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梁启超谈佛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附录:佛教大事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表例:

一、表至唐末而止,以后无大事也。

二、年代用西历,省混杂,便省览,惟诸帝纪元仍附注于下。

三、年代不能确考者,下附疑号(?)。

二四七 (吴赤乌十)立建初寺,江南有寺之始

二五三 (吴建兴二)支谦卒,谦译经百种

二六○ (魏景元元)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

二六六 (晋秦始二) 法护始译经

二六九 (秦始五)《方等泥洹经》初出(护译)

二七二 (秦始八)《道行般若》再出(护译)

二八八 (晋太康九)《法华》初出(护译)、《光赞般若》初出(护译)

二九一 (晋元康元)《放光般若》再出(竺叔兰译)

三○二 (晋太安元)《维摩诘经》再出(护译),护卒(?)

三七七 (苻秦建元九)道安入长安

三八四 (晋太元九)惠远入庐山

三八七 (建元十九)《阿毗昙》初出(道安监译)

三八九 (建元二十一)道安卒

三九七 (晋隆安元)《中阿含》、《增一阿含》出

三九九 (隆安三)法显往印度

四○○ (姚秦弘始二)鸠摩罗什至长安

四○二 (晋元兴元)智猛往印度

四○三 (秦弘始五)《摩诃般若》三出(什译)

(晋元兴二)《阿毗昙毗婆娑》初出(觉铠译)

四○四 (弘始六)《百论》出(什译)

四○五 (弘始七)《大智度论》出(什译)

四○六 (弘始八)《法华》定本出、《维摩诘》定本出(什译)

四○八 (弘始十)《小品般若》三出、《十二门论》出(什译)

四○九 (弘始十一)《中论》出(什译)

四一一 (弘始十三)《成实论》出(什译)

四一二 (弘始十四)罗什卒

(凉玄始元)昙无谶至凉

四一三 (弘始十五)《长阿含》出(佛念译)

四一四 (凉玄始三)《涅磐》定本出(谶译)

(晋义熙十) 惠远结白莲社念佛

四一六 (义熙十二)法显归国

四一七 (玄始五)《大集》出(?)(谶译)

四一八 (义熙十四)《大般泥洹》三出(?)(法显译)

四二○ (宋永初元) 晋初《华严》出(佛驮译)

四三五 (宋元嘉十二)《楞伽》定本出(求那译)

四四六 (魏太平真君七)魏焚佛经,坑沙门

四五二 (魏兴安元)魏复佛法

五○○ (魏景明元)菩提流支至洛阳

五○四 (梁天监三)武帝集道俗二万人发愿皈佛法

五一一 (魏永平四)《十地论》出(流支译)

五一六 (魏熙平元)遣宋云、惠生求经于印度

五一九 (梁天监十八)慧皎著《高僧传》成

五二二 (魏正光三)惠生等赍经百七十部归

五二七 (梁大通元)达摩至建业

五五三 (梁承圣二)《大乘起信论》出(直谛译)

五六三 (陈天熹四)《摄大乘论》、《俱舍论》出(真谛译)

五七二 (周建德元)周废佛道二教

五七五 (陈太建七)智珝初入天台

五九四 (隋开皇十四)敕法经等撰《众经目录》

五九七 (开皇十七)智珝卒

六二四 (唐武德七)傅奕前七上书请废佛法,不报

六二八 (唐贞观二)玄奘适印度

六四五 (贞观十九)玄奘归国始译经,《显扬论》出

六四八 (贞观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出

六五○ (永徽二)《俱舍论》再出

六五九 (显庆四)《大毗婆沙论》出、《成唯识论》出

六六三 (龙朔三)《大般若经》出(以上俱玄奘译)

六六四 (麟德元)玄奘卒

六七四 (上元元)惠能受衣钵于弘忍

六七六 (仪凤元)惠能在曹溪开演宗门

六八二 (永淳元)窥基卒

六九四 (武周证圣元)义净适印度

七○○ (武周久视元)唐译《华严》出(难陀译,法藏同译)

七○一 (武周大圣元)法藏始在长安讲新译《华严》

七○五 (唐神龙元)《佛顶首楞严》出(密帝、房融同译)

七一二 (先天元)惠能卒

七一四 (开元二)无畏至京师

七三○ (开元十八)智■撰《开元释教录》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