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淡水厅志

淡水厅志卷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志一封域志

星野疆界(道路附)山川形胜(八景附)

封域志者,即史家地理志也。史家总揽方州郡县,包举者大,故从统名「方志」;惟详所辖山川土宇,综核者密,政变今名。淡厅南自大甲溪、北至三貂岭、东极内山、西底于海,幅员辽阔,踞一郡四邑之上游,防海、绥番,尤关枢辖。迩者声教日辟,夷番向慕,海舶鳞次于口岸、豪民蚕食于番界,览其疆索,可以慨然兴揽辔澄清之志矣。志封域。

星野

疆界(道路附)

山川

形胜

星野

「史记」「天官书」:『扬州,牛女分野』。福建属扬州,台湾属福建,淡水属台湾,分野当从同。或本西人说,当从翼、轸。顾占星之术既渺,民生吏治无所关涉,存其绵蕞,即得天道远、人道迩。治厅县者,惟当尽人道;星占有变,则加儆焉可也。

疆界(道路附)

淡水厅在福建布政司东南大海中水程五百余里(竹堑之南嵌社与福州闽安镇遥对),水程计七、八更;六十里一更,约五百里。「明史」:『鸡笼淡水至福州五更』,在台湾府北,陆程三百五十九里。厅治背山面海,东至九芎林二十里;西至香山八里;南至虎头山二里;北至凤山崎十二里;西南至大甲溪一百五里,为彰化界;北至三貂之远望坑二百三十五里,为噶玛兰界。东尽内山,西底大海。其南与彰化界,亦有内山(西南亦边大海);其北与噶玛兰界,亦边大海。大概东南一带为内山番界,西北一带为大海,东北至鸡笼山脚为大海。罗经方位,由南而北自坤至艮,由东而西自巽至干。其广也,除内山大海,东西相距约二十八里。若自东南内山番界起,至西北一带沿海止,则淡北五、六十里不等,堑南六、七十里不等:盖北稍狭而南更宽也。其袤也,自大甲溪南彰化交界起,至三貂溪、噶玛兰交界止,南北相距旧称三百余里;以步计之,殆七百里(见「图说」)。再就西南大甲交界处起,至三貂岭脚止,二百九十五里;不向岭顶东行,再转北加行五里,至大鸡笼祖山沿海极北之道止,实袤三百里(上所云袤三百余里者,实自三貂岭脚起,不向北行大鸡笼祖山而行岭顶由东甲卯向、转东南巽巳向、至三貂远望坑交界处又加四十五里也)。

道路

厅城出南门八里香山塘,七里老衢崎铺,十里中港街(尖站),十五里后垄(宿站),二十里白沙墩汛,十里吞霄(尖站),十里猫盂,五里房里,十五里大甲汛(宿站),五里大甲溪南彰化交界:以上计南路一百五里。

厅北出北门十二里凤山崎,十里大湖口(尖站),十五里杨梅坜汛,十八里中坜(宿站),二十里桃仔园汛(尖站),十里龟仑岭顶汛,十五里海山口汛,十里艋舺汛(宿站)(由艋舺转而至关渡十五里,再至沪尾海口十五里),十里锡口铺,十五里水返脚汛铺(尖站),二十五里暖暖汛铺(宿站)(由暖暖转而北过狮球岭至大鸡笼街五里),三十里三貂岭脚(尖站)(由岭脚向北至大鸡笼祖山极北沿海止五里)。向东五里岭顶,向东南二十里顶双溪(宿站),向南二十里远望坑,噶玛兰交界(入兰界再五里草岭)(尖站):以上计北路二百三十五里。

淡兰拟辟便道议

由淡赴兰,率苦三貂险。远有议新辟便道者,途仅百十里(属淡者八十里、属兰者三十里)。林爽文乱时,当轴议防,以此为备道;请开未果。今存其议,以俟将来。计自艋舺武营南门启程,五里古亭村、水卞头,宜铺石;五里观音岭脚,亦宜石(原为田塍,约宽三尺。俟农隙时,培而廓之,以五尺为度);十里深坑仔街,有渡,宜船(中一里许山路,已修尚平);五里枫仔林,田塍尚阔;五里石碇仔街,凡石圳三处,宜凿宽广,便舆马往来(一长约五丈许,二约长一丈五尺,宽均二尺);五里乌涂崛岭脚,有内陂,水浅,宜石桥(约长五丈许),山路宜修;五里大隔门,全山路、宜修(山虽高数丈,幸袤平不陡);下岭五里柯仔仑坑,一半山路,树木阴翳,有两坑,宜木桥二(约长二丈许);五里粗崛坑,路平多树,亦有两坑,宜木桥二(如前);五里仁里坂,有渡,宜船,山路平,宜稍修;五里弯潭渡,有船(船惜小耕者所置,宜大之;此间山平多种茶,自茶园中行),过渡莺仔濑;五里石■〈石曹〉坑,宜木桥二(如前。山路虽平,宜阔。自枫仔林至石■〈石曹〉。坑凡四十里,人烟稠密);又五里三分仔坑,宜木桥(约长一丈许);五里顶双溪(水底碎石多棱),宜石桥(约长七丈许。山路树木蓊蔚);五里四堵寮,山路,宜阔;五里金面山头分水仑,即淡、兰交界,山路,宣修阔;八里岭脚礁溪街北(岭高而不险,居民多种茶,有市百余家);十七里噶玛兰三结街,大路平坦。综计宜设石桥二、木桥七、渡船三。旧设隘寮所以防番,今番已匿远,易以为尖、宿憩所。后有旅肆,则撤隘寮宜五座:一仁里坂,一石■〈石曹〉坑,一三分仔坑,一顶双溪,一四堵寮;其隘丁可就地雇募取粮。此路开行(旧路仍不废),亦利国便民之一端。留以告后之官斯土,有事会可乘者为之也(按此路曾会营查勘,亦有两路、一较近而费多,一稍远而费省;经费绌中止)。

山川

中路山:五指山、天马峰、横山、南河山、狮头山、三湾山、象齿林山、三重埔山、员山仔山、金山面山、吴宝■〈髟上告下〉山、茭力埔山、牛寮仔仙、鹿仔坑山、大崎山、葫芦堵山、大仑岭、中仑岭、风吹辇崎、虎头山、十八尖山、枕头山、柴梳山、埔仔顶山、黄金山、九芎林山、犁头尖山、石碎仑山、茄冬湖山、隙仔山、南隘山、宝斗仁山(俱详下)。

南路山:斗换坪山、砻钩崎、后庄埔山、老衢崎、鹿厨坑山、南港仔山、造桥山、西潭山、淡云湖山、马龙潭山、山仔顶山、内西潭山、桶盘山、芎蕉湾山、樟树林山、蛤仔市山、鸡笼仔山、gui头山、猫里山、大坪山、牛屎崎、嘉志阁西山、弸嵌山、乌眉崎、铜锣湾山、打那叭山、白沙墩山、吞霄内湖山、火炎山、蓬山、苑里山、石壁山、钱砧山、南日山、猫盂山、交眉山、合欢山(俱详下)。

北路山:盐菜瓮山、铜锣圈山、熬酒桶山、三合水山、新埔山、枋寮山、凤山崎、员山仔山、大湖口山、杨梅坜山、高山、长冈岭、头重溪山、中坜山、大鸡笼山、三貂山、大坪林山、远望岭、狮球岭、土地公岭、大小纱帽山、七星墩山、搭搭攸内湖山、剑潭山、芝兰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关渡山、大屯山、沪尾山、小鸡笼鼻头山、金包里山、鸡柔山、大磺山、锡口山、拳山、观音亭山、猴山尖、少熬酒桶山、咬狗寮尖、暗坑仔山、冷水坑尖、大姑嵌山、三坑仔山、三角涌山、鸢山(互见胜迹)、莺哥山(互见胜迹)、铜锣圈山、尖山、桃仔园大湖山、龟仑山、大坪顶山、南崁山、观音山、龟山、狮头岩、八里坌山、椰里历山、查内山、小龟仑山、佑武乃山、海山、蓬峙山、买猪末山、峰紫峙岭、南山、眩眩山、三台山、小凤山、岸里山、大平山(俱详下)、鸡笼屿、桶盘屿、烛台屿、旗竿屿、鸡心屿、香炉屿、鸟屿、罗汉石、抬簥屿、狮球屿、鸡笼尖(详下)。

五指山,距城三十余里,与香山港海口相对,屹立云霄,环排秀削,为厅治之祖山。其势自中港山后十里许突起者曰天马峰。以两峰相连,首昂尾低故名。在治南,折而西北,则擘■〈朝,余代月〉分支,有卫于北十余里者曰横山。又北七、八里曰南河山:此治之右肩也。有卫于南二十余里者曰狮头山。又南十余里曰三湾山:此治之左肩也。五指第三峰,低伏过峡,一缕纡徐,顿吉士屏,横亘五、六里许。其右在西北十余里曰象齿林山。又十余里曰三重埔山。又三,四里曰员山仔山。其左南下大埔,袤长十里许。凡五指之南,番所出入也。

金山面山,距城十里,为少祖山,与隙仔溪海口相对。自五指山第三峰之士屏,逶迤而西,圆峦净廓,细草芋绵。或云来龙实由吴宝髻山。其北三十余里曰茭力埔山,曰牛寮仔山:此治之右翼也。其南十余里曰鹿仔坑山,又十余里曰大崎山,又十余里曰葫芦堵山:此治之左翼也。由金山面西下,忽化阳脉,平原广衍,可六、七里,渐远而高,有窝曰出粟湖,不溢不竭;今为耕者凿以引溉,遂涸。湖广十余丈,周围皆平冈,分为三支:一支曰中仑岭,不甚宽绰;其南一支曰大仑岭,则闪侧盘曲,下连仟佰,遥接南门;其北一支为丝线过脉(土人以形名之),势复趋下曲而秀。又北之护卫过脉者曰风吹辇崎。再由过脉崛起而雄伟者曰虎头山,一名倒旗山;去治三里。其北曰十八尖山。虎头之下为外较场,其北下横斜小阜曰枕头山。其南旁横斜小阜为中冢。由外较场西下,而屋宇参差,烟火相望者,为巡司埔庄。在城东南隅,西面大海,万顷杳冥,村墟墩阜,亦嵚崎错落有致:以上厅治来龙所结穴也。

牛寮仔山,距城东北十四里。稍西十里许有小阜曰紫梳山。复西曰埔仔顶山,曰黄金洞山,相距约七、八里,皆金山面北所分支者。南河山在凤山崎东北,内山距五指山北二十余里。其西三十余里曰九芎林山,曰犁头尖山,层迭而下,形如展旗。再西七、八里,则一片平畴,为新社溪洲仔。

大崎山,距城南十里。其西五里曰石碎仑山。又西三里曰茄冬湖山。北九里曰隙仔山。南十里曰南隘山,在茄冬湖之西。又七里为香山鼻尾,环拱厅治。由香山东南五里许曰宝斗仁山。

——以上治中之山也。

大崎南行约二十里曰斗换坪山(一作对换坪)。西折六、七里曰砻钩崎,皆金山面南所分支者。砻钩南三、四里曰后庄埔。山下至平洋,达中港街。其北十里曰老衢崎,去治十五里。再由北而西,至斗换坪十四、五里,逾溪十七、八里曰三湾山。其西十七、八里曰鹿厨坑山,曰南港仔山。由南港过造桥山十五里,即西潭山新港仔。山下至北埔,皆属后珑堡。西潭山之西十余里曰淡云湖山,曰马龙潭山。潭在山中,大而深,中隔一山,分前后潭,四时不涸。曰山仔顶山。皆五指山南所分支者:此治左砂之拱卫也。

内西潭山,在南港仔南,下即海丰庄。过柳树湾蜿蜒而行,可达后垄。又南十二、三里曰桶盘山,层峦迭嶂。更迤而南十一、二里曰芎蕉湾山,二十二里曰樟树林山,皆属蛤仔市山。蛤仔市山南十二里曰鸡笼仔山,产磺油。由哈仔市西折七、八里gui头山,四里曰猫里山,又四里曰大坪山。由牛屎崎东下,即猫里街,又三里曰嘉志阁西山。复西行四里曰弸嵌山。其由大坪西分十三、四里为雷公嵌迤南社,二、三里曰乌眉崎。其由芎蕉湾复绕西南四里曰铜锣湾。山再折西北二十里,有小峰错落滨于海者曰打那叭山,一名礁荖叭山,曰白沙墩山。稍南五里曰吞霄内湖山。又南三、四十里曰火炎山。西下八里曰金山面。又二十余里曰蓬山。又十余里曰苑里山。铜锣湾之山形长,自猫里东南,直趋至苑里火炎诸山:此治左砂之外护也。

自火炎山过角口溪十余里,曰石壁山。西十余里曰铁砧山,一名银锭山。自大甲视之不高。然欲泊船大安,既见铁砧,半日方到。又为治东南之镇山。踰溪属彰化县界。又「府志」云:距治东南九十四里曰南日山,九十里曰猫盂山,七十里曰交眉山,六十里曰合欢山。交眉、合欢多生番所居。

——以上皆治南之山也。

盐菜瓮山,距城北三十里。又南北十余里曰铜锣圈山,内有熬酒桶山,南与后垄山相连极大。淡水各船赴福州,遇霁两旁见山,即此。由铜锣圈西下四里,平原复起为八张犁,南折十余里曰三合水山。又西南十余里曰新埔山。其西十余里曰枋寮山。又西五、六里曰凤山崎。五里曰员山仔山。稍西南五里曰凤鼻尾。皆五指山北所分支者:此治右砂之拱卫也。八张犁西南二十二里曰大湖口山。正西十里曰杨梅坜山。二十里曰长冈岭。稍西北十里曰头重溪山。十里曰中坜山又杨梅坜西曰高山,直接中坜而止。旧大路在长冈岭西海埔,今在杨梅坜、中坜,土牛故迹尚存:此治右砂之外护也。

次为大鸡笼山,距城北百五十里,极寒有雪,矗立巍然,日本人以此为指南。稍东曰三貂山(一作山朝山),双峰遥峙,高不可极。又十余里曰三貂大坪林山,亦极高大。台山分支始此。其北三十里分小支曰远望岭。由远望岭三十里至卯里鼻穿入海。远望岭去治二百五十里,复绕而东,为噶玛兰界。其由三貂三十里,西分一支,曰狮球岭。由狮球岭向西分下者曰土地公岭,曰大小纱帽山,曰七里墩山。各山不甚高大,复西出十余里为蜂仔峙。又下十里许为水返脚,谓潮涨至此也。复西二十余里曰搭搭攸内湖山。曲而转者十里,曰剑潭山。再四里曰芝兰山。再七里曰奇里岸山。淡水开垦自奇里岸始。再三里曰北投山。复曲而转十里曰关渡山。又西北二十里曰大屯山(一作大遯山),多白云,严冬有雪。西南十三里曰沪尾山,有炮台,俯瞰沧溟,日西下,则金光闪烁,气象万千。在大屯北二十余里曰小鸡笼鼻头山,山下有石,中空如门;为石门。再十余里曰金包里山。再十余里曰鸡柔山。在大屯南十余里曰大磺山,以土生硫,故名。山仅数仞,寸草不生。其由三貂西南七、八十里分一支曰锡口山。再十余里为六张犁,曰拳山。拳山东南曰枧尾山,曰十一命山,曰十五份山。后起曰观音亭山。其由三貂南四十余里分一支曰猴山尖。西下至狮头山为拳山内湖。其由东南八十余里分一支曰小熬酒桶山,一名蛇舌仔山,趋大坪林圳头而止。又分一支西折至咬狗寮尖,迤■〈辶里〉而南为横溪。北二十余里曰暗坑仔山。复西十余里曰冷水坑尖。下为摆接堡。再由咬狗寮尖内山东行,直趋大姑嵌,由大姑嵌山至三坑仔山,中有三角涌山。又有鸢山与莺哥山对峙,亦隶焉。再十余里与铜锣圈山毗连,复折而西北三十余里曰尖山。南曰桃仔园大湖山,距桃仔园五里。由大湖山而西五里曰龟仑山。西北十余里为海山堡。又西十余里曰大坪顶山。又南十余里曰南嵌山。西北二十里为观音山。内五里有龟山狮头岩,一名西云岩。外十里有八里岔山。山凡八面,故名;多雾。观音山为港口山,与大屯山对峙二十余里,乃淡水内港之镇山。锁钥海口极密。形家云:淡水之库藏也。中夹一港,包罗原隰,街市村落,碁布丛稠,竟忘其为滨海者。又新修「通志」云。距城东北三十五里曰椰里历山,又十五里曰查内山,生番居之。又去治百里曰小龟仑山,曰佑武乃山。百五十五里曰海山。旧为人迹不到,后内地之人耕作其中,而内港之路通矣。再百八十里曰蓬峙山。二百一十里曰买猪末山。二百三十五里曰峰紫峙岭。又云:东距治十里曰南山,在竹堑社南,与眩眩山形势相属。八十里曰三台山,生番居之。又云:小凤山在治北十里,为治右臂。北距四十五里曰岸里山,路皆险峻。又百四十里曰太平山。

——以上皆治北之山也。

鸡笼屿在治东北二百五十里。城社皆在西,约二十余里,为伪郑与日本交易处。属大鸡笼山之北,相隔不远,端圆尖秀,屹立海中,以象形名,大加蜡堡望之可见。其西南二十里许曰桶盘屿,可泊巨舰,为鸡笼港关锁。曰烛台屿、曰旗竿屿,各相对峙二十里许,俱水程。其东北曰鸡心屿,形如鸡心,因名。鸡香炉屿,曰鸟屿,水程两昼夜,海鸟育卵于此。南风恬时,土人驾小舟往拾,日得数斗。曰罗汉石,或立或欹,形状奇古。曰抬簥屿,横而长,中微高,波涛汨没,隐约欲动。曰狮故屿(一名半月沉江),以滨海有两山,大者如狮,小者如球,故名。又有石曰鸡笼尖(俗名鸡笼杙),各屿迭见错出,皆属发龙之所。

北路溪:竹堑溪、眩眩溪、金门厝溪、凤山崎溪、鱼寮港、红毛港溪、杨梅坜溪、头重溪、中坜溪、大溪墘、蚝壳港、咬吧里溪、田厝溪、茄冬溪、霄里溪、南嵌溪、九十九溪、南溪、秀才潭、石头溪、三角涌溪、横溪、狮头潭、小龟仑溪、青潭溪、番仔港、关渡、北溪、苎仔潭、八连港、剑潭(互见「胜迹」)、双溪、磺溪、内湖溪、石壁潭(互见「胜迹」)、青潭溪、峰仔峙溪(互见「胜迹」)、北势溪、桶后溪、南势溪、直潭、艋舺溪、新庄溪、摆接溪、大隆同溪、和尚洲、长豆溪、上淡水溪、磺港、顶双溪、远望坑溪(俱详下)。

南路溪:隙仔溪、青草湖、盐水港溪、茄冬湖、中港溪、后垄溪、蚝壳港、打那叭溪、五湖、四湖、吞霄溪、苑里溪、大安溪、房里溪、土地公港、大甲溪(俱详下)。

竹堑溪距城北十五里,其源出眩眩内山。又东行,受查内山之水,西入眩眩溪,在治西四里。其源亦出内山,合邻仔吧荖山之水,流入竹堑溪。西出为港入海。港分南北二线,可泊小船,候潮出入。如溪流甲压,港路无定,昼则循标而行,夜则篝灯为号。

金门厝溪,距城十里,其源出五指山。北会象齿林南河之水,西行十余里,受九芎林、六张犁之水,稍转而南至斗仑,会三重埔尾圆山仔管甫坑尾柴梳山之水,经湳仔庄后,由槺榔庄、船头庄,或三、四里,或四、五里。计三十余里入海。近因斗仑上流沙压冲断犁头山尾微分一水,入于凤山崎溪。凤山崎溪距城北十里,其源出铜锣圈、盐菜瓮,过三合水。会犁头山北之水,绕枋寮山前,转新社边,至嵌顶庄及鱼寮港,五、六十里中,一归堑港入海,一归内港入海。红毛港溪,距城二十余里,会羊矢窝、北窝、照镜诸水,五、六里入海。

杨梅坜溪、头重溪、中坜溪,在红毛港北分三支,距城四十五里。由芝葩里大溪、墘蚝壳港三十余里入海。

大溪,距城北五十里,其源出查内山。又发源于合嵌山者,曰咬吧里溪。曰田厝溪,去治一百一十里。曰茄冬溪,去治九十里。合北内山之流为霄里溪,去治九十五里。过小龟仑山汇于南嵌社,为南嵌溪。自竹堑至南嵌,每一溪十数湾折,俗称为九十九溪。由南嵌东受关渡门水,西入海。南嵌以上五溪,水底皆石。

南嵌溪在中坜溪北,距城七十五里。其源出铜锣圈北大姑嵌西,受霄里下嵌之水,由桃仔园会龟仑岭南诸水入海。

内港二大溪。一曰南溪,其源出大坝尖山,会咬狗寮尖山,西流过佑武乃山,西北至三坑仔,绕观音亭北至茅草山,过秀才潭西北为石头溪。又东过鸢山,南会三角涌溪、横溪,南京过狮头潭至大安山,北至沙仑会石头溪,西北至新庄,会海山小龟仑溪。北东至艋舺,南会内湖,青潭溪。东至大隆同,东北过番仔沟,会峰仔峙溪。北至关渡,计百里许。石头溪自乾隆二十四年大水冲压,今为旱溪。一曰北溪,其源出三貂山苎仔潭,过鲫鱼坑,出石碇北,东会狮毯岭西流,西北至峰仔峙,又西北至南港仔,北会八连港。过锡口至剑潭,北过芝兰,会双溪。又北至内北投,会磺溪。北西至关渡,计百二十余里。

内湖溪,其源出鹿寮窟。西流、南会升高坑,北会万顺寮坑,西北至内湖陂,过石门,西南至石壁潭,南会青潭溪。青潭溪之原有二:其一来自石槽,西过火炎山,西南过熬酒桶山曰北势。溪水性至冬亦温。其一发汤头社山,东流西会咬狗寮尖山坑,南会桶后溪,过熬酒桶山曰南势。溪水性盛夏亦冷。由南势会北势,北至屈尺西过较场埔,至下石厝;北过直潭,东至青潭;东北至赤涂嵌;北过暗坑仔尖山,至秀朗社,与内湖溪合流,出港仔嘴北东至艋舺。

艋舺溪,北受拳山、后猴山、尖狮头山、大坪林之水,又北受小北势溪、大北势溪、小熬酒桶山前后之水,皆分自三貂来者。又南受咬狗寮尖、暗坑仔之水,至艋舺街南,与新庄溪会流入港。

摆接溪,其源出三坑仔、大姑嵌、尖山。北至三角涌,经二甲九。复北受咬狗寮尖横溪之水,南与新庄溪、龟仑海山之水,会流入海。

大隆同溪,其源自暖暖、三爪仔。至保长坑,水势微急,经峰仔峙下濑有声。其西南曰水返脚,复绕锡口转至剑潭。又西南经大隆同至番仔沟,会摆接溪、新庄溪、艋舺溪,经关渡入港。大隆同外有和尚洲平阔。

关渡西南又受一小溪,其源发太平山。二十里许至小狮头山,会南北大溪,俱北出关渡门。诸溪至关渡而聚焉:曰长豆溪,由八里岔入;曰磺溪由北投庄入;曰大隆同溪,由番仔沟入;曰摆接溪,由二甲九入。曰艋舺溪,与新庄溪由艋舺溪入。别有大澳,分为二支:东北由毛少翁搭搭攸,凡四、五曲,至峰紫峙;西南由武朥湾社,各数十里,至沪尾港入海。

上淡水溪,在沪尾港东北二十里。其源出东北大山中,深十余丈。再西流北折合大隆同水。

磺溪,在关渡旁,距城一百二十五里。其源自大磺山西南,绕出关渡口,与大溪会合。又有磺港,亦以产磺得名,在金包里,距城一百九十余里。自大磺山北起,由正北出海,其源短而流浅;外多沙线。

顶双溪,在三貂岭东南,距城二百二十里。自岭脚起,至溪边,水程二十五里。其源出于三貂,东汇四近诸山,由东北入海。浅窄外多沙泥。

远望坑溪,在顶双溪东南,距城三百四十里;为淡兰交界。溪南属兰,溪北属淡。其源出于噶玛兰东面诸山,由东南至兰界入海。

——以上皆治北之溪也。

隙仔溪,距城南十里。其源出金山面,南受大崎、葫芦、堵山之水,经双溪,受枫仔、林尾仔,之水,绕青草湖,转折而北,至隙仔庄;复曲而西,经南势庄、羊寮庄,受牛埔及香山坑诸水,三十余里入海。

盐水港,距城南二十五里。其源出宝斗仁内,经南隘外,北受八股山、鸟仔林、茄冬湖之水,二十余里西入海。

中港溪,在香山口,南距城三十里。其源出合欢山,历五指山下,自大埔南流,直至三湾,折而西,经斗换坪,受土牛庄上埔之水,至鳗鱼屈头,复折而南,受南港仔之水。再迤而西,受马龙潭之水,北受后庄山寮庄、中港街之水,四十余里汇西入海。

后垄溪,在中港南,距城四十五里。其源出内西潭,至海丰庄,会蛤仔市、猫里、嘉志阁、诸水,经弸嵌山下,至街仔尾分而为二;一绕溪洲后,蚝壳港、至泊仔寮。一为正流,由溪洲前、受后垄仔底庄、松仔脚庄、南社诸水,至泊仔寮,合蚝壳港,经乌眉崎尾;复北纳新港埔妈祖宫后溪诸水入海。

打那叭溪,在后垄,南距城五十五里。其源出铜锣湾,经五湖、四湖,绕打那叭崎下,十余里入海。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南,距城七十里。其源出内湖,受吞霄社街后之水,二十余里入海。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距城八十里。其源出大坑口铜锣湾。西面诸山之水,绕弸嵌山,经瓦窑山,折而北四十余里入海。

大安溪、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距城九十余里。其源出猫里东南铜锣湾山后,受内山之水,直趋至火炎山。山势屈曲,汇为深潭,曰鲤鱼潭。至山角口,水势复汜滥。其近房里者为房里溪。近大安者为大安溪,又名顶店溪。或水骤大,四散奔腾,分决难测。稍南曰土地公港可涉。房里、土地公、二口近已沙泥淤塞。惟大安口沙稍顺,计四十余里入海。

大甲溪,在大安口南,距城一百零二里。其源在内山,经石壁旧社、月眉庄、铁砧山,由大甲城南西入海。溪阔三里许,无水时小石嵂崒可履,或外阴晴而内山暴雨,则横流猝至。惟视内山昏黑,及有巨石冲击声,须急渡,稍迟则水大至不可行。南尽彰化县界。

——以上皆治南之溪也。

淡地诸山本无正名,皆从番语译出。每以所隶堡社称之。间或一山分两堡即得二名。或远近互称,今昔迥异。亦有一名而南北相同者。今采「通志」及郡县各「志」,参以郑稿,或有缺漏,当再列焉。

形胜

淡水江北海之津梁「客问」,可容多船。港门为正「理台末议」,在诸罗极北。中有崇山大川,深林旷野。南连南嵌,北接鸡笼,西通大海,东倚层峦。计一隅可二百余里「使槎录」。昔人所谓乾坤东港,华岩娑婆洋世界名为鸡笼。考其源、则琉球之余种。自哈喇分支「蓉洲文稿」。小鸡笼蜿蜒而南、烟霏雾霭,峰峦不可枚举「旧志」。过凤崎一望平芜。至南嵌、野水纵横,或厉或揭。俗所云九十九溪也「使槎录」。鸡心石门蓬山后垄,重洋砥柱,撄波抟浪「客问」。关渡潮流分为两支,各数十里而止。包络原野,山环水聚,洋洋乎巨观也「使槎录」。

全淡八景

指峰凌霄、香山观海、鸡屿晴雪、凤崎晚霞、沪口飞轮、隙溪吐墨、剑潭幻影、关渡划流。

旧传堑南八景、淡北内外各八景,鸡笼亦有八景;畛域太分,且有牵强而足成之者。兹择全淡山川之胜,南北各得其四,总为八景。五指山、香山、鸡笼山、凤山崎,皆山也。前列之鸡笼、为「郡志」八景之一,似不可阙。沪尾、隙仔溪、剑潭、关渡,皆水也,故次之。沪尾近为官制轮船停泊,每海波如镜,远望有浓烟一点,俄顷间而船至矣;殊常之景,更不可阙。坌岭固佳,即属沪滨,故不采。至若各景旧目仍附列,不没前人之评隲云尔。

附堑南八景:凤崎远眺、金门晚渡、北线听涛、船港渔灯、衢岭晓烟、香山夕照、隙溪墨水、五指连云。淡北内八景:坌岭吐雾、戍台夕阳、淡江吼涛、关渡分潮、屯山积雪、芦洲泛月、剑潭夜光、峰峙滩音。淡北外八景:罗汉朝佛、半月沉江、龙目甘泉、马鋉番房、峰溪石壁、海岸石门、石屏锦麟、烛台双峙。鸡笼八景:鲎屿凝烟、社寮晓日、海门澄清、杙峰耸翠、奎山聚雨、球岭市云、峰顶观瀑、仙洞听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