓故。律云。若无和尚若十众不满。如不满数中所明。皆不成就故。四界内尽集和合。律云。更无方便得别众羯磨故。五中有白四教法。毗尼母云。羯磨如法故。六资缘具足。律云。若无衣钵。若借他衣钵并非法故。七佛法时中。毗昙论云。若至法灭。一切结界受戒皆失没故。第三发心乞戒。律云。若受戒人不自称名。不称和尚名。教乞而不乞。若眠醉嗔恚。若无心受。皆不得戒故。第四心境相应或心不当境。或境不称心。或心境俱不相称。并非法故。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于受竟前后无违得名办事)。正授戒体前具八法。初明请师法(律云。弟子无师教授故。造作非法。佛言。当立和尚。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想敬重相瞻视。又病比丘无人看故。便致命终。佛言当立弟子。应共相敬重瞻视。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广大。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想。善见云。以初不请故。后便违教。佛制令请也。若依本律。请法不在僧中。今依十诵僧祇。令受戒人先入僧中。教使次第一一头面礼僧足。然后请之。当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著地合掌教如是请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作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请已。僧祇云。众中三请已。和尚应语发彼喜心。律本言)。可尔教授。汝清净莫放逸(依佛阿毗昙中。二阿阇梨。亦有请法。即准上文。余师义例)。

二安受者所在(佛言受戒人。不得在空隐没离见闻处。若在界外。其和尚及足数人。亦不得在空乃至界外。佛言。当安欲受戒者。眼见耳不闻处立)。

三差人问缘(时有欲受戒者。将至界外脱衣看稽留受戒事。佛言。不应尔。自今已去听。于先问十三难事然后受戒。戒师当问云。众中谁能与某甲作教授师。若有者答言。我某甲能。戒师应和。僧索欲已白言)大德僧。听彼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

四出众问法(五分云。应安慰言。汝莫恐惧须臾持汝著高胜处。等已取其衣钵示语之言)此是安多会。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僧伽梨(萨婆多云。此三衣名。九十六种外道所无。唯。佛法中有。今故示汝)此是钵多罗(十诵云。钵是恒沙诸佛标帜)。此衣钵是汝有不(答言。是诸部中。亦即加受法者)。应语言。善男子谛听。今是至诚时。我今当问汝汝随我问应答。若不实者当言不实。若实言实。汝不犯边罪耶(答言。无者应语言。汝应不识此罪名。谓曾受佛戒已犯于四重。即是佛法海外人。故名边罪。汝不有邪义。决云。凡问难有无意在相解。故中边不相领解。尚不成犯戒舍戒。今虽问而不识者。与不问无别。律云。不成受戒故。以下类此可知)。汝不污比丘尼不(僧祇律云。谓白衣时。污净戒尼梵行)。汝非贼住耶(谓白衣沙弥时。盗听说戒羯磨同僧法事)。汝不破内外道耶(谓曾作外道来受具足戒。后复入外道。今又重来受具戒者)。汝非黄门耶(谓非生揵妒变半月自截等六种者)。汝非杀父耶。汝非杀母耶。汝非杀阿罗汉耶。汝非破僧耶。汝非恶心出佛身血耶(僧祇律云。此二难佛灭后无。佛久涅槃。依旧文问耳)。汝非是非人耶(谓诸天鬼神等。变为人形。而受者)。汝非畜生耶(谓有龙畜能变形为人而来受者)。汝非二形耶(谓此身中具有男女根。正乖道器。汝今无不应。一一具解。问已若答言无者)。汝今字谁和上字谁。年满二十不(此三事及十三难。并须一一问答。以不具故不得戒)。三衣钵具足不。父母听汝不。汝非负人债不。汝非奴不。汝非官人不。汝是丈夫不(律本云。年满二十者。能耐寒热风雨饥渴持戒一食。忍恶言及毒虫十事。是丈夫相。僧祇云。二十已上七十已下。有所堪能是丈夫位。得与受戒。若过若减纵有所堪。及是应法而无所堪者。并不得与授戒)。丈夫有如是病。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汝无如此诸病不(并依有无具答)。如我今问。汝僧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当如是答(教授师应正理威仪已。便告言待至僧中。召命当来)。

五白召入众法(佛言。彼教授师问已还来众中。如常威仪相去舒手相及处立。当作如是白言)大德僧听。彼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问竟听将来白如是(作此白已。应唤来来已当为捉衣钵。在戒师前。右膝著地合掌。当教如是乞)。

六明乞戒法(彼教授师。如前教已。应语言计乞戒法。汝应自陈。但以不解故。我教汝应言)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愿僧慈愍故拔济我(三乞已教授师复坐)。

七戒师和问法(应作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八正问法(应言。此安多会。郁多罗僧。僧伽梨。钵多罗。此衣钵是汝有不。彼答言是语言)善男子听。今是至诚时。实语时。今随所问汝当随实答(僧祇云。汝若不实答。便欺诳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亦欺诳如来及以众僧。自得大罪)。汝不犯边罪耶。汝不犯比丘尼耶。汝非贼心受戒耶。汝非破内外道耶。汝非黄门耶。汝非杀父耶。汝非杀母耶。汝非杀阿罗汉耶。汝非破僧耶。汝非恶心出佛身血耶。汝非非人耶。汝非畜生耶。汝非二形耶。(若随答言无者)汝字何等。和上字谁。年满二十未。三衣钵具足不。父母听汝不。汝不负人债不。汝非奴不。汝非官人不。汝是丈夫不。丈夫有如是病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病。汝今有如是病无耶(并依问已有无具答。词义相领同前教授)。

二正授戒体法(萨婆多论云。凡欲受戒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境上起慈悲心。便得增上戒。应语彼言。六道众生多是戒障。唯人得受犹含遮难。不必并堪。汝无遮难定得受戒。汝当依文发增上心。所谓救摄一切众生以法度彼。又戒是诸善根本。能作三乘正因。又戒是佛法中宝。余道所无。又能护持佛法。令正法久住。又羯磨威势众僧大力。能举法界胜法置汝身心中。汝当一心谛受应作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上。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若僧时到。僧忍听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白如是(僧祇云。作白已问僧成就不。乃至羯磨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十诵云。羯磨受戒时。当一心听莫余觉余思惟应敬重。当正思惟心心相忆念。应分别之。违者突吉罗)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次第问答无违者得)。僧已忍与某甲授具足戒竟。某甲为和尚。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善见论中。及律本并云。授具足已。和尚阿阇梨等当为记春夏冬时。某月某日。乃至量影等时。授具足戒)。次说随相(时有比丘受具已。众僧舍去既不识犯。便造重罪。佛言。自今已去。作羯磨已。当先与说四波罗夷法)。善男子听。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门非释子。汝一切不得犯。淫作不净行。若比丘犯不净行受淫欲法。乃至共畜生。非沙门非释子。尔时世尊与说譬喻。犹如有人截其头终不能还活。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不能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一切不得盗。下至草叶。若比丘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破教人破。若自斫教人斫。若烧若埋若坏色者。彼非沙门非释子。譬如断多罗树心终不复更生长。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终不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一切不得故断众生命下至蚁子。若比丘故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与人教死叹死。与人非药若堕胎若[示*厭]祷杀。自作方便。若教人作。非沙门非释子。譬喻者说言犹如针鼻缺不堪复用。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不复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一切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比丘非真实非己有。自说言我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得定得四空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天龙来鬼神来供养我。彼非沙门非释子。譬喻者说譬如大石破为二分终不可还合。比丘亦复如是。犯此波罗夷法已。不复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

授四依法(时世饥俭乞求难得。有外道辄自出家受戒。后僧无食便即休道。佛言。先与四依然后授戒。复有外道求僧出家。先说四依。彼即报言。我堪二依。若纳衣腐药不堪。此二便即休道。佛言。此外道大有所失。自今已去。后授四依。应如是授言)善男子听。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比丘依粪扫衣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檀越施衣割坏衣得受。比丘依乞食。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得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僧常食檀越请食。得受。依树下坐。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若别房尖头屋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得受。依腐烂药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得受。汝已受戒已。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尚如法。阿阇梨如法众僧具足满。汝当善受教法。应当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众僧和尚阿阇梨。若一切如法教不得违逆。应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余所未知。当问和尚阿阇梨(佛言。当令受具戒者在前而去。弟子当日三时问讯和尚。朝中日暮当为和尚执作二事。劳苦不得辞设。一者修理房舍。二者补浣衣服。和尚一切如法教尽当奉行。违者如法治)。

请依止师法(时有比丘。和尚命终。若休道决意出界外。以无人教授故种种破戒。作非威仪。佛言。听有阿阇梨当共相奉敬瞻视如和尚法。当具修威仪。如是请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求大德为依止。愿大德与我依止。我依大德住(三说已。其阿阇梨亦须乞畜。众法如和尚法不异。彼受请已应报言)可尔与汝依止。汝莫放逸(弟子当为执作二事。不得辞设请经问义。有所知解至满五岁得离依止。若无所知诵戒不利尽形依止。阿阇梨须具五德。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满十岁方得摄他。若无此德不依无过。和尚之德类此)。

尼众授戒法(善见云。尼者女也摩者母也。重尼故称之。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比丘后。佛以仪式不便故在沙弥后。爱道经云。女人但惑色畜众。知须臾事故制依大僧)。

授沙弥尼戒法(其畜众羯磨剃发法出家法。具如上僧中。唯加尼字为异)。

授式叉摩那尼法(律本诸尼辄度人出家受戒。以不知戒相故造作非法。佛言。应与学戒羯磨十诵中。辄度妊身女人过起。佛言。与二岁羯磨可知。有无然六法净心二岁净身)。

乞学戒法(佛言。听十岁曾嫁及十八童女。欲二岁学戒者。当诣僧中偏露右肩脱革屣礼尼僧足。两膝著地合掌教作乞言)大姊僧听。我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愿僧与我二岁学戒。慈愍故(三乞已。沙弥尼应往离闻处著见处立)。

与学戒法(彼尼众中作羯磨者应言)大姊僧听彼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白如是。大姊僧听。彼某甲沙弥尼从僧乞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僧今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谁诸大姊忍僧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如是三说)。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某甲尼为和尚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说戒相法(佛言。应唤来入众与说六法名字)。某甲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六法不得犯不净行行淫欲法。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偷盗乃至草叶。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烧若埋若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取减五钱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赞死。若与非药若堕胎若[示*厭]祷咒术。自作教人作者。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若于众中故作妄语。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非时食。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饮酒。若式叉摩那饮酒。缺戒应更与戒。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佛言。式叉尼一切大尼戒。应学除自手取食授食与他。此学法女具学三法。一学根本即四重是。二学六法谓染心相触。盗减五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也。三学行法。谓大尼诸戒及威仪。并制学之。若犯根本戒法者。应灭摈若缺学法者。更与二年羯磨。若违行法直犯佛教。即须忏悔不坏本所学六法)。

授比丘尼戒法(佛言。有八敬比丘尼。善来比丘尼。破结使比丘尼。羯磨受中有遣信比丘尼。十岁曾嫁比丘尼。十八童女。二岁学戒。二十众比丘尼。边方义立十众比丘尼。前三唯局佛世。后五通于像末)。

乞畜众法(佛言。尼满十二岁。欲度人者应具修威仪礼诸尼僧足。如大僧法三乞已。文同故不出。其度沙弥尼式叉尼大戒尼。并须别乞以年年度弟子犯罪故。或舍畜众法等故)。

与畜众法(佛言。尼僧当观此人堪能教授。二岁学戒二事摄取者。当与羯磨文。亦如上。若不堪教授摄取者。羯磨非法)。

正授戒前具八缘。

一明请和尚法(佛言。若十岁曾嫁。二岁学戒。年满十二。若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年满二十者。应与授戒具修威仪教言)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和尚。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慈愍故(三请已。答言可尔。乃至请二阇梨七证戒人亦尔)。

二佛言。当安受戒人离闻处著见处立。

三差教师法(是中戒师应问言。谁能与某甲作教授师。有者答言。我某甲能应作。白差如是言)大姊僧听。彼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白如是。

四教师出众问法(当起礼尼僧足。已往受戒者所语言)妹此是安陀会。此郁多罗僧。此僧伽梨。此僧祇支。此覆肩衣。此钵多罗。此衣钵。是汝有不(答言是)。妹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实当言实。不实当言不实。汝不犯边罪不(谓曾受五戒八戒十戒。犯四重已及受大戒。犯八重已还俗讫。今重来者名边罪人。应答云不犯。已下难遮并准上问。以彼此不解者。非问答故)。汝不犯净行比丘不。汝非贼心受戒不。汝不破内外道不。汝非黄门不。汝非杀父不汝非杀母不。汝非杀阿罗汉不。汝非破僧不。汝非恶心出佛身血不。汝非非人不。汝非畜生不。汝非二形不(并答言非)。汝字何等(答言某甲)。和尚字谁(答言某甲)。年岁满不(云满)。衣钵具不(答言具)。父母夫主听不(随当时有者言之不得两牒。若无言无)。汝不负债不(答云言无)。汝非婢不(答云非)。汝是女人不(答言是)。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并答言无者又应告言)。如我向问汝事。僧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众僧中亦当如是答。

五唤入众法(佛言。彼教授师问已。来至众中舒手相及处立已。应作白召言)大姊僧听。彼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白如是(即遥语言。汝来来已为捉衣钵令入僧中)。

六明乞戒法(当礼僧足在戒师前两膝著地合掌。教师教乞言)大姊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济度我慈愍故(如是三乞)。

七戒师白和法(彼戒师应白言)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八对众问法(彼戒师应问言)汝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汝不犯边罪耶。汝不犯比丘耶。汝不贼心受戒耶。汝不破内外道耶。汝非黄门耶。汝不杀父耶。汝不杀母耶。汝不杀阿罗汉耶。汝不破僧耶。汝不恶心出佛身血耶。汝非非人耶。汝非畜生耶。汝非二形耶(并答言无)。汝字何等。和尚字谁。年岁满不。衣钵具足不。父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痛癞痈疽白癞[病-丙+于]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汝有如是诸病不(并随有无具须答已)。

正授本法羯磨文(彼戒师。当随机示道。令发增上心。使具本法已应白言)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大姊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僧今为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某甲谁诸大姊忍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某甲授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戒法(五分律云。彼和上阿阇梨。复集十比丘尼僧。往比丘僧中。在羯磨师前。小远两膝著地乞受具戒等义。准尼僧自结大界。护别众过等)。

请羯磨师法(律无正文。准前具有应教言)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羯磨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羯磨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大戒。慈愍故。(三请已。彼应如上答)可尔。

乞受戒法(佛言。彼受戒者。礼僧足两膝著地合掌教乞言)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拔济我。慈愍故(三说已。尼教授师当复本座)。

戒师和问法(此中戒师应索欲问答讫。应如是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正问难遮法(应安慰法如上已便语言)汝谛听。今是真诚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汝不犯边罪耶。汝不犯比丘耶。汝非贼心为道耶。汝非坏二道耶。汝非黄门耶。汝非杀父耶。汝非杀母耶。汝非杀阿罗汉耶。汝非破僧耶。汝不恶心出佛身血耶。汝非非人耶。汝非畜生耶。汝非二形耶(并令识相分明显答。以不解故。无由得戒)。汝字何等。和尚字谁。年岁满二十未衣钵具足不。父母夫主听汝不。汝不负人债不。汝非婢不。汝是女人不。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痈疽白癞[病-丙+于]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汝无如是诸病不(并随前事有无具答)。汝学戒未。(即应答言)已学戒。(复应问言)清净不。(复重答言)清净。(复应问余尼言)某甲已学戒未。(余尼答言)已学戒。(重问言)清净不。(余尼重答)清净。

正授戒体法(戒师应略说发戒方便。如大僧受戒中所说。以得戒在大僧。理须知正法羯磨云)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僧今为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某甲。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三说如上问成就已应言)。僧已忍为某甲授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授已亦如上。为说记春夏冬时节。示语云)。

次授戒相(应语云)族姓女听。此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八波罗夷法。犯者非比丘尼。非释种女。不得作不净行。行淫欲法。若比丘尼意乐作不净行。行淫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盗乃至草叶。若比丘尼偷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若比丘尼故自手断人命。若持刀与人教死赞死。若与非药。若复堕人胎[示*厭]祷咒咀杀。若自作若教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比丘尼非真实非己有。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得禅得解脱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身相触。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从腋以下膝以上。若捺若摩若牵若推若逆摩顺摩。若举若下若捉若急捺。此非比丘尼。非释种女。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受染污心男子捉手捉衣。入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近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犯八事故。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罗恶说。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罪。若不自举不白僧。若众多人后于异时。此比丘尼若罢道。若灭摈若遮不共僧事。若入外道后便作是说。我先知有如是如是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覆藏重罪故。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不得随举。比丘乃至守园人及沙弥。若比丘尼。知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随顺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而随顺。是比丘诸比丘尼谏是比丘尼言。汝妹知不。今僧举此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随顺。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汝莫随顺是比丘尼谏。是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当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由随举故。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五分云。说八重已。总说四譬。应如是告言)族姓女听。如来无所著。已说八波罗夷。又说四种譬喻。若犯八重如断人头已不可复起。又如截多罗树心不更生长。又如针鼻缺不堪复用。又如折大石分为二分不可还合。若比丘尼犯八重已。不得还成比丘尼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次说四依法。

又应告言。族姓女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依粪扫衣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檀越施衣割坏衣得受。依乞食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四日食。十五日食。若月初日食。若众僧常食。若檀越请食应受。依树下坐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别房尖头屋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得受。依腐烂药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尽形寿。能持不(答言能持)。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应受。汝已受大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上如法阿阇梨如法。二部僧具足满。汝当善受教法。应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众僧若和上阿阇梨。一切如法教授不得违逆。应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余所。未知当问和上阿阇梨(应令受戒人在前。余尼在后而去也)。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