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八十九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卷目录

旱灾部汇考五

后梁〈太祖开平一则 乾化二则〉

后唐〈庄宗同光三则 明宗天成四则 长兴三则 废帝清泰三则〉

后晋〈高祖天福六则 出帝天福一则 开运一则〉

后汉〈高祖乾祐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二则 世宗显德一则〉

辽〈总一则 穆宗应历二则 景宗乾亨一则 圣宗统和二则 道宗咸雍三则 太康一则 天祚帝乾统一则〉

宋一〈太祖建隆四则 乾德四则 开宝七则 太宗太平兴国七则 雍熙三则 端拱一则 淳化五则 至道二则 真宗咸平四则 景德三则 大中祥符六则 天禧四则 仁宗天圣五则 明道二则 景祐二则 庆历七则 皇祐五则 至和一则 嘉祐三则 英宗治平三则 神宗熙宁十则 元丰四则 哲宗元祐六则 绍圣三则 元符二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一则 大观三则 政和三则 宣和四则〉

庶徵典第八十九卷

旱灾部汇考五

后梁

太祖开平二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平二年二月,自去冬少雪,春深农事方兴,久无时雨。兼虑有灾疾,帝深轸下民,遂命庶官遍祀于群望,掩瘗暴露,令近镇案古法以禳祈,旬日乃雨。五月己丑,令下诸州,去年有蝗虫下子处,盖前冬无雪,今春亢阳,致为灾沴,实伤垄亩。必虑今秋重困稼穑,自知多在荒陂榛芜之内,所在长吏各项分配地界,精加剪朴,以绝根本。六月辛亥,以亢阳,虑时政之阙,乃诏曰:迩者下民丧礼,法吏舞文,铨衡既失于选求,州镇又无其举刺,风俗未厚,狱讼实繁,职此之繇,上遭天谴。至是,决遣囚徒及戒励中外。

乾化元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化元年三月辛卯,以久旱,令宰臣分祷灵迹。翌日,大澍雨。丙子,复悯雨,命宰臣分往嵩华祈祷。十一月,宣宰臣各赴望祠祷雨。故事,皆以两省无功职事为之,帝忧民重农,犹以足食足兵为念,爰自御极,每愆阳积阴,多命丞相躬其事。辛丑,大雨雪,宰臣及文武师长各奉表贺焉。十二月,诏以时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各于望祠祈祷。

乾化二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正月甲申,以时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群望祈祷。二月癸丑,敕曰:今载春寒颇盛,雨泽仍愆,司天监占以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县告喻百姓,备淫雨之患。三月丙午,帝北巡,次及济源县。诏曰:淑律将迁,亢阳颇甚,宜令魏州差官搅龙祈祷。戊申,诏曰:雨泽愆期,祈祷未应,宜令宰臣各于魏州灵祠精切祈祷。五月辛卯,诏曰:亢阳滋甚,农事已伤,宜令宰臣干兢赴中岳,杜晓赴西岳,精切祈祷。其近京灵庙,宜委河南尹,五帝坛、风师雨师、九宫真人,委中书各差官祈之。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同光元年四月即位于魏州,时正月不雨,至是人心忧恐,洎宣赦之夕,降雨弥溥。耒耜满野上下欢康。十二月庚寅,自冬无雪,差官分道禜于百神。

同光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二月,自冬不雨,命祷百神。三月,敕时雨稍愆,差官祈祷。十二月戊寅,敕节及杪冬,稍衍时雪,须命祈祷,以济农功,宜令有司差官分命祈祭诸神庙。

同光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三年正月戊午,时雨稍愆,命兴唐府差官分祷祠庙。二月辛丑,帝祈雨于郭伯神祠。四月丁卯,敕时雨稍愆,恐妨农事,须命祈祷,冀遂丰登,宜令差官分道祈祷百神。癸酉,祖庸院奏时雨少愆,恐伤宿麦,兼虑有妨耕稼,请诸道州府依法祈祷,从之。辛巳,敕亢阳稍甚,祈祷未徵,将致感通,难避劳扰,宜令河南府于府门造五方龙,集巫祷祭徙市。五月壬子,敕时雨尚未沾足,宜令河南府徙市,闭坊门,依法画龙置水祈请,令宰臣于诸寺烧香。戊申,帝幸龙门之广化寺,开佛塔请雨。

明宗天成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成元年五月辛未,以时雨稍愆,分命朝臣祷祠岳渎。天成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六月癸未,宣宰臣于诸寺祈雨。辛丑,敕近以时雨稍愆,恐伤禾稼,爰命祈祷,果获感通,宜令本官各于本处赛谢。

天成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三年十二月,以十月至是月少雪,命公卿散祈于祠庙。天成四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四年二月甲子,车驾归京宿于中牟县,百官诣行宫起居,各赐酒食,上谓侍臣曰:麦田稍旱,朕以暗祷祈。乙丑,届郑州雨三日,百辟称贺。十二月丙午,中书舍人程逊奏:三冬未降时雪,请命臣僚虔申祈祷。从之。

长兴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元年四月甲辰,敕自夏以来稍愆时雨,宜差官祈祷。长兴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二年四月乙卯,以旱赦流罪以下囚。

按《册府元龟》:二年三月,敕自春以来,稍愆时雨,宜分命朝臣祈祷。四月乙巳,帝幸龙门寺祈雨,至晚还宫。乙卯,敕久愆时雨,深疚予心,虽遍虔祈,犹未溥足,宜广推恩之道,更敷恤物之怀。贵获感通,必彰灵应。宜令诸道州府各委长吏亲问刑狱、省察、冤滥,应见禁囚徒,除犯死刑外,馀尽时疏放。除省司主持诸色人等,见别指挥三司商量,或有情可矜悯,或非欺罔积年。致有逋悬各具分析续行。敕命并公私债,负放至秋熟填纳。今年取者不在此限。

按《十国春秋·楚衡阳王世家》:长兴三年秋七月,湖南大旱。马希声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竟不雨。长兴四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兴四年七月壬午,敕时雨稍愆,虑伤时稼分,命朝臣祷禜诸神。

废帝清泰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清泰元年十二月,幸龙门旱。按《册府元龟》:元年六月丙子,诸内外差官祈雨,自去年秋不雨,冬无雪。帝初至至德宫,雨数寸。至是旱,京师暍死十数人。帝命韩昭裔开广化寺三藏塔,是夕雨至三寸。丁酉,以久旱,京师酷热。自七日至十三日,暍死者数百。道路死者相望。帝深悯恻,日遣中使往龙门广化寺祷雨,百僚奔走祠宇。至十三日,雨四寸。七月己亥,分命宰臣百僚诣祠庙祈雨。甲辰,幸龙门佛寺祷雨,至晚还宫。又诏:以京畿旱,遣供奉官贺守图汤王庙取圣水泽州西。界有析城山山巅有池,水侧有汤庙土,人遇旱取水祷雨多验。先是帝忧旱甚房皓言:圣水可以致雨故也。十一月辛亥,诏曰:朕君于人上,烛理不明。自冬初迄今,未降密雪。或虞愆伏灾及黎民。宜令宰臣百僚分诣诸祠坛祈告。十二月戊子,以自冬无雪,诏宰臣虑文纪祈嵩岳。庚寅,幸龙门广化寺开无畏塔祈雪。自卯至申时还宫,又侍御史陈保极上疏:元冬告谢密雪未零窃,虑今夏龙德启图銮旌赴阙,拥十万众临九重城,詟怖龙神震惊方位致瘥札,为沴风,雨失时。请在京诸寺观置迎。年消灾资福安土地。龙神道场优诏从之。甲午,诏曰:李元龟官处法司,次当候对以稍愆。于时雪,请特降于优恩。初则以贬谪官亡殁外州,乞容归葬,次则以亡殁者儿孙绝嗣,请本处瘗埋。宜依所陈颁告诸道。清泰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三月丙申,诏宰臣姚顗告蒿岳右丞陈韬光,告亳州太清宫祈雨。四月壬午,以京畿旱,命宰臣卢文纪告太微宫太庙姚顗,告蒿岳。十二月癸未,诏曰:阴阳爽,候时雪稍愆。分命臣僚诣祠庙祈请。 又按册府元龟李慎仪为考功员外郎。清泰二年,上言:今春已来稍愆雨泽。陛下念稼穑之重,深宵旰之忧倍轸。圣心遍走,群望盈尺。则告瑞于元朔如膏,则润浃于暮春可卜丰穰动谐向应。请天下凡祠宇有益于人者,下本处常令修饰。冀集弘庥从之。

清泰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三年正月戊戌,以自去冬少雪,幸龙门广化寺开无畏师塔祈祷。三月庚寅,诏曰:时雨稍愆,宜分命朝臣祠庙祈祷。五月庚午,诏曰:时雨稍愆,颇伤农稼,分命朝臣祈祷。居数日,以庶官祷,请不虔。乃命宰臣卢文纪祷太微宫姚顗崇道宫马裔孙清宫嵩岳,又无雨。帝问宰臣愆伏之故。文纪等奏曰:愆伏之本,洪范有其说,若考较往代理义相违,臣等思之。此盖时数。若求于政失,则兵战之气生阴霖,扰攘之气生蝗旱,稍近理也。自顷皇祚甫宁徵求过。当虽宸念疾心,事不获已。无足论其变沴也。帝俯首而已。七月丁亥,同华言:自夏不雨,京畿旱,遣供奉官杜绍怀往析城山取圣水。

后晋

高祖天福元年,旱。

按《五代史·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元年十二月辛卯,以自秋不雨。经冬无雪,命群官散祷山川。

天福二年,旱。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十二月甲辰,幸相国寺祈雪。

天福三年,旱。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三年八月己丑,蠲水旱民税。天福四年,旱。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烈祖本纪》:升元三年,自五月不雨,至于闰七月。

天福六年,旱。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烈祖本纪》:升元五年八月,遣使振贷黄州旱伤户口。天福七年,旱。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七年三月壬戌,以春旱,分命朝臣诣寺观神祠祷雨。丁丑,诏宰臣冯道等,于开元诸寺,及紫极宫祈雨。

出帝天福八年,旱。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少帝天福八年五月癸巳,敕以久愆时雨,遣宰臣冯道等诸寺观虔祷,其馀祠庙仍下开封府,遍差官祷之。甲辰,敕以飞蝗作沴,膏雨久愆,应三京邺都诸道州府见禁囚人除十恶,行劫诸杀人者及伪行。印信合造毒药,官吏犯赃外罪者减一等,馀并放内。有欠官钱者宜令三司酌量与限出监徵理。乙巳,幸相国寺祈雨。

开运三年,旱。

按《五代史·晋出帝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运三年二月壬戌,敕令以渐及春农,久愆时雨。深虑囹圄或有滞淹,宜恤刑章用召和气。其诸道州府,见禁人等,并须据罪轻重,疾速断遣,仍限半月内有断,遣讫奏。四月己未,以久旱,命宰臣赵莹与群官祷雨。戊寅,帝幸相国寺祈雨。

后汉

高祖乾祐元年,旱。

按《五代史·汉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祐元年四月庚辰朔,以自春不雨,敕青州收瘗,用兵讨杨光远时骸骨。丁亥,以旱,幸道宫佛寺祷雨,赐僧道帛有差。未时,还宫。五月丙辰,以久旱,幸道宫佛寺祷雨。是日大澍。戊午,敕以旱,分命群官于诸寺观神祠祈雨。七月乙卯,以久旱,帝幸道宫佛寺祷雨,仍分命群官祈诸神祠,赐僧道帛有差。日晚,还宫。元云四布猛风,北至俄而澍雨尺,馀人情熙熙。

后周

太祖广顺二年,旱。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广顺二年夏四月戊子,敕以旱,分命群臣于诸祠庙祈雨。按《陆游·南唐书·元宗本纪》:保大十年,大旱。

广顺三年,旱。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广顺三年正月丁卯,以自去冬京师无雪。是日,分命朝臣于祠庙祈祷。

按《陆游·南唐书》:保大十一年夏六月不雨,井泉涸渴。淮流可涉,旱蝗民饥流入周境。

按《十国春秋·吴越忠懿王世家》:广顺三年十月,境内大旱,边民有鬻,男女者命出粟帛赎之,归其父母。仍令所在开仓赈恤。

世宗显德元年,旱。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唐元宗本纪》:保大十二年三月,自十一年六月不雨,至于今年三月大饥疫,命州县鬻糜食饿者。

辽行瑟瑟仪祷雨之制。

按《辽史·礼志》:瑟瑟仪: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于先帝御容,乃射柳。皇帝再射,亲王、宰执以次各一射。中柳者质志柳者冠服,不中者以冠服质之。不胜者进饮于胜者,然后各归其冠服。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稷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皇族、国舅、群臣与礼者,赐物有差。既三日雨,则赐敌烈麻都马四匹、衣四袭;否则以水沃之。

穆宗应历十二年,旱。

按《辽史·穆宗本纪》:应历十二年五月,以旱,命左右以水相沃,顷之果雨。

应历十六年,旱。

按《辽史·穆宗本纪》:十六年五月,以岁旱,沃舟于池祷雨;不雨,舍舟立水中而祷,俄顷乃雨。

景宗乾亨二年,旱。

按《辽史·景宗本纪》:乾亨二年夏四月庚辰,祈雨。

圣宗统和八年,旱。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八年四月庚午,以岁旱,诸部艰食,振之。

统和十六年,旱。

按《辽史·圣宗本纪》:十六年夏四月己酉,祈雨。

道宗咸雍二年,旱。

按《辽史·道宗本纪》:咸雍二年秋七月丁卯,以岁旱,遣使振山后贫民。

咸雍三年,旱。

按《辽史·道宗本纪》:三年,是岁南京旱。

咸雍十年,旱。

按《辽史·道宗本纪》:十年夏四月,旱。

太康六年,旱。

按《辽史·道宗本纪》:太康六年五月庚寅,以旱,祷雨,命左右以水相沃,俄而雨降。

天祚帝乾统元年,旱。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乾统元年夏四月,旱。

宋一

太祖建隆元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元年八月甲戌,命宰臣祷雨。建隆二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六月壬子,祈雨。 按《五行志》:二年夏,京师旱;冬,又旱。

建隆三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三年三月癸亥,祷雨。己巳,大雨。四月,赵、卫二州旱。五月甲子,幸相国寺祷雨。癸未,命使检诸州旱。甲申,复幸相国寺祷雨。乙酉,齐、博、德、相、霸五州自春不雨,以旱,减膳撤乐。七月,检河北旱。 按《五行志》:三年,京师春夏旱。河北大旱,霸州苗皆焦仆。又河南、河中府、孟、津、濮、郓、齐、济、滑、延、隰、宿等州并春夏不雨。

建隆四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京师夏秋旱。又怀州旱。

乾德元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夏四月,旱。甲申,遍祷京城祠庙,夕雨。五月壬子朔,祷雨京城。甲寅,遣使祷雨岳渎。七月丁丑,分命近臣祷雨。十二月甲寅,命近臣祈雪。 按《五行志》:冬,京师旱。

乾德二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二年三月丁酉,遣使祈雨于五岳。

按《五行志》:正月,京师旱。夏,不雨。是,河南府、陕、虢、

麟、博、灵州旱,河中府旱甚。

乾德四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四年七月,华州旱,免今年租。 按《五行志》:春夏,京师不雨。江陵府、华州、涟水军旱。乾德五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五年七月己酉,免水旱灾户今年租。 按《五行志》:正月,京师旱;秋,复旱。

按《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本纪》:乾德五年,境内旱,宋饷米麦十万石。

开宝元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开宝元年,境内旱,太祖赐米麦十万石。

开宝二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开宝二年夏至七月,京师不雨。

开宝三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三年四月丁亥,幸寺观祷雨。 按《五行志》:春夏,京师旱。邠州夏旱。

开宝五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五年十二月乙酉朔,祈雪。 按《五行志》:春,京师旱;冬,又旱。

开宝六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六年十二月壬午,命近臣祈雪。按《五行志》:冬,京师旱。

开宝七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七年二月癸卯,命近臣祈雨。十一月丁亥,秦、晋旱。十二月辛亥,命近臣祈雪。 按《五行志》:七年,京师春夏旱;冬又旱。河南府、晋、解州夏旱。滑州秋旱。

开宝八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纪》:八年三月己丑,命祈雨。 按《五行志》:八年春,京师旱。是岁,关中饥,旱甚。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京师旱。

太平兴国三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辛亥,命群臣祷雨。夏四月乙卯朔,命群臣祷雨。 按《五行志》:三年春夏,京师旱。

太平兴国四年冬,京师旱。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太平兴国五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夏,京师旱;秋又旱。

太平兴国六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六年二月己卯,命宰臣祷雨。夏四月辛未,幸太平兴国寺祷雨。 按《五行志》:六年春夏,京师旱。

太平兴国七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七年三月乙巳,以旱,分遣中黄门遍祷方岳。 按《五行志》:七年春,京师旱。孟、虢、绛、密、瀛、卫、曹、淄州旱。

太平兴国九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夏,京师旱。秋,江南大旱。

雍熙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二年十一月戊子,祷雪。 按《五行志》:二年冬,京师旱。

雍熙三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三年十一月丙戌,幸建隆观、相国寺祈雪。 按《五行志》:三年冬,京师旱。

雍熙四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四年十二月壬寅,幸建隆观、相国寺祈雪。 按《五行志》:四年冬,京师旱。

端拱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端拱二年五月戊戌,以旱虑囚,遣使决诸道狱。是夕,雨。十月,以岁旱、彗星谪见,诏曰:朕以身为牺牲,焚于烈火,亦未足以答谢天谴。当与卿等审刑政之阙失、稼穑之艰难,恤物安人,以祈元祐。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京师旱,秋七月至十一月,旱,

上忧形于色,蔬食致祷。是岁,河南、莱、登、深、冀、旱甚,民多饥死,诏发仓粟贷之。

淳化元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元年四月庚戌,遣中使诣五岳祷雨,虑囚,遣使分决诸道狱。七月,开封、陈留、封丘、酸枣、鄢陵旱,赐今年田租之半,开封特给复一年。京师贵籴,遣使开廪减价分粜。八月,以京兆长安八县旱,赐今年租十之六。十月,以乾郑二州、河南寿安等十四县旱,州蠲今年租十之四,县蠲其税。是岁,开封、大名管内及许、沧、单、汝、乾、郑等州,寿安、长安、天兴等二十七县旱。 按《五行志》:元年正月至四月,不雨,帝蔬食祈雨。河南、凤翔、大名、京兆府、许、沧、单、汝、乾、郑、同等州旱。

淳化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二年闰二月戊寅,祷雨。三月己巳,以岁蝗旱祷雨弗应,手诏宰臣吕蒙正等:朕将自焚,以答天谴。翌日而雨,蝗尽死。十一月己酉,幸建隆观、相国寺祈雪。十二月癸未,大雨。是岁,大名、河中,绛、濮、陕、曹、济、同、淄、单、德、徐、晋、辉、磁、博、汝、兖、虢、汾、郑、亳、庆、许、齐、滨、棣、沂、贝、卫、青、霸等州旱。 按《五行志》:二年春,京师大旱。

淳化三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三年五月己酉,以旱,遣使分行诸路决狱。是夕,雨。 按《五行志》:三年春,京师大旱;冬,复大旱。是岁,河南府、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及亳、建、淮、扬等三十六州军旱。

淳化四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夏,京师不雨,河南府、许、汝、亳、愲、商州旱。

淳化五年六月,京师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至道元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元年二月甲申,命宰相祷雨。令川峡诸州瘗暴骸。戊戌,以旱虑囚,减流罪以下。丙午,雨。 按《五行志》:元年,京师春旱。

按《文献通考》:至道元年冬,无雪。

至道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纪》:二年三月丙寅,以京师旱,遣使祷雨。戊辰,命宰臣祀郊庙、社稷祷雨。十二月,命宰相以下百官诣诸寺观祷雪。 按《五行志》:二年春夏,京师旱。

按《文献通考》:二年冬,无雪。

真宗咸平元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元年夏四月,旱。壬辰,祷白鹿山。己酉,遣使按天下吏民逋负,悉除之。五月甲子,幸大相国寺祈雨,升殿而雨。六月丙辰,以旱,免开封府二十五州军田租。 按《五行志》:元年春夏,京畿旱。又江浙、淮南、荆湖四十六军州旱。

咸平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二年闰三月丁亥,以久不雨,帝谕宰相曰:凡政有关失,宜相规以道,毋惜直言。诏天下系囚非十恶、枉法及已杀人者,死以下减一等。诏两京诸路收瘗暴骸,营塞破冢。戊子,幸太一宫、天清寺祈雨。庚寅,罢有司营缮之不急者。诏中外臣直言极谏。壬辰,雨。是岁,江、浙、广南、荆湖旱。 按《五行志》:二年春,京师旱甚。又广南西路、江、浙、荆湖及曹、单、岚州、淮阳军旱。 按《礼志》:二年旱,诏有司祠雷师、雨师。内出李邕《祈雨法》:以甲、乙日择东方地作坛,取土造青龙,长吏斋三日,诣龙所,汲流水,设香案、茗果、餈饵,率群吏、乡老日再至祝酬,不得用音乐、巫觋。雨足,送龙水中。馀四方皆如之,饰以方色。大凡日干及建坛取土之里数,器之大小及龙之修广,皆以五行成数焉。诏颁诸路。

咸平三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三年二月戊辰,京畿旱,虑囚。癸酉,大雨。是岁,江南、荆湖旱。 按《五行志》:三年春,京师旱。江南频年旱。

咸平四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四年二月丁未,祈雨。癸丑,决天下狱。丁巳,幸大相国寺、上清宫祈雨。戊午,雨,帝方临轩决事,沾服不御盖。 按《五行志》:京畿正月至四月不雨。

景德元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元年六月壬午,暑甚,罢京城工役,遣使赐暍者药。闰月壬申,江南旱,遣使决狱,访民疾苦,祠境内山川。 按《五行志》:景德元年,京师夏旱,人多暍死。

景德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二年九月庚戌,淮南旱。景德三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德三年,京师旱。 按《礼志》:景德三年五月旱,以《画龙祈雨法》付有司刊行。其法:择潭洞或湫泺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师耆老斋洁,先以酒脯告社令讫,筑方坛二级,高二尺,阔一丈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植竹枝,张画龙,其图以缣素上画黑鱼,左顾环以元龟,十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龟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又设皂幡刎鹅颈血置盘中,柳枝洒水龙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幽州旱,求市麦种,许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二年二月乙巳,幸大相国寺、上清宫祈雨。戊申,遣使祠太乙,元冥。己酉,雨。四月乙未,河北旱,遣使祠北岳。五月,陕西旱,遣使祷太平宫、后土、西岳、河渎诸祠。 按《五行志》:二年春夏,京师旱。河南府及陕西路、潭、邢州旱。 按《礼志》:二年旱,遣司天少监史序祀元冥五星于北郊,除地为坛,望告。已而雨足,遣官报谢及社稷。初,学士院不设配位,及是问礼官,言:祭必有配,报如常祀。当设配坐。又诸神祠、天齐、五龙用中祠,祆祠、城隍用羊一,八笾,八豆。旧制,不祈四海。帝曰:百谷之长,润泽及物,安可阙礼。特命祭之。大中祥符三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三年八月辛亥,以江南旱,诏转运使决狱。是岁,淮南旱。 按《五行志》:三年夏,京师旱。江南诸路、宿州、润州旱。

大中祥符四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四年五月辛卯,京兆旱,诏赈之。

大中祥符五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五年五月辛未,江、淮、两浙旱,给占城稻种,教民种之。八月庚戌,淮南旱,减运河水灌民田,仍宽租限,州县不能存恤致民流亡者罪之。大中祥符八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八年二月癸酉,祈雨。 按《五行志》:八年,京师旱。

大中祥符九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九年八月戊子,以旱,罢秋宴。九月庚戌,以不雨,罢重阳宴。丁巳,诏以旱蝗得雨,宜务稼省事及罢诸营造。 按《五行志》:九年秋,京师旱。大名府、澶州、相州旱。

天禧元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三月辛丑,以不雨,祷于四海。壬寅,不雨,罢上巳宴。 按《五行志》:元年,京师春旱,秋又旱。夏,陜西旱。

天禧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二年,陕西旱,赈之。

天禧四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春,利州路旱。夏,京师旱。

天禧五年冬,京师旱。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仁宗天圣二年春,不雨。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按《文献通考》:八年辛未,开封府言:阳武等一十三县大旱伤苗。

按:此条原本载于二年之后,六年之前,则非八年,可知又年下无月,恐系二年八月之事,故附编于此。元脱脱作《宋史志》,多采《通考》,此条不录,亦因其错误阙之也。

天圣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三年八月辛未,蠲陕西州军旱灾租赋。

天圣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五年五月,京畿旱。六月甲戌,祈雨于玉清昭应宫、开宝寺。丙子,诏决畿内系囚。丁丑,雨。癸未,罢诸营造之不急者。十一月丁酉朔,以陕西旱蝗,减其民租赋。是岁,华州旱。 按《五行志》:五年夏秋,大旱。

天圣六年四月,不雨。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天圣九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九年十一月己丑,祈雪于会灵观。

明道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明道元年三月戊戌,以江、淮旱,遣使与长吏录系囚,流以下减一等,杖笞释之。 按《五行志》:元年五月,畿县久旱伤苗。

明道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二年七月戊子,诏以蝗旱,去尊号睿圣文武四字,告天地宗庙,仍令中外直言阙政。按《文献通考》: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种饷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官作粥糜以饲之,得食辄死。

景祐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祐三年六月,河北久旱,遣使诣北岳祈雨。

景祐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四年五月乙卯,以旱,遣使决三京系囚。

庆历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庆历元年九月丁未朔,遣官祈雨。

庆历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祈雨。庆历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三年四月丙辰,以春夏不雨,遣使祠祷于岳渎。五月庚辰,祈雨于相国寺、会灵观。 按《五行志》:三年,遣使诣岳渎祈雨。

庆历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四年三月癸亥,以旱遣内侍祈雨。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丙寅,遣内侍两浙、淮南、江南

祠庙祈雨。

庆历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五年二月癸卯,以久旱,诏州县毋得淹系刑狱。辛亥,祈雨于相国天清寺、会灵祥源观。乙卯,谢雨。

庆历六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六年六月丙寅,以久旱,民多暍死,命京城增凿井三百九十。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壬申,遣使祈雨。

庆历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七年三月丁亥,以旱,罢大宴。癸巳,诏避正殿,减常膳。许中外臣僚实封条上三事。辛丑,祈雨于西太乙宫,及还,遂雨。夏四月丁未,谢雨。 按《五行志》:七年正月,京师不雨。二月丙寅,遣官岳渎祈雨。

按《通鉴纲目》:七年二月,大旱。诏求直言。三月,贾昌朝、吴育免,昌朝、吴育议不协论者多不直昌朝。时方悯雨,昌朝引汉册免三公故事,乞罢。御史中丞高若讷上言:大臣喧争为不肃,故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出判大名,育出知许州。帝祷于西太乙宫,是时日方炎赫,帝却盖不御,及还,而雨大浃。

皇祐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皇祐元年五月丁未,遣官祈雨。

皇祐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二年三月,遣官祈雨。

皇祐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三年五月庚戌,以恩、冀州旱,诏长吏决系囚。 按《五行志》:三年,恩、冀诸州旱。三月,分遣朝臣诣天下名山大川祠庙祈雨。皇祐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十二月己丑,雪。初,帝以愆亢,责躬减膳,每见辅臣,忧形于色。庞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燮理阴阳,而上烦陛下责躬引咎,愿守散秩以避贤路。帝曰:是朕诚不能感天而惠不能及民,非卿等之过也。是夕,乃得雪。

皇祐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五年十月丁巳,诏以蝗旱,命监司谕亲民官上民间利害。

至和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至和二年三月,以旱,除畿内民逋刍及去年秋逋税,罢营缮诸役。 按《五行志》:至和二年四月甲午,遣官祈雨。

嘉祐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嘉祐三年七月,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抚。

嘉祐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梓州路夏秋不雨。

嘉祐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纪》:七年三月甲子,以旱罢大宴。乙丑祈雨于西太乙宫。

英宗治平元年,旱。

按《宋史·英宗本纪》:治平元年四月甲午,祈雨于相国天清寺、醴泉观。 按《五行志》:元年春,京师踰时不雨。郑、滑、蔡、汝、颍、曹、濮、洺、磁、晋、耀、登等州、河中府、庆成军旱。

治平二年,旱。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春,不雨。治平四年,神宗即位,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治平四年正月即位。五月辛巳,以久旱命宰臣祷雨。十一月戊子,分命宰臣祈雪。

神宗熙宁元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元年春正月丁丑,以旱,减天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释之。壬辰,幸寺观祈雨。夏四月戊申,命宰臣祷雨。十一月癸未,命宰臣祷雪。十二月己亥朔,命宰臣祷雪。 按《礼志》:熙宁元年正月,帝亲幸寺观祈雨,仍令在京差官分祷,各就本司先致斋三日,然后行事。诸路择端诚修洁之士,分祷海镇、岳渎、名山、大川,洁斋行事,毋得出谒宴饮、贾贩及诸烦扰,令监司察访以闻。诸路神祠、灵迹、寺观,虽不系祀典,祈求有应者,并委州县差官洁斋致祷。已而雨足,复幸西太乙宫报谢。

熙宁二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二年三月丙戌,命宰臣祷雨。乙未,以旱虑囚。四月戊申,宰臣富弼、曾公亮以旱上表待罪,诏不允。 按《五行志》:二年三月,旱甚。

熙宁三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三年八月丙寅,以旱虑囚,死罪下递减一等,杖、笞者释之。以卫州旱,令转运使赈恤,仍蠲租赋。是岁,赈河北、陕西旱饥,除民租。 按《五行志》:三年,诸路旱。六月,畿内旱。八月,卫州旱。

熙宁四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四年二月丁丑,祷雨。

熙宁五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北京自春至夏不雨。

熙宁六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六年五月戊申,祷雨。七月己酉,祷雨。九月戊辰,诏祷雨决狱。

熙宁七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七年二月己丑,祷雨。三月癸卯,以旱,避殿减膳。乙丑,诏以灾异求直言。夏四月癸酉,以旱,罢方田。是日,雨。 按《五行志》:七年,自春及夏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淮南诸路久旱。九月,诸路复旱。时新复洮河亦旱,羌户多殍死。

熙宁八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八年正月己未,洮西安抚司以岁旱,请为粥以食羌户饥者。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真定府大旱。八月,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等路旱。

熙宁九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八月,河北、京东、京西、河东、陕西旱。

熙宁十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十年七月甲寅,祷雨。 按《五行志》:十年春,诸路旱。 按《礼志》:十年四月,以夏旱,内出《蜥蜴祈雨法》:捕蜥蜴数十纳瓮中,渍之以杂木叶,择童男十三岁下、十岁上者二十八人,分两番,衣青衣,以青饰面及手足,人持柳枝沾水散洒,昼夜环绕,咒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归去。雨足。按《东轩笔录》:熙宁十年,京师旱,上焦劳甚,枢密副使王韶言:昔桑弘羊为汉武帝笼天下之利,是时卜式乞烹弘羊以致雨。今市易务裒,剥民利倍于弘羊,而比来官吏失于奉行者多至黜免。今之大旱皆由吕嘉问作法害人以致,和气不召,臣乞烹嘉问以谢天下,宜甘泽之可致也。

元丰二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丰二年春,河北、陕西、京东西诸郡旱。 按《梁焘传》:焘历检详枢密五方文字。元丰时久旱,上书论时政曰:陛下日者闵雨,靖惟政事之阙,惕然自责。丁卯发诏,癸酉而雨,是上天顾听陛下之德言,而喜其有及民之意也。当四方仰雨十月之久,民刻于新法,嗷嗷如焦,而京师尤甚,阛阓细民,罔不失职,智愚相视,日有大变之忧。陛下既惠以诏旨,又施之行事,讲除刻文,蠲捐缗钱等,一日之间,欢声四起。距诞节三日而膏泽降,是天以雨寿陛下之万年,感圣心于大寤,有以遂其仁政也。然法令乖戾,为毒于民者,所变才能万一。人心之不解,故天意亦未释,而雨不再施。陛下亦以此为戒,而夙夜应之乎。今陛下之所知者,市易事耳。法之为害,岂特此耶。曰青苗钱也,助役钱也,方田也,保甲也,淤田也。兼是数者,而天下之民被其害。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以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其为害之实,虽一有言之者,必以下主吏,主吏妄报以无是,则从而信之,恬不复问,而反坐言者。虽间遣使循行,而苟且宠禄,巧为妄诞,成就其事,至请遍行其法,上下相隐,习以成风。臣谓天下之患,不患祸乱之不可去,患朋党蒙蔽之俗成,使上不得闻所当闻,故政日以敝,而祸乱卒至也。陛下可不深思其故乎。疏入,不报。

元丰三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三年二月丁巳,命辅臣祷雨。 按《五行志》:三年春,西北诸路旱。

元丰五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丰六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纪》:六年五月庚寅,以旱虑囚。 按《五行志》:六年夏,畿内旱。

哲宗元祐元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元年正月丙辰,久旱,幸相国寺祈雨。夏四月辛卯,诏诸路旱伤蠲其租。壬辰,以旱虑囚。十二月戊申,诏以冬温无雪决系囚。 按《五行志》:元祐元年春,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车驾分日诣寺观祷雨。是冬,复旱。

元祐二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二年四月辛卯,诏:冬夏旱暵,海内被灾者广,避殿减膳,责躬思过,以图消复。己亥,太皇太后以旱权罢受册祷。癸卯,雨。 按《五行志》:二年春,旱。

元祐三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秋,诸路旱,京西、陕西尤甚。

元祐四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四年三月丁亥,以不雨,罢春宴。癸巳,录囚。四月乙巳,吕大防等以久旱求罢,不允。 按《五行志》:四年春,京师及东北旱,罢春宴。

元祐五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五年二月辛丑,以旱罢,修黄河。癸卯,祷雨岳渎。夏四月甲辰,吕大防等以旱求退,不允。丁巳,诏以旱、避殿减膳,罢五月朔文德殿视朝。是岁,东北旱。

元祐八年秋,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绍圣元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元年四月丙午,以旱,诏恤刑。十一月壬子,以冬温无雪,决系囚。十二月庚辰,命诸路祈雪。 按《五行志》:元年春,旱,疏决四京畿县囚。绍圣三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圣三年,江东大旱,溪河涸竭。

绍圣四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四年五月辛酉,以皇太妃服药及亢旱,决四京囚。是岁,两浙旱饥,诏行荒政,移粟赈贷。出宫女二十四人。按《五行志》:四年夏,两浙旱。

元符元年,东南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符二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纪》:二年三月乙丑,祈雨。四月丁亥,以旱,减四京囚罪一等,杖以下释之。 按《五行志》:二年春,京畿旱。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建中靖国元年,江淮、两浙、湖南、福建旱。 按《五行志》:元年,衢、信等州旱。

崇宁元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江、浙、熙河、漳、泉、潭、衡、郴州、兴化军旱。

大观元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大观元年,秦凤旱。

大观二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淮南、江东西诸路大旱,自六月不雨,至于十月。

大观三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江、淮、荆、浙、福建旱,发粟赈之,蠲其赋。

政和元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元年四月丁巳,以淮南旱,降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按《五行志》:元年,淮南旱。政和三年,江东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四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旱,诏赈德州流民。

宣和元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京西饥,淮东大旱,遣官赈济。 按《五行志》:元年二月,诏汝、颍、陈、蔡州饥民流移,常平官勒停。秋,淮南旱。

宣和二年,淮南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四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四年二月丙申,以旱祷于广圣宫,即日雨。 按《五行志》:四年,东平府旱。

宣和五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秦凤旱,河北、京东、淮南饥,遣官赈济。 按《五行志》:五年夏,秦凤路旱。是岁,燕山府路旱。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