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太虚大师全书

评印顺共不共研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一年四月在杭州灵隐寺作──

原文根据识论之所说,义诚正确。但于解释“用”义、“变”义、与对于基师或破或救诸义,则犹多缺误之处,兹据理评决之。

共中共与不共二句,指器界、即外色言。不共中不共与共二句,指根身、即内色言。此之分判,与论文及述记、学记等教理,皆极符顺,自是正义。相宗纲要以鬼等异见之猛火等外色,判为不共中共,其有违论违理之谬误,无待再言。而尚成为问题者,则在基师以属己田宅等判为共中不共,及鬼等异见之猛火等何以在共变用中带有不共变用义?又扶根尘等何以在不共变用中带有共变义耳?此则须先将用义、变义加以说明,而后乃可分判也。

寻绎识论与述记等,此中所说之用字,应通下列三义:

依持用─────┬─共    缘虑用─────┤    摄属用─────┴─不共

依持用最宽,正所谓“处”,可但共变。缘虑用较狭,如所谓器世间,以广大故不可知,不可知即不缘虑。又鬼等之猛火人等不缘虑,人等之流水鬼等不缘虑;然亦有通异趣共缘虑者,故缘虑用通共不共。至摄属用,则诸趣约异类而不共,若鬼等所见猛火,但摄属鬼等有被烧用;同类约各身而不共,若某人田宅摄属于某人用,最显著事例若轮王之轮宝等唯摄属轮王用等。是识论虽以鬼人天等所见异故明别受用,系从缘虑用言,然实无遮止摄属用──即原文之使用──之义。且共中之器世间相,诚有不能缘虑而未尝非依报之依处者。原文限以缘虑论用,缺依持与摄属之用,致于基师属己田宅之共中不共误为有违识论。其实基师之加此句,有助明论义处,初不违论义也。

原文之诠“变”义,谓外色有二,赖耶所变本质色法,一切自地有情共变,六识所变影像色法,随类共变不变他类。然则影像色法不唯不共缘,且不共变,而与并非不共变只是不共受用之自语相违。如此则六识所变影像色法,应可不同赖耶所变之本质。然影像可不同本质者,仅第六、第七之带质境;可离本质者,仅第六之独影境,前五识但缘性境,性境影像必同本质,如何共变之本质上可有不共变之性境影像?若非性境,则鬼等于所见猛火应不受燃烧实苦;若实受苦,则是异熟果色,如何可非赖耶所变之本质?由此应决定说此中所言共不共相种成熟力所变之色法,或可是赖耶本质而无前六影像。若人等胜义根为人等五识不能缘故,若前六影像则必同赖耶本质,是性境实色故。此可知影像不共变则本质亦不共变,本质共变则影像亦共变矣。用义、变义既定,再进言用与变之关系,可作二句:一、共用必是共变;二、不共用必是不共变。据此以言,可知原文以他方自地器世间虽共变而不能共用,判为共中不共;实与义蕴、道邑师上一字说变下一字说用,同一误谬。因此上下之二共与二不共,应作如下分判:

上共…………指非情器物外色言    上不共………指有情根身内色言    下共…………指共变共用言    下不共………指不共变不共用言

然下共与不共当再分析以尽其例:

┌自方器世间          ┌全分┤       ┌自地┤  └异方器世间       │  │  ┌自类扶根尘      │  └少分┤    下共┤     └异类扶根尘      │     ┌上地用下      │  ┌报得┤      │  │  └下地用上      └异地┤  ┌上地用下         └修得┤            └下地用上           ┌多分………天人鬼鱼异感        ┌多有情┤        │   └少分………阶职家国异属    下不共┤       │   ┌全分………自胜义根       └各有情┤            └少分………独属己物

依此、可知基师所说属己田宅,系多有情或各有情中少分之不共,复是非情器物,故为共中不共。但何为少分共与少分不共耶?少分共者谓根身,多分系不共变用,然此则带有少分共变用,器物多分系共变用,然此则带有少分不共变用。譬塑一佛像系一人独塑成,然其装金则出多人,故装金功德属多人。反之、系多人共塑成亦通。如轮王之轮宝是器物故,系自地有情之所共变用,然亦出轮王一人不共福业招感而变得,故独摄属轮王所用。此中除全分共、全分不共之二例外,其余可有随多少有情变用或共或不共之义,故述记之说皆正也。

据前下一共不共之多例,则于原文举问各条,即可完全解答:一、欲界有情望色界器世间,非四句摄,但上一共字摄,是非情之色故。二、身在下界见上界色通报修得,地上菩萨寄报欲界能见上故,共中共摄;识论说由业起,且据有漏,义无遮故。三、上界天等见下地色,答如原文。四、他方自地器世间,亦共中共摄。此中所言,虽多有识论及古德所未谈者,仍就护法正义之范围内加以说明,于识论义无所违也。然佛智境难可思议,自他依正互融互现,说共不共唯假施设。依上假施设义,观原文所引诸古说,亦可抉择:一、义蕴以摄属己房为共中不共,可同述记无误。二、义演以自他身别说不共,反之、应以自他器同说共,不应难以自他身同。其意即言内色,但措辞未莹耳。三、演秘所载诘难,极易例破,扶根尘少分为他用,尚名为共,己田宅多分自受用,如何非不共?四、演秘所载详曰,极为明确正言。扶尘是内身名不共,少分属他用复名共,故为不共中共。己宅是外物名共,多自受用不摄属他,复名不共,故为共中不共。研究谓都是不属他,殆出误解。五、学记载测泛言共中二句可摄境尽,基确指广大不可知之处为共中共,二无违碍,研究何自起左袒不左袒之见。六、学记以变与感辨其差别,适证成其无别,以业变即业感,名异事同;研究执缘用出二过,皆不成过。七、学记随类共变不变他类,解人天等所见各异,正明共中不共;然本质影像,俱不共变,如上明。二十一,四,五,在灵隐。(见海刊十三卷六期)

本站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予以删除:idushu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