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寒论辩证广注

回阳丹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治阴毒伤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气胀。脉候沉细。

荜澄茄(半两) 木香 干蝎(各半两)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硫黄(细研入半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干姜(一分炮裂锉)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生姜汤下。频服三服。复以热酒一盏投之。以浓衣盖定。取汗为度。

琥按上方。亦三阴经齐走。而干全蝎吴茱萸。专主厥阴风寒。故海藏云其治小腹痛。为最重之剂也。

刘河间云:寒者。上下所生水液。澄彻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本末不经有见阳热证。其脉迟者是也。此因饮食冷物过多。阴胜阳衰而为中寒也。或冷热相并。而反阳气怫郁。不能宣散。怫热内作。以成热证者。不可亦言为冷。当以成证辩之。

琥按上论云。本末不经者。言始终不常也。始见本寒证。末后又见阳热。乃阴极似阳。阴胜阳衰而脉迟。为中寒也。或冷热相并云云者。推刘氏之意。以热病多而寒证少。学人不可不细辩也。

丹溪云:中寒主乎温散。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得寒物者。从补中益气汤。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用 前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必先用参 托住正气。气虚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之剂。如果气虚者。方可用此法。胃气大虚。必当温散。理中汤相宜。甚者加附子。仓卒感受大寒之气。其病即发。非若伤寒 之邪。循经。以渐而深也。以上治法。宜于南。不宜北。

琥按上丹溪论中寒之人。本气虚。以气不虚。则不中也。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附录云。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故外感甚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感极少。故当从内伤例治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