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经义考

卷一百五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五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礼记【十六】

黄氏【櫄】中庸解

一卷

潘氏【好古】中庸说

一卷

袁氏【甫】中庸详说

宋志二卷

王氏【万】中庸说

钱氏【文子】中庸集传

宋志一卷

邵氏【囦】中庸解

一卷

赵氏【善湘】中庸约说

一卷

郑氏【霖】中庸讲义

一卷

谢铎曰郑霖字景说寜海人绍定进士累官知平江府为贾似道所害後追赠中奉大夫着中庸讲义

贾氏【蒙】中庸集解

陈氏【尧道】中庸说

宋志十三卷

吴氏【之巽】中庸口义

三卷

魏了翁志曰中江吴君先之讳之巽受小戴氏书於厥考良弼教授於广汉逆曦尝欲以季春聘士豫令就聘者诣县书行义年君叱吏曰此何时耶义形於色无所挠夺贼平始应聘君於历代史国朝故实天文地理字书罔不精治有诸经讲义五卷中庸口义三卷藏於家

魏氏【天祜】中庸说

魏了翁志墓曰公卭州之蒲江人讳天祜字德先以词赋登里选累举不利当以恩补官辞不受年七十益大肆於学圣经贤传历览博究即河洛之正传上遡洙泗之源历历乎其独得而的然无所疑也

王氏【奕】中庸本义

一卷

陈氏【华祖】中庸提纲

温州府志华祖字理常永嘉人举遗逸为翰林国史院检閲官

江氏【泳】中庸解

一卷

陈氏【义宏】中庸解

一卷

方氏【逢辰】中庸注

一卷

黎氏【立武】中庸指归

一卷

赵秉文序曰圣人一贯之道在易中庸大学中庸大学杂於礼书自汉以来诸儒未有能识之者宋河南二程夫子实始挈而出之於是孟氏子没後数千百年不传之道统粲然复明於天下伟哉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二书言高旨远辞密义微读之者固未易窥其涯涘自考亭四书出学者奉持信受如读成律或莫知其何为而出何为而入诵言终身呜呼圣人立教之大本果不可得而闻邪前魁彦所寄黎先生宿德峻望如鲁灵光振铎郷国以觉後为己任慨然谓二书道统所载乃取兼山郭氏说从而发明之作中庸指归首以正统居体释所以名中之义其说曰乾九二人道之始故称龙德正中中之体也坤六五心君之位故称黄中通理中之位也帝降衷民受中万化之所由出也作大学发微曰大学曾子之书一书之功在於止善止善之说盖取诸艮曾子固尝称艮象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厥旨甚深所谓一以贯之者此也夫易冒天下之道中庸大学实出於易先生提纲举要统宗会同由是天人相与之际体用一源之实昭彻无间非先生之学深造自得卓然有见於大本其孰能与於斯既又原作者之意为中庸分章以见绳聨珠贯之妙据旧文之古为大学本旨以订夫更定错简之疑备论详说归其有极先生有功於圣门有赐於後学可谓远且大矣先生旣开山学以来四方问学之士又建凤洲精舍彷佛河汾兹二书者先生沉涵有年宜锓诸梓以嘉惠同志董子云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吾党同子苟能端居默识循初返本则有以见先生是书无隐乎尔又何待千载之後子云也哉

中庸分章

一卷

立武自序曰中庸之书浩博深远若不可涯其实绳聨而珠贯也诸家虽字论句析然於大旨未明读之使人茫然分章所以原作者之意

吴澂碑曰元中子黎氏讳立武字以常临江新喻人擢进士第三人历国子司业官秘省时閲官书爱二郭氏中庸郭游程门新喻谢尚书仕夷陵尝传其学将由谢溯郭以嗣其传故於大学中庸等书间与世所宗尚者异议

按黎氏中庸分为十五章自天命之谓性至万物育焉为第一章仲尼曰至惟圣者能之为第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至察乎天地为第三章子曰道不远人至君子胡不慥慥尔为第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至反求诸其身为第五章君子之道至父母其顺矣乎为第六章子曰鬼神之为德至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为第七章哀公问政至不诚乎身矣为第八章诚者天之道也至诚则明矣为第九章唯天下至诚至故至诚如神为第十章诚者自成也至纯亦不已为第十一章大哉圣人之道至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於天下者也为第十二章仲尼祖述尧舜至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为第十三章唯天下至圣至其孰能知之为第十四章诗曰衣锦尚絅至无声无臭至矣为第十五章各绘一图大指谓中庸之道出于易盖主郭氏父子兼山白云之说者

何氏【梦桂】中庸致用

一卷

郑氏【彦明】中庸说

一卷

何氏【基】中庸发挥

八卷

未见【一斋书目有】

王氏【柏】订古中庸

二卷

未见

柏古中庸跋曰中庸者子思子所着之书所以开大原立大本而承圣绪也义理精微而实难於窥测规抚宏远而实难於会通衆说淆杂而实难於折衷此子朱子以任其责而後学亦以春融而氷释矣惟愚滞之见常觉其文势时有断续语脉时有交互思而不敢言也疑而不敢问也一日偶见西汉艺文志有曰中庸说二篇顔师古注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而不言其亡一也惕然有感然後知班固时尚见其初为二也合而乱其出於小戴氏之手乎彼不知古人着书未尝自名其篇目凡题辞皆後人之所分识徒见两篇之词义不同遂从而参伍错综成就其总题已天赋为命人受为性所赋所受本此实理故中庸二字为道之目未可为纲诚明二字可以为纲不可为目仆不揆狂僭为之隐索取而析之以类相从追还旧观但见其纲领纯而辨也如此之精条目疏而理也如此之莹首尾相?可谓缜密气脉流通可谓融畅虽各题一性字而其义不同一原其性之所自来一原其性之所实有虽各提一教字而其旨亦异一以行为主故曰修道一以知为主故曰明诚始於天者终於天始於诚者终於诚分限严而不杂涂辙一而不差子思子亦可以无遗憾於千古之上矣或曰自汉晋以来诸儒先未尝疑也至於朱子章分句析研几极深而无间言也子何为者而勇於妄论乎曰非敢妄也有所证也此书惟哀公问政章交构为最深加以王肃贸贸然独掇此章克塞乎家语之中此先儒之所以不疑也幸有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十有四字郑氏所谓悞重在此者此感人之根乎其论旧章之?迹尚未磨也其往参之位置尚可掩也使後世可以指瑕索瘢正其苟合者殆天意也又以班固中庸说二篇五字不列於诸子之上而晦昧於古礼经之末窃意子朱子未必见也或见而未必注思也不然以朱子之精明刚决辞而辟之久矣奚俟於今日哉

赵氏【若焕】中庸讲义

一卷

江西通志赵若焕字尧章进贤人年二十余宋祚讫赋草之茂三章援琴而歌以当黍离麦秀年八十而逝

释【契嵩】中庸解

五篇

存【载镡津集】

赵氏【秉文】中庸说

一卷

李氏【纯甫】中庸集解

一卷

金史李纯甫字之纯弘州襄阴人永安二年经义进士荐入翰林高琪擢为左都司事以母老辞琪诛复翰林出倅坊州改京兆府判官卒於汴

李氏【思正】中庸图说

一卷

中庸辑释

一卷

黄虞稷曰江西德兴人生於宋季入元不仕

刘氏【惟思】中庸简明传

一卷

吴徵序曰中庸传道之书也汉儒杂之於记礼之篇得存於今者幸耳程子表章其书以与论语孟子并然藴奥难见读者其可易观哉程子数数为儒者言所言微妙深切盖真得其传於千载之下者非推寻测度於文字间也至其门人吕游杨侯始各有注朱子因之着章句或问择之精语之详矣惟精也精之又精隣於巧惟详也详之又详流於多其浑然者巧则裂其粲然者多则惑虽然此其疵之少也不害其为大醇庐刘君惟思良贵甫以朱子章句讲授考索玩绎五六十年年八十乃纂其平日教人笔之於纸辞简义明仿夫子说蒸民之诗之法始学最易於通习惠不浅也夫汉儒说稽古累数万言而郑康成於中庸一十九字止以十二字注之朱子深有取焉然则良贵父之简明是亦朱子意也而见之不同者不曲狥澂少读中庸不无一二与朱子异後观饶氏伯与父所见亦然恨生晚不获就质正今良贵父吾父行也皇庆元年夏其子秘书监典簿复初官满南归相遇於东淮出其父书以示澂读之竟既知先辈用功之不苟而良贵父亦已下世畴昔所愿质正於伯与父者今又不获从良贵父而订定三人之不同各有不同三卒未能以合於一也则又乌乎不怅焉以悲故为识其左而还其书典簿氏

夏侯氏【尚玄】中庸管见 聚疑

钱金甫曰夏侯尚玄字文卿华亭人赵孟頫荐为东宫伴读

陈氏【栎】中庸口义

一卷

未见

栎自序曰程子曰中庸一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其言约而尽矣朱子分为三十三章而复截为三大段其言曰首章子思推本所传之意以立言盖一篇之体要其下十章则引先圣之言以明之也至十二章又子思之言其下八章复引先圣之言明之二十一章以下至於卒章则又皆子思之言反复推明以尽所传之意者也朱子之区别亦已精矣至其掲一诚字以为一书之枢纽则或问详焉尤学者所当熟复而贯通者也朱子又尝曰中庸之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中间多说无形影如鬼神如天地等类说得高说下学处少说上达处多今按说下学固少而其中说下学处则甚切如二十章择善固执一条及二十七章尊德性道问学一条是也且朱子亦尝於序文提出择善固执以配大舜精一之言以见道统之相传不外乎此矣学者诚能据此以为用力之方而以诚之一言贯通之复如朱子所分之三大段以区别之则所谓始言一理末复合为一理者理皆见其为实理中散为万事者事皆见其为实事而所谓其味无穷皆实学也者的为实学而非虚言矣言下学处虽少而皆提纲挈领切要之言言上达处虽多而亦岂涣散无统玄妙不可究诘之论哉愚每患从学者未尝精通夫大学语孟之三书而遽欲入夫中庸之书授以朱子之章句或问往往难入不得已紬绎朱子之意而句解之复述读此书之大略於此云

齐氏【履谦】中庸章句续解

一卷

未见

王氏【奎文】中庸发明

一卷

未见

薛氏【玄】中庸注

陆元辅曰玄字子晦一字若晦东阳人从许谦游不仕学者私谥贞节先生

程氏【逢午】中庸讲义

三卷

姓谱逢午字信叔休寜人元贞中荐授紫阳书院山长陞海盐州教授

鲁氏【真】中庸解

一卷

未见

许氏【谦】中庸丛说

一卷

未见

黄氏【镇成】中庸章旨

二卷

未见

陆氏【琪】中庸发明要覧

二卷

未见

右载聚乐堂目

练氏【鲁】中庸说

一卷

括苍彚纪练鲁松阳人元至正间登第入明辞聘不赴

刘氏【清】中庸章句详说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永嘉人入明隐居不仕

经义考卷一百五十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