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宋史论丛

端平入洛败盟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端平(理宗)元年,夏,宋既助蒙古灭金。遂遣赵范帅师收复三京(宋以汴为东京,洛为西京,应天府即今商丘为南京,大名为北京。所谓三京,即前三京也)。至洛阳,蒙古拒之,宋师溃。自是宋与蒙古失和。《宋史·贾似道传》云,先是宋将“孟珙帅师会大元兵共灭金,约以陈蔡为界”,故“大元追兵……问(赵范)曰,‘何为而败盟也?’”(此事不见《本纪》或《孟珙传》大奇)据此则三京之取,曲乃在宋。是时宋宰相为郑清之。钱大昕论此役曰:“横挑强敌,两京卒不可复,而元兵分道来侵,蜀土失其大半,并襄阳亦弃之。宋之失计误国,未有如清之者也。史家以其召用真(德秀)、魏(了翁)二儒,谀之曰小元祐,而绝不言其开边蹙地之罪,可谓信史乎?”(《十驾斋养新录》八)赵翼亦以此责宋不能“坚守信誓”“至起衅召侮”(《二十二史劄记》二六)。予读史至此,有大疑焉。窃谓败盟之说乃蒙古人莫须有之辞。《宋史》修于元人(《贾似道传》大元大元云云,特显元人口气),回护本朝,不免以虚为实,而钱、赵以恶理学故,于郑清之预存成见,遂易受《宋史》之欺也。何以言之?理宗绍定五年十二月蒙古与宋互遣使臣议夹攻金,其间不能全无协定。何以《宋史》于此不道只字,一若两方于灭金后战利品之分配,全不介意也者?衡以尔时宋人“收复失地”之国是,此为不可想像之事。据《宋季三朝政要》(卷一),蒙古约宋攻金之日实曾许以河南归宋。何以《宋史》不之载?显然其事为后来蒙古人所不欲重提也。顾何以蒙古人不欲重提之?此其一。端平入洛之师距绍定夹攻之约,才一年半,其间宋未尝受挫于蒙古,亦未尝受其任何恫吓,抑且未尝与有违言。何以昔求收复河南,今忽退让至陈蔡为界?此其二。孟珙乃出征之将,非奉使之臣,以何权力,以何理由,而能擅改旧约?此其三。孟珙为南宋希有智勇兼备之名将,一生为国血战,终于为国而死。是人绝无甘心或被迫卖国之可能。此其四。

明乎陈蔡为界之约之乌有,则知端平入洛之师,在宋实有条约之依据,而蒙古之迎击,却为违约之举。顾《宋史》反以遗约之罪加于宋。史笔操于易代异族之手,颠倒黑白,何所不至?是在读史者之善察焉耳。

署名“素痴”,原载《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12期,1936年11月20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