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岁功典第五十三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夏至部汇考

《书经》尧典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蔡传〉永,长也。日永,昼六十刻也。星火,东方苍龙七宿,火谓大火,夏至昏之中星也。正者,夏至阳之极,午为正阳位也。

《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陈注〉至犹极也,夏至日长之极,阳尽午中,而微阴眇重渊矣。此阴阳争辨之际也。物之感阳气而方长者生,感阴气而已成者死。此死生分判之际也。刑,阴事也,举阴事则是助阴抑阳,故刑罚之事皆止,静而不行也。晏,安也,阴道静,故云晏。阴及其定,而至于成,则循序而往不为灾矣。

《左传》伯赵司至

郯子曰:少皞挚为鸟师,而鸟名伯赵氏,司至者也。

〈注〉伯赵,伯劳也。〈疏〉此鸟以夏至来,故以名官使之,主夏至。

《易通卦验》赤气直离

离,南方也,夏至日中,赤气出直离,此正气也。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赤地千里。

少阴云

夏至,少阴云如水波。

瑟用桑木

人君,夏至日,使八能之士,鼓黄钟之瑟瑟,用桑木,长五尺七寸。

鼓用牛皮

夏至,鼓用牛皮,圆径五尺七寸。

〈注〉牛,离类。

乐以箫

夏至之乐,以箫。

〈注〉箫,亦管也,形似凤翼。凤,火兽也。火数七,夏时又火用事。

伯劳鸣

夏至,伯劳鸣,伯劳性好单栖,其飞,其声嗅嗅。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

《易稽览图》景风至

夏至日,景风至,蝉始鸣,螳螂生。夏至之后三十日,极热。

《孝经纬》斗指午

芒种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夏至。

景风至

夏至,景风至,辨大将,封有功。

《乐纬》夏至乐

离主夏至,乐用弦。

《汲冢周书》时训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角不解,兵戈不息。

《汉书》天文志

日有光道,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

月有九行,夏至,南从赤道。

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

《淮南子》天文训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万物闭藏,蛰虫首穴。故曰:德在室。阳气极,则南至南极,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丘上屋。万物蕃息,五谷兆长。故曰:德在野。日冬至,则水从之,日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阴胜。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脱毛,麋角解,鹊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景修则阴气胜,景短,则阳气胜,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

芒种加十五日,斗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

夏日至,则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

夏至日,出东北维,入西北维。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为一,谓之曰:至。别而相去,阳适右,阴适左,适右由下,适左由上,上暑而下寒,以此见天之夏,右阳而左阴也。上其所右,下其所左,夏月尽,而阴阳俱北还,阳北还,而入于申,阴北还,而入于辰。此阴阳之所始出地入地之见处也。

《后汉书》律历志

天子常以日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灰,放阴阳。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

〈注〉《易纬》曰:冬至,人主不出宫寝,兵从乐。五日击黄钟之磬,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则阴阳之晷如度数,夏至之日如冬至之礼。

日道敛北去,极弥近,其景弥短,近短,乃极夏乃至焉。

礼仪志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

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至立秋,如故事,是日浚井汲水。

日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或击黄钟之磬,或鼓黄钟之瑟,轸间九尺二十五。弦宫处于中,左右为商徵角羽。或击黄钟之鼓,先之三日,太史谒之,至日夏时,四孟冬,则四仲其气至焉。先气至五刻,太史令与八能之士,即坐于端门左塾,太子具乐器,夏赤,冬黑,列前殿之前,西上钟,为端守宫,设席于器南北面,东上正德席鼓,南西面令晷仪,东北三刻中,黄门持兵,引太史令,八能之士,入自端门就位。二刻,侍中、尚书、御史谒者,皆陛,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举手曰:八能之士以备,请行事。制曰:可。太史令稽首曰:诺。起立,少退,顾令正德曰:可行事。正德曰:诺。皆旋复位。正德立,命八能士曰:以次行事,间音以竽。八能曰:诺。五音各三十为阕。正德曰:合五音律,先唱五音,并作二十五阕,皆音以竽。讫,正德曰:八能士各言事。八能士各书板,言事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则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以小黄门,幡麾节度。太史令前曰:礼毕。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诺。太史令八能士诣大官,受赐陛者,以次罢,日夏至礼亦如之。

〈注〉《乐叶图徵》曰:夫圣人之作乐,不可以自娱也。所以观得失之效者也。故圣人不取备于一人,必从八能之士。故撞钟者,当知钟。击鼓者,当知鼓。吹管者,当知管。吹竽者,当知竽。击磬者,当知磬。鼓琴者,当知琴。故八士曰:或调阴阳,或调律历,或调五音。故撞钟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击磬者以知民事。钟音调则君道得,君道得则黄钟蕤宾之律应。君道不得则钟音不调,钟音不调,则黄钟蕤宾之律不应。鼓音调,则臣道得,臣道得,则太簇之律应。管音调,则律历正,律历正,则夷则之律应。磬音调,则民道得,民道得,则林钟之律应。竽音调,则法度得,法度得,则无射之律应。琴音调,则四海合,岁气百川一合德,鬼神之道行,祭祀之道得。如此,则姑洗之律应。五乐皆得,则应钟之律应。天地以和气至,则和气应。和气不至,则天地和气不应。钟音调,下臣以法贺主。鼓音调,主以法贺臣。磬音调,主以德施于百姓。琴音调,主以德及四海。八能之士,常以日冬至成天文,日夏至成地理。作阴乐以成天文,作阳乐以成地理。

《风俗通义》题游光

夏至著五綵,辟兵,题曰:游光。游光,厉鬼也。知其名者,无瘟疾。

《素问》脉要精微论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

《五经通义》助微气

夏至,阴始动而未达,故寝兵鼓,不设政事,所以助微气之养也。

《晋书》天文志

夏至极起,而天运近北,而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

《风土记》黄梅雨

夏至之日雨,名曰黄梅雨。

〈注〉夏至霖霪,至前为黄梅。先时为迎梅雨,及时为梅雨,后时为送梅雨。

《三礼义宗》夏至三义

夏至为节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齐民要术》夏至事宜

崔寔曰: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

《泛胜之书》曰:植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隋书》礼仪志

《周官》云: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占气》离气

夏至之日,离卦用事。日中时,南方有赤云如马者,离气至也。宜黍。离气不至,日月无光,五谷不成,人病、目疾,冬中无冰。应在十一月内,是日,风从离来,为顺,其年大熟。

穷日

夏至前一日,夏至后十日、十六日,为穷日。

《月令占候图》占夏至

朔日至六日,夏至,五谷熟。二十三、二十四日,夏至,五谷不熟。二十五日、三十日,夏至时,价平和。晦日夏至,五谷贵。

《辽史》礼志

《岁时杂仪》:夏至之日,俗谓之朝节。妇人进綵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豹隐纪谈》夏至谚

《石湖居士·戏用乡语》云:土俗以二至后九日,为寒燠之候。故谚有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之语。又夏至后一说云: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堑。

《农政全书》占候

谚云:夏至无云,三伏热。 夏至日,风色有交时,最要紧,屡验。 夏至日,雨落,为淋时雨,其年必丰。

《遵生八笺》臞仙月占

五月夏至,忌东风,主病。

夏至事宜

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吕公岁时记》曰:夏至一阴生,宜服饵制过硫黄,以折阴气。

《琐碎录》曰:患嗓臭者,复至日,日未出时,汲井花水一盏,作三嗽吐门阃里,如此三十日,口臭永除矣。夏至后,宜浚井改水,以去瘟病。

《直隶志书》〈各省风俗同者不载〉永平府

夏至日占伏,有风,大熟。占麦,谓麦信,东南风,麦稔;西北风,熟亦瘠;西南风甚,旬中必槁。

肃宁县

夏至风东来,人多病;风南来,名顺风,大热;风西来,秋大雨;风北来,山水出。

饶阳县

夏至东风,主满天蝗虫飞;南风,主虫灾;西风主刀兵;北风主田禾平收。是日得雨,丰稔之候。谚云:夏至在月头,边戍吃边愁。夏至在月中,耽阁粜米翁。谓米价平也。

《山东志书》福山县

夏至荐麦,用青麦炒半熟,磨成条,名曰碾转。

《山西志书》临县

夏至日,祭河神庙。

《河南志书》夏邑县

夏至,观方风,以验旱涝。

《江南志书》长洲县

夏至日起时,时分三节,共十五日。三日为头时,五日为中时,七日为末时。梅雨时雨,田所必资也,方梅而雨,则主旱;时尽而雷,则主涝。谚云:高田只怕迎梅雨,低田只怕送时雷。中时而雷,谓之腰窝报,亦主多雨,名倒黄梅。

嘉定县

夏至,用蚕豆小麦煮饭,名夏至饭。戒坐户槛,云:犯之得疰,夏疾。夏至后,为三时,人不浣濯粪田,不詈骂咀咒,云:天帝临人间。是日晴,则暑,不大酷。谚云:夏至有云,三伏热。

无锡县

夏至,炊麦豆,作糜以食。

金坛县

夏至,食李,饷馄饨。

高邮州

五月夏至前一日,雨拦时雨,必主旱。

休宁县

夏至宜在中旬。谚云:夏至在月头,边戍吃边愁。夏至在月中,耽阁粜米翁。夏至在月尾,禾熟米价起。

巢县

夏至,以火日作醯酱,麦始新,即用面为不饦,俗呼饺。相馈送。

滁州

夏至日,食小麦、豌豆、郁李、戴野、大麦。

《浙江志书》海宁县

夏至,设奠祀先祖。

绍兴府

夏至,山会,农人作竞渡会,衣小儿衣,歌农歌,率数十人,共一舟,以先后相驰逐。观者如堵。

萧山县

夏至,各供茶,曰夏至茶。

诸暨县

夏至日,新面裹馄饨,庶羞荐先,占风云:南风红云,主旱。北风黑云,主水。

上虞县

夏至,各具面为祀。

东阳县

夏至,凡治田者,不论多少,必具酒肉,祭土谷之神。束草立标,插诸田间,就而祭之,为祭田婆。盖麦秋既登,稻禾方茂,义兼祈报矣。

龙泉县

夏至日,属水,主妖出。属金,大有暑毒。值丙寅丁卯,米贵,火殃。其日南风,大熟无比。北风,山水暴出。西南风,主六月水横流,人灾。西风,秋多大雨。东风,八月人病。北风,米大贵。在四十五日内应,其日无云,主旱涸。值六月初一日,急备米谷,必大荒。

《湖广志书》长沙府

夏至,乡民祀土为社饮。

慈利县

夏至,得雨必丰。谚云:夏至见青天,有雨在秋边。

零陵县

夏至节日,食粽,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虫。

《广东志书》广州府

夏至,屠狗食之,云解疟。

从化县

夏至,啖荔果。

新安县

夏至雨,云洗仓水,米贵。

英德县

夏至,磔狗禦虫毒,是月农再播种,命曰晚稼。

《云南志书》鹤庆府

朝霞山,在城西南十里,晨霞绚彩,其上山畔有xiao穴,围径六寸,有气出入,如嘘吸,名风洞。土人目眚者,以夏至之日,群聚穴口,熏之。

夏至部艺文〈诗〉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作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噎,粽丝系臂扶羸,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閒伴儿嬉。

夏至          金赵秉文

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夏至日天子有事于方丘小臣太学斋居作明皇甫汸

凤甸方丘峙,龙舆大驾来。赤斿承烈日,碧殿净氛埃。天上帷城建,云中幔屋开。喜瞻周祀典,沗窃汉英材。暑谢唐文避,薰应虞舜催。明禋宣室里,徙倚泮宫隈。缯燎光仍焰,咸池舞更回。自非留滞客,徒怆失趋陪。

夏至部纪事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订义〉王东岩曰:日月之行,分同道也。至相过也。景晷相过,则有可候之理。故致日必以冬夏。今建国测景,只于夏至,而不于冬至。以冬至景长三尺,过于土圭之制,未若夏至之日,昼漏之半,立八尺之表,表北尺有五寸,正与土圭等,则为地中。故于此时,植之以表,测之以圭。

《春官》:大司乐,凡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订义〉郑锷曰:乐用林钟,言地为万物之君,终于南吕,象其作成万物之效。鼓鼗言其德之灵,管象其生之众,空桑言其道无所不容,咸池言其泽无所不遍,而丘之体又象地之方。祭之日,用夏至一阴始生之日,以类求类,如此安有神之不出乎。

家宗人,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订义〉郑康成曰:地物阴也,阴气升,而祭地,祇物魅,所以顺其物也。百物之神曰魅,《春秋传》曰:螭魅魍魉。贾氏曰:《左传》宣三年,服氏注曰:螭,山神,兽形。魅,怪物。魍魉,木石之怪。文公十八年注:螭,山神,兽形。或曰:如虎而啖虎。或曰: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贾服义与郑异,郑以螭魅为一物,故云百物之神。《秋官》: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订义〉郑锷曰:攻之之法,夏至日,则刊阳木,而令燔燎,以火木之生于山南者,为阳木。夏日至,则阳气之极,又况火之炎阳乎。于是时则刊阳木而火之。彼将不胜乎阳而死矣。刊,除也,与随山刊木之刊同。阳木坚而难除,故以刊言之。刊者,除草木而空其地,或居民或作室,未必欲为耕种之地。刘执中曰:夏至日,阴生也,则刊其阳木之阴,以去其气之不足者。既伐,然后以火养其所生,可以齐诸阳也。

薙氏掌杀草,夏日至而夷之。〈订义〉郑锷曰:杀草之法,其去必有渐。春始生之初,则薙其萌,萌而去之,根尚在也。未能不生。夏日至,则阳极,而热于时,则薙而夷之。夷,伤也。盖因盛阳之炎阳,以钩镰迫地伤之也。《汉旧仪》:汉法,三岁一祭地于河东汾阴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于雍畤。

《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十五年十二月,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是岁,初令郡国以日北至案薄刑。

《宋书·太祖本纪》:元嘉四年三月壬寅,禁断夏至日五丝命缕之属。富阳令诸葛阐之之议也。

《南史·陶弘景传》:弘景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景申岁,夏至日生。《何思澄传》:思澄父敬叔,齐长城令,有能名,在县清廉,不受礼遗。夏节至,忽榜门受饷,数日中得米二千馀斛,他物称是。悉以代贫人输租。

《水经注》:江州县有官橘,官荔枝园。夏至则熟。二千石常设厨膳,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

《隋书·礼仪志》:后齐制,夏至之日,禘昆崙皇地祇于其上,以武明皇后配。

《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粽。〈注〉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楝叶插,五綵系臂,谓为长命缕。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注〉按《干宝·变化论》云:朽稻为,朽麦为蛱蝶,此其验乎。《隋书·礼仪志》:高祖受命为方丘,于宫城之北,夏至之日祭皇地祇于其上,以太祖配。九州山川皆从祀。《唐书·礼乐志》:夏至,祭皇地祇,以高祖配,五方之岳镇海渎原隰,丘陵坟衍,在内壝之内,各居其方,而中岳以下在西南。

《百官志》:少府监中尚署令,夏至献雷车。

《唐会要》:仪凤四年五月,太史令姚元辩奏,于阳城测景台,依古法立八尺表,夏至日中,测景一尺五寸正,与古法同。

开元十五年,上命宫中育蚕。五月丁酉夏至,赐贵近丝人一綟。

《一品集》:唐学士,夏至日,颁冰及酒,以酒和冰而饮。禁中有冰醪酒坊。

《妆楼记》:女星傍一小星,名始影。妇女于夏至夜,候而祭之,得好颜色。

《金史·宣宗本纪》:贞祐三年,权参知政事德升言,旧制,夏至从免朝,四日一奏事。上曰:此在平时可也,方今多故,勿谓朕劳。遂云:当免,但使国事无废,则善矣。

夏至部杂录

《礼记·杂记》:孟献子曰: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注〉七月,周正建午之月也。日至,夏至也。

《左传》:昭公二十有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

《易通卦验》:夏至,虾蟆无声。

鹿者,兽中阴也。贵臣之象,应阴解角。夏至,太阳始屈,阴气始升,阴阳相向,君臣之象也。失节不解,臣不承君,贵臣作奸。

《春秋考异邮》:夏至,井水跃。

《孝经纬》:日周天有七衡,夏至日在内衡。

《内经》: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注〉阳盛以明,故云午也。夏至,一阴气上,阳气降下。故云:盛阳之阴也。

《本草经》:夏至之日,豕首茱萸萸先生。《管子·菁茅谋篇》:日至百日,黍秫之始也。

《轻重己篇》: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

《子华子·阳城青渠问篇》: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之日湿。

《范子》:夏至三光盛。

《吕氏春秋·任地篇》:日至,苦菜死,而资生树麻与菽。《史记·天官书》:辰星仲夏,夏至,夕出郊东,井舆鬼柳,东七舍为楚。

《汉书·魏相传》:日夏至,则八风之序立,万物之性成,各有常职,不得相干。

《汉官仪》:夏至,赐百官枭羹,欲绝其类也。夏至,微阴始起,育万物,枭害其母,故以此日杀之。

《淮南子·天文训》:辰星正四时,常以五月夏至,效东井舆鬼。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阴阳之会,夏合南方,而物动于上,在日至之后。为热则焦沙烂石。

《神异经》: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馀,恒冰。惟夏至左右五六日,乃解。

《后汉书·鲁恭传》:恭疏曰:按《易》,五月姤用事,《经》曰:后以施令,诰四方。言君以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所以助微阴也。行者尚止之,况于逮召考掠,夺其时哉。

《白虎通·诛伐篇》: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

《独断》: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月令章句》: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夏至,居之秦之分野。

《抱朴子·杂应篇》:或问: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以何法乎。抱朴子曰:吾不能正知左君所施用之事。然历览诸方书,有以夏至日,霹雳楔涂之,自解然。左君之变化无方,未必由此也。自用六甲变化其真形,不可得执也。

《神丹篇》: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翕然煇煌,俱起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

《竺法真·罗浮山疏》:荔枝以春青,夏至日,始赤,六七日便可食。

《三礼义宗》:日夏至,禁举大火,鼓铸销冶皆止。

《唐书·历志》:日在虚一,则鸟火昴虚。皆以仲月昏中合。于《尧典》,刘炫依大明历四十五年,差一度,则冬至在虚危,而夏至火已过中矣。

《千金要方》:夏至日,取松脂,日食一升,无食他物,饮水自恣,令人不饥。长服可以终身。

《酉阳杂俎》:猫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綖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

《周易集解》:相见乎离。崔憬曰:夏至则离王,而万物皆相见也。

《岁时杂记》:夏至日,采映日果,即无花果也,治咽喉。《吴郡志》:夏至,复作角黍以祭,以束粽之草,系于足而祝之,名健粽。云令人健壮。

夏至,以李核为囊带之,云疗噎。

《玉海》:宋郎中崔遵度著琴之音,配节候为秋分之音。愚谓天地自然之节,岂止秋分,此夏至之音也。《野客丛谈》:元城先生,夏至日与门人论阴阳消长之理,以谓物禁太盛者,衰之始也。门人因曰:汉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稽侯来朝,此汉极盛时也。是年,王政君得幸于皇太子,生帝骜于甲观画室,为世适皇孙。此新室代汉之兆。此正夏至,生一阴之时。先生曰:然汉再受命,已兆朕于景帝,生长沙定王发之际矣。

《芜史》:夏至,戴长命菜,即马齿苋也。

《谰言长语》:水归东海化为气,鹤食从顶咽下,云一百六十年一胎生。牛不耳听,听以角。夏至,目猫鼻暖,馀日皆冷。予以此言于人。遇夏至日,验之,猫鼻仍冷,不信。予曰:未至夏至时刻。忽至,此时乃暖。以此物物要格。

《田家五行》:夏至在月初,主雨水调。谚云:夏至端午前,坐了种田年。夏至在月中,耽阁粜米翁。夏至值甲寅丁卯,粟贵。朔日值夏至,冬米大贵。

《田家杂占》:夏至前后,得黄鲿鱼,甚散。子时雨必止,虽散不甚,水终未定。

夏至部外编

《梁陶弘景·冥通记》:夏至,日未中少许,在所住户南床眠。始觉,仍令善生,下帘又眠。未熟,忽见一人,长可七尺,朱衣亦帻,谓子良曰:我是此山府丞,嘉卿无愆,故来相造。子良乃起,整衫未答,仍问曰:今日吉日,日已欲中,卿斋不合,依常朝中食耳。未晓斋法,又曰:中食亦是,但夏月眠不益,人莫恒贪眠。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