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大般涅槃经集解

卷第六十三(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三(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

广释善星断善根义 出善星未断善根之前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事 出善星说苦德尼干缘起事 释断善根义 释断善根佛性不断义 释佛性如虚空非三世摄 释阐提身口业皆非善义 释所以听善星出家意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

案。僧亮曰。夫为行同有违不违。前师子吼品。辨不违。此品论违也。何者。前品所说。虽有佛性。要修善以成之。此品所说。虽有佛性。而断善者塞之。故知俱论性。而有违不违之异也。法瑶曰。前品广说佛性不一。或因或果。非因非果。或因或缘。或善非善。或言心是。或言心非。或言离阴。或不如是。众说虽非一途。而佛性一也。是则不可偏执一法为是。而余法非也。迦叶今引四十九年。不定之说。偏执者。皆失佛意。谓执往既失。执今岂得耶。若有偏执上所说者。皆不得佛意也。经有明文。下至烦恼诸结众生。五阴善法。皆是佛性。又说性非内非外。亦内亦外。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又就阐提。或善根人。四句互明佛性。复引恒河七人。不离佛性水。又言如是七人。若善不善。若方便道。若解脱道。若因若果。悉是佛性。经文如此。岂可以一法偏执乎。若不寻结始末所论。佛性各举一边。以为决定。但以果为佛性者。恐失其知旨矣。前品明生死河中有七人。明不但佛性力故。自得菩提。不修道耶。今明涅槃河中。有七种人。阐提人。闻涅槃经。然后诽谤不信。断善根耳。然涅槃声先冥以远益。谓入涅槃河中。况余六人耶。今明七人虽异。而皆不离佛性水中。虽复两品同明。而所论硕异也。僧宗曰。上第三十四问安乐性。向师子吼发斯论。而所显之旨。犹有未了。今还成本问也。前明阐提虽断善根。犹有佛性。今因善星。广释阐提断善之方。及还生之由。明所断者。是起作之善故。则正因之义存也。释还生之由。所以缘因之理足也。亦以因果相望。则中道详矣。二圣相成。俱显妙旨。但辨理周悉。未必文广也。大分品有六。第一明断善根。第二辨还生。第三明中道。第四显修道。第五劝。第六叹佛也。宝亮曰。师子吼迦叶。但论佛性。其大旨为异者。师子吼就次第从理为谈。迦叶就违背边为论也。师子吼所说。直论从因至果。附理信心。不言先断善根。后更生之义也。迦叶所说。亦言从因次修。然其行未立。还断信心。成一阐提。后厌情还发。能生于善。更进趣取佛。正以此为异。是则师子吼。虽明断善。未辨还生。今迦叶所论。明断善之后。更生之义也。大分为九门。第一明断善根相。第二释所以断善。良由众生根性不定也。第三辨诤论。由根性异。故感教各别。致令互执。乖于中道也。第四广明执著。起邪见之过。正以根性不定。不体佛教。各随所执。诽谤失旨也。第五明后从悉自拔得还生善根也。第六明同得常果。第七释异生死以三漏为因。故感报无常。佛果以真解为资。遣漏尽而体常。第八叹经。第九叹佛也。道慧私记曰。师子吼所问。双树间事。迦叶所问。从得道已来事。科简始末以为异也。又此品就人明性。前品就法明性也。智秀曰。大分此品为六段。第一明断善根。而佛性不断。第二明还生善根。第三明非内外非有无中道。第四明不诤。第五明梵行。第六叹佛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为大医师作大药王。

案。僧亮曰。此下第一明断善根人。断善根相也。将欲设难。无叙师子吼所释。善星比丘。是不可治人也。僧宗曰。就明断善根中。自有六翻。第一明如来慈非不平等。正以善星不受。非如来失。第二广列过失之事也。第三明断三世善也。第四明如来具知根力。能知转下。作中等也。第五广明诤论。释由物情不达教下之旨。致生深罪也。第六明所以断善根。广起邪见也。智秀曰。第一段中六别。第一论断善根。第二明根不定。第三明诤论。第四明执著。第五明邪见也。

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

案。僧亮曰。此下举三事证非不可治也。令先明有深重。故云何不救也。宝亮曰。此下第一难。何不先为善星说法也。

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

案。僧亮曰。次明其有信非都无也。

坏欲界结获得四禅。

案。僧亮曰。次明善星不无念等善根也。

云何如来记说善星(至)地狱劫住不可治人。

案。僧亮曰。略结难也。

如来何故不先为其演说正法后为菩萨。

案。僧亮曰。治病在于始起可治之时。不先治之。要有漏时。非等慈也。

如来世尊若不能救(至)有大慈愍有大方便。

案。僧亮曰。若可治而不治。是无慈也。宝亮曰。第二责无慈悲。第三喻无方便也。

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至)当先教谁知世间事。

案。僧亮曰。先答父慈等也。虽复教有先后。而不违慈义。以譬佛慈等无偏也。宝亮曰。此下先答第二难也。我久知其当断善根。故于尔许年中。接引说法。为后世作益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为慈念故次复教之。

案。僧亮曰。人以知见为乐。父慈虽等。然有能速成者。应先教也。

善男子如来亦尔(至)为生后世诸善种子。

案。僧亮曰。合譬之意。意在不偏必有利益。广弘一灯之化者。应先教也。

善男子如三种田(至)第三喻一阐提。

案。僧亮曰。义如上释。

善男子如大师子杀香象时(至)演说法时功用无二。

案。僧亮曰。终用一方便力耳。上明虽复先后。而慈用实等。今明三时方便。常尽其力也。宝亮曰。答第三难也。明佛非无大方便。但于善星。方便不显耳。如彼师子。于二狩之间。虽等其力。菟则不设也。

善男子我于一时住王舍城(至)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案。僧亮曰。凡举三事。此第一缘起也。薄拘罗是恶鬼之名。夫化之所被。以信为本。而阐提断信。释所以不受化也。僧宗曰。此下第二广说断善之过也。宝亮曰。此下正明善星断善根之相。兼证释向第二第三答也。佛虽有大慈方便。而善星净信。意难出故。无所益也。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至)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案。僧亮曰。第二缘起。宝亮曰。既以不信为心。亦遮人为信故。心死虫置佛迹上。使耳目之徒生异想也。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至)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案。僧亮曰。第三缘起也。虽复同列不信。而此一事。偏论反舌。罔没尊圣。弥见其心矣。所以二问苦得者。欲知即事。与佛语相应已不也。而苦得既已。身验所以反根。善星因而诫之也。宝亮曰。圣化无方。应物非一。彼既心怀妒。云何可救也。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复读诵(至)而我真实谓无因果。

案。僧亮曰。此明无慧也。若善由解生。则不可断。不从解生。遇耶则断。昔虽诵读。不由解生。亦不可救。答第二难也。善知相法者。知有二种现知相知也。言佛非现知非一切知也。僧宗曰。虽受十二部经。不解旨故。所以退谤。乃至断善根。况不受持。云何救耶。

善男子汝若不信(至)生身陷入堕阿鼻地狱。

案。僧亮曰。虚言无效。不如验实也。陷地狱者。慈不积无以灭身。罪熟报至。所以陷也。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入佛法(至)罗刹大鬼之所杀害。

案。僧亮曰。佛说三乘因果。而善星竟不获一。以无信故。所以无所得也。放逸故。恶知识故者。放逸即内患。恶友即外缘。备此二恶。终断善根。虽入大海。无获者无信慧之人。虽入法海。亦无所获。自戮而死者。譬放逸。恶鬼所杀者。譬恶友也。僧宗曰。记彼必入地狱。一往如似不慈而是大慈也。何以尔耶。若不记者。则长人耶信也。

善男子是故如来以怜愍故(至)以恶邪故不舍恶见。

案。僧亮曰。答第三难也。虽以怜愍为说。以其放逸。终不可改也。

善男子我从昔来见是善星(至)斯下之人地狱劫住。

案。僧亮曰。答第四难也。若内有微善。可方便外授者。斯人可度也。若内无微善。虽外方便。亦无如之何也。宝亮曰。答第一难也。善星若有微豪善者。岂容记其是地狱劫住不可治人耶。由是其一阐提故耳。

善男子譬如有人没清厕中(至)是故不得拔其地狱。

案。僧亮曰。手挠之譬大方便。头发譬微善也。宝亮曰。虽有未来之善。而现在重恶。无以资发。故二世皆伏断也。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何故记彼当堕阿鼻地狱。

案。僧亮曰。善星见佛生嗔。即入地狱。佛住似如不慈。欲请以释故。致此问也。

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属(至)乃至无有毛发许。

案。僧亮曰。答意若不往不记者。外则长人众恶。内则久受重罪。是以先记必入地狱。及今往彼。果陷无间。岂是无慈。乃所以灭其恶因也。真实无二者。以人闻佛言故。不信善星之语。则不增外恶。令其受罪少也。

善男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至)是名如来第五解力。

案。僧亮曰。不出外故。不生人罪也。第五解力者。谓十力中性力也。

世尊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

案。僧亮曰。上说现在。无有信慧。名断善根。未明五根。及未来善。故发问也。僧宗曰。此下第三明断二世善也。智秀曰。此下第二段。显断善根义也。六翻明义。此第一求断善根之相。

善男子一阐提辈断善根故(至)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案。僧亮曰。杀生以害故罪。阐提无善。但得恶心之罪。无杀罪也。

世尊一阐提者终无善法是故名为一阐提耶。

案。僧亮曰。将欲咨问。未来善义。故先明此定。谓阐提善根。终意不起耶。智秀曰。第二翻。举终竟以定佛也。

佛言如是如是。

案。僧亮曰。终竟之义。乃有近远。一生乃至一劫欲开其论端。故且答如是也。

世尊一切众生有三种善(至)断诸善法名一阐提耶。

案。僧亮曰。举三世为义。取未来应生。即今未生。所以不可断也。终竟之旨。未即可见。智秀曰。第三翻。责未来之法。未起则不可断。不应以断善。故成阐提。

善男子断有二种(至)是故我言断诸善根。

案。僧亮曰。灭而不续。名之断也。性断障断者。心有三种。善不善无记。若如常人。起不善无记心时。虽无善心。直是心不并缘。故善心不续。是谓性断。以其现在无耶见故。不名障断。阐提现有重耶见障。使未来之不生于现在。是名具二断也。法瑶曰。益前有无之问也。以现在无故。得言断善根。未来有故。得言悉有佛性也。

善男子譬如有人没清厕中(至)是故名为不可救济。

案。僧亮曰。譬意为显障断非究竟断也。未来之善。虽有起力。交为现在邪见所障。不得起故。不能济苦也。

以佛性因缘则可得救(至)一阐提辈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谓正因性也。断缘因善根。非断正因也。由正因力故。久善还生。非三世者。释不断义也。正因是相续常。常故无去来也。如败子者。既以不善无记为正因。二法力弱。现在世中。必不生善。以败子为譬也。

世尊一阐提辈不断佛性(至)云何说言断一切善。

案。僧亮曰。乘上正因不断之辞。以为问也。正因之力。必感佛果。果善因善。二俱不断。故知非阐提也智秀曰。第四翻承上不断性之旨。仍以为难也。佛性是善。阐提不能断。云何成阐提也。

善男子若诸众生现在世中(至)则不得名一阐提也。

案。僧亮曰。佛性是善。若现有佛性。则非阐提。明正因是种子性义。不以为缘因性也。

如世间中众生我性(至)当见故故言众生悉有佛性。

案。僧亮曰。以世我为譬。以证现无之义也。以当见故者。上言众生现在。无有常名。悉有苦故。以当见为有。非现有也。

以是义故十住菩萨具足庄严乃得少见。

案。僧亮曰。上云当见为有。此说见之时也。以少见名因。全见名果。因名为得。果是所得。今以得为佛性者。因中说果也。

迦叶菩萨言世尊佛性者常(至)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案。僧亮曰。上云佛性是常。无有三世。又云。佛性未来当见。此前后相食。则常义未显。故以空微之也。智秀曰。第五翻。有两句难。第一责性非三世。不应复云未来。第二责既有慈爱。岂容非善也。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

案。僧亮曰。述成上义无三世也。

一切众生有三种身(至)未来身净故说佛性。

案。僧亮曰。谓所说佛性。因中说果耳。非前后二言。相食之过也。

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至)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案。僧亮曰。难言。若佛性是常。常则无生无灭。非有为相。何故说言众生悉有也。智秀曰。第六翻有两关难。初若非三世者。现在众生。不应有也。后云若众生有者。应与众生同体也。

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

案。僧亮曰。虽无现相。而终得为用。以终得用故。于众生为有也。

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

案。僧亮曰。空无现相。而得言众生有现在用。佛性亦尔。虽非现有。而现在众生。亦得有用也。

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

案。僧亮曰。将欲广辨。以定譬性。故重举二门也。

是故我于此经中说(至)犹如虚空非内非外。

案。僧亮曰。以言无内无外者。明是常也。

如其是虚空有内外者(至)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若有内外。则非一也。若有分数。则非常也。内无外。外无中。中无内。岂曰遍耶。

如汝所言一阐提辈(至)一阐提业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心为善恶之主。而为邪见所坏。虽有慈念之至。终不成善。义现譬中。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诸根力(至)说一切法无有定相。

案。僧亮曰。此下第二分也。说根性不可定可进可退也。说退以诫之。说进以劝之。谓劝诫分也。僧宗曰。此下第四明如来知根力故。能转下作中。以根不定故。可进可退。如来终不舍置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以何因缘听其出家。

案。僧亮曰。上说知根。未说知根之利也。而听善星出家。不得佛法之利。以迹而观。似不知人利。故发问也。

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至)我为如来具足十力。

案。僧亮曰。说知根之利也。宝亮曰。佛知善星。当断善根。故将其出家。令生微善。开后世之资。且若不出家。则横长物恶。为此因缘所以携其入道也。然经家已显调达是迹。竟未发善星之权。以此而言。经文不应止有此也。捡理求义。例应非实。盖未尽也。

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至)能断善根具不善根。

案。僧亮曰。说退因也。退因有四。一不亲善友。二虽近不听正法。三虽听法。不思惟义。四虽思义。不如说行。

善男子如来复知是人现世(至)尔时则能还生善根。

案。僧亮曰。说进因也。进因亦四。略举近善友。听正法二因。

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远(至)名为具足诸知根力。

案。僧亮曰。明退是暂尔耳。而生善。是必定也。泉譬佛果。村譬三界。水譬常乐。渴譬八苦。智人譬佛。无异路譬八苦可厌。常乐可欣。八道定也。

尔时世尊取地少土(至)不比十方所有土也。

案。僧亮曰。明退者。虽复不久。而退者甚多也。进虽必定。而进者少也。

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至)能入涅槃如[打-丁+瓜]上土。

案。僧亮曰。进者从明入明也。

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至)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案。僧亮曰。明退者从明入冥。从冥入冥也。

善男子护持禁戒精勤不懈(至)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案。僧亮曰。上总说一切众生。此别举出家人。及信涅槃经为异耳。

善男子如来善知众生如是(至)是故称佛具知根力。

案。僧亮曰。结上旨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六十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