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文稿拾零

阿·诺·怀特海《思维方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如果不理解怀特海,就无法理解当代哲学。但是,几乎没有人能读懂怀特海的作品。他的理论是如此前后不一致,以至于他最坚决的反对者有时都会支持或证实他所提出的观点。他的理论被广泛传播,自然而然地损害了他的声誉……怀特海写的每句话、每页纸,有时甚至每个章节都是易懂的。困难的是如何把局部的理解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有人肯定地对我说,这个整体是存在的。我知道,他或许懂得柏拉图的宇宙模型,这个很重要。这种模型(怀特海称其为“永恒的事物”)逐渐进入时间和空间;它们的组合与不断发展决定了现实(惶惑的读者可以查阅将永恒的事物分类的《科学与近代世界》第十章)。

《思维方式》的观点与其说是晦涩,不如说是模糊不清。就像怀特海的所有作品那样,这部书的许多段落写得十分深刻。比如,在书的结尾处,怀特海写道:“哲学家坚持不懈的假设会使得他们的思想变得贫瘠。应该确信,应该十分自然地确信,人类拥有的所有思想都可以用于他们的经验。于是,有人认为,这些思想可以明确无误地用人类的语言,用单个的词或句子表达出来。我把这种态度称作‘完美无缺的辞典的谎言’。”

切斯特顿(有谁会想到)曾怀着激情批驳过这种观点。下面,我抄录一段他在一九〇四年发表的《墙》的第八十七页里写的话:“人们知道在头脑中有比秋天的森林中更纷乱、更不可胜数、更无名的色彩……但是相信,这些色彩及其一切搭配和变化,都能用高低不同的声音的随意性机制确切地表达出来。他们相信一个证券经济人的内心,确实可以发出代表一切记忆的秘密和一切强烈欲望的声音。”

怀特海说:“《思维方式》是对我前一部著作《自然与生命》的补充。我想证明的是,哲学的真理应该基于传记作家的论点之上,而不是详尽的声明。因此,哲学同诗歌近似。两者都要表现文明的最终涵义。”

这部作品分为四个部分:“造物者的冲动”、“活动”、“自然界与生命”和“形而上学的目标”。

徐少军 王小方 译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