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融堂四书管见

卷三 论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卷三 论语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去声下同]也。虽在缧[力追切]绁[息列切]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孔子弟子。妻者,嫁之也。缧,黑索。绁,挛也。所以系囚也。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宫,名绦,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不废,言见用也。)

圣门以为可妻,岂易得者。非罪而缧绁,正所谓无妄之灾,疑不假辨矣。世俗未必究实,须用与他说破。有道不遗,无道获免。三复白圭之证验也。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于虔切]取斯?”(子贱,姓宓,孔子弟子。)

鲁国多君子,岂中和之气独私于鲁哉。熏蒸陶冶,有以致之耳。使子贱居非其地,将何以得此斯字。是所以为君子处,取字亦见得他善学处。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音胡]琏[力展切]也。”(此因称子贱而有问也。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皆宗庙盛黍稷器。)

君子不器而以瑚琏目之,虽可贵重,终未离于器也。赐也,勉乎哉。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于虔切]用佞?御[鱼吕切]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雍姓冉字仲弓孔子弟子佞口才也御当也给办也憎恶也)

仁与佞,正相反。口给,屡憎,仁者不如是也。或称仲弓之仁,而以不佞少之,即此便是他不知其仁处。两言“焉用佞”宜细玩。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音悦]。(斯,犹言这个。)

斯字,是实做工夫处。夫子以为可仕,岂易得者犹自谓未能信,不是实做工夫,安有此语!有学官尝举以难诸生,友人见问,答曰:漆雕开。直是要做彻了。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去声]我者其由与[平声]?”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去声]勇过我,无所取材。”(桴,筏也。所,犹处也。材,即所以为桴者。)

夫子岂真浮海者哉?深叹道之不行耳!子路何喜之遽也?称其好勇而谓取材之无处,所以抑之。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去声]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音潮],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赋,兵也,古者以田赋出兵。千室,大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宰,邑长家臣之通号也。赤,姓公西,字子华,孔子弟子。)

三子者,谓之仁,不可谓之不仁,亦不可答以不知。备见圣人包含成就之意。虽然治赋、为宰与宾客言,不仁亦不可使也。当以意逆之。

子谓子贡曰:“女[音汝下同]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许也。)

真知一矣,将何所不通?谓之十者,姑举成数而言。颜子地位己不易及,子贡自知弗如,却是他所以进学处。故夫子与之。

宰予昼寝。子曰:“朽[许久切]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音污]也,于予与[平声]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去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昼寝,先儒谓居内违礼。朽,腐也。雕,刻画也。杇,镘也。与,语辞。诛,责也。)

气昏欲胜,安能有立笃志?而力行者,气象自然不同。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于虔切]得刚?(申枨,孔子弟子。欲,多嗜欲也。)

刚者,天德之至健,非血气云也。养而无害,自正自大,自直自方,故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若有一毫物欲之私,则馁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之言,系矩之道也。宜夫子喜而进之矣。乃曰:非尔所及。呜呼!此以进之也。赐也一闻斯语,惕然,反求其病根之所在,则终身可行之旨,何必他日而再问乎!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文章,威仪文辞之类。性,即人之所固有天道,即天之所以为天者,天人一理也。)

既曰言,如何不可闻。此是子贡所学大进处,非实见后如何道得出。平时言语之习,为之一洗矣。但将文章与性天道分裂,则犹未也。文章即性即天,初无可闻不可闻之殊。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不闻则已,闻必行之。非以所闻为切身实事者,不尔也。“唯恐”二字,深得子路力行之意。曰果,曰兼人,曰无宿诺,曰闻过则喜,其气象可以概见。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去声]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名圉,卫大夫,谥法“勤学好问”为文。)

敏,有自强不息之义。不耻者,乐善不倦之诚。敏而好学,则得所敏矣。好学而不耻下问,则得所学矣。然孔圉使太叔疾出妻而妻之,其行如是,岂真若圣门之所谓好学者乎?先圣不言其人,而但释谥义,殆有深旨。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产,姓国氏,名侨,郑大夫。)

事上以敬,则知为下之道。养民以惠而使以义,则知居上之道。然非行己以恭者,不能也。故又为四者之首称。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名婴,齐大夫。)

交际之道,莫善于敬,况久而不替乎。然非敬,则亦不能久也。可以久交,必非苟合者。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章悦切],何如其知也?”(臧文仲,鲁大夫,臧孙氏,名辰。居,犹藏也。蔡,大龟也。节,柱头斗拱。藻,水草。棁,梁上短柱。刻山于节,画藻于棁,以为藏龟之室也。)

龟以卜疑耳,何乃僭饰如此,有识者不尔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去声绝句下同],焉[于虔切下同]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去声],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子文,姓斗,名谷于莵。知,觉也。觉其本心而至于常,觉常明者仁。崔子,齐大夫,名杼。齐君,庄公,名光。陈文子,名须无,亦齐大夫也。违,去也。之一邦,往也。)

令尹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据其事两言而尽矣,复疑其为仁而问之,此是子张之病,犹未有觉,安得谓之仁乎?故曰:“未知,焉得仁?”句法与焉得俭、焉得刚正相似,直辞以破其疑,与答孟武伯不知其仁不同矣。

季文子三[去声]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名行父,鲁大夫。斯,语辞。)

事未有不思而得者,然须有学明得义后方可。不然就私意上起。思辗转,只是私意。虽百思何益?宣公篡立,文子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殆类全不思者。所谓三思,果安在乎?“再可”之言,极宜细玩。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去声下同],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名俞,卫大夫。按春秋传,在文公、成公之时。)

无道则愚,便是他知处。

子在陈曰:“归与[平声]!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音匪]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归,欲归鲁也。狂者,进取。斐,文貌。裁者,翦裁之也。)

圣门炉冶,全在一裁字。斐然成章,非所多也。知所以裁,即敛华就实,无非根柢工夫。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叔齐,名知,字公达。夷、齐,谥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怨是用希,非念怨,言自少怨也。)

怨生于念,念旧恶而不忘,即不免有所怨矣。观兄弟逊国之事,则其人心地可知。故夫子又称之。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或问扣马谏后竟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下,则何如?曰义所不可,虽死不与易。此所以为夷齐也。若不顾大义,苟且浮沉,忍耻事,仇匿怨,为友而不知耻者,天下滔滔皆是也。如此而谓之不念,岂足以识圣贤心哉。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酰[呼西切]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微生姓,名高,鲁人。酰,醋也。)

本心本直,微起意即失之流俗。类以回曲苟殉为周密,乞邻甚小,碍直甚大。

子曰:“巧言、令色、足[将树切]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足恭,便僻貌。)

友者,合志同方之谓。中藏怨心,外为苟合,而谓之可乎?此小人之情状,而流俗未必耻也。左丘明真所谓恶不仁者。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音合]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去声]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衣,服之也。裘,皮服。敝,坏也。憾,恨也。伐,夸也。施者,委之于人也。安之,安我也。信怀义同。)

子路能不吝耳,颜子则有志于忠恕者也。夫子天涵地毓,无一物不在吾仁中。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讼者,辨直之名也。)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鲜有过而不知者,不能讼故不改耳。发于本心,自悔自罪,痛自咎责,如抱冤屈以求伸者焉,方可谓之内自讼。念念不舍,过无由生,讼不由中,改必不力。夫子以为未见而发已矣之叹,警动学者改过之机,至深至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去声]学也。”(十室,小邑也。)

学以忠信为主,而十室之邑必有之,以见天下之美质可学,而至于圣者固多也。惟不知好,是以不若圣人耳。学者,岂可自弃?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音泰]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南面,君位,言可为诸侯也。子桑伯子,鲁人。先儒疑即庄周所称子桑户也。可者,仅可之辞。简,言不烦。)

居敬行简,即是仲弓可使南面处。居,如旷安宅而弗居之居。所居者敬,则所行无非敬,自然不烦也。居简则过矣。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去声]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迁,延及也。贰,迟疑不决也。)

不迁怒,不贰过,真用力于仁者。圣门之好学如此哉。旁遇他事微有未平,即所谓迁萌于隐微,斩截不果即所谓贰。此二语工夫极精密,又曰不迁者此心,虚明澄然,不为怒所迁动也。

子华使[去声]于齐,冉子为[去声]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音父愈甫切]。”冉子与之粟五秉[音丙]。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去声]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华,公西赤,孔子弟子。冉子,冉有也。釜,六斗四升。庾,十六斗。秉,十六斛。急。穷迫也。周者,补不足。继者,续有余。原思,名宪,孔子弟子,孔子为鲁司宼时,以思为宰。粟,宰之禄也。九百,九百斛。辞,辞而不受也。毋,禁止之辞。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当受而辞,不当得而请,皆意也,非中也。圣人所以建皇极。

子谓仲弓:“曰犁[利之切]牛之子骍[息营切]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上声]诸?”(犁,杂文。骍,赤色。周人尚赤色。牲用骍。角者,角周正,中牺牲也。山川,山川之神也。家语谓仲弓生于不肖之父。)

鲧殛死,禹嗣兴,安得以其父而舍之?种类虽或非才,为人子者不当甘自弃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三月,一时也。不违仁者,无纤毫意念蔽其本心也。其余者,颜子以次也。至者,至于不违也。)

本心虚明纯然,无间者三月。三月之外,犹未免微违。此颜子所以几于圣也。若圣人则纯德孔明,无违不违之可言矣。日至,是至于不违者终日。月至,是至于不违者终月。皆觉后事。但工夫有如许次第浅深,所以诸子皆不及颜欤。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平声下同]?”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从政,谓为大夫。果,决断。达,通晓。艺,有才能。乎何有,优为之也。)

冉有、季路在政事之科,而曰果,曰艺,夫子又亟称之。及相季氏,乃有大不然者。信道不笃而能不变于习俗者,寡矣。吁!可畏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音秘]宰。闵子骞曰:“善为[去声]我辞焉,如有复[扶又切]我者,则吾必在汶[音问]上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闵子有定见矣。若由与求也,终何为哉?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由久切]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音扶]!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姓冉,名耕,孔子弟子。疾,淮南子以为癞。牖,南牖也。)

孟子曰:“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冉伯牛之贤而有斯疾乎此,可以言命矣。夫子所以重叹惜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音嗣],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音洛]。贤哉,回也!”(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

苟乐矣,虽死生之变不与易,箪瓢陋巷而为之遽改乎。要识所乐者何事,其不改者何以一日克己,之后三月不违之时,三叹而三咏也。

冉求曰:“非不说[音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音汝]画。”(画,画断也。)

知所以说则知所以用力,知所以用力则自强不息,日进无疆矣。安有力不足者?画者,斩然自弃之名也。

子谓子夏曰:“女[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儒,学者之称。)

囿于物我,而未能行天下之大公者,皆小人。儒也,为儒而未免于小人,其祸可胜言哉。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音汝]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徒甘切]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武城,鲁下邑。澹台姓,灭明名,字子羽。径,小路取捷者。公事,如饮射读法之类。)

夫子得人之问,为宰之法也。子游灭明之对,观人之法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去声]。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名侧,鲁大夫。伐,夸也。奔,败走也。军后曰殿,战败以殿为功也。策,鞭也。事在哀公十一年。)

有功不伐,固厚之至。必若饰辞以自掩,不几于伪乎?战败而还,为国羞辱,区区敢后,遂谓已功。有识者所不为也。故夫子美之。

子曰:“不有祝鮀[徒河切]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宗庙之官。鮀,字子鱼,卫大夫,有口才。朝,宋公子,有美色。)

巧言令色,皆能悦人。谄谀之徒,尤当世所喜。故虽有宋朝之美而无祝鮀之佞,亦难乎其免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何莫,犹云孰不也。)

人之由斯道,如出之必由户也。行不着,习不察,故终身由之而不知耳。然则所以不可须臾离者,果安在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野,言朴野。史,掌文书者。彬彬,文质相称之貌。)

质犹干,文犹华也。从根至杪,无非造化自然,如何欠得,但有先后次第耳,故曰:“则以学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罔,不直也。)

本心本直本无邪。枉此人之所以生者,失其为直,生如无生。盗跖之徒,蠢蠢然苟活于天地间,真幸免耳。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去声]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曩尝谓人患不知耳,如渴得饮,如夜行逢烛,如何不好?好后自然融悦。满天地皆春风和气也,如何不乐?由今观之,乃知圣训切中学者之病。世间亦不可谓无知者,旧习一胜,随即昏失。间或好矣,往往力量轻薄,工夫不继。又未免于怠荒。此知及之为难,而仁守之尤不易也。知而不好,与不知同。好而不乐,与不好同。

子曰:“中人以上[上声],可以语[去声下同]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性无有不善也。若论资质,则大略自有三等。上知下愚,固不可移矣。中人以上之人,已不易得。中人以下,蒙蔽之深。去下愚,无几而可与之语上也哉。使其可语,虽愚必明。

樊迟问知[去声下同]。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去声]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获,得也。)

乖人道,渎鬼神,知者不为也。仁者难在何处?往往才打不过便放下了。直是到险绝处能勇于一进,然后为得也才有。计获之心,便不是。

子曰:“知[去声下同]者乐[五教切下同]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知此者也。仁者,能守其所知而不失者也。)

动则运而不穷,故乐水。静则寂然不动,故乐山。不滞于物,故乐。不夭其天,故寿。然仁者未尝不动,未尝不乐,特别而言之耳。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齐太公始封之国在禹贡青州之地,鲁周公始封之国在兖州。)

齐坏于霸习,去王道愈远,有圣人作,虽大弊极坏,便可丕变,必曰再变。而至于道者次第,二国之浅深而言耳。期月而可,三年有成,变之规模也。

子曰:“觚不觚[音孤],觚哉!觚哉!”(觚,饮器,受三升。)

觚而不觚,不足以为觚矣。为人而不尽其分,得谓之人乎?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从,谓入于井也。逝,往也。陷,溺也。罔,理之所无也。)

事之有无,或可欺,故可逝理之。是非不可罔,故不可陷。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音扶]!”(约,要也。畔,背也。)

博学于文而约以礼,非笃志励行者,不能。虽未闻道,亦可以弗背矣。“亦可以”三字宜细玩。夫子之望学者,不止于是也。要端的直须透彻乃善。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音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方九切]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淫行。孔子至卫,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矢,誓也。厌,弃绝也。)

子路但知其不可,而不知所谓无可无不可,无怪其不说也。子路所见者人,夫子所见者天。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上声]久矣。”(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至,极也。鲜,少也。)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中庸之德。固其日用常事耳,民鲜能久而后以为至焉。呜呼!岂真鲜也哉!

子贡曰:“如有博施[去声]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音扶]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博,广也。施,惠利也。病者,患其难也。譬,喻也。方,犹指归也。)

立者,立之斯立之立。达者,先知先觉之名。已欲立而欲人之皆立。已欲达而欲人之皆达。此仁者之心也。偏私自狭,安能如是!学者诚切已而反求,庶不缪其所趋向矣。子贡用心高远,以广惠爱为仁。而夫子令取譬于近,可谓端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