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大杂烩

民初黑龙潭求雨忆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翻开公元一九七九年历书,岁次庚申是十龙治水,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龙多四靠”,必定是个旱年。不管这个说法是迷信说法,还是经验累积,可是这一年夏季,果然是雨稀云薄。梅雨时期不霉不雨,整天骄阳灼肤,全台湾南北各地水库,用水量增多,蒸发量加速,蓄水日渐枯竭,甚至干涸见底。自来水公司为了节约水源,从三日一停水,缩短为隔日一停水,并且把民间四百九十七口深水井一律开放,以应急需。幸亏“诺克斯”、“珀西”两个台风相继而来,这可怕的干旱现象,才宣告解除。

古代久旱不雨,天子亲率百官,郊天求雨,盼望早降甘霖,这本是民智未开时代的一种迷信举动,想不到民国肇建之后,又重新上演了一次。舍亲王嵩儒亦曾亲与其事,事后他把这件事当说故事讲给我们听,所以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说:“冯华甫(国璋)任大总统时期,有一年从立夏到处暑一百多天之中,华北平津一带滴雨未下,连井水都干枯了。当年还没有电冰箱,一般人想吃点冷藏的水果,只有用竹筐、篾篮把瓜果系到井里去镇凉,可是井水一干,连冰镇的西瓜、香瓜也没得吃了。北平东西南北城本来各有一处藏冰的冰窖,以什刹海的冰窖土厚冰坚,储量最多,规模最大。可是那一年夏天骄阳熇熇,培土都被晒透,冬季堆藏整方的天然冰,纷纷自动溶解。一般卖冷饮的小贩,只好舍弃卖冷饮,改操别业。最惨的是一些饭庄酒肆,凡是离不开冰的鱼虾鳞介,简直无法储藏,有些饭庄虽不收歇,索性借口暑季修理炉灶,也暂停营业。

“市面谣诼繁兴,有人说这都是上一年冯大总统把中南海的水全部漉干,竭泽而渔,激怒了护海龙王,因此多日不雨以示警惩。这种谣言不久传到冯大总统耳朵里去,他虽不尽信,但内心也为之怵惕难安。那时北洋政府又正在闹穷,知道从元明以迄逊清,每逢帝后万寿或是皇储公主诞生举行祝寿汤饼庆典时,都要买上若干种鱼类,分别挂上龙纹凤彩大小赤金牌子,送到西海子太液池(中南海)放生。历代累积,系有金牌的鱼类,当然为数不少,于是跟德国一家打捞公司签订合约,委托打捞。政府的财源固然涸辙稍苏,而冯大总统自然也稍沾余润。可是这种风言风语,经报章杂志那么一渲染,加上各地报荒旱请救济的官文书源源而来,冯大总统当然也有点儿沉不住气,忐忑不安起来。

“政事堂有一位右丞向大总统献议,明清两代每逢旱魃为虐,就请个铁牌到京西黑龙潭求雨,现在虽不应迷信神权,可是求雨之后,碰巧甘霖沛降,也可稍慰群众延颈举趾喁喁之望。这个建议虽获采纳,可是以堂堂元首之尊,居然如此迷信神权,未免有些踌躇起来。最后想出个两全之策,于是以循各地农民陈情,俯顺舆情为由,皇皇功令特派农商总长前往黑龙潭求雨。等公文送达农商部,偏偏当时农商总长是位维新人物,不信神权,可是府令难违,由部令指派技监朱晋(子明)代表与祭。朱是清末东陵种树大臣梁鼎芬的高徒,而且对明清两代祀典礼仪研究有素,这一指派,可以说派得其人。

“朱祭后谈说:‘求雨铁牌是江西龙虎山第四十二代乾坤太乙真人张天师在元代求雨留下来的,一直供奉在大光明殿(明代万寿宫成祖的潜邸,嘉靖后改名大光明殿,成为专门设醮祈雨、降福消灾的道场),所有箓坛法器,幢旛帷幔,星羽辉煌,冠笏焜耀,肃穆壮观。不幸咸丰末年,户部一场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把户籍档案全部烧光,多亏一场豪雨,才把大火扑灭。有人建议把龙虎山求雨铁牌请来镇压,于是张天师铁牌就移驾户部供奉起来了。民国肇建,旧户部衙门划归财政部所属各财税机关办公,供奉铁牌的小院,划归煤类特税局辖内,门扉深扃,积尘盈寸,已经鲜为人知。既然要到黑龙潭求雨,必须找到铁牌,护送到潭边祇祭。经多方察访,才把铁牌请出,由彩亭供奉,鼓乐引导径去黑龙潭。潭在西直门外三十余里冷泉村之北画眉山上,潭址广达七八十米。据说金代妇女拿潭边石头紫黛青螺当画眉笔使用,所以一泓潭水,看起来也是黑黯黯的。又说潭内潜藏着一条黑色巨龙,所以更增加了几分神秘恐怖之感。因为黑龙潭的水从未干涸过,也从未泛滥过,所以在西北山坡上盖了一座龙王庙。殿宇依山势而建,廊腰缦回,修柯戛云。故都专供龙王的庙宇极少,除了中南海的万善殿,就是颐和园的龙王堂,而且供的都是龙王神主,只有黑龙潭的龙王庙是塑像,铜冠绯氅,比南方龙王庙采用冕旒执圭,还要显得神武奇伟。早年庙里还有个庙祝叫高门斗,后来因为民初破除迷信,没了香火,他也就另谋生计,这次黑龙潭求雨,他居然赶回来应差。高门斗说光绪二十二年(1896)曾经有过一次求雨祭典,一晃儿又是好几十年的事了。他听老辈人说,明代的严分宜(嵩)在明世宗时,曾奉派到黑龙潭求雨,将铁牌供在潭边拈香祝祷后,忽然一阵怪风吹落潭心,潭黑如墨,虽出重金,谁也不敢入潭捞取。现在这块龙象飞白的铁牌,已经不是天师府的故物了。在清代戴梓(文开)《耕烟随笔》中,有一则说到严嵩求雨铁牌坠落潭内,现有铁牌已非原物的记载。高门斗的话,倒也并非毫无根据的信口雌黄呢。这次祭潭求雨之后,过没几天,果然下了一场盈畴遍野的大雨,旱象昭苏,总算雨没白求。’”

这段故事说来已是半世纪以前的事了。

笔者在抗战之前去湖南醴陵,又赶上一档子求雨趣剧。那年当地大旱,大家把泥塑龙王神像从庙里抬出来满街游走,一面走一面往龙王身上泼凉水,一群小孩头戴柳树枝编的帽圈,敲锣打鼓,在前引导,后面跟着若干佛婆手里都拿着香,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她们念的什么经谶,跟人打听才知是求雨的行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