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皇明异典述

卷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文臣监修国史

国朝修《实录》,例以内阁大臣总裁,而无勋上公一人监修。独高庙《实录》初以曹国公李景隆监修,户部尚书夏原吉副之;中用太子少师姚广孝及夏公;至嘉靖中,修《睿宗实录》,复用礼部尚书席公书、吏部尚书廖公纪。盖特典也。

○文臣知经筵

故事,勋臣一人知经筵,内阁臣俱同知经筵。后至李文达贤,始以内阁首臣与勋臣俱知经筵。而刘文穆、刘文靖、杨文忠、徐文贞、张江陵及今申少师俱因之矣。夏贵溪、严分宜虽极贵宠,而上不御经筵,遂成阙事。

○勋臣从祀孔庙

万历中,诏以新建伯王守仁从祀孔庙,时布衣胡居仁亦与焉,真非常之遇也。

○文臣配享

高庙配享,不及文臣。洪熙中,以太子少师、赠少师姚恭靖公广孝配文皇帝。嘉靖中,以御史中丞、赠太师刘文成公基配高皇帝。姚至嘉靖中革,赐祀于大兴隆寺。

○藉田孤卿五推

天子耕藉田,三公五推,九卿九推。今例以公侯兼三太者充之。张江陵以少师与五推,盖特恩,以为加太傅张本也。

○文职世文荫

嘉靖元年,杨太师廷和、蒋少傅冕、毛少保纪以辞伯爵,费少保宏以辞荫锦衣指挥使,改荫锦衣指挥千户等官,复固辟。以兵部尚书彭泽言,荫杨公四品在京文职,蒋、毛五品,费七品,皆世袭。固辞,复不许。然四公迄无拜。

○侍郎非本曹

嘉靖中,董吴兴份以工部尚书管吏部左侍郎事。正德中,储文懿以户部左侍郎起管右侍郎事。又嘉靖初,兵部左侍郎陶谐、黎爽俱管右侍郎事。万历中,右都御史吴兑、张佳胤管兵部左侍郎事。又兵部左侍郎王遴起管右侍郎事,则以左侍无见缺故也。万历中,万宜兴士和以礼部左侍郎管南京礼部右侍郎事。翁余姚大立以兵部左侍郎管南京刑部右侍郎事,寻以原官管南史部右侍郎事。胡永昌执礼以兵部左侍郎管南京兵部右侍郎事,则以南部无左侍故也。按:储文懿后复以户部左侍郎起南京左。嘉靖初,胡端敏世宁以兵左侍告南改吏左,非谓南必无左。有左不设右,有右不设左,乃故事也。吴兴一转,尤为异典。

○巡抚非部院

永乐间,大理寺卿胡、参政叶春同抚南直隶,太常寺少卿周讷抚湖广,大理寺丞郭抚广东,大理寺丞孙时抚山西,通政司参议朱侃抚广西。正统间,大理寺卿蔡锡抚湖广,大理少卿张骥抚浙江,大理寺丞孔公恂抚直隶。景泰初,大理寺丞王振抚贵州,大理寺卿孔文英镇紫荆,通政司参议邹文学镇保定,大理寺丞罗绮赞理甘肃军务,李奎抚保定。成化间,大理少卿吴道宏抚郧阳。又,正统,巡抚山西河南侍郎于谦降大理寺少卿;嘉靖,巡抚顺天佥都御史张降寺丞。俱仍巡抚。

○大将军

国朝将军挂印者,事权甚重,可以生杀人,而大将军为尤重。洪武元年,以徐中山达为征虏大将军,至十七年卒。虽以常开平、李岐阳之才,且贵重,然不过副将军。而其他有征南、征北、征西、征戎之专寄,亦不过将军而已。傅颍公之平云南、镇北边,张英公之三下交,统众多者至八十万,少亦三十万,然皆不得挂大将军印也。余所知者十六人。征虏大将军徐达、冯胜、蓝玉、丘福。平虏大将军李景隆、柳溥、朱永、朱晖、杭雄、仇鸾。镇朔大将军薛禄、谭广、杨洪、石亨。

按:谭、杭以都督得之,尤为异典。余尝见仇鸾衔位云“平虏大将军、总督京营戎政、统领各路人马、太傅、太子太师、咸宁侯”,可为寒心。然未几死,事败,﹃及妻子。正德中,有称“威武大将军朱寿”者,上也,而许泰则为副将军。迨南狩,上自称“总督军务”,而太监张永与彬曰“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张忠及泰曰“提督军务”。一时各边称“总督”者,俱改“总制”及“提督”。世庙幸承天,以太师、翊国公郭勋为都护大将军,太子太傅、成国公朱希忠为副将军。

○挂两将军印

永乐中,征南将军沐晟、征蛮将军韩观,先后挂征夷副将军印。嘉靖中,征蛮将军柳亦挂征夷副将军印。俱有安南之师故也。

○副副将军

洪武四年,徐魏公达北讨,李曹公文忠、冯宋公胜为左右副将军,邓卫公愈、汤中山和为左右副副将军。按:唐诸镇征黄巢,四面行营各设都统,而王晋公铎以上相临之为都都统。事相反而相类。

○外任下迁翰林

外任左迁而得翰林者,洪武中时有之。若永乐庚寅,许州知州潘文奎以事当降,为有文学,改左春坊司直郎。乙未,湖广按察佥事言蕲州同知桂宗儒柔懦当黜,以任浅,送都察院问刑三载,改翰林院修撰。宣德丙午,吏部言四川按察使陈琏不谙宪法,改通政使,掌国子监祭酒。因谪而迁清近,诚为异事。壬子,大学士杨士奇等言交南灵州革任知州黎恬有文学,改右春坊右谕德。又,山东左参政俞士吉考满,升詹事府詹事。亦可谓非望之典。最后如云南布政使陈文之入为詹事,浙江布政使李默之入为太常寺卿掌南京国子监祭酒事,皆视若登仙矣。

○翰林兼谏官

洪武中,夏公原吉、范公显祖,以太子宾客兼治书侍御史。永乐丁未,李公准以太子宾客兼吏科都给事中。嘉靖庚戌,赵公贞吉以左春坊左谕德兼河南道御史,宣谕行营。己丑,夏公言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兼吏科都给事中。李以三品兼七品,尤异。国初,治书侍御史阶正四品,盖今佥都御史官也。

○翰林改给事中

正统中,大学士金幼孜子翰林检讨达改给事中。成化中,翰林检讨李昊改南京礼科给事中。昊,忻王教授,王薨故也。

○翰林改御史

洪武中,翰林院编修马亮、任敬、王琏、王辉、陈敏、张惟;洪熙元年,翰林院侍讲李时勉、罗汝敬。俱败监察御史。仍限李、罗一日言一事,凡三日而下狱。正统己巳,徐公呈以翰林院侍读改浙江道御史,募兵彰德;杨公鼎以右春坊右中允改河南道御史,募兵兖州;检讨王玉改江西道御史,募兵济南。俱事完复故宫。

○翰林改教授

永乐乙未进士第二人李贞、第三人陈景著,俱以翰林院编修九年a17当迁,改乡官便养。贞得高州府,景著得福州府,俱教授。遂以此官终其身。景著及第时仅十八,尤可惜也。又有钱唐王羽者,由太常少卿请便养,亦得杭州教授。正德中,援此例以授兴化养亲御史陈茂烈,固辞。

○状元谪任

状元授官以后谪为他官者:罗伦、舒芬俱自修撰谪市舶司副提举,吕冉自修撰谪解州判官,张自左庶子谪工部员外郎,俱以言事;陈谨自修撰谪广州府推官,以公误;范应期以修撰谪南京太理寺评事,以被论。

○进士径授编检

洪武十八年乙丑,授进士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建文庚辰,进士吴溥、杨荣、杨溥俱为编修。盖官制未定也。若正统己未,进士钱溥教内使,径授检讨。正德三年,径授二甲第一人焦黄中、三甲第一人胡缵宗为检讨。盖中人瑾变乱成法,且俗私其门客及乡人故也。

○首甲不授翰林

洪武四年初开科,状元吴伯宗授礼部员外郎,第二、第三人郭、吴公达俱吏部主事,而会元俞友仁中三甲,为县丞。盖官制未定也。丁丑,状元陈安阝、第三人刘锷戍谪,补鸿胪寺司宾署丞,尹昌隆授礼部主事。以人言考官私南人故也。嘉靖壬辰,第二人孔天胤授陕西按察佥事,以王亲故也。

○给事御史互改

洪武中,给事中宋善、万徵、彭通、王惟言、王渐,改监察御史;李广以御史改工科给事中兼齐王府录事。若永乐江西道御史汪俊民改刑科给事中,山东道御史文郁改工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罗亨信、工科给事中周岐、正统给事中朱良暹、李运,俱改监察御史。又,给事中金达、王庾暂改御史募兵;正德兵科都给事中王翊、刑科给事中张礻龠、工科都给事中段豸,俱改御史查盘。凡五六见。若王肃敏廷相以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降亳州判官,升高淳知县,入为监察御史;迩来徐贞明以给事中谪按察照磨,升推官、兵部主事、尚宝司丞,再以尚宝卿兼御史,治水利。尤异。

○布衣总裁国史

永乐诏重修高庙《实录》,布衣陈济与学士解缙等为总裁,而礼部尚书李至刚及讲读以下仅为纂修官。

○布衣考试

洪武四年京畿试,前元贡士鲍恂与学士宋濂等同为考试官。

○三布衣优礼

国朝优礼处士与处士所以自处者,毋过于陈静诚遇、吴康斋与弼、武学士周文而已。陈在高帝初应聘,与参帷幄大计,再授翰林院学士,辞;授礼部侍郎、尚书,以至尚书、左丞,又辞,竟以处士卒,遣中官谕祭,官为赙葬。有子枋,以遇故特擢,累官至尚书。武在文庙初,以藩邸讲读之旧,驿召至京,赐袭衣、银带、鞍马,以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固辞,听以学士致仕,赐敕及白金文币酒饣气,驰驿归。吴在英庙时,遣行人赍敕及金币驿召引见,授左春坊左谕德,赐宴文华殿,内阁学士李贤侍,再赐金币羊酒,三辞,俱温音慰留。最后赐敕及银币,给月米,遣行人护归。其初聘敕曰:“朕承祖宗求贤图治,亦有年矣。永惟劳于求贤,然后成无为之治;乐于忘势,乃能致难进之贤。闻尔与弼,潜心经史,博洽古今,蕴经国之远猷,抱致君之宏略。尔乃嘉t丘园,不求闻达。朕眷怀高谊,思访高贤,渴望来仪,以资启沃。今特遣行人曹隆往诣所居,征尔赴阙,仍赐礼币,以表至怀。尔其惠然就道,以副朕翘待之意。”赐归敕曰:“朕惟自古英君谊辟,莫不好求贤士,以臻治理。故服位以来,深思先务,莫急于此。闻尔与弼怀材抱道,嘉t林泉。特遣行人赍捧书币,造庐征聘。尔乃惠然肯来,深慰朕怀。欲烦辅导东宫,特授春坊谕德,尔以衰老固辞,朕坚意不允。留之数月,病势不已,乃知本心非不欲仕,第以不能供职故耳。于是,特允所辞,且以嘉猷勖朕,足见忠爱之诚。仍遣行人送还故里,赐以银币,用表至怀。复命有司月给米二石,以资供膳。尔其优游桑梓,安身乐道,以度遐龄。倘精力未衰,尚其无忘纂述,以继前贤辅教垂世之意。”其初授官、赐银币辞疏,旨曰:“朝廷久闻高义,特用征聘。今惠远来,朕深嘉悦。然币以将诚,官以命德,礼非过也。不允所辞。”面见,谕曰:“重卿学行,特授官僚,烦辅太子。”再辞疏,旨曰:“朕知乃心不干仕进,故不烦以冗务。特处以宫僚之职,不必再辞。”三疏辞,旨曰:“固辞虽得难进之义,揆之中道,无乃过乎?欲观秘书,可勉就职。”观此二敕三旨一谕,虽内阁辅臣,其优礼远不能过也。

○编修主会试

洪武戊辰,国史编修苏伯衡、李叔荆主会试。

○编修主乡试

永乐癸未编修王达,戊子检讨王洪,甲午编修周述,正统丁卯检讨钱溥,成化乙酉编修彭华。俱主应天试。

○司直修撰主会试

永乐己丑左司直郎徐善述,乙未翰林院修撰梁潜、王洪,景泰辛未修撰林文。主会试。

○待诏典籍纪善主会试

洪武乙丑,翰林院待诏朱善、前翰林院典籍聂铉,丁丑,吉府纪善白信蹈。主会试。

○致仕官主试

洪武乙丑,命前翰林院典籍聂铉主考会试。宣德癸丑,前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淮主考会试。聂,待选吏部;黄,以谢恩适至京敌也。然聂以卑官得之,其同试,乃有讲读以上者,尤为奇矣。

○非翰林官主试

洪武三年主乡试者,御史中丞刘基、治书侍御史秦裕伯;丁丑主会试者,吉府纪善白信蹈;革除中,太常寺少卿高巽志主己卯、庚辰乡、会试。

○同考官尊于主考

洪武丁丑,纪善白信蹈主会试,而同考则侍读张信、侍讲戴彝;正德丙辰,侍讲学士陈循主会试,而同考则太常少卿魏骥;景泰辛未,修撰林文主会试,而同考则侍讲刘俨、广东参政罗宗本。

○三伯读卷

廷试读卷官,当以内阁及九卿、詹事、翰林学士为之。惟天顺丁丑,徐有贞以武功伯掌内阁,王骥以靖远伯掌兵部,杨善以兴济伯掌鸿胪寺,读卷居诸公首,亦时制之变也。成化中,王越以威宁伯兼宫保掌都察院,亦预读。

○异途官读卷

又,正统中,左都御史杨善以守城生员,户部左侍郎掌光禄寺事柰亨以吏员,太常少卿程南云以习字生读卷,尤为奇事。亨序列内阁户部右侍郎兼学士陈循上。

○特赐出身

宋制,大臣或有不由科第者,特赐于某人榜出身,或用累举恩赐第。国朝无之。唯永乐间,曲阜孔谔以举人至京中副榜第一人。谔,宣圣后。皇太子召见,特赐进士出身,授左春坊左中允,侍讲读。

乡试不第而特许会试者,景泰中陈瑛、王伦也。会试不第而特赐廷试者,洪武中韩克忠等一榜进士也。会试不第,免廷试,特赐进士出身者,孔谔也。

○赠进士

天顺七年,贡院灾,会试举人死于火者九十人。事闻,俱赠进士出身。

○一岁两状元

洪武丁丑廷试,赐陈安阝、刘锷、尹昌隆及第。后以举人诉,复试,复取韩克忠、王恕、焦胜及第。凡二榜两状元,而二公官俱不显。

○连岁状元

永乐辛卯,始廷试寄监中式举人陈遂等,赐萧时中、苗衷,黄及第。明年,复廷试中式举人林志等,赐马铎、林志、王钰及第。连岁二状元,而皆不显。

○会试四主考

天顺癸未,礼部左侍郎学士陈文、尚宝少卿兼修撰柯潜为考试官。贡院灾,以次年,改太常少卿学士彭时、侍读学士钱溥。

○丞相知贡举

洪武三年应天乡试,特进右丞相汪广洋、左丞相胡惟庸知贡举,御史中丞刘基、治书侍御史秦裕伯主试,同考则侍读学士詹同、弘文馆学士睢稼、起居注乐韶凤、尚宝丞吴潜、国史编修宋濂。四年,仍乡试,主试兵部尚书吴琳、国子监司业宋濂。寻会试,知贡举仍广洋、惟庸。又设主文官,为礼部尚书陶凯、前翰林侍讲学士潘廷坚。考试,翰林侍读学士詹同、国子监司业宋濂等。

○知贡举官读卷

礼部尚书知贡举,不得为读卷官。唯永乐中特诏尚书吕震,嘉靖中特诏书严嵩读卷。皆异数也。

○典史中会试

曹文襄鼐,以太和典史运粮至京,乞会试,得第二人,廷试复为第一人,不十年遂登相位。后有刑部吏南昱、松陵驿丞郑温,然位不甚显。考《苏州志》,常熟黄钺叔杨亦以典史中会试。

○朱书黄榜

永乐甲辰,上临轩策士,初以孙曰恭为第一,邢宽为第二。既而曰:“‘孙暴’不如邢宽。”遂擢宽第一,曰恭第三,仍朱书黄榜。一时以为盛事。

○同考试官作试录序

洪武三年,《京畿乡试录序》出于国史院编修宋濂。四年,《京畿乡试录序》复出于濂。俱国子司业。是秋《会试录序》复出于濂。俱同考试官最后者,盖濂以文学见重故耳。嘉靖甲辰,主考礼部尚书学士张潮卒于试院,同考翰林修撰茅瓒为后序。甲子,应天主考中允孙世芳卒于试院,同考吏部蔡国珍为后序。

○一岁两考庶吉士

永乐甲申,择二甲文学优长者,杨相等五十一名,及善书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庶吉士进学。五月,擢庶吉士杜钦、王惟正、节庆为户科给事中,周玉、罗亨信、张侗为工科给事中。明年正月,始复选杨相、刘子钦、彭汝器、王英、王直、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敬宗、沈升、洪顺、章朴、俞学夔、罗汝敬、卢翰、汤流、李时勉、段民悦、吴绅、杨勉及首甲修撰曾、编修周述、周孟简二十六人于文渊阁肄业。所谓二十八宿者,而周忱陈请与焉。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寺日给酒馔,礼部月给膏烛,工部人给第舍。按:今人但知二十八人,不知其先取六十一人也。宣德癸丑,选年少质美者尹昌、黄瓒、赵智、陈云、傅纲、黄回六人为庶吉士,令王直教习。十一月,复选徐呈、赖世隆、吴节、李绍、姜洪、虞瑛、潘洪、王玉、陈金、刘实、郑建、方熙、何为庶吉士,并令王直教习。今人但知徐呈即有贞为首,不知其有尹昌等六人也。盖一榜有前后两庶吉士矣。若嘉靖壬辰,初取钱亮、许遂、闵如霖、卫元确、段承恩。韩勖、扈永通、吕光洵、谢九仪、刘光文、黄献可、刘士达、刘思唐、阎朴、胡守中、钱籍、王梅、雷礼、边涔、李大魁、郭希颜进呈矣,上阅卷,见弥封有不固者,寝之。寻诏复选,得吕怀、范瑟、钱亮、黄应中、秦鸣夏、边沆、闵如霖、王珩、卫元确、浦应麒、游居敬、赵汝濂、刘思唐、阎朴、胡守中、李本、赵维垣、何城、王梅、李大魁、郭希颜。盖以后选为重也。

○冠带举人

永乐甲申,翰林院试下第举人张铉等六十一人,俱赐冠带,于国子监进学,以俟后科。丙戌,廷试乙榜举人周翰等二人,俱赐冠带,于国子监进学,余除教官。己丑,国子监试下第举人熊概、金庠等十余人,并会试中式举人陈遂等,俱寄国子监,不给冠带。宣德癸丑,试乙榜龙文、章瑾等二十四人,如张铉例,给训导俸。考诸冠带举人登第者十不下六七,而名世之臣不与焉。

○史官教庶吉士

教习庶吉士,多用学士以上官,亦间有及讲读者。惟正统乙丑,初用编修赵恢,后用修撰王振。

○藩臬兼任

成化中,湖广右布政使陶鲁兼广东按察副使;正德中,江西右布政使吴廷举兼本省按察副使;嘉靖中,山西右参政王轮兼按察佥事,山西右参政李蓁、江西右参政张景贤、浙江右参刘涛,俱兼按察副使。盖皆为兵备地方,有年劳或功赏故也。以吾吴兵备言之,山东右参政任环、湖广右参政王叔杲,俱兼按察佥事;湖广右参政汤宾兼按察副使。凡三人。近年以来,不可胜纪。襄阳兵备杨一魁则升右参政,无兼秩;吾苏松兵备冯叔吉、徐节、蹇达,则直为湖广按察使。万历十五年,有致《缙绅录》至者,阅之,为骇然。因记于此,亦时制一大变也。

以按察使饬兵者,湖广蕲州李琦、河南汝南胡绪、山西冀北王缄、陕西宁夏戴光启、固原李廷仪、甘州刑、山东齐山曹子朝、四川下川南蔡国珍、广东海南陈瑛、云南腾冲姜忻、清军边维垣、广西宾州陈洙。

以右参政饬兵备者,北直隶永平叶梦熊、密云郭四维、紫荆张修吉、宣府王学书、辽东海盖郝杰、山西冀宁许云涛、陕西庄浪茹宗舜、靖边李春光、岷州郭汝、河州张思忠、临巩石匮、陇右赵享。

以右布政使掌按察司者,河南王体复。

○特莅乡土

永乐中,西安人杨恭,自刑科给事中擢陕西右布政使;开封人许廓,以工部左侍郎、彰德人王彰以右都御史,俱巡抚河南;兖州人樊敬以右通政兼行军司马镇济宁。

吴人陆公完,以逐流贼至吴,提督军务,抚臣俱听节制;闽人彭公泽,以平蜀寇,由关中进兵,后处置哈密事,复总甘肃诸镇军务;楚人陈公金,以姚源贼兼总七镇;浙人赵文华,以征倭提督;闵人张经、徽人胡宗宪,俱以备倭总督;山西人则少师太宰杨公博、少保大司马王公崇古,天津人右都御史刘公涛,真定人大司马梁公梦龙,俱以总督御虏;吾吴少司马刘公畿,亦以总督讨徽寇。俱莅本土。

○节制各省

弘治以前,虽有大征,而文臣多系参赞;即有重寄,多是本省节制及随行官军而已。正德中,陆司马完、彭中丞泽,破山东、河南大盗,兼督二省、南北直隶、湖广;陈尚书金破东乡、姚源盗,总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南直隶等处;洪尚书钟破蓝、鄢盗,总制湖广郧阳、陕西、河南、四川等处。嘉靖中,平田州乱,王新建伯守仁总督广东、广西、江西、湖广诸处;拒北虏,翟尚书鹏总督宣大、辽蓟、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处;平江西寇,胡尚书宗宪总督两浙、南直隶、江西、福建诸处。俱听便宜行事,镇、巡等官俱听节制。

○两京文臣总督

京营兵马,例以公、侯、伯总督,而文臣或提督,或协理。南京守备,例亦用公、侯、伯,而文臣称参赞。其奏疏行移坐次,皆出其下。惟景泰初,于肃愍谦以少保、大司马,称总督军务,列武靖侯石亨上;王忠毅以靖远伯、大司马,称总督机务,坐守备宁远伯任礼左。盖以二公望重,故优寄之,后不尔也。

○勋臣巡抚

文臣称巡抚,而武臣、内臣称镇守,例也。独宣德中,少师隆平侯张信巡抚陕西,而嗣后都御史陈镒、王文,侍郎耿九畴,却称镇守。

○给事中巡抚

永乐十九年,遣给事中马俊等同尚书蹇义、金纯等巡行天下,抚安军民。俊往南直隶,葛绍祖往四川,王励往河南,李往陕西,许能往浙江,章云往江西,徐初往福建,陶ぅ往北直隶,刘涣往山东,刘荩往湖广,艾广往广东,萧奇往山西,杨春往广西。正统十四年,命吏科都给事中张固往河南裕州,兵科都给事叶盛往陈州等处,敕其招抚流移,耕种生理。仍提督各卫所操练军马,固守城池。如有贼寇生发,相机剿捕,毋致滋蔓。

锦衣一品

锦衣典亲军,其后寄以《虎戋》察之柄,体势日重,然本非尊官也。故虽纪纲、门达、逯杲之宠寄横肆,然纲、达不过都指挥佥事,杲仅指挥同知而已。袁彬自都指挥出佥都府,方晋横玉。正德初,指挥高得材缘从父凤柄司礼,传升右都督,终以非例,于五府带俸。钱宁继踵此官,虽贵盛之极,而意犹歉之,请以都指挥理事。下兵部议,曲为谀解,遂成不疑,沿流至于陆、朱极矣。今考太保兼少傅者一人,陆炳。太保兼太子太傅一人,朱希孝。太子太傅一人,刘守有。左都督一人,钱宁。右都督一人,陈寅。都督同知一人,余荫。已上皆掌卫督行事官校者也。右都督一人,钱安。都督同知三人,袁天章、孙钰、杨俊士。已上同掌卫督捕者也。其它恩荫管事左右都督,如麦祥、高恕、黄浦之类,不可胜纪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