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岁功典第七十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仲秋部纪事

《诗经·豳风·七月章》:八月萑苇。〈朱注〉七月暑退将寒,是岁禦冬之备,亦庶几其成矣。又当预拟来岁治蚕之用,故于萑苇既成之际,而收蓄之,将以为曲薄也。八月载绩。〈正义〉绩,缉麻之名。八月丝事毕,而麻事起,故始绩也。

八月其穫。〈朱注〉穫,禾之早者可穫也。

八月剥枣。〈朱注〉剥,击也。

八月断壶。〈朱注〉壶,瓠也。

《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订义〉《郑康成》曰:良善,仲秋鸟兽毛毨,因其良时而用之,良裘玉藻所谓黼裘欤。《郑司农》曰:行羽物,以羽物飞鸟赐群吏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订义〉易氏曰:中秋为岁阴之中,夜为宵阴之中,如是而迎寒,与《尧典》所谓宵中星虚,寅饯纳日同意。万物生于土,反于土,则土者物之终始也。逆暑迎寒,所以皆击土鼓焉。

《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订义〉崔氏曰:中秋阴气始肃,在于杀物。故用治兵为称。

司弓矢,中秋献矢箙。〈订义〉薛氏曰:槁人曰,春献素,秋献成。郑氏亦谓,矢箙春作秋成,是矢箙之制,必以秋而成。

《穆天子传》:仲秋丁巳,天子射鹿于林中,乃饮于孟氏,爰舞白鹤二八。

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陵。

《孔庭纂要》: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即鲁襄公二十一年,是年冬十月庚子日,先圣生。十月庚子,即今之八月二十七日。

《祖庭广记》:颜氏祷于尼丘,升之谷,草木之叶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叶皆下垂。及怀妊十月而生,是夕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五老者,五星之精也。颜氏之房闻钧天之乐,空中有声云: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之音。

《左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注〉夏之八月,辰星见在天汉西,今孛星出辰西,光芒东及天汉。天道恒以象类,告示人。今火向伏,故知当须火出,乃布散为灾牡雄也。丙午火壬子水,水火合而相薄,水少火多,故水不胜火。火见周之五月。〈疏〉冬以十月为初,故以夏之八月解之。

《风俗通义》:周秦常以八月遣輶轩,使采异俗,方言藏之秘府。

《汉书·高帝本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注〉《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十一年秋,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注〉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常以八月。太守、都尉,令长丞会都试,课殿最。水处,则习船。

《武帝本纪》:元光五年八月,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给食,令与计偕。〈注〉计者,上计簿使也。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而县次给之食。《宣帝本纪》:元康四年秋八月,赐故右扶风尹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又赐功臣适后黄金,人二十斤。

《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汉书·两龚传》:昭帝时,涿郡韩福以德行徵至京师,赐策书束帛,遣归。诏长吏以时存问,常以八月赐羊一头,酒二斛。

神爵三年秋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

《成帝本纪》:河平三年八月,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

《汉旧仪》:皇帝惟八月酎车驾,夕牲牛,以绛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鉴燧取水于月,以火燧取火于日,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执鸾刀,以切牛毛,荐之,即更衣,侍中上熟,乃祀之。

《后汉书·百官志》:外十有二州,每州刺史一人,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

《邓彪传》:彪为太尉,在位清白,为百僚式。元和元年,赐策,罢。诏河南尹遣丞存问,常以八月旦奉羊酒。《章帝本纪》:章和元年八月己丑,遣使祠沛高原庙、丰枌榆社。

《宋书·礼志》:汉安帝元初四年,诏曰: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鬻。方今八月,按比方,时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鬻糠秕,泥土相和,半不可饮食。按此诏,汉时犹依月令施政事也。

《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三年八月戊子,颍川上言,麒麟一,白虎二,见阳翟。

《杜兰香传》:兰香以建兴四年春数诣张硕。至其年八月旦,复来,出薯蓣子三枚,大如鸡子,云: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

《魏志·周宣传》:宣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饮以药酒。使宣占之,是时黄巾贼起,宣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宋书·礼志》:魏明帝太和四年八月,帝东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

《晋书·武帝本纪》:魏咸熙三年八月,长人见于襄武,长三丈,告县人王始曰:今当太平。

《十二真君传》:许逊举孝廉,拜蜀旌阳。令慕道,弃官归,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法要,至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白日拔宅上升。

《隋书·礼仪志》:建武元年,创有太社、帝社、太稷凡三坛。门墙并随其方色,每以仲秋并令郡国县祠社稷,先农县又兼祀灵星、风伯、雨师之属。

《晋书·元帝本纪》:太兴二年八月,肃慎献楛矢石砮。《孝武帝本纪》:太元十一年八月庚午,封孔靖之为奉圣亭侯,奉宣尼祀。

《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居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都,访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搜神记》: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土俗常惧,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累年已用九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可禁止,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而死,于是寄女缓步而归,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

《元嘉起居注》:泰始二年八月,嘉莲一双骈花,并实合跗同茎,生豫章鳢湖。

《南史·梁孝元帝本纪》: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裾,武帝意感,幸之。采女梦月堕怀中,遂孕。天监七年八月丁巳生帝,举室中非常香,有紫胞之异。武帝奇之,因赐采女姓阮,进为修容。

《梁书·扶南国传》:大同三年八月,高祖改造阿育王寺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发发青绀色,众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则旋屈为蠡形。

《南史·梁武帝本纪》:大同五年八月乙酉,扶南国献生犀。

《颜氏家训》:梁孝元帝,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

《梁书·林邑国传》:林邑国,大姓号婆罗门,嫁娶必用八月,女先求男,由贱男而贵女也。

《北史·魏文成帝本纪》:兴安二年八月戊戌,诏曰:朕即位以来,风雨顺序,众瑞兼呈,又于苑内获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孙长寿。群公卿士咸曰休哉,岂朕一人克臻斯,应实由天地祖宗降祐之所致也。思与兆庶共兹嘉庆,其令百姓大酺三日。

《魏孝文帝本纪》:帝讳宏,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室,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魏书·礼志》:太和十五年八月壬辰,诏:郡国,有时果可荐者,并送京师以供庙飨。

《北齐书·神武帝本纪》:天平三年八月丁亥,神武请均斗尺,班于天下。

《酉阳杂俎》:乌山下无水,魏末有人掘井,遇磐石下有水流汹汹然。遂凿石穿水,北流甚驶。俄有一船触石而至,匠人窥船上,得一杉木板,板刻字曰:吴赤乌二年八月十日,武昌王子义之船。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九年八月,帝如晋阳。先是发丁匠三十馀万,营三台于邺下,因其旧基而高博之,大起宫室及游豫园,至是三台成,改铜爵曰金凤,金兽曰圣应,冰井曰崇光。

《孝昭帝本纪》:皇建元年八月壬辰,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搜访贤良。景申,诏九州勋人有重封者,听分授子弟,以广骨肉之恩。《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又以锦綵为眼明囊,递相饷遗。〈注〉《述征记》云: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头露,洗眼,令眼明也。《续齐谐记》云:弘农邓绍,尝以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童子执五綵囊,承柏叶上露,皆如珠,满囊。绍问用此何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终便失所在。今世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遗象也。或以金薄为之,递相饷焉。

《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四年八月甲午,遣十使巡行天下。

《大业杂记》:炀帝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每秋八月月明之夜,帝引宫人三五十骑,人定之后,开阊门入西苑,歌管达曙。

《唐书·百官志》:太府寺主簿掌印省钞目,勾检稽失平,权衡度量,岁以八月印署,然后用之。

节度使,岁以八月考其治否,销兵为上考,足食为中考,边功为下考。观察使,以丰稔为上考,省刑为中考,办税为下考。团练使,以安民为上考,惩奸为中考,得情为下考。防禦使,以无虞为上考,清苦为中考,政成为下考。经略使,以计度为上考,集事为中考,修造为下考。

《太宗本纪》:贞观二年八月甲戌,省冤狱于明堂。《唐会要》:贞观四年八月十九日丙午,诏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

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骨利斡遣使朝贡,献良马百匹,其中十匹尤骏,太宗奇之,各为制名曰十骥。永徽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诏:来月一日,太极殿受朝。此后,每五日一御太极殿视事。朔望朝即永为常式。

永徽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己酉,京东西二市,置常平仓,置常平司官。

景龙元年八月二十五日,长子县嘉禾合穗。

《唐诗纪事》:景龙三年八月三日,幸安乐公主西庄,李适诗: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綵仗遥临丹壑里,仙舆暂幸绿亭幽。前池锦幔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唐会要》:景龙三年八月,令特进佩鱼,散职佩鱼自兹始。

景云三年八月二日庚寅,敕诸州置司田参军一员。《事物纪原》:唐先天二年八月二十日,封西岳为金天王。

《唐会要》:开元六年八月十四日,制令中书门下及文武百官入乾元殿,就东廊观书,内库出绢綵,分赐褚无量及四库官有差。

《集异记》:唐裴胄,开元七年都督广州,仲秋夜漏未艾,忽然天晓,星月皆没,禽鸟飞鸣,举郡异之,未能喻,然已昼矣。裴公于是衣冠而出,军州将吏则已集门。遽召参佐洎宾客,至即询。挈壶氏曰:常夜三更尚未也。因留宾客于厅事,共须日之升。良久,天色昏暗,夜景如初。官吏执烛而归,诘旦,命使四访,合界皆然。北访湘岭之北,则无斯事。数月后,有商舶自远南至,谓郡人云:我八月十一日夜,舟行,忽遇巨鳌出海,举首北向,而双目若日照曜,千里毫末皆见,久之,复没。夜色依然。徵其时,则裴公集宾僚之夕也。

《旧唐书·明皇本纪》: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隋唐嘉话》:源乾曜张说,以八月初五今上生之日,请为千秋节,百姓祭,皆就此日名为赛白帝。群臣上万岁寿,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结綵承露囊,更相遗问。

《唐书·张九龄传》:初千秋节,王公并献宝鉴,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

《唐月令注》:明皇生于八月,以仲秋日月会于寿星,特置坛,用千秋节日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唐书·明皇本纪》:开元十八年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贺,赐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綵,五品以下衣帛有差。

《礼乐志》:明皇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其日,内闲厩使引戏马,五坊使引象犀入场,拜舞。宫人数百,衣锦绣衣,出帷中击雷鼓,奏小破阵乐。岁以为常。

《五行志》:开元二十二年八月,榆关虸蚄虫害稼,入平州界,有群雀来食之,一日而尽。

《唐会要》:开元二十四年,请两京各改一殿,以万寿为名,千秋节会百僚于此殿。

天宝四载八月戊子,有斑鹿产白鹿于苑中,献之。上曰:缟质霜毛,变林虞之兽族,殊姿驯性,实云驾之龙媒。

《唐明皇实录》:天宝七载,萧照等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从之。

《开元天宝遗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唐书·礼乐志》:上元元年,肃宗以岁旱,罢中小祀而文宣之祭。至仲秋,犹祀之于太学。

《唐会要》:上元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戊戌,敕一品以下文武,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

《唐书·礼乐志》:永泰二年八月,修国学祠堂,成,祭酒萧昕,始奏释奠。宰相元载、杜鸿渐、李抱玉及常参官六军将军就观焉。

《唐会要》:元和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敕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就国子学官,讲论质,定疑义,仍令百僚观礼。《通鉴》:太和七年,李德裕请依杨绾议,进士试论,议不试诗赋。八月庚寅,停试诗赋。礼部奏先试帖经,略问大义,次试议论一首,大义以通二通四为格。明年后并依此例。

《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九年八月丁丑,幸左军龙首殿,因幸梨园含光殿,大合乐。

《通鉴》:大中元年八月,上崇睦兄弟,作雍和殿于十六宅,数临幸,置酒作乐。

《唐会要》:宣宗大中三年八月己丑,既复河湟河陇,高年千馀见阙下。天子为御延喜楼,赐冠带。

《酉阳杂俎》:八月四日,勿市履屣。

《传载略》:武肃王,天祐丙寅,思欲拓捍海塘。先是江心有石,即秦望山脚横截波涛中出崔嵬,然商旅船到此,辄为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此为罗刹石。我国八月既望,必迎潮设祭,动乐鼓舞于上。寻命更呼镇江石。开平已来沙涨,遂作木阑围顶,今祭江亭是也。《枫窗小牍》:吴越忠懿王,以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四鼓生。

《玉海》:周恭帝八月四日诞,为天寿节。

《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五年秋八月丁酉,以大圣皇帝皇后宴寝之所,号日月宫,因建日月碑。

《玉海》:建隆元年八月十九日丙戌,有司请造新量衡,以攽天下。诏精考古制,按前代旧式作之,禁私造者。乾德四年八月九日辛丑,召宰臣宴紫云楼下,论及民间事,谓赵普等曰:下愚之民,不分菽麦,如藩侯不为抚养,务行苛虐,朕断不容之。普等曰:陛下爱民如此,尧舜之用心也。

乾德五年八月,有象自岭南来,至都城外,获之。其后,吴、越、广南交州继献象四十五头,于南薰门外玉津园东北。置养象所,作驯象旗。

《宋史·五行志》:端拱元年八月,广州凤集合欢树下,得芝三本。

《宣和书谱》:秦忠懿王钱俶艺祖应运,率先臣服太宗。即位之明年,尽籍其府库地图以献。端拱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太宗以其诞日,遣使赐器币且示宠焉。《宋会要》:淳化元年八月一日,秘书监李至请李昉、宋琪、徐铉及学士侍郎给谏,舍人等诣阁,观御书图籍。帝知之,诏赐御筵,出书籍,令纵观。

《玉海》:淳化二年八月己卯,诏置审刑院于禁中,以枢密直学士李昌龄知院事,凡具狱案牍,先经大理断谳。既定关报,审刑知院定成文章,奏讫然后下丞相府。丞相又以闻,始命论决。盖重谨之至也。

淳化四年八月丙辰朔,上草书宋玉大言赋,赐翰林。承旨苏易简,因拟宋玉作大言赋以献,其词曰:圣人兴兮告成功,登昆崙兮展升中。上览赋,嘉赏诏褒之。《宋史·礼志》:真宗咸平元年二月,宴群臣于崇德殿。二年八月七日,再宴,用乐。

《实录》:咸平二年八月丙寅十六日,大阅诸军,命殿前都指挥王超为左右厢教阵都总管。是日军仪整肃,天气爽霁。有司奏,成列上升,台东向。御戎幄,召从臣坐而观之。王超执五方旗以进退,又以行列遐远,号令所不能及,遂于两阵中起候台相望,使人执旗如台上招之。初举黄旗,则诸军旅拜,举赤旗则骑进,举青旗则步进,每旗动则鼓作,而士噪之,声振于百里,皆三挑而后退。次举白旗则诸军复拜,呼万岁者三。遂举黑旗以振旅,军于右者,略左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南隅。军于左者,略右阵而还,由台前出西北隅。并凯旋而入。上顾王超曰:士众严整,戎行练习,卿之力也。退御幄殿,召从臣宴饮。回御东华门,阅诸军还营钧容,奏乐于楼下。

《玉海》:咸平四年八月己酉十日,御崇正殿,试贤良方正何亮、孙暨、孙仅、丁逊,命宋白等考所对,逊仅第四等,亮暨次之。

景德三年八月十一日,风琶蛮贡犀象、封牛、青羊及马,赐冠带锦袍。

大中祥符三年八月八日甲寅,召近臣观瑞物于崇和殿,上作七言诗,从臣皆赋。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三年八月,解州盐池紫泉场水次二十里许,不种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员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庙。八月东,池水自成盐,仅半池,洁白成块,晶莹异常。祀汾阴经度制置使陈尧叟继献,凡四千七百斤,分赐近臣及诸列校。

《玉海》:大中祥符六年八月辛未十二日,瑞圣园观稼,宴从臣,作郊外观稼七言诗,近臣皆和。

大中祥符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戊寅,真游殿上梁,召近臣焚香,因宴于长春殿。帝作七言诗,令近臣继和。天圣八年八月六日,宋仁宗召辅臣宗室于龙图天章阁,观三圣御书,元真殿观瑞谷,宴蕊珠宫,宰臣以下赋诗。

《宋史·五行志》:明道元年八月,黄州橘木及柿木连枝。《实录》:景祐二年八月丁丑,出御制乐,新经赐群臣。《玉海》:本朝冠服多沿唐旧,循用之久,有司寖为繁,文渐失法度。景祐二年八月丙子二十七日,始诏内侍省与太常礼院,详典故,造冠冕,蠲减珍华,务从简约,俾绘图以进。

至和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知制诰贾黯乞修注官,入侍迩英阁,事有可书,随即记录。

嘉祐三年,交趾贡异兽二。八月二十五日癸亥,御崇政殿,召辅臣等观之。

嘉祐五年八月壬申,诏:秘书府视开元多遗轶,开赏科以广献书之路。

嘉祐六年八月十七日,知谏院司马光上保业,惜时,远谋,重微,务实五规。

熙宁六年八月,诏,畿县都保置木契,左留司农寺,右付其县,凡追阅试,则出契。

熙宁八年八月,诏:州学教授,先召赴舍人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者选,差孙谔试法,中第一壬子,命监制敕库。

熙宁九年八月二日,大理国奉表,贡金装、碧玗、山毡、罽刀剑、犀皮甲。《宋史·五行志》:熙宁十年八月乙巳,惠州柚木有文曰:皇帝万年,天下太平。

《玉海》:元丰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己丑,造两圭,有邸二,以为社稷礼神玉。

元祐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吕大防言,乞令史院修进先朝宝训,以备迩英进读。从之。

元符二年八月四日,制宝符旗。

《苏轼·瓶笙诗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饮,东坡觞中,闻笙箫声,杳杳若在云宵。间徐而察之,则出于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座客惊叹,请作瓶笙诗记之。

《玉海》:崇宁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州县置小学,十岁以上入学,五年立课试法。

崇宁二年八月三十日,诏曰:大司徒以六德六行教万民,而师氏之教国子,则三德三行而已。详于训士,略于治亲,崇宁教,养宗子,法仿辟,廱太学,宜参酌轻重,降于内外之法,使易以跂及。

崇宁四年八月三日,增文宣王冕,十有二旒。是年诏文宣王,庙立戟二十四,改用镇圭。

《崇宁初议》:大乐四年八月二十七日,赐名大晟置府,建官府在宣德门外,天街之东,隶礼部以大司乐典,乐为长贰,次曰大乐。令主簿协律郎工,有乐正至舞师。

《宋史·礼志》:政和三年以八月九日,青华帝君生辰,为元成节。

《研北杂志》:翰林学士王宇,宣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一夕凡草四制。翌日,遣中使至玉堂,赐以上所常御笔、研等十三事。

《玉海》:建炎四年八月戊寅,上手写郭子仪传,付范宗尹,示诸将韩世忠等。

绍兴五年八月二十日,高宗赐赵鼎御书尚书一部,鼎奏谢。上曰:尚书所载君臣相戒之言。所以赐卿,欲共由此道,以成治功。

绍兴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庚寅,交趾贺升平,献黄金器,明珠、沉香、翠羽、绫绢,马十,象九。

绍兴二十五年八月十七日,刑部郎许兴古言:灵芝生于庙楹,瑞麦秀于留都。宜如汉斋房之歌,制为乐章,登歌郊庙。诏学士院,于圆坛景灵宫太庙所奏乐章,增制。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晦,复古殿书御制,损斋记,荡心侈目,惑心害性者,罔不扫除,清心寡欲省缘薄费者,奉以周旋。挥毫弄墨,真草自如,浓淡斜行,茂密如意,未能忘情似贤乎己。朝夕清燕,视以自儆,以汉武明皇为戒,凡二百五十八字,吏书贺允中,请布之中外。乾道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大学正薛元鼎,请以周之南仲侑食武成王。上喜,以为南仲之孙皇父,犹为中兴之将,便宜举行。二十八日,御书汉议郎崔寔政论,赐宰臣虞允文等。

乾道七年八月六日,宋孝宗召吏部侍郎王之奇、詹事陈良翰、礼部侍郎周必大,同对选德殿,赐坐,从容访以治道。久之,袖出御笔一,通首以魏徵答唐太宗德仁功利之问。

《西湖志馀》:淳熙十年八月十八日,驾诣德寿宫,奉迎上皇观潮。谕侍官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呈上。以吴琚为第一。其词曰: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有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乾淳岁时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八月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阔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山崩,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舟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綵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誇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綵江干上下十馀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閒也。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萧台蓬岛也。

《玉海》:嘉定七年八月二十六日,诏:建宗学,置六斋生员,以百人为额。

《齐东野语》:贾师宪当国,目卧治湖山,作堂曰半閒,又治圃,曰养乐然。名为就养,其实怙权固位,欲罢不能也。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悉俾翘馆,誊考以第甲乙,一时传诵,为之纸贵。

《金史·选举志》:大定十三年八月,于悯忠寺策试女直进士。寺旧有双塔,进士入院之夜半,闻东塔上有声,如音乐,西达于宫。考试官完颜蒲涅等曰:文路始开,而有此得贤之祥也。

《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三年八月,郭守敬请开玉泉水,以通漕运。从之。

《选举志》:乡试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试经问五条,汉人南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试策一道,汉人南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二十六日,汉人南人试策一道。

《祭祀志》:每岁,驾幸上都,以八月二十四日祭祀,谓之洒马奶子。用马一,羯羊八,綵缎练绢各九疋,以白羊毛缠若穗者九,貂鼠皮三。命蒙古巫觋及蒙古汉人秀才达官四员领其事,再拜告天,又呼太祖成吉思御名,而祝之曰:托天皇帝福荫,年年祭赛者。礼毕,掌祭官四员各以祭币,表里一与之馀,币及祭物则凡与祭者共分之。

《英宗本纪》:至治二年八月,诏:画蚕麦图于盝顶殿壁,以时观之。

《西湖志馀》:元至正庚寅,浙江乡试。八月二十二日夜二鼓,贡院彷佛见一物,驰走甚疾,其状若猛兽。军卒因而喧哄,遂以角端命赋题。

《元氏掖庭记》:己酉仲秋之夕,武宗与诸嫔妃泛月于禁苑太液池,月色射波,池光映天,绿荷含香,鱼鸟群集。

《真腊风土记》:八月挨蓝者,舞也。点差伎乐,每日就国宫内挨蓝,且𩰚猪𩰚象。国主亦请奉使观焉。如是者一旬。

《熙朝乐事》:郡人观潮,自八月十一日为始,至十八日最盛。盖因宋时,以是日教阅水军,故倾城往看,至今犹以十八日为名,非谓江潮特大于是日也。是日郡守以牲醴致祭于潮神,而郡人士女云集,僦倩幕次,罗绮塞涂,上下十馀里,间地无寸隙。伺潮上海门,则泅儿数十执綵旗树画伞,踏浪翻涛,腾跃百变,以誇材能。豪民富客,争赏财物。其时优人百戏,击毬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盖人但藉看潮为名,往往随意酣乐耳。瞿宗吉看潮词云:嘉会门边翠柳垂,海鲜桥上赤栏攲。行人指点山前石,曾刻先朝御制诗。出郭游人不待招,相逢都道看江潮。今年秋暑何曾减,映日争将画扇摇。一线初看出海迟,司封祠下立多时。须臾金鼓连天震,忙杀中流踏浪儿。垆头酒美劝人尝,紫蟹初肥绿橘香。店妇也知非俗客,奚奴背上有诗囊。沙河塘上路岐赊,扶醉归来日已斜。怪底香风来不断,担头插得木犀花。步入重门小院偏,金猊飞袅夜香烟。家人笑问归何晚,已备中秋赏月筵。《熹宗实录》:旧规,经筵秋讲,以八月十二日起。

《囧政要览》:太仆寺祭马神,在通州北四十里安德乡郑村坝。秋祭,在八月二十八日。

《名胜志》:湖州,古防风氏之国。今武康县封禺二山间,有防风庙,岁以八月二十五日,有司致祭。

仲秋部杂录

《诗经·豳风·七月章》:八月在宇。〈正义〉蟋蟀之虫,八月在堂宇之下。

《公羊传》:秋八月壬午,大阅。大阅者何,阅兵车也。修教明谕国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为崇武,故谨而日之。

《国语》:少采夕月。〈注〉夕月以秋分。

《孝经说》:秋分,日在内衡。

《本草经》:地胆,生汶山山谷,八月采之。〈注〉真地胆,状如大马蚁,有翼,是芫青所化,亦名蚖青。

《内经》: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

金郁之发,夜零白露,林莽声悽。〈注〉夜濡白露,晓听风悽,乃为金发徵也。

《管子·轻重己篇》: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

《禽经》:仲秋之节,鸠复化为鹰。

《文子·下德篇》:《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

《史记·天官书》:作鄂岁,岁阴在酉,星居午,以八月与柳七星张晨出,曰为长王作。作有芒,国其昌,谷熟,其失次,有应,见危,曰:大章有旱而昌,有女丧,民疾。

辰星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汉书·五行志》:秋分而微霜降。

于易雷,以八月入其卦,曰:归妹,言雷复归,入地则孕。毓根核保,藏蛰虫避,盛阴之害。

《淮南子·天文训》:辰星正四时,常以八月秋分效角亢。《淮南·毕万术》:八月,榆,以美酒渍曝,同青粱米、紫苋实蒸熟为末,每服三指撮,酒下,令人辟谷不饥。〈音而〉《京房易候》:古秋分,而人君释钟鼓之悬。

《星经》:角二星,东方首宿,南左角,名天津,苍色。北右角为天门,黄色。中间名天关。八月,日在北南,去北辰九十一度,凡日月五星,皆从天关行,为黄道。

《后汉书·陈蕃传》:人君有事于苑囿,惟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

《白虎通·五行篇》:八月,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故阴拒之也。

《说文》:酉为秋门,万物已入。

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

《风俗通义》:世本垂作钟,秋分之音也。

《月令章句》:自轸六度至亢八度,谓之寿星。之次,白露秋分,居之郑之分野。

《参同契》:观其权量,察仲秋情,任蓄微稚,老枯复荣,荠麦芽糵,因冒以生。《五经通义》:钟者,秋分之气,万物至秋而成,坚成不灭,绝莫如金。故金为钟,相继不绝也。

秋分,阊阖风至,解悬垂,琴瑟不张。

《晋书·天文志》: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博物志》:西羌,仲秋月,取赤头鲤以为鮨。

《风土记》:白鹤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叶上,滴滴有声,即鸣。

《临海异物志》:黄雀,常以八月入海,化为鱼。

《抱朴子·仙药篇》:七明九光芝,皆石也。生临水之高山石崖之间,状如盘碗,不过径尺,以还有茎蒂,连缀之起三四寸。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光皆如星,百馀步内,夜皆望见其光。其光自别,可散不可合也。常以秋分伺之,得之捣服,方寸匕入口,则翕然身热,五味甘美。尽一斤则得千岁,令人身有光,所居暗地如月,可以夜视也。

《宋书·百官志》:前汉世,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后汉世所治,始有定处。止八月行部,不复奏事京师。《名医别录》:神护草,生常山北。八月采,可使独守,叱咄人,寇盗不敢入门。《物类志》谓之护门草。置门上,人衣过,草必叱之。王筠诗:霜被守宫槐,风惊护门草即此。蛇含,以八月采,阴乾,有两种并生石上及黄土地,当用细叶有黄花者。《刘敬叔·异苑》云:有田父见蛇被伤,一蛇含一草,著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蛇含草。

酸枣,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乾,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

《魏书·律历志》:次卦八月,巽,萃,大畜,贲,观。

《齐民要术》:掐秋菜,必留五六叶,凡掐,必待露解。八月半剪去蘖,生肥嫩,比至收时,高与人膝等,茎叶皆美。科虽不高,菜实倍多。

棠,熟时,收种之。八月初天晴时摘叶,薄布晒,令乾,可以染绛。

白羊,八月初,胡枲子未成时,又铰之。〈注〉漠北塞之羊,则八月不铰,铰则不耐寒。中国必须铰,不铰则毛长相著,作毡难成也。

作漉酪法:八月中作,取好淳酪,生布袋盛,悬之,当有水出滴,滴水不尽,著铛中,暂炒,即出于盘上。日曝,浥浥时作团,大如梨许,亦数年不坏。

种芡法:芡,一名鸡头,即今芰子是也。由子形上花似鸡冠,故名曰鸡头。八月中收取,擘破取子,散著池中,自然生也。

作檗法:八月中作,盆中浸小麦,即倾去水,日曝之,一日一度,著水即去之脚生,布麦于席上,厚二寸,一日一度以水浇之,芽生便止。即散收,令乾,勿使饼,饼成则不复任用。此煮白饧檗,若煮黑饧即待芽生青,成饼然后以刀𠠫取,乾之,欲令饧如琥珀色者,以大麦为其檗。

崔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又曰:八月可种大蒜。

《荆楚岁时记》:豆花雨,乃八月雨也。

《唐书·历志》:秋分后五日,日在氐十三度,龙角尽见,时雨可以毕矣。

《唐本草》:兰,即兰泽香草也。圆茎紫萼,八月花白,俗名兰香。煮以洗浴。生溪涧水旁,人间亦多种之,以饰庭池。

《元和志》:浙江涛,每日昼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

《陆玑诗疏》:茹藘茅蒐,茜草也,齐人谓之茜。《蜀本图经》云染绯草。叶似枣叶,头尖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今所在,有八月采根。《六典》:旱甚,则修雩,秋分已后,虽旱不雩。

《通典》:周仲秋辰日,祭灵星于国之东南。王者所以复祭灵星者,为人祈时,以种五谷,故别报其功。

《酉阳杂俎》:荜拨,出摩伽陁国,呼为荜拨梨。佛林国呼为阿梨诃,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

蝤蛑,大者长尺馀,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𩰚,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

《周易集解》:说言乎兑。崔憬曰:秋分则兑,王而万物所说。

《宋史·河渠志》:八月菼薍华,谓之荻苗水。

《太平御览》:八月雨夜,菰菜生于洿下池中,作羹臛,甚美。吴中以鲈鱼作脍,菰菜为羹。

《开宝本草》:缩砂蔤,生南地,苗似廉姜,子形如白豆蔻,其皮紧厚而皱,黄赤色。八月采之,辛香可调食味,及蜜煎糖,缠用。

《成都古今记》:八月,有桂市。

《图经本草》:蟹,俗传八月一日,取稻芒两枝,东行输送其长。故今南方捕蟹,差早则有衔芒须,霜后,输芒方可食之。

白微,一名薇草,茎叶俱青,颇类柳叶。八月结实,其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

姜黄,今江广蜀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阔三四寸,有斜文,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曝乾,蛮人生啖,云可以祛邪辟恶。

菊花:秋八月,合花收,曝乾,切取三四斤,以生绢囊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酒气相续为佳。

黄蓍根,长二三尺,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蓍。时珍曰:嫩苗亦可煠淘茹食。

《政和本草》:鸡头,八月采实服饵。家取其实,并中子捣烂,暴乾,再捣筛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补下益人,谓之水陆丹。治唇上生疮,连年不差,以八月蓝叶一斥,捣取汁,洗不过三度差。

《搜采异闻录》:唐元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张说上《大衍历序》云: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会稽志》:鹭,一名舂锄,步于浅水,好自低昂,故曰舂锄也。色雪白,顶上有丝毵毵然。长尺馀,欲取鱼则弭之。山阴濒水人家多畜之,皆驯不去。惟白露一日笼之,不然飞去。

《本草图经》:酸枣,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当月采实,取核中仁,阴乾,四十日成。

《野客丛谈》:懒真子读杜牧之诗: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谓:汉以金盘承露,而唐以丝囊,丝囊可以承露乎,此不可解。按《华山记》弘农邓绍八月晓入华山,见童子执五綵囊,盛柏叶露食之。此事在汉武帝之前,是以武帝于其地造望仙等宫观,又观梁简文帝眼囊赋序曰:俗之妇人,八月旦多以锦翠珠宝为眼明囊,因凌晨拭目。唐人千秋节以丝囊盛露,亦袭其旧,正八月初故事。

《山家清事》:八月八日,为竹醉日,种竹易活。

《通考》:八月十一日,卜来年水旱:侵晨或隔夜,于水边无风浪处作一水则,子至晚看之,若没主水,露主旱,平主小水,又主本年好种麦,名曰横港。

朔日值白露,果谷不实;值秋分,主物价贵。

《纪历撮要》:白露日,属火,难种菜蔬。

《元王柏·长啸山游记》:辛卯秋八月,与客游于北山。于时丹枫缬林,香桂染袖,金粟垂颖,翠荚吐英,芙蓉靓冶,篱菊敷茂。紫兰兮,抗茎濯蕊于深幽。香稻兮舂玉簸珠于践蹂。悬颗苞于枣栗,粲青黄于橘柚。日暄而不熇,雨寒而不骤。正一年之佳景候也。

《杨升庵集》:蜀西南多雨,名曰漏天。杜子美诗:鼓角漏天东是也。自秋分后遇壬,谓之入沾。吴下曰入液。《瓶史月表》:八月,花盟主:丹桂、木犀、芙蓉花;客卿:宝头鸡冠、杨妃、槿花;使令:水红花、剪秋、罗秋、牡丹、山查花。花历:八月,槐花黄,桂香飘,断肠始娇,白蘋开,金钱夜落,丁香紫。

《月令演》:八月五明囊。〈朔日〉围棋局。〈四日〉广陵涛。〈八日〉天灸。〈十日〉梯月。〈十五〉牡丹诞。〈十五〉

《田家杂占》:八月,中气前后起西北风,谓之霜降信;未风先雨,谓之料信雨。

《农政全书》:龙眼花与荔支同开,树亦如荔支,但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如弹丸,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熟于八月,白露后方可采摘。荔枝过即龙眼,熟谓之荔支奴。

《泛胜之书》曰: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

种麦:八月白露节后,逢上戊为上时,中戊为中时,下戊为下时。种须简成实者,棉子油拌过,则无虫而耐旱。

《本草纲目》:芎藭,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后世因其状如雀脑,谓之雀脑芎。出关中者,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清明后宿根生苗,分其枝,横埋之,节节生根。八月根下始结芎藭,掘取蒸曝,救荒,一种似蛇床叶而粗嫩,叶可煠食。

江宁府信州,一种小梨,名鹿梨。叶如茶,根如小拇指,彼人取皮治疮。八月采之,时珍曰:山梨,野梨也。处处有之,梨大如杏,可食。

杜若,楚地山中时有之,山人亦呼为良姜。根似姜,《图经》所谓山姜也。开紫花,不结子,八月采根入药。亚麻子,出兖州威胜军,苗叶俱青,花白色。八月上旬采其实用。时珍曰:即壁虱胡麻也。其实亦可榨油点灯。

蚕豆,南土种之,蜀中尤多。八月下种,冬生嫩苗,可茹射干。按《张揖·广雅》云:鸢尾,射干也。土宿。《真君本草》云:射干即扁竹叶,扁生如侧,手掌形,茎亦如之。一种紫花,一种黄花,一种碧花,多生江南湖广川浙平陆间。八月采根取汁,煮雄黄伏雌黄,制丹砂,能拒火。石南,桂阳呼为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别录》曰:生华阴山谷,八月采实阴乾。

橙,名鹄壳,树似橘而叶大,其形圆,大于橘而香,皮厚而皱,八月熟。

欓子,一名食茱。高木长叶,黄花绿子,丛簇枝上,味辛而苦。八月采,捣滤成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始辛辣蜇口,入食物中用。

木绵,有二种,似木者名吉贝,似草者名古终。江南淮北所种,茎弱如蔓,高者四五尺,叶有三尖如枫叶。入秋开花,黄色如葵花而小,亦有红紫者,结实大如桃,中有白绵,亦有紫绵者。八月采救,谓之绵花。

曼陀罗花,《法华经》言:天雨曼陀罗花。后人因以名曼陀罗梵,言杂色也。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凡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

果类有海红,即海棠梨之实,状如木瓜而小,实至八月乃熟,《沈立·海棠谱》云:海棠其实,状如梨,大如樱桃,至秋可食。

甘松香,黔蜀州郡及辽州皆有之,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之,作汤浴,令人身香。

雷丸,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暴乾。按《遁斋闲览》云:杨勔中年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见之,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数粒而愈。《本草集解》:荆芥,叶似独帚叶而狭小,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如葶苈子。《群芳谱》:八月为竹小春。

《谈丛》:八月一日雨,则角出下熟。角,田豆也。

《枕谭·续汉礼仪志》云:仲秋之月,赐八九十老人杖,杖端有玉鸠。鸠,不咽之鸟,盖取不咽也。《风俗通记·汉高故事》恐未可据。

《名胜志》:蓝溪源出太姥山顶,每岁八月,乌柏落叶,溪中色皆秀碧。俗传太姥染衣,居民候其时,取水沤蓝,染帛最佳。

仲秋部外编

《云笈七签》:汉平帝元寿二年八月己酉,五帝各乘方而色车,从群官来下,受大帝之命,授茅盈为司命东卿上真君。

《搜神记》:宋时弘农冯夷,华阴同乡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又《五行书》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返。

《魏书·灵徵志》:尉元表臣于彭城,遣别将以八月至睢口,邀贼将陈显达。有战士于营外五里刍牧,见一白头翁乘白马,将军呼之,语称至十八日辰,必来到此。语汝将军,领众从东北临入,我当驱贼令走。申时,贼必大破。后十日,此人复于彭城南戏马台东二里,见白头翁亦乘白马从东北来,呼此人,谓曰:我与东海四渎太山北岳神共行淮北,助汝二将荡除已定,汝上下喜否。因忽然不见。

《集仙传》:八月九日,群仙来,传金母敕令,女仙谢自然披发四十日,金母当自来。所降使或言姓崔,将一板阔二尺,长五尺,其上有五色。每群仙欲至墙壁间,悉荧煌似镜。自然每披发,则黄云缭绕其身。又有七人黄衣戴冠,侍于左右。

《宣室志》:长庆中有王先生者,弘农晦之闻其术,往谒焉。王留之宿,乃八月十二也。先生召其女七娘谓之曰:汝为吾刻纸状,今夕之月,置于室东之垣上。有顷,七娘以纸月施于垣上,忽月光洞然,一室毫发尽辨。晦之惊叹不测。

《云笈七签》:古人以秋分之日,为秋判之日,所以尔者,秋分之日乃会九天八地众真人神,上皇至尊,三日三夕,共定万民之命,所聚议者咸多,而神尊并集故也。

《仙忌真记》曰:子欲升天慎秋分,罪无大小皆上闻。以罪求仙仙甚难,是故学道为心寒。

秋分清旦,南望有素赤黄云者,是南极真人上皇赤帝三素云也。存礼密祝,三见云舆,白日升仙。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