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球阳

卷之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尚貞王

十五年,冊封使汪楫、林麟焻等賫勅至國,並欽賜御筆「中山世土」四字。冊封正使翰林院檢討汪楫、副使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齎勅至國,諭祭故王尚質,封世子尚貞為中山王,併以御筆大書「中山世土」四字並蟒縀錦幣,賜王及妃。【賜王蟒縀錦幣三十疋;賜妃二十疋】既而公務照例全竣而歸國。

今番禁止諸像募化銀兩併開缽乞米錢。

聖祖加賜縀疋。王舅毛國珍、紫金大夫王明佐等奉表入京,謝襲封恩。時謝恩例,給縀二十疋。聖祖恩加十疋,共賜縀幣三十疋。著為例。

十六年,聖祖加賜縀幣。耳目官向世俊、正議大夫鄭永安奉表入貢。時進貢例給賞縀四十疋。聖祖以琉球忠順,恩加十疋,共縀幣五十疋。著為例。

改稱寺社奉行。王令金寶器【上間親方安時】任御祈念奉行職時,改稱寺社奉行,而總理禪家、聖家之事也。

十七年,移安不動像于護國寺。徃昔之時,仲城郡有糸蒲寺,原奉不動明王並脇立二體。一日,他寺炎燒。時明王飛來禁城漏刻門,即移安于法堂。嗣後奉移神應寺。是年,護國寺住僧賴久日修護摩時,移奉于此寺也。

火燒宮古山藏三座。弘治年間,鯖祖氏仲宗根豐見親玄真定貢稅製法式,向後創建御物藏船于藏仕上世藏。此時只以茆草蓋之。康熙壬戌,忽逢火災,燒其三藏。至乙丑年重修其三藏,瓦以蓋之。

諭定百工朔望衣冠見朝。徃昔之世,每朔望佳節,自按司至衆官悉皆見朝。但穿朝衣,不帶頂冠。是年之春,改定朔望日群臣皆穿衣冠,以為入朝。

始定耳目官附賜與力役。耳目官向嗣孝【前川親雲上朝平】入閩赴京時,始附賜與力役,以為辦用。與力役自此而始。

始定宮古島、八重山島大阿母坐于彼島諸女之上。

始定祥雲寺、桃林寺住僧三年交代。自徃昔世,祥雲寺、桃林寺住僧不期年數,以務其住職。而為其住持者多有不便。由是圓覺寺住僧喝三長老呈請三年一次,必期交代。幸准其請,三年交代自此而始。

真境名阿母欺瀆銀河,為波被害。具志頭郡銀河水神至靈至感,禱祈必應。守護人民,呵禁不祥。故諸郡人為崇信,來到河邊洗手洗額,名曰撫水。此時銀河水神諱忌女人月水并赤衣服、丹手巾、紅帶子、赤箸子等。一日,東風平郡富盛邑有真境名阿母者,其親族與友利同來銀河洗手洗額。真境名阿母奴女思户不知河神之忌,而臨其河水,以洗月水瀆染之裙。少頃之間,怒濤猛起,三人一同捲入海中。阿母與思户不見死骸,獨友利抱高瀨石,隨波浮沉,萬死一生時,有具志頭郡安里邑宮城與友人同登岩石遊觀,忽看銀河有人沉浮。宮城驚,忙以繫牛馬之繩結自己腹,而其繩之餘授岩上之人,躍身入海,泅水救濟友利。友利抱着宮城,相與沉溺。岩上之人驚驚引繩,兩人登岩。友利拜謝曰:「為君我得再生,恩如父母。而今之後,養汝父、愛汝如母。而終予一生,願君見予如子。」而回去焉。由是今世之人徃至銀河之時,不敢佩紅丹色以為遊觀也。

十八年,始懸鐘于禁城中門。素禁城御仲門無有撞鐘。今番王令輔臣急做鐘,架撰小鐘,而朝晚並夜半時必鳴此鐘,以報時刻。

創建硫磺城拜殿。徃古之世,恐有海賊來侵,恒設精兵,整置軍器,収貯硫磺于此城,預備拒禦,名之曰硫磺城。至于近世,宮礎猶存。且城內有一神嶽,素結一宮,那霸人民恒以崇信焉。是年,運粮水梢、人民等喜捐錢銀,創造拜殿。至甲戌年,再建嶽門以壯觀焉。

十九年,始塑芥隱僧像,以安圓覺寺。圓覺寺內無有開山僧像。是年,住僧石峯題請奉芥隱僧像之事。幸蒙俞允,即塑其像,以為奉安其中焉。

與那城郡海水漲退三次。秋九月十六日夜丑時,海潮漲退三次,忽然漲滿八分,忽然退去盡乾。至于四次,漸漸漲滿,與常無異。

改修葉壁山玉陵。尚眞王始造一瓦屋于伊平屋島。其屋內亦結一屋,以板蓋之,以二石龕【俗叫厨子】放在其中,以奉宗祖屍骨矣。至于是年,歴年久遠,既致壞。彼島設理題請重修玉陵。由是,王命楊自昌【伊是名親雲上昌武】重修玉陵,築石作屋,亦以石灰塗其屋,以供堅固偉觀矣。

始設沙吏長。自徃昔時,本國之人知塗壁墻,未設沙吏。至于是年,小祿郡儀間邑大嶺奉命,始為沙吏長,【俗叫勢頭】以塗壁墻。後蒙褒嘉,陞筑登之。乾隆癸亥,始賜俸米貳石。【米壹石、雜石壹石。】

二十年,清聖祖俱許貢船蠲稅及增人數。耳目官毛起龍、正議大夫蔡鐸等奉表入京。先是,接貢船于關上納稅費用甚多。且明朝以來所遣貢船二隻,以百五十人為定,海濶人少,往來不便。由是具疏以乞免其稅,并加增人數。禮部議奏:「琉球納稅,照荷蘭國例,該應蠲免。止貢船人數,應遵會,何必更增?」聖祖曰:「琉球來享最久,且吳三桂、耿精忠謀叛之時,安南歸吳三桂,琉球則耿王遣使招之,終不肯服。而克篤忠誠,恪恭藩職,其恭順之誠,深可嘉尚。」命再下禮部議。貢船以二百人為定,并接貢船被免納稅。聖祖又以舊制,給賞緞疋皆係外庫所貯,命部換賜內庫緞幣。俱著為例。

八重山海島啣謝人恩。西表島之民名稱那邊,一日,獨負稻秧,赴于名嘉良地。行到濱嵜,北風嚴烈,寒氣甚極。時有一海島,【俗叫多武知也又】將揪魚以吃,海魚抱鳥以入潮中,相拉互扯,海鳥幾乎溺死。那邊忽倏看之,撈収此鳥,搬之於岩下,燒火煖之,切魚給吃。遂囑之曰:「嗣後汝勿為危事,切要慎惧。」再三吩咐,以便放飛。自是以來,那邊徃還田野之時,海鳥揪魚給與那邊,以報其恩。因此他児孫皆叫我鳥。至于孫子,屢有如此之事。

龍福寺獅像腹內現在稻穀。《遺老傳説》:徃昔之時,此獅像屢行寺外田地,而吃盡稻穀。農夫深憂之,徃見其田畝,有獅啼痕印于地。農夫甚奇怪之,轉至寺內視其獅像,腹脚淤泥,嚴然如活獅蹲居也。衆農夫僉以題奏。王賜田地七畝,附于寺院,以供獅獅像餵養。而後獅子不敢出外而吃去稻穀。至于今世,其地屬寺中俗叫獅田。是年纔加修葺時,身體渾全無稍間隙。而其腹內有稻皮猶存。奉行向良俊【儀間親雲上朝武】、大工渡嘉敷等皆觀見之,大驚且異,以告住僧勝林等。人民皆飛來而親見之,果如其言,無不奇怪也。

加置高所座敷奉行一員。

請安觀音像于久志郡。尚経【豐見城王子朝良】、顧思敬【久志親方助豐】為總地頭時,請來觀音石像,創建其宮于久志邑,奉安之于其中,以為崇信。自此之後,村中人民每月朔望、十八日、念三日皆到此寺而祈禱焉。

二十一年,塩屋村鐵匠舍倏在異衣,暫時而滅。大宜味郡塩屋村秋八月間修造船隻時,設小舍以造鐵釘。一日清晨,忽有珍異之衣,放在于其舍中。而其衣不能知絹與布,人皆聚集,大奇怪之。振舉看之,現出黃紅之色,亦放在于地,變有潔白之色。而煌煌彩光,大異常衣。人想神衣誤在此舍,高捧其衣,來的根所。而盆上舖紙,紙面置衣,焚香拜禮,即到消滅。今在塩屋邑屋宜親看其衣,且時在此所現看之人,子孫姉妹皆傳聽其事,不稍相異焉。

置御系圖官。王命尚弘德【東風平王子朝春】始授御系圖奉行職,而始令群臣各修家譜,已謄寫二部以備上覽。其一部藏御系圖座;一部押御朱印,以為頒賜,各為傳家之至寶。從此之後,按司、親方或二三年交代,或四五年交代。今限一年交代。[1]

始定御書院親方六員,每員各賜知行高四十斛,並當官三員,每員各賜知行高二十斛。

瓦以改蓋內間東殿。金丸未即大位時,擢任御鎖側官,並拜授內間地頭職,屢諫尚德王。王大怒惡之,金丸即避隱于內間邑。至于金丸踐祚,其茅宅空地,無構家室。尚象賢【羽地王子朝秀】任國相時,題奏創建宮殿。尚質王命輔臣修造東殿。【廣二橺、長三橺】但以茅草蓋之。是年,発大美御殿帑金,重修以樫木,改以瓦蓋之,撰擢邑人而看守其殿。即賜赤八卷,並田地。【田高二石四斗,地高三斗八升餘。】

志堅原比屋死後求看三絃。昔有一妓女名叫志堅原比屋。南風原郡宮平邑少年曾携來此妓,彈絃唱歌,晝夜宴遊。本邑照屋偶看其所玩之三絃,心甚求之。比屋推辭不賣。照屋再三懇求,比屋勉強賣之。厥後比屋倏染一症,適死此村,屢次現形,比及三年,照屋一夜相遇于路,比屋求見其三絃。照屋請來比屋,仝到其門。忽化清風而去焉。照屋恐有其遺恨,即把三絃彈以聞之。以後無以再遇覓看之事。

瀨洲村屬于源河村。羽地郡近隣本郡源河村。由是總地頭官呈請屬于源河村。

始廢真和志郡花城村。

改定聖家僧寺知行高。素賜護國寺知行高六十斛、臨海寺三十斛。其知行之內各十斛。乃為修葺其寺之費。又神應寺、萬壽寺、神德寺、聖現寺、神宮寺知行二十五斛,其知行之內各十三斛。乃為修葺其寺之費。至于是年,各寺住僧呈請以還其所修葺之知行。從此後自公朝以為修葺。

始建獅子形向八重瀨嶽,以防火災。東風平郡富盛村屢遭火災,燒失房屋,民不堪其憂。由是村人請乞蔡應瑞【唐榮大田親雲上】見其風水。應瑞徧相地理,囑之曰:「我見彼八重瀨嶽,甚係火山。早作獅子之形向,八重瀨可以防其災。」村人皆從其令,蹲坐獅子石像于勢理城,以向八重瀨。自爾而後,果得免火災之憂矣。

改修板敷石橋。具志堅邑之東有一大江,自古設杠,以通徃還,名之曰板敷杠。未閱數年,朽爛甚極。今番改建石橋,以致堅固。

二十二年,設置御系圖中取三員。

葉慕永改修宇平橋。昔設木板以為杠梁,以通徃來,名之曰宇平杠。然易頹易敗,屢次修葺,人民不堪其憂。王命葉慕永【友寄親雲上兼道】新築石橋。從此之後,人民免嵜嶇之嶮,牛馬喜任載之安矣。

聖祖免貢物海螺殼。耳目官溫允傑、正議大夫金元達等奉表入貢。時貢物內被免海螺殼三十個。由是康熙壬申,加進白剛錫一千觔。[1]

始賜姓于羣臣。洪武年間,察度王通中華後,始有姓並諱也,然未為盡備。至于是年,令群臣各修家譜時,賜姓氏于群臣。既而群臣悉皆有姓與諱也。[1]

始定擢吟味官者進城拜謝。原是,擢吟味官者進城,無有拜謝之禮。今番朝議,轉達王上,而始賜俸。自以有行拜謝之禮。

小波藏邑屢次災殃,乞還其田畝。真壁郡小波藏邑有數畝田地。自徃古時,以為神根所之田,每年祭祀,必取其田地稻穗,例薦神前。康熙甲寅,再正經界,取其田畝,授給高嶺郡,以為仲城里主地。自此之後,根所人家屢遭火難,或人氏夭死,或畜獸忽斃。數年之間,必當祭祀之日屢有災殃,而家財窮乏矣。由是康熙庚午年,郡邑之人恭具呈文,乞還真壁郡。而災殃自息,民人相安焉。[1]

宮平邑新垣為鬼見眩。南風原郡宮平邑有新垣者,一日,從首里回家。経過波武加真地時,見人集酒宴,妓亦歌絃。忽有一人手招新垣。即為他所眩,往至其地,半醒半眩。此時與鬼一同宴遊,已至曉天,相約以諾。每夜又會,而悉皆散去。新垣全醒而視之,獨在古墓之傍。而其所會者皆曾死之人。新垣大驚而回。自此之後,每晚果有飛來,高叫催會。新垣請僧告神,設譙以禳之間,新垣倏発熱症,其屎如黃泥。即請醫士服藥調治。歴閱數日,其屎出盡,症即全癒。

始定唐榮官員各指人等薦舉以授總唐榮司。素有唐榮諸大夫公同相議人知才智,僉具呈文,以為薦舉,以授總理唐榮司。【俗稱總役】至于今日改定,自諸大夫以至通事,各位擢舉,置任此職之人,【內紀其人之名並自用名印,外亦封包。俗叫入札。】固封名印,稟報法司,以多薦舉之人轉聞聖上,擢為總理唐榮司。其入札自此而始。[1]

二十三年,始定聞得大君加那志三年一次親到烏帽子井。徃昔之世,西原郡小波津村有小波津者,常耕田畝為業。其田畝之旁有一清泉,小波津至于此地時,放在茆烏帽子于此井上,以為耕耘,名之曰烏帽子井。小波津一日徃烏帽子井邊,見一神女自天降來臨泉沐浴。此女容貌美麗,瓊色傾世,而衣服異常。小波津大奇怪之,秘密暗步後側盜之,藏在稻束內。天女因衣被盜,不能上天,畱跡人間。遂與小波津結為夫婦。已歴數年,生下一女一男。此女子年已及七八歲,携弟而遊,且歌曰:「母之飛衣,在稻束下。若汝不啼哭,吾將其飛衣給與于汝。」母聞大喜,即挖開稻束視之,果有飛衣。即身穿此飛衣,兩腋挾二子,乘清風而飛去。由是聞得大君加那志每年二三月間必造此井,以為崇信。此年,始定三年一次新到此井,以為祭祀。每逢佳節祭祀,則令我謝祝女為五穀致禱後至于癸卯,盡裁其禮。翌年之春,改遣火缽阿母志良禮【此時跟從阿母加麻二口,導引庫理役一名護送,外城役一名。】取來其水,以為獻上。永著為例。[2]

創建関帝王神像。康熙癸亥,冊封勅使汪楫、林麟焻惜乎本國無供帝王,竟以創建帝王廟之意深以許愿。乃捐白銀伍十兩,請乞創建此像。至庚午年,王令貢使能塑闢帝王、関平、周倉聖像。明年之夏,奉此神像而回來。即上天妃庙內另築一壇,奉安其像,以致聖誕及春秋之祭禮,永為護國伏魔之神焉。

羽地郡松田村屬于本郡我部村。[1]

設置役人一員筭用座,以為宿衛。素筭用座伹有家來赤頭一人以為宿衛。然係藏在要緊筭帳之所。由是置役人一員,輪流更番,以為看夜焉。[1]

加祭尚巴志王、尚圓王獻帛爵禮。自徃古世,每年春秋、二仲、上戊日,祭歷代先王神主於崇元廟。然各位神主不行獻帛、獻爵之禮。但舜天王、英祖王、察度王、尚質王各四位神主必有行獻帛、獻爵之禮。特所以行此禮者,以有功德故也。獨尚質王係子禰祭故,得以與其祭。尚巴志王、尚圓王有功德而不與其祭者,似乎闕禮也。今番朝議,尚巴志王、尚圓王亦行其禮焉。

始賜「向」、「朝」兩字為姓、名乗頭字,明本同一氣。徃古之時,君上同宗未有定姓、名乗。由是王諭賜同宗一族,不論貴賤,皆「向」字為姓、「朝」字為名乗頭,以明同宗一族也。

始定以銀銅簪分別普新之士。徃昔之時,普新子弟皆用銅簪,勤小赤頭職者始用銀簪。不勤其職者依旧銅簪。簪裂俱是四方之莖、銀臺花頭也。

加增宮古御藏主部兩員。自徃昔世,宮古御藏有于兩所,一有城內金嬉,一有那霸渡地,通夜看守兩藏。此以加增主部兩員。[1]

二十四年,八重山頭官長榮氏石垣進粟補助,以蒙褒嘉。本國凶荒,五穀不登,費用甚多,公座缺乏。法司官行文諸島,以借粟米。由是,八重山頭職榮氏信明【石垣親雲上】具疏,懇請奉進粟一百石,以補其缺乏。幸准其請,遂蒙褒美,賞賜御褒書並畫一軸、白蔴二十束、燒酎一壺。

請城截西廚房。自徃昔時,於禁城下庭御殿之後設定廚房,以備宴待中華人之用,俗呼唐當藏。當此時也損破已甚,柱材朽爛,而今沒用此房。由此法司官恭具疏奏,以為廢毀矣。[1]

始置護國寺知事僧。護國寺住僧盛海題請設置知事僧事。即令快忠為知事僧,專掌聖僧公務也。至今猶然。

始裁官役僧並作事僧。

加增御系圖座筆者一人。

始定正議大夫坐于申口座之下、座敷之上,而帶用黃地八絲龍紋。

始定陞吟味役者拜座敷位。陞吟味官者,不論年紀長少,撰伶俐能幹者,擢令議公事。是以或有自當座陞者,或有自親雲上陞者,不係爵位。然吟味官,任重職者也。于是朝議,陞吟味官者,直令拜座敷位焉。[1]

始定王子及按司次男以下為下司士。徃昔之時,王子及按司之子皆稱按司。從是年,改定長子為按司,次男以下皆為下司士焉。[1]

二十五年,總地頭溫允傑借錢濟民。佐敷間切一遭凶年,多欠賦稅。從此之後,百姓甚致無力可施。康熙癸酉,屢次暴風,五穀未登,而國朝乏用,急催補納。人民無所倚告,深苦焦之。總地頭溫允傑【森山親方紹基】聞之憫之,將錢八千貫文借與百姓,完補賦欠納悉清。至于後日,令民漸次納償,免其利息。由是間切居民依然而安。

二十六年,賜僧芥隱諡號國師。

蔡壽至八重山改蓋寺院,並穿井汲泉。八重山御藏及寺院等處皆以茅艸蓋之,屢遇火災。且郡邑無有穿井,皆用溪水,人多疾病。蔡壽【渡久地親雲上政包】奉命為在番,到彼山時,其藏館、寺院改蓋以瓦,並穿井汲水,始教穿井之法矣。

王命馬廷楷、孫繼盛改修石火石橋。豐見城下有一江水與海相通,自古設杠以渡人民。或為蟲蛀所害,或為風雨被傷,而不能堅固,屢加修葺。至于秋天洪水橫流,已至傾圯。於是王命馬廷楷【宇地原親方良屋】、孫繼盛【糸滿親雲上嗣昌】新築石橋,以得人馬之安也。

仍定王子及按司冠。王及世子、世孫及王子弟五色浮織冠,俱用金線而織之。又按司五色浮織冠,伹用黃線而織之。

始置麻姑山、八重山大目指、大筆者、脇筆者各一員,以隨在番官辦理公務,並例賜赤八卷冠。

始賜御右筆主取俸米八斛。【米五石、雜石三石】

始定諸役職半途交代之例。自昔之時,諸奉行並諸座役職,或陞為他職,或告病辭職,或奉命出外,則不管月之多少,准作周年勤職,令他人交代其職。今番改定,六個月以上勤務其職,准作周年勤職而交代焉。五個月以下勤務其職,不准周年勤職,寬期而交代其職焉。

二十七年,改修臨海堤並橋二座。嘉靖年間,那霸有汪農大親者,常遊此地,以觀光景。亦恐為賊兵見劫,高築雉堞【俗稱三重城】並堤塘,以備防禦。其堤橋數座原為板杠,康熙甲戌秋七月間颶風陡作,為海潮所破,盡成平沙。是年重加修葺,至丙子年告成。時改築石橋,豎石為欄,以供海門壯觀焉。【臨海堤原有三橋,清風明月,騷客、漁人多集此橋,以為酒宴,得名最著,俗呼中橋。明朝之末塞其東橋,但中橋、西橋今番改修焉。】

久米仲里郡泊邑生得異人。久米山仲里郡泊邑農民名曰太良姉、於户、男鍋,共計三名,其容貌心志與人非異,惟有前齒四顆形似狗齒,頭髮似禿,項上及兩耳之上稍有髮毛數十根。至于年長,不甚盛長焉。是年,檢者官恭具文稟明此事。

翁自道帶來黃薯植于國。蕃薯有數種,有皮赤實白,有皮實俱白,有皮赤實黃。是年,有翁自道【伊舍唐親方盛富】者,黃薯自閩而帶來,以植之于家宅,以致繁昌,而分與各處。其蕃薯獨具別種,淩風耐寒,繁蔓蕃衍,四季不衰,使民得利焉。

彗星夜見。冬十月初四日,彗星出見,郡黎大驚懼之,遂遣使徃問唐榮,盡畫古圖並紀書以呈聖覽。而其圖並文今不可考焉。

闢馬場于平良邑。首里無有戲馬場,人皆行至各處習騎馬之法。至于是年,下地平良邑西始闢馬場,人民恒以騎馬,俗名曰平良真地。[1]

始置裱褙主取。自素設置裱具師,而無主取之分。至于是年,鄂承宗始授裱具主取。我國裱具主取自此而始。

始定國書院親方、諸殿與力進城拜謝之禮。自徃昔世,國書院親方職並世子、世孫及王子弟、法司官等與力,雖現授其職,而無有拜謝之禮。今年始定實擢其職,則擢日進城,行朝見拜謝之禮焉。[1]

加賜圓覺寺知行四十斛。徃昔之世,圓覺寺賜知行三百斛。厥後裁一半,為百五十斛。至于近世,裁五十斛,為百斛。又裁四十斛,為六十斛。近年加增四十斛,現賜百斛。

二十八年,重修荒神堂。自古而來,渡地邑西建立荒神堂,那霸人民及航海水梢必到此宮設壇祈福。至于近世,宮殿頹壞。是年,邑人及運粮船人等募緣錢銀,重修宮並拜殿也。

禱雨且収埋屍骨。春三月間旱魃肆虐,田野乾涸,屢次設堂禱雨而無有効騐。王幸于知念、玉城,虔誠禱雨,終不雨降。由是王發仁慈,恩澤屍民,竟令首里、泊、久米村、那霸、諸郡邑等處,將人之屍骨投棄山野晒日濕雨者,皆収埋之於地中。則不閱數日,雲起四野,油然大雨。

請安仁王石像于護國寺門。住僧盛海題請奉安仁王像。幸蒙俞允,請來仁王石像,安置于護國寺門。

圓覺寺山門改奉觀音及羅漢。圓覺寺山門原安佛像,敗壞甚極,不知何神。是年之冬,住僧蘭田題奏,改以觀音並十六羅漢像而奉安于此山門上。其古像竟収二箱,移置于荒神堂內。

八重山桃林寺社改蓋以瓦。是年之春,重修神社,蓋以陶瓦,及築石作墻,甃石造徑,以備海島偉壯。

始設造筆役。那霸有慎【大見武筑登之親雲上寬明】奉命為造筆役,恩賜年俸米三石。

夏五月初二日,宮古島有大地震。此日府庫及拜殿、寺院、假屋等四圍石墻崩坍。【招來久具松原,與那霸川滿、下里、西里、東仲宗根、西仲宗根等村人民,仍舊重築。時在番役葉氏友寄親雲上兼道。】

二十九年,改修《中山世譜》。唐榮總理官蔡鐸奉命,改以漢字,校正《琉球世鑑》,名之曰《中山世譜》。

始鑿天界寺井,以得清水。此寺地內屢次鑿井求泉,而未得一點泉水。伹日徃民家,挑水而來。住僧了道令蔡應瑞遍視鑿井得水之處,即鑿井于此地,湧出清水,味甚甘美。自此而來,不但寺院便水,天當旱魃,四隣民人盡來此井汲得泉水,亦足息渴矣。

移建大日石堂于波上山。嘉靖甲申,日秀上人謹書「阿」字于石上,創建波上山海邊,教人知即身成佛之意,而無有堂屋。恐歴年久遠為風雨所破。至于此年,護國寺住僧賴賢緣募人民,移基此地,創建石堂,奉安其阿字于堂內,名之曰大日如來堂。

始定耳目官以下之冠。百官之冠,素有紫、黃、赤、青、綠、黑之色,以定品級。而或用濮院綢,或用蕉布,永有綢與布之分。是年始定,申口官座敷當官,俱用絹綾景綢等;勢頭以下至諸郡訯理,皆用下綢縐紗等;自掟、目差以至諸郡有一職者,皆用棉布及蕉布,以為八卷冠。且用棉布大帶與月色蕉布之衣以為朝見。[1]

圓覺寺佛殿背改掛金剛會普菴禪師畫軸。圓覺寺佛殿素掛普菴禪師號。是年,改掛金剛會次描普菴禪師圖,以掛此殿。

久米島仲里地頭代比嘉引比嘉川水補田水防旱災,真謝、宇根、比嘉、謝名堂四村永得其利。真謝等村田地少水,尤患旱災,共計可出米二百五十石餘。居民每旱,汲水灌田,不堪其勞。比嘉親雲上督民築堤,以留比嘉川之下流。又開溝,長一千一百間,引之補其田水。于是四村不惟免其勞,亦永得其秋収。久米島引水入田自此而始。

久米島仲里地頭代嘉手苅引江水補田水,以利後世。仲里間切儀間村嘉手苅村田地狹而瘠,稍值颶旱,便欠賦數,盖百姓所受田地內,有嘉佐意原併户意原之水田,可出米百石。又有嘉陽田原及為川原之水田,亦可出米百五拾石。但是水少易涸,每逢天旱,耕而無獲,所以大致民疲。茲因嘉手苅【人名】任地頭代職,若生良策,始築土堤于山田川之下,以障沠流。自其所匯開溝引水,補其可出百石之田水。次亦如前法,以引呈中川之不流,補其可出百五十石之田。自此每年貢賦不欠,百姓永受其利。[3]

始設尚稷王及妃、尚圓王妃、尚懿王、尚久王五位神主,以行祭禮。自昔尚稷王及妃、尚圓王妃、尚懿王、尚久王五位未嘗有設神主以致祭祀。今按此五位,皆係各王所自出之祖,而不奉神主,以行祭祀,則於王之心有不能自已者也。于是乎令唐榮衆官議奏。衆官皆議曰「創建各王神主,奉安崇元廟。創建各妃神主,奉安天王庙,以行祭禮。則與昔王者所行之祭禮無以相異」緣由以聞。王令輔臣新設各位神主,以行祭禮,自此而始也。

移安尚永王妃、尚寧王妃神主于天王廟。素有尚永王妃神主,安置向憲【大宜味按司朝昆】之家,尚寧王妃神主安置馬氏【惠祖按司】之家。是年朝議,轉達王上,移安各神主于天王庙。

創許國書院從朝至夕放在爐中火。自徃昔時,國書院自己至未時,則爐中减火於斯之時,或至大臣,或來遠客,不便進茶進烟。是以當官在禁中,爐不减火;當官退禁中,爐中减火。國書院早晚不减火,自是而始也。

改定攝政家跡賜知行四百斛,今年裁少百斛,現賜三百斛。

註釋

1 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無此節。

2 日本內閣文庫藏本此節中無「翌年之春」之後的內容。

3 日本內閣文庫藏本此節只有首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