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白话旧唐书

杨国忠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杨国忠本名钊,蒲州永乐人。父亲名王旬,凭借国忠的显达,被追封为兵部尚书。则天朝中的宠臣张易之,即是国忠的舅舅。国忠无学术,行为放荡,能饮酒,爱好..艹捕,品行不端,为同宗族人所鄙视。于是发愤从军,在蜀帅手下奉事,因驻防出色应当提升,益州长史张宽为人凶恶,因故鞭打他,竟因驻防出色授予新都尉之官。慢慢迁为金吾卫兵曹参军。太真妃,即是国忠从祖妹。天宝初,太真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国忠为宾佐,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到任后行为轻率,又因骤然之间登临显位,朝廷众士都对他嗤之以鼻。

此时李林甫对皇太子不利,谋划计策准备废除他。侍御史杨慎矜奉望风旨,诬陷太子妃兄弟韦坚与皇甫惟明私自谒见太子,由于国忠依仗受宠敢说话,杨慎矜援引他为同党,来评判此事。京兆府法曹吉温舞弄文墨也予诋毁,充当国忠的爪牙,由于事端严重追究坚入狱,坚及太子良娣杜氏、亲属柳责力杜昆吾等人,全部被绳之以法,以树立威风权势。在京城另外设置推院,从此连岁大案,追捕挤陷、被杀的人有数百家,全部是国忠干的。林甫为了牢固其地位,凡国忠上奏揭发,涉及到与太子有关的人,林甫虽不明说指示他,但都是林甫所指使,国忠趁机作恶,肆意放纵。皇上年岁已高,他的爱恶之意,国忠都能从中探知真情,行为符合其意。逐渐迁升为检校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管理水陆运输及司农、发放钱物、宫中采购、召募剑南健儿等事务。由于称职迁为度支郎中,不过一年,兼领十五余使,转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职判度支事。这年,贵妃姊虢国、韩国、秦国三位夫人同日拜命,兄铭拜为鸿胪卿。八年,玄宗召见朝廷百官观看左藏库,里面货币如山,玄宗很高兴,面赐国忠金紫,兼管太府卿事务。国忠已专职管理钱财,出入禁中,越来越受宠爱。

初,杨慎矜根据林甫之意任王钅共为御史中丞,共同制造了一场冤狱,使太子蒙冤。不久皇上颇有悔意,慎矜便渐渐疏远王钅共等以保全自己,因而和钅共有隔阂。钅共于是依附国忠,上奏诬陷慎矜,诛灭其家族,因为权势在宫内外很大,朝廷公卿无不屏息担心。吉温为国忠取得大权谋划,国忠利用他的谋略,不久兼兵部侍郎。京兆尹萧炅、御史中丞宋浑都是林甫的亲信,国忠一一上奏诬陷使他们被谪贬赶走,林甫不能挽救。王钅共为御史大夫,兼任京兆尹,受到的恩宠与国忠等同,地位可望居其右。国忠顾忌王钅共与自己平分权势,恰巧邢纟宰的事情暴露,于是陷害王钅共兄弟并杀了他们,趁此取代钅共任御史大夫,暂代京兆尹,赐名国忠。于是追究邢纟宰的官司,命令招供林甫私下与王钅共、王钅旱及阿布思交往的情形,陈希烈、哥舒翰附会国忠,作证有其情形,皇上因此疏远薄待李林甫。

南蛮人质阁罗凤逃跑了没有抓获到,皇上甚是恼怒,准备攻打南蛮。国忠推荐阆州人鲜于仲通担任益州史,命令他率领八万精兵攻打南蛮,与罗凤在泸南交战,全军覆没,国忠遮掩失败的事实,仍然陈述仲通的战功,又令仲通上表请国忠兼管益部。天宝十年(751),国忠暂且主管蜀郡都督府长史,充当剑南节度副大使,主管节度事,仍然推荐仲通代替自己为京兆尹。国忠又派司马李宓率领军队七万再次攻打南蛮。李宓渡过泸水,被南蛮所引诱,到和城,不战而败,李宓死在战场。国忠又隐瞒失败的真情,上奏告捷书。从仲通、李宓二次发动攻打南蛮的军队看,征发的都是国中的利兵,然而水土风俗不熟悉,陷入低湿地带,被瘴疫所伤害,缺乏馈饷,察原因十有八九是如此。所发动的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只轮不还,人衔冤毒,没有敢说什么的。国忠不久兼任山南西道采访使。天宝十一年(752),南蛮入侵蜀,蜀人请国忠去平定,李林甫也上奏请求派遣去平定蜀。准备离开时,国忠如泣如诉地恳切陈述自己一定会被李林甫所排挤,皇上怜爱他,几个月不到就下令召还,恰巧林甫死,国忠就代替林甫任右相,兼任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判度支、剑南节度、山南西道采访、两京出纳租庸铸钱等使一起如旧。

国忠本性疏忽急躁,强力有口辩,不久因能说会道得到宰相位置,分析决断机务,从不优柔寡断,上朝理事时,挽袖扼腕,对公卿以下官员,都颐指气使,官吏都畏惧他。过去,宰相身居台辅是由于高功盛德的缘故,不讲究威风权势,出入随从简易。自从林甫承蒙恩宠多年,每次出宫时车骑庞大,节将、侍郎向林甫有所请示,都快步小跑以辟易,如案吏匆忙。旧历,宰相午后六刻开始出宫返家,林甫上奏太平无事,于巳时到家,繁杂的机务要事,都在家处理。主书吴王旬持文站在左相陈希烈身边,希烈取文署名,都没有意见。国忠代替他,也如同前任。国忠从侍御史直到宰相,大约掌管四十多种职,又兼任度支、吏部三司的官吏选拔,由于事务繁重,只签一个字,还不能完成,都责成胥吏去完成,贿赂公开进行。

国忠已作为宰臣主管选拔官员,上奏选拔日期便决定完毕,不再增加拟名的时间。先天以前,各司官主持政事,午后归本司处理事物,兵部尚书、侍郎也分别选拔、提名。开元以后,宰相的人数减少,宰相权力开始扩大,不归属本司。按旧例,吏部三次选拔官吏,三次记名三次唱名,从春季到夏季,才完成这件事,国忠招引胥吏在自己住宅私自选定官员,召集百僚在尚书省当面唱名记名,一天就选定完毕,自夸办事神速,标准差异很大,秩序不再重新理顺。第二年记名,又在私宅召集大批候选人,叫他各位妹妹垂帘观看,笑语之声,在外面都听得清楚。过去,登记官名完毕,给门下侍中、给事中审核。国忠登记官名时,招呼左相陈希烈在他座边,给事中也在其中,说:“已经登记唱名,经过审核了。”吏部侍郎韦见素、张倚都身穿紫色衣服,这天与本曹郎官共同商议事务,在屏树之间快步穿走,不久退下。国忠对他的各位妹妹说:“这两个穿紫衣袍服的是何等人?”相对大笑。其心腹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暗示选上的人在省门立碑,以歌颂国忠选拔众才的能力。

贵妃姊虢国夫人,国忠与她私通,在宣义里修筑官邸,土木披织绣,建筑之宏盛,两都都不能与之相比,两人形影不离,没有礼度。有时国忠与虢国夫人并辔入朝,挥鞭策马,彼此谐谑,路人观之,无不惊骇叹息。玄宗每年冬十月幸驾华清宫,常常经过冬天再还宫。国忠山邸在宫东门的南部,与虢国夫人相对,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的官邸彼此相接,天子幸驾这里,必访问五家,赏赐宴乐。每次驾扈到骊山,五家合队,国忠以剑南仪仗旗在前引路,出去设酒宴饯行,回来则舒适侍候,远近敬献贡物,珍玩狗马,太监歌妓,夹道迎送。加封卫国公,又实封三百户,不久又迁司空。

这时安禄山颇受宠幸,总握兵权,国忠知道他骄横,始终不在其下,准备图谋他,多次在皇上面前说他悖逆之处,皇上不相信。此时禄山已控制河北,汇聚幽、并的精锐骑兵,阴谋反叛,行动还没有借口,伺机等待皇上千秋万岁之后,才图谋叛乱。等到看见国忠把握政事、担心不利于自己,禄山在外统领闲厩使,于是让兵部侍郎吉温知留后,兼任御史中丞、京畿采访史,伺探朝廷动静。国忠派门客蹇昂、何盈探寻禄山阴谋,围捕了其住宅,抓获了李超、安岱等人,将侍御史郑昂吊死在御史台。又上奏将吉温贬谪到合浦,以激怒禄山,希望其地位有所摇动,又在朝廷内取信于皇上,但皇上竟不领悟。因此禄山惊恐畏惧,于是以杀国忠为名举兵。玄宗听说河朔叛乱,想让皇太子主管国事,自己亲自出征,以谋划国忠。国忠极为害怕,回来时对姊妹说:“我将死于旦夕,现在东宫主管国事,应当与娘子等人归命了。”姊妹向贵妃哭诉,贵妃含土请命,此事于是了结,到哥舒翰驻守潼关,诸将认为函谷关距京师三百里,地势有利驻守,不利外出攻击。国忠认为翰拥兵不战,是图谋自蓟,要他赶快战斗,遣使督责他。翰迫不得已出关,在桃林作战,王师大败,哥舒翰被擒,既败国又损失军队,都是因国忠的错误所造成。

自从禄山起兵,国忠以身居剑南节制,于是布置心腹在梁、益之间,以图保全自己之计。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二日凌晨,皇上率领龙武将军陈玄礼、左相韦见素、京兆尹魏方进、国忠与贵妃及亲属,簇拥皇上出延秋门,各王妃主跟随不及,担心贼军即将赶到,令内侍曹大仙在春明门外击鼓,又焚烧堆积的稻草,烟火冲天。已渡过渭水,即命令拆断便桥。辰时,到咸阳望贤驿,官吏都恐惧躲藏,不分贵贱,坐在宫门大树下。正午,皇上还没有吃东西,有老父献上麦子,皇上令做饭,才吃上饭。第二天到马嵬,军士因饥饿愤怒,龙武将军陈玄礼害怕叛乱,先对军士说:“现在天下崩难,万乘震荡,都不是因为杨国忠残虐百姓,朝野怨恨才至于此吗?若不杀掉他以谢天下,又怎么能遏止四海的怨愤?”众士说:“早就这样想了。事成,虽死也心甘。”此时吐蕃和好使在驿门与杨国忠正在议事,军士大声喊:“杨国忠与蕃人叛乱。”各军于是包围驿站抓获国忠,斩首示众。这天,贵妃已自缢,韩国、虢国二夫人也被乱军所杀,御史大夫魏方进死,左相韦见素伤。许久以后兵乱结束,陈玄礼等人拜见皇上谢罪说:“国忠扰败国经,构成祸乱,使百姓涂炭,乘车流失,此人不杀,患难无穷。臣等人为社稷大计,请矫制之罪。”皇帝说:“我认他不明,任寄失所。近来也觉悟,明白其诈佞,竟欲到蜀,肆诸市朝。今神明启发我,合我夙志,将奖赏你们,为什么说这些。”

这时,禄山虽据河洛,其先头部队在东止于梁,在南不超过许、郑。李光弼、郭子仪统领河朔大军,连接收回恒、定,如果崤、函固守,不轻易出兵,则叛军之势,不战自灭。等到哥舒翰出师,不过几天,皇室迁徙,朝廷陷没,百官系颈,妃主被杀,兵满天下,毒流四海,都是国忠召致的祸害。

国忠的儿子:暄、日出、晓、..。暄为太常卿兼户部侍郎,娶延和郡主为妻;日出为鸿胪卿,娶万春公主为妻。兄弟各人在亲仁里修筑房屋穷极奢侈。国忠娶蜀倡女裴氏的女儿裴柔为妻,国忠已死,柔与虢国夫人皆自刎身亡。暄死于马嵬;日出被叛军所杀;晓到汉中郡,被汉中王王禹张榜所杀;..走到陈仓,被追兵所杀。

国忠之党翰林学士张渐、宝华、中书舍人宋昱、吏部郎中郑昂等人,凭借国忠势力,收取贿赂,车马盈门,财货如山,等到国忠败倒,都被诛灭,其削丧王室,全都是一时的恶灾之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