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太虚大师全书

论火葬与国民之福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生养死葬,为处理人身一世之原始要终大事。兹专就人身死后之葬事言之,其措置之办法,约为四端:一曰露葬──天葬,由子孙亲友于死后裸弃之深林旷野,能在数日间得鸟兽虫蚁等食至仅存白骨为善,否则认为罪孽深重。亲子等当为忏悔祈祷,俾获殚尽而止。此殆为适于游猎民族地多林野之遗俗。吾国哲人庄子,尝依此示其达观: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斋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二曰水葬,死后由亲故以兽皮等裹而弃之河海长流,飘没而不返,而不问其是否

为鱼蛇龟鳖之所吞啖。此或出于滨水以居之渔民惯习。文明之世,与前述露葬,均已鲜有行者也。三曰土葬──地葬,有先为衣衾棺椁而后痤埋入土,且封石植树成坟者,中西国俗,大抵皆然。有裹以白布或裸尸以坑埋者,似闻回、犹二教行之。此以农牧民俗,安土重迁者为最适。四曰火葬,此或发端于工商民俗,而佛教首倡行之──自佛陀与诸阿罗汉皆火化其身,留坚骨或舍利,贻信徒供奉──,顷颇为文明国族仿行而未能普遍,然为此后人类所最宜通行之葬制,可预卜也。他若埃及等药浸不腐之木乃伊,古禅德坐脱──不坏之肉身供,则由少数特殊富贵、特殊修养者偶尔有之,不为一般人式。

今于死葬之成为问题而犹待解决者,盖惟土葬火葬之孰善而已。土葬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较优,以为子女者皆得身于父母,对父母遗身,衣衾棺椁入深土寝安之,可稍慰其孝慕之情。然实依凭于农业家族,宗法封建社会,进至工商国族之社会,已有“

德其所德而非兹所谓德”之感。况因缘土葬而致久丧、厚葬丛弊,古时墨子已非之。近世则更缘此而滋众害,已不胜偻指为计。试略言之:一、今世人群之所重,近则为国家民族之公利,远则为世界人类之共益,家族已非复社会重心,而宗法封建,且为现代国民应化除之障碍。而近就国利言之,国防交通之建设,如军港、兵营、要塞、飞机场、铁路、公路等,占地已广;又于教育之体育场、学校;民众娱乐之公园、运动场;煤铁等开发之矿山等,在在皆需用大量土地,即深山邃林亦将更无荒旷余裕,设犹年增月加作占建坟墓之用,必将妨害于国利。二、今世国力之强,胥基于民力之富;而民力之富,则由生产之皆工业机械化;由农矿而商市,一切工业机械化,则皆以火力电力为中心,农业非复生产力唯一基本,而在火电威力开发之所至,非唯不容有芜废之地存留,即山林田土亦浸化为集体农场,难以分据割守为永享安寝之所。若犹将山丘土地扩占无已以充墓冢,则必致为痤死尸而妨害国家建设所基、人民生活所资之生产力。三、况因于土葬,世人每多建筑高坟大庄,以耀观乡里,互相效羡,踵事增华

。或本人预为身后名,或子孙追为父祖荣,恒汲汲竭财力废生业而为之。近年各地方政府往往拆除民墓,而以国葬、公葬酬庸,又蔚成风气,未革奢习,转增侈糜,不但消耗民财物用,其藉死尸占夺生人之山场田地者益日以广,则新工事无以兴,而旧农业亦将不容存矣。四、由土葬而沿习为中国千百年来最大之陋弊者,更有阴阳风水之说。此作始晋郭璞,而谬种流传,迷风广扇,积世而伪执弥坚。有为争风水坟地而械斗构讼积仇数代者;有因利长房不利幼房,利此房不利彼房,或刻意觅佳风水不得,致稽葬至数年数十年者;有于一父尸或一母尸,诸弟兄析骨而分造数坟以各事避趋者;有惑于此年利此方向,彼年利彼方向,或此一风水者说此佳、彼一风水者说彼佳,而一年或数年或数十年,将父辈或祖辈等坟屡迁葬者。种种迷妄颠倒,利用先人尸骨为本身或子孙避祸邀福之工具。则入土为安,藉妥先灵而慰孝情之本意,亦胥忘失也。此举荦荦大者,他若血肉溃腐,毒气蒸发,致生人疾疫;及狐掘狼攒,盗发兵掠,每反招骸骨暴露诸患,不获尽述。

惟近代都市所行公墓之制,虽亦为土葬,而已能大减上述土葬诸弊,足为葬事之改良,应先提倡。闻政府今后于国葬、公葬,亦将采公墓制,差可为民楷式。然究未若火葬之为善:一、火葬焚余之骨质坚白,仍可留作亲友之纪念。二、聚贮方尺骨坛,可绝不多占地面空间。三、经电火毁炼而秽滓随烟气俱尽,不惟更无蕴毒流播,且亦令重浊皆化、轻清上升。四、化以电火热力,亦符形质分合变化之物理科学。五、于今电火为生产力中心之社会,尤契时代机势。六、牵于荣耀之念,风水之说,所起侵地糜时诸陋弊,更可皆一扫而空。故真有心于葬事之改善者,决唯火葬之提倡与实行而已矣。然不破千百年来固结人心之风水迷执,则难息觅葬佳地以求福之妄想。而无锡有极精风水之尤、翁二君,既著其祸福征验者以告人,结论则谓:最好能火葬而废土葬。因一葬于土即为时方所制,二十年或六十年佳者,必变为不佳;则家运人事反受制于外,曷若火而空之,而壹可操权在己,自求多福。此其就风水以言祸福,在深

信风水之说者,当益可启发深省!况世之自然生化,于佛说皆因缘业报,器世间为有情类共同业感,主变之力在于有情。祖父子孙于身虽有较密切关系,然所遗尸体已仅藉共变余势而暂存,虽未尝非影响人生好恶之增上缘所缘缘一份。但按之并生同时一切有情无情众缘关系,亲尸葬地亦才为无量众缘中微劣关系之少缘耳,遽执之以云为子若孙者之人事盛衰家运兴败皆出于是,实陷执偏概全倒果为因之大谬!凡有理智者,皆应决然舍之而不为惑。则于葬事,亦求死者生者两俱利益,为理得而心安已。

居今世以言契理契机而存殁俱益之葬事,固莫火葬若。然犹有待论决者,则人子不忍睹所亲遗体焚化之情也。惟火葬之先,敛以衣棺既同,则于棺内遗体已皆无所睹。若推想其入土而溃烂,亦何异置火而焚化?故专就处理尸体以言,土葬火葬,实无轩轾,举之火不安,闭之土独能安乎?亦同为无可奈何不获已之事而已!然火化上升轻清、而土朽下沉重浊,于气质已分升坠;况火余之骨,坚洁可观,如有某一身分不

坏及成舍利珠等,弥可珍异,岂同一弃于土,终古长瞑!而此犹限形质以言,若进谈心识,于惑业报之死生相续,转生他报,固已舍前体如遗矢。然据灌顶经卷六云:‘若人生平无善无恶,命终不现他异熟业,于自墓中藉骨骸余气报为鬼。有祭祀者,亦得享受。骸骨既朽,则失所依,别求未朽无主骸骨附之’。则冢中尸骨可牵堕自识为守尸鬼,沦于鬼趣;亦易招致其他守尸鬼以为祟。岂若焚化,更无余恋,诸趣十方,乘业往生为便易哉!要之、执惟形气死即散灭,则亦无人情安不安可论。若推不安之情而认有不断之心识,可乘业而转生,则更当深信死生业报相续之佛教,行佛教之火化及修佛教之法事,以资益乎先灵矣。

中国民族福利系于改用火葬者殊大,已如前述。而推进实施之有藉于佛教,不惟火葬原出于佛教,亦以中国民族为文化深而情感厚之民族,非佛教质谢识迁之义理,不足以破惑坚信;非佛教修福资冥之法事,不足以慰情尽孝。况今每县之僧林佛寺,

大抵皆有通行甚久之“僧火化窑”,因势利导而改进为“民族火葬场”,既免庸俗惊骇阻挠,且费轻而举易!尤便就寺僧修超荐之法事,诚吾国有志国利民福人士及佛教缁素所同应力倡实行者。乃拟简明办法如下:

一、每市县择一较大佛寺,或改设或新设民众火葬场一所,附寺由僧管理。    二、每火葬场,或用新式电炉,或用改良火窑,就财力所及酌行。    三、死后或唯敛衣衾,或入棺,或装龛,均可送火葬场施行火葬。在其时可就寺作度亡法事,并会亲友殡祭。    四、就寺当更设藏骨塔,中空而多级,每级皆可环置骨坛数百,则火余之骨,各置一坛供设塔中,亲友仍可常去巡礼。    五、当制定举行火葬及拾骨入塔等法事仪轨,务令庄严诚重,有以达哀敬而尽孝思。

二十六年十月,在重庆。(见海刊十九卷一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