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白话宋史

洪遵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洪遵字景严,洪皓的次子。在儿时就端正庄重如同成年人。随从老师学习文化,不因为天时寒暑而中止。父亲滞留北方沙漠,母亲去世,洪遵孺慕敬爱母亲,抱母号哭。安葬之后,兄弟便住在庙中学习文化,夜枕书籍不解衣安寝。由于父亲之故被荫补为承务郎,同兄长洪适同时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首名,被赐为进士出身。高宗因洪皓出使远方,擢升他为秘书省正字。宋建立以来,考中博学宏词科便入馆任职,从洪遵开始。宰相秦桧儿子秦火喜任长官,谈笑之间提拔罢免官属,洪遵恬然自处不肯依附他,因此两年没有升迁。

洪皓南归,同朝廷议论不同,被逐出朝廷。洪遵于是请求外任,任常、婺、越三州通判。绍兴二十五年(1155),汤思退推荐他,又入朝任正字。八月,兼权直学士院。汤鹏举任御史台长官,秘密推荐洪遵为御史。正当要下令时父亲去世消息传来。二十八年(1158),免除服丧,奉诏入对,极力陈述父亲冤枉,说“:先父与龚王寿同时出使,龚王寿是在刘豫手下出任官职,因为肆意杀害兵官被刘豫诛杀,而秦桧追赠他节旄,擢用他的儿子。先父拒绝金朝的任命,滞留十五年才得以归来,反而被流放到南方岭外,臣兄弟也被屏弃在外。秦桧不分忠逆竟到了这种地步。”高宗详细地告诉了他洪皓被诽谤的情况,并且说:“你再次进入三馆,曾主持诏令,今天让你修起居注。”于是任命他为起居舍人。

洪遵上奏请求将经筵官的任免和封章进对、宴会赐予、讲读问答等事,汇编成一书,名字叫作《迩英记注》。此后乾道年间又有《祥曦殿记注》,实际上是从洪遵开始的。又乘当面问对之机,论述铸钱的利害得失,皇帝嘉奖采纳了他的意见。迁任起居郎兼枢密院都承旨。原来的制度,修注官、经筵官允许留身奏事,而近来没有这样的事例。洪遵上奏请求恢复旧制,并说起居注已有十五年没有修撰,请求除现修月进外,每月带修,皇帝都听从了他。

绍兴二十九年(1159),任中书舍人。殿前偏将辅逵转任防御使,王纲转任团练使,洪遵说:“近来规定管军官十年才能一迁,现在两人任期不满,怎么能得此官职?”当时勋臣子孙大都超越等级位居台省,洪遵极力论说请求明令禁止。高宗说“:正立法,从今以后功臣子孙可以序迁至侍从,并令久任在京宫观。”洪遵说“:侍从,是朝廷高级官职,如不是磨勘阶官,怎么有迁序之制?”回家后又上奏说“:今内外将领不少于二十人,如果用序迁,不出十年,宫廷次对的官职都能得到。太祖开国功臣子孙官职不过各司,只有曹彬的儿子曹琮、曹玮由于自己奋斗得到功名,于是成为节度使,当初没有听说有递迁侍从的例子。今天诏旨一下,使肃穆清闲显要的机构都充满将帅子孙,不是昭示天下的好办法,希望收回前面的诏令。”又说:“瑞昌、兴国之间茶商失业,聚集为盗贼。希望张贴布告晓谕他们,允许他们悔过自新,愿意充军的填刺充军,愿意种田的放归。”皇帝都准许了他的奏议。

议论者要恢复鄱阳永平、永丰两监鼓铸,诏令给、舍等有关部门商议,洪遵说“:唐代有鼓铸使,本朝有时以漕臣兼领,有时分道设使,由三司管理。自南渡以后,设置都大提点,官属太多,动辄为害州县。中间急忙废罢,又没有一定之规,当初委托转运使,又委托提刑,又委托郡守管理,号令不一,鼓铸日益减少。我私下认为以恢复鼓监为便。”

绍兴三十年(1160)正月,任吏部侍郎。过去选官到府曹改秩,官吏依靠手中权力买卖官职,丝毫不中意,必然巧生各种关节阻碍,必须贿赂得到满足为止。洪遵明确约定,如果大体上没有缺点,应先行后审,荐员也应有定额,而举荐的人却卖权弄奸,巧为周章,有的同时一章而分为两牍,有的应当推荐五人而动辄超越十人,有的应当举荐为职官而诡任京官,有的身系常调而妄称职司,有的东西分曹而交错搀补,有的已被复夺而指称事故,件析枚数,请求凡像这样的一律弹劾。旧制,官员退休保任子弟授予官职,随所在地区审查后即授予官职。这时,听从言者请求,必令到原籍州县审核奏请。洪遵说“:士大夫有到粤、蜀任官,数千里外,不幸死去。临终辞去官职,家属返回故里已十分艰难,现在又因此龃龉,反复拖延,是公开给恶吏提供方便。”于是停止仍依旧制。

平江、湖、秀三州发生水灾,没办法交纳秋赋,有关部门下令交纳小麦。洪遵说“:麦价不在半价之下,民众如此困苦,怎么能以夏税当作秋税,将一衍生为二,使他们背井离乡流落沟壑之中呢?希望酌量取其一半,而遭水灾的全部免除。”金朝来索取绛阳郭小的、安化刘孝恭等二百家,洪遵以为蜀朝的李特事件可作为借鉴,希望以根集不足为由,拖延时间回报金朝。迁任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王澈弹劾汤思退罢相位时,洪遵草拟的制词中没有贬语,汪澈以此上奏。洪遵于是请求解除职务,以徽猷阁直学士的身份提举太平兴国宫。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命令尚书苏保衡从海路窥视两浙,朝廷命浙西总管李宝率兵抵御。李宝驻兵平江,守将李翊同李宝素来不和,朝廷议论因洪遵曾经推荐李宝,于是命令洪遵知平江。等到李宝率领水军直捣胶西,凡是物资粮饷、器械、舟船等都是洪遵供应,李宝战胜归来,洪遵给予的帮助最多。高宗到金陵,禁卫士兵索求无厌,其他州郡随时供给也不满足。到达吴郡,士兵相互警告说:“洪内翰在此,你不能像过去那样。”原来,朝廷顾忌商船被金军得到,全部拘留到官府,以后没有归还,沿海州县巨舰全部集中以及召募的水手、民兵,都羁留不得离开。洪遵通过面奏论说,将船只交还商人,水手听其自便,吴郡人都感激他。

孝宗即位后,拜洪遵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诏问宰执、侍从、台谏说“:敌人前来索要旧礼,听从它则不忍屈服,不听从则边患不已。中原归顺的人源源不断地前来,接纳他们则东南地区财力不能补给,拒绝他们又断绝他们向化归顺的希望。应当讨论做出决定上报。”洪遵同给事中金安节、中书舍人唐文若、超居郎周必大共同提出一项建议,大概是说:“不应当直接拒绝他们,也不能立即屈从答应,应当送给他们金缯数目如同以前一样,或者允许归还侵地如海、泗之类,那么金也可以此为借口前来商议了。”

主持隆兴元年(1163)贡举考试,任同知枢密院事。寿康殿长出十二枝金芝,同列官员议上表祝贺,洪遵引用李文靖上奏灾异的故事劝止他们。推荐眉山的李焘、永嘉的郑伯熊和林光朝,还没有来得及任用,恰逢汤思退任左相,而右相张浚被罢免,御史周..论说洪遵越级升迁,上奏弹劾,孝宗急忙徙任他官。洪遵不安于新职,连续上章请求免职,最后同御史一同去职。这年七月,洪遵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六年(1170),洪遵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前任知州周..因为曾经弹劾洪遵,听说洪遵前来,不待交付印符就骑马离开。洪遵追赶十里为他送行,嘘寒问暖如同平时,说:“你是按职行事,我有什么埋怨?”听说的人都认为洪遵品德十分高尚。圩田毁坏,民众失业,洪遵召集民众修筑圩田共万余。当时正值隆冬,洪遵亲自深入到民众间,载着酒饭亲自慰问,恩意倾尽,民众忘记劳苦。转运使张松嫉妒他的功劳,妄奏圩田没有毁坏,民众也没有迁徙,而是洪遵强迫圩户修筑,并裁减募工钱米的一半。洪遵接连上章抗争,甚至请求派大臣前来核查按视。于是将作少监马希言、监察御史陈举善遵命前来核查,他们同洪遵十分亲近,废黜张松之言,圩田遂成,共四百五十五处。张松没有地方发泄怨愤,就另外修治溧水永丰圩,前来征调劳力、大米、树木,数目很大。洪遵说“:本郡正当歉收之时,正应赈恤流离的民众,劝分乞籴,如同自割股肉以充饥,自己都不够吃,哪里还能让他人吃饱呢?”坚持不从。

楚地大旱,旁县赈济的人没有及早考虑,措施失当,有的得到米而没办法煮熟,有的全家饥饿而赈米不足。洪遵派出官员,随远近老壮的不同分别供给粮食,免除租税的十分之九,又从江西买进粮食,得以活命的数以万计。戍兵乘饥荒盗窃,结成团伙在外剽夺,洪遵将他们全部拘捕归还其军中。因此遭遇大灾荒而境内安然如故。转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孝宗晓谕当制舍人范成大,褒奖他的政绩,准许他入朝觐见。

当时虞允文当政,有北伐的志向。先调侍卫马军出屯,其中在建康府的有五军,全部携带家属,计划修筑营寨,差不多有万灶。张松无能被罢免,特令洪遵同宰执到选德殿奏事。洪遵上奏外官不敢尾随两府之后,希望等班退之后别引,皇帝不许。进资政殿学士后遣行。到建康即张贴布告,民众苗米只能交纳正品而不能交纳次品,听任民众自己持斛丈量,主持谷仓的人不能轻重其手。遍行郊野测量立营扎寨之处,寻求不妨碍民居、不夷平冢墓的地方,经过一年才找到。有一营卒醉酒,妄言动众,将他斩首,在集市上分尸,全军无人敢于喧哗。有人白天入旗亭拿刀毁弃垆墓,械送狱中,快马上奏没有回报,统帅害怕遭到谴责,请求自己处治。孝宗大怒,罢免统帅,洪遵也被牵连贬去两秩。不久,五座营寨建成,复任原官,仍任资政殿学士。淳熙元年(1174),提举洞霄宫。十一月,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文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