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唐宋词选释

下卷 宋词之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满江红

岳 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高宗绍兴年间,曾两度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晚年退居吴兴卞山。有《石林词》。

八声甘州

寿阳楼1 八公山作

故都2 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3 ,芝兰秀发4 ,戈戟云横5 。坐看骄兵南渡6 ,沸浪骇奔鲸7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8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9 。东山老10 ,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⑪ 。

【注释】

1“寿阳楼”,寿州城楼,地在安徽省。  2“故都”,指建康,今南京市。  3《南齐书·王僧虔传》:“迁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官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有“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句。《景定建康志》卷十六:“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词意指谢氏子弟,在淝水战役立功者,如谢石、谢玄等。  4《世说新语·言语》载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每引来比喻好的青年子弟。  5《世说新语·赏誉》:“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这里亦说他们胸怀韬略,无所不有。  6指晋太元八年(383)秦苻坚大举伐晋。  7“奔鲸”,鲸鲵鲵,以比巨寇。《左传·宣公十二年》:“取其鲸鲵而封之。”  8八公山在淝水之北,本以淮南八公在此炼丹得名。《晋书·苻坚载记》:“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苻)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峥嵘”,高峻貌。  9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10“东山”,谢安早年隐居的地方,今浙江、江苏,传说有好几处他的古迹,当以在会稽者为正。“东山老”即指谢安,作者在此以谢安自喻。  ⑪《世说新语·言语》载王羲之对谢安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岁晚”所谓“年在桑榆”也。谢安在晚年功名虽盛,当时晋孝武帝对他也很猜忌,所以并不甚得意。桓伊亦淝水战役立功将帅之一。《晋书·桓伊传》:“伊字叔夏,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忤,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作者用这故事,表示自己在政治上的牢骚。又苏轼《陪欧阳公燕西湖》歌行结句云:“坐无桓伊能抚筝。”本词亦以“桓筝”结尾,和东坡诗相同。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1 。寒声隐地初听2 ,中夜入梧桐。起瞰3 高城四顾,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4 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5 ,挥手弦声发处,双雁落遥空6 。老矣真堪惜,回首望云中7 。

【注释】

1言西风一起,秋事就促迫了。“秋事”,包括秋收、制寒衣等。  2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四:“秋听殷地发。”“殷”,仄声,与“隐”通,状声音振动。本《诗经·召南》“殷其雷”。  3瞰,俯视。  4射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四《入朝曲》:“叠鼓送华辀。”《文选》李善注:“小击鼓谓之叠。”  5“虎士”,见《周礼》贾疏,后通称勇士,与虎臣、虎将用法相似。  6序言“连发三中的”,这里说一箭落双雁,事异而意同,盖极言其善射耳。  7“回首”有北望中原意;“云中”如直作地名解,用冯唐事,似觉呆板。王维《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咏善射,与词意为合。

朱敦儒

朱敦儒(1087—1159),字希真,洛阳人。绍兴五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附秦桧,任鸿胪少卿。桧死,敦儒亦罢官。晚住在浙江嘉兴。有《樵歌》。

卜算子1

旅雁向南飞2 ,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3 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4 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

1本篇以雁作比喻,与中卷苏轼《卜算子》词作法似相近,却反映出北宋末动乱的状况。首句即喻南渡事。  2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  3“汀”,平水。《说文》:“汀,平也。”  4“矰”,短箭。“缴”,以生丝系矢而射,亦称弋射。《淮南子·修务训》:“衔芦而翔,以备矰弋。”李白《鸣雁行》:“畏逢矰缴惊相呼”,即本词下片意。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1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2 。中原乱,簪缨3 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4 。

【注释】

1清秋时节,倚楼西望。  2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3指当时衣冠人物。  4扬州在宋南渡时屡经兵乱,详下姜夔《扬州慢》注10。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政和三年上舍。绍兴时,官至参知政事。以诗名,又工词。有《无住词》。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1 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2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3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4 。

【注释】

1“午桥”,桥名,在洛阳南。  2从皇甫松《望江南》“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句意化出,而优美壮美不同。  3只就自己说,言外有多少艰难,故人谢世意。  4结句开拓,点缀夜登小阁本题。全篇慷慨明快。

曹 勋

曹勋(1098—1174),字功显,阳翟(今属河南)人。曹组之子。宣和五年进士。有《松隐乐府》。

饮马歌1

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2 道。暮沙明残照,塞烽3 云间小。断鸿悲,陇4 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注释】

1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本词篇题以及篇中大意多与此诗相合。  2交河城,汉车师前国地,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在高处举烟火,远处可见,或烧狼粪,其烟直上,用以传报警信,叫“烽火”。并详下张孝祥《六州歌头》注⑮。  4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两省界上,亦称陇坂。沈佺期《陇头水》:“陇雁度寒天。”

清平乐

秋凉破暑,暑气迟迟去。最喜连日风和雨,断送凉生庭户1 。  晚来灯火回廊,有人新酒2 初尝。且喜薄衾围暖,却愁秋月如霜。

【注释】

1言风雨带来了秋凉。《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断送,犹云推送之送,或迎送之送也。”  2《武林旧事》卷三“迎新”条:“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开煮(煮酒),九月初开清(清酒)。”《梦粱录》卷四:“中秋前,诸酒库中申明点检所,择日排办迎新。”是新酒初成,在八九月间。到清中世,扬州还有类似的情形。“八月开生”,见《扬州画舫录》卷十三。时间与上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指煮酒事不同。

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州乌江(今属安徽)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官至显谟阁直学士。有《于湖词》。

六州歌头1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2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3 ,黯销凝4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5 ,亦膻腥。隔水毡乡6 落日,牛羊下7 区脱8 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9 ,笳鼓悲鸣,遣10 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⑪ ,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⑫ ,渺神京⑬ 。干羽方怀远⑭ ,静烽燧⑮,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⑯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⑰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⑱ ,有泪如倾⑲ 。

【注释】

1本鼓吹曲,音调悲壮。“六州”,皆唐时西边州名:伊、梁、甘、石、渭、氐。  2南渡自来形势,必须守淮,长淮不守,北骑临江矣。淮上一带在当时已为边境,本是平原。这里承“关塞”下一“平”字,又加“莽然”的形容语,见得边境防备之疏,一片空虚光景。  3“边声”,见中卷范仲淹《渔家傲》注2。  4黯销凝,无语出神的状态。见范仲淹《苏幕遮》注3。  5“洙”、“泗”,鲁二水名,指孔子故乡。“弦歌地”,孔子讲学的地方。《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礼记·檀弓上》:“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  6“毡乡”,胡人所居地,在那边搭了许多毡子的帐篷。或在这里断句,详下注。  7《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从此看来,“落日牛羊下”当连文,故近人选本多以五字为句;而较早的选本每在“落日”下逗句,“牛羊下”连下“区脱纵横”:二读不同。《词谱》卷三十八列《六州歌头》各体中,这两种断句法都有。今按张孝祥以前,有李冠“秦亡草昧”咏刘项事一首很出名,程大昌《演繁露》所谓“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是也。此篇一作刘潜词。李冠、刘潜并北宋时人,张作在后,盖受了那词的启发,改为叙述近代兴亡事。如本篇结句云,“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与彼篇结句“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十分相似。彼词作“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今即依之断句。就词意而论,“毡乡”缀“落日”,“区脱纵横”点“牛羊下”,光景鲜明,句法亦较生动。原典在《诗经》本为两句,不妨分用。  8“区”(ou)。“区脱”亦作“瓯脱”,见《汉书·苏武传》、《匈奴传》。注家说亦纷歧,盖胡人所筑土室,为斥候之用。这句见得彼方倒是防备得很严密的。  9《汉书·终军传》:“越地及匈奴名王有率众来降者。”又《匈奴传》:“虏名王贵人以百数。”这里“名王”借指金国的将帅。“骑火”,拿着火把的马朶。《史记·匈奴传》:“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王勃《春思赋》:“燕山烽火夜应明。”此虽指事不同,而光景仿佛之。  10“遣”,使。  ⑪“埃蠹”,尘封虫蛀,言武器弃置不用。  ⑫“零”,尽。“岁将零”,年岁已晚。  ⑬“神京”,即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⑭《尚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干”,盾牌;“羽”,翟羽,即雉鸡毛,皆舞者所执。这里说当时朝廷与金人讲和。  ⑮《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后汉书·光武帝纪》“修烽燧”,注云:“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静烽燧”,亦言其不用。  ⑯“驰骛”,奔波忙碌。“若为情”,若何为情,犹今普通话“怎么好意思”,苏州话“阿要难为情”。  ⑰“翠葆”,将翠鸟的羽毛结成伞形,立在驱上。“霓旌”,五彩的旌旗。意指皇帝的车驾。  ⑱“膺”,胸。  ⑲《说郛》本《朝野遗记》:“近张安国在建康留守席上赋一篇云:‘长淮望断……’歌阙,魏公为罢席而入。”魏公指张浚,是当时主战的将帅。

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1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2 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3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4 经年,孤光5 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6 空阔。尽吸西江7 ,细斟北斗8 ,万象为宾客9 。扣舷10 独笑,不知今夕何夕⑪ 。

【注释】

1湖南洞庭、青草两湖相连,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杜甫《宿青草湖》:“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2“琼”,《说文》本训赤玉,但后来多作白玉用,且用为形容词,状洁白。  3苏轼《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  4两粤之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称“岭海”。《文选》载陆机《赠顾公真诗》,李善注引裴渊《广州记》“五岭”云:“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此句一作“岭表”,五岭之外,意亦同。作者曾为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见《宋史》本传。  5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6《尚书·禹贡》:“又东为沧浪之水。”本指汉水的下流,这里意在清波泛舟。《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语亦见《楚辞·渔父》。  7《景德传灯录》卷八,载襄州居士庞蕴(字道玄)“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顿领玄要。”此借禅宗语写自己喝酒和豪迈的胸襟。“西江”即指西来的大江。  8《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把天上的星斗想象为人间的酒斗,古代早有这样的传说。《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9以自己做主人,故万物皆为宾客。《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这里连着上文,也含有请客喝酒的意思。  10“舷”,船唇,船边。王勃《采莲赋》:“叩舷击榜。”即打桨的意思。这里恐只用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⑪杜甫《赠卫八处士》:“今夕复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翁,许昌(今属河南)人。官至吏部尚书,休官住上饶(今属江西)。有《南涧词》。

好事近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1 。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2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3 。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4 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5 。

【注释】

1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作者出使金国。《金史》记载为大定十三年三月。  2王维《菩提寺禁私成口号诵示裴迪》:“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凝碧池在唐洛阳禁苑内。借安禄山事以喻金人。“安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见《资治通鉴》卷二一八。  3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唐明皇选坐部伎三百人,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见《新唐书·礼乐志》。  4“野烟”,亦本王维前诗:“万户伤心生野烟。”  5下片作意略同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

陆 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晚号放翁,山阴(今属浙江)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经历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1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2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3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4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5 ,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6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7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8 。

【注释】

1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王炎宣抚川陕,作者在他幕府中参军,次年来成都。  2“川”可指陆地,“平川”亦谓平原,详《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现在戏剧曲艺里还说“地平川”。作者在南郑时有猎虎事,见他的《忆昔》诗。  3“青毡”即指“野帐”。“暮归野帐”是叙述,“雪压青毡”是形容,为一义之互文。白居易有《青毡帐二十韵》,见《白香山诗后集》卷十二。王昌龄《箜篌引》:“碧毛毡帐河曲游。”  4韩浦《寄弟》:“十样蛮笺出益州。”指蜀纸。  5苏轼《河满子》词:“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作者《老学庵笔记》卷六:“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看东坡词,这药市的集会,在北宋已然。  6《周书》卷十六《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李商隐《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旧主江边侧帽檐。”温庭筠《赠知音》:“不语垂鞭上柳堤。”  7“尊”,酒器,仿佛现在的酒壶、酒瓶。  8万里“封侯”,班超故事,见下《诉衷情》注1。这里参用《史记·李将军传》李广数奇不得封侯事,却从反面立意,结尾挑起一笔,不信“富贵在天”之说。曹操《步出夏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谓“烈士暮年”,意亦相合。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1 ,匹马戍梁州2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3 。  胡未灭,鬓先秋4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5 。

【注释】

1有看相的向班超说:“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又说:“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俱见《后汉书·班超传》。  2戍,以兵守边。“梁州”,《尚书·禹贡》九州之一。今陕西南部及四川省地。   3《战国策·秦策》载苏秦事,“黑貂之裘敝”。  4“鬓先秋”,鬓早衰,言发早白了。鬓如有霜,故曰“秋”。  5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心在”,心犹在。“身老”,人已老。“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虽泛指边塞,亦有取义。唐薛仁贵西征,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见《新唐书·薛仁贵传》)“沧洲”,水边,指隐者所居。

钗头凤1

红酥手,黄藤2 酒,满城春色宫墙柳3 。东风恶4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5 。错,错,错!  春如旧6 ,人空瘦,泪痕红浥7 鲛绡8 透。桃花落,闲池阁9 。山盟10 虽在,锦书⑪ 难托。莫,莫,莫⑫ !

【注释】

1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下文即引此词),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年(1151)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名士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周密《齐东野语》卷一:“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岁(1155)也……”上引均当时人记载,盖得其实。《野语》下文尚有记放翁晚年赋诗重题诸事,从略。今传唐氏和词全文《历代诗余》卷一一八引夸娥斋主人说),当是后人依断句补拟。又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载唐氏平韵《钗头凤》全文。  2“黄藤”,藤黄,状酒的颜色,与上“红酥”对偶。一说当作“黄縢”。“縢”有缄封义。宋时官酒上有黄纸封口,称黄封酒。作者《酒诗》:“一壶花露拆黄縢。”黄縢酒固有依据,但这里是否用它,却为另一问题。《耆旧续闻》所云“黄封酒”,与本句恐不相干。  3以上三句,首叙往日欢游踪迹。曰“宫墙柳”,不必是沈园。后文由回忆再说到近事。  4周邦彦《瑞鹤仙》:“东风何事又恶。”本句起换韵与下片“落”、“阁”等叶。  5“离索”,离群索居,见《礼记·檀弓上》。郑注:“索,犹散也。”“离索”犹言“分索”,“分散”。“分索”亦见陆机诗。  6“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相呼应,见“欢情”、“离索”今昔之异。  7“浥”,沾湿。字亦作“裛”,如花上带露亦谓之“裛”。  8鲛绡,通指手绢。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刘逵注:“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事又见《述异记》。  9“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  10引山河为誓,本汉代封诸侯王之盟词,言其长久不变,后来“山盟海誓”多用做男女恋情的要约。  ⑪“锦书”用前秦窦滔妻苏蕙织锦回文事,见上卷温庭筠《杨柳枝》注1。  ⑫“莫”,语助词,“莫,莫,莫”,仿佛现在说“罢,罢,罢”。唐司空图《耐辱居士歌》有“休休休,莫莫莫”句,用法与此相同,且歌中结句云“耐辱莫”。这“莫”字又不大好懂,疑亦“耐辱罢”的意思。又“错莫”本是连绵词,屡见六朝唐人诗中,如鲍照《行路难》:“眼花错莫与先异”,杜甫《瘦马行》:“失主错莫无晶光”,有寥落、落寞之义。本篇将它拆开,在两片分作结句,似亦含有这种意思。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故乡石湖。有《石湖词》。

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1 满微风岸。画舫夷犹2 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3 。  江国4 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5 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注释】

1“绿”承上“芳草”。“鹅儿”,小鹅。杜甫《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又古人所谓绿,有近乎黄色的,现在叫葱绿。这绿字亦捎带着“鹅儿”。  2“夷犹”,犹豫,这里形容船动得很慢。  3“横塘”在苏州胥门外。“塔”即指虎丘云岩寺塔。看着很近,实在还远,如俗语所谓“望山走倒马”。  4“江国”,江乡。  5“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四月中旬。过了谷雨,再半个月就立夏,承上“江国多寒农事晚”来。

鹊桥仙

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1 ,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2 满眉颦,更无奈风姨3 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4 。

【注释】

1传说牛郎耕田,织女纺织。今以七夕良会,故工作都懒了。卢仝《月蚀》:“痴牛与呆女,不肯勤农桑。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  2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说。李商隐《楚宫》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  3《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下》:“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封”与“风”谐音。这里将自然界的风月都拟人化,故用“月姊”、“风姨”字面。月姊含颦,风姨吹雨,是相妒情态。  4上片言以佳期被群仙妒忌,下片言相见怎如不见,新欢不敌旧愁,况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只泛咏七夕。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等,官至宝谟阁学士。有《诚斋乐府》。

昭君怨

赋松上鸥。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1 ,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2 。

【注释】

1“扑鹿”,状声音。张志和《渔父》:“惊起鸳鸯扑鹿飞。”  2《文选》卷三十一江淹《杂体诗》“拟张绰”,李善注引《庄子》:“海上有人好鸥鸟者,旦而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至者百数。其父曰:‘吾闻鸥从汝游,试取来,吾从玩之。’曰:‘诺。’明旦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今本无之。《列子·黄帝篇》略同。人无机心,能感动异类,称“鸥鸟忘机”本此。这里意谓自己志在隐居,约沙鸥为伴,今既将实行,故告知它。曹松《赠方干》二首之二:“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本词似用此意。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王 质

王质,字景文,郓州(今属山东)人。绍兴三十年进士。孝宗时,为枢密院编修官,出判荆南府(今属湖北)。有《雪山词》。

鹧鸪天

山行

空响萧萧似见呼1 ,溪昏树暗觉神孤。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  寻草浅,拣林疏,虽疏无奈野藤粗。春衫不管藤 碎2 ,可惜教花著地铺3 。

【注释】

1首句写荒山行走的光景。山中静极,仿佛有些声音在那边招呼,却辨不出究竟是些什么。  2写森林密极,找到了稍有空闲处,却又被野藤所牵。“ ”,用手拨弄丝弦,如 筝, 琵琶。这里只作抓住、牵制解释。  3空山之中,花开自落,无人理会;今既去寻花,且有护惜之意,落红满地,却似乎有人使它如此,“教”字在这里用法很新。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归宋以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宁宗时知镇江府。词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1

郁孤台下清江水2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3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4 ,山深闻鹧鸪5 。

【注释】

1《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七:“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皂口江,源出赣县界二龙山,经上造、下造,流入赣江。宋建炎初隆裕太后避兵南指章、赣,金人蹑其后追至造口,不及而还(下引罗大经《鹤林玉露》之说)。‘造口’即‘皂口’也。”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舆地纪胜》卷三十二:“江南西路赣州南康郡,郁孤台在郡治,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冠冕一郡之形胜,而襟带千里之山川……唐李勉为虔州刺史,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也。’改郁孤为望阙。赵清献公诗曰:群峰郁然起,惟此山独孤。筑台山之巅,郁孤名以呼。”“清江”,即指赣江。  3即用李勉登台北望事,见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亦可释为一般登高望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长安不见使人愁。”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4《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注云:“予,屈原自谓也。”“予”上声,与“渚”、“下”相叶。《尔雅·释诂》“予”、“余”皆训“我”,却是平仄声异。《礼记·曲礼》“曰予一人”下,郑玄注:“《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释文》:“郑云‘余予古今字’,则同音馀。”(《广韵》:“予,弋诸切。”)是“予”可读“余”,同义且同音。二字相混,汉唐均然。今词“愁余”,即《楚辞》“愁予”之假借耳。  5这里特提鹧鸪,盖有两种意思:(一)《禽经》云:“随阳,越雉也,飞必南翥。”张华注云:“鹧鸪,其名自呼,飞必南向,虽东西回翔,开翅之始,必先南翥。其志怀南,不徂北也。”(二)“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哥也’。”(俱见《本草纲目》卷四十八李时珍说)左思《吴都赋》:“鹧鸪南翥而中留”,刘注:“鹧鸪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北,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按刘注所云,豫章地望,正与稼轩此词相合。又白居易《山鹧鸪》诗:“啼到晓,惟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亦合本词之意。至于旧说此词本事,以罗大经说为有名。《鹤林玉露》卷四:“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裕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自来每多承用。近人始有怀疑者,《宋史·后妃传》未载金兵追到造口(虔州附近,今赣州市)云云。其实建炎三年,金兵深入江南,宋亡迫在眉睫,赵氏东逃西窜,的确十分狼狈。孟后奔虔州,金兵前锋直追到造口,当时有这可能,且词人之笔正不必依照官书。就词的作法而论,句句写山写水,周济云:“借水怨山。”(《宋四家词选》)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 ,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固不仅个人身世之感,殆兼有家国兴亡之戚。“闻鹧鸪”云云,心怀不惬可知,唯罗云“恢复之事行不得”,过于着实,未免附会。

祝英台近

晚春

宝钗分1 ,桃叶渡2 ,烟柳暗南浦3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4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5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6 。

【注释】

1梁陆罩《闺怨》:“偏恨分钗时。”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杜牧《送人》:“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是分钗赠别,自来有之。此风俗到宋代还有,见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  2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桃叶,献之妾。  3浦,水边。南浦本是通称。《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南至江之涯。”是江河的南岸,皆可称南浦。谢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八《送远曲》:“南浦送佳人”,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即承用《楚辞》。但后来亦作地名、水名用。  4“流莺”,一本作“啼莺”。张惠言《词选》评曰:“流莺,恶小人得志也”,颇伤穿凿。这句与作者《贺新郎》“绿树听鶗 ”一词中对鸟声的写法很相像。相传又有“流莺不解语”之说。《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卷二十六莺部引《补禽经》:“章茂深尝得其妇翁石林(叶梦得别号)所书《贺新郎》词,首曰‘睡起啼莺语’,章疑其误,颇诘之。石林曰:‘老夫尝得之矣,流莺不解语,啼莺解语,见《禽经》。’……”(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九)按,流莺在诗词中亦多作泛称,不必有别于啼莺,这里姑备一说而已。  5以所簪花朵数目,试卜归期,乃无聊之意想,花卜或非有成法。“才簪又重数”,细腻之极。  6前人诗词中类似本句者很多,如雍陶诗,李汉老、赵德庄词,今不具引。本篇将伤春送别闺怨等作为譬喻,其本意实与《摸鱼儿》、《贺新郎》诸篇相近,因是小令,另用一种写法,风格亦从平素的激昂慷慨,一转而为缠绵悱恻。相传此词有本事,见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吕婆女事辛幼安”云云,恐出流俗附会,且与词意亦不合,今不录。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1 。宝马雕车香满路2 。凤箫3 声动,玉壶4 光转,一夜鱼龙舞5 。  蛾儿雪柳黄金缕6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7 。

【注释】

1此极言元夕花炮之胜,今俗犹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首言其初放,次言放后。银花千树,万点流星,都是幻景。谭献评:“起二句赋色瑰异”是也。《春秋·庄公七年》:“星陨如雨。”《左传》读“如”为“而”,《公羊》、《谷梁》“如”字均不改读。《论衡·说日》:“若雨而非雨也”,即从二传之说。这里用法亦相同。  2郭利贞《上元》:“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  3“凤箫”,一说“排箫”,以其形参差像凤翼,亦名“参差”;又其声如凤鸣。《荀子·解蔽》引逸诗:“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又一说以《列仙传》载弄玉吹箫引凤,亦称凤箫。这里指笙箫等细乐,与下文月色亦相连。温庭筠《经旧游》:“凉月殷勤碧玉箫。”  4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后来唐宋诗词中每以“玉壶”、“冰壶”喻月。如唐朱华《海上生明月》:“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和这词用法相近,指月而言甚显。  5《汉书·西域传赞》:“曼衍鱼龙角抵之戏。”师古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这里借用,言月光如水,各样灯彩飞舞如鱼龙闹海一般。鱼龙亦是灯的形状,如金鱼、蚌壳、龙灯之类。“凤箫”至此三句,连用“动”、“转”、“舞”等字,均写动态。  6见中卷李清照《永遇乐》注9。“雪柳黄金缕”只是一物,即李词所谓“撚金雪柳”。“撚金”见《燕翼诒谋录》卷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六。“金线撚丝”见《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盖所谓“黄金缕”也。  7上片用夸张的笔法,极力描绘灯月交辉、上元盛况。过片说到观灯的女郎们。“众里寻他”句,写在热闹场中,罗绮如云,找来找去,总找不着,偶一回头,忽然在清冷处看见了,亦似平常的事情。结尾只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语,即把多少不易说出的悲感和盘托出了。前人对之,多加美评,如谭献评《词辨》,梁启超评《艺蘅馆词选》,王国维《人间词话》等。

清平乐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2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3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4 ,溪头看剥莲蓬。

【注释】

1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孩子在工作,小孩子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  2“醉里”,犹前录苏轼《浣溪沙》:“垂白杖藜抬醉眼。”“吴音相媚好”即指翁媪对话而言,以吴语柔软,“媚好”亦双关。  3“媪”,老年妇女的尊称。《史记·高祖本纪》“刘媪”下《集解》注:“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左师谓太后曰,媪爱燕后,贤(当脱一“于”字)长安君。《礼乐志》:‘地神曰媪。’媪,母别名也,音乌老反。”  4虽似用口语写实,但大儿、中儿、小儿云云,盖从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化出,只易三女为三男耳。末句于剥莲蓬着一“看”字,得乐府“无所为”的神理。“无赖”,见中卷秦观《浣溪沙》注1,本不是什么好话,这里却只作小孩子顽皮讲,所以说“最喜”,反语传神,更觉有力。这类词汇语意的转化,后来小说戏曲中常有,如“冤家”、“可憎”等。

破阵子

为陈同甫1 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 。八百里分麾下炙3 ,五十弦4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5 飞快,弓如霹雳弦惊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 ,可怜白发生。

【注释】

1陈亮字同甫。  2杜甫《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醉”、“梦”云云,豪情壮概皆过去事,虚拟之词。  3“麾”,旌旗。“麾下”指军中。“炙”,烤 。称“分麾下炙”,有军中会餐意。《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即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这里借古典来写豪迈的胸怀,不必纪实。苏轼《约(李)公择饮是日大风》:“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亦同此意。  4瑟二十五弦。古代传说本是五十弦。《史记·封禅书》:“太帝(《汉书·郊祀志》作‘泰帝’,《文选·吴都赋》李善注引《史记》作‘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里与上文“八百里”都是用典;一极言其气概阔大,一极言其声音悲哀耳。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用法亦相似。  5“作”,犹“若”。现在白话说“作为”,亦有譬况假设之意。犹言“马若的卢飞快”。《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刘备骑的卢马跃过檀溪,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云云,后来小说即衍此故事。  6《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隋书·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7《世说新语·任诞》记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结用实笔,一点即醒。

西江月

夜行黄沙1 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2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 。旧时茅店社林5 边。路转溪桥忽见6 。

【注释】

1江西上饶市西黄沙岭。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蝉曳残声过别枝。”又“月明惊鹊未安枝”,两见苏轼诗(《次周令韵送赴阙》、《次韵蒋颖叔》)。“别枝”,另一枝。词意谓鹊因月明,惊飞不定,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别”乃形容词,若作动词,释为离别之别,意虽亦相近,却与下文“半夜”不对偶。  3蛙的声音仿佛有意,亦在那边预报丰年,参见《晋书·惠帝纪》。惠帝在华林园听见蛤蟆叫,问他的从人道:“此鸣者为公乎,为私乎?”蛙声无意,却认作有心,本是个愚人的笑话,这里却转为隽美之语。  4卢延让《松寺》:“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5“社林”,即社树,这里指土地祠的树林。古代立社,每种植与本处土地相宜的树木,认为神所凭依。如《论语·八佾》载宰我对鲁哀公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后来更有枌榆社、栎社等。  6这茅店本是来过的,却不大认识,转过小桥忽然找着了,写出晚上走路、旧地重经、恍惚喜悦的情绪。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1 。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2 。

【注释】

1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2《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丑奴儿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 。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2不识愁的,偏学着说。如登高极目,何等畅快,为作词章,便因文生情,也得说说一般的悲愁。及真知愁味,反而不说了。如晚岁逢秋,本极凄凉,却说秋天真是凉快啊。今昔对比,含蓄而又分明。中间用叠句转折。末句似近滑,于极流利中仍见此老倔犟的意态。将烈士暮年之感恰好写为长短句,“粗豪”云云殆不足以尽稼轩。“秋”仍绾合“愁”字,如下录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1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2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3 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4 。

【注释】

1“些”字在麻韵,前人多如此押。  2王安石《题舫子》:“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3酒店挂青帘作为幌子。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  4结句言桃李愁风雨,而菜花之不愁风雨,意在言外。对比形容,清新明朗。

鹅湖1 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2 。一丘一壑3 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4 。

【注释】

1“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以东晋人龚氏曾居山蓄鹅得名。  2“书咄咄”,近注家多引《晋书·殷浩传》“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自是较早的记载。但殷浩实是个官迷,是热衷名利的人,本传上文说他“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流放之戚”,好像十分恬淡,实际全是矫情,所以才有这四字书空的怪态。史家对此,连类而书,不加按语,意自分明。且下文更写他闹了个大笑话:“后(桓)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就作者生平固不会以殷浩自比,即以本词所表现闲适恬退的心情,亦不应引用这样的故事。故虽借用字面,意却无关。这和“且休休”只是一句话。且者,连接之词。《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图所作《休休亭记》,解“休休”的意义为:“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与词意相合。又本传云:“因为《耐辱居士歌》,题于东北楹曰:‘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着……’”殆即为稼轩此语所本。至于司空图歌中的“咄咄”,仍可与原来“书空”故事有关,但他不过只采用“咄咄”两个字,自属无碍,与这里情形不尽相同。  3《汉书·叙传》载班嗣的书简:“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又《晋书·谢安传》亦有“放情丘壑”之文。  4俞文豹《吹剑录》引这两句,以为陈秋塘(善)诗。陈、辛两人年代相差不多。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引此条,并附有按语,疑为稼轩的词误入陈氏集中,说可参考。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筋力上楼知。”诗语简而概括,衍为长短句顿觉婉转多姿,亦诗词作法之不同。懒上层楼,虽托之筋力衰减,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参看作者他篇如《念奴娇》、《丑奴儿》等。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1 ,锦襜突骑渡江初2 。燕兵3 夜娖银胡 4 ,汉箭朝飞金仆姑5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6 。却将万字平戎策7 ,换得东家种树书8 。

【注释】

1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春风旌旗拥万夫。”  2首两句,指绍兴三十二年,作者二十二岁,以五十骑突入金营,擒叛将张安国,献俘行在事,见《宋史》本传。“锦襜突骑”,指穿锦衣的马队。  3“燕兵”、“汉箭”为对偶,就国家言之,则谓之汉;从当时中原豪杰、作者统率的起义兵将(如本传称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以地望言,则谓之燕;实为一事的互文。或释燕兵为“北方兵士,戒备森严”,指敌人而言,于词义恐非。“夜娖”、“朝飞”为对偶,昨晚今早,相承而言。亦一件事的两个阶段,详下注。  4“娖”通“擉”,整理。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下:“今人办人从行李之类,其言曰‘整擉’。盖用‘娖’字。”《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今五国各官骑百人,称娖前行。”注:“娖,音楚角反。称娖,犹齐整也。”(朱书即引《后汉书》,文略误,今改用原文。)“胡 ”,箭袋,亦作“胡禄”、“弧簶”,并同。“银”指袋上的妆饰。“夜娖银胡 ”,言乘夜严装,为朝袭做准备。  5“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6欧阳修《圣无忧》词:“春风不染髭须。”  7“万字”,犹言“万言书”。作者屡上封事,今尚有《美芹十论》等篇存集中。《新唐书·王忠嗣传》:“因上平戎十八策。”  8“种树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东家有大枣树”见《汉书·王吉传》,盖参错用之,表示他暮年的不得志。

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1 周显先。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2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3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4 ,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5 。楼观甫成人已去6 ,旌旗未卷7 头先白。叹人生哀乐转相寻,今犹昔8 。

【注释】

1杨济翁名炎正,杨万里族弟。  2韩熙载《奉使中原署馆壁》:“梦中忽到江南路。”  3《世说新语·雅量》:“祖士少(约)好财,阮遥集(孚)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两”,亦作“ ”。“两”、“ ”、“量”,字通。“几两”,即几双。  4淳熙五年(1178)作者三十九岁。《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又《庄子·则阳》、《寓言》,并有“行年六十”、“五十九年非”之文,《则阳》称蘧伯玉,《寓言》称孔子。  5“坼”,裂开。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诗谓洞庭湖极其广大,仿佛将东南一带吴楚地面从中原划分开来。本篇虽承用杜诗而意指孙氏割据江东。接说“曹刘敌”,指赤壁之战,即孙权所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当”即“敌”也。刘备能敌曹操,所以能败曹操,如今安得有这样的人?所以接说“西风吹尽,了无尘迹”。借古伤今,引起下文“楼观”、“旌旗”两句。又辛另篇《南乡子·北固亭有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上两句与本篇同,下句更转一意。曹刘是敌手,而孙权能敌曹刘,遂成三分之局。本篇虽未点明孙氏,亦有此意。  6《稼轩词编年笺注》于本句引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楼空人去,华屋山丘,本篇所感殆不止此。《史记·平准书》:“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本篇“楼观”、“旌旗”云云或由此联想,寄慨于和战近事。说未必确,录以备考。  7“旌旗未卷”,言未能胜利地卷甲收兵,与上句是一种意思的两样说法。  8《礼记·孔子闲居》:“哀乐相生。”句末点明“今昔”,双承作结。王羲之《兰亭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哀乐相寻”之意亦见《兰亭序》中。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1 。

更能消2 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3 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4 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5 。

长门事6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7 。千金纵买相如赋8 ,脉脉9 此情谁诉。君莫舞10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⑪ 。闲愁⑫ 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⑬ 。

【注释】

1淳熙己亥(1179)。“漕”,转运使的简称。作者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小山亭”即在湖北转运使的衙门内。  2“消”,消受,禁得。  3“长怕”,总怕,老怕。  4现在语用“听说”,古人往往用“见说”。  5“画檐蛛网”放在句子中间,意思是算来只有画檐的蛛网,殷勤地整日招惹飞絮而已。“殷勤”承“蛛网”说。以春去无痕,只有杨花漫天飞舞,委地沾泥,又无人爱惜,亦唯蜘蛛网牵挂耳,故曰“算只有”。苏轼《虚飘飘》诗:“画檐结蛛网。”周邦彦《点绛唇》:“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6司马相如有《长门赋》,其序曰:“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7“蛾眉”,美人代称。《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8《长门赋序》下文接说:“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按,序文虽见于《文选》,殆出于后人依托,事实亦多附会。《史记·外戚世家》载废陈皇后事,《索隐》云:“作颂,信工也;复亲幸之,恐非实也。”  9“脉脉”,见上卷温庭筠《望江南》注2。一说“脉脉”为“嘿嘿”、“默默”的借字。  10《晋书·乐志》有《公莫舞》,相传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保护刘邦。这里借用,把“公”改为“君”,意亦与古乐府不同。仿佛说你莫要太高兴了,失宠固可悲,得意又怎么样呢。引起“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句。  ⑪杨贵妃小字玉环,见《杨太真外传》。赵后号曰飞燕,见《汉书·外戚传》。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子于语通德曰:‘斯人俱灰灭矣。’”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皆尘土”当非泛说。  ⑫以上总是“闲愁”,二字概括本意。  ⑬上片以春去作为比喻,却分出很多层次。先说再经不得几回风雨了,这是一层。因怕花落,便常常担心花开太早了(另词《蝶恋花》所谓“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何况今已落红无数,这又是一层。但春虽归去,春又何归?故反振一笔“春且住”。为什么要住?听说天涯芳草无归路这又是一层。明明无处可去,它却偏偏去了,那更无话可说,算起来只有檐前蜘蛛网挂着的飞絮是春光仅有的残痕。蛛网纤微,柳花轻薄,靠它们来留春,又能有几何。这些都反映作者对当时国事政治的十分不满,无须比附得,意自分明。下片多引古典,“长门事”以下,叙说故事,若不相蒙,而脉络贯注。上片泛写南渡的局势,下片侧重小朝廷里还有许多妒宠争妍的丑态,殊不知劫后湖山,已成残局,得意失意,将同归于尽。结用李商隐《北楼》“轻命倚危栏”诗意,一片斜阳烟柳,真是愁到极处,也就是危险到极处,无怪当时传说宋孝宗看了很不悦(见《鹤林玉露》卷四)。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 。遥岑远目3 ,献愁供恨4 ,玉簪螺髻5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6 ,江南游子。把吴钩7 看了,阑干拍遍8 ,无人会,登临意9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10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⑪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⑫ ,树犹如此⑬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⑭ 。

【注释】

1《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晋公谓建。”周邦彦《西河》:“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陈元龙注《片玉集》本)  2王粲《游海赋》:“水与天际。”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安石《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同泛》:“水远天无际。”  3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郊)。”  4王安石《午枕》:“隔水山供宛转愁。”  5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 。”“ ”即“簪”,“玉簪”即“碧玉簪”之省。作者另一词《行香子》:“云岫如簪”,盖指云山。“螺髻”亦喻山。如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月明中。”又周邦彦《西河》词咏金陵:“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6柳永《夜半乐》:“断鸿声远长天暮。”又前录《玉蝴蝶》,亦有“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  7“吴钩”,钩是一种兵器,似剑而曲,见《汉书·韩延寿传》注。吴钩的故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锦带佩吴钩。”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梦溪笔谈》卷十九:“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是弯形的刀剑皆可称“钩”。  8李煜《玉楼春》:“醉拍阑干情未切。”这里亦有按拍的意思。  9“登临”本于《楚辞·九辩》。欧阳修《蝶恋花》:“无人会得凭阑意。”  10《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⑪“刘郎”指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对许汜语:“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以上一段,盖谓当时朝士,贪恋爵禄,只知道“求田问舍”,固无若张翰其人者,如碰见刘备当然要看不起他们。语意广泛,不泥定自己,却引起自己的忧愁寂寞。  ⑫苏轼《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⑬《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庾信《枯树赋》作“树犹如此”,与本句合。  ⑭三句一气而下,作一句读。“红巾翠袖”,妆饰,以代美人。王勃《落花落》:“罗袂红巾复往还。”“揾”,揩拭。“倩何人”者,言无人也,应前文“无人会”句。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1 。鹈 、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2 。

绿树听鹈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3 。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4 。算未抵人间离别5 。马上琵琶关塞黑6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7 ,看燕燕,送归妾8 。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9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10 。正壮士悲歌未彻⑪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⑫ 。谁共我,醉明月⑬ 。

【注释】

1刘过《龙洲词》有送辛稼轩弟《沁园春》一词,当即是茂嘉。  2宋洪兴祖《离骚补注》卷一:“然则子规、 ,二物也。”(“鹈”、“ ”字通)“鹈 ”在这里音“提决”。  3首三句借鸟声见意。《楚辞·离骚》:“恐鹈 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李善注张衡《思玄赋》引作“ ”。)鹧鸪啼声或云“钩辀格磔”,或云“行不得哥也”;杜鹃啼声,如曰“不如归去”;这三种啼声都不好听,却一个啼了,一个又啼,所以说“更那堪”,言其不堪。  4仍回到鹈 身上,即《离骚》“百草不芳”意。《文选》卷二十三阮籍《咏怀》“ 发哀音”下沈约注:“此鸟鸣则芳歇也。芬芳歇矣,则存者臭腐耳。”  5此句转到送别本意,以下却又胪列许多故事,离题很远。  6用昭君出塞事。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魂返关塞黑。”  7用汉武帝陈后事,已见《摸鱼儿》词注6及8,翠辇辞阙,即言陈后退居长门宫。“更”者,叙说另一事。谢朓《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亦上用昭君,下用陈后,与之相同。此盖有所本。  8用庄姜送戴妫事。《诗·邶风·燕燕序》:“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笺》:“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诗见己志。”事并见《左传》隐公三年、四年。  9用李陵、苏武事。上片言美人宫怨,这里说壮士诀别,叙述故事,却连络而下,过片并不另起。“将军”指李陵,“故人”指苏武。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归汉,李陵送别语:“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10用荆轲事。《史记·刺客列传》载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云:“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  ⑪此句承上句,仍用《易水歌》。所云“悲歌”,即本传所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复为羽声慷慨”等句。  ⑫两句又回到开头许多鸟声。“如许恨”,总结上文许多恨事。杜鹃旧有“啼血”之说,因它口中有血红色的斑点。言鸟啼虽然悲切,若知道如许恨事,还要更加悲哀呢。  ⑬说到这里,始终未及送别本题,却在结末一点:“你去后,有谁来伴我饮酒赏月呢?”张惠言《词选》以为“茂嘉盖以得罪谪徙,故有是言”。茂嘉事迹,除见刘过词以外,别无可考,张氏之说未必可信。即使茂嘉真是贬谪,亦无须费如许气力来写它,盖已将个人身世和家国兴亡打并成一片,多少悲怨,都非泛泛。别弟云云,虽是题目,实不过借题发挥而已。结构之奇辟,措辞之悲壮,前人评赞已多,不更引录。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1 。一日独坐停云2 ,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3 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4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5 ,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6 ?我见青山多妩媚7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8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9 者,岂识浊醪妙理10 。回首叫云飞风起⑪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⑫ 。知我者,二三子⑬ 。

【注释】

1“邑中”指江西铅山县。“此词”即指《贺新郎》词牌。  2作者的园亭,以陶诗取名。  3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4《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原典谓“道不行”,词亦有此意。  5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世说新语·宠礼》:“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郗超),短主簿(王恂),能令公(桓温)喜,能令公怒。”这里“公”,作者自称。  7《新唐书·魏徵传》记唐太宗语:“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8陶潜《停云》:“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又《归去来辞》:“有酒盈樽。”  9苏轼《和陶饮酒诗》:“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10陶潜《己酉岁九月九日》:“浊酒且自陶。”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浊醪有妙理。”  ⑪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⑫《南史·张融传》:“融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⑬合用《论语·宪问》“知我者其天乎”、《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两句。全篇借《论语》作起结上片结尾“我见青山”云云,这里结尾“不恨古人”云云,句调意思都似重复,当时岳珂已有这样的批评:“独首尾二腔警语差相似”,见《桯史》“稼轩论词”条。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4 ,人道寄奴5 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 。  元嘉7 草草,封狼居胥8 ,赢得仓皇北顾9 。四十三年10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⑪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⑫ ,一片神鸦⑬ 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⑭ ?

【注释】

1京口,今镇江市。三国孙吴初年曾在此建都,后迁秣陵,改置京口镇。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江水。晋蔡谟在山上起楼名北固楼,亦名北固亭。梁武帝改名北顾亭。  2全篇多咏刘宋,首从京口说起孙权,总提全篇。《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记濡须之战:“公(曹操)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盖云南渡草草之局,非特无望于若刘寄奴之恢复中原,并不能如孙仲谋之称雄江左也。句意谓江山如昔,更无处去觅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3三句实只一句,亦不须分读,今依调断句。本篇多有此种句读。  4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  5“寄奴”,宋刘裕小名。刘裕曾在京口起兵讨桓玄。  6二句指刘裕北伐灭南燕及后秦,收复洛阳诸事。“金戈铁马”,言武装之盛。后唐李袭吉《谕梁书》:“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7“元嘉”,宋文帝年号(424—453)。  8元狩四年(前119),汉伐匈奴,众十万骑,卫青、霍去病并将。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见《史记·霍去病传》。《宋书·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刘义符,即文帝)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意。”(《资治通鉴》卷一二五:“令人有封狼居胥意。”)狼居胥山,旧传在漠北喀尔喀部,一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后说近是。王玄谟于元嘉二十七年(450)北伐,围滑台而败,魏人遂大举南侵,见《宋书·文帝纪》及《王玄谟传》。  9《宋书·索虏传》:“(元嘉八年)上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曰:‘……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滑台失守,事本在前,今参错用之。  10据岳珂《桯史》,本篇作于宁宗开禧元年乙丑。作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为耿京忠义军掌书记,奉表归朝,至开禧元年(1205)在知镇江府任上,适为四十三年。  ⑪本篇每借六朝刘宋往迹,喻赵宋近事。固系纪实,而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南下,“焚烧广陵”,亦见《宋书·索虏传》。将咏史与写实两种写法融合为一,意甚深厚。  ⑫“佛狸”(佛,bì),北魏太武帝小名。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月,北魏南侵至江,起行宫于瓜步,盖在六合。《宋书·索虏传》:“焘(太武帝名)凿瓜步山为盘道,于其顶设毡屋。”到南宋时,瓜洲有佛狸祠。清《扬州府志》卷二十五“祠祀”一:“佛狸祠在瓜洲城……案太武所驻,乃六合之瓜步山,并非瓜洲,沿讹已久。”  ⑬范成大《吴船录》卷下“戊午”条:“至神女庙……庙有驯鸦。客舟将来,迓于数里之外……船过亦送数里……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唐时已有此称,吴楚各地亦多有之。如上卷孙光宪《竹枝》注引杜甫诗“迎棹舞神鸦”,情形与范所说相似。这里指祠庙附近的乌鸦。  ⑭“廉将军老矣,尚善饭”,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廉颇事,比喻自己虽老,还有雄心壮志,当时岳珂评此词:“新作微觉用事多耳。”(见《桯史》)

程 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生于绍兴十年(1140)左右。有《书舟词》,绍熙五年(1194)甲寅王季平序。杨慎《词品》云:“东坡中表之戚”,非必昆弟同辈,其说未知所据。

摸鱼儿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凝伫切,念1 翠被熏笼2 ,夜夜成虚设。倚阑愁绝,听凤竹3 声中,犀帷4 影外,簌簌酿寒雪5 。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梅花满院初发。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情未彻,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6 。不堪重说,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

【注释】

1开首四句写景。“凝伫”有停留、企念意。“念”字一领,直贯到上片结束。  2“熏笼”,熏香兼取暖的炉子,上覆着罩子,以熏衣服,亦可凭倚。白居易《石榴树》:“薰笼乱搭绣衣裳。”《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说“晴雯自在熏笼上”,是此物沿用甚久,至近代尚有之。  3“凤竹”,凤尾竹,竹子的一种,叶似鸟尾。苏轼《巫山》:“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写得很明白。  4帐帷悬犀,取其避寒等意,亦不过象征而已。杜牧《杜秋娘诗》:“金盘犀镇帏。”苏轼《四时词》之四:“夜风摇动镇帏犀。”又《春帖子词》:“风暖犀盘尚镇帷。”曰“镇”,盖有镇惊意。李贺《恼公》:“犀株防胆怯。”并参看前录李清照《浣溪沙》之二注3“通犀”。  5“酿雪”,酝酿雪意,言欲雪,本是自己这里的光景,想象对方亦如此。  6“胡越”不仅地分南北,且有隔绝意。

陈 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永康(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时上《中兴五论》,主张北伐。光宗绍熙四年,登进士第一,授佥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到官而卒。有《龙川词》。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1

不见南师2 久,谩说北群空3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4 。自笑5 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6 ,依旧只流东7 。且复穹庐拜8 ,会向藁街逢9 。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10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⑪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⑫ 安在,磅礴几时通⑬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⑭ 。

【注释】

1章森,字德茂,广汉(今属四川)人。绍兴三十年进士,于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八月、十二年(1185)十一月两度出使金国,见《宋史·孝宗纪》。“大卿”,鸿胪卿、光禄卿等之别称,见《宾退录》卷三。章森时为试户部尚书而出使,其原职盖为某卿。  2“南师”,北伐之师。  3韩愈《送温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以骏马比喻人才。这里反用韩语,言非无人才,引起下文赞美章森意。  4言章只身使虏,却有力敌万夫的勇概。  5“自笑”,仿佛代章说话的口气。下文“得似”,岂得似,是反语。  6“洋洋”,大水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这里用来赞美章的大才。苏轼《送吕希道知和州》:“无言赠君有长叹,美哉河水空洋洋。”用法意思正相似。  7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朝宗”每用来比喻诸侯朝见天子。  8“且复”,姑且再一次。“穹庐”,毡帐,即今之蒙古包。《后汉书》卷六十六《郑众传》:“众云:臣诚不忍持汉节,对毡裘独拜。”这里是反用。  9“藁街”,汉长安街道名。这里两句当用《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对穹庐以屈膝”和“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句意。李善注:“陈汤上疏曰: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颈藁街蛮夷邸间。”  10“都”,都邑;“壤”,土壤。“封”,封疆:虽稍不同,实只一意的变文。  ⑪“耻臣戎”,以向戎狄称臣为耻的人。意谓像这样的人,难道没有一个半个吗?  ⑫“千古英灵”,指先圣先烈,承上“尧舜禹”来。  ⑬“磅礴”,广大貌。《史记·封禅书》:“磅礴四塞。”韩愈《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是“磅礴”有郁而不通意,故下文说“几时通”,言几时方才能够通达呢?  ⑭以中国比太阳,如日中天。与上句分读。

俞国宝

俞国宝,临川(今属江西)人。淳熙时太学生。有《醒庵遗珠集》。词见《阳春白雪》、《花草粹编》。

风入松1

一春长费买花钱2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泠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3 ,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4 ,来寻陌上花钿。

【注释】

1《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都人游赏”条:“一日,御舟经断桥。桥旁有小酒肆,颇雅洁,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宋高宗)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其词云‘……(同上所录)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上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2司空图《诗品》“玉壶买春”,指买酒而言。“买花”、“买春”相近,接下云“日日醉湖边”。宋时酒肆有歌女侑酒,“买花”或兼有此意。  3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重扶残醉”四字为改本,已见前原本作“再携残酒”,另有一种意境,未必不工。

姜 夔

姜夔(生卒年约在1155—1221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出仕。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往来鄂、赣、皖、苏间,卒于杭州。有《白石道人歌曲》。其自度曲附有旁谱。

扬州慢

淳熙丙申1 至日,予过维扬2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3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4 以为有黍离5 之悲也。

淮左名都6 ,竹西佳处7 ,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8 ,尽荠麦9 青青。自胡马窥江10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⑪ 。渐黄昏清角⑫ ,吹寒都在空城⑬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⑭ 。纵豆蔻⑮ 词工,青楼梦好⑯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⑰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⑱ ,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2《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来每借“维扬”作为地名。  3“戍角”,守兵所吹的号角。  4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老人,以侄女嫁白石,事在作此词以后。  5《黍离》,《诗·王风》篇名,首句曰:“彼黍离离。”周大夫经过西周旧都见皆长了禾黍,作诗以吊之。  6扬州在淮水东,宋置淮南东路,称为“淮左”。《隋书·宇文化及传》:“炀帝惧,留淮左,不敢还都。”是隋唐时已有此称。  7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当只是泛说。后来扬州北门外五里有竹西亭,盖以杜牧诗句命名。苏轼《广陵会三同舍》其“刘贡父”一首云:“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屡送。”即作为地名用。这里亦作地名,与“淮左”对偶。《绝妙好词笺》卷三赵希迈《八声甘州·竹西怀古》词笺引《诗话总龟》云:“蜀冈之南有竹西亭。修竹疏翠,后即禅智寺也。取杜牧之‘斜阳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又引葛洞《江都志》:“竹西亭在城北五里禅智寺侧,向子固易曰‘歌吹’。经绍兴兵火,周淙重建,复旧名。”  8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用来指过去扬州的繁华,只略略一点,远引下片。  9荠、麦二名,荠即荠菜,隔年生,草本。《淮南子·修务训》:“荠麦夏死。”又《地形训》:“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  10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金兵屡次南侵。其最近一次在隆兴二年,距离作词时只十来年。  ⑪《白雨斋词话》卷二:“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  ⑫本调前后结有作上五、下六者,有作三字一读、四字两句者,当各以文义定之,殆可不拘。郑文焯校本有《角药两字考音》,谓“如此曲当于‘角’、‘药’两顿,故并宜用入声字。”引旁谱为证,说或稍迂。若就本篇文义而论,两片结末同用上五下六句法,郑读自不误。旧日通行的选本如张惠言《词选》、《艺蘅馆词选》并同,今从之。  ⑬“空城”,点明一篇主意。  ⑭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作者那时只有二十二岁,当是初到扬州,无所谓“重到须惊”。“杜郎俊赏”以下是想象譬况,未必自比。想扬州旧日如此繁华,现在变成这等的荒凉,假如牧之果真重来,不知当如何吃惊,纵有春风词笔也写不出深情来,大意不过如此。  ⑮注8所引杜牧《赠别》诗的上文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喻美人的年轻。  ⑯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在汉魏诗里作华屋用,到六朝末期始改指伎楼。  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二十四桥之名,详见于北宋时沈括《补笔谈》卷三“杂志”。计算起来,却不够二十四条桥的数目。现参照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的引文,酌定二十四桥如下:浊河,茶园(《补笔谈》原作最西浊河茶园桥,“浊河”下无“桥”字,是一桥还是二桥不明,今据《画舫录》定为二桥),大明,九曲,下马,作坊,洗马,南,阿师,周家,小市,广济(存),新,开明(存),顾家,通泗(存),太平(存),利国(《补笔谈》作利园,疑误,从《画舫录》),万岁(存),青园,驿,参佐,东水门(“东水门”下无桥字,故《画舫录》遂失载,实际上也是一座桥。沈氏原注云:“今有新桥,非古迹也。”则有旧桥可知),山光(存)。沈书虽具备二十四桥之名,据他自注只存了八桥,到南宋姜白石时,自不会“二十四桥仍在”,但词人之言并非考据,只要那时还有若干座桥,也就不妨这样说。至于《画舫录》所载:“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以廿四桥为一桥之专名;所谓“廿四桥”、“红药桥”,又即缘杜牧之诗、姜白石词得名,是较后的情形,不宜转用注解姜词。  ⑱谢朓《直中书省》“红药当阶翻”,当是现在的芍药花。宋王观有《扬州芍药谱》,其后论云:“扬之芍药甲天下,其盛不知起于何代。”又另条云:“扬之人与西洛无异,无贵贱皆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词里“桥边红药”云云,只是泛说,芍药花虽盛开,也无人欣赏,花又为谁而生呢?乃伤乱之意。自不必指定某一座桥,王观所记可供参考。本篇上片最工,下片较弱,但“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名句。虽多用侧艳字面,系杜牧原诗,且未必以之自况。后人对此似每有误会,故附记于此。

翠楼吟

淳熙丙午1 冬,武昌安远楼2 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3 ,尘清虎落4 ,今年汉酺初赐5 。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6 。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7 。  此地宜有词仙8 ,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9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10 。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⑪ 。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⑫ 。

【注释】

1淳熙十三年(1186)丙午。  2词有“素云黄鹤”之语,则此楼当在武昌西南黄鹄山(一名黄鹤山)上。见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引吴微铸笺。  3《后汉书·班超传》:“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注曰:“葱领(岭)雪山,白龙堆沙漠也。”在今天山南路。唐五代人所谓“龙沙”,如褚遂良、赵延寿皆指阴山外沙漠(语见《通鉴》卷一九七、二八六),与本词意谓金人者意合。“龙沙”之连称,胡三省有二说:一云卢龙山后,一云匈奴单于所居之龙庭,见《通鉴》注及《释文辨误》,亦未有定论。  4“虎落”,为防边而设,而《汉书·晁错传》颜师古注:“虎落者,以竹篦相连,遮落之也。”盖古有“竹虎”之名,亦见注中。这里用“虎落”以对“龙沙”,和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五“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相近,但李诗“分虎竹”指持节而言。以上两句言宋与金和,北方边境暂相安无事。  5秦时禁民无故聚饮,有庆祝典礼时方“赐酺”(酺本是一种祭祀,《周礼·地官·族师》:“春秋祭酺”)。《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酺。”《正义》曰:“天下欢乐,大饮酒也。”汉承秦制,《史记·文帝纪》:“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文颖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今诏横赐,得令会聚饮食五日。”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汉酺歌圣酒。”“酺”平仄两读,音“pú”或“bù”。这里用典,又系纪事。《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是年正月庚辰,高宗八十寿,犒赐内外诸军共一百六十万缗,见《宋史·孝宗纪》。”宋律不禁群饮,自无须赐酺,但天下欢乐大饮酒情形却相同,故用古典来述说近事。  6南宋当时流行北方的胡乐。“毡幕元戎歌吹”即所谓“新翻胡部曲”也。元戎本指率领的兵车,引申为元帅、帅府。“歌吹”,作名词用。“吹”字去声。  7自“层楼”到此句,转入楼的正面描写,状建筑的壮丽,宴会的繁华。宋时公宴征官妓承应,故有“人姝丽”等句。就上片全段,将“安远楼成”四字题目缴足,“安远”二字的意义亦充分发挥了;然帅衙歌吹,所用乃毡幕之音,已含微讽。起笔“月冷龙沙”句,气象亦非常萧飒,意已直贯下片。许昂霄《词综偶评》曰:“(月冷龙沙五句)题前一层即为题后铺叙,手法最高。”何谓题前题后,他说得不很明白,大约也是这类的看法。  8言如此形胜,岂无人才。  9用崔颢诗。“君”字虚拟,不指定何人,笔极灵活。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仍用崔诗。原典出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⑪“天涯”句承“芳草千里”,仍绾合崔诗“日暮乡关何处是”。“仗”字领下两句,言只可凭仗花酒来消愁。“酒”承上“汉酺”,花承上“姝丽”,双承仍归到“落成”本题。祓除愁恨虽似乎是好事,英气消磨又不见其佳。“酒祓”、“花销”对句,似平微侧,似自己叹息解嘲,又似代他斡全开脱。其时北敌方强,奈何空言“安远”。虽铺叙描摹得十分壮丽繁华,而上下嬉恬,宴安鸩毒的光景便寄在言外。像这样的写法,放宽一步即逼紧一步,正不必粗犷“骂题”,而自己的本怀已和盘托出了。  ⑫结写晚晴,又一振起,用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若与辛弃疾《摸鱼儿》“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参看,其光景情怀正相类似。而辛词结句非常哀愁,姜词结句不落衰飒,以赋题不同,故写法各别耳。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1

燕雁无心2 ,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3 。  第四桥4 边,拟共天随5 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6 。

【注释】

1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水名,在苏州南,从吴江东流入昆山县。  2燕雁有两说:一、“燕”指玄鸟,仄声。如《淮南子·墬(地)形训》“燕雁代飞”是也。二、燕为地名,幽燕之燕,平声。“燕雁”者,自北地而来之雁。唐人诗中用之甚多,如杨凝、杜牧、许浑、李商隐、赵嘏等,亦有作“燕鸿”者,义同。如李涉《重过文上人院》:“南随越鸟北燕鸿”,“燕”与“越”对,尤为明白。白石词自沿用唐诗,不必远引《淮南》也。  3写出江南烟雨风景。“商略”二字,评量之意,见《世说新语·赏誉》。用此见得雨意浓酣,垂垂欲下。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有些隔,亦未是。  4桥在吴江城外。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十九:“松江水在水品第六,世传第四桥下水是也。桥今名甘泉桥,好事者往往以小舟汲之。”  5“天随”,唐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宅在松江上甫里。白石每以陆天随自比,见《三高祠》及《自石湖归苕溪》诗。  6《白雨斋词话》卷二:“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淡黄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1 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2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3 ,小桥宅4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5 。燕燕飞来6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释】

1《白石诗集》卷下《送范仲讷往合肥》:“我家曾住赤阑桥。”  2韩偓《夜深》(一作《寒食夜》):“恻恻轻寒剪剪风。”  3周邦彦《应天长》:“强载酒细寻前迹。”“载酒”、“携酒”,往就之词。  4桥本是姓。大桥、小桥,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后来多省作“乔”。作“桥”不误,但如郑文焯释为赤阑桥之“桥”恐未合。这里或借指当时所欢。作者另一词《解连环》:“为大乔能拔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5李贺《十二月乐词》(三月):“梨花落尽成秋苑。”  6“燕燕”,双燕。《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1 。

渐吹尽枝头香絮2 ,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3 。  日暮,望高城不见4 ,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5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6 。

【注释】

1《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语,只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序所引诸语均出庾信《枯树赋》。  2以柳起兴,以梅(红萼)结,与《一萼红》词之以梅起兴,以柳结,作法相似。  3本文和序的联系,只以上数句,在全篇看似插笔。“此”字出韵。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花若有情还怅望。”  4何逊《日夕望江山寄鱼司马》:“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欧阳詹诗已见中卷苏轼《南乡子》词注2。秦观《满庭芳》:“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5唐韦皋游江夏,与姜家小青衣玉箫有情,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年来娶,因留玉指环一枚。八年不至,玉箫绝食而死,以玉指环着于中指而葬。后韦晚年镇西川,得一歌姬,亦名玉箫,观之,乃真姜氏之玉箫也,而中指有肉环隐出,不异留别之玉环也。详见《云溪友议》卷中“玉箫化”条。本篇序文虽明言敷衍六朝人语,审其词意是怀人之作,说详夏承焘《白石怀人词考》及《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6并州,今山西一带,古代出产好刀。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暗 香

辛亥1 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2 。

旧时月色3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4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5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6 。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7 ,夜雪初积。翠尊易泣8 ,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9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10 。

【注释】

1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2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以上数句皆回忆前事,起笔明点。温庭筠《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惟向旧山留月色。”周紫芝《清平乐》:“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  4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  5梁何逊有《早梅诗》,一名《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杜甫《和裴迪》:“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这里将何逊来比况自己。  6“竹外疏花”用东坡诗,见下注9。“香冷瑶席”指在范成大席上赏梅花。  7“寄与”出陆凯《寄范晔》诗,见中卷秦观《踏莎行》注4。寄赠梅花更早的故事见于《说苑》:“越使诸发执一枝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左右曰:‘恶有一枝梅乃遗制国之君乎!’”《初学记》卷二十八引刘向《说苑》,今本无此文。  8《绝妙好词》及洪正治本《白石诗词》,“泣”并作“竭”,词意盖本周邦彦《浪淘沙慢》“翠尊未竭”;各本多作“泣”。用“泣”或“竭”,就句意论并可通,如黄孝迈《湘春夜月》“空尊夜泣”,亦即此句之意。且“易泣”、“无言”,对偶亦工。  9“长记”以下,又记往事,与起首相应。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东坡此篇中还有“西湖处士”、“孤山山下”等句,盖姜句所出。  10结句拟周邦彦《六丑》结句:“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疏 影

苔枝缀玉1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2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3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4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5 。  犹记深宫旧事6 ,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7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8 ,早与安排金屋9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10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⑪ 。

【注释】

1“苔梅”,梅树的一种。范成大《梅谱》(一名《范村梅谱》):“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历久,风日致然。详考会稽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武林旧事》卷七记宋高宗语:“苔梅有二种:一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极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  2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中见美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见曾慥《类说》卷十二引《异人录》。  3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黄昏”字面似亦参用前《暗香》词所引苏诗“多情立马待黄昏”。又曹组咏梅《蓦山溪》云:“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亦用苏诗、杜诗,在姜前。本篇用成句及典故颇多。许昂霄《词综偶评》:“别有炉鞴熔铸之妙,不仅 栝旧人诗句为能。”  4郑文焯校本云:“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白石词意当本此。”《词综偶评》:“宋人咏梅,例以弄玉太真为比,不若以明妃拟之尤有情致也。胡澹庵(铨)诗,亦有‘春风自识明妃面’之句。”把昭君来比梅花,原不始于白石;但这里用典,可能有家国兴亡这类的寄托,否则也未免稍突兀。  5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里字面虽只关合一部分,但实包含杜诗全篇之意,故全录之。  6“深宫”虽另起一故事,仍与上片昭君相应。  7“蛾绿”,犹眉黛。《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此条情节多附会,而后来流传颇广。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十下,亦有此条,其词稍简净,引作《宋书》。《太平御览》卷九○七,亦引作《宋书》。本词到此换笔,用典亦系贴切梅花题目;若只管说昭君,未免太远了。  8“春风”意连下,今依调法分读。“盈盈”,美好貌,亦借美人比花,意谓莫要像春风那样的不管花枝。八字实当作一句读。  9“阿娇金屋”,见上卷张泌《胡蝶儿》注2。在这里有惜花之意,用金屋事作比喻固可,尚嫌稍远。王禹偁《诗话》云:“石崇见海棠叹曰: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卷三百引)若以金屋贮海棠喻梅花,就比较近了。但石崇之语既未见六朝人记载,且王禹偁《诗话》亦未见原书,录以备考。  10“玉龙”指笛,玉言其华饰,龙状其音声。马融《长笛赋》所谓“龙鸣水中”。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此极言其音色清亮远闻,“玉”、“龙”二字分点。其连用者,如林逋《霜天晓角》:“甚处玉龙三弄”,与“玉龙哀曲”意合,盖即所谓“梅花三弄”也。笛中曲有《梅花落》,绾合本题。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韩偓《梅花》:“龙笛远吹胡地月,梅花初试汉宫妆。”与本词上下片用昭君胡沙、寿阳深宫旧事均相合。  ⑪最后说到画里的梅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载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词数句,似衍此二语。”余详下。

【附说】

这两首自来称为姜词的代表作,各家选本大都选入,而评论纷歧,有推崇备至的称为绝唱,有不赞成的称为费解,抑扬之间似均过其实。较早的如张炎说他“自立新意”(《词源》卷下),什么是“新意”却亦未说。后来解释大约分为三类:(一)为范成大而作,说见张恵言《词选》卷二。张云:“时石湖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沮之。”(二)以为寄慨偏安,感徽钦被虏事,如张惠言在《疏影》下又说:“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是张氏一人已有二说。此说最为盛行,清人以及近人谈论本词者大都这样说。(三)近人夏承焘释为怀念合肥旧欢的词,见《白石怀人词考》附《暗香疏影说》。但夏亦云二曲不专为怀人作,是他也并不否认其中含有家国之恨。因此这三说也是互相参错的。其他还有些异说,似均出附会,见夏《笺》页四八,不多引。

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咏梅花,蝉联而下,似画家的通景。第一首即景咏石湖梅,回忆西湖孤山千树盛开,直说到“片片吹尽也”。第二首即从梅花落英直说到画里的梅花。与周邦彦《红林檎近》词两首,由初雪说到雪盛、残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却不是纯粹写景咏物,多身世家国之感,与周词又不同。上首多关个人身世,故以何逊自比。下首写家国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宫等为喻。更有一点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韵,系用南方土音押韵。岂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回避出韵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觉突出。窃谓旧说大致不误,唯亦不必穿凿比附以求之。至谓作词时离徽钦被虏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旧话,此点却似无甚关系;因南渡以后,依然是个残局,而且更危险,自不妨有所感慨。词多比兴,虽字面上说梅花,却处处关到自己,关到国家,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虽稍有沉晦处,参看注文,大意可通。夏氏怀念旧欢之说,在本词看来不甚明显。

齐天乐

丙辰岁1 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2 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3 ,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4 ,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5 ,苔侵石井6 ,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7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8 。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9 ,离宫吊月10 ,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⑪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⑫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宣政⑬ 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注释】

1宁宗庆元二年(1196)。  2“功父”,张镃字。“达可”,未详。  3“中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蟋蟀在北方俗呼促织、趣织,自汉以来如此,非始于宋。看本篇“候馆”下三句,“中都”云云自非泛语。详下注79⑪。  4庾信有《愁赋》,今本庾集不载。《海录碎事》卷九下“愁乐门”:“庾信《愁赋》曰:‘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另条:“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燃。闭门欲驱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周邦彦《片玉集》卷五《宴清都》词下陈注亦引下四句,“闭门”作“闭户”,余同。是子山实有《愁赋》,当在庾集旧本中,故周姜云然。又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十九《四休居士诗》三首,注引《愁赋》凡十句,此下更有“欹眠眼睫未尝掺,强戏眉头那得伸”两句。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之三施注引《愁赋》:“细酌榴花一两杯,荡彼愁门终不开。”按其次句与前引同,其首句又不似六朝人作,恐非赋之原文,附记于此。  5“铜铺”,以铜作螺形,安在门上,以衔环,亦称“金铺”。李贺《宫娃歌》:“屈膝铜铺锁阿甄。”  6司空曙《题暕上人院》:“雨后绿苔生石井。”  7《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陆玑《毛诗疏义》曰:“蟋蟀……幽州人谓之促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趣织鸣,懒妇惊。”  8张炎《词源》卷下“制曲”条:“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  9《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蟋蟀俟秋吟”。师古曰:“蟋蟀,今之促织也。”此盖兼采注义,遥应序文“中都呼为促织”句。《文选》卷二十三阮籍《咏怀诗》旧注引王褒文作“蟋蟀候秋吟”。  10注5所引李贺《宫娃歌》,其上句为:“啼蛄吊月钩栏下。”  ⑪《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笺》云:“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老去诗篇浑漫与。”(今本或作“兴”,非。)  ⑫张镃同赋词有“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此处语简而意相同。陈廷焯曰:“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周济却认为“补凑”(《宋四家词选·序论》),二人褒贬不同,以陈说为是。  ⑬“宣政”,政和、宣和,宋徽宗年号(1111—1125),北宋亡国之时。本篇作意,自注甚明。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1

肥水东流2 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3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4 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

1庆元三年(1197)丁巳。  2肥水分为两支,其一东流经合肥入巢湖,其一西北流至寿州入淮。《尔雅·释水》:“归异,出同流,肥。”《诗·邶风·泉水》《毛传》:“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  3“相思”盖有树的联想,故上云“种”字。相思树即红豆,见上卷欧阳炯《南乡子》之三注2。  4“红莲”,指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剪红莲满城开遍。”周邦彦《解语花·元宵》(汲古阁本):“露浥红莲,灯市花相射。”

吕胜己

吕胜己,字季克,建阳(今属福建)人。淳熙辛丑(1181)为杭州守,以事罢归,其别业曰“小渭川”。有《渭川居士词》。

蝶恋花

霰雨雪词1

天色沉沉云色赭,风搅阴寒,浩荡吹平野。万斛珠玑2 天弃舍,长空撒下鸣鸳瓦3 。  玉女凝愁金阙下,褪粉残妆,和泪轻挥洒。欲降尘凡飚驭驾4 ,翩翩白凤先来也5 。

【注释】

1《诗·小雅· 弁》:“如彼雨雪,先集微霰。”霰,雪珠。  2“玑”,不圆的珠子。  3“鸳瓦”,瓦之成对者。后来每借指琉璃瓦。  4“驾”是动词。“飚驭”,犹言风马云车。言车马都已整备了。  5言玉女未降人间,侍从先来。韩愈《辛卯年雪》:“白霓先启涂,从以万玉妃。”曹唐《小游仙》:“侍从皆骑白凤凰。”此词上片写景,下片用想象作比喻。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长年浪游江湖间,卒年八十余。有《石屏词》。

洞仙歌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1 ,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2 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3 ,旋簇着4 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5 ?

【注释】

1“画城”,赞美语。李商隐《陈后宫》:“茂苑城如画。”李贺有《画角(甬)东城》、《追赋画江潭苑》诗题。李白《君子有所思行》:“万井惊画出。”“簇簇”,整齐貌。  2“煞远”,很远,是当时口语。  3“小阁”,即现在酒馆中的“雅座”或“单间”。“团栾”,圆貌,大家围坐。  4“旋簇着”,很快地铺设着。  5本词写宋代酒肆光景。《梦粱录》卷十六:“诸店肆俱有厅院廊庑,排列小小稳便阁儿。吊窗之外,花竹掩映。垂帘下幕,随意命妓歌唱。虽饮宴至达旦,亦无厌怠也。”

卢 炳

卢炳,字叔阳,号丑斋,宁宗时人。嘉定七年知融州(今属广西),放罢。有《哄堂词》。

减字木兰花

莎1 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2 。绿水千畦,惭愧3 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4 。馌5 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6 图。

【注释】

1莎,草衣。“莎”、“蓑”音同,借用。  2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一:“农务村村急。”  3“惭愧”,感幸之词,犹说“侥幸”。  4旧历四月间,有时天气转冷,谓之“麦秀寒”。  5“馌”,往田里送饭。《诗·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见冀缺耨,其妻馌之。”  6“稔岁”,丰年。

史达祖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市)人。曾依韩侂胄为堂吏,颇用事。韩被诛,史以罪废。有《梅溪词》。

绮罗香

咏春雨

做冷欺花1 ,将烟困柳2 ,千里偷催春暮3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4 。惊粉重蝶宿西园5 ,喜泥润燕归南浦6 。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7 。  沉沉江上望极8 ,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9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10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⑪ 。记当日门掩梨花⑫ ,剪灯深夜语⑬ 。

【注释】

1陆龟蒙《早春雪中作吴体寄袭美》:“欺花冻草还飘然。”  2将,捎带。“将烟”犹“和烟”。此句写烟柳迷离光景。  3言沉阴天气,容易黄昏。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七:“边秋阴易夕。”  4这两句开始说到下雨。  5郑谷《赵璘郎中席上赋蝴蝶》:“微雨宿花房。”张泌《春夕言怀》:“欲化西园蝶未成。”  6李商隐《细雨成咏》:“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亦二者对举。  7同一春雨,而感受不同,如蝶惊燕喜,人却怕妨他春游佳约。“杜陵”,汉宣帝陵,古杜伯国,在唐长安城南。隋尹式《别宋常侍》:“游人杜陵北。”“钿”,金华饰。“钿车”,妆金的车子,亦犹言“香车”。  8过片以下写天色渐晚,雨意更浓,境界亦更推扩,笔法多变换。  9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官渡”,官方所设的渡口,与韦诗“野渡”,字义别而句意相通。  10“谢娘”,可作女子的泛称,见上卷温庭筠《更漏子》注3,韦庄《浣溪沙》注1。“眉妩”,本作眉怃。《汉书·张敞传》:“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注引孟康曰:“怃音诩,北方人谓媚好为诩畜。”宋祁曰:“怃音妩媚之妩。妩音舞。”“怃”本有妩媚意,后来通写作“眉妩”,犹言眉妆。此句写烟雨迷离中的遥青远翠,即绾合美人的和泪眉痕。上片是一般的雨景描写,下片重在怀人本意。  ⑪这两句说到春雨的影响,绿肥红瘦,也就是雨后光景。相传姜白石极赏识这“临断岸”以下数句,见《花庵词选》。  ⑫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李重元《忆王孙》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⑬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回想从前,仍关合雨景。本篇为咏物体,写江南烟雨极为工细。有正面描写处,有侧面衬托处,有点缀风华处,有与怀人本意夹写处,而以回忆作结。姜夔称为“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见《花庵词选》,又见汲古阁本《梅溪词》跋),看本篇与下录《双双燕》,知姜氏此评是恰当的。

双双燕

咏燕

过春社了1 ,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2 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3 ,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4 。爱贴地争飞5 ,竞夸轻俊。红楼6 归晚,看足柳昏花暝7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8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9 。

【注释】

1社有春秋之别。春社为祈谷之祭,日子选在春分前后(用甲日或戊日);秋社是报赛,即谢神还愿。燕子每于春社时来,秋社时去。《云溪友议》卷下“巢燕词”条引欧阳澥诗:“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这句略提社日已过,引起双燕归来,妙有远神,对题目说来,亦不黏不脱,恰到好处。  2“度帘幕”两句,出燕子。“差池”两句,写双燕。《青箱杂记》卷五引晏殊断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笺》:“谓张舒其尾翼。”  3“相”,读如“相看”之“相”,去声。“藻井”,天花板上装饰如井栏形状,彩绘荷花菱藻之类。“井”和“水藻”云以镇压火灾。后来亦改用龙凤花草其他图案,今北京旧宫殿庙宇往往有之。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圆渊方井,反植荷蕖。”这藻井之制作是否与后来的一样也很难说,却由来甚古。燕子喜住华屋,故词语云然。  4写燕子衔泥。“芳径”,短句押韵。杜甫《徐步》:“芹泥随燕嘴。”郑谷《燕》诗:“落花径里得泥香。”  5天阴欲雨,燕子贴地而飞,承上句来,今俗谚犹云:“燕子擦地飞,出门带雨衣”。或云:“看‘芹泥’句,盖状雨后燕子衔泥,非欲雨也。”然江南春雨缠绵,其前后相际多不可分,两说可参看。  6郑谷同篇:“乱入红楼拣杏梁。”  7《人间词话》卷下:“贺黄公谓:‘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称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贺语见贺裳《皱水轩词筌》,姜语见黄昇《花庵词选》引)然‘柳昏花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和黄公矣。”王国维说虽是,亦有些偏执。盖上下片本不同。上片从正面描写燕子,“软语商量”云云自为佳句。下片多从侧面,燕子与人的关系等来说,情形既复杂,则意思含蓄,风格浑成,亦是自然的格局。上下互成,前后一体,相比较则可,若争论其孰为优劣,似无谓也。  8唐时有长安女子绍兰,托双燕寄书,事见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这里恐未必用这比较冷僻的故事。江淹《杂体诗拟李陵》:“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9结句写美人独凭画栏,反结“双双燕”本意,亦犹冯延已《蝶恋花》词:“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本篇为咏物一体极规矩工整之作,前人评赞甚多,不复征引。

高观国

高观国,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有《竹屋痴语》。

菩萨蛮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1 开金饼2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3 ,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4 。

【注释】

1“滟滟”,见上卷皇甫松《采莲子》之二注1。  2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落月如金盘。”杜以金盘喻落月,此以金饼喻初升之月。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和柳令之作》:“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贺铸《游仙咏》词:“好月为人重破暝,云头滟滟开金饼”,即用苏句,与本篇更近。看下文“今夕”云云,本篇当亦是中秋作,“金饼”或有月饼的联想。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载北宋时王君玉(琪)诗:“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此词说不需急管吹开,意亦相近。  3“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虚半实。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句“香雾”,意亦连月中桂,却不曾说破。  4用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句(见前姜夔《扬州慢》注⑰),表示怀人之意。又“客醉倚河桥”,句法亦与韦庄《菩萨蛮》“骑马倚斜桥”相似。用急管起,玉箫结,皆借音乐为虚拟之词。

李从周

李从周,字肩吾,一字子我,号滨洲,眉州(今属四川)人。精文字学,著《字通》。有《滨洲词》辑本。

谒金门

花似匝,两点翠蛾愁压。人又不来春且恰1 ,谁留春一霎。  消尽水沉金鸭2 ,写尽杏笺红蜡3 。可奈薄情如此黠4 ,寄书浑不答5 。

【注释】

1“恰”,恰好。春光恰好,就要过去了,故下言“留春”。  2“金鸭”,熏炉,犹玉鸭,宝鸭。见中卷李清照《浣溪沙》之二注1。  3蜀笺凡十种颜色,称为“十样蛮笺”,中有杏红的颜色。“红蜡”,即红烛。把信笺写完,那时蜡烛也烧完了。“写尽”以一语兼绾两事。  4“黠”,狡猾。  5“浑不答”,全然不答、不理。本篇押入声闭口,所谓险韵,却字字稳当。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淳祐六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学士。有《后村长短句》。

沁园春

梦孚若1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2 ,访铜雀台3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鲙4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5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6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材7 。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8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9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10 。

【注释】

1方孚若,名信孺,福建莆田人,曾三次出使金。看本词结句云云,盖追怀亡友之作。  2《邵氏闻见录》卷十九:“予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陆游《对酒》:“但恨宝钗楼,胡沙隔咸阳。”自注:“宝钗楼,咸阳旗亭也。”宋时的酒楼,盖以古迹为名,清乾隆十六年臧应桐修《咸阳县志》卷五“宫殿”条:“宝钗楼,在县前。《吉志》:汉武帝建。”所云《吉志》,即明赵琏于明弘治七年所修之旧志。词关合近事,而兼有吊古意,故以宝钗楼与铜雀台作对偶;又因系汉代古迹,放在铜雀台之前。其用笔在虚实间。参看下注10。  3“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曹操所建,与金虎、冰井共称三台。建安十五年冬作铜爵(同“雀”)台,见《三国志·魏书》卷一。这两处都在北方,时中原已沦陷,故托梦游以寄感慨。  4“斫”(zhuó),以刃击。“鲙”,细切生鱼片,仿佛现在的“鱼生”。切东海的鲸鱼作鲙,夸大之词,以抒愤懑。  5圉,马圈。圉人,养马的人。“西极龙媒”,从远西来的天马,即大宛马。《汉书·礼乐志》载《郊祀歌》:“天马徕,从西极……天马徕,龙之媒。”应劭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  6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共酒杯”云云,盖兼用白诗。白居易《哭刘梦得》二之一:“杯酒英雄君与操。”词意借比作者自己和方孚若,追掉亡友与白诗意合。  7燕南赵北,今河北、山西省。“剑客奇材”,《汉书·李陵传》载陵语,这里指北方的豪杰。  8“画鼓”,指街鼓、更鼓,见中卷朱淑真《清平乐》注之二4。“晨鸡”,用祖逖闻中夜鸡鸣起舞事,见《晋书·祖逖传》。以醉卧,虽画鼓如雷而不醒,却被晨鸡轻轻地唤醒了。晨鸡的声音,不必比画鼓如雷更响,“如雷”亦夸张语。以壮怀未泯,虽街鼓不惊,而鸡鸣便醒。下“谁信被”三字,言其意想不到也。一本“画鼓”作“鼻息”,“轻”作“催”。“鼻息如雷”,出韩愈诗序,见中卷苏轼《临江仙》注3。  9汉文帝对李广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10以梦友而悼友,虽为本篇题目,实系借以寓怀。其叙梦境都在虚处传神,用典作譬,多夸张之词,仿佛读《大言赋》,不皆纪实。如宝钗楼、铜雀台,不必真有其地;长鲸、天马,不必实有其物;从车千乘,尽剑客奇材,不必果有其人。过片说到醒了,就梦境前后落墨。以醉眠而入梦,以闻鸡而惊觉,借极熟的典故,点出作意。“叹年光”以下,硬语盘空,纯用议论,引《史记》原文,稍加点改,自然之至。随后在此略一唱叹便收。观其通篇不用实笔,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帖,正如脱羁之马,驰骤不失尺寸也。有评刘词为议论过多者,如从这篇来看,亦未必尽合,故详言之。

答九华叶贤良1

一卷阴符2 ,二石硬弓3 ,百斤宝刀;更玉花骢4 喷,鸣鞭电抹;乌丝阑5 展,醉墨龙跳6 。牛角书生7 ,虬髯豪客8 ,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9 ,草檄10 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⑪ 。怅燕然⑫ 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⑬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⑭ 。休休⑮ 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释】

1“九华”,山名,一在福建莆田县,一在安徽青阳县。“贤良”是古代选举的一种科目。“叶贤良”,其人未详。  2《阴符经》,传黄帝或太公作,入“兵家”又入“道家”。这里意指“兵家”。  3“二石硬弓”,提得二石重的手力才能开的弓。  4骢,青白色马。“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杜甫《丹青引》:“先帝天马玉花骢。”  5“乌丝阑”,有黑线行格的绢素或纸。红色的称朱丝阑。李肇《国史补》卷下:“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阑。”  6“醉墨龙跳”,醉中书写的行草如龙蛇飞舞。“跳”字平声。《宾退录》卷二袁昂《书评》云:“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旧唐书·贺知章传》:“旭(张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  7《淮南子·道应训》:“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事又见同书《缪称训》、《主术训》,作“宁戚”。但此处所用“牛角书生”与下“虬髯豪客”对偶,当兼指李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于牛角上,且行且读”,见《旧唐书·李密传》。  8杜光庭有《虬髯客传》小说,记李靖遇虬髯豪客事。“虬髯”,蜷曲的颊毫。  9《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系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系”即羁缚意。“越”、“粤”字通。  10“檄”,用以征召的文书。虞世南为隋炀帝草《征辽指挥德音敕》,见《隋遗录》。  ⑪陶渊明不愿束带见督邮,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陶潜传》。  ⑫“燕然”,见中卷范仲淹《渔家傲》注5。  ⑬晋明帝幼年对他父亲文帝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详见《世说新语·夙惠》。北方故都沦陷于敌人,南宋情形与东晋相似。  ⑭“磊块”,不平貌。《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磊”、“垒”字通。  ⑮“休休”,犹重言罢了。见中卷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注5。

满江红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琱戈1 ,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2 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3 晓嘶营壁冷,楼船4 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5 。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6 ,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7 ,且教儿诵《花间集》8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9 。

【注释】

1“琱戈”,以黄金装饰的戈。“琱”通作“雕”。  2“盾鼻”,盾的钮。《北史·荀济传》:“会楯上磨墨作檄文。”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五:“颍川荀济与梁武有旧,而素轻梁武。及梁受禅,乃入北,尝云:会于楯鼻磨墨作文檄梁。”韩翃《寄哥舒仆射》:“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3“铁马”,指战马。陆倕《石阙铭》:“铁马千群。”  4楼船,见前辛弃疾《满江红》注6引《史记·平准书》。  5用李广事。“故李将军”、“猿臂善射”及不得封侯事,并见《史记·李广传》。王维《老将行》:“李广无功缘数奇。”“级”,即指官爵俸禄的等级次第。  6“茶经”,说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如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焚香的方法器具等,宋人作者颇多,有沈立、洪刍等人。今传一本凡二卷,云系洪刍作。这里不指定什么书,且亦未必真有这事,不过借以消愁,说说罢了。  7榆塞,北方的边塞。《汉书·韩安国传》:“累石为城,树榆为塞。”盖古代多种树木以为防边之用。《茶香室三钞》卷三引宋王明清《挥 后录》云:“太祖尝令于瓦桥一带,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中通一径仅能容一骑,岁月浸久,日益繁茂,合抱之木,交络翳塞。宣和中,童贯悉命剪薙之,胡马南骛,遂成坦涂。”本词殆亦感触时事。  8《花间集》,五代赵崇祚编,为词家总集之最早者。集中以香艳之词为多。这里用“花间词”,亦与上文说“茶经香传”同意,都只是说读读这些无关家国的书,且亦不必真读。但教儿读书,语亦有本。如杜甫《水阁朝霁奉柬严云安》:“续儿诵《文选》。”亦课读书,只书名不同。  9《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对郑伯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作者借以自比。

昭君怨

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1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2 。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3 。

【注释】

1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姚氏居白马坡,其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传洛阳;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其《花品叙》又云:“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  2“广陵花”,指芍药。广陵,扬州。“太亏他”,言太委屈了牡丹。这词中的议论,或是对韩琦的诗而发。韩琦《安阳集·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诗如下:“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洛花年来品格卑,所在随人趁高价,接头着处骋新妍,轻去本根无顾藉,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广陵之花性绝高,得地不移归造化,大豪大力或强迁,费尽拥培无艳冶……以此扬花较洛花,自合扬花推定霸……”虽若对芍药、牡丹褒贬不同,其实各有寄托,意皆不在品花。扬州芍药的盛,屡见宋人旧谱,如《能改斋漫录》卷十五引孔武仲《芍药谱》云:“扬州芍药,名于天下,非特以多为夸也,其敷腴盛大而纤丽巧密,皆他州所不及。”又王观谱云云,见前姜夔《扬州慢》注⑱。  3上片说洛阳的牡丹,独步天下,胜于扬州的芍药,似只就花来比较。当然,牡丹胜于芍药,这议论本亦符合实际情况,但作者之意却不在此。结句将主意揭露,名为惜花,实惜中州,旧国、旧都的哀愁,借对扬花、洛花的褒贬抑扬表现出来。

萧泰来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今属江西)人。绍定二年进士。理宗朝为御史。词见《绝妙好词》、《翰墨大全》。

霜天晓角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1 。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2 。

【注释】

1《乐府诗集》卷二十四:“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吹彻”见上卷李璟《山花子》之二注3。  2《云仙杂记》卷三引《金城记》:“黎举常云:欲令梅聘海棠,枨(橙)子臣樱桃,及以芥嫁笋,但恨时不同耳。”这里似引此,却不同意他的说法。

吴文英

吴文英(约在1200—1260间),字君特,号梦窗、觉翁,四明(今属浙江)人。本姓翁氏。绍定时,在苏州为提举常平仓司幕僚。景定时,为荣王府中门客。常往来于苏杭间。有《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

齐天乐

烟波桃叶西陵路1 ,十年断魂潮尾2 。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3 。凉飔4 乍起,渺烟碛5 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6 ,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7 ,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8 。素骨凝冰,柔葱蘸雪9 ,犹忆分瓜深意10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⑪ 。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⑫ 。

【注释】

1《阳春白雪》本“路”作“渡”。此句错杂用典。一、桃叶渡,已见前辛弃疾《祝英台近》注2。二、“烟波”、“西陵”,白居易《答微之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三、兼用苏小小事。古乐府《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李贺《苏小小墓》诗亦有“西陵下,风吹雨”之句。这里借用白诗字面,“桃叶”、“苏小小”皆关合本事。西陵有二,如杭州之西泠桥,亦作西陵;这里当指浙江萧山县西,与杭州隔江之西兴。六朝唐时本称西陵,至唐中世已有西兴之名,见郎士元《送李遂之越》、施肩吾《钱塘渡口》诗中。谓为五代吴越时,以陵墓字面不佳,改名西兴,恐未确。  2此句总括旧事。  3三句绾合今昔。“聚别”与“重攀”对。杨铁夫《改正梦窗词选笺释》卷一曰:“聚别亦非平列,盖聚其别也。”  4《广雅》:“飔,风也。”潘岳《在怀县作》:“凉飔自远集。”一本“飔”作“飚”。  5“碛”,水中沙堆。  6梁简文帝《采莲曲》:“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杜甫《哀江头》:“江草江花岂终极。”  7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语:“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陈洵《海绡说词》:“倚亭送客者,送妾也。”恐非。  8韩琮《春愁》诗:“水盼兰情别来久。”  9“素骨凝冰”,用孟昶词语,见苏轼《洞仙歌令》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方干《采莲》:“指剥春葱腕似雪。”  10瓜字六朝俗体可分为二八,借指女子二八年华,孙绰《情人碧玉歌》(一传宋汝南王作):“碧玉破瓜时。”这里当是回忆当年分瓜情事,故曰“深意”。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三:“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时。”  ⑪全篇疏快,这几句较晦。意亦平常,无非酒不能消愁,梦中不相遇这类的想法,用笔却极工细。“清尊未洗”是残酒,“不湿行云”是残梦,钩引出“漫沾残泪”来。陈洵曰:“行云句著一湿字,藏行雨在内,言朝来相思,至暮无梦也。”说颇伤穿凿。  ⑫沈义父《乐府指迷》:“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下引周邦彦词为例。本篇亦是这类的写法。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1 ,夕阳无语燕归愁2 ,玉纤香动小帘钩3 。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4 。春风临夜冷于秋5 。

【注释】

1“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旧游”,犹“忆旧游”,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2“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3此句写人,初见时搴帘的神态,只轻轻一点,记旧游景况,接第一句。  4写春夜月色朦胧,杨花飞舞。柳絮无声地飘漾,好像春在堕泪;云彩移动,时时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因联想到美人,作此比喻,怀人之感即在言外。“行云”字面虽出《高唐赋》,这里既在写景,自可作一般的解释。  5东风料峭,入晚添寒是实情,但春天有秋天的感觉,且似乎比秋天还要冷些,这就带有情感移入的作用。仍以景结,而情自现。薛道衡《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月冷疑秋夜”,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春半如秋意转迷”,韩偓《惜春》“节过清明却似秋”,均可参看。

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1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2 。有人添烛西窗3 ,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4 。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5 ,柔香系幽素6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7 。可怜千点吴霜8 ,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9 。

【注释】

1指插戴剪彩的花朵,应立春节令。赵彦昭《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剪彩迎初候,攀条写故真。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2两句绾立春与除夕。  3李商隐诗,见前史达祖《绮罗香》注⑬。以下三句均写“守岁”,用“有人”领下,添烛无眠盖指那人,语笑喧哗盖指他人,包括中又有分疏,极浑成细腻。  4杜甫《伤春》五首之二:“莺入新年语。”上片点缀风华,泛咏本题。  5“旧尊俎”以下就自己说。黄柑可以酿酒,亦可就酒。如苏轼《元祐九年立春》:“腊酒寄黄柑”,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浑未办黄柑荐酒”。玉纤擘柑,意亦略同周邦彦《少年游》词:“纤手破新橙。”  6此句较晦涩。“柔香”承上分柑。“幽素”指自己幽郁的情怀。回忆当日春酒光景,有所系恋。李贺《伤心行》:“病骨伤幽素。”  7春归湖上,人却未归。如镜湖光,若梦里归来,自应迷路。  8仍应“归梦”,又用李贺诗作结。李贺《还自会稽吟》:“吴霜点归鬓。”  9白发星星,梅花瓣也是白的,故曰“相对”。李煜《清平乐》:“砌下落梅如雪乱。”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瘞花铭1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2 。料峭3 春寒中酒4 ,交加5 晓梦啼莺6 。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7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8 。惆怅双鸳9 不到,幽阶一夜苔生10 。

【注释】

1借用庾信《瘞花铭》篇名,意只是懒得草写题咏落花的诗词而已。  2“柳”承“绿暗”,倒装。折柳赠别本通套语,句法却曲折。  3“料峭”,寒冷貌。  4“中酒”,病酒。见中卷张先《青门引》注1。  5“交加”,见中卷秦观《望海潮》注6。  6上文“楼前”云云已出本题,此两句又遥接开首风雨清明光景,分作两层渲染。  7言“日日”,明其非一日。风雨过后,天气又晴和了,游人依然在玩赏园林,而西园殆即分手之地也。不泥定自己说,亦不必撇开自己,是推开一层的写法。  8这两句前人多致赞美,如谭献评:“是痴语,是深语。”闲闲一语就兜转了。因天色晴和,就有蜂蝶飞来。黄蜂时时碰着秋千索,原是偶然平常的事,却疑为被当时纤手的香气所吸引。如真在疑惑,亦未免过痴。连这幻想幻觉一并是虚的。作者另词《浪淘沙》结句曰:“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上文有“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盖与本篇同咏一题,句意相似,而写法各别,刻画便觉秾艳,浑成便觉淡远。  9鸳鸯成对,以比喻美人的鞋子,亦即是踪迹。未详所出,或即从后汉王乔之双凫化为履,晋鲍靓之双燕化为履等典故,而变化用之。赵师侠《菩萨蛮》:“娇花媚柳新妆靓,裙边微露双鸳并。”  10《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好赋:“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绿草生。”庾肩吾《咏长信宫中草》:“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词综偶评》以为本词结句由古诗化出。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亦与此词意近。其实人去已久,似乎才过一夜,苍苔已遮了行迹,与上“纤手香凝”,同一种秾艳气氛,虚幻笔墨。只就本句“一夜苔生”,亦善于形容春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宝钗“见苑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也正是类似的情景。

八声甘州

陪庾幕1 诸公游灵岩2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3 。幻4 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5 ,腻水染花腥6 。时靸双鸳7 响,廊叶秋声8 。  宫里吴王沉醉9 ,倩五湖倦客10 ,独钓醒醒⑪ 。问苍天无语⑫ ,华发奈山青⑬ 。水涵空⑭ ,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⑮ 去,秋与云平⑯ 。

【注释】

1作者另词《木兰花慢》题曰:“游虎丘,陪仓幕……”“庾”,仓库。《十驾斋养新录》卷十:“提举常平司为仓司、庾司。”庾幕、仓幕,即提举常平仓司的幕僚。  2“灵岩”,《彊村丛书·梦窗词集小笺》引《吴郡志》:“灵岩山即古石鼓山,在吴县西三十里,上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山前十里有采香径,斜横如卧箭云。”  3起笔幻想这灵岩仿佛从天外飞来,却用“长星”。长星,彗星也,非普通的落星。义盖兼本《周礼·春官·保章氏》:“以观妖祥。”彗星的出现和陨落,象征吴亡而越兴,原于历史无考。作者借了古代迷信的说法,抒写自己的幻想。“是何年”者,见不必真有其事,虚拟之词。  4“幻”字一领。领下三句,皆系幻现的境界。今灵岩山顶有秀峰寺,云即馆娃宫的故址。“名娃”,美女(吴楚间美色曰娃),即指西施。“残霸”,指吴王夫差。  5采香径的“径”字,后亦作“泾”。今自灵岩山下望,一水如矢,亦名“箭泾”。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6“花腥”之“花”字承上采香径来,“腥”字与“腻”连。“腻水”字面出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这里借说,仿佛有美人脂粉的气息。《绝妙好词》“腻”作“剑”。若作“剑水染花腥”,则有美人溅血意,义异。  7“靸”(sǎ),靸鞋即拖鞋。“靸靸”在这里作动词用。“双鸳”见前《风入松》词注9,这里指响屧。“屧”(xiè),中空的木屐;另一说妇女鞋中的木底,当是后起之义。  8“响屧廊”,旧说以楩梓铺地,西施步屧绕之有声,故名。听廊叶之秋声,仿佛当时屧响。以上罗列灵岩的许多古迹,却多用想象,夹叙夹议,化实为虚。  9李白《乌栖曲》:“吴王宫里醉西施。”此句总承上文。  10“五湖倦客”指范蠡。《国语·越语》:“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周礼·夏官·职方氏》:“扬州,其浸五湖。”郑注:“五湖在吴南。”即今太湖。请人代为曰“倩”。这“倩”字却用得稍特别,仿佛说夫差把他的事业都委托给范蠡了。至于西施是否亦随范大夫而去,未尝明说。唐陆广微《吴地记》引《越绝书》逸文云:“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学津讨原》本“嘉兴县”条)  ⑪《楚辞·渔父》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以泛舟五湖,故曰“独钓”。“醒醒”犹言清醒,极其清醒的状态,读平声。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舌头胡语苦醒醒”,又《欢喜二偈》之二“惟余心口尚醒醒”。范蠡不但亡吴霸越,而且深知勾践之为人,故功成身退,渔钓烟波,是非常清醒的。杨铁夫曰:“沉醉可以亡国,独醒因以全身。”(《改正梦窗词选笺释》卷二)  ⑫此处“问天”,远承起滕“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句意。  ⑬意谓“白发其奈山青何”,兼有身世之感。时作者不过中年。古人自有叹老的习惯,如潘岳《秋兴赋》序曰:“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即“华发”也。  ⑭怀古之意,上文大致结束,以下转入写景,较比落平。温庭筠《春江花月夜》:“千里涵空澄水魄。”  ⑮又点本山一古迹,“琴台”已见题注2。本在凭高,再上琴台去,有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  ⑯置身峰顶,觉秋云似与眼界相平,却将“秋云”二字拆开来用。境界开阔,是登临佳句,不仅“平易中有句法”,如张炎所云。张评见《词源》卷下。王维诗“千里暮云平”,见前叶梦得《水调歌头》注7。

望江南1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2 ,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注释】

1本篇与欧阳修《采桑子》词极相似,写法却在同异之间,全录欧阳修此词,以供参较:“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2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这两句文字苏集各本稍有不同,此据陈思《海棠谱》卷上引吴兴沈氏注东坡诗。)作者《丁香结》咏秋日海棠:“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直用苏诗,这里却是反用。残红已尽,无兴夜游,烛自在室内;既在室内,则燕子夜归觅宿,自在烛外了。“外”有燕子避光之意。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诗咏秋景,此亦借用。

唐多令1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2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3 。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4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5 。

【注释】

1张炎《词源》卷下举清空质实之说,并云:“此词疏快,却不质实,如是者集中尚有,惜不多耳。”但后来评词者多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如陈廷焯认为“几于油腔滑调”(《白雨斋词话》卷二),似亦稍过。此与梦窗词一般多堆砌辞藻者不同,仍是用心之作。  2将“愁”字拆为“秋、心”二字,虽似小巧,而秋之训愁,亦有所本。《礼记·乡饮酒义》:“秋之为言愁也。”郑注:“愁读为揫。揫,敛也。”此“愁”本不作忧愁解,但后来文人每多借用。如王勃《秋日宴季处士宅序》:“悲夫秋者愁也”,已是忧愁之义。“离人心上秋”,为本篇的主句。  3以上各句皆承“心上秋”而来,非缘秋景萧瑟。所以气清月明,人人说好,自己却怕登楼。  4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梦窗有姬人名燕,见《绛都春》词序。此“燕”字可能双关,但亦不必拘泥,仍可释为泛词。  5这里方直说离怀。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卷二:“柳不系姬之裙带而使留,乃反系客之行舟而使住,何其颠倒耶?”语稍着实,大致不误。意盖仍本唐诗,如刘禹锡《杨柳枝》“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这里只是曲折言之耳。

张 林

张林,字去非,号樗岩。宋末为池州守。词见《绝妙好词》。

柳梢青

灯花

白玉枝头1 ,忽看蓓蕾2 ,金粟珠垂3 ,半颗安榴4 ,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5 声催,银 里春工四时6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7 。

【注释】

1灯芯草,白色。  2“蓓蕾”,花含苞。  3“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蕊。  4“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5“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槌击之,亦称两杖鼓。唐南卓《羯鼓录》云:“上(玄宗)洞晓音律,尤爱羯鼓玉笛……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原注: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称万岁。”  6《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这里反说,言燃点油盏灯草结蕊垂花,由开而谢,其中若有四时,不需人工催唤。“ ”、“工”同音。  7上用榴杏群芳比灯花,结句又用蝴蝶比扑灯蛾。词颇纤巧,含意不深,却有新鲜的意味。

曾 揆

曾揆,字舜卿,号懒翁,南丰(今属江西)人。当宁宗、理宗时。词见《花草粹编》、《绝妙好词》。

谒金门

山衔日,泪洒西风独立。一叶扁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1 。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2 。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3 。

【注释】

1一转眼间即已渺然,示惜别之意。  2“则”,转折之词。如秦观《桃源忆故人》“闷则和衣拥”,又如李甲《帝台春》“拼则而今已拚了,忘则今生怎忘得”,尤于本句相近。(俱见《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引)  3自来传说鸿雁捎书。其实《汉书·苏武传》所云:“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本系汉使谎骗匈奴单于的话。雁可传递书信,也不过说说而已。

陈经国

陈经国,即陈人杰,号龟峰,长乐(今属福建)人。生于嘉定十三年(1220)左右,卒于淳祐三年(1243)。有《龟峰词》。

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1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2 ,青毡未还3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4 ,西风斜日,东帝江山5 。刘表坐谈6 ,深源轻进7 ,机会失之弹指间8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9 。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10 堪宴安⑪ 。叹封侯⑫ 心在,鳣鲸失水⑬ ;平戎策就⑭ ,虎豹当关⑮ 。渠⑯ 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⑰ 。麒麟阁⑱ ,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⑲ ?

【注释】

1丁酉为1237年,宋理宗嘉熙元年。时金已亡,蒙古南侵甚急,鄂、川、陕一带已大部分沦陷。稍前1234年,赵葵等复三京,及蒙古兵至,遂弃汴洛而归。词中所咏,大约亦与此有关。  2《世说新语·轻诋》记桓温语:“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无水而沉,谓之“陆沉”。言大陆沦陷,关于人事,不由洪水也。  3指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恢复。《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这里借譬,重点在“我家旧物”。  4“晨星残月”,言其稀少,且近没落,与下对句“西风斜日”虽所比早晚不同,实际上是一种意思,皆残局湖山也。“北州”,北方州郡。  5句法及意并似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战国时齐湣王为东帝。“东帝江山”指南渡后的宋室。意谓连这小朝廷的局面也保不住了。  6《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载韩嵩、刘先说表曰:“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又另条注引《汉晋春秋》曰:“太祖(曹操)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及太祖还,谓备曰:‘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这事在当时曹方也有风闻。《魏书·郭嘉传》载郭嘉语:“(刘)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这说明刘表之“坐谈”、不敢乘机北伐的缘由,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7“深源”,晋殷浩字。殷浩以为苻健死了,意欲趁这机会恢复中原,用羌人姚襄为先锋;哪知姚襄叛变倒戈,殷就狼狈弃军队辎重逃归。事见《世说新语·黜免》注引《晋阳秋》,又《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  8以上三句大意:错过了机会,当战而不战,则有如刘表的观望;错看了机会,不当战而战,则有如殷浩的冒进:其得与失只在弹指之间。引起下片“说和说战都难”,深切南宋政治的弊病。又刘表、殷浩均为当时有名的文人,与结语“儒冠”,亦有一些关合。  9年年是冰冻,处处是风寒,言北敌方强,南风不竞。  10“江”,别出曰“沱”。《诗·召南·江有汜》,其三章曰“江有沱”,末句云“其啸也歌”,当即“宴安”之意。又四川有沱江。作此词之上一年端平三年(1236),蒙古兵入成都,疑亦有关本事。  ⑪《左传·闵公元年》记管仲语:“宴安酖毒,不可怀也。”  ⑫“封侯”,班超事,见前陆游《诉衷情》注1。  ⑬“鳣鲸”,大鱼。贾谊《吊屈原文》:“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李善注引《庄子》:“吞舟之鱼,砀(荡)而失水,则蝼蚁能苦之。”  ⑭“平戎策”见前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注7。  ⑮宋玉《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这里稍不同,“当关”有把着关的意思,喻谗佞在君侧,妨害进贤之路。  ⑯“渠”,他、他们,第三人称。  ⑰用杜甫诗,见中卷秦观《满庭芳》注3及前辛弃疾《破阵子》注2。  ⑱“麒麟阁”,西汉早年所建,后来汉宣帝画功臣十一人像于阁上。宣帝在汉称为中兴之主,故下云“中兴人物”。  ⑲“儒冠”,《礼记·儒行》所谓“章甫之冠”。《汉书·郦食其传》:“诸客冠儒冠来者,(高祖)辄解其冠溺其中。”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冠多误身。”这里为书生的代称。本句意谓,难道中兴人物不也有书生在内吗?

周 密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弁阳啸翁、四水潜夫,济南人,流寓吴兴(今属浙江)。曾为义乌令。宋亡不仕。有《草窗词》,一名《 ( )洲渔笛谱》。又编选《绝妙好词》。

谒金门1

吴山观涛2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3 。鳌戴雪山4 龙起蛰5 ,快风吹海立6 。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7 ,白鸟明边8 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释】

1原题《闻鹊喜》,以冯延巳词句为名,即《谒金门》。  2“吴山”,在杭州,俗称城隍山,一面西湖,一面钱塘江。“观涛”即“观潮”。枚乘《七发》:“观涛于广陵之曲江。”《彊村丛书· 洲渔笛谱》卷二引《名胜志》:“吴山在府城内之南,春秋时为吴南界,以别于越,故曰吴山。”  3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韦庄《谒金门》:“染就一溪新绿”,周句殆从此化出。  4传说渤海中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六万岁一交焉。”见《列子·汤问》。  5“蛰”,潜伏。《周易·系辞传》:“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6“快”有痛快爽快意。宋玉《风赋》:“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以上两句状江上潮来雄壮的气象。  7晚霞红如彩绡,疑为织女机杼所成。  8“白鸟”,白色羽毛的鸟。《诗·大雅·灵台》:“白鸟翯翯。”这里当是水鸟,鸥鹭之类。杜甫《雨四首》之一:“白鸟去边明”,本句盖用此。“明边”,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而言。

一萼红

登蓬莱阁1 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2 寒沙,茂林3 烟草,俛仰千古悠悠4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5 。磴6 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7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8 。最负他秦鬟妆镜9 ,好江山何事此时游10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⑪ 。

【注释】

1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州治设厅之后,五代时吴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  2“鉴曲”,鉴湖一曲。《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3“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俛仰”,通“俯仰”。《兰亭序》:“俛仰之间,以为陈迹。”  5五湖泛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前录吴文英《八声甘州》注10。牵涉到西施,是后起的传说。这里说“谁念我同载五湖舟”,不过自己惆怅着独游无伴而已。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虾菜忘归范蠡船”,亦不关西施。  6“磴”,通“隥”,坂也。指山路,石级。  7三句说自己在外飘零,曾几度回忆会稽。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8王粲有《登楼赋》。《文选》卷十一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王粲登楼,本是客游在外,其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今作者仿佛已回到家乡,如所谓“故国山川,故园心眼”正是平昔所念想不忘者,却偏有如王粲《登楼赋》云云的那种感觉,这是很特别的。用追进一层的写法,意极悲哀。周氏原籍济南,南渡后久已侨居江南,故即认会稽为他的故乡。  9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鬟”字面当借用罗敷事,可能指绍兴的秦望山。秦望山在会稽东南,以秦始皇曾登之得名。“妆镜”仍绾合上文鉴湖。  10国破家亡之恨,主意至此揭出。  ⑪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李白有《对酒忆贺监》诗二首,又有《重忆》诗。其《重忆》云:“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本句意略同。

刘辰翁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属江西)人。太学生,景定三年进士,以对策触犯贾似道,置于丙等。曾任濂溪书院山长。宋亡不仕。有《须溪词》。

柳梢青

春感1

铁马2 蒙毡,银花洒泪3 ,春入愁城4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5 ,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6 月明。辇下7 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8 。

【注释】

1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2“铁马”,见前刘克庄《满江红》注3。  3“银花”,见前辛弃疾《青玉案》注1引苏味道诗。“洒泪”兼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4“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详前姜夔《齐天乐》注4。  5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6“故国”,本意是“故都”,这里兼说“故宫”,连下高台。《武林旧事》卷三:“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7“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8三句分说:宋亡以后临安元宵节光景,自己避乱山中,宋室飘流海上,指帝昺迁厓山事。

沁园春

送春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1 ,龙沙2 渺莽,东连吴会3 ,西至秦川4 。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5 。江南好,问夫君6 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7 。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8 ;蜂黄蝶粉,凝碧池边9 。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10 。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⑪ 。

【注释】

1“雁门”,山名,亦关名,在山西省北部。“阨塞”,犹阻塞,梗塞不通。  2“龙沙”,白龙堆沙漠,见前姜夔《翠楼吟》注3。  3“吴会”有两说:一、秦会稽郡本包括吴地,其郡治在今苏州。二、六朝时吴郡与会稽郡合称“吴会”。以上两说“会”均音“贵”。  4“秦川”指今陕西一带地面。诸葛亮《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即由四川出陕西。《文选》卷九潘岳《西征赋》李善注引《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以上极言兵火乱离范围之广大,致春归无路,也就是无处可归。  5接着说:既然如此,这里正好留连,像芳草飞花,蓬莱方壶般的神仙境界,少说也可以有一百年罢。指南渡以来迄宋亡,大家宴安享乐,全不警惕。  6三句说出本意,很明白。“夫君”,那人,“君”者尊称。这里指春而言。《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  7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糁,以米屑和羹。地面微湿,杨花撒在上面,像铺条白的毡毯,是春尽光景。  8“兔葵燕麦”用刘禹锡诗序,见中卷周邦彦《夜飞鹊》注10。华清宫,在陕西临潼。  9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周邦彦《满江红》:“蝶粉蜂黄都退了。”这里“蜂黄蝶粉”言春花零落,只有蜂蝶留下的痕迹。“凝碧池”,在唐东都洛阳,与上对句“华清宫”,俱借唐喻宋。  10“七宝”指何物,其说不一,以多种珍宝镶嵌的,皆可称“七宝”。“七宝鞭”言其贵重,也表出骑乘者的身份。  ⑪“潸然”,下泪貌。虽无路可归,然不得不去,亦唯有一声珍重,两地潸然而已。语意极悲。

蒋 捷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属江苏)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有《竹山词》。

燕归梁

风莲1

我梦唐宫2 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3 。翠云队仗绛霞衣4 ,慢腾腾,手双垂5 。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6 。梦回不见万琼妃7 ,见荷花,被风吹8 。

【注释】

1虽题曰“风莲”,非泛泛咏物,只借以起兴,却不放在开首,放在结尾。兼详下注8。  2本篇主句。“唐宫”,咏古伤今,下所写舞容,殆即“霓裳羽衣舞”。  3衣之前后皆可称裾。“曳裾时”,指霓裳舞拍序以后始有舞态,详下注5。  4“翠云”、“绛霞”,指舞衣,又点缀荷叶荷花。  5“大垂手”、“小垂手”皆舞中的名目。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序擘 初入拍……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自注:“霓裳舞之初态。”  6“急鼓催将起”,似用“羯鼓催花”事,而意却无关。此指“霓裳”至入破以后,节拍转急。白诗所谓“繁音急节十二遍”,自注“霓裳破十二遍而终”是也。词云“似彩凤,乱惊飞”,已大有《长恨歌》中所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气象。  7“琼”训赤玉,可喻红莲。江妃,水仙也,可喻水上莲。如周邦彦《侧犯》“看步袜江妃照明镜”,即以江妃咏莲花。韩愈《辛卯年雪》:“从以万玉妃。”此句字面当本之,却易雪为荷花,意指嫔嫱之属,应上“唐宫”。  8题曰“风莲”,借舞态作形容,比喻虽切当,却不点破,直到结句方将“谜底”揭出。这样似乎纤巧。然全篇托之于梦,梦见美人,醒见荷花,便绕了一个大弯。若见荷花而联想美人原平常。今云“春昼梦唐宫”,初未说见有“风莲”也,若梦境之构成,非缘联想;如何梦中美女的姿态和实境荷花的光景,处处相合呢?然则“见荷花被风吹”者,原为起兴闲笔,这里倒装在后,改为以景结情,并非真的题目。词以风莲喻舞态,非以舞态喻风莲也。文虽明快,意颇深隐,结构亦新。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会稽(今属浙江)人。元至元中,为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

眉 妩

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1 。便有团圆意2 ,深深拜3 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4 ,料素娥5 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6 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7 ,难补金镜8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9 。故山10 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⑪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⑫ 。

【注释】

1描写初月光景。  2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3唐代妇女有拜新月的风俗。李端《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4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娟娟似蛾眉。”陈后主《有所思》三首之一:“初月似愁眉。”  5“素娥”,嫦娥。谢庄《月赋》:“集素娥于后庭。”本句言新月似嫦娥的眉痕。  6挂起帘子看月亮,以银钩比喻新月,意甚明显。如司空图《偶书》五首之三:“晚妆留拜月,卷上水精帘。”“宝帘”一作“宝奁”,“宝奁挂秋冷”,似稍费解。盖谓新月一钩,如圆的妆镜挂起了镜袱,露出一弯清光。《文选》卷三十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李善注:“《西京杂记》:公孙乘《月赋》曰:‘隐圆岩而似钩。’”彼赋意本是一轮明月,被圆形的山峰遮住,只剩得一弯,故似钩,正与本句引“宝奁”作为比喻相似。以团圆的镜子与一钩新月合写,用意极细,引起下文“千古盈亏休问”和“太液池”等句(参看下注),盖作“宝奁”者是,以义较晦,未用。  7《酉阳杂俎》卷一“天咫门”载:“郑仁本表弟与一王秀才游嵩山,遇见一人,言月乃七宝合成,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包袱)有斤凿数事。”后来相承有修月之说。王安石《题扇》:“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又南宋淳熙年间陈造有《问月楼赋》:“玉斧兮何用修,妖蟆兮胡此穴。”均在王此词前。  8李贺《七夕》:“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武林旧事》卷七:“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侍宴官曾觌,恭上《壶中天慢》一首云:‘……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上皇(高宗)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按曾词是应制体,作颂扬语,言本来无缺,故不须补;本词借咏月寓怀,言既已缺了,就无法补,虽若相反,实是一意,至于“金瓯”“金镜”,不过字面不同而已。  9“太液池”,在汉长安建章宫北(见《史记·封禅书》),唐宫内亦有之;本是专名,亦得作宫苑池沼之通称。这里当为借古喻今。陈师道《后山诗话》:“太祖夜幸后池,对新月置酒。问当直学士为谁,曰:‘卢多逊。’召使赋诗,请韵,曰:‘些子儿。’其诗云:‘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本句咏新月,盖与此事有关,否则似过于空泛。  10“故山”,即“旧山”,见前姜夔《暗香》注3。自本句起,直贯篇终。  ⑪句意在等待月圆。“端正”,犹言齐齐整整,美丽之意,形容圆月。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窥户”,固指月而言,亦借人作比喻。如沈约《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方晖竟户入”,苏轼《洞仙歌》:“一点明月窥人”,均是咏月。如姜夔《玲珑四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系指人,盖用唐人《本事诗》崔护故事。这里有双层意义。以上片多说美人,下片如完全抛开,便成为两截了。关合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⑫此言故国河山,影在月中者,尚完整无缺也,承上“窥户端正”,以结全篇之意。“桂花影”亦指圆月。《初学记》卷一引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此说在《酉阳杂俎》吴刚伐桂事之前。末句一作“还老桂花旧影”,意更明显。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诗》:“桂容如水鉴,写此山河影。”王十朋注引《酉阳杂俎》:“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也。”(《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引文同,唯“大”作“天”,殆误。今本《杂俎》无此文。)

高阳台1

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2 。小帖金泥3 ,不知春在谁家4 。相思一夜窗前梦5 ,奈个人水隔天遮6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7 。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8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9 。如今处处生芳草10 ,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释】

1本篇立意和比喻,略同前录刘辰翁《沁园春》送春词,而风格迥异,可以比较观之。  2古传音乐的十二律应历法的二十四气。候气之法,用玉律(或竹)十二,置密室中木案上,外高内低,将葭芦的灰塞住律管的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详见《后汉书·律历志》“候气”。如交立春节,太簇律管中的芦灰即行飞散,《礼记·月令》所谓“孟春之月……律中大(太)簇”是也。杜甫《小至》:“吹葭六琯动浮灰。”这里不过借用古典,说交春节罢了。  3《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又“春帖子”,亦名“宜春帖子”,多写五七言诗句,或写吉语。“金泥”,即“泥金”。李商隐《燕台诗·秋》:“越罗冷薄金泥重。”牛峤《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凤。”李煜《临江仙》:“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4言春非我春,本篇的主要句子。  5“相思”以下至上片末,带写梅花,却不说破。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史达祖《忆瑶姬》:“一夜相思玉样人,但起来梅发窗前,哽咽疑是君。”亦用卢句。  6《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个人”,即“伊人”。此兼采诗中比兴之义,意甚浑融。  7用林逋诗,切合梅花,见前姜夔《暗香》注2。  8“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有北地风沙景象,当不是二帝北狩之旧恨,而是三宫降元之新愁。全篇以这几句寓意为最显明。  9其实像这样的愁恨,文字本难表达的,却说“怎得银笺”,似乎文字可以传情,只差没有洁白的笺纸而已。  10以下直说到春尽。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即上文所云“游骢古道”;同篇“春草生兮萋萋”,即“如今处处生芳草”也。

张 炎

张炎(1248—?),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原西秦人。张俊之孙。后住在临安。宋亡,在四明(今宁波)设卜市,又曾往燕京。有《山中白云词》,论词专著《词源》。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1 ,平波卷絮,断桥2 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3 。更凄然,万绿西泠4 ,一抹荒烟5 。  当年燕子6 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7 。见说8 新愁,如今也到鸥边9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10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1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二:“接叶暗巢莺。”“接叶”,叶子茂盛,互相接近。  2“断桥”,在杭州西湖白沙堤东,离城颇近,故曰“归船”。《武林旧事》卷五“孤山路”条:“断桥,又名段家桥,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3蔷薇开在晚春。贾岛《题兴化园亭》:“蔷薇花落秋风起。”杜牧《留赠》:“蔷薇花谢即归来。”  4“西泠”,在西湖白沙堤西。《武林旧事》卷五:“西陵桥,又名西林桥,又名西泠桥。”  5上片实写西湖,光景宛然。“能几番游”云云,意甚哀愁,却淡淡说出。“且伴蔷薇住”是一折,“到蔷薇春已堪怜”是一折,更何况“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呢。正因以上含蓄顿挫得力,结语就格外显得沉痛。  6以下三句说当时贵族的凋零。“燕子”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意。  7“韦曲”,在唐长安城南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宋之问有《游韦曲庄叙》,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二首之一:“韦曲花无赖。”又《赠韦七赞善》:“杜陵韦曲未央前。”其下自注引俚语“城南韦杜”云云。“斜川”在江西星子县,陶潜有《游斜川诗并序》。这里用典借指西湖,与上用断桥西泠等实在地名不同。“苔深”、“草暗”言胜地荒凉,无人游赏。  8“见说”犹“听说”,以下至结尾皆指自己,却用“见说”二字虚提一笔,托之他人口气。  9鸥鸟忘机,本不知愁,听说它如今也知道愁了,其意盖自谓。  10“浅醉”,不成醉。“闲眠”,未成眠。

念奴娇1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2 曾子敬同赋

扬舲3 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4 。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5 ?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6 ,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7 横空碧。扣舷歌断8 ,海蟾飞上孤白9 。

【注释】

1原题《壶中天》,即《念奴娇》。  2沈氏名钦。  3“舲”,有窗的小船。《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孔法生《征虏亭饯王少傅》:“若人鉴殆辱,解绂扬归舲。”  4“底事”,何事,犹言“为什么”。《文选》卷十二郭璞《江赋》李善注引《吴录》:“魏文帝临江叹曰:天所以隔南北也。”本指长江而言,这里或借指黄河。  5《孝经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张华《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相通。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甚大,往反不失期。此人乃立于槎上,多赍粮,乘槎去。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舍屋,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人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问此为何处。答曰:‘君可诣蜀问严君平。’此人还问君平。君平曰:‘某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即此人到天河也。”(俱《初学记》卷六引。今本《博物志》卷十,文字较详。)又《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当是同一故事的另一传说,或较后起。作者夜渡黄河,以乘槎客自比,而以野人比牵牛,不涉织女,但与“河源”云云亦似有关,故两引之。“槎”亦写作“查”,栰(筏)也,即木排、竹排。古亦称“桴”。《论语·公冶长》马融注:“桴,编竹木,大者曰栰,小者曰桴。”  6“绿”,黄绿色。古诗:“秋草萋已绿。”谢朓《酬王晋安》:“春草秋更绿。”周邦彦《蕙兰芳引》:“霜草未衰更绿。”“更绿”者,还有些绿意。  7“银浦”,银汉,即天河也。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  8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9旧说月中有蟾蜍,且传为嫦娥所化。如《后汉书·天文志》注引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谓蟾蠩(蜍)。”“蟾”、“兔”俱可作为月的代称。“海蟾”即海月。“飞”字状月的移动。颜延年《为织女赠牵牛》“姮娥栖飞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孤白”为月的形况。王禹偁《再泛吴江》:“随船晓月孤轮白。”本篇题为“夜渡黄河”,所写海月飞上,当亦是下半夜光景。

解连环

孤雁

楚江空晚1 ,怅离群万里2 ,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3 ,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4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5 。  谁怜旅愁荏苒6 。谩长门夜悄7 ,锦筝弹怨8 。想伴侣犹宿芦花9 ,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10 。暮雨相呼⑪ ,怕蓦地玉关重见⑫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⑬ 。

【注释】

1雁南飞,旧传在彭蠡,衡阳等处,皆春秋时楚地。  2“离群”,见《礼记·檀弓》。崔涂《孤雁》二首之一:“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3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鸟影度寒塘。”刘长卿《宿怀仁县南湖》:“寒塘起孤雁。”崔涂《孤雁》二首之二:“寒塘欲下迟。”  4本句合用雁行排字与雁足捎书二意。既不能排成雁字,只凭孤雁传书,引起下文“因循误了”意。“雁字”见中卷李清照《一剪梅》注3。  5“帛书系雁足”,苏武以此得归;又“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并见《汉书·苏武传》。“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即从苏武留胡时设想,意谓一雁孤飞,音信难凭,致误了久困在胡地之故人的凝盼,亦有愧对之意。王勃《九日怀封元寂》:“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词意亦近之。  6“旅愁荏苒”,承上。“荏苒”,亦有迁延耽搁之意。  7“长门”,宫名,借陈皇后事,言宫怨,又一哀愁境界。杜牧《早雁》:“长门灯暗数声来。”  8“锦”者,美丽的形容,银筝犹言锦瑟也,筝柱斜列如雁行,称雁筝。贯休诗:“刻成筝柱雁相挨”(《全唐诗》卷八三七录其断句)。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瑟二十五弦;筝,传说破瑟为二,十二弦或十三弦。筝亦瑟类。桓伊抚筝歌“怨诗”,见前叶梦得《八声甘州》注⑪。  9陆游《闻新雁有感》:“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  10当指雁回到北方。《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雁北乡(向)。”即所谓“春前”。  ⑪前注3引崔涂《孤雁》二首之二,其上句为:“暮雨相呼失。”  ⑫《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怕……犹云如其也;倘也。……怕蓦地云云,言倘忽然重见旧时伴侣也。”  ⑬上书续云:“旧侣重逢,孤雁不孤,则何羞于双燕矣。”以双燕反结孤雁,章法正和前录史达祖词以“画栏独凭”反结双燕相同。史梅溪词《双双燕》为咏物之正格。本篇咏孤雁自来亦很有名,人称之为“张孤雁”,除描摹姿态、用典贴切、与史词相似外,兼多家国身世之感,写法在同异之间。

汪元量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杭州)人。度宗时,为宋宫廷琴师。宋亡,随恭帝与全太后等北去。后为道士,归杭州。有《水云词》。

莺啼序

重过金陵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1 。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2 。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3 。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4 ,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5 。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6 。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7 。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8 ,灯火渡头市9 。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10 ,余音亹亹⑪ 。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⑫ 。临春结绮⑬ ,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⑭ 。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⑮ 。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⑯ 。清谈到底成何事⑰ ?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⑱ ,叹人间今古真儿戏⑲ 。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⑳ ,几重苍翠。

【注释】

1谢朓《隋王鼓吹曲》十首之四《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李白《金陵》三首之三:“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2王勃《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杜甫《曲江对酒》:“桃花细逐杨花落”,一本作“桃花欲共梨花落”。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与词意亦近。  4“葵丘”,言废墟,丘陵之上都长了葵麦,泛称,非专指。“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见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引》。  5许浑《姑苏怀古》:“荒台麋鹿争新草”,又《凌歊台诗》:“行殿有基荒荠合”。此盖合用许句。原典出《史记·淮南王安传》载伍被言:“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这里借姑苏以喻金陵。“鹿豕”连用,见《孟子·尽心上》。  6刘禹锡《金陵五题》之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斜阳”,亦用刘《乌衣巷》诗:“乌衣巷口夕阳斜。”  7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李清照《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9周邦彦《夜游宫》:“看黄昏,灯火市。”又《西河·咏金陵》:“酒旗戏鼓甚处市。”  10见中卷王安石《桂枝香》注9。  ⑪“亹亹”(wěi),《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濛),清言良久。去后,苟子(修)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亹亹,为来逼人。’”这里“亹亹”用法略同,久而未止貌,亦犹《赤壁赋》云“余音袅袅”。“亹亹”本训进貌,有前进勉力之义,如《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  ⑫刘禹锡《金陵五题》之二《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周邦彦《西河》:“想依稀王谢邻里。”  ⑬刘禹锡《金陵五题》之三《台城》:“结绮临春事最奢”,苏轼《次韵杨公济梅花》十首之四:“临春结绮荒荆棘。”结绮阁、临春阁,皆陈后主妃张丽华所居宫名,见《南史·后妃传》及小说《隋遗录》。  ⑭白居易《和关盼盼感事诗》:“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⑮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用铁锁横江以为階守,晋人用火烧断,事见《晋书·王濬传》。“铁锁”即“铁索”。  ⑯两句均晋王导事。《世说新语·轻诋》:“庾公(亮)权重,足倾王公(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又《雅量》载庾有东下意,王曰:“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此亦系借用,言西氛虽恶,却不设防备。  ⑰《晋书·王衍传》:“终日清谈。”又说王衍“妙善玄言,惟谈老庄为事”。  ⑱《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楚囚指楚钟仪被囚在晋国,见《左传·成公九年》。  ⑲虽泛言今古,意以六朝喻南宋,谓南渡政局真如儿戏。  ⑳“钟山”,在南京东北,一名蒋山,又名紫金山。按全篇多用典故平铺直叙,而借古伤今,意甚明白,语亦妥贴。此长调之近于赋体者。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1

鼓鞞惊破霓裳2 ,海棠亭北3 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4 金泣5 ,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6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7 。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8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9 ,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10 ,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⑪ ,谱琴中语。

【注释】

1宋德祐二年(1276)五月,作者《湖州歌》诗曰:“丝雨绵云五月寒,淮堧遗老笑儒冠。”  2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鞞”,小鼓,先击之以应大鼓,亦名“应鼓”,见《初学记》卷十六。  3惠洪《冷斋夜话》引《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海棠亭”即指沉香亭。李白《清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4《白氏六帖》卷十九:“魏甄后面白,泪双垂如玉箸。”李白《代赠远》:“啼流玉筯尽,坐恨金闺切。”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堕犹鎗。”(“鎗”,chēng,庚韵。)  5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金人滴泪,故曰“金泣”。与上“玉啼”,并指宋嫔御宫人等,非泛语也。  6三句指宋宫人随元军北去。杜甫《送蔡希曾还陇右》:“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钱《笺》:“匼匝,周绕貌。”这里写蒙古军容之盛,承上“此行良苦”来,言以后将过这样的生活,其实那时是乘船北去的,如本篇题与下文所记。  7德祐二年六月,元伯颜入临安,以宋帝 、后妃等并宫女三千余人北去。  8“已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意。本句及下句,文意当指夏贵于其年二月,以淮西降元事。  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受降城外月如霜。”这里借用“受降”字面,非北方之受降城。但淮上在南宋已是边塞,意固相通。  10作者《邳州》诗:“美人十十船中坐,犹把金猊炷好香。”  ⑪“一搦”,一把。李百药《少年行》:“一搦掌中腰。”这里仍就宫人方面说。下句“谱琴中语”,亦即题中所谓“夜闻宫人琴声”。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