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时代前后约四百年。从公元前七五〇年至公元前五〇〇年是希腊向外扩张时期,这时期希腊的殖民范围包括整个地中海区域、黑海沿岸及北非的一部地区。
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希腊先进地区已经有了城邦出现,从这时开始,以希腊为主的地中海世界历史,就是各城邦内部发展与各城邦间相互关系的历史,在这种局面下出现了“僭政”与殖民运动。
殖民运动的发展是有它经济基础和政治背景的,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希腊的经济发展很迅速,而且有巨大的变动,至于内部政治的发展,这一时期以“僭政”最重要,“僭政”对希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与殖民运动
首先就经济的发展来看,王制时代的希腊主要还是农业社会,工商业虽然已经出现,但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到了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情况开始转变,手工业渐渐重要起来,经营手工业的人也日益增加,这些手工业者大都是农村中丧失土地的人,因为国家出现以后,阶级剥削的残酷,迫使农民破产和流亡。希腊多山,可耕地本来就不多,现在大多数的农民,更得不到土地了。他们只好做地主的佃农,甚至沦为奴隶,也有一些人逃至山中聚集起来反抗地主贵族,有机会掠夺富有者的财富并且杀死他们,统治阶级称这些人为“盗匪”。破产的农民除了做佃农、奴隶和“盗匪”这些出路以外,一部分人当了手工业工人。
手工业工人也经常的受到贵族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他们大都组织了各业行会,因此他们能以集体的力量与贵族奴隶主斗争,而获得了全部或一部分的胜利,并取得一些政治的权利。
奴隶制度和商业资本这时也开始发展起来。奴隶制度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七五〇年以前,多数的奴隶都是在家庭中服役,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并不多,但公元前七〇〇年以后,奴隶数目开始大量增加。由于以商品制造为主的手工业日益发展,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奴隶也多起来了,奴隶主开始愿意花费较大的代价,让自己的奴隶学习手工业技术。这种有专门手工业技艺的奴隶,身价很高,有些是本国人,有些是从外国买来的。这时战争的俘虏,大部分也都变成了奴隶。
手工业家大都兼有商人身份在外经商,他们靠剥削奴隶的劳动来扩大其营业的范围,因此他们手下的工奴数目不断增加,他们也就渐渐地成为商业资本家。这是奴隶制度与商业资本的关系。
当时国家也有奴隶。国家奴隶有二类:一类是矿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各种金属品的需要渐渐增加,因此开矿业发达起来,矿奴就是开矿的奴隶,他们是当时所有奴隶中生活最苦的人。第二类是在政府中服差役的人和低级官吏,例如机关的门房,法庭的巡捕和一些文书工作者。这些奴隶所受的实际待遇比其他奴隶要好得多。统治阶级利用国家的名义把这些人称为国家的奴隶,实际上他们仍然是受少数人支配的。
在以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殖民运动,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至公元前五五〇年左右是希腊殖民运动最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是殖民运动的主要动力,此外有以下的原因促使了殖民运动的发展(当然这些原因都是与经济的发展不可分的)。
(一)农村中丧失土地与人身自由的人愈来愈多,这些人为了避免被贵族奴役,总想找机会寻求出路向外谋生。
(二)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品制造日增,因此当地的原料愈来愈感到缺乏,国内的粮食也因人口的增加而不能自给,需要外地粮食来补充。为了取得其他地方的原料和粮食,最初是到各地去收购,后来发展到在该地设站,派人长期驻留在那里。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市场的需要问题,最初也只是用船装运制成品到各地去推销,后来在该地设立贸易站,这样势必推动向外发展的殖民运动。
(三)当时国内的政治情况也推动了殖民运动的发展。由于阶级矛盾的尖锐,政治日益纷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日趋复杂,人民与统治阶级的斗争也激烈起来。每一次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人只好向外逃亡,到了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当政的胜利者更强迫反对自己的人向外迁移。
(四)奴隶的需要不断增加,迫使贵族奴隶主到远方去抢劫和拐带人口。最初这纯粹是一种海盗的行为,后来贵族奴隶主在沿海各地设立了专门贩卖人口和抢劫人口的机构,来向国内输送奴隶。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推动的结果,公元前七五〇年至公元前五五〇年间,整个地中海以及爱琴海往东进入黑海沿岸都布满了希腊各城邦的殖民地,它们有自己的政治组织,大都用城邦的形式组成。
二百年殖民运动的结果,整个地中海世界,包括黑海在内,大都希腊化了,重要的殖民区域有下列几个:
(一)意大利半岛南部意大利半岛的南部,不仅沿海,在内地也有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在殖民期间,它们全部希腊化了,所以后来意大利特称这一带为“大希腊”。
希腊人最早在南意建立的殖民地是罗马南部大希腊区域以北的库密(cumae),希腊人附会他们神话中的欧底西奥曾经到过此地,后来罗马人、意大利人,也接受了这种附会的说法。当时的罗马还很落后,接受了希腊较高的文化以后,很快地发展起来。它摹仿了希腊的政治组织方法,成为一个城邦国家。罗马虽然并非希腊的殖民地,但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上等于希腊的殖民地,例如在宗教信仰上,罗马接受了希腊的亚波郎等神,此外罗马又接受了希腊的文字,他们将希腊字母略为改变,写出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拉丁字母。
(二)西西里岛西西里岛的东部,有许多希腊的殖民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林陀(corinthos)建立的叙拉库西(syracusae)。希腊人并没有进入西西里岛的西部,因为在希腊殖民以前,以推罗人为主的腓尼基人已经在地中海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其中最大的是北非沿岸的迦太基。他们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充,直接控制了西西里岛的西部。
(三)高卢古代的高卢包括今天的全部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此外荷兰的南部、德国的西部和瑞士的大部分也包括在内。但这里所指的高卢,主要是指今天法国境内的地方。尤其是法国境内偏南一带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希腊的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是马撒利亚(今马赛),大约在公元前六〇〇年左右建立,建立后很快地就成为西地中海希腊商业活动和文化传播的中心。希腊人又以马撒利亚为中心向伊比利安半岛及地中海沿岸的地方殖民。
(四)除了东西地中海区域以外,希腊人在黑海区域的赫列斯滂陀(今达达尼尔)海峡西岸浦娄滂梯(propontis,今马尔马拉)海及黑海沿岸建立了大大小小约九十个殖民地,大部分为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城邦米利陀(miletos)所建。
(五)在北非方面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埃及,这时虽然仍是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国家,但希腊强大以后,它已经衰败,再没有力量阻挡外来的势力了。这时的希腊还是一个新兴的力量,不断地向外发展,他们认为埃及是一个很大的很好的市场。最初希腊人在尼罗河河口经商,要求埃及准许他们在尼罗河下游建立他们自己的城市。公元前六四〇年左右,米利陀人建立了挪克拉提,此后挪克拉提成为希腊在埃及活动的中心。
当时就政治经济方面的势力来讲,希腊远比埃及强大。但就文化而言,埃及是一个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古国,而希腊当时脱离氏族社会不久,所以希腊人吸取了许多埃及过去积累的文化成就,包括宗教、神话、医学、建筑术、几何学、天文学等,有选择地加以发挥。希腊人又大量购买埃及的纸草,带回国去,帮助了希腊文化的发展。希腊人在北非的活动,主要地限于埃及海岸,埃及以外的北非沿岸,大部在腓尼基人的控制下。
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殖民运动,殖民运动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因此在殖民运动的二百年间,工商业获得了更高的发展。这时期内,希腊各城邦大量的向殖民地输出了手工业的制成品,各殖民地则向母国输送大量的食粮和手工业原料。此外,工商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地方市场的范围,这样用商品与小金属块相交换就很不方便,产生了许多困难。为了避免种种不便,开始有铸币出现,这时有许多富商就将过去无固定形式和重量的金属,按一定规格制成钱币。钱币在希腊最早是用铜铸成的,后来才用金银。最早铸钱的是利底亚(大约在公元前六八〇年左右),希腊在公元前七世纪才开始铸钱,而且可能是受了利底亚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果。钱币的出现又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殖民运动后,地中海和黑海区域所有希腊城邦的数目,就现在找到的材料统计起来,大约有四百个左右。
以上是希腊内部经济的发展和向外扩充的大致情况,从这一时期内部的政治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总的结论—贵族奴隶主掌握政权的城邦国家普遍形成。
二、贵族(奴隶主)国家的城邦之普遍形成
王制时代王的权力虽然也或多或少的受到贵族的控制,但王总是占在主导的地位。就拿王制时代一般平民自己的议会来说,这个议会,凡是能拿武器上阵作战的男子,就有资格参加,议会有一定的权力,虽然一般政治事务越来越多的为贵族所包办,但重大的事情,特别是关于和战问题,还是要征求全议会和王的同意才能作最后的决定。到了城邦时代初期,这种情况开始有了变化,王以外的贵族势力日益膨胀,因此王与贵族的斗争激烈起来。这种斗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对希腊罗马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王与贵族比较来看,王是要“超然”些,这就是说王对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能够比较全面地照顾到。他知道如果要维持贵族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权益,最好不要过分地压榨人民,以免引起反抗,严重的阶级斗争将会动摇统治的基础。但一般贵族所看到的却不是整个统治阶级的局面,只是自己控制下的一小块地盘而已,他们认为王对他们的干涉和限制太多了些,因此要反对王。
实质上王与贵族的斗争,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对剥削统治人民的政策不同所引起的纠纷而已。这种斗争是王制时代晚期大多数城邦的中心问题,结果王被打败,王除了宗教上代表国家举行祭典外,其他一切实权皆被剥夺。在某些城邦中,王甚至要由选举产生,并且每年改选,这种选举与氏族社会酋长的选举是不同的,实际上这时候王已经成了傀儡。平民的议会虽然没有正式的改革,但这时无形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平民的议会皆由王召集,这是氏族社会酋长召集会议这一习惯的沿袭,但现在王不再召集议会了,议会等于被取消。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城邦初期的国家,基本上是贵族奴隶主在专政,国家的官吏渐渐都由元老院来委任,被委任的人不用说,当然都是贵族。
以上是王制时代进入城邦时代的情况,后来又有新的发展,即僭主的出现。
僭主的出现,开始于公元前六五〇年左右。从公元前六五〇到公元前五〇〇年僭主出现的现象最多,因为王制衰败后,贵族内部的斗争更激烈起来,每一个贵族家族完全从本集团的狭小利益出发,与其他的贵族斗争,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引起内战。在过去王存在的时候,王多少还能够缓和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平衡和限制贵族们的权力,尤其是使个别突出的贵族不至于表现得太猖狂。但现在王的这一力量已经不存在了,贵族们可以毫无忌惮地任意活动,他们对平民的压榨也比过去残酷了,因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僭主出现了。
僭主的来源一般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国家官吏在其任职满期时抗不交卸,并且夺取政权;另一类是内战时双方相持不下,共同举出一人来公断,在公断期间,国家一切事务都由他来独裁,有些公断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夺取政权;第三类是平民与贵族斗争时,平民拥护出来的政治家,因为平民人数很多,如能组织得好,往往能取胜,有些政治家,就利用自己的地位夺取政权。
僭主夺取了政权以后的政治,我们称为“僭政”,僭政对统一国家安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贵族集团相互争夺,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僭主的使命,就是要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与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限制贵族对平民的剥削,相对地减少平民的一些痛苦,从而麻痹人民的反抗,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同时僭主为了要取得人民的拥护,积极地发展生产,提倡工商业与农业,使一般人民的经济生活得到一些改善。虽然在实质上分析到最后仍然还是为维持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增加贵族的剥削权力而出发的,但从效果上来看,它打下了希腊社会向前发展的经济基础。
“僭主”后来在历史上变成一个含义很坏的称号,其实按它原来的意思来讲,只是“不合法的统治者”,所谓不合法分析起来不过是不合贵族的法而已,因此最初并没有什么恶意在内。同时第一代的僭主是强烈的政治斗争中出来的人物,他们对当时的政治局面和各方面的政治要求比较能够了解,至少在表面上他们很能照顾全局,因此第一代的僭主往往能取得当时一般人的好感。但到了第二代的僭主,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看到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个人利益,所以他们大都很昏庸,有些甚至非常残暴,这些人的命运,大都是被推翻后死于非命,或逃亡在外。因此僭主一字除了原来的含义外,现在由于一般人的意识中认为僭主是暴虐的,故附加了“暴君”之意在内,久而久之僭主一字的原来意思反而被人忽略,最后僭主乃即暴君,僭政就成为暴政了。僭主一字意义的变化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的,后来此字传给了欧洲所有的文字。在僭政之后又有一个新的大家公认为合法的政治制度出现,这种新的政治制度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以斯巴达为典型的寡头政治;一种是富人政治,罗马可作典型;一种是以雅典为典型的民主政治。所谓民主政治,是希腊人自己的名称,其实民主只限于对有自由身份的人而言,并不包括占人口比例大多数的奴隶在内,因此就其制度来讲还是由少数人来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三、国际关系的初起
城邦出现后,小国林立,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渐渐密切和复杂起来。
最初的国际关系以宗教联盟的形式出现。宗教联盟是一部分城邦用宗教的名义来号召和组织的若干国家的联盟,宗教在这里起了一个纽带作用。在当时希腊人的意识中,认为他们都是神的子孙,追溯到最后,任何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皆有血缘关系。如果凭借这种宗教的血缘关系来达到彼此经济和政治上联盟的要求,是最合理想最方便的条件。即使几个国家的神祖万一实在无法联系,也没有关系,因为神是可以由人来假设的。因此宗教联盟表面上看来好像只是一种宗教关系的结合,而实质上这种结合是有它经济的基础和政治的目的。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日渐频繁,宗教联盟就是要达到便利国与国之间交换的目的,定出固定的日期,在固定的地方,大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阶级国家出现以后,战争日益增加和剧烈,各国统治阶级除了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外,更要向外扩充统治的地盘,直接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同时统治阶级又为了自己的安全,希望和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对外,因此组织了联盟。联盟的组织,可以使几个盟国之间的关系获得暂时的稳定,在比较稳定的局面下,生产事业可以获得更快发展的条件。
宗教联盟以一个神庙为其盟址,被选为盟址的神庙,大都位于交通要道,或在经济发展上有其重要的地位。盟址选定以后,盟国每年要按一定的时期去祭神。所谓祭神不过是一个号召的名义而已,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贸易,贸易完毕后,才谈盟中的问题。
规模较大维持时间较长的联盟有狄娄(delos)、牒尔菲(delphoi)、克里特等联盟。
狄娄联盟是爱琴海南部岛群以狄娄岛为中心所组织的几个爱欧尼亚人的岛国的联盟。狄娄岛上有一金陀山(cynthos),山上有一个为希腊世界所公认的亚波郎神庙,这就是狄娄联盟的盟址。公元前七〇〇年左右,是狄娄联盟的极盛时期,爱琴海西岸的爱欧尼亚国家大都加入了此联盟。
牒尔菲地方是希腊半岛的中心,它附近的十二个国家组成了牒尔菲联盟,所以此联盟一共有十二个会员国,每国派五个代表参加联盟会议,其中四个代表是辩论员,另外一个是投票员,投票员听取了各辩论员的意见后,投票作最后的决定。
最早的国际法是从牒尔菲联盟中出现的,他们的国际法有二点:
(一)会员国之间如果发生了战争,战胜的一方绝不把战败国毁灭。
(二)无论平时或战时绝不断绝任何会员国的水源。
牒尔菲地方有一亚波郎神庙,这是全希腊人所公认的一个最灵验的亚波郎庙,希腊各国如遇一件大事或个人有什么问题都向神请示,这个神庙的神签最为希腊人所信仰。
克里特联盟是城邦时代初期在克里特地方组织的联盟,参加此联盟的有诺索斯、郭提那、凯当尼亚等许多城邦。克里特联盟中的组织条例有二点:第一,共同对外;第二,联盟各国共同组织联盟法庭,处理盟国之间的纠纷,其目的在避免战争。但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避免战争的办法都是徒然无用的,因为战争就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因此,克里特联盟的盟国之间,仍然时常发生战争,联盟法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国际关系不断的发展,渐渐的大家有了一种公认的法律出现,相当于现在的国际公法。当时国际公认的法律重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王制时代认为海盗是一种荣誉的职业的看法,海盗的行为是不合法的。除了用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制裁海上盗劫的行动外,并且在舆论上极力反对,例如在各城邦中许多人民在演说时都攻击之。
(二)条约制度出现了。最早订立条约的国家是哈梯与埃及,中国在很早的时候也有条约出现。希腊的发展比较晚,到城邦时代才开始用明文规定二国之间的关系,条约中常常提到贸易问题,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关于一定时期内二国的和平问题。他们喜欢用“百年”这一名词,实际上当然不可能维持这么长久,但双方订立了条约后,战争的确减少了些。
(三)如果二国之间发生了纠纷,双方可以请第三者来公断,第三者可以是双方公认来解决问题的另一国政府,也可以是一个被认为最公正的个人。这种办法在希腊实行得很好,根据今天所知,在希腊对二者的公断,大都是接受或遵行的。
(四)关于战俘与阵亡将士的待遇问题。在王制时代晚期战俘仍然大部甚至全部被杀,阵亡将士的尸体也被敌方撕裂,有时还拿去喂犬鸟。现在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开始协商出一个公认的合理的待遇办法。现在战俘可以用钱赎回,只有在敌方过期仍未来赎取的情况下,才能把战俘作为自己的奴隶或卖给别人为奴。阵亡将士之尸体也可以收回埋葬,希腊人深信人死后要好好地埋葬,其灵魂才能安然地生活于阴间,因此极力反对虐待死人的尸体。
国际公法的出现,是希腊各地经济向上发展、生产力提高、交换增加和扩大、各地区关系密切起来的结果,它的作用是要维持国际间比较安定的局面,用大家公认的条例,来限制或避免战争。
国际关系表现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国际运动大会的召开。希腊人喜爱体育运动,各城邦除了在国内的许多体育活动外,又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地点举行邦际的国际运动,有时甚至全希腊所有的城邦都参加,较大的国际运动会有四,皆以宗教为名。
(一)牒尔菲运动会此运动会开始于什么时候,今天尚不清楚。最初参加牒尔菲运动会的只是牒尔菲地方附近的一些城邦,但到了公元前五九〇年以后,参加的城邦愈来愈多,后来几乎发展成为全希腊世界的运动会。
(二)科林陀地峡运动会据传说此运动会是公元前五八二年开始的,在一大海湾中海神波赛荡的神庙附近举行。
(三)尼米亚运动会尼米亚(nemea)城中有一丢斯神庙,此运动会即以崇拜丢斯为名,在这里召开,传说开始于公元前五七三年。
(四)欧林匹亚运动会欧林匹亚(olympia)是埃里(elis)城外一平原之名,平原上的密林中有一丢斯神庙,运动会即在此召开,后来全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一运动会。
相传欧林匹亚运动会的来历甚早,王制时代已开始。据今所知,公元前八二〇年左右,它已经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从公元前七七六年开始已有在比赛中获胜的人的成绩记录。欧林匹亚运动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后来全希腊以此作为大家共同的纪年。
欧林匹亚运动会的内容比其他运动会皆丰富,除了体育竞赛以外,还有文艺竞赛。体育竞赛包括完全是人力的比赛,例如角力、赛跑、掷铁饼、投标枪等;以及人马合作的节目,如驾车竞赛和骑马竞赛等。文艺竞赛的内容有音乐和诗歌,音乐是奏乐比赛,诗歌是用朗诵或歌唱的形式表演出来。它可以是诗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古典的名著。
一般运动会大都没有文艺竞赛。竞赛的优胜者能获得以下的荣誉:
(一)桂冠,得到桂冠是荣誉的事情。
(二)每次获得优胜成绩的人,他的名字就被列入欧林匹亚神庙里的名册中。
(三)在本国剧场中的少数荣誉座位中占一席,这荣誉座位原是为国家官吏或名流人物所设。
国际运动大会在当时是有它重要意义的。首先对统治阶级来说,运动会可以提倡尚武的风气,训练作战的技能。在当时运动的技能与作战的技能可以说是一件事情,这种训练对统治阶级的子弟又可以起一种刺激和鼓励的作用。运动会又是各城邦间的一种和平竞赛大会。各城邦至少是各个重要的城邦都要派政府官吏出席,每一次的国际运动会,开会期间如有战争未结束,双方必须无条件的停战,因此国际运动大会又是各国政府和平相会的场所。对整个希腊来说,运动会使希腊人在思想意识上虽然是较模糊的,但有一种趋向一致的统一观念。这种意识上的统一观念,通过运动大会在希腊各地文化艺术不断交流的情况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宗教联盟、国际联盟等组织,但这种发展还不能够克服各区域分割的自然条件,因此统一的趋向虽然已在意识上表现出来,但在政治上还不能具体地做到。意识上统一的趋向,一方面固然是希腊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它反过来影响了希腊历史的发展,后来希腊各城邦在外族入侵的紧急关头,尚能团结一致抗敌,是与希腊人趋向于统一的意识不可分的。
以上是城邦时代初期希腊各城邦总的发展情况,下面要谈到关于个别城邦的发展。
四、重要城邦之发展
a斯巴达(sparta)
斯巴达的历史知道的不多。在王制时代它已经是拉康尼卡(laconice)州最强大的国家,开始向外扩充领土,大约在公元前八〇〇年左右统一了拉康尼卡州。后来又侵略梅森尼亚(messenia),第一次失败,到了公元前七世纪发生了第二次对梅森尼亚的战争(大约是公元前六五〇年至公元前六三〇年之间),前后二十年,最后将梅森尼亚人完全征服。部分的梅森尼亚人逃亡到西西里建立了国家,其余的皆被斯巴达奴役,斯巴达称他们为希洛人(herotes)。
向外侵略的同时,斯巴达的内部政治也发生了变化,在第二次梅森尼亚战争结束以后,有一次变法(大约在公元前六一〇年),斯巴达人自称这次变法为“良法”。这次变法不过是结束过去的发展,将斯巴达变成一个彻底的军国主义国家。全国公民被组成为一个时刻有作战准备的军队,这一军队是永远不解散的,用以防备所有被斯巴达征服的人的反抗。
据传说,此次变法是由厉克谷(lycurgos)所发动,并说厉克谷是公元前九世纪的人。这种说法完全是以后的附会,因为根本就没有厉克谷这样一个人,他是神话中的一个小神,变法时可能假托他的名义。
变法以后,斯巴达的统治阶级称为“斯巴达人”(spatiates)。他们在残余的原始公社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军事组织,每一个斯巴达人家族由国家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及经营土地的奴隶,斯巴达人是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的,他们认为唯一光荣的事情就是作战,作战以外的一切体力劳动,都被认为是卑贱可耻的。
被统治阶级有二种人,一种是庶民(perioecoe),一种是奴隶。庶民也是被斯巴达人征服的人,不过所受的待遇比较宽大,他们有人身的自由,并被允许保留自己的财产。庶民中的多数是农民,但在靠海的地方也有些商人及手工业者。他们在政治上都没有任何的地位,并且每年要按一定的规定向斯巴达纳贡。另一种被统治的人即奴隶,就是上面所说的希洛人。原来“希洛”(helos)可能是一个城的名称。被斯巴达征服后,斯巴达称全城的人为希洛人,加以奴役,后来斯巴达将希洛人这一名称扩大成为对所有被他们奴役的人的总称。
希洛人完全是土地上的奴隶,属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给每一个斯巴达人来从事耕种土地的工作,每年向主人纳税,除此之外,希洛人有义务去做主人或国家随时指派他们去做的工作。对奴隶的出卖或释放的权利并不操在主人手中,而是由国家掌握。希洛人时常起来反抗,斯巴达对他们的镇压是十分残酷的,有所谓“屠奴制”,即由政府派青年的斯巴达人下乡,在夜里活动,遇到希洛人就杀,尤其是杀害那些身体健壮意志坚强的希洛人,斯巴达人想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和制造恐怖的办法来制止希洛人的反抗。
斯巴达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镇压被统治者的反抗,建立了一套军国主义的教育办法,来训练斯巴达人。每个斯巴达人出生以后,父母就把他送到长老处,由长老最后决定他是否留下抚养,比较孱弱或有其他原因不予抚养的婴儿,将被抛弃在斯巴达城外的山谷中。这种弃婴的现象,世界各地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时,大都出现过,但只有斯巴达实行得最彻底。
小孩在七岁以前,由父母抚养,七岁到十八岁脱离家庭生活,由国家负责给予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是一种艰苦的集体生活,吃的是粗粝,有时甚至要靠偷窃来获得食物,一年四季皆以单衣蔽身。每年全受训的儿童都要到亚特弥(artemis)神庙去,伏在神的面前忍受鞭打的痛苦,不准呻吟和告饶,据当时记载,有些儿童鞭打至死而始终不出一声。除了用种种的办法来锻炼和培养儿童坚忍耐苦的能力外,还教育儿童养成寡言笑的习惯,尤其在长辈面前,不许随便多说,回答问题要精简明确。这样训练的结果,儿童都变成了机器人,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意志,但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以上条件的在作战时能英勇牺牲的战士。
一般斯巴达人都不在家里吃饭,他们将希洛人所缴纳的东西大部交给国家,由国家组织公共食堂,因此每个斯巴达人很少过家庭的生活。
变法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是这样的:他们有二个国王,由二个王族中选举出来(最初是家族世袭,王都由选举产生),王在政治问题上权力是很小的,只有在作战的时候,王是统管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无限权力。平时王虽然享受很大的尊敬,但实权为少数贵族大家族所把持的元老院和执政院二个统治机构掌握。元老院有二十八个元老,元老由显贵氏族中六十岁以上的成员中选出,任期是终身的,他们提出各种与国家有关的大事来讨论,并作决定。元老院的决议由执行院来执行,执行院有五个执政官负责办理国家的行政工作,实际上他们是斯巴达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国王亦受其监督。国王如果犯了法,就要由执政官来审理,甚至有些国王被执政官判处了死刑。
此外还有国民议会的组织。全体公民中的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就可以参加国民议会,执政官就由此议会产生。议会无讨论问题的权力,但听取王向他们报告关于元老院的决议后,有同意或拒绝的权力。他们表示态度的时候,不是用投票或举手的方式,而是高喊可否,如果议员中的意见不一致,则看哪方面声音强大来决定。
斯巴达的“斯巴达人”人数已经很少,而政权又控制在少数斯巴达人手中,他们的政治组织情况一直到后来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斯巴达在变法后继续向外扩张,公元前五五〇年以后,斯巴达成为丕娄波尼索之盟主,但公元前六一〇年到公元前五五〇年之间,虽然半岛上大部分国家是被斯巴达用武力征服的,但也有部分的国家是由于外交交涉的结果,承认了斯巴达的盟主地位。公元前五五〇年左右,才有正式的联盟组织出现。
参加联盟的各盟邦的权利和义务有以下几点:
(一)不得干涉盟邦内政。但实际上,斯巴达对各国内政有时还是加以干涉,尤其是对于有僭主或民主政治出现的城邦,斯巴达总是想尽办法进行破坏,因为僭政和民主政治对一般自由人比较有利,这是斯巴达所反对的。同时斯巴达对野心较大、有脱离斯巴达控制嫌疑的盟邦,也进行干涉。
(二)全联盟在讨论对外政策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这一点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实际上斯巴达所提出的意见,当然会受到特别的重视。
(三)军事义务方面,全联盟作战时,各盟邦要拿出全国军队的三分之二共同组织联盟军对外作战,如作战需要军费,各盟邦按自己的力量由联盟最后决定缴纳的数目(各盟邦在财政上只有这一点义务,各盟邦并不向联盟或斯巴达纳贡)。
b雅典(athenai)—民主政治的代表
公元前七〇〇年以前,雅典已开始用武力征服或用外交交涉的办法来向外扩充领土(用外交交涉不用武力的时候更多些)。大约在公元前七〇〇年左右,雅典向外扩张领土的阶段开始告一结束,这时统一了雅提卡州,成为希腊半岛上一大国家。
雅典国内有四种社会阶级:
(一)贵族。他们掌握了政权,有大量土地。
(二)农民。一般的自由农,公元前七〇〇年以后,人数还相当多,但其中已有不少因债务关系丧失了土地,甚至还有一部人丧失了人身的自由。
(三)手工业者。在经济斗争中失败的农民,有些进入城市向手工业方面发展,公元前七〇〇年左右,集中在雅典城内的手工业者数目已相当大。就生活来说,他们比农民好得多,丧失人身自由的危险也不大,甚至有一部分人还买了奴隶来替自己劳动,但他们在政治上和农民一样并无权利。
手工业者还有一部分是外侨,他们大都是因为雅典地方发展工商业的条件较好,从外地迁来。外侨一般都没有政治权利,他们和他们的子孙都不能算为雅典公民。
(四)奴隶。王制时代已经开始有奴隶,但数目不多。雅典只有手工业的生产基本上是奴隶劳动,虽然手工业的生产中有一部分的自由人,但奴隶劳动愈来愈占重要的地位,数目也愈来愈多。在农业方面发展的情形不一致,总的看来一般农业生产使用奴隶劳动也日渐普遍,尤其一些大农场甚至基本上要靠奴隶来经营,一般自由农民有时也用奴隶来帮助自己耕种,但奴隶数目大概不多,主要的还是自己参加生产。
公元前六五〇年前,雅典的王权已经消灭,王完全变成了傀儡,大奴隶主在政治上完全获得了胜利,王本人虽然也是大贵族奴隶主,但他为了长远利益,限制贵族的任意活动而遭到了反对,最后失败。代替王来执政的是执政官。执政官的人数不详,他们是由贵族选举产生的,其任期是终身的,但后来修改订为十年一选,到公元前六八二年雅典有一次政治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今天知道得比较清楚。
改革后的执政官一共九人,任期一年,九个执政官又分成四种人。为首的是主席执政(雅典自公元前六八二年以后开始以主席执政的名字纪年)。另外有执政王,这是国家最高之主祭官,但不能过问其他政务。军事执政是作战时最高统帅。其他六人是法官,称执政法官。
除执政官的机构外,另外还有元老院和国民议会。元老院为大奴隶主所组成,执政官由它选举产生,故执政官是在元老们控制下执行实际的行政事务的,实际上元老院才是全国最高的统治机构。国民议会的实权完全为元老院所夺,开会的次数很少,即使开会也不过是追认元老院的决议而已。
公元前七世纪以后,雅典的阶级斗争日益剧烈。政权为少数奴隶主所把持,一般人民在政治上没有权利。农民随时都可能丧失土地及人身自由变成奴隶,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就其生活情况来讲,比农民稍好,但在政治上也没有地位。大奴隶主对人民,尤其是对农民的压迫日益残酷,故时常引起雅典内部的政治斗争,甚至发生内战。奴隶主阶级总是用传统的习惯法来作为剥削统治人民的一个凭借,当时这种法是没有写出来的,随便由统治阶级来说。人民为了避免统治阶级的随便杜撰,要求将法写出来,因此在公元前七世纪晚期发生了一次斗争。由于人民势力的强大,统治阶级只得让步,允许将法写出,公元前六二一年双方同意由执政官德拉康(dracon)来编写法典。当法典公布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因为法典的内容,完全是维护和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其中最显著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法典中规定任何的盗窃罪都要判处死刑,此外法典中还有许多对人民不利的条文。因此,这次所谓变法并没有解决人民的任何问题。
公元前六二一年以后,雅典不断发生内战,到公元前五九四年索伦(solon)再次变法。索伦是公元前五九四年的主席执政,看到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统治阶级处在将被推翻的情况下,故起来变法。他认为必须对人民作些让步,才能来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索伦得到人民和统治阶级双方的同意,制定了雅典国家整套新的政治制度。
变法内容大致于下:
(一)解免法
(1)取消一切债务(当时几乎每一个农民都欠了债)。
(2)过去由于债务关系而转移的土地一律无条件的归还原主。
(3)由于债务关系而变为奴隶的人一律恢复自由。
(4)由于债务关系被卖在国外为奴的,由国库出钱赎回成为自由人。
(5)今后禁止一切以人身为债务抵押的办法。
(二)社会阶级的重新划分
索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阶级:
(1)五百石级:一个人的土地每年平均产五百石粮食属第一级。
(2)骑士级:有资格进入骑兵队,并能自备战马者。
(3)耦牲级:能买二头牲口来耕田的人,属第三级,这表示他有相当的土地,因为雅典是用二个骡子来耦耕的。
(4)劳农级:这是每年收获量甚少,甚至自己没有土地的贫雇农阶级,但也包括一切不从事农业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内。这一点可以说明索伦的变法只承认农业上的收入,不承认工商业方面的收入,也就是说雅典工商业者的地位,在这个时候是很低下的。
在政治上,以上四个阶级的权利和义务各不相同。
(三)政治改革
(1)将过去名存实亡的国民议会恢复活动,并使其掌握选举执政官的实权,同时国民议会对四百人会的决议案也有最后之可否权。
(2)成立一个新机构四百人会。它建立在雅典原来部落之基础上,每一部落选一百人,共四百人组成大会,这是全国最高的政权机关,国家一切大事皆由四百人会讨论和决定,然后向国民议会报告。
(3)过去元老院没有一定的组织办法,现在规定退职之执政官皆入元老院为元老。元老院过去决议国家大事之权现在被取消了,它的具体任务是监督现任的国家官吏和法律之执行,故实际上元老院仍有干预政治的权力。
(4)成立人民法庭,由原来六个司法执政官用抽签的办法在全国公民中抽出六千人来组成,这六千人便是今年人民法庭的法官,每次开庭再由六千人中抽选,这是全国的最高法院,任何案件的最后上诉机关。
(5)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问题。选举权归全体公民,但被选权仍有阶级的差别,只有第一级的人才可以被选为执政官,也就是说只有第一级的人才能当元老,只有前三级的人才能被选入四百人会,一般公民只能参加国民议会和做人民法庭的法官。
索伦变法扩大了政权基础,过去为少数大奴隶主所把持的国家机器,现在扩大到中级奴隶主也能直接参加到国家政权中去,和大奴隶主合主国家政治。贫雇农作为一个阶级来讲,情况依然和过去一样。已经恢复了自由的奴隶并没有获得土地,只是徒有人身自由的空名,生活仍无着落。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并无改善,仍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索伦变法虽然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不能彻底解决阶级矛盾,但多少缓和了阶级的矛盾,麻痹了一般人民的反抗情绪。对一般人民的实际利益,从长远看来,并没有照顾到。解免法虽然将人民当时及过去长时期最大的切身痛苦解除了,但对未来并没任何实际的好处。人民虽然有了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这是最重要的,人民唯一可说得到实际利益的是获得了人民法庭的上诉权,这对限制大奴隶主对人民的压迫多少起了一些作用。
索伦变法实际上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企图缓和阶级矛盾,长远维持和巩固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一种改革。但少数大奴隶主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认为索伦变法对他们的限制太多了,至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因此在公元前五九四年以后,虽然由于人民的反抗意志被削弱,雅典的阶级斗争比过去缓和了,但经常仍有问题发生,奴隶主阶级想尽办法来推翻索伦变法后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皮西斯查陀(peisistratos)的僭政(公元前五六一—公元前五一〇年)。
皮西斯查陀表示同情人民,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他利用卫队夺取了政权,一共作了三十四年僭主。公元前五二七到公元前五一〇年,他的二个儿子相继作僭主。皮西斯查陀作僭主时(公元前五六一—公元前五二七年)曾经二次被贵族驱逐在外,但得到人民的拥护回国。
皮西斯查陀在僭政时期形式上保留了一切旧的制度,但实际上他操纵了一切大权。为了满足工商业者的要求,他大力提倡工商业,虽然在理论上有许多活动是不允许工商业者参加的,但他给予他们许多实际上的特权,因此,索伦的四种阶级制度虽然没有改变,工商业者的地位却大大地提高了。皮西斯查陀也解除了贫雇农和佃农的部分痛苦,他以国家的名义,没收了在政治上反对他的一些流亡者的土地,把这些土地分给了农民。
在意识形态方面,皮西斯查陀也有新的措施。他提倡人民的戴昂尼索(dionysos)宗教,反对和打击为贵族所把持的旧宗教。在戴昂尼索宗教的活动下,开始出现了雅典的戏剧。雅典后来成为全希腊戏剧艺术的中心,与皮西斯查陀的提倡和推动有密切关系。皮西斯查陀作僭主时,在各地召集了许多诗人到雅典来,将荷马的史诗写出。荷马史诗在此以后还有一些小的变化,但从这时候开始,已经有了基本的定本。
皮西斯查陀完成了索伦变法中所没有完成的部分,他更进一步地缓和了阶级矛盾。虽然这种僭政就其立场上来说是站在统治阶级方面的,但在当时对人民还是比较有利,因此引起了贵族的反对。皮西斯查陀死后,他的二个儿子继位,其中有一个很残暴,贵族乘机鼓动人民起来反抗,暴君被杀,到公元前五一〇年,这一家人的僭政结束。
僭政被推翻后,名义上说是恢复索伦的制度,但实际上贵族企图恢复过去少数大贵族的统治。公元前五一〇到公元前五〇八年,雅典又发生了不断的政治斗争,最后人民获得胜利,拥护一个站在人民方面的贵族克莱提尼(cleisthenes)出来变法。变法从公元前五〇八年开始,经过许多曲折,贵族甚至勾结斯巴达方面的力量来反对,但公元前五〇八年和公元前五〇六年前后二次斯巴达的干涉军都遭到了失败。公元前五〇六年以后,仍有波折,直到公元前五〇一年左右,克莱提尼的变法始完成。
克莱提尼的变法是一个比较彻底的社会改革。他废除了雅典原有的四个部落,然后按地区把全国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个新的部落由十个区(demos)组成,区就是原来公社的意思,但公社是一个血缘的集团,区是以地区来划分的一个新的单位。
在政治方面,克莱提尼将四百人会改为五百人会,这是由每一个新的部落用抽签的方式选取出来的五十人,十个部落共五百人所组成的会议。五百人会是最高的机关,比过去四百人会的权力更大,它监督所有行政机关和国家官吏。元老院虽然保留,但已无任何实权。国民议会和人民法庭在机构上和组织上仍照旧,但实际上国民议会已有很大的变化,因为现在最高的政治权力为五百人会所掌握,所以它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
在行政制度方面,执政官仍为九人,不过另外由每个部族选取出一个将军出来(共十人)。将军是部落的代表,在作战时是军事统帅,统率各部落所组成的军队,因此原来九执政中的军事执政现在只剩下一个空的头衔,而不再掌握实权了。除此之外,将军也管理国家的政事,他们的地位日益重要。
公元前五〇一年以后,规定了一种政治流放制。根据此制度,国民议会每年得召开一次讨论流放问题的特别会,到会人数达六千人,会议即称有效。在此会中为多数人所反对的公民就要被放逐,十年以后才能回国,被放逐者的公民身份并不取消,财产也不予没收。这一制度是为了避免国内的政治斗争,尤其是为了避免因政治斗争而引起的战争,因为当政者将反对自己的人放逐出国,他们就不能在国内从事推翻自己政权的活动了。被放逐的人大都是领导人物,因此在雅典人心目中认为被放逐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据记载,政治流放制一直到公元前四一七年才废止。
经过克莱提尼的变法,雅典的民主政治成立了。雅典民主政治,就其民主方面来讲,是有进步意义的,原有的旧的部落组织已被破坏,替代以新的按地区划分的部落组织。这样使有长期历史根据的血缘集团中有统治威望的贵族大奴隶主,无法再把持部落中的政权,从而取消了贵族大奴隶主过去的专政制度,政权完全公开。
但另一方面,雅典的民主政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政治。我们根据今日尚存的一些史料来估计,雅典在最强盛的时候,全国公民不过九万人,外侨四万五千人,奴隶三十六万人,而民主政治的政权,只属于九万个雅典公民。这九万个公民的政权,实际上又受到许多限制,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农村中的农民,居处离雅典城较远,生活劳碌,很少有机会到城中去享受他们的政治权利。
(二)国家官吏是没有报酬的,因此贫穷的人没有能力来为国家工作。公元前五〇〇年以后,才定出一种薪俸制度,但薪俸的数目甚少,一般平民为了自己的生活问题,仍不敢当选。
(三)公民中的妇女并没有政治地位,不能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从以上各方面来看,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所有者的民主政治,这是奴隶社会民主政治的特点。
c罗马(roma)
关于罗马早期的历史我们知道的也不多,希腊殖民时期,它接受了希腊的文化,因此在文化上等于是希腊的殖民地。
据后世传说,罗马城在公元前七五三年建立,这一说法大概不确实,但罗马人自己很相信,故以公元前七五三年作为罗马纪元元年。后来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罗马纪年渐渐通行于全欧洲,一直到中古以后,才替代以今日所用的基督教纪年。
公元前五〇〇年以前,罗马的社会情况,据推测在早期它是氏族社会,由家族组成十个氏族,氏族再组成宗族,据说再由十个宗族组成一个部落。在氏族社会转入奴隶社会时,罗马有三个部落。国家出现时,社会上开始出现贵族与平民二个阶级。贵族阶级自称为“罗马人民”,平民的地位相当于斯巴达的庶民,他们有人身的自由和自己的财产,但是没有公民权,他们大概是当初被征服的部族。
此外在很早的时候,产生了一种门客制度。许多贫民投到贵族门下作门客,贵族称为门主,门主与门客之间有隶属的关系,门主照顾门客的最低生活,有时候提拔他们。
关于政治制度,以王为中心,王由选举产生,任期终身,国家大事皆操持于王的手中。王以外有元老院和宗族议会,元老院共一百人,它是王的咨询机关,没有行政权。
宗族议会,是贵族的机构,王由它来选举产生,王产生后,由它来授予王以王权,王权包括行政权、治军权和占卜权。
王制时代罗马曾被北方的伊楚斯科人所征服,伊楚斯科人有好几代人作了罗马的王。据传说他们的统治因为王残暴的缘故,在公元前五〇九年被推翻,不久成立了共和国。这一类历史的确切年代今天尚不能知道,我们只能作估计,大约是在公元前五〇〇年前后。
传说公元前五〇九年以后,罗马的政治制度,是以行政官替代了王。经常的行政官有二人称执政,由全体人民从贵族中选出,选出后执行王权,任期一年,次年再改选。二执政的权力完全平等,二人可以互相否决对方任何的措施,但不能互相命令,他们之间起一个牵制的作用。另外在非常时期还有一种行政官叫专政,大都在国家危急之时,由元老院作选举专政的决定,然后二执政任命一人作专政。专政接受任命以后,全国一切机关全部停止活动,由他一人实行独裁,但专政当政是有期限的,最多不能超过六个月。
这时元老院的组织和以前不同,元老人数增加到三百人,仍为终身任职,他们都是氏族与宗族之长老。过去元老的产生大约是由王来指定,现在改由执政指派,原则上只有贵族阶级的人才能作元老。但据传说,公元前五〇九年以后,开始有少数平民中的富人被指派为元老(但富有的平民仍不能做官)。元老院仍为咨询机关,一切法令一定要经元老院承认后方始有效,同时元老院有承认国家官吏候选员之权。在对外关系上,也要由元老院来作最后的决定。
共和国成立以后,宗族议会原有的权力,几乎完全丧失。只有在执政选出以后,由它正式授予执政最高之统治权,这完全是形式上的权力,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了。
这时成立了一个军团议会。据传说军团中有贵族也有平民,但占优势的仍然是贵族。这是一个用军队方式组成的全民机构,取得了过去宗族议会的全部权力,最主要的是选举执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决定的议案提交元老院批准后即成国家正式之法令。
另一个新机构是平民协会。这只是贫民组织的机关,不能算是国家的政治机构。它可以开会讨论问题并通过决议案,但其决议只由平民遵守奉行,贵族并不包括在内。平民协会的长官有平民部正和平民庙守。前者是原有部落军团的长官,平时也作平民的长官,是平民协会的主席;平民庙守是管理平民农神神庙的人,同时他兼管平民的财政,因此平民协会的公款就放在农神神庙中。
此外还有部落会议。这一全民组成之机构成立较晚,成立初,罗马部落已增至二十个,后来很快的又增加到三十五个。议会讨论议案进行投票是以部落为单位。
总结以上来看,从王制时代传下来的宗族议会此时已丧失实权。平民协会完全是平民的机构,但只能管理平民,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政务。军团议会是贵族占优势,部落议会是平民占优势,这二个议会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就是说究竟谁掌握了国家大权,它们的职权如何划分?今天还没有得到可靠的史料来说明这些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军团议会比较占优势,实质上掌握了政权。
关于奴隶的问题
公元前五〇〇年左右,罗马已经开始有了奴隶,但人数极少,而且未与生产相结合。公元前五〇〇年以后,罗马内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贵族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俘虏的人变成了奴隶后,奴隶制度才开始大盛起来。
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关于希腊的奴隶问题。
希腊的落后地区的奴隶问题,可以以克里特岛为例来说明。所谓落后地区就是指已经有了阶级分化,国家已经出现,但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统治阶级的剥削还不太残酷的地区。
铎利亚人彻底的破坏克里特岛以后,给予克里特岛十分严重的打击。由于整个经济基础的摧毁,本身物质条件较差的克里特在短时期内无法恢复其元气,因此,在上古时代的历史上,它不再占重要的地位。希腊王制时代爱琴海世界的经济政治重心转移到爱琴海的东西二岸,这时克里特岛在爱琴海世界中已丧失了它过去的地位,反而变成一个边远的地区。克里特岛原来是靠商业繁荣起来的。在爱琴海东西二岸未开发前,克里特岛因地理形势有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良好条件,同时爱琴海上其他岛屿大都未曾开发,因此克里特岛成为东地中海世界的商业中心。但克里特岛就物质条件来讲,例如粮食、工业原料等大都要仰赖外地的供应,所以当爱琴海东西岸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地区一旦开发以后,克里特是无法与之竞争的,加上克里特岛又遭受过铎利亚人残酷的摧毁,它的地位自要一落千丈了。
公元前六世纪以后,希腊的城邦制度,开始在克里特岛出现,克里特岛的每一个城邦国家的社会机构、政治组织大致相同。社会阶级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统治阶级是原来的铎利亚人,他们是国家的公民,也是战士。被统治阶级是被征服的当地人,他们的身份是一种类似农奴的奴隶。其中又可以分成二类,一类是由国家支配经营国家土地的国奴;另一类是私奴,一般皆替公民个人经营土地。无论国奴或私奴,就其实际剥削关系来讲,与农奴的地位很相近似。他们每年向国家或公民个人缴纳一定的租额,同时他们有自己的私产,有合法的婚姻权,可以组织家庭。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权利,就是当主人去世,如果没有儿子时,奴隶可以继承主人的财产。但奴隶绝不能携带武器,没有当兵的资格,不能在国家的公共体育场内参加体育活动。
克里特的公民都受军事训练,但不如斯巴达人那样严格,他们也有公共食堂。
在政治方面,进入城邦时代以后的克里特,已经消灭了王,新的政治组织如下:
(一)执政,一般有十个执政,每年改选一次,被选权只限于法律规定的少数贵族家族中的人。
(二)元老院,这是执政的咨询机关,并有讨论国家大事的权力,执政退休后为当然元老。
(三)公民会议,对执政与元老对国家大事所作的报告公民会议可加以肯定或否决,但并无讨论国家大事之权。
如果从最概括的方面来看,克里特与斯巴达在军事训练、公共食堂、政治机构、社会阶级之划分等方面均相类似,但其中细节并不相同。例如克里特并没有庶民阶层,克里特岛奴隶的地位也比希洛人好,所以克里特的阶级斗争比较缓和,没有武力的暴动。在政治方面克里特与斯巴达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是克里特没有王,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社会上的二个阶级,但斯巴达有王,在理论上自由公民间并无阶级之划分。
克里特岛上的生产是比较落后的,就对土地农奴的剥削来说,克里特采取的是农奴社会、一般农业地区所采取的剥削方式,但由于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落后,可以被剥削的东西是有限的。
在奴隶社会,被征服的人都是奴隶,征服者对当地的土地有二种处理的办法:(一)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命令当地农民留在原地经营农业,每年用入贡方式向征服者纳租税。因此,这些地方原来的社会经济基础并没有改变,例如斯巴达、克里特就是采用这种办法。(二)征服者占有一部分所征服的土地,由自己的自由人去经营,其余地方的处理和第一种处理办法一样。在过去奴隶社会的历史阶段,一般农业地区都采用第二种方式。但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剩余出产品增加了,统治阶级也就更进一步地剥削人民。阶级斗争日渐尖锐,一般自由农民往往也变成了债奴,例如雅典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这时统治阶级大量地使用战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奴隶制度才能发展起来。如果仅靠剥削本族的人,奴隶制度是不可能有高度的发展的。此外,奴隶制的发达与否与工商业也有密切的关系。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奴隶一般都从事工商业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度能获得较高的发展。反之,工商业不发达的地方,奴隶制往往也不发达,很快地就转入了封建社会。
五、希腊文艺之兴起
城邦时代是希腊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最发达的时代,从表面上看来,这种文艺科学思想的发达基本上是少数奴隶主阶层活动的结果,但实质上全部的上层文化活动都建立在广大的奴隶劳动的基础上。
城邦时代并非所有希腊城邦的文艺思想皆获得高度的发展,少数大贵族奴隶主专政的国家例如斯巴达就是一个例外。斯巴达在公元前七世纪变法以后,不再出现过文学家和哲学家。此外还有罗马,它后来向雅典学习以后,才有模仿性的文艺思想出现。
高度文艺思想的发展在统治基础较广、所谓民主国家的城邦中出现。在城邦时代初期,以小亚细亚的城邦为主;到了城邦时代后半期,以希腊半岛、西西里、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城邦等民主制度的国家为中心。因为所谓民主制度的国家,当政的人比较多,统治阶级不是单纯的一个阶级,而分成各种不同的阶层,代表各种不同的利益,因此阶级矛盾特别复杂。文艺与哲学都是反映这些复杂的经济政治的问题,所以这些国家的文艺思想能获得较高的发展。一般地说,文艺并不解决问题,只是反映问题,但哲学除了反映问题以外,进一步要解释这些问题,最后要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希腊文艺,首先要注意它的宗教背景。希腊文艺的发展,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但这里所说的宗教并非旧的传统宗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宗教,以一个神为信仰的中心,围绕它组织一些活动,希腊文艺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
戴昂尼索就是一个过去并不受尊敬的神,而被捧出来成为人们推崇之中心。关于戴昂尼索的来源不详,它原来可能是克里特的一个神,后来流传至希腊,到了公元前七至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戴昂尼索的信仰发展到希腊东北部特拉其(thrace)地方,后来又向西向南传播,最后遍于整个希腊。
戴昂尼索是一个酒神,也是嬉乐之神。据希腊人的传说,戴昂尼索在幼年的时候,曾经被巨人杀死,尸体又被撕裂,但后来它又复活了,这是自然界生死循环,特别是五谷循环的象征。但到了后来又有一个新的意义出现,戴昂尼索是永远年轻不老的,因此他又象征着人的青春和最高的生命力。
公元前六世纪以后,崇拜戴昂尼索的人们在夜间结队向他礼拜,礼拜的方式是先在山上游行,奏乐跳舞,然后到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演奏和歌唱。一般人认为这样向神礼拜,就会吸取神的饱满的生命力,就会获得死后永生的保证。
在戴昂尼索的影响下,旧的宗教中有许多神也被它同化,例如沃非阿(orpheus),他本来是古代神话中的音乐神,当他奏曲的时候,一切动物甚至顽石被感动,后来他被人将其与戴昂尼索混合而成为一个神了。德弥特(demeter)女神和它的女儿波色浮妮(persephone,罗马称波罗色皮娜proserpina)在伊鲁西(e1eusis)城中受到人们特别崇拜,这是二个谷神,雅典人每年结队到伊鲁西来礼拜她们。伊鲁西由于一种今天尚不能知道的历史原因,它从很早的时期就是雅典的宗教中心,那里有神庙,礼拜就是在神庙之神堂中举行。在举行礼拜的时候是非常神秘的,既不允许旁人观看,礼拜者也决不泄露礼拜的内容。这种礼拜是象征谷物死而复生,后来又作为人死后进入乐园的保证。
以上的礼拜,纯粹是人民的活动,都是与农业有关的,这是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一般的自由农民在当时对自然界生死循环的道理不能了解,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神秘的,但却又密切的与自己生活关联着。因此他们每年对大自然的现象作一种象征性的表演,这是半严肃半游戏性的,一方面表现出对自然力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表现出农业庆祝的愉快。
发展到后来,过去纯粹是农业上五谷问题的祭祀,现在开始影射了许多人事问题在内,他们认为每年向神礼拜就可以获得死后永生的保障。这时候希腊人改变了过去认为死后生活黯淡无趣的看法,而觉得人死后的生活是一种很快乐的生活。这是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因为人民受压迫日重,政治斗争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此追寻精神上之解脱,幻想死后永生之乐趣。
这种宗教活动被僭主所提倡,僭主虽然皆为贵族出身,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多少倾向于人民,顾及人民的一些要求。同时僭主以大力提倡新宗教的手段来打击旧的统治阶级的旧的思想意识,因此新的宗教活动日益活跃,一般人民对国家正式宗教反倒不注意了。
新宗教的发展,引起了希腊文学的一个发展——戏剧的出现。戏剧在希腊文学史上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戏剧的出现与戴昂尼索神尤其与葡萄酒的关系更为直接。希腊盛产葡萄,每当每年春天时,将已酿成之酒取出,举行一大庆祝会。农民在一起唱酒歌,酒歌又称山羊之歌,因酒神有各种不同的形象,而以山羊的形象最普遍。许多人披着山羊皮来歌唱,歌唱中有道白。最初这种道白就是领队人对神的故事的叙述,后来在歌唱队中出现了一人与队长对话,这两个人有时也对唱,最后参加对白和对唱的人日多。表演渐渐也有了固定的地点,最初大都在山上,称为orchestra,这就是“场面”一词的来源。
希腊的悲剧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山羊之歌(tragaedia)是后来欧洲文字中“悲剧”一词的来源。每年的秋季还有第二次的庆祝大会,秋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大家结队唱歌,唱歌的队伍称comos,这种歌舞后来发展为喜剧(comoedia)。
提倡以上人民活动最有力的二个僭主是列斯博岛的丕列安德(periander)和雅典的皮西斯查陀,前者修建了具有最初剧场形式的演出场,皮西斯查陀则将希腊第一个戏剧家帖斯皮(thespis)请到雅典来,整理过去的歌舞,使它成为严谨的有固定形式的戏剧。皮西斯查陀又建立了一个半圆形的剧场,从此以后,希腊各地渐渐地又出现了正式的戏剧和剧场,公元前五〇〇年左右,有正式的戏剧家出现。
关于戏剧的题材,最初仅从人民庆祝大会中取材而已。后来戏剧家将希腊的神话历史和英雄故事按春季歌舞的形式写出,这就是悲剧。悲剧就是比较严肃的剧,与今日悲剧的意思并不尽同。稍晚又有戏剧家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人们日常生活的琐事用滑稽的开玩笑的对白写出来,有时加以讽刺,这就是所谓喜剧。
个人写的戏剧出现后,原来希腊歌舞队中专门对白的人和合唱团体,在舞台一旁有了固定的位置,他们并不是剧情中的人物,只是以对白和歌唱的方式来解释剧情而已。他们在舞台旁的固定位置称为场面(orchestra),剧情中人活动的地方称为戏台(scent)。戏台和场面二词后来皆为欧洲文字所采用。
公元前五〇〇年前,希腊文学除了戏剧外还有诗。当时诗的发展以爱欧尼亚为中心,因为爱欧尼亚是工商业和希腊城邦最早发达的地方,据我们今天所知当时著名的诗人有以下诸人:
卡利诺(callinos,公元前六五〇年左右),埃弗索(ephesos)人,他所作的诗的体裁叫哀曲(elegeia),最初哀曲的题材并非完全是悲哀的,后来才成为悲哀诗体的专有名称。卡利诺的诗主要是表现爱国主义的,传至今天最重要的一篇是《其美里人》(cimmerii)。其美里人是经常威胁小亚细亚安全的外族,此诗启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鼓励了人民积极反抗其美里人的入侵。
另一个诗人特提阿(tyrtaeus)是斯巴达人,但他在文学上受爱欧尼亚的影响很深。他的一首主要的诗是鼓励斯巴达人侵略梅森尼亚,此诗用战诗的体裁写成,但其艺术性远在卡利诺的诗之下。
索伦(公元前六三八—公元前五六八年),他的诗一部分是描写战争的,但传到今天最多的是关于变法的诗。索伦变法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他的诗就是为了辩护和宣扬自己的这一政见。
帕娄(paros)岛的亚其娄科(archilochos,公元前七〇〇年左右)也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是贵族浪漫子弟的典型。年轻的时候,有次对外作战,他临阵脱逃,后来在希腊各地流浪,写了很多的诗,主要是描述自己流浪生活的经验及情绪,大都用哀曲的体裁写成。亚其娄科是希腊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创始人,所以希腊人称他讽刺之祖。他的诗充满了讽刺,有时甚至自嘲,例如有一首诗,就是对自己临阵脱逃的事情加以嘲笑的诗。亚其娄科在希腊文学上是有他重要的地位的,但就其作品来说,是反映了贵族子弟堕落的一面。
至于其他地方的文学,例如伊欧利亚文学,主要是以列斯博(lesbos)岛为中心,著名的诗人有亚尔其阿、萨赋等人。
亚尔其阿(alcaeus,公元前六〇〇—公元前五五〇年)早年因反对列斯博岛上的僭主被放逐出国,一直到老年时才回来,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在流浪中度过。他是希腊文学史上最早善于描写自然的诗人,例如他的名诗《冬》就是一首描写冬天大自然景色的诗。另外他也写有政治方面的诗,有一篇叫《武库》,在这首诗里,亚尔其阿将当时希腊的各种武器作了详细的描述,最后鼓励他的同党好好利用这些武器来和僭主作战。
萨赋(sappho,公元前六〇〇年后)是希腊第一女诗人。她的诗是用伊欧利亚的方言写成的,但今希腊的人都爱读她的诗。她有“第十穆萨(mousa)”之称,可见她当时在文学界中所享的盛誉。的确萨赋是名不虚传的,她的诗诗品甚高。除了自己写诗以外,萨赋还热心的领导了许多年轻女子组织诗社,从事文艺的活动。当时女子的生活圈子是比较小的,但她们就自己生活的世界范围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大都是对美丽的自然的鉴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绘,尤其对于人世间的友谊和悲欢离合的情绪描绘得十分深刻和细致,可惜传至今天的不多。
希腊史上,甚至全部世界史上,萨赋是第一个名字传至后代的女诗人。今天文学界仍公认就其生活范围来讲,她能写出这样的诗是很难得的,今日看她的诗仍然是第一等的佳作。
此外还有铎利亚人的文学。铎利亚文学的发展与希腊戏剧发展的性质很相近,许多诗人将节日表演的歌唱写成诗,名家有亚尔克曼(alcman,公元前六五〇年)、斯提西科娄(stesichoros,公元前六五〇年)、亚利昂(arion,公元前六〇〇年)。他们都是斯巴达变法以前的诗人。变法以后的斯巴达成为严格的寡头政治国家,诗声随之沉寂。
六、希腊哲学的兴起
在讲希腊哲学兴起以前,首先应该阐明哲学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全部历史中的地位。
关于这二点,分以下诸问题来谈:
第一个问题:哲学概括哪些内容。
哲学概括以下三个内容:
一、宇宙观世界观。人所生活的世界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今天来说是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并没有独立的自然科学。人对自然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从错误的“自然科学”发展到近代基本正确的自然科学,是人类经过了无数次对自然的斗争,不断地摸索和改进,才获得的成果。因此,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世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最初完全是巫术的。当时宇宙在人的心目中是神秘的,是由神的意志来控制的,而神的力量又是那么巨大和难以捉摸,因此只有用哀求欺骗等办法来获得神对人们的恩赐,来避免人力所难以克服的自然的灾害,这就是巫术。由巫术表现出来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夸大的反映。
二、人生观。人生观与宇宙观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为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对世界的认识,必然影响他对人生的认识。如何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如何?这是属于伦理学范畴的。
三、知识论或认识论。人如何去认识宇宙,如何去认识人以外的全部世界和人与外界的联系问题,这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
以上是哲学不分时代不分阶级所包括的最广泛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哲学的阶级性。
任何哲学都有阶级性,都是某一阶级的人代表其本阶级的观点和利益而认识宇宙、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成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形式上来了解的话,它具有阶级性,这一点是与历史上所有的哲学都一样。但就其实质来说,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所以它与过去所有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首先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符合,因此这一阶级的哲学,最能客观地反映现实。过去所有的其他哲学,皆仅能代表一部分人,总是一小部分人,因此,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它们对现实的反映,都加以歪曲,不能达到完全的客观。
无产阶级的哲学,与过去所有哲学另一个根本的不同是,过去所有哲学一般的只是解释世界,解释人生,目的是为了替现实辩护,意图长久维持统治的现状。就拿资产阶级统治来说吧,当其推翻封建社会为一革命阶级的时候,它也最多只是说出了旧现状的不合理,要建立一个新的现状,这个新的现状他们认为是永恒的,而没有不断向前的发展观念。只有无产阶级的哲学,最能够客观地正确地反映时时刻刻在运动着的自然世界和人生世界,因此,它不仅能把世界解释得最清楚,进一步它能为了人类全体利益要求改变世界和人生,让社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曾经在不同的方式下解释世界,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费尔巴哈论纲》第十一条)
第三个问题:哲学的阶段性。
每一阶级,当其刚兴起,仍然是上升的阶级时,它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与历史实际要求是相吻合的,因此它能够正视现实,敢于面对现实,看问题也能从实际出发。因此代表这一阶级上升发展时的哲学或多或少是唯物的,但是仍不能不受到本阶级性的限制和自然知识的限制(也就是时代的限制),不可能是今天辩证唯物的哲学。等到这一阶级的阶级统治地位稳固以后,它开始企图永恒的维持这种稳固的统治局面,这种企图与世界不停止的时刻在运动着的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相符合,因此它逐渐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力量。这时候这一阶级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不再由实际出发,而是由本阶级主观的与历史实际发展相违背的愿望出发,因此这一阶级的全部哲学到这时候不仅已失去其最初的唯物部分,并且日益脱离实际,成为反动的唯心哲学。它不仅有意地歪曲社会和历史,也有意地歪曲大自然,这是因为人生观分析到最后是建立在宇宙观的基础上,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歪曲的宇宙观来建立其歪曲的人生观。
第四个问题:哲学的三面性。
哲学的三面性包括时代的反映、哲学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因素三个内容。
所谓时代的反映,基本上就是哲学的阶级性,因为时代的反映主要是反映该时代统治阶级的要求,当然在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人类当时对自然的认识,给予一个概括的认识。就自然科学来讲,自然科学本身应该是客观的,并无阶级性,即使是最早的巫术,也没有阶级性,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对自然认识的错觉。但所有旧的哲学,它对自然科学往往也加以曲解,例如对一个实验的解释或对自然科学的某种概括。
哲学自身的发展,是哲学的技术问题。任何一种哲学都有自己的传统,在解释事物的时候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名词……这些纯粹技术性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复杂,但一般说来,它是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在于它与哲学三面性中时代的反映这一面很难区别,同一个问题。在此时此地是反映时代,但在彼时彼地可能是纯粹的技术性的问题。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在某些部分代表理学的技术性的发展,但传入日本后,有一时期风靡了日本的哲学界,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其中就没有什么技术问题了。意识形态的本身,往往没有固定的意义,我们只有掌握了时代的全面,才能对该时代的哲学或其他任何意识形态有一通盘的认识。不先清楚了解时代背景,而想研究哲学,不过是纯概念的游戏,这与过去中国文人玩弄琴棋书画并无二致,本身毫无价值,不过是精神的消遣而已。
关于个人因素的问题,就是说每一个哲学家,往往都有他个人的偏见—所谓主观的脾胃。这种主观的脾胃,既不客观地反映时代,又不代表哲学自身发展的过程,但它的诱惑性极大,故弄玄虚,让人感到奇怪。这是旧文人喜欢做的事情,目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和深奥,所以一不小心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很容易地就会让这种哲学将自己引入歧途。并非所有的哲学家都如此,但历史上不少的哲学家有这一面,而且就其作品量的方面来说,所占的比重,有时相当大。
我们在讲世界通史时,遇到哲学问题的时候,主要的只注意时代的反映这一面,关于哲学本身的发展,只有为了联贯前后二个时代才附带地提到,至于个人的因素这一方面,是完全不讲的。
希腊的哲学在古代是很发达的,同时它有西方哲学摇篮之称,这与希腊在古代没有强大教士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希腊和中国在上古时代都是没有强大教士阶级的国家,因此这二个地方用科学的态度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发展较早。有强大教士阶级的其他地方,在阶级国家出现后,教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它们拿巫术的一套办法,作为愚民的工具,不准人民,甚至包括统治阶级在内有与自己不同的对自然的看法和解释。同时教士阶级的一套东西,不仅用来愚民而已,也作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武器,教士与贵族争权夺利时需要仰仗自己对宗教知识的垄断作为工具。中国和希腊因为教士阶级不占优势,人们对自然的看法神秘主义的色彩较小,而是自然主义的,因此,这二个地方最早产生哲学。
公元前六世纪时,希腊就开始有了哲学,因为这时候原来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希腊世界,有了新兴阶层的工商业者出现,特别是商业资本家。他们的出现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控制大量土地为基础的地主贵族在利益上发生了矛盾,所以新兴阶层否认从原始社会传下来的为大地主集团所把持和利用的一套旧的神话,开始用新的自然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自然。这是因为商业资本家在当时是进步的阶层,对自然有比较正确的看法,结果促使了西方世界最早哲学的出现。
商业活动的本身也利于思想的发展,因为商人奔走四方,可以接触各地的奇风异俗,这样容易对自己国家原来的神话产生怀疑。但这只是一个附带的原因,一定要有前面所讲的社会情况作为基础才能发生作用。
希腊最早的哲学派别是爱欧尼亚学派,即米利陀学派,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
希腊最早的哲学以小亚细亚沿岸爱欧尼亚为中心,爱欧尼亚又以米利陀城为最重要。米利陀城是当时希腊世界的工商业中心城市之一,希腊、波斯、埃及,以及黑海沿岸各国间的商业,都是以它为媒介,米利陀学派就产生在这一城邦中。
米利陀学派注意对自然的解释,因此在历史上称他们为物理哲学家。它们的出现,当然是由希腊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但埃及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埃及自己没有哲学,但有丰富的实用科学知识,希腊的商人在埃及吸收了这些实用的科学知识,带回希腊后,对建立希腊早期的哲学起了推动的作用。
米利陀学派重要的哲学家有答理、亚那哥西曼德、亚那哥西米尼、皮塔哥拉和赫拉克莱陀等人。答理(thales,公元前六三六—公元前五四六年)可以说是米利陀学派的奠基人,他也被人称为希腊科学和哲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商家子弟,本人也是商人。同时他又是政治活动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等,在天文学方面他有深刻的研究,曾经预知一次日食的日期(根据现在的推算,那一天是公元前五八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据传说,有一次答理根据他对气象的研究,推算出某年将丰收。他将自己的钱完全购买农具,用这一具体行动来证明对自己推算的信任。后来事实也证明了答理的“先见之明”,答理在农具上的投资获得了很大的利润。
答理提出了宇宙一元论。他认为万物的基础和发源是水,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地的周围也是水,地上所有的生物存在,是因为有水在滋养的缘故。这样,答理就否认了神是自然与人类的创造者。可惜的很,答理的作品皆失传。
答理的宇宙观,并非凭空的想象,而是完全根据实际经验和对自然实际观察所作的结论,因为答理生活在希腊世界中,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然答理所谓的万物由水组成,没有水就没有创造这一说法,今日看来虽然错误,但它是唯物的,所以应予肯定。
亚那哥西曼德是答理的弟子(anaximander,公元前六一〇—公元前五四七年),作书《自然论》他认为自然最后的物质基础是无限的元气,这种无限的元气并非空气,而是无定形的、最后的、最根本的物质因素。宇宙万物皆由此变化出来,最后返回元气状态,又由它再生出其他的物,这样永久循环不已。
亚那哥西曼德认为地非平面而是长圆桶形的,人在圆桶上活动。根据这一结论,亚那哥西曼德曾经绘了一张地图,可惜已经失传。
亚那哥西曼德对地球的认识,也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因为他在地中海里航行,很容易认识到地球并非平面的这一道理(例如在海中先看见船桅再看见船只),加上地中海本身是东西长,南北狭,因此得出了椭圆形的结论。
另外亚那哥西曼德认为生物并非一直都有的,最早的生物是繁殖于水中,陆地上的生物皆由水中生物演变出来。这种天演论的观念,与海洋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虽然大部分是猜想出来的,但与今日生物学的说法大致相同。
亚那哥西曼德的学生亚那哥西米尼(anaximenes,公元前五六〇—公元前五〇〇年)也是米利陀学派中的哲学家。他将亚那哥西曼德无限的元气的说法更发挥一步,认为自然之最后物质基础是空气,万物生于空气的永久运动,并复归于空气。
另一个哲学家皮塔哥拉(pythagoras,公元前五八〇—公元前五五〇年)是撒摩(samos)岛人,晚年移居于意大利的克娄唐(croton),在该地组织了一个学社。这一学社是政治和哲学的组织,但也有宗教的因素。皮塔哥拉对数学很有研究,在数学的基础上,他研究了天文学,并得出重要的结论—地球和日月都是圆球形。
皮塔哥拉接受了旧的宗教,并且是宗教的热烈的卫护者。他组织的学社就很注意宗教的宣传和遵守宗教仪式。关于皮塔哥拉我们可以从二方面来认识他:基本上他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哲学的主要方面是根据他在自然科学上的研究所作出来的结论。他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但宗教并没有妨碍他在哲学上的发展,我们说他的哲学并非是完全唯心的。
米利陀学派的最后一人是赫拉克莱陀(heracleitos,公元前五三六—公元前四七〇年)。赫拉克莱陀的写作很多,但都已失传,我们根据后人对他作品的摘录,知道他是一个变化论者。他认为宇宙时刻不停地在运动着,他说:“人不能二次走入同一河流。”宇宙中任何现象都在不停地变化,人也是这样,所以他又说:“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无论你自己是否感觉到,总之每时每刻甚至每秒你都在变。不动的东西,例如石头,表面上好像不动,实际上也是时刻变化着,无停息的时候。宇宙间只有一个东西不变,那就是全宇宙时刻变化的自然规律,这一规律是永恒存在的。
赫拉克莱陀进一步说变化的根源是内在的矛盾和矛盾内在的斗争。音乐为什么悦耳?这是因为音乐有高低不同音调配合的缘故。海水究竟是清洁的还是不洁的?是好的还是不好?这是无法下结论的。从人的角度来看,海水是可怕的,但鱼都喝海水,并且在海中生存。赫拉克莱陀又说,禽兽靠死的草木维持生命,人吃死的禽兽,这是生死的矛盾,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万物的根源和基础,赫拉克莱陀认为是火。一切现象和物体,他都认为是火的变化的姿态,因此人类的精神活动,也被他认为与火有密切的关联。
赫拉克莱陀的伦理观念也贯穿着他的辩证法的原理。他认为善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矛盾的,但这是一个矛盾的整体。善就是克服了恶的结果,克服的过程也就是人生斗争的过程。从恶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假定它经过斗争,就变成了善。因此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善也就没有恶,二者缺一,就没有什么伦理可言了。
这是当时最科学的哲学,是根据深刻的对自然的观察所产生的结果。
米利陀学派的哲学家,都是从自然出发,得出的结论也是自然的,这是新兴商业阶层的哲学,但公元前五〇〇年左右这一派就消灭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他们的消灭是由于外来暴力摧毁的结果,但假定无外力的入侵,他们大概也会转变。这个摧毁米利陀学派的外来暴力就是波斯的侵略。波斯征服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陀城是领导该地区希腊人民起义反抗波斯统治的主要力量,因此,招致了波斯对米利陀的仇恨,后来波斯镇压了希腊人民的反抗,占领了米利陀,将此城完全破坏,烧毁。城里的居民除了被杀以外,全部变为奴隶,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发展到此中断。公元前五〇〇年以后,希腊世界的发展开始以希腊半岛东部为中心,特别是雅典日渐重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