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经义考

卷一百六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礼记【二十五】

司马氏【光】等六家中庸大学解义

宋志一卷

未见

蔡氏【元鼎】中庸大学解

陈氏【孔硕】中庸大学讲义

未见

闽书孔硕字肤仲侯官人从张南轩吕东莱朱文公学官秘阁修撰学者称北山先生

陈氏【淳】中庸大学讲义

一卷

未见

李昂英跋曰大学中庸之微旨朱夫子发挥备矣北溪翁从之游久以所得鸣漳泉间泉之士有志者相率延之往教翁指画口授不求工於文采务切当於义理诸生随所闻笔之成帙韶州别驾诸葛君当时席下士之一也广其传梓嘉与後学共使之由北谿之流溯紫阳之源而窥圣涯不徒口耳且必用力於实践则曰希圣希贤工夫可循循而诣矣予过曲江得见所未见茅塞豁然尹番禺而始创黉舍者此诸葛君也珏其名

魏氏【文翁】中庸大学讲义

二卷

魏了翁志曰嘉父名文翁卭之蒲江人举嘉定四年进士以朝议大夫知叙州

蔡氏【渊】中庸大学思问

未见

李氏【起渭】中庸大学要语

柴氏【元佑】中庸大学说

谢氏【兴甫】中庸大学讲义

宋志三卷

牟氏【少眞】中庸大学发蒙俗解

魏了翁跋曰吾儒之书自诸老先生语录外未有方言俚字爲文者盖弟子之於师惟恐稍失其指故聪听之谨书之莫之敢易也近世乃剿入科举之文以惑凡近以欺庸有司诿曰姑以给取利禄耳是固可陋今牟君之爲中庸大学发蒙将以信今贻後而为是俚俗之语五方之言语不相通而可强同乎又若谓世人不可与庄语姑俯而就之者然则不浅之待人乎言之不文行而不远牟君归爲我精思而文言之亦当有商略者兹未暇及也

熊氏【庆胄】庸学绪言

一卷

谢氏【升贤】中庸大学解

姓谱字景芳仙游人端平中登第官至循州兴寜令所着中庸大学解刻於廉泉书院

黄氏【必昌】中庸大学讲稾

闽书必昌字京父晋江人从陈淳学嘉定十年进士判循州

李昂英跋曰吾友黄京父主濂堂日沃诸生胸次以大学中庸之味揭宏举要阐邃析微探圣贤妙旨於千百载之下取儒先绪论蔽之片言间体认眞切处如良画状人物考察精密处如历家步星气於义理无少差盖渊源於北溪而根柢乎考亭者爲後学之益多矣京父循循修谨人一语不妄发意其於二书心之身之久不但工诵说而已也

方氏【逢辰】中庸大学释传

三卷

未见

戴氏【景魏】中庸大学要义

黄震序曰二书发明先儒未及处极多真是有功後学知仁勇三节经旨本自分晓文公独以三近者勇之次正未晓何谓执事与之条列剖析却一一与经文正合君子诚之爲贵诚之正是用功处前辈止以之字作助语执事改其说而以孟子思诚为证至如既禀之如字亲新之通用索隐之作素本因古字之从宜此虽字学中来亦皆足爲前辈之拾遗其他大义不暇遍举惟以蒲卢爲蜾蠃虽本尔雅然蜾蠃虫类恐於地道敏树不相应以周公追王二祖爲改葬虽以下文葬祭爲证然二祖之葬既久恐改葬亦是重事如谓葬时以诸侯之礼则改时以天子之礼若棺外之物犹可改也棺内切身之冠冕亦可褫之而易七章爲九章乎切身者不可改改外物孰重轻况下文明言父爲士子爲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则葬礼合因在日之旧祭方用今日之新二祖之生爲诸侯葬以诸侯爲己合礼周公祭以天子之礼足矣正亦不必改葬也

工氏【幼孙】中庸大学章句

二卷

刘氏【黻】中庸大学说

二篇

存【载蒙川集】

傅氏【子云】中庸大学解

未见

何氏【梦桂】中庸大学说

二篇

存【载集中】

郑氏【仪孙】中庸大学章句

一卷

闽书建安人咸淳癸酉应贤良举

郑氏【奕夫】中庸大学章旨

鲁川胡氏【名未详】中庸大学说要

程珌曰胡君说要之书取太极中庸大学而一之此圣人之心而未见之於言者也而胡君发之至论阴阳之中而及於春秋之分至要非口耳之学也

潘氏【廸】中庸大学述解

叶氏【瑞】中庸大学提要

六卷

曾氏【贯】庸学标注

饶氏【鲁】中庸大学纂述

二卷

庸学十一图

一卷

俱未见

按以上诸家皆以中庸先大学不紊小戴记之旧盖科举之学未盛故典型尚存也自是而後考试程式一定於皇庆再定於延佑於是经问经疑冠大学於论语孟子之前以中庸居末科目日重知有朱子而不复还小戴记之次矣

袁氏【明善】大学中庸录

未见

杨士奇曰大学中庸日录元吴文正门人袁明善述其师授之旨而爲之者也有文正公补大学第五章黄虞稷曰明善临川人

倪氏【公晦】学庸约说

黄氏【文杰】大学中庸双说

江西通志黄文杰字显明上犹人大德中安远教授

秦氏【玉】大学中庸标说【一作探说】

王逢曰秦玉字德卿隐居崇明淑门弟子若干人及卒私諡孝友先生

黄虞稷曰太仓人约之父

朱氏【升】大学中庸旁注

各一卷

未见

升自序曰前年读书郡城紫阳祠始爲诸生作书旁注观者善之以其注文附经语意通贯一读即了无繁复之劳也既又命诸生用其义例旁注诗经未克成去年寓里中程氏舘书旁注脱稾稍有传抄之者然日知所亡窜改不能已今岁授徒於家又成大学中庸旁注先儒经解至矣而犹未免云云者先儒用圣贤功夫故能因经文以得圣贤之意学者用先儒功夫而能因经解以得先儒之意几人哉性质庸常学力卤莽父兄师友取经解而督之读经与解离不能以意相附其弊也断裂经文使之血脉不通首尾不应欲求其知味乐学不可得也此愚所以於六经四书皆欲旁注之以爲教子授徒之计而未暇悉成也虽然愚之所注其意义取诸先儒经解而已辞语则有不可纯用原文者盖以逐字顺附经文实而不泛离之则字各有训贯之则篇章浑全制作之体既殊辞语各有宜也至於意义间亦有不得已而不可以苟同者则又有望於平心明眼实用功力之君子相与印可之商确之也至正丙戌秋日

又跋大学旁注曰大学以修已治人爲纲要以致知力行爲工程然而知止能得之间必有事焉经所谓定静安论语所谓仁能守之孟子所谓居安资深者是也中庸曰尊德性而道问学盖致知力行二者皆道问学之事动而道问学静而尊德性二者功夫如寒暑昼夜之更迭而无间尊德性即大学之正心也大学诚意是省察克治於将应物之际正心是操心?养於未应物之时与既应物之後然而八目於致知之後即继以诚意而正心但列於其後者盖大学爲入德者言使之先於动处用功禁其动之妄然後可以全其静之真也此圣贤之心法爲传学之本也而旁注不能详具故表而着之云

又跋中庸旁注曰中庸经朱子训释之後说者亦多其间最有超卓之见者饶氏也有融会之妙者思正李先生也精於文义切於体认者楼山袁氏述吴氏之说也今兹旁注既各取其长矣至於知仁勇之用至诚不贰不息之分尊德性道问学之说若此之类一得之愚间见焉不知其果是乎否实用功力之君子愿有以教之

范氏【祖干】大学中庸发微

未见

曾氏【景修】大学中庸详说

未见

黄虞稷曰莆田人洪武中德安府学教授

张氏【鼒】学庸句解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祥符人洪武初举明经官秦府长史

李氏【希顔】大学中庸心法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郏县人明初徵入大本堂说经累官右春坊赞善大夫

詹氏【凤翔】大学中庸章句

未见

熊氏【钊】学庸私録

二卷

未见

江西通志熊钊字伯几进贤人至正甲申以春秋领乡荐授崇仁学官解徐寿辉之围授临江路知事洪武初挍书会同馆

黄氏【润玉】庸学通旨

二卷

未见

杨守陈曰先生以大学中庸旨皆渊奥撰庸学通旨

叶氏【挺】学庸庭训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永嘉人正统间举经明行修

程氏【先民】学庸敷言

未见

黄虞稷曰浮梁人

王氏【纶】学庸要旨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王纶字汝言慈谿人成化甲辰进士累官右副都御史廵抚湖广

吴氏【世忠】学庸通旨

未见

朱氏【谏】学庸图说

未见

黄虞稷曰乐清人弘治丙辰进士吉安知府

童氏【品】学庸大义辨疑 学庸精义

俱未见

孙氏【绪】大学中庸放言

二卷

未见

郑玥曰沙溪孙氏绪故城人弘治己未进士仕至太仆寺卿

朱氏【文简】学庸图说

未见

温州府志文简字元可乐清人徙永嘉弘治甲子举人晋江教谕

施氏【儒】学庸臆说

未见

黄虞稷曰归安人正德辛未进士

金氏【贲亨】学庸议

二卷

未见

林氏【士元】学庸衍义

未见

黄虞稷曰琼州人正德甲戌进士历广西按察使

章氏【衮】学庸口义

未见

黄虞稷曰字汝明临川人嘉靖癸未进士陕西按察副使

李氏【渭】学庸答问

一卷

黔记李渭字湜之思南府人嘉靖甲午举於乡仕至云南参政

马氏【森】学庸口义

三卷

未见

徐氏【爌】学庸初问

二卷

张正位序曰嘉靖壬戌之秋柱史巗泉先生奉天子命督视两淮驻节於扬越明年纲纪肃张遐迩风动遂进多士每期月三集於郡庠之崇文阁晨兴即至学诸生无间少长咸侍於侧次第请益首举学庸二书章分句析挈领提纲欲人同喻其旨既乃尽以所讲究者笔之爲书题曰学庸初问阐幽显微於先儒注疏禆益实多先贤述作发明殆尽益信先生所得於学庸者深矣位敬请而刻之

缪泳曰爌太仓州人嘉靖癸丑进士

游氏【日章】学庸释义

未见

黄虞稷曰莆田人嘉靖己未进士

万氏【表】学庸志略

未见

吴氏【中立】学庸大旨

未见

黄虞稷曰中立字公度浦城人隆庆辛未进士官尚宝司丞

邹氏【元标】邹子学庸商求

二卷

未见

王氏【豫】学庸识大录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乌程人万历丁丑进士

邹氏【德漙】学庸宗释

未见

邹氏【德泳】学庸归旨

未见

董氏【应举】学庸略

二卷

应举自序曰六经定於夫子秦火厄之汉收其烬而传注之家作各以所见管窥沿唐至宋号爲昌明然而分章析句或更定补缀其失也端如学庸二书古本犹存尚可寻绎宋之诸儒乃经之传之更定而易置之又爲之补遗隔截章句予向读而疑之作爲二略今耄矣偃曝之暇於中庸略再加删润使之直截易晓又闻阳明先生崇尚古本大学遂爲通略以明简原无错至於格物致知之旨亦依古本寻绎并归知本虽与先生稍异聊书所见以待评驳非敢以爲是也

黄虞稷曰应举号见龙闽县人万历戊戌进士累官工部右侍郎

王氏【振熙】学庸逹解

三卷

张云章曰王振熙字君含福建南安人万历庚戌进士

李氏【鼎】学庸大旨

三篇

叶氏【祺胤】大学中庸臆说

三卷

高佑釲曰叶祺胤字鍚我嘉兴人大学臆说一卷中庸臆说二卷天啓甲子镂板顾起元序之

王氏【养性】学庸传宗参补

一卷

未见

沈氏【澣】学庸蒙筏

二卷

缪泳曰澣字则新平湖人

程氏【佩】学庸问辨

休宁名族志佩诸生

陈氏【元纶】学庸日笺

二卷

曹学佺曰陈道掌日笺不拘拘於字栉句剖或用古语或用微言以证解之而自有跃然之妙

傅氏【璿】大学中庸俗讲

二卷

未见

金氏【镜】学庸绪言

未见

缪泳曰长兴人

李氏【觏】读儒行

一篇

苏氏【总龟】儒行解

一卷

黄氏【道周】儒行集解

一卷

道周序曰古未有称儒者鲁之称儒有道艺之臣伏而未仕者也其首行曰待聘待问待举待取者需也故儒之爲言需也昜曰云上於天需天下所待其膏雨也而说者以爲柔懦故天下无知儒者也天子无儒臣则道义不光礼乐不作乱贼恒有天下无儒学则骄慢上陈贪鄙下行宼攘穿窬据於高位而贤人之德业皆熄矣仲尼故举十七种以明之先於学问衷於忠信而归之於仁故仁者儒者之质也夫子既知儒之实不疑於名因而求之得其数种皆足以为治其无当於是虽习章句被文绣皆小人之儒也周之末年始不悦学原伯鲁宣言於朝闵子马闻之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後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则苟而可於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仲尼恐後世不学不知先王之道存於儒者儒者之学存於德行故备举以明之使後之天子循名考实知人善任爲天下得人不以爵禄爲宵小侥幸不以黼黻骄於士大夫故其悬监甚定取舍甚辨则备取诸此也

刘氏【敞】与爲人後议

一篇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