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食宪鸿秘译注

卷上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食宪总论

饮食宜忌

五味淡泊(1),令人神爽气清少病(2)。务须洁(3)。酸多伤脾(4),咸多伤心(5),苦多伤肺(6),辛多伤肝(7),甘多伤肾(8)。尤忌生冷硬物(9)。

食生冷瓜菜(10),能暗人耳目(11)。驴马食之,即日眼烂,况于人乎?四时宜戒,不但夏月也(12)。

夏月不问老少吃暖物,至秋不患霍乱吐泻(13)。腹中常暖,血气壮盛(14),诸疾不生。

【注释】

(1) 五味淡泊:口味轻淡。五味,食物按其“味”可分为酸、甘、苦、辛、咸五类。淡泊,味道不浓。

(2) 神爽气清:常用作“神清气爽”,形容人的神志明朗、气质清爽。

(3) 务须:务必,必须。

(4) 酸多伤脾:酸有收敛固涩作用,多酸味能敛肺涩肠,收敛邪气。但酸味过多则会引起肝气偏胜,据五行生克,肝木就会克伐脾土。

(5) 咸多伤心: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但多食咸引起肾气偏胜,则“脉凝泣而变色”(《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肾水就会克伐心火。

(6) 苦多伤肺:苦能通泄、降泄、清泄,也能燥湿坚阴(即泻火存阴),坚厚肠胃。但苦多会引起心气偏胜,心火就会克伐肺金。

(7) 辛多伤肝:辛味能发表行散、行气活血。但辛味过多会引起肺气偏胜,肺金就会克伐肝木。

(8) 甘多伤肾:甘味可以补脾,但过多的甘味食物会引起脾气偏胜,脾土就会克伐肾水。

(9) 生冷硬物: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指出:“生冷伤脾,硬物难化,肥腻滑肠,故禁之。”

(10) 生冷瓜菜:指的是未长成熟的,未经过烹饪处理的,或比较凉的瓜果蔬菜。

(11) 暗人耳目:使人耳不聪,目不明。暗,使变暗。

(12) 不但:不只是,不仅仅。

(13) 不患:不害病。霍乱:中医泛指具有剧烈吐泻、腹痛等症状的肠胃疾病。

(14) 血气:中医学上所讲的血气包括血和中气。

【译文】

食物有酸、甘、苦、辛、咸五味,每一味都宜轻淡些为好,这样会使人神清气爽,少生病。饮食务必注意清洁。多食酸味会伤害脾,多食咸味会伤害心,多食苦味会伤害肺,多食辛味会伤害肝,而多食甜味则会伤害肾。尤其要禁忌生冷硬物。

食用生冷的瓜果蔬菜,会有损于人的耳聪目明。驴、马等牲畜食用了,都会很快烂眼睛,何况人呢?食用瓜果蔬菜,一年四季都要有所注意,不仅仅是在夏天。

在夏天,不管老少,多吃长成熟、烹制熟了的食物,到了秋天,就不容易患上霍乱腹泻一类的疾病。人的腹内经常保持温暖状态,血气旺盛,就不会患上各种疾病。

饮食不可过多,不可太速。切忌空心茶、饭后酒、黄昏饭(1)。夜深不可醉,不可饱,不可远行。

虽盛暑极热,若以冷水洗手、面,令人五脏干枯,少津液(2),况沐浴乎?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

凡食物,或伤肺肝,或伤脾胃,或伤心肾,或动风、引湿(3),并耗元气者(4),忌之。

五行图之五味

五行图之五脏

【注释】

(1) 空心茶:空腹喝茶。黄昏饭:黄昏过后再吃晚饭,指晚饭吃得太迟。

(2) 津液:中医对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3) 动风:通常指肝风内动,又称为内风证,因阴虚、阳亢或热极、阳虚而出现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瘙痒难耐,或如癫痫病一类的震颤、抽搐等症。引湿:引发湿邪上身、受到湿邪侵扰。湿,指湿邪,因抵抗力下降或不足,而形成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

(4)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它来源于先天,是先天之精气所化生,包括元阴、元阳之气。元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之于丹田(下气海穴处),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依靠先天精气的充养,也靠后天水谷精微的濡养。

【译文】

饮食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太快。切忌空腹喝茶、饭后饮酒、晚饭吃得太迟。夜深时分,不要酒醉,不要撑饱,不要散步太远。

即便是在盛夏酷暑特别热的时候,如果以冰冷的水洗手、洗脸,也会令人五脏干枯,减少津液,更何况用冷水洗澡呢?发怒过后,不要马上就吃东西;刚刚吃过东西之后,也不要动气发怒。

所有的食物当中,有的可能有害于肺肝,有的可能有害于脾胃,有的可能有害于心肾,也有的可能导致动风、引发湿邪,都会损耗人的元气,需要多加注意。

软蒸饭,烂煮肉,少饮酒,独自宿(1),此养生妙诀也。脾以化食,夜食即睡,则脾不磨。《周礼》“以乐侑食”(2),盖脾好音乐耳。闻声则脾健而磨,故音声毕出于脾(3)。夏夜短,晚食宜少,恐难消化也。

新米煮粥,不厚不薄,乘热少食,不问早晚,饥则食,此养身佳境也。身其境者,或忽之,彼奔走名利场者(4),视此非仙人耶?

【注释】

(1) 宿(sù):住,过夜,夜里睡觉。

(2) 以乐侑(yòu)食:《周礼·天官·膳夫》记载:“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侑,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

(3) 音声毕出于脾:指宫、商、角、徵(zhi)、羽五音终极源自脾脏。明代韩邦奇《苑洛志乐》卷一记载:“声出于脾,合口而通之,谓之宫;出于肺,开口而吐之,谓之商;出于肝,而张齿涌吻,谓之角;出于心,而齿合吻开,谓之徵;出于肾,而齿开吻聚,谓之羽。”毕,究竟、到底。

(4) 奔走: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名利场:争名逐利的场所。

【译文】

把饭蒸得软一点,把肉煮得烂一点,少饮点酒,夜里独个儿睡眠,这是养生的重要诀窍。脾脏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晚上吃过东西就睡,则脾脏不再磨食。《周礼》有“以乐侑食”的记载,脾脏是喜欢音乐的啊。听到音乐,脾脏就会变得更强有力而开始磨食,所以从终极意义上说,五音源自脾脏。夏天昼长夜短,晚饭宜减少饭量,因为担心难以消化。

用新米煮粥,不要太稀也不要太稠,趁热吃,每次吃得少一点,不论早上晚间,饿了就吃一点,这是养生的美妙境界。身处这种境界的人,往往忽略而未加注意,而那些在名利场上奔波忙碌的人们,难道不会把这看成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吗?

饭后徐行数步(1),以手摩面、摩胁、摩腹(2),仰面呵气四五口,去饮食之毒。

饮食不可冷,不可过热。热则火气即积为毒。痈疽之类(3),半由饮食过热及炙煿热性(4)。

【注释】

(1) 徐行:慢慢踱步。徐,缓慢。

(2) 摩胁:抚摸胁部。摩,摸,抚。胁,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

(3) 痈(yong)疽(ju):毒疮、恶疮的统称。中医学称大而浅的、多而广的为“痈”,属阳症;称深者为“疽”,属阴症。

(4) 煿(bó):烘烤,煎炒或烤干食物。

【译文】

吃过饭后,慢慢散步,用手按摩脸部、胁部、腹部,仰起头吐纳呼吸四五次,可以帮助祛除食物中不利健康的那些物质。

饮食不可以太冷,也不可以过热。食用过热的东西,则其中的火气就会积蓄为毒素。像毒疮、恶疮一类的病症,多半是由食用过热的食物或是煎烤的食物中的热性诱发的。

伤食饱胀(1),须紧闭口齿,耸肩上视,提气至咽喉,少顷(2),复降入丹田(3),升降四五次,食即化。

治饮食不消,仰面直卧,两手按胸肚腹上,往来摩运(4)。翻江倒海(5),运气九口(6)。

【注释】

(1) 伤食:因饮食过量、生冷不均、杂食相克而导致食物滞纳在胃,不能消化,致使脾胃功能减退而出现腹胀腹痛、吞吐不适的病症。

(2) 少顷:片刻,一会儿。

(3) 丹田: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别,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4) 摩运:来回按摩。运,循序移动。

(5)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6) 九口:指用嘴吐纳呼吸九次。

【译文】

伤食腹胀的时候,一定要把嘴巴、牙关闭紧,耸起肩往上仰视,然后提气到咽喉部位,稍等片刻,再下沉到丹田之中,这样反复提气、下沉四五次,就能够把食物尽快消化了。

治疗消化不良,可以仰面直卧,用两手来来回回按摩胸部、腹部,用大点力量吐纳呼吸九次。

酒可以陶性情,通血脉。然过饮则招风败肾,烂肠腐胁,可畏也。饱食后尤宜戒之。

酒以陈者为上(1),愈陈愈妙。酒戒酸、戒浊、戒生、戒狠暴、戒冷(2)。务清、务洁、务中和之味(3)。

饮酒不宜气粗及速(4)。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5),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6)。

凡早行,宜饮酒一瓯(7),以御霜露之毒(8)。无酒,嚼生姜一片。烧酒御寒(9),其功在暂时,而烁精耗血、助火伤目、须发早枯白(10),禁之可也。惟制药及豆腐、豆豉、卜之类并诸闭气物用烧酒为宜(11)。

饮生酒、冷酒,久之,两腿肤裂,出水、疯、痹、肿(12),多不可治。或损目(13)。

【注释】

(1) 陈:旧的,时间久的。

(2) 狠暴:暴晒得很厉害,暴晒过了头。暴,同“曝(pù)”,晒的意思。戒冷:不可喝冷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和乙醛等物质。甲醇和乙醛的沸点都比乙醇低,加热就会挥发掉。同时温酒不伤脾胃,喝起来也更加绵甜可口,所以,将白酒适度烫热再喝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3) 中和:中正平和。

(4) 气粗:指大口喝酒,豪饮。

(5) 肺为五脏华盖:肺是五脏的华盖。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华盖,帝王的车盖,指古代君王出门时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居高布叶”,因而有“华盖”之称。《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记载:“肺者脏之盖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6) 无品:没有风度,没有品味。

(7) 瓯(ou):杯、碗之类的饮具。

(8) 霜露之毒:指能够诱发感冒风寒一类疾病的物质。

(9) 烧酒: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酒精含量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

(10) 烁精耗血:消耗人的精血。烁,通“铄”,销熔,消损。

(11) 豆豉(chi):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原料一般为熟的黄豆或黑豆。豆豉在古代称为“幽菽”,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誉之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

(12) 痹: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症。

(13) 或:也许,有时。

【译文】

适量饮酒可以陶冶性情、通经活络。然而,饮酒过量,则容易导致动风、伤害肾脏,烂肠腐胁,对此是需要有所畏惧的。吃饱饭之后,尤其注意不要饮酒。

品酒赏菊图

酒以陈年旧酿为最好,陈放时间越久越好。变酸了的、出现浑浊杂质的、发酵不完全的、暴晒过头的、特别冷的酒不能喝。喝酒一定要选择清醇的、纯净的、味道中正的。

大口喝酒或是快速喝酒是不太合适的。大口喝、喝得快有害于肺。肺为五脏华盖,尤其受伤不得。而且,大口喝酒、喝酒过快,也显得没有风度、没有品味。

但凡早上出行,可以喝一杯酒,能够抵挡诱发感冒风寒的霜露毒素。如果没有酒,也可以嚼上一片生姜。烧酒能够御寒,但这种功效只是暂时的,而且喝烧酒损耗人的精血、令人上火、有害眼睛,也让人胡须头发干枯、早白,不喝也罢。只是在制造药品,烹制豆腐、豆豉、萝卜等食品时,以及食用各种使人闷气的食品时,饮用烧酒是比较合适的。

饮用生酒、冷酒,时间长了,两腿的皮肤就会变得干裂,出现水肿、动风、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多半难以治愈。常喝生酒、冷酒,也会有害于眼睛。

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1)。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藏,为停毒之水,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挛躄之疾(2)。

大抵茶之为物,四时皆不可多饮。令下焦虚冷(3),不惟酒后也(4)。惟饱饭后一二盏必不可少,盖能消食及去肥浓、煎煿之毒故也。空心尤忌之。

茶性寒,必须热饮。饮冷茶,未有不成疾者。

【注释】

(1) 啜(chuò):尝,喝。

(2) 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挛(luán)躄(bì):手脚屈曲不能行动。挛,手脚蜷曲不能伸直。躄,瘸腿、跛脚。

(3) 下焦:人体三焦之一。中医学将人体自咽喉至脐腹部分为三焦,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即是下焦,能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

(4) 不惟酒后也:下焦虚冷不仅仅发生在酒后。

【译文】

喝酒过后口渴,不要喝太多水或是喝茶。茶性寒,随着酒力进入肾藏,成为积聚毒素之水,造成腰冷、脚重、膀胱冷痛,诱发水肿、消渴、挛躄等疾病。

一般来说,茶这种东西,一年四季都不适宜饮用过多。造成下焦虚冷的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酒后。只是在吃饱饭后,喝上一两杯也是不可或缺的,大概是因为能够帮助消化,祛除肥腻浓烈、煎炸烘烤的毒素。空腹的时候,尤其注意不要喝茶。

茶性寒,一定要趁热喝。喝冷茶,没有不诱发疾病的。

饮食之人有三:

一之人(1)。食量本弘,不择精粗,惟事满腹。人见其蠢,彼实欲副其量(2),为损为益,总不必计。

一滋味之人(3)。尝味务遍,兼带好名。或肥浓鲜爽,生熟备陈(4),或海错陆珍(5),谇非常馔(6)。当其得味,尽有可口。然物性各有损益,且鲜多伤脾,炙多伤血之类。或毒味不察,不惟生冷发气而已。此养口腹而忘性命者也。至好名,费价而味实无足取者,亦复何必?

一养生之人。饮必好水宿水滤净,饭必好米去砂石、谷稗(7),兼戒而(8)。蔬菜鱼肉但取目前常物,务鲜、务洁、务熟、务烹饪合宜。不事珍奇,而自有真味(9);不穷炙煿(10),而足益精神。省珍奇烹炙之赀(11),而洁治水米及常蔬,调节颐养,以和于身地,神仙不当如是耶?

【注释】

(1) (bu zhuì):吃吃喝喝。,吃。,饮、喝。

(2) 副:相配,相称。

唐代宴饮图

(3) 滋味:享受美味。

(4) 备陈:陈设齐备。备,完全,完备。陈,排列,摆设。

(5) 海错陆珍: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也作“山珍海错”。海错,指各种海味。

(6) 谇(suì)非常馔(zhuàn):胡说是什么不同平常的肴馔。谇,告知。馔,一般的食品、食物。

(7) 砂:细碎的石粒。谷稗(bài):也称稗子、稗谷,为稻田中杂草的种子,叶子像稻,果实像黍米。

(8) (yì)而(ài):食物腐臭变质。,食物腐败发臭。,食物经久而变味。

(9) 真味:指味道纯正的食品,或食物本来的味道。

(10) 不穷炙煿:不需尽用烧烤、煎炒。穷,尽。炙,烧烤。

(11) 赀(zi):通“资”,财物,钱财。

【译文】

饮食之人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那种只顾吃吃喝喝的人。这种人饭量本来也够大,吃饭不管是精细还是粗糙,只求填饱肚子。人们觉得这种人愚昧,而他们只是需要对得起自己的饭量,不管有害还是有益,从来就不予计较。

第二种是那种追求美味享受的人。这种人力求遍尝诸味,而且看重虚名。佳肴美味、新鲜果蔬,不管生熟,都会准备齐全;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都说成是不同平常的肴馔。只要味道不错,就恨不得把这些东西全部吃过。然而,从品质来说,食物对人体往往有益处也有不利,新鲜的东西吃多了,会伤及脾脏,烧烤一类的东西吃多了,可能会出现瘀血、失血一类的伤血病症。还有的食物中的有毒物质不容易被发现,不仅仅是生冷食物、发气食物的问题。这是满足口欲而不顾性命的人啊。说到爱慕虚名,不仅浪费钱财,而且有的食物的味道也实在没有啥可取的,又何必如此呢?

第三种是那种注重养生的人。喝水必选好水停放过了夜的、过滤干净的,做饭必用好米拣去沙子、稗谷,而且不吃那些腐败变质的。蔬菜鱼肉也只用当令常见的品种,一定要新鲜、干净、成熟、烹饪得当。不追求什么珍馐奇味,却自有食物纯正的味道;不穷尽烧烤煎炒的技艺,却足够有利于人的精气元神。节省下珍馐奇味的开销和烧烤煎炒的费用,而把水、米和常见蔬菜淘洗干净,注意调理保养,与人们身体需要相和谐,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食不须多味,每食只宜一二佳味。纵有他美,须俟腹内运化后再进(1),方得受益。若一饭而包罗数十味于腹中,恐五脏亦供役不及(2)。而物性既杂,其间岂无矛盾(3)?亦可畏也。

【注释】

(1) 俟(sì):等待,等候。

(2) 供役不及:无法承受。供役,服役,执役,这里指负担得起。

(3) 矛盾:这里指在许多食物中,有些食物物性不同,食性相克,不能同时进食。

【译文】

一次饮食一定不要过多品种,每顿饭只宜一两道美味就可以了。纵然有其他的美味,也一定需要等待腹内完全消化后再进食,这样才能有所裨益。如果每顿饭时,腹内就填满几十种口味的食物,只恐怕五脏也无法承受。而且食物物性复杂多样,彼此之间怎么可能没有食物相克不宜同食的问题?对此也是应该有所畏惧的。

【点评】

这里记述的是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食宪鸿秘》开宗明义,综论了饮食禁忌以及饮食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指出饮食宜清淡,不要偏嗜;若肥肉厚酒,五味偏嗜,则为寿者之大忌。人体五脏各有宜忌之味,五味与五脏之间利害尤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五欲”即指出:“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现代科学证明,人共有五种味觉,即酸、甜、苦、咸和鲜。中医认为,问其所欲五味,即可了解其病所起所在,人在早起之后如果感觉口有酸、甘、苦、辛、咸,那就分别表示肝、胆、脾、肺、肾有病起。

明·金制酒具

《吕氏春秋通诠》将金、木、水、火、土五行配属五味,以区分五味的五行属性,谓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朱彝尊正是运用“五行”学说对五味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给予了生动的阐释。简而言之,神与气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有充足的气血濡养,人才会显得神清肤润。如果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失衡或脏腑功能失调,那么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风貌就会受到影响。而气血由脾脏消化食物生成,依靠肾脏凝聚,收藏于肝脏,所以平时需要注意饮食,以便能有效驱除积聚秽气,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体内气血。朱彝尊提出饮食禁忌的出发点正在于此。

《食宪鸿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五味和五脏之间的利害关系,内容有不少是符合现代科学的。《食宪鸿秘》指出,饮食宜新鲜、干净、烹饪得当,而不必刻意追求山珍海味,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调理保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食宪鸿秘》也考虑了脾胃虚弱者,特别是老年人齿豁易落的特点,提出了“软蒸饭,烂煮肉”,具有相对科学的成分,比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酒性热而体湿,但如果饮量过多,则能阻遏脾胃之阳,助热生痰,所以《食宪鸿秘》规劝饮酒要以适量为宜,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这和其他著作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吕氏春秋》记载:“凡食之道,……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清代乾嘉时期童岳荐《调鼎集》也明确提出,饮酒“忌速饮流饮”。清末徐珂也认为“急食非所宜”,饮食、喝酒都应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助于消化,或品出味道,不至于给肠胃脾脏造成沉重负担。《食宪鸿秘》也提出了粥食的养生道理,认为食粥不但易消化,且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对老年人的脏腑尤为相宜。至于喝茶,《食宪鸿秘》认为,茶性寒,一年四季都不适宜饮用过多,更不宜空腹喝,选择在吃饱饭后喝上一两杯,则是甚有裨益的,能够帮助消化,祛除佳肴美味、煎炸烘烤的所积聚的有害物质。

饮之属

从来称饮必先于食,盖以水生于天,谷成于地,“天一生水,地二成之”之义也(1),故此亦先食而叙饮。

【注释】

(1) 天一生水,地二成之: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周易·系辞上》记载:“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宋代朱熹注曰:“一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天、奇数、火为阳,地、偶数、水为阴,阳生阴,阴又生阳,所以有天生水、地生火的说法。

【译文】

一直以来,人们说到“饮”,必然是把它放在“食”的前面,这是因为雨水来源形成自上天,而禾谷成长成熟于大地,即所谓“天一生水,地二成之”,所以这里也是于论说“食”之前而先论说“饮”。

论水

人非饮食不生,自当以水谷为主。肴与蔬但佐之(1),可少可更(2)。惟水谷不可不精洁。

天一生水。人之先天只是一点水。凡父母资禀清明(3),嗜欲恬澹者(4),生子必聪明寿考(5)。此先天之故也。《周礼》云:“饮以养阳,食以养阴。”(6)水属阴,故滋阳;谷属阳,故滋阴。以后天滋先天,可不务精洁乎?故凡污水、浊水、池塘死水、雷霆霹雳时所下雨水、冰雪水雪水亦有用处,但要相制耳(7)俱能伤人,不可饮。

【注释】

(1) 肴(yáo):做熟的鱼肉等。但:只,仅,只是。佐:辅助,帮助。

(2) 更(gēng):改变,改换。

(3) 资禀清明:资质聪明。资禀,资质,禀赋。清明,清淡明智。

(4) 嗜欲恬澹:清心寡欲。嗜欲,嗜好与欲望,多指贪图身体感官方面享受的欲望。恬澹,不追求名利、淡泊。

(5) 寿考:年高,长寿。

(6) “《周礼》云”句:所载不见于《周礼》正文。元代毛应龙《周官集传》之《天官·膳夫》部载其注解曰:“食以养阴,饮以养阳。”这或许是《食宪鸿秘》引用所据。《周官》,《周礼》的别名,故云。

(7) 但要相制耳:但是需要有所限制,即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意思。

【译文】

人如果不吃不喝就没法生存,生存当以水和粮食最为根本。鱼肉与蔬菜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可以少食也可以变换种类。唯有水和粮食不能不注意精细清洁。

人们说“天一生水”,人的先天不过是水的一滴。但凡做父母的资质聪明、清心寡欲,生下子女也一定是聪明伶俐、健康长寿。这是受先天的影响啊。《周礼》记载说,饮水可以滋养人们的阳气,食粮可以滋养人们的阴气。水属于阴,所以能够滋阳;粮属于阳,所以能够滋阴。以后天的物质滋养先天的资质,怎么能不注意精细清洁呢?因此说,凡是污水、浊水、池塘不流动的死水、打雷时所下的雨水、冰雪融化的水雪水当然也是有用的,只是要做进一步的处理才可以,对人的身体都会产生伤害,是绝对不可以饮用的。

第一江湖长流宿水

品茶、酿酒贵山泉,煮饭、烹调则宜江湖水。盖江湖内未尝无原泉之性也(1),但得土气多耳。水要无土滓,又无土性。且水大而流活(2),其得太阳亦多,故为养生第一。即品泉者,亦必以扬子江心为绝品也(3)。滩岸近人家洗濯处(4),即非好水。

暴取水亦不佳(5),与暴雨同。

【注释】

(1) 原泉之性:源泉的品质。

(2) 流活:流动。

(3) 扬子江:江苏南京以下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今也用作整个长江的代称。

(4) 洗濯(zhuó):洗涤。濯,洗。

(5) 暴取水:刚刚从江湖中取来的水。暴,过于急躁的,这里指时间很短的。

【译文】

烹茶酿酒以山泉水为贵,做饭炒菜,使用江里湖里的水则比较适宜。大江大湖里的水不是没有山间源泉的品质,只不过土气相对多一些而已。用水是要没有土渣,也没有土气的。况且,大江大湖水势浩大、不断流动,太阳光照也多,所以这样的水才是养生的第一选择。即使是钟爱山泉的人,也一定会认为扬子江江心的水对于做饭炒菜来说算是极品。滩涂岸边,距离人们洗洗涮涮的地方太近,便称不上是好水了。

秋江图

刚刚从江湖里取来的水也不好,和暴雨水是一样的。

取水藏水法

不必江湖,但就长流通港内,于半夜后舟楫未行时泛舟至中流(1),多带坛瓮取水归(2)。多备大缸贮下,以青竹棍左旋搅百余回,急旋成窝即住手。将箬笠盖好(3),勿触动。先时留一空缸,三日后,用洁净木杓于缸中心将水轻轻舀入空缸内(4),舀至七分即止。其周围白滓及底下泥滓,连水淘洗,令缸洁净。然后将别缸水如前法舀过。逐缸搬运毕,再用竹棍左旋搅过盖好。三日后舀过缸,剩去泥滓。如此三遍。预备洁净灶锅专用常煮水旧锅为妙,入水,煮滚透,舀取入坛。每坛先入上白糖霜三钱于内,然后入水,盖好。停宿一二月取供(5),煎茶与泉水莫辨,愈宿愈好。煮饭用湖水宿下者乃佳。即用新水,亦须以绵绸滤去水中细虫秋冬水清,春夏必有细虫杂滓。

【注释】

(1) 舟楫(jí):泛指船只。楫,划船用具,短曰楫,长曰棹。

(2) 瓮(wèng):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3) 箬(ruò)笠(lì):又称斗笠、笠帽、竹笠,是一种用箬竹的篾或叶子编制而成的圆锥形帽子,十分轻便,可用来遮阳避雨。

(4) 杓(sháo):同“勺”。

(5) 停宿(sù):停留。宿,停留。

【译文】

用水不一定需要自大江大河中取,只要是长期流动的河流都可以取用。到了后半夜,客货船只停止航行时,驾着小船到河流中心去把水取回来,要多带一些坛坛罐罐。回来后,再多准备一些大缸,把水贮存下来,然后用青竹棍向左旋转搅动百余下,急速旋转,当水形成一个旋涡后,就停手。然后取来箬笠盖好,不要再碰。事先要备好一个空缸,三天过后,用干净的木勺从缸的中心轻轻地把水舀到空缸中,舀走七分光景的水后就停下来。缸壁四周有白色的渣垢,缸底有泥滓,和着剩下的水清洗,保持缸的清洁。然后将别的缸里的水,用同样的方法舀到空缸里。挨个缸的水舀到空缸之后,再用竹棍向左旋转搅动,盖好盖子。三天过后,再舀到别的空缸里,滤去泥滓。就这样来回过滤三遍。准备好干净的灶锅专门且经常用来煮水的旧锅最好,把水倒进去,煮到滚开,再把水舀到坛坛罐罐里。每个坛罐里要先放进去三钱上好白糖霜,然后再把煮过的水装进去,盖好盖子。停放一两个月后可取来使用,泡茶时也与泉水难以区别,停放的时间越久越好。煮饭的话,将湖里的水过滤停放后再使用才好。即便需要使用才取来不久的湖水,也一定需要用绵绸等织物过滤掉水中小虫秋冬季节的湖水还算清洁,春夏时分的湖水一定会有小虫、碎渣。

第二山泉雨水烹茶宜

山泉亦以源远流长者为佳。若深潭停蓄之水(1),无有来源,且不流出,但从四山聚入者亦防有毒。

雨水亦贵久宿入坛,用炭火熬过。黄梅天暴雨水极淡而毒,饮之损人,着衣服上即霉烂,用以煎胶矾制画绢,不久碎裂。故必久宿乃妙久宿味甜。三年陈梅水(2),凡洗书画上污迹及泥金澄漂(3),必须之至妙物也。

凡作书画,研墨着色必用长流好湖水。若用梅水、雨水,则胶散;用井水,则咸(4)。

【注释】

(1) 停蓄:也作“停滀”,停留蓄积的意思。

(2) 三年陈梅水:陈放三年的黄梅天雨水。陈,旧的,时间久的。

(3) 泥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澄(dèng):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漂(piǎo):用水冲洗去杂质。

(4) 咸:通“碱”。被盐碱侵蚀。

【译文】

山泉也是以源远流长的为好。如果是深潭之中停留蓄积的水,没有来源,且不能流出,只是从山上四面八方汇聚而成,那就要防备这种水可能有碍健康。

雨水也要注重停放时间久一点要放到坛子里,用炭火熬煮过。黄梅时节,暴雨味淡且有碍健康,人喝了这样的雨水,就会受到损伤;衣服沾上这样的雨水,很快就会发霉变坏;用这样的水来煎熬胶、矾,刷到画绢上之后,不久就会破碎裂开。所以也需要过滤停放较长时间才好过滤停放时间长了,味道会变甜。陈放三年的黄梅雨水,但凡用来清洗字画上的污渍,以及泥金漂洗,都是不可或缺的,功效极为奇妙。

红陶人物飞鸟罐

但凡习书作画,在研墨着色之时,一定要使用长期流动品质好的湖水。如果使用黄梅时节的雨水,或一般的雨水,则胶容易散落;用井水,则容易起碱。

第三井花水

煮粥,必须井水,亦宿贮为佳(1)。

盥面(2),必须井花水平旦第一汲者名井花水(3),轻清斥润(4),则润泽益颜。

凡井水澄蓄一夜,精华上升,故第一汲为最妙。每日取斗许入缸,盖好,宿下用,盥面,佳。即用多,汲亦必轻轻下绠(5),重则浊者泛上,不堪。凡井久无人汲取者,不宜即供饮。

【注释】

(1) 宿(sù)贮:储存一夜。宿,隔夜的。贮,储存。

(2) 盥(guàn)面:洗脸。盥,浇水洗手,泛指洗。

(3) 平旦:黎明,即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汲(jí):从井里打水。

(4) 斥:多,广。

(5) 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此处借指水桶。

【译文】

煮粥一定需要用井水,而且也是以过滤停放一夜之后的为好。

洗脸一定要使用井花水天刚蒙蒙亮时从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桶水,清盈有光泽,这样有益于润肤美容。

但凡井水,于深井之中静蓄一夜之后,精华上升,所以打上来的第一桶水是最好的。每天量取斗把的井水放进缸里,盖好盖子,停放起来,用来洗脸很有好处。即使需要很多井水,打水的时候也一定要轻轻放下水桶,用力过大的话,井水中的浊气就会泛上来,不好再使用。凡是好久也没有人打过水的井,取来水后,是不能马上就饮用的。

彩陶瓮

【点评】

古人认为,天一地二,水生于天,谷成于地,而人之先天不过是一滴水,所以人们需要以水与谷为主,而以菜肴为辅。在水谷两者当中,水滋阳而谷滋阴,所以水又比谷重要。《管子》记载:“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然则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之所当潜心也。”

水可以分为雨露霜雪、海河泉井不同种类。《食宪鸿秘》提出了诸水各有各的用途。品茶、酿酒应该用山泉水;烹饪宜用江湖长流宿水,特别是煮粥,“必须井水,亦宿贮为佳”。但是,江湖宿水和井水也并不是随便取来就可以使用的,这里面也大有讲究,应为图“精洁”。如用江湖长流宿水,要取江心的,并反复沉淀;用井水,最好取用“井花水”,即黎明时分打的第一桶水。这与南宋贾铭的养生观念是一致的。贾铭《饮食须知》记载:“凡井水,远从地脉来者为上。如城市人家稠密,沟渠污水杂入井中者,不可用。须煎滚澄清,候碱秽下坠,取上面清水用之。如雨浑浊,须擂桃杏仁,连汁投入水中搅匀,片时则水清矣。”虽然《食宪鸿秘》所记载的取水之法未免太过操心费力,但其“食求精洁”的美食观还是值得肯定的。

《食宪鸿秘》认为,江湖中水大而流活,得太阳光照也多,对于养生最为重要,所以称之为“第一江湖长流宿水”,而称山泉雨水为第二,井花水为第三。这与其他观点或有不同。李时珍把江湖水归为地水,认为“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他把江湖水分为顺流水、急流水与逆流水三种: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急流水湍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逆流水为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三者之间,顺流水为最好。虽然如此,李时珍仍然认为地水不如天水。明代高濂也持相同看法,认为饮膳之水应该用“灵水”,即雨雪露霜雹等“天水”,是清明而不混浊的。其《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记载:“灵,神也,天一生水而精明不淆,故上天自降之泽实灵水也。”“灵者阳气胜而所散也,色浓为甘露,凝如脂,美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雪者天地之积寒”,“雪为五谷之精。”“雨者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水从云下,辅时生养者也。和风顺雨,明云甘雨。”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井……其清出于阴,其通入淆……脉暗而味滞,故鸿渐曰井水下。”“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泉,自谷而溪而江而海,力以渐而弱,气以渐而薄,味以渐而咸。”言意之下,井水、江水都不如泉水好。

白滚水(1)空心嗜茶,多致黄瘦或肿癖(2),忌之

晨起,先饮白滚水为上夜睡,火气郁于上部,胸膈未舒(3),先开导之,使开爽。淡盐汤或白糖或诸香露皆妙(4)。即服药,亦必先饮一二口汤乃妙。

【注释】

(1) 白滚水:白开水。

(2) 癖(pi):中医指饮水不消的病。

(3) 膈(gé):人或哺乳动物体腔中分隔胸腹两腔的膜状肌肉,亦称“膈膜”、“横膈膜”。

(4) 汤:开水,热水。香露:把能食用的花瓣放入甑中蒸馏酝酿而成的汁液。

【译文】

早上起来的时候,先喝上一杯白开水是很有好处的夜里睡眠,火气郁结在人体上部,胸膈没有舒展开来,通过喝水先予之疏通,可以使人感觉舒畅、爽快。比较清淡的盐水、白糖水或是各类香露,都很不错。即使服药的时候,也一定要先喝上一两口白开水才好。

【点评】

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无论是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还是废物的排出,或是生理功能及体温的调节等,都离不开水。白开水清淡无味、极其普通,是平常生活中人们喝得最多的饮品。根据中药养生学,白开水是中性的物质,位列百药之首,可以将体内的阴、寒、湿、毒带走,通过排泄、排汗将这些身体的杂物带出体外。早晨空腹喝上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对身体百益而无一害,一方面可以解渴、利尿,润滑组织和关节,促使皮肤变得光滑细嫩,另一方面,也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减少血栓危险、防止心脏病“高峰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福橘汤

福橘饼,斯碎(1),滚水冲饮“橘膏汤”制法见“果门”。

【注释】

(1) 斯:裂,扯开。

【译文】

把福建生产的橘子饼撕碎,用开水冲泡饮用“橘膏汤”的制作方法参见“果门”。

【点评】

福橘为我国橘类佳品,以福建闽清等地为主要产地,栽培历史悠久,隋唐以前即有种植,明清时期也称为朱橘。福橘果实扁圆,不仅色泽鲜红、皮薄肉多、甜酸适口、光滑耐贮,而且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更多,是病弱者良好的辅助食品。其皮、核、络都有药效,可入中药。橘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等功效,南朝梁陶弘景记载,橘皮“以陈者为良”,所以也习称为“陈皮”。而橘饼则有化痰镇咳、温胃健脾等功效。如今,吃福橘也逐渐成为多个地方的过节风俗,人们在大年初一吃福橘,寓意团圆、如意、幸福等美好愿望。

橄榄汤

橄榄数枚,木搥击破(1),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停顷作饮(2)刀切作黑绣、作腥(3),故须木搥击破。

【注释】

(1) 搥:当作“槌(chuí)”,指木质敲打工具。

(2) 停顷作饮:稍停一会儿再饮用。顷,短时间。作,从事,进行。

(3) 作黑绣:作,兴起,产生。绣,当作“锈”字。

【译文】

橄榄数枚,用木槌敲破,放进小砂壶里,倒入开水,盖好盖子,稍停片刻后饮用如果用刀切,会产生黑色锈斑和腥味,所以一定需要使用木槌敲破。

杏仁汤

杏仁,煮,去皮、尖,换水浸一宿(1)。如磨豆粉法,澄(2)。去水,加姜汁少许,白糖点注(3),或加酥蜜北方土燥故也。

【注释】

(1) 宿(xiu):夜。

(2) 澄(dèng):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

(3) 点注:注入。点,滴注。

【译文】

水煮杏仁,去掉皮、尖,换水浸泡一夜。如磨豆粉法一样,把杂质澄清。把水倒掉,然后放进少量姜汁、白糖,或者放进些酥酪、蜂蜜这是北方干燥的原因。

暗香汤

腊月早梅,清晨摘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1)。每一两许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用手抄,坏。箬叶、厚纸密封(2)。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杯内,加花三四朵,滚汤注入。花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

【注释】

(1) 磁:同“瓷”。

(2) 箬(ruò):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粽子。

【译文】

腊月早梅,清晨时分采摘半开的花朵,连带花蒂一起,装入瓷瓶之中。每一两的花朵,洒入一两的炒盐,切忌不要用手翻动,用手翻动容易使梅花变质坏掉。用箬叶、厚纸一起密封起来。等到了夏天,打开密封的盖子,先在杯子里放上少量的蜂蜜,再加放入三四朵腌过的腊梅花,把滚开的热水倒进去。花在水中渐渐舒展开来,如同鲜花一样可爱。代替茶饮,非常香。

早梅图

【点评】

这里介绍的是暗香汤的制作方法。暗香汤实际即是梅花汤。北宋林逋有《山园小梅》诗曰:“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中的“暗香浮动”,即指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南宋陈言医学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三因方》)卷十“梅花汤”记载:“治消渴疾。”明代朱等《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七“梅花汤”记载:“旋摘方开者,溶蜡封花口,投蜜罐子。过时用之。以匙梅花两朵,连蜜一匙,沸汤斟服。”

须问汤

东坡居士歌括云(1):三钱生姜干,为末一斤枣干用,去核,二两白盐飞过(2),炒黄一两草(3)炙,去皮。丁香末香各半钱(4),约略陈皮一处捣(5)。煎也好,点也好(6),红白容颜直到老。

【注释】

(1) 歌括:犹歌诀。

(2) 飞过:指用“飞”的方法处理过的盐,即飞盐。用好盐入滚水泡化,澄去石灰、泥滓,入锅煮干而制成的盐,入馔不苦。

(3) 草:甘草。味甘,性平,无毒。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4) 末香:当作“木香”。药材,气味芳香,味辛性温,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燥湿化痰的功效,可供膳食,也可入药,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脏腑燥热、胃气虚弱、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5) 约略:略微,轻微。这里指少量、适量。

(6) 点: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的煎煮、沏泡技艺。

【译文】

苏东坡有歌诀说:三钱生姜干姜磨为末一斤枣选取去了核的干枣,二两白盐把盐飞过再炒黄一两草烤干去了皮的甘草。丁香木香各半钱,约略陈皮一处捣。煎也好,点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点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须,面毛也。”“问,讯也。”“须问”有问讯面色之意,“须问汤”即是一种美容润肤的饮品。“须问汤”记载于明代高濂所撰养生专著《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原文记载略有不同,“东坡居士歌云:三钱生姜(干,为末)一斤枣(干用,去核),二两白盐(炒黄)一两草(炙,去皮)。丁香木香各半钱,酌量陈皮一处捣(去白)。煎也好,点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此汤相传为北宋苏轼所创。苏轼工于诗词书画,对养生亦颇有研究,著有《苏东坡养生诀》等。

凤髓汤润肺,疗咳嗽

松子仁、核桃仁汤浸,去皮各一两,蜜半斤。先将二仁研烂,次入蜜和匀,沸汤点服。

【译文】

备好松子仁、核桃仁用开水浸泡、去掉外皮各一两,再备下半斤蜜。先将两种果仁研磨捣烂,然后把蜜拌入调和均匀,用滚烫的开水冲泡饮用。

芝麻汤通心气,益精髓

干莲实一斤(1),带黑壳炒极燥。捣,罗极细末。粉草一两(2),微炒,磨末,和匀。每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注释】

(1) 莲实:莲子。又称白莲、莲米、莲肉。

(2) 粉草:粉甘草,指质量好的甘草。

【译文】

一斤干莲子,带着黑壳爆炒,及至焦干。然后把莲子捣碎,用罗筛成特别细的粉末。质量好的甘草一两,稍微炒一下,磨成粉末,与莲子粉调和均匀。每二钱粉末拌入一点盐,用滚烫的开水冲泡饮用。

【点评】

莲,别名荷花、芙蓉、菡萏、水芝、泽芝等,这里名为“芝麻汤”,而以“莲实”为原材料,或为“水芝汤”之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所谓“芙蓉”就是“敷布容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意思。三国曹植有《芙蓉赋》云:“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认为所有的花都比不上莲花。莲味苦甘性平,入心、肝经。莲花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等功效;莲子具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明目、补中养神,止泻固精、益肾止带等功效。此外,荷叶能清暑解热,莲梗能通气宽胸,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藕节能解酒毒等。《本草纲目》有“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的记载,从荷叶到莲茎,自莲花到莲子,可以说是无一不可入药。

乳酪方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1)

牛乳一碗或羊乳,搀水半钟(2),入白面三撮(3),滤过,下锅,微火熬之。待滚,下白糖霜(4)。然后用紧火(5),将木杓打一会(6),熟了再滤入碗糖内和薄荷末一撮更佳。

【注释】

(1) “从乳出酪”四句:语出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醍醐(tí hú),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

(2) 钟:同“盅”,古代酒器。

(3) 撮(cuo):量词,指用手指捏取的分量。

(4) 白糖霜:即糖霜,白糖。

(5) 紧火:急火,指烧煮东西时的猛火。

(6) 打:搅拌。

【译文】

准备一碗牛乳或羊乳,搀上半酒盅水,拌入三撮白面,过滤一下,放进锅里,用小火慢慢熬。等煮开的时候,放一点白糖进去。然后用大火烧,用木勺搅拌一会,煮熟后再过滤到碗里白糖内和上一小撮薄荷末更好。

【点评】

醍醐,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唐代李、苏敬等纂《唐本草》记载:“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得之。”作为一种从牛乳中提炼出的质地粘厚的发酵乳脂,醍醐富有营养,需要经过若干复杂工序才能制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牛乳为“仙家酒”,诗曰:“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卢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奶子茶

粗茶叶煎浓汁(1),木杓扬之,红色为度(2)。用酥油及研碎芝麻滤入,加盐或糖。

【注释】

(1) 粗茶叶:指夏季采摘的老茶叶。

(2) 度:准头,限度。

【译文】

用粗茶叶煎煮出浓浓的茶汁,拿木勺往上扬,以看到茶汁变红为标准。然后把酥油和磨碎的芝麻过滤掉杂质,放进茶里,加上盐或糖就可以了。

【点评】

这里介绍的是用粗茶叶调和酥油、芝麻末做奶子茶的方法。粗茶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叶。一般地,茶叶从茶树上采集下来分为两季:清明前后采摘的新茶叶,称为细茶;夏秋时节采摘的老茶叶,称为粗茶。夏秋时节来临,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茶叶变得肥厚,积累了大量多酚类物质与丹宁。细茶尽管别具风味,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含量却少于粗茶。粗茶叶味道较苦,但其中所含大量茶多酚、茶丹宁、茶多糖等有益物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很适合老年人饮用。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造成的伤害,有抗衰老作用,还能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对身体的损害。茶丹宁则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畅通,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茶多糖能缓解和减轻糖尿病症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奶桶

杏酪

京师甜杏仁(1),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候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锅煮熟,加白糖霜热啖。或量加牛乳亦可。

【注释】

(1) 京师:今北京。

【译文】

取来北京的甜杏仁,用热水浸泡,放一小撮炉灰进去,然后再加点凉水,等水变凉了之后,随即就剥去杏仁皮,并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再加入适量清水,像磨豆腐一样,和着水磨碎。过后,把磨碎的杏仁装进绢袋榨出汁,去掉渣。把榨出的杏仁汁放进锅中煮熟,加点糖趁热吃。或者酌量加点牛乳也可以。

【点评】

杏酪是北京地区传统的风味小吃,也叫“杏仁酪”、“杏仁茶”。清末薛宝辰《素食说略》也记载了“杏仁酪”的制法:“糯米浸软,捣极碎,加入去皮苦杏仁若干,同捣细,去渣煮熟,加糖食。”清代《光绪顺天府志》“物产”又记载:“杏仁粉:按以杏子仁甜者磨为粉,然不尽纯。或杂以薯粉,土人和糖调水为‘杏仁茶’。”杏仁茶颜色洁白,杏仁味格外浓郁,味道甜润而细腻,所以清代杨曼卿有《天桥杂咏》云:“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生津味亦赊。一碗琼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杏仁富含硒、锌、胡萝卜素、维生素c、e等,具有镇咳化痰、理肺润肺、祛除风寒、生精益气、养肝明目、通利血脉等功效,可用于美容润肤,也可用于身面疣、头面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症。

麻腐

芝麻略炒,微香。磨烂,加水,生绢滤过,去渣。取汁煮熟,入白糖,热饮为佳。或不用糖,用少水凝作腐(1),或煎或入汤,供素馔(2)。

【注释】

(1) 凝作腐:凝固成豆腐的形状。

(2) 素馔(zhuàn):素食。馔,饮食,吃喝,食用。

【译文】

把芝麻略微炒一下,直到散发出轻淡香味。然后把芝麻研磨成粉末,加进水,用生绢过滤一下,去掉渣子。把过滤下来的水汁煮熟,放入白糖,趁热喝最好。也可以不用加白糖,而是少放一点水,把水汁凝结成豆腐一样,或者煎炒或者煮汤,可作素菜食用。

《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曰“醇”,薄曰“醨”,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曰“醑”,未榨曰“醅”,红曰“醍”,绿曰“醽”,白曰“醝”(1)。

又《说文》(2):酴,酒母也(3);醴,甘酒一宿熟也;醪,汁滓酒也(4);酎宙,三重酒也;醨,薄酒也;醑,莤缩酒、醇酒也(5)。

又《说文》:酒白谓之“醙”(6)。醙者,坏饭也,老也。饭老即坏,不坏即酒不甜。又曰:投者(7),再酿也。《齐民要术》“桑落酒”有六七投者(8)。酒以投多为善。酿而后坏则甜,未酿先坏则酸,酿力到而饭舒徐以坏则不甜而妙。

【注释】

(1) “《饮膳》标题云”以下数句:语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酒》。原文记载:“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you)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利用发酵作用造酒,这里指清酒,也泛指酒类。盎(àng),同“醠”,浊酒。醇(chún),酒味厚。醨(lí),味不浓烈的酒、薄酒。酎(zhòu),经过两次或多次重(chóng)酿的酒。醴(li),甜酒。醑(xu),美酒。醑,古代指用器物漉酒,去糟取清。醅(pēi),没滤过的酒,未滤去糟的酒。醍(ti),较清的浅红色酒。醽(líng),绿色的酒。醝(cuo),白酒。

(2) 《说文》:指东汉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

(3) 酴(tú),酒母也:酒母,酒曲。

(4) 醪(láo),汁滓酒也:一种汁滓混合的浊酒,即酒酿。

(5) 莤(sù):本指以酒灌注茅束而祭神,后指滤酒使变清。古书多假“缩”为“莤”。

(6) 醙(sou):白酒,也指两次酿的酒。

(7) 投:当作“酘(dòu)”。酘,酒再酿。

(8) 有六七投者:六七投的说法有误,《齐民要术》“作桑落酒法”记载为“限三酘便止”。

制酒工艺图

【译文】

《饮膳》的标题说明,清醇的酒叫“酿”,不清泛浑的酒叫“盎”,酒味纯厚的酒叫“醇”,味道不浓的酒叫“醨”,经过两三次重酿的酒叫“酎”,过一夜而制成的甜酒叫“醴”,经过沉淀过滤的美酒叫“醑”,没过滤的酒叫“醅”,红颜色的酒叫“醍”,绿颜色的酒叫“醽”,白颜色的酒叫“醝”。

《说文解字》也记载说,酴,指的是酒母;醴,是指过一夜而制成的甜酒;醪,指的是酒滓;酎音宙,是指经过三次重酿的酒;醨,指的是味道不浓的薄酒;醑,指的是漉去糟的酒,也叫莤缩酒、醇酒。

《说文解字》还记载说,醙,指的是白酒。所谓“醙”,就是变质的食物,存放时间过久的食物。饭存放时间久了就会变质,不变质,则酿出来的就没有甜味。又说,“投”,指的是再酿。《齐民要术》“桑落酒”记载有再酿六七次的。酿酒以重酿多次的为好。粮食发酵而后变质,则酒味甜;未经发酵而先变质,则酒味酸;发酵过程中粮食逐渐变质,则酒不甜却也别有味道。

酒酸

用赤小豆一升,炒焦,袋盛,入酒坛,则转正味。

北酒:沧、易、潞酒皆为上品(1),而沧酒尤美。

南酒:江北则称高邮五加皮酒及木瓜酒,而木瓜酒为良。江南则镇江百花酒为上,无锡陈者亦好,苏州状元红品最下。扬州陈苦酵亦可,总不如家制三白酒(2),愈陈愈好。南浔竹叶青亦为妙品(3)。此外,尚有瓮头春、琥珀光、香雪酒、花露白、妃醉、蜜淋等名(4),俱用火酒促脚(5),非常饮物也。

【注释】

(1) 沧、易、潞:沧,古代沧州,治今河北沧州。易,古代易州,治今河北保定易县。潞,古代潞州,治今山西长治。

(2) 三白酒:浙江乌镇特产。

(3) 南浔(xún):历史古镇,隶属浙江湖州,地处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

(4) 淋:或指林檎(qín),我国古代“苹果”之谓,亦作“林禽”,又名花红、沙果,也称之为“柰”、“来檎”等,因其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来林中栖落,所以叫林檎。可生津止渴,清热除烦。我国西北部地区是世界苹果重要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已达两千多年,世界园艺学上称其为“中国苹果”。又,在潮汕语中,“林檎”专指“番荔枝”,而“花红”则指上文的“林檎”。

(5) 火酒:即烧酒。脚:剩下的废料、渣滓。

【译文】

把一升赤小豆炒到焦干,用袋子装起来,放到酒坛里,则酒味会变得纯正地道。

北方的酒:沧州、易州、潞州的酒都算得上是上品,尤其是沧州的酒,更是醇美。

南方的酒:江北地区的要属江苏高邮的五加皮酒和木瓜酒,其中木瓜酒更好一些。江南地区的要属镇江的百花酒为好,无锡的陈年老酿也不错,苏州的状元红品质最差。扬州的陈年苦酵也挺好,但总不如家庭作坊酿造的三白酒,越是陈酒,就越是味道好。南浔的竹叶青也称得上是好酒。此外,还有瓮头春、琥珀光、香雪酒、花露白、妃醉、蜜淋等不同名称,都是用烧酒作酒脚,不是寻常的饮用之物。

【点评】

三白酒,别名杜搭酒。《乌青镇志》记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三白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陈酒味醇,新酒味烈,有益脾胃、调气养颜、壮精神、舒经活络等功效,然多饮使人燥渴。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江南之三白,不胫而走半九州矣,然吴兴造者,胜于金昌。”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记载:“其中矫矫独出者,则有松江之三白,色微黄极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

饭之属

论米谷

食以养阴。米谷得阳气而生,补气正以养血也。

凡物久食生厌,惟米谷禀天地中和之气(1),淡而不厌,甘而非甜,为养生之本。故圣人“食不厌精”(2)。夫粒食为人生不容已之事(3),苟遇凶荒贫乏,无可如何耳(4);每见素封者仓禀充积而自甘粗粝(5),砂砾、粃糠杂以稗谷都不拣去(6)。力能洁净而乃以肠胃为砥石(7),可怪也。古人以食为命,彼岂以命为食耶?略省势利奔竞之费(8),以从事于精凿(9),此谓知本。

谷皮及芒最磨肠胃。小儿肠胃柔脆,尤宜捡净。

【注释】

(1) 禀天地中和之气:秉承天地间的元气。禀,承受,生成的。中和之气,指元气。

(2) 食不厌精: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语出《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同“餍”,满足的意思。

(3) 不容已:不允许作罢。

(4) 无可如何耳:没有什么办法。

(5) 素封:没有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仓廪(lin):储藏米谷之所。谷藏曰仓,米藏曰廪。粗粝(lì):糙米。粝,粗糙的米。

(6) 砂砾(shā lì):细碎的小石子。砂,细碎的石粒。砾,小石、碎石。粃(bi)糠(kāng):瘪谷和米糠。

蒸饭图

(7) 砥(di)石:磨石。

(8) 势利:指权势和财利。奔竞:指奔走竞争,多指对名利的追求。

(9) 精凿:指舂去谷物的皮壳,也指舂过的净米。近代章炳麟《菌说》记载:“既舂之米,谓之精凿;未舂之米,谓之粗粝。”

【译文】

谷物食品能够滋阴。稻米禾谷得到阳气才能生长,有利于滋补元气、濡养气血。

大多食物吃得久了就会厌食,只是稻米禾谷禀承天地之间的元气,味道虽然轻淡而不会令人厌食,味道甘美却不甜腻,是我们养生的根本所在。所以,孔子提倡“食不厌精”。以谷物为食是人们生存不能作罢的,假使遭遇了凶年饥荒生活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常常看到那些虽然没有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的人,米谷储满了粮仓却自甘食用粗糙的米,碎石子、瘪谷、米糠、稗谷等都不拣干净。能够拣干净米谷中的杂质,却宁愿把自己的肠胃当成磨刀石,令人奇怪啊。古人以食为命,而他们难道不是以命为食吗?节省下名利场上奔波忙碌的费用,把饭菜做得精致些,这才算得上是没忘记养生的根本。

稻米禾谷的麸皮和芒刺最能磨损肠胃。小孩子的肠胃柔软脆弱,更需要把其中的杂质拣干净。

蒸饭

北方捞饭去汁而味淡(1),南方煮饭味足,但汤水、火候难得恰好。非则太硬(2),亦难适口,惟蒸饭最适中。

【注释】

(1) 捞饭:北方地区一种主食。做捞饭时,先将米放在锅中煮到七八成熟,然后用密的漏勺捞出,放入甑(zèng)子中蒸熟。煮饭时留下的即为米汤,可以用来拌菜,也可以直接喝。

(2) (yì):(食物)腐败发臭,这里指饭太黏。

【译文】

北方地区的捞饭,去掉了米汤,味道变淡了;南方地区的煮饭,味道足,但米汤、火候都难得恰到好处。不是太黏就是太硬,也很难合乎口味,只有蒸饭最为适中。

粉之属

粳米粉

白米磨细(1)。为主(2),可炊松糕(3),炙燥糕。

【注释】

(1) 白米:指粳(jing)米。

(2) 为主:作为烹饪的主要原材料。

(3) 炊:烧火做饭,这里指蒸制。

【译文】

把粳米磨成细粉。以白米粉为主要原料,可做蒸松糕,也可做烤糕。

稻粳籼

糯米粉

磨、罗并细。为主,可饼、可炸、可糁食(1)。

【注释】

(1) 糁(sǎn):米粒、饭粒,常指以米和羹。

【译文】

把糯米磨成粉,用罗筛得极细。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可做成饼,可做成油炸食物,也可做成羹。

水米粉

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细。为元宵圆(1),尤佳。

【注释】

(1) 为元宵圆:做元宵节食用的汤圆。正月十五上元节,一般有南吃汤圆北食元宵的习俗。

【译文】

像磨豆腐那样,和着水研磨成细米粉。用来制作元宵节的元宵、汤圆,尤其不错。

碓粉

石桕杵极细(1)。制糕软燥皆宜。意致与磨粉不同(2)。

【注释】

(1) 石桕杵(jiù chu)极细:把米放入石臼中用杵捣成极细的粉。桕,当作“臼”。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与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碓(duì)”相似,这里指用杵捣、捶。

(2) 意致:意趣,情致,风致。这里指风味,味道。

【译文】

把米放入石臼中,用杵捣成极细的粉。用来制作糕点,软的、干的都可以。风味与磨粉不大一样。

黄米粉

冬老米磨,入八珍糕或糖和皆可。

【译文】

把过了冬的陈米磨成粉,与八珍糕或白糖和起来食用都可以。

【点评】

黄米粉是谷类与豆类的混合食品,主要原料是糯米与黄豆,也可以适量加放芝麻、黑豆、玉米等,分别炒熟后共同研磨成粉。因其色黄,主料为糯米,呈粉末状,所以称为“黄米粉”。食用时,加糖或八珍糕,用滚烫开水冲调即可,味道香甜。黄米粉不仅可供充饥食用,更是强身佳品,具有滋补健体的功效。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等八种氨基酸,不能由体内合成,而只能由食物中蛋白质供给。谷类蛋白富含色氨酸,但所含赖氨酸少;豆类含赖氨酸丰富,但色氨酸含量偏少,黄米粉将谷类与豆类混合食用,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藕粉

老藕切段(1),浸水。用磨一片,架缸上,将藕就磨磨擦,淋浆入缸。绢袋绞滤,澄去水,晒干。每藕二十斤,可成一斤。

藕节粉(2),血症人服之(3),尤妙。

【注释】

(1) 老藕:指存放了一段时间的藕,与新鲜的莲藕相对而言。

(2) 藕节:藕的两段相接处,色黑,有须根,可入药。

(3) 血症:病名。症病之一。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其有脏腑虚弱,寒热失节,或风冷内停,饮食不化,周身运行之血气适与相值,结而生块,或因跌仆,或因闪挫,气凝而血亦随结,经络壅瘀,血自不散成块,心腹胠胁间苦痛,渐至羸瘦,妨于饮食,此之谓血症。”

莲藕

【译文】

老藕切成段,用水浸泡着。在缸上架一盘石磨,把藕在石磨上不断磨擦,藕浆就淋到缸里了。把藕浆装入绢袋,把水滤去,晒干。每二十斤老藕,可以做成一斤藕粉。

藕节粉,血症患者服用,尤其不错。

【点评】

藕节中含天门冬素、鞣质等,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节又侧重止血功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缩短出血时间,有止血散淤之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藕节“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藕节粉“开膈,补腰肾,和血脉,散瘀血,生新血;产后及吐血者食之尤佳”。

鸡豆粉

新鸡豆(1),晒干,捣去壳,磨粉。作糕,佳。或作粥。

【注释】

(1) 鸡豆:即鹰嘴豆。

【译文】

新收的鸡豆,晒干,把壳捣掉,研磨成粉。用来制作糕,很不错。也可以用来熬粥。

【点评】

鸡豆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分,还含腺嘌呤、胆碱、肌醇、淀粉、蔗糖、葡萄糖等,所含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其他豆类,有“豆中之王”的美誉。鸡豆粉加上奶粉制成豆乳粉,不仅易于吸收消化,而且具有较高的医用保健价值,具有利尿、摧奶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预防皮肤病和防治胆病等,对儿童智力发育、骨骼生长以及中老年人强身健体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栗子粉

山栗切片(1),晒干,磨粉。可糕可粥。

【注释】

(1) 山栗:栗的一种,别名木栗、大栗,子实较板栗稍小。

【译文】

把山栗切成片,晒干,然后研磨成粉。可以用来制作糕,也可以用来熬粥。

【点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栗》记载,山栗味咸性温,可用于腰脚无力、鼻血不止、小儿口疮、刀斧伤等症。山栗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为人所爱,古人也多有吟咏。宋代苏辙有《将移绩溪令》诗云:“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悭。”欧阳修则有《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诗云:“晨灰煖余杯,夜火爆山栗。”

菱角粉

去皮,捣滤成粉。

【译文】

把菱角的皮去掉,捣碎、过滤掉杂质,制成粉。

菱实(芰实)

【点评】

菱角又名水栗、菱实,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可以蒸食,也可以熬粥。味甘性凉,入脾、胃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补中延年、健脾和胃、利尿通乳、生津止渴、润肤秀发、消暑解热等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乏力、恶心、失眠、癌症等症。但不宜多食,特别是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肾阳不足者尽量不要食用。如果食菱过多,则损伤脾胃,出现腹胀泄泻等症,服用小杯暖姜酒即可消解。

松柏粉

带露取嫩叶。捣汁,澄粉。绿香可爱。

【译文】

带着露水采摘鲜嫩的松柏叶。捣成汁,澄成粉。色泽鲜绿、清香怡人,让人喜爱。

【点评】

这里介绍松柏粉的制作方法,特别强调所取松柏嫩叶要带着露水,具有一定科学性。过去人们认为,露水具有甘凉润燥、涤暑除烦等功效,可供饮食。南宋贾铭《饮食须知》记载:“(露水)味甘,性凉,百花草上露皆堪用。秋露取之造酒,名秋露白,香冽最佳。凌霄花上露入目损明。”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荷花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养血息风。”说明了不同露水的性能各异。一般地,露水有秋前秋后之分,两者相比,秋后之露比秋前之露要好一些。

山药粉

鲜者捣,干者磨。可糕可粥,亦可入肉馔。

【译文】

鲜山药,要捣碎使用;干山药,要研磨成粉使用。可以用来制作糕,可以用来熬粥,也可以放到肉菜里。

山药(薯蓣)

【点评】

山药,原名薯蓣,别名薯芋、薯药、延章、玉延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人们先为避唐代宗李豫名讳而改薯蓣为薯药,后又为避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薯药为山药。鲜山药与干山药成分一样,作用也是一样的,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以及胆碱、粘液质等营养成分,被人们誉为“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固精、养阴生津等功效,质润兼涩、补而不腻,可用于脾虚泄泻、食少倦怠、虚劳羸瘦、体弱乏力、肺虚咳喘、气短自汗、肾虚遗精、小便频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带下、消渴等症。食用山药也需有所注意,山药恶甘遂、大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慎服。

蕨粉

作饼饵食(1),甚妙。有治成货者(2)。

【注释】

(1) 饵:糕饼。

(2) 货:作动词用,货殖,货卖,指出售、卖。

【译文】

用蕨粉做成糕饼食用,很是美妙。市场上有做好出售的。

【点评】

蕨粉是由蕨类植物蕨的根茎所含淀粉经加工而得。蕨粉也叫山粉、芽粉,呈白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籹,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蕨粉可制粉条、粉皮,配制糕饼点心,也能代替豆粉、藕粉,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古代灾荒之年,蕨粉则成了救荒食物,明代诗人黄裳有《采蕨》诗云:“皇天养民山有蕨,蕨根有粉民争掘。朝掘暮掘山欲崩,救死岂知筋力竭。明朝重担向溪浒,濯彼清冷去泥土,夫舂如滤呼儿炊,饥腹虽充不胜苦。”蕨粉系民间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清热、利湿、益气、安神等功效,可用于泄痢腹痛、口腔溃疡、头昏失眠、湿热黄疸、高血压、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性浮肿等症。

煮面

面不宜生水过(1)。用滚汤温过,妙。冷淘,脆烂。

【注释】

(1) 过:经过某种处理方法。

【译文】

煮面时,不能把面直接下到冷水里。要等锅里的水开了,然后再下面才好。面条经过冷水,面质就会变脆,容易煮烂煮糊。

面毒

用黑豆汁和面(1),再无面毒(2)。

【注释】

(1) 黑豆: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又名乌豆、橹豆、枝仔豆、黑大豆,有青仁黑豆、黄仁黑豆等不同种类。

(2) 面毒:面食性热,多食伤身。

【译文】

用黑豆汁和面,面毒就再也没有了。

【点评】

黑豆味甘、性平,入脾、肾经,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黑豆色素、黑豆多糖、异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粥之属

煮粥

凡煮粥,用井水则香,用河水则淡而无味。然河水久宿煮粥,亦佳。井水经暴雨过,亦淡。

【译文】

但凡煮粥,用井水煮,则味道喷香;用河水煮,则淡然无味。然而,把河水停放几夜之后,再用来煮粥,味道也会很好。井水经过暴雨侵过之后,再用来煮粥,味道也会变淡。

神仙粥治感冒伤风初起等症

糯米半合(1),生姜五大片,河水二碗,入砂锅煮二滚,加入带须葱头七八个,煮至米烂。入醋半小钟,乘热吃。或只吃粥汤,亦效。米以补之,葱以散之,醋以收之,三合甚妙。

【注释】

(1) 合(gě):量词。一升的十分之一。

【译文】

半合糯米,五大片生姜,两碗河水,放到砂锅里煮,等水滚开两次之后,取七八个带须的葱白放进去,一直煮到米烂为止。然后放进半盅食醋,趁热吃。有人只喝米汤,也可以起到治疗感冒伤风的功效。用糯米健胃补气,用葱白发汗散寒,用醋收敛解毒,三者共同作用,治疗效果甚好。

【点评】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成分,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扶正祛邪、助药力、止虚汗等功效;葱白味辛性温,有解表散寒、祛风发汗、解毒消肿等功效;醋味酸苦性温,具有收敛、解毒作用,能够缓解因感冒导致的咽喉肿痛不能出声的症状,三者相合,对于治疗感冒,效果良好,有如神助,所以称这种粥为“神仙粥”。

胡麻粥

胡麻去皮蒸熟,更炒令香。每研烂二合,同米三合煮粥。胡麻皮肉俱黑者更妙,乌须发、明目、补肾,仙家美膳。

【译文】

胡麻籽去了皮蒸熟,再炒一炒,使胡麻籽的味道更香。研磨好的胡麻籽粉,每两合放三合米一起煮成粥。皮和肉都是黑色的胡麻籽更是神奇,有秀发、明目、补肾的功效,称得上是神仙美食。

胡麻

【点评】

胡麻即亚麻,是重要的纤维、油料和药用植物。亚麻籽可用于榨亚麻仁油,也用作印刷墨、润滑剂、药用或食用。亚麻籽味甘性平,无毒,有润养五脏、滋实肺气、利大小肠、驱逐湿气、增气力、长肌肉、耐寒暑、止心惊等功效,可用于伤中虚亏、游风、头风、产后体虚等症。将它研成细末涂抹在头发上,有助于头发生长。

薏苡粥

薏米虽舂白(1),而中心有坳(2),坳内糙皮如梗,多耗气。法当和水同磨,如磨豆腐法,用布滤过,以配芡粉、山药乃佳(3)。薏米治净,停对白米煮粥(4)。

【注释】

(1) 舂(cho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2) 坳(ào):本指山间的平地,这里指薏米上面小而浅的凹陷部分。

(3) 芡(qiàn)粉:芡实的粉。芡实,也称“鸡头米”,呈白色,形状如鱼目。味甘、涩,性平,无毒,有补中益气、收敛固精、开胃补肾、提神强志等功效。

(4) 停对:各半,对半。停,成数。总数分成几部分,其中一部分叫一停。对,平分,一半。白米:指粳(jing)米。

【译文】

薏米舂好之后,虽然很是白净,但中心有坳,坳内麸皮如同梗刺那样粗糙,吃多了就会损耗人体中气。应当和水研磨,就好像磨豆腐一样,然后用布过滤杂质,配上芡实粉、山药一起研磨才好。薏米淘洗干净之后,与粳米各半一起煮粥。

【点评】

薏米,灰白色,像珍珠,又称薏仁米、薏苡仁、苡米、苡仁、珍珠米等。薏米味甘性凉,富含蛋白质,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效,可供食用或药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薏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有一定疗效。薏米还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淡化黑色素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薏仁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冬天用薏米炖猪脚、排骨和鸡,是一种滋补食品。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饮冰薏米,又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但身体虚弱者慎用。

薏苡

山药粥补下元(1)

怀山药为末(2),四六分配米煮粥。

【注释】

(1) 下元:中医指“肾气”,即下焦的元气。元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之于丹田(下气海穴处),借三焦之道通达周身。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依靠先天精气的充养,也靠后天水谷精微的濡养。

(2) 怀山药:山药以古怀庆府(治今河南焦作)所产最为地道,故名。又名“怀山”。

【译文】

把怀山药研磨为粉末,煮粥时,与大米按四比六的比例配量。

芡实粥益精气、广智力、聪耳目

芡实,去壳。新者研膏,陈者磨粉,对米煮粥。

【译文】

取来芡实,先把壳去掉。新芡实研磨成膏,老芡实研磨成粉,与大米按对半的比例配好量,然后煮粥。

芡实

肉粥

白米煮成半饭(1),碎切熟肉如豆,加笋丝、香蕈、松仁(2),入提清美汁(3),煮熟。咸菜采啖(4),佳。

【注释】

(1) 半饭:半熟的米饭。

(2) 香蕈(xùn):即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味甘、性平,在民间素有“山珍”、“植物皇后”美誉,有治疗益气不饥、食欲减退、少气乏力等功效。

(3) 提清美汁:提炼出的美味清汤。清,指清汤,与毛汤、奶汤一起同属于高汤。

(4) 咸菜采啖:采摘咸菜的嫩心就着肉粥吃。咸菜,腌制的大白菜,其心最鲜嫩。

【译文】

把粳米煮成半熟的米饭,把熟肉切碎成豆粒大小,然后加上笋丝、香菇、松仁,放进提炼出的美味清汤里煮熟。就着咸菜喝粥,味道美妙。

羊肉粥治羸弱壮阳(1)

蒸烂羊肉四两,细切,加入人参、白茯苓各一钱、黄芪五分(2),俱为细末,大枣二枚,细切,去核,粳米三合、飞盐二分,煮熟。

【注释】

(1) 治羸(léi)弱壮阳:治疗瘦弱,温壮肾阳。羸弱,身体瘦弱。壮阳,中医学名词,指通过气功、饮食、药物、针灸、按摩、运动等手段提高男子阳性气息。

(2) 茯苓(fú líng):俗称云苓、松苓、茯灵。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等功效,可用于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等。古人称之为“四时神药”,不分四季,不管寒、温、风、湿诸疾,其独特功效的发挥都不受影响。黄芪(qí):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不宜食用,阴虚阳亢者也须禁服。

【译文】

蒸得烂透的羊肉四两,切得细碎。然后加入人参、白茯苓各一钱,加入黄芪五分,都要研磨成细末,还要加入大枣两粒,同样切得细碎,去掉核,再加入粳米三合、飞盐二分,煮熟。

【点评】

羊肉粥有益气血、补虚损、散风寒、增食欲、暖脾胃、温壮肾阳等功效,适用于命门火衰,精气虚耗而见阳痿、滑精、小便频数、腰膝冷痛、脉象沉微等症,对脾胃虚寒、冬天手脚不温者特别有益。

饵之属

顶酥饼

生面,水七分、油三分和稍硬,是为外层硬则入炉时皮能顶起一层,过软则粘不发松。生面每斤入糖四两,纯油和,不用水,是为内层。扞须开折(1),须多遍,则层多。中层裹馅。

【注释】

(1) 扞(gǎn):同“擀”,用棍棒碾轧,使物舒展。

【译文】

用生面,七分水、三分油,把生面和得稍稍硬一点,这用来作饼的外层用稍硬一点的面做饼的外层,入炉烘烤之后,饼面上就能形成一层酥皮,如果面太软,就会粘在炉壁上,无法发蓬松起来。每斤生面放入四两糖,和面时,全部用油不用水,这用来作饼的内层。擀面时,一定要把面饼不断对折来回擀轧多次,那样的话,饼的内里才会形成许多层,层层相叠。饼的中间包进馅料。

雪花酥饼

与“顶酥”面同(1)。皮三瓤七则极酥。入炉,候边干定为度,否则皮裂。

【注释】

(1) “顶酥”面:指制作“顶酥饼”的面。

【译文】

做雪花酥饼用面的方法与做“顶酥饼”用面的方法一样。酥饼的外层和内层用面量之比为三比七,则饼就能做得非常酥。生的饼片放进炉子后,等饼子的四边被烘干,就可以算熟了,要不然饼的外层就会裂开。

蒸酥饼

笼内着纸一层,铺面四指,横顺开道,蒸一二炷香(1),再蒸更妙。取出,趁热用手搓开,细罗罗过,晾冷,勿令久阴湿。候干,每斤入净糖四两,脂油四两(2),蒸过干粉三两,搅匀,加温水和剂,包馅,模饼(3)。

【注释】

(1) 一二炷香:指烧一两炷香的时间。常说的一炷香时间,大约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2) 脂油:由压榨动物脂而得到的动物油,这里指用猪板油熬成的优质猪油。

(3) 模饼:用模子压制成饼。模,指用模子压印。

【译文】

在蒸笼内放上一层纸,铺上约四指厚的面粉,在面粉上面横着竖着划上一些道道,蒸一两炷香的时间就可以了,如果再蒸一会,更好。蒸后把面粉取出来,趁热用手把面粉搓开,用细的筛罗筛一筛,然后晾凉,不要让面粉长时间处于阴湿状态。等面粉干后,每斤生面放入干净白糖四两、优质猪油四两、蒸过的干粉三两,一起搅匀,放入温水和成面剂子,然后包馅,用模子压印成饼。

清代木雕“三星在户”糕饼模

薄脆饼

蒸面,每斤入糖四两、油五两,加水和,扞开,半指厚。取圆(1),粘芝麻,入炉。

【注释】

(1) 取圆:制成圆形面饼。

【译文】

把面粉蒸熟,每一斤面粉放四两糖、五两油,加水和匀,擀成半指厚。做成圆形的面饼,表面撒上芝麻,放进炉子里烘烤。

裹馅饼即千层饼也

面与顶酥瓤同(1)。内包白糖,外粘芝麻。入炉,要见火色(2)。

【注释】

(1) 顶酥瓤:指做“顶酥饼”内瓤的面。

(2) 要见火色:重要的是观察火候。要,要诀。火色,方言用语,指火候。

【译文】

和裹馅饼用面的做法与和“顶酥饼”内层的用面的做法一样。面里包裹白糖,外面撒上芝麻。放进炉子里烘烤,要诀是注意观察火候。

炉饼

蒸面,用蜜、油停对和匀,入模。蜜四油六则太酥,蜜六油四则太甜,故取平(1)。

【注释】

(1) 取平:用等量的蜜和油。

【译文】

蒸熟的面,用蜂蜜和油各一半,和匀,放进印模。如果用蜜四成用油六成,则饼子就酥过头了;如果用蜜六成用油四成,则饼子会太过甜腻,所以蜜、油的量要对等。

玉露霜

天花粉四两(1),干葛一两(2),橘梗一两(3)俱为面,豆粉十两(4),四味搅匀。干薄荷用水洒润,放开,收水迹,铺锡盂底(5),隔以细绢,置粉于上。再隔绢一层,又加薄荷。盖好,封固。重汤煮透(6),取出,冷定。隔一二日取出,加白糖八两和匀,印模(7)。

一方(8):止用菉豆粉(9)、薄荷,内加白檀末(10)。

【注释】

(1) 天花粉:葫芦科植物栝(guā)蒌的根,可供煮粥、制作糕点使用,也可入药。

(2) 干葛:豆科多年生藤本落叶植物葛的干燥块根。干葛别名干葛根、甘葛、粉葛等。

(3) 橘梗(jié gěng):橘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

(4) 十两:约合今制七两。古时以十六两为一斤。

(5) 盂(yú):一种盛液体的器皿。

(6) 重汤:指隔水蒸煮的烹饪之法。也就是将欲蒸食物,放于器皿中,置于锅内,加水,使水绕于器皿之外而不漫入其内,加热,凭热传递而把食物煮熟。

(7) 印模:用模子压制成饼。印,用模子压印、压制。

(8) 一方:指制做“玉露霜”的又一种方法。

(9) 菉豆:即绿豆。

(10) 白檀:白檀的根、叶、花或种子,别名山葫芦、灰木、砒霜子、檀花青等。

【译文】

四两天花粉,干葛、橘梗各一两以上都研磨成粉,十两豆粉,四味放到一起搅拌和匀。用水把干薄荷叶润湿,使其舒展开来,收干水分后,铺在锡盂的底部,隔置一层细绢,再把粉放到细绢上。再隔置一层细绢,再放上薄荷叶。盖好盖子,密封结实。用重汤方法煮透,把锡盂取出来,使其冷却下来。间隔一两天后,把粉取出来,加八两白糖和匀,用印模压制成饼。

另一种方法:只用绿豆粉、薄荷,里面放上白檀末。

【点评】

玉露霜以天花粉、干葛、橘梗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既可充饥,也可供食疗。天花粉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排脓消肿,可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干葛,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甘辛,平,无毒”,“散郁火”,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等功效,可用于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橘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经,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等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lóng)闭等。白檀味辛性温,无毒,具有止心腹痛、杀虫、散冷气等功效,可用于乳腺炎、淋巴腺炎、肠痈、疮疖、疝气、荨麻疹、皮肤瘙痒、霍乱肾气痛、噎膈吐食等症。

内府玫瑰火饼

面一斤、香油四两、白糖四两热水化开和匀,作饼。用制就玫瑰糖(1),加胡桃白仁、榛松瓜子仁、杏仁煮七次,去皮尖、薄荷及小茴香末擦匀作馅(2)。两面粘芝麻熯热(3)。

【注释】

(1) 制就:制好。就,完成、成功的意思。

(2) 擦匀:疑当作“搅匀”。

(3) 熯(hàn)热:烤熟。熯,烧,烘烤。热,当作“熟”。

【译文】

用一斤面、四两香油、四两白糖用热水化开,和匀,制成饼。用制好的玫瑰糖,加胡桃白仁、榛松瓜子仁、杏仁煮过七次,去除皮尖、薄荷与小茴香末搅拌均匀作馅。两面粘上芝麻,烤熟。

【点评】

内府玫瑰火饼是北京京式四季糕点之一,一般简称“玫瑰火饼”。玫瑰花香味浓郁悠久,做香精、花露以及糕饼,都很相宜,俗谚就说,“玫瑰花香味浓,制作甜羹和月饼”、“玫瑰花香人爱好,巧作玫瑰饼玫瑰糕”。每年农历四月玫瑰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便取用玫瑰花做饼。清末徐珂《清稗类钞》记载:“玫瑰花坐馅:去玫瑰花橐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以白梅水浸少时。研细,细布绞去汁,加白糖,再研极细,瓷器收贮。最香甜。”玫瑰火饼酥皮清脆,口感酥松绵软,玫瑰香味浓郁,是许多人喜欢的甜食点心,对于肺痿、便秘等病人更为合适,但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松子海啰

糖卤入锅熬一饭顷(1),搅冷。随手下炒面,旋下剁碎松子仁(2),搅匀,拨案上先用酥油抹案。扞开,乘温切象眼块(3)冷切恐碎。

【注释】

(1) 顷:短时间。

(2) 旋:不久,立刻。

(3) 象眼块:烹饪术语,指切成两头尖、中间宽,类似菱形,似大象眼睛大小的块。其大小也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

劳作女泥俑群

【译文】

把糖卤放到锅里熬上一顿饭的功夫,然后搅拌一会让糖卤变凉。边搅拌边下炒熟的面粉,立刻再下剁碎的松子仁,搅拌和匀,拨到案板上先用酥油把案板抹一遍。擀开后,趁热切成象眼块等冷了之后再切,担心会切碎。

椒盐饼

白糖二斤、香油半斤、盐半两、椒末一两、茴香末一两,和面,为瓤更入芝麻粗屑尤妙。每一饼夹瓤一块,扞薄熯之。

又法:汤、油对半和面,作外层,内用瓤。

【译文】

白糖两斤、香油半斤、盐半两、椒末一两、茴香末一两,和好面,做好饼瓤再放一点芝麻碎屑,就更加美妙了。每一张饼夹放一块饼瓤,擀薄之后烘烤熟透。

又一种方法:和面时,汤、油各半,用来做饼的外层,内层还用上述饼瓤。

晋府千层油旋烙饼此即虎邱蓑衣饼也(1)

白面一斤,白糖二两水化开,入真香油四两,和面作剂。扞开,再入油成剂;扞开,再入油成剂,再扞。如此七次,火上烙之,甚美。

【注释】

(1) 虎邱:指苏州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邱,同“丘”。

【译文】

一斤白面,二两白糖用水化开,放入四两味道纯正的香油,和面作成剂子。擀开后,再放香油做成剂子;再擀开,再放香油做成剂子,再擀。如此这般往复七次,放到火上烙制,特别美味可口。

【点评】

这里介绍的实际是酥油饼的做法,以“蓑衣”为名,或许是取其形状如“蓑衣”一般层层叠叠之意。蓑衣饼以苏州虎丘所制最为有名。清代施闰章《学余堂诗集》有《虎丘偶题》诗云:“虎丘茶试蓑衣饼,雀舫人争馄饨菱。欲待秋风问鲈鲙,五湖烟月弄渔罾(zēng)。”沈季友《槜(zuì)李诗系》有《虎丘杂咏》诗云:“红竹栏干碧幔垂,官窑茗盏泻天池。便应饱吃蓑衣饼,绝胜西山露白梨。”至于蓑衣饼的具体做法,清末徐珂《云尔编》引《元和志》有所记载:“蓑衣饼以脂油和面,一饼数层,惟虎丘制之。”相比之下,袁枚《随园食单》介绍更为详细:“干面用冷水调,不可多,揉擀薄后,卷拢,再擀薄了,用猪油、白糖铺匀,再卷拢擀成薄饼,用猪油熯黄。如要盐的,用葱椒盐亦可。”

到口酥

酥油十两,化开,倾盆内,入白糖七两,用手擦极匀。白面一斤,和成剂,扞作小薄饼,拖炉微火熯。

或印。或饼上栽松子(1),即名松子饼。

【注释】

(1) 栽:安上,插上。

【译文】

用十两酥油,融化开后,倒入盆里,再放入七两白糖,用手摩搓得极为均匀。再用一斤白面,一起和成剂子,擀成小而薄的饼子,再放到炉子上,用小火烘烤熟透。

或者用印模压制成饼。有的在饼子上面安上松仁,就叫松子饼。

素焦饼

瓜、松、榛杏等仁(1),和白面,捣印(2),烙饼。

【注释】

(1) 榛(zhēn)杏:一种兼食用果肉和杏仁的杏,因其杏仁可比拟榛子而得名。

(2) 印:用模子压印,压制。

【译文】

用瓜子仁、松仁、榛杏仁等和白面,捣碎成泥,然后放到印模中压制好,烙熟成饼。

【点评】

用瓜子仁、松仁、榛杏仁和面做成的素焦饼,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松仁又名罗松子、海松子、红松果、松子、松元等,松仁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入肝、肺、大肠经,常用于食疗,具有健脑益智、抗衰延寿、滋阴养液、补益气血、润肤美颜、预防心血管疾病、润肠通便等功效。普通杏子的杏仁含有大量有毒、呈苦味的苦杏仁甙,可以入药,但通常不宜食用(经处理后可少量食用)。而榛杏的杏仁几乎不含苦杏仁甙,入口有清香,略带甜味,适合食用,口感良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等成分,有润肺、止咳、滑肠之功效,适合干咳无痰、肺虚久咳及便秘等症。

芋饼

生芋捣碎(1),和糯米粉为饼,随意用馅。

【注释】

(1) 芋(yù):芋艿(nǎi),俗称“芋头”。

【译文】

把生芋头捣成碎泥,与糯米粉一起和成饼,可根据个人喜好选用不同的馅心。

【点评】

芋艿的营养价值很高,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既可以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芋艿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角甙等多种成分。芋艿性甘、辛、平,入肠、胃,具有益胃、宽肠、通便散结、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对辅助治疗大便干结、甲状腺肿大、瘰疬、乳腺炎、虫咬蜂蜇、肠虫癖块、急性关节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应注意,不能擦、敷到健康皮肤,否则会引起皮炎。一旦发生,可有生姜汁轻轻擦洗即可。芋艿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煨、烤、烧、炒、烩均可。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芋艿烧肉或将芋艿切成丁块,与玉米掺在一起煮粥。应注意的是,芋艿含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滞气之弊,生食有微毒。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生则有毒,莶不可食。”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多食滞气困脾。”

韭饼荠菜同法

好猪肉细切臊子,油炒半熟或生用,韭生用,亦细切,花椒、砂仁酱拌(1)。扞薄面饼,两合拢边,熯之北人谓之“合子”。

【注释】

(1) 砂仁:又名小豆蔻,可用作香料,菜肴佐料,也常用于面食品调味。中医认为,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砂仁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合,能够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译文】

把质量好的猪肉切细成臊子,把油熬成半熟也可以用生油,再把生韭菜也切成细末,花椒、砂仁用酱拌好。擀好薄面饼,包馅,然后再对折拢边,烤熟北方地区称之为“合子”。

光烧饼即北方代饭饼

每面一斤,入油半两,炒盐一钱,冷水和,骨鲁槌扞开(1)。鏊上煿(2),待硬,缓火烧热(3)。极脆美。

【注释】

(1) 骨鲁槌:擀面杖。

(2) 鏊(ào):一种铁制的烙饼的炊具,平面圆形,中间稍凸。煿(bó):烘烤。

(3) 热:当作“熟”。

【译文】

每一斤面,放半两油,一钱炒盐,用冷水和好,再用擀面杖擀开。然后把面饼放到鏊上烤,等到饼子变硬了,再用小火烧烤,直到熟透。这样做出来的饼子极为香脆味美。

菉菉豆糕

菉豆用小磨磨,去皮,凉水过净。蒸熟,加白糖捣匀,切块。

【译文】

用小磨磨绿豆,去掉皮,再用冷水过滤淘洗干净。蒸熟之后,加进白糖,捣碎成泥,和匀,再切成块。

八珍糕

山药、扁豆各一斤,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糯米各半斤,白糖一斤。

【译文】

制作八珍糕,需要山药、扁豆各一斤,需要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糯米各半斤,还需要一斤白糖。

【点评】

八珍糕我国传统名点之一,有补中益气、开胃健脾、肥儿消疳等功效。八珍一般指茯苓、扁豆、莲子、薏苡、山药、芡实、党参、白术,也有以麦芽、藕粉替代党参、白术的。八珍糕由八珍和着粳米面或糯米面、白糖共研为细粉,蒸制而成。其中,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等功效;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茯苓有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等功效,是四君子汤的主要成分之一;扁豆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等功效;莲子有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等功效;薏苡有健脾开胃、补中去湿等功效;山药有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祛风湿等功效;芡实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补中益气、滋补强壮、和胃理气、开胃进食等功效;麦芽有消食和中、去积除胀等功效;藕粉有养胃滋阴、祛瘀生新、消食健脾、凉血除烦、止呕止泻等功效。

栗糕

栗子风干剥净,捣碎磨粉,加糯米粉三之一,糖和,蒸熟,妙。

【译文】

栗子风干,剥开后处理干净,捣碎,磨成粉,然后加进糯米粉,其用量为栗子粉的三分之一,用糖和,蒸熟,味道很是美妙。

水明角儿

白面一斤,逐渐撒入滚汤,不住手搅成稠糊。划作一二十块,冷水浸至雪白,放稻草上拥出水(1)。豆粉对配(2),作薄皮包馅,蒸,甚妙。

【注释】

(1) 拥出水:把水挤出来、渗出来。

(2) 对配:对半放入。对,本指平均分成两份,这里指面粉、豆粉的分量对等、对半。配,本指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这里指把豆粉放入面粉。

【译文】

一斤白面,逐渐撒到滚开的水里,不停手地搅拌成黏稠的面糊。将面糊划割成一二十块,用冷水浸泡,直到面糊变得雪白,再放到稻草上,把水挤出来。用等量的豆粉掺到面糊里进行调和,作成薄皮,包好馅,蒸熟,味道美不可言。

进食图

【点评】

这里介绍的水明角儿的制作方法,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也有记载:“白面一斤,用滚汤内,逐渐撒下,不住手搅成稠糊。分作一二十块,冷水浸至雪白,放桌上拥出水。入豆粉对配,扞作薄皮,内加糖果为馅,笼蒸食之,妙甚。”据《遵生八笺》、《食宪鸿秘》的记载,“水明角儿”就是一种有馅的烫面蒸饺。而清代童岳荐《调鼎集》提到馄饨有六品,除“汤馄饨”、“蒸馄饨”、“苏州馄饨”等等之外,还有“水明角儿”。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饺子和馄饨弄得混淆不清,然饺子重在吃馅,馄饨重在喝汤,两两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油儿

白面入少油,用水和剂,包馅,作儿(1),油煎馅同“肉饼”法。

【注释】

(1) (jiá):饼。

【译文】

面粉里放入少量的油,用水和成剂子,包上馅,做成,用油煎熟油馅的做法和“肉饼”馅的做法一样。

面鲊(1)

麸切细丝一斤(2),杂果仁细料一升,笋、姜各丝,熟芝麻、花椒二钱,砂仁、茴香末各半钱,盐少许,熟油拌匀。

或入锅炒为虀(3),亦可。

【注释】

(1) 面鲊(zhǎ):鲊,本指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这里指用面筋等加盐和其他佐料拌制的菜,可以贮存较长时间。

(2) 麸(fu):麸子,也称“麸皮”,小麦磨面过箩后剩下的皮,这里指面筋。

(3) 虀(ji):同“齑”,本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这里指把面筋等炒成细碎的菜。

【译文】

一斤切成细丝的面筋,一升杂果仁做成细料,笋、姜各自做成丝,熟芝麻、花椒各二钱,砂仁、茴香末各半钱,少量的盐,用已熬熟的油拌匀。

有人把面筋等材料放到锅里,炒成细碎的菜,也是可以的。

【点评】

“鲊”作为一种食品出现很早,最早是以鱼为原料的。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中就记有:“鲊,菹也,以盐、米酿鱼以为菹,熟而食之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鲊的做法:鲤鱼切片,撒盐,压去水,摊瓮中,加饭(已拌有茱萸、橘皮与酒)于其上,一层鱼,一层饭,以箬封口。东晋时期,鲊已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陶侃年轻时作鱼梁吏,送给母亲一陶罐鲊,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他不该假公济私;谢玄也曾把钓到的鱼做成鲊远寄爱妻。到了宋代,食鲊之风最盛,也出现了不以鱼为原料的“黄雀鲊”、“鲜鹅鲊”等。在本书中,用精猪肉、鸡肉、羊肉、蛏子等做成的“鲊”还是古代鱼鲊的延续,同时还出现了面鲊、笋鲊以及以用熟透了的桃子为原料的“鲊”。这后一种则是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主要是为了便于贮存,也别有风味。

面脯(1)

蒸熟麸,切大片,香料、酒、酱煮透,晾干,油内浮煎。

【注释】

(1) 面脯(fu):面筋干。脯,本指肉干或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

【译文】

蒸熟的面筋,切成大一点的片状,用香料、酒、酱一起煮到烂透,取出来晾干,再放到油里浮煎一下。

响面筋

面筋切条,压干,入猪油炸过,再入香油炸。笊起(1),椒盐洒拌。入齿有声。不经猪油,不能坚脆也。

制就,入糟油或酒酿浸食(2),更佳。

【注释】

(1) 笊(zhào)起:用笊篱将油锅中的面筋捞出来。笊,即笊篱。用竹篾或铁丝、柳条编成蛛网状供捞物沥水的器具。

(2) 糟油:中国传统食品,以糟汁、盐、味精为料,调匀后为咖啡色咸香味。可用来拌食禽、肉、水产类原料。酒酿: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可以单独吃,也可以作调料用。味甘辛,性温,有益气、生津、活血、发痘等功效。

【译文】

面筋切成条,压干水分,先放到猪油里炸,再放进香油里炸。用笊篱把面筋捞出来,洒上花椒末和食盐,拌匀。吃起来酥脆有声。如果不经猪油炸过,面筋就不结实不酥脆。

炸好面筋之后,放到糟油或者酒酿中浸泡,吃起来味道更好。

薰面筋

细麸切方寸块,煮一过,榨干,入甜酱内一二日取出,抹净。用鲜虾煮汤虾多水少为佳。用虾米汤亦妙,加白糖些少,入浸一宿或饭锅顿(1),取起,搁干炭火上微烘干,再浸虾汤内,取出再烘干。汤尽,入油略沸,捞起,搁干,薰过收贮(2)。

虾汤内再加椒、茴末。

【注释】

(1) 顿:用同“炖”。

(2) 薰:同“熏”。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饺子、点心

【译文】

磨细的麸子作成面筋,切成一寸见方的方块,用水煮过后,把里面的水分压干,放到甜酱内一两天,然后取出,并把面筋块上的甜酱抹干净。用鲜虾煮汤虾子多一些,水少一些为好。用虾米煮的汤也不错,加进少许白糖,然后把面筋放入虾汤中浸泡一夜或者用饭锅炖,捞出来,搁到干炭火上用微火烘干,再浸泡到虾汤里,捞出来再烘干。虾汤用干净了后,把面筋放到油里略微炸一下,捞出来,再搁到干炭上用微火烘干,熏过之后就储放起来。

虾汤内再加上些花椒、茴香末也是可以的。

【点评】

在烹饪行业,熏制分为生熏和熟熏两种。生熏是将加工好的原料,用调料浸渍一定时间,放入熏锅里,利用熏料(木屑、茶叶、甘蔗皮、砂糖等)起烟熏制。熟熏的原料绝大部分都是经过蒸、煮、炸等方法处理的熟料。熏制菜肴的特点在于,其色泽美观光亮、且具有熏料的特殊芳香气味。

馅料

核桃肉、白糖对配,或量加蜜或玫瑰、松仁、瓜仁、榛杏。

【译文】

核桃肉、白糖对半放入,或酌量加放蜂蜜,或是加放玫瑰、松仁、瓜仁、榛杏仁也可以。

糖卤凡制甜食,须用糖卤。内府方也

每白糖一斤,水三碗,熬滚。白绵布滤去尘垢,原汁入锅再煮,手试之,稠粘为度。

【译文】

每一斤白糖,放三碗水,熬得滚开。用白棉布过滤掉灰尘、污垢。将原来的汁液放到锅里再煮,用手试一下,要以又稠又粘作为糖卤的标准。

制酥油法

牛乳入锅熬一二沸,倾盆内冷定,取面上皮。再熬,再冷,可取数次皮。将皮入锅煎化,去粗渣收起,即是酥油。留下乳渣,如压豆腐法压用。

【译文】

把牛乳放到锅里熬滚开一两次,然后倒到盆里,放冷,取牛乳表面的一层皮。再把牛乳放到锅里熬滚开,倒到盆里再放冷,可以多次取用牛乳表皮。然后把这些牛乳表皮放到锅里煎化,去掉粗糙的乳渣后收起来,就是酥油。把乳渣留下来,可以像压制豆腐那样进行压制、食用。

【点评】

酥油古代又称“苏”、“酪苏”、“马思哥油”、“白酥油”等,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关于制酥油的方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朱权《臞(qú)仙神隐》等书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载。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铩国》记载:“断食之体,出定便谢,宜以酥油灌注,令得滋润,然后鼓击,警悟定心。”

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黄牛、山羊酥油性微寒,有凉息风热、调理肠胃、润泽肌肤等功效;牦牛、绵羊酥油性微热,有祛风寒、补五脏、益气血等功效,可用于大便干燥、便秘、肺痿咳喘等症。总的来说,酥油能够增加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润滑结缔组织,增加灵活性,改善脑部功能和记忆力,并将草药的药性运送到全身的组织内。一般人均可食用,特别适合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儿童食用,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忌食,孕妇和肥胖者应尽量少食或不食。酥油在提炼的过程中已去除了原料的乳蛋白,也是乳糖不耐症者极好的替代乳品。

乳滴南方呼焦酪

牛乳熬一次,用绢布滤冷水盆内。取出再熬,再倾入水,数次,膻气净尽(1)。入锅,加白糖熬热,用匙取乳滴冷水盆内水另换,任成形象。或加胭脂、栀子各颜色(2),美观。

【注释】

(1) 膻(shān)气:指牛乳的气味。膻,繁体为“羶”,本义为羊臊气。

(2) 胭脂:也作“燕支”,一种红色的花,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可用作红色染料。栀(zhi)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白花,有浓香。果实卵形,可入药,也可作黄色染料。

【译文】

把牛乳熬开一次,用绢布过滤掉杂质,倒到冷水盆里。然后再放到锅里熬煮,再经过滤放到冷水中,如此数次之后,牛乳的腥味就去除干净了。将熬好的牛乳放到锅里,加进白糖熬熟,再用汤匙把牛乳一滴一滴滴到冷水盆里冷水要另外更换过的,任由乳滴成形。也可以加上胭脂、栀子等颜色,增加美观。

阁老饼

邱琼山(1):尝以糯米淘净,和水粉,沥干(2),计粉二分,白面一分。其馅随用。熯熟为供。软腻,甚适口。

【注释】

(1) 邱琼山:即邱濬,字仲深,号琼山,别署赤玉峰道人,海南琼山人,明朝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弘治八年(1495)卒,谥文庄,世称邱文庄公。撰有《续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补》、《较正幼学须知成语考》等,参修《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2) 沥(lì)干:滤干,漉干。

【译文】

明代邱琼山有个烹饪方子:曾把糯米淘净,和水磨成粉,滤干之后,以二比一的用量,把米粉和白面和在一起。做饼子用什么馅,可以随意选用。烤熟之后就可供食用了。很是酥软细腻,口感很是合适。

【点评】

糕饼以阁老为名,或因其烹饪方法传自邱琼山。所谓“阁老”,是对邱琼山的敬称。在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皆敬称为阁老。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两省(中书省、门下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三《杨绾传》记载:“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科,归阁老者五之四。”五代、宋元时期,也用作对宰相的称呼。明清以降,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清代赵翼《陔余丛考·阁老》记载:“苏州有阁老坊,乃吴匏庵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文渊掌诰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玫瑰饼

玫瑰捣去汁,用滓(1),入白糖,模饼。

玫瑰与桂花去汁而香不散。他花不然。

野蔷微、菊花及叶俱可去汁。

“桂花饼”同此法。

【注释】

(1) 滓:指玫瑰花捣成的泥。

【译文】

把玫瑰花瓣捣碎成泥,过滤掉汁液,和入白糖,然后用印模压制成饼。

玫瑰花泥、桂花泥过滤掉汁液后,香味不会飘散。而其他的花则不会这样。

野蔷薇花、菊花的花瓣和叶子都可以做成泥然后过滤掉汁液。

“桂花饼”的做法和“玫瑰饼”的做法是一样的。

菊饼

黄甘菊去蒂(1),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加梅卤成膏,不枯,可久。

【注释】

(1) 黄甘菊:黄菊和甘菊。

【译文】

把黄菊和甘菊的花蒂去掉,捣成泥,过滤掉汁液,和入白糖,拌匀,用印模压制成饼。

加入梅卤,制成菊膏,不容易干枯,可以放较长时间。

【点评】

黄菊秋月开花似小球状,数花成簇,金黄色,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黄菊味道较苦,清热能力强,具有疏风散热、清凉解毒等功效,可用于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甘菊花瓣纯白细小,味微苦、甘香,具有帮助睡眠、平肝明目、润泽肌肤等功效。中国古代有以菊代茶的习惯,南宋陆游《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诗曰:“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甘菊茶也有长期保健作用。

山查膏

冬月山查(1),蒸烂,去皮、核,净。每斤入白糖四两,捣极匀,加红花膏并梅卤少许,色鲜不变。冻就,切块,油纸封好。外涂蜂蜜,磁器收贮,堪久。

【注释】

(1) 山查:果名,也作“山楂”、“山樝”、“山柤”。

【译文】

取冬天的山楂,蒸到烂熟,去掉皮、核,过滤干净。每一斤山楂放四两白糖,捣碎并搅拌特别均匀,加入少量的红花膏和梅卤,色泽鲜艳不变。冷冻过后,切成块状,用油纸密封好。外面再涂上蜂蜜,放入瓷器中收藏起来,可以放置很久。

梨膏或配山查一半

梨去核,净,捣出自然汁,慢火熬如稀糊。每汁十斤,入蜜四斤,再熬,收贮。

【译文】

把梨去掉核,过滤干净,捣碎,流出自然汁液,用慢火熬,直到如同稀糊。每十斤梨汁,放入四斤蜂蜜,再用慢火熬成稀糊状,然后收藏起来即可。

乌葚膏

黑桑葚取汁(1),拌白糖晒稠。量入梅肉及紫苏末(2),捣成饼,油纸包,晒干,连纸收。色黑味酸,咀之有味。雨天润泽,经岁不枯。

【注释】

(1) 黑桑葚:颜色发黑的桑葚。

(2) 紫苏:指紫苏叶,别名苏叶。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肺经二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可供膳食,也可供入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译文】

取黑桑葚的汁液,拌入白糖,晒成稠糊。酌量加入梅肉和紫苏末,捣碎制成饼状,然后用油纸包好,晒干,连纸一同收藏起来。乌葚膏色泽乌黑而味道酸甜,咀嚼起来很有味道。遇到雨天,会变得湿润有光泽,经年不干。

【点评】

成熟的桑葚质油润,味甜汁多,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可食用鲜果,也可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葚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桑葚也被称为“民间圣果”。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有滋补强壮、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养心益智等功效,可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唐代李绩、苏敬等纂《唐本草》记载:“单食,主消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但脾胃虚寒便溏者忌食。

核桃饼

核桃肉去皮,和白糖,捣如泥,模印。稀不能持。蒸江米饭,摊冷,加纸一层,置饼于上一宿,饼实而米反稀。

【译文】

核桃仁去掉皮,和入白糖,捣碎成泥,用印模压制成饼。饼子稀软,用手拿不起来。取蒸熟的江米饭,摊开晾凉,上面铺上一层纸,把核桃饼放到纸上放置一夜,饼子硬实而米饭反倒稀软了。

橙膏

黄橙四两,用刀切破,入汤煮熟。取出,去核捣烂,加白糖,稀布滤汁(1),盛磁盘,再顿过。冻就,切食。

【注释】

(1) 稀布:“(chi)布”之误,指细葛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细葛也。”

【译文】

四两黄橙,用刀子切破,放到开水中煮熟。取出来后,去掉核仁,捣烂,加入白糖,用细葛布过滤出汁液,盛放在瓷盘当中,再炖一下。冷冻过后,就做成了橙膏,可以切开食用。

莲子缠

莲肉一斤,泡,去皮、心,煮熟。以薄荷霜二两、白糖二两裹身,烘焙干(1),入供。

杏仁、榄仁(2)、核桃同此法。

【注释】

(1) 焙(bèi):用微火烘烤。

(2) 榄仁:橄榄仁。

【译文】

一斤莲子,放入水中泡一段时间,去掉皮、心,煮熟。用二两薄荷霜、二两白糖裹在莲子上面,然后用微火烘烤,取出来即可供膳食。

杏仁、橄榄仁、核桃仁的做法,和莲子的做法一样。

芟什麻南方谓之“浇切”

白糖六两、饧糖二两(1),慢火熬。试之稠粘,入芝麻一升,炒面四两,和匀。案上先洒芝麻,使不粘,乘热拨开,仍洒芝麻末,骨鲁槌扞开,切象眼块。

【注释】

(1) 饧(xíng)糖:麦芽糖,糖稀。

【译文】

六两白糖、二两糖稀,用慢火熬煮。试着又稠又粘时,再放入一升芝麻、四两炒面,然后调和均匀。在案板上面先撒上一层芝麻,使案板不粘,趁热把面团摊开,然后再撒上一层芝麻末,用擀面杖擀平,切成象眼块。

【点评】

明清时期,人们对饴糖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饴糖来为肉饼煎色刷面,使煎制的肉饼色味俱全,也可以把饴糖数块放入老鸡汤一起煮来提味。这里的“芟(shān)什麻”则是用饴糖与其他食品原料一起做成美味的小食,与现在的芝麻糖有点相似,扬州、镇江、上海等地人们称它为“浇切”、“浇切糖”,有时也写作“交切糖”。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也记载有“芟什麻方”,其做法是:“糖卤下小锅,熬至有丝。先将芝麻去皮晒干,或微炒干,随手下在糖内,搅匀,和成一处,不稀不稠。”但如何做成甜食点心,高濂并没有进一步予以叙述,《食宪鸿秘》则给予了完整的说明,即必须用“白糖六两、饴糖二两”。制作“芟什麻”,放糖是有讲究的,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甜食点心才可以又甜又粘。

上清丸

南薄荷一斤,百药煎一斤(1),寒水石煆(2)、元明粉、橘梗、诃子肉、南木香、人参、乌梅肉、甘松各一两(3),柿霜二两(4),细茶一钱,甘草一斤,熬膏。或加蜜一二两熬,和丸,如白果大(5)。每用一丸,噙化。

【注释】

(1) 百药煎:中药的一种,是由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

(2) 煆(xiā):火气猛烈。

(3) 诃(hē)子肉:也称“藏青果”,是中药收敛剂中的一味常用药。

(4) 柿霜:柿子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

(5) 白果:即“银杏”,又称公孙树,个如杏核大小,色洁白如玉,其味甘、苦、涩,过食容易引起腹泻。

【译文】

一斤南薄荷,一斤百药煎,烧热的石膏、玄明粉、橘梗、诃子肉、南木香、人参、乌梅肉、甘松各一两,二两柿霜,一钱细茶,一斤甘草,熬煮成膏。也可以加上一二两蜂蜜熬,和成丸子,如同白果一般大小。每次食用一丸,含在口中让它慢慢化掉。

【点评】

这是一剂以清火为主的丸药。

薄荷性凉,味甘辛,入肺经、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百药煎味酸,涩,微甘,性平,入心、肺、胃经。多内服,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血止汗等功效,主要用于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治疗与调理。寒水石即石膏。其味辛、咸,性大寒,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窍消肿等功效。可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等症。元明粉即“玄明粉”,芒硝经风化干燥制得。性味辛咸,寒,无毒,入胃、心、肺、大肠经,具有泻热通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清肺解暑、消积和胃等功效,可用于实热积滞、大便不通、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痈疽肿毒等症。诃子肉味苦、酸、涩,性平,入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下气降火、利咽等功效,可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等症。南木香味辛性温,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燥湿化痰的功效,可供膳食,也可入药,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甘松味辛、甘,性温,入脾、胃经,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胃痛、腹痛、脚气等症。柿霜味甘、性平,有清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平嗽等功效,可用于化痰止咳、心热咳嗽、反胃咯血、痔漏出血、润声喉、杀虫等。

薄荷

紫苏

梅苏丸

乌梅肉二两(1),干葛六钱、檀香一钱、苏叶三钱、炒盐一钱、白糖一斤(2),共为末。乌梅肉捣烂,为丸。

【注释】

(1) 乌梅:梅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其外皮呈黑褐色。

(2) 苏叶:指紫苏叶。

【译文】

准备二两乌梅肉,把六钱干葛、一钱檀香、三钱苏叶、一钱炒盐、一斤白糖,放到一起研磨成细末。再把乌梅肉捣烂,和入研磨好的细末,做成丸子。

【点评】

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梅味酸、涩,性平,入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可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等症。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北宋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紫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苏有数种,有水苏、白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紫苏叶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肺经二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可供膳食,也可供入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蛇、痈疮之毒。民间常用鲜紫苏叶和嫩姜捣烂加盐拌白切猪肉、白切鸭肉食用,或用鲜紫苏叶加大蒜头、炒盐捣烂为凉拌菜食用,或用鲜苏叶煎炒田螺,一方面取其芳香辟腥,另一方面取其行气健胃、发汗祛寒、解毒等作用。紫苏的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香茶饼

甘松、白豆蔻、沉香、檀香、桂枝、白芷各三钱(1),孩儿茶、细茶、南薄荷各一两(2),木香、藁本各一钱(3),共为末。入片脑五分(4),甘草半斤,细锉(5)。水浸一宿,去渣,熬成膏,和剂。

【注释】

(1) 沉香:沉香或白木香所分泌油脂的脂膏凝结,多呈黑色,气味芳香,置于水中能下沉,故名沉香。檀香:檀香树干的心材,气味极香,可制器物,也可入药。桂枝:肉桂的干燥嫩枝。白芷(zhi):简称“芷”,也称“辟芷”,根可入药。

(2) 孩儿茶:即“儿茶”,儿茶树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3) 藁(gǎo)本:藁木的干燥根茎及根。

(4) 片脑:又名羯婆罗香、龙脑香,俗称冰片,为龙脑树树脂的结晶体。

(5) 锉(cuò):用锉刀磋磨。

【译文】

甘松、白豆蔻、沉香、檀香、桂枝、白芷各三钱,儿茶、细茶、薄荷各一两,木香、藁本各一钱,放到一起研磨成细末。再放五分片脑,半斤甘草切细。放到水里浸泡一夜,过滤掉渣子,然后熬煮成膏,和成剂子。

【点评】

香茶饼有清热散寒、理气通窍、止痛开胃的作用。

白豆蔻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消食暖胃等功效,可用于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等症。沉香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肾、肺经,有降气温中、暖肾助阳等功效,可用于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等症。檀香味辛、性温,有理气止痛、开胃等功效。桂枝味辛、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等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蓄水、水肿、心悸、奔豚等症。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胃经,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等功效。孩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入肺经,有清热、生津、止血等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皮肤湿疹、口疮、扁桃体炎等。藁本味辛,性温,入膀胱经,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痹痛、肢节疼痛等症。片脑俗称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可入药。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等功效,可用于目翳、风热上攻头目、头脑疼痛、风热喉痹、中风牙闭、牙齿疼痛、内外痔疮等症。

儿茶

甘草

酱之属

合酱

今人多取正月晦日合酱(1)。是日偶不暇为,则云:“时已失(2)。”大误也。按:古者王政重农,故于农事未兴之时,俾民乘暇备一岁调鼎之用(3),故云“雷鸣不作酱”,恐二三月间夺农事也。今不躬耕之家,何必以正晦为限,亦不须避雷,但要得法耳(4)李济翁《资暇录》(5)。

【注释】

(1) 正月晦(huì)日合酱:在正月最后一天制酱。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月尽之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晦,月尽也。”东汉王充《论衡·四讳》记载:“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合酱,制酱。

(2) 时已失:时机已经失去。时,时机。

(3) 俾(bi):使。调鼎:烹调食物。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4) 得法:获得正确的方法或找到窍门。

(5) 李济翁《资暇录》:指以上所述出自李济翁的《资暇录》。李济翁,即唐代李匡乂。《资暇录》,又名《资暇集》,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

【译文】

现在人们大多习惯选择在正月的最后一天来制酱。如果当天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制酱,就会说:“制酱的时机已经失去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按:过去王政重视农业生产,所以在农忙还没有开始的时候,督促百姓趁着闲暇,来准备烹调食物一年所需的调和,也因此有所谓“雷鸣不作酱”之说,这是担心在农历二三月之间与农忙争夺时间的原因啊。现在对于一些并不亲自从事农耕的人家来说,何必以正月的最后一天作为期限?也并不一定要避忌雷鸣,只是需要方法得当而已见李济翁《资暇录》。

【点评】

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酱也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晋代陶弘景据汉、魏名医用药,增益《神农本草经》而成《名医别录》,以酱入药,认为酱有“除热,止烦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的功用。宋代陈日华《经验方》记载:“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猘(zhì)犬咬及汤、火伤灼未成疮者,有效。中砒毒,调水服即解。”用酱治疗烫伤、蚊虫叮咬、皮肤炎肿等病症,是历史上中国百姓的习用方法。

飞盐

古人调鼎(1),必曰盐梅(3)。知五味以盐为先(3)。盐不鲜洁,纵极烹饪无益也。用好盐入滚水泡化,澄去石灰、泥滓,入锅煮干,入馔不苦。

【注释】

(1) 调鼎:烹调食物。

(2) 必曰盐梅:必用盐和梅。《尚书·说命下》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3) 以盐为先:以盐为首。先,首要,根本。

【译文】

古人烹调食物,一定需要使用盐和梅。要知道,五味以盐为首。盐不新鲜清洁,即使极尽烹饪的技艺,也是枉然。用好的盐,放入滚烫开水中泡化,澄去石灰和泥渣,再放到锅里煮干,用这样的盐来烹调食物,味道不苦。

甜酱

伏天取带壳小麦淘净(1),入滚水锅,即时捞出。陆续入,即捞,勿久滚。捞毕,滤干水,入大竹箩内,用黄蒿盖上。三日后取出,晒干。至来年二月再晒。去膜播净(2),磨成细面,罗过(3),入缸内。量入盐水,夏布盖面(4),日晒成酱。味甜。

【注释】

(1) 伏天:指农历“三伏天”,在小暑与大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而藏伏在地下。

(2) 播(bo):摇,簸扬。

(3) 罗过:用罗筛过。罗,本指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这里指用罗筛东西。

(4) 夏布:一种用苎(zhù)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

【译文】

在伏天将带壳的小麦淘洗干净,放到滚烫的开水锅里,马上再捞出来。随后再不断放入小麦并立即捞出,不要用滚烫开水煮太久。把小麦捞出来后,沥干水,放到大竹箩筐里,用黄蒿盖上。三天后取出来,晒干。到了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再晒一晒。去掉麦壳,簸扬干净,磨成细面,用罗筛过,放到缸里。酌量放点盐、水,用夏布盖在上面,天天晒,直到成了酱。带有甜味。

甜酱方用面不用豆

二月,白面百斤,蒸成大子,劈作大块,装蒲包内按实(1),盛箱,发黄(2)大约面百斤成黄七十五斤,七日取出。不论干湿,每黄一斤,盐四两。将盐入滚水化开,澄去泥滓,入缸,下黄。将熟,用竹格细搅过,勿留块。

【注释】

(1) 蒲包: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

(2) 发黄:将大豆发成豆黄。豆黄,用黑大豆蒸罨(yǎn)加工而成的罨黄制品。罨黄,指掩盖发酵物,保湿保温,以利霉菌发育,长成黄色孢子。这里的发黄,指的是用面罨成面黄。

【译文】

在每年农历二月,准备好一百斤白面,蒸成大子,然后切成大块,装入蒲包里,按实,再装入箱子,罨成面黄大约每一百斤面可以罨成七十五斤面黄,七天之后取出来。不论是干还是湿,每一斤面黄,用四两盐。将盐放到滚烫的开水中化开,澄去泥渣,倒入缸里,把面黄也下进去。在将熟未熟的时候,用竹格细细搅拌,不要使面黄成块。

酱油

黄豆或黑豆煮烂,入白面,连豆汁揣和使硬(1)。或为饼,或为窝。青蒿盖住,发黄。磨末,入盐汤,晒成酱。用竹篾密挣缸下半截(2),贮酱于上,沥下酱油(3),或生绢袋盛滤。

黄豆(大豆)

【注释】

(1) 揣(zhui)和:捶打调和。揣,捶击。

(2) 挣(zhèng):用力支撑。

(3) 沥(lì):滤,漉。

【译文】

把黄豆或是黑豆煮烂,放入白面,连同豆汁一起,捶打调和,使它变得硬实。可以制成饼,也可以制成窝头。用青蒿盖上,发成豆黄。把豆黄研磨成细末,放入盐水,晒成酱。用竹篾紧密排列,用力支撑在缸的下半截,把酱放到上面,沥下酱油。也可以装入生绢袋子过滤。

甜酱

白豆炒黄,磨极细粉,对面(1),水和成剂。入汤煮熟,切作糕片,合成黄子,搥碎(2),同盐瓜、盐卤层叠入瓮,泥头(3)。十个月成酱,极甜。

【注释】

(1) 对面:指掺和对半面粉。对,本指平均分成两份,这里指豆粉、面粉的分量对等、对半。

(2) 搥(chuí):敲打。

(3) 泥头:用泥密封瓮口。头,指瓮口。

【译文】

白豆炒成黄色,研磨成特别细的粉末,掺和对半的面粉,用水和成剂子。放到水中煮熟,然后捞出来切成糕片,合成黄子,搥碎,连同盐瓜、盐卤间隔叠放在瓮中,用泥密封住瓮口。十个月过后,酱就制成了,味道很甜。

一料酱方

上好陈酱五斤、芝麻二升炒、姜丝五两、杏仁二两、砂仁二两、陈皮三两、椒末一两、糖四两(1),熬好菜油,炒干,入篓(2)。暑月行千里不坏。

【注释】

(1) 上好:顶好,最好。

(2) 篓(lou):用竹篾、荆条、苇篾等编成的盛器,一般为圆桶形。

【译文】

准备好上好的陈酱五斤、芝麻二升,炒熟、姜丝五两、杏仁二两、砂仁二两、陈皮三两、花椒末一两、白糖四两,熬好菜油,一起炒干,然后放到篓子里。夏天暑月,带着它行走千里,也不容易变质。

糯米酱方

糯米一小斗,如常法做成酒,带糟(1),入炒盐一斤,淡豆豉半斤(2),花椒三两,胡椒五钱,大茴香、小茴香各二两,干姜二两。以上和匀磨细,即成美酱,味最佳。

【注释】

(1) 糟(zāo):指酒滓,做酒剩下的渣子。

(2) 豆豉(chi):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原料一般为熟的黄豆或黑豆。豆豉在古代称为“幽菽”,唐代时传入日本,称为“纳豉”。咸者可供调味,淡者可以入药。

【译文】

糯米一小斗,按照普通常用方法做成酒,连带酒糟,放入一斤炒盐,味道轻淡些的豆豉半斤,三两花椒,五钱胡椒,大、小茴香各二两,二两干姜。以上这些材料搅拌调和均匀,研磨成细末,就成了美味的酱,味道相当不错。

鲲酱虾酱同法

鱼子去皮、沫(1),勿见生水,和酒、酱油磨过。入香油打匀(2),晒、搅,加花椒、茴香晒干成块。加料及盐、酱,抖开再晒方妙。

【注释】

(1) 鱼子:指雌鱼的卵块(硬鱼子)或雄鱼的精块或精液(软鱼子),均可作食品。

(2) 香油:即芝麻油。

【译文】

鱼子去掉皮、沫,不要碰到生水,和入酒、酱油,研磨一番。再放入香油调和均匀,日晒、搅拌,放入花椒、茴香晒干成块。加上用料及盐、酱,摊开再晒才好。

【点评】

《食宪鸿秘》所介绍的鲲(kun)酱,也就是鱼子酱。鲲,一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鱼,《庄子·逍遥游》记载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一是指鱼子,《尔雅·释鱼》记载说:“鲲,鱼子。”东晋郭璞注解说:“凡鱼之子,名鲲。”鱼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其中有大量的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和核黄素,也富有胆固醇,是人类大脑和骨髓的良好补充剂、滋长剂。对于一般群体而言,多吃鱼子,不仅有利于促进发育、增强体质、健脑,而且还可起到乌发的作用。一般的鱼子,多是经过盐渍或熏制后制成鱼子酱再食用,也称为鱼籽酱。在各种鱼子酱事,以鲟鱼的硬鱼子是最佳上品。

腌雪

腊雪拌盐贮缸,入夏,取水一杓煮鲜肉,不用生水及盐、酱,肉味如暴腌(1),中边加透(2),色红可爱,数日不坏。

用制他馔及合酱俱妙。

【注释】

(1) 暴(pù)腌:腌制泡菜、鱼肉的一种初加工程序,将调料均匀地涂抹于鱼身、鱼腹后,把鱼悬挂于阴凉通风处。暴腌之后,烹法多样,可以香煎、蒸制、焖烧。

(2) 中边加透:疑是“中边如透”之误。中边,指内外、表里,意谓从里到外、由表至里。

雪竹图

【译文】

腊月的雪拌上盐贮藏在缸里,到了夏天,取一勺子雪盐水用来煮鲜肉,不用生水及盐、酱,肉的味道和暴腌的一样,从里至外都如同腌透一般,色泽红润可爱,许多天都不变质。

用来制作其他肴馔或者合酱都很美妙。

芥卤

腌芥菜盐卤,煮豆及萝卜丁,晒干,经年可食(1)。

入坛封固,埋土,三年后化为泉水。疗肺痈、喉鹅(2)。

【注释】

(1) 经年:指经年累月,经历很长时间。

(2) 肺痈:中医病名。肺部发生痈疡、咳唾脓血的病症,类于肺脓疡、肺坏疽等疾患。喉鹅:疑为“喉蛾”。中医病名,也叫乳蛾。症发时,咽部两侧咽弓、扁桃体肿胀、疼痛、糜烂,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患处很像蚕蛾,故称。

【译文】

用腌芥菜的盐卤煮豆子和萝卜丁,然后晒干,经历很长时间,仍然可以食用。

把腌芥菜的盐卤倒入坛中密封,埋到土里,三年之后化为泉水。能够治疗肺痈、喉蛾。

【点评】

芥(jiè)菜,别名刈菜、大菜、大芥、芥子。按用途来分,芥菜主要可以分为叶用(如“雪里蕻”)、茎用(如“榨菜”)、根用(如“大头菜”)三类,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在台湾地区,还是过年的一道应景年菜。芥菜味辛性温,有宣肺祛痰、温中利气等功效,可用于咳嗽痰滞、寒饮内盛等症。芥菜种子称芥子,色黄而味辛辣,有温中散寒、利气祛寒、通络止痛、消肿解毒等功效,可用于呕吐、咳嗽、喘咳、关节麻木、跌打、痛经、阴疽肿毒等症。芥子磨成粉末,称“芥末”,具辛烈性杀菌作用,可作调味品,少量可增进食欲;也可入药,是皮肤发赤及抗刺激药,能消散痛肿瘀血,可用于肋膜疼痛、肺炎、支气管炎、风湿病及神经痛。

笋油

南方制咸笋干,其煮笋原汁与酱油无异,盖换笋而不换汁故。色黑而润,味鲜而厚,胜于酱油,佳品也。山僧受用者多,民间鲜制。

【译文】

南方地区制作咸笋干,煮笋时的原汁和酱油没有什么差别,可能是只换笋子但不换汁的缘故。这种笋油色泽乌黑光润,味道鲜美醇厚,比酱油还要略胜一筹,真是美味。山间僧人多用笋油来烹饪,而普通民间很少制作。

神醋六十五日成

五月二十一淘米,每日淘一次,淘至七次,蒸饭。熟,晾冷,入坛,用青夏布扎口,置阴凉处。坛须架起,勿着地。六月六日取出,重量一碗饭(1)、两碗水入坛。每七打一次(2),打至七次煮滚。入炒米半斤,于坛底装好,泥封。

【注释】

(1) 重(chóng)量(liáng):重新量取。

(2) 每七:每七天。

【译文】

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淘米,每天淘一次,总共淘七次,用来蒸饭。饭熟后,取出来晾凉,放到坛子里,用青色夏布扎紧坛口,置于阴凉的地方。坛子一定要架空,不要着地。农历六月初六取出来,重新量取一碗米饭、两碗水倒入坛子。每七天搅拨一次,搅拨七次之后,再煮到滚开。事先倒入半斤炒米铺平坛底,再把煮好的米装好,用泥密封坛口。

醋方

老黄米一斗,蒸饭,酒曲一斤四两(1),打碎,拌入瓮。一斗饭,二斗水。置净处,要不动处,一月可用。

【注释】

(1) 酒曲:酿酒用的发酵物。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在曲霉淀粉酶的强力作用下,米的淀粉糖化,可以用来作为糖的原料,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

【译文】

准备好一斗陈黄米,蒸熟成饭,再把一斤四两酒曲搅碎,拌和好放入瓮中。每一斗米饭,配两斗水。瓮要置放在干净的、不会晃动的地方,一个月过后,就可以食用了。

大麦醋

大麦仁,蒸一斗,炒一斗,晾冷。用曲末八两拌匀,入坛。煎滚水四十斤注入,夏布盖。日晒,时移向阳(1)。三七日成醋(2)。

【注释】

(1) 时移向阳:不时移动坛子,使之朝向太阳。时,时而,不定时。

(2) 三七日:二十一天。

【译文】

大麦仁,一斗蒸熟,一斗炒熟,晾凉。然后用八两酒曲末搅拌均匀,放到坛子里。再倒入四十斤滚烫的开水,用夏布盖好。天天晒,并不时移动坛子,让太阳能够直射到。二十一天过后,大麦醋就制成了。

神仙醋

午日起(1),取饭锅底焦皮,捏成团,投筐内悬起。日投一个,至来年午日,搥碎,播净(2),和水入坛,封好。三七日成醋,色红而味佳。

尝醋

【注释】

(1) 午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日,又称端阳节。

(2) 播(bo):摇,簸扬。

【译文】

自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开始,取米饭锅底的锅巴,揉捏成团,放进筐子里,筐子要悬挂起来。每天投一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取出来全部捣碎,簸扬干净,和水放到坛子里,密封好。二十一天过后,神仙醋就制成了,色泽红润,味道美妙。

收醋法

头醋滤清(1),煎滚入坛。烧红火炭一块投入,加炒小麦一撮。封固,永不败(2)。

【注释】

(1) 头醋:初制未掺水的醋,味极酸。

(2) 败:腐烂,变质。

【译文】

头醋过滤掉杂质,煮得滚开倒入坛子中。取一块烧红的火炭投放进去,再加一撮炒熟的小麦。密封结实,一直都不会变质。

甜糟

上白江米二斗,浸半日,淘净,蒸饭,摊冷,入缸。用蒸饭汤一小盆作浆,小曲六块,捣细罗末(1),拌匀用南方药末更妙。中挖一窝,周围按实,用草盖盖上(2),勿太冷太热。七日可熟。将窝内酒酿撇起,留糟。每米一斗,入盐一碗,橘皮细切,量加。封固,勿使蝇虫飞入。听用(3)。

或用白酒甜糟。每斗入花椒三两、大茴二两、小茴一两、盐二升,香油二斤拌贮。

【注释】

(1) 罗末:用罗筛成细末。

(2) 草盖:指草帘,一般是用稻草或麦秸手工编制而成。

(3) 听用:听候使用。

【译文】

取两斗精白的江米,用水浸泡半天,淘洗干净,蒸熟成米饭,摊开晾凉,放入缸里。取蒸饭的开水一小盆用作比较浓稠的浆液,再把六小块酒曲捣碎研细罗筛成末,与蒸饭一起搅拌均匀用南方的药末更好。在蒸饭中心部位挖一个小坑,周围捺按结实,用草帘子盖上缸口,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热。七天之后,就差不多发酵成熟了。将小坑里的酒酿撇出来,把酒糟留下来。每一斗米,放盐一碗,把橘子皮切成细末后,酌量加放。把缸密封结实,不要让蝇虫飞进去。随时听候使用。

或者用白酒甜糟。每斗甜糟放入三两花椒、二两大茴香、一两小茴香、二升盐,二斤香油拌匀贮存。

制香糟

江米一斗,用神曲十五两(1),小曲十五两,用引酵酿就。入盐十五两,搅转,入红曲末一斤(2),花椒、砂仁、陈皮各三钱,小茴一钱,俱为末,和匀,拌入,收坛。

【注释】

(1) 神曲:辣蓼(liǎo)、青蒿、杏仁等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而形成的曲剂,创自汉代名医刘义。神曲味甘、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说,神曲主治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症。“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妇宜少食”。十五两:约合今九两四钱,古代以十六两为一斤。

(2) 红曲:用煮熟粳(jing)米调和酒曲,密封使其发热而成,色鲜红。红曲味甘性温,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供药食两用。《本草纲目》记载说,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记载:“忌同神曲,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

明卢和《食物本草·红曲酒、暹罗酒》

【译文】

一斗糯米,配十五两神曲、十五两小曲,用引酵酿制成酒糟。放入盐十五两,不断地搅拌旋转,再放入一斤红曲末,花椒、砂仁、陈皮各三钱,小茴香一钱,都要研磨成细末,然后调和均匀,拌到糟里,密封坛口,贮存起来。

糟油

做成甜糟十斤、麻油五斤、上盐二斤八两、花椒一两,拌匀。先将空瓶用稀布扎口(1),贮瓮内,后入糟封固。数月后,空瓶沥满,是名“糟油”。甘美之甚。

【注释】

(1) 稀布:“(chi)布”之误,指细葛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细葛也。”

【译文】

做好的甜糟十斤、麻油五斤、上等的盐二斤八两、花椒一两,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先将空瓶用细葛布扎住瓶口,贮藏在瓮里,然后把糟放进去,密封严实。几个月过后,空瓶渗满,就是糟油,其味甘美至极。

【点评】

糟油是中国传统食品,以糟汁、盐、味精为料,调匀后为咖啡色咸香味,可用来拌食禽、肉、水产类原料。糟油具有提鲜、解腥、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清代袁牧《随园食单》记载:“糟油出太仓,愈陈愈佳。”各种糟油中,以太仓糟油稍胜一筹,色味俱胜,始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时在《食宪鸿秘》刊印之后,由开酱园、酿酒的商人李梧江在米酒中加入辛香料及佐料封缸一年制成。

制芥辣

芥子一合(1),入盆擂细(2)。用醋一小盏,加水和调,入细绢挤出汁,置水缸凉处。临用,再加酱油、醋调和。甚辣。

【注释】

(1) 芥子:芥菜的种子。合(gě):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擂(léi):研磨。

【译文】

准备一合芥子,放入盆里,研磨成细末。用一小杯醋,加上水调和,放到细绢布里挤出汁,然后把芥子置放在水缸里冰凉的地方。临到取用的时候,再加酱油、醋调和,特别辛辣。

梅酱

三伏取熟梅,捣烂,不见水,不加盐,晒十日。去核及皮,加紫苏,再晒十日,收贮。用时,或入盐,或入糖。梅经伏日晒,不坏。

【译文】

三伏天时取来熟透的梅子,捣烂成泥,不能碰到水,也不放盐,曝晒十天。去掉核仁和皮,加进去紫苏,再曝晒十天,然后收藏贮存起来。使用的时候,可以放盐,也可以放糖。梅子经过伏天的曝晒,不会变质。

咸梅酱

熟梅一斤,入盐一两,晒七日。去皮、核,加紫苏,再晒二七日(1),收贮。点汤(2),和冰水,消暑。

【注释】

(1) 二七日:十四天。

(2) 点汤:以沸水冲泡。

【译文】

一斤熟透的梅子,配入一两盐,曝晒七天。拣去皮、核仁,加进去紫苏,再曝晒十四天,收藏贮存起来。用沸水冲泡,或是调和冰水,能够消暑解渴。

甜梅酱

熟梅,先去皮,用丝线刻下肉(1),加白糖拌匀。重汤顿透(2),晒一七收藏。

【注释】

(1) 刻下:划下。刻,本指用刀具雕刻、挖掘,这里指用丝线划刻。

(2) 重汤:指隔水蒸煮的烹饪之法。

【译文】

熟透的梅子,先去掉皮,用丝线划下梅肉,加入白糖搅拌均匀。用隔水蒸煮的方法炖透,然后曝晒七天的时间,收藏起来。

梅卤

腌青梅卤汁,至妙。凡糖制各果,入汁少许,则果不坏而色鲜不退。此丹头也(1)。代醋拌蔬,更佳。

【注释】

(1) 丹头:道教指精炼而成的丹药。这里指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

【译文】

腌制青梅的卤汁,特别奇妙。但凡用糖加工制作的各类瓜果,放入少量梅卤后,则果实不变质,而且色泽鲜艳如初不退。这真可谓是“丹头”啊。用梅卤代替醋来拌蔬菜,效果更好。

豆豉大黑豆、大黄豆俱可用

大青豆一斗浸一宿(1),煮熟。用面五斤缠衣(2)。摊席上晾干。楮叶盖(3),发中黄(4)。淘净、苦瓜皮十斤去内白一层,切作丁。盐腌,榨干,飞盐五斤或不用,杏仁四升约二斤。煮七次,去皮、尖。若京师甜杏仁,泡一次,生姜五斤刮去皮,切丝。或用一二斤,花椒半斤去梗目,或用两许,薄荷、香菜、紫苏叶五两三味不拘(5)。俱切碎,陈皮半斤或六两去白,切丝,大茴香、砂仁各四两或并用小茴四两、甘草六两,白豆蔻一两或不用,草果十枚(6)或不用,荜拨、良姜各三钱(7)或俱不用,官桂五钱(8),共为末,合瓜、豆拌匀,装坛。用金酒、好酱油对和加入,约八、九分满。包好。数日开看,如淡,加酱油;如咸,加酒。泥封固,晒。伏制秋成(9),味美。

【注释】

(1) 宿(xiu):夜。

(2) 缠衣:指用面粉将大青豆裹住。

(3) 楮(chu)叶:楮树之叶。楮,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4) 发中黄:将大青豆发成豆黄。

(5) 三味不拘:指薄荷、香菜、紫苏叶的用量不受约束,随便用多少。

(6) 草果:即草豆蔻。对肉豆蔻而言。多年生草本,种子可入药,亦可用为香料。性味辛,温。归肺经、脾经、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阴虚内热,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忌食;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

(7) 荜拨(bì bo):一种中药,可作香料。味辛大温,有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的功效,可作镇痛健胃良药,对于治疗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酸水、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效果较好。

(8) 官桂:即“肉桂”,又称桂皮或香桂。官桂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也为常用中药,味辛性温,入脾、胃、肝、肾经,有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等功效,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等症。

(9) 伏制秋成:伏天开始制作,秋天制作完成。

【译文】

大青豆一斗用水浸泡一夜,煮熟,再用五斤面粉将大青豆裹住,然后摊到席子上晾干。用楮树叶子盖好,将大青豆发成豆黄。淘洗干净,苦瓜皮十斤去掉内白,切作瓜丁,用盐腌,榨干水分,飞盐五斤也可以不用,杏仁四升约两斤。煮七次,去掉皮和尖。如果是京师甜杏仁,用水泡一次,生姜五斤刮去皮,切成细丝。也可以只用一两斤,花椒半斤去掉梗目。或只用一两左右,薄荷、香菜、紫苏叶五两这三种佐料的用量不受限制。都要切得细碎,陈皮半斤或六两去掉白,切成细丝,大茴香、砂仁各四两也可以并用小茴香四两、甘草六两代替,白豆蔻一两也可以不用,草果十颗也可以不用荜拨、良姜各三钱也可以两者都不用,官桂五钱,一起研磨成细粉末,配上瓜、豆搅拌均匀,装入坛子。用金酒、好酱油对半调和加入,大约八、九分满就行。包裹严实,隔几天后打开来看,如果味道淡了,就加点酱油;如果味道咸了,就加点酒。用泥密封结实,在太阳下曝晒。三伏天开始制作,到了秋季就可以完成了,味道很是美妙。

【点评】

豆豉,作为家常调味品,适合烹饪鱼肉时解腥调味。豆豉又是一味中药,性平,味咸,归肺、胃经,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的功效。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

香豆豉制黄子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

大黄豆一斗,水淘净,浸一宿,滤干。笼蒸熟透,冷一宿,细面拌匀逐颗散开。摊箔上(1)箔离地一二尺,上用楮叶,箔下用蒿草密覆,七日成黄衣(2)。晒干,簸净。加盐二斤,草果去皮十个,莳萝(3)二两,小茴、花椒、官桂、砂仁等末各二两,红豆末五钱,陈皮、橙皮切丝,各五钱,瓜仁不拘,杏仁不拘,苏叶切丝,二两,杏草去皮,切,一两,薄荷叶切,一两,生姜临时切丝,二斤,菜瓜切丁,十斤。以上和匀,于六月六日下,不用水,一日拌三五次,装坛。四面轮日晒,三七日,倾出,晒半干,复入坛。用时,或用油拌,或用酒酿拌,即是湿豆豉。

【注释】

(1) 箔(bó):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

(2) 黄衣:这里指酱黄。大豆蒸熟后,和以面粉,下垫蒿草,上盖楮叶,促使曲菌在黄豆上繁殖。曲菌孢子呈暗黄色,所以称之为“黄衣”。

(3) 莳(shí)萝: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子实含有芳香油,可制香精,常用作调料。

莳萝

【译文】

取一斗大黄豆,用水淘洗干净,浸泡一夜,沥干水分。放到蒸笼中蒸得烂熟,然后晾一夜晾凉。用细面搅拌均匀把黄豆逐粒散开,在箔上摊开箔离地要有一两尺高,上面用楮叶盖着,下面密密地铺上一层蒿草,七天之后就制成酱黄了。把酱黄晒干,簸扬干净。加盐两斤,草果去掉皮,十颗,莳萝二两,小茴香、花椒、官桂、砂仁等末各二两,红豆末五钱,陈皮、橙皮切成细丝,各五钱,瓜仁用量不限,杏仁用量不限,紫苏叶切成细丝,二两,杏草去掉皮,切碎,一两,薄荷叶切碎,一两,生姜临时切成细丝,两斤,菜瓜切成瓜丁,十斤。以上这些用料调和均匀,在农历六月初六下到酱黄中,不要使用水,一天搅拌三五次,装入坛子里。坛子四面都要轮着曝晒,二十一天之后,倒出来,晒到半干,然后再装入坛子里。食用的时候,或用菜油调拌,或用酒酿调拌,就成了湿豆豉了。

熟茄豉

茄子用滚水沸过,勿太烂,用板压干,切四开。

生甜瓜他瓜不及(1)切丁,入少盐,晾干。每豆黄一斤,茄对配(2),瓜丁及香料量加。用好油四两,好陈酒十二两,拌。晒透,入坛,晒,妙甚。

豆以黑、烂、淡为佳。

【注释】

(1) 不及:比不上。

(2) 对配:对半放入。对,本指平均分成两份,这里指豆黄、茄的份量对等、对半。配,本指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这里指准备放入的茄子。

【译文】

用滚烫开水把茄子煮一下,不要煮得太烂,然后用案板把水分压挤干,切成四块。

把生甜瓜其他的瓜比不上切成瓜丁,放入少量的盐,晾干。每一斤豆黄,配放同样分量的茄子,瓜丁及香料酌量加一点。用四两质量好的油,十二两质量好的陈酒,搅拌和匀。充分曝晒后,放入坛子里,再晒。味道妙不可言。

豆黄以颜色黑、发酵烂透、味道淡为好。

燥豆豉

大黄豆一斗,水浸一宿。茴香、花椒、官桂、苏叶各二两,甘草五钱,砂仁一两,盐一斤,酱油一碗,同入锅。加水浸豆三寸许。烧滚,停顿,看水少,量加热水。再烧熟烂。取起,沥汤,烈日晒过,仍浸原汁。日晒夜浸,汁尽豆干。坛贮,任用干后再用烧酒拌润、晒干,更妙。

【译文】

取一斗大黄豆,用水浸泡一夜。茴香、花椒、官桂、紫苏叶各二两,甘草五钱,砂仁一两,盐一斤,酱油一碗,一起放进锅里。加水,浸过豆子三寸左右。然后把水烧到滚开,停止煮炖,如果水少了,就酌量加点热水。再烧煮,直到熟烂。把黄豆捞出来,沥干汤汁,在烈日下曝晒过后,仍然浸泡到原来的汤汁之中。白天曝晒,夜里浸泡,直到汤汁用完,黄豆变干。用坛子贮存起来,随时可以取用黄豆变干之后,如果用烧酒搅拌湿润,再晒干,更是妙不可言。

松豆陈眉公方(1)

大白圆豆,五日起,七夕止,日晒夜露(2)雨则收过。毕,用太湖沙或海沙入锅炒先入沙炒熟,次入豆,香油熬之,用筛筛去沙(3)。豆松无比,大如龙眼核(4)。或加油盐或砂仁酱或糖卤拌俱可。

【注释】

(1) 陈眉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1558—1639)的号,字仲醇,又号麋公。华亭(治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对饮食也有一定的研究。

(2) 露(lù):指在室外、无遮盖。

(3) 香油熬之,用筛筛去沙:当作“用筛筛去沙,香油熬之”,指用筛子筛去沙之后,再用香油把炒过的豆子油炸一下。

(4) 大如龙眼核:像龙眼核一样大。龙眼,即中药材中的“桂圆”。

献食陶俑 庖厨陶俑

【译文】

取颗粒大且又白又圆的豆子,自农历五月初五起,至农历七月初七止,白天曝晒,夜里暴露下雨则收起来。过后,用太湖沙或海沙放到锅里炒先把沙放进去炒熟,然后再把豆子放进去。放点香油熬一下,用筛子筛掉沙子。豆子松脆无比,大如龙眼核。或是加上油盐,或是砂仁酱,或是糖卤调拌食用,都可以。

豆腐

干豆,轻磨,拉去皮,簸净。淘,浸,磨浆,用绵绸沥出用布袋绞搇(1),则粗。勿揭起皮取皮则精华去,而腐粗懈(2),盐卤点就,压干者为上或用石膏点,食之去火,然不中庖厨制度(3)。北方无盐卤,用酸泔(4)。

【注释】

(1) 搇(qìn):同“揿”,按的意思。

(2) 懈(xiè):松懈,这里指豆腐没有劲道。

(3) 不中:不符合。

(4) 酸泔(gān):用粟米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泔汁,可用来洗浴瘙疥,能杀虫;也可以饮用,能治痔;与臭樗(chu)一起煎熬服用,能治小孩消化不良和腹泻。

【译文】

把干豆子轻轻研磨,剥去豆皮,簸扬干净。淘洗、浸泡,磨成豆浆,用绵绸过滤出来用布袋绞拧,则豆腐质粗。豆腐做好后不要将豆腐皮揭掉揭掉豆腐皮则精华也随之失去,而且豆腐也变得粗糙、没有劲道,用盐卤点好,压干水分的豆腐是好豆腐也可以用石膏点豆腐,食用这样的豆腐可以去火,但不符合烹饪的常规。北方地区没有盐卤,就用酸泔代替。

刘安

【点评】

豆腐味甘咸、性寒,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可用于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生熟皆可,老幼皆宜,是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相传,豆腐是公元前164年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在今刘安故里安徽省淮南市,每年9月15日,都有一年一度的豆腐文化节。根据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石刻壁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述者之一黄兴宗认为,这一东汉壁画描写的正是制造豆腐的过程,但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北宋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或许起源于唐代。同时,日本传统的观点认为,唐代鉴真和尚在公元757年东渡日本时把制作豆腐的技术传入了日本,所以日本人视鉴真为祖师。时至宋代,豆腐制作技术日趋完善,更为世人所喜爱食用。北宋苏东坡《蜜酒歌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诗云:“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南宋朱熹《豆腐》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都是以豆腐为题材而作的。

关于豆腐的较早而又详细的制法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醋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点成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了比石膏和卤水更好的产品——葡萄糖酸内酯,用它点出的豆腐更加细嫩,味道和营养价值也更高,而且对身体绝对没有坏处,我们时常见到的内脂豆腐就是用它点成的。

建腐乳

如法豆腐,压极干。或绵纸裹(1),入灰收干。切方块,排列蒸笼内。每格排好,装完,上笼,盖。春二三月,秋九十月,架放透风处浙中制法(2):入笼,上锅蒸过,乘热置笼于稻草上,周围及顶俱以砻糠埋之(3)。须避风处。五六日生白毛。毛色渐变黑或青红色,取出,用纸逐块拭去毛翳(4),勿触损其皮浙中法:以指将毛按实腐上,鲜。每豆一斗,用好酱油三斤。炒盐一斤入酱油内如无酱油,炒盐五斤。鲜色红曲八两(5)。拣净茴香、花椒、甘草,不拘多少,俱为末,与盐酒搅匀。装腐入罐,酒料加入浙中:腐出笼后,按平白毛,铺在缸盆内。每腐一块,撮盐一撮,于上淋尖为度。每一层腐一层盐。俟盐自化(6),取出,日晒,夜浸卤内。日晒夜浸,收卤尽为度,加料酒入坛,泥头封好,一月可用。若缺一日,尚有腐气未尽(7)。若封固半年,味透,愈佳。

【注释】

(1) 绵纸:一种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成的纸,色白柔韧,纤维细长如绵,故称。

(2) 浙中:指浙江地区。

(3) 砻(lóng)糠(kāng):稻谷经过砻磨脱下的壳。砻,亦称“礧子”,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如同石磨。这里指用砻去掉稻壳。糠,指从稻、麦等谷物上脱下的皮、壳。

(4) 拭(shì)去毛翳(yì):擦去腐乳白胚上生长的毛和斑。拭,揩擦。翳,这里指斑痕。

(5) 红曲:用煮熟粳(jing)米调和酒曲,密封使其发热而成,色鲜红。红曲味甘性温,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供药食两用。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能损胎。

(6) 俟(sì):等待,等候。

(7) 尚有腐气未尽:豆腐中的豆腥味尚未完全消散。

【译文】

像制作豆腐的方法一样,把豆腐的水分压挤极干。也可以用绵纸包裹起来,放到灰堆里收干。切成方块,排放在蒸笼中。按格分屉地排好,装完,上笼蒸,过后盖起来。到了春天农历二、三月,或是秋季农历九、十月,把蒸笼移放在透风的地方浙江地区制作建腐乳的方法是:把豆腐放到蒸笼里,上锅蒸煮过后,趁热把蒸笼搁到稻草上面,蒸笼的四周和顶部都要用砻糠掩埋起来。一定要放在避风的地方。五六天过后,豆腐就长出白毛。白毛的颜色逐渐变成黑色或是深红色,这个时候,把豆腐拿出来,用纸一块一块地把上面的毛毛擦掉,注意不要把豆腐的表皮给碰坏了浙江地区的方法是:用手指把毛毛按捺在豆腐上面,能保留一点鲜味。每一斗豆腐,需用三斤质量好的酱油,再在酱油里放一斤的炒盐如果没有酱油,就需要准备五斤炒盐。准备好八两鲜色红曲。把茴香、花椒、甘草挑拣干净,用量不限,一概研磨成末,和盐、酒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把豆腐装到罐子里,倒入料酒按浙江地区的方法:豆腐出笼之后,用手指把豆腐上面的白色毛毛按平,铺放在缸或盆里。每一块豆腐块,放炒盐一小撮,在豆腐上面出现淋尖作为限度。每一层豆腐放一层盐。等盐自个儿融化之后,再把豆腐拿出来,白天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夜里放在咸卤里浸泡。白天曝晒,晚上浸泡,一直到把卤汁收干为止,然后把料酒投到坛子,用泥把坛子口密封结实,等到一个月过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密封时间少一天,就还会有豆腐腥味散除不尽。如果密封贮藏半年,其味道就充分透进去了,更加可口。

【点评】

这里记载的是福建建宁腐乳的制作方法。腐乳,又称豆腐乳,是一种富有营养的微生物发酵大豆食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以其独特的工艺、细腻的品质、丰富的营养、可口的风味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将干豆腐加盐制作腐乳的生产工艺。明清以来,腐乳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嗜食而广布全国各地,各地也大量地加工制作腐乳。较早详细记载腐乳制作方法的是明末李日华的《蓬栊夜话》和清初朱彝尊的《食宪鸿秘》两书。《蓬栊夜话》记载:“黟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之,候稍干,投沸油中灼过,如制馓法漉出……。”明代黟县治今安徽省祁门地区,相传那里做腐乳是很有名的。此后,有关腐乳加工方法的记载大为增加。清代许之凤辑《古今秘苑》卷四记载有“建宁腐乳”的制作方法:“十月,用黄豆掠去壳,做豆腐。照豆腐划成块,取起,放筛内,以飞盐搽腐上。过一夜,然后划成小块,放日中略晒。入锅煮滚,取起,仍放入筛内略晒。入好酱中酱一夜,取出,洗净,略晒干。以酱油、酒酿、花椒末、红曲末拌和入瓮内,以花箬扎好,泥封固,数日即好吃。如过一个月,则其味全,入口细腻矣,久留不坏。”这里的腐乳属腌制腐乳,方法简便,没有发霉这道工序,风味稍为单调,不及发霉腐乳,但通过添加酒、酱等佐料进行调和,别有一番味道。如今,各省区普遍生产腐乳,市场品目不胜枚举,其中最负盛誉者,诸如北京“王致和”腐乳、上海“濎丰”腐乳、桂林腐乳、江苏“新中”糟方腐乳、克东腐乳、青岛腐乳、绍兴“咸亨”腐乳、云南“路南”腐乳等,不下数十种。

薰豆腐

得法豆腐压极干(1),盐腌过,洗净,晒干。涂香油薰之(2)。

熏豆腐

【注释】

(1) 得法:获得正确的方法或找到窍门。

(2) 薰:同“熏”。

【译文】

取制作得当的豆腐,把水分压挤掉,直至特别干,用盐腌渍,清洗干净,晒干,再涂抹上香油,然后熏制。

凤凰脑子

好腐腌过,洗净,晒干。入酒酿糟(1),糟透,妙甚。

每腐一斤,用盐三两,腌七日一翻,再腌七日,晒干。将酒酿连糟捏碎,一层糟,一层腐,入坛内。越久越好。每二斗米酒酿,糟腐二十斤。腐须定做极干、盐卤沥者。

酒酿用一半糯米,一半粳米,则耐久不酸。

【注释】

(1) 糟(zāo):本指酒滓,做酒剩下的渣子,这里指用酒糟腌渍。

【译文】

取质量好的豆腐,腌渍过后,清洗干净,晒干。放到酒酿里糟渍,要充分糟渍,味道妙不可言。

每一斤豆腐,需要使用盐三两,腌渍七天就把豆腐翻个个,再腌七天,取出来晒干。将酒酿连同酒糟一起揉捏成碎末,一层糟上搁一层豆腐,放入坛子里。贮存时间越长越好。每二斗米酒酒酿,可以糟渍二十斤豆腐。豆腐一定需要用那种压制极干,并用盐卤点过的。

如果酒酿用的是一半糯米、一半粳米,则糟渍过的豆腐耐久而不酸。

糟乳腐

制就陈乳腐(1),或味过于咸,取出,另入器内。不用原汁,用酒酿、甜糟层层叠糟,风味又别。

【注释】

(1) 制就陈乳腐:做好的时间久的乳腐。陈,旧的,时间久的。

【译文】

做好了的时间久了的乳腐,可能味道会过于咸,取出来,放到另外的容器中。不使用原来的汤汁,而使用酒酿、甜糟一层一层地重叠糟渍,风味又有不同。

【点评】

在中国古代的“食单”、“本草”之类的书籍中,常可见到“乳腐”一词。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乳腐”究竟为何物,饮食文化学界对“乳腐”的解释也比较混乱。据刘朴兵《“乳腐”与豆腐》(发表于美国《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研究认为,“乳腐”亦名“乳饼”,即今之“奶豆腐”,它是胡汉饮食文化交流的产物,并认为豆腐的发明极有可能是受“乳腐”的启发所致。而《食宪鸿秘》所载“乳腐”,显然是一种用豆腐发酵而制成的豆制品,即今天我们所见的腐乳,作者把“乳腐”与“腐乳”二者混同了。

冻豆腐

严冬,将豆腐用水浸盆内,露一夜。水冰而腐不冻,然腐气已除(1)。味佳。

或不用水浸,听其自冻,竟体作细蜂窠状(2)。洗净,或入美汁煮,或油炒,随法烹调,风味迥别(3)。

【注释】

(1) 腐气:指豆腐中的腥味。

(2) 竟体作细蜂窠(kē)状:整个豆腐呈现出细细蜂巢状的孔洞。竟,整个、从头到尾的意思。窠,昆虫、鸟兽的巢穴。

(3) 迥(jiong)别:远远不同。迥,远。

【译文】

严冬时分,把豆腐放在盆里用水浸泡着,在室外放一夜。水结冰而豆腐没有上冻,但豆腐中的豆腥味已就此去掉了。味道很是不错。

也可以不用水浸,听其自然冰冻,整个豆腐就会呈现出细细蜂窠状的孔洞。清洗干净,或放入美味汤汁中煮食,或用油炒食,随便什么方法烹调,风味都很特别。

【点评】

冻豆腐由新鲜豆腐冷冻而成,其内部组织结构因为受冻发生了变化,形态呈现为蜂窝状,颜色变灰,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也很鲜美,且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破坏较少,比较适合做火锅或者油炸熘炒。解冻并脱水干燥的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含水量不到1%,易于保存。豆腐经过冷冻,也能产生一种破坏人体脂肪的酸性物质,有利于脂肪排泄、减肥瘦身。冻豆腐具有孔隙多、营养丰富、热量少等特点,不会造成明显的饥饿感,是肥胖者减肥的理想食品。但消瘦者不宜常吃冻豆腐。

酱油腐干

好豆腐压干,切方块。将水酱一斤如要赤,内用赤酱少许,用水二斤同煎数滚,以布沥汁。次用水一斤,再煎前酱渣数滚以酱淡为度,仍布沥汁。去渣,然后合并酱汁,入香蕈、丁香、白芷、大茴香、桧皮各等分(1),将豆腐同入锅煮数滚,浸半日。其色尚未黑取起,令干。隔一夜,再入汁内煮数次,味佳。

【注释】

(1) 香蕈(xùn):即香菇,又名“香菌”。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味甘、性平,在民间素有“山珍”、“植物皇后”美誉,有治疗益气不饥、食欲减退、少气乏力等功效。白芷(zhi):简称“芷”,也称“辟芷”,根可入药。味辛性温,入肺、胃经,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等功效。大茴香:又称大料,具有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桧皮:疑当为“桂皮”。

【译文】

质量好的豆腐,压干水分,切成方块。用一斤水酱如果要红颜色,里面要加少量赤酱,和两斤水一起煎煮,直到滚开数次,用布把汁液滤出。然后再用一斤水,再煎煮先前的酱渣,也直到滚开数次以酱味变淡为准,仍然用布把汁液滤出。去掉酱渣。然后把两次的酱汁合到一起来,放入香蕈、丁香、白芷、大茴香、桂皮,各自相等的用量,与豆腐一起放入锅里煮,煮到滚开数次,再浸泡半天。等豆腐颜色还没有变黑时,收起来,并把它晾干。隔一夜后,再放到酱汁里煮开数次,味道很好。

豆腐脯

好腐油煎,用布罩密盖,勿令蝇虫入。候臭过(1),再入滚油内沸(2),味甚佳。

【注释】

(1) 候臭过:等油煎的豆腐发酵成为臭豆腐后。

(2) 沸:本指水沸腾开滚,这里指油沸滚,引义为油炸。

【译文】

质量好的豆腐用油煎过,再用布罩严实地盖好,不要让蝇虫进入。等油煎的豆腐发酵成臭豆腐后,再把豆腐放到滚开的油锅里油炸,味道特别美妙。

豆腐汤

先以汁汤入锅,调味得所,烧极滚。然后下腐,则味透而腐活(1)。

【注释】

(1) 腐活:指豆腐鲜嫩。

制豆腐场景一

【译文】

先把汤汁倒入锅中,各种调味也准备妥当,一起烧到特别滚开。然后把豆腐下到锅里,则豆腐十分入味而且也特别鲜嫩。

煎豆腐

先以虾米凡诸鲜味物浸开,饭锅顿过,停冷,入酱油、酒酿得宜。候着。锅须热,油须多,熬滚,将腐入锅,腐响热透。然后将虾米并汁味泼下,则腐活而味透,迥然不同。

【译文】

先把虾米但凡各种有鲜味的食物都可以浸泡开来,放入饭锅中炖一下,晾凉之后,放入适量的酱油、酒酿。放在那儿等着使用。锅要烧得热,油要放得多一些,把油熬得滚开,拿豆腐放入锅里,豆腐滋滋作响,热透了。然后再把虾米和配好的调味汁泼在豆腐上,则豆腐变得十分鲜嫩,也十分入味,很是特别。

制豆腐场景二

笋豆

鲜笋切细条,同大青豆加盐、水煮熟。取出,晒干。天阴炭火烘。再用嫩笋皮煮汤,略加盐,滤净,将豆浸一宿,再晒。日晒夜浸多次,多收笋味为佳。

【译文】

鲜笋切成细条,和大青豆一起,加盐、水煮熟。捞出来,晒干。如果天气阴湿,就用炭火烘干。再用鲜嫩笋皮炖汤,略微加点盐,过滤干净,把大青豆放到里面浸泡一夜,再拿到太阳底下曝晒。这样白天曝晒夜里浸泡多次,大青豆更多聚收了笋子的味道便为更好。

茄豆

生茄切片,晒干,大黑豆、盐、水同煮极熟。加黑沙糖(1)。即取豆汁,调去沙脚(2),入锅再煮一顿(3),取起,晒干。

【注释】

(1) 沙糖:即砂糖。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记载:“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沙糖》集解引吴瑞语曰:“稀者为蔗糖,干者为沙糖,球者为球糖,饼者为糖饼。”

(2) 沙脚:沙糖渣。脚,剩下的废料、渣滓。

(3) 一顿:“一顷”之误,顷刻、片刻的意思。

【译文】

把生茄子切成片,晒干,和大黑豆、盐、水放到一起,煮到烂熟。加黑砂糖。随后取来豆汁,过滤掉砂糖渣滓,放到锅里再煮一会儿,捞出来,晒干。

蔬之属

京师腌白菜

冬菜百斤(1),用盐四斤,不甚咸。可放到来春。由其天气寒冷,常年用盐,多至七八斤亦不甚咸。朝天宫冉道士菜(2),一斤止用盐四钱。

南方盐虀菜(3),每百斤亦止用盐四斤。可到来春。取起,河水洗过,晒半干,入锅烧熟,再晒干。切碎,上笼蒸透。再晒,即为梅菜(4)。

北方黄芽菜腌三日可用。南方腌七日可用。

【注释】

(1) 冬菜:这里指冬天的白菜。

(2) 朝天宫:遗址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明代宣德八年(1433)仿南京朝天宫式样建成,天启六年(1626)毁于火灾。清代尚有遗存。

(3) 虀(ji):同“齑”,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4) 梅菜:即梅干菜。

【译文】

一百斤冬天的白菜,用四斤盐腌,不是太咸。可以放到来年春天。由于天气寒冷,相比于平常用盐的量,多放到七八斤也不会太咸。北京朝天宫冉道士菜,一斤白菜只用四钱盐。

南方地区用盐腌虀菜,每一百斤也只用四斤盐。可以搁到来年春天。拿出来,用河水清洗干净,曝晒到半干,放到锅里烧熟,再晒干。切成碎丁,上到蒸笼蒸透。再取出来曝晒,即成梅菜。

北方的黄芽菜腌三天就可以用了。南方的要腌七天才能用。

腌菜法

白菜一百斤,晒干。勿见水。抖去泥,去败叶。先用盐二斤叠入缸。勿动手。腌三四日,就卤内洗(1)。加盐,层层叠入坛内。约用盐三斤。浇以河水,封好。可长久腊月做。

【注释】

(1) 就:凑近,靠近。

【译文】

白菜一百斤,晒干。不要碰到水。把泥抖掉,去掉干枯败叶。先用两斤盐叠铺缸底。不必用手翻动拨拉白菜。腌渍三四天之后,就着盐卤进行清洗。然后加盐,一层一层叠铺在坛内,大约需用三斤盐。最后用河水浇灌,把口密封起来。能够贮存很长时间在腊月里腌制。

白菜

又法

冬月白菜,削去根,去败叶,洗净,挂干。每十斤,盐十两。用甘草数根,先放瓮内,将盐撒入菜丫内,排入瓮中。入莳萝少许椒末亦可,以手按实,再入甘草数根。将菜装满,用石压面。三日后取菜,翻叠别器内器忌生水,将原卤浇入。候七日,依前法翻叠,叠实。用新汲水加入,仍用石压。味美而脆。至春间,食不尽者,煮晒干,收贮。夏月温水浸过,压去水,香油拌,放饭锅蒸食,尤美。

【译文】

冬天白菜,削去菜根,去掉干枯败叶,清洗干净,悬挂起来晾干。每十斤白菜,需用十两盐。准备几根甘草,先搁放在瓮里,然后把盐撒在白菜叶片之间,排放在瓮中。放入少量的莳萝花椒末也可以,用手按捺结实,再放入几根甘草。放入白菜把瓮填满,用石块压在最上面。三天之后,把白菜取出来,叠放到另外的容器中容器中最忌有生水,用原来的卤汁浇进去。七天过后,依照前面的方法,把白菜取出来叠放到别的容器中,要叠压结实。用新打的水浇入,仍然用石块压在最上面。这样的腌白菜,味道美,有脆劲。到了春天,吃不完的,可以煮后晒干,收藏贮存起来。到了夏天,用温水浸泡后,压挤掉水分,用香油调和,放到饭锅里蒸着吃,味道特别美妙。

【点评】

腌制是很古老的蔬菜加工和贮藏方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里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腌白菜的方法。一种是腌白菜之前,不能让白菜碰到水。如果把菜一棵棵洗干净,晒干再腌,会影响它的味道。但这并不是不讲卫生,依据《食宪鸿秘》的记载,可以用盐渍出来的卤水来洗干净这些白菜。另一种腌白菜是在腌制之后先把菜洗干净。为了保证白菜味道不受影响,则需要先把白菜挂起来风干,在腌制时,需要伴入甘草、莳萝或椒末等佐料。腌白菜吃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从坛子里取出即食,原汁原味,醇厚爽口;一种是蒸食,不必专门蒸,可以在做饭时顺便蒸,柔软可口,方便岁数较大的老人食用;一种是炒食,炒的时候放上少许其他东西,如鸡蛋、肉片或小鱼小虾,味道更好。

大菘菜即芥菜洗净(1),将菜头十字劈裂。菜菔取紧小者切作两半(2),俱晒去水脚(3),薄切小方寸片,入净罐。加椒末、茴香,入盐、酒、醋,擎罐摇播数十次(4),密盖罐口,置灶上温处。仍日摇播一晌。三日后可供。

青白间错,鲜洁可爱。

【注释】

(1) 菘(song)菜:一般是指大白菜,这里指芥菜。

(2) 菜菔(fú):“莱菔”之误,即萝卜。

(3) 水脚:水痕。

(4) 播(bo):摇,簸扬。

【译文】

把大菘菜即芥菜清洗干净,将菜头以十字形状劈开。取长势结实的小个萝卜,切成两半,都要把水分晒干,切成方寸大小的薄片,放入干净的罐子里。再加花椒末、茴香,放入盐、酒、醋,把罐子举起来摇晃数十次,然后把罐子口密封盖好,放到灶台上气温稍高一点的地方。然后需要每天摇晃一会儿。三天之后,就可供食用了。青的白的,间隔交错,鲜嫩光洁,煞是可爱。

白菜葡萄图

【点评】

萝卜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民间有“冬吃莱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萝卜)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

酱芥

拣好芥菜,择去败叶,洗净,将绳挂背阴处。用手频揉,揉二日后软熟。剥去边菜,止用心,切寸半许。熬油入锅,加醋及酒并少水烧滚,入菜。一焯过(1),趁热入盆。用椒末、酱油浇拌,急入坛,灌以原汁。用凉水一盆,浸及坛腹,勿封口。二日,方扎口,收用。

【注释】

(1) 焯(chāo):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略微一煮就捞出来。

【译文】

挑拣好点的芥菜,摘掉干枯败叶,清洗干净,用绳拴着悬挂在背阴的地方。用手不停地揉捏团弄,两天过后,就变得又软又熟。把外层的菜叶剥掉,只留菜心使用,并切成一寸半左右长。熬熟的油倒到锅里,加醋、酒和少量的水烧到滚开,把芥菜放进。焯过之后,趁热倒入盆里。用花椒末、酱油浇注调和,并快速装入坛子里,还用原来的汤汁灌入。再用一盆凉水,把坛子浸泡到半腰,不要密封坛口。两天过后,才可以扎紧坛口,收贮起来以备食用。

醋菜

黄芽菜去叶晒软。摊开菜心,更晒内外俱软。用炒盐叠一二日,晾干,入坛。一层菜,一层茴香、椒末,按实,用醋灌满。三四十日可用醋亦不必甚酽者(1)。各菜俱可做。

【注释】

(1) 酽(yàn):指汁液浓、味厚。

【译文】

把黄芽菜的叶子剥掉晒软。摊开菜心,要把里里外外都晒得变软。然后用炒盐渍一两天,晾干,装进坛子里。放一层菜,然后搁一层茴香、花椒末,按捺结实,用醋把坛子灌满。三四十天过后,就可以食用了醋也不一定需要特别浓厚的。可用于各式菜肴的烹饪使用。

【点评】

黄芽菜是大白菜的一个类群,共同特点是白皮包心,顶叶对抱,包心坚实,黄化程度高,故得名黄芽菜。黄芽菜味甘性平,有益元气、补胃、悦容颜等功效。黄芽菜秋种冬收,包心紧实,营养丰富,生食熟食皆宜,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也适于贮藏,为冬季常备蔬菜。

姜醋白菜

嫩白菜,去边叶,洗净,晒干。止取头刀(1)、二刀,盐腌,入罐。淡醋、香油煎滚,一层菜,一层姜丝,泼一层油醋封好。

【注释】

(1) 止取头刀:只用头刀白菜。头刀,第一刀,第一茬的意思,蔬菜种植上把第一茬收割上市的称为头刀菜,大都鲜嫩。

【译文】

把鲜嫩白菜外层的叶子剥掉,清洗干净,晒干。只取头刀、二刀的,用盐腌渍,装入罐子里。把淡醋、香油一起煎煮滚开,放一层白菜,搁一层姜丝,然后再泼一层煎煮好的油醋,密封好。

覆水辣芥菜

芥菜,只取嫩头细叶长一二寸及丫内小枝。晒十分干,炒盐挐(1),挐透。加椒、茴末拌匀,入瓮,按实,香油浇满罐口或先以香油拌匀,更妙。但嫌累手故耳。俟油沁下菜面,或再斟酌加油。俟沁透,用箬盖面,竹签十字撑紧。将罐覆盆内,俟油沥下七八油仍可用,另用盆水,覆罐口入水一二寸。每日一换水,七日取起,覆罐干处,用纸收水迹,包好,泥封。入夏取出,翠色如生。切细,好醋浇之,鲜辣,醒酒佳品也。冬做夏供,夏做冬供。

春做亦可。

【注释】

(1) 挐(ná):同“拿”,侵蚀,侵害,这里指用盐将芥菜腌渍一下。

【译文】

准备好芥菜,只取嫩头细叶长约一两寸的部分,以及枝叶里面的嫩叶。曝晒干透,然后用炒盐拿一拿味,要充分拿透。加花椒、茴香末搅拌均匀,装入瓮中,按捺结实,用香油浇满罐子也可以先用香油搅拌均匀,味道更好。没这么做,只是嫌累手罢了。等到香油沁到菜里,也可以酌量再加一点。等到香油沁透了芥菜,就用箬叶盖在最上面,把竹签叠成十字架撑紧罐子口。将罐子倒放在盆里,等香油沥出来七八成香油仍然可以使用,另外再准备一盆水,浸过倒放罐子的罐口一两寸。每天换一次水,七天过后,把罐子从盆里取出来,把罐子倒放在干燥的地方,用纸收干水迹,包扎好,用泥封住罐口。到了夏天,取出来,芥菜翠绿如生。切成细条,用质量好的醋浇泼,又鲜又辣,可以作为醒酒的好东西。如果是冬天做,就留到夏天食用;如果是夏天做,就留到冬天食用。也可以春天做。

撒拌和菜法

麻油加花椒,熬一二滚,收贮。用时取一碗,入酱油、醋、白糖少许,调和得宜。凡诸菜宜油拌者,入少许,绝妙。白菜、豆芽菜、水芹菜俱须滚汤焯熟(1),入冷汤漂过(2),抟干入拌(3)。菜色青翠,脆而可口。

【注释】

(1) 焯(chāo):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略微一煮就捞出来。

(2) 漂(piǎo):用水冲洗去杂质。

(3) 抟(tuán)干:用手将菜团起挤干。抟,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译文】

用麻油加上花椒,熬煮滚开一两次,收藏贮存起来。使用的时候,取一碗出来,倒入少量的酱油、醋、白糖,调和均匀。但凡各种菜肴适合用麻油掺拌的,就放少量调和好的麻油,味道特别美妙。白菜、豆芽菜、水芹菜,都一定需要用滚烫开水焯熟,再放到冷水里漂过,抟干后,和麻油搅拌。这样烹调出来的菜,色泽青翠,生脆可口。

细拌芥

十月,采鲜嫩芥菜,细切,入汤一焯即捞起。切生莴苣(1),熟香油、芝麻、飞盐拌匀入瓮,三五日可吃。入春不变。

【注释】

(1) 莴苣(jù):又称“千金菜”、“石苣”,有叶用和茎用两类。叶用莴苣又称春菜、生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香笋。莴苣性凉,味甘微苦,利五脏、通经脉,有增壮筋骨、祛除口臭、活血通乳、洁齿明目、清热利尿、镇痛催眠之功效。但莴苣也有微毒,经常食用能使人眼睛昏浊模糊,不可多食。不宜与奶酪、蜂蜜同食。寒病、痛风、泌尿道结石、眼疾患者不宜食用。

【译文】

农历十月,准备好鲜嫩的芥菜,切细,放到开水中焯一下就捞出来。然后把生莴苣切开,和着熟香油、芝麻、飞盐搅拌均匀,一起装入瓮中,三五天过后,就可以食用了。到了春天,也不会变质。

十香菜

苦瓜去白肉,用青皮。盐腌,晒干,细切十斤,伏天制,冬菜(1)去老皮,用心,晒干切十斤,生姜切细丝五斤,小茴五合炒,陈皮切细丝五钱,花椒二两炒,去梗目,香菜一把切碎,制杏仁一升,砂仁一钱,甘草、官桂各三钱共为末,装袋内,入甜酱酱之。

【注释】

(1) 冬菜:依前文,这里或指冬天的白菜。

苦瓜

【译文】

十斤苦瓜去掉白色的瓜肉,留下青色的瓜皮使用。用盐腌渍,晒干,切成细丝。要在农历三伏天的时候制作,十斤冬菜去掉老皮,留下菜心使用。晒干后,切细,五斤生姜切成细丝,五合小茴香炒熟,五钱陈皮切成细丝,二两花椒炒熟,去掉椒梗,一把香菜切成碎末,一升制杏仁,一钱砂仁,甘草、官桂各三钱一同研磨成细末,装入袋子里,放到甜酱里酱制。

油椿

香椿洗净,用酱油、油、醋入锅煮过,连汁贮瓶用。

【译文】

把香椿清洗干净,用酱油、菜油、食醋放到锅里煮,然后连带煮汁收贮到瓶里食用。

淡椿

椿头肥嫩者,淡盐挐过,薰之。

【译文】

取香椿头又肥又嫩的,用轻淡的盐水拿渍过,然后熏制。

椿樗

【点评】

椿头,这里指的是香椿树的嫩芽。中国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chu)”。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嫩芽叶入馔的国家,人们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香椿也因此被称为“树上蔬菜”。香椿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通常于清明前后开始萌芽,早春大量上市,因品质不同,可分为红芽和青芽两种。红芽红褐色,质好,香味浓,是供食用的重要品种;青芽青绿色,质粗,香味差。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香椿味苦、涩,性平,入肝、胃、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涩血止痢、杀虫止崩的功效,可用于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也可用于久泻久痢、痔便血、崩漏带下、治疮癣、疥癞等病症。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香椿。但香椿为发物,食用香椿也需要有所禁忌,多食容易诱使痼疾复发,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附禁忌

赤芥有毒,食之杀人(1)。

三月食陈菹(2),至夏生热病恶疮。

十月食霜打黄叶凡诸蔬菜叶,令人面枯无光。

檐滴下菜有毒(3)。

【注释】

(1) 杀人:指人被赤芥毒死。

(2) 陈菹(zu):陈年久放的酸菜或腌菜。菹,剁成酱,切碎,这里指酸菜、腌菜。

(3) 檐滴:屋檐滴下的雨水。

【译文】

芥菜发红,有毒,人食用了之后,容易中毒。

农历三月,食用陈年的酸菜或腌菜,到了夏天,容易发热病、生恶疮。

农历十月,食用霜打过后变黄的菜叶但凡各类蔬菜叶都是如此,使人面容枯干没有光泽。

屋檐水滴过的菜,有毒。

【点评】

这里介绍的是饮食上应避免的事物。“檐滴下菜有毒”这一饮食禁忌,在南朝梁陶弘景《登真隐诀》中早有记载:“生人发挂果树,乌鸟不敢食其实。瓜两鼻两蒂,食之杀人。檐下滴菜有毒堇,黄花及赤芥,杀人。”

王瓜干

王瓜(1),去皮劈开,挂煤火上,易干南方则灶侧及炭炉畔。

染坊沥过淡灰,晒干,用以包藏生王瓜、茄子,至冬月,如生(2),可用。

【注释】

(1) 王瓜:即黄瓜,也称胡瓜、刺瓜、青瓜。

(2) 如生:如同新鲜的一样。生,本指植物果实不成熟,这里指新鲜的。

【译文】

把黄瓜去掉皮,切开,挂在煤火顶上,容易燥干南方地区则放在锅灶旁边或炭炉附近。

取染坊沥过淡灰色的布,晒干,用来包裹收藏生黄瓜、茄子,到了冬天,如同新鲜一样,可供食用。

酱王瓜

王瓜,南方止用腌菹(1),一种生气,或有不喜者。唯入甜酱酱过,脆美胜于诸瓜。固当首列《月令》(2),不愧隆称(3)。

黄瓜

【注释】

(1) 止用腌菹(zu):只是用盐来腌制。腌,这里指用盐腌,不是酱腌。

(2) 首列《月令》:指黄瓜原本就作为前列而被收录在《月令》篇中。《礼记·月令》记载:“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月令》,《礼记》中的一篇,记载有多种果瓜蔬菜。

(3) 隆称:盛誉。

【译文】

在南方地区,黄瓜只是用来腌制食用,有一种生黄瓜的气味,有的人是不喜欢的。只有放到甜酱里酱制过,才比其他种类的瓜更为生脆味美。也因为如此,黄瓜原本就作为前列而被收录在《月令》篇中,不愧盛誉。

食香瓜

生瓜,切作棋子,每斤盐八钱,加食香同拌(1)。入缸腌一二日取出,控干,复入卤。夜浸日晒,凡三次,勿太干。装坛听用。

【注释】

(1) 食香:或指芗草。芗草,又名十香菜、石香菜、麝香菜。以红梗长椭圆叶为最佳,青梗长叶次之,大椭圆叶略类薄荷者再次之。其香味浓醇却不腻,性温味辛,入肺经、肝经,有祛除口臭、开胃健脾的功效。

【译文】

把生的瓜切成棋子状的小块,每斤瓜用八钱盐,加食香一起搅拌。放到缸里腌渍一两天,然后取出来,控干,再放到盐卤中。就这样,夜里用盐卤浸渍,白天曝晒,来回三次,不要晒得太干。装到坛子里,听候使用。

上党甜酱瓜

好面,用滚水和大块,蒸熟,切薄片。上下草盖,一二七发黄(1)。日晒夜收,干了,磨细面,听用。

大瓜三十斤,去瓤,用盐一百二十两,腌二三日,取出,晒去水气,将盐汁亦晒日许,佳。拌面入大坛。一层瓜,一层面,纸箬密封(2),烈日转晒(3)。从伏天至九月。计已熟,将好茄三十斤,盐三十两,腌三日。开坛,将瓜取出,入茄坛底,压瓜于上,封好。食瓜将尽,茄已透。再用腌姜量入。

【注释】

(1) 一二七发黄:经过七天到十四天,面片就成了面黄。七,指七天。

(2) 纸箬(ruò):绵纸和箬叶。

(3) 烈日转晒:将菜坛放在烈日下,一面晒,一面转动,使其四面均能晒到。

【译文】

用滚开的水把好面和成一大块,蒸熟,然后切成薄片。上下都要用草铺盖起来,经过七天到十四天,面片就罨成了面黄。白天曝晒,夜里收贮,等面黄干透之后,研磨成细细面粉,听候使用。

取三十来斤大瓜,去掉瓜瓤,用一百二十两盐腌渍,两三天过后取出来,把水气晒掉,把盐汁曝晒一天左右,更好。把面粉拌入大的坛子里。一层瓜,一层面,用绵纸箬叶密封起来,在烈日下转动着曝晒。从农历六月伏天至农历九月。计算着差不多已经熟了,再取三十斤质量好的茄子,用三十两盐,腌上三天。这时再打开坛子,把瓜取出来,把茄子放在坛底,把瓜压在茄子上,密封好。在快要把瓜吃光的时候,茄子也刚好熟了。再酌量用点腌姜拌入。

酱瓜茄

先以酱黄铺缸底一层,次以鲜瓜茄铺一层,加盐一层,又下酱黄,层层间叠。五七宿(1),烈日晒好,入坛。欲作干瓜,取出晒之不用盐水。

【注释】

(1) 五七宿(xiu):指五到七天。

【译文】

先在缸底铺一层酱黄,然后再铺一层鲜嫩瓜、茄子,再铺一层盐,过后再铺一层酱黄,层层间隔叠铺。五到七天之后,放在烈日下曝晒,装入坛子中。如果想制作干瓜,就取出来晒干不需要使用盐水。

瓜虀

生菜瓜,每斤随瓣切开,去瓤,入百沸汤焯过(1),用盐五两擦、腌过。豆豉末半斤,酽醋半斤,面酱斤半,马芹、川椒、干姜、陈皮、甘草、茴香各半两(2),芜荑二两(3),共为细末,同瓜一处拌匀,入瓮,按实。冷处顿放(4)。半月后熟,瓜色明透如琥珀,味甚香美。

【注释】

(1) 百沸汤:久沸的水。

(2) 马芹:即芫荽,又名香菜、芫蓿、芫荽等。芫荽最早叫“胡荽”,清代汪灏《广群芳谱》卷十三“蒝荽”条记载:“(‘荽’,许氏《说文》作‘葰’,云‘姜属’,可以香口)一名香荽,一名胡菜,一名胡菜,处处种之。茎青而柔,叶细有花岐。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如芹菜花,淡紫色。五月收子如大麻子,亦辛香。子叶俱可用,生熟俱可食,甚有益于世者。根软而白,多须,绥绥然,故谓之‘荽’。张骞得种于西域,故名‘胡荽’。后因石勒讳胡,改作‘香荽’。又以茎叶布散,呼为‘蒝荽’。”芫荽富含挥发油、维生素c、苹果酸钾等,入食后可增加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调节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功能。中医认为,芫荽性味辛、温,入肺、脾经,起表出体外又可开胃消郁还可止痛解毒,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川椒:花椒的一类。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含挥发油、淄醇、不饱和有机酸,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可用于去除肉类腥气、治疗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湿疮瘙痒、降低血压、驱蛔虫等。

(3) 芜荑(yí):味辛、苦、平,具有杀虫消积、除湿止痢攻效。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说:“芜荑,有大小两种,小芜荑即榆荚也。揉取仁,酝为酱,味尤辛。入药当用大芜荑,别有种。”

(4) 顿放:安放,置放的意思。

【译文】

取生的菜瓜,每斤都随瓣切开,去掉瓜瓤,放到久沸的开水中焯过,然后用五两盐揉擦、腌渍。再准备半斤豆豉末,半斤浓醋,半斤面酱,把马芹、川椒、干姜、陈皮、甘草、茴香各半两,合二两芜荑,一起研磨成细末。所有这些佐料与菜瓜放到一处,搅拌均匀,装入瓮里,按捺结实。放置在气温低的地方。半个月过后,瓜齑就熟了。瓜齑的颜色如同琥珀一般晶莹透明,味道特别香美。

【点评】

虀(ji),同“齑”,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南宋周《清波别志》卷中记载:“赵州瓜虀,自昔著名,瓜以小为贵,味甘且脆。……恽北征亦得品尝,仍携数枚归家。仆李太者,夙俾治酱,因得渍瓜法。”所谓的“瓜虀”,就是指伴着细碎的姜、蒜之类的佐料而酱渍成的瓜。《说郛》卷十四引北宋张师正《倦游杂录》还记载:“山东乡里食味好以酱渍瓜虀,谓之瓜虀。”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也记载:“又有菜面……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瓜虀、萝卜之类。”北宋陈东有《谢温州黄仲达送鄂州瓜虀》诗云:“黄夫子从汶上来,三束瓜虀送风土。应知我亦困盐虀,肯食沽酒与市脯。”这里的瓜虀以菜瓜为原料,菜瓜即越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越瓜,以地名也。俗名稍瓜,南人呼为菜瓜。”“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引蔓,青叶黄花,并如冬瓜花叶而小。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一种长者至二尺许,俗呼羊角瓜。其子状如胡瓜,子大如麦粒。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酱、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菹。”气味甘寒,无毒,主治利肠胃,止烦渴,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烧灰傅口吻疮及阴jing热疮,和饭作鲊,久食益肠胃。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脐下症结,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不益小儿天行。病后不可食。又不得与牛奶酪及鲊同食。时珍曰:“按,萧子真云菜瓜能暗人耳目,观驴马食之即眼烂可知矣。”

越瓜

附禁忌

凡瓜两鼻两蒂(1),食之杀人。

食瓜过伤,即用瓜皮煎汤解之。

【注释】

(1) 鼻:指花或瓜果的柄或蒂。蒂(dì):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译文】

凡是瓜果长有两个柄蒂的,人吃了之后,就会中毒。

如果吃瓜过多,伤了肠胃脾脏,就喝一点用瓜皮煮的水来舒解一下。

【点评】

“瓜两鼻两蒂,食之杀人”的饮食禁忌,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就已有记载。南朝梁陶弘景《登真隐诀》记载已见前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记载:“《龙鱼河图》曰:‘瓜有两鼻者杀人。’”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也记载:“瓜两鼻两蒂,食之杀人。”

伏姜

伏月(1),姜腌过,去卤,加椒末、紫苏、杏仁、酱油,拌匀,晒干入坛。

【注释】

(1) 伏月:指农历六月。农历六月三伏天,故得名。

【译文】

在农历六月三伏天,把姜腌渍过后,去掉卤汁,加上花椒末、紫苏叶、杏仁、酱油,搅拌均匀,晒干,装入坛子。

糖姜

嫩姜一斤,汤煮,去辣味过半。砂糖四两,煮六分干,再换糖四两。如嫌味辣,再换糖煮一次或只煮一次,以后蒸顿皆可。略加梅卤,妙。

剩下糖汁可别用。

【译文】

一斤鲜嫩生姜,用开水煮过,去掉大半的辛辣味道。放四两砂糖一起煮成六分干,过后再放四两砂糖煮。如果嫌姜味还是太辣,就再放砂糖煮一次也可以只煮一次,以后放砂糖时,蒸、炖,都可以。少加些梅卤,味道更妙。

剩下来的糖汁可以留作他用。

生姜

五美姜

嫩姜一斤,切片,白梅半斤打碎去仁,炒盐二两,拌匀,晒三日。次入甘松一钱、甘草五钱、檀香末二钱拌匀,晒三日,收贮。

【译文】

一斤鲜嫩生姜,切成薄片,和半斤白梅敲碎,去掉核仁、二两炒盐一起搅拌均匀,曝晒三天。然后放入一钱甘松、五钱甘草、二钱檀香末,同样一起搅拌均匀,再曝晒三天,收藏贮存起来。

糟姜

姜一斤,不见水,不损皮,用干布擦去泥。秋社日前(1),晒半干。一斤糟、五两盐,急拌匀,装入坛。

【注释】

(1) 秋社日:即“秋社”,古代民间于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秋社始于汉代,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收获已毕的时节。后世秋社渐微,其内容多与中元节(七月十五)合并。

【译文】

取一斤生姜,不要碰到水,不要损坏了表皮,用干布把姜上的泥土擦掉。在秋社前夕晒至半干。用一斤酒糟、五两盐,快速搅拌均匀,装入坛中。

又急就法(1)

社前嫩姜(2),不论多少,擦净,用酒和糟、盐拌匀,入坛。上加沙糖一块。箬叶包口,泥封。七日可用。

【注释】

(1) 急就:急速制成,速制。

(2) 社前:秋社之前。

【译文】

取秋社前夕的鲜嫩生姜,不管多少,都要擦得干干净净,然后用酒和酒糟、盐搅拌均匀,放到坛子里。姜的上面加上一块砂糖。用箬叶包扎坛口,用泥密封。七天过后,就可以食用了。

法制伏姜姜不宜日晒,恐多筋丝。加料浸后晒,则不妨

姜四斤,剖去皮,洗净,晾干,贮磁盆。入白糖一斤、酱油二斤、官桂、大茴、陈皮、紫苏各二两,细切,拌匀。初伏晒起,至末伏止收贮。晒时用稀红纱罩,勿入蝇子。此姜神妙,能治百病。

【译文】

四斤生姜,剖掉表皮,清洗干净,晾干,贮存在瓷盆中。放入一斤白糖、两斤酱油,官桂、大茴香、陈皮、紫苏各二两,各自切成细丝,搅拌均匀。初伏天开始曝晒,到末伏天收藏贮存起来。曝晒时,用孔洞较稀的红色纱罩罩住,不要让蝇子进入。这种姜很是奇妙,能治百病。

【点评】

《论语·乡党》有“不撤姜食”的记载,足见圣人孔子对姜是极其喜爱的。姜包括生姜和干姜,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姜肉、姜叶、姜皮皆可佐膳,也可入药。生姜味辛性温,具有散寒祛风、发表祛痰、止呕消瘀、利湿健胃等功效,可以用于风寒感冒、呕吐胀满、消化不良等,有“呕家圣药”的美誉。此外,生姜芽还有个别名叫“仙草”、“还魂草”,而姜汤也随之称作“还魂汤”。干姜味辛性热,具有温中去寒、散瘀止痛、回阳通脉等功效,可以用于中焦虚寒、心腹冷痛、肢冷脉微、风寒湿痹、犯肺喘咳等症。依据中医学理论,干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北宋苏轼《东坡杂记》记载,杭州钱塘净慈寺高寿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这里的“生姜”,是指干姜。姜皮具有去湿消肿、调和脾胃等功效;姜叶具有祛湿、散瘀、消积等功效,可用于食积、跌打损伤等。

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不要吃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附禁忌

妊妇食干姜(1),胎内消。

【注释】

(1) 妊(rèn)妇:孕妇。妊,怀孕。

【译文】

孕妇食用干姜,能使胎内消。

糟茄

诀曰:五糟五斤也六茄六斤也盐十七十七两,一碗河水水四两甜如蜜。做来如法收藏好,吃到来年七月七二日即可供。霜天小茄肥嫩者,去蒂萼(1),勿见水,用布拭净,入磁盆,如法拌匀。虽用手,不许揉挐(2)。三日后,茄作绿色,入坛。原糟水浇满,封半月可用。色翠绿,内如黄蚋色(3),佳味也。

【注释】

(1) 萼(è):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2) 揉(róu)挐(ná):揉,团弄。挐,同“拿”。

(3) 黄蚋(ruì)色:黄蚋一样的颜色。蚋,双翅目蚋科昆虫,成虫形似蝇而小。

【译文】

歌诀曰:五糟五斤酒糟六茄六斤茄子盐十七盐十七两,一碗河水四两河水甜如蜜。做来如法收藏好,吃到来年七月七腌渍两天之后就可供膳食。取霜降时节个小的肥肥嫩嫩的茄子,去掉茄蒂花萼,不要碰到水,用布擦拭干净,放到瓷盆里,按照歌诀中的方法搅拌均匀。即使用手搅拌,也不要团弄揉捏。三天过后,茄子变成绿色,放入坛子里。用原来的糟浆灌满,密封半个月后就可供食用了。糟茄色泽翠绿,内里如黄蚋颜色一般,菜肴中的一道美味啊。

茄子

又方

中样晚茄(1),水浸一宿,每斤盐四两,糟壹斤。

【注释】

(1) 晚茄:晚熟的茄子。

【译文】

取中等大小的晚熟茄子,用水浸泡一夜。每一斤茄子用四两盐、一斤酒糟。

【点评】

糟茄的烹饪,在元明之际已经流行,类似记载可见明代邝璠《便民图纂》等书。糟茄色泽翠绿,其味鲜美,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等功效。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茄子还可以防止癌细胞的形成,其中的松烯可以抑制细胞癌变,对食管癌有一定疗效。茄子还含有蛋白酶控制剂,实验显示,常吃茄子的人很少患胃癌。茄子中的合成物东莨宕碱和金雀花酮具有明显的抑制痉挛的作用。

蝙蝠茄味甜

霜天小嫩黑茄,用笼蒸一炷香(1),取出,压干。入酱一日,取出,晾去水气,油炸过。白糖、椒末层叠装罐,原油灌满(2)。

油炸后,以梅油拌润更妙梅油即梅卤。

【注释】

(1) 一炷香:指烧一炷香的时间。常说的一炷香时间,大约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2) 原油:指最初使用的卤汁。

【译文】

取霜降时节又小又嫩的黑色茄子,用蒸笼蒸一个小时左右,取出来,榨干水分。放到酱里,一天后取出来,把水气晾干,用油炸过。一层白糖、花椒末一层茄子堆叠装进罐子里,用原来炸茄子的油灌满。

油炸过后,用梅油搅拌滋润,味道更是美妙梅油也就是梅卤。

香茄

嫩茄,切三角块,滚汤焯过,稀布包,榨干。盐腌一宿,晒干。姜、橘、紫苏丝拌匀,滚糖醋泼。晒干,收贮。

【译文】

把鲜嫩的茄子切成三角块状,放到滚烫的开水中焯过,用细葛布包好,榨干水分。用盐腌渍一夜,晒干。然后用姜、橘皮、紫苏丝搅拌均匀,再用滚开的糖醋浇泼上去。再晒干,收藏贮存起来。

山药

不见水,蒸烂,用箸搅如糊(1)。或有不烂者,去之。或加糖,或略加好汁汤者为上(2)。其次同肉煮。若切片或条子,配入羹汤者,最下下庖也(3)。

【注释】

(1) 箸(zhù):筷子。

(2) 为上:为最好。上,等级和质量高的。

(3) 最下下庖(páo):最差的烹饪方法。庖,本指厨师,这里指烹饪技法。

【译文】

山药不要碰到水,蒸得烂透,用筷子搅拌成糊糊。如果有没蒸熟烂透的,就去掉它。或是加糖,或是略微加一点质量好的汤汁,是最好的。其次是和肉一起煮。如果把山药切成片或是条子,作为配料放到羹汤里,这是烹制山药的最差方法。

煨冬瓜

老冬瓜,切下顶盖半尺许,去瓤,治净。好猪肉,或鸡、鸭,或羊肉,用好酒、酱油、香料、美味调和(1),贮满瓜腹。竹签三四根,仍将瓜盖签好。竖放灰堆内,用砻糠铺(2),应及四围,窝到瓜腰以上。取灶内灰火,周围培筑,埋及瓜顶以上。煨一周时(3),闻香取出。切去瓜皮,层层切下供食,内馔外瓜(4),皆美味也。

【注释】

(1) 调和:调味用的佐料。

(2) 砻糠(lóng kāng):稻谷经过砻磨脱下的壳。砻,又名“木礧(léi)”、“礧子”,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如同石磨,多以木料制成,这里指用砻去掉稻壳。

(3) 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或在带火的灰里烧熟东西。一周时:满一个时辰,即满两个小时。

(4) 馔:食物,菜肴。

【译文】

取老冬瓜一个,从顶盖切下半尺左右,去掉瓜瓤,处理干净。用质量好的猪肉,或用鸡肉、鸭肉,或用羊肉,用质量好的料酒、酱油、香料、美味佐料调和好,填满填实冬瓜。再用三四根竹签,把冬瓜顶盖签缝盖好。把签缝好的冬瓜竖放在灰堆里面,底下铺上稻糠麦皮,冬瓜周围也应铺上,一直铺到瓜腰以上。然后取灶内的热灰火,堆放在冬瓜四周,培好筑实,一直埋到瓜顶以上。煨上两个小时,闻到香味后,就把冬瓜从灰堆中取出来。把瓜皮切掉,再一层一层切下瓜肉食用,里面是佳肴,外面是瓜肉,都是美味啊。

酱麻菇

麻菇,择肥白者洗净,蒸熟。酒酿、酱油泡醉(1),美。

【注释】

(1) 泡醉:用酒把食物充分浸泡使其充满酒味。

【译文】

挑选又肥又白的麻菇,清洗干净,放到蒸笼中蒸熟。然后用酒酿、酱油泡醉,味道鲜美异常。

【点评】

麻菇是高温型草菇类食用菌,味道鲜美,性味甘、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具有益肠胃,补气血之功效,适宜于久病体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者食用。

醉香蕈

拣净,水泡,熬油锅炒熟。其原泡出水澄去滓,乃烹入锅,收干取起。停冷,用冷浓茶洗去油气,沥干。入好酒酿、酱油醉之,半日味透。素馔中妙品也。

【译文】

把香菇挑拣干净,用水浸泡,然后熬热油,把香菇炒熟。澄清原来浸泡香菇的水,过滤掉渣滓,倒入锅中烹煮,收干汤汁,把香菇起锅取出。停放一阵子变凉后,用冷的浓茶把油气淘洗掉,沥干水分。加入质量好的酒酿、酱油腌醉,半天之后就入味了。这道菜是素食中的奇妙精品啊。

香蕈

【点评】

这是一道清淡别致的菌菇冷碟。香蕈,即香菇,在民间素有“山珍”、“植物皇后”美誉,有治疗益气不饥、食欲减退、少气乏力等功效。用凉的浓茶洗去香菇的油气,这正是醉香菇的特别之处。将香菇泡开之后,先油炒、汁养,然后茶洗、沥干,最后入酒酿、酱油中醉拌,不仅味香色美,而且不油腻。

笋干

诸咸淡干笋,或须泡煮,或否,总以酒酿糟糟之(1),味佳。硬笋干,用豆腐浆泡之易软,多泡为主。

【注释】

(1) 总: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译文】

各类咸的淡的干竹笋,或是需要浸泡熬煮,或是不需要,不管怎样,用酒酿糟腌渍起来,味道都会更好。硬的笋干,用豆腐浆汁浸泡,容易变软,所以多以浸泡为主。

笋粉

鲜笋老头不堪食者,切去其尖嫩者供馔。其差老白而味鲜者(1),看天气晴明,用药刀如切极薄饮片(2),置净筛内,晒干至晚不甚干,炭火微薰。柴火有烟不用。干极,磨粉,罗过收贮。或调汤或顿蛋腐或拌臊子细肉(3),加入一撮,供于无笋时,何其妙也。

【注释】

(1) 差老:不算太老。

(2) 饮片: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 顿蛋腐:即炖鸡蛋,也称“蒸蛋羹”,详见后文“蛋腐”条。顿,用同“炖”。臊(sào)子:肉末或肉丁。

【译文】

取新鲜竹笋中长得老的不能食用的,用刀切下笋尖上较嫩的部分以供食用。竹笋中不算太老,色白而味道尚鲜的,看天气晴朗与否,用切中药的刀切得像极薄的中药饮片那样薄,放在干净的筛子里,一直晒到干透到了晚上晒得还不够干,要用炭火小火烘干。柴火有烟,不能使用。笋片干透后,研磨成粉,用罗筛过,收藏贮存起来。笋粉或者用来调汤,或者用来蒸蛋羹,或者用来搅拌臊子肉,加上一小撮,在没有竹笋时供应膳食,何其美妙啊!

木耳

洗净,冷水泡一日夜。过水(1),煮滚,仍浸冷水内。连泡四五次,渐肥厚而松嫩。用酒酿、酱油拌醉为上。

【注释】

(1) 过水:指把木耳放进水里煮。

【译文】

把木耳清洗干净,放在冷水中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把木耳放进水里,煮到滚开,捞出来,仍然浸泡在冷水当中。连续热水煮冷水浸泡四五次,木耳就逐渐变得肥大丰厚,而且松软柔嫩。用酒酿、酱油搅拌腌醉为最佳选择。

薰蕈

南香蕈肥大者,洗净,晾干。入酱油浸半日,取出搁稍干。掺茴、椒细末,柏枝薰。

【译文】

取南方又肥又大的香菇,清洗干净,晾干。然后放到酱油里浸泡半天,取出来搁置一会儿,直到香菇稍干一些。最后,掺入茴香、花椒的细末,再用柏树枝熏制。

生笋干

鲜笋,去老头,两劈,大者四劈,切二寸段。盐揉过(1),晒干。每十五斤成一斤。

【注释】

(1) 揉(róu):团弄,这里指用盐揉搓腌渍。

【译文】

新鲜竹笋,去掉老头,劈成两半,大的竹笋就劈成四半,切成两寸长的笋段。用盐揉搓腌渍过后,晒干。每十五斤新鲜竹笋,可以制成一斤生笋干。

笋鲊

早春笋,剥净,去老头,切作寸许长,四分阔,上笼蒸熟。入椒盐、香料拌,晒极干天阴炭火烘。入坛,量浇熟香油,封好,久用。

【译文】

取早春时分的竹笋,剥干净,去掉老头,切成寸把长、四分宽的笋片,放到蒸笼里蒸熟。再放入椒盐、香料搅拌,曝晒到特别干天气阴湿时用炭火烘干。然后放入坛中,酌量浇一点熟香油,密封完好,可供食用很长时间。

糟笋

冬笋,勿去皮,勿见水,布擦净毛及土或用刷牙细刷。用箸搠笋内嫩节(1),令透。入腊香糟于内(2),再以糟团笋外,如糟鹅蛋法。大头向上,入坛,封口,泥头。入夏用之。

【注释】

(1) 搠(shuò):扎、刺的意思。

(2) 腊香糟:腊月酿制的香糟。香糟,酿制黄酒剩下的酒糟再经封陈半年以上,即为香糟,香味浓厚,有与醇黄酒同样的调味作用。

【译文】

冬笋,不要去皮,不要碰到水,用布擦干净表层的柔毛以及尘土也可以用刷牙用的细小的刷子。再用筷子扎刺笋子里面的细嫩的竹节,让竹笋里面上下通透。把腊月酿制的香糟放在里面,再用香糟包裹住竹笋的外面,如同“糟鹅蛋”的方法一样。竹笋要大头朝上,放到坛子中,密封坛口,用泥把坛口糊住。等到入夏的时候,再来食用。

笋竹图

【点评】

竹笋原产于中国,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李渔《闲情偶寄》把竹笋誉为“蔬食中第一品”。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冬笋、春笋、鞭笋三类:冬笋为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笋,白色,质嫩,味美;鞭笋为毛竹夏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状如马鞭,色白,质脆,味微苦而鲜。

竹笋性味寒、甘,部分竹笋味微苦。竹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冬笋更可解毒,治小儿痘疹不出。

醉萝卜

冬细茎萝卜实心者,切作四条。线穿起,晒七分干。每斤用盐二两腌透盐多为妙,再晒九分干,入瓶捺实,八分满。滴烧酒浇入,勿封口。数日后,卜气发臭,臭过,卜作杏黄色,甜美异常火酒最拔盐味(1),盐少则一味甜,须斟酌。臭过,用绵缕包老香糟塞瓶上更妙(2)。

【注释】

(1) 拔:吸出。

(2) 绵缕:棉纱。

【译文】

冬天里取茎细心实的萝卜,切成四条,用线穿起来,晒到七成干。每斤萝卜用二两盐充分腌渍盐多为好,再晒到九成干,放到瓶子里按捺结实,装到八分满。滴入烧酒浇灌,不要密封瓶口。几天过后,萝卜散发出臭气,臭气散尽,萝卜变作杏黄色,异常甜美火酒最拔盐味,盐少则全是甜味,一定需要斟酌。当萝卜臭气散尽,用棉缕包裹上陈年香糟,当做塞子塞住瓶口,味道更是美妙。

萝卜

糟萝卜

好萝卜,不见水,擦净。每个截作两段。每斤用盐三两,腌过,晒干。糟一斤,加盐拌过,次入萝卜,又拌,入瓶此方非暴吃者(1)。

【注释】

(1) 暴吃:立刻吃,马上食用。

【译文】

质量好的萝卜,不要碰到水,擦拭干净。每个萝卜截成两段。每一斤萝卜用三两盐,腌渍过后,晒干。先用一斤酒糟,加上盐拌一下,再放进萝卜,然后再拌,放入瓶中这一方法不适合马上食用。

香萝卜

萝卜切骰子块(1),盐腌一宿,晒干。姜、橘、椒、茴末拌匀。将好醋煎滚,浇拌入磁盆。晒干,收贮。

每卜十斤,盐八两。

【注释】

(1) 骰(tóu)子:骨制的长方体赌具,俗称“色(shǎi)子”。

【译文】

把萝卜切成骰子块,用盐腌渍一夜,晒干。再把姜、橘皮、花椒、茴香末搅拌均匀。取质量好的食醋煎煮滚开,浇拌萝卜和香料,放到瓷盆当中。然后把萝卜晒干,收藏贮存起来。

每十斤萝卜,用八两盐。

【点评】

萝卜每次不拘数量,可供佐餐食用,有健脾理气、消食开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滞、食积中焦之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嗳腐吞酸、肠鸣矢气、泻下秽臭等症,也可以用于日常保健。

种麻菇法

净麻菇、柳蛀屑等分(1),研匀。糯米粉蒸熟,捣和为丸,如豆子大。种背阴湿地,席盖,三日即生。

【注释】

(1) 柳蛀屑:垂柳蛀孔中的蛀屑,可入外用中药,煎水洗浴或炒热熨敷。唐代李绩、苏敬等纂《唐本草》记载其功效在于“主风瘙肿痒隐轸”。

【译文】

把分量相同的干净麻菇、柳蛀屑研磨搅拌均匀。把糯米粉蒸熟,捶捣调和成丸,像豆子大小。种在背阴潮湿的地方,用席子盖好,三天过后就会长出菌菇来。

又法

榆、柳、桑、楮、槐五木作片,埋土中,浇以米泔(1),数日即生长二三寸色白柔脆如未开玉簪花(2),名“鸡腿菇”。

一种状如羊肚(3),里黑色、蜂窝,更佳。

【注释】

(1) 米泔(gān):洗过米的水。

(2) 玉簪(zān)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也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3) 肚(du):胃,特指用做食物的牛羊等的胃。

【译文】

榆木、柳木、桑木、楮木、槐木制成片,埋在土中,用淘米水浇灌。几天之后,就会长出菌菇,高约两三寸、颜色洁白、柔嫩脆软,像还没有完全开放的玉簪花,名叫“鸡腿菇”。

还有一种菌菇,外形像羊肚,里面是黑色的、像蜂窝一样,味道更好。

竹菇

竹根所出,更鲜美。熟食无不宜者。

【译文】

竹菇出自竹根,味道更为鲜美。做熟了食用,适合所有人群。

种木菌

朽桑木、樟木、楠木,截成尺许。腊月扫烂叶,择阴肥地,和木埋入深畦(1),如种菜法。入春,用米泔不时浇灌。菌出,逐日灌三次,渐大如拳。取供食。木上生者不伤人。

柳菌亦可食。

【注释】

(1) 畦(qí):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译文】

取腐朽的桑木、樟木、楠木,每段截成尺把长。腊月时分,打扫腐烂的树叶,选择阴湿肥沃的地方,连同朽木段一起深深埋进田畦之中,就如同种菜的方法一样。到了春天,不时地用淘米水浇灌。木菌长出来之后,每天浇灌三次,渐渐长得如同拳头般大小。采摘下来可供膳食。木头上的菌菇对人没有伤害。

柳木菌菇也可以食用。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