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

自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亚洲文化发达最古之国凡四,一曰巴比伦,二曰波斯,三曰印度,四曰中国;巴比伦则久灭亡,波斯则渐退化,其能贡献于今日世界之文化者,印度中国而已。二国自秦汉以来,接触渐繁,交相影响,其经重要之媒介,则往来之僧侣也。我国高僧入印多赍《经律论》、佛像而归,其影响于思想学艺者,至深且巨。今于我国求一较善之印度通史,而不可得;学者偶尔言及印度者,乃多错误。作者遂有编辑印史之志愿;其目的则所以应今日知识界之需要,供给印史之常识于普通读者,而助其了解印度状况也。

全书共二十七篇,其第一、二篇,叙述印度名称之由来,地理形势之影响,及其史料与民族。第三至十篇,分述古代之文化,宗教之改革,国内之状况,外寇之东侵,阿育王之与佛教,大月氏之深入北部,黄金时代之歌泊那朝,迄于回人劫掠于印度。就其大体而言,则印人之印度时代也。第十一至十九篇,先记回人之据印度,特里回王之大概,未介兰格之盛衰。后记蒙古儿帝国之成立,阿刻巴之政绩,帝国之渐衰,麻剌赛人之崛兴,与夫欧人之逐鹿,而止于一七六一年,此回人之时代也。第二十至二十七篇,首述英国东印度公司并取孟加拉,作为兼吞印度根据之地。其野心侵略之长官,猛力进行,而乃战败土邦,扩张领土。中记内政建设之始,禁焚寡妇,铲除得幾,改革政府之组织。对外则兼并土邦;其威迫之甚,终乃酿成叛乱,而英王直接统治印度矣。末叙近时之内政外交、印人之觉悟、甘地之运动等,此英人统治印度之时代也。

上述之时代,仅就事实而言,书中并未划定史期。盖历史上之重要史迹,多由于环境促成,而非偶然一朝一夕之故也。是故史期分区,殊极勉强,而作者认此书无分期之必要也。其中各篇之史迹繁杂,往往非篇名之所能包括,而又感于读者检查史迹之不易,乃于各篇之首,举其内容之要纲,以代一篇之篇名;又为便利读者之计,附有印度大事年表。顾其古代之史料,颇多疑阙。其年代可分为二:一,古史载明而可凭信者;二,学者证明推定而大致不差者。作者皆于表中注明。

斯书之编辑,始于十五年春季。其所取之材料,颇主慎重;凡国中关于印度之作品,其可得者,莫不求而读之。顾除《佛国记》《大唐西域记》而外,多无可取;是以本书之材料,唯有根据于英美印度学者之著作,而借之于金大、女大之图书馆,及金大历史系主任贝德士者也。及十六年三月,共草成十九篇,而南京之事变猝起;贝教授之书籍多亡。作者亦于此时返之高资,而其左近之匪势猖獗,闲居无聊,乃不愿前功之尽废,而又草成六篇。其材料则取之于斯密斯v.a.smith之牛津大学《印度通史》也。史家公认其为东方各国史中最善之本,而作者于无可奈何之时,自当根据于此也。其后至宁,而复作成二篇。其堪告慰者,则数历兵祸匪灾,而史稿尚未遗失也。

作者之境遇如彼,而书之史料若是,其不能尽惬读者之意,固深知之。唯颇自信事实上当无荒谬之弊;而愿国内之士,有所批评指正也。书中原拟胪列作者所用之参考书,而略介绍;近者书或佚失,而作者不能一一追记,唯有作罢而已。本书尝蒙贝德士教授之赞助,又承友人章诚忘君及吾弟恭祯各校读一次,皆深谢之,并书于此。

民国十七年一月陈恭禄自序于高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