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2日的备忘录“凯瑟琳”计划1
1见(原书)第415页。
第一部分
(1)要进行一个特殊的作战计划,必须建造特别的器械。
海军建设局认为可以把一艘“r”舰[“皇家君主”号级战列舰之一]的吃水深度提高九呎,这样就可以使它驶过一个只有二十六呎深的海峡。现在敌方还没有设置大炮来控制这个海峡,而海峡的两旁都是中立国家。所以,把舰只的护甲带暂时提高到水平面以上,是不会有什么害处的。这种办法就是在“r”舰的两旁加上两层浮箱(舰胴),使该船有了一条长达一百四十呎的横梁。而且在装置时,并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船身内部可在船坞安装,外边部分可在海港安装。用装满或卸空这些浮箱的方法,就可以很方便地改变船只的吃水深度。而且,一旦驶过浅水海峡以后,船身仍可下降,使护甲带安稳地下降到吃水线以下。在船身完全升高的时候,船行速度或许可达十六浬,在船身降到普通吃水深度时,速度为十三或十四浬。这些速度都可用于作战。这比我所预料的要好得多。
必须注意的是,这种浮箱,对于防御鱼雷,具有多一层的保护,有惊人的效果;实际上它们是超级的护船外壳。
此外,甲板上的装甲必须增厚,以便在势必发生的空袭时有特别的保护。
(2)这种浮箱,将称之为“套鞋”,而增厚的铁甲板,将称为“雨伞”。
(3)当所论及的战场的冰层在三月间(?)融化时,作战时间就会开始。如果我们在10月1日发出进行必要工作的命令,同时进行设计工作,我们就有六个月的时间,或许有七个月。虚耗夏季的光阴,是很不对的;因此,我们需要最高的优先权。所需的时间和金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来作出估计。
(4)原则上,应该要有两艘“r”舰具备这样的准备,如果能够有三艘,当然就更好了。在1940年夏季,唯一可能出现的敌舰,恐怕就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我们可以断定,这两艘军舰,也就是德国所仅有的巨舰,都不会暴露在装有十五吋口径大炮,足以粉碎它们的“r”舰面前。
(5)除了有这种装备的“r”舰以外,还得准备撞雷船十二艘。请你们把设计给我看。这些撞雷船,必须有足够深的吃水,以掩护他们所跟随的“r”舰,而且应由一小队机器舱人员在舰尾开动。它们须有坚固的船首,能经受任何水雷爆炸的冲击。在每一艘“r”舰的正前面,应有这样的一艘船。当各船列成纵队前进时,这种需要或者可以减少。我不能画出这些撞雷船的图样。我们必须预料会遇到两三排的水雷,每一艘撞雷船可以搞掉一排。也许普通的商船,照此加强装备后,即可充作撞雷船之用。
(6)除此以外,整个远征舰队必须备有足供三个月之用的汽油供应。因此,必须备有凸形甲板保护的运油船,其速度至少须为十二浬。我们可以认为假定航行速度为十二浬,如果事实上能够达到这个速度,那就更好了。
第二部分
(1)本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这个特定的战场(波罗的海),要保持这种控制权,就要将一队为敌方重型军舰所不敢相抗的舰队,派驻在波罗的海。在这个战斗舰队的周围,应有轻型舰只护航。据提议可以用一万吨的装有八吋炮巡洋舰三艘,六吋炮巡洋舰二艘,组成巡洋舰队,再加上最强大的战斗驱逐舰两个小队,潜艇一个分队,和相当多的补助舰;如或可能,还需有若干军需船和一队修理船。
(2)“凯瑟琳”舰队应于核准的日期,视形势适宜在夜间或白日渡过航线,必要时使用烟幕。各驱逐舰应驶在舰队的前面,撞雷船应在“r”舰的前面,巡洋舰和轻型舰只则应紧紧跟随其后。一切现有的扫雷器和其他防御器械都可以采用。所以,克服水雷的危险应该是能够做到的,而且又没有大炮封锁海峡。至于空中的猛烈攻击,应由舰队的联合炮火来加以迎击。
注意:同时还可以派遣一艘航空母舰,并派出飞机换班飞到该舰维持。
第三部分
我们没有必要对控制这个战场的战略利益加以详细地论述。这是皇家海军发动一次最强大攻势的机会。把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隔开,就可以截断铁矿、粮食和其他贸易品的供应。当这个舰队到达战场并建立制海权的时候,就有可能对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行动起决定作用。这时也就可以把这些国家拉到我们这方面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由陆地供应的便利基地。困难在于,只有当我们到达那里,他们才敢有所行动。但是,可供三个月用的汽油可以提供必要的最低需要量,那时,即使形势恶化,我们的舰队也不见得能去不能返。这个舰队一旦在战场出现,敌方一切力量就处在危险的境地。他们除非铤而走险,恐怕不敢派出船只在贸易航线上航行。他们不得不在整个北部海岸设防,以抵抗舰队的炮轰,或者还可能要抵抗我们登陆进攻,如果我们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结成同盟的话。这种活动对俄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不能把这一点计算在内。
严守秘密是必要的,因为必须完全做到迅雷不及掩耳。因此,对这个作战计划,应始终使用“凯瑟琳”一词。浮箱可称为“外加的护船壳”。至于凸形甲板的增厚,则是正常的防空准备。
我提出这些想法供你们研究,希望能因而解决种种困难。
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