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象山学派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象山学派〗南宋陆九渊所创学派。九渊为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曾讲学于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应天山),自号“象山居士”,学者称“象山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象山学派”。九渊幼年就有疑古精神,“闻人诵伊川(程颐)语”,曾说:“伊川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住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其学上无师承,只是与父贺及兄九韶、九龄等自为师友,互相,讲学论道。又与刘清之、李浩、王厚之、杨庭显、丰谊、罗点、黄文晟、刘恭等为友,往复论学。全祖望叙其师承云:“程门自谢上蔡(谢良佐)以后,王信伯(王□)、林竹轩、张无垢(张九成),至于林艾轩(林光朝),皆其前茅,及象山而大成”(《宋元学案》卷五十八《象山学案》)。实际上,九渊继承了宋代理学家的部分思想,融合孟于“万物皆备于找”和“良知”、“良能”说以及佛教掸宗“心生”“心火”等论点,独自建立起自己的心学体系。后居象山讲学,学徒大集,环坐常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前后来见者不下数于人,因形成与朱熹“理”学派相对的“心学”派。弟子众多,著名者有:杨简、袁燮、舒□、.傅梦泉、傅子云、邓约礼、黄叔丰、胡大时、李耆寿、沈炳、汤中、程绍开、胡长孺、吴澄、陈苑、叶元老、喻仲可等。此派为学以“尊德性”为宗,主张“先立乎其大”。“不为小者所夺”。认为大者就是“本”,如果“本体不明,而徒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他们认为“心”就是宇宙的本体,提出了“心即理也”的命题。断言天理、人理、物理都在吾心之中,心是客观世界的本源、唯一的实在。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只要“尽我之心”,“万物皆备于我”。即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我的心中,否认在人的感觉之外,还有什么客观存在的东西。在认识论上,此派反对朱熹那套穷理致知的方法,主张“明本心”。认为心与理完全合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理”为“人心所固有”,所以,“致知不假外求”,只要闭门修养,“发明本心”,“反躬自得”,“百川会归”,就可以无所不知了,就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他们还把封建伦理纲常说成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认为“本心”会被物欲所蒙蔽,致使天理不明,违反伦理纲常。要人们通过“存心、养心、求放心”的修养功夫,达到“存心”“去欲”的目的。要人们辨别义利和公私,“切己自反”,格除物欲,注意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在教学方法上与未熹“理”学派“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不同,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此派与朱熹的”晦翁学派”观点有许多不同,曾就“道问学”和“尊德性”孰先孰后,“无极”和“太极”之说为儒为道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论辩,谁也说服不了谁。继之,“宗朱者低陆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宋元学案》卷五十八《象山学案》)。此派代表著作有: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近经整理为《陆九渊集》,陆持之《易提纲》、《诸经杂说》等。此派学说影响很大,与朱熹“理”学派相鼎峙,并行于世。此派继承者大多集中在江西与浙江两地,江西以傅梦泉、傅子云、邓约礼、黄叔丰等为主要代表,创“槐堂诸儒学派”;浙东以杨简、袁燮、舒□、沈焕为代表,杨简创“慈湖学派”,袁燮创“□斋学派”,舒□、沈焕创“广平定川学派”。此外,其弟子汤巾又创“存斋晦静息淹学派”,吴澄创“草庐学派”,陈苑创“静明宝峰学派”。明代陈献章、湛着水等对此派思想有进一步发展,至王守仁则集其大成,与陆九渊“象山学派”合称为“陆王学派”,或称“陆王心学学派”。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