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刺灸心法要诀

卷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心脏经文

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耳,又曰开窍于舌。又云:是经少血多气。

《难经》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张介宾曰: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以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共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脂裹,是为心包络。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谓膻中也。

手少阴心脏图

卷四 心脏经文

心经循行经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 内后廉,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心经循行图

卷四 心脏经文

心经循行歌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 后肘内少海从,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注】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由心系下膈,络小肠。其经之支者,从心系上行侠咽,系目之系。其经之直者,复从心系退上通肺,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下出行腋下,极泉穴也。从极泉穴循 内后廉,青灵穴也。从青灵穴下肘内循臂内后廉,少海穴也。从少海穴抵掌后锐骨之端,灵道、通里、阴 、神门等穴也。从神门穴入掌内后廉,少府穴也。从少府穴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少冲穴而终,以交于手太阳小肠经也。

卷四 心脏经文

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 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卷四 心脏经文

心经分寸歌

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后端五分,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 腕后内半寸,神门掌后锐骨隆,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取少冲。

【注】极泉穴,在腋下臂内筋间动脉引胸中,是其穴也。从极泉下行至时,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青灵穴也。从青灵下行肘内廉,节后大骨外上去肘端五分,肘内横纹头,屈肘向头取之,少海穴也。从少海下行掌后一寸五分,灵道穴也。从灵道下行五分,循腕侧外腕后一寸陷中,通里穴也。从通里内行五分,掌后脉中腕后五分,阴 穴也。从阴 行掌后锐骨端陷中,神门穴也。从神门行手小指本节末,外侧骨缝陷中,少府穴也。从少府行小指内,中行去爪甲角如韭叶,少冲穴也。

心经穴图

卷四

小肠经文

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又云:小肠后附于脊,前附于脐,上左回叠,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又云:小肠上口在脐上二寸近脊,水谷由此而入。复下一寸,外附于脐,为水分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又云:是经多血少气。

《难经》曰:小肠重二斤十四两。

手太阳小肠腑图

卷四 小肠经文

小肠经循行经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到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

小肠经循行图

卷四 小肠经文

小肠经循行歌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侧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 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 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 ,斜络于颧别络接。

【注】手太阳小肠之脉,从小指内侧少阴之脉少冲穴循小指之端少泽穴起,循手外侧前谷后溪穴,从后溪上腕至腕骨穴,从腕骨出踝中,入阳谷、养老穴也。从养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也。从支正出肘内侧两筋间,小海穴也。从小海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肩贞穴,绕肩胛 俞穴上肩,天宗穴也。从天宗循行秉风、曲垣等穴,从肩中俞入缺盆穴,散而内行,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之分。其支者,从缺盆循颈入天窗、天容穴,上颊颧穴,至目锐 ,却入耳中聚于听宫穴也,其别支从颊上 抵鼻,至目内 ,以交于足太阳经。

卷四 小肠经文

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于小指设,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 俞大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 入听宫。

卷四 小肠经文

小肠经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本节前外侧,节后横纹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阳谷锐骨下陷肘,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外侧上四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肩端后陷中, 俞肩骨陷考(肩 骨陷者,下胛骨上举臂陷中取之也)。天宗肩骨下陷中,秉风肩上小 空,(肩上 骨后,举肩有空),曲垣肩中曲ht 陷,外俞上ht 一寸从(即外肩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中俞大椎二寸旁,天窗曲颊动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 面 锐骨量(面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听宫耳中珠子上(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此为小肠手太阳。

【注】少泽穴,在手小指外侧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是其穴也。从少泽上行,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前谷穴也。从前谷上行,手小指本节后,外侧横纹尖上陷中,仰手握拳取之,后溪穴也。从后溪上行,手掌外侧,腕前起骨下罅缝陷中,腕骨穴也。从腕骨上行,手掌外侧,腕下锐骨下陷中,阳谷穴也。从阳谷上行,手下锐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阳谷穴也。从阳谷上行,手下锐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养老穴也。从养老上行外廉四寸,支正穴也。从支正上行,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头取之,小海穴也。

从小海上行,肩曲ht 骨下,大骨傍两骨解间,肩端后陷中,肩贞穴也。从肩贞上行肩端, 上肩骨下,ht 骨上廉陷中,举臂取之, 俞穴也。从 俞上行,肩骨下陷中,天宗穴也。从天宗上行,肩上小 骨,举臂有空,秉风穴也。从秉风上行肩中央,曲ht 陷中,按之应手痛,曲垣穴也。从曲垣上行,肩ht 上廉,去脊傍开三寸陷中,肩外俞穴也。从肩外俞上行,肩ht 内廉,去脊督脉之大椎穴傍开二寸陷中,肩中俞穴也。从肩中俞上行,颈大筋前曲,颊下动脉应手陷中,天窗穴也。从天窗上行,耳下曲颊后,天容穴也。从天容上行,面 骨下廉,锐骨端陷中,颧 穴也。从颧 上行耳中之珠,听宫穴也。

小肠经穴图

卷四

膀胱经文

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膀胱当十九椎,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有下口,无上口。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为小肠下口,乃膀胱上际,水液由此别回肠随气泌渗而入。其出入皆由气化,入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窍,而为癃肿也。是经多血少气。

《难经》曰: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尿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

足太阳膀胱腑图

卷四 膀胱经文

膀胱循行经文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 中。其支者,从 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到小趾外侧。

膀胱经循行图

卷四 膀胱经文

膀胱经循行歌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 上起额尖。支者颠上至耳角,直者从颠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侠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贯胛侠脊过髀枢,臂内后廉 中合,下贯 内外踝后,京骨骨下趾外侧。

【注】足太阳之脉,起目内 睛明穴,从睛明循行攒竹、曲差、五处,上额交颠,入承光穴,从承光循行通天穴。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交于足少阳之经。其直者,从通天入络于大杼穴,从大杼循行肩 内风门穴,从风门循行肺俞穴,挟脊抵腰中厥阴俞穴,从厥阴俞穴循行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入循膂络肾,从肾俞穴循行气海俞,从腰中下挟脊大肠俞穴,从大肠俞循行关元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等穴,别行上 、次 、中 、下 等穴。其支者,又复上肩膊内,从附分穴循行贯胛魄户穴,从魄户循行挟脊内膏肓、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等穴,过髀枢秩边穴,从秩边穴循髀外从后廉、承扶、浮 、委阳穴,下合 中委中穴,从委中循行合阳穴,从合阳下贯内承筋穴,从承筋循行承山、飞扬、附阳等穴,从附阳穴循行出外踝之后昆仑穴,从昆仑穴循行仆参、伸脉、金门等穴,循京骨即本经之京骨穴也。从京骨循行束骨、通谷穴,至小趾外侧至阴穴而终,以交于足之少阴经也。

卷四 膀胱经文

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三,睛明攒竹曲差参,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膈肝胆居,脾胃三焦肾俞次,大肠小肠膀胱如,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二寸许,上 次 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当,魄户膏肓与神堂, 膈关魂门旁,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相邻是委阳,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附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卷四 膀胱经文

膀胱经分寸歌

足太阳兮膀胱经,目内 角始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曲差神庭傍寸五,五处直行后五分,承通络却玉枕穴,后循俱是寸五行。天柱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之陷中,自此脊中开二寸,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肝九胆十脾十一,胃俞十二椎下寻,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穴十九椎,中膂内俞二十下,白环俞穴甘一椎,小肠俞至白环内,腰空上次中下 ,会阳阴微尻骨旁,背开二寸二行了,别从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 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会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甘秩边,背部三行下行循。承扶臀下股上约,下行六寸是殷门,从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 寻,委阳承扶下六寸,从 内斜并殷门。委中膝 约纹里,此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 肠之中央,承山腿肚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附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央,仆参亦在踝骨下,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大骨当,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限中量,至阴小趾外侧端,去爪甲之韭叶方。

【注】睛明穴,在目内 外一分宛宛中,是其穴也。从睛明上行眉头陷者中,攒竹穴也。从攒竹上行发际间,侠督脉之神庭穴傍开一寸五分,正头取之,曲差穴也。从曲差后行五分,侠督脉之上星,傍开一寸五分,五处穴也。从五处后行一寸五分,承光穴也。从承光后行一寸五分,侠督脉之百会穴,傍开一寸五分,通天穴也。从通天后行一寸五分,络却穴也。从络却穴后行一寸五分,玉枕穴也。从玉枕侠项后大筋外廉,下行发际陷中,天柱穴也。

从天柱下行,以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二寸陷中,正坐取之,大杼穴也。从大杼下行,二椎下两旁,各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风门穴也。从风门行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之处,正坐取之,肺俞穴也。从肺俞行四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厥阴俞穴也。从厥阴俞行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心俞穴也。从心俞行六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督俞穴也。从督俞行七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以之,膈俞穴也。从膈俞行九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胆俞穴也。从胆俞行十一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脾俞穴也。从脾俞行十二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胃俞穴也。从胃俞行十三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三焦俞穴也。从三焦俞行十四椎下,与脐平,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肾俞穴也。从肾俞行十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气海俞穴也。从气海俞行十六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大肠俞穴也。从大肠俞行十七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关元俞穴也。从关元俞行十八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小肠俞穴也。从小肠俞行十九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膀胱俞穴也。从膀胱俞行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侠脊胛起肉间,伏而取之,中膂俞穴也。从中膂俞行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白环俞穴也。从白环俞行腰髁骨下一寸,侠脊两旁第一空陷中,上穴也。从上 行侠脊旁第二空陷中,次 穴也。从次 行侠脊旁第三空陷中,中 穴也。从中 行侠脊旁第四空陷中,下 穴也。从下 行阴尾尻骨两旁五分许,会阳穴也。

自大杼别脉,其支者从肩膊内循行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附分穴也。从附分下行第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魄户穴也。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如取其穴,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动,乃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根据胛骨之际,相去骨际如容侧指许,按其中一间空处,自觉牵引肩,是其穴也。从膏肓下行第五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神堂穴也。从神堂下行第六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穴也,以手重按,病患呼:“ ”,是其穴处,盖因其痛也。从 下行第七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开肩取之,膈关穴也。从膈关下行第九椎下,相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魂门穴也。从魂门下行第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阳纲穴也。从阳纲下行第十一椎下,去脊中三寸半,正坐取之,意舍穴也。从意舍下行第十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胃仓穴也。从胃仓下行第十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肓门穴也。从肓门下行第十四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志室穴也。从志室下行第十九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伏而取之,胞肓穴也。从胞肓下行第二十一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秩边穴也。

从秩边下行在尻臀下,阴股上约纹中,承扶穴也。从殷门外循斜上一寸,屈膝得之,浮穴也,故在委阳穴上一寸也。从浮 下行,仍在承扶穴下六寸,屈伸取之,委阳穴也,而与会阳下合 中也。从委阳下行, 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令人仰颏至地,伏卧取之,委中穴也。从委中下行,膝 约纹下三寸,合阳穴也。从合阳下行,肠中央陷中,脚跟上七寸,承筋穴也。从承筋下行,腿肚下尖分肉间陷中,承山穴也。从承山斜行,足外踝后上七寸陷中,飞扬穴也。从飞扬下行,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间,附阳穴也。从附阳下行,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细动脉应手,昆仑穴也。从昆仑下行,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仆参穴也。从仆参行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许白肉际,申脉穴也。从申脉下行一寸,金门穴也。从金门行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京骨穴也。按而得之,小指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其穴在骨下。从京骨行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赤白肉际,束骨穴也。从束骨行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通谷穴也。从通谷行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至阴穴也。

膀胱经穴图

卷四

心包络解

张介宾曰:心包一脏,《难经》言其无形。滑寿曰: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kt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凡言无形者非。《灵兰秘典论》有:十二官,独少心包一官。而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二句。今考心包,脏居膈上,经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实臣使也。此一官即此经之谓欤。

手厥阴心包络图

卷四 心包络解

心包络经循行经文

手厥阴心主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心包络经循行图

卷四 心包络解

心包络经循行歌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注】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属心包络之经也。内行下膈,历络三焦者,散布于腹之上、中、下也。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处也。从天池循 内至天泉,从天泉穴行手太阴、手少阴两脉之间,入肘内曲泽穴,下臂行两筋之间, 门、间使、内关、大陵四穴,入掌中劳宫穴,从劳宫循中指出其端,中冲穴也。

其本支之别支,别行掌中,循小指次指之端,以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

卷四 心包络解

心包络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 门认,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卷四 心包络解

心包络经分寸歌

心络起自天池间,乳后傍一腋下三,天泉绕腋下二寸,曲泽屈肘陷中参, 门去腕后五寸,间使腕后三寸然,内关去腕后二寸,大陵掌后横纹间,劳宫屈拳名指取,中指之末中冲端。

【注】天池穴,在乳傍一二寸许,直腋下行三寸,胁之撅起肋骨间,是其穴也。从天池穴斜上,绕腋循臂内廉下行二寸,举臂取之,天泉穴也。从天泉穴下行,肘内廉大筋内侧,横纹头下陷中动脉,曲泽穴也。从曲泽穴下行,掌后去腕五寸, 门穴也。从 门穴下行,掌后去腕三寸,两筋间陷中,间使穴也。从间使穴下行,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内关穴也。从内关穴下行,掌后骨下横纹中两筋间陷中,大陵穴也。从大陵穴下行,掌中央动脉,屈无名指取之,劳宫穴也。从劳宫穴下行,手中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许陷中,中冲穴也。

心包络经穴图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