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第九十七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九十七卷目錄

儀象部藝文一

請立渾天儀表      宋顏延之

渾天賦〈有序〉      唐楊炯

進渾儀表          張說

新渾儀賦〈有序〉     李光朝

又             前人

齊七政賦         宋周渭

答江德功          朱熹

答蔡伯靜          前人

又             前人

簡儀銘          元姚燧

渾象銘           楊桓

玲瓏儀銘          前人

觀天器銘         明英宗

簡儀贊          于慎行

渾儀贊          張一桂

儀象部藝文二〈詩〉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記遊  元吳師道

題宋沈存中所鑄銅儀    揭傒斯

儀象部紀事

儀象部雜錄

曆法典第九十七卷

儀象部藝文一

請立渾天儀表      宋顏延之

張衡創物,蔡邕造論,戎夏相襲,世重其術。臣昔奉使 入關,值大軍旋斾,渾儀在路,肆觀奇祕,絕代異寶,旋 及王府,考諸前志,誠應夙聞。《尚書》「璿璣玉衡,以齊七 政」,崔瑗所謂「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經志所云「圖 憲所本。」故體度不渝,精測尚矣。則七晷運變,無匪康 時;九代貞觀,不絕司曆。臣夙懷末意,懼于非任,今忝 惟職統,敢昧死以聞。

渾天賦〈有序〉      唐楊炯

顯慶五年,炯時年十一,待制弘文館。上元二年,始以應制舉補校書郎,朝夕靈臺之下,備見銅渾之儀。尋反初服,臥疾丘園,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體者,未知渾蓋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為禍福由人,故作《渾天賦》以辯其辭云。

客有為《宣夜》之學,喟然而言曰:「旁望萬里之橫山而 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黝黑。蒼蒼在上,非其正色。 遠而望之,無所至極。日月載於元氣,所以或中或昃; 星辰浮於太空,所以有行有息。故知天常安而不動, 地極深而不測,可以作觀象之準繩,可以作譚天之 楷式。」有稱周髀之術者,囅然而笑曰:「陽動而陰靜,天」 迴而地游。天如倚蓋,地若浮舟;出於卯,入於酉,而生 晝夜;交於奎,合於角,而有《春秋》。天則西北既傾,而三 光北轉;地則東南不足,而萬穴通流。比於圓首,前臨 胸者,後不能覆背;方於執炬,南稱明者,北可以言幽。 此天與而不取焉,遑遑而更求?太史公有睟其容,乃 盱衡而告曰:「楚既失之,齊亦未為得」也。言宣夜者,星 辰不可以闊狹有常;言蓋天者,刻漏不可以春秋各 半。周三徑一,遠近乖於辰極;東井南箕,曲直殊於河 漢。明入於地,葛稚川所以有詞;日應於天,桓君山由 其發難;假蘇秦之不死,莫能為其說;倘隸首之重出, 亦不能成其算。二客嘗亦知渾天之事,歟請謂左右 揚搉而陳之。原夫杳「杳冥冥,天地之精;混混沌沌,陰 陽之本。何太虛之無礙,俾造化之多端。南溟玉室之 宮,爰皇是宅;西極金臺之鎮,上帝攸安。地則方如棋 局,天則圓如彈丸。天之運也,一北而物生,一南而物 死。地之平也,影短而多暑,景長而多寒。太陰當日之 衝也,成其薄蝕;眾星傅月之光也,因其波瀾。乾坤闔 闢,天地成矣;動靜有常,陰陽行矣;方以類聚,物以群 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文,變化形矣。部之以 《三門》,張之以《八紀》,其周天也三百六十五度,其去地 也九萬一千餘里,日居而月諸,天行而地止,載之以 氣,浮之以水,生之育之,長之畜之,亭之毒之,蓋之覆 之。天聰明也,聖人得之;天垂象也,聖人則」之。其道也, 不言而信;其神也不怒而威。驗之以衡軸,考之以樞 機。三十五官,有群生之繫命;一十二次,當下土之封 畿。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黃道赤道,亦殊途而同 歸。表裏見伏,聖人於是乎發揮;分至啟閉,聖人於是 乎範圍。可以窮理而盡性,可以極深而研幾。天有北 斗,杓攜龍角,魁枕參首。天「有北辰,眾星環拱,天帝威 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陳,有四輔之上相,有三公 之近臣。華蓋巖巖,俯臨於帝座;離宮奕奕,旁絕於天

津。列長垣之百堵,啟閶闔之重闉,文昌拜於大將,天考證理囚於貴人,泰階平而君臣穆,招搖指而天下春。東

宮則析木之津,壽星之野,箕為傲客,房為駟馬,天王 對於攝提,皇極臨於宦者。左角右角,兩曜之所巡行; 陰間陽間,五星之所取舍。後宮掌於蕃息,太子承於 冢社;宗人宗正,內外敦敘於家邦;市樓市垣,貨殖畢 陳於天下。北宮則靈龜潛匿,螣蛇伏藏,瓠瓜宛然而 獨處,織女終朝而七襄。登漸臺而顧步,御輦道而徜 徉。聞雷霆之隱隱,聽枹鼓之硠硠。南斗主爵祿」,東壁 主文章,須女主布帛,牽牛主關梁。羽林之軍,所以除 暴亂,壘壁之陣,所以備非常。四宮則天潢咸池,五車 三柱,奎為封豕,參為白虎,胃為天倉,婁為眾聚。旄頭 之北,宰制其讎敵;天畢之陰,蓄洩其雲雨。大陵積尸 之肅殺,參旗九斿之部伍。樵蘇之地,出入於園苑;萬 億之資,填積於倉庾。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 帝之坐,三光之庭,傷成於鉞,誅成於質,福成於井,德 成於衡。執法者,廷尉之曹,大夫之象;少微者,儲君之 位,處士之星。天弧直而狼顧,軍布曉而雞鳴。三川之 郊,鶉火通其耀;七澤之國,翼軫寓其精。南河象闕,於 是乎增峻;左轄邊荒,於是乎自寧。乃有金之散氣,水 之精液,法清渭「之橫橋,像昆明之刻石。歲時占其水 旱,滄溟應其潮汐。織女之室,漢家之史可尋;飲牛之 津,海畔之人易覿。日也者,眾陽之長,人君之尊。天雞 曉唱,靈鳥晝踆,扶桑臨於大海,若水照於崑崙。太平 太蒙,所以司出入;南至北至,所以節寒溫。龍山銜燭, 不能議其光景;夸父棄策,無以方其駿奔。月也者,群」 陰之紀,上天之使,異姓之王,后妃之事。方諸對而明 水洽,重暈匝而邊風駃。裁盈蚌蛤,則虜騎先侵;適𩰚 麒麟,則暗虎潛。值五星者,木為重華,火為熒惑,鎮居 戊己,斯為土德。太白主西,辰星主北,俯察人事,仰觀 天則。比參右肩之黃,如奎大星之黑,五才以之致用, 七政於焉不忒。同舍而有四方,分天「而利中國。赤角 犯我城」,黃角天之爭。五星同色,天下偃兵。趨前舍為 贏,退後舍為縮。贏則侯王不寧,縮則軍旅不復。或向 而或背,或遲而或速。金火犯之而甚憂,歲鎮居之而 有福。觀眾星之部署,歷七曜之驅馳。定天下之文,所 以通其變;見天下之賾,所以象其宜。然後播之以風 雨,成之以霜霰。或吐霧而蒸雲,或擊雷而奔電,一旬 而太平感,膚寸而天下遍,白日為之晝昏,恆星為之 不見。爾乃重明合璧,五緯連珠,青氣夜朗,黃雲晝扶, 握天鏡,授河圖,若曰「賜之以福」,此明王聖帝之休符。 至如怪雲祓氣,冬雷夏雪,日暈長虹,星芒伏鱉,陰有 餘而地動,陽不足而天裂,若曰「懼之以災」,此昏主亂 君之妖孽。昔者顓頊之命,重黎司天而司地,陶唐之 分,叔仲宅西而宅東。後宋有子韋,鄭有裨竈,魏有石 氏,齊有甘公,唐都之推星,王朔之候氣,周文之視日, 吳範之占風,有以見天地之情狀,識陰陽之變通。《詩》 云:「謂天蓋高。」《語》曰:「惟天為大。」至高而無上,至大而無 外,四時行焉,萬物生焉。群神莫尊於上帝,「法像莫大 於皇天。靈心不測,神理難詮。日何為兮右轉?天何為 兮左旋?盤古何神兮立天地,巨靈何神兮造山川?螟 何細兮?師曠清耳而不聞,離婁拭目而不見?鵬何壯 兮搏扶搖而翔九萬,運海水而擊三千。龜與蛇而異 其短長之質,椿與菌兮殊其小大之年,鐘何鳴而應 霜氣,劍何仗兮上星躔?列」子何方,御風而有待?師門 何術,驗火而登仙?魯陽麾戈兮轉於西日,陶侃折翼 兮登於上元?女何怨兮為精衛?帝何恥兮為杜鵑?爭 疆理者,有陵零之石;聞弦歌者,有蓋山之泉。若怪神 之不語,夫何述於此篇?以天乙之武也;焦土而爛石, 以唐堯之德也;襄陵而懷山,以顏回之仁也,居在於 陋巷,以孔丘之聖也,情希於執鞭。馮唐入於郎署也, 兩君而未識。揚雄在於天祿也,三代而不遷。桓譚思 周於圖讖,忽然不樂。張衡術達於天地,退而歸田。我 無為而人自化,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進渾儀表          張說

臣聞「迎日授時,莫先於曆象;先天成務,必歸於製作。 伏惟開元神武皇帝陛下建中立極,緯武經文,至德 難名,神功莫測。於是定曆成歲,立象考天,紹唐堯欽 若之典,繼虞舜璿玉之義,上皇能事,於斯備矣。臣書 院先奉敕造游儀,以測七曜盈縮,去年六月造畢進 奏,又承恩旨,更立渾儀。」臣等準敕,令左衛率府長史 「梁令瓚檢校創造。於是博考傳記,舊有張衡、陸績、王 蕃、錢樂之等,並造斯器。雖渾體有象,而不能運行,事 非經久,旋亦毀廢。臣今按據典故,鑄銅為儀,圓以象 天,使得俯察。」上具列宿赤道周天度數,注水激輪,令 其自運。一日一夜,天轉一周。又別立二周輪,絡在天 外,綴以日月,令得運行。每轉一匝,日「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轉有餘而日月會,三 百六十五轉而行匝。仍置水櫃以為地平,令儀半在 地上,半在地下,晦明朔朢,不差毫髮。又立二木人於 地平之上,前置鐘鼓以候辰刻,每一刻則自然擊鼓, 每一辰則自然撞鐘。」皆於櫃中各施輪軸,鉤鍵交錯關鎖相持,轉運雖同,而遲速各異。周而復始,循環不 息。陰陽不能逃其數,分至不能隱其時。究天地之幹 運,極乾坤之變化,斯皆上「稟聖謨,傍獲神助。臣等愚 思,非所能及。望錄付史館,宣示百寮,使知告成之功, 迥超前古。無任懃懇之至,謹隨表上進以聞。」

新渾儀賦〈有序〉     李光朝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指象之法,莫先於渾儀。是以王者將下理於萬人,先上齊於七政。軒昊之後,分重、黎二官;唐虞之日,命羲和四子代掌其器,以為人極。」 聖作有程,必應其變,故有謂之《周髀蓋天》,謂之《渾天宣夜》,用則假於器,妙則存乎人。曰若《開元天寶聖神文武皇帝》,以為天有時,時有變,不可從舊,更法而取新。「更立銅渾,無毫釐之差,得精一之義。引而上則邁於古,推而下則合於今,非古之聰明神睿者,孰能為之乎?」 於是五緯連珠,兩曜合璧,神輸祥瑞,天降嘉生。默而不談,且慮樵夫之笑;言而未遠,且陳君子之心。遣於鄙辭,乃作賦曰:

國之神器,名之「渾儀。」法天之象,知天之為。雖考古以 作則,亦惟新而成規。琢璿為衡,範金為蓋,其狀則小, 其用則大。南極北極,正其端隅;上規下矩,正其外內。 繚繞黃道,環迴紫宮。斗居其北,日起其東。別度數於 分寸之內,點星象於毫釐之中。處動而能靜,妙同乎 造化之意;寂無以為有,用擬於陰陽之功。有象必見, 惟幽是通。乃知近能則遠合,下正則上同。因之以言 寶曆,遂乃授乎人時,以通天下之志,以斷天下之疑。 違之則失,信之無欺,聖也智也。念茲在茲,四時以之 咸序,萬物以之攸理。弦朢之候不𠎝,寒暑之期可紀。 測天地之否泰,知陰陽之終始,述作固稱於帝王,司 存乃歸於太史。猗此成器,為國之寶;「通幽洞微,贊我 皇道。」

又             前人

夫象之大者曰「天地」,理之廣者曰「陰陽。」分八極,懸三 光,不言而化,有形而彰。雖羲氏代掌,初聞乎欽若;而 疇人離散,覆亂其紀綱。魏滅晉紹,易齊為梁。莫革其 弊,有失其方。將以事極則反,否泰何長?故渾儀之制 而新之。我皇則天工協謀,鳧氏畢至。煽洪爐以效役, 鎔珍金以為器。列管之應一十二律,罔極為期;周天 之列,二十八宿,各分爾位。然仰觀俯察,以參以稽,森 羅乎象緯,窮極乎端倪。視朔於初時,必書於雲物;履 端於始歲,如得乎攝提。候月既殊於蓂草,測景方異 乎土圭。侔漢曆之黍累不失,同舜年之風雨不迷。且 如人之常性也,重更改,貴因循。罔知失善,是與謀新。 更苟有利,何憚釐革;循苟有失,何必相因?故天垂象, 聖人以審度;曆乖次,聖人以創陳。亦將利物安下,適 時補政,齊上方之斗極,為來代之龜鏡。其意既美,於 斯為盛,恐貽誚於不談,故形之乎賦詠。

齊七政賦〈以明主法天用齊七政為韻〉宋周渭

天之垂象兮無臭無聲,君之立德兮赫赫明明,將同 符而合矩,在璿璣於玉衡。故運彼四時,寒燠隨其建 指,齊其七政,有道感於無情,故使黎民於變,萬物由 庚,神不祕其福,地不愛其禎。原其天斯覆兮地斯載, 播群芳而作主;日陽德兮月陰靈,俾五星而為輔,諒 無私於照燭,或任晦於煙雨。國風可仰,守官方贊於 羲和;人力不侔,杖策已疲於夸父。夫能文者政乃不 乏,示寰瀛之大法;運天者道在於乾,占日月之初躔。 既推曆以生律,亦鉤深而索元。徒觀其如璧之合,如 珠之聯。甲子不迷,符太初之朔旦;精意以享,同肆類 於昊天。七政匪差,萬邦攸共,採石氏之經,聽疇人之 頌。遠而望也,粲粲映非雲之雲;默而識之,昭昭為非 用之用。歲在木而循度,鎮居中而不攜。熒惑無犯於 奮若,太白莫陵於攝提。將不盈而不縮,豈乍高而乍 低。故我后所以引唐堯而作式,指虞舜而思齊。動於 天兮德有一,麗於天兮曜有七。四海以之升平,千箱 以之充實。豈比見暈珥適背之狀,語怪變雲氣之質。 非訓俗以齊人,徒廢時而亂日。客有從筆硯而未達, 懷忠信而待命。望蒔蓂於朝階,知如春之聖政。竊昧 談天之辯,庶俾觀象之詠。

答江德功          朱熹

璣衡之制,若不能作水輪,則姑亦如此可矣。要之,以 衡窺璣,仰占天象之實,自是一器,而今人所作《小渾 象》,自是一器,不當并作一說也。元祐之制極精,然其 書亦有不備,乃最是緊切處。必是造者祕此一節,不 欲盡以告人耳。

答蔡伯靜          前人

《天經》之說,今日所論,乃中其病,然亦未盡。彼論之失, 正坐以天形為可低昂反覆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間 隨人所望,固有少不同處,而其南北高下,自有定位, 政使人能入於彈圓之下以望之。南極雖高,而北極 之在北方,只有更高於南極,決不至反入地下,而移 過南方也。蓋圖雖古所創,然終不似天體。孰若一大

圓象,鑽穴為星,而虛其當隱之規,以為甕口,乃設短考證軸於北極之外,以綴而運之,又設短柱於南極之北,

以承甕口。遂自甕口設四柱小梯,以入其中,而於梯 末架空北入,以為《地平》,使可仰窺而不失渾體耶?古 人未有此法,著其說以示後人,亦不為無補也。

又             前人

《天經》已領,其論撰詳悉,亦甚不易,但回互蓋天,頗費 力,只是舊年一般見識,不欲惡著古今一箇人耳。其 心則固深知渾蓋之是非也。然則孰若據實而論之 省詞說乎?

簡儀銘          元姚燧

舊儀。「昆侖六合包外,經緯縱橫,天常衺帶,三辰內循, 黃赤道交。其中四遊,頫仰鈞簫。」凡今改為,皆析而異, 由能疏明,無窒於視。四遊兩軸,二極是當,南軸攸沓, 下乃天常,維北欹傾,取軸矩應,鏤以百刻。及時初正, 赤道上載,周列經星,三百六十五度奇贏,地平安加, 立運所履,錯勒千隅,若十二子。五環三旋,四衡挈焉, 「兩綴。闚距,隨捩留遷。欲知出地,究茲立運。去極幾何, 即遊是問。赤道重衡,四弦末張。上結北軸,移景相望。 測日用一,推星兼二,定距入宿,兩候齊視。巍巍其高, 莫莫其遙,蕩蕩其大,赫赫其昭。步仞之間,肆所賾考。 明乎制器,運掌有道。法簡而中,用密不窮。歷校古陳, 未與侔功。猗歟皇元,發帝之蘊。畀厥羲和,萬世其訓。」

渾象銘           楊桓

於昭聖,皇德維天。希密察乾坤,動符化機,乃命太史, 考順求違。制器象天,具體而微。度數碁布,星次珠輝。 道分黃赤,擬議元規。兩極低昂,中主璇璣。匱方象地, 極樞以維,地本天函,術取外圍。反而觀之,其趣同歸。 體雖至約,用足明大。象設目前,人居天外。觀天之裏, 合象之背。日月交錯,五行進退,造化無窮,不出戶內。 始終參求,簡儀是配。於昭聖皇夙夜睿思,先天天合, 後天奉時。「先後惟天。」聖皇無為

玲瓏儀銘          前人

「天體圜穹,三辰在中,星雖紀度,天實無窮。天度之數, 環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一,因星而步,推日而得。 月次十二,往來盈虧,五星參差,進退有期,判為寒暑, 分為四時。」太史司天,咸用周知,制諸法象,各有攸施。 萃於用者,玲瓏其儀,十萬餘目,經緯均布,與天同體, 協規應矩,遍體虛明,中外宣露,元象森羅,莫計其數。 宿離有次,去極有度。人由中闚,目即而喻。先哲實繁, 茲制猶未。逮我皇元,其作始備。實因於理,匪鑿於智。 於萬斯年,寶之無墜。

觀天器銘         明英宗

粵古大聖,體天施治,敬天以心,觀天以器。厥器維何? 璿璣玉衡。璣象天體,衡審天行,歷世更代,垂四千祀, 沿襲有作,其制寢備。即器而觀,六合外儀,陽經陰緯, 方位可稽。中儀三辰,黃赤二道,日月暨星,運行可考。 內儀四游,橫簫中貫,南北西東,低昂旋轉。簡儀之作, 爰代璣衡,制約用密,疏朗而精。外有渾儀,反而觀諸, 『上規下矩,度數干隅。別有直表,其崇八尺。分至氣序, 考景咸得。縣象在天,制器在人。測驗推步,靡忒毫分。 昔作今述,為制彌工。既明且悉,用將無窮。惟君勤民, 事天首務。民不失寧,天其予顧。政純於人,天道以正。 勒銘斯器,以勵予敬』。

簡儀贊          于慎行

芒芒元運,莫莫三辰。譬彼輻輳,轉於一輪。舊儀洵美, 而狀渾淪。卓哉良史,創物維新。其新匪他,維舊而析。 四游兩軸,當乎二極。南軸攸沓,天常下直。維北欹傾, 軸焉足式。赤道上載,列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寄焉。 「極機所運,五環三旋。去極之度,游則昭然。囊括兩儀, 珠輝七曜。象在靈臺,不言而造。邈矣斯人,何識之妙? 配皇等極,昭茲神造。」

渾儀贊          張一桂

「於惟帝王,憲天出治,敬天以心,則天以器。爰稽往古, 實造渾儀,考時布令,仰觀俯闚。厥體至圓,厥形左運, 璇璣玉衡,推步」斯訓,度刻雖具,細分未全,以管望之, 漸外漸懸。及勝國時,郭太史氏逖覽幽探,獨臻至理, 實通舊制,簡儀乃成。四游上附,直距外經三距,三環 天常,赤道,結環距端,遠近相較,兩線相望。於以測之, 日月極遠。分杪適宜,纖悉咸備,惟精惟密。簡要可遵, 百世莫易。我思古人,《大衍》《太初》。三樞「七直」,視此為疏。 赫赫皇朝,損益前代。尚象明時,獨玆不廢。都城東隅, 崇臺巍然。為國重器,於萬斯年。

儀象部藝文二〈詩〉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記。」 《遊  元》·吳師道

杪秋暇日休弦歌,五門城外觀新河。斗門決水已數 日,淺沙漫漫無餘波。縱橫疏鑿引別派,監官督役猶 揮訶。循堤側足懼疏惡,驚見崩拆當盤渦。故橋舊市 不復識,祗有積土高坡陀。城南靡靡度阡陌,疏柳掩 映連枯荷。清臺突兀出天半,金光耀日如新磨。璣衡 遺製此其的,眾環倚值森交柯。細書深刻皇祐字,觀 者嘆息爭摩挲。司天貴重幸不毀,回首荊棘悲駝長春宮苑最宏麗,飛樓湧殿凌層坡。喬松夭矯百歲 物,復有偃蓋低婆娑。平生素聞《百一帖》,樂石壁置周 簷阿。金源中葉盛文物,玉堂學士鏘鳴珂。旁搜紙墨 作藻飾,欲與唐晉爭嵯峨。至今摹榻傳好事,道士卻 換人間鵝。仙盃珍襲巨桃核,御畫雲鶴《題宣和》「不知 何處有此木,偶爾結實良非他。瑤池漢殿語茫昧,遂 使世俗猶傳訛。尋幽訪古意未已,起視落日歸禽多。 卻趨林亭憩清絕,盆菊采采黃金窠。蟹螯斫雪新醞 碧,對此不樂將如何。京華酒壚萬歌舞,錦韉翠袖迎 嬌娥。儒冠已受俗子笑,況復衰容雙鬢皤。下帷閉閣 來跡少,骯髒不肯侯門」過。清遊良友幸追逐,未忍返 棹尋漁蓑。今朝不飲心已醉,笑看坐客朱顏酡。鳳城 半掩歸路暝,爭道擊轂如飛梭。九衢冥濛漲塵霧,漸 見燈火稀星羅。作詩寫實不可緩,馬上已復成微哦。

按:元之都城在東北,白馬廟、柴市、瓊華島皆在南城,今之觀象臺則在南城之外。讀吳正傳《城外紀游》,作可信已。

題宋沈存中所鑄銅儀    揭傒斯

法象坤儀重,來從汴水遷。飛龍躔四極,黃道界中天。 望絕秋毫永,循環太古前。荒臺明月夜,應有淚潺湲。

儀象部紀事

《益都耆舊傳》:「漢洛下閎明曉天文,於地中轉渾天,以 定時節。」

桓譚《新論》:楊子雲好天文,問之於黃門作渾天老工, 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隨尺寸法度,殊不曉達其意,後 稍稍愈,到今七十,乃甫適知己,又老且死矣。今我兒 子愛學作之,亦當復年,如我乃曉知己又且復死焉。」 其言可悲可笑也。

《董卓別傳》:「卓冶鑄候望璇璣儀。」

《三國志陸績傳》:「績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該覽,著 述不廢,作渾天圖。」

《晉陽秋》:「吳有葛衡,明達天官,能於機巧。作渾天,使地 居中,以機動之,若天轉而地正,以上應晷度。」

《晉書虞喜傳》:「喜博學好古,專心經傳,兼覽讖緯,乃著 《安天論》以難渾蓋。以散騎常侍徵,不起。」

《玉海》:「義熙十三年八月,劉裕克長安。九月,先收其彝 器渾儀土圭。」〈又〉《起居注》曰:十四年相國表曰:「向者平 長安,獲張衡所作渾儀土圭、歷代寶器,謹遣奉送,歸 之天府。」

《南史陶弘景傳》:「景嘗造渾天象,高三尺許,地居中央, 天轉而地不動,以機動之,悉與天相會,云修道所須, 非止史官是用。」

《後魏·盧辯傳》:「辯少好學,博通經籍。孝武西遷,金石律 呂晷刻渾儀,皆令辯因時制宜,皆合軌度。」

《北史信都芳傳》:「芳少明算術,兼有巧思,後為安豐王 延明召入賓館。延明家聚渾天欹器、地動、銅烏、漏刻 候風諸巧事,并圖畫為器準,遂令芳算之。會延明南 奔,芳乃自撰注,又著四術,周髀宗其序曰:『漢成帝時, 學者問蓋天,揚雄曰:『蓋哉未幾也』。問渾天,曰:『洛下閎 為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幾乎莫之息矣』』。」此 言蓋差而渾密也。蓋器測影,而造用之日久,不同於 祖,故云未幾也。渾器量天而作乾坤大象,隱見難變, 故云幾乎。是時太史令尹,咸窮研晷,蓋《易》古周法,雄 乃見之,以為難也。自昔周公定影王城,至漢朝,蓋器 一改焉。渾天覆觀,以《靈憲》為文;蓋天仰觀,以《周髀》為 法。覆仰雖殊,大歸是一。古之人制者所表天效元象, 芳以渾算精微,術機萬首,故約本為之省要。凡述二 篇,合六法,名《四術周髀宗》

《隋書天文志》:「宋元嘉所造儀象器,開皇九年平陳後 並入長安。大業初移於東都觀象殿。」

《耿詢傳》:「詢見故人高智寶以元象直太史,詢從之,受 天文算術。詢創意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 於闇室中,使智寶外候天時,合如符契。」

《大唐新語》:開元十二年,沙門一行造黃道游儀以進, 元宗親為之序,文多不盡載。其略曰:「孰謂天大,此焉 取則?均以寒暑,分諸晷刻,盈縮不愆,列舍不忒。制器 垂象,永鑒無惑。」因遣太史官馳往安南及蔚州,測候 日影,經年乃定。

《圖書編》,唐一行博覽經史,武三思慕其名,請結交逃 隱,匿於僧,習梵律。元宗敕書強起之,訪以安國撫人 之道,言切直無隱。受詔與率府兵曹梁令瓚造渾天 儀,鑄銅為環天之象,中具列宿、赤道及周天之度數, 注水激外輪,令其自轉,外絡二輪,綴以日月,令與同

運。天西旋一晝夜適一周,而日東行亦適一度,月行考證「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轉有餘而日月適

會,三百六十五轉而日適一周天。」於儀象正合置水 櫃,為地平儀,半在地下,晦明朔朢,遲速有準。立木人 二於地平上,其一前置鼓以候刻,每歷一刻,能自按 鼓擊之;其一前置鐘以候辰,每歷一辰,能自按鐘撞 之。皆於櫃內各施輪軸,鉤鍵關鎖,交「相持而然。」置《武 成殿》前示百官。

《玉海》:「開元十八年,試《新渾儀賦》。」

《楓窗小牘》:「太平興國中,蜀人張思訓製上渾儀,其製 與舊儀不同,最為巧捷。起為樓閣數層,高丈餘,以木 偶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鐘擊鼓。又為十二神, 各直一時,至其時即自執辰牌循環而出,余王大父 贊善公嘗入文明殿漏室中見之。」

《宋史蘇頌傳》:頌修兩朝正史,轉右諫議大夫,使契丹, 遇冬至,其國曆後,宋曆一日。北人問孰為是,頌曰:「曆 家算術小異,遲速不同。如亥時節氣交,猶是今夕,若 踰數刻,則屬子時,為明日矣。或先或後,各從其曆可 也。」北人以為然。使還,以奏,神宗嘉曰:「朕嘗思之,此最 難處,卿所對殊善。」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又請別製渾 儀,因命頌提舉。頌既邃於律曆,以吏部令史韓公廉 曉算術,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為「臺三層,上設渾 儀,中設渾象,下設司辰,貫以一機,激水轉輪,不假人 力,時至刻臨,則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測驗, 不差晷刻,晝夜晦明,皆可推見,前此未有也。」

《沈括傳》:「括遷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 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 儀、景表、五壺浮漏,招衛朴造新曆,募天下士,太史占 書,雜用士人,分方技科為五。後皆施用。」

《圖書編》:「至道中韓顯符、皇祐中周琮及熙寧、元豐新 造渾儀,皆不以水運。」

《石林燕語》:蘇子容過省,賦「曆者天地之大紀。」為本場 魁,既登第,遂留意曆學。元祐初,遂命子容重修渾儀, 制作之精,皆出前古。其學略授冬官正表惟幾,而創 為規模者,吏部史張士廉。士廉有巧思,子容時為侍 郎,以意語之,士廉輒能為,故特為精密。金陷京師,毀 合臺,取渾儀去。今其法蘇氏子孫亦不傳云。

《宋史律曆志》:「婺州布衣阮泰發獻渾儀十論,且言《統 天》《開禧曆》皆差,朝廷令造木渾儀,賜文解罷遣之。」 《金史五行志》:「明昌六年八月,大雨雷電,有龍起於渾 儀鰲趺臺,忽中裂而摧,儀仆於臺下。」

儀象部雜錄

《春秋潛潭巴》:「璇璣者,轉舒天心。玉衡者,平氣立常也。 《孝經援神契》。折其玉升,失其金椎。」〈注〉「玉升金椎」,《渾儀》 之重寶也。

《述征記》:「長安南有靈臺,上有銅渾天儀。」

沈括《夢溪筆談》:予編校昭文書時,預詳定渾天儀。官 長問予:二十八宿多者三十三度,少者止一度,如此 不均,何也?予對曰:「天事本無度,推曆者無以寓其數。 乃以日所行,分天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既分之必 有物,記之然後可窺而數,於是以當度之星記之,循 黃道日之所行,一期當者止二十八宿而已,今所謂 『距度星』」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黃道所由,當度之星,止 有此而已。〈注〉日所行,三百六十五日有餘而一期天, 故以一日為一度也。度如傘撩,當度,謂當正傘撩上 者。故車蓋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則予《渾儀奏議》 所謂度不可見,可見者,星也。日月五星之所由有星 焉。當度之畫者,凡二十有八,謂之舍。舍所以挈度,所 以生數也。

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設漏刻觀天臺、銅渾儀,皆如 司天監,與司天監互相檢察。每夜天文院具有無謫 見雲物祺祥,及當夜星次,須令於皇城門未發前到 禁中,門發後,司天占狀方到。以兩司奏狀對勘,以防 虛偽。近歲皆是陰相計會,符同寫奏,習以為常,其來 已久,中外具知之,不以為怪。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 據《小曆》所算躔度謄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備員安祿 而已。熙寧中,予領太史,嘗按發其欺,免官者六人。未 幾,其弊復如故。

司天監銅渾儀,景德中曆官韓顯符所造,依放劉曜 時孔挺、晁崇、斛蘭之法,失於簡略。天文院渾儀,皇祐 中冬官正舒易簡所造,乃用唐梁令瓚、僧一行之法, 頗為詳備,而失於難用。熙寧中,予更造渾儀,并創為 玉壺浮漏銅表,皆置天文院,別設官領之。天文院舊 銅儀,送朝服法物庫收藏,以備講求。

《太平御覽》賀道養《渾天記》:「昔記天體者有三渾儀,莫 知其始,書以齊七政,蓋渾體也。二曰宣夜,夏殷法也。 三曰周髀,當周髀之所造,非周家之術也。近世復有四術,一曰方天,興於王充。二曰軒天,起於姚信。三曰 窮天,由於虞喜。皆以臆斷浮說,不足觀也。惟渾天之 事,徵驗不疑。」

《元文類》舊儀,既多蔽礙,且距齒但有度刻而無細分, 以管望星,漸外則所見漸展,尤難取的。郭公所為儀, 但用天常赤道四游三環三距,設四游於赤道之上, 與相套在內,同附直距於四游之外,與雙環兩間同 結線距端。凡測日月星,則以兩線相望,劈取其正中 所當之刻之度之分之秒之數。舊表公尺謂夏至之 景,尺有五寸,千里而差一寸。唐一行已嘗駮議,公所 為表,五倍其舊,懸施橫梁,每至日中,以符竅夾測橫 梁之景,折取中數,舉舊表殊。

《記纂淵海》:「蓋天之學,惟唐一行知其與渾天不異。蓋 天之法如繪象,止得其半;渾天之法如塑像,方得其 全。堯之曆象日星,蓋天法也。舜之璿璣玉衡,渾天法 也。渾法密於蓋天,創意者尚略,述作者愈詳也。」宣夜 人雖非之,切謂作者不為無見,但論述者失其本旨 爾。

《燕都遊覽志》:「觀象臺一名瞻象臺,高百尺許,與城堞 女牆並峙,距棘闈咫尺耳。上有璇璣、玉衡、渾天、立運 諸儀,傳為耶律楚材所製,乃正統十一年倣元人所 製也。」

《野獲編》:「今京師巽隅逼城,觀象臺之巔,有渾天儀,其 質皆銅,有四柱,以龍承之,懸儀於上,製作精工,銅亦 古潤,作紺色。傍另有一儀,式小不及其半,交道亦減。 又有玉衡如尺,又有銅毬象天,圜體外列二十八宿, 上刻正統七年御製銘。」予按此非本朝人所辦,意必 故元舊物。按宋沈括云:「司天監銅渾儀,景德中韓顯」 符所造,依劉曜時孔挺、晁崇、斛蘭之法。天文院渾儀, 皇祐中舒易簡所造,用唐梁令瓚、僧一行法。至熙寧 括監太史局,受詔改造渾儀,置之天文院,而移天文 院舊銅儀於朝服法物庫。蓋宋世渾儀有三,金人入 汴,諸法物俱北去,此固蒙古得之完顏者耳。至正統 而重修則有之,且《銘》有「昔作今述」之句,知非刱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