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大学古本说

中庸章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大学士李光地撰

天命之谓性  修道之谓教

天有本然之理焉而其流行而赋於物则命所由名也人物得其理以有生如受天之命者是之谓性性者生理之具於心者也理具於心必发见於日用之间如循之以出者是之谓道道者人所常行之路也因吾所常行者而修饬之检摄於身心之微防范於事为之着始於庸行之谨而终於人伦之至是之谓教教者圣人以是教人而人由之者也

道也者  恐惧乎其所不闻

此下皆修道之事也道之得名虽曰事物当由之路然其体则性也事物有时而不交性体无时而可息须臾之顷偶然离之则天命於是而不行矣使其可离则岂道之谓哉不睹闻者己所不睹闻也君子心存惕畏其於事物之交见闻所及固有所警触而不忘虽不睹不闻暂焉无感之顷而戒谨恐惧未尝懈弛盖主敬以存其诚之学也不睹闻即须臾

莫见乎隐  故君子慎其独也

隐微者动而交於事物之始人之所不见也然独知既不可欺而发见亦不可掩则莫显见於此矣是以君子谨审善恶之分不必待言行之显着也即介焉独知之际而必致其谨焉盖精义而察其几之事也独即隐微

喜怒哀乐之未?  天下之达道也

性者仁义礼智而已率之则为道无非理也惟其丽於喜怒哀乐以行则理与气杂矣惟方其未?也气未用事而一理浑然不偏不倚则谓之中及其?也以理为主而不动於气各中其节则谓之和中乃性之存而道所从出故曰大本和乃率性之用而人所共由故曰达道君子所为戒惧慎独者欲其存之厚而?之当也

致中和  万物育焉

自动以极於静无一息之不敬则性体存存而中无不致矣自微以达於显无一事之不谨则义理周流而和无不致矣天地性之本也万物共此性者也位谓七政顺山川宁之类育谓各得其理以遂其生也致中则诚敬之至有以合乎天德而格乎天心故天地自我而位也致和则豫顺之至有以通乎物情而协乎物理故万物自我而育也盖性贯终始而流行道则应物而发见者尔故中之分虽属乎未?实则无时不在而和行乎其间如天地之化长流而万物生於其际此心学之精藴古今圣贤之所传也右第一章 此章为一篇体要自第二章至末皆所以?明推广此章之旨也首节性道乃理义之源性具於心道见於事心在内故必敬以直之是大本所以立也事在外故必义以方之是达道所以行也然敬者动静无息而以静而常存者为敬之纯义者显微无间而以微而必察者为义之精此周子所谓寂然不动之诚动而未形之几朱子解释此章盖用其意也

仲尼曰  小人而无忌惮也

首章中字专以体言此中字兼体用言盖合中和之义以言中也庸常也以性言则为恒性以道言则为常道久而不易平而无异者也中庸者其理原於性命其事显於道教然体之则在乎人而已若上章戒惧谨独之君子则既存君子之心矣而能静而敬动而谨无时而不中此所以为中庸也小人之心与君子异是以不敬不谨无所忌惮此所以为反中庸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言久矣则有初之称也故程子断自世教衰民不兴行

右第二章 此章两引夫子之言中庸者盖标一篇之指以起作书之意

子曰道之不行也  鲜能知味也

性之大分知仁而已天命同赋而气质有偏故有智者愚者贤者不肖者然自圣人在上而道行且明则虽气质不齐而皆有以范於中道故夫子言今日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以智者愚者无践履之功而安於知之过不及也若道之行必无是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以贤者不肖者无开明之效而安於行之过不及也若道之明则无是也鲜能知味又就知愚贤不肖者而慨息之盖上虽无教化而道未尝离於日用苟行而着习而察则凡有性者皆可以兴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引圣言以起下之大智盖莫能行道则智者愚者有终於过不及而已矣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其斯以为舜乎

自用其智者无躬行之实故也智者过之是也舜不自用其智虚受善择必实措之於事而後已焉此以行而善其知者也

子曰人皆曰予知  而不能期月守也

引圣言以起下之大贤盖其曰予知者皆不智者也果智则不自纳於罟擭陷阱之中矣果智则不至於择中而不能守矣莫能明道则贤者不肖者有终於过不及而已矣

子曰回之为人也  而弗失之矣

自用其贤而於中庸择之不精则不能朞月守矣贤者过之是也顔子择之也精故得一善而遂固守此以知而善其行者也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  中庸不可能也

引圣言不可能以起下文之大勇均谓分以与人也三者皆勇之事然苟未合於中庸则皆气质用事而与贤智之过者同也

子路问强  而强者居之

而强者汝之强也子路自恃其勇而问强故夫子还问之谓是南北之强抑是汝之所谓强与然南方之强犹有君子之风而北方之强则正子路所谓强也故其鼓瑟而有北鄙杀伐之声者以此

故君子和而不流  强哉矫

南北之偏者气习之拘也君子之道者中庸之至也中庸之至盖知之真守之确不藉乎血气而常伸此以明行交尽而善其勇者也和而不流处俗而不自失也中立不倚则有以立身而矫俗矣至於治而不变素守乱而守死善道则又极乎出处之大节而不可夺此四者自易而难然易者其基也自其易者勉之则行有本末而将无难能之事矣後章自行乎富贵而贫贱夷狄患难论语自富贵贫贱不处不去推而至於造次颠沛皆此意也

右第三章 此章申明首章天命谓性之义性有仁义礼智然举其纲则智仁而已勇者贯乎智仁之间者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所禀之偏也仁智合一则天命之本圣人之事也舜以实行而为大智顔子以真知而为大贤惟其合一是以不偏至於夫子所以告子路者则又矫正习俗变化气质以复其性之道也

子曰素隐行怪  唯圣者能之

道者人伦日用之理而已素隐行怪者过於人伦日用之常者也半涂而废者不及於人伦日用之分者也深探其弊则隐怪者终有欺世盗名之心半涂者不无舍己徇人之失惟圣人者以中庸为依归下学上达本无求知之心故知命乐天自无悔恨之意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  察乎天地

以君子之道明索隐者之非也盖索隐者求道於人理之外而道实无隐也费者施与周给之称天命之性遍赋万物故虽夫妇之愚不肖莫不与知与能然充此理之分则圣人天地不过体是道者而亦不能尽也夫圣人天地有所不尽大莫能载可谓高深微妙之至矣而即夫妇之所与知与能小莫能破则初无隐也极之物类之细而性命各正?见流行无非是者故君子之道就其见端於夫妇者而推其至焉天地之间皆是理之昭察而已何隐之有哉

子曰道不远人  君子胡不慥慥尔

引夫子之言明行怪者之非也盖行怪者出乎人情之表而道实非远也即人而道在故君子以人治人即人情而道近故忠恕违道不远君子之道即忠恕之道也不出乎人情之中故其德庸德也其言庸言也言行交修慥慥笃实殊无虚诡之行何怪之有哉所求乎子者则以之而事父所求乎臣者则以之

而事君所求乎朋友者则以是而先施之四者皆所谓君子之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  反求诸其身

又以君子之行道明半涂者之非也所行为涂所居为位位有顺逆则涂有险易故或因之而废者有矣若是者心移於外物故也素位而行无顺无逆皆有以自得故外物之至天时人事皆无所怨尤然则涂有险易而君子居之皆易也且将遇险而反身修德焉何废之有哉

君子之道  辟如登高必自卑

隐怪者骛於高远而不知道之基半涂者溺於卑近而不尽道之分惟君子充其分於高远之域而专其基於卑迩之间所以为中庸之极也

诗曰妻子好合  父母其顺矣乎

引诗及夫子之言以申卑迩高远之意常棣之诗言兄弟之爱而终之以妻子者明必妻子之合如琴瑟之同调而无异声然後兄弟之乐且耽慕以终身而无倦厌故宜尔室家者在乎乐尔妻孥也夫子又推其意以为所以顺父母者在是此道所以造端乎夫妇而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可识矣

子曰鬼神之为德  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又引夫子之言以申卑迩高远之意天地曰神人曰鬼人为天地祖宗所生则其神通为一体是鬼神之体物不遗也惟其体物故此之动也彼实使之彼之至也此实召之使之者不可度者也召之者不可射者也是其微之显而德所以为盛也诚者德之实也天地人浑然合一之理诚实不妄者也此见道所以察乎天地而自迩而远自卑而高之极致也

右第四章 此章申明首章率性谓道之义或求道於性之外或不尽其性於道之中皆过与不及之弊也故首引夫子之言隐怪半涂者而推论其意以见自近而远不可过不可不及自夫妇居室极而至於天地鬼神然後道之始终尽也然首言夫妇之知能者则曰费而隐终言鬼神之德则曰微而显惟鬼神之德之微而显而根於人伦故知夫妇之道之费而隐而察乎天地也此又互相发明之旨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故大德者必受命

位禄名寿天之所命而唯大德足以致之舜之德至於动天是谓能充孝之量者所以谓之大孝 孝亦德之一事也而以德为孝之目何也曰仁者德之首孝者又仁之首也故其发之也最先而统之也最全唯发之最先也故凡修德之事皆自孝而推之也唯统之最全也故凡修德之事皆所以成吾孝也此章主孝而言故必大德而後谓之大孝必至於格天而後谓之大德

子曰无忧者  无贵贱一也

达乎诸侯大夫士庶之礼专指上祀言之也其言葬以大夫祭以士者起下葬以士祭以大夫之意即推其上祀者之所达也不言父为大夫子为诸侯父为庶人子为士者其事皆至少故举中以包之也又言丧礼者亦以证明祭礼之意盖丧礼之杀自下而上以贵者之职烦也祭礼之杀自上而下以贱者之分卑也然三年之丧则必达於天子而无贵贱之殊故上祀之典亦必达於士庶而无贵贱之异父母之恩情之至也以孝治天下道之极也此周公制礼之意也

子曰武王周公  治国其如视诸掌乎

自修其祖庙至燕毛祭之始终之序也盖洁治堂室陈设器服备具笾豆皆预期之事也叙羣庙昭穆之主辨助祭贵贱之班授奔走执事之职皆方祭之事也饮福酒则酬於阶绥後禄则燕於寝皆祭将毕及既毕之事也上言祖庙者七庙之主将合食於太祖之庙故特修之也下言宗庙者统羣庙之主叙其位次故系之宗庙之礼也凡此皆春秋时祭也下宗庙禘尝之礼与郊社并称者则并包大禘大祫之祭也天地虽大远祖虽辽然自父母推之皆一气之续尔故言孝之至者又必推及於此而因叹息其义藴之深也

右第五章 此章申明首章修道谓教之义盖前所言道自子臣弟友至於鬼神尽矣然能极乎子臣弟友之分以至通於神明者则非圣人不能故列引舜文武周以立之极皆始於孝弟庸行而终於格天受命飨帝飨亲之盛此圣人之修道足以为後世法者乃教之所由立其余则必由教而入也

哀公问政  不可以不知天

统而言之修道以仁则五伦皆用仁矣析而言之则亲亲之属父子兄弟是也主於仁者也尊贤之属君臣朋友是也主於义者也亲亲有杀自仁而即於义也尊贤有等自义而即於仁也礼者进反於仁义之中故等杀於此生焉合而言之皆仁也仁莫先於孝故修身者不可以不事亲仁者人也所性而具者也故事亲者不可以不知人仁之所从来则天地生物之心是已故知人者不可以不知天知人知天则智也智为仁义礼之原董子所谓明於天性然後知仁义知仁义然後重礼节者是也

天下之达道五  所以行之者一也

达道五亲亲尊贤之条目也先君臣者对君之词也达德三仁义礼智之约名也行之者一欲公以诚心为之本也

或生而知之  及其成功一也

上文变四德言三德者以性之纲惟智仁学之功惟知行而勇则其所以强此者也故遂言知行之等有此三者而其究同归焉 按家语则夫子告君之言止此後又因问而更端之词也然前後之言虽互有详略其大指则皆相为发明而已

子曰好学近乎知  知耻近乎勇

及其知之成功则一矣其初则近之而已三者学利困勉用力之要也按先儒言学以知行尽之然其端本则在立志立志即知耻之谓也知行非志不成志之所至则气亦至矣此勇所以与仁智列为三德也

知斯三者  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以上皆言修身之事至此将言为政而以此起之盖修已治人初无二理下文所谓九经者不过达道之推而广其所以行乎九经者亦不过达德之举而措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怀诸侯也

凡此九经皆天子诸侯可通行者故以为天下国家槩之虽为政而不离乎修身故修身为之首前言亲亲尊贤者所以修其身也故先亲次贤自身之切者而推之也此言尊贤亲亲者所以施诸政也故先贤次亲自政之切者而推之也以怀诸侯告公者古者邦交大小相维各有怀诸侯之道也 道有五然以亲亲尊贤二者统之经有九亦自尊贤亲亲二者推之故敬大臣体羣臣者尊贤之推也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者亲亲之推也怀诸侯则或为兄弟昏姻之国或为明德宗功之裔亲贤兼之者也

修身则道立  则天下畏之

听不择则易惑任不专则易眩

齐明盛服  所以怀诸侯也

上言修身之要在智仁勇而此复以威仪动作言者亦就为政而临涖者言之也害贤莫甚於谗其次色其次货故三者除而後能贵德矣好恶犹苦乐也同其好恶谓吉凶休戚无不共之也盖施之亲者有此三等尊位则其贤者也重禄则其尤亲者也同其好恶则通而行之者也敬大臣独以官盛任使言者盖使之无所不统以重其权不亲微细以崇其体且使之得以专心职要而责其效也忠信则心得以自通重禄则力得以自尽时使使其为有余力薄敛使其藏有余赀省事密则功勤饩禀平则效着嘉善而矜不能者为其自远而至故其有行能者褒优之不能者亦有以收恤资助之也继絶举废则无兼并之事治乱持危则无倾覆之谋朝聘以时则礼不渎厚往薄来则交可继此皆三代盛时邦交之道而春秋反之者也 修身则志气清明不迩声色不殖货利而可以尊贤尊贤则知人作哲官不及私禄不丰昵而可以亲亲自此以下皆有相因之势焉详玩可知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修身立政皆当以诚为本

凡事豫则立  道前定则不穷

以上皆言为政之事至此将复反之於身而以此起之以素而应卒执往以御来者谓之豫道者术业之称也

在下位  不诚乎身矣

此自治民而推本於明善诚身皆所谓豫也告君而言在下位者因其言皆反说故借在下位者明之对君之词也盖治民者上下所同也臣之获上信友如君之取人信友之在顺亲如取人以身而修身以道顺亲之在诚身如修道以仁诚身之在明善如以仁事亲之必先於知人知天故其事可以相明也诚明即前之仁智然对明而言者偏言之诚也包明而言者专言之诚也与仁之义一也此节申前文为政在人以下之说

诚者天之道也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天人即前知天知人之所知者也天者实理所自来人者具此实理而务复其初者也惟圣人之於天道则无间故皆谓之诚者其余则必尽乎人道也择善所以明善固执所以诚身偏言之诚也然总为诚之之事专言之诚也此节申前文生安学利困勉之说

博学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此节又申学利困勉者用功之要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此节又申知之一成功一之说

右第六章 此章引夫子告君之言虽以继舜文武周之後明道教之统然实全书之枢纽根柢也盖此书前半篇?明首章性道教之源流後半篇?明首章致中和之功化而此章达德达道三知三行即性道教之实也诚明二字即中和之实也盖此章者夫子传心之典故凡曾子子思孟子之所述皆渊源於此焉

自诚明  明则诚矣

德无不实而理无不明者所性之体然也明乎善以复乎其初者立教之法然也德实而理可明理明而德可实二者原不相离也

右第七章 此章盖总结上章夫子告君之言而约其旨夫子言一为知仁勇之本是诚则明也言明善以诚其身是明则诚也学问之道虽由明善之教而入而必求端於性之德者孔门之宗也

惟天下至诚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下至诚即圣人也以性言之则曰至诚承上章自诚明谓之性而言也性者诚而已矣诚无不至故性无不尽而性者天地所赋於我与民物共之者也举斯心而加诸彼可使人皆得所焉是所以尽人之性者在是也推恩以同仁可使物咸若焉是所以尽物之性者在是也体信以达顺可使隂阳得其理而和也是所以赞天地之化育者在是也至於与天地合其德则人极建而与天地并立而为三矣然此数者皆谓一诚之所周贯若其所以措置经纬之实则下章议礼制度考文之属是也盖尽性尽道虽非两事而有体用之分程子所谓有关雎麟趾之心而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者此也

其次致曲  故至诚如神

此言诚之之事曲者一隅之谓致则孟子所谓扩充是也曲能有诚则亦至诚矣诚於中必形於外渐而着明则充实而有光辉也诚而不动者盖未之有渐而变化盖迁善而莫之为也至此则亦能尽人性物性而功用流行矣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然几动於彼诚动於此则非尽性者不能也至诚性与天合故其心与天通气机之动自然先觉盖所以幽赞神明而显济民用者在此此赞化育参天地之至微妙者故特举而言之

诚者自成也  故时措之宜也

诚者性分所固有故曰自成道者职分所当为故曰自道然道者着於事物者也诚者事物所以终始不诚则事物无以成终成始而道不虚行故君子必诚之为贵也体此诚之谓仁能推此诚之谓智既体此理自然能推是仁固性之德而知亦性之德也是乃合物我内外而无二道者所由以时措之人物而皆宜也此一节释至诚能尽性而尽人物之性之意言尽性者尽道之本故莫先於尽性而性分原不遗於物故能及物也

故至诚无息  无为而成

无息者至诚之性体也自强不息而至於久则亦至诚矣徵者验於外也形而着明者是也博厚高明悠久尽其性之分量自然有此规模气象也载物覆物成物者尽人物之性而至於赞化育也配地配天无疆者赞化育而有以参天地也是皆至诚之能事而不息者亦如之故其形着明也不待表暴而自章也其动变也不待振作而自变也其化也不待作为而自成也此一节释致曲而能有诚以至能化之意言能不息於诚则有自然之验以至於过化存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而非自外也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纯亦不已

不贰者天地之诚也博厚高明悠久者天地之徵也至於生物不测而无不覆载则其化不穷矣天地之为天地在生物而天之所以为天者在不贰惟其不贰是以不已至诚无息故也以文王之德之纯配之明天地圣人同一至诚无息也此一节推原圣人与天地性真之合以终章首参赞之义而以文王实之也

右第八章 此章承上章而言诚之极至以结首章所谓中也盖以诚尽性则大本立而有以合天地之德故其效至使天地位焉赞其化育则天地所以位而与之参焉者又极其合德之量而言之也尽性者其存诚无须臾之离故其体则久而不息盖可久者圣人之德天之所以为天者此也

大哉圣人之道  至道不凝焉

圣人即至诚也以道教言之故曰圣人承上章自明诚谓之教而言也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者圣道之行有以茂对时而育万物故其功化之盛巍然际乎天地之间也此自其规模言之故曰洋洋礼仪威仪则自其节目言之故曰优优其人即圣人凡作者述者皆是也至德则前所谓尽性者有至诚之德然後圣人之道凝於身而行於世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其此之谓与

道问学所以学圣然必先以尊德性者有德而後道凝也致广大极高明者心包乎万物之外而出其上温故敦厚者心行乎事物之中而笃其基以其属於心性之分故皆为尊德性之事尽精微知新者析理精而加精道中庸崇礼者制行谨而加谨以其属乎事理之分故皆为道问学之事尊德性而後可以道问学者诚则明也根上章之意也道问学而莫非尊德性者明则诚也乃此章之本指也夫能尊德性道问学则道凝矣故其行也虽与时位消息然而穷达治乱道无不存出处语默惟义所在要皆为尽道之圣人不以时位而有所加损也

子曰愚而好自用  不信民弗从

礼度文合之皆礼乐也礼乐合之皆礼也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则蔽之矣如夏殷周之兴礼乐达乎天下是斯道之行也周监二代损益大备故虽以夫子之圣而一於从周固其恪守为下之分而实文武周公之道寡所过失文之在兹盖夫子所以自任者也此一节释礼仪威仪待其人而後行之意言文武周公作者固行也夫子述者亦行也皆所谓有至德而道凝者也

故君子之道  而蚤有誉於天下者也

此君子即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者意实指夫子而言也本诸身者求诸德性之本徵诸庶民者验以当世之宜考三王建天地则参以已然之法象而理不差质鬼神俟後圣则握其自然之符契而神不二理之不差则知人知天矣天且不违而况鬼神乎盖天者百神之宰鬼神不能出於天地故也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盖三王者百世之师後圣不能出於三王故也此问学之极功圣人之能事故有位者得志加於民则礼度文是也有德者修身见於世则动言行是也容貌威仪动无非礼处物治事行无非度声音辞令言无非文故容比礼而节比乐声为律而身为度也振鹭学校之诗也学者不厌故曰无恶教者不倦故曰无斁此皆以切夫子之一言一动为万世师盖不待有议礼制度考文之权而百王之礼乐在是矣是以友教洙泗之间成就人才於斯为盛所谓德博而化天下文明者非夫子谁归哉此一节释道备於身则居上为下无所不宜之意

仲尼祖述尧舜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此其所以考诸三王而不缪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此其所以建诸天地而不悖无不覆载者衆理万事之兼该错行代明者衆妙万善之时出此皆仲尼之道之大也然皆其德之至者为之故又言万物并育於覆载之中而不相害道行乎四时日月之交错而不相悖皆小德之川流也其於穆不已存乎时行物生之先则大德之敦化也天地之道之大由於天地之德之至故知天地之所以为大者而仲尼可知已此一节推原圣人与天地道化之同以终章首发育峻极之义而以仲尼实之也右第九章 此章承上章而言明之极至以结首章所谓和也盖以明尽道则达道行而有以成天地之功故其效至使万物育焉发育万物则万物所以育峻极於天又极其功化之分而言之也尽道者烛理无毫末之差故其用则大而无外盖可大者圣人之业天地之所以为大者此也

惟天下至圣  足以有别也

至圣承前章圣人言也圣人者明之尽者也故言德则以智为首而又各就其德之分见者言之也然於分见之中而又各有表里之分聪明在外然聪藏而明?也睿知在内然睿发而知藏也以下四事莫不皆然聪明睿知者开先之智也文理密察者藏用之智也盖冬者万物所以终始故其德首尾见之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行而民莫不说

溥博渊泉以所存者言之溥徧则博大博大则渊深渊深则有本有本则又周流而溥徧矣其义又自为表里终始也时出即上文之四德发而皆中节者是也见言行即上章之动言行也莫不敬信说者和之应也圣人之道其盛如此而皆其德之溥博渊泉者为之也故曰诚则明矣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  故曰配天

声名洋溢即前段有誉於天下而极言之其所指者当谓文武周公道化盛行之时然亦有以决仲尼之若是也

右第十章 此章承前章圣人之道而指其所发之盛以终中节之和之义极至於血气尊亲则所谓顺万物之情而能使万物育者此也

惟天下至诚  夫焉有所倚

至诚承前章至诚言也至诚者诚之至者也故就一性之存主者言之而下文赞其德则又以仁为首也经纶者言其诚之无不流贯非指事为设施之迹也大本者未发之中也诚存则大本以此立而经纶从此出矣然性者命於天天命流行而化育万物者又性之本也知其性则知天故可即是而默契焉无倚言其中之至也有妄故有倚无妄则何倚之有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肫肫渊渊浩浩皆未发气象也仁者诚之藴故先曰其仁退藏於密故曰其渊体大无外故曰其天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天德即前章所谓不已之命而文王以纯德合之者是也至诚之德其妙如此而惟聪明睿知有以达之故曰明则诚矣

右第十一章 此章承前章至诚尽性而指其所存之神以终未发之中之义极至於上达天德则所谓合天地之德而能使天地位者此也 前两章先言至诚後言圣人此两章则先言至圣後言至诚前由体以及用此则自用而归体也中和之相为体用而和归於中者亦犹是而已矣

诗曰衣锦尚絅  温而理

前言诚以及於明言明而归於诚则诚者学之要也是以君子之学文不着而闇然盖务实而不近名专内而不徇外其心一於诚而已矣然闇然之中章者自不可掩故至淡至简至温而不厌而文且理焉诚明相生自然之理也

知远之近  可与入德矣

知远之由近则用心於近矣知风之有自则用心於自矣知微之莫显则用心於微矣此下学立心之始入德之方也

诗云潜虽伏矣  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凡四引诗皆承微而显之意而其功益深其效益大盖内省者检察之密也敬信者存养之厚也不赏怒而劝威者所感之深也笃恭而平者所存之神也内省则首章之谨独也敬信则首章之戒惧也喜怒而至於不用喜怒则和之至恭而至於笃恭则中之极也首章以功夫言则自体而用此以成德言则由浅而深也

诗云予怀明德  至矣

德至於不显则无以加故历引诗以赞之然无声无臭者非窈冥玄默之谓盖天命之体纯粹以精其心则普万物而无心其用则利天下而不言淡然无声臭之可窥也此天德之所以为至诚而达乎天德者於是为至也

右第十二章 此章与首章之义相首尾而总结全篇之意盖首章论体道之要而曰不睹不闻曰隐曰微推本於未发之初求端於方动之际皆所谓不见是图自证而自修之非人之所能与也所以然者天命之性其本体原若是也是以学问之事伪则炫於外诚则一於中炫於外则表暴而有迹一於中则收敛而无形自立心之始至於盛德之至虽浅深高下不同而其心则一故圣人不显之妙与天合德然方其闇然淡简即无声无臭之体而达乎天德之基也此书以中庸名篇者此理原於性命行乎道教惟其诚实而无妄是以至中而至常学道者以诚实无妄之心求之则内无隐怪之慕外无功利之贪淡泊平常无声色臭味之可娱悦然後可以明庶物察人伦而返乎性命之真矣故无声无臭者微妙之至即中庸之极也

中庸章段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