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十叶野闻

○荣禄与袁世凯四则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荣禄为慈禧太后之侄,早岁即受慈禧之宠用,为步军统领,旋犯嫌疑,褫职。未几,为西安将军,崇文门监督,洊升大学士,充军机处练兵处大臣。刚毅与同列,乃言:“外患可除,富强易致。”慈禧深信之。盖荣禄虽不足称胆识,而心地尚明白,与端、刚等迥不相侔。当拳匪之乱,荣禄颇依违其间,然于暗中周全者不少,俾和议可成,未始非其功也。当刚毅请攻使馆时,荣禄授董福祥、张怀芝等以意,使勿力攻,而外承慈禧谕助刚毅,以智术全身,此其所长也。刚性傲狠,日督兵攻使馆,每午十二句钟往,互击枪数排而退,若符契然,刚粗莽勿察也。一日,酷热,战兵退,刚乘骑急遁。骑遁,坐草间,气喘欲绝。某司员道经,见而讶之。刚遽摇手曰:“勿道!勿道!”时乘骑奔逸,已数里矣,其呆如此。荣禄知之,亦勿劝也。及两宫驻西安,粤人某献石屏,绝新异,慈禧拟赏知县。

荣禄持不可,曰:“惟名与器,勿可假人,矧官乎?今进石屏赏知县,倘更重于石屏者,朝廷将何以赏之?”遂反其献。荣禄之识,于此可见一斑矣。当拳乱盛时,端、庄二王屡矫旨,荣禄则电李鸿章及东南各督抚,谓:“五月二十四日后矫旨不可信。”鸿章欲入都,禄电江、鄂二督,嘱缓行,俟后命,盖知端、庄特欲害之也。又禄以谋阻废立,因与刘坤一、瞿鸿机、张百熙、魏光焘等益相亲,其能知人、持大体又如此,论者或以太后党而深斥之,不知当日其所补直者,未可厚非也。

戊戌政变时,新旧胜负之枢纽,实操于荣禄之手,而拨其机捩者,则袁世凯也,然此中亦有天运焉。假使袁竟杀荣,除太后,满洲可以不亡,中国时局,又不知成何一种景象;或者非复今日之数次革命,重建共和亦未可知。但当时慈禧太后之运命尚未告终,则荣禄之人才,当然不致归于失败。故袁之以密谕驰示荣禄,乃天诱其衷也。时荣禄握新军之全权,踞天津要区,袁世凯不过受其卵翼之一人,安能与之相抗?光绪帝自不明形势,轻听新进之狂言,而欲令人操同室之戈,岂非颠耶?事实上论之,固为袁奉密谕,驰往天津告荣禄,而不知蛛丝马迹之黑幕中,太后与荣禄早有布置。袁世凯何人,乃肯为幼稚皇帝所卖耶?相传光绪帝与康密谋于正大光明殿中时,早有一莲英腹心之太监,微闻其语,报与太后,特外面佯示镇定,以观其变耳。此非理想之词,荣禄亦将新军一切布置周备。太后盖与其党深思熟虑已久,即非康谋,亦将借阅操之举废立矣。

特其后又深入一层,酝酿以成康谋,则更有所藉口以倾帝。袁世凯早入彀中,幼稚之帝不知,乃以矛攻盾,安得而不失败?

八月初五日,荣禄在天津督署中,方摄衣冠,拟出拜客。忽报袁世凯至,荣即知有非常举动,立命由密室接见,此非彼等先有同谋而然耶?先是,八月初一日,光绪帝召袁世凯入见,时袁为直隶按察使,明系荣之僚属,帝乃误认为忠于己党者。召见时突问:“苟付汝以统领军队之任,能矢忠于朕否?”此问可谓奇特,袁岂肯答以“臣不能矢忠于陛下”乎?袁曰:“臣当竭力以答皇上之恩,一息尚存,必思效忱。”云云。帝以为其忠恳之色溢于眉宇,确系可信,乃下谕云:“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著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著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俾成劲旅,用副朝廷整饬戎行之意。”此谕注重练兵,明明道着意旨所在,以太后之精明老练,岂有不知?相传当袁被召,退下仁寿殿时,太后即召入,详询帝召对时语。太后谓袁曰:“整顿陆军,本是应办之事。此谕甚为通达,但皇帝行之,太觉勿忙。予疑其别有深意,尔俟皇帝第二次召见,再请予之训令可也。”此数语实已洞见症结,于幼稚皇帝之阴谋,明若观火。袁世凯何人,乃肯自寻死路耶?袁退,太后即命人请帝至,谓之曰:“康有为在外昌言无忌,诋毁太后,乃大不法。”命帝即拿办。又以平日责帝之言责之,谓帝近日对己,愈觉改变,于孝道有亏。帝唯唯听命,且陈自愿改悔。太后之于康谋,不啻已明言之。且帝自顾,绝无权力可以抵抗太后,而乃欲雄飞突举,宁非弄巧反拙之事?观此则不待袁之乘车告荣,已可知事之必不成矣。其后荣禄反以曾保荐新党,交吏部议处。太后之作用,可谓十分周密。自是即调荣禄入京,而以裕禄代之,皆太后死党也。荣禄直至临终,常自呼为康党,以为戏谑。太后亦戏之曰:“尔曾得尔友之若何新闻?彼实奸臣,负尔好意,竟致反噬。”荣禄亦失笑。是太后之党直视康等与帝之举动为儿戏,成败之数,宁待事后论定哉!

政变后,荣禄入都,授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节制北洋军队,兼握全国政治兵队之权。此等重权,实为清代绝无仅有之事。盖太后之信任达于极点,亦以报其忠诚拥护之意也。是时,荣禄颇恶新党,钩治极酷,乃反动之力使然。一日,或言于荣,康党在外造清议,专骂中堂。荣笑曰:“彼等既逋亡海外,何事不可为,即微清议,吾亦知其骂我。”其后拳乱之始,即语人曰:“近支王公无意识之举动,一至如此,得毋为康党庆幸乎?”然端、刚等亦终疑荣禄有媚外心。设非太后信任,早为所倾轧矣。某西字报或论荣之生平,其言绝公允,略谓:荣之为人,据中国士夫之见,实能尽人臣之职分,且颇有大臣风度,通达治理,可任大事。当拳匪乱时,中外皆集矢于荣禄之一身,此实康党之谣言。当时无为之辨白者,亦因使馆中人之偏见,又不能得真实之报告故也。彼实以全力阻止举国若狂之拳匪,用尽方法以劝阻皇族,免铸大错,不可为无功。

综慈禧听政五十余年以观,有治世之能,而又赤心报国者,仅曾国藩一人。自此以往,则不得不推荣禄。当满洲皇族盲于大计,倒行逆施,既暴且弱之时,荣禄之先见及勇毅,实大有补救于国家也。由其柄国之日,以至辞世之年(1903),吾等观其所为,实乃慈禧最忠之臣,亦为最有识解之参谋。而慈禧之能知人,亦藉以见也。当光绪二十六年拳匪乱时,太后惑于声势之盛及亲贵之附和,复由一己之迷信及希望,漫允端、刚诸人之请,侵夺荣之职权,殆使之无发展之余地。然太后以一时蒙懂,铸此大错,其后仍听荣禄之言,以拘救危局。当国事大败之日,朝廷已陷于危难之境,太后此时所倚恃者,惟荣禄一人。荣亦能尽忠以事太后,不怀贰心。太后初虽未信其言,至后乃服其先见,故中国事势现虽无定,而有一事则毫无疑义者,即吾人当永远记念此明决勇敢之荣禄。其言行可法,无论中外之人,皆当一致。以前所待遇之感情,尚嫌过薄,不足称其功也。当两宫西巡时,众集矢于荣禄之一身;回銮后,使馆中人颇冷视之。彼不知外间之误会,甚以为怒,曾语其近亲曰:“余当日竭全力以抵压拳匪,余毫不悔恨。但不解使馆人仇视冷遇之故,此事余不能无忿忿也。”有人曾记载其言曰:“吾庚子年之所为,非出于爱西人之故,实尽忠于太后及朝廷之故。”言虽如此,然其所为,既大有益于西人,则吾人称誉之亦不为过也。太后与荣禄商议处置维新党之事既久,荣禄主严办,谓非如此,则不足以保存满洲之国运及名誉。于是谭嗣同等六人,遂由刑部审问,荣禄亦承审。凡康党预谋太后之事,审问极详。在康有为寓中抄出文件甚多,凡其党之所谋,皆详载无遗。军机处乃据以定党人之死罪。彼等将谋害太后,已无疑义,群主速办。盖当时满、汉意见极深,若不速办,则其事愈引愈坏也。太后准军机之请,遂斩六人于市。彼等从容就死,观者甚众。复于杨锐处抄出皇帝与彼之信件,皆攻讦太后之语。

又有杨锐一摺,参太后罪恶数端,并及太后私事,罗列多人,荣禄亦与焉,余皆显要之人。摺后有帝朱批。此事南方广州等处人编为歌谣,以为嘲笑。太后见帝朱批,知帝参预隐谋,遂决计断绝帝与新党之关系。据太后之人所言如此,其事亦可异也。杀六人之旨,乃太后亲笔,荣禄助之,但其名仍出于皇帝。

此谕以朱笔书之,以示重要,谕云:近因时事多艰,朝廷孜孜图治,力求变法自强。凡所设施,无非为宗社生民之计。朕忧勤宵旰,每切兢兢,乃不意主事康有为,首倡邪说,惑世诬民,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包藏祸心,潜图不轨。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陷害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朕恭奉慈闱,力崇孝治,此中外臣民所共知。康有为学术乖僻,其平日著述,无非离经畔道、非圣无法之言。前因讲求时务,令在总理各国事务门章京上行走,旋令赴上海办理官报局,乃竟逗遛辇下,构煽阴谋。若非赖祖宗默佑,洞烛几先,其事何堪设想!康有为实为叛逆之首,现已在逃。著各省督抚,一体严拿惩办。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实与康有为结党,隐图煽惑。杨锐等每于召见时,欺蒙狂悖,密保匪人,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前经将各该犯革职,拿交刑部讯究。旋有人奏:若稽时日,恐有中变。朕熟思审处,该犯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倘语多牵涉,恐致株累,是以未俟覆奏,即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速行正法。此事为非常之变,附和奸党,均已明正典刑。康有为首创逆谋,罪恶贯盈,谅亦难逃显戮。现在罪案已定,允宜宣示天下,俾众咸知。我朝以礼教立国,如康有为之大逆不道,人神所共愤,即为覆载所不容。

鹰鹯之逐,人有同心。至被其诱惑,甘心附从者,党类尚繁,朝廷亦皆察悉。朕心存宽大,业经明降谕旨,概不深究株连。

嗣后大小臣工,务当以康有为为炯戒,力扶名教,共济时艰,所有一切自强新政,胥关国计民生,不特已有者,亟应实力举行。即尚未兴办者,亦当次第推广,于以挽回积习,渐臻上理,朕实有厚望焉。将此通谕知之。

此谕实后党所拟,而名义则由帝出者。太后既惩办新党后,拟行幸天津,视察租界情形,兼事游览。荣禄力谏,言党事初定,不宜轻动,恐有危险。太后允之,下谕收回前旨,并颁赏于北洋军队。盖当时直隶正竭力整顿陆军,训练颇勤也。荣禄入京后,直督以裕禄补授。其人极顽固,太后甚信任之。昏庸乖戾,不明事理。其后天津拳匪之乱,实所酿成,其去荣禄甚远矣。西人之论如此,尚不失荣禄之实际。盖荣禄固不得不谓之有用人物也。

袁世凯既背帝求荣,帝一生之命运,即由于彼之掌中。故帝崩时,遗诏嘱其弟醇王复仇。醇王子既立为宣统帝,己为摄政王,复仇之权大足施展。于是立罢袁世凯职,以足疾令其家居,卒未能明正其罪而翦除之也。不三年,革命军起,仍起袁为内阁总理。于是得乘时际运,由临时总统而正式总统。又至妄希非分,背叛共和,而洪宪帝制发生矣,然卒以是身死名裂。

迹袁之一生,盛蓄野心,而手术足以济之。其深谋积虑,宠辱不惊之态度,实师荣禄,而野心勃勃,则又过之。予别撰《袁氏外纪》及《洪宪小史》二书详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