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太虚大师全书

研究佛学之目的及方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十八年冬月在世界佛学院研究部讲──

研究佛学以何为目的?又以何种方法能达到此目的?目的,就是自利利他,在自利利他中所得到的三德。

┌─真实愚    自利─┐ ┌─断德…………所断之本在─┤       ├─┼─智德          └─异熟愚    利他─┘ └─恩德

断德、即是平常所谓了生脱死,单属自利。以平常人皆畏死,死了不能断灭又要生,死死生生,总断不了死苦。以死了不能断灭又要生,生了又要受种种生苦。以生而有死,又不得不死,因为苟延此死,遂造贪、嗔、痴、杀、盗、淫,起种种的烦恼,致成更加增盛的生死苦,于是六时中所感觉的无一不是苦了。此苦皆基于死苦,由死而逼迫身心,流转不已。以有此死苦,我们想作一种永久的功德,就不能即身成功;一死之后,生前所作的点点功德,全盘抛弃。世人要想得到自利上的要求,因为有死苦的逼迫,都不能够。要解除种种逼迫的苦,实为人之大目的。如世人所求所作,无一不是由苦而动:如腹觉饥苦,就要去作食,身感寒苦,就要去谋衣,为避风雨虎狼等苦,就要去构舍造屋,感觉自己欲望不满足的苦,就要起革命。大家若无死苦的逼迫,慢慢的总可想一种好的方法来解除他;可是、不久又要死了!在世人之种种的救济方法,所谓头痛医头,足痛医足,日日调护免死,可是终久要死!

上来是谓世人不得解除此死苦的方法。依佛法上言,现在要解脱此苦,得永久的安乐,就要由了生而得脱死。如何了生?进一步观,此死苦果何而来耶?倘若是上帝造的,或自然生的,那就无法去解脱他了!依佛法讲,也不是上帝造,也不是自然生,乃由因缘和合而生;以是观十二缘起支,就可为解脱此死苦的方法了。以无明、业、爱、取、有、而有生死,此“有”直接取“生”的力量有限,故不久即死。有者,能有后来生了又死之苦果者,如地中谷种经爱取水土的滋养,已发出芽头,而尚未出生地面。不久、就生长出来了。识、名色、六入、触、受种,由业摄植滋助,成感生死种。此业由无明所发,即吾人现前第六识心上之二种无明:一、真实愚,二、异熟愚。真实愚、谓对于诸法的真实相不能明了,即是不了生空法空。不明众生缘生性空而起人我执,不明诸法亦由众缘生故空无自性而起法执。有此愚故,对于诸法真实之理不明、曰愚。平常所谓了生脱死,就是要了知“生”之真实相。所谓缘生性空,是说从众缘所生之人生宇宙,本来空无自性,若尔、更何死之可得?我们既见到无死,亦即不想种种之下劣方法来苟延生命了。异熟愚、谓不明业报之身心世界,是由前之无明业等而成的异熟,而妄于此中执我执法,曰异熟愚。有此二种无明,即发有漏业,招生死等苦。以由此二种无明断故,不发有限业、招有限生,若有限之生无、则限尽之死亦无,而生死之不断,即是于有限生上起有限心,造有限业之所致。能将此二种无明变为二明,即是了生;以了生故,则死自脱。真能了知众缘所生,若人若法之性空实相,即可解脱死苦,名曰断德。此德在小乘阿罗汉等,但脱分段死,曰择灭涅槃,单属自利。若究竟得脱分段、变易二死者,唯佛果,所谓无住涅槃;即是将无明、有漏等苦,灭除干干净净,得到永远真正圆满的安乐,曰涅槃。

智德可通二利,与断、恩德有密切之关系。智为能断之智,能够了知生相,解脱死苦,得永久的安乐,皆由智德。而在自利上,亦通本后二智,以在能断执障上说,皆名自利智,然能断所知障之智,即能利他。能断所知障者,谓对于世出世应当了知的诸法相性而能了知。法华经云:佛之知见,而开示有情皆令悟入,即是利他智。若于众生无大悲心,则唯自利,而不能得成此利他智。然大乘菩萨、在初发心时,即非为自己而求安乐,是为大乘之不共智。

恩德之立场、在大悲大愿,以己能成利他智故,能尽未来际利乐众生,永远为众生作一切恩德 。 谓自己能解脱一切苦,复能尽知诸法实相、开示众生,令解脱一切苦,所谓恩被群品。若未得佛智,即非恩德。虽菩萨度生,犹以利他成自利。研究佛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自利利他的三德。要成就此三德,就要发大悲大愿之大乘菩提心,所谓因果相应。若根本上无大悲心,无论如何亦不能达到此目的。纵得小乘涅槃,不过断、智二德的少分。从佛所说的一切学说,曰佛学。断障证果,是很长的一条路,不是一天能走得到的。现在研究佛学所要达到的最近目的是什么?此目的有三种:一、正见如眼,二、正信如手,三、正戒如足 。 人有手足,就可以活动作事,取物行路;若无眼,取物行路必遭危险,以致伤身失命 。 由正见而生正信、正戒,信无正见、则成见取;戒无正见、则成戒取;见不正,即成身见、边见、邪见。我们现在身心所现行的皆是迷执,不可依他来求正见,必须依佛菩萨得正见以后所说的圣教──三藏教典,由研究此圣教来成就我们的正见。正见成就后,正信、正戒自然成就。正见即是眼,眼有五种: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瑜伽摄为二眼:

肉眼───┐    天眼───┤    慧眼───┼─慧眼     慧眼───┐    法眼───┤        法眼───┼─瑜伽慧眼    佛眼───┘        佛眼───┘

世间平常人作事,依肉眼去见。天眼是定中所成功的,对于除异熟愚亦可有益,然对于究竟解脱生死苦上,则无助。肉眼助平常作一切事,虽有益,然不但求不到究竟安乐,往往反而造烦恼业,增生死苦。天眼在天以下之异熟报上,虽稍能明白,而在天之本报上,仍不能够明白。那末、此二眼当然不能依他来除生死苦了。证得二空无相真如,曰慧眼。能见诸法之无量差别,曰法眼。对于宇宙万有,一时普及,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差别无量,无量差别,同时而见,曰佛眼。此三眼,以无漏清净慧为体。我们现在所有者,唯肉眼,若依此眼去作事,反增染业;天眼又未得到,即或得到亦不能达到了脱生死苦的目的。慧眼、在小乘初果,大乘初地始得。佛眼、八地菩萨方得。法眼分二种:一、至教法眼,二、自证法眼。至教法眼,由闻思慧研究三藏圣教,成就自己之理解,所谓虚心受教,即闻成就。由闻而思,再加以定等修习,即成就正见。有此正见,即可自利利他。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诸位,皆依此至教法眼;不尔、就如盲人骑瞎马,其害无穷矣!自证法眼,亦初地方得。我们现在急要成就者,即法眼中至教法眼之一分,是曰“正法眼藏”;此“正法眼”、具一切佛学之正法无漏功德,曰“藏”。我们要达到此至教法眼的正见,依正见为自利利他之基本。依佛法论,正见未得,虽然自利利他,其实是自害害他。

研究佛学的方法 , 依涅槃经略出四种为标准: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语       ┌────至教────法┤  ┌─了义  ┐    佛法─┤           └─义┤     ├识       │              └─不了义 ┘       └───────自证──────────────智

依法不依人者:法、谓一切法之本来真实相。当依持正法,苟于正法不合,就是佛说的亦在所不从;因为、魔王亦可现佛身而说法。现在研究佛法,亦当要依翻译来的经论为标准;因为经是佛言,西域各大师造论,皆根据佛说之经而造的 。 中国诸师,往往多臆说,故不可依为正量 。 依义不依语者:能诠所诠皆是法。又、能诠是语,所诠是义;实有其事曰义,但有言说曰语。同是一语,不应当固执其语就决定是对的,当进观其所诠的义,以义实语,勿执语取义 。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者:究竟显了,谓之了义。同是一义,更须观其究竟不究竟,显了不显了。佛陀说法,如对人治病,应症与药,不必凡是佛说的、皆可执为究竟了义,亦有不了义的,是故盲从者非是。依智不依识者:谓四加行以前所修,皆是依诸佛至人共同所证所说之教义,所谓似文、似义、似言,乃至观空、仍是识变;要依能证真如二空智者所说之法为依,勿随情识之说。又当求入真见道,依自真智,勿依于思识分别。

佛法传到中国几千年,大德代出,分鏕扬化,各树门庭;然所造论,不似印度诸师根据坚确,条例精严,每本自意取喻一时。故我们不要在宗派上著手,而直接从印度所译来之经律与论去著手研究,先明依法不依人;所依之法、是诸佛圣人共证共说之法,欲依此法、必须从佛及菩萨等所说经律论为根本,如是研究圆满,方有正见,而后以抉择中国古德各宗派之所说;对于古德之宗派明白了解,复对于外学加以研究,即成为济度一切众生之无量方便法门矣。 (绍奘记)(见海刊十卷十二期)

本站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著作人所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予以删除:idushu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